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员管理可能存在哪些误区(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21:5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全员管理可能存在哪些误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全员管理可能存在哪些误区》。

第一篇:安全员管理可能存在哪些误区

下一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将如何开展

公司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公司自成立以来转眼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员工通过不断的努力,公司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完善,并保持着持续、顺利、稳步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公司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的担子也越来越沉重,越来越需要我们大家高度重视,不断的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度,使公司各级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完善和提高。尤其是当前我们公司所有工程项目施工人员复杂,工期紧,作业环境差,施工过程危险源多,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偏底。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高空落物伤人、触电、机械倾覆等,酿成人员受伤,设备损坏。给公司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和财产损失。纵观其原因,一方面是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是项目部内部管理弱化,团队建设一盘散沙。尤其是施工现场管理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责任不落实,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未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技术常识,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等。那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该如何来进行完善和提高?这其中包括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设置、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各级人员的学习、教育培训、各种施工作业场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整治、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控制过程以及现场文明施工作法、标准等。

一、项目领导班子组建要按要求设置专职安全员,项目设置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安全责任逐层分解到位,明确各级安全责任。

1、施工项目在项目领导班子组建时,要严格按公司要求配备合格、专业水平和能力较强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员的设置不能形同虚设,随便挂个名号,不得安排施工员兼职或不懂安全管理的人员任职。有人认为,安全员的工作,就是随时在施工现场转悠,吼两句完事,没有什么技术性,随便安排个人挂职就行了。但是,殊不知,现场安全管理错综复杂,各个分项工程的危险源不同,安全隐患不同,安全管理的针对性也就不同,特别是一些容易发生重大安全隐患的分项工程,如深基坑、高支模,悬挑脚手架,起重设备的管理,临时施工用电管理,模板工程、卸料平台等的安全管理,不但要求安全员要具备专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还要有过硬的安全技术知识,才能将它管好。在以前的项目安全月度检查时,我们就发现,个别项目虽然配备了安全员,但他们不是某某项目负责人的亲戚就是朋友,对现场施工环境根本就不了解,安全管理工作更是不知从何入手,从何抓起,就连自己的安全意识都比较淡薄,更不要说管理施工现场和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因为他们对业务不熟悉,无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不知该开展哪些安全管理工作,着重要对哪些安全主控项目做到随时日常检查巡视,发现,整改,即使有了隐患也发现不了。所以,要求项目在启动时,必须按公司要求配备专职安全员。

2、项目部设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组织机构要明确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必须是项目经理,副组长为项目技术总工和安全负责人,组员为项目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劳务班组负责人。同时,要将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网络图上墙,最好设置在会议室。其中还包括项目安全组织保证体系图、项目质量组织保证体系图、项目部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图、施工进度进化网络图、工程效果图等。

3、项目设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后,要对相应的项目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安全责任分解,签订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并落实到位。

二、项目进场开展工作后,项目经理要及时组织项目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公司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规定、安全生产奖罚制度等。并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和提高,使大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知道制度,执行制度,遵守制度。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执行制度必严,违反制度必究,形成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1、公司在质安部开展工作以来,制定了《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生产违章处罚细则》和《安全文明施工标准汇编(2011试行版)》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细则和文明施工工艺标准。项目部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及时组织全体人员学习这些规章制度和标准,比如安排晚上或者平时不太忙的时间来组织学习,并将这些制度规范实施到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去,按照公司文明施工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文明施工建设。制度标准需要进行不断的学习了解,才能读懂并掌握。我们在日常的检查过程中发现,多数项目部管理人员对公司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文明施工标准无从知晓,好像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虽然上次公司组织了一次公司制度、规定的学习,但当时是各项目部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会计出纳等参加,但是学习完过后,下去没有在项目部内部展开学习,所以形成各项目部管理人员不知道公司制度、标准。这就形成了项目管理水平差,执行无标准,执行力不强,项目领导班子建设一盘散沙,安全管理诸多漏洞的现象。今后,公司要求,各个项目部必须对公司的相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文明施工标准进行学习,让每个现场管理人员知晓和熟悉,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做到知道制度,执行制度,遵守制度。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执行制度必严,违反制度必究,形成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2、同时,项目经理在日常施工管理过程中,要不断的收集施工现场各级人员相关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对不合理的条款、制度,要组织开会进行研讨,重新制定,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同时要求现场安全员要组织劳务班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学习,特别是相关安全违章违纪的奖罚制度,要让每个施工作业人员熟悉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奖罚制度,自己在日常施工作业中的安全行为规范,形成一种良好的遵章守纪、文明施工氛围,减少和降低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公司项、目财产不受到损害。

三、加强施工队伍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安全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要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安全业务素质,增强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人的行为,实行规范化作业,杜绝工作凭感觉、靠经验,使施工人员形成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习惯。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为契机,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标语、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并在黑板报、电视录像播放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光盘,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等,宣传安全生产法法律法规。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在全面培训的基础上,我们重点抓安全检查不合格、安全管理薄弱的劳务施工单位有关责任人和各劳务安全员、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按照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以及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教育培训的规定要求,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时传输新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

1、要重视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培训教育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防止搞形式走过场,不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为此要做到:抓好骨干的安全培训工作,重点对班组长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和劳务班组负责人进行培训。强化生产运行岗位安全工作的技术培训。抓常规培训,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技术评比活动,逐步提高员工的技术操作水平。

2、抓好特殊工种和临时工的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临时工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各项目部和劳务班组必须重视临时工的安全教育,提高临时工的安全素质。

3、要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保证施工生产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工序管理,推行超前防范,杜绝施工中的盲目性。

4、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采取正面教育和寓教于乐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

四、施工生活用危险化学品及压力容器是第一类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料机工艺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条件为第二类危险源。建筑工地绝大部分危险和有害因数属第二类危险源。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两类。对危险和有害因数的辨识应从人、料、机、工艺、环境等角度入手,动态分析识别评价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数的种类和危险程度,从而找到整改措施来加以治理。

2.2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2.2.1存在于人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主要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因此应严禁“三违”。

2.2.2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

(1)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人工挖孔桩、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2)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四口、五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不到位或安全兜网内积存建筑垃圾、人员未配系安全带等原因造成人员踏空、滑倒等高处坠落摔伤或坠落物体打击下方人员等意外。

(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临时电漏电遇地下室积水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易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2.2.3存在于施工自然环境中的重大危险源

(1)人工挖孔桩、隧道掘进、地下市政工程接口、室内装修、挖掘机作业时损坏地下燃气管道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意外。

(2)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支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人员伤亡,往往还引起地面、周边建筑设施的倾斜、塌陷、坍塌、爆炸与火灾等意外。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

2.3 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

(1)厨房与临建宿舍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施工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窒息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卫生标准,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意外

(2)临时简易帐篷搭设不符合安全间距要求,易发生火烧连营的意外。

(3)电线私拉乱接,直接与金属结构或钢管接触,易发生触电及火灾等意外。

(4)临建设施撤除时房顶发生整体坍塌,作业人员踏空、踩虚造成伤亡意外。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主要有: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机械伤害、中毒窒息、火灾、爆炸和其他伤害等几种类型。建设系统事故类型死亡人数所占总数比例分别是:高处坠落占39.5%,施工坍塌占22.6%,物体打击占14.3%,起重伤害占8.1%,触电占5.9%,机械伤害占5%,其余类型占4.6%。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整治措施

4.1 建立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加强现场巡视,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进行登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段部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预案。4.2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要严禁“三违”,加强教育,搞好传、帮、带,加强现场巡视,严格检查处罚,慢慢就规矩了,懂安全了,会安全了。

4.3 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如过街人行通道、大型地下管沟可采用顶管技术等。

4.4 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

4.5 对不良自然环境条件中的危险源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选定适当时机进行演练,做到人人心中有数,遇到情况不慌不乱,从容应对。

4.6 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安全投入,形成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责任到位,狠抓落实。在日常安全监督管理中,一方面根据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规定,把安全监督申报与建筑施工许可证的颁发紧密地联系起来,对未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未建立现场安全保证体系、未根据现场特点制定有效安全防护措施、未对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进行承诺的施工企业,不予办理安全监督。对已办理安全监督的建设项目,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采取定期(每季度、半年检、年检)以及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标检查,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职责,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使企业做到领导到位、意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努力降低工伤事故率。

3施工现场事故控制管理对策 3.1事故控制 事故控制是指在事故发生前全面地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源,并竭力减少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在事故发生后减少人员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事故控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事故发生之前,全面地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源,尽量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二是在事故发生之后努力减轻损失的程度。事故预防和事故抑制是事故控制的基本技术,前者是事故发生前的控制措施,后者主要侧重于事故发生时和事故发生后的控制措施。

事故预防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性手段最大限度的消除或减小可能引起事故的各种潜在因素。事故预防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为工程物理法,其理论依据是哈顿的能量释放说,主要侧重于防范事故发生的物质因素,该方法可采取的措施包括:防止危险因素产生;减少己存在的危险因素;隔离危险因素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用障碍物隔离危险因素;改善危险因素的基本性质;加强风险单位防护能力等;另一种为人的行为法,其理论依据是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主要侧重于规范引发事故的人的行为;该方式采取的措施包括:进行思想教育,加强技术培训,不在危险因素附近无故停留等。

事故抑制是指在事故正在发生或者已经结束的时候,采取各种手段来减少损失的程度,并采取事故后的救助措施。在损失发生后,可采取的控制损失措施为:预防新的危险源的产生;减少构成危险源的因素;防止已存在的危险扩散;降低危险扩散的速度,限制危险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将危险和保护的对象隔离;借助物质障碍将危险与被保护对象隔离;增强被保护对象抵抗风险的能力;迅速处理环境危险已经造成的危害。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契机,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针对各个时期安全生产整治重点,制定专项整治任务目标,适时地提出整治工作要求。如在防止“五大伤害”事故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工作中,以安全防护产品、设施的整治为突破口,因地制宜、推广先进、科学、符合国标、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设施取得了很好效果。根据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在组织开展日常安全巡检的基础上不定期地对专项整治薄弱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和跟踪督查,并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检查与自查、检查与专项整治、检查与整改、检查与追究相结合,切实消除事故隐患。本文重点分析了事故抑制管理措施。

3.2施工现场进行事故抑制的管理

施工现场事故抑制按照时间范围可分为两个部分:事故发生时的处理和事故发生后的处理。

1)事故发生时的处理。在施工现场出现事故时,要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各方面的管理人员、领导要尽快赶到现场,进行事故的紧急处理。这时候进行的事故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组织人员进入事故发生地点,迅速抢救伤员,疏散人员,以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造成人员伤亡无谓增加;保护好施工现场,要求施工现场各物件的位置、颜色、形状等保持事故结束时的状态,以备将来的事故调查取证;及时的和公安、消防、卫生防疫和安全监察等政府部门联系,寻求他们的帮助和必要的支持;向企业负责人及时通报事故的发展动态,借助企业的力量妥善处理事故。

2)事故发生后的处理。事故发生后,要立即组织事故调查组,通过现场笔录、现场拍照、现场绘图等手段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然后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事故原因的分析工作,根据调查所确认的事实,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分析出事故的全部原因,在此基础上,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和领导责任者,再根据其在事故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人,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为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编制事故预防措施,在措施中将改善劳动条件、作业环境和提高技术水平放在首位;对广大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教育,使他们吸取教训,遵守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对于事故中的伤亡人员要妥善救治,并按照规定对其进行安置。

3)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我们对无视生产工人安全、安全管理混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现场存在严重隐患的企业加大惩戒力度,依法对它们进行处罚,真正做到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敢碰硬。真正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

4完善政府建筑安全监管措施

4.1 建立安全防护临时设施费用专款专用制度。

必须建立为安全生产提供费用的保障机制,在工程施工招投标时,安全费用不得进入竞价,不得压缩。在施工中,监理、建设等单位及有关建筑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做到安全费用及时到位,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4.2 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构及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机构。

由于人员编制少,专业技术人员更少,经费来源得不到保证,建筑安全监督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施工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机构也不容乐观,目前除少数一、二级企业设有安全科,配备专职安全员,其他企业及施工现场的安全员基本上都是兼职的,主要是为了被动地应付检查,不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这样导致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松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无人抓,安全技术台帐无人理,使安全生产成为“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累赘”。

4.3 改进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一是采用动态跟踪抽查与专人定点负责制相结合的方法。在办理安监手续时,为该工地指定一名安监员,负责对该工地的安全监督交底、平时技术指导及监督现场安全教育与防护措施的实施。对该工地文明施工、安全防护水平的评定,则由站领导带队进行动态跟踪抽查。这种一人定点服务,集体动态打分评定的方法,既解决了工地现场安全员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指导培养了企业、项目部的安全员,又确保了安全检查的公正公平,廉洁执法。

5结论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生产的保障,如何倡导安全生产文化,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着重在“管理”两字。

1、要认真贯彻国家的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搞好项目安全生产,以杜绝伤亡事故,设备、交通、火灾和其他重大事故的发生。

这里所说的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是指与我们相关的《建筑法》、《安全生产法》以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如《刑法》、《行政处罚法》、《劳动法》

2、贯彻执行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及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履行监督检查职能。

3、参加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参加审查或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督促实施,并对已实行的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参加检查验收。

4、参加编制环境这管理方案,对现场的重大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形成清单,确定环境管理方式,有效控制环境影响。

5、组织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检查活动,坚持深入现场巡查,调查研究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坚决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以及扬尘、燥音等环境污染。如有严重险情应立即停止作业,组织人员撤离,并报告有关领导处理。

6、负责工人的入场安全教育,参与施工人员对作业班组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会,参与特殊工作工种的管理体制作好安全技术培训,坚持持证上岗,严格证件的年审工作。

7、参与因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进行伤亡事故的分析,统计和报告工作。

8、有权拒绝各种不安全的生产指令,对忽视安全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可随时向上级和项目经理报告。

9、按照劳动安全条例检查劳动法规的执行情况,督促有关部门按规定发放和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做好劳逸结合和女工保护工作。

10、建立完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劳动保护和工伤事故档案。

11、执行企业和项目部制定的有关安全及环境保护的奖惩的规定。

12、负责危险源风险控制,定期对施工机具,安全防护设施,以及临时用电等进行巡视,检查,维护维修,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13、负责本工程项目的各项安全记录工作中,确保记录齐全,有效。

安全员管理可能存在哪些误区?如何应对?

误区一:建筑工程安全员不需要掌握多深的专业知识,参加几个安全交底即可。另外,对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按例行公事,罚款50元杀鸡给猴子看,就万事大吉了。

现状: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安全员是半路出家的人居多,有的从施工班组长岗位提拔来的,有的从施工员岗位调整来的,有的从机关管理岗位分流来的,确实是错综复杂、五花八门。

诊断:安全知识包罗万象、面广量大,上述几种半路出家的人一时间很难领会。例如去年浙江大学一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脚手架倒塌的伤人事故,就是因荷载过于集中,支撑不够导致的。如果安全管理人员早发现,多支撑几根钢管,禁止盲目堆放,则完全可以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况且安全知识还涉及到电、机械设备及建筑施工等多项专业知识,那些半路出家的人一时是很难全盘熟练掌握的。

药方:把在施工一线经过锻炼且有安全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聘为项目安全管理员;要对已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进行逐个筛选,对被留下的再进行安全专业知识培训,重新聘任上岗;要及时对不能胜任的安全员进行岗位调整。

误区二:当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认为,安全员岗位相对于其它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岗位简直就是形同虚设,只是摆摆样子罢了。

现状:现在有些施工企业所承接的工程专职安全员很少,施工员兼职安全员的居多。而当前建筑行业已全面起动企业改制工作,机构精简势在必然,设置专职安全员的可能性还会小。

诊断:设置专职安全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根据工程的大小也可作适当的调整,但大型工程一定要设置专职安全员,特大型工程专职安全员的数量必须增加。如果是一个小单体工程,也可安排具有安全管理经验的施工员兼任安全员,但确实不能不设置。

药方:大力普及安全知识,切实加强“三级安全教育”,正确使用安全“四件宝”;做好“四口”防护,即楼梯口、电梯井口、通道口、预留洞口防护;坚决执行“四不放过”,即麻痹思想不放过、事故苗头不放过、违章作业不放过、安全漏洞不放过;把好安全生产“七关”,即教育关、措施关、交底关、防护关、文明关、验收关、检查关。

误区三:安全员不知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现状:我们在搞施工的过程中与多位安全员合作过,发现在晚间或夜里连续浇筑混凝土时,值班表上明明排上安全员,但他们基本不跟踪检查作业。有时候睡觉,有时候上舞厅或电影院,把安全检查工作完全放在一边,不知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诊断:俗话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安全事故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安全员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药方:在施工现场建立小型的活动俱乐部,但有任务在身的人员特别是安全员在施工期间切忌参加此类活动。安全员必须切实地做到对施工现场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的作业环境及时准确地分析,并果断地拿出处理意见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误区四:把年老体弱人员安排到安全员岗位。

现状:建筑工程安全员岗位相对说是一个清闲的岗位,在过去好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年老体弱和工伤的人员被安排的岗位,基本上这些人在施工一线看不懂图纸,不会使用仪器,显然是不适应的。

诊断:年老体弱和工伤人员固然需要照顾安置,不过将他们安排在安全员的岗位上,对安全工作显然不够重视,没有摆正安全检查的位置。一是登高检查作业是年老体弱和工伤人员的一大忌讳;二是这类人虽有一点安全施工经验,但并不全面,无法协调整个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

药方:建议安排那些思维清晰、敏捷,健康,年龄在35至50岁之间的中青年到该岗位从事工作。

第二篇:绩效管理存在的四大误区

本文作者:洛克森 好范文原创投稿

随着人在企业中的地位的不断上升,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成为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绩效管理作为整个企业激励体制的基础,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但在这个关键领域,却存在着不少的误区。

误区一: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扣减绩效工资

当绩效管理遭遇

中国老板时,的确有不少相逢恨晚的场景发生。其中一个版本就是——“啊!我终于遇到你了。我的员工整天说我肆意扣减他们的工资,但有了你,我就能‘科学合理’地扣减他们的工资了。”别以为这只是个笑话。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绩效工资的“顶”是触手可及,而“底”则是深不可测。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在持续提升员工能力水平的基础上,使其持续地改进绩效,从而提升企业的绩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绩效管理更多是偏向于激励性的,它对企业带来的效益,是来源于整体绩效提升而带来的“开源”功能,而并非克扣员工工资而带来的“节流”作用。

诚然,绩效管理不能一味地追求激励,它也要从惩罚中体现一种组织的文化取向。但在奖惩设计时,必须遵循“对等原则”——效绩工资“顶”和“底”的设计必须是对等的,如果下不封底,那必须要做到上不封顶。

另外,在一般情况下,在实施绩效管理的前后,应该努力保持薪金的总体水平没有大幅度的变动,而绩效好的员工的薪金一定要比以前高,这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

误区二:关键绩效指标确立错误

关键绩效指标的确立,是企业绩效管理的第一步。然而很多企业,从第一步开始就迈错了。很多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好一点的企业则是把著名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克隆”过来。这就为企业绩效管理种下了“苦种”,以后结出来的必然是“苦果”。

关键绩效指标确立要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关键绩效指标中“关键”二字对于不同的企业,必然有不同的定义,即使同一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含义。企业在关键绩效指标的提取工作中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要保证关键指标与规划保持一致。如果一个新产品将在本推出,并要达到一定的销售额以实现公司的战略布局,那么销售人员的新产品销售额或新产品销售比重将是一个关键指标,尽管新产品的总体销售额还只占公司销售收入的很小一部分。

第二要保证员工对关键绩效指标的认同。关键绩效指标不是定下来了,压下去,就会达到效果。说到底,指标是一个行为导向的工具。要真正产生行为导向的意义,就必须使员工对指标理解和认同。适当地让员工参与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过程,会增加员工对关键指标体系的认同度。

误区三:过分地追求全面的指标体系

有些企业为了不遗漏工作,把所有的工作尽可能多的指标都罗列出来,并进行考核或评价。但是这么做,往往事与愿违。指标多了,就必然要降低每个指标的权重,对于那些关键绩效指标来说是相当危险的。因为,面对如此之多的指标,员工很可能无法照顾到每一项指标,在各项指标上都取得较好的业绩。在无法全面完成的情况下,员工很可能会舍弃一、二个实现难度比较大的指标,而这些指标就有可能是关键绩效指标。

因此,企业万万不可过分地追求全面,应依据20/80原则,对重要的、并且少量的指标进行考核或评价,实现真正的对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一般情况下,一个岗位最多不要超过8个指标,每个指标的权重不要小于5%。在大多数企业里,指标不超过5个,每个指标权重不小于10%,可能更具有可操作性。

误区四:量化管理的滥用

很多企业都下了很大力气来量化各岗位的工作,希望制作出量化程度比较高,甚至是全部量化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来。我曾见到过这样的指标——“文件归档率”、“工作流程文件化比率”等等,看起来工作的确是量化了,可是量化了又会怎么样呢?我们花多少人力、时间来取得这些数据呢?当一个人的工作可能需要8个人去考核或评价,那这套考核体系还符合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吗?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下属的绩效,绝对不只是对指标、对结果的考核,还必须对下属在开展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工作过程进行评价并反馈。过程的评估会更有效地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流程,帮助员工提升技能,以持续提高绩效。因此,在绩效管理中采用一些非量化的指标,不仅可以提高绩效管理的可操作性,还能通过绩效管理,不断地提升各层级管理者的领导技能。

第三篇:企业的人才管理理念存在误区

企业的人才管理理念存在误区。一方面,企业往往视人力资源为人力成本,当企业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时,对人才的需求较强,人力就是企业获取利益的工具;但当企业遇到困难,甚至多项业务陷于停顿时,人力就成为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财力有限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认为人是雇来为企业赚钱的,通过支付工薪的形式就可以给予他们应得的报酬,而较少考虑到应给予他们其它的激励,如职务的提升、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等。因而大多中小企业不愿意在人才上进行投资以使其开发增值,至于职业生涯设计就更无从谈起,致使企业内的人才往往觉得前途渺茫,动力不足,从而最终选择离开;企业外部的人才则会认为在该企业中没有发展余地而不愿进入该企业。在人才的使用过程中,我国的中小企业对人才也往往存在着不切实际的期望,总认为一旦重用了某人,就要马上为企业带来收益,否则便没有留下来的价值。这种观念既不能发现真正的人才,也不可能给人才太多的发展余地,甚至会使人才觉得压力过大而选择离开该企业。

人文环境。企业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营造一种自由开放、分享信息、人人平等的氛围,除企业正式、制度化的交流途径之外,企业要鼓励各种自发的、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渠道。它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如联欢会、集体旅游等加强员工之间的担子,恢复最真实的自我,轻轻松松地平等交流,形成一种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

物理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空气流动。有时这方

面的关注不只是在生理上有助于员工高效地工作,还会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保持对卫生、清洁度、噪声、振动和污染的控制。这不仅会对产品和员工的工作业绩产生积极影响,还有助于员工的身体健康。

6、缺乏企业文化,难以形成内部向心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个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规范,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很好的激励、约束和凝聚作用。而企业文化往往需要长期积淀、潜移默化才能形成,许多中小企业是没有这个时间的。有调查研究表明,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大体也就在3年左右,许多企业尚未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就倒闭了。

二、营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让人才与企业同步成长。

1、建立学习型组织。现代企业观认为,企业的成功来自于员工的成功,应倡导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双赢关系,现代企业应该成为不断发展着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强调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要求企业重视员工个人在企业里的职业发展。民营企业中的各种人才创造力强、进取心强,他们最看重的是自我发展问题,只有努力为人才营造宽松的职业发展空间,帮助员工找到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结合点,才能使民营企业变成能吸引人、能留住人、有发展前途的企业。

2、提供必要的培训。企业应将培训提供给那些真正需要的员工,同时也要考虑到培训机会的均等性,以免造成员工的不公平抱怨。培训的方式更多地采取以实际操作为主,而不是流于形式,做到培训的有效、实用。

5、制度留人

中小企业要改变凭经验、凭主观印象判定员工业绩、能力、态度的做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实际工作结果为依据确定量化的绩效考评指标。既重视考评个人业绩又重视教主团队业绩,使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协调一致。

6、注重对人才的职业生涯设计

中小企业在现实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为人才提供更多的职业管理。一方面,要考虑人才的兴趣,安排能最大限度施展其才能的工作岗位或职位,体现他们自己的价值,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另一方面,应将教育培训与员工的考核、提升、晋级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为人才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努力为人才提供成长与发展的空间。使他们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关怀和重视,从而产生归属感更加忠实于企业。

四、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必须确立“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整个企业高层必须有一种意识,即人是最重要的资产,员工们是值得信任的,需要被尊重和参与工作决策。当人得到充分信任时,往往能较高水平地发挥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如果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到每一个员工都树立了一个共同的愿景,形成了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等外在表现形式,那么这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得以延续,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

3、成立人力资源部,建设富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赋予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丰富的优秀企业管理思想的内涵和风格。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是一个企业最吸引人,最让人感觉难以离开的地方。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和融入制度里,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这一工作虽然艰难,但要自觉地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果。海尔文化所营造的人文氛围,张扬的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个海尔员工的心,强化了员工对海尔的忠诚度并激发起极大的创造性。

5、确立企业战略发展和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双赢管理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建立的最终目标是获得丰厚的利润,占有充分的市场,取得长足发展,保持永久的发展趋势。员工是企业战略目标的执行者和实现者,是在企业的发展中寻求自我价值能够得到实现的因素。因此,企业的领导在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同时,必须要全盘考虑到员工的不同的需求层次,建立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员工需求的激励机制,把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自身价值实现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不断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努力。努力建立一种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价值实际双丰收双赢的新型管理模式。

3、企业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凝聚力强。

现代企业必须要建立一个能不断拼搏进取、团结一致、凝聚力强的行之有效、富有创新精神、办事效率高的领导班子。只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的存在,才能保证企业“一盘棋”发展战略的制定,才能保证企业最终发展目标的实现,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在风浪中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使员工更有信心,中心为企业奋斗。

第四篇:IT运维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关键问题

IT运维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IT运维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1.1 IT运维机制不完善,流程操作层面缺乏统一

没有建立起稳定、规范的IT运维机制。现有的IT运维流程的操作层面缺乏统一。如事件单提交之后,事件预判和优先级的设定缺少统一、规范的指导文档,仅以人员的主观经验或约定俗成的方式指导事件的处理过程。有识别但无规范,有处理但无管理,有人员但忙于救火,有工具但支持力度不足。因此,“轻规范、重维护”的IT运维现状容易造成因个体技能差异带来IT运维的不稳定,直接影响维护体系的效果。

1.2 经验不少,知识不多,过度依赖核心人员

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有价值的经验仅存在于头脑之中,未能作为书面的知识记录规范地保存下来。经验始终仅能在小范围内得到传播和继承,无法在更大的范围内体现其价值。这样导致了无论是事件性质的识别、优先级的界定,还是疑难问题的分析诊断,均汇总至少数核心人员进行处理。这样不仅增加了少数核心人员的工作量,也容易产生工作流程的“瓶颈”,降低运维团队整体的事件及问题处理效率。

1.3 IT运维的绩效考核机制尚不完善

主观的绩效考核难执行,客观的绩效考核难制定,模糊的绩效考核难见效。目前在绩效考核方面虽然采用填写工作表的方式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时间进行收集、评测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IT运维人员的工作量情况,但还是很难全面准确的反映IT运维人员真实的工作绩效表现。因此,IT运维人员绩效考核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帮助组织构建奖惩分明的文化和环境,推动IT运维团队的良性持续的发展。

1.4 IT基础架构管理工具欠缺

基于门户、财务管理、采购管理、人事管理、文件服务等构成了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这些复杂的核心系统保证了整体业务的顺畅运行。但作为支撑核心系统运行的IT基础架构,目前仅有H3C的网络监控和基于Landesk的桌面管理系统。现有的IT管理工具偏重于技术层面的故障发现及预警,对于发现的事件虽有相应的管理流程汇报,但仍未找到合适的工具为其提供全面、安全、稳定的运行支持。

1.5 缺乏有效、完善的CMDB(配置项管理数据库)

目前运行维护室仅有对关键应用系统相关IT设备设施的初步梳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收集了部分配置项信息,但是当前仅限于关键业务的、缺乏工具支持的、简单的CMDB建设很难满足今后全面实施信息化的需求。CMDB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更详细的配置项属性数据、更准确的相互关系信息,而且也需要一个科学有效的配置管理模式及工具予以支持。

1.6 缺少面向用户的IT服务报告 运行维护室对核心系统运行提供固定周期的IT 管理报告,如:系统运行报告、机房环境报告、备份报告、报告等等。但由于IT管理报告的内容多以技术语言提交且仅限部门内部和少数领导使用。作为外部用户的业务部门不仅无法接触,而且受专业所限难以理解,无法充分利用IT管理报告提供的信息。

在期望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型的过程中,运行维护室面向外部用户时不能再以技术语言提交IT管理报告,而应该提交符合一般用户阅读需要的IT服务报告,实现IT运维的“服务于用户,为用户所用”的目的。

二、加强IT运维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统一的IT运维管理体系,完善并规范IT运维流程

参照ITIL最佳实践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将IT运维管理规范化为一系列标准流程,包括服务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配置管理和服务级别管理等。然后通过IT服务管理工具将各个IT运维流程集中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管理。基于标准的流程体系和统一的管理平台,与IT运维相关的资源(包括部门、人员)得以有效整合,并采用相互识别的“相同语言”进行深入、充分的沟通,提高生产效率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2.2 建立基于IT运维管理流程的IT人员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 根据公司全面实施信息化的要求,建议运行维护室组建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IT运维管理团队。因此,建立与IT运维管理流程体系相符的人员绩效管理及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建立量化KPI,对包括服务效率及服务质量等多方面进行业绩考核。通过IT运维管理系统平台,对IT运维人员的工作进行数量和质量上的记录、统计和分析。在基于ITIL流程明确IT人员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定义关键考核指标并通过IT运维管理系统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产生绩效报告,最终实现IT绩效管理的信息化。

2.3 提供面向客户的IT服务报告,为业务部门和IT运维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ITIL及ISO20000的最佳实践,可建立专门的工作流程对IT服务报告及IT运维服务管理信息作进一步的完善。实现向客户或业务部门以“客户化的语言”提供约定的服务信息,同时也能为内部IT运维提供有价值的管理信息。如:某个时间段内那些方面的故障出现的数量最多;那些方面的故障解决的效率最高或最低;IT维护人员的工作负荷统计;问题分布在哪些系统或设备等。这些服务信息统计,能帮助IT运维管理和决策部门进行决策和趋势分析,从而做到对IT系统中的各类问题和相应的服务状况进行全面掌握和了解。

2.4 支持经验和知识的共享化

提供丰富知识库和完善管理。用户通过知识库,如FAQ、关键词检索等,可以初步搜寻解决方法,这样问题就会以最小的资源开销和最快的处理效率得以解决;IT维护人员通过知识库及时、准确地选择解决最优方案,可解决大部分常规问题;资深运维人员、专家,可以根据故障发生的频度,把经过实践证明正确的解决方案形成知识库,供其他运维人员使用;另外,相关应用系统的业务处理人员可以通过共享的知识库或实践指导库,提交或者获取相关业务处理的知识。

2.5 建立并完善CMDB

实现用户、资产、以往问题的历史记录等可查询、可追溯IT运维管理系统通过组建CMDB对用户信息、资产信息进行记录和维护,并把每个事件/问题与用户以及发生故障的资产对应起来,形成历史记录以便查询和借鉴。如:某个用户报告某路由器通讯故障,维护人员就可以根据资产编号查询到该路由器以往的故障状况。如该路由器出现过多次故障,并且都是线路质量较差,维护人员则可以根据这一依据向有关部门提出线路维护申请。

2.6 推行服务级别管理,提高客户对IT运维的服务满意度

在“内部市场化”的要求下,最终用户的服务满意与否将成为IT运维质量的考评尺度。为此,推行服务级别管理有利于明确用户/客户的业务需求并使之规范化、标准化。因为只有在服务双方都认可的服务范围内提供合乎需求的IT服务才能最终获得用户/客户满意的评价。比如:故障的响应时间约定、备品备件的替换原则、约定的设备巡检日期等。通过服务级别管理不仅可以提供清晰、规范的IT运维服务,根据服务级别管理的流程可以对服务的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三、结束语

加强IT运维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IT运维效率和效果,实现IT运维知识规范化、模板化,提高客户满意度,并提升运维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篇:苏北计划可能存在问题

苏北计划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

1、问题:政府出台的政策不具吸引力,导致大学生参与苏北计划的热情不够高; 建议:省、市项目办尽量争取党政重视和支持,加大对志愿者的表彰力度,对于优秀志愿者,省项目办应适当增强其他形式,适当增加名额,以表彰来激励志愿者,使其更加安心、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继续强化“苏北计划”志愿者的服务优惠政策,在日常管理,志愿者就业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有效的保障政策,让该项工作管理趋于科学化。

2、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优惠政策中生活补贴1000元/月,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大学生的生活需求;

建议:团省委进一步提高志愿者的生活补贴,或者出台地方安排配套资金的政策。保证志愿者在基层志愿服务期间的生活保障。充分考虑到志愿者的特殊情况和实际需要,提高他们生活补贴的标准,充分地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3、问题:立法欠缺,导致志愿者在工作时的权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并完善一些法律法规制度,切实维护志愿者合法利益

4、问题:缺少政策的配套,容易导致大学生参加国家政策类志愿服务的出路不明确,政策的支持不足,使志愿者徘徊于参加志愿服务与就业。

建议:进一步完善苏北计划志愿者就业机制,为“苏北计划”志愿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培训计划,开展就业指导专题培训,为其提供相关的就业岗位,促进服务期结束的“苏北计划”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建议在每年的志愿者招聘会上,充分利用各市青商会等资源在苏北五市建立分会场或招聘岗位包含五市用人单位和适当的南京、苏南等用人单位。使之更符合志愿者的就业需求,真正使服务期满志愿者走好,走了。建议多部门联动,共同探索志愿者服务期满出路问题,以便志愿者们能扎根基层,安心大胆的开展工作。

5、问题:报名条件以及名额的限制,不能满足众多有志青年的需求。

建议:增加服务岗位,适当增加名额,满足广大热血青年志愿者的需求

6、问题:服务岗位安排不尽合理 建议:增加农技、工业和法律服务方面的志愿者数量,使得县及乡镇基层得到全面发展。此外,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岗位与其所学专业的相符程度,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7、问题:志愿者服务周期有待延长

建议:根据服务单位的不同,适当延长志愿者服务周期,提高志愿者与单位同事及领导的磨合程度,使得志愿者充分适应当前的工作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这不仅有利于服务单位工作的开展、而且利于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进一步发挥作用

8、问题:各级项目办管理经费落实不够到位,不能积极组织志愿者日常活动 建议:落实或增拨志愿者管理服务经费,或以省级各部门的名义出台文件,确保基层管理服务经费来源,确保志愿者日常管理能够有序进行。

9、问题:志愿者前期宣传力度不够,不能使志愿者工作深入人心

建议:考虑到团委系统领导或工作人员转岗较快,建议省项目办在开始进行每年新的志愿者招募前,在启动仪式时召开项目办,高校,用人单位三级参加的项目管理培训,将志愿者工作、相关政策、志愿者日常生活保障,在大会上进行宣讲,使之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志愿者基本生活工作保障,使之安心进行志愿服务,同时也能更好的宣传启动新的一年志愿者招募,使之更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我们志愿者行列。

10、问题:志愿者档案、工作信息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议:在出征后,对已确定到岗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将其报名信息转入志愿者档案管理系统(类似于学生管理系统),实行省、市、县网上三级管理,对志愿者在服务期的考核和表彰,志愿者的个人信息作出及时的更新,方便志愿者查询,规范志愿者管理。省项目办定期开展各县市区项目办例会,总结工作经验,布置相关活动,加大各市,县市区项目办间的交流学习,促进苏北计划志愿者工作有序的发展。

11、问题:志愿者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建议:省项目办在出征后为每名志愿者皆办理商业保险,保证志愿者的基本身体安全,但此保险理赔比较麻烦,很多外地的志愿者在来到服务地初期会有水土不服的状况,在服务期间也难免会有头疼脑热的情况,而这些都不在理赔范围内,使志愿者不能及时的感受到省项目办的关爱之情,所以,建议省项目办将商业保险改成社区医疗保险(采取省项目办和志愿者共同缴费,或用人单位为其办理)(每年社保费用也就在100-220左右),使志愿者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省项目办的关心和关爱。

12、问题:项目管理不够统一,不能很好地突出苏北计划品牌

建议:各县市区项目办每年都会开展很多志愿服务和活动,但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缺少统一标志,建议省项目办给各市项目办在出征时统一配发各市项目办苏北计划旗帜或绶带,并在省志愿者网站上给各县市区项目办登记帐号,把每次精彩活动上传到志愿者网上,加大各项目办之间的交流学习。

二、志愿者个人因素

1.问题:志愿者个人能力不够或者素质不高,不能符合工作单位的工作基本要求;

建议: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认识和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的工作。2.问题:培训内容与志愿者实际需求脱节;

建议:完善培训机制,征求志愿者自身意见,精心设置培训内容,安排适宜岗位,提高志愿者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3.问题:志愿者所学专业与参加志愿时所从事的工作无关联性;

建议:根据志愿者所学专业知识提供适宜工作岗位,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加强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

4、问题: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目的不一,有些不够端正,导致在志愿服务中,现实与预期之间的较大差距致使志愿工作的消极,甚至是难以继续下去。

建议:完善选拔制度,加强志愿者思想道德建设,志愿者自身端正服务态度

6、问题:志愿者服务的高效化与专业化水平缺失

建议: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建立专业志愿者服务队,提高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工作单位原因

1.问题:地处苏北,工作单位的工作条件较差;

建议:地方政府和工作单位尽量提高志愿者生活、工作条件,志愿者本身也要培养自己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2、问题:原工作单位的工作人员对志愿者的不够信任;

建议:工作单位为志愿者提供专门的培训和指导,让志愿者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志愿者主动与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寻求工作指导。2.问题:工作单位管理相对松散,缺少的保障; 建议:

3.问题:对志愿的工作投入不足,政策中所承诺的优惠条件往往因为当地的一些原因而不能落实; 建议:

4.问题:忽视志愿者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建议:建立交流平台,加强上级领导与志愿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开展各项集体活动,缓解志愿者面临的考研、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成立心理辅导机构,对志愿者进行心理辅导。

5.问题:缺乏激励机制和有效地绩效评估机制;

建议:对于一些政治觉悟高,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扎实,爱岗敬业的精干的志愿者,本人愿意且服务单位愿意接受,可直接或优先安排到尚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工作等。

四、社会群体

1.社会对苏北计划的认知不够,农村居民对于“苏北计划”计划表示不了解 2.社会群众对志愿者的能力不信任,认为志愿者是关在象牙塔里的人,没有什么实践经验。

3、大学生志愿者进入农村的本身动机就受到了农民的质疑,根据舆论惯性的影响,大学生村官的权威性将很难建立,不利于建立起有利于自身开展工作的舆论基调

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加大舆论倡导,完善服务机制,积极拓宽公民参与社会建设的领域;志愿者要积极与群众沟通交流,塑造良好的形象,提高志愿者服务的社会认可程度。

参考文献:苏北计划实施意见及建议发布日期: 2011-08-18 17:15:14

下载安全员管理可能存在哪些误区(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全员管理可能存在哪些误区(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误区与对策

    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误区与对策劳动与社会保障0702缑龙摘要: 本文阐述了薪酬管理的内容及薪酬激励作用,分析了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误区及原因,提出了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项目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5则范文

    1.最常见的进度计划风险 1) 功能无限蔓延; 2) 需求镀金或开发人员镀金; 3) 质量不定 4) 计划过于乐观 5) 设计欠佳 6) 银弹综合症 7) 研发导向开发 8) 人员薄弱 9) 来自上级对项目需求......

    浅谈煤矿安全员的两大误区

    浅谈安全员的两大工作误区 一、工作态度不端正。 有这样一些安全员,他们自视高人一等,目空一切,“见官大三级”,开口就罚款,动不动就训人,颐指气使,态度生硬,以势压人,一副钦差大臣的......

    对建筑行业安全员认识的误区

    对建筑行业安全员认识的误区 经过多年基层实践,感觉上层领导和普通职工对安全员认识普遍存在认识的误区,这也是这么多年我国建筑领域事故不断的,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多......

    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误区

    让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更有魅力 让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更有魅力 —— 吕红波衡水中学 摘要:为了更好的发展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本文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我......

    谈谈实施新教学模式可能出现的误区

    谈谈实施新教学模式可能出现的误区 安 黛(山西省新绛中学)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当中,课堂教学领域实现了很大突破。教学从如何“教”走向了如何“学”,教师学会了倾听、指导、点......

    贫困退出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贫困退出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人口方面 1、漏评:符合贫困识别标准但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关注未纳入建档立卡的低保户、危房户、重病户、残疾人户、无劳力户; 2......

    高速铁路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高速铁路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一、高铁客车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1. 高铁机车质量安全隐患。 2. 高铁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隐患。 3. 高铁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隐患。 4.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