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蚕桑产业发展方式的研究分析与政策建议[推荐]

时间:2019-05-15 06:4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康蚕桑产业发展方式的研究分析与政策建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康蚕桑产业发展方式的研究分析与政策建议[推荐]》。

第一篇:安康蚕桑产业发展方式的研究分析与政策建议[推荐]

安康蚕桑产业发展方式的研究分析与政策建议

作者:王代钢

近年来,安康蚕桑产业发展遭遇很大阻碍,其中有国际茧丝绸市场动荡因素作用,也有农村养蚕劳动力结构变化、蚕桑生产比较效益降低等因素作用。更主要是安康蚕桑产业政策体系和组织结构出现明显失误,对蚕桑产业发展认识陷入到“既希望政府发挥调控管理作用,又希望市场发挥调节规范作用”的误区。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列选蚕桑产业发展核心利益问题,剖析“认识误区”产生的根源,分析蚕桑产业内在利益关系,力图突破“认识误区”的限制与约束,促进蚕桑产业稳健发展。

一、影响蚕桑产业发展的重大变化

1、蚕桑产业的地位与作用发生根本变化

建国以来,安康蚕桑作为出口换汇的极少数产业之一,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具有极高的生产附加值,受到地方政府鼓励性调控管理,是农村经济工作重点。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企业实力,增长地方经济,一直是安康蚕桑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形成一整套以行政推动发展的独特方式。由于人们对蚕桑产业地位与作用认识存有惯性思维,在工作中出现理解偏差,是产生“认识误区”的根源。当前,该产业“优势外贸地位、为国家获取外汇”的功效减弱,改变了蚕桑生产特殊地位和换汇经济作用。蚕桑产业已经回归为常态农业生产,它与生产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产品一样,不再有高附加值生产模式经济环境,表现出自身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式。

2、蚕桑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发生性质变化

蚕桑产业链横跨三大产业范畴,而利益分配机制仅有交易型利益分配。蚕桑产业链每次生产交易都不是产品最终消费行为,只是产业链内部生产原料交易,其性质与大宗农产品交易完全不同。产业链内部交易方式难以形成开放交易模式,难以用通识交易原则去衡量交易利益公正性。所以,蚕桑产业链交易型利益分配机制是核心利益问题。加之蚕桑产品消费交易不被国内所掌控,产业链交易型利益分配机制就很容易被强势主体主观异化所利用,从中获取非法暴利,这也是“蚕茧大战”屡禁不止的根本利益诱因。

在以强势主体利益为主导的蚕桑产业链交易型利益分配机制环境下,探索转变安康蚕桑产业发展方式,必然触及农村经济改革方向和蚕桑产业管理机制等关键问题。无论是政府调控管理,或者市场调节规范,建立产业链公平交易型利益分配机制,改变蚕桑产业经济模式和管理模式是关键一步,是突破“认识误区”的关键点。

3、蚕桑生产要素配置发生根源变化

安康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了蚕桑产业生产要素配置状态,构成了转变蚕桑产业发展方式动力。转变发展方式要服从于生产要素配置变化现实,从上升动力和下降应力两方面形成政策体系和组织结构。

“认识误区”以为:生产要素配置服从于蚕桑产业发展需要,并且限制生产要素公共性配置行为,人为进行生产要素配置,认为是行政手段推动发展的有力措施。比如:下达蚕种发放、蚕茧生产计划,蚕茧收购价等单向发展指令;要求完成桑园建设、蚕种繁育、生丝缫制、设施建设等生产要素配置任务。由于行为内包含对安康农村经济

改革方向选择内容,引发蚕桑产业链部分主体对现行蚕桑产业发展方式产生明显的反感情绪与抵触行为。

4、蚕桑产业链主体利益焦点发生转移变化

安康蚕桑产业长期存在发展主体缺失与缺陷的先天不足问题,导致安康蚕桑产业长期在计划经济模式与市场经济模式之间摇摆不定,都想得到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利益惠顾。地方政府不得不充当蚕农主体利益的保护者,替代蚕农行使发展主体功效。可是,地方政府又要主动参与蚕茧价格形成机制,常被指责为“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导致蚕茧价格形成机制被异化利用,不能获得主体多方满意和理解。

二、转变蚕桑产业发展方式的政策建议

当前,安康农村蚕桑生产出现严重的结构性下滑现象,蚕桑产业发展政策失去目标,低效产能积累过剩、综合经济效益降低已成客观事实。当务之急是要及时稳定蚕桑生产基础,防止继续下滑,不可置疑地启动转变蚕桑产业发展方式工作,引导安康蚕桑产业管理者尽快突破“认识误区”,探索蚕桑产业发展政策体系,重建蚕桑产业组织结构。

1、探索转变发展方式新理念,构建蚕桑产业发展新思维

首先要用纯粹的经济理念明确蚕桑产业核心利益,用市场经济准则完善蚕桑产业发展理念。地方政府彻底改变行政推动发展的工作方式,要主动解脱不必要的社会政治责任,要符合地方政府转变职能的根本要求。

政策体系、组织结构、主体间性、生产模式、技术体系是转变蚕桑产业发展方式的主要范畴。从维护蚕桑生产利益入手,转变生产技

术体系、产业政策体系,重点解决农村养蚕劳动力数量缺乏、结构老化、生产效益偏低等问题。以新政策体系加技术体系方式,转变蚕桑生产模式,解决生产模式与技术体系脱节不配套等问题。彻底改变安康蚕桑产业管理机制,使蚕桑产业管理者直接进行生产运行,解决蚕桑生产利益与产业管理利益分离问题。建立良性的蚕桑产业链主体间性关系,形成蚕桑产业发展利益公平分配机制,对盘剥投机非法获利行为进行抑制,缓解蚕桑产业链节点主体利益冲突。

建立第三方蚕桑产业效益评价体系,对安康蚕桑生产中应用的政策和技术细则进行独立评估,依照生产应用效益判断接纳和放弃政策条目和生产技术,培训宣传转变蚕桑产业发展方式新理念,共同营造安康蚕桑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重建蚕桑产业发展主体,重塑蚕桑产业人才知识结构

以市场经济为主导,重建安康蚕桑产业发展主体群,尽快解决蚕桑产业发展主体缺失与缺陷等核心问题,是转变蚕桑产业发展方式的核心工作。

地方政府是转变蚕桑产业发展方式的实施者,是农村养蚕生产主体利益的保护者,充分尊重农村家庭生产实际状况,尊重农民发展家庭养蚕生产的主动性,引导建立农村蚕桑经济合作组织,改变蚕种、蚕茧、丝绸企业与农村养蚕户之间的生产利益关系,以内部提升、外部联合的方式,构建蚕桑产业经济联合体,切实保护农村养蚕生产的经济利益。

地方政府和蚕桑丝绸企业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实施蚕桑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和农村养蚕生产利益的保护功效,都不能对农村养蚕户节

点主体地位构成威胁,不能越位充当发展主体,更不能自主取而代之。否则,重建蚕桑产业发展主体问题不但更加难以解决,而且还会加深发展主体与主导保护之间的利益冲突,使转变蚕桑产业发展方式的工作陷入到发展主体与经济模式相争的乱局里。

培养转变蚕桑产业发展方式所需各类人才,是重新架构畅通蚕桑产业链的关键措施,是实现知识创新,人才创新,产业创新的重要工作。现在要根据蚕桑产业链环节主体的需求,建立新型蚕桑产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所需人才的企业经营、生产执行、技术实施、科技改进等专业工作能力,适合于蚕桑产业链环节主体群所需人才的标准。地方政府所需的蚕桑产业管理人才,将由产业经济管理专业进行培养。区分蚕桑生产技术人才与蚕桑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需求,明确蚕桑产业不同人才的知识结构、培养方法和就业取向。

3、主动适应市场导向,稳步实施蚕桑产能优化调整

随着城乡统筹等农村改革新政策的实施,安康蚕桑产业将面临新一轮更深层次的产业结构大调整,无论是农村养蚕生产,或者是蚕种生产、茧丝绸生产,都不可避免地经历核心利益再调过程。转变蚕桑产业发展方式的工作重点,将从现在的建立发展利益公平分配机制,转变成蚕桑产能优化调整机制。如果我们现在不能及时地建立起安康蚕桑产业发展核心利益公平分配机制,那么,安康蚕桑产业将在新一轮农村改革中彻底失去建立优势产能的机会,彻底丧失蚕桑产业。

根据市场导向,创新蚕桑产业链运行机制,是当前转变安康蚕桑产业发展方式的首要目标。对于蚕桑产业链的国内环节部分,通过对蚕桑产业链运行监管,维护市场利益博弈方式核心利益分配机制的正

常运行,稳定安康蚕桑产业发展源动力,避免再次发生大起大落动荡态势。对于蚕桑产业链的国外环节部分,依托独立研究机构分析判断茧丝绸市场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安康蚕茧生产规模,维持蚕桑生产高附加值利益。研究丝绸消费国的消费模式变化动态,研究新兴市场产品结构变化,创新丝绸贸易方式,开发茧丝绸生产品种,稳定安康蚕桑产业发展的整体利益。

转变安康蚕桑产业发展方式必将涉及对蚕桑产能进行优化调整,会对部分地方政府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绩产生负面影响,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政治风险。当前,一些地方宁愿蚕桑生产规模下滑,也不愿意对蚕桑产能进行优化调整;宁愿蚕桑产业综合经济效益下滑,也不愿意承担因减少蚕桑产能所带来的风险。

从安康蚕桑产业发展政策层面上,改变地方政府政绩积累方式,化解经济工作的政治风险,促使地方政府主动实施转变发展方式工作,优化调整蚕桑产能。充分利用茧丝绸市场容量变化机会,减少蚕桑生产配额计划管理。利用生产技术装备升级换代机会,控制优势产能增长方式,对低效过剩产能进行果断地整合、关停和消化。只有实现蚕桑产业链优势产能合理配置,低效产能消化退出机制,转变安康蚕桑产业发展方式工作就能稳步实施。

第二篇:高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高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高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文万春

高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宜宾市中南部,北纬

28°11′~28°47′、东经104°21′~104°48′之间,幅员面积1323km2,辖12镇7乡285个行政村,总人口52.12万人,农业人口45.91万人。高县地势南高北低,海拔最低270米,最高1252.1米,属丘陵低山地貌;气候温和,温湿度适宜,雨量充沛,平均年气温18.2℃,相对湿度81%,年日照时数1147.8小时,大于10℃的积温5881.3℃,无霜期360天,全年降雨量1028.1毫米;土壤PH值4.5-6.5,有机质含量丰富。近年来,高县抓住“东桑西移”政策机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把蚕桑产业作为山区和半山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培育和发展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发展蚕桑产业。全县现有桑园18万亩,产业遍布全县19乡镇,其中基地乡镇10个,有养蚕基地村和重点村119个,1681个组,蚕农3万多户,从事种桑养蚕人口10多万人,约占全县农业人口30%。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高县实现了蚕桑基础稳定,产茧、产值、单产、价格等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年发种16.6万张,产茧11.2万担,实现蚕桑综合产值3.3亿元,其中蚕农茧款收入1.48亿元,净增长5462万元,全县农业人口人均蚕桑产值700余元,蚕业产值和丝绸工业产值占了全县GDP的10%以上。高县已成为川南产茧和缫丝第一大县、四川蚕桑产业第二大县。

一、发展现状

(一)龙头企业发展。高县蚕桑产业龙头企业——立华蚕茧有限公司,是国家商务部批准的“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公司拥有先进的飞宇2000型自动缫设备14组,粗丝机6台,K251织机80台,捻线设备60台(套),已形

成500吨生丝、100万米绸缎、200吨捻线丝、5000床丝棉被的生产能力,可创产值2亿多元。生丝平均等级4A级以上,双宫丝、捻线丝双特级,建立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县内建有一个年生产优质蚕种10万张的蚕种场,能满足本县50%以上的蚕种需求量。全县有蚕桑高、中级技术人员近100人,有制种、缫丝、织绸等技术人才1500人以上。

(二)产业基地建设。高县现有桑园18万亩,产业遍布全县19乡镇,产业基地相对集中在罗场镇、庆符镇、嘉乐镇、落润乡、蕉村镇等中南部乡镇。2010年,罗场镇产茧达2.18万担,继续保持川南领先地位,庆符镇、嘉乐镇也稳定在1万担以上。产茧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村1个,产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23个,蚕茧收入5000元以上的户5000户。

(三)发展体系构建。高县建有一支250余人的技术培训和推广队伍,科技公共服务能力能基本满足基层蚕桑生产需要。形成了蚕桑科技示范园(蚕桑科技专家大院)—乡镇蚕技站—村蚕桑员(蚕桑专业合作社)—共育户(科技示范户)为主体的四级服务网络,服务体系较为健全。立华蚕茧公司负责育苗、栽桑、发种、养蚕、新技术推广;乡镇有22个蚕茧生产技术站具体实施;蚕桑基地村、共育户、科技示范户、蚕业协会(蚕桑专业合作社)作为补充,“公司+基地+协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同时,高县蚕桑产业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尽管产业龙头企业具备了一定规模,且在省内来看生产水平较高,但科技开发力量仍然不足,生产水平仍处在国内中等水平,产业发展附加值不高。企业拥有缫丝、织绸等生产能力,但蚕桑—丝绸—服装的产业链条未完全形成,印染、服装等后续产业缺乏,下游产品仍需进一步开发和延伸。二是科技含量提升不够。农民栽桑养蚕的科技含量依然不高,蚕桑单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缺乏的条

件下,需要通过培训、示范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民栽桑养蚕的科学水平,以提升蚕桑科技含量,提高蚕桑单产。方格簇、养蚕大棚、小蚕共育等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三是综合效益发展不够。尽管蚕桑产业已经成为我县部分农民群众家庭支柱产业,但蚕桑产业“半年生产半年闲”的状态普遍存在,产业附属和配套综合开发尚在起步阶段,综合开发利用不够,蚕桑产业综合效益发展不够。

二、发展前景展望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工作取向,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全力推进高效循环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现代蚕业,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链条型延伸、综合性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壮大,保持蚕业生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实现“一增长、二优化、三提高”,(一增长:蚕茧产量明显增长;二优化:产业布局、产品结构明显优化;三提高:蚕农收入、品质效益、出口创汇明显提高)。到2012年,全县桑园面积达到20万亩,发种22万张,产茧量达到15万担,行业产值超过3亿元,税利1000万元,蚕农综合收入实现1.5亿元,蚕茧质量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创建省级蚕桑特色产业县。到2015年,桑园面积达到22万亩,发种28万张,产茧量达到20万担,行业产值超过5亿元,税利3000万元,蚕农综合收入实现3亿元(翻一番),丝绸工业上台阶,延伸产业链,打造名牌产品,推进产业升级,创建全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

(三)发展举措。

一是突出示范建设,推进产业基地发展。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建设10个产茧1万担以上的乡镇,100个产茧1000担、综合产值超200万元的村,1000个产茧100担以上、综合产值超50万元的社,10000户产茧10担、综合产值超2万元的科技示范户。规划建设7万亩高效循环蚕桑经济产业带。在罗场镇、庆符镇、蕉村镇、嘉乐镇、落润乡、羊田乡等6个乡镇41个村集中连片区域,建成在全市范围内基地最大、生产标准、综合效益好的7万亩高效循环蚕桑经济产业带,其中核心示范区3万亩。大力发展“一步成园”。充分调动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2011-2012年,新建、改建桑园8万亩(其中新建2万亩,改建6万亩),桑园面积达到20万亩,达到并超过全省产业基地强县标准。2011-2015年,新建、改建桑园16万亩(其中新建4万亩,改建12万亩),桑园面积达到22万亩,高产优质桑园巩固在15万亩以上。

二是突出链条延伸,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扩能技改等方式,努力拓展蚕、丝、绸项目,千方百计延伸蚕业产业链条,发展印染、服装等后续产业,提高产业发展效益。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投入资金提高技术水平、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壮大辐射带动能力,走区域性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链条型延伸、综合性开发的道路。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完善1个产丝400吨的丝厂;完善一个产绸100万米的绸厂;建成一个产丝棉被1万床的丝棉厂;筹建一个丝绸服装厂。同时,制订和完善有关指导茧丝绸产业发展的政策,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择优发展,重点扶持,规范和发展农民蚕业专业合作社,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或“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经营模式,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经营机制。

三是突出科技兴蚕,加强科技研发推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蚕业发展更要靠科技支撑。与省蚕研所、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科技研发合作机制。在工业生产上,充分发挥企业建立的茧丝工程技术中心作用,加大技改和节能降耗力度,改进现有的生产工艺,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创立产品品牌。同时,加快专业化职业蚕农群体培育,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乡镇蚕技站、村社干部、蚕农”四位一体的技术推广体系功能,加大蚕业生产科技普及力度,做到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园、技术要领到人;全面推行桑蚕品种优良化、消毒防病专业化、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上蔟方格蔟化等 “五化一高”工程。

四是突出综合开发,提高蚕桑发展效益。改变蚕桑“半年生产半年闲”的生产观念,大力推进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努力改变单纯的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单一模式,推进低碳、生态、高效、循环蚕业建设,提高蚕桑产业发展附加值。启动林下养殖、桑枝食用菌项目、黑花生、紫薯、雄蛾保健酒等蚕桑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在罗场镇、庆符镇、嘉乐镇等乡镇建成年产10万袋菌袋的基地;2011年推广1000亩建立果桑品种园。通过发展一系列综合开发项目,使蚕桑综合效益、蚕农收入得到较大提高,亩桑产值超过10000元。

第三篇:加快安康“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安康“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切实加快我市蔬菜生产发展,努力实现把蔬菜产业打造为安康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目标,确保蔬菜生产稳步增长和稳定市场供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按照市领导指示精神,结合我市蔬菜生产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蔬菜生产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富硒特色,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保障供给;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蔬菜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壮大蔬菜产业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强基地建设、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实现基地规模化,产品优质化,营销网络化,将蔬菜产业打造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区域优势、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优势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市建成设施蔬菜10万亩,年蔬菜复种面积达到100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50万吨,商品率达到50%,初级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基本建成产业支撑服务网络和技术体系,大力发展富硒蔬菜、高山蔬菜和野生蔬菜三个特色品牌,争取申报批准10~15个绿色蔬菜品牌,5~10个有机蔬菜品牌。全市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均衡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

二、抓好蔬菜生产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优化蔬菜生产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保障蔬菜均衡供应

1、抓好三大重点区域布局。一是以月河川道316国道沿线蔬菜生产优势带。重点发展冬春鲜销精细蔬菜和设施蔬菜,扩大商品率。二是发展以县城周边平坝地区设施蔬菜区,保证自给和稳定市场供应。三是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区,重点发展夏秋鲜销蔬菜,开发利用野生蔬菜资源。

2、突出三个特色蔬菜产品开发。一是富硒蔬菜开发,充分利用我市土壤富硒的特点,积极开发富硒蔬菜产品,打出富硒蔬菜这一优势特色品牌。二是大力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在海拔800-1100米地带,这里远离城镇、空气清晰、无污染,发展无公害蔬菜得天独厚。三是开发利用野生蔬菜,安康市地大物博,植物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野生菜有竹笋、蕨菜、微菜、马齿苋、灰灰菜、落日宁、半边菜等30多种,并积极探索深加工和储藏保鲜技术。

3、构建三个梯次结构的供应基地。一是中心城市蔬菜供应核心基地,在汉滨区的新城、张滩、关庙、五里、恒口等区域建设蔬菜基地10万亩,保证中心城市城镇居民自产蔬菜供应量占80%以上。二是商品蔬菜供应基地,以月河川道316国沿线蔬菜基地和高山反季菜基地构成,建设蔬菜基地5万亩,保证主城自产蔬菜供应量的60%以上。三是县城蔬菜自平衡供应基地,依托县城周边乡镇建设蔬菜基地5万亩,保证本地城镇居民自产蔬菜供应量占90%以上。

4、优化蔬菜生产的品种结构。一是在保障市内市场均衡供应的基础上,面向西安、十堰等地冬春淡季市场扩大生产销售。要按照不同的季节突出不同的品种,冬春主抓大宗蔬菜,夏秋主抓高山反季节蔬菜,早春主抓设施蔬菜,冬季主抓冬闲地间套轮作蔬菜,充分发挥安康冬春和夏秋蔬菜在全国的特色和优势地位,获得比较效益;二是大打富硒品牌,将我市独特的富硒蔬菜销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并探索出口途径。三是提高蔬菜品质。特别是要着力提高我市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开发高山蔬菜和野生蔬菜资源,拓展外地市场。

5、采取综合措施保障蔬菜均衡供应。一是实行错时播种,适当延长播种期,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拉长上市时间。二是根据当地立体气候的特点,基地建设既要考虑适当集中成片,也采取高中低海拔蔬菜基地适当搭配建设,利用天然立体气候差实现蔬菜错峰上市。三是兼顾鲜销和加工,防止出现蔬菜过度集中上市出现烂市。四是发展一定规模的设施蔬菜,要运用现代科技和设施条件实现蔬菜在淡季上市。五是搞好储藏保鲜,在优先发展有一定耐贮性蔬菜的同时,结合蔬菜产业的发展同步配套推进蔬菜气调(冷藏)库的建设,避峰上市,延长蔬菜供应的时间。

(二)加快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加强项目资金的筹集与管理

1、搞好蔬菜基地的建设规划。要按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高标准建设排灌、交通、园地及相关支撑设施,显著提高蔬菜生产能力。汉滨、汉阴要规划建设2万亩以上连片基地,石泉、旬阳要规划建设1万亩以上的连片基地,平利、紫阳、岚皋要分别规划建设5000亩以上的连片基地,其它县城要分别规划建设1000亩以上的连片基地。基地选址不宜离城市太近,避免出现因城市扩张“一边建一边占”的情况。

2、加快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蔬菜基地设施建设主要是解决旱能灌、涝能排,生产运输方便,可显著提高生产能力和防灾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加强基地道路、渠系建设同时,要重视菜园地力和配套设施建设,稻田改造后要能够实现水旱轮作,春秋两季要能够排湿,旱地重点要解决好保水抗旱,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推进设施蔬菜的发展。

3、多渠道筹集蔬菜基地建设资金。市政府计划从2011年起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发展设施蔬菜。要充分整合财政投入资源,通过统筹安排耕地占用补偿、土地整治、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等建设项目和资金投入,引入业主、龙头企业等资金的投入,集中财力,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要整合国土、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水利等相关部门资金,发挥综合效益。要严格按照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发布全国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的通知》的规定,规范基地建设内容,严格蔬菜基地资金的管理,确保基地建设的质量,市上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基地建设项目的督查,严格项目的验收。

4、加强蔬菜基地的管理。要把蔬菜基地列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利用、严格保护、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蔬菜基地规划区域内的土地不得改作它用,不得弃耕抛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买卖或以其它形式改变蔬菜基地的属性。

(三)强化蔬菜生产的技术支撑,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1、加强蔬菜生产技术的研发。市蔬菜技术推广站要按照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布局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县、区的联系,积极争取中、省蔬菜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项目。要大力引进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力量,围绕重点生产基地建立蔬菜研发中心。要开展良种引进筛选、种苗繁育推广,要围绕基地集成研发主体机制、主导品种和主导技术,解决当地制约蔬菜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把蔬菜育苗中心建设作为技术集成推广的重点。

2、狠抓设施蔬菜生产,开发与蔬菜生产相关的服务产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冬春发展大、中棚育苗及栽培,夏秋实施遮阳网覆盖。有条件的地方要结合生态旅游,发展融生产性、休闲性、生态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型和种植、采摘体验型的蔬菜产业;利用乡村庭园、结合田园化道路水渠建设种植观赏蔬菜品种,建设绿色休闲长廊,探索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优美、农民收入增加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3、推广无公害全程控制技术。蔬菜质量安全关系国计民生,特别是露地蔬菜生产,应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在蔬菜种植区重点推广蔬菜生产“两网一膜”覆盖栽培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肥水一体化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蔬菜基地要全部达到无公害蔬菜基地要求,争取更多的蔬菜基地取得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

4、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县、乡农业技术服务机构,通过转岗培训,使部分农技人员熟悉蔬菜生产技术服务。每个蔬菜生产重点县要组建蔬菜技术推广站,配备5名以上从事蔬菜生产技术服务的人员,培养一名蔬菜首席专家;一般县要配备3名以上蔬菜专业毕业的大专学生;蔬菜基地乡镇每万亩配备1名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员,充分发挥蔬菜体系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

5、搞好蔬菜基地农民的技术培训。要抓住新型农民培训的时机,集中培训经费和人才资源,优先选择一批有文化、较年轻的种植大户进行分阶段集中培训,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蔬菜专业人才。在土地流转较多,蔬菜专业种植大户集中的区域,积极探索和建立职业化蔬菜产业工人制度,引入企业用工管理制度,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蔬菜生产技术工人队伍。培训内容要以先进适用蔬菜生产技术标准的应用为主,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为检验标准,防止重课堂培训、轻田间技能操作。力争经过几年培训,使全市每个蔬菜专业生产大户至少熟练掌握三种以上蔬菜先进生产实用技术。

(四)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让菜农获得更大的利益

深入贯彻《专业合作社法》,在蔬菜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引入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充分运用当前对专业合作社的登记、税收、金融、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要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培养菜农的合作意识,规范合作行为,健全合作制度。努力提高蔬菜专业合作的组织功能、经济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壮大蔬菜合作社的实力。全市商品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乡镇和种植面积500亩以上的村要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通过积极扶持和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流通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探索和完善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户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对接,提高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

(五)加强蔬菜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升职能部门指导蔬菜生产的能力

一是物资服务到位。要保证蔬菜产业基地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的按时、按质、按量供应。二是技术和信息服务到位。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围绕蔬菜品种更新、配套栽培技术、平衡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特别是无公害生产等技术和信息开展广泛技术培训,保证一户一张明白纸、培养一户一个明白人。三是产后服务到位。积极帮助菜农落实订单,对外销售增加配送服务项目等,实现产加销一条龙服务。积极培育流通主体,以蔬菜产品经销商或经纪人为主体构建蔬菜营销队伍,延伸我市蔬菜的销售半径;鼓励蔬菜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与大型超市、学校、企业等蔬菜需求大户建立直接的供应关系,减少蔬菜流通的中间环节,让菜农获得更多的利益。四是要不断研究蔬菜生产、经营的保险机制,探索将政策性商业保险引入蔬菜生产和销售领域,建立蔬菜产业发展的风险防范机制。要不断创新蔬菜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衔接,共同研究相关担保和贷款办法,解决蔬菜大户和菜农融资难的问题。五是搞好蔬菜生产、流通的信息及蔬菜产地价格的采集、汇总、分析和发布工作,以精确的市场信息指导蔬菜的生产和流通。

第四篇:关于对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

关于对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

内容提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环境的变化与发展,都会从不同的程度影响中国的经济从而影响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面对国际的新型经济结构,面对不可预知的金融危机,产业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新型产业结构决定着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目前的经济环境,调整并发展新型产业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经济环境新型产业快速发展

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不少地方经济增长放缓,与此同时我国许多产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回升经济,新型产业的提出与发展成为了金融危机后的热门话题。

一、(一)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危机时期,恰恰是文化产业兴旺的黄金时期。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引发全球大萧条。可就在经济最糟糕的时候,电影产业却得到了极大发展,美国的迪斯尼、华纳和百老汇等一大批著名文化品牌应运而生。美国人靠“一杯水(可口可乐)、一个面包(麦当劳)、一只小老鼠(米奇老鼠)”赚了全世界人的钱,靠的就是文化。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产业再次印证了这一规律。日本的动漫产业、电子游戏业,韩国的影视剧业、网游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支柱产业。现在日本的文化产业总值超过电子和汽车产业之和,出口到美国的动漫产业总值超过钢铁总值。韩国成功地进行了文化产业的嫁接和产业转移,取得了世界第五大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国、世界第五大知识产权国的美誉。正在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已成为不少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并对相关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二)为此,要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具有反周期和逆势而上的特点,并能够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应对扩大内需发展新型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文化产业还具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少的特点,十分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我国的文化产业也随着时代的步伐在快速的发展。

(一)以广播影视业为例,我国影视广播业的迅速发展也充分证明了经济复苏中广播影视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我国广播影视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基础。最近几年,广播影视业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发展速度

进一步加快,整体面貌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具备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力和潜力。目前,国产影片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超过总票房的60%,连续6年超过进口影片;全国院线公司新增影院118家,总数达1545家,比上年增长8.27%,平均每天新诞生1.56个放映厅,比上年增长16.16%。在黄金时间和节假日,很多电影院门前排起了长队,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一票难求的现象。中国是一个覆盖大国。我国已基本实现了无线、有线、卫星等多技术多层次混合覆盖的、现代化的、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电视机、收音机的社会拥有量分别达到4亿台和5亿台,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5.96%和96.95%,已经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中国是一个制作大国。全国每年播出广播节目1127万小时,电视节目1455万小时。年生产电视剧1.4万余集,生产电影故事片406部,是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据统计,从1982年到2008年,广播影视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1.与此同时,旅游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世界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以年均7.5%和12%的速度增长,远远超出了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度。从发达国家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看,已经完成了由初级向高级的产业升级,实现了旅游产业化。

2.旅游国际化的表征是一国国际旅游的比重不断上升。没有国际旅游的发展,旅游业很难成为现代产业。20世纪50年代之后,才开始真正进入大众化的国际旅游繁荣时期。随着旅游国际化的进程,其左经济层面上的影响愈来愈明显。旅游国际化不仅成为旅游产业化的基本条件之一,而且被视为一国社会与文化进步的重要象征。它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促进各国乃至国际经济的发展【1】。旅游国际化的结果,使国际旅游成为旅游经济中的高级层次,从而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作为持久发展本国经济的战略良策来考虑。作为旅游客源国来说,客源输出的结果,使其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文化的影响得到强化,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中保持心理上的优势旅游接待国家来说、国际游客进入的结果,使其持续稳定地获得外汇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旅游设施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

3.旅游是全球最大的产业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进入21世纪,全球

入境过夜旅游年均增长4%以上,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高于全球经济增长率1-3个百分点。世界旅游组织报告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旅游业在全球发展最快,中国入境旅游平均增速高于全球3-5个百分点。从2000年至2008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5%,延续了改革开放以来年均两位数的增长势头。

4.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上升、国际影响不断的扩大、市场拓展更加深入,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增长。据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全年入境旅游达到了1.32亿人次,增长5.5%,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6.1亿人次,增长15.5%,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7771亿元,增长25%,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9万亿元增长23%,出境旅游达到4100万人次,增长19%,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入境在全球来说是第四大,亚洲是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从国内旅游来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中国拥有13亿人口,中国旅游业因此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目前中国旅游业占的比重是达到4.05%,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占到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0%,旅游服务贸易总额要达到1000亿美元,要形成一批以旅游经济为主导产业的旅游城市,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到2020年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主导产业,旅游业增加值要占到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40%,要使旅游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公共服务的功能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就业容量显著增加、总体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三、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总的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

日本学者富永健一曾把产业社会划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为开展产业化的社会,后期为实现了产业化的社会。他认为,实现了产业化的社会是高生产和高额大众消费的社会【2】。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将引起电力、IT、建筑业、汽车业、新材料行业、通讯行业等多个产业的重大变革和深度裂变,并催生出一系列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直接拉动表现为多个方面:一是拉动新能源上游产业如风机制造,光伏组件,多晶硅深加工等一系列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的发展;二是促进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一系列输送与用能产品的开发和发展;三是促进节能建筑和带有光伏发电建筑的发展。这不仅填补美国实体经济的空缺,使美国由消费社会转变为生产、消费并重的社会,而且可增加国内就业,降低污染排放物。尽管新能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从目前来看,新能源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成本仍然过高,发展新能源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此同时污染也成为一个主要的话题,例如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废气,对道路环境构成污染。据有关资料介绍,汽车排出废气中含有100种以上的不同化合物,主要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CnHm)、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铅(Pb)、二氧化硫(SO2)和颗粒物(PM)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大的化合物为CO、NOX、PM10和Pb等。

我国产业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企业面临并购的危险,跨国并购发展迅猛。从1990年以来,跨国并购占FDI的比率一直较高,均在60%以上,1995年为69.9%,2000年达到89.8%,跨国并购已经成为FDI的主要实现途径【3】。例外,我国的工业发展尚不成熟,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来看,我国工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产业国际竞争力弱。1998年,我国100家最大工业企业的总资产平均值、销售收入平均值、平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和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家最大企业平均值的2.44%、4.75%、26.40%、17.60%和12.70%【4】。

所以文化产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文化产业无论何时都是一个绿色的产业,都有助于社会以及整个世界的和谐发展。面对文化产业所带来的经济与文化效应,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换观念,高度重视,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

遇,把文化产业作为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来培育,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国家,发展文化产业,中国优越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以我们应重视并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着力点。

参考文献:

1. 法国的罗贝尔:《国际旅游》。

2.《华人时刊》,2005年第三期。

3.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3)。

4.〔日〕富永健一:《经济社会学》,南开大学出版社,302 页,1984。

第五篇:技术改造与转变发展方式研究

监狱体制改革与监狱企业技术改造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承担着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艰巨任务,监狱依法对罪犯进行改造,劳动改造是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之一。监狱企业是为监狱改造罪犯之需要而设立的特殊企业,由监狱人民警察依法组织由劳动能力的罪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所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经济活动。

监狱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监狱企业‛。一般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一般企业应同时具备五个条件:即生产经营上的独立性;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具有自主支配、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力;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某种形式的组织机构;具有法人地位。而‚监狱企业‛与一般企业有共性,但又有特殊性:一是劳动力主体是不具有人身自由的罪犯和具有公务员身份的监狱人民警察;二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是社会效益最大;三是生产经营决策要根据改造罪犯的需要来进行,没有独立性;四是收入分配除纳税外全部用于改造罪犯。劳动力主体的特殊性是它区别于一般企业最本质的东西。因为‚监狱企业‛不是一般企业,就不 能完全套用一般企业的运行规则,只能结合监狱生产经营的实际,借鉴现代企业制度中可以为‚监狱企业‛所用的内容,即分清权责、科学管理,而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我国的监狱企业是从建国初期,为了改造罪犯,解决监狱经费不足的现状而建立起来的,可以说几十年来,监狱企业为我国的国家建设,尤其是对监狱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当时国家经济处于非常困难的条件下,监狱企业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更为罪犯在劳动改造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罪犯掌握一技之长回归社会发挥了巨大作用。

监狱企业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诞生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家的各种生产资料馈乏,社会商品也一直处于严重短缺状态,监狱企业进行的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由国家负责供应,纳入了国家计划,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为社会所接受,不存在监狱企业对外跑市场的问题。对监狱企业来说,只管组织罪犯产假生产劳动即可。监狱企业在社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已经被社会所接受,也被社会所承认,正像伟大领袖毛主席所说:‚我们的监狱不是过去的监狱,我们的监狱其实是学校、工厂或者农场。‛

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市场也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化到了市场经济,我国的国力得到了不断地增强,监狱办企业、监狱办社会已不适应监狱发展的需要,监狱体制改革已势在必 行,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2003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批转司法部关于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函[2003]15号)。2004年12月,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司法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的初步意见〉的通知》(中发[2004]21号),将监狱体制改革纳入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2007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批转司法部关于全面实行监狱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函[2007]111号),对全面实行监狱体制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监狱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实行全额保障,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监狱企业所承担的筹措资金的功能逐步消失,监狱警察、监狱设施和罪犯所需的经费基本不需要靠监狱企业所创造的利润来补充,国家拿出专项补助资金用于监狱体制改革,充分体现了国家队监狱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监狱办企业的目的由增加经济效益为主向改造罪犯为主转变,不以经济效益,而是以衡量社会效益来对监狱进行评判。

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监狱企业也和社会企业一样走向了市场,经过三十年市场经济的锻炼,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监狱企业逐步被社会所淘汰,能够在市场中站住脚,尤其是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靠前的监狱企业,说明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就拿我们河南来说,比如:‚河南星彩滚动体有限 责任公司‛、‚河南省中联红星电磁有限公司‛、‚焦作金箭实业总公司‛等。尽管监狱企业对监狱经济的作用已经逐步削弱,但我认为监狱企业在监狱改造罪犯、确保监狱稳定方面所起的作用还是不能忽视的,监狱企业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增加监狱企业的适应能力,为改造罪犯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监狱法》明确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生产劳动,2009年8月,司法部在烟台召开的全国监狱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司法部部长吴爱英指出:‚监狱企业是改造罪犯工作的中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为监狱改造罪犯提供劳动岗位,履行劳动改造的职能,不同于以营利为目的社会企业,但也要讲经济效益。要认真贯彻落实监管工作‘首要标准’,发挥劳动改造的校正功能,加大罪犯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回归社会的适应能力和遵纪守法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重新犯罪率‛。而监狱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手段,为罪犯的劳动改造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也为罪犯在劳动改造过程中学会一技之长,回归社会后能够尽快融入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而监狱企业最近几年没有进行大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设备的新度系数已大大降低,同行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也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企业,对罪犯学习先进技术和了解同行业先进加工工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影响了他们回归社会后的适应能力。监狱企业要想在新 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不被淘汰出局,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完成社会效益——把罪犯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就必须进行技术改造,为提高罪犯的劳动改造质量充分发挥劳动改造的矫治功能、培训功能、稳定罪犯和创造财富的功能提供坚实的基础。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达到既促进经济向前发展,又确保监狱长期安全稳定,罪犯改造质量稳步提升的双重效益,从而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监狱企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各监狱都留有一定数量的非警察编制的职工(如:在我们豫西监狱监狱,就有近200名工人)。他们也曾为祖国监狱事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过去的岁月中所学的技术也是为监狱企业的发展而学的,而他们的工资待遇是不能得到国家财政的保证的,只能靠监狱企业的利润来保证,监狱企业的存在为他们提供了许多的工作岗位,监狱企业的技术改造也将为他们提供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为将来的进一步监狱体制改革使职工同志们走向社会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吴爱英部长在全国监狱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出了‚认真落实工人管理政策,规范工人管理‛。

第三、监狱企业在过去几十年的生产过程中,在国家政 策的支持下,也聚集了一批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他们为监狱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监狱企业的存在为他们提供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舞台,如果没有监狱企业的存在,也将使他们失去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对国家、社会和他们自己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监狱企业不进行技术改造,这一部分技术人员也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习不到同行业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工艺,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发展步伐。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要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必须得对现有的机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否则必将被被社会所淘汰。

全面实行监狱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实行监企分开、收支分开、监社分开,在监狱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监狱企业适应社会、适应技术进步的需要,有利于端正监狱工作指导思想,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有利于强化刑法刑罚执行职能,更好地做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有利于抓好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促进监狱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总而言之,监狱改革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自我内部结构的改善以及某些导致紧张关系陈旧制度的创新,对监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必将对监狱的发展和稳定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也必将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载安康蚕桑产业发展方式的研究分析与政策建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康蚕桑产业发展方式的研究分析与政策建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能源的发展与政策建议

    新能源的发展与政策建议 2011-09-27 | 作者: |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已成为世界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资源的稀缺和......

    安徽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研究分析

    安徽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分析 今年以来安徽省新能源产业增势强劲,工业增加值、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重点产品产量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均在80%以上,增速居我省六大工业主导......

    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已进入了产业化初期阶段,但仍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例如创新能力不足,核心部件依赖进口,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

    安康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精选五篇)

    安康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2015/12/2 8:52:00 陕西统计局近年来,随着安康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产业和以现代物流业......

    安康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与建议[5篇范例]

    安康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据"六普"资料,安康......

    高县工业发展分析与建议

    高县工业发展分析与建议近年来,高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项目驱动,打造园区平台,强化招商引资,营造发展环境,全县工业发展成效显著,工业经济......

    房地产发展状况分析与建议

    房地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综合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在政府决定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停止福利化分房,实施住房商品化、货......

    论产业集群发展及政策建议论文[推荐5篇]

    摘要:产业集群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工业发展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现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云浮市是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具有一定的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已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