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财源建设机制壮大县域财政实力

时间:2019-05-15 11:5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财源建设机制壮大县域财政实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财源建设机制壮大县域财政实力》。

第一篇:创新财源建设机制壮大县域财政实力

创新财源建设机制壮大县域财政实力

中共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映林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财政收入既是体现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都对财政支出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县作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财政比较困难,收支矛盾尖锐仍将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主要困难,为此,必须创新财源建设机制,壮大县域财政实力,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创新财源培植机制,做大做强财源经济

要牢固树立“经营财政”理念,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扶持、引导、激励作用,积极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培植稳定的财源经济。一是围绕工业强县培植财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用足用活财税优惠政策,以更加灵活的手段加强政策扶持、资金引导和环境建设,在融资、盘活存量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强研究,落实措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全县工业经济规模扩大、内涵提升、效益提高。在不断巩固和提升奶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拓展林产工业、清洁能源工业发展,通过外引内育、重组整合,鼓励优势规模企业率先发展,当 1

前,要着力推进华展纸业、南山风电建成投产,力争用2—3年的时间,培育壮大一批骨干财源企业,摆脱单纯依靠奶业财源的困境,形成优势互补的递次财源结构。二是围绕招商引资培植财源。坚持把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作为财源发展的重点,增强园区对产业的集聚力和承载力,尽快启动茅坪工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十万古田、恒润竹木、天元木业等在建企业建设。进一步把财政经济资源集中到主导产业、工业园区建设上来,做到财政性生产建设投入、财源建设项目、财税优惠政策向工业园区集中,力争使园区经济成为财政增收的重要力量。三是围绕项目建设培植财源。项目是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也是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认真研究中央、省、市财政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和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增强财税后劲的根本措施,抓紧做好项目储备申报、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千方百计提供优质服务,打造一批创税能力强、对县域经济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尽快争取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促进可用财力明显增长。同时,充分发挥金融对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金融改革创新,打造银企合作平台,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切实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四是围绕城镇发展培植财源。城镇建设直接涉及建筑营业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税等诸多地方税种,是财政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抓住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开

发建设,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特别是要经营好土地这一最大的城市资源,始终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创新收入征管机制,增强科学理财水平

组织收入始终是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要

进一步深化财政制度改革,依法征税管费,挖掘增收潜力,多渠道增加财源。一是强化税费监控,向强化征管要收入。有针对性地分析经济发展和税源变化情况,加强重点税源监控,掌握动态税源,积极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既抱“西瓜”,又捡“芝麻”,重点抓好主体税种征管,同时也不放松小税种征管。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收入长效机制,确保税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向清欠要收入。坚持把清欠作为增收的重要措施,采取扣缴、税收保全等强制手段,毫不手软地加大清欠力度,防止收入流失。三是规范纳税秩序,向稽查要收入。把税收专项检查的过程作为宣传税法、组织收入的过程,作为堵塞漏洞、打击偷逃骗税行为的过程,切实把偷漏税款追回国库。

三、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形成财源建设合力

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明确财源建设责任分工,充分调动各级各单位参与财源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增强财源建设动力。要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

受益”的原则,尽快建立增动力、强活力的奖励机制,变“要我增收”为“我要增收”,探索在在绩效文明考核指标中加大财源建设的权重,对年度考核优秀的部门和单位给予精神、物质以及政治等方面的重奖,通过激励引导,形成全县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抓财源建设的合力。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实效考核。修订出台《招商引资奖励考核办法》,安排招商引资专项奖励资金,按照实际利用外资数量和税收增量进行考核奖励,鼓励引进对地方税收贡献率高的项目和企业。同时,按照外来资金实际到位金额,对招商引资项目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奖励。三是创新财源建设奖励机制。按照税收受益和分级负担的原则以及贡献与奖励挂钩的办法,建立纳税大户奖励专项资金,对财政贡献大的纳税户,可大幅度提高奖励标准,以促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

四、创新财政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财政管理是推进财源建设、发挥资金效益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切实强化措施,努力提高科学理财能力。一是深化财政改革。坚持把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作为加强财源建设重要途径,进一步转变理财观念,不断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非税收入征管及政府采购改革,实现预算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切实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按照先试点、后扩面、再铺开的工作思路,逐步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核算,实现收入直达国库、支出直达商品或劳务供应者。对工资福利支出、购买和消费支出、工程项目支出、政府采购支出实行直接支付,以规范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行为,增强县级财政的调控能力。二是强化财政监管。以预算管理为龙头,以法制和监督为保障,建立科学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全面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科学性。按照建设“阳光财政”的要求,进一步夯实预算编制基础工作,完善与财力水平相适应的公用经费定额体系,提高预算工作的公开化与透明度。建立和完善财政信息公开、科学民主决策、监督制约和绩效考评四项制度,使政府公共财政分配和支出使用更加透明,防止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确保财政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三是优化支出结构。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加关注民生,大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高财政对科教文卫、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增强统筹发展的理念,加大对预算内外资金的调控力度,加强财政性资金的统一管理,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同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严把支出口子,确保有限财力发挥最大效益。

第二篇:加强财源建设增加财政实力

加强财源建设 增强财政实力

□ 李育智

如何加强财源建设,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就鼎城区来讲,要实现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财源建设。

一、财政现状

近年来,全区上下大力发展经济,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保证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2004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48808万元,一般预算收入15020万元,同比增长4.56%。从收入结构来看,税收所占比重上升,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73.4%。从财源角度分析,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1、非公有制经济成为财源的“增长极”。近年来,我们对内盘活存量资产,对外积极招商引资,非公有制经济逐年发展壮大,为财政提供的税收比重越来越高,增速明显高于平均增幅。2004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区级税收6780万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5.14%,比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近15个百分点。

2、工业财源的主导地位逐渐显现。近几年,三大产业提供的财源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呈现“三个三分之一”的均衡格局。2004年,在全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动下,工业企业提供税收所占比重有了很大提高,全区工业税收对财政的贡献率已超过40%。

3、重点企业对地方财政增收起支撑作用。中联集团所属武陵结构一厂、结构二厂、特力液压以及区电力公司等一批重点纳税企业是区本级财政的支柱。2004年全区入库税收过百万的企业13家,上缴税金达3809.6万元,占区本级财政收入的25.4%,尤其是财政收入的增量部分,绝大部分来源于这些企业。

二、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质量不优。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2004年,全国是19.27%,全市是15.6%,而我区仅为8.22%。这一差距反映了我区经济运行整体水平较低,质量不优。从税源结构上看,非税收入绝对数偏大,比重偏高。2004年,全区非税收入达1.3亿元,占总收入的26.6%。

2、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近5年内,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12%以上,而全区一般财政收入前三年平均增幅为8%左右,去年只有4.56%。较高的投资增长与较低的财税增幅,体现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培植地方财源近期还未见到效果。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近几年,桥南工业园和灌溪工业园基础设施累计投资上亿元,入园项目近百个,发展园区经济成为加速区域经济腾飞的主攻点。但目前工业园区对财政的贡献率偏低,特别是桥南工业园企业去年上缴税金仅40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到1%。

3、稳定性不强。近几年,比较稳定的税源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邮政、电信、移动、电力等服务性行业。工业方面税源稳定的大企业数量不多,目前只有中联集团所属企业以及辰州锑品、兴达纺织、东风纺织等少数重点企业税源相对稳定,但没有形成较为宽泛的企业群体,一旦这为数不多的企业受到市场影响,财税收入将出现严重滑坡。4、增长后劲不足。在农业产业上,农业税已全部取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尚未做大,且农业企业税率相对较低,很难形成财源“气候”。在工业产业上,招商引资项目和园区内企业尚处在建设期和投产初期,产生的税收相当部分要兑现优惠政策,区直企业改制还有一个调整、启动和发展的过程,即使产生税源,相当部分要用于支付转型期的稳定和安抚。在第三产业上,一直令我们自豪的桥南经济,由于受桥南市场“12.21”

火灾的影响,近两年将处于恢复性增长时期。

三、加强财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关键要固本开源,在继续巩固现有财源的基础上,加大后续财源培植力度,增强财政增收的后劲。当前我区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财源建设也将出现快速增长的好势头。我们要紧紧把握当前的发展机遇,在以下六个方面求财源:

1、要在思路转变上求财源。一方面要强化工业财源的观念。欠发达地区财源建设的路径,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农业财政、工业财政、后工业财政。三个阶段的依次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财源建设中带有规律性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区财政正处于农业财政向工业财政的转型过渡期,要快速完成这个过程,对于我区财源建设而言,必须强化工业财源第一位的观念,把主攻工业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工业已有一定的基础,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建筑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初具雏形。只要以此为基础,形成地方工业特色,发展工业涵养财源的战略就有了充分的保证,工业财源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就会逐年提高,照目前的发展态势预测,五年内就可以达到60%以上。另一方面,要树立效益型财源观念,即在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方面,要以效益为中心,兼顾速度。当前,我区在发展经济尤其是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了重数量不重效益的现象,只要引得进来,什么优惠条件都给,且期限过长,尽管对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些企业对当地财政贡献不大。如果没有税收回报,花大力气引进的这些项目就达不到我们财源建设的目的,公共资源就没有得到合理配置。2、要在非均衡发展上求财源。著名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指出,非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奥秘所在。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后续税源培植上也不可能“齐步走”。一是要利用集聚效应建设财源。当前,我们要重点扶持“两园、两廊”的发展,真正把“两园两廊”建成鼎城的“板块财源”,使其GDP和财政收入占全区总量的比重均达到30%以上。二是要发展优势产业建设财源。要调整产业结构,资源配置优先向支柱产业倾斜,扬优成势,构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支撑财源。工业上要按照规划确定的主攻方向,重点围绕四大支柱产业来配置资源;农业要重点围绕苗木花卉、无公害蔬菜、雷竹、桤木、珍珠养殖等特色产业来配置资源;第三产业要重点围绕交通运输、餐饮、批零贸易、邮电通信、房地产等产业配置资源。三是要重点培植骨干企业财源。要加大对武陵结构一厂、结构二厂、特力液压、辰州锑品等规模以上企业的扶持,加强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力争形成一批产值超亿元的企业群体。同时,要科学运作,争取第三制造公司和专用车辆厂落户鼎城,增加地方税收。

3、在市场运作上求财源。一是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开发园区。在园区建设中,不仅要善于筑巢引凤,而且要敢于引凤筑巢,要实现园区开发和财源建设的“双赢”效果。二是采取市场运作的形式经营城市。加快城市建设是财源培植的重要途径,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有计划地把城市土地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做活以地生财这篇文章。当前要以桥南市场重建为契机,引导和支持高档商住小区和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要加大武陵镇基础建设投入,最大限度的实现土地资本增值。三是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经营国有资产。对国有资产的处置,要通过竞价拍卖等方式,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增加财政收入。4、在多元投入上求财源。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要正确把握国家投资政策的调整,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项目投资,培植短平快税源。当前要重点抓好桥南市场的重建,以及桥南汽车总站一、二期工程等一批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源建设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项目建设,力争全区有更多的重点项目挤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要抓住海外资本和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区低成本优势,大力引进有效投资,发展开放型经济,培植长效财源。要善打政策“擦边球”,大力引进“三

来一补”企业,做大我区出口创汇“蛋糕”。三是积极启动民间资本。要通过壮大民营经济总量和规模,提高民营经济税收占财政收入的份额,优化财政收入结构。

5、要在机制创新上求财源。一要创新财政管理体制。要按照“比例共享,各有侧重”的收入划分原则,建立健全区、乡两级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对乡镇新上项目区级税收部分给其得大头的分成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各乡镇、部门建设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二要创新财源建设激励机制。要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受益”和“下管一级、综合奖励”的原则,尽快建立增动力、强活力的奖励机制,变“要我增收”为“我要增收”。三要创新财源建设资金扶持机制。按照税收受益和分级负担的原则以及贡献与奖励挂钩的办法,建立纳税大户奖励专项资金,对财政贡献大的纳税户,可大幅度提高奖励标准,以促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

6、要在创优环境上求财源。一是创优税费环境。目前部分招商引资项目对财源建设的作用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就是优惠政策过多过滥,有些税收应收未收。今后,要严格兑现区委、区政府制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统一政策标准。二是创优投资环境。启动民资创业增加财源,是当前我区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要给予本地资本和外来资本平等的待遇。民资创业活跃,财源建设必然兴旺。三是创优金融环境。中小企业贷款难是制约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区委、区政府已经出台了鼓励银行支持本区经济发展的办法,我们要用活用足这一优惠政策,主动与银信部门联系,加强合作,争取商业银行对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投入,以此支持企业的发展,壮大地方后续财源。同时,要积极引导筹建本区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公司,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作者系鼎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第三篇:突出项目建设 壮大财源规模

突出项目建设 壮大财源规模

努力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书记

2012年

同志们:

这次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县十四次党代会胜利闭幕、“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11年经济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任务,动员和组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发展形势、把握战略重点,狠抓项目建设、深挖招商潜力,夯实财源基础、壮大财源规模,努力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11年,县委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组织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上项目,齐心协力抓招商,凝神聚力增财源,开创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全县共签约运作招商引资项目99项,实际到位资金24.6亿元。飞鹤乳业甘南加工厂7条小包装生产线全部完成正式生产。中粮集团投资8亿元、年产33万吨食用系列变性淀粉及其多项玉米深加工项目成功签约;白瓜加工、生物天然气生产、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鹤祥春中药饮片加工、集中供热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风力发电、台北嘉一香生猪养殖屠宰、加拿大巴尔柯肉牛养殖及加工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向上争取成效显著,共争取到位各类资金5.8亿元。工业经济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6亿元,实缴税金7047万元。飞鹤乳业甘南加工厂全年共加工鲜奶2.6万吨,实缴税金3391万元。飞鹤牧场奶牛存栏达到万头。洽洽食品公司加工洽洽牌香瓜子9894吨,实缴税金1132万元。齐齐哈尔北方洽洽食品销售有限公司经营业绩良好,实缴税金1560.2万元。鹤城酒业实缴税金1313万元。温州海螺集团酶制剂生产线全部产能和出口销售订单转移到兴十四。财源建设成效显著。全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达到3.2亿元,增长22.9%。工商税收实现2.26亿元,增长39%。其中,国税完成11213万元,增长24.2%;地税完成11413万元,增长57.4%。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5678万元,增长50.9%。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全县上下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招商引资、工业和财税战线全体同志脚踏实地、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工作在经济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以及为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和财源建设做出贡献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及前来甘南投资兴业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招商引资方面,全民招商意识不强,招大商、引大资氛围还不够浓厚,招商引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业经济方面,主导产业尚处在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阶段,集群化、科技化程度还不够高,牵动发展的战略性大项目还不够多;财源建设方面,税源结构单一,利税大户偏少,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虽然存在一些困难,但我们也具备很多有利条件。一是政策形势持续向好。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支持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技术改造,继续加强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支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18字方针,经济资源和政策资源将大量投向国内,区域间产业流动将会加快;省委、省政府坚定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工业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为基调,以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培育壮大食品、新能源等六大产业,为我县发挥农产品资源、土地、劳动力和综合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扩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借力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二是积聚效应正在释放。飞鹤、洽洽等一批大项目不断做大做强,后发优势逐步显现,辐射带动效应日益突出。同时,与中粮集团等大型企业顺利签约,以乳品、葵花、玉米和制酒为主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也必将有力拉动我县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三是干事热情空

前高涨。我们在发展中强化了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精神,全县上下形成了人心思进、凝神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也必将极大地提升我县吸引项目、聚集要素的能力,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宝贵财富。客观地讲,发展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同在,潜力与差距共存。只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和宽阔的胸襟去捕捉优势、放大优势、用足优势,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努力把基础优势、潜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就一定能够开创甘南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下面,就如何抓好今年全县经济工作,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突出项目建设,提供经济发展支撑

认真落实全省工业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战略部署和市十二次党代会“全党抓项目、全民搞招商”要求,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切实做到意向项目抓落实,在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骨干项目抓扩张,促进工业经济提档升级。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计划实现7亿元,实缴税金9800万元。一要扶强骨干项目。坚持把飞鹤乳品加工项目作为立县项目,加快机械榨乳站和奶牛规模牧场建设,提供优质奶源保证;尽快引进新上永富容器(哈尔滨)有限公司包装容器项目,生产飞鹤牌包装容器,实现产品包装后端全自动化配套;争取新上乳清蛋白项目,打造完整产业链条,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打响“飞鹤高端乳品”品牌。2012年,企业实缴税金要达到3000万元,带动全县奶牛存栏12万头。支持洽洽食品公司加快二期工程新厂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争取5月动工,年底前投入生产,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增加生产品种,牵动葵花产业发展壮大,巩固和增强“葵花之乡”品牌影响。扶持洽洽食品北方销售公司扩大销售规模,增强竞争实力。2012年,企业实缴税金力争达到3500万元。全力扶持鹤城酒业加快发展,以提档产品、开拓市场为着力点,继续采取注入发展基金、强化扶持服务等措施,搞好对外宣传,推进产品创新,强化市场营销,靠品牌闯市场、靠质量求效益、靠创新促发展,叫响“黑土地白酒”品牌。2012年,企业实缴税金争取达到1500万元。支持中粮集团与富华集团合作建设投资8亿元、年产33万吨食用系列变性淀粉及其多项玉米深加工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争取一期工程5月动工,真正把玉米产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以此为契机,争取与中粮集团在马铃薯种业及深加工方面实现新的合作。二要推进在建项目。支持海螺集团发展壮大植酸酶项目,提升产能,扩大销售,提高创税能力。扶持鹤之缘白瓜深加工项目加快设备安装,力争10月份投产,带动我县白瓜产业发展。支持火烧张白酒加工项目,新上年产3000吨配套半自动化生产线,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和创税水平。支持鹤祥春中药饮片加工项目进行设备安装,力争10月份投入生产,并制定中药材种植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形成公司+农户,龙头带基地的发展模式。支持投资1.5亿元的蓝天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天然气生产项目,加快发酵罐等设施建设和入户安装,尽早达到日产沼气3.5万立方米,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税金500万元的发展规模。同时,尽快新上天然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碳气联产、秸秆压块等相关产业项目,形成完整产业体系。抓好北疆集团投资1.5亿元的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热源站、换热站和管网建设,力争年底实现集中供热。支持城市生活垃圾及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项目,加快土建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争取10月末试车投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三要落实意向项目。认真抓好达成合作意向项目的跟踪落实,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巩固招商引资成果。加快落实投资4亿元的台北嘉一香生猪养殖屠宰项目,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建设年出栏生猪40万头养殖场、年屠宰生猪100万头深加工项目和年产12万吨饲料厂,形成集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牵动生猪产业发展。落实好投资2.25亿元的加拿大巴尔柯肉牛养殖及加工项目,尽快使养殖规模达到15万头,并建设屠宰深加工企业,带动我县肉牛产业快速发展。要积极开发新能源,落实好黑龙江北方工具有限公司、上海成瑞投资有限公司和UPC亚洲风力(香港)管理公司风力发电项目,争取今年开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四要壮大中小企业。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依靠规划引导、龙头带动、园区集聚,重点扶持“专、精、新、特”中小企业快速壮大,推动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特色产业为基础,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优惠扶持政策,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并积极帮助解决好融资、技术、市场等难题,努力推动中小企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全面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非公企业从业,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与合作,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实现借力借智发展。推进全民创业,让广

大群众的发展激情充分迸发,形成大创业、大发展局面。

二、狠抓招商引资,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今年,省、市都加大了项目建设推进力度,我们面临的压力增大,任务更加艰巨。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增加副县级领导和各乡镇、各部门的招商指标,全县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招商意识,立足实际、深挖优势,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为县域经济发展积攒后劲、增添力量。今年,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要力争达到32.4亿元。

(一)明确主攻方向,强化招商工作实效。要紧紧围绕我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明确重点,强化沟通,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一要增强招商目标针对性。围绕玉米、水稻、葵花、马铃薯、肉鸡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向国内同行业领先企业宣传优惠政策,突出发展优势,搞好合作洽谈,力争引进新上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发展潜力大、牵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项目。重点做好海拉尔煤化天然气、肉鸡屠宰加工、马铃薯深加工等项目的谋划沟通,引进合作伙伴,完善产业体系。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及原材料基地建设力度,鼓励现有产业项目追加投资,扩大规模,提升发展水平。二要注重招商方式实用性。按照互惠互利、实用管用的原则,认真分析企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新形式、新手段、新办法,提高招商引资效率。要在科学分析产业关联点的基础上,认真查找企业投资兴奋点,采取领导干部带头招商、以商招商、会展招商、中介招商和委托代理招商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宣传推介和合作洽谈。县里将成立专业招商小组,并由组织部选调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到专业招商小组工作,业绩突出的提拔重用。对确定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施定向定位定点招商,紧盯不放、跟踪问效,全面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特别是要鼓励全民招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县里今年打破常规,制定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对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国内外行政事业单位、其他经济组织、招商工作组及个人联系对接投资者、成功引进项目、达到设计规模并达产达效的,给予重奖;对联系引进大项目的县直部门和各乡镇工作人员在政治上提拔重用、在经济上给予重奖;对联系引进大项目的村干部除享受经济奖励外,直接纳入公职化管理,依靠这一系列的奖励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全县干部群众的招商引资热情,广泛联系在外经商工作的亲属、朋友和同学,回乡投资或牵线搭桥,从而不断扩大甘南的对外影响力和宣传覆盖面,力争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更大的突破。三要突出招商载体多样性。在有效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搞好资源和政策宣传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招商载体,拓展招商空间,努力打造多渠道、多元化招商新格局。要搞好会展招商,充分利用哈洽会、绿博会等会展良机,认真做好会前信息搜集整理,明确合作领域,掌握活动安排,适时进行沟通洽谈。要搞好示范招商,切实发挥飞鹤乳业、洽洽食品公司等现有项目的示范作用,依靠成功招商引资项目和产业发展优势,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要搞好品牌招商,发挥“中国向日葵之乡”、“龙江第一村兴十四”等现有品牌优势,集中捆绑进行推介,形成招商拳头品牌,吸纳更多投资者到我县投资兴业,实现招商引资和投资企业知名度同步提升。同时,要充分借助甘南籍在外工作、经商人士联系广泛、资源丰富等优势,赢得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信赖与支持,引进成熟的项目、高端的技术、高效的服务以及稳定的资金,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抢抓有利机遇,全力以赴向上争取。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政策敏锐性,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技术改造的机遇,围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环保处理工程项目、产业扶持优惠政策等重点领域,认真细致做好项目储备、申报和争取工作,全方位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支持。一要研究政策。根据本乡镇发展和部门工作开展现状,深入研究上级政策,掌握国家产业发展动向和脉搏,科学分析,周密部署,认真组织项目筛选,准确把握投资方向,并紧密结合我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发展实际,找准上级政策与我县发展的结合点,做好预判和指导,为开展向上争取奠定基础。二要争取支持。按照准备充分、沟通有力的要求,立足自身职能和工作实际,及时做好项目可研分析、组织论证等项前期准备工作,为全方位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提供保障。切实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坚决克服“等”、“靠”思想,牢固树立“抢”、“争”意识,积极主动汇报工作,理顺关系,赢得支持,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做好我县煤炭、铁矿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勘测开发工作,并积极争取探矿权和采矿权,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三要落实项目。对争取到位的项目资金,要按照专款专用、因需投放的原则,切实加强对项目建

设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用好资金,建好项目,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要进一步明确项目资金使用范围,突出倾向性,把握实效性,把项目资金集中捆绑使用,重点向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投放,切实用好、用活、用足上级政策,充分发挥项目建设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促进各项重点工作开展。

(三)提高服务水平,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改善环境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提升竞争实力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强化亲商、爱商、扶商、富商意识,加快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全面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为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保障。一要加快园区建设。按照“边引进、边建设、边完善”的滚动式发展原则,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加快园区电力、通讯、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吸纳和承载项目的能力,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入驻园区,推进项目有效集聚,实现产业配套发展。特别是要加快黑龙江坚果质量检验中心建设,尽快投入使用。二要优化政策环境。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要求,认真执行政策规定,全面落实各项承诺,从根本上杜绝管理越位、服务缺位现象,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打造发展洼地。要针对当前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我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加快健全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切实加强政策宣传,吸纳投资者,提升竞争力,为承接好产业转移、抢占发展制高点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三要提升服务质量。大力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并联式审批、规范化管理”,从项目立项审批到规划建设实施限时服务,努力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审批时间。全面落实首问负责、跟踪办结、投诉受理、失职追究等项服务制度,明确职责主体,落实办理责任,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便捷、全面周到的服务。

三、加强管理服务,全力抓好财源建设

按照全力以赴抓收入、千方百计压支出、整合财力办大事的工作原则,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完善管理措施,努力巩固现有财源,培育后续财源,使财政收入建立在稳固、不断壮大的财源基础之上,保障各项事业健康发展。2012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计划实现3亿元。

(一)发展产业育财源。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财源、抓财源就必须抓项目的理念,坚持扶优培壮、抓大带小,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财政总量、增长速度和发展后劲的全面提升。围绕以乳品、葵花、白酒为重点的主导型产业,扶优骨干财源。集中力量抓好飞鹤乳业、洽洽食品公司、鹤城酒业等重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创税能力,支撑财源总量扩张。围绕以畜牧养殖及精深加工和绿色食品、现代农业为重点的基础型产业,发展特色财源。加快落实中粮集团玉米深加工、台北嘉一香生猪养殖屠宰和加拿大巴尔柯肉牛养殖及加工等项目,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提供强劲支持。围绕以餐饮、旅游、文化、物流和商贸流通等为重点的非公型产业,培育新兴财源。加快推进兴十四现代农业、音河湖南山小镇等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结构体系。加快发展公用事业、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以及社会化养老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形成各业竞相发展新格局。

(二)强化征管聚财源。加快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进一步提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加大重点税源监控力度,加强与纳税大户沟通协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纳税氛围。强化对个人所得税、契税等零散税收的管理,加强对高收入行业、高收入群体和个体私营经济各项税收的征管,做到重点税源重点抓,零星税源经常抓,把一切该收能收的税及时足额征收入库。要加强土地出让金、附加收入、罚没收入等各项非税收入管理,全部缴入财政专户,杜绝截留挪用。国税、地税和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执法主体职责,严厉打击偷税、漏税、抗税、骗税等违法行为,防止税源流失,促进财政增收。

(三)压缩支出稳财源。开源是财源建设,节流也是财源建设。要在不断做大财政“蛋糕”的基础上,强化预算控制,严格收支管理,充分体现有保有压,对职工工资、民生经费要切实保障,对发展经费要尽力而为,对公用经费要大力压缩,把有限的资金向“三农”发展、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倾斜。要认真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稳步提高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同时,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和过紧日子的思想,努力压缩办公设备和办公用品购置、会议经费、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消费制度,坚决遏制铺张浪费的现象。

四、强化推进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要从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强化责任,完善措施,狠抓落实,形成推进合力,确保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和财源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强化共识。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虽然我县近几年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县域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先进县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大项目、好项目数量不多,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为此,全县上下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项目建设为第一支撑,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推动发展上来,用到谋项目、引项目、建项目上来,做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依靠项目建设牵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二要落实责任。今年,经济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招商引资任务艰巨。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对县委确定的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不管面临多大阻力,首先从自身找原因,不推诿扯皮,不讲客观条件,自觉担负起抓落实的责任。县级领导干部要按照《甘南县2012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围绕四个品牌项目、十二个新建在建项目和三个争取项目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并组织牵头部门和成员单位,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服务,搞好组织协调。各乡镇和各部门也要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抓经济建设上来,认真分析,科学谋划,扎实推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县委、县政府将对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财源建设工作完成情况按季度组织检查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三要转变作风。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凡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工作,要雷厉风行,盯住不放,特别是在项目建设方面要主动作为、主动介入。县级领导要在抓招商上项目和扶强骨干企业上带头搞服务,主动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各乡镇要立足自身优势,制定切实可行措施,确保在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和财源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县直部门和中省直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和加强财源建设的各项决策,积极主动地为企业、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做到项目在一线谋划,干部在一线服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努力构建齐抓项目、共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同志们,做好今年经济发展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奋勇争先、狠抓落实,努力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第四篇:创新财政支持机制

创新财政支持机制,开创农村科普工作新局面 ——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巡视员 居昊 2009年11月2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来参加“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经验交流会。首先,我想借此机会,代表财政部教科文司对中国科协领导和科协系统的同志们,以及地方财政部门的同志们多年来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次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共同召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经验交流会,各级科协、财政部门相关负责人、科普惠农兴村获奖对象代表齐聚一堂,总结交流科普惠农兴村工作经验,探讨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方向,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对于推动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四年来,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探索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公益性科普服务体系、财政科技支农新机制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功经验和显著成效,已经成为农村科普工作和财政科技支农工作的一面旗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一会儿齐让书记将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四年来的实施情况、成效做全面的总结。下面我结合财政工作做一简要发言。

一、发挥职能,大力支持科学普及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科技工作包括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这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方面。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激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必须作为国家的长期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打下最深厚最持久的基础”。可以说,“创新”与“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一体两翼”。而科学普及工作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作用。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将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升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通过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中央财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决策和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科学普及工作,重点支持了全国科普日等主题科普活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中国科技馆旧馆科普展教设施运行维护和新馆展教设备及配套设施研制工作,以及中国科技馆新馆建设项目等。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科学素质纲要》精神,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起,财政部与中国科协共同组织实施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在全国评比、筛选、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对其开展科普惠农活动进行补助和奖励,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意识,把学习科技知识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了农村科普工作的新局面,也探索了财政资金支农的新思路。

二、创新机制,推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顺利实施

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并在投入和管理机制上有一些新的探索。根据农村科普工作的特点,采用了“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运作管理方式和“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资金投入方式,探索实行了“报账制”的资金管理方式。通过这样一种机制、管理、投入上的创新,更好的发挥了中央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了各级政府、各级科协引领农民开展科普工作的新局面。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切实保障资金落实。这是顺利实施这项计划的物质基础。为支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四年来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4.5亿元,通过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形式下拨给地方。中央财政对地方科普工作的资金支持,过去没有过专项转移支付,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意义非常重大。在资金安排上,2006年安排资金5000万元,2007和2008年各1亿元,2009年2亿元,短短四年就翻了两番,从中可以看出中央财政支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支持农村科普工作的决心和力度。在资金分配过程中,财政部与中国科协密切配合,组织专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确定奖补对象,并按程序进行公示,确保了资金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

二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目前对农村、农业、农民有关经费的支持渠道较多,但基本是通过项目方式支持。我们在会同中国科协制定“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过程中,考虑到我国农村面很广,农民人数又很多,农民对科普工作的需求量很大,仅仅依靠“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不可能完全满足农村对科普工作的资金需要,因此,在资金投入上采取了“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对评选出的有突出贡献和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补助,将有限的资金投放于能够带动农民科学生产、科学生活的示范点上,力图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把专项资金投入的效能放大。这种方式既是对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过去在科普工作中已做出的贡献的肯定,也是对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今后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的支持,更是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科普,自觉利用科技手段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推动基层科普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时,这种方式创新了财政资金支农的思路,可以更好地避免与现有支农资金项目的重复,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使更多农民受益。

从近几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情况看,虽然国家没有对各地方提出资金配套的要求,但在中央财政资金的带动下,地方财政主动安排资金,实施本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部分地县也积极跟进。可以说,中央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了导向作用,调动了地方政府投入的积极性,实现了中央与地方资金的合力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是严格规范资金管理。为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管理,财政部和中国科协专门制定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按照“定额补助、定向使用”的原则进行分配、使用,实行报账制管理。定额补助是指财政部会同中国科协根据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实际需要、专项资金总量等因素确定单位奖补资金额,并随同当年各省推荐名额共同下达,这种做法有利于资金分配的公允,也更体现出奖补资金的特点。定向使用是指资金专项用于奖励和补助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且有明确的开支范围,用于这些先进单位和个人开展科普惠农活动,包括科普专用资料和设备费、科普活动费和其他用于开展创新性农村科普活动的费用。在资金管理方式上,借鉴世界银行的相关做法,采用了“报账制”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创新了地方专款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工作量较大、管理较细,需要各级财政部门、尤其是县级财政部门和县级科协(包括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所属同级财政部门和同级科协)的密切配合,来做好这项工作。在县级财政部门和科协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这四年的运行和实践证明,报账制在加强惠农专项资金管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继往开来,开创农村科普工作新局面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四年来,在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进展比较顺利。但我们也收到了一些举报信件,虽然基本属于查无实据,但也给我们一定的警示。希望在下一步工作中,各级财政部门和科协能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协作配合,选好奖补对象,用好奖补资金,继续做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工作。并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开创农村科普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总结,继续实施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是第一笔以专项转移支付形式支持农村科普工作的资金,体现了中央财政对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与各级科协紧密配合,认真总结四年来的科普惠农工作的特点及经验,再接再厉,不断完善组织实施工作,切实保证评比的公平、公正、公开,对推荐对象进行认真筛选、优中选优,同时要建立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机制,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从而真正评选出一批示范作用突出,深受农民欢迎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确保科普惠农工作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效果。各级财政部门和科协要把对优秀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村科普带头人评比筛选过程与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科普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级管理,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有关工作一直要深入到非常基层的工作层面,深入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所以在工作的落实部署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各级科协,都要按照有关管理办法要求,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省一级有省一级的职责,县一级有县一级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奖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起到各自应有的作用。奖补资金下达后,各级财政要加快拨款进度,并会同各级科协严格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严格按照经费管理办法的开支范围和要求管理和使用经费。科协把好审核关,财政部门做好复审和报销工作,既严格管理,同时又要服务好,方便获奖单位和个人使用。同时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要注重资金使用的跟踪管理和支出效果的控制,对资金使用情况和绩效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上报,对资金使用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努力创新,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农村科普工作新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仅靠输血、投入,关键是推动农村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不断培育一批又一批新型农民,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农民自主发展能力,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内在、持久的动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多条途径、多种手段,农村科普工作则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在推动农村科普工作、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各级财政部门应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借鉴,深入分析农村科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长期、长效、长远的思路来统筹农村科普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支持和管理机制,探索财政支持农村科普工作从而惠及广大农民的新思路、新模式,开创农村科普工作的新局面,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有新的作为。谢谢大家!

第五篇:区财政“十二五”财源建设规划

财源建设始终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加强财源建设是突破我区财政困境,增强财力保障,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做好“十二五”规划,对推进全区财源建设,壮大财政实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区财政状况及财源特征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区持续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兴区、城建拉动”战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化解和减小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与影响,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提高发展水平,强化税收征管,促进了区级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取得较大发展,为全区人员经费的按时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从到,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41,360万元增加到54,396万元,实绩增收13,036万元,年均增长14.68%。在同一时期内,全区gdp由122.28亿元增加到152.71亿元,年均增长11.7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年均增幅比gdp年均增幅高出近3个百分点。

(二)三产对财政增收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区实施“三产富区”战略,按照“拓展南部,延长东部,改造旧城”和“城郊建市场,城区建商场”的思路,以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到辖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90.8亿元,占全区地方生产总值152.71亿元的近60%。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纳税金额,都在三次产业中居于榜首地位。

(三)部分税种逐步成为财政收入的支柱。随着我区工业和商贸流通业、文化娱乐业、服务业等行业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增值税、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税种的税源基础,使这些税种获得较大数额的实绩增收,对全区财力的持续、快速增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区财源建设和财政保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艰难

(一)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支柱财源缺乏。一是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全省是20 %,全市是16 %,而我区仅为 5.47%,明显低于省、市水平。说明我区国民经济的产出率还比较低,各项产业对财政的贡献不高。二是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2.39 %,比重过高,地方有效财力受阻,财政收入质量有待大幅提高。三是辖区内无大企业、大税收,税源零散,缺乏支柱财源。

(二)投入产出效益不佳,新兴财源贡献不多。,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22%,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为13%,没有达到以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发展,加快培植和夯实地方财源的预期目标。

(三)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和尖锐。一是财源建设面临的减收因素较多。市区税收体制和财政收入分享体制存在不尽合理之处,导致我区财源建设推进乏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举步维艰;受国家增值税转型、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和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下调等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影响,相关主体税种税基缩减,-,我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种均未完成预算任务,收入增量大幅减小,直接影响了我区中央转移支付补助和既得财力。二是由于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区财政除了保障全区人员工资性增资因素、社会保障支出、维持机构运转等财政刚性支出以外,还要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支出压力迅增。地方财政收支差额除依赖税收返还外,大量的政府性基础设施工程和经济建设发展所需资金要依托举债和上级补助,因此,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和尖锐,财政平衡如履薄冰。

(四)政府性债务负担重、偿债压力大。从1998年至今,我区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步伐,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通过政府性贷款进一步满足群众对社会公共产品的需要,有效刺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区政府负债规模日益增大,政府债务已达14.7亿元,从起开始进入还贷高峰,2011年就需还本付息近2.7亿元,偿债压力过大,政府性债务运作风险已凸现。

三、“十二五” 财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握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及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八大建设”和“中部崛起”战略部署,以加快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为立足点,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力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在全市提升承载能力、加速工业化进程、壮大第三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四个方面率先取得突破,为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奋斗目标:按照省市对我区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增长速度要略高于全市13%增速水平,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区预期目标是: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5%以上。

类 别

计划目标(万元)

年均增长速度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13.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71000 80585 91464 103812 117826

财政总收入

113964 129349 146812 166631 189126

四、加强财源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经济决定财政,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断开辟和壮大财源的基础。只有加快财源建设步伐,才能确保收入稳定增长。一是要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培植新兴财源,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加快做大财政“蛋糕”。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财源建设“奖、贴”激励机制,着力提高全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三是要壮大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以存量资产为依托,财政投入为引导,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放大政府投资效应,整合投资资金,形成资金合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拉动我区的gdp增长。四是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政府与银行的合作,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信贷的“放大”作用,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等经济组织的发展,做大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主体财源。五是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的项目投资,加强对财源建设项目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的法制保障,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六是加强财源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分解落实责任,统一部署调度,全区齐抓共管,确保财源建设推进扎实有效。

(一)突出三产主导地位,优化和巩固支柱财源。做优三产,使我区成为黔北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基本建设成为集商品、资金、技术、信息、旅游、娱乐、服务为一体,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覆盖面广、辐射力强、较为统一和完善的商贸流通体系,形成以物流带动人流,以人流带动资金流、信息流的良性循环机制和商贸流通繁荣局面。

1、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楼宇经济”是一种“隐藏”在商用楼宇中的高级经济形态,产生的财富效应非常突出。着力盘活闲置的楼宇,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楼宇业主更新经营理念,以出让、租赁等方式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来开发,引导楼宇业主“腾笼换鸟”,增大楼宇经济总量;着力在南部新城开发和老城片区改造中,优先打造高档商务楼宇,并在特色品牌上进行规范引导,发展专业楼宇,形成规模效应;着力引进现代商务会所、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大型建安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广告策划、信息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证券公司等现代新兴服务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总部或品牌总代理机构、营销中心、财务中心和研发中心;要设立楼宇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增强发展楼宇经济的引力,并为楼宇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2、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遵义市中心城区地域优势,积极发展由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组成的信息服务业,打造遵义中部地区最大的信息服务中心;应在各类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高档商务楼宇里,发展由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组成的中介服务业;应以物流为中心,进一步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围绕杭州至瑞丽高速、黔渝快速铁路、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公路的建设在新店子、南宫山、外环路、忠庄片区大力发展物流基地。以体育文化中心为核心,依托遵义“转折之城、会议之都”城市名片,大力发展商务会展、特色会展等会展业,同时力争在城区引进规模大、档次高的会展中心;积极发展教育培训、国际商务等组成的新型服务业。

3、改造和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按照区委、政府“拓展南部、开发东部、改造旧城、发展集镇、建设新村、服务新区”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商贸业。一方面是要立足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着力打造全市商业中心。重点是继续推动大型商贸企业扩张规模,支持老城步行商业街扩容提质,加快南部新城道路延长线的建设,加快新城区商业网点布局和专业市场建设。围绕构建大市场、促进大流通的思路,加速物流产业向前发展,积极建设和培育“一个中心、五个商圈、六个专业市场带”。加快建设遵义新世纪建材大市场、遵义特色食品大市场、遵义物流中心工程及物流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黔北蔬菜中心批发大市场建设,加快坪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启动南宫山集装箱物流基地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是要立足树立特色和品牌,按照“一街一特、一区一品”的要求,积极支持餐饮休闲业做大做强。以民俗名食等特色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形成类似“上海城隍庙” “南京夫子庙”一样集餐饮、旅游和娱乐一体的特色品牌,并争取组建一家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股份制餐饮旅游公司。全面整合全区的酒吧、歌厅等文化资源,鼓励这些企业组织行业协会,并通过“政府引导,协会指导,市场调节”的方式,形成龙头企业,推进连锁经营。三是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星级宾馆,完善城市功能,留住游客,真正为我区旅游经济发展、消费增长和财税增收带来实质效应。

4、加快发展旅游业,努力建设旅游强区。按照“突出一条主线、实施两翼展开”的思路,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突出内容特色化、方向城郊化、管理规范化、景点精品化四大特点,着力开发一批特色明显,吸收力强的旅游产品,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功能和服务接待水平,注重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强力推进红色旅游,配合推进遵义会议会址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老城长征文化体验园建设,进一步拓展遵义会议会址红色旅游发展空间,力争把区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区,把老城建设成遵义地域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区。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推进忠庄勤乐水果示范基地、巷口镇观光游憩区开发。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生态观光和田园农耕体验,自然山水观光和温泉度假、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以及节会活动等旅游产品, 推进农业观光旅游板块开发。三是加快推进金谢海通乡油路、金鼎山集镇和景区配套设施、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接待中心、农具陈列馆、龙泉村乡村全国旅游示范区、金鼎山镇莲池休闲庄和黔北风情街等旅游文化项目建设。四是彰显精品旅游,围绕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大板水森林公园实施“六个一”工程(一山:金鼎佛教名山,一园:大板水森林公园,一湖:海龙生态湖,一镇:金鼎山特色旅游集镇,一村:龙泉黔北民居村落,一泉:海龙温泉)。根据城市文化和品位,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科学定位和布局,实施一批休闲服务旅游项目,发展和提升城市旅游,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旅游产业格局和旅游产品体系。力争至2015年,旅游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2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8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1%和25%。

5、围绕交通枢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深化运力结构调整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全面整合交通资源,逐步扭转货运市场“小、散、弱”的局面。重点发展快速货运,促进大型物件、危险货物、冷藏保鲜货物等运输,逐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引导道路货运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变单一运输方式为多种运输方式,拓展客运站场服务功能,做到资源共享;加强和完善以城市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农村、干支相连、长短结合的客运网络。基本实现道路旅客运输市场规范化、干线客运高速化、城乡客运公交化、运输主体规模化。

(二)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壮大和增强工业财源。做强二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引导工业发展,加快工业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壮大以资源节约型、轻工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实现工业经济重新崛起。

1、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构建多元化工业经济结构。根据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先发展以生物工程、现代中药制药、中药材成品加工为主体的医药工业;巩固和提升以钛、镁、铝为主的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以精细化为主的化工工业;加快发展以新型建筑材料为主的建材工业及新材料产业;着力发展以农副产品、特色食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为主的食品工业。力争在2015年,初步形成多元化工业经济支柱,增强工业经济抵御风险能力。

2、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抓住国家科技部批准我区为全省两大新材料基地之一的契机,将我区的工业发展向坪桥新型材料基地、忠庄高新技术产业园、忠深大道湘江工业园、忠深大道农民工创业园及小商品加工和食品加工园集中,形成新的发展极,壮大经济总量。其一,按照“主业突出、一区一业”的思路,形成“一园一特色,一园多板块”的格局。抓好忠庄工业园和坪桥工业园规划建设,做好下游产品的开发和延长产业链。其二,大力实施“退二进三”、“退城进园”战略,引导企业向工业集聚区搬迁。通过搬迁与技改的结合,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延长产业链,形成新的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调整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严格控制并淘汰资源开采型产业,限制并淘汰落后工艺与装备,积极运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传统技术产业的科技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同时,以循环经济基地为载体,依托优势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着力打造一批循环经济龙头企业,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4、以迅速壮大中小企业为目的,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上市。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就意味着一个高速增长的主体财源,同时还将吸引一大批的配套企业,并具备着较强的口碑效应。区委、政府要制定一些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重点激励和帮助如:遵义氯碱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董酒有限公司、百花药业等符合条件的好企业尤其是非公中小企业积极上市,使其成为区内财源建设的新亮点。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力争到2015年,全区中小工业企业达到300家,实现产值300亿元。

(三)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实一产,应依托区位优势,紧紧围绕遵义城市需求,面向城市的“菜蓝子”、“餐桌子”,以“四在农家”为载体,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发展城郊型、科技型、效益型、带动型农业,围绕龙头企业,重点抓好商品蔬菜、特种养殖和经果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做实做稳农村经济。力争到2015年,全区农民基本参与并受惠于“四在农家”创建活动;5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小康型,6个以上的镇进入市列经济强镇行列。

1、调整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围绕城市市场和龙头加工企业需求,按照“一村一品、一点一特”的思路,创建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特色产业带,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和聚集带建设,使原来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逐步多元化。因地制宜,引导农民顺应城市消费需求调整养殖结构,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奶牛、生猪、肉牛、羊、禽等规模养殖业,力争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做大做强蔬菜、中药材、茶等特种种植产业,如:发展海龙、金鼎、忠庄葡萄和草莓基地,巷口、长征镇糯玉米基地和特色花卉盆景基地,在西线四镇发展无公害蔬菜和订单蔬菜,力争经济作物占农物的比重在50%以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力争全区三分之一的生产用地向大户经营者和有能力的生产者流动。探索集体用地流转机制,发展1至2家龙头企业,打牢“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和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发展农业经济,力争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2、夯实基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强化“四有五通三改三建”工作措施,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道路建设,重点加快村组公路的提升改造和硬(油)化,提升村组公路的技术标准,确保村组公路的硬化率达50%以上,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夯实基础。积极抓住市政府实施“六个一百”工程的契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深入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使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一个较大的飞跃。突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瓶颈问题,全面完成病险水库治理和农村人均半亩口粮田水利建设,确保农村人均保灌农田面积达0.5亩以上。抢抓政策机遇,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采取集团帮扶、部门帮扶、社会帮扶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有效解决对农业农村的投入问题。每年财政安排1000万元,引导社会资金,以遵松路两侧为重点,打造海龙、金鼎山“四在农家”示范带,形成乡村旅游亮点,力争每村有2-3户农家乐。

3、推广科技,发展“科技型”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科技增收,有针对性地抓好科技推广应用,向科技要效益,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区财政安排创业资金300万元,鼓励各镇因地制宜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带、点),促进农民工创业。重点扶持遵义市乳业制品有限公司、遵义黔兴有限责任公司、仁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金鼎饲料有限公司、遵义祥星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向集团发展,提高企业综合开发“精、高、新、深”系列产品能力,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带动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财源建设夯实基础。

1、高标准、高品位完成重点区域规划编制。完成贵州钢绳集团、遵义发电厂等6大企业原址片区和忠庄立交桥片区、桃溪寺片区等片区规划,进一步完善银河路片区、忠庄片区、南岭公园东片等的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委托和敦促供电、供水、电信、园林、水电等部门尽快编制相关专业规划,逐步建立区城市建设的规划体系。

2、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积极配合省、市政府完成杭州至瑞丽高速、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公路、黔渝快速铁路和其他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快区内交通运输公路网络建设,依托贵遵高速、崇遵高速、g210国道、g326国道、s205省道、拟建的杭瑞高速、绕城高速大骨架网络,建设一批以经济路、旅游路为重点的骨架干线和联络线,进一步完善公路骨架网络结构。力争把新南路(302)、龙礼路(304)改造提升为城市干道,把遵松路(301)、高乐路(303)改造提升为一级或二级公路,改造提升较为落后的县乡公路。

3、加大以南部构建为中心城市核心区的拓宽力度。结合南部区位优势,继续推进忠庄立交桥片区、桃溪寺片区、忠庄片区、银河片区等组团片区开发和贵州钢绳集团、遵义发电厂等6大企业搬迁后原址开发。完成南部“三纵九横”道路建设,以及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河道、环境整治,高品位全面推进南部城区建设,完成南城体育中心、遵义市南部会馆区和东联线的改造及片区开发。结合棚户区改造,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成北京路片区、南门关片区、凉水片区棚户区改造,配合市政府完成万里路改造、官井片区开发。结合片区开发,打造宜居环境,建设宜商区域,以有利于中心区域产业向南部转移为重点,完成官井隧道(南、北)复线建设,努力构建交通便捷、服务完备、环境优良的中心城区。

4、加快推进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集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推进西线旅游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深溪镇工业服务性集镇建设;支持长征镇、南关镇发展物流、仓储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和完成长征镇、忠庄镇、南关镇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不断完善集镇道路、供水、供电、污水、绿化、公厕及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及配套设施条件,加速农村人口向集镇集聚,力争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新突破,城镇化率提高到更高水平。

(五)强调招商引资质量,尽快和尽多培植新兴财源。针对我区引进的财源项目多数产出效益不甚理想的状况,继续坚持扩大招商引资,而且更要强调招商引资质量,使我区新引进的项目能够尽快产生财源且能贡献较多的财源。一是突出招商重点,把好入口关。引进一批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对财源贡献多的项目,促进产业配套发展。二是强化招商的后续跟踪和服务。力促投资履约,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服务机制,加强项目调度,做好相关服务,促进招商成果的尽快转化,并能产生较多的财源。

(六)创新体制和机制,激发和挖掘街镇财源。一是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按照“比例共享,各有侧重”的收入划分原则,建立健全区、镇(街)两级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对街镇新上项目区级税收部分的分成奖励实行区少镇(街)多,充分调动各街镇建设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构筑出具有特色的梯级财源。二是创新财源建设激励机制。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受益”和“下管一级、综合奖励”的原则,尽快建立增动力、强活力的奖励机制,变“要我增收”为“我要增收”。三是创新财源建设资金扶持机制。按照税收受益和分级负担的原则以及贡献与奖励挂钩的办法,建立纳税大户奖励专项资金,对财政贡献大的纳税户,大幅度提高奖励标准,促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

(七)加强支出管理,抓好替代税源。树立节流也是开源的思想意识,加强支出管理,调整支出结构,变重点压缩支出规模为重点提高支出效益,建立规范、科学的公共支出机制,完善财政支出的决策行为,实现决策制度化和科学化。积极稳妥推进预算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逐步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采购行为的规范性。积极贯彻公共财政理念,尽量运用市场化手段,切实解决财政供给范围过宽问题,真正使替代财源发挥效益,减轻财政支出的压力。

下载创新财源建设机制壮大县域财政实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财源建设机制壮大县域财政实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非税收入管理壮大地方财政实力

    创新非税收入管理 壮大地方财政实力 鹰潭市财政局 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地方正常运转,促进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重要财力。近几年来,鹰潭市财政局以“三......

    区财政“十二五”财源建设规划 (共5则)

    财源建设始终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加强财源建设是突破我区财政困境,增强财力保障,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区财政“十二五”财源建设规划。做好“十二五”规划......

    区财政“十二五”财源建设规划[精选5篇]

    区财政“十二五”财源建设规划 财源建设始终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加强财源建设是突破我区财政困境,增强财力保障,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做好“十二五”规......

    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创新机制

    创新财政支农资金项目选择机制对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的管理,包括项目选择,运行控制,矫正偏差,保障效益等内容,其中对项目的推荐选择环节最为关键,也是实际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市菜......

    新疆伊犁州“六项措施”创新财政支农机制

    新疆伊犁州“六项措施”创新财政支农机制 新疆伊犁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02月06日16:1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新疆伊犁州根据中央“1号”文件......

    创新机制解放人才为百家企业壮大发展提供支撑

    创新机制解放人才为百家企业壮大发展提供支撑 创新机制 解放人才 为百家企业壮大发展提供支撑 创新机制 解放人才 为百家企业壮大发展提供支撑 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

    在财政及财源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5篇模版]

    在财政及财源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同志们:今天召开全市财政暨财源建设工作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X年全市财政和财源建设工作,安排部署X年工作。刚才,杨磊同志做了很好的工作......

    创新作风建设常态机制论文

    作风建设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日日相继,久久为功。 一、注重教育引导,强化提醒防范,建立健全干部作风建设防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