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项任务项目(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课题指南
附件1:
专项任务项目(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课题指南
一、重大课题
学术规范和学科方法论研究
研究思路和目标:翻译主要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印度、巴西、韩国等)学术规范相关资料,系统介绍国外学术规范建设的机制、状况。学习借鉴境内外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科研及其管理实际,开展学术规范和学科方法论研究;按学科分类制定学术规范,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有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体系。最终成果为《学术规范和学科方法论研究丛书》,建议分成以下学科(可调整):1.马克思主义;2.哲学;3.语言学;4.文学;5.新闻传播学;6.艺术学;7.历史学;8.经济学;9.法学;10.政治学;11.社会学;12.民族学;13.管理学;14.教育学;15.新兴交叉学科 二、一般课题
说明:一般课题,申请人也可在符合课题立项宗旨前提下,在相关范围和方向下结合自身的研究专长自拟题目,并在申请评审书中做出说明。
1.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中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2.加强高校学术规范教育研究
3.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研究
4.SSCI、A&HCI、CSSCI等引文数据在科研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5.学术失范与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性根源及对策研究 6.论文非法交易现象深度调查与根治对策研究 7.科研诚信的法规与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8.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方法的国际比较研究 9. 国内外学术期刊用稿及学术规范比较研究 10.研究生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研究 11.我国的学术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第二篇:2011教育部专项任务项目(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课题指南
附件1:
专项任务项目(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课题指南
一、重大课题
学术规范和学科方法论研究
研究思路和目标:翻译主要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印度、巴西、韩国等)学术规范相关资料,系统介绍国外学术规范建设的机制、状况。学习借鉴境内外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科研及其管理实际,开展学术规范和学科方法论研究;按学科分类制定学术规范,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有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体系。最终成果为《学术规范和学科方法论研究丛书》,建议分成以下学科(可调整):1.马克思主义;2.哲学;3.语言学;4.文学;5.新闻传播学;6.艺术学;7.历史学;
8.经济学;9.法学;10.政治学;11.社会学;12.民族学;13.管理学;14.教育学;15.新兴交叉学科二、一般课题
说明:一般课题,申请人也可在符合课题立项宗旨前提下,在相关范围和方向下结合自身的研究专长自拟题目,并在申请评审书中做出说明。
1.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中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2.加强高校学术规范教育研究
3.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研究
4.SSCI、A&HCI、CSSCI等引文数据在科研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5.学术失范与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性根源及对策研究
6.论文非法交易现象深度调查与根治对策研究
7.科研诚信的法规与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8.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方法的国际比较研究
9. 国内外学术期刊用稿及学术规范比较研究
10.研究生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研究
11.我国的学术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第三篇: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附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一、一类课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工作研究
研究要点:重点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和实施方式,研究制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工作的操作规程,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工作的科学模式。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工作操作规程,公开发表论文3篇以上。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研究
研究要点:重点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建设的内涵、要素、目标,总结探讨质量提升的途径、方法、效果,建立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模式。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示范案例(结合学校实际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质量提升的文件体系和工作体系),公开发表论文3篇以上。
3.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研究
研究要点:系统调研并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状况,研究辅导员职业发展趋势,总结探讨辅导员职业发展标准和要求,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高校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公开发表论文3篇以上。
4.高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研究高校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内涵、意义、经验和挑战,结合教育规划纲要和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从领导机制、运行机制、学习教育机制、监督保障机制等相关角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或专著,公开发表论文1—2篇。
5.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民办高校等新兴高等教育机构中党组织设置与发挥作用研究
研究要点:重点研究新兴高等教育机构中党组织的设置、职能与发挥作用情况,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其党建工作的内涵、意义、问题与挑战,探索加强和改进新兴高等教育机构中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或专著,公开发表论文1—2篇。
6.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研究要点:分析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特别是对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提出意见。怎样在转变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作出努力,在工作中充分尊重师生、贴近师生、依靠师生、保护师生、服务师生。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适用问题。
成果形式: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
7.当前高校稳定形势分析研究
研究要点:总结高校20多年保持稳定的基本经验。当前高校稳定形势整体评估,保持稳定的具体体现和标志。高校可能出 2
现不稳定问题的因素分析。分析研究以事实和数据论证,意见和建议带有前瞻性。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8.大学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研究
研究要点:大学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意义和经验,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需要突出的重点和解决的难点问题;对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设计(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力求兼顾不同类型高校的特点,有典型案例分析,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的制度安排提出建议。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框架。
9.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
研究要点:调研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基本情况,研究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探索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疏导的有效方法。大学生浏览网络信息的偏好和关注焦点,出现焦点由娱乐性向时政性转变现象的原因;手机作为大学生主要上网终端之一对其网络使用行为及心理的影响;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情况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影响大学生选择学校论坛或社会论坛的主要因素,学校论坛吸引学生的着力点;校园网如何为学生提供安全可控的情绪宣泄环境;如何应对大学生对网上主流观点的逆反心理;利用实名和匿名身份开展大学生思想疏导和教育的效果比较研究;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有效网络模式研究。
成果形式:大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及心理状况调查表,《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报告》。二、二类课题
1.深入推进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研究
研究要点:结合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按照《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精神,总结探索推动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有效方式,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法研究
研究要点:梳理总结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体系,研究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法现状,提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法工作的目标和思路。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3.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研究要点:系统调研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研究分析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4.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研究
研究要点:总结梳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研究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模式。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5.高校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工作研究
研究要点:总结梳理高校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工作现状,研究分析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工作规律,提出加强成果培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6.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研究分析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目标与方法,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建设模式。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示范案例,公开发表论文1—2篇。
7.大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研究
研究要点: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总结有效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经验与做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公开发表论文1—2篇。
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系统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现状,研究加强工作队伍选拔、配备、培养和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索形成有效可行的工作机制。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重点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与支持、教学实施与评估。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10.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要点:深入调研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案例,系统分析影响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总结研究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11.高校辅导员队伍动态信息管理研究
研究要点:研究高校辅导员队伍动态信息管理工作,建立相关信息管理平台,以及时了解掌握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促进辅导员工作交流。
成果形式:信息管理系统,公开发表论文1—2篇。
12.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分析研究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现状,探索建立有效可行的交流机制和办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示范案例,公开发表论文1—2篇。
13.班主任发挥学风建设作用研究
研究要点:分析研究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总结班主任开展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探索建立班主任发挥学风建设作用的工作机制。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示范案例,公开发表论文1—2篇。
1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研究要点:分析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高校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的招生环节、培养方案等方面,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成果形式: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公开发表论文1—2篇。
15.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研究要点:总结梳理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分析研究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总结提炼工作创新模式和创新规律。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16.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创新模式研究
研究要点:研究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建立先进典型培育工作机制,提出创新先进典型培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17.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结合各校的特点和实际,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通过长效机制建设,不断丰富和调整学习内容,健全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法,探索有效途径。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18.高校院系级党组织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发挥作用情况研究
研究要点:归纳总结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做法,特别是分析比较院系级党组织在执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时不同的工作特点及相应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工作效果等,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19.加强高校党员骨干队伍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从强化理论学习,增强责任意识,发挥带动作用,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加强实践锻炼等不同的角度,研究提出加强高校党员骨干队伍建设的意义、目标、方法、载体。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20.高校党员培训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以新时期新形势对高等学校高素质党员队伍的新要求为出发点,分析当前高校党员培训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构建高校党员培训工作长效机制的基本要求、工作重点、有效途径、保障措施等建设性内容。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21.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从优化党支部设置、创新支部活动内容和形式、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强化支部工作责任和考评督导、发挥先进支部和优秀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聘请离退休组织员等各个不同角度,开展研究和探讨。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22.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研究
研究要点:在分析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开展非党员优秀青年教师的引导工作,如采取青年教师易于接受的活动和沟通形式,形成关心、支持、鼓励、引导青年教师成长的合力机制等,以达到优秀青年教师业务、思想和政治素质同步提高的效果。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23.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研究要点:着重论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如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引导、大学生党员的自主性探索、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取向的培养、大学生党员政治参与热情的激发等。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24.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研究要点:深入分析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理念、形式、载体、工作机制,提出进一步扩大工作覆盖面、影响力、吸引力的对策和建议。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25.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在调研基础上,分析研究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现状,从大宣传格局、高校的育人功能、高校的安全稳定、网络资源利用等角度出发,研究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途径方法、重点难点问题或效果评价等。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26.高校统战工作新形势新问题与对策研究
研究要点:分析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紧密结合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立足于时代特点开展对策研究。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27.高校统战成员政治引导工作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分析研究当前高校统战成员政治引导工作现状,从组织领导、教育培训、实践锻炼、服务沟通等方面,提出加强高校统战成员政治引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28.大学生廉洁教育途径方法研究
研究要点:从体制、机制、手段等相关角度选择着力点,提出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对策建议,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29.高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影响高校稳定的涉校矛盾纠纷梳理、评估与分析;统筹兼顾处理好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几个关键点,做好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的结合,积极构建三者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新机制,最大限度地使矛盾不积累、不激化,使突发事件不蔓延、不升级。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机制,制定实施校内外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的对策思考。
成果形式:关于加强高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
30.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研究
研究要点: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现状分析;制约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因素和难点分析;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适用问题;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与标识规范化建设;出入校门车辆管理;校园交通安全执法与违章处理;校园道路交通长远规划建设;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警校联动机制问题。
成果形式:关于加强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
31.高校保卫机构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
研究要点:高校保卫机构设置现状分析;制约高校保卫机构建设与发展的因素分析;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稳定工作的高校保卫机构职能定位(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服务和综合协调等方面);高校保卫机构向安全管理机构改革的路线设计;高校保卫机构改革进程中涉及的警校联动机制问题研究。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32.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与维护稳定工作研究
研究要点:高校后勤服务领域影响高校稳定的问题;后勤社会化条件下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的维稳理念;高校后勤服务管理队伍在维护高校稳定中的作用发挥;创新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的对策思路。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33.高校稳定工作考核评估体系研究
研究要点:围绕怎样把维稳是硬任务落到实处,考核评估与推动高校维稳工作创新分析;高校维稳工作可量化评估指标设计;考核评估高校维稳工作的可操作程序与制度设计;高校维稳 11
工作考核评估结果的适用和运用。
成果形式:指标体系,考核评估办法。
34.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研究
研究要点:针对大学生为主体的QQ群、飞信好友、SNS好友、微博粉丝等网络自组织形式,调研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形成机制、组织模式、管理方式和运行规律,分析大学生参加网络自组织的动机、方式和行为的特点,分析网络自组织发起、参与线下活动的规律和影响,提出适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上网习惯、易被接受的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科学化发展和管理的措施。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第四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指南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指南
(2012-2013)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民生改善与和谐社会构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服务。
二、紧密结合所在区域(地方)或行业(企业)对产业结构优化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选择我国职业教育(包括初、中、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级各类职业培训)体系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策略、方法等方面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开展应用性的研究。
三、本指南仅列出可供参考的若干主要选题范围。申报者可以此为基础自行设计具体课题,也可根据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或者地方、行业的特点另行设计具体课题。课题研究内容重在提出具有现实性、普适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推广意义的思路建议,避免过分强调纯学术理论或局限于某个单一的教研领域。
本指南所列出的参考选题范围,一般不宜直接作为课题名称。以参考选题范围“区域(产业)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与战略规划研究”为例,具体课题可结合实际设计为“A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B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研究”、“C省(市、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与专业设置研究”、“D产业系统职业院 1
校布局与专业调整研究”,或者“不同区域的县级职教中心发展模式比较研究”、“西部农村职业学校发展重心调整的实验研究”、“沿海城市开展境内外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案例研究”、“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规划研究”等等。
四、参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职业教育发展任务及其相关要求,学会2012-2013规划项目的主要参考选题范围如下:
(一)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关研究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和模式改革研究;
2.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政策环境建设研究;
3.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
4.改革与完善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研究;
5.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6.职业教育改革示范院校和优质特色院校建设研究;
7.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多种学制并重的办学模式研究;
8.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与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研究;
9.推进职业教育依法治教问题的研究;
10.职业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研究;
11.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研究;
12.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研究;
13.民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4.特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5.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6.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研究;
17.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研究;
18.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研究。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问题研究
1.区域(产业)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与战略规划研究;
2.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3.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4.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研究;
5.职业院校以就业导向的课程开发研究;
6.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7.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顶岗实习环节的实践研究;
8.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9.职业院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研究;
10.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1.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
12.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专业)的基本办学标准研究;
13.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职称评聘办法研究;
14.职业技能竞赛及其对教学改革的意义与实践研究。
(二)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研究
1.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研究;
2.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地方性法规的工作研究;
3.职业院校促进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研究;
4.新形势下行业组织或企业举办职业学校的体制机制研究;
5.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职工培训的体制机制研究;
6.吸收企业参加质量评估、健全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7.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的优惠政策研究;
8.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健全职业教育多渠道投入机制的研究。
(三)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研究
1.职业院校开展面向农村相关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新时期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问题研究;
3.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促进农科教结合问题研究;
4.地方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与资源整合的方案研究;
5.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与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研究;
6.推进城乡、区域合作的服务“三农”发展模式研究;
7.加强涉农专业建设、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实践研究;
8.各级各类学校参与新型农民培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
(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
1.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的实施步骤与关键环节研究;
2.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问题的研究;
3.改革职业院校招生和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4.推进“双证书”制度与完善就业准入制度的研究;
5.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实验研究;
6.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通道的实证研究;
7.学生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及其生涯规划发展研究;
8.提高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的对策措施研究。
第五篇:贵州省职业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指南(2012~2013)
附件二:
贵州省职业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指南
(2012—2013)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民生改善与和谐社会构建、建设创新型贵州和人力资源强省服务。
二、紧密结合贵州以及市(州)、县或行业(企业)对产业结构优化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选择我国省职业教育(包括初、中、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级各类职业培训)体系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策略、方法等方面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开展应用性的研究
三、本指南仅列出可供参考的若干主要选题范围。申报者可以此为基础自行设计具体课题,也可根据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或者地方、行业的特点另行设计具体课题。课题研究内容重在提出具有现实性、普适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推广意义的思路建议,避免过分强调纯学术理论或局限于某个单一的教研领域。
本指南所列出的参考选题范围,一般不宜直接作为课题名称。以参考选题范围“区域(产业)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与战略规划研究”为例,具体课题可结合实际设计为“某某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某某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研究”、“ 某某市(州)或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与专业设置研究”、“ 某某产
业系统职业院校布局与专业调整研究”,或者“不同区域的县级职教中心发展模式比较研究”、“贵州或某某市(州)农村职业学校发展重心调整的实验研究”、“贵州城市开展境内外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案例研究”、“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规划研究”等等。
四、为了使我省政府的职教科研与全国保持一致,根据《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职业教育发展任务及其相关要求,我省2012—2013科研规划项目的选题范围参照中国职教学会2012—2013科研规划项目选题范围如下:
(一)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关研究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和模式改革研究;
2.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政策环境建设研究;
3.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
4.改革与完善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研究;
5.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6.职业教育改革示范院校和优质特色院校建设研究;
7.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多种学制并重的办学模式研究;
8.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与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研究;
9.推进职业教育依法治教问题的研究;
10.职业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研究;
11.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研究;
12.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研究;
13.民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4.特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5.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6.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研究;
17.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研究;
18.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研究。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问题研究
1.区域(产业)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与战略规划研究;
2.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3.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4.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研究;
5.职业院校以就业导向的课程开发研究;
6.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7.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顶岗实习环节的实践研究;
8.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9.职业院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研究;
10.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1.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
12.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专业)的基本办学标准研究;
13.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职称评聘办法研究;
14.职业技能竞赛及其对教学改革的意义与实践研究。
(二)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研究
1.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研究;
2.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地方性法规的工作研究;
3.职业院校促进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研究;
4.新形势下行业组织或企业举办职业学校的体制机制研究;
5.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职工培训的体制机制研究;
6.吸收企业参加质量评估、健全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7.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的优惠政策研究;
8.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健全职业教育多渠道投入机制的研究。
(三)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研究
1.职业院校开展面向农村相关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新时期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问题研究;
3.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促进农科教结合问题研究;
4.地方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与资源整合的方案研究;
5.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与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研究;
6.推进城乡、区域合作的服务“三农”发展模式研究;
7.加强涉农专业建设、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实践研究;
8.各级各类学校参与新型农民培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
(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
1.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的实施步骤与关键环节研究;
2.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问题的研究;
3.改革职业院校招生和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4.推进“双证书”制度与完善就业准入制度的研究;
5.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实验研究;
6.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通道的实证研究;
7.学生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及其生涯规划发展研究;
8.提高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的对策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