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论文:试论新闻采访中语言符号的有效性和非语言符号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15 10:2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采访论文:试论新闻采访中语言符号的有效性和非语言符号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采访论文:试论新闻采访中语言符号的有效性和非语言符号的重要性》。

第一篇:新闻采访论文:试论新闻采访中语言符号的有效性和非语言符号的重要性

试论新闻采访中语言符号的有效性和非语言符号的重

要性

【论文摘要】: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是记者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动态过程。在新闻采访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记者巧妙、有效地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采访的质量。文章试从分析新闻采访语言的有效性和非语言符号的重要性方面进行了探讨。【论文关键词】:新闻采访;语言符号;有效性;非语言符号;重要性

长久以来,记者采访水平的高低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采访中技巧的运用成为记者个人的法宝,带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新闻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动态过程,从传播学角度讲,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与分享的是信息符号,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都属于符号。[1]文章拟就这些信息符号在采访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1.采访中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传播学认为,人类使用的信息传播符号分为两类,一类是语言符号;另一类是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是人类进行信息传播与感情交流的主要工具,包括了声音语言(有声符号),文字语言(写作符号)两部分。语言符号传播的特征是概念清晰,陈述按照时间顺序,推理合乎逻辑规范,富有抽象概括性。非语言符号是指在声音语言与文字语言以外的为人们的感觉器官接收的各类表象符号,例如人的神态、姿势、服饰、色彩、人际距离、环境景别、音响、画面等。非语言符号的意义在于符号自身。表象是具体的,但含义往往模糊容易产生多义性。因此,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往往无秩序,且多通道,不如语言符号便于控制。[2]

2.采访中语言符号的有效性新闻采访活动是一种语言交往行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中认为,任何一种话语交往,分析它的语言成分,有如下几类:一是建立人际关系的语言,二是陈述事实的语言,三是表达主观意向的语言。分析一个采访过程,从语言角度入手,同样可以发现三种语言成分。第一,建立人际关系的语言,就是用来确定双方身份定位、形成对话双方心理认同的语言,它受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制约。采访对象属于各行各业,地位有高有低,面对不同的对象自身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比如采访弱势群体不应高高在上,对待领导干部则要做到不亢不卑,在记者主体与采访对象间用语言首先建立起一种平等的语境。第二,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和生命,在采访活动中时刻都得遵守这一准则,包括采访时记者对基本事实的语言陈述。即使是问“有什么看法”等,也得先交代有关情况,指出问题的范围,引导对象进入问题的关键。第三,要实现语言的有效性,取决于提出这些愿望和疑问,发问者是否出自“真诚”的态度,要让对象觉得你的行为完全是出于记者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3]

然而,要使采访语言有效,以上三种类别的语言必须首先建立在可理解的基础之上,这是成功交往必不可少的前提。可理解性体现在具体的采访活动中,就是记者在措词用句设计问题时,要根据不同采访对象的个性特征、文化修养、思维特点来设计内容和次序,语言要力求通俗易懂,交流方式要因人而异、平易近人。此外,在可理解性的前提下还要满足“适当性、真实性、真诚性”的要求,才能使三种类型的言语行为有效。

3.重视非语言符号在采访中的作用

3.1 非语言符号在新闻采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试验得出这样一个结果,“在信息的全部表达中,说话占7%,态度占38%,而表情动作占55%。”此结果反映的是人际交流中最初接触的规律,即人与人之间最初接触时,信息的传播有90%以上是靠非语言方式实现的。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被采访对象与记者往往都是初次接触,被采访对象会根据记者的非语言符号来判断是否接受采访或在多大程度上敞开自己的心扉,所以非语言符号在新闻采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

3.2 采访中的非语言符号。在采访中,非语言符号主要指的是体态语言。人类学家霍尔教授说:“一个成功的交际者不但需要理解他人的有声语言,更重要的是观察他人的无声信号,并且能在不同的场合正确使用这种信号”,这种无声的信号就是体态语言,它是用表情、手势、姿态等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辅助工具,是一种“伴随语言”。从电视记者通常运用的人体各部位的姿势、动作、表情等传递信息的情况来看,体态语可具体区分为表情语、首语、手势语和体姿语四类。表情语指的是人的面部表情,即通过面部表情来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语言,表情语言是体态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情语中使用最广泛、表现力最丰富的是目光和微笑。在新闻采访中,目光和微笑是电视记者常用的非语言符号,无论是现场观察还是与访问对象交流,或是面对镜头述评播报,记者的目光和微笑都传达着最丰富、最有效的信息。目光能表达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尊重和对采访内容的关注,微笑往往是对被采访对象的鼓励和肯定。

首语是指人体头部动作所传递的信息。手势语是指人体上肢所传递的交际信息。体姿语是人的身体的各种姿态所传递的信息。这三种体态语的使用经常是同时进行的,也可以统称为身体动作。[4]

3.3 体态语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一是表达态度,进行情感交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某种姿态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某种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新闻事件或采访者的态度,通过运用体态语巧妙地向观众,向全社会传达某种信息,表达情感,拉近心理距离,与采访对象之间保持良好的交流氛围,从而使采访工作可以和谐地完成。如《焦点访谈》在1996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播出的《走进麻风村》中,记者采访

时主动与麻风病人握手。这位记者说,“我和麻风病人握手,就是想利用电视这种大众传媒最有效地消除人们对麻风病人的偏见和对麻风病的恐惧心理。”记者的态度和情感在这个小小的动作中得以充分体现,感受到这一切的不仅是麻风病人,还有观众,记者的采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动作强调语言信息。体态语还可以被用作强调记者希望引起采访对象注意的问题和细节。比如,在提问中,记者可以利用手势动作加强提问的语气,从而使采访对象注意到记者提问的要点;在现场播报评述中,记者也可以利用动作加强播报评述的力度,从而使观众注意到记者播报内容的重点。[5]

在日常采访时,记者对人的观察,除了语言行为的观察之外,最主要的观察就是:身体外的和身体的标记、身体的运动、人与人的空间距离,这三个方面都属于非语言符号的范畴,通过观察这些内容,可以得到大量关于人的深层心理动机等情况。[6]记者在观察中,眼神、面部表情等体态语和服饰等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及形体语言,均传达着被采访对象的思想、个性、文化修养、艺术品位,记者观察得是否仔细,直接影响报道的传播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日常观察中,一定要尽可能掌握这些知识,才能通过观察对象的身体语言,准确捕捉到对方最真实的情感和深层心理,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进而实现与采访对象自然、和谐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2] 林如鹏.《新闻采访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8.[3] 任之春, 高国立.《采访语言的有效性》[J].《青年记者》,2002,9.[4] 张冠文, 邹立森.《非语言符号对新闻采访的影响》[J].《青年记者》, 2002, 10.[5] 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M].新华出版社, 1986.[6] 刘海贵, 张骏德.《新闻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

第二篇:新闻采访教学方法和改革

《新闻采访》采访

《新闻采访》是我较早认识和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的专业课程之一。本人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积累出具有自己特色教学特点和方法。

我在实践当中通过教学法活动,总结出一套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法,提倡独立性,鼓励学生突破书本、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进行独立思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提倡实践性,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工程意识和生产意识。

本专业在教学中提倡教与学并重,在要求自己讲好课的同时,注重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部分章节在课堂采用讨论式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讲稿都输入计算机,讲课效率大大提高,在减少课时的同时,讲授的内容反而有所增加,并解决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刚开始不适应的问题,由于学生已习惯于口授和板书的讲课方法,刚开始学生总感到讲课速度太快,记不下笔记,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现在多媒体教学已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易于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突出课程了重点和难点,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推动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同时,对传统的教学法也没有废弃,传统的教学法也有其明显优势。从口授和板书的综合运用等各方面进行了扎实训练,提高了讲课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推广讨论法教学,对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1、教学方法:教研室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理论讲授与阅读作品、实践写作并举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理论教学: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图片、图表、投影、VCD和多媒体课件(CAI)进行教学,以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结合本课程的内容,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文献,并撰写学习体会文章,使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了解本课程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对专业和课程的热爱;结合课程内容和现代传媒的发展,让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及本课程在后续课程中地位和作用;结合我院是影视学院的性质,大胆尝试,安排部分专题内容让学生回课,撰写文案,并让部分学生走上讲台讲授,参与教学过程,任课教师听课并及时给予点评,使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亲身体验教学,该方法已在几届学生中进行数次,学生反映很好,也得到有关专家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2、教学手段:①图片:历届世界摄影大赛新闻专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写图片说明和掌握新闻媒介的特性。②图表:老师搜集的关于传媒实践当中的实证资料表。③多媒体课件,包括影音资料、新闻写作优秀作品选、电视新闻稿等。

一、强化新闻基础教学,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统一,即经常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我以基础教学为突破口,在常规教学中渗透媒介素养培养,引导学生去关心日益变化的传媒世界,并自觉的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每个月为学生举办新闻专题讲座。每学期初,我都为学生介绍国内、国际最新传媒发展趋势,如新闻写作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特别着重介绍了中西新闻写作的比较关系,新闻写作发展的原因、过程、后果及对中国传媒的影响;通过介绍,增强了写作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让学生感到新闻写作并不枯燥,它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除此之外,我还在课堂上开设了“时政五分钟”栏目,每节课让两位位学生对刚刚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评价,并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大家纷纷发表不同见解,如有的同学通过介绍克林顿访问希腊受阻的原因,得出人民渴望和平、不要战争的结论;有的学生介绍了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还有的学生介绍了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等。这一活动,别看只有五分钟,却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爱看新闻和报纸,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我以层层引入为基本模式,通过设疑、讨论、解疑,让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参与,与教师一起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这一模式要求教师提出问题要准确、科学,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参与意识,我选择适当专题,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举行辩论会。我设计了“论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吗?”,“金钱是否是万恶之源”等题目,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辩论。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一活动,给了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因此深受学生欢迎。

三、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恰当使用电化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很好的突破难点,为教学服务。教学中,我使用了投影仪、录象、计算机课件等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益。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我以媒介最新发展为突破口,以日常教学为基础,在常规教学中渗透时政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恰当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增强了写作课的吸引力与活力。我认为作为专业基础课老师,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大胆的改革,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这学期我教研室老师根据艺术专业学生的去向及特点,在专业教学上主要采用三重模式。大一作为大学教育的第一年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扎实的基本知识理论,大三着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第二种模式主要针对大二播音主持系、编导系的学生。考虑学生大四有两个去向一个继续升学读研、一个就业,所以两个方面都不能丢。

对于这三种模式理论采取哪一种都必须要达到相应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掌握的层次高低还得取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合理与否,为此学校也支持我们专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尝试,在教学方法上我们目前采用的是‘六高教学法’,改革“细教学法”原来的“鸭式”“堂灌”,相比而言效果明显提高。

“六高教学法”强调的是‘导写、精神、勤练“六个字,该教学法要求教学目标明确,能依据大纲写其教材。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既不加大教学难度,有不降低教学要求,并运用恰当方法让学生明确知道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二导 学待法,能正确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思考、练习,实践,复习等。这对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专业知识非常有效。三 精讲恰当、讲解细致,这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结合学生实际,上课老师讲课一般不超过40分钟。四勤练有效,课堂练习灵活多样,课堂作业当堂完成,课外作业适当布置。五教学规范,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简明、生动,板书讲究技巧。用普通话讲课。六效果良好。学生能正确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加强了双层培养能力,课堂作业正确率较高;

在教学手段上,放弃了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笔”的老的教学方法。取而带之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能教学、实物教学等直观教学法。

改革考试形式,注重动手能力,考试形式的多样化也是我们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除了课程考试当中采用常规考试之外,我们还设计了课程设计式考试、答辩式考试等多种不同的方法。

第三篇:新闻采访和写作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

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

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

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采访的作用有:1.发现和落实线索 2.获取第一手材料 3.增加感性认识 4.核对新闻事实

* 增加感性认识的作用有:

1)捕捉一些生动的情节和细节

2)增加真实感,增加知识和见闻,获得真知灼见

3)有记者自己的比较深刻的感受,能写出独到的见解,能写的感人

九、记者需要掌握的新闻事实材料,一般包括:1.全面情况 2.主要事实 3.有关背景 4.典型事例和细节

十、采访的指导思想:

我们的采访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

具体来说有以下4个方面:

1.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2.讲究唯物辩证法

3.要有历史发展观点

4.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由上面四项引申的问题:

* 如何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是要真正处理好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二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

三是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 怎样讲究唯物辩证法?

1.正确地选择事实

2.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

3.注

意事物的相互联系

* 怎样有历史的发展观点?

1.要作发展的眼光看待客观事物;

2.要善于从事物发展中捕捉其特点和新意;

3.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趋势,发掘事物深刻的内蕴

* 在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是,要正确外好几方面的关系:

1.人民群众和领导

个人活动的关系

2.先进人物和群众作用的关系

3.领导机关活动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十一、采访的原则:

记者采访活动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产阶段党性原则。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具体的说,要坚持以下几个采访原则:

1.实事求是 2.依靠领导 3.执行政策 4.内外有别

*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应注意划清几个界限:

1.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

2.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

3.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

* 记者在采访中依靠领导,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依靠领导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2.依靠领导与深入基层的关系;

3.领导审稿与自己把关的关系。

* 在采访工作中,如何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

一要看形势,识大局;

二要看政策规定和报道时机;

三要看对党和人民是否有利。

十二、采访的工作路线:

记者采访工作路线,概括地说,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 深入群众要做到:到第一线去、重要的“心入”、建立采访基点、持之以恒小知识点:

* “身入”与“心入”——也就是采访要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十三、写作的特殊规律及认识依据:

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从新闻形成过程看,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集中表现为: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形式受制于事实,具体来说:

1.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立脚点先服从事实,再是要服从事实的报道;

2.服从事实,报道实事求是,对新闻写作来讲,是根本,是立足点,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成败的基本标准;

3.新闻写作服从事实的报道,就是要全面把握新闻特性和新闻的传播需要,以事实为本,争取时效。认识依据:

我们对新闻写作规律总的认识依据是: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报道这一规律,归根结底,决定于新闻对事实的依存关系和能动作用。

1.首先,新闻源于事实、报道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就是社会主义新闻学在新闻与事实关系上的基本观点;

2.其次,新闻虽由客观存在的事实构成,却不是事实原封不动的翻版,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

3.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体现了新闻对于反映事实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十四、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

1.纪实写真 2.用事实说话 3.交代新闻要素

* 由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引申的问题:

1)新闻写作要如实地反映事实,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a 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注意的问题之一: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之二:不能不顾及宏观事实,在微观中顾及宏观。

b 主观意愿与客观反映的关系主观脱离客观的表现:合理想象、表述不当。

2)新闻中存在的用事实说话方面的问题:

一是概念化;

二是套话多;

三是事实少,议论多,不着边际

3)怎样要事实说话:

a.直接陈述;

b.不能以抽象的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的报道;

c.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

d.采取第三人称

e.注明消息来源。

4)为什么必须交代新闻要素:

a.是新闻的构成规律所决定的

b.为适应新闻受众的普遍心理

c.也是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要求

15.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

新、快、短、活

* 有关具体要求的小问题:

1)如何把新闻写短?

a.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

b.空话少说

c.一事一报

d.语言准确、洗练

e.善于删改

2)怎样把新闻写活?

a.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b.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

c.多写视觉新闻

十六、新闻体裁的分类:

a 消息 b 通讯 c 特写 d边缘体裁

* 关于每个分类的具体内容

1)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的特点:

a.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b.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c.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d.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e.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2)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新闻采访和写作

第四篇:新闻采访中的角度求新

新闻采访中的角度求新

笔者认为,新鲜脱俗的角度存在于新闻工作者深入细致的采访、认真的思考和精心的写作之中。也就是说,探索和选择新鲜脱俗的新闻角度应当贯穿于新闻采写的全过程。

新的角度存在于深入细致的采访之中。深入细致的采访,是选择好新闻角度的必要前提。能否选择到新鲜脱俗的新闻角度,也是衡量新闻采访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人们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必然会碰到一个观察和反映事物角度的问题。一般事物都有多种多样的角度,在这些角度中,有的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有的只能反映那些非本质和非主流的东西。而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主流的角度也不是单一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认识、把握和比较,从中选择那些为广大新闻读者所欢迎的新鲜脱俗的角度。而要达到这一点,新闻采访就必须对客观存在的新闻事物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入采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掌握来自各个不同方面的大量的新闻素材,为选择新鲜的角度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1997年,《大众日报》记者到临沂罗庄采写一篇关于罗庄陶瓷产业发展的报道。记者深入企业一线,召开了多次企业座谈会,采访了多家企业老板,与众多职工进行了交流。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作者独辟蹊径,以“竞争出活力”为切入点,写出了《“狼”来了,“羊儿”更壮》的报道,读后使人精神一振,大受启发。

新的角度存在于认真的思考之中。就思考本身而言,它既是新闻采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新闻采访的继续和深入。它不仅要求我们具有踏实细致的采访作风,而且要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采访得来的大量新闻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研究的能力。这样,在正确、全面、深刻地认识新闻事物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各个时期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和读者的心理需要,从各种各样的新闻角度中去选择最新、最佳的选题角度、选材角度和写作角度。2000年新闻获奖作品《中国经济峰回路转再入佳境》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中央电视台记者首先从“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今年生活水平的提高”入题,然后依次采访国家统计局、对外经贸部、经贸委、计委等宏观部门主要负责人,并在后期编辑中将谈话按照不同角度和层次进行串联,既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印证了事实,增强了新闻的权威性,又改变了以往对宏观部门领导采访过于呆板、过于官方化的宣传模式,增强了贴近性。

新的角度存在于精心的写作之中。我们在新闻采写的实践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从采访、构思进入写作阶段以后,不时会出现写作实际与原有构思之间的错位,有时会全盘推翻原来的构思,重新变换一个新的报道角度和新的篇章结构,有时又会进行必要的补充采访。因而,我们所说的精心写作,不仅指按照采访得来的材料和原来的思考,认真负责地写好一般意义上的各类新闻作品,而且也指写作过程中的反复琢磨、反复推敲、反复思考,其中包括角度和思路的调整、更替、变换以及新闻素材的补充。

全国获奖新闻《羊城千余青年做“不掌印的市长”》,报道的是广州在东方宾馆举行“假如我是市长”提建议活动颁奖大会,15人获奖,市长出席大会并讲话。在写这篇稿件时,作者选取了青年人踊跃参政议政、争当主人翁的报道角度。此角度一改会议报道的平稳、呆板和老套,犹如扑面春风,给读者送来一股清新的气息。导语写道:“谁说人微言轻?千名青年以‘不掌印市长’身份,为广州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出谋献策。”简洁的提问,有力的回答,一下子就突出了主题,抓住了读者,确实不同凡响。行文流畅,生动活泼,使人读后很受鼓舞。这种理想宣传效果的获得,与深入采访、认真思考和精心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含义:可能成为新闻的或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某种事实所传播的信息,也可以说是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是记者发掘题材的一种凭据。它比较简略,要素不全,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片断或概况。

特点:

1、相对于新闻事实,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没有过程,更没有细节,新闻五要素不全。

2、相对于新闻事实,新闻线索往往是比较零碎的,信息是不完整的。

3、新闻线索稍纵即逝。

4、新闻线索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5、新闻线索涉及较多的是表象,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只是假象,或者是真假混杂。也就是说它的可靠性待记者进一步去核实。

作用:

1、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的动机。

2、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

3、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渠道:

1、来自发布新闻的党和政府的有关机关,或者是编辑部提供给记者的新闻线索。

这类新闻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因此,记者应当主动地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以便及时得到新闻新索。

2、来自基层广大通讯员和读者(受众)提供的新闻线索。

这是一条广泛获得新闻线索的渠道。任何一家媒体的记者数量都是有限的,记者的活动范围和时间、精力也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新闻线索都及时、全面地获得,通讯员和读者就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所以很多媒体都重视通讯员队伍建设,重视与读者的信息交流。

3、来自记者的发现、寻找和挖掘。

寻找新闻线索不能完全依赖他人提供,更多的是记者自身的发现、寻找和挖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渠道常见的有这样几种:

(1)捕捉相关新闻媒体的报道。把其他媒体报道的内容当作线索来处理,但不能简单抄袭。

(2)浏览互联网的最新报道。互联网的优势是快捷、互动性强。

(3)广交各方朋友。与自己所采访报道的行业和领域的人士交朋友,构建自己的“关系网”,让他们随时给你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因为“多个朋友,多条路”,线索自然丰富了。

(4)重视新闻热线。这里包括热线电话、读者来信、群众来访等,注意通过这种渠道收集反馈信息,加强与受众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和分析群众中存在的问题。时下不少媒体都开辟了新闻热线,新华社还在相关媒体上刊登热线电话,欢迎提供线索,不少新闻媒体对群体提供的新闻线索根据价值大小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称之为“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南京晨报》最高奖励额度高达3000元。

(5)制作特殊日历。重大节日、纪念日、人物日志、季节变化等,对记者来说,都是重要的新闻源。记住这些日子,在它到来之前寻找相关的人、相关的事进行采访报道就是新闻。

4、参加各类会议,从领导讲话、会议文件和有关工作简报上寻找新闻线索。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获取线索的渠道,这在党报工作的记者采访活动中格外重要。

总之,新闻线索的获得渠道是多种多样的。记者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曾说过:“消息来源是记者生命的血液。”作为一名记者,不应把脑袋长在别人头上,不应满足当“派工记者”,而应当把生活、活动当作新闻的源泉,从中不断地获取新闻线索。

第五篇:《西方新闻语言》论文选题

浙江大学2012–2013学年春夏学期

《西方新闻语言 》课程期末论文

姓名学号专业成绩Essay Titles for the Course: Journalistic English: 《西方新闻语言》期末论文选题:

1.Research on the Lex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

《新闻英语标题用词特点辨析》

2.Research on the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

《关于新闻英语标题语法特点的研究》

3.Research on the Rhe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

《试论新闻英语标题修辞特点》

4.A Close Study of the Social –Cultural Reflections of New Words and Their

Special Features in Journalistic English

《新闻英语新词对社会文化的折射及其特点》

5.Research on the Use of Metaphorical Words in Journalistic English and the

Cultural Elements

《新闻英语中比喻性词语的使用与文化因素》

6.Research on the Use of Euphemism in Journalistic English and the Cultural

Elements

《新闻英语委婉语的使用与文化因素》

7.Research on the Use of Jargons in Journalistic English

《试论新闻英语中行业词语的使用》

8.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Elements in News Lexicon

《论新闻英语词汇与文化因素》

9.News Discourse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y---A Case Study

《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新闻话语---以---为例》

10.News Text Decoding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A Case Study

《在跨文化语境中解读新闻文本---以---为例》

下载新闻采访论文:试论新闻采访中语言符号的有效性和非语言符号的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采访论文:试论新闻采访中语言符号的有效性和非语言符号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大全五篇)

    浅谈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非语言 符号,应从衣着服饰与仪容仪表、表情、手势与身姿、空......

    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新泰市广播电视台 张莉采访是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成败。 关于新闻采访,学界给出的定义......

    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应用

    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应用 【绪论】 新闻心理学是科学中的一个新兴课题,目前已被国内外新闻界越来越多的人士所关注和研究。记者在采访中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记者在采访中......

    1800新闻采访中记者的角色定位

    新闻采访中记者的角色定位 【摘要】 在新闻工作中,记者的作用不可小觑。记者作为向大众传递消息和引导舆论导向的核心,应该对自己的角色有很好的定位。作为新闻记者,在掌握自己......

    第八章新闻角度和新闻语言

    第八章新闻角度和新闻语言 第一节新闻角度 一、新闻角度是关系新闻成败的切入点 新闻角度: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实时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1、 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

    广告中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特征——从传播学角度分析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广告成为一种宣传信息的主流方式。在广告中,无论是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的使用,都力求精益求精,带来最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结合具体......

    新闻采访中ing的提问技巧 教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 ——采访中的提问艺术 教案设计 教 师: 姜兰花 工作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内容:新闻采访中常用的提问方式、方法(教材第四章第一节)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

    中国文化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视觉语言表现

    中国文化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视觉语言表现摘要: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交叉与综合,图形符号是设计文化有效展现的直接载体。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看似有形文化,但更多的却体现在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