课堂改变教育范文

时间:2019-05-15 10:5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改变教育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改变教育范文》。

第一篇:课堂改变教育范文

课堂改变教育教师改变课堂

——任永生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课堂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小事情,课堂是教育工作中天大的事情,可以这样说,教育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课堂,其他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服从服务于课堂。没有课堂就没有教育,没有好课堂就没有好教育。教育的真正均衡发展就是课堂的均衡,任何硬件的均衡也不能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只有课堂均衡,学生才能学的均衡,所以教育发展的真正突破口在于课堂。

1、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我们究竟能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不在于我们的教学条件如何优越,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构建了适合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而课堂教学模式是否科学决定我们培养模式是否科学。我们之所以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合学生的健康成长,或者说,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说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我们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创新能力就很差。我们要想改变教育就必须从改变课堂人手。

2、教师不变,课堂就不变。教育的希望在课堂,课堂的希望在教师,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课堂,没有好课堂就没有好教育。中国多次的教育改革的主体都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而唯独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变,课堂就不可能改变,教育就不变。所以,课改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改教师,构建新课堂必然呼唤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行动的新教师。

3、观念不变,教师就不变。如果我们的教师观念不能转变,我们课堂教学模式就不可能变,教师就不能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所以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师行为转变的前提,更是新教师的标志。教师观念的改变,实质是我们能不能让教育回归本真的问题,能否在深水区中乘风破浪,把学生带到成功的彼岸,在深水区如果我们不能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情就会在深水区中被淹没。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我们素质教育的成败,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课堂教学改革能否成功是对我们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良心和责任的考验,更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智慧和能力的考验。所以,只有抓住了课堂,才算抓住了教育的七寸和牛鼻子,课堂就是我们撬动教育发展的支点。

第二篇:课堂改变教育,教师改变课堂

————商都二中“Y+Z”高效课堂实施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感谢教育局和学校的各位领导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当然,谈经验交流有点言过其词。我只是把我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帮助回顾我们的经历,由最初的不理解、不得已,到逐步适应,主动探索、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既收获了成功与快乐,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与困惑,在这里,就我们组在课改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我们的改进建议,希望对老师们的工作有所帮助,不对的地方也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进步与成效

1、学生学习氛围的转变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具体形式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织教学,以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先将学生从性格差异、学习能力、语言表达、习惯素养、知识积累、表现欲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学生各自的职责和任务进行了培训,新型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大改变,自己能做的自己做,自己做不来的就在组内热烈地讨论争先恐后的写学案,生怕自己写不完。所以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渐渐习惯了先自学而不是在坐等老师的讲解,彻底打破了满堂灌的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如7班的王忠宇,何静,以前上课总是沉默寡言,现在却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里面,发表自己的见解胆子更大了。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课上学生的笑容多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浓了,为小组出谋献策的学生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

2、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在该模式实施之后,从理论到实践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树立了“生进师退”的教学观,完成了教师角色的大转型,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说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完成了向编剧、导演的转型,学生实实在在地动起来了,成了课堂的主人,课上呈现出了“教师搭台学生唱”的局面,学生自信心增强,展示欲望强烈,学生通过参与合作、交流和展示,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我记得5月初,学校通知八年级生物要提前结业,于是我就忙着赶进度好腾出时间复习,在12班自己满堂灌讲了一节课,确实没少讲内容,等第二节课我又开始讲的时候,付宏伟站起来就说:“老师,你这样讲课我们记不住,我们还是要自己做学案,自己总结。”其他同学也跟着附和,从此我就知道这种满堂灌的模式不能再用了。

3、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越来越浓

自我校“Y+Z”教学模式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学生开始尝试体验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索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由“厌学”转为“乐学”,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倡导的学习形式和策略,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学科的课堂中。首先,小 组合作的兴趣来源于问题的设置,问题的引导,在经历了大半年的尝试、调研、改进之后,现在老师们设置的问题越来越巧妙、越来越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越来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段宏伟教学中设置的问题: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种子为什么会发芽?鸟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而人即使在身体绑上翅膀也不能像鸟儿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等等,这些问题的设置,学生都是急切想知道答案,但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通过小组合作,丰富多彩的答案尽在眼前,学生们的思维在整节课中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其次,自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以来,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死记硬背的现象少了,机械训练的现象也少了,学习的氛围更浓了,如学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课时,仅靠书本知识只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生态状况,达不到应有的情感意识和价值观,但冀文兵老师结合本地生活实际,设置了如下问题: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破坏的事例?给本地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本地正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环境?各小组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交流,一个个问题被学生们生动有趣地破解了,而且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甚至下课了,同学们还在不停的追问,这节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4、展示环节使得课堂异彩纷呈 “课堂因展示而精彩”课堂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头戏”,课堂展示也是一个难点,组织不好就会出现“失控”的局面,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在经过大半年的尝试、反思、完善之后,我所带的班级的学生,特别是7、8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能踊跃地发言,他们在展示时,站姿正确、声音洪亮、态度大方、思路清晰,并且能注意到知识点的联系,别看这些学生,站在那里就像小老师一样,特别可爱,精彩的展示总能博的学生的阵阵掌声。我记得有一次,就是去年的十二月份我校展示“Y+Z”教学模式,我讲了一节课《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有一个问题是种子植物分为几类?当时是郭淑奇抽到了这个题目,她展示的时候讲到:种子植物(就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分为两类,一类是裸子植物,一类是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并且举例说明:我们吃桃子,种子是包在果肉里的,就是被子植物,像松树种子是裸露在外面,直接可以看到它的种子。我认为郭淑奇讲的已经很好了,但有一个学生叫邬敏,他对郭淑奇提了一个问题:“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哪一类更高等?”郭答:“被子植物高等”,邬又问“为什么?”当时有十几个听课老师,我以为郭会被问住的,真替她捏了把汗,谁知她不慌不忙的说“一是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保护着,可保护它的种子,避免了蚊虫的叮咬,所以比裸子植物高等”,二是(这时她稍微停顿了一下,并简单的和她的同伴交流了一下),接着说到:“被子植物的果实可以帮助被子植物扩大它扩大生活范围,有的果实有毛和翅,可以随风飘扬,使种子得到传播,扩大了它的生活范围,如蒲公英、杨树等,有的果实又香又艳,可以诱使动物来吃,消化了果实,种子随粪便排出,从而使种子得到传播,扩大了它的生活范围,如枸杞、野生杏等,有的果实表面有刺,可以粘到动物的皮毛上,使种子得到传播,扩大了它 的生活范围,如鬼针草等,”郭淑奇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相信这些掌声,都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我记得当时我也被她的讲解深深打动了。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学生层次不同,各班、各小组之间差异性较大,参与度不均衡。通过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由于班级层次不同,差异性较大,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有的班级整体氛围较好,但也有一两个小组,当别的小组热烈讨论时,他们呀悄无声,缺少交流。有的班级是一两个组比较活跃,其他组都比较沉闷,也有的班级整体讨论非常热烈,但愿意主动站起来发言的学生总是那几个。二是优等生参与自主发言和展示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少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好的学生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2、部分学生仍沉浸在旧的教学模式,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

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如我在布置任务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组织答案时,我在各组间巡视时,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在书本上勾画,但有的学生连这一点也做不到,更不要说在学案上组织语言写答案了,这些学生多半是等老师公布标准答案,再抄写在学案上,殊不知这样他就放弃了锻炼自己的机会。

3、学案的设置和学生不同层次的的需求的矛盾

学案的设置和学生不同层次的的需求呈现出了“不够吃”“吃不了”的现象,也就是说好学生早已完成了,坐着等比较差的学生完成学案,两类学生的并存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而我们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世界,而是几十个、甚至是几百个世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海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知识和能力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我们现在不同的班级使用的是同样的学案,势必会出现成绩好的同学“吃不饱”,成绩差的同学“吃不了”所以设计出一种让优等生得到提高,中等生得到优化,学困生得到一定的转化的导学案是我们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改进意见

1、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研讨,努力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我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采用“Y+Z”模式进行教学的时间还不长,在教学中还有许多不适应,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我校的高校课堂还处在边探索边完善的阶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按照“Y+Z”教学的环节和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下一阶段完善“Y+Z”教学模式作准备,因此在备课组、在教研活动中,都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校也要积极组织骨干教师进行高效课堂的研究、反思,总结经验,推动高校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2、建设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小组建设时应好、中、差学生搭配,并选出认真负责的小组长,明确小组长的职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7班有一个小组,组长叫燕杰,他对组内的检查,督促力度很好,有一次他们组的一位学生叫王磊,这孩子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所以学案完成的也不好,有一次,我检查时,查到王磊没做学案,要王磊受罚,这时燕杰就站起来说:“老师,我也应该受罚,因为我检查力度不够,所以导致王磊没做”这时王磊觉得很不好意思,说:“组长,老师我以后一定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从此我就特别注意这个小组,他们组每个学生的学案就没出现过没完成的情况,而且上课时组内讨论的也是非常热烈,因为他们要努力完成学案。所以选一个得力的小组长很重要。

3、加强对导学案的编写。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方向盘,因此备课时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我认为导学案的设计:一是必须落实到集体备课,体现教师的集体智慧,杜绝只有分工没有合作的现象。二是问题的设计必须体现诱导、指导、层层深入,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次设计,能够使学生有兴趣地去思考、交流、合作和探究。

总之,课改任重而道远,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我坚信“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所以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第三篇:课堂改变教育,教师改变课堂1

课堂改变教育 教师改变课堂

————商都二中“Y+Z”高效课堂实施心得体会

赵丽霞

“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垄断教育业已达数千年之久,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让一部分学生学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却在培养少数优秀学生的同时,使更多的学生产生了求学过程中的依赖情绪,学习效率较低。要想改变这种学习状况,唯有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在学校提出课改后,我们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入到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活动中。回顾过去,由最初的不理解、不得已,到逐步适应,主动探索、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既收获了成功与快乐,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与困惑,在这里,就我在课改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进步与成效

1、学生学习氛围的转变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具体形式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织教学,以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先将学生从性格差异、学习能力、语言表达、习惯素养、知识积累、表现欲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学生各自的职责和任务进行了培训,新型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大改变,自己能做的自己做,自己做不来的就在组内地讨论,争先恐后的写学案,生怕自己写不完。所以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渐渐习惯了先自学而不是在坐等老师的讲解,彻底打破了满堂灌的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如7班的王忠宇,何静,以前上课总是沉默寡言,现在却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里面,发表自己的见解,胆子更大了。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课上学生的笑容多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浓了,为小组出谋献策的学生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

2、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在该模式实施之后,从理论到实践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树立了“生进师退”的教学观,完成了教师角色的大转型,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说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完成了向编剧、导演的转型,学生实实在在地动起来了,成了课堂的主人,课上呈现出了“教师搭台学生唱”的局面,学生自信心增强,展示欲望强烈,学生通过参与合作、交流和展示,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我记得5月初,学校通知八年级生物要提前结业,于是我就忙着赶进度好腾出时间复习,在12班自己满堂灌讲了一节课,确实没少讲内容,等第二节课我又开始讲的时候,付宏伟站起来就说:“老师,你这样讲课我们记不住,我们还是要自己做学案,自己总结。”其他同学也跟着附和,从此我就知道这种满堂灌的模式不能再用了。

3、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越来越浓

自我校“Y+Z”教学模式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学生开始尝试体验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索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 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由“厌学”转为“乐学”,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倡导的学习形式和策略,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学科的课堂中。首先,小组合作的兴趣来源于问题的设置,问题的引导,在经历了两年的尝试、调研、改进之后,现在老师们设置的问题越来越巧妙、越来越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越来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组段宏伟教学中设置的问题: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种子为什么会发芽?鸟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而人即使在身体绑上翅膀也不能像鸟儿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等等,这些问题的设置,学生都是急切想知道答案,但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通过小组合作,丰富多彩的答案尽在眼前,学生们的思维在整节课中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其次,自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以来,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死记硬背的现象少了,机械训练的现象也少了,学习的氛围更浓了,如学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课时,仅靠书本知识只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生态状况,达不到应有的情感意识和价值观,但我组冀文兵老师结合本地生活实际,设置了如下问题: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破坏的事例?给本地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本地正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环境?各小组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交流,一个个问题被学生们生动有趣地破解了,而且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甚至下课了,同学们还在不停的追问,这节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4、展示环节使得课堂异彩纷呈 “课堂因展示而精彩”课堂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头戏”,课堂展示也是一个难点,组织不好就会出现“失控”的局面,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在经过两年多的尝试、反思、完善之后,我所带的班级的学生,特别是7、8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能踊跃地发言,他们在展示时,站姿正确、声音洪亮、态度大方、思路清晰,并且能注意到知识点的联系,别看这些学生,站在那里就像老师一样,特别可爱,精彩的展示总能博得学生的阵阵掌声。我记得有一次,就是去年的十二月份我校展示“Y+Z”教学模式,我讲了一节课《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有一个问题是种子植物分为几类?当时是郭淑奇抽到了这个题目,她展示的时候讲到:种子植物(就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分为两类,一类是裸子植物,一类是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并且举例说明:我们吃桃子,种子是包在果肉里的,就是被子植物,像松树种子是裸露在外面,直接可以看到它的种子。我认为郭淑奇讲的已经很好了,但有一个学生叫邬敏,他对郭淑奇提了一个问题:“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哪一类更高等?”郭答:“被子植物高等”,邬又问“为什么?”当时有十几个听课老师,我以为郭会被问住的,真替她捏了把汗,谁知她不慌不忙的说“一是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保护着,可保护它的种子,避免了蚊虫的叮咬,所以比裸子植物高等”,二是(这时她稍微停顿了一下,并简单的和她的同伴交流了一下),接着说到:“被子植物的果实可以帮助被子植物扩大它的生活范围,有的果实有毛和翅,可以随风飘扬,使种子得到传播,扩大了它的生活范围,如蒲公英、杨树等,有的果实又香又艳,可以诱使动物来吃,消化了果实,种子随粪 便排出,从而使种子得到传播,扩大了它的生活范围,如枸杞、野生杏等,有的果实表面有刺,可以粘到动物的皮毛上,使种子得到传播,扩大了它的生活范围,如鬼针草等,”郭淑奇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相信这些掌声,都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当时我也被她的讲解深深打动了。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学生层次不同,各班、各小组之间差异性较大,参与度不均衡。通过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由于班级层次不同,差异性较大,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有的班级整体氛围较好,但也有一两个小组,当别的小组热烈讨论时,他们鸦雀无声,缺少交流。有的班级是一两个组比较活跃,其他组都比较沉闷,也有的班级整体讨论非常热烈,但愿意主动站起来发言的学生总是那几个。二是优等生参与自主发言和展示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少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好的学生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2、部分学生仍沉浸在旧的教学模式,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

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如我在布置任务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组织答案时,我在各组间巡视时,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在书本上勾画,但有的学生连这一点也做不到,更不要说在学案上组织语言写答案了,这些学生多半是等老师公布标准答案,再抄写在学案上,殊不知这样他就放弃了锻炼自己的机会。

3、学案的设置和学生不同层次的的需求的矛盾

学案的设置和学生不同层次的的需求呈现出了“不够吃”“吃不了”的矛盾现象,也就是说好学生早已完成了,坐着等比较差的学生完成学案,两类学生的并存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而我们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世界,而是几十个、甚至是几百个世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海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知识和能力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我们现在不同的班级使用的是同样的学案,势必会出现成绩好的同学“吃不饱”,成绩差的同学“吃不了”所以能否设计出一种让优等生得到提高,中等生得到优化,学困生得到一定的转化的导学案是我们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改进意见

1、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研讨,努力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我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采用“Y+Z”模式进行教学的时间还不长,在教学中还有许多不适应,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我校高校课堂还处在边探索边完善的阶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按照“Y+Z”教学的环节和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下一阶段完善“Y+Z”教学模式作准备,因此在备课组、在教研活动中,都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校也要积极组织骨干教师进行高效课堂的研究、反思,总结经验,推动高校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2、学习小组加强建设。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小组建设时应好、中、差学生搭配,并选出认真负责的小组长,明确小组长的职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7班有一个小组,组长叫燕杰,他对组内的检查,督促力度很好,有一次他们组的一位学生叫王磊,这孩子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所以学案完成的也不好,有一次,我检查时,查到王磊没做学案,要王磊受罚,这时燕杰就站起来说:“老师,我也应该受罚,因为我检查力度不够,所以导致王磊没做”这时王磊觉得很不好意思,说:“组长,老师我以后一定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从此我就特别注意这个小组,他们组每个学生的学案就没出现过没完成的情况,而且上课时组内讨论的也是非常热烈,因为他们要努力完成学案。所以选一个得力的小组长很重要。

3、进行捆绑式评价。“捆绑”的目的是把小组内的每个人捆绑在一起,每个组员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紧紧团结在一起,在评价机制的激励下进行着和其他小组的竞争。首先在小组内“结对子”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好的帮扶差的,然后组内成员一个人优秀不算优秀,全组优秀才算优秀,让好学生带动差生学习,达到全组优秀。

3、加强对导学案的编写。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方向盘,因此备课时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我认为导学案的设计:一是必须落实到集体备课,体现教师的集体智慧,杜绝只有分工没有合作的现象。二是问题的设计必须体现诱导、指导、层层深入,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次设计,能够使学生有兴趣地去思考、交流、合作和探究。

课改任重而道远,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我坚信“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所以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第四篇: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

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尽管我很早就知道佐藤学先生的大名,但是翻译他的著作还是第一次。适逢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就深深地被他的题目所吸引,继而翻阅,一发而不可收拾,算得上一气呵成。

佐藤学先生根植于教学的文字质朴、凝练。读它时,有一种让这些触动心灵的文字烂熟于心的冲动。书中文字讲述的那场革命令是如此的令你熟悉,那些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今天,就在你的身边。这也正是我对这本书如此爱不释手的原因,这场“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根植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行的革命。”令人由衷地迷恋。

“我观察的出发点是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的。在想观察什么之前,先把自己作为教室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如佐藤学先生所说,他把自己当作 “学习共同体”中一员,把自己融入到教师和学生中去。没有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这才是扎扎实实地做教育研究。这样的研究对今天身处课程改革中的我们才会有真正的意义。

感谢翻译这本书的李季湄教授,让我们能置身于异国的这场“静悄悄的革命”,能真切地感受来自“别人”的压力,这应该能为我们更好的投身到“自己的革命中去”储备能量。

《静悄悄的革命》是一本好书,在文中欣喜读到佐滕先生的许多精辟之言,对照日常教学,有许多共鸣之处,浅谈自己的体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

我认为: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相互倾听,我认为我们的教师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会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孩子的最佳听众。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做到不轻易下结论(如:回答错误、不当等),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宜用委婉的语气,因势利导的开导与纠正。同时,让每个孩子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正如“木桶原理”中的那块最短的木板,使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学校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是传承文明和创造文明的场所;教师的劳动是集体性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把学校变成“学习共同体”,使学生、老师、家长市民在这个“学习共同体”里共同成长。佐藤学教授对学校、教师、课程的深刻阐述,给了我们震撼与反思。课程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给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教育界面临更多更全面的挑战。既然是革命,就需要付出代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一起投身这场静悄悄的革命。

第五篇:思想改变课堂读后感

思想改变课堂读后感

(一)做一名思想的行动者

陈云霄丨文

唐彩斌,被许多被很多数学大家唤作“小唐”的唐彩斌,却是拥有“”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杭州市政府“131”中青年人才培养对象、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部首批公派中小学教师留英访问学者,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浙教版新思维小学数学教材编委,杭州现代小学数学(新思维)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上城区教育学院研究员等头衔的年轻学者。《思想改变课堂》是他的专著名,也是他教育追求的座右铭,因为唐彩斌觉得,“只有把思想落实到了课堂,才能体现在孩子的身上,这样的思想才有力量!

全书共分3个篇章,第一篇“专家访谈篇”,张景中等知名学者阐述数学的本质,从教材角度探讨课堂教学的真谛、辨析“大纲”和“标准”的区别,指引有效教学的方法。第二篇“理论研究篇”,对教材比较、教育技术运用等热点问题给出独到的回答,富有独特的眼光。第三篇“教学实践篇”,收录了作者10多年千锤百炼的经典课例,可谓争奇斗艳。下面是一些我读书之后的点滴感悟。

感受一:居高临下看数学。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看教材,却看不到教材里所隐含的其他元素。以至于设计公开课教案时,没有教学参考书和其他资料的帮助,很难将备课进行到底。那是怎么了?如何理解教材?如何设计好精心的教案?我在读了《思想改变课堂》这本书的其中一个篇章时,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应注重数学本质,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就像书中所说的,当我们看到教材时,眼里不能只有简单几幅画面,几个数字,我们应该要看到这些画面背后所折射的不同的背景,来自不同方面与之有关的知识,在脑子里就要能够及时的闪现,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我们的课堂就是非常的淡白与枯燥。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片段,“一百万有多大”,让学生认识“一百万颗黄豆有多少体积”。在体验一百万时,它一定是从一开始,然后到

十、百、千一点一点数出来的。当数目很大的时候,数起来很费力。让孩子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还是很有好处。不过,我们本质上还是要关注100万这个数的结构。至于说100万粒米有多大,这个不是数学要研究的问题,这是个别的体验,100万粒米、100万颗花生、100万个篮球有多大等像这样的问题是没有穷尽的,也不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体验的。张奠宙老师提出:我们要把精力放在100万的结构上面,比如100万里面有多少个1000,100万里面有多少个1万,我们每人捐款1000元,要捐到100万需要多少个人捐,这样的素材不仅有现实背景,而且还有数学意义,可以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缺少这一理性的阅读,那一切都是空的。聆听了张奠宙教授的细心解读,终于让我明白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真谛与境界。

感受二:引领孩子数学地思维。

小学的数学大多以课堂思维为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时必用的方法,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教师的课堂提问指向性极强,往往直接引领学生的思维向预期的方向推进。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避免出现: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解题思路解答;师生一问一答式,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

比如,教师教“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我们可以不利用书本已给出的几组数据,而只给学生出示一条18厘米长的线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剪成三条整厘米的线段。在拼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的能拼成,而别人的就拼不成。于是就产生了深入思维的欲望。探究得出第一个结论:三条形中两条短边的和都会大于第三边长边。那怎么会出现“任意”二字?学生怎样才能真正理解?如何改变其中一条边,使得这个三角形成立?学生在冲突中,不断地修正、补充、完善了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从换某一条边的环节设计,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宽度与广度。同时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师应该站在儿童学习的角度上设计教学,应该抓住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的本质,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调控教学,引领孩子学会数学地思维。

感受三:反思推动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需从改变一点点开始,然后一点点改变。教师的工作不单只是每天重复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只有坚持不懈地反思教学成果,研究教学质量,把理论与实践不断相结合,从教学中精益求精,才能达到“有效教学”,把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再教”中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

正如唐彩斌老师所言“思想改变课堂,课堂也可以影响思想。如何基于原有的优秀成果传承与创新,如何基于实践提升理论形成思想;面对课堂教学,如何以学论教,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本真色彩……”这些都有待于每一个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深入思考、研究和努力,“教学改革需从改变一点点开始,然后一点点改变。只要志存高远,静心探索,终究能实现远大的教育理想”。

思想改变课堂读后感

(二)《思想改变课堂》一书是浙江省教坛新秀唐彩斌的作品,唐彩斌老师师从张天孝,朱乐平,参与编写浙教版《数学》多次在优质评比中获奖,而我仅仅有幸听到过他的课,觉得他的课堂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设计精巧独特,理念务实求实。

翻开书前面一章是专家访谈篇,访谈就是这样“直来直去”略显锋芒,但恰能显露思想,比起那些“绕来绕去”的理论阐述,这种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访谈倒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读得出来,学者的视线,努力接近教师的视线,希望读者有一种“问我所问”的期待。专家教授的回答更是精辟独特,数学家直指数学本质,居高临下,让人读后豁然开朗。专家教授回答虽然有各抒己见,但逻辑缜密,经验具体,理论深刻,“数学教育”,“教育数学”的含义是什么?分数基本性质到底是什么性质?“标准”与“大纲”本质的不同是什么?……这些问题在书中都有详细回答,让我豁然开朗,受益非浅。

在理论研究篇,唐教师从理论的视角对实践进行分析。这些理论研究丰富多彩,涉及多个领域。有关教材的比较研究,有教材某一领域的系统的系统分析,有教育技术的研究,还有更多的来向课堂教学的经验提问、理论总结,怎样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设计问问什么,怎样对待应用,问题的教学,让我读到了唐老师独特视角下理性思考的解答,对我平时的教学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在教学实践篇,精选了10个课例,从案例中我从课堂中听出老师的思考,看出他努力在探求的变化,感受到他努力在追寻的数学教育价值,数学概念如何建立?怎样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等,他的尝试和探索都给我带来了新意,触发我的思考,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一个新的思考。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叹原来数学教学可以这么快乐,这么美,这么有深度。争取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让思想真正改变课堂。

下载课堂改变教育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改变教育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在实践中改变

    教育在实践中改变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革命在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创新。教育的创新也源于教育模式的转变。教书育人的宗旨始终指引着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前进的方......

    改变课堂从老师开始

    改变课堂从老师开始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梅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谢红庆 最近在读日本佐滕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尽管这本书的出版已有几个年头,但书中许多观点和案......

    《创新者的课堂,颠覆式创新如何改变教育》读后感

    《创新者的课堂,颠覆式创新如何改变教育》读后感 现在大凡谈创新,一定会提到“水平思考法”,并且很自然认为创新等同于“发散思维”“右脑开发”,似乎只有如此才可能创新;并且......

    有效改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方式策略方法课堂实效论文摘要:教师应该客观科学地把握自己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

    改变教育辅导班合同书

    改变教育辅导班合同书甲方:改变教育辅导班 乙方(学生家长或法定监护人): 一、甲乙双方权利与义务 1、 甲方有义务保障学生在辅导班内的安全问题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2、 学生在上......

    教育改变人生(汇编)

    教育改变人生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或者内容都可以概括为教书育人。教书,从字面意义上即可得知,便是传授知识,答疑解惑。育人,培养的是人的精神道德,是一个人的品格修养。各人对于人......

    教学反思:信息技术改变探究课堂

    课堂反思:信息技术改变了我的探究课堂 经历了暑期的远程研修,然后在教学实践中,在具体的课例教学过程中体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与传统课堂探究活动对比,使我深切感......

    改变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

    改变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41-01 当前,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大力推广,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