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辛亥革命》,战火纷飞中的革命恋曲
战火纷飞中的革命恋曲
——观《辛亥革命》有感
新闻传播宋子荣
国产电影《辛亥革命》,这是《建国大业》编剧王兴东、陈宝光的又一部力作,是中国大陆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拍摄的一部献礼片。看《辛亥革命》,感染一把史诗巨作独有的历史人文熏陶。
延续全明星阵容的《辛亥革命》如同一部内容丰富的历史纪念册,在近2个小时里浓缩了中国近代大量历史事件,一些为人生疏的历史人物也搬上荧幕。
一百年前,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挽救民族危亡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一群年轻的革命青年站了出来,他们争取国家独立和民主,高声呐喊民主与共和,由此走上了一条革命之路。
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但共和之路并不易走,革命志士留学牺牲;72具忠骨深埋黄花岗;孙中山海外募捐受挫;广州、四川、浙江四处革命失败……直至武昌起义成功才重振革命信心。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思想上解放了沉睡中的国民,在制度上改变了千年王朝统治的历史。
一百年后,从电影《辛亥革命》中,我们穿回历史。在展望未来时,双眼揉进了一份历史的厚重。辛亥,再也没有跪礼和皇亲贵族,那是嘶声裂肺的呐喊,驱散国民的彷徨,掀开崭新的历史篇章。
《辛亥革命》由秋瑾就义展开画卷,巧妙地截取了从1911年到1912年初发生的事件,用近两个小时将血染黄花岗、保路运动、海外募款、武昌起义、南北和谈、创建共和等历史事件呈现于观众面前。
影片在尊重史实前提下有重大突破,全景式地展开辛亥革命史诗般场面,在人物刻画上更是下足了功夫。孙中山、黄兴、徐宗汉、秋瑾、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人物在影片中都演绎出不同于以往影视作品的人物性格。
辛亥时代,文有孙文,武有黄兴。孙中山海外募捐、国内黄兴领导起义成为影片的两条主线索。血风腥雨的战争场面,融合浪漫凄美的战地恋情,颇有一番好莱坞战争大片的风味。
总导演成龙在片中扮演黄兴,和李冰冰扮演的徐宗汉在战火激情中一开始假扮夫妻,后来孕育出一段富有真情的血色浪漫。这条影片着重叙述的感情线索中,除了男女之情外,更多的是那个年代人们富有的革命情感。
辛亥志士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置生死安危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他们气壮山河、感动天地的英雄事迹,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
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是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是革命志士们的献身精神。关心民生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祉的高尚品德,和顺应时代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如今依旧受用。
《辛亥革命》,是一部由成龙领衔的英雄群像,相比当初全明星、好口碑、高票房的《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辛亥革命》毫不逊色,五次出演孙中山的赵文瑄、三次演绎袁世凯的孙淳、以及横跨老中青三代的众多演员的闪耀出演,再加上成龙父子首次同台出演,让《辛亥革命》更有看头。
和以往主旋律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辛亥革命》不仅出色地诠释了严肃的历史题材,还融合战争片的震撼场面、动作片的热火激情,以及革命兄弟情、夫妻情等多种感情元素,人物立体,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史诗、动作、战争、爱情大片。
第二篇: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观后感
革命的意义——观《辛亥革命》有感
食品科学与工程09—01李瑞540903010124
革命来源于压迫,有压迫就会有革命,革命的本身在于为天下人谋求幸福,为天下的孩子谋求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这是林觉民和秋瑾的内心深处渴求的,也是整个被压迫民族的祈愿。
我们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上观看了《辛亥革命》这部记录历史的影片,深感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革命志士大公无私。
本片以秋瑾为起线,围绕孙文、黄兴展开,后以林觉民《与妻书》照应故事开始,荡气回肠,革命之精神荡之不去,绕至心头。
本片以革命为主线,讲述了辛亥革命的过程以及革命党人为之付出的伟大牺牲,整个精神主线催人奋进,振兴中华。革命好比一驾马车,武装斗争和群众宣传就像马车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才有今天革命的胜利。
但革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孙文说:革命,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人们懂得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革命,是我们将有中国人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在任何人的心里,永远,永远,都不再惧怕列强,都不再有封建皇权,使全国之人无一贫苦。是中华之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这就是革命的意义!
第三篇:辛亥革命,先辈的革命,我辈的传承
辛亥革命,先辈的革命,我辈的传承
岁月可以改变一切,但是永远无法改变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战争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辛亥革命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是过去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注定只有挨打的份!。
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它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丧钟,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这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也不仅仅是丰厚的物质文化财富,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这场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它所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它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意义,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辛亥革命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改革。它所要革除的君主专制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制度,所要创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尽管困难重重,历尽艰险,但革命先驱者仍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抛头颅洒热血,努力发掘那些曾经在数千年漫长岁月里凝聚、团结、鼓舞、振奋亿万国人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心理素质的各种积极因素,以此来唤起“我同胞之国民”,共同救亡图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剥削压迫、贫困苦难的根源,它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到了近代则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奴役。在民族危亡严重时刻的二十世纪初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这就开辟了几千年来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开始了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新阶段。
我们今天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记历史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迪,就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这股炽烈爱国精神日益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不断创新,敢于尝试,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发展,我们中华民族才会有希望!
弘扬辛亥革命精神,铭记辛亥革命的爱国精神,就是要大力弘扬辛亥革命的敢闯、敢干、敢试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弘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的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努力学习,从各方面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做一个新社会新时期的‘四有’新人,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论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浅析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系:法语系 班级:3班 学号:20201205030072 姓名:方婷婷 摘要:两场震惊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有着一些惊人的相似,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但是也有着很多不同点,历史背景下,中国状况比法国当时更让人堪忧;思想基础上,法国资本主义思想更加深刻明确,中国就显得软弱和被动;革命过程中,法国大革命更加轰轰烈烈;历史意义上,法国大革命更大留下的是是确立了一整套政治大变动的模式和典范。关键字:背景 思想 革命过程 意义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迅速而彻底地摧毁了代表封建特权阶级利益的旧制度体系。122年后的10月10日夜里,武昌的几声零碎的枪响,在这个疲态尽露的老大帝国——中国 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辛亥革命。它不仅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还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两场革命都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都在各自国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当然这两场革命也是大不相同的,这里我将简单论述一下它们的异同。
从历史背景来说:法国大革命,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现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个别企业雇佣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金融资本雄厚。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而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特权阶级的最高代表是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六。“18世纪末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1】 马迪厄在其书中提到:“这次革命并非爆发在一个贫穷的国度里,反而是在一个正在极度繁荣的国度里。贫穷有时可以引起骚乱,但不能造成伟大的社会激变。社会激变往往是起于阶级间的不平衡”。【2】法国大革命就起源于这种社会大激变。而20世纪初的中国状况更让人恐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在帝国主义对华投资的刺激下,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与阻碍,而且其签订也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愿当‘洋人的朝廷’”。【3】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除此之外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赔款等,财政开支激增了4倍之多。然后就不断增加民众的税收,导致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两重主要矛盾导致了辛亥革命的诞生。两国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为了推倒封建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的情况下爆发了革命。只是辛亥革命还担负着打击帝国主义,挽救当时摇摇晃晃的中国的重任。
在思想基础上:欧洲的启蒙运动用其理性之光驱赶黑暗,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正在发生。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例如盂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为法国大革命指明了方向,也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大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而随着法国资产阶级力量更壮大,经历了较为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思想更成熟,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提出较完整的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理由和将建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雏形。与法国相比,中国人的思想启蒙要艰巨得多。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不断发展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一些青年学生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在民族危机加深,群众自发运动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过救民的道路。但“这种思想变革只局限于中国的上层人物和知识分子群体。孙中山的革命宣传。大多局限于海外华人当中。”【4】在此看来,在思想上,法国大革命的理念是坚定的,尖锐的,主动的,而中国的民主革命思想就显得有些软弱而被动。
在革命过程中:法国大革命显得繁琐冗长。由于财政困难路易XVI被迫召开的三级会议,企图向第三等级征收新税,但第三等级纷纷要求限制王权、实行改革,毅然决定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路易十六准备用武力解散议会,巴黎人民于7月14日起义,攻占了法国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先后经历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吉伦特派的统治,雅各宾派专政,热月党人的统治。辛亥革命的过程就显得简单些了,在思想和组织基础都奠定好的革命形势下,1911年10月10日,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武昌。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一时间,大江南北,到处燃起了革命的烈火。到1911年底,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只是这个临时政府只存在了三个月便夭折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至此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法国大革命历时5年,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人民在革命中起了关键性作用。辛亥革命就显得轻柔些。且辛亥革命指导思想局限于推翻清政府,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与到革命中来。两场革命在彻底性上走向了两个极端,法国大革命取得成功,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而辛亥革命没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从历史意义上:“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或正在摧毁(因为它仍在继续)旧社会中贵族制和封建制所产生的一切,以任何方式与之有联系的一切,以及即使带有贵族制和封建制最微小的印迹的一切⋯⋯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这就是大革命的业绩”【5】“法国大革命采用暴力手段矛头直指国王的权力,法国也在这段时期经历着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资本主义革命。”【6】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并给以沉重打击。正如列宁所说:“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致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7】
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列宁也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8】 “法国大革命本身最重要的遗产是确立了一整套政治大变动的模式和典范。而这套典范已为各地起义者普遍采用。”【9】两次革命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深刻影响了人民走向民主与文明的历史进程。
【1】 http://baike.baidu.com/view/7189.htm#1 2013.5.20 法国大革命百度百科 历史背景
【2】(法)马迪厄.法国革命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4】 《浅析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异同》孙文沛 学术论坛 理论月刊2011年第11期
【5】(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P60)【6】 http://baike.baidu.com/view/7189.htm#6 法国大革命百度百科 2013.5.20 【7】 《列宁全集》(第29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8】 《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 1990(P160)【9】 《革命的年代(1789-1848)》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第五篇: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革命的孤独与美
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革命的孤独与美
在辛亥革命纪念日的前夜,恰遇放假,所以走进影院看了这部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拍摄的影片。好久没有进影院了,上一次大概是看《十月围城》吧。
秋瑾、徐锡麟、林觉民、陈天华、邹容,一个个和革命相关的人物逐一出现在影片中,我不自觉想到的是蒋勋先生讲过的“革命孤独”。一般来说,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意味着这些人在思想上是走在时代的前列的,对错我们姑且暂不讨论。我们看到,历史上很多变法是流血的,比如商鞅变法、百日维新,革命更是如此。所以,当一个人选择革命的时候,他就走了和常人不一样的道路,也就意味着很难得到大众的理解,特别是像秋瑾、林觉民这样家庭环境很不错的,尤为如此。因为大家会觉得说他们为什么要去革命呢?他们本来可以过上很不错的物质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绝对是孤独的。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在其《面包与自由》中写道,他不仅希望面包可以被普通人分享,而且美、诗歌、音乐也可以为所有的俄罗斯人共有。从当时的现实角度看,这样的渴望与梦想也许很难被实现,甚至被人认为是痴人说梦,所有他也是孤独的。
“千金不惜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所以当秋瑾有那么几个知己因为买了一把很好的刀送她而没有钱喝酒时,她就把自己的名贵貂皮大衣拿来换酒和大家一起喝,一个女子,有这种像李白一样的豪情,实在是难得。而林觉民写出那篇让千万人感动的《与妻书》,他也在努力试图让她的妻子明白他为什么作出了革命的选择。
不过,你同时也会发现,他们走向革命,走向死亡的过程中也饱含了一种让人激动的美,一种像壮丽的落日、灿烂的晚霞那样的美!就算是被我们看成汉奸的汪精卫,在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捕后,在狱中也写出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情的诗句。所以当秋瑾说,她的选择是要为无数的孩子有一个宁静幸福的世界而努力;当林觉民说,他选择牺牲是希望无数和他一样的家庭的人能够拥有幸福的生活时,我们会感觉那是多么崇高和美的理想。当我们看到《刑场上的婚礼》中,男女主角说,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婚礼的礼炮吧!我们不禁为此落泪;当我们看到美国的民族英雄内森黑尔在被敌人问道,这么年轻就死去,难得没有什么遗憾吗?他的回答是,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我只能为我的祖国牺牲一次时。我们有的只能是仰望。
追求公平、自由是无数仁人志士的理想,从古到今都是如此。然而,人性中贪婪的部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克服的。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当张若虚在江边发出这样的千古之问时,他虽然说“不知江月待何人”,但他也许会有一种感觉和自信,就是这江水、月亮就是在等他来看的。那么,虽然辛亥革命已经有很多人思考和评价过,但也许今天就轮到我来作这么一点点思考和评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