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是仲裁题中应有之义研究与分析

时间:2019-05-15 11:2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解是仲裁题中应有之义研究与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解是仲裁题中应有之义研究与分析》。

第一篇:调解是仲裁题中应有之义研究与分析

调解是仲裁题中应有之义

高洪宾

调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在中国已经被实践了数千年,并反复地被人们所解读。诉讼中的调解是这样,仲裁中的调解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调解本身的功能、价值也发生着变化,然而,调解制度在当今社会中的生命力依然旺盛。笔者试就仲裁中的调解问题谈点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调解是仲裁的应然要求

1.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请求第三方调处纠纷的真实意思表示。其表现有三:双方一旦有纠纷或已经发生纠纷愿意走仲裁之路,这是对其所选择仲裁机构的信任;愿意接受和服从所选择仲裁机构中选定的仲裁员的调处裁决,这是协议所蕴含的真实意思表示;在快捷、方便解决纠纷的前提下,调解(包括和解)和裁决均不违背其意愿,这是申请仲裁的价值追求。由于仲裁程序的启动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协议,据此可以推定当事人愿意接受调解。

2.在仲裁过程中调解处理纠纷是“和为贵”传统的体现,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调解过程是在仲裁员帮助当事人分析利弊、换位思考、平衡利益、调和关系的过程,必然有利于矛盾的解决,促进和鼓励双方继续合作,是利己、利民、利国的良策。

3.仲裁中贯穿调解具有法律依据和国际公约的支撑。我国仲裁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由此,仲裁员可以对仲裁案件酌情先行调解,并不违背立法原意。而且,“久调不决”有违立法原意,应及时判决,既包括“可以先行调解”的案件,也包括“应当调解的案件”。由此推断,调解应是仲裁的有效方法和结果。

仲裁过程中贯穿调解符合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有关和解的精神,只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1998年国际商会仲裁院《仲裁规则》都有关于当事人提出仲裁后自行和解的规定。这里的和解与调解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在我国仲裁实践中,大量的仲裁和解最终都是以调解书的形式处理。这种方式符合我国的国情,易被当事人和公众所接受。

此外,调解有利于执行,便于尽快实现仲裁结果。一般情况下,双方对调解结果都是满意的。双方通过权衡利弊、平衡利益,即使一方有些让步也是自愿的,履行协议的主动性要好得多。

二、仲裁调解与诉讼调解的区别

1.价值取向不同。仲裁调解所追求的更多是和解纠纷,促进交易,在一定程度上说快速高于正义。协议内容不必严格依照实体法的规定,只要不违反法律中的禁止性规定,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即可。而诉讼调解的价值取向更多考虑的是合法、正义,所以现行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必须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2.调解的方式不同。仲裁调解的启动必须当事人自愿,征询意见的过程,也是一种调解的过程(当事人明确表示反对的除外)。整个仲裁调解过程是不公开的,也不宜请当事人、仲裁员以外的人参加。调解

采取“对席原则”启发当事人谅解、让步,充分体现仲裁的民间性、公正性。而诉讼调解的启动,往往由法官视案情需要以职权提起的较多,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进行,且奉行公开进行原则。在整个调解过程中,法官处于主导地位。其方法既可以“面对面”,又可以“背靠背”,充分表现了公权对私权的保护。

3.救济程序不同。我国仲裁法第六十四条规定:“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仲裁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是终局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现行法律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符合国际上的普遍做法。同时仲裁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不存在救济的问题,也没有重新仲裁(调解)的补救措施。只有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而诉讼调解中当事人的补救措施不一样。诉讼调解书与判决、裁定书一样,属于再审的客体,当事人可以通过再审程序进行救济。

4.执行程序不同。仲裁调解书生效后,如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但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发现仲裁机构的调解书确有错误的,裁定不予执行,并通知原仲裁机构,当事人则需重新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而诉讼调解书生效后,一方不主动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即使一方当事人申请再审,在再审期间只是中止执行,只有在调解书被撤销之后才丧失执行效力。

三、仲裁调解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坚持自愿调解、着重调解原则。

当事人意思自治是仲裁制度生命力的源泉,只有充分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仲裁才具有公信力、生命力。这里的“自愿”应包含以下几层意思:一是调解利用的自愿,即调解程序启动的自愿;二是调解方式的自愿,或庭上调解、或庭下和解,或“面对面”、或“背靠背”;三是协议内容自愿,包括履行方式、时间、地点等,还包括调解协议生效方式的自愿。

此外,国内仲裁还应坚持着重调解的原则。200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中第四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件,应当着重调解,鼓励当事人和解。”再一次提出了“着重调解”的原则。笔者认为针对民商事案件的性质,无论是诉讼,还是仲裁,坚持自愿调解与着重调解有机结合的原则,无疑是合理的、有效的。

2.坚持庭上调解和庭外和解相结合。

我国仲裁法第四十九条、五十一条对调解与和解分别做了规定。在仲裁庭进行调解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在仲裁庭之外达成和解的,应当视为是在仲裁庭调解下达成的和解。经仲裁庭调解达成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应当签订书面和解协议;仲裁庭应当根据当事人书面和解协议的内容制作调解书或者裁决书。事实上,仲裁案件的调解与和解并无严格的区别,只要双方当事人同意,无论在庭上所为,还是在庭外协调,均可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无论是制作调解书,还是签发裁决书,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3.防止久调不决,损害当事人的利益。

在调解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公平性调解。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不能有任何偏袒,如提出调解方案建议,应充分考虑双方的利益,尽可能做到合法、合情、合理,调解方案与裁决结果尽可能一致或相近。

二是谅让性调解。调解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双方意思和进行充分说理,引导双方互谅互让,尤其对一些履行义务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应有条件地给予宽容。

三是扶正性调解。笔者不赞同调解必须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会错过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的良机,阻滞调解优势的发挥,失去调解的意义。

四是效果性调解。要注重调解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当事人的自身效果相统一。

第二篇:劳动调解、仲裁案例分析

案例一:案由:拖欠劳动报酬纠纷(2010年裁决)申请人:**耐火陶瓷材料总厂,企业住所:**市**区彩北路63号。法定代表人:闫绍文,**耐火陶瓷材料总厂厂长。委托代理人:刘忠明,**耐火陶瓷材料总厂工作人员;冯守君,**耐火陶瓷材料总厂书记。被申请人:**丙贵,男,1966年3月9日出生,汉族,身份证号:***112,现住辽宁省**市**区彩富路29栋2-1-3。委托代理人:王德顺,男,1956年7月14日出生,满族,身份证号:***119,无业。申诉请求事项:申请人请求依法裁决应支付给申请人1995年至2009年12月的工资。申请人诉称:被申请人于1984年10月25日参加工作,在申请人的粉碎车间工作,工种是成型工。申请人在1994年11月各车间进行人员优化组合,被申请人于1994年12月份被放假回家。1995年10月份起申请人停产,是我市的特困企业。停产后无法确定被申请人的工资标准,申请人争取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来支付被申请人1995年至2009年12月份的工资。请贵委支持申请人的申诉请求。被申请人辩称:被申请人1984年10月25日在申请人处参加工作,1995年因公受伤致残。现有残疾证及被**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肆级。如今申请人汇集各方资金,已有能力解决被申请人多年的工资待遇问题,请求**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裁决。本仲裁庭组织调解无效。经合议庭合议,依据《**市历年最低工资标准》,作如下裁决:

一、申请人从1995年1月份起到2010年3月份止应支付给被申请人生活费共计:人民币61,980.00元。

二、申请人从2010年4月份起依据**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支付被申请人生活费并随国家政策的调整而调整。当事人任何一方,如不服本裁决,可从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逾期本裁决即发生法律效力。案例二:案由:劳动合同竞业限制(2009年裁决)申请人:**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李怀众,企业住所:**市**区胜利路68号;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法定代表人:王顺成,企业住所:**市**区胜利路40号。被申请人:张军,女,汉族,1968年6月28日出生,身份证号:***,住址:辽宁省**市**区高新街9组。委托代理人:林松,辽宁华义律师事务所律师。第三人: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心支公司。法定代表人:禚志强,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委托代理人:林松,辽宁华义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纪凤,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心支公司银代部经理。申诉请求事项:被申请人2002年至2009年在申请人处工作,2009年2月被申请人不辞而别到第三人处工作,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与第三人严重侵害申请人的合法利益,要求被申请人和第三人:

1、被申请人停止在第三人单位违法从业行为;

2、被申请人赔偿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违约金66,042.08元;

3、被申请人赔偿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提供的培训考察费用5,600.00元;

4、被申请人返还2009年2~4月已发的工资2,844.03元及顶替被申请人的工作所需的人力成本3,792.04;

5、被申请人承担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经济损失120,428.11元;

6、第三人赔偿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53.82万元。申请人诉称:被申请人于2007年1月1日与申请人签订《劳动派遣合同书》和《竞业避止协议》。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为其进行业务培训教育,多次为被申请人提供国内及国外学习考察机会,使其成为一名业务骨干,破格签订劳动合同,并对其提供培训考察。2009年2月,被申请人以母亲病重为由请长假,为此,公司正常为其发工资及缴纳社会保险费。2009年4月中旬,公司要求被申请人回公司上班,却发现被申请人以第三人的银行保险部客户经理的身份出现在**的各银行网点开展工作,公司马海涛给其打电话不接,并给马海涛回短信说:“实在对不起,我不干了,我去人民人寿(即第三人)”。综上所述,被申请人在未与申请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到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同类行业从事相同的工作,严重违反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和竞业避止协议。第三人明知被申请人在未解除劳动合同而故意聘用被申请人,严重侵犯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应对违约损失承担连带责任。为了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请求**市劳动仲裁委员会依法支持申请人的诉求。被申请人辨称:

1、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本案的证据来看,被申请人与**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存在劳动关系,之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将被申请人派遣到人寿保险公司出劳务,那么被申请人与人寿保险公司之间只是一种劳务关系或者是保险代理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申请人在人民人寿保险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也只是保险代理业务,也就是说张军同人民人寿之间也只是保险代理关系,不是劳动关系。

2、关于竞业避止协议的效力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申请人在人寿保险公司既不是高级管理人员,也不是高级技术人员,更不是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只是一名普通的保险业务员,根本不符合签订竞业避止协议的条件,也就是说申请人没有义务受到竞业限制。其次,“竞业避止协议”的内容中的商业秘密,由于申请人根本不掌握商业秘密,因此,这份协议是无效的,另外从协议上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上来看,明显是加重了被申请人的义务,减轻了人寿保险公司的责任,是一个不平等的协议,因此该协议也是无效的。从竞业避止协议的形式上来看,由于申请人在竞业避止协议上没有法人签字和单位的公章,此协议也是无效的。

3、关于辞职问题。有证据证明被申请人是在2009年2月1日向申请人提出了辞职,人寿保险公司在2009年2月10日委派公司正式员工唐俊接替被申请人的全部工作,而且人寿保险公司也向仲裁庭提交了被申请人所说的接替被申请人工作的唐俊的工资,即人寿保险公司是承认唐俊在2月份已经接替了被申请人的工作,也就是接受了被申请人的辞职,那么从唐俊接替被申请人工作时开始,人寿保险公司和被申请人之间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任何关系了,而被申请人2009年4月28日向申请人递交辞职申请,完全是按照申请人的要求,为履行手续而为的,不应认定为被申请人辞职的时间。

4、关于申请人提出的赔偿数额没有任何根据。5,600.00元的培训考察费用,实际上是省公司对被申请人的奖励,而不是培训费用。接替张军工作的是人寿保险公司的唐俊,此人原来既是公司的员工,其接替张军前公司即给其正常开资,接替张军后唐俊的原工资也没有增加(因保险业务的绩效工资除外),何来人力成本,相反到是节省了公司的成本开资。被申请人的2009年2、3、4月份的工资问题,从被申请人的工资卡上可以看出申请人只是向张军的工资卡上打入了2、3月份每月483.04元的工资,4月份根本就没有给,就是前两个月的工资也是申请人单方的行为,而被申请人根本就没有领取。

4、赔偿53.82万的损失问题,这一数额是人寿保险根据2008年2、3、4、5月份的保费收入来计算的,那么谁能保证2009年的同期就一定能收入同上年”一样多的保费,被申请人辞职后的2、3、4、5月份,人寿保险公司在**地区的保费也并非一分没有收到,另外收到或是未收到的保费在人寿保险公司到底是有利润还是会亏损如何证明?

5、关于人民人寿保险公司的连带责任问题,人民人寿保险公司在录用张军作为保险代理人时,己经尽到了注意的义务,并有被申请人的声明:其与人民人寿保险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人民人寿保险公司并没有过错。而且被申请人同申请人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并不违约更不违法,申请人所主张的“竞业避止协议”系伪造的无效协议,因此人民人寿保险公司及被申请人无需赔偿。本仲裁庭经合议庭合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三条、第六十五条、第九十一条作如下裁决:

一、第三人从本裁决之日起解聘被申请人,被申请人从2009年4月28日至2010年的4月28日不能在任何保险企业从事保险工作。

二、依据申请人提供2008年被申请人领取工资的有效凭证和2008年2月至5月被申请人上缴保费凭证:

1、被申请人支付竞业避止违约金56,862.00元(上年收入的50%)。

2、第三人支付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间接损失赔偿金64.58万元(2008年2月至5月14日上缴保费的利润)。

三、申请人的其它请求事项本委不予支持。当事人任何一方,如不服本裁决,可从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逾期本裁决即发生法律效力。案例三:案由:劳动合同竞业限制(2010年裁决)申请人:本钢浦项冷轧薄板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住所:**市**区本钢冶金厂区轧钢路。法定代表人:胡光远,本钢浦项冷轧薄板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委托代理人:刘淑玲,本钢浦项冷轧薄板有限责任公司副部长;许玉庆,本钢浦项冷轧薄板有限责任公司人事管理。被申请人:张明亚,男,1982年3月12日出生,汉族,身份证号:***418,住址:**省**市**县**集镇高家村**庄。申诉请求事项:被申请人系申请人的职工,被申请人在劳动合同期和服务期内违约解除劳动合同,现要求被申请人:

1、支付申请人安家费10,000.00元;

2、支付出国培训费74,338.60元;

3、支付委托培养研究生工资及社会保险费62,571.00元;

4、支付违约金95,000.00元。申请人诉称:被申请人于2004年7月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申请人从事轧钢工艺技术工作,双方签订了从2005年8月26日至2010年8月26日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2006年5月被申请人私自考取了**工业大学材料加工专业硕士研究生,经被申请人与申请人协商后,申请人同意被申请人以委托培养的形式攻读硕士研究生。申请人与校方、被申请人签订了一份三方协议《定向培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协议规定被申请人学业完成后即回申请人工作,申请人并与被申请人签订了《委托培养研究生协议》,学业完成后回到申请人服务10年。现被申请人于2009年5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未经申请人同意,擅自攻读东北大学博士学位,申请人多次通知被申请人回单位工作,遭到被申请人的拒绝。被申请人在申请人工作期间,申请人发放了10,000.00元的安家费,派送被申请人到日本、奥地利进行酸轧机组工艺技术培训和镀锌机组工艺技术培训,并签订了《出国工作人员协议书》。根据本钢发人字[2002]120号文件第6条规定,被申请人应全额返还安家费;根据《劳动合同书》第10款第1条,被申请人应交纳违约金5000.00元;根据《出国工作人员协议书》第13条规定,被申请人应赔偿培训费及违约金114,338.60元;根据《委托培养研究生协议》第8条规定,被申请人应返还发放的工资、社会保险费为62,571.00元和违约金50,000.00元。为了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请求**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支持申请人的请求。被申请人没有在法定时效内递交答辩。本仲裁庭组织调解无效,经合议庭合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之规定作如下裁决:

1、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安家费10,000.00元。

2、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出国培训费74,338.60元。

3、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工资及社会保险费62,571.00元。

4、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违约金95,000.00元。当事人任何一方,如不服本裁决,可从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逾期本裁决即发生法律效力。案例四:案由:劳动合同竞业限制(2010年调解)申请人:**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地址:**区**路15号。法定代表人:高烈,**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委托代理人:刘春生,本钢矿业公司石灰石矿办公室主任;刘长蛟,本钢矿业公司石灰石矿办公室秘书。被申请人:刘书银,男,1971年8月20日出生,汉族,身份证号:***116,现住址:辽宁省**市**区湖东路5号4-7-14。委托代理人:杨玉春,辽宁平正律师事务所律师;金桂玲,本钢矿业公司石灰石矿技术员。调解参加人:刘长蛟、金桂玲。申诉请求事项:被申请人在申请人处工作,在未提出书面申请的前提下,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侵犯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请求被申请人赔偿申请人经济损失及违约金,合计人民币293,340.00元。经**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调解,双方达成如下协议: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人民币五万元整。本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第三篇: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中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既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正确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近期,本报记者专访了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研究专家钱海皓中将,请他就如何贯彻中央提出的战略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促进并保证和谐社会建设问题谈了看法。记者:在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为什么要更加强调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钱海皓:我记得,~年5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有巩固的国防作保障。”他特别强调:“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充分利用国家教育、科技、人才等资源,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年7月25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强调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必须从确保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安全环境和确保国家主权和和领土完整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国防建设,促进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胜利实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之所以反复强调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我理解:第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思路。这一战略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一战略思想突出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谋求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其中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方位地推进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则是要搞好战略统筹,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相协调,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注重当前又兼顾长远,使当前建设与未来发展相统一,确保能够一代又一代永续发展下去。这一战略思想就包括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内涵,要求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第二,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条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两个重要方面,只有两个方面都兼顾起来、协调一致,才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加速发展。没有经济的现代化就没有国防的现代化,没有国防的现代化就算不上现代化的国家,而没有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就建设不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按照~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是必须高度重视研究、解决和落实好的重大问题。记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指导思想,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您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从哪几个方面来贯彻这一战略思想,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钱海皓:从总体上讲,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为指导,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就是要把国防和军队的发展纳入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去运筹和实施。也就是要使国防和军队的发展与国家“三步走”发展战略相配套,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进程与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相一致,使国防实力和军队作战能力与国家的国际战略地位相适应。具体看来,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一系列重要关系,包括:国家发展与~、国家资源配置与国防发展需求、国家科技创新与自主研发武器装备、提高国家抗风险能力与加强国防动员体制机制等,从而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国家发展与~记者: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推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维护~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对此,您如何看?钱海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而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核心利益,也是维护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期稳定的前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国际战略格局的加速演变,~的内涵不断拓展,我国的安全不仅面临传统威胁,也面临十分严峻的非传统威胁。综合起来看:一是“~”~势力是我安全与发展全局中最严重、最现实的威胁。二是国际反华势力特别是顽固地坚持冷战思维的霸权主义势力,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富强统一,把中国看成是正在崛起的新敌人加以遏制。三是大国霸权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导致我周边地区出现了许多热点问题。四是我国海洋权益特别是南海问题日趋复杂,已经演变成为主权、资源和通道争端合一的复杂安全隐患。五是民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相互勾联,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六是随着我国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发展事务程度的不断加深,还面临信息安全、金融风险、贸易、能源安全等多方面的隐忧。这些都对国家战略机遇期的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前,在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正坚定不移地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此时此刻,对~问题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重视增强国家的安全盾牌。&n

bsp;记者:您能否具体谈谈~与国家发展两者如何相互促进?钱海皓: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如何提高国家战略能力的角度来理解。构成一个国家战略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军事实力是一个主要方面。如果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弱小,即使科技很发达、经济上很富足,也不能算有强大的国家战略能力,其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不会有很高的地位。当今世界,有的国家已经是经济、军事、科技超级大国,但仍然坚持扩军备战。与此相反,一些“富国”,由于在国家战略能力要素中存有严重的“短板”――缺少与其经济实力相协调的军事实力,不仅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十分有限,而且国家的安全与发展随时都有可能受到威胁。因此,要增强国家战略能力,就必须把增强国家军事战略能力摆突出位置。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军事实力,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同时,大量事实表明,国防建设不是纯消耗性的。它涉及到国防科技、武器装备、军事体制编制、军事训练、军事人才、军事管理、国防动员、军事理论等多方面的发展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以国家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为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军民兼容、相互促进,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军事科技的创新和军事装备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动员能力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和抗灾抢险的能力。军事实力的强盛和军事斗争的胜利,可以激发全民族凝聚力和爱国热情。特别是当军事战略能力出现质的跨越时,国家战略能力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因此,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可以实现安全与发展双重效益。国家资源配置与国防和军队发展需要记者:我们知道,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很重要的一条是,要确保国家资源配置能够满足国防和军队发展的需要。对这个问题您的看法如何?钱海皓:国家资源投入历来是国防和军队发展的前提,尽管国家资源配置要覆盖社会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是重点关注的领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国防建设的资源投入是恰当而稳定的,取得的成就也十分显著。但随着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形势日益紧迫,还需要适度加大国防投入在国家整体资源配置中的比例。当前在这方面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我国国防投入水平。可以肯定地说,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我国国防费是比较低的。而近年来有的国家恶意夸大中国的国防投入,为在国际上制造“中国威胁论”造势。据有关报导,美国五角大楼在~年提交国会的《中~力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军费已经在500亿到700亿美元之间。”这种给予中~费严重“注水”的做法,连美国政府著名的智囊机构兰德公司都认为:“这一故意炒作‘中~事威胁论’的做法应当纠正。”事实上,据我们这些年的跟踪研究,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地区)的军队军人年人均军费情况大致是: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的达15万美元以上,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的达6-10万美元,以色列、土耳其、韩国、印度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达1.2—5万美元,而埃及、巴西、越南等国的在6000美元以下。从我国看,~年国防费为1853亿人民币(约合230.5亿美元),军人年人均不到9000美元。~年我国的国防费仅相当于美国的5.69%、日本的56.78%、英国的37.07%、法国的75.94%。~年我国防费总额为2117亿人民币,约合255.8亿美元,军人年人均也只有1万美元多一点,而印度军人年人均军费~年就约为1万3千美元。国外有的专家认为,一个国家的国防费开支占其GDp2%~6%的份额是比较合理的,美国~年国防费占GDp的比例是4%,而我国仅占1.6%。可见,不论总额及其占国家GDp和财政支出的比例,还是军人年人均,都是比较低的。二是适应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实际需要问题。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构建信息化军事力量体系,是我~事战略能力的一场全方位的变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发展高技术装备是要花钱的,我国现阶段无法投入巨额经费,也没必要作这样的投入,但按照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构想,从~和发展的需要出发,适度增加国防投入,满足建设信息化军队的需求,这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是信息化的人才队伍。信息化军队所具有的科技密集、网络一体、规模小型、集约高效等特点,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军队正在成为一个知识和高素质人才高度密集的武装集团。与我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发展相比、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我军官兵科学文化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要解决这些问题,靠军队自身是困难的,必须借重国家强大的人才培养体系,靠国家对人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三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特别重点工程项目兼顾国防需求问题。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体现国防需求,是世界一些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关系~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措施。改革开放以来,着眼于满足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求,按照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坚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体现军事需求,取得了军事和经济双重效益。但客观地讲,我们在经济建设中体现国防需求还存在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兼顾国防需求,国家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有的已经立了法,关键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抓好方方面面的落实。国家科技创新与自主发展武器装备记者: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队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您认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应走什么样的路子?钱海皓:像我们这样的国家,搞武器装备信息化,靠引进关键技术,靠买武器、买装备是搞不成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这是一个关系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把我国的科技实力搞上去,把我国装备研发和制造水平搞上去,这也是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我们发展

武器装备的思路应当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大力培植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紧紧依靠国家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建立起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武器装备现代化研发体系,把国家科技的创新尤其是在重大基础性、关键性技术上的整体突破,作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基石,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基石。现阶段,我国的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国防关键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国家在筹划重大科技创新计划时,要进一步兼顾好国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在关键技术上通过自主创新走我们自己的路,在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新的科技研发计划稳步推进,国家和民营科技实力的进一步日益增强,只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我国的国防科技有能力为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国家抗风险能力与国防动员能力记者: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提高国家抗风险能力和国防动员能力,已经成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请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钱海皓:国家抗风险能力,是近年来才被广泛关注的概念。它是指一个国家有效处置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包括战争、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社会政治动荡、公共卫生危机等各种风险的能力,战时集中体现为国防动员能力。这种能力历来是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强弱不仅直接关系到~与发展全局上的稳定,也会影响到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稳固,是对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一种挑战。国家抗风险能力与国防动员能力这种密切相联的关系,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国家抗风险能力与国防动员能力的关系,把二者统筹起来,纳入到~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运筹,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全局中去建设,实现国家抗风险能力和国防动员能力的协调发展。近年来,频发的许多重大风险事件表明,建立国家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已成为各国政府广泛的战略性共识。实践告诉我们,不能等着出现突发事件,再出台政策、制定方案,处在被动应付中。而必须要从健全体制、完善法规制度、建立处置预案、搞好平时动员建设等各个环节入手,建设强大的国家抗风险能力。加强国家抗风险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军地结合、军民一体的方针。这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它们在领导体制上都成立了比较完善的军地联合的国家抗风险决策指挥机构,在法规政策上都建立起了应对突发事件的专门物资、专业人员平时和战时征集的政策制度。这也是我们建立强大的国防动员能力的基本经验。近年来,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集中统一、上下衔接、军地协调的国防动员领导体制,促进了国防动员工作的落实,增强了国家应对战争风险的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强化国家对抗风险能力建设的力度,切实加强国家抗风险能力的领导指挥体制的建设,确保国家抗风险能力和国防动员能力的进一步加强。以上,我从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角度,谈了一些认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学习和研究。可以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只要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篇: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三苦”精神的应有之义[范文]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三苦”精神的应有之义

改革开放以来,白河各级领导干部团结带领勤劳朴实的白河人民,坚持以人民为本,二十余年修田造地不间断,自力更生解决温饱问题;以艰苦为先,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联乡、包村、包抓企业或重点工作项目责任制,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出力,问题在一线解决;以创业为荣,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形成了黄姜、烤烟、蚕桑三大主导产业。在长期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的过程中,砥砺形成了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

历届县委、县政府将继承和发展“三苦”精神为己任,在解放思想、谋求发展的实践中不断赋予“三苦”精神新的内涵。适值“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县“两会”讨论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为白河人民绘制了宏伟的发展蓝图,新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树立在全县人民面前,如何迎难而上、克难奋进成为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的重大难题。元月25日召开的中共白河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上,县委果断作出了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决定,并将2011年确定为“作风建设年”,继续高举“三苦”精神旗帜。县委随即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组建办公室和督查工作组,召开了作风建设动员会。自此,加强作风建设的新风气、新气象遍布白河大地。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对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形式的再创新,是对一心一意、谋求发展力量的再整合,是对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传统的再保持,也是继承和发展“三苦”精神的具体体现。正确认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与“三苦”精神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摒弃作风建设无足轻重的错误思想,有利于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作风建设,有利于“三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一、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与“三苦”精神一脉相承。

作风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关系着事业的兴衰成败。“三苦”精神的形成关键是以白河人民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为保障。没有优良的作风做支撑,就没有迎难而上开山改河的壮举,没有优良的作风做支撑,更不会有上下一心谋求发展的局面。“三苦”精神是抓经济建设与抓作风建设有机结合的典型,学习“三苦”精神,核心是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继承和发扬“三苦”精神,更要在干部作风建设上做文章。可以说抓好了干部作风建设,就抓住了继承和发展“三苦”精神的精髓。

“三苦”精神的形成,是全县上下奋起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谋求脱贫致富的过程,“三苦”精神的升华,也直接助推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三苦”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着具体而形象的物质展现,指导实践的作用明显,其得到省委、市委的一致肯定和推广,不仅仅因为“三苦”精神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风貌,更重要的是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上的明显成效。县委在全县发展进入“十二五”时期的大背景下,作出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决定,目的就是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建立和完善狠抓落实的长效机制,落脚点也在谋求发展上,与“三苦”精神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落脚点相一致。近年来,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综合指标仍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十二五”时期,全县又面临实施全民创业、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任务和目标。面对这样的艰巨而繁重的发展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与“三苦”精神藐视苦难、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相一致。

“三苦”精神绽放着以人为本的光芒,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体现。“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履行职责的第一要务,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群众之所盼,急群众之所难,务群众之所求,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原省长袁纯清在总结“三苦”精神内涵时,对以县委为核心的县级领导班子和全县各级干部的评价。“三苦”精神体现了干群的和谐关系,“三三制”的确立,让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领导干部

带头苦干实干,有力地凝聚了发展的合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的目标任务发生了变化,政府的职能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干群之间的联系沟通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广大群众对县委、政府服务职能的需求内容质量化、需求类型多样化、需求内容个性化。加强作风建设,推行党务、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强化便民服务,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把干部作风的评判权交给群众,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三苦”精神的内在要求。

“三苦”精神是变化发展的,只有变化发展,才能永葆青春,一成不变的精神早晚会随着社会发展而过时。“三苦”精神升华推广以来,白河人民视其为无价财富,以为“三苦”精神发源地为骄傲,以能用实际行动展现“三苦”精神为荣誉,以丰富和发展“三苦”精神为责任。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白河上下不断探索实践科学发展的新办法、新措施、新机制,开山改河建城镇,移山平地办工业,众志成城战洪魔,克难攻坚抓创卫,齐心协力办教育,全民创业谋发展,赋予了“三苦”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今年初,全县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实现县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四个翻番”,经济实力、基础条件、城乡统筹、人民生活、社会建设、改革开放“六个跃升”的目标任务,跨越发展迈进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机遇和挑战并存。继续发扬“三苦”精神,把握住干部作风建设这个关键环节,对助推“十二五”目标任务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对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了新要求。并就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从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决策机制,着力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工作,大力增强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意识,着力维护人民群众权着力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对“三苦”精神在新形势下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丰富和发展“三苦”精神指明了方向。

全县干部群众在长期实践“三苦”精神过程中,保持了优良的作风,形成了红皮书考核、首问负责等一批抓落实的有效机制,谋求发展和为民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干部教育和管理更加严格。但是根据去年年底县委对干部作风现状的调研了解,当前一些地方、少数单位和部分干部身上,仍然存在开放意识不强、精神状态不佳、落实决策不力、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以及脱离群众、铺张浪费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不利于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通过深化认识、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和严格追究等手段,着力治懒增效、治庸提能、治腐促廉、治散强纪,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丰富和发展“三苦”精神,是“三苦”精神变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三苦”精神的生命线。

任何一种精神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而具体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赋予新的内涵,这就是与时俱进。“三苦”精神也要与时俱进,在求温饱的贫困时期要继承和发扬,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更要继承和发扬。“三苦”精神虽然已经泛意义化,不仅仅属于白河人民,被广为学习和发扬,但作为发源地,白河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应该挑起继承和发扬“三苦”精神的重任。而白河的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应该成为实践和传承“三苦”精神的表率,成为维护“三苦”精神的坚强堡垒。因此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对继承和发展“三苦”精神尤为重要。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在各级领导和干部中,广泛开展以“学习一本教育读本,征求一批意见建议,确定一个联系点,开展一把手驻点调研,做好一次公开承诺,开展一次轮岗交流”为内容的“六个一”活动。通过温习回顾“三苦”精神的发展历程、精神内涵,增强对“三苦”精神的认同感和实践“三苦”精神的责任感;开展社会形势学习和教育,不断增强对外部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深刻认识;开门问计,征求意见,准确把握本单位

本部门在推动落实、提升效能、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清晰地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使各级领导和干部不断在加强学习中更新观念,在寻计问策中解放思想,在深入群众中密切干群关系,敢于正视问题和困难,使本部门本行业的发展始终沿着科学的发展方向。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规范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完善硬件设施,推行“三牌一日记”岗位监督制度,开展政风行风建设活动,实行服务信息公开,建立健全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使便民服务实现规范化、公开化、效率化、制度化。通过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形式,实行简化审批、网上办理、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等便捷服务,延伸为民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满足群众的需求。深入开展“听解帮促”活动,真正的让各级领导和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群众最关切的问题,落实一线工作法,不仅能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也有利于保持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广泛开展教育培训,拓宽干部接触新知识的范围;创新形势加强实践锻炼,使干部在实践中学习技术、增长能力;不断健全选拔机制,推行“六个三”的选人用人机制,扩大干部信息公开工作,调动广大干部在本职岗位上敬业奉献的积极性;推行党务公开等方式,拓宽群众监督的范围。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努力锻造一支作风优良、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成为推动发展的中坚力量。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五个一”,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履行 “一岗双责”,努力形成“项项任务有落实,层层责任有人担,件件工作有人抓,质量效果有保障”的工作格局。建设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按照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三位一体”的主题教育模式和建设思路,把“三苦”精神、廉政文化、红色文化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式呈现廉政文化教育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结合开展督查、严格追究、树立典型等手段,引导广大干部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六条规定”等法规,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保持良好的生活情趣和政治素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群众谋利益、谋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主动接受监督,做事公道正派,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加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监督检查机制等,调动各级领导和干部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到落实县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中来,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把广大群众的利益视为至上,团结带领广大群众积极建设小康社会。激励外出务工能人积极返乡创业,树立典型引导,加大扶持力度,营造好环境,努力在全县形成以谋发展为荣、以创业为荣,以不思进取为耻、作福享乐为耻的良好风气,努力形成不畏艰苦,全民创业的局面。使广大领导和干部自觉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自觉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树立高尚情操,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内容和成效能够不断丰富“三苦”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苦干实干、执政为民的内涵,不断为“三苦”精神的发展提供营养土壤,确保“三苦”精神旗帜永不褪色。

第五篇: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法院调解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 第+章 法院调解

第一节法院调解概述

一、法院调解的概念和性质

法院调解,又称诉讼中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法院审判人 员的主持和协调下,就案件争议的问题进行协商,从而解决纠纷所进行的活动。

法院调解包括调解活动的进行和以调解的方式结案。在诉讼中进行了调 解活动,但因各种原因,没有形成调解协议,在这种情况下,仍应当认为人民法 院班行了调解。

二、法院调解与诉讼外调解、诉讼中和解的区别

(一)法院调解与诉讼外调解的区别 与诉讼外的调解相比较,法院调解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法院调解发生在诉讼过程中。因此,当事人在此过雇中所进行的行为,属诉讼行为,对当事人产生诉讼上的约束力;诉讼外的调解发生在诉讼之外,当 事人的行为无诉讼上的意义。法院调解是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进行的。人民法院进行该活 动,依据的是其审與I职权,所进行的活动属于审判活动,具有审判上的意义,具 有司法的性质;后者的主持者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委员、行政机关的官员、仲裁 机构的仲裁员,所进行的活动不具有审判性,不具有司法的性质。

应当注意的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 定》(以下简称《民事调解规定》),在诉讼中经各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委托 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或者与案件有一定联系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其他 组织,和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社会经验、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的个人对案件进行调 解,达成调解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确认。根据《人民调解法》的规定,具 有给付内容的调解书,当事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向法院请求司法确认,法 院经司法确认程序,依法制作确认调解书的裁定,该裁定书可以作为执行的根据。法院调解要遵循一定的法律原则和程 序。在我国,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调解 要遵循当事人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应当在事实 清楚、责任分明的基础上进行,法院组织调解还 需要有一定的程序;诉讼外的调解虽然也要求 当事人自愿和合法,但这对他们而言不是法律 规定的原则,在查清事实和分清责任的问题上 也不像法院调解那样严格,在程序上,诉讼外调 解也不如法院调解规范。法院调解如果成功,其所形成的调解协 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与生效的判决书具有同等的 法律效力。法院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并签收了 送达的调解书的,诉讼结束。具有给付内容的 调解书具有执行力。诉讼外的调解,除仲裁机 构制作的调解书对当事人有拘束力外,在其他 机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而形成的调解书,未 经法院的司法确认,对当事人无直接的拘束力,而只有一定的见证力,当事人反悔的,可以就该 争议问题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法院调解与诉讼和解的区别

诉讼和解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通过自 行协商,就案件争议问题达成协议,并共同向法 院陈述协议的内容,要求结束诉讼从而终结诉 讼的制度。法院调解与诉讼和解相比较,有以 下几点区别: 性质不同。前者含有法院行使审判权 的性质,后者则是当事人在诉讼中对自己诉讼 权利和实体权利的处分d 参加的主体不同。前者有法院和双方 当事人共同参加,后者只有双方当事人自己参 加。效力不同。根据法院调解达成协议制 作的调解书生效后,诉讼归于终结,有给付内容 的调解书具有执行力;当事人在诉讼中和解的,则应由原告申请撤诉,经法院裁定准许后结束 诉讼,和解协议不具有执行力。

应当注意的是,法院调解与诉讼和解二者 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根据《民事调解规定》丨 二者的联系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当事人在诉 讼过程中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申 请人民法院依法确认和解协议并制作调解书。第二,当事人在和解过程中可以申请人民法院 对和解活动进行协调,人民法院可以委派审判 辅助人员或者邀请、委托有关单位和个人从事 协调活动。

关于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与诉讼和解 的S别,下列哧些选项是正确的?(2009年试 卷主第84题)

A.法院调解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 式,诉讼和解秦当事人对自己的寒体‘利和诉 鑫权利进行一处分的一种方乂 '

… B.法院柄觯的主体&括双方当事人和审 理该紊件的审W人员,诉讼‘解的主体只有双 方当事人 ' •

• C•’法K调解政《民事诉讼法》务依据,具有 ,程序上的要求,诉讼4解渣有卢格的程序要求

D.经过法院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生故后 如有给付内容则其有强制执行力,经过诉讼和 鮮达成的和解协议即袄有给付内蓉也不具有 强制执行力: ^

* • f参考答案友简要挺示】A6d)。本题考查 了法院调'解与诉讼和解各自的特点、区别。本 题的陷陳也通常设置于法■院铜解、诉讼和解的 区别点上。考生只要真正理解法院调解制度 与诉讼和解制度的内涵以及区别就能够做对 本题。第二节法院调解的原则

■ 法院调解的原则,是指法院在进行调解时 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根据民事诉讼法第85条 的规定,法院应当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一、当事人自愿原则

当事人自愿原则是指法院调解无论是调解 活动的进行还是调解协议的形成,都要建立在 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该项原则的具体要求 是:第一,在程序上,是否以调解的方式解决纠 纷,须当事人自愿;第二,在实体上,是否达成调 解协议,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二、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原则

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原则是指法院调解 应当在事实已经基本清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 义务关系已经基本明了的基础上进行。该项原 则的具体要求是: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活动,必须 在查明案件基本事实,分清当事人是非责任的 基础上进行。

三、合法原则

合法原则美指法院调解在程序上要遵循法 律程序,形成的调解协议不可违反国家的法律 规定的原则。该项原则的具体要求是:第一,人 民法院进行调解活动,程序上要合法。当事人 不愿进行调解或不愿继续进行调解的,不应强 迫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未成的,不应久调不 决,而应及吋判决,等等。第二,人民法踌进行 调解,调解协议内容应当不违反国家的法律规 定。依据法律的规定,调解应当是当事人自愿 且应当合法。调解的合法是在调解的进行程序 上要符合法律规定,以及在调解协议的内容上 不违反法律规定。调解协议的合法是指调解协 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而不要求.调解协议的内 容要完全符合法律。.第三节法院调解的程序

一、调解的开始 《民事调解规定》第2条规定:对于有可能 通过调解解决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调解。但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 产还债程序的案件,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 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民事案 件,人民法院不予调解。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调解在诉讼 的各阶段、各审级中均可进行。具体来讲,法院 在案件受理之后开庭之前可以进行调解,在庭 审过程中可以进行调解,在二审中乃至在再审 中也可以进行调解。根据《民事调解规定》,调 解可以在答辩期满后裁判作出之前进行,在征 得当事人各方同意后,法院可以在答辩期满前 进行调解。庭审中的调解,通常情况下是在法 庭辩论结束后进行。根据司法实践,调解可以 当庭进行,也可以在休庭之后另定日期进行。调解的开始,一般由当事人提出申请,法院也可 以依职权主动提出建议,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 开始调解。

二、调解的进行

法院的调解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进行。调 解工作既可以由合议庭共同主持,也可以由合 议庭中的一个审判员主持。调解既可以在法庭 上进行,也可以在当事人所在地进行。法院进 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 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法院进行调解。这 里所说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主要是指当事人所 在的单位或对案件事实有所了解的单位以及当 事人的亲友,由他们来协助调解,有利于缓解诉 讼的紧张气氛,解除当事人思想上的一些疑虑,促成调解协议的形成。

法院调解应当在当事人的参加下进行,原 则上要采取面面的形式。根据《民事调解规 定》,法院根据需要也可以对当事人分别做调解 工作。调解的进行,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也可 以委托诉讼代理人代为进行调解。无诉讼行为 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调解,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 代为进行。离婚案件原则上应由当事人亲自参 加调解,确有困难无法亲自参加调解的,当事人 应就离与不离问题出具书面意见。

调解协议通常是在调解方案的基础上形成 的。调解方案原则上应当由当事人自己提出,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出调解方案。根据《民事 调解规定》,主持调解的人员也可以提出调解方 案供当事人协商时参考,双方当事人经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应当将调解协议做记录,并 由当事人或经授权的代理人签名。根据民事诉 讼法的有关规定,调解协议违背法院调解有关 原则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民事调解规定》 第12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 不予确认:

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案外人利益的; 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的;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的。

三、调解结束

调解因当事人拒绝继续调解或双方达成协 议而结束。当事人拒绝继续调解而未达成调解 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对案件继续审理,并及时 作出判决。调解达成协议的应要求双方当事人 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制作 调解书。第四节调解书及调解的效力 •.'■ 二

:

....賞

一、调解书

调解书是由法院制作的、以调解协议为主 要内容的法律文书。民事诉讼法第89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 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 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制作调解书的目的是明确当事人之间的权 利义务关系,同时也表明法院对当事人之间的 协议予以认可。因此,法律规定,法院通过调解.活动,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的,一般应制作 调解书。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当事人达成 调解协议的,法律规定不需制作调解书。根据 《民事诉讼法》第90条的规定,不需制作调解书 的案件有:(1)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2)调解 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3)能够即时履行的案 件;(4)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对于不 需要制作调解书的调解协议,应当记人笔录,由 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盖章。履 行完上述法律手续的调解协议与生效的调解书 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根据《民事调解规定》,上述案件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协议在当事人 各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或盖章后生效,经法院 审查确认后,应当记入笔录或者将协议附卷,并 由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盖章后即具 有法律效力。当事人请求制作调解书的,法院 应当制作调解书送交当事人。当事人拒收调解 书的,不影响调解书的效力。

调_书由法院按照法定的格式依据调解协 议的内容制作。调解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首部——包括制作调解书的法院的名称、案件 的编号、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基本情况、案 由等;主文~包括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的结果,该部分为调解书的核心部分。要求写得具体、明确,尤其是调解的结果部分,以避免当事人在 履行调解书时发生争议;尾部——包括案件审 判人员、书记员的签名、调解书的制作时间和法 院的印章。

二、调解的效力• 调解的效力,是指法院主持调解成功,双方 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依法定程序接受调解 协议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一)调解发生效力的时间

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对于不需要 制作调解书的案件而言,双方当事人、审判人 员、书记员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或盖章后,调解即 具有法律效;原则上,调解书应自双方当事 人签收后才&生法律效力。除《民事调解规定》 规定的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外,在一般情 况下,调解书送达之前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反悔 的或调解书送达时当事人拒绝签收的(调解书 原则上不适用留置送达),调解不成立,法院应 对案件继续进行审理。

《民事调解规定》第15条规定,对调解书的 内容既不享有权利又不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不签 收调解书的,不影响调解书的效力。(二)调解的效力

调解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与生效判决具 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诉讼结束,当事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 由再行起诉。一审的调解协议或调解书发生效力后,当事人不得上诉。

当事人在诉讼中争议的法律关系中的 争议归于消灭,当事人之间实体上的权利义务 关系依调解协议的内容予以确定。具有给付内容的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 力。当负有履行调解书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未按 调解书履行义务时,权利人可以根据调解书向 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三、相关问题的处理

《民事调解规定》就调解中的一些问题作了 具体的规定。

第16条规定:当事人以民事调解书与调解 协议的原意不一致为由提出异议,法院审查后 认为异议成立的,应当根据调解协议裁定补正 民事调解书的相关内容。

第17条规定:当事人就部分诉讼请求达成 调解协议的,法院可以就此先行确认并制作调 解书。当事人就主要诉讼请求达成调解协议, 请求法院对未达成协议的诉讼请求提出处理意 见并表示接受该处理结果的,法院的处理意见 是调解协议的一部分内容,制作调解书的记入 调解书。第18条规定: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者经调解 达成协议后,请求法院按照和解协议或者调解 协议的内容制作判决书的,法院不予支持。

第19条规定:调解书确定的担保条款条件 或者承担民事责任的条件成就时,当事人申请 执行的,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当事人按照前款规定承 担了调解书确定的民事责任后,对方当事人又 要求其承担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迟延履行责任 的,法院不予支持。【本章主要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85

~ 91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1〜97条

'法旄调康在s民事诉、讼,中占有十分事要的地位,该制i•的核心在亍丼在民事诉讼中的具 体运用,因#,的吸法鮮释中关于法院铴解的一些具体规定应当熟悉V比如,调解的适用范。围,调•知时的[同癥,辆解结判决结案的不同,调解钓蛑力等等 最髙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 若干问题的规定》

下载调解是仲裁题中应有之义研究与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解是仲裁题中应有之义研究与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共五则范文)

    参与劳动争议调处是法律赋予工会的职责,也是工会法律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体现工会代表和维护职能的重要方面。自1987年国家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特别是1993年7月《企业劳......

    什么是债权债务研究与分析范文大全

    什么是债权债务 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私法上权利。本於权利义务相对原则,相对於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私法上义务。因此债之......

    《你是我兄弟》人物性格分析与研究

    《你是我兄弟》人物性格分析与研究《你是我兄弟》是由张嘉译,邓超,董洁主演的讲诉了80年代初一个贫困家庭中,4个亲兄弟历经共同的磨难互相扶持成长的故事。本剧播出后收视长......

    行政调解与劳动仲裁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行政调解与劳动仲裁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006-3-8 8:55:07阅读1118次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提出了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解决中对调解仲裁情况的研究(合集)

    摘 要 2010年1月1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开始实施,填补了农地承包纠纷解决程序上的法律空白,对于亿万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本文从......

    浅论民事再审案件的调解难点及调解思路研究与分析

    浅论民事再审案件的调解难点及调解思路 洪书琴 民事调解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法律手段和司法理念,在国际上享有“东方经验”的美誉。作为和平、快捷解决各类纠纷的一种手段,调解越......

    对民事诉讼调解问题的几点思考研究与分析(精选5篇)

    对民事诉讼调解问题的几点思考 贾丽珍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法院就立足于调解处理民商事纠纷。此后,调......

    地理答题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地理答题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灌南县初级中学韩婷婷 一·初中地理答题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虽然现在中考科目中加上了地理,但是通过我与学生的交谈,发觉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