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论文,浅谈当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 录
内容摘要及关键字…………………………………………………………………I
一、当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一)重视质量承揽,轻视项目管理„„„„„„„„„„„„„„„„1
(二)只管工程如何干,不管工程如何算„„„„„„„„„„„„„„1
(三)强调工程进度,忽视工程质量„„„„„„„„„„„„„„„„1
(四)施工项目制度不健全,各项目管理难以落实„„„„„„„„„„2
二、施工项目管理问题的对策„„„„„„„„„„„„„„„„„„„2
(一)把选准项目经理,建设项目管理层,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2
(二)把项目评估、合同签订,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3
(三)把深化责任成本管理,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3
1、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3
2、堵住“四个漏洞”,实行“六项制度”„„„3
(四)健全组织,明确责任,把项目承揽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3
(五)提倡两手抓,一手抓好工程的干,一手抓好工程的算„„„„„„„„„„„3
(六)按进度计划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创优„„„„„„3
(七)健全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把各项措施落实到各个环节„„„„„„„„3
(八)提高项目整体素质,为施工企业的强大奠定基础„„„„„„„„„6
十、结束语„„„„„„„„„„„„„„„„„„„„„„„„„„„6 参考文献„„„„„„„„„„„„„„„„„„„„„„„„„„„…7 致 谢„„„„„„„„„„„„„„„„„„„„„„„„„„„„„8
内
容
摘要
工程项目管理对一个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建筑施工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管理意识薄弱,人才机制不健全、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把项目管理作为施工企业的重点工作切实抓好,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主要对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项目管理 问题 对策
浅析当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已经在社会各领域普遍使用,我国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经过十五年的时间,虽然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把项目管理作为施工企业的重点工作切实抓好,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近期,关于工程项目管理的思考和探讨已成为建设行业的一个热点话题,尤其是影响到施工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窗口”,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当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已经在社会各领域普遍使用,虽然我国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的许多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视项目的承揽,轻视项目的管理
近年来建筑业发展速度飞快,各施工企业竟相开展了项目承揽大竞争,从各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到工作安排,全部将工程项目承接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施工企业的头等大事,加大了承揽的力度,千方百计要把工程承揽到自己企业中来,过分强调了投标招承揽工作。由于企业指导思想的重点是抓工程承揽,从而轻视了项目的管理,出现了项目管理的混乱,造成工程质量下降、成本增加,企业效益的滑坡。
2、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各项管理难以落实
施工项目存在很多制度上的问题,有些制度制定的不实用,与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差距,加之管理措施和办法不具体,在施工过程中落实起来难度很大。施工项目制度不健全,主要是管理体系制度和成本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如项目领导没有从法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只管完成任务,不抓队伍建设,为了眼前利益,拼设备拼劳力,短期行为严重,项目成本核算过粗,费用随意支出,不按财务规定报销等行为。
3、成本管核算意识薄弱
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只干不算的现象,在大型企业中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每个大型施工企业,各类工程项目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施工地点分布在全国各地,形成面宽点多,在成本核算人员有限的情况下,项目管理难度增大。施工项目中标上场后,单纯强调施工方案和速度,只保工程按时完成,忽视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由于成本核算人员少,对项目中标价格高与低,标准成本的多与少,各项费用如何控制、项目盈利与亏损等工程成本核算问题考虑较少,加之管理措施不健全、管理手段不科学。因此,在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上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引起各施工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4、进度与质量管理协调薄弱
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施工企业都想把自己做强大,单一地强调施工产值,在项目施工中只追求工程进度,扩大自己的施工领地,对工程建设中各个环节的施工方法和工艺重视不够,习惯沿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对施工中遇到的科技含量大的项目,如高、难、尖一些工程,由于施工的方法技术水平含量和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这些高、难、尖工程的设计要求,也不可能创造优质工程,更不符合建筑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做好进度计划,施工进度必须和现实相结合,在必要的时候,要准确的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质量。通过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发现,从业人员质量意识薄弱,职业技能低下,是建筑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中,不少从业人员质量意识薄弱,违反操作程序与规程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一些施工企业为赶工程进度,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5、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管理水平薄弱
目前建筑业仍然是事故率较高的行业,从我国的建筑安全事故来看,违规设计、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章施工和工人素质低是事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同时个性很强、特点突出的建设工程的施工和管理难度在不断加大,新技术层出不穷,相应的安全与健康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难以及时跟上,出现的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这也是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推广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当前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出路。
6、管理人才及机制薄弱,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流动性大
在人才质量方面,项目管理者不应仅仅是项目的执行者,而应能够胜任更为复杂的工作,参与需求确定、项目选择、项目计划直至项目收尾的全过程,在时间、成本、质量、风险、合同、采购、人力资源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管理。但在我国目前,绝大部分项目管理人员达不到要求。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露天、高空作业的生产环境差,危险性大,技术要求较低,实现原始资本积累成本很低,行业准入几乎没有门槛,是从农村剩余劳动力最易进入的一个行业。据有关方面统计,在我国九成以上的农民工未参加过技能岗位培训或未取得有关岗位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大部分只是小学或初中毕业,文化程度较低,客观上影响了队伍素质的提高。同时企业也很难吸引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加入。另外,由于企业不具备与同行业的大企业相抗衡的竞争能力,使得企业施工项目不连续,影响企业效益,造成企业员工流动性过大,即便是项目经理,今天在这家企业工作,明天可能就回到那家企业上班了。人才大量无序的流动使队伍素质的提高也受到冲击。
7、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
施工企业管理者对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致使一些从业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对材料检测工作,钢材 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没能严格实行质量双控,有的材料甚至没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合格报告单,更有甚者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材料,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二、施工项目管理问题的对策
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健全项目管理制度,认真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进度和工艺,提倡全面质量监管,合理科学地使用设备和劳力,克服项目短期行为,提高项目管理思想认识,把施工项目基础管理和项目全面建设,同施工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现提出以下几项对策,供大家探讨。
1、把项目承接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大中型施工企业基本具有工程承包或工程总承包企业资质,对于这类企业来说,从工程项目中标起,就要认真研究,健全项目组织,明确责任,这是干好工程的前提,也是把项目承接与管理紧密结合的关键。首先,建立领导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责任。以工程项目为基本对象,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领导组织管理体系,设置以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为领导,以施工技术、财务物资、机运保障和安全质量为组织的管理体系,按各自的职责明确相应责任;项目经理作为企业法人在项目上的代理,对项目的管理全面负责;总工程师是项目技术管理的核心,对项目施工进度、施工工艺、安全质量负责;施工技术部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负责技术交底与指导、实验检测、变更设计签证、竣工资料编制及实物工程量的计量和验收;计划财务部门编制单项分部工程预算和财务收支计划,制定费用指标,确定工资总额,负责拟定成本核算方案和成本盈亏情况的汇总,组织经济活动分析;机运保障部门编制机械设备台班定额,燃料、动力消耗定额和维修费用定额,负责机械车辆调配,配件采购供应,指导各环节设备维修、保养,考核配件消耗,做好施工机械的使用和运输保障工作;物资供应部门编制材料消耗定额和降低物耗措施,负责材料采购供应、现场物资管理,考核分析物资消耗情况;安全监督质量管理制度与措施,负责完成工程的质量验收签证,监督安全质量考核指标、制度与措施在各环节中贯彻落实情况。其次,要把工程的承揽与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工程项目虽然是一次性的,但不能单一的看待某项目,项目作为施工企业的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影响并决定着施工企业的发展方向,施工项目干的好,工程质量优,会为企业增添荣誉和信誉,有利于企业今后工程项目的承揽,企业的长期利益得到保证,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2、健全项目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进行建筑产品生产的车间,必须建立健全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同时将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建筑产品。项目管理制度主要有:项目领导组织管理制度,施工管理计划制度,施工组织管理制度,施工进度控制管理制度,工程质量控制监督管理制度,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制度,材料使用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定额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和费用支出管理制度,职工队伍建设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是工程项目不可少的管理制度,一个项目如果不建立这些管理制度,项目就难以正常运转,从近几年的项目评比和调查情况来看:工程搞得好的项目,都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因此,施工项目管理制度不仅要健全,更重要的是切实可行,制度必须符合实际,措施要具体实用,在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落实。
3、重视施工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承揽是施工企业生存的前提,但不是根本,施工企业的兴旺与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两手抓:一手抓好工程的干。把承揽中标的每一个项目,都要认真地组织施工,确保工期,争创优质工程,让业主满意。做到干一项工程,交一方朋友,添一次信誉,树一个形象,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手抓好工程的算。这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只有抓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才能实现项目的最大利润,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两手中干是基础,算是核心,如何进行成本核算,是决定项目效益成败的关键所在,在算的过程中,第一,科学合理地制定责任成本预算。项目计划财务部门,在编制责任成本预算时,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结合以前的管理经验,科学合理地编好责任成本预算,它既是责任成本的标准,又是成本支出的最高限额。做好责任成本核算的工作,重点做好材料成本、机械设备定额、人工费和间接费用等费用的核算,必须确保这些费用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第二,调动职工积极性实行全员责任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和控制,不仅只是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工作,因此,即加强职工教育,促进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实现项目经营管理体制的转换,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责任成本与职工的工作量和收入挂起钩来,促进职工完成更多的工作量,改变过去的“我要算”,形成新的“我要算”,只有全员参与核算,全方位进行核算,全过程控制核算,才能把责任成本管理个核算,逐步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第三,建立成本运行机制保障责任预算的落实。要搞好责任成本核算工作,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运行机制,保障责任成本预算有效落实。
4、重视施工进度、质量管理
工程进度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工程的整体到局部、到控制作业,都需要逐一细化,直到对每个作业点的控制,使项目总进度牢固地建立在局部作业进度控制的基础上,工程进度的快与慢,有很强的科学性,进度快难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慢则不能按时竣工,无法履行合同,影响项目的正常使用。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的进度计划,使之有利于实际作业。
健全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提升工程质量水平。为优化提升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水平,我们应科学引入信息化、现代化技术手段,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工具,健全质量管理控制、监控、测评、预警体系。应依据管理施工工程架构、流程特征实施科学规划,针对工程项目水平状况完善质量管控体系建设。质量管理必须统筹兼顾、全盘考虑,运用系统化、整体化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技术,将质量管理落实到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优质工程,符合建筑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
5、提高项目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管理水平
①
一、建章立制,构筑安全有效管理机制。
安全工作重要的是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为此,施工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以此规范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达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安全”、“以制度促安全”的目标。
②健全安全组织机构。
设置专职安全职能部门、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工作激励机制。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订《安全工作目标考核办法》,且将目标具体化,定期考核。结合实际情况,每年对考核指标、奖惩办法进行调整,使专职安全员的经济利益与完成工作指标情况紧密结合。
③加强开工条件审查工作,做好现场文明施工。
职能部门坚持按规定要求对工程开工前安全条件进行审查,严抓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工作,从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始,对项目临时设施进行统一标准设置。各工地民工宿舍区与施工作业区进行有效分离。
④ 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专项基金,保证安全生产资金到位,且专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和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⑤加强安全生产日常检查工作,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安全评比工作。
为了做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保证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各项目的安全巡检,对所发现的安全隐患,要求项目部及时整改。
6、提高项目整体素质
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必须提高项目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在每个项目组建选拔领导班子人员时,都应进行任职考核,项目经理应具备项目综合管理的能力,具有领导水平和市场意识。班子成员的选配,要注重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在知识结构、技术结构、决策能力、领导艺术、公共关系等方面,要进行优势互补,使项目班子结构的配备较为合理,提高整体素质。其次,按照精干高效、一专多能的原则,建立一支精干的管理队伍。成立施工管理项目机构,设置计划、财务、技术、物资、设备、安质、保障等部门。再次,按照工程项目技术,培养一批文化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劳动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施工项目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才能为施工企业的要求,培养一批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强的劳务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施工项目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才能为施工企业的强大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进。
7、严格把好材料关
现代建筑工程有材料新、技术含量高、品种多的特点,并且经常有许多最新兴材料出现和应用的问题。所以,建筑材料的有效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综合保障之本。建筑材料质量和技术条件是建筑工程质量保障的基础,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要求。所以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 保证。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由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技术标准等。保障建筑工程总体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筑材料的控制,更取决于各个管理环节。①用现代知识优选建筑材料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建筑材料质量鉴定水平,使进入建筑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符合标准;(用现代网络技术掌握建筑材料最新信息,从而优选建筑材料的供货厂家;③合理地统筹建筑材料供应节奏,确保正常施工;④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⑤抓好材料的现场施工管理,做到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⑥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记录工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建设工程招投标为主要特征的建筑市场已经形成,行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必须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把项目管理作为施工企业的重点工作切实抓好,才能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厚良,如何做好工程施工的监理工作[j],建设监理,2011(08).[2]李海龙,张文云.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控制措施与方法{J }.科技与生活,2007,(7).P23—24 [3]马桂梅.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2(14):70-71
致谢
非常感谢我的各位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各位师长对我的毕业论文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也正是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使我们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让我们把三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更系统地串联起来,更加牢固的掌握和运用,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要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帮我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让我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和完善,我再次向所有辛勤教导我的师长、帮助我的同学致以最真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第二篇: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百有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百有免费在线资料库(www.xiexiebang.com)收集
摘要: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生效,对我们的所得税管理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企业所得税法,我们应如何加强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是一个全系统都关注的课题,笔者在此抛砖引玉。
一、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国地税争夺管理权。一是2006年出台的二个有关企业所得税管理权限文件及中西部延伸政策,其留给了企业对所得税管理权限进行选择的操作空间,企业会随意变动注册资本中货币资金的比例,选择所得税管理的部门,人为造成国、地税二家的矛盾。二是国地税二家的企业所得税管理程度不同,势必会造成同类纳税人因归属不同的税务机关管辖而出现税负“倚重倚轻”的问题。这一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给纳税人以可乘之机,从而滋生蔓延“人往高处走,税往低处流”的不良倾向。
2、企业纳税申报质量不高。一是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编制不成现金流量表,二是企业与税务机关税收政策相关信息不对称,客观上造成企业不能按税收政策的要求去办理涉税事宜。三是企业财务核算科目与企业纳税申报表项目的对应性差,加上税务机关管理人员能正确辅导或审核填报申报表及财务报表的人员相对缺乏,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在填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更是凑都凑不成,只得填个总数交差。
3、纳税评估流于形式。纳税评估粗糙,基本是就(财务报)表到(纳税申报)表,走过场,比日常受理申报的审核好不了多少,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五:一是纳税评估对财务会计与税收政策水平的要求较高,而县级以下的税收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相对较低,据笔者调查发现能真正承担起这个纳税评估职责的人数不到2%;二是纳税评估体系本身有待完善,其可操作性亟待提高;三是纳税评估相关的参考指标、宏观数据、评价模型缺乏科学性;四是税务人员的工作不够深入,对企业财务信息掌握不清;五是纳税评估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设立专职的纳税评估岗位。
4、分类管理没有得到具体落实。在许多地方,对企业纳税人尽管按其经营规模、财务核算水平、经营行业、信誉等级、纳税方式、存续年限等不同标准进行了分类,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纳税人与非重点纳税人、查帐征收与核定征收企业、汇总纳税与就地纳税企业等等,但实际管理却并未按各类别相应的管理要求到位。
5、企业所得税管理手段落后。其表现在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各个环节:一是对纳税人申报表的审核手段落后。多年来,对所得税申报表的审核全部依靠人工进行;二是管理环节中对所得税检查方式落后,没有针对性。检查对象的选择也主要依靠人工,没有科学的方法甄别纳税人当年或以前所得税申报的真实性。
6、汇算清缴主体转移,就县级以下基层税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及纳税人的汇缴水平及观念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按总局汇缴主体转移的路子,纳税人是汇缴的主体,而纳税人的财务水平不高、税收政策水平较低或纳税意识不强,并且在不少地区尤其是县级以下的地区税务代理并没被纳税人接纳,这些决定了纳税人的自行汇缴在目前阶段只是一个愿望,尽管它是尊重纳税人权益的一种合理模式,但其不可能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同时由于我们的纳税评估还处于低级水平,能及时发现问题的很少,这样要么税务机关放弃一些小户的检查,听之任之;要么最终只会增加稽查的工作量、缩短其检查时间、人为降低了检查的质量。
二、面对新企业所得税法,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1、加强税法宣传,不断降低纳税遵从的成本。企业所得税与其它税种相比,纳税遵从www.xiexiebang.com
百有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度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要有先进的宣传理念:税收优惠政策及办税程序宣传不到位,也是行政不作为的一种表现,要建立税收宣传长效机制,深入持久地宣传。
2、强化纳税服务,提高纳税遵从度。转变服务理念,在平等服务上下功夫。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公正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纳税人正当需求应予满足的理念,做到依法、公正、文明服务,促进纳税人自觉主动依法纳税,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所得税的管理工作,以人为本,把人文关怀体现在纳税服务的各个环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服务手段;充分把握合作信赖的原则,充分相信纳税人,尊重纳税人;利用查前约谈,多给纳税人自我纠错的机会,多涵养一部分税源,唤起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因此,对企业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后的企业所得税管辖权要正确对待,只要纳税人的做法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都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及信任。
3、加强培训工作,建立对县级以下基层税收管理人员的定期业务培训制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企业所得税管理队伍。培训要有计划、有目标,每次培训要进行考核,严格培训的组织管理,检验培训的效果。每次学习完都要严格进行测试,对未达标的要补课或停岗学习,待达标后再上岗,如果多次测试,一年内未达标的,要考虑停职学习,三年内还未达标的,则应考虑调离税收管理岗位。
4、强化纳税评估来提高所得税申报质量。设立纳税评估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完善纳税评估集体评析制度,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性。评估人员对当期评估情况应及时作出科学评定并提出征管建议,对征管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纳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偷税案件应及时移送稽查,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威慑力。
5、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当前,各地税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都相继开发了一些所得税管理软件,这些软件各有所长,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上级税务部门应及时对这些软件进行甄别,取长补短,做好整合完善工作。此外,进一步扩展征管系统的功能,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在所得税规范管理中的效能,提升企业所得税管理水平。
6、分类管理要落到实处。加强日常管理,全面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资金周转、财务核算状况、涉税指标(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等动态变化情况,采集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基本信息及其能耗、物耗变动区间的管理信息,掌握其所属行业的市场情况、利润率情况,建立健全财务和税收指标参数体系;强化税源监控的相关措施,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强化对企业所得税的重点纳税人管理,以税源监控和日常管理为重点,以税源分析和预测、纳税评估为手段,在各个环节实行全面精细化管理。对一般查帐纳税人实行以管事为主,以行业管理为重点,规范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监控。对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主要围绕督促纳税人正常纳税申报,以科学合理核定为重点,强化户籍管理和调查核实,不断提高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逐步引导其向查账征收方式转变。
7、汇算清缴主体转移,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策略,不能搞一刀切。对征管基础较好、税务人员管理及业务水平较高、纳税人纳税意识较强、办税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可充分发挥纳税评估的作用,汇缴主体的转移一步到位;对纳税意识较强但办税水平不高的,可采取引导其自愿寻求税务代理的策略;对日常管理税务人员及纳税人的办税水平都不高而税源相对重要的情形,可实行税务检查为主、纳税人自行汇缴为辅的管理方式。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当前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合同,亦称“契约”、“合约”、“协议”,是指平等主体之间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和主体经济行为的外在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纠纷解决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纠纷解决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是目的。通过合同管理,现代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平等的制约和权利,从而为当事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因此,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加强合同管理工作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最基本的要求。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企业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一、目前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如果说企业财富的一半来至于合同,那么企业的风险大部分也来至于合同。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深刻的。纵观现状,我国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笔者按照合同管理的不同阶段分别列述。
(一)签订阶段常见的问题有:
1、合同主体失当。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适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实践中主要应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虽然具有上述两种能力,但不是合同当事人,即当事人错位,也是合同主体不当;二是虽然是合同当事人,但却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同样是合同主体不当。
2、文字表述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容易引起和制造合同争议。依法订立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需要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作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
3、合同条款不完整。就是说条款表述不全面,没有穷尽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其中有缺陷、有漏洞。常见的漏洞往往是违约责任。有些合同只讲好话,不讲丑话;只讲君子语,避讳“小人言”,不懂得签合同应当“先小人后君子”的诀窍,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看不到违约如何处理的具体可操作条款。
4、只有从合同而没主合同。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如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等。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建筑工程分承包合同、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是“无源之水”,而“无源之水”是不存在的。实践中往往发生合同效力方面的问题。
5、违法签订合同。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目前不少建筑施工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有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
6、境外合同文本的疑问。我国加入WTO后,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本。由于
国情和语言文字不同,加上翻译问题,这些合同文本存在不少疑问。对这些疑问不能回避,必须在合同上加以澄清,弄清其含义,确定主文本或堵塞其漏洞,以免造成损失。
(二)履约阶段常见的问题有:
1、变更合同不及时。由于情势变化,在履约过程中合同变更是正常的事情,问题在于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这种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合同变更包括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的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
2、履约书函不重视。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建筑企业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可惜这一点往往被忽视,结果受到惩罚。
3、履约不鉴证确认。履约过程中的鉴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公司的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
4、忽视诉讼时效。如:建筑行业被拖欠工程款的情况相当严重,有些拖欠没有诉诸法律,但当起诉时才发现已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超过了诉讼时效等于放弃债权主张,等于权利人自行放弃了实体胜诉权。
5、合法权利不行使。我国《合同法》赋予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但大多数企业不会行使。发包方不按合同约定支付进度款,如:建筑公司可以行使抗辩权停工,但却没有行使,怕单方面停工要承担违约责任,结果客观上造成了垫资施工,发包方的欠款数额愈来愈大,问题更难解决。
6、不重视证据(资料)法律形式。并不是所有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和(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只是废纸一张。
(三)合同管理全过程忽视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只把法律顾问作为“消防队”对待,法律顾问没有机会参与合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更不用说建立以法律顾问为主导的合同管理制度和模式的问题。
二、建立以法律顾问为主导的企业合同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签订的合同是民事合同,企业通过合同所确立的民事关系,是—种受法律、法规等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企业通过签订合同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由此可见,由于合同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合同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界限,使之成为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外部社会关系,其间涉及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所以合同管理应由企业法律顾问为主导。
企业合同管理应采取企业法律顾问为主导和各业务部门、各单位分口管理的模式。企业法律顾问部门对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咨询、审查、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具体操作上,对合同实行分级、划块管理,各业务部门(主要有供销、基建、技术等)和所属各单位(若有,主要是指各个分公司、驻外机构)作为台同二级管理单位,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合同签订和履行,并向法律顾问定期通报有关合同的执行情况。具备条件的可以建立信息共享互通的内部局域网联系统。这样.企业和所属各部门、各单位对合同的管理做到机构、人员、制度三落实,形成完善的以法律顾问为主导的企业合同管理体系。
如前所述,合同关系自始至终是一种法律关系,所以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也应当是自始至终的全过程、系统性、动态性的管理。根据多年来我国企业的合同管理实践,合同管理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制度保障优先。要实现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人手,制定对本企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纷预警和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企业法律顾问在合同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等。企业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二)加强制度落实。加强人员的培训教育。合同管理人员和签约谈判人员(含授权签约代表)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通过组织实施以法律顾问为主导的合同管理法律知识技能学习培训,使合同管理人员和签约谈判人员基本掌握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同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坚持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这不但增强了参与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也提高了企业法律意识,有力促进依法治企工作的开展。
(三)严把重大合同审查关。企业重大合同主要有:中外合资合作合同、企业购并合同、联营合同,独家代理协议、重大技术改进或技术引进合同和开发合同、商业秘密保护合同、涉及担保的融资合同和买卖合同、房地产开发与交易合同、使用权转移合同等。把这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影响大的合同做为合同管理工作的重点对象,从合同的项目论证、对方当事资信调查、合同谈判、文本起草、修改、签约、履行或变更解除、纠纷预警和处理的全过程,都由法律顾问部门参与,严格管理和控制,有力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强调履行跟踪监督和结算管理。合同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合同的及时有效履行,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所以;企业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监督可以知道企业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履行的原因,以便随时向各部门反馈,排除阻碍,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另外,合同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法律顾问部门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把好合同的结算关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履行的监督,具体可采取或制定贷款支付复核程序,实施有效的管理。
(五)及时化解和处理违约纠纷。合同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违约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强制履行等法律后果。法律顾问部门审查合同时选择合适的违约条款和纠纷处理条款显得很重要,一旦发生违约情形,法律顾问要区别情况、评估得失,及时通过律师函、律师意见书、法律建议
书等形式及时提出解决纠纷建议方案,并灵活采用协商、调解、和解等方式短时间、低成本地化解纠纷,为企业创造和谐的经营环境和社会美誉度;在必要时启动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积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企业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开展。合同管理一方面事关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关系到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企业合同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法律顾问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笔者相信,现代企业若能建立健全以企业法律顾问为主导的合同管理机制,对合同实施及时有效的动态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和有效的法律保障。
第四篇: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建筑业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建筑业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的现状,总结了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对建筑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建议
前言:建筑业是一个危险性高、事故发生频繁的行业, 是我国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随着这些在建筑安全方面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及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实施, 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逐渐成熟, 走向法制化和科学化。但是, 建筑业的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
1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政府对建筑市场的监管不严、查处不力,监管体系有疏漏
一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安全管理的文件精神行动不力,措施不到位。对应依法纳入监管的项目未实施有效监管,执法意识不强,履行职责不力,监管失控状况仍然十分严重。这就给了相关单位规避监管行为以可乘之机,导致事故隐患大量存在,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1.2建设单位违法违规现象严重
有的建设单位违反相应的法规法纪是造成许多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些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按规定的建设程序办事,不依法办理施工许可证、招标手续,也不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图纸不经过审查便进行施工;有的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霸王合同,要求施工方垫资施工;有的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些都从源头上给建设工程带来了事故的隐患。
1.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
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管理人员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
体系不健全,安全投入不足;有的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度,有的虽然有制度,但执行不严格没有进行责任分解,没有落实到人;甚至有的企业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形式承包给一些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有的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高,甚至认为搞好安全生产只有投入只会增加成本、加大负担,不愿意增加必要的投入。他们一味地强调进度、成本、效益而轻视了安全生产,在侥幸中求安全,没有将安全生产摆在应有的位臵。
1.4监理单位的滥用职权
有的监理单位随意设立分支机构承包给他人。这些分支机构既无必要的专业人员,又无必要的仪器设备,有的甚至连项目部都没有,一个工程下来只有签字时才能见到监理的影子;有的监理人员一个人跨区挂几个项目,如何监理?有的监理单位监理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审核把关不严,流于形式,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的安全隐患整改意见重视不够,没有监督施工单位认真落实。
1.5设计单位的不负责任
有的设计单位挂靠人员多,设计质量难以保证,且违反强制性标准的现象屡见不鲜。施工图审查后随意迁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擅自变更,降低要求,从而埋下了安生事故的隐患。
1.6施工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劳动力培训市场,建筑行业的工人基本来自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大多数文化程度低,整体素质不高,导致企业对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效果大打折扣,现场人员对一些基本的安全技术规范和安全技术措施不理解,对施工工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不了解,缺乏安全知识,不遵守现场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违规操作。有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素质也较低,不懂安全技术和技能知识培训,不执行强制性标准,不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施工,违章指挥,致使事故发生。
2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进一步落实建筑市场监管职责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力度。进一步规范和理顺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职责,对依法应纳入监管的项目必须纳入监管,迅速彻底扭转拆除工程、城市规划区内私人建房、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各类开发区建设项目监管失控的局面。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公众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主动执法、敢干执法、严格执法,要把各项建设法规、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企业、每一个施工现场和每一个岗位。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水平,要切实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不严格履行职责、对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的有关单位和责任者,要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并给予相应处罚。
2.2工程各方应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
工程各方应严格按《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的有关规定规范参与工程建设。建设单位应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按规定对建设工程进行招标投标,选择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施工,并应依法履行安全报建和施工许可手续。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施工生产事故提出指导意见。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施工的,监理单位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条件,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应提倡对建设工程实行总承包并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合同中应当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义务并坚决杜绝转包挂靠现象。
2.3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保证体系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机构要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做到安全生产组织到位、安全教育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努力建立安全
生产的长效机制。同时各建筑施工企业要切实抓好施工现场一线操作人员的基本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严格执行三级教育制度,安全教育要注重实效,切忌流于形式走过场。企业年初要制定安全教育计划,特殊工种、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按要求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培训。对新工人的岗前培训由企业安全部门负责,对全体员工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安全方面的有关标准及常用知识。对一些专业管理人员需要学习和掌握安全法规、劳动保护与消防中小型机具、土方作业、现场临时用电、高空作业、垂直运输设备、模板工作、起重吊装、文明施工、现场急救等安全常识。
2.4实施严格安全生产奖励
奖励制度是安全管理的手段,对安全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不重视安全生产和酿成安全事故的责任予以行政和经济处罚。使全体干部明确安全管理工作不是表面工作和形式,而是生产活动紧密相联系的,从而加强在思想上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
结束语: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个建设市场的参与方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洪峰.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工作的问题及建议[J].建筑安全,200
5[2] 赵忠.浅谈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安全,2005
[3] 方东平.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4] 闫翔.论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
[5] 张彬.浅议我国建筑安全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建筑安全,2007
[6] 周清福.浅谈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工作的问题及建议[J].社会广角
[7] 方东平黄新宇 黄志伟.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安全与环境学报
[8] 刘超军.影响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不利因素及对策[J].建筑安全,1999
[9] 李雪芳.试论建筑业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对策[J].甘肃农业,2006
[10] 吴慧娟 张强.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原因及其对策[J].建筑安全,2003
第五篇:当前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情感激励不到位
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简单。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只注重集体教育和批评帮助,而忽视了经常性、针对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对员工思想动态掌握得少,不善于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暖人心、聚人心的工作做得不够,导致在员工缺乏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绩效考核激励不健全
近几年企业一直在不断的探讨绩效考核机制,但是这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的去补充的完善。在现在的考核激励中,仍有一小部分考核的结果没有真正与员工的薪酬、奖惩挂钩,薪酬分配没有真正拉开档次,吃“大锅饭”的现象依然存在,体现不出按劳分配、“能者多劳多得”的原则。
三、职务晋升激励不合理
在干部提拔使用上,没有真正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激励机制。对有能力干事、想干成事的员工长期得不到提拔,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四、纪律惩戒激励力度不够
监控缺乏有效的措施,对问题和矛盾的处理手段疲软,个别企业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迁就照顾,出现问题遮遮掩掩,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合稀泥的现象时有存在,导致纪律惩戒力度相对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