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大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新模式
探索大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新模式
(天津师范大学生命协会 慕欣 韩岳 韩超毅)
大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志向、兴趣和爱好的在校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组织。它具有参加者的自愿性,活动的趣味性、特色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环境的宽松性以及与社会联系的紧密性等特点,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而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在创建校园精神文明,繁荣高尚的校园文化,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闲暇生活多样化、文明化、知识化和科学化,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社团的职能作用
根据大学生社团的特点,结合高校教育模式转变和大学生成才的需要,笔者认为,大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团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
2.社团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每一类社团实际都包括了许多种形态各异的具体小类,充分体现了高校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充分的想象力。首先,学生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一项良好的兴趣爱好中蕴涵了广博的知识,可以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加入一个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社团学生从中受益。
3.社团为学生的技能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学生加入某一类社团,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加强自身的自信心,从而为培养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
4.社团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技能是具体操作的工具性要求,而能力则是内在的活力,相较之下,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创意互相碰撞,不同成员间的互动越活跃,创新的动力也就越强,对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的作用就越大;另外,社团这样一个成员众多的团体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的交流越频繁,对成员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越充分,社团组织走出校园的活动越多,成员社会化程度越高。这对于培养社团成员的适应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社团是学生团队意识和向心力培养的良好阵地
由于学生社团是学生凭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发形成,并在活动中坚持“兼收齐蓄,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得社团成员的团队意识比较强,也就是凝聚力和向心力比较强。
6.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团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提升层次,构建载体,凝聚学生,示范群体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最终是要落实到不同的项目和层面,社团组织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和层面,而且是学校党团职能部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实抓手。实际证明,社团建设的全面与否、规范与否、是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否丰富多彩,全员参与的注脚,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否夯实的重要保证。
二、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当下社团组织的活动规模不断扩大、物质投入不断增加、参与面、受众面不断加大,影响和效果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社团固有的自发性、流动性等特点,社团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很多像社团组织结构松散,会员流动量大,缺乏组织纪律约束,随意性较大等问题。
1、各个社团对自身定位不准
高校学生社团是以大学生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发成立的志愿型群体。但众多的社团对自身的发展定位不准,不知道自己的社团的定位是什么?怎样发展?发展的方向在那里?
在招聘新社团成员时,许多社团总会给新社员一个不同的解释,社团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文化理念、活动总则、没有形成一整套本社团的价值管理观念。在日常工作运行中,社团的活动不知如何进行,工作无法开展,活动无法进行,从而使自己的社团长期处于“休眠期”,形成“有团无活动”的结果。
2、各个社团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现高校学生社团数量不断增加,成员规模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但随之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文化娱乐型社团数量大增,迅速发展;而理论研究、志愿服务型社团举步维艰,学校在政策、经费、场地等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导致一些社团受宠有加,而一些则倍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业务指导,经费、场地无保障,活动开展不起来,社团成员积极性不高等。这就形成热门团与冷门团,大团与小团不能共存共热的问题,出现了工作参差不齐,甚至小团、冷门团生存不下去的现象。
3、社团发展缓慢,活动创新力不足
社团及社团文化以其丰富的种类、广泛的内容,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如理论学习和学术科研型社团,通过组织理论学习,邀请知名教授、专家举办学术讲座,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然而各个社团在招纳新社团成员后,由于原创力不强,导致该社团开展的活动陈旧无新意,社团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社团之外的学生对社团的评价降低,社团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出适合本社团的活动。甚至有些社团的活动更是把开会聊天当成是社团的固定活动项目。
4.社团内部管理混乱,组织松散
社团一般都有章程,对社团的名称、性质、宗旨、组织机构、活动内容、经费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社团干部管理水平不高、更换频繁等原因,内部管理较乱,一些社团不能很好地按章程开展工作,造成社团活动的随意性强,特色不突出,创新性活动不多,对会员的吸引力不大,会员的参与热情不高,不少社团活动变成社团几个干部的活动;另外,由于社团对会员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和会员流动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社团组织比较松散。这些都不利于优秀社团文化的积累和沉淀,不利于社团的良性发展。
5.学生社团建设的资源配置不足
当前,学校配置给学生社团建设的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其需要,比较突出的主要有指导教师力量配备不足、活动场地少和活动经费紧缺,严重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发展,不少社团因这些困难只能艰难生存。如指导教师力量不足,使学生社团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引导,社团在自身组织建设、把握正确方向以及增加社团活动的内涵、提高活动的档次和质量等方面比较困难;活动场地少和活动经费紧缺,使不少社团无法正常活动,即使开展活动也只能是常规性的活动,而许多好的活动策划难以变成现实。
三、社团建设及管理新模式
基于以上出现的诸多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社团的管理。这里所说地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学校对社团的管理和社团内部管理。学校管理:
1.给社团一个宽松的孵化和成长环境,积极扶持社团成长
大学学生社团不同于一般的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它是由一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或理想的学生走到一起的自发组织。因此,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应从统管型向民主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学校既要坚持宏观控制,加强指导,确保学生社团发展的方向正确,又要坚持微观放开搞活,放手让其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既要引导学生社团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民主决策机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紧紧依靠广大会员创造出自身的特色,又要鼓励学生社团打破束缚,面向社会,积极谋求自己的发展机遇。学校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必须要尊重和重视学生社团发展。只要在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违背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的前提下举办的社团活动,学校都应该予以支持。
2.加大学校经费的投入,鼓励学生社团多渠道筹集活动经费
必要的活动经费对于社团开展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生社团的数量较大,参加社团的学生人数众多,需要大量的活动经费。因此,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的投入,保证学生社团能正常开展日常工作;另一方面,学生社团也应积极想办法多渠道筹集活动经费,如向申报课题、寻求社会、企业赞助和有偿服务等。另外,学生社团还可充分发挥其特长,积极与其他组织联合开展或承办相关活动,通过别人出经费,学生社团出谋划策,出人出力来举办活动,达到锻炼会员、扩大影响的目的。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数量较多,各社团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社团的活力和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相差甚远。因此,对社团进行科学评价,有利于学校对社团的宏观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增强学生社团的效率意识、质量意识、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励他们创特色、树品牌,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学校可定期对学生社团的班子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主题活动、档案管理、社团会员参与社团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全面评价,对优秀的社团给予表彰和重点支持,对不合格的社团要求整改,甚至给予淘汰,从而促进学生社团的整体发展。社团内部管理: 1.加强社团自身建设
①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会员分工明确,合作融洽,组织纪律各项制度健全,日常工作有条不紊。
②有一个团结向上、凝聚力强的领导核心。社团的负责人要有热心,有积极性和责任感,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为他人服务奉献的精神,不为个人出风头。
③有较好的工作计划和社团活动。一个发展好的社团离不开档次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这就要求在有健康的工作计划的同时,必须有立意新、品味高、策划精的社团活动。
④在事先征得学校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社团可以聘请若干政策水平较高、学术造诣较深或在某些方面有专长,关心学生社团活动的专家、学者或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顾问或名誉社长,对社团活动和发展给予必要的指导。
⑤加强交流与合作,联合高校其他社团进行面向更广泛学生的大型活动,扩大社团活动的影响力,实现社团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⑥加强对外联系,利用自身的智力和文化优势,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同时得到企业和社会的经费支持,将社团活动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开展。
2.参照企业管理模式,走规模化、品牌化道路
①强化品牌意识,努力营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社团文化。一个好的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同样一个好的社团应该也有自己的社团文化。社团文化营造的开始就是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所以社团在成立之初就应该有自己的正式名称(包括中英文)、旗帜、徽标等等,甚至是社团的宣传主色都要固定,这些都是为树立社团品牌所必需的。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无论举行什么样的活动都要使用这些标志。一个社团品牌一旦确立,必然会有经久不衰的魅 力,为一个社团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社团组织的活动应该要有特色,能反映出社团文化,活动的数量宁缺勿滥。
②确立优胜劣汰的会员管理晋升制度。如何长期保证社团会员的数量和质量社团建设的一个难题。企业通过工资、福利等 方式加强对员工的管理,而现在很多社团对会员的管理采取“散兵游勇”式管理,会员进出社团自由,往往导致社团初期会员很多,发展到了后来会员越来越少,或者基本是以低年级同学为主。社团没有也不可能有工资和福利,或许我们可以参照这种形式建立社团暨星级会员制,每学期末组织对每一位会员的考评,确定会员的星级是升还是降,各级会员享有不同的待遇,这里的待遇当然需要校方提供支持,校方在评奖评优等方面制定措施,对于那些对社团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享有与学生干部一样的待遇。反之那些在其位不谋其事的会员应该尽早开除会籍,以达到资源整合的最效率化和最优化。如果有些会员确实由于个人原因需要离开社团,要以书面的形式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离开社团。
③民主选举,责权清晰的社团负责人制度。社团的主要负责人需要很强的号召力,所以他们的产生应该是民主选举产生,负责人独立行使选举人赋予的权力,社团负责人对选举人负责。社团规章中应该明确规定社团负责人的权力和责任,负责人如果违反社团规章制度,那么就依照制度 罢免其职位。
④收支分离,管理规范的社团财务制度。社团的活动经费有限,所以社团经费的使用一定要有明确的计划。社团的经费的收入和支出应该分别由专人负责,社团负责人负责审批经费的统一管理和支出。一段时间公示经费使用情况,接受全体会员和指导老师的监督。
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它对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对于高校精神文化氛围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校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把企业的管理模式应用于学生社团管理,加强对社团的建设,才能使高校学生社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快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新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第二篇:探索民主党派服务社区管理建设新模式
探索民主党派服务社区管理建设新模式
社区作为承担政府管理服务职能下移的最基层单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在传统意义上正在发生质与量的变化。近两年,我市城乡社区广泛开展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和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其目标之一就是动员居民中的骨干、社区干部及社区外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建设,弥补政府在基层社区管理建设中之不足。这既是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基层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民主党派的特有身份和党派职责,赋予其在基层社区建设中的特殊功能,即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以及发挥成员特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为基层社区建设献计出力,发挥作用。近年来,我们基于这个目标,进行了一些工作上的探索。
一、民主党派服务社区管理建设有利于民主党派履职和发挥作用
民主党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支重要力量,在现阶段政府管理职能下移,社区传统管理模式逐渐打破,管理服务职能扩大的前提下,拓展社区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功能迫在眉睫。目前,社区人少事多、管理人员素质结构不尽合理,居民对社区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的矛盾凸显,在此情况下,民主党派在其所在的生活和工作区域,发挥自身优势,尽其所能,为社区建设提供服务,既是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的要求、也为民主党派履职和锻炼能力提供广阔舞台,是民主党派和社区获得双赢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民主 1
党派的进步性可以在社区建设实践中得到很好体现并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围绕社区建设中个性和共性问题,使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理需求通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渠道得到较好的维护;二是可以发挥党派成员的知识优势和专业特长,为社区建设和群众所需提供服务。
二、民主党派服务社区管理建设的基本做法:
一是为社区工作帮忙不添乱。民革市委会在结对服务社区建设中,积极发挥市委会讲师团作用,为社区举办“法律知识普及”讲座,在社区“未成年人成长俱乐部”开设“文明礼仪讲座”,发动党派成员参与社区自治和小区业主委员会,积极开展为业主维权活动,帮助组织召开有公信力的群众座谈会,针对社区、物业和居民之间的各种矛盾讲解政策,理顺情绪、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民盟、九三学社市委会积极发挥退休盟员作用,帮助社区做好板报宣传和反映社情民意,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写成信息向市、区领导和人大、政协反映,为社区和群众搭起与党委政府沟通思想的桥梁。一些离退休老主委、老同志积极向所在社区群众提供自己的住址、电话号码,欢迎群众向他反映问题,并热心为有困难的群众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是为社区群众开展特色服务。党派成员中人才荟萃,具有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的有利条件。各党派在坚持传统送医送科技送法律服务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类群众需求的特色服务。民盟浙江海洋学院总支部为结对社区开设网站、设置“在线留言BBS”、“民警留言”和手机短信平台等多项便民措施,培训网络管理员;为社区楼宇园地撰写具有永久性文字说明,把社区群众自治管理的内容渗透进去,从社区基础管理工作入手,着力为社区改善软件环境,增强群众的自主管理理念,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献计出力。民盟市委会浙江海洋学院总支部在暑期为结对社区开设“亲子拓展”体育活动,在“三八妇女节”期间,开设“相约魅力,扮靓春天---庆三八女性服饰礼仪与行为礼仪讲座”、组织大学生艺术团进社区演出活动,文艺支部为结对的社区培训文艺骨干和举办广场舞培训,满足社区群众对高层次文化的需求。民进市委会利用社科联成员优势,向结对社区送科技服务、帮助养殖专业户提供科学养殖知识和技术。农工党市委会的“xx市第七渔农民流动医院”,多次组织医卫系统专家和高级医疗仪器到结对的街道社区开展疑难疾病检查;九三学社市委会发挥律师事务所优势,结对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新居民委员会,举办法律讲座、赠送法律手册和联系卡,为外地民工搭起一座法律援助桥梁。
三是为社区群众创业增收出谋划策。民革普陀支部以服务社
区建设为宗旨,为社区旅游产业发展所想,发挥自身优势,与朱家尖莲花社区结成帮扶对子,为莲花社区渔农民转产转业、发展渔农家乐旅游特色产业作贡献。通过调查,针对该区渔农家乐经营户配套设施差、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与社区领导一起走访经营户、召开座谈会、开设培训班,并与社区联合组织渔农家乐经营户代表赴厦门鼓浪屿等较发达的旅游景区参观考察,帮助经营户开阔眼界,查找差距,提高经营理念和经营档次。发动有专业特长的民革党员为经营户做客栈环境设计,并在一些有代表性的经营户中搞样板,使这些经营户的经营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观。在他们的努力下,经营户职业道德、经营品位和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为了引导经营户规范经营、文明经营,形成旅游产业区发展良性循环,他们还与社区领导积极筹备成立“渔家客栈协会”,建立渔农家乐自治管理组织,为进一步打响渔农家乐特色经营品牌,形成渔农家乐特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出力。
在推进城市化建设中,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要将进步性更好
地体现在为社会的服务中。提倡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不仅是民主党派传统服务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理念的转变。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可激发党派成员的社会责任性和公民的公益心,自身能力和水平得到锻炼,也可帮助社区群众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与政府推行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这种将服务融于管理的理念,可不断促使社区基层群众自治管理的内容和服务群众的功能得以更好的提升。
三、民主党派服务社区管理建设的体会
(一)民主党派服务社区管理建设注重实际效果。开展和创新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关键在于工作的实际效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必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相适应。要通过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总结和积累经验,从中找出符合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工作规律,让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参与社区建设这项工作模式充满活力。要在不断的积极探索中,形成和建立一支人员相对稳定、由较高工作热情、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较好的民主党派服务社区队伍。要加强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参与质量。要提供服务社区建设需要的物质保障,采取政府拨一点、党派筹一点、社区支持一点等拼盘方式筹措资金,配置必要的硬件设备。要探索服务社区工作符合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不断拓展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服务理念,及时总结经验,加强策划和指导,不断推进服务工作。
(二)促进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党派和社区取得共赢局面。要把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参与社区建设成为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达到社区和党派建设的互利共赢。实践证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社区工作,既为参政党提供了发挥作用、扩大影响的良机,还促进了党派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党派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党派成员有了更多接触社会和反映社情民意的素材和机会,也为党派成员提供了发挥专长、多作贡献的平台。党派组织在开展活动中,能够及时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达到最终使用人才的目的,对民主党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基层骨干、选拔后备干部提供了渠道和平台。
第三篇:探索安全管理新模式,夯实“五大”建设安全基础(模版)
探索安全管理新模式,夯实“五大”建设安
全基础
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泰州供电公司以“责任体系全落实,保证体系全覆盖,监督体系无盲点,业务流程无梗阻”为目标,不断思考探索安全生产管理新模式,为“五大体系”有序运行提供了可靠的安全基础。
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控体系
针对“三集五大”机构调整和业务变化,清晰责任界面,修订安全生产职责规范,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标准。清理制度流程,制订、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规范安全生产流程秩序。清通反馈渠道,着力加强调整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畅通省检修公司泰州工区与泰州公司、县域检修分公司与县公司以及市公司之间的沟通渠道。有效落实事故防范措施,清楚责任追究,强化过程监督管控,严格安全工作质量和完成情况的检查考核。
二、强化安全生产末端治理
准确把握“三集五大”体系建成后的管理重心,将侧重点和着力点放在了加强配农网安全生产管理上。组织编制了《配网作业现场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手册》,列出风险项目393项、典型控制措施998条,分5个专业印制口袋书9000多册,发放到每个作业人员手中,指导一线人员辨识、控制现场安全风险。“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后,县域检修公司的安全也是必须重点关注的方面。公司组织对四个县域检修分公司进行监督性巡查, 巡视变电所、进行红外测温,检查作业现场安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的落实,以及安全工器具的规范使用等基础工作,掌控基础班组安全动态,全面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三、加强“交圈”作业安全管理
突出抓好改扩建工程安全管理,修订改扩建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明确管理职责,强化流程管控,并对关键环节的严格监督。加强春、秋等集中检修作业的组织协调,认真执行现场作业风险预控卡,抓住作业关键环节和关键节点,制定并落实现场作业、运行操作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多层次、多角度控制交叉作业风险。重视工程及生产业务的外包管理,严把“四关”(准入关、计划关,许可关、验收关),全面强化配农网外包工程的安全管理。2012年1-10月份,泰州公司共组织外包人员专场安全培训84批次,培训人员1428人次,组织工作票“三种人”安规考试48次,考试人员1387人。
四、开展班组安全日示范活动
针对专业工作实际和当前电力生产特点,建立了调控、输电、运行、检修、配电、农电及施工等专业安全日活动示范班组。各级负责人和专职人每周轮流交替走入不同班组,开展安全活动的指导和督查工作,了解班组安全生产现状和员工思想动态。组织各市(县)供电公司、县域检修分公司相关人员到示范班组进行观摩交流,相互学习、排找差距、共同提高,使班组安全活动真正成为提高员工安全防范能力、开展业务培训交流的重要阵地。
五、政企联手,共同开展电力设施保护。
针对泰州的民俗特点,从源头防范孔明灯。联合经信委、公安局等5部门联合发出《关于禁止生产、销售和燃放孔明灯的通告》,发放80000余份《通告》和10000份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手册,组织专项巡查和联合行动。孔明灯挂线今年发生21起,比去年下降249起。结合季节性特点,积极采取措施对线下树木进行治理。公司会同市、区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落实了线下树木的处置措施。
收获安全,方能收获发展,泰州公司将认真做好“五大建设”安全保障,以踏实的精神全力冲刺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
第四篇: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
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
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新概念、新观念)的落实,必须以探索建立起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包括不同阅读课型的教学模式和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模式)作支撑。
(一)不同阅读课型的教学模式
课型是按照课的目的任务的不同和课的结构(指一个课题的整个教学活动是由哪几个基本环节组成的)的区别而划分的;不同课型的性质、任务对教学步骤(教学模式)有直接的制约作用。为落实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增强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可将小学阅读教学划分为精读课、略读课、学习指导课和课外阅读指导课四种类型。
1、精读课
(1)特征及任务:精读课是以深读为基础、以全面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综合性阅读课型;教学任务包括阅读理解、情感陶冶、知识习得、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几个方面,以培养语文能力核心。
(2)模式或步骤: ①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程序:上课伊始,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一定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动机和兴趣;接着指导学生默读和浏览课文,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顺课文、思考、议论“这篇课文主要说了哪几件事情”这样的带整体把握的问题。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要使学生从整体上(不是只从一点或一个侧面)形成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并能初步提出一些自己尚未弄懂的问题。
操作要领:一是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发动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课文、提问题;二是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而不是只得到点滴的观感。
②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教学要求:“深入感悟”是指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情感和重要词句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和领悟。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学生必须精读课文(精读:是指围绕课文的重点而深读,而深读的展开有赖于关键问题的提出,关键问题的解决是衡量深读效果的主要标志;关键问题应产生于课文的重点部分,应反映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和情感态度与课文重点部分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或矛盾,应含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或进行探究的余地;关键问题的表述应具有概括性和启发性)。
操作要领:一是师生要善于提出问题和归纳问题;二是引领学生围绕所提出的关键问题反复阅读课文(读,既要保证读的时间,又要注重读的质量,要指导学生采用有感情的朗读、精读与默读、分小组读、找伙伴读、男女生赛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实现“读”的目标;同时要指导学生把读与思结合起来,能抓住所提出的关键问题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和读中体验,能围绕关键问题抓住重点段落、重要句子和关键词汇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其要义,能在朗读过程中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及事物的矛盾,切实提高有感情朗读的水平);三是教师的指导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不以教案牵着学生走,而须根据学情的变化来调整教案。
③研读品读,深层体悟:
教学要求:教材选偏的精读课文中,有一批涵义很深的课文。这些课文不仅有表层的描述,而且有深层的意蕴。如,描写事物的,以事喻理或托物言志;描写景物的,寄景抒情;描写人物感情的,则情中有情„„学生要学懂这些课文时,必须采取一个重要步骤,那就是要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研读和品坊,才能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产生共鸣,甚至受到震撼。
教法学法:要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学生在认识、情感上的不同反映来确定。这些具有深层意蕴的课文大致有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教法和学法的侧重点应该各有不同:
第一类:以事喻理的课文。如《两只小狮子》、《乌鸦喝水》、《酸的和甜的》、《画杨桃》、《题西林壁》等等,其深层意蕴是事中之“理”,学生在阅读中面临的困难是难以弄明事中之理。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在学生真切感悟语文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反映“深层意蕴”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研究或品读关键段及关键词句,启发思考,组织讨论,指导互评,从而使学生悟出事中之理。如教学《酸的甜的》一文,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大家思考和议论小松鼠和小白兔提出的问题:“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以议论“硬说”一词的含义为突破口,经过七嘴八舌的讨论,学生终于明白了这个童话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第二类:寄景寄事抒情的课文。如《荷花》、《黄山奇石》、《圆明园的毁灭》、《我爱故乡的杨梅》、《高梁情》、《观潮》等等,其深层意蕴是景中情或事中情。对作者借赞美自然景观来抒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以及通过赞荷花、迷荷花来表达作者追求纯洁、和谐、美满、幸福的思想境界,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反复品读重点段落、琢磨重要词句和体验作者的情感,才能体悟课文的深层意蕴。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品读竞赛,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找伙伴读,通过朗读把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出来,以听读的同学是否产生共鸣来评价朗读者的体悟水平。在这种互相激励的情境中,学生完全进入了“角色”,他们细细品味课文,在想象和深思中逐渐对作者的深层情感产生了共鸣,体会到作者从内心深处发出的热爱家乡的深情。
第三类:情中寓深情的课文。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雨中》等等,其深层意蕴是情中隐含的“深情”,学生面临的困难是难以体悟情中的“深情”。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学生对人民群众热爱周总理的感情很快就感悟到了,而当老师提出“人民群众为什么这样热爱周总理”这一问题时,个个面带难色。教师及时引导大家默读和有感情地朗读几个重要自然段,同时启发大家联想课前观看的电影《周恩来》及课前搜集的周总理关心人民群众的动人事迹,然后组织大家讨论,学生终于恍然大悟:人民群众这样热爱周总理,是因为周总理非常热爱和关心人民群众。
操作要领:首先,教师既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深层意蕴,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从而归纳提炼出需要引领学生探究的能反映课文“深层意蕴”的问题。其次,要让学生自已体悟课文的深层意蕴,教师不可先讲出自己的看法,其主要决窍在于引导学生围绕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研读和品读。研读包括探索性阅读和体验性阅读:探索性阅读是为探究所提出的问题而对有关段落进行的阅读(它以朗读为主,辅以默读;在读的过程中把个人的分析、比较与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紧密结合起来;朗读和讨论要突出重点段落,要紧扣关键词句);体验性阅读在于通过朗读和默读来体验人物的生活和情感,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达到与文中人物的共鸣(体验性阅读多用于感情色彩很浓的课文,所以要重视情境的创设和读者的联想,适时插播有关电影剪辑或多媒体课件等,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品读,是指学生在朗读、默读中按照自己的体会和想象而对课文(特别是重点段落和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予以品味。品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重要思想内容的理解,还能使他们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味,如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等。品读实质上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感受力。如,一位教师在指导一年级学生品读(两只小狮子》的重点段落时,就抓住了这两点。在这篇课文的末尾,狮子妈妈对懒狮子说了这样一段话:“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教师在指导学生品读这一段话时,启发学生先体会狮子妈妈的心情、态度和语气,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体会和想象来品读狮子妈妈的话——有的扮作慈祥的狮子妈妈,怀着沉重的心情,以语重心长的语气来朗读这段话;有的则扮作急躁的狮子妈妈,怀着焦急的心情,以气愤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④熟读成诵,尝试运用
教学要求: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方式初步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把自己感悟最深的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初步转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为全面全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如,学了《小白兔和小灰兔》后,很多学生争先恐后的即席发言,表扬小白兔爱劳动、肯吃苦,批评小灰兔好吃懒做、不爱劳动,并表示自己长大后要做一个爱劳动、能吃苦的人。又如,学了《水乡歌》后学生模仿着写道:“家乡什么多?树多。千棵树,万棵树,五月榴花红似火,装点家乡新生活„„”
操作要领:一是要保证必要的运用时间,为了能保证全员参与,可采取“个人准备,分组交流”的方式,并且每次只取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的一项,真正落到实处。二是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逐步提高要求。一般说来,一年级只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二年级除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外;还可训练写作能力(可采取汉字加拼音的写话形式);三年级的口头表达可让每个学生复述课文的一个片段或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书面表达可让每个学生写一段话,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出来;4至6年级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练习的要求应当逐年提高,操练的形式应更加多样。三是要指导学生熟读所学课文,紧抓语言积累。学生学完一篇精读课文时,必须达到读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再抓背诵(或背诵全文,或背诵几段,应酌情而定)。
上述的精读课的教学模式(结构、环节、步骤)只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思路,不是刻板机械的教学流程;教师在具体实施时,教学步骤应根据课文的不同及学情的异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学习内容浅显的课文,可将“深层体悟”与“深入感悟”合二为一;又如,学生深入感悟《荷花》一文时,可参照作者的思路,采取“闻荷香——看荷花——赏荷花——迷荷花”的顺序来学习。
2、略读课
(1)特征及任务:略读课的主要特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主要思想感情或深层含义,并学习略读方法。
(2)模式或步骤
①略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方法:先提出一个问题(即这篇课文主要说了几件事),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分组或全班议论。
②再读课文,体会主要思想感情或深层含义。方法:先就课文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或深层含义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然后在组内或班内进行讨论。
(3)操作要领:一是每一步教学都要以问题开路。二是每一步教学都要以读为基础。三是要紧扣关键词句和重要段落,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或“各种项目一齐上”、“从头至尾逐段教”。常用的方法:①紧扣一词,教活一课。很多课文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如《田忌赛马》中的“转败为胜”、《精彩的马戏》中的“精彩”、《珍贵的教科书》的“珍贵”等。这些词语或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或点明了文章的情感,或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们找准并紧扣这些关键词组织教学,就可教活整篇课文。②抓住一句,串联整篇,很多文章中作者都精心安排了关键词,或揭示题旨,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内容,或凝聚情感。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等于提起了衣服的领子,以一句串联全篇。如《草原》中的“蒙汉情深何忍别”、《落花生》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等。③精导一段,拨通全文。有些课文,有明显的重点段,抓住重点段精心指导,就可以拨通全篇。如《再见了,亲人》,前面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志愿军与老大娘、小金花、大嫂话别。三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都是通过回忆某些事来抒发中朝人民用血肉凝成的深情。教学时,教师精教第一段,并从第一段中总结出一种写法:记事抒情。第二段、第三段则让学生自学,了解这两段记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这样教,时间省了,学生的收获反而更多。④突破一点,举一反三。有很多课文有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但也有一些课文没有明显的关键性的词、句、段。教这些课文仍不可逐段串讲串问,而应该“突破一点,举一反三”。选择突破的“点”要因课而异。如《养花》一课的“趣”、《荷花》一课的“美”、《火烧云》一课的“变”、《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情”、《飞夺沪定桥》一课的“勇”、《会摇尾巴的狼》一课的“装”、《西门豹》一课的“言外之意”、《狱中联欢》一课的“对联寓意”、《第一场雪》一课的“景物特点”、《晏子使楚》一课的“机智对话”、《冬眠》一课的“善于观察思考发现”等等。可以说,任何一篇课文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一点”,抓住了这“一点”,就可突破全篇。
3、学习指导课
(1)特征与任务:这是一种为帮助学生适应和掌握新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新的学习方式而确立的一种新课型。例如,很多学生不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不会进行自主阅读、合作阅读和探索性阅读,有的不会朗读、默读,尤其不善于在朗读中感悟。因此,我们应该有计划、有准备地开设学习指导课。由此可见,学习指导课是一种“学会学习”的实践课。其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的要求,灵活运用朗读、默读等方法。学习指导课不定期开设,其主要内容包括新的学习理念的实践和新的学习方法的操练;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年龄特点来确定具体内容。
(2)模式或步骤
①提出操练的任务,师生分头准备。这一步一般在上课之前完成。
②教师扼要讲解,学生充分操作练。这是学习指导课的主要步骤,教师要保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
③学生交流心得。师生共同总结。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激励性评价。
(3)操作要领:一是主题要鲜明,一次确定一个训练专题;二是操练要充分,一次让学生掌握一种学习方法;三是指导要精当,一次让学生学会一种学文方法。这里介绍几种在学习指导课中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①破题阅读法:就是通过分析课文题目的含义特点,了解课文内容,感知其中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如学习《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他们就会了解到这篇课文的人物和主要事件,还自然会萌发出“董存瑞为什么要去炸暗堡”、“怎样去炸”、“炸得怎样”等疑问。这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胳无疑是有帮助的。②根据课文特点阅读法:不同类型的课文,在写法上各有其独特的地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可先帮他们掌握写法,再引领他们根据特点去学习。如学习《姐姐》后,可指导学生总结出写人类课文的特点(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等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品质特点),并共同探索出学习记人为主的记叙文的方法(细心揣摩文章中作者对人物语言、行为和心理等描写,从中了解人物的特点)。若学生掌握了这种学法,去学习《金色的鱼钩》等类似的课文就会觉得有路可循了。③利用课后问题阅读法:有很多课文的课后问题中,已直接告诉我们本文写了哪些事物或所写事物的顺序等,这就可以直接指导学生按照这些提文去了解课文,初步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如《观潮》课后第二个问题: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如果学生在阅读之前先看看这一问题,对其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无疑是有帮助的。除此之外,还可教给学生抓重点事件阅读法、提要阅读法,抓中心句阅读法、抓过渡句段学文法,根据关键词阅读法、利用推理阅读法等。
4、课外阅读指导课(1)特征与任务: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为推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强学生语言综合素养而确立的一种新课型。这是一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一般每两周安排一节。其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指导学生总结交流读书心得,逐步增强阅读能力,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是推动课外阅读,落实语文新课标精神的迫切需要。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多读”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小学阶段,课内精读、略读的文章只有300多篇,不超过40万字;如果小学生只读这些课文,是无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1——6年级不少于145万字。
(2)分类及步骤:根据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承担的教学任务,可将这种课型分为两个亚类:①阅读兴趣培养课。这一类指导课一般安排在一、二年级。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导读方式激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乐读的感情。其教学步骤:一是以读激情,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听赏法,读赏法,读演法等)来引导学生对课外的阅读兴趣;二是情中探理,即在学生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教师或学生提出以上深思问题,引导学生热烈讨论,探明文中道理,从而激起学生爱读、乐读的感情。②阅读能力训练课。这是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主要课型,各年级均需开设,但各年级的训练要求具有高低层次之别。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四种能力,:一是制订和执行阅读计划的能力,包括课外读物的选择,阅读方法的运用,阅读时间的安排和阶段性自我检查的进行等内容;二是感悟阅读材料的能力,包括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的基本要求,学会朗读和默读,同时要求在阅读中思考读物内容,琢磨重要词句,体验人物情感以及提出和解决问题;三是阅读技能的运用,如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使用工具书以及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评、摘等等;四是初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如打开电子书刊、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等。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前准备,就是师生共同选几本读物或儿篇文章,学生每人选读一本(篇);同时教师提出阅读能力训练的要求,学生按照阅读能力训练的要求自主地读书和思考,做好发言的准备(包括质疑问难)。第二步:交流心得,可先分小组交流,按读物分组;然后全班交流,各组推选代表发言(举行读书报告会)。第三步:总结评价,尽量让学生都参与评价,以教师点评为主。
(二)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可谓精品佳作、丰富多彩。尽管课文体裁各异、表现手法纷呈,可仍有规律可寻。如果我们能探索总结出不同类型(体裁)课文的教学规律(模式、环节、步骤),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情感类课文的教学策略和模式。一部分记叙文、诗、歌、抒情散文属于这种类型。教学策略:教这类课文,教师就要像一位导演,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情入境,进入“角色”。在这种强烈的感情氛围的作用下,教学自然是水到渠成。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教师可先用深沉的语调,怀念的感情,简介总理的丰功伟绩和在人民心中的地位,然后一边放哀乐,教师一边如泣如诉地朗读课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就很容易通过文字来理解“向总理永别”的感人场面,激起学生对总理的无限爱戴和怀念之情。
教学模式:《雨点》是一首诗歌,分别写了雨点落进池溏、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姿态,并用四个拟人化词词生动地描绘出来;课文的插图形象的再现了雨点的不同样子。为了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要设计以下模式:“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层层递进,引导初读→创设情境,读好课文→凭借扳书,复述课文→创设情境,运用语言。”古诗一般用字凝练,感情浓郁,意蕴深远。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情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只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的指令性的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恐怕很难体会到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为提高古诗的教学效率,我们可用以下模式:了解背景,理解诗意,→启发想象,体会感情→指导诵读,体悟情感→拓展学习,积累语言。
2,哲理类课文的教学策略和模式。寓言、童话、成语故事,一部分文言文属此类课文。教学策略:教学这类课文,关键要讲请“事”,使学生通过“事”悟出其中的“理”,然后再伸延、扩展,明白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意义和指导作用。如《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故事要让学生理解“那个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喝不到酒”这个关键问题,从而明白“做对了,又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的道理,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升华理解,促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做到:事情做好了,决不做多余的事。
教学模式:①《滥竽充数》教学模式:谈话引入,理解题目→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感悟,揭文寓意,→畅所欲言,各抒已见。②文言短文(《学弈》,《两小儿辩日》等)教学模式:听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韵味节奏→通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审美对象→研读,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审美意象→美读,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艺术境界→诵读,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3,形象类课文的教学策略和模式,小说一般属于这种类型课文。
教学策略:教学这类课文,关键是让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动、心理以及环境等方面去分析、推敲,使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如《小英雄雨来》一课,教学时一定要抓住雨来被敌人抓住前后的语言、行动以及雨来家乡的景物描写,(生活环境)等来丰满雨来这个热爱祖国,英勇顽强的小英雄形象,理解文意深刻的主题。
教学模式:《小年闰土》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小年闰土知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特点。比如,让学生重点理解闰土“知识丰富”特点的教学模式:找“事情”,理解“知识丰富”之一(知道得“多”)→品词句,理解“知识丰富之二”(知道的“详细”)→体会“三个不知道”理解“知识丰富”之三(以“少”衬“多”)。
4,观察类课文的教学策略和模式。部分散文(特别是写景状物类)属于这种类型。教学策略:教学这类课文,关键在于使学生学会定点、换点、比较、反复、全面等多种观察方法,运用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等多种观察顺序观察事物,并能将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等处理,协调材料与中心的关系。如教学《海上日出》一文,要让学生知道作者采用了定点、反复、全面等观察方法,按日出的顺序观察的,从而理解”向往光明,奋发向上”这一主题,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教学模式:《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以轻松、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和小艇作用的广泛,描绘了异国他乡威尼斯的风土人情,文意读来让人怦然心动,能使人涌动起前去浏览一番的欲望。其教学模式可设为:展示风貌,引以发读书兴趣,→对比品读,了解小艇特点→自读自悟,感受技术高超→读中填表,感受用处很多→回归全文,整体感知威尼斯。
5、事件类课文的教学策略和模式。一般的记叙文(特别是记事为主的)都属于这种类型。教学策略:教这一类课文,关键要使学生把握时间、地点、人物三个基本要素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基本环节,从而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事件是如何体现人物品质及文章主题的,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教学时除了弄清三要素,三环节以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炸暗堡”这一事件是如何体现董存瑞的高尚品质的,弄清材料与主题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模式:《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板国标本四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模式:激情深入,引发阅读期待→初读课文,感知文本大意→精读课文,体悟人物精神→总结全文,生以崇敬之情。
6,线索类课文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一部分记叙文(特别是记事为主的)属于这种类型。教学策略:这类课文的教学,关键在于抓住线索,“顺藤摸瓜”弄清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如教学《一个苹果》一课。教学时一定要抓住“苹果”这一线索,理解“传苹果”“吃苹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传的原因:大家都舍不得吃,每人吃了一小口,吃的结果;还剩下大半个苹果。这样,战友之间的阶级友爱就好理解了。
教学模式:《金色的草地》教学模式可设计为猜谜深入,营造学趣→初读感知,捕捉画趣→想象体验,享受乐趣→问答解说,凸显理趣→扩说诵读,抒发情趣→链接童真,放飞童趣。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而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所以,我们可以说,创新也是阅读教学的生命;以“语文新课标准”确立的阅读教学新理念为指导,研究探索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不同阅读课型和不同课文类型的教学模式及其相应的策略方法,是阅读教学创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批判模式到创新模式,从单一的新模式到多样的新模式,最后从多样的新模式中走向无模式(具有个性化的模式),这是阅读教学达到创新最高境界的主要途径。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希望全市广大语文教师,坚持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探索完善阅读教学模式,最终形成阅读教学个性。
第五篇:探索社区管理与自治新模式
探索社区管理与自治新模式新华网浙江频道(2006-12-01 14:34:41)来源 编辑:
近年来,杭州市下城区浙大御跸社区强化特色、发挥优势,围绕“以党建为龙头,以中介为抓手,以自治为目标”的工作思路,推出“专业工作一条线,社会事务一块田”的社区管理与自治新模式,通过加强社区干部的学习培训,打造精品特色楼宇自治会,加大对自治会的引导,构筑社区自治层级化管理,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干部在社区自治中的引导、管理和服务作用,发挥了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凝聚力量的作用,发挥了楼宇自治会在社区自治中的主力军作用,发挥了社区保安保洁人员对社区卫生与安全的保障作用,使4支力量有机融合,整合资源,进一步调动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条块式管理,立体式自治”的社区居民自治新格局。
“各方协同”推进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构筑一个机构健全、职责明晰、力量精良的组织体系是做好社区自治的重要前提。浙大御跸社区通过各方协同,实现“条块式管理,立体式自治”。具体组织构架为:
社区干部每人对上一条专业工作线,社区内每位社区干部都有自己的一项具体工作,实现计生、民政、综治、党务、文化、城管等对口管理。每位社区干部除线上工作以外,每人还有自己的一片责任田,一般以300户左右,责任田划分注重地域相亲、文化相近、需求相通,结合社区楼宇自治会情况实施责任田划分,分析每片居民素质等情况,根据社区干部的能力和特长落实责任田实现责任到人。目前社区有责任田9块,每块责任田人员构成主要有:第一层面社区干部1名。第二层面楼道党支部书记,楼宇自治会会长,企业退休自管小组长、各民间团队队长、社区侨联小组长、志愿服务小组长、辖区单位代表等
6-10人。第三层面支部委员和自治会单元长和社区保安、保洁、城市协管员等人数在20-30之间不等。第四层面为全体社区居民平均每块责任田300户左右,居民数在800人左右。每个责任田前三个层面人员共计约40人左右,整个社区9个责任田共计350人左右,他们是整个社区自治责任田的骨干力量。
“各司其职”推进社区自治制度建设。为把“专业工作一条线,社会事务一块田”的管理模式落到实处,社区党委制定“责任田工作制度”,主要有:
1.责任田人员知晓率双百分制度。通过责任田人员身份、联系方式、工作职责、工作制度亮相,通过社区干部经常上门服务,实现居民对责任田人员及工作知晓率百分百,责任田人员对每户家庭知晓率百分百的双百分制度。
2.责任田每月例会制度。各中介组织每月一次的例会社区干部必须参加。楼道党支部、楼宇自治会每月一次例会、企业退休小组长每月一次组织老人活动、社区团队经常性的开展文体活动,确保了人员的沟通交流和社区情况的掌握。
3.社区干部包片联户责任制度。每位社区干部对自己责任田的住户家庭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责任人是责任田中社会事务的第一责任人,一般问题及时处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困难及时上报。
4.党委对社区干部年终考核制度。社区干部专业工作情况由对口科室和社区党委、居委会共同评定,责任田工作由块上构架前三层人员评定,社区干部述职后,评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对不称职人员劝其改行,对基本称职人员轮岗考查半年后根据表现再定岗。对优秀人员每次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元。
5.社区党委对责任田监督协调机制。实行居务公开,推行听证会、协调会、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等四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社区自治的监督机制,增加了社区工作的透明度,使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社区党委对每个责任片每月进行工作检查,对责任片处理不了的工作进行全面协调和解决。
6.责任田情况通报制度。各责任田的社区干部每月一次总结上月工作,计划下月工作,形成书面材料报社区党委、居委会。并把每月总结和计划向本责任田居民公开。每半年一次工作通报,每年一次总结大会,并由大家共同提出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7.党委对责任田表彰激励制度。对责任田的各个层面进行每年表彰活动。“各尽所能”推进社区自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社区自治工作队伍建设是推进社区自治工作的关键所在。只有充分发挥和调动社区干部、社区各类中介服务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做到“干部与居民结合、专业与业余结合、组织与自愿结合”,才能守好、管好责任田,营造安定、祥和、有序、优美的社区环境,实现社区打造“生态之景,人文之地”的构想。近年来,社区通过加强对社区干部和4050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力度,增强了责任意识,提高了工作水平;对社区中介服务组织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现有各类中介40多个,主要为楼宇自治会9个、志愿者服务队8支、企业退休人员自管小组8支,民间团队10支。在责任田队伍建设中社区实施“五五行动”:
1.加强社区干部素质教育,发挥社区自治主导队作用。社区干部是社区自治工作的核心力量,提高他们服务群众的意识,优化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是做好社区自治各项工作最直接有效的保障。我社区在实行居干直选、党委纪
委、居委会换届选举,加强社区干部培训教育,促进了社区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提升了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了服务居民群众的水平。全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2人,主要分布在党建、治保、福利、环境卫生、文化体育、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帮扶救助等工作岗位,具有大专、本科学历的已占80%。
2.完善楼宇自治会,发挥社区自治主力队作用。一个楼宇自治会覆盖3-5幢楼房、100户左右居民,设立一名会长和3-5名委员。会长一般选择楼宇中年龄适中、热心社区工作的居民担任,并通过所在楼宇所有居民选举产生,负责日常居民事务的联络、服务工作。通过建立楼宇自治会会长联席制度、工作通报制度、民情日记制度、自治会星级评估制度,使楼宇自治会成为居民群众的政策时事宣传员、社区建设议事员、为民办事服务员、文体活动组织员、社会管理信息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意识得到提升。
3.加强公益性队伍建设,发挥社区自治预备队作用。通过对辖区单位社区服务业的引导,把社区内的可用资源充分利用好,辖区单位的场地设施利用,社区服务业单位的双赢服务等。社区每年开展这样的活动不少于10次,参与人次不少于600人次。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体生活。也为商家带来了商机。也充分体现了社区的自治力。
4.加强民间团队的管理,发挥社区自治生力队作用。社区以引导,培育骨干,适当扶持(如协助请老师、组织参加比赛,取得名次给予鼓励等等),使之成为团结在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周围的群众组织。并带动更多的社区融入健康团队,人员的动态管理和思想动态得到有效掌握。目前,共有文体团队10支,会员300多人,分别有九九书画室、球操队、网丝花班、集邮队、舞蹈队、时装队等。
5.发展志愿服务队伍,发挥社区自治支援队作用。以志愿服务站为平台,通过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程序和制度,营造氛围,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服务居民群众,解决社区中教育难,家有难、老来难、行路难等实际问题。构筑志愿服务“五色”平台,成为了社区志愿服务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