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中国家用电器排水泵行业的监管体制和主管部门
2013年中国家用电器排水泵行业的监管体制和主管部门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目前,家用电器排水泵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很高,政府部门和各行业协会只对本行业实行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企业的生产运营和具体业务管理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家用电器排水泵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行业发展战略,拟订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指导行业结构调整、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等工作。
发改委是主管家用电器排水泵产业发展规划的行政管理部门之一,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行业体制改革,促进行业技术发展和进步等工作。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清洁器具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洗衣机排水泵行业相关标准。
机电商会是服务于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及相关活动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根据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9 章第56 条规定,进出口商会提供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生产、营销、信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依法提出有关对外贸易救济措施的申请,维护成员和行业的利益,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成员有关对外贸易的建议,开展对外贸易促进活动。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液体泵行业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此外,生产的家用电器整机及其他产品的主管部门还包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
目前,家用电器排水泵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很高,政府部门和各行业协会只对本行业实行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企业的生产运营和具体业务管理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
第二篇:2013年中国家用电器排水泵行业发展状况
2013年中国家用电器排水泵行业发展状况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在国际洗衣机、洗碗机市场需求稳健增长的背景下,伴随着国内滚筒洗衣机销量占比的快速提升以及国内洗碗机的需求增长,家用电器排水泵行业将受到带动而继续保持稳定、迅速的发展。
国内洗衣机生产商早期较多使用的是罩极排水泵。上世纪90 年代开始,国内洗衣机生产企业开始进口国外企业生产的永磁排水泵,例如海尔最初使用的是美国艾默生的永磁排水泵,小天鹅和美的最初使用的是德国HANNING 的永磁排水泵。随后,国内家用电器排水泵生产企业也开始研究国外公司先进的永磁排水泵生产技术,但由于早期国内永磁排水泵生产企业几乎不掌握核心技术专利,因此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地尔汉宇在国内率先突破了永磁排水泵技术并取得了包括排水泵启动结构等在内的多项专利,实现了永磁排水泵的国产化,并获得了国内外洗衣机生产商的认可,引领了家用电器国内排水泵行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机电商会研究,2010 年,家用电器排水泵国内市场总销量约为1,100 万个,较2009 年同比增长约为9.5%,2006 年-2010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2010 年家用电器排水泵国内销售额超过0.28 亿美元,较2009 年同比增长约为10%,2006 年-2010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齿轮泵市场趋势前瞻及未来投资预测报告》
在国际洗衣机、洗碗机市场需求稳健增长的背景下,伴随着国内滚筒洗衣机销量占比的快速提升以及国内洗碗机的需求增长,家用电器排水泵行业将受到带动而继续保持稳定、迅速的发展。
第三篇:国内电影院线行业监管体制概要
我国电影院线、影院行业的监管体制主要涵盖业务资质管理和业务经营过程审查等方面。(1业务资质管理
国家对电影院线、影院行业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电影片 的发行、放映活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全国电影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的行业行政 管理部门。
A、院线组建的行政许可
原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 》要求实行 以院线为主的发行放映机制,减少发行层次。
院线经营应取得《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根据《电影管理条例》和《电影企业经营资 格准入暂行规定》 ,设立电影发行单位,应当向省级电影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设立跨省、自 治区、直辖市的电影发行单位, 应当向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原国家广电 总局颁发的 《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 实行隔年检验制度, 地方电影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其管理 权限,对其颁发的《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实行年检制度。
国家鼓励境内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 投资现有院线公司或 单独组建院线公司。
B、影院开立的行政许可
在影院完成投资建设后,即可向电影主管部门申领《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经营电影 放映业务, 须报县级以上地方电影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关 手续。《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实行年检制度。
国家鼓励境内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及个人投资建设、改造电影院。根据《关于文 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 及其补充规定, 外商不得设立独 资电影院, 在中方控股 51%以上或中方占有主导地位的条
件下, 允许外商以合资、合作的方 式设立和经营演出场所、电影院。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者可以独资形式新 建、改建影院。
(2业务经营过程审查 A、贴片广告、映前广告管理
根据 《关于加强影片贴片广告管理的通知》 和 《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影贴片广告和映前广 告管理的通知》 ,影片贴片广告、映前广告一律加在《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前,并在电影票 面上标注的放映时间前放映。不得在电影放映中播放广告。
B、计算机售票管理
根据《关于加强院线公司影院计算机售票管理的通知》 ,凡加入院线的影院,必须使用 经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审查并备案的计算机售票软件系统。影院申请安装计算机售票系 统, 向当地省级电影主管部门申报。省级电影主管部门确定其编码(包括全国统一编码及上 报编码 ,并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备案。安装计算机售票的影院必须使用计算机 售票, 并使用由省级电影主管部门统一编码印制(或监制的专用电影票纸。影院无权印制 专用或代用的各类电影票。各类兑换券、电影卡、团体票等必须换成计算机票方能进场观影。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和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委会将组织相关小组, 对各省及各 院线使用计算机售票的情况进行检查。
C、国家电影专项资金上缴和返还管理
《电影管理条例》、《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上缴的实施细则》 和 《国家电影事业发 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对县及县以上城市电影院电影票房收入,按 5%的标准征 收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缴款单位通过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管理委员会汇总上缴国 家电影专项资金。
根据 《关于对新建影院实行先征后返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的通知》 , 2002年 1月 1日起正 式营业、银幕数在 3块(含 3块以上的新建影院(含原有影院异地拆迁新
建 ,可申请先 征后返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其中, 2004年 1月 1日起正式营业的影院,经批准可享受三年(36个月 先征后返国家电影专项资金。根据 《国家电影专项资金资助城市影院改造办法》 规定, 对于符合条件的城市影院改造,给予一次性资助。根据 《关于继续评选国产影片放映
优秀单位的通知》 规定, 被评为国产影片放映的优秀单位分别给予不同档次、不同比例的国 家电影专项资金先征后返的优惠额度。根据 《关于返还放映国产影片上缴电影专项资金的通 知》 , 自 2012年 1月 1日起影院全年放映国产影片票房达到票房总收入分别为 50%(含 以 上、45%(含至 50%及不到 45%但国产影片票房较上年增长的,分别返还 100%、80%和 50%已上缴的电影专项资金。根据《关于“对新建影院实行先征后返政策”的补充通知》 , 自 2013年 1月 1日起在执行三年先征后返期满后,东中部地区县级城市及乡镇、西部地区 省会以外城市的新建影院, 当年放映国产电影片票房收入达到总票房收入 45%(含 以上的, 从下一起可继续享受电影专项资金先征后返政策。
此外,为贯彻落实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化发展纲要》和《 2009年广播影视改革 工作要点》 ,推动电影数字放映,鼓励影院积极安装数字放映设备,加快胶片放映向数字放 映转换, 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委会颁布了 《关于对影院安装 2K 和 1.3K 数字放映设备补贴的 通知》 ,对于“ 2010年 1月 1日后投入运营的新建影院, 50%(含 50%以上的放映厅安装 2K 或 1.3K 数字放映设备的,可享受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对新建影院实行三年先征后返的优惠 政策”。
第四篇: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品牌试评价管理办法
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品牌试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消费〔2010〕489号),推动我国家用电器行业品牌建设的进程,加快形成适应行业发展方式的品牌培育体系,规范家用电器行业品牌试评价活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家电品牌是指品牌注册地在中国,企业自主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第三条 首次开展的家用电器行业品牌评价将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热水器、豆浆机以及吸油烟机产品中进行,参评对象为家电整机产品品牌。
第四条 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品牌评价活动以企业为主体,以品牌建设为基础与核心,以行业中介机构为组织,以政府积极推动、引导、监督为保证,以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宗旨,按照总体推进机制逐步有序的进行。
第六条 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品牌评价活动坚持企业自愿申请,不增加企业负担。活动以“公正、公开、公平”为原则,将对参评品牌采取“审读资料、评委讨论、不记名打分、综合评定”的评价办法进行。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七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负责协调和指导家用电 器品牌评价活动,支持和推进家电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并负责审定家用电器品牌评价体系,确定评价结果,加强对家用电器品牌评价活动的监督与管理。
第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授权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工作。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负责制定“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品牌评价体系”,确定评价细则、指标和方法,组织开展家电品牌评价活动,对评价结果进行宣传和推广。
第九条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负责活动组织及相关日常工作,讨论研究有关具体问题,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以及相关各方的协同配合,全面推进活动的开展。
第十条 根据评价活动的需要,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将聘任有关方面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及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的组织指导下,负责品牌评价的具体工作。评审委员会在评价指标的遴选、评价细则的制定、评分标准的设计上,将坚持系统性、公正性、客观性、导向性的原则,严格筛选、认真评价。
第十一条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开展的品牌评价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评价结果将由本企业品牌的综合表现情况确定。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负责对企业自主品牌建设评价结果的名单予以公布。
第十二条 品牌评价活动的结果将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提交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作为政府部门对家电行业进行品牌培育扶持的参考依据。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十三条 参加品牌评价活动的企业需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所申请的品牌注册地为中国,企业自主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使用历史在3年以上;
2、品牌企业近三年经营状况稳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3、品牌产品符合国家的标准、安全、卫生、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产品质量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4、品牌所属企业无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5、品牌所属企业具有健全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6、品牌产品具备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信誉良好,具有较高的用户认知度和满意度。
第十四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将不允许参加本次品牌试评价活动的申报:
1、近三年内,品牌产品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
2、品牌所属企业的行为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及行业政策规定的。
3、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四章 评价标准
第十五条 评价体系从企业角度、市场角度、消费者角度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品牌的持续发展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品牌市场能力以及消费者影响力,旨在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第十六条 评价体系立足于中国家电业的发展现状,构建了更加科学、严谨的品牌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共包括品牌基础能力、品牌持续发展能力、品牌市场能力和品牌消费者能力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以及29个三级指标,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品牌发展的真实状况,为建立优势品牌,获取企业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提供准确的信息,从而提高指标体系的整体可信度,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第十七条 品牌基础能力重点关注企业的基础实力、生产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品牌持续发展能力重点关注品牌定位能力、品牌传播能力、品牌创新能力等;品牌市场能力主要关注品牌产品的市场盈利能力、国内市场占有率水平、国外市场的开拓能力等;品牌消费者能力更侧重于从消费者的使用感受角度去衡量品牌以及产品的价值,衡量的维度有产品质量和产品售后服务等两大方面。
第十八条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同产品评价细则的制定、综合评价中评分标准的确定、不同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不能直接量化指标的评价方法等内容,均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最终确定。
第五章 企业申报与评价程序
第十九条 企业自愿申报。企业如实填写品牌参评申请表、品牌评价信息采集表以及有关证明性材料,并按规定日期上报至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和汇总。
第二十条 资料初评。评审委员会审查申报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同时依据专业的品牌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工具进行评选筛查。
第二十一条 复评。评审委员会在公开、公正的专业评审基础上,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参评品牌进行评价。
第二十二条 品牌得分计算。结合企业申报材料、品牌研究报告以及国家统计局、专利局、海关等权威机构发布信息,依照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品牌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得出参评品牌的最初得分。
第二十三条 初选综合评价。评审委员会按照评价体系要求,以会议评审形式逐个对品牌得分进行审阅和评议,并通过行业调研和实地考察,得出初选品牌排行名单。
第二十四条 初选名单上报。初选名单将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提交至上级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进行评审,经审议确定的初选名单,提交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
第二十五条 终选名单确认。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共同召开会议对初选名单进行审议,由评审委员会评选出最终的品牌建设评价结果,确定终评名单。
第二十六条 发布和表彰。评选最终结果由中国家用电器院组织发布会进行发布,并对成绩突出的品牌进行表彰。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参评企业及有关机构所提供的数据必须客观、真实,严谨弄虚作假,对于采取不正当方法提供虚假数据的品牌,将取消评选资格,并通报批评。
第二十八条 评价始终贯彻“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相关评审人员对参评品牌的企业资料负有保密责任。评审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评价。对于违反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将取消其评价工作资格。凡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未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的工作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评价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家用电器品牌评价活动的名义收取企业任何费用或开展赢利性活动,违反规定的,相关部门将对其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罚收违法违规所得;情节严重的,将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或刑事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体系之我见
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体系之我见
来源:发布时间:2009-2-3 1:29:09 【字体:大 中 小】
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体系之我见
杨思涛
内容提要: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从我国目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来看,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体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国只有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的机构建设、制度建设、社会体系建设,才能真正做到监管有力,监管到位,监管无处不在,从而真正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根本上减少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安全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人类在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来自自然界、作业场所以及劳动工具的伤害。进入社会化大生产之后,这种伤害变得愈发严重,以致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一个非常严峻、非常迫切的问题。
一、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形势严峻
专家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1000美元—3000美元这个区间,是公共安全事故的高发期。而我国目前正处在这个阶段,体现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事故隐患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还大量存在等方面,如果监控、整改不力,随时可能发生事故甚至重特大事故。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安全事故死亡13多万余人,伤残70多万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并且,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安全生产状况也存在较大差距。如煤矿安全,据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数据,美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39人,南非0.13人,波兰为0.26人,印度为0.42人,而我国高达4.17人。
从以上惨烈的数据可看出,在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背景下,安全隐患大量存在、事故率居高不下,已经影响到国家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尽快进一步完善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体系以降低事故率十分必要和紧迫。
二、影响和制约我国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影响和制约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好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深层次分析,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造成的:
(一)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条件缺乏。
一方面,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农民工、临时工和外来工等,已经成为企业职工队伍的主体。与上一代职工相比,这一代职工的思想面貌、文化水平、安全技能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客观上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目前矿山企业每年事故死亡8000人左右,约90%是农民工。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既有达到或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企业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生
产力水平低下,甚至于缺乏最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根据调查,近年来工矿企业约半数以上的伤亡事故,都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而导致。一些小矿山、小五金、小电子、小型制鞋厂和箱包工厂等,频频发生机器伤人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被切断、压碎手臂、手和指头的,就多达4万人。
(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几经变革,从国家层面来讲目前基本理顺。但从全国来看还很不健全。截至目前,全国还有23%的地市、36%的县区没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大部分地区的安监机构都是挂靠的,笔者所在的海南省就仅有海口、三亚、澄迈三个市县设有独立的安监机构,其余市县都是挂靠在人事劳动保障局)。已建立机构的地方,也普遍存在设置不规范、力量不足、权威性不够等实际问题。
另外,安全监管部门面宽量大,机构建制和性质各不相同,人员编制完全由地方政府决定,经费完全看地方财政收入好坏,有的县区安监部门至今无交通工具,更有甚者连电话费都付不起。这样的情况让基层安监部门寒心,将会直接影响到安全监管一线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三)安全生产制度建设不健全、监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安全生产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但是涉及具体工作的法规如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等一些操作性强的还未出台,仍然沿用的是国务院75号令以及原劳动部的规范性文件,明显地与当前安监管理体制不合拍。另外,现有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培训教育、知识更新、考核发证等工作未能及时跟上,个别安监人员不依法行政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安全监管队伍的形象。
(四)安全培训体系不完善。
安全生产培训不单是进行了培训,更重要的是要抓针对性、抓难点、空白点,扩大受训覆盖面,提高培训质量。而当前我国安全培训存在着培训针对性差、管理层受训难、空白点多、基础设施弱、不够规范、认识不足等薄弱点。
(五)安全奖惩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没有完全与政绩考核、经济收入挂钩,很多地方没有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有的企业不制定安全生产制度,没有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有了规程的也不上墙,没有严格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严肃追究事故有关责任者的责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和安全事故的责任者得不到惩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成绩卓著的又得不到奖励,很多安监人员觉得工作没奔头,没干头,以致于以罚代管、只罚不管、不罚不管的不正常现象大量存在,给安全生产监管带来很大隐患。
三、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体系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虽然总体稳定,但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形势依然严峻,稍有放松,就会酿成安全事故。因此,亟须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体系。
(一)完善安全监管体系。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是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运行的主体。针对当前各地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不健全、不规范,甚至存在监管力量层层衰减的问题,我们要抓紧完善全国安全生产的监管体系,确立安全生产执法主体的地位,不挂靠、不合署办公,日常经费纳入财政专项资金,和教育经费、科技经费一样按财政比例专项列支,以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的权威,切实履行好国家赋予的职能,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同时,在乡镇设立必要的人员,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此外,规模以上企业都要设置安全生产管
理机构,规模以下企业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聘任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二)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各项监管制度。
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法,存在着法律调整范围过窄、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没有法定化、安全评价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定不尽全面、有关行政执法主体的规定不明确、有关事故调查的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外的其他责任人的处罚缺乏法律规定等问题。当前,应尽快做好安全生产法的配套和细化的立法工作。一要尽快制定和出台有关单行法规、条例;二要补充和完善安全生产法;三是研究制定高危行业市场准入的法律制度,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市场准入的“门槛”;四应加强安全生产立法理论研究和司法总结,扩大安全生产立法的公开性、民主性和广泛性。
(三)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一方面,明确政府及职能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行政监管责任,在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上下功夫。政府每年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时,要与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的部门及有关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同时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和办法确保实施。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按照要求承担的主要监管任务是全面排查和整改在打击“三非”(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行为,事故查处及责任追究落实,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力度,对安全生产工作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或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地方政府、企业领导人,要依法严肃追究其行政责任。另一方面,依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安监人员奖励制度,把安全生产与政绩考核、经济收入挂钩,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充分调动安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完善安全生产的源头监管。
严格执行项目安全设计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其安全设计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必须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在研究建设项目可行性时,应当同时研究项目的安全可行性。凡现有科学技术水平无法控制其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的,或无法解决安全技术设计的,或安全设施无法保证从业人员及他人安全的,不得立项;对矿山和生产、储存危险物品、使用危险化学品及具有较大安全风险的建设项目,要进行安全预评价,并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其安全设施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五)完善安全生产评价制度。
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原属政府管理实施的相当一部分安全生产管理职能将由中介市场来实现,由中介组织来承担,政府对中介组织的行为仅进行指导和监督。为此,我们要加快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中介组织的发展,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认证、咨询和服务体系。应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安全生产的特点,大力培育安全生产的中介市场,发展咨询、评价、检测检验和体系认证等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并逐步建立和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等,最终实现科学、公正、合法、自主地开展评价的目标。
(六)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的教育和培训体系。
随着安全生产监管体制逐步理顺和队伍的调整充实,首先重点应完善安全生产监察员资格培训和执法培训;其次要依据《安全生产法》抓好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再次要切实抓好特种作业培训考核工作,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与本工种相应而又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
理论考核和实际技能操作考核,取得安全合格证书。第四要抓好生产经营单位其他管理、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补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不留空白点;第五要建立高素质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师资队伍。
(七)完善全社会的安全监督体系。
各地要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广泛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强化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加强安全文化内涵、理论和体系的研究,以指导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开展对公民和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抓好基层安全文化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城市社区、学校、企业及村镇的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民生、事关发展、事关和谐,因此,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和管理,深入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发生群死群伤事件;做好关系民生的重要设施的安全防范,从源头上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患于未然,确保万无一失。
(八)、创新安全管理机制,构建长效机制。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地推进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才能提高安全管理效能。要建立和不断完善重大隐患公示、挂牌督办、跟踪治理机制,探索有效的安全监管模式,建立隐患排查机制,分解细化管理任务,实行包干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每个监管对象。总之,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努力把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