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与警务效能双赢

时间:2019-05-14 22:1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建设与警务效能双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建设与警务效能双赢》。

第一篇:经济建设与警务效能双赢

经济建设与警务效能双赢

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分局推出“项目警官制”,将公安工作与经济发展节奏调到同一个“频道”上:不管是重点建设项目,还是大中小企业,都与之建立密切联系,全程跟踪服务、保驾护航。这种新变化,是湖北省公安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把主动服务经济建设作为进一步增强群众意识的一个缩影。

“服务经济是大局所需、民心所望、职责所在,更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全省公安机关要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简单服务为优质服务、变事后服务为全程服务。”湖北省省长助理、省公安厅厅长曾欣向全省公安机关提出明确要求。

转变理念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今年春节前夕,麻城市局领导在石材工业园调研走访时了解到,一些外来务工人员要返乡过年,摩托车、电视机等不便携带的物品无处存放。局党委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措施,推出为临时返乡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免费寄存贵重物品服务,深受社会好评。在全市“十佳三差”行风评议中,该局20个派出所在各辖区都名列前茅,市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服务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全市优秀政务集体”。

为此,湖北省公安厅麻城召开全省公安机关服务民生服务经济现场会暨平安湖北建设推进会,要求全省学习麻城经验,坚持服务争先理念,更好地服务民生、服务经济。

现在,全省公安机关坚持民生至上、民意导向,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省公安厅征求企业家和省内著名律师意见,结合各警种实际,逐条研究具体服务举措,制定《湖北省公安机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十二条》,于今年7月8日正式公布实施。

措施围绕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对执法行为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对公安机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相关工作进行规范。建立“三建三联”举措,最大限度地“亲企”、“帮企”、“便企”,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援助,堵塞安全漏洞,清除治安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建立省、市、县三级企业服务中心,开通24小时热线,通过电话和网络“零距离”联系企业,及时受理企业举报、投诉和咨询;建立包联企业制度,开展“千名民警进万家企业”活动,在与品牌企业、规模企业开展警企共建的同时,高度关注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及时上门服务。

创新警务

变简单服务为优质服务

今年以来,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分局创通过实施“项目警官制”,把提供优质服务与民警尽职履责结合起来,做到经济建设需要什么,公安机关就服务什么,使项目建设与警务效能共振、双赢。今年以来,襄城共发生涉企案件9起,同比下降21%。

在服务经济建设实践中,积极创新警务,变简单服务为优质服务。依法对市场主体实行最大限度宽容,对市场经济秩序实行最严格保护,对涉企执法行为实行最严厉约束,打造“平安、公正、高效、便捷”投资环境。

全省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以“打制假侵权,保企业品牌;打涉企犯罪,保平安发展;打非法集资,保金融稳定”为内容的“三打三保”活动,开展集群战役15场,共破获各类假冒伪劣犯罪案件29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4名,捣毁窝点287个。

持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依法严查影响市场秩序、企业生产、项目建设案件,严处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敲诈勒索不法行为。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打掉恶势力犯罪团伙36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405人。

同时,他们还坚持“三办三慎”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案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三办”即严办侵害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的案件、慎办影响企业生产和社会稳定的案件、不办为了捞钱搞垮企业的案件。“三慎”即慎用人身强制措施、慎用资金冻结措施、慎用财产扣押措施。严禁公安机关插手经济纠纷,严禁超管辖办案、以罚代刑,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顺应期盼

变事后服务为全程服务

按照“政府筹资、公安督导、警企共建”思路,钟祥市公安局整合莫愁湖开发区治安防控资源,构建全方位防控网络。政府拨款10万余元购置专用巡逻车,组织一支6人专职巡逻队,由派出所民警带队每晚对园区开展巡逻。针对辖区棉纺、制衣等企业女工多,深夜上下班易发生被抢案件的情况,巡逻队在职工深夜上下班时实行全程护送,有效控制了“两抢”案件发生,企业和职工安全感明显增强。

今年以来,湖北省公安机关顺应形势需要,积极推行警务前移,完善“警企热线”、民警驻勤等工作机制,落实领导包片、挂牌保护、责任捆绑等工作要求,变事后服务为全程服务。治安部门在全省重点工程建设工地设立警务室655个,各警种积极拓展服务新渠道,开展服务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回告,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假日服务等新措施。

省公安厅还先后组织3个专班,依据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对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明确省级公安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共计12类509项,700余页的《湖北省公安厅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清理资料汇编》向社会公布清理结果,使公安机关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更加规范具体和公开透明,公安机关服务经济,搞好全程服务,更是职责所需。

第二篇: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双赢模式探析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最北部,属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过渡地带,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海拔750米至2067米,是防止北部内蒙风沙侵袭北京、天津的“天然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肩负着为北京阻沙源、为天津蓄水源的特殊生态保护职责。近年来,该县以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为契机,把生态环境

建设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着力点,积极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方针,把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旅游区建设纳入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农、林、牧、水等有关部门的生态建设主力军作用,大力实施坝上生态农业、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无公害时差蔬菜基地、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旅游、京津风沙源治理、生态家园富民等生态工程,并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取得了显著成就,2002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之后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验收。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开放开发,带动了以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的壮大与发展,由传统经济逐步向生态经济转变,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生态县创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注重四个结合,充分发挥生态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围场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过渡丘陵地带,治理难度较大。为此,该县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项目为依托,全方位组织实施山、水、林、田、路、草综合治理,林业、水利、畜牧、农业等部门协调联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重点实施了首都周围绿化、德援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一退双还、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农业开发等工程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生态建设。

把生态建设与加强农林基本建设相结合。按照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综合治理的原则,重点抓了林、草、水精品工程。林业方面,十多年来全县工程造林231.6万亩,封山育林165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6.85。2000年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称号,多次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先进单位,并连续9次荣获河北省造林金杯奖和首都周围绿化金杯奖;水利建设方面,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90平方公里,其中重点流域治理完成139.26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工作保持了全省先进行列,新增水浇地面积8.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完成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新修、维修加固河坝15万米,开发坝后造田0.6万亩,整治河道4.5万延长米,建设人畜饮水工程39处,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86,建设小流域经济沟8.8平方公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草场建设方面,把封山养草、围栏育草、人工种草作为重点,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推行舍饲禁牧、青草贮存加工,使草场建设为畜牧业产业化服务。

把生态建设与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按照持续开发的原则,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按照“三扩、一压、一退、一开发”的思路,逐步扩大马铃薯、时差蔬菜、杂粮杂豆种植面积,压缩玉米种植面积,实行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开发滩涂扩种水稻,积极引导农民扩种“两高一优”作物,全县“两高一优”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0以上。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生态农业形成四大特色群体。一是模式化栽培为主要内容的主体农业群体,使耕地复种指数达136,年产马铃薯6亿公斤;二是以地膜覆盖、日光温室栽培为主要特征的蔬菜种植群体,全县种植蔬菜22.5万亩,总产量19.1万吨,销售收入近2亿元;三是以试种开发滩涂水稻为主要品种的高效农业种植群体;四是以养牛为主的畜牧业群体,依托丰富的秸杆资源,大力推广秸杆青贮、氨化新技术,大力发展养牛业。目前全县已形成六大规模饲养小区,畜牧业产值达5亿元,秸杆氨化过腹还田反哺农业,每年可积存100万立方米的农家肥,改善了土壤结构,促进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同时该县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初加工向集约型深加工的转变,大力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业,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路子,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市场机制,使企业和农户联为一体,确定了“公司 农户 基地”的经营运行模式,薯、牛两大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生态示范农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把生态建设与城镇环境建设相结合。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该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稳步实施县城改造和综合治理,加强城镇内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增加人均绿地面积,完成了县城绿化美化、“三网改造”、木兰中路拆迁续建、环境综合整治等七大工程,积极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城生活垃圾及医疗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工作,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推广使用型煤、电、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加强

第三篇: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双赢模式探析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最北部,属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过渡地带,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海拔750米至2067米,是防止北部内蒙风沙侵袭北京、天津的“天然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肩负着为北京阻沙源、为天津蓄水源的特殊生态保护职责。

近年来,该县以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为契机,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着力点,积极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方针,把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旅游区建设纳入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农、林、牧、水等有关部门的生态建设主力军作用,大力实施坝上生态农业、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无公害时差蔬菜基地、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旅游、京津风沙源治理、生态家园富民等生态工程,并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取得了显著成就,2002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之后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验收。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开放开发,带动了以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的壮大与发展,由传统经济逐步向生态经济转变,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生态县创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注重四个结合,充分发挥生态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围场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过渡丘陵地带,治理难度较大。为此,该县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项目为依托,全方位组织实施山、水、林、田、路、草综合治理,林业、水利、畜牧、农业等部门协调联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重点实施了首都周围绿化、德援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一退双还、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农业开发等工程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生态建设。

把生态建设与加强农林基本建设相结合。按照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综合治理的原则,重点抓了林、草、水精品工程。林业方面,十多年来全县工程造林231.6万亩,封山育林165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6.85%。2000年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称号,多次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先进单位,并连续9次荣获河北省造林金杯奖和首都周围绿化金杯奖;水利建设方面,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90平方公里,其中重点流域治理完成139.26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工作保持了全省先进行列,新增水浇地面积 8.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完成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新修、维修加固河坝15万米,开发坝后造田0.6万亩,整治河道4.5万延长米,建设人畜饮水工程39处,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86%,建设小流域经济沟8.8平方公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草场建设方面,把封山养草、围栏育草、人工种草作为重点,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推行舍饲禁牧、青草贮存加工,使草场建设为畜牧业产业化服务。

把生态建设与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按照持续开发的原则,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按照“三扩、一压、一退、一开发”的思路,逐步扩大马铃薯、时差蔬菜、杂粮杂豆种植面积,压缩玉米种植面积,实行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开发滩涂扩种水稻,积极引导农民扩种“两高一优”作物,全县“两高一优”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0%以上。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生态农业形成四大特色群体。一是模式化栽培为主要内容的主体农业群体,使耕地复种指数达136%,年产马铃薯6亿公斤;二是以地膜覆盖、日光温室栽培为主要特征的蔬菜种植群体,全县种植蔬菜22.5万亩,总产量19.1万吨,销售收入近2亿元;三是以试种开发滩涂水稻为主要品种的高效农业种植群体;四是以养牛为主的畜牧业群体,依托丰富的秸杆资源,大力推广秸杆青贮、[本文属大=秘=书=网=站-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大☆秘☆书☆网,更多原创]氨化新技术,大力发展养牛业。目前全县已形成六大规模饲养小区,畜牧业产值达5亿元,秸杆氨化过腹还田反哺农业,每年可积存100万立方米的农家肥,改善了土壤结构,促进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同时该县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初加工向集约型深加工的转变,大力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业,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路子,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市场机制,使企业和农户联为一体,确定了“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运行模式,薯、牛两大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生态示范农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把生态建设与城镇环境建设相结合。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该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稳步实施县城改造和综合治理,加强城镇内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增加人均绿地面积,完成了县城绿化美化、“三网改造”、木兰中路拆迁续建、环境综合整治等七大工程,积极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城生活垃圾及医疗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工作,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推广使用型煤、电、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加强对二次扬尘、工业粉尘、机动车尾气、油烟污染治理力度。县城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县城环境进一步优化,水、气、声环境均达到功能区标准。

把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自然保护相结合。为了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围场根据历史与现实,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了《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积极的保护,把生态旅游定为围场旅游的精品与亮点,并在开发中严格按规划执行,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不合理开发而导致的破坏生态的行为。同时大力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目前全县建有红松洼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木兰围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御道口省级自然保护区等4个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1.1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1.99%。同时还建有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敖包山、南大天等2个省级森林公园。越来越多的游人为围场的蓝天、碧水、林海所吸引,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递增,每年接待游客都在50万人次以上,每年的旅游收入达2亿多元。通过走发展生态旅游之路,加强自然保护保护区建设,使受保护区域面积不断扩大,进一步促进了生态示范区建设,从而也丰富了围场旅游的内容,提升了旅游的档次,促进了开放开发,带动了经济发展。

二、加强法制建设,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

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奠定执法基础。为使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围场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县情实际,县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办法》、《生态示范区总体建设规划》、《生态农业建设十年规划指导纲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环境监察违法案件移交处理办法》[找文章到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旅游景区景点环境管理办法》、《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关于加强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规范性文件,使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强化工作机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县政府对环保、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务、畜牧、旅游、公安等各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职责、目标等进行了明确和详细分工,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对破坏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打击。在工作中,各部门认真落实《生态环境监察违法案件移交处理办法》,环保与国土资源、林业、水务、畜牧、公安等部门协调联动,协调联动,密切配合,联合执法,初步形成了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县环保局与县检察院、公安局、国土资源局等11个部门共同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工作联系、共同打击犯罪、维护良好经济秩序的实施意见》,对违法案件移交程序、办理程序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沟通便捷、防范有力、查处及时的协作机制,加强对环境、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强化环保部门职能,加强环保工作。多年来,围场在不断加大环保机构与队伍建设的同时,赋予环保部门在保护区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参与决策、综合协调、统一监管的职权,大力支持环保执法,重点强化环保监督。在建设项目审批上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在确立重大项目时,由经济综合部门和环保部门共同研究、集体决策,并公开建设内容,接受社会各方面的反映与建议。特别是对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严格把关,有效防止了对生态资源的破坏。同时,以“一控双达标”为重点,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采取“转、推、控、防”四项措施,实现工业生态化,形成了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壮大与发展。目前,围场县正在大力发展马铃薯、养牛、无公害时差蔬菜、旅游等特色生态产业,强力推动风电清洁能源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龙头、基地和农户发展模式,以农促工,实现工业的生态化,为围场县建设生态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升警务督察工作效能

浅谈如何提升警务督察工作效能 潢川县公安局督察大队 肖超

警务督察工作,是公安机关内部监督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公安机关的职能任务将日趋繁重,其执法形象也更为社会所关注,形势发展对公安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怎样强化警务督察如何提高警务督察实效,推进警务督察工作的规范化,为完成公安各项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为此,本人就怎样提升警务督察工作谈一些肤浅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从思想认识上下功夫。督察民警要充分认识督察工作的职能,《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督察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障和监督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虽然其特殊的监督职能涉及到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并不意味着督察的监督权力大到无边无际,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这就要求督察民警要克服高高在上的不正常心态,不以管人者自居,不干扰办案,尽量定好坐标,找准位置,充分发挥督察的特殊职能作用。

二、从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公安督察民警应当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执法素质、服务素质以及警容和言行素质。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强烈的责任感,既要对上级警务督察部门和本级行政首长负责,又要实事求是地对基层民警负责。不仅要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也要维护公安民警的合法权益,为民警提供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为此,督察队员必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督察业务和技巧的学习、加强法律知识和业务工作的学习,提升督察工作水平。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自身修养,把警务督察队建设成为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敢于督察和善于纠正的监督队伍。通过随案督察、随警督察、专项督察、指令督察、明查暗访等各种督察形式,确保各项公安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三、从预警防范上下功夫。按照《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的规定,督察工作具有“惩处、教育、监督、保护”四项职能。督察工作既是主动发现不足、预防问题的过程,也是总结教训、完善工作机制的过程。督察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依法履行督察职责,强化前瞻意识,抓早、抓小、抓苗头,侧重事前、事中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的发生或造成现实影响。督察重点要做好防范工作,做到走在前头、关口前移,尽量减少事后查纠,当事后诸葛亮。在工作方法上,要由过去的被动工作向主动工作改进,在发现、查纠问题的同时,注重做好民警的思想工作,对被诬告、乱告的民警给予必要的安慰和鼓励支持,必要时要为民警正名,恢复名誉。要注意树立好的典型,弘扬正气,鼓舞士气,使督察部门进一步成为领导与民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应该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处罚放在第二位,从思想上解决问题,让民警充分认识到督察是在帮助领导管理,是在保护民警,从“我不要督察变为我要督察”,从而增强民警的认可度、信任感,提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四、从和谐督察上下功夫。督察工作难做,但只有凭着正直宽厚的人格魅力做好督察工作,才能赢得民警的信任。做好督察工作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实

事求是,以坚持原则,不带偏见,不以个人感情为左右作为督察工作的基础和生命。督察工作涉及到公安机关的所有业务、队伍,在日常工作中不仅仅是督察,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要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把督察与指导帮助相结合,避免事事发通报的做法,积极帮助被督察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指导落后单位改变工作面貌,尽量减少负面影响,这样既能得到基层单位的理解,又能促进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从而提高督察的威信和亲和力。

五、从核查群众检举控告上下功夫。督察是群众眼里的包公,是主张权利的保障,在群众的心目中就是说理的地方。督察人员要牢固树立群众投诉无小事的思想,绝不能包庇袒护,对投诉的一切问题都要认真查处。同时,在发现、查纠问题依法依纪处理方面,对专门诬告、陷害、欺负民警的投诉人也要坚决予以震慑,绝不能让其先入为主、得寸进尺,真正维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

六、从强化警务督察上下功夫。要把督察重点放在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主要部位和环节;要始终不渝地以公安中心工作和公安队伍管理为重点;要以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动态和日常监督,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为重点;以对民警经常性纪律监督和遵规守纪为重点;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确保执法为民为重点;要以维护人民警察合法权益为重点。督察工作要抓好惩教并举,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加强民警的法制观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和纪律观念教育,抓好源头治理,同时必须“严”字当头,“敢”字当先,坚持原则,只要是队伍发生的违规违纪问题,不管是谁,都要坚决查处。通过强化督察监督不断地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树立人民警察的高大形象。

第五篇: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出取舍: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矛盾尤其尖锐。但是从长期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自然规律的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首先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其次,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再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环境保护的内容大体可分两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包括保护城乡环境,保持乡土景观,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环境的调节净化能力,确保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库的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是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即防治在生产建设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污染物质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 1 律的客观反映。有些同志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认为要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范例。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经济发展不能停止,把经济增长停下来,治理生态环境,即所谓的“经济零增长论”,那将因噎废食。经济发展不但不能停,且应该尽可能迅速发展,否则永远不能摆脱经济技术落后。但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也是不对的,其实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发展经济是根本,没有经济的发展,缺乏足够的技术、设备、投资,也就谈不上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反过来,没有良好的环境,连人的生存健康都保障不了,当然也谈不上发展经济。而且,一但生态环境改善了,又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如回收废物废油,可增加社会财富,资源得以循环反复利用;植草种树固沙,增加草原和耕地面积,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所以,今天的经济建设已不仅仅限于创造物质财富,也包含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治理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与治理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问题,处理得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大有益处,我们应当实行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把主要力量放在发展经济上,这一方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一:从人们对两者重视的层面上理解:我们应该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摆在同样的位置。可能在短时间内这两者会存在一定的冲突,但是在长期内,经过人为的调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会趋于一致。

二:为了保护环境而限制一些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并不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能并行相矛盾。比如说,一些地方有时为了环境的保护可以适当限制一些高污染产业的发展,而在其他产业加大投入,这样并不会影响整体经济向前发展的趋势,却能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当然这并不是对每个城市和地区都是适用的,要依据各个地区的特色和资源而定。

三:两者并非矛盾关系,不是有我就没他的那种互斥。只要选择恰当的经济发展方式,就不会给环境带来毁灭性的污染或破坏。而且环境很好且经济很发展的地域是存在的,直接从事实上印证了二者可以共存。

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可以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自然规律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可持续性;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放弃发展,则无可持续可言,只顾发展而不考虑可持续,长远发展将丧失根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下载经济建设与警务效能双赢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建设与警务效能双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

    1、文化的重要性——旗帜作用文化是一个民族灵魂之所系、血脉之所依,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根基。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

    浅谈发展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

    浅谈发展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拿九里区来说,GDP从1996年的5.38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44.0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从0.25亿元到2.......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大源镇积极开展造纸行业结构调整大源有着悠久的造纸历史和浓厚的造纸文化,“纸乡”的美誉更是闻名在外。全镇现有造纸企业49家,年产量达33.61万吨,年......

    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合集五篇]

    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 这一讲主要涉及以下一些基本问题: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坚持五个“统筹”,推进全面发展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五、深化国有......

    铁路建设与经济建设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 ——基于江苏铁路建设发展的思考 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世茂小学 王绪华 [摘 要] 铁路作为近代工业革命的标志,其作用在世界许多国......

    浅谈如何实现警务效能警力无增长改善

    浅谈如何实现警务效能“警力无增长改善” 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日照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刘明 【摘要】:随着交通管理和服务群众任务的日渐繁重,公安交警部门警力需求呈现大幅......

    双赢谈判策略与技巧.专题

    双赢谈判策略与技巧 ● 课程背景: 要么战争,要么谈判。在人类的历史上,这个选择始终摆在人类的面前。纵观古往今来,人类的历史缀满了谈判,而当今的世界更是一张巨大的谈判桌。迄......

    谋求经济与环境双赢

    同济大学MPA讲座报告 谋求经济与环境双赢 中文摘要:人类的文明与进步需要城市的发展,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又需要良好的环境,这两者是对立的,又应当是相互统一的。因此,城市必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