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镇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镇城镇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镇位于新郑市西部,东距新郑市区13公里,镇域面积123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374个自然村,近8万人,其中镇区人口2.7万人,城镇化率达37%,耕地面积12.17万亩。是新郑市最大的乡镇,也是河南省小康镇、河南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郑州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单位、郑州市乡镇综合实力前二十强。
##镇工业发达,民营经济活跃,一直以来都是新郑市的工业重镇和农业大镇。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中,千户寨乡与##镇的合并,王行庄煤矿、赵家寨煤矿的相继建设,郑石高速的投资兴建都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几年来,新郑市又确立了集中发展“三大经济板块”、“六大经济园区”的发展战略。##镇作为新郑市“三大经济板块”的“临煤经济板块”和六大经济园区之一,确立以了发展煤炭、建材为主导产业,着力做大做强建材产业,拉长煤炭产业链条,逐步形成煤变电、煤变化工,煤矸石、煤渣变水泥,泥变建材的产业链,实现以煤炭、建材为主的产业格局。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镇于2007年4月与河南匠人规划设计院签订规划合同。围绕循环经济发展,对##镇进行了重新规划,重新定位。经过认真考察、论证,规划于2007年7月27日经有关专家、领导评审认定,并于2007年10月经新郑 1
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新政文[2007]48号文)。该规划立足##镇镇域区位优势、基础条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通过合理分析人口、经济、用地结构、产业结构及产业空间分布特点、优势条件,高起点、高标准进行合理规划,为##镇城镇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规划实施以来,##镇在新郑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城镇总体规划,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全镇的建设规划工作,步入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扩大宣传,加深认识。为确保建设规划的实施,加强对城镇建设的管理,##镇结合本地实际,于2007年9月提请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镇总体规划方案的决议》,规划批准实施后,依据法律法规制定了《##镇建筑市场管理办法》、《##镇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下发各厂矿、企事业单位、村委会、村民小组和社会团体。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向社会公示规划成果,并发放了大量的规划宣传材料,问卷调查表。并利用宣传车等方式在各行政村进行规划法律、法规的咨询宣传活动,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加强对规划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步伐,各村各部门都加深了对规划工作的认识。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要以战略的眼光看待我镇的小城镇发展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城镇的规划问题”。全镇对规划实施工
作十分重视,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副镇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各相关站所领导为成员的城镇建设领导小组,把城镇建设作为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到常抓不懈。确保了小集镇规划的顺利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建设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城镇建设的规划管理和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在规划执行过程中,##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根据《##镇总体规划》,坚持建设工程项目的备案和审批制度,对所建工程项目按规划进行实地勘察、测绘、定点、放线、审批,实行“二证一书”审批发放制度,实行招投标管理、质量监督、《建筑施工许可证》审批制度。自新修编总规实施以来,共备案和上报审批建设工程项目45个。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负责全镇建设违法的执法查处工作,共查处违法建设、乱搭、乱占案件20件,查处率100%。依法查处违法违章建筑11件,拆除违法建筑309平方米,通过坚决查处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保证了城镇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执行建设规划成效明显。一是城镇建设力度加强,取得显著成绩,城镇风貌变化巨大。我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逐步提升城镇形象,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多方筹集资金,不断探索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先后投入资金近673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三个优势,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我镇镇区建设已按规划新修建了乐天大道、嫘祖路、姬水路、具茨山路、商贸路等5条道路,总里程达5.6公里,完成了镇区路灯安装和绿化工作,整个镇区现已路通、电通、水通。并完成了变电站、卫生院门诊楼、镇文化站、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二是对外交通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发挥。郑石高速的建成通车、S323公路##段改造工程的全面完工、登杞铁路##至新郑段扩能改造的即将建成,都为改善##镇的对外交通能力,提升##镇的招商形象,发展第三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镇区面貌的巨大改变,使群众对##镇的安居、生活、经商条件越来越满意,第三产业的发展也逐渐壮大。##镇的商贸服务业也随着工业项目的进驻和城镇建设的开展红火起来。一到晚上镇区灯火通明,夜市人头攒动,文艺表演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
虽然新编制的《##镇总体规划》为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生存空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随着王行庄煤矿的建成投产、赵家寨煤矿的即将完工,《##镇总体规划》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急需进一步优化、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煤矿塌陷区急需安置。2007年年底王行庄煤矿建成投产,随着煤矿的开采,煤矿周围村庄的地面已经开始出现裂缝,以草场沟村最为严重。按照以前的惯例,是煤矿投入生产出现塌陷问题后再考虑塌陷区安置问题,但今年以来上级规定要求煤矿建设必须与塌陷区安置同时考虑、同时进行。按照规划上
显示,##镇占压矿产资源土地达75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在这75平方公里上的村庄都有可能要进行移民安置,这需要大量的安置土地,但以前规划的居住用地已不能满足塌陷区移民安置的需要。
二、产业聚集区工业用地不足。##镇工业发达,特别是建材产业规模宠大,是郑州市重点产业聚集区之一。在2008年申报河南省重点产业聚集区过程中,有关部门要求产业聚集区要有规划。但现在的规划中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分布不符合产业聚集区的发展需要,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明显不足也急需增加或者调整。
三、煤矿配套企业和设施需要用地。王行庄煤矿已于2007年年底投产,赵家寨煤矿建设已接近尾声,计划2009年初将正式投产。与煤矿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如:选煤场、洗煤厂、污水处理厂、煤矸石水泥厂、煤矸石砖厂等等都需要大量用地和重新规划。
四、城镇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虽然规划中对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做出了规划,但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镇的基础设施规划已不能适应将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自来水厂的建设,以及行政办公区、寄宿小学的建设等都需要重新对现有规划进行调整。
《##镇总体规划》虽然已基本形成,但控制性详细规划还
未编制,造成建设项目审批缺乏规划依据,不能适应城镇扩容需要,制约了城镇建设的发展和规划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集中区因缺少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布点无据可依,现有建设项目布点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将来可能出现项目之间交差污染情况。但《##镇总体规划》急需修改,给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希望上级部门支持我镇加紧对《##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以满足##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镇人民政府
二OO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城镇总体规划调研汇报大纲
调研汇报大纲
一、规划背景
1.1规划指导思想
1.2 上位规划解读
1.3 规划原则
二、现状调研及分析
2.1区位分析
2.2现状资源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2)资源条件
(3)经济条件
(4)交通条件
(5)人口发展
(6)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7)市政设施
2.3优劣势分析
2.4同类型试点镇分析
三、规划发展总目标
3.1发展定位
3.2发展策略
第三篇:城镇总体规划工作报告
乡素有“柑桔之乡”、“花卉之乡”的美誉,柑桔、花卉产业已具规模,沅水穿境而过,流过9个村,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的集镇功能和交通情况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全面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保障,达到改善生活环境质量目标,乡党委、政府和市规划局多次组织调研、考察和论证,于2013年9月25日乡城镇总体规划终获专家评审通过,现向大会报告如下:
一、规划原则
1.与现状相协调原则。本规划综合考虑现状人口、用地与交通灯因素,坚持节约用地,少占耕地,合理布局,尊重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原则。
2.优先发展原则。坚持部分地区优先发展原则。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人民政府引导集镇区优先发展集镇区政治、文化、商贸中心。通过部分区域的优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带动周边地区相继发展。有计划,分步骤的发展。
3.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城镇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需要,加强社会、文化设施,完善乡政配套设施,注重河流水体的整治与利用,增加块状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努力塑造安宁、方便、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二、规划目标
1.全面提高乡的经济实力,充分发挥的资源优势和区位环境优势,把乡建设成为市以柑桔、花卉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林木培植与生产基地。
2.本次规划力求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力图在规划期末把乡建设成一个富有现代化的现代生活气息的新城镇,按新型社区建设模式,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创造环境优美,舒适安全,交通便捷的良好人居环境。
3.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
三、规划范围
1.集镇区规划控制范围:乡集镇区南起清水塘,北至树林里,东临公山溪,西面10组,总面积约为44公顷。
2.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
四、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2020年,集镇区建设用地44公顷,具体:居住用地15.03公顷,公共建筑用地8.19公顷,生产建筑用地0.32公顷。仓储用地0.41公顷,对外交通用地6.17公顷,道路广场用地9.55公顷,公用工程设施用地0.26公顷,绿化用地4.07公顷(具体规划见附图)。
各位代表,国家的小城镇建设已吹响了号角,城镇化已成必然趋势,为改变我乡集镇区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建筑紊乱无序的状况,我们必须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奋起直追,实现我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
第四篇:登封东城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1.登封市域概况
1.1地理位置
登封市位于郑州的西南部,河南省中西部,地跨东经112°42′——113°19′,北纬34°15′——34°35′,市境东西长56千米,南北宽35.5千米,总面积1220平方千米。其位于郑州市以西、洛阳市以东,连接两大古城,此外,登封北接偃师市、巩义市,南连汝州市、禹州市,区位优势很明显。
1.2历史沿革
登封城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周公就在嵩山测量天文,安放日晷。登封为古京师洛阳的东部屏障之一,西汉武帝刘彻游嵩山,正式设立崇高县,隋大业初年(605年)改为嵩阳县。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以示大功告成,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金代将两县合并为登封县。1994年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登封县撤县设市。1997年,登封市面积1220平方千米,人口58.8万。辖6镇8乡:城关镇、大冶镇、大金店镇、告成镇、卢店镇、颍阳镇、徐庄乡、君召乡、石道乡、唐庄乡、东金店乡、送表乡、白坪乡、王村乡。市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登封市辖3个街道、6个镇、7个乡。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609085人,其中:嵩阳街道61424人、少林街道26550人、中岳街道21353人、大金店镇54424人、颍阳镇45484人、卢店镇25260人、告成镇60509人、大冶镇75749人、宣化镇22576人、送表乡13635人、东金店乡53239人、白坪乡14468人、君召乡35877人、石道乡35868人、唐庄乡36351人、徐庄乡26318人。
2005年,登封市乡镇区划调整,撤销送表乡,并入白坪乡。截至2005年12月31日,登封市辖3个街道、6个镇、6个乡:嵩阳街道、少林街道、中岳街道,卢店镇、颍阳镇、大冶镇、大金店镇、告成镇、宣化镇,徐庄乡、石道乡、君召乡、东金店乡、白坪乡、唐庄乡。
2006年,登封市辖3个街道、7个镇、6个乡:嵩阳街道、少林街道、中岳街道、大金店镇、颍阳镇、卢店镇、告成镇、阳城区镇、大冶镇、宣化镇、东金店乡、白坪乡、君召乡、石道乡、唐庄乡、徐庄乡。市政府驻嵩阳街道。
2007年12月11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撤销徐庄乡,设立徐庄镇。2008年12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撤销东金店乡,设立东华镇。
目前,登封市辖3个街道、8个镇、5个乡、1个工业区和1个矿区:嵩阳街道、少林街道、中岳街道、颍阳镇、大金店镇、卢店镇、告成镇、大冶镇、宣化镇、东华镇、徐庄镇、君召乡、石道乡、白坪乡、唐庄乡、阳城工业区、送表矿区。
1.3自然条件和资源
登封市位于豫西山地东部,处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区域,属季风型大陆性暖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能、热量较为充足,降水量稍次。年平均气温14.2℃,最热月份(7月)平均26.3℃,最冷月份(1月)平均0.4℃。森林公园海拔较高处,气温稍低。嵩山上下温差一般在3—5℃,山上年平均气温10.3℃,7月份平均气温23℃。登封县城年平均降水量563毫米。全年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41%;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4%。山上降水量在883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24天。相对湿度平均值为60%。历年平均风速为3.0米/秒,受山脉走向和季节影响,夏季平均风速为2.5米/秒。
登封盆地四周地势相对突起, 北有篙山山脉, 南为箕山山地, 均呈东西向延伸, 构成登封盆地的南北边缘地形。盆地东部为豫西山地东缘的低山、丘陵, 西部为黄河与淮河流域之间相对平缓的分水高地。登封盆地呈东西向展布于篙山、箕山两条山脉之间, 构成明显的山
盆地貌景观。整个盆地海拔约300~400米, 地形大势表表现为南北高、中间低, 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的特征。淮河流域上游的主要支流一一颖河, 发源于北部盆缘山地, 由西向东横穿登封盆地的中部。
登封市河网密度大,地下水丰富但是埋藏较深。以嵩山为分水岭,北坡流至黄河(黄河水系),南坡流至淮河(淮河水系)。发源该地的颍河为淮河最大支流。箕山山脉位于登封市南部,西段为颍河与汝河的分水岭,东段为颍河与双洎河的分水岭。登封市建有数座水库,较大的有白沙水库,纸房水库,较小的有唐庄水库,李湾水库,王堂水库,石道水库和少林水库等
因登封地区多丘陵山地,土壤贫瘠,农业处于欠发达状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烟叶为主。但是,其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1.4文物古迹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为登封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登封市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18处、市县级123处,可谓“遍地是宝”,据省文物部门统计,目前从文物数量和级别看,登封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文物县(市)。
如今,登封市境内的文物不仅数量多、时间跨度长,而且文物价值高、文化内涵丰富。全国现存最早的汉代三阙——启母阙、太室阙、少室阙,最早的砖塔——嵩岳寺塔,最早的天文台——观星台,最大的塔群建筑——少林寺塔林等文物古迹均属全国之最。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岳庙、儒教圣地嵩阳书院,三教荟萃,遐迩闻名。
1.5人口状况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登封市全市总人口659085人,有24个民族。其中:嵩阳街道61424人、少林街道26550人、中岳街道21353人、颍阳镇45484人、大金店镇54424人、卢店镇25260人、告成镇60509人、大冶镇75749人、宣化镇22576人、徐庄镇8600人、徐庄镇26318人,白坪乡14468人、君召乡35877人、石道乡35868人、唐庄乡36351人。
1.6社会经济
截至2010年上半年,登封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5亿元,增长22.3%;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59亿元,增长3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亿元,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8.4亿元,增长3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895元,增长8.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4366元,增长10.9%;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1亿元,增长16.9%。
登封市的农业处于欠发达状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烟叶为主。
其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炭、铝加工、电力为主导行业,重工业占绝对优势,其中,煤炭行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是登封市的工业支柱。登封市现有工业企业单位521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2家,规模以下企业411家,个体经营工业企业4619个。
此外,登封旅游业资源得天独厚,嵩山历史文化建筑群、自然景观等,形成了武术游、文化游、天文游、地质游、宗教游、考古游、山水游、乡村游等8个旅游线路。依托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登封旅游业发展迅猛,2010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5%;门票直接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社会效益超过45亿元。
1.7民俗文化
登封的民间历史文化,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个性,又有嵩山地区的独特性。因其是佛、道、儒三角荟萃之地,登封的民俗信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登封人民既崇拜中华民族的始祖和英贤,如三皇、大禹,又信仰佛道二教的神灵,如佛祖、观音、太上老君、关帝、登封人民还信仰有鲜明嵩山地域特征的中岳大帝、无极老母和九龙圣母等。
春节是登封最重要的民俗节日,自腊月二十三日起,人们就开始为过春节做各种准备工
作。除贴春联烘托年节气氛外,登封人民还在门窗上插一些柏枝,并在大年初一五更时点燃柏枝火,以驱赶受伤的九头鸟。正月初二开始拜节、串亲戚。灯节可以说是登封独居特色的“狂欢节”,人们荡秋千、玩花灯儿、吃元宵、做神社、玩社火,是一年中最放松、最开心的欢乐节日。二月
二、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十月初一等也是登封人民重视的民俗节日。每年中秋之夜,登封人民都要到嵩山法王寺赏月。十月初一,人们都要到祖坟上送寒衣,是除二月二上坟后的有一次祭祀祖先的重大活动。当然,冬至、夏至、腊八等节日也在人们心目具有重要地位。
另外,登封也有许多特产,如登封芥丝、少林寺素饼、芝麻焦盖烧饼、焖子、少林禅茶等等,都是具有当地风味的美食。
1.8交通条件
登封地区运输以公路为主,郑—少—洛高速公路从境内中心穿过,与周边各县、市区内各乡及实习地点均有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另外在本区北面及西南分别有陇海和焦柳铁路和登封铁路,加强了区内同全国各地的联系。
基本形成了以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城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以市区为中心,十字型高速公路可直达省会郑州市及洛阳、许昌等地市;井字型国省干线公路可通达周边县市及全市17个乡镇区办中的14个;6条县道、14条专用公路、55条乡道、664条村道已经联网成片,全市303个行政村及20个居委会全部通水泥(油)路,全市1779个自然村1071个通水泥(油)路。
2.登封城区概况
2.1城区格局
目前,登封市有三个区域分区,在城市规划控制区内实行东、中、西分散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中心城市即是老城区,地势平坦,发展时间长,居民数量多,公共设施等各方面都较完善,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与辐射力,需要依靠它带动整体城镇建设。
西城区以西地势逐渐高峻,不适合继续向西发展,但是西区最大的优势在于少林寺景区。因此建设西城区主要就是发展旅游事业,弘扬少林禅武文化。
东城区在地理位置上倚靠省会郑州,郑少洛高速从中穿过,还拥有中岳庙、卢崖瀑布景区等旅游优势,区内以大面积绿化、农田为主,很多村庄即将被拆除,宽阔大道在建,是非常有活力、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城区。
2.2交通联系
城区道路多为横平竖直,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较完善,其中,少林大道是东西向贯穿城市、连接各城区的城市主干道。就实地调研情况看,东部新城区与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仅有一条公交线路,出租车也不是很多,新老城区的交通联系还不是很紧密。
2.3新区选址
在地理条件上,相对于西部,东部地区地势更平坦,仅北部有山脉。且东部与郑州市相连,能够借助于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又有郑少洛高速,在区位与交通上都有明显优势,便于整个城区的持续发展以及与外界的密切联系。
3.登封新区概况
3.1道路
新区主要道路为东西向的少林大道以及郑少洛高速,其余很多都是仅稍作硬化的路,还有不少土路,既不方便也不美观,亟待修缮。此外有三条在建的双向四车道柏油路,日后将成为新城区的主要道路。
3.2水体
新区内部主要有三条河流,分别为四里河、四里河东段以及焦河,我们在实地调研时仅焦河还有水,但其他两条仍保留有河床,此外还有两个水库,分别是北部的石门水库和南部的于村水库。
3.3坡度高程总体来说,新区大部分地势较平坦,稍有起伏,仅西北部是山脉,海拔较高。
3.4村庄建设
目前,新区有村庄18个,其中有3个已经拆除,剩下多半都为待拆村庄。4.总结
4.1 基本规划理念
放眼郑州,因登封特殊的地理位置,登封东部新城是郑州都市区六个城市功能组团之一。“主动融入郑州都市区,明确发展定位,突出比较优势,彰显城市特色,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加强与中心城区的空间对接、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是其基本要求,登封新城的战略定位,以大面积绿化为主,适当规划建设一些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和一批高标准、高品位的居住小区和别墅群,拉动东城区的经济发展。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主要应选择以文化旅游为主体功能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和能源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双轮驱动,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独树一帜。
在以登封市区为中心,方圆40公里左右的环状区域内,重点培育建设“一城三区四组团”“指”状城镇体系。老城区是手掌,天中旅游新城、大金店和东金店组团、阳城和告成组团、大冶组团、登封新区和卢店-唐庄组团为五个手指的指尖,手掌和指尖建设形似手指的绿色快捷通道,缩短时空距离,把城镇紧密连接成一个系统。颍阳镇、君召乡、石道乡、送表矿区、白坪乡、徐庄乡和宣化镇7个乡镇,处于“一城三区四组团”外围,资源产业各具特色,是登封新城新型城镇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五篇:关于乌镇镇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的报告
关于乌镇镇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的报告
(2010年1月22日在乌镇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乌镇镇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我受镇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向大会作关于乌镇镇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的报告,请予审议。
乌镇镇城镇总体规划是科学合理确定我镇发展目标、城镇发展规模,为协调分期发展,建立合理高效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依据;也是明确城镇用地发展方向,妥善协调建设用地扩展与基本农田保护之间的关系,为确保乌镇镇各项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依据。乌镇镇现有城镇总体规划是在2002年编制,规划期限到2015年。目前,乌镇城镇建设由于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城镇规模较小,在不少方面存在着与乌镇的区域中心城镇地位不相称之处,并已影响到城镇运行的效率。2009年,按照上级要求和自身需求,开展了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一、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
1、总体规划应立足于长三角、杭嘉湖经济区发展的全局,充分论证城镇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定乌镇在该地区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关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突出乌镇的特色。
2、规划从乌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区域和城镇发展的可能性。在规划布局城镇形态结构上,既要立足现实,充分发掘地方特色,又要兼顾城镇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在合理的范围内确定未来发展的空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合理确定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和服务水平,协调区域性的大型基础设施的配置,从而保证和促进城镇的合理发展,增强城镇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4、规划要注重到经济和产业的变迁对城镇发展的作用,积极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合理进行城镇用地布局优化,为各项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5、乌镇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物古迹众多,旅游业发达。规划要以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为原则,既要加强保护,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发历史文化的旅游价值。
6、充分利用乌镇的地理位置和江南水乡自然环境条件,突出城镇的特色和风貌,正确处理好城镇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融城镇于自然环境中,以建设具有乌镇城镇风貌特色的,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现代化新型城镇为目标。
二、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主体及依据
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主体为镇人民政府,编制范围为本镇行政区域,本次规划编制基准年为2008年,规划期限2008—2020年。
编制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镇规划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桐乡市域总体规划》及有关总体规划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三、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目标
通过对桐乡及乌镇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和合理预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系统分析,充分发挥乌镇的优势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全面促进乌镇的社会各项事业以及城镇建设的发展,将乌镇建设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旅游服务重镇、桐乡市的工业强镇。逐步把乌镇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并具有现代气息的江南水乡名镇。
四、城镇性质及规模
根据对乌镇镇目前的主导产业特征和未来发展条件等的综合分析,规划确定乌镇镇的主导职能为: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桐乡市域北部片区中心城镇,著名的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地区古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度假胜地。故乌镇的城镇性质定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重镇,桐乡市域北部片区副中心。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乌镇镇处于我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水平将逐步提高,人口规模将会稳步增长,至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将达4.5万人,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城镇规模确定为13.7平方公里。
五、城镇用地布局
1、用地发展方向
在本轮规划编制的过程中,由于受行政界线和京杭大运河的限制,城镇向西、向北发展空间狭小,考虑向南发展符合城镇向南与桐乡市区衔接的趋势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姚震公路的向东迁移,为镇区向东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城镇发展空间,故本轮规划考虑的城镇发展方向是向南向东发展,扩大城镇规模。
2、总体结构
总体用地布局结构可以概括为“一轴、一环、三心、三区、若干特色街区”。(一轴:姚震公路发展轴;一环:隆源路、子夜路、植材路、府前路<规划>、复兴路<规划>、席行路组成的环线;三心:老镇区中心、南部服务中心、商旅服务中心;三区:老镇区、内部新区、工业园区;若干特色街区:主要以东栅、西栅、南栅、北栅、中市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