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_百度.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沪府发〔 2011〕 22号 时间:2011-6-10 7:01:00 点击:37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 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为进一步加强本市食品安全工作, 落实食品生产经 营者主体责任, 增强政府监管效能, 发挥行业协会及社会组织的作用, 严格监管食品生产经 营活动,严厉惩处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使本市成为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提出以下若干意见:
一、全面强化企业管理, 切实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 体责任
(一落实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义务和责任。食 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应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 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食品生产经 营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应牢固树立职业道德,知法守法、诚信自律。
(二 落实食品安全自身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 应建立健全并实施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督促整改制度、奖惩制度、管理 记录制度等。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对配备的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保 证其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相对独立。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独立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部门, 切实 提高自身食品安全内控能力。
(三 落实员工培训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认真贯 彻落实国务院食安办发布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
》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 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 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法制观念和诚信道德素养。每年 均应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四落实企业自检制度。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畜禽 屠宰企业、批发市场、连锁超市母体企业、中央厨房、食品配送中心、集体用餐配送企业、连锁餐饮总部企业应设立食品检验机构, 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 对所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检 验,或者委托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外埠入沪食品要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抽检。质量技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商务部门应对相关企业的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能力水平及 检验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实施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定期(不少于一年一次 到食品安全监管部 门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能力比对检验。
(五 落实源头管理和溯源制度。落实本市地产食用 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按照相关规定,推行入沪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落实批 发市场猪肉、牛羊肉、养殖类水产品、蔬菜等经营的产销对接机制,在市商务部门和农业部 门指导监督下,与生产供应基地签订购销合同;肉品、乳品、水产品、蔬菜等生产经营者应 按照有关监管部门的要求, 建立溯源系统, 落实食品溯源相关工作。严防在食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中发生违法添加行为。
(六 落实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 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 并按照有关规定如实向食品
安全监管部门申报备案;严禁添加非食用物质及滥用食品添加剂。
(七 落实供应商实地查验制度。本市连锁超市母体 企业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易腐败变质、直接入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供应商的生产加工场所进 行实地查验。对生产条件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食品生产者, 应及时终止其供货资 格;对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 落实变质和过期食品销毁制度。食品生产经营 者应完善并严格落实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食品、食品添加剂的销毁制度, 对变质或者超过保 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采用染色、毁形等措施予以销毁,不得使上述食品退回供应商;食 品生产者不得将回收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再作为原料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经营 者应做好销毁记录, 内容包括销毁的品种和数量、销毁的原因、销毁的方式、执行责任人等, 销毁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九 落实标签标识相关规定。生产经营和使用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 应严格执行有关标签、说明书及相关标识的规定。预包装食品和散 装食品储存、销售按照法律规定标明相关内容,严禁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以及 违法宣传等行为。
(十 推行临近保质期食品消费提示制度。鼓励本市 连锁超市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的消费提示制度,将临近保质期食品在销售场所集中陈列出 售,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的提示和告知,并不得退回供应商。
二、加强综合协调,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界面(十一 加强综合协调。在建立完善市、区县两级食 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同时, 落实各项工作的保障措施, 切实做 实基层、重心下沉,确保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无缝衔接。
(十二 明确监管职责界面。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的突 出问题和存在的监管空隙,对涉及多环节、跨部门监管职能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的以下职责: 1.关于食用农产品的监管。农业部门负责监管对食用 农产品进行分拣、清洗、切割、冷冻、包装等简单处理的活动, 监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销售农产品的行为, 监管由农户分散生产豆芽的行为;质量技监部门负责监 管工业化的豆芽生产行为;工商部门负责监管本市商场、超市等销售企业、批发市场、商品 交易市场销售农产品的行为。
2.关于生猪产品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屠宰 环节的生猪产品质量监管;农业部门的屠宰检疫员协助督促生猪屠宰场 “瘦肉精” 自检制度 的落实;工商部门负责生猪产品流通领域的监管。
3.关于保健食品的监管。同一企业既生产保健食品又 生产普通食品的, 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其保健食品生产, 质量技监部门监管其普通食品 的生产, 监管部门一旦发现企业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应及时相互通报;保健食品专用原料生 产企业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对专门经营保健食品的企业, 在保健食品监管行政法规
实 施前,应在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告知承诺书后,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工商登记。
4.关于食品专业储存与运输企业的监管。工商部门负 责监管专业从事食品储存和运输的企业,农业部门监管地产种植养殖农产品的储存和运输, 质量技监、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分别监管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企业内部的食 品储存和运输。
5.关于现制现售食品的监管。质量技监部门监管生产 企业在其生产场所销售食品的行为, 工商部门监管在商场、超市等流通领域现场制售食品的
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现场制售食品的行为。6.关于 “食品加工配送中心” 和 “中央厨房” 的监管。质量技监部门监管“食品加工配送中心”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中央厨房”。
7.关于“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处理的监管。绿化市 容管理部门负责 “地沟油” 和餐厨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城管执法部门加强对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过程中有关违法行为的处罚;环保部门对“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处置过程环境 污染防治的监管;农业部门对畜禽养殖户用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的行为进行管理;商务部门 加强餐饮业行业管理, 引导餐饮企业诚信经营;质量技监部门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 管,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单位使用 “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加强 对出口食品生产加工和国境口岸范围内餐饮、流通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加强对流通环节经 营食用油的监管,严厉打击经营 “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严厉打击使用“地沟油”和不合格食用油的行为;相关监管部 门应对生产、流通、餐饮环节重复使用食用油的规范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
8.关于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的监管。由工商部门牵 头负责对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的监管工作, 牵头单位不代替相关部门工作。在牵头部门的 统一安排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联合执法,实现协调联动、综合治理。
9.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由质量技监部门 负责监管, 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实行品种目录管理, 相关部门配合。各级 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建设、改造适合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活动的食 品加工园区。
10.关于食品摊贩的监管。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按照各自职责, 加强对划定的临时区域(点 和固定时段内食品摊贩遵守食品安全管理规定 的监督管理;城管执法部门加强对食品摊贩遵守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监督管理;乡镇政 府、街道办事处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 对辖区内的食品摊贩进行监督管理, 发现食品摊贩存 在违法行为的,应及时制止,并通报相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三、加强机制建设,切实增强政府监管效能
(十三 加强绩效考核。将食品安全列入本市各级政 府绩效考核内容, 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绩效考核, 切实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各监 管部门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
(十四 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 效能评估制度, 优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建立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 督 促有关监管部门依法履职和严格队伍管理;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 绝 不允许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坚决制止食品安全监管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 对相关执法部 门未按照规定从重惩处的问题进行重点监察, 全面提升监管效能。相关职能部门要自觉接受 人大和政协的监督。
(十五 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加强本市食品安全风险 监测和风险评估能力的建设,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食源性 疾病、食品污染物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 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各种危害因素进行风险 评估,提高主动发现、事前干预的防范能力。
(十六 加强应急处置管理。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执法联动机制、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 完善食品安全事 故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十七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监管队 伍的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教育培训,增强监管人员责任感、使命感,树立职业精神, 提高执法能力, 增强服务意识。实施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区域责任制、基层执法人员区域轮换 制, 并根据不同的工作特点, 适时开展交叉执法、错时监管、飞行检查, 坚决查处违法行为, 跟踪复查整改效果。
(十八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综合 信息平台, 实现相关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 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推进食品溯源系统全 程衔接,逐步扩大溯源系统对食品种类的覆盖面。
(十九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 食品安全信用记录, 通过行政审批信息资源共享业务系统, 在办理许可和监督检查中进行自 动比对,建立“黑名单”制度,落实违法企业及其管理人员行业退出机制。在若干食品工业 企业先行试点, 建立企业责任为基础、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有制度 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对食品安全量化分级实行动态管理, 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安全水平上等级,促进食品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二十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制定和实施鼓励食品生 产经营者规模化或连锁化的产业引导政策。推进食品加工小企业园区集中管理。
(二十一加强科技创新应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着力食品安全科研攻关, 攻克监管技术难点;积极推广运用现场快速检 测技术、电子监管系统、食品溯源系统、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等科技手段,充实基层监管技术 装备,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
四、调动社会资源,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十二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行业协会积 极开展行业培训、交流、创优等活动,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
识,加强行业自律;支持行业 协会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 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建立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对 话和沟通机制,为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十三 充分发挥第三方认证机构及检验机构的作 用。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 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提高 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支持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认证并依法实施跟踪调查;鼓励社会第三方检 验机构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服务。
(二十四 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监督的作用。有关部门 和单位要主动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及时办理人大意见和政协提案;健全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制度, 开展有奖举报, 实现群防群治。监管部门要及时公布 食品抽检的检测结果, 发布风险预警的消费提示, 增加监督过程的透明度, 对问题食品的举 报,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调查处理,必要时进行监督抽检。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对食 品安全违法行为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进行舆论监督。
(二十五 充分发挥社会宣传的作用。新闻媒体开展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充分发挥专家和食品安全 志愿者的作用, 大力普及食品安全消费知识, 引导科学消费, 提振消费信心, 支持理性维权。
五、依法从重打击, 切实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的高压态 势
(二十六 依法从重惩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各相关 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应按照 《食品安全法》 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从重从快予以惩处;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二十七治理突出问题,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严查食品制作和加工的源头, 严禁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严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严把食品 生产、流通、消费的各道关口,坚决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打击化工产品、药品等生
产经营企业违规向食品生产经营者销售非食用物质的行为, 严厉查处生产、销售、使用假冒 伪劣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的生产加工企业和地下窝点。从根本上遏制食品 非法添加的势头。
(二十八 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食品安 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 健全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机制, 细化工作程序, 强化 信息共享, 对涉嫌犯罪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及时通报公安部门, 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调查取 证,公安部门要及时立案查处。对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足以造成严重食 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 以及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 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 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严重违法 犯罪行为,应按照《刑法修正案(八 》的相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涉案人员刑事 责任。
(二十九 依法严格执行行业退出机制, 曝光违法行 为。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 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 作出之日起, 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 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 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曝光典型案例, 震慑违 法犯罪分子。
各区县和相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确保本意见 落到实处。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两年。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11〕22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沪府
发〔2011〕22号)
发布日期:2011-06-11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浏览次数:643(2012-02-22)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为进一步加强本市食品安全工作,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增强政府监管效能,发挥行业协会及社会组织的作用,严格监管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严厉惩处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使本市成为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提出以下若干意见:
一、全面强化企业管理,切实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一)落实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义务和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食品生产经营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应牢固树立职业道德,知法守法、诚信自律。
(二)落实食品安全自身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健全并实施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督促整改制度、奖惩制度、管理记录制度等。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配备的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保证其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相对独立。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独立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部门,切实提高自身食品安全内控能力。
(三)落实员工培训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安办发布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法制观念和诚信道德素养。每年均应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四)落实企业自检制度。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畜禽屠宰企业、批发市场、连锁超市母体企业、中央厨房、食品配送中心、集体用餐配送企业、连锁餐饮总部企业应设立食品检验机构,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对所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检验,或者委托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外埠入沪食品要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抽检。质量技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商务部门应对相关企业的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能力水平及检验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实施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定期(不少于一年一次)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能力比对检验。
(五)落实源头管理和溯源制度。落实本市地产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按照相关规定,推行入沪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落实批发市场猪肉、牛羊肉、养殖类水产品、蔬菜等经营的产销对接机制,在市商务部门和农业部门指导监督下,与生产供应基地签订购销合同;肉品、乳品、水产品、蔬菜等生产经营者应按照有关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溯源系统,落实食品溯源相关工作。严防在食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中发生违法添加行为。
(六)落实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并按照有关规定如实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申报备案;严禁添加非食用物质及滥用食品添加剂。
(七)落实供应商实地查验制度。本市连锁超市母体企业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易腐败变质、直接入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供应商的生产加工场所进行实地查验。对生产条件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食品生产者,应及时终止其供货资格;对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落实变质和过期食品销毁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完善并严格落实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食品、食品添加剂的销毁制度,对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采用染色、毁形等措施予以销毁,不得使上述食品退回供应商;食品生产者不得将回收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再作为原料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做好销毁记录,内容包括销毁的品种和数量、销毁的原因、销毁的方式、执行责任人等,销毁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九)落实标签标识相关规定。生产经营和使用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应严格执行有关标签、说明书及相关标识的规定。预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储存、销售按照法律规定标明相关内容,严禁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以及违法宣传等行为。
(十)推行临近保质期食品消费提示制度。鼓励本市连锁超市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的消费提示制度,将临近保质期食品在销售场所集中陈列出售,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的提示和告知,并不得退回供应商。
二、加强综合协调,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界面
(十一)加强综合协调。在建立完善市、区县两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同时,落实各项工作的保障措施,切实做实基层、重心下沉,确保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无缝衔接。
(十二)明确监管职责界面。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和存在的监管空隙,对涉及多环节、跨部门监管职能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的以下职责:
1.关于食用农产品的监管。农业部门负责监管对食用农产品进行分拣、清洗、切割、冷冻、包装等简单处理的活动,监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销售农产品的行为,监管由农户分散生产豆芽的行为;质量技监部门负责监管工业化的豆芽生产行为;工商部门负责监管本市商场、超市等销售企业、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销售农产品的行为。
2.关于生猪产品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屠宰环节的生猪产品质量监管;农业部门的屠宰检疫员协助督促生猪屠宰场“瘦肉精”自检制度的落实;工商部门负责生猪产品流通领域的监管。
3.关于保健食品的监管。同一企业既生产保健食品又生产普通食品的,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其保健食品生产,质量技监部门监管其普通食品的生产,监管部门一旦发现企业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应及时相互通报;保健食品专用原料生产企业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对专门经营保健食品的企业,在保健食品监管行政法规实施前,应在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告知承诺书后,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工商登记。
4.关于食品专业储存与运输企业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监管专业从事食品储存和运输的企业,农业部门监管地产种植养殖农产品的储存和运输,质量技监、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分别监管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企业内部的食品储存和运输。
5.关于现制现售食品的监管。质量技监部门监管生产企业在其生产场所销售食品的行为,工商部门监管在商场、超市等流通领域现场制售食品的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现场制售食品的行为。
6.关于“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和“中央厨房”的监管。质量技监部门监管“食品加工配送中心”,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中央厨房”。
7.关于“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处理的监管。绿化市容管理部门负责“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城管执法部门加强对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过程中有关违法行为的处罚;环保部门对“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处置过程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管;农业部门对畜禽养殖户用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的行为进行管理;商务部门加强餐饮业行业管理,引导餐饮企业诚信经营;质量技监部门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单位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对出口食品生产加工和国境口岸范围内餐饮、流通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加强对流通环节经营食用油的监管,严厉打击经营“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严厉打
击使用“地沟油”和不合格食用油的行为;相关监管部门应对生产、流通、餐饮环节重复使用食用油的规范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
8.关于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的监管。由工商部门牵头负责对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的监管工作,牵头单位不代替相关部门工作。在牵头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联合执法,实现协调联动、综合治理。
9.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由质量技监部门负责监管,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实行品种目录管理,相关部门配合。各级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改造适合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活动的食品加工园区。
10.关于食品摊贩的监管。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划定的临时区域(点)和固定时段内食品摊贩遵守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的监督管理;城管执法部门加强对食品摊贩遵守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监督管理;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食品摊贩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食品摊贩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及时制止,并通报相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三、加强机制建设,切实增强政府监管效能
(十三)加强绩效考核。将食品安全列入本市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内容,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绩效考核,切实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
(十四)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效能评估制度,优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有关监管部门依法履职和严格队伍管理;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绝不允许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坚决制止食品安全监管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对相关执法部门未按照规定从重惩处的问题进行重点监察,全面提升监管效能。相关职能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
(十五)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加强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能力的建设,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各种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提高主动发现、事前干预的防范能力。
(十六)加强应急处置管理。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执法联动机制、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十七)加强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监管队伍的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教育培训,增强监管人员责任感、使命感,树立职业精神,提高执法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实施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区域责任制、基层执法人员区域轮换制,并根据不同的工作特点,适时开展交叉执法、错时监管、飞行检查,坚决查处违法行为,跟踪复查整改效果。
(十八)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相关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推进食品溯源系统全程衔接,逐步扩大溯源系统对食品种类的覆盖面。
(十九)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记录,通过行政审批信息资源共享业务系统,在办理许可和监督检查中进行自动比对,建立“黑名单”制度,落实违法企业及其管理人员行业退出机制。在若干食品工业企业先行试点,建立企业责任为基础、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有制度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对食品安全量化分级实行动态管理,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安全水平上等级,促进食品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二十)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制定和实施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规模化或连锁化的产业引导政策。推进食品加工小企业园区集中管理。
(二十一)加强科技创新应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着力食品安全科研攻关,攻
克监管技术难点;积极推广运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电子监管系统、食品溯源系统、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等科技手段,充实基层监管技术装备,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
四、调动社会资源,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十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行业协会积极开展行业培训、交流、创优等活动,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建立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对话和沟通机制,为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十三)充分发挥第三方认证机构及检验机构的作用。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支持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认证并依法实施跟踪调查;鼓励社会第三方检验机构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服务。
(二十四)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监督的作用。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主动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及时办理人大意见和政协提案;健全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制度,开展有奖举报,实现群防群治。监管部门要及时公布食品抽检的检测结果,发布风险预警的消费提示,增加监督过程的透明度,对问题食品的举报,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调查处理,必要时进行监督抽检。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进行舆论监督。
(二十五)充分发挥社会宣传的作用。新闻媒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充分发挥专家和食品安全志愿者的作用,大力普及食品安全消费知识,引导科学消费,提振消费信心,支持理性维权。
五、依法从重打击,切实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
(二十六)依法从重惩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各相关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应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从重从快予以惩处;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二十七)治理突出问题,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严查食品制作和加工的源头,严禁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严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严把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各道关口,坚决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打击化工产品、药品等生产经营企业违规向食品生产经营者销售非食用物质的行为,严厉查处生产、销售、使用假冒伪劣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的生产加工企业和地下窝点。从根本上遏制食品非法添加的势头。
(二十八)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健全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机制,细化工作程序,强化信息共享,对涉嫌犯罪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及时通报公安部门,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调查取证,公安部门要及时立案查处。对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应按照《刑法修正案
(八)》的相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涉案人员刑事责任。
(二十九)依法严格执行行业退出机制,曝光违法行为。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曝光典型案例,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各区县和相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本意见落到实处。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两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工作意见
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
工作决定的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xx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3号)及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xx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定的意见》(XX号文)的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市人民政府决定对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明确责任
近期以来,我市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势头得到遏制,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和水产品的质量状况不断改善,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趋于好转。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执法装备缺乏,检测设备设施落后,监管力量还较分散等原因,我市控制和保证食品安全的总体能力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食品安全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定点屠宰还未完全普及,部分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企业仍存在脏、乱、差现象,特别是食品生产经营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普遍较低,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仍时有发生,非法使用违禁药物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各县市区、各部门要认清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充分认识xx出台《决定》的重要意义和自治区下发《关于贯彻xx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定的意见》的紧迫性,进一步提高抓好落实的自觉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全面履行人民政府的职责,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继续坚持“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落实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突出重点,在注重抓好专项整治的同时,强化日常监管;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企业诚信守法;强化~监督,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加强社会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努力探索食品安全监管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在研究如何提高监管水平上下功夫,不断总结有特色、有价值、出成效的办法,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全市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得到及时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各县、市(区)的蔬菜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逐年下降;10大类食品基本完成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进一步实施其余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县级以上食品商场(超市)的散装食品经营行为得到规范,大型市场、超市全面实行进货索票索证;畜产品使用“瘦肉精”的行为和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得到有效控制,全面遏制注水肉、病害肉上市,实现城市生猪全部进点屠宰,乡镇进点屠宰率达90%以上;面粉、肉类、儿童食品加工企业基本消除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餐饮业全面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县级以上的绝大部分学校食堂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稳步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增强,食品信誉得到恢复和提高。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懈努力,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信用体系更加科学有效,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安全责任和意识进一步增强,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二、近期工作重点
(一)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切实提高食品工业水平。以食品专项整治确定的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为重点品种,严厉查处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要坚决予以取缔;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发证前的审查、加强发证后的监管,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实行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强化企业法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等的安全性评价,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保健食品添加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
食品生产加工业的整顿由各级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通过整顿,扶持一批名优企业,关闭一批不具备产品质量安全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厉惩处一批制售假冒劣质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
(二)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禽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按照《XX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禁止使用和销售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知》(XXXXX号)文要求,从源头上制止高毒高残留农药进入蔬菜、茶叶、水果等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加强对兽药生产经营的管理,严厉打击水产品使用氯霉素和畜产品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的非法行为;向农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知识,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规范种植、养殖行为;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范农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出口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和推动农产品和食品认证工作,推广“公司+基地”模式,有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加快对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
(三)狠抓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食品流通、消费领域的监管。深入实施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积极推
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鼓励诚信企业,培育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宣传信用良好企业,发布食品安全信息,编印《食品安全简讯》等资料,充分发挥宣传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切实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诚信风险意识。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起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对本《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四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地方志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地方
【发布单位】80902
【发布文号】沪府办发[1997]38号 【发布日期】1997-06-28 【生效日期】1997-06-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市地方志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地方志
编纂工作意见的通知
(沪府办发[1997]3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地方志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意见
编纂地方志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截止1997年4月,本市已正式出版县志10部、区志7部、专业志18部。作为上海修志工作的主体工程--《上海通志》,已进入总纂阶段,预计于1997年底完成总纂稿,1998年出版。上述志书的出版,对于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帮助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认识市情、地情,借鉴历史经验,进行科学决策,推动两个文明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要在本世纪内全面完成本市的修志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本市的地方志编纂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和制约修志工作的进度。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6]47号)和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上海市地方志第四次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市的地方志编纂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明确编纂地方志的指导思想。编纂地方志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本市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治、教化、存史、兴利”的功能,为本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二、继续稳定和健全地方志机构。地方志代代相济,永不断章,从首届志书下限年份起,每隔二十年左右需续修一次。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为此,修志工作必须克服临时观念和短期行为,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专家修志”的格局。在当前机构改革中,各区、县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模式,稳定和调整修志机构,有条件的区、县可以设立独立的地方志机构;暂不具备条件的区、县建议与中共党史办合并,称“史志办公室”。各区、县在完成区志、县志后,可组织编纂区、县综合年鉴及其他地情资料。市政府各委、办、局在完成本届修志任务后,可适当保留若干名修志骨干,挂靠在办公室或其他职能部门,并与编纂专业年鉴、年报以及资料汇编等工作结合起来,为今后续修地方志创造条件,确保这项工作不中断。其他部门和单位也可参照这个办法。
三、三、进一步加强修志队伍建设。目前修志队伍在年龄结构上严重老化,缺乏中年业务骨干,已不能适应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选拔有修志知识和组织能力、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充实修志机构的领导;吸收一批高学历的青年参加修志工作,造就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专业队伍。要进一步提高修志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努力培养一批既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业务知识的方志专家。要坚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针,吸收具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学者参与修志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修志工作者要有高尚的奉献精神,淡泊名利,铁心修志,甘做无名英雄。
四、四、不断提高编纂质量。修志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保证志书的科学价值。志书是传世之作,必须以直接、准确为本,实事求是,不溢美、不讳过。对入志资料,要认真核实,做到“不偏、不伪、不漏,可信、可读、可用”。要加强方志理论研究,以保证志书质量进一步提高。要在文字上下功夫,力求使方志内容精炼、优先、引人入胜。
五、五、切实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应把地方志工作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明确一位领导分工负责,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为修志机构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条件,妥善解决编纂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以及其他生活福利待遇等。按修志工作的总体进度要求,区志系列在1997年内全部完成;专志系列1998年前完成总量的70%左右,1999年内基本完成;《上海通志》1997年底完成总纂稿,1998年下半年出版。本世纪内,全部完成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任务。各修志单位要以此为目标,安排计划,抓紧编纂,如期保质完成修志任务。
六、六、拓宽地方志工作的领域。志书编纂已经完成并已出版的部门和单位,要继续做好宣传和发行工作,让社会各界了解地方志,用好地方志,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要深入调查研究,搜集整理各类资料,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根据需要,组织编写各类丛书,向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已编纂年鉴的单位,要认真总结经验,提高质量,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尚未编纂年鉴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有关工作。要充分发挥上海研究中心、上海史志学会、上海地方年鉴协会的作用,加强对修志和编纂年鉴工作的指导、研讨和交流。要适应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努力探索地方志工作改革的路子。
七、七、开展调查研究,为下一届志书的编纂做好准备。已完成县志编纂的原上海、嘉定、川沙、宝山四个撤县建区的单位,要开展从新县志下限之年续修县志到撤县建区为止的编纂工作。已经完成各类志书编纂工作的部门和单位,要搜集整理志书下限之后的资料,为续修志书做好准备。各修志单位要结合本部门实际,提出下一届开展修志工作的设想。市地方志办公室将制定新一届志书的编纂规划。对已经试行多年的《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工作若干规定(试行)》和《上海市专志、区志行文规定(试行)》,根据修志实践进行修订,使上海地方志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一九九七年六月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意见的通知文库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意见的通知
2009年12月17日 16时16分74
主题分类: 财税审计
“审计”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意见的通知
沪府发[2009]6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二月五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
为了继续加强财政财务管理,不断加大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整改力度,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联动机制,根据《审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市政府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审计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是严格执行《预算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迫切需要,是严肃财经纪律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必然要求。各区县、各部门和各
单位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落实审计整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严格执行审计决定,认真采纳审计建议,切实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
二、健全和完善“六项制度”,切实加强审计整改工作
搞好审计整改,必须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证。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在审计整改工作中,要健全和完善“六项制度”,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一)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审计机关每年向同级政府报告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并受政府委托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后,各级政府要根据同级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审计整改工作。接受审计的部门和单位要在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30日内,向审计机关报送审计整改工作方案,在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90日内,向审计机关报送审计整改结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对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执行情况,对审计要求自行纠正事项情况,采纳审计建议情况、对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处理情况,尚未整改到位的原因及限期整改和处理的计划等。审计机关每年要向同级政府报告审计整改结果,并受政府委托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审计整改工作的基本情况,整改的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等。
(二)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工作督查制度。每年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各级政府要列入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对审计整改工作以及本级政府领导对审计综合情况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审计专报(信息)、有关审计事项的批示落实情况,要列入本级政府督查工作事项,由本级政府督查机构及时进行督查。特别是要重点督查违纪违规行为严重、拒绝和拖延整改并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以及屡审屡犯的部门和单位,进一步促进审计整改,切实提高督查整改的实效。
(三)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联动制度。要建立由各级政府分管审计工作的领导牵头,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检察、发展改革、公安、财政、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通报审计查出的问题,研究解决审计整改工作的难点问题,落实审计整改责任。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审计机关。联席会议实行分工负责、分类督办的原则。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审计移送处理配合机制,积极落实审计移送处理事项。审计机关在依法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的基础上,负责归纳、综合分析审计查出的问题,并提出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对审计机关依法提请暂停拨付与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有关的款项,以及应清收和解缴国库的罚没款等各种非税收入事项,财政部门要及时扣减拨款,清收和解缴应当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款项;对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需要清理、调整或停止的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发展改革部门应及时清理、调整或停止有关项目;对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被审计单位补缴税款的决定或移送处理意见,税务部门要依法足额征收;对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关于被审计单位损害国有资产行为的审计意见,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及时督促落实整改,并依法作出处理;对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审计机关要及时移送纪检、监察等部门,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同时,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及时告知相关组织部门。有关部门要将对有关问题及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及时书面反馈审计机关。
(四)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审计机关要在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送达之日起90日内,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重点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情况、审计机关要求自行纠正事项情况、采纳审计建议情况、审计移送处理事项情况。对被审计单位未执行审计决定,或整改不彻底、不认真的,要查明原因,形成书面报告,提交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必要时,由联席会议组织有关部门对被审计单位联合进行重点督查。审计机关对重大审计项目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情况,要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审计机关和相关主管部门要积极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全面有效整改。
(五)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问责制度。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部门和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领导要负责整改;下属单位存在的问题,部门领导要履行责任,督促下属单位落实整改措施;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关企业要抓好自身整改,监管部门也要负起监督责任。对不按规定期限和要求进行审计整改的单位,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进行责任追究。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不力、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部门和单位,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办发[2009]25号)、《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2004]第427号)和有关党纪政纪条规、法律法规,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及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对拒绝、拖延整改并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被审计单位要从严问责,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审计结果要作为评价领导干部(人员)工作(经营)业绩、职务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审计整改情况要纳入考核有关部门和单位工作的内容之一。
(六)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结果通报和公告制度。审计公开是提高审计整改实效的切入点,是强化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手段。审计机关要加大审计公开力度,每年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以及审计整改情况,以文件形式进行通报,或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以及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审计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开,以公开促整改。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审计整改工作典型,并对拒不整改或屡审屡犯、屡禁不止的部门和单位予以公开曝光,促进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有效结合,提高审计整改效果。
三、切实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
审计整改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系到能否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和提高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领导,注重研究,依法审计,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要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切实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态度坚决、责任明确、措施得力、整改到位、反馈及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及时布置整改工作,了解掌握整改进程,指导协调督办有关审计整改事宜。要层层有责任,环环抓落实,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研究,注重长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必须认真研究,积极整改。对暂时不能整改到位的,要制定整改计划和具体措施,列出整改时间表,限期整改;对反复出现、屡审屡犯的问题,要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分析原因,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深入研究从源头上解决审计查出问题的根本措施,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进一步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依法审计,督促整改。审计机关必须坚持依法、文明审计,严格按程序审深查透,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建议可行。要深入细致地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审计人员要深入到被审计单位,跟踪回访审计整改情况,必要时对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行后续审计,督促做好有关问题的纠正工作。要认真研究评估被审计单位整改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及整改的实际效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四)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切实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强化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注重信息共享、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分类督办,认真有效地抓好审计整改责任落实,形成审计整改监督合力,促进审计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对领导干部(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整改,按照《中共上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上海市监察局、上海市审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市管领导干部(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沪委组发[2009]发字56号)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