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案例:心灵需要保护
“xx很好呀!”,“xx地理这次测验92分”,“xx历史小测验90分”……科任老师向我传达这 一个个信息。“她上小学就很好吧?”有老师向我发问了。我点了一下头。
其实我心里在感叹:这就是心灵的保护,这就是表扬的力量。
xx入校时班级(B班)排名41,数学只有37分。
哪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也在慢慢的寻找原因。这个女孩子很特殊,她天生黄发,开学第一天我就发现这个学生的发行不符合学生要求,我没有说她,只是走到她身旁,摸一摸她的头,看看她的发根,然后说:“你的黄色是天生的吗?”她嘴绷着点点头。之后我发现她做什么事都很认真,就让她负责班级张贴栏的张贴工作,她尽职尽责,完成的非常好。课堂上也非常认真听讲,课下不会就问。这样每个老师都表扬她。越表扬越有劲,他的成绩有了质的飞跃。
之后,我找她谈话,才知道我那次轻轻的摸发,激起了她的好感,过去老师一看她是黄发,就在那里骂她不遵守校规,小小年纪就染发。好感引起了好学,好学引起了表扬,表扬有促进了好学。总之,一件不经意的动作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使他阳光起来,灿烂起来。同时也使我反思:恐怕不经意的动作、语言也会伤害她们。我一定要小心谨慎,保护她们有幼小的心灵。
第二篇:教学案例 用心灵接近心灵
用心灵接近心灵
案例:
一次晚休我班一名女生到水房洗衣服,回来较晚,楼管催之抓紧时间关灯,她很不耐烦的走到门口关上了灯,回头还跟宿舍的其他成员嘟囔了一句,关门的同时,她看到楼管同学在墙上写东西,该生认为是记录宿舍人员晚休纪律不好,于是火不打一处来,走了出去跟楼管同学理论,出言不逊,甚至还动手打了楼管同学。最后经过调查,其实就是一场误会,楼管同学是在修改第二天要打扫厕所卫生的宿舍名单。在老师调查此次事件的过程中,刚开始该生拒不承认曾经动手打过人,态度很不友好,这个同学平时自我约束力就很差,上课经常睡觉、化妆、玩手机,多次劝说不听,而且还与任课教师发生冲突,她脾气很急,特别容易暴躁,经常上课顶撞老师,我多次找过她谈话,每次谈完话后,她只是表面上表现一下,其实还是从心里不愿意在学校里面学习,有抵触心理,她的这种表现,不仅影响到自己,也影响了班内的其他同学,我总是不厌其烦的进行教育,严厉的,温柔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来这名女生因为我对之严格,对我有很大的意见,处处跟我对着干,我让其往东,她偏偏向西,我曾一度不想去“招惹”她,不想让自己出力不讨好。后来一想回避不是办法,于是我决定利用她这次犯得错误,再努力试一把,因为我始终认为对于这种脾气的孩子,公平的公正的给她讲道理,会比只去严厉指责的效果好很多。这次我采取了帮助的方式,从头到尾一句埋怨和批评都没有,而是安慰,开导,想办法帮她放开心结,她自己知道这次事件的严重性,也知道学校会对其进行处罚,心理上很戒备,故意将事情往外推,想摆脱干系,调查起来很困难,我带她到宿管中心找老师主动承认错误,检讨书写了一遍又一遍,解释她误会了楼管同学,最后她终于承认是她先动手打人的,下午放学时,我将被打的学生叫到办公室,和我班学生一起很诚心的向对方进行道歉,并将误会解除,两个人最后握手言和,事后我经常向挨打的同学询问两人的关系情况,楼管同学也说她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两人关系也没有紧张,就这样,这件事就结束了。我觉得多少能让我班这名学生有所改进,以后能更听话,也就达到了我的教育效果。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我收到了她写的一张纸条,大概意思是:我刚接手班级的时候她觉得我这个老师很好,很真心地对每个学生,她以前从不认为可以和老师交心,但是却相信可以和我交心,但是上次普通话考试由于她没带照片我批评她以及我与家长沟通时反映她的缺点的事,让她觉得我并不是她的朋友,也从此对我产生了抵触心理。但是昨天我处理事情时没有批评她,而是极力的帮她争取从轻处理时,真的触动了她的心,她是真心的感受到了我是站在她的角度为她的未来、她的人生去思考,是真心帮助她值得她信任的人,她愿意重新和我做交心的朋友,以后只要她出现问题,我正面提出,她一定努力改正…
看到她的留言,我真的很是触动,当即给她写了回信,表扬她的懂事和进步的决心,我相信只要她肯努力,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这封信给了初为人师的我更大的信心和动力,我觉得我的工作有了回报,这封信使我体会到我的工作对一个学生是多么重要,我的工作是有希望、有成就的,更是有乐趣的。也许每个学生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教师付出真诚的关怀和发自内心的师爱,才能架设起一座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深入学生的内
心。
反思:
我认为,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心理相融、双向交流、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过程,像案例中的问题学生平时多遭老师的冷漠,自卑有余,信心不足,对老师也没有好感。如果班主任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权利和义务,与他心心相通,以诚相待,给他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这对于激发他们的自我转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很有效果的在这次事件中,我发现了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没有花时间去挖掘学生心理的东西。以这次事件作为契机,我会认真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努力去接触他们,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更做他们心目中的知心朋友,用心灵接近心灵。
第三篇:保护视力,保护心灵之窗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描写眼睛时,也爱用什么“明亮”啦,“水灵灵”啦,“炯炯有神”啦等字眼来形容。是啊,谁不希望自己有双好眼睛,谁不希望自己心灵的窗户更加明亮呢?今天咱们班进行了体检,其中视力检查时,老师发现有不少同学的视力竟在5.0以下!这对老师来说是个不小的震惊!通过了解得知,假期中有不少同学视力有所下降,这其实与用眼不卫生有莫大的关系。
有的人糊涂地认为,戴眼镜显得很“气派”,有“学问”,盼望自己能戴上眼镜,以示“风度翩翩”。其实不然,我便深有体会。戴了眼镜,无穷无尽的麻烦事会接踵而至。比如,在酷夏,汗水会大大减少镜框与鼻梁之间的摩擦,使眼镜溜下鼻梁。在寒冬,从外面一进屋,镜片上立刻蒙上一层雾气,就什么也看不清了。打球时,镜片有可能被打碎;游泳时,更要担心眼镜掉落在池底…
那么,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呢?
主要是由于我们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我们看书,往往没有一个好习惯。在强光下也看,在很弱的光线下也看。有的同学很“用功”,一边走路一边“专心致志”地看书,坐在颠簸的车上也要翻故事书。有的人习惯不好,趴在被窝里看书。有的书报字很小,那也“不顾一切”地看,常常要把眼睛贴在书上,有时候看一篇小说或有趣的故事,就一看几个钟头也“爱不释手”…… 类似的例子很多。
本来,我们在看书时,眼睛就处于紧张状态。条件越不好,人眼的调节肌就越得紧张地、不停地进行调节,而我们看书入了迷,就一连几个小时也不让眼睛休息,强迫它不停地工作.人眼势必累得不得了,调节肌的功能就慢慢减退了,形成假性近视。这时再不注意,眼球前后径拉长,从而使看到的景物落在视网膜前面,人看东西就模糊不清了,形成真性近视。
知道了近视的形成,就不难预防近视,保护好视力。
首先,我们不要过分“用功”,走路的时候不要看书,坐车时也不要读故事书。因为走路、坐车时手里拿的书很不稳定,眼与书本间的距离不停变换,调节肌就要不断地调节,很容易疲劳。
另外,看书时不要为了舒服而躺在床上看,因为躺着看,两个眼球离书本远近不同,调节肌需要用的调节力也不一样,时间长了,两只眼睛就会形成程度不同的近视状态。
看书时,眼离书本的距离应保持一市尺,不要离得过近。这是非常重要的。
控制看书时间也很重要。看书时间到了一个小时左右,要适当休息一下,眺望一下远方,或者闭目养神。千万不要由于被书报所吸引,而如痴如醉地看上几个小时。
还有,不要看字过小的书报,写过小的字,那样很费劲,会大大加重眼球的负担。
为了预防近视,保护视力,要认真做眼保健操。不能满不在乎,要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如果已经得了近视,那要看情况,若是假性近视,要积极治疗,视力还大有希望恢复。若是真性近视,那除了治疗外还要及时配眼镜,避免近视程度发展,戴了眼镜,还应注意用眼卫生,不要时戴时摘,更不要乱戴别人的眼镜。
愿同学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第四篇:心灵需要阳光读后感
日记大全http://
阳光的心态能驱散一切阴霾。如同生命一样,心态也需要阳光。阳关的心态能让你乐观向上,坚定执著,自信豁达,宽容感恩,快乐健康„„能让你的的生命之花傲然绽放。日记四年级日记http:/// 周记大全http://0s.net.cn/ 读后感http://gan.0s.net.cn/
第五篇:案例分析·保护传统村落需要更多国家行动
http://lxks.offcn.com
【2017中公遴选·案例分析】 保护传统村落需要更多国家行动
【导语】2018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背景链接
传统村落数量锐减、部分毁坏严重,一些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乏力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传统村落面临环境破坏与污染威胁……由多个民间智库基于大量田野调查联合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出版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提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近年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由于各种原因而毁坏的村落不胜枚举”
中公分析 [综合分析] 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及其保护近年来正引起各方高度重视。提起传统村落,有人称之为“记得住的乡愁”,也有人说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与血脉,“反映一定历史时空的社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发展状况,承载着珍贵的历史记忆、民族及地域文化信息”。虽然现代城市生活给了人们很多生存便利,但倘若任由传统村落“在历史进程中自然消亡”,恐怕后人仅凭“脑补”就真的无法理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景象。城镇化的发展大势看似不可阻挡,但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并非不能共存。一方面,在工业化、城市化更为发达的地方,已有很多国家探索出符合自身的传统村落保护之道,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另一方面,我们今天倡导的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特色小镇,都给保护和激活传统村落提供了新机遇。
从各级政府、学界到民间公益组织,如今越来越多力量正逐渐加入到传统村落的保护中来。但面对“十几年少了90多万个自然村”这样的严峻形势,保护传统村落更需要国家行动。一个典型经验是,自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一次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发布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来,过去4年4批共有4153个村落入选,成为“保护对象”。或许相对更多亟待保护的传统村落来说,这个数字显得非常微小,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建立这样一份国家名录,不仅彰显了传统村落保护的国家立场,有助于强化地方政府的保护意识,而且认定也的确有助于这些村落获得更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从当下看,保护传统村落的国家行动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规划: 一是加大对传统村落的国家保护和投入力度,如实施濒危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行动,对那些得到价值公认同时高危的传统村落,开展行之有效的重点保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等。
二是加快传统村落保护的立法进程,从法律层面为传统村落的认定、保护、规划利用等提供硬约束,将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三是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地方政绩考核体系,建立保护责任追究机制等,抑制一些领导干部在开发利用传统村落过程中的短视和急功近利思维。
原标题:保护传统村落需要更多国家行动来源:南方日报张东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