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房地产建筑业偷漏税的几种手段

时间:2019-05-14 22:3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读房地产建筑业偷漏税的几种手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读房地产建筑业偷漏税的几种手段》。

第一篇:解读房地产建筑业偷漏税的几种手段

解读房地产建筑业偷漏税的几种手段

笔者根据多年的稽查经验,从当前房地产和建筑行业专项检查中发现的几种常见的偷税手段,对房地产和建筑行业纳税现状进行简要剖析,并谈谈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稽查中发现的几种常见的偷税手段和方法:

(一)利用种种手段不计或少计营业收入减少利润。现在税务稽查主要是针对帐面的检查,只要帐面没有问题,那么就很难发现其他的问题。一些不法开发商利用这一点在帐面上大做文章。1.帐面上少计收入,开发一片小区 在没有全部销售完毕的过程中,在帐面少记载几十,甚至上百套,以此减少营业收入或另作一本帐形成帐外帐以此达到少缴、不缴营业税目的。2.个别企业将预收的售房款收入 不按规定向购房人开具发票,隐瞒收入;或者将部分收入核算混入其他往来账户偷逃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还有企业将预收房款等挂在往来账面上,使缴纳的税款变成往来流动资金,偷逃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二)临时性的零散税源偷逃税疑点大,稽查困难。

临时性建筑施工一般规模较小,施工地点较为隐蔽,纳税意识相对薄弱。税务机关受人员、精力限制,加之征管手段落后等原因,难以掌握纳税人具体动态,不能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税收征管,容易造成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1.散布于农村大量的临时性建筑施工,因建筑双方素质较低,工程没有清楚准确的预算内容,工程往往只包工不包料。根据营业税有关规定,建筑营业税计税依据应包括工程所有的原材料及其它物资和动力的价款在内,即直接费用、管理费用、计划利润和税金。上述临时性建筑现状不但给税务机关依法征收税款造成困难,也给稽查部门的检查工作带来很大不便。2.检查发现,目前建筑市场管理混乱,一部分不具备施工资质或施工资质等级较低的私营经济建筑企业、个体建筑户、包工队为承揽建筑工程,纷纷采取分包、转包、挂名、挂靠、承包经营等不同的经营方式挂靠在施工资质较高的企业或向其借用施工资质。施工企业向这些建筑队、挂靠队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后,放任自流。而这些包工头法制观念较差,纳税观念淡薄,千方百计偷逃税款。

(三)有些实行所得税定率征收的房地产业建筑业企业,为了达到少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采用种种手法减小账面收入,或者不设帐更有甚者拒不提供账簿资料,造成少报、少缴税款,或采用多转成本、虚报财务费用、白条下账等方法偷企业所得税。有些企业帐簿记载内容不全,甲方供给材料部分漏税严重。当前各建筑公司下挂的施工队、项目部很多,部分项目部没有按规定做账,通过对部分甲方单位调查发现,甲方供给材料大部分施工企业不在自己的帐中反映,而施工合同又没有明确甲方供给材料情况,有的施工队不给提供合同,需要大量的外调工作,给稽查实施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二、针对以上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切实加强对偷逃税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及时、有力的打击偷逃税行为。对房地产、建筑业企业最有的方法就是加大稽查力度。国家税务部门一定要加大对房地产涉税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案例公告曝光力度,罚款有时对它们起不到很大的警示作用,这个时候就要对那些屡教不改的企业进行曝光,将其偷税劣迹毫不手软地公示于众,使其是声誉扫地,促使其痛改前非。

(二)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监督。1.严格要求房地产企业规范建账建制,聘请有资格的会计人员,对财务管理混乱,账证保管不善的,责令限期改正;蓄意违规核算的,必须给予严厉处罚。2.对账制健全、能够准确核算其收入和成本的,搞好核实征收;对账制不健全的,不能够准确核算其收入和成本,一律从高核定企业所得税征收率,使其税负高于同等情况下的核实征收企业,打消其通过做假账偷税的幻想,促其依法规范财务管理。

(三)强化部门协作,落实好综合治税。1.确实执行好综合治税机制。紧紧依靠各级政府支持,定期向各级政府汇报房地产及建筑企业税收征管情况,积极寻求社会各部门支持。2.发挥协税护税作用,利用协税护税组织摸清建筑业税源,发现和举报税收违法线索,堵塞建筑业税收征管中的漏洞。同时,针对有些临时建筑行为、小规模建筑行为中包工不包料问题,可尝试赋予建设单位代扣代缴税款义务。

(四)多组织专项检查工作交流活动,从组织协调、稽查实施、检查技巧、政策把握、稽查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专项检查工作质量。

第二篇:试论企业偷漏税手段及其防范措施

试论企业偷漏税手段及其防范措施

业:

级:

号:

名:

指导教师:

[摘要]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它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收、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殊关系,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马克思指出:“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然而,部分企业认为税收是一种负担,所以,经常会借助会计账簿、发票、税目漏洞等方法偷税、漏税。本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相关建议,认为针对企业偷漏税的种种成因,国家则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如加强税法宣传,提高纳税意识等。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企业偷税现象泛滥的现状,维护国家的利益。

[关键词]企业;偷漏税;手段;防范

税收是保障我国权益的重要标准,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高质量的税收标准能够厘清国家同企业间的分配关系,保证企业间竞争的公平性,展示国家的主权。企业为我国税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企业却将税收视为一种负担,缩减了自身的经济收益,所以经常发生偷税、漏税情况。

一、企业偷税的主要手段(一)在生产费用核算方面造假

1.将不属于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支出,例入成本项目,这样违反了成本费用开支范围,从而减少利润,达到了少交税的目的

2.将应由福利费用开支的费用例入成本项目。这样违反费用开支范围,加大成本,减少了利润,达到少交税的目的。

3.将费用开支标准任意提高,如缩短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或扩大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来提高折旧率,这样加大了折旧额,增大了产品成本,减少了利润,减缓了所得税。

(二)利用税率进行偷漏税

税率指的是税额同课税对象间的比例关系,是衡量课税的方法。其反映着税收负担的深度,是建设税制的核心环节。税率的形式及高低运用体现着我国的经济法规及税收标准,在经济税收中发挥杠杆的功能。但是,企业也正通过此种方法,来逃避税率,具体形式如下:

1.运营税率不同的各类产品,借助隐瞒税收部门的方法,以最低税率上缴税款;

2.将小规模纳税人及一般纳税人的界限进行混淆,从而实现偷税、漏税的目的;

3.将营业税与增值税的身份混淆在一起,进而降低纳税的比率。

(三)在商品购销方面造假

1.商家通过与厂家的联销方式,采取商品平销售、,甚至亏销等方法销售商品,然后从厂家取得“返利”。而商家对商品返利部分销售不作收入,对现金等其他方式返利部分不作进项税额转出,使的增值税长期留抵。

2.将购进固定资产,将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等,变换品名、项目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计提进项税额,偷逃税款。

3.人为视销项定进项,进销平衡,少缴或或不缴税款。根据当月计提销项税额的多少,而后决定进项税额的多少。若当月销项税额过多,就采取未付款提前抵扣或非法取得进项票等手段,平衡进销税额,减少当期应纳税款。

(四)利用成本计算方法虚增成本,隐匿利润透漏税

对发出的材料企业可按规定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多种方式,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且计算方法一经确定内不得随意改变,如果要改变需经有关部门批准,有的企业在计算成本时故意改变成本计算方法多计或少计销售成本虚转成本,以隐匿利润,或在使用加权平均发计算成本时,故意少计数量使加权平均单位 成本虚增,虚转成本隐匿利润,达到偷漏税的目的。

(五)通过发票等初始凭据实施偷税、漏税

初始凭据指的是经办者或者企业在发生经济往来时获取、填制的,用于记录业务情况的会计凭证,企业经常通过发票、收据等进行偷税、漏税行为。具体方法如下:

1.代开、转让发票。企业法人为了自身利益或者企业利益,让有关企业的发票管理者、个体商户等私自转让、代开发票,从而实现偷漏税的目的; 2.跨地域应用发票。伴随着目前市场经济逐步扩张,业务覆盖的范围越来越

大,商品流通区域逐步扩张,异地运营商增多,发票跨地域的情况屡见不鲜。企业经常通过跨区发放、异地购票等方法来偷税漏税;

3.冒领发票。因为当前我国管理发票的标准仍存在漏洞,缺少相应的发票保管、领取、上缴等标准,那么,就为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部分企业谎称发票丢失,隐瞒、冒领发票,从而达成偷税、漏税的目的;

4.发票“大头小尾”。这种方法由形式来看是正当方法,开据的发票一式多份,其中一份交由顾客,一份留存备案。但是在发票的头填入巨大数额,而在存根所填写的数额较小,所以,留存的存根就隐瞒了销售的真实金额,实现了偷税、漏税的情况;

5.借助其他发票替代正规发票。该方法经常通过打白条的方法替代正规的发票、收据等,从而达成偷税、漏税的目的。

(六)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纳税申报是依法纳税的前提,纳税人必须在法定时间内办理纳税申报,如实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的其它纳税资料。行为人往往通过对生产规模、盈亏情况、收入状况等内容作虚假申报,来达到偷税的目的。

二、对其企业偷漏税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纳税意识淡漠

商业一般纳税人之所以偷逃税款的手段变换无穷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赢利。但是纳税是每个企业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义务,这种义务是靠企业自觉去履行的,而实际上我国公民整体自觉纳税意识较差,于是出现了一些拒税、抗税、无理取闹,蓄意殴打税务干部的反常现象。

(二)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经济“脐带”关系

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有干预税收执法的动机。于是,任意变通税法的执行,扩大减免范围,造成税收大量的流失。同时,地方政府又向企业乱收费,形成税费不分,给企业增加沉重负担,是有些企业雪上加霜,形成恶性循环。

(三)从社会角度看,税收环境不够理想

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广大人民对苛捐杂税深恶痛绝。从现状看,有的地方政府忽视了税务部门的特殊性,以行政手段代替执法手段,干预税收执法。在许多人的思想中“放水养鱼”政策和以税收为代价

换取经济增长的观念根深蒂固。再加上当今社会风气不正,有的纳税人素质不高,认为只要能挣到钱,不管是偷税还是其他途径获得,就会被誉为“能人”,所以这些都给虚假申报偷税者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对偷漏税的防范对策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权向人民强制征收,而非基于自由意志的契约行为。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偷漏,不仅仅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而且还侵蚀了税基,加重了合法纳税人的负担,破坏了税收的公平性原则,妨碍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干扰经济资源。如偷税泛滥的话,会使用国家无力发展各种建设,导致社会停滞不前,为了防止偷漏税,列出了一下对策:

(一)加强执法

当前,很多企业偷漏税行为明显,但罚款数额甚微。偷逃税属于一种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予以强硬的法律约束,不仅可以有效制止违法犯罪,还可以使合法行为得到鼓励和发展。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立法问题,另一方面是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

1.应该树立起税法不容侵犯的绝对权威,必须进一步强化税务机关打击偷漏税活动的执法权。2.要实现纳税公开。

(二)简化税制,采取轻税重罚原则

有必要加重对偷税抗税者的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在这方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实行轻税重罚的成功做法值得借鉴。例如,美国对个人偷税的罚金,最高达10万美元。并可判处5年监禁。在我国加重税务处罚,是有效制止偷漏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相适应税收秩序的客观需要。

(三)加强税法宣传,提高纳税意识

凡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有生产、经营活动及所形成的所得都应按规定依法纳税。主要方法有:一是加强税法宣传教育,把税法纳入普法教育的内容,不仅在全体公民中进行学习教育,而且将其作为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及财会人员任职的条件之一;二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使税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每个公民都意识到税收对社会,对自身的重要性,强化全民族的纳税意识,逐步树立依法纳税

光荣,偷漏税可耻的社会新风尚,培养公民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四)合理运用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

对收入类评估分析指标。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这一指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少记收入和多列成本等问题,运用其他指标进一步分析。

对成本类评估分析指标。用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这一指标分析单位产品当期耗用原材料与当期产出的产成品成本比率,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帐外销售问题、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等问题。如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这一指标超出预警范围,就可能出现帐外销售等问题。

利润类评估分析指标。如果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这两项指标若与预警值比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结转成本或不计、少计收入问题。

结论税收课征容易引起人们对税收之抗拒力,甚至故意违法偷漏税。所以,自由税收以来,即有偷漏抗税行为,此乃古今中外皆然的事。我们利用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做好与税收欺诈违法犯罪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努力将偷漏税行为降到最小限度。

文献 1.刘剑文编《税法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

第三篇:建筑业税收政策解读

建筑业税收政策解读

一、建筑业营业税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3号)

4.《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建筑安装工程营业税计税营业额涉及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与材料划分问题的公告》(苏地税规〔2011〕11号)

5.《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建筑业项目营业税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苏地税规〔2011〕12号)

(二)税目及税率

1.税目

建筑业,是指建筑安装工程作业,建筑业税目的征收范围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其他工程作业。

(1)建筑

建筑,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工程作业,包括与建筑物相连的各种设备或支柱、操作平台的安装或装设工程作业,以及各种窑炉和金属结构工程作业在内。

(2)安装

安装,是指生产设备、动力设备、起重设备、运输设备、传动设备、医疗实验设备及其他各种设备的装配、安置工程作业,包括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的装设工程作业和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保温、油漆等工程作业在内。

(3)修缮

修缮,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补、加固、养护、改善,使之恢复原来的使用价值或延长其使用期限的工程作业。

(4)装饰

装饰,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饰,使之美观或具有特定用途的工程作业。

(5)其他工程作业

其他工程作业,是指上列工程作业以外的各种工程作业,如代办电信工程、水利工程、道路修建、疏浚、钻井(打井)、拆除建筑物或构筑物、平整土地、搭脚手架、爆破等工程作业。

2.税率

建筑业税目适用3%营业税税率。

(三)计税营业额

1.建筑业营业额基本规定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2.建设方提供的设备如何鉴别

(1)设备按生产和生活使用目的分为建筑设备和工艺设备;按是否定型生产分为标准设备和非标准设备。

①建筑设备:房屋建筑及其配套的附属工程中电气、采暖、通风空调、给排水、通信及建筑智能等为房屋功能服务的设备。

②工艺设备:为工业、交通等生产性建设项目服务的各类固定和移动设备。

③标准设备:按国家或行业规定的产品标准进行批量生产并形成系列的设备。

④非标准设备: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非批量生产的,一般要进行专门设计,由设备制造厂家或施工企业在工厂或施工现场进行加工制作的特殊设备。

(2)材料:为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所需的,经过工业加工的原料和设备本体以外的零配件、附件、成品、半成品等。

允许扣除的设备价值、数量分别以销售单位开具的正式发票上注明的实际采购价、工程实际使用数量为准。对于难以统一确定组成范围或成套范围的设备,应以设备制造厂文件上列明的清单项目确定设备范围。

3.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如何确定营业额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应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其机构所在地主管国家税务局出具的纳税人属于从事货物生产的单位或个人的证明,并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 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4.建筑业总承包纳税人的营业额如何确定

建筑业总承包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须在取得分包单位开具的分包款发票后,方可在计算当期营业额时扣除该笔分包款项。

纳税人应将工程分包项目单独设置明细帐,分项目单独核算。纳税人将建筑业项目进行分包时,如果当期计算的营业额为负数,可以结转以后纳税期继续抵扣,但不同项目间的营业额正负差不得相抵。如最终清算或办理最后一次纳税申报时纳税人的营业额为负数,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税,但退税数额不得超过纳税人的已纳税款。

5.装饰劳务的营业额如何确定

装饰劳务的计税营业额应包括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四)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是指纳税人应税行为发生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取的款项。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为书面合同确定的 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应用示例:2011年12月,甲工业企业与乙建筑企业签订厂房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工程金额2000万元。另外,合同约定通风空调系统及部分建筑材料由甲工业企业提供,价值分别是200万元和100万元。乙建筑企业营业税应该如何计算?

分析:乙建筑企业计税营业额2000+100=2100万元。无论建设方、施工方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如何结算,施工方缴纳建筑业营业税的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即建设方甲工业企业提供的建筑材料100万元应计入乙建筑企业的计税营业额、提供的价值200万元的通风空调系统不计入乙建筑企业的计税营业额。因此,乙建筑企业应按2100×3%=63万元计算缴纳建筑业营业税。

二、建筑业城市维护建设税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

2.《国务院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的通知》(国发〔2010〕35号)

3.《江苏省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苏政发〔1985〕60号)

4.《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税率问题的批复》(苏地税函〔2004〕227号)

(二)纳税义务人

境内所有缴纳建筑业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是建筑业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义务人。

(三)计税依据

建筑业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款为计税依据。

(四)税率

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7%;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镇的税率为1%。

三、建筑业印花税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2.《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印花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苏地税函〔2004〕52号)

(二)税目税率

建筑安装业适用“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印花税税目,合同双方各按工程结算收入的万分之三计算缴纳印花税。其他税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及相关规定执行。

四、建筑业房产税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

2.《江苏省房产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121号)

(二)计税依据及税率

对建筑企业的房产,房产税有两种计税方式:房屋自用的以房产原值(含地价款)减除30%后的余值为计税依据,税率为1.2%;房屋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税率为12%。

五、建筑业城镇土地使用税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86号)

3.《江苏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实施办法》(苏政发〔2008〕26号)

(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实际占用土地面积而征收的一种税。自2007年1月1日起,以出让或转让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由受让方从合同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同未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由受让方从合同签订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六、建筑业个人所得税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6〕127号)

3.《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苏地税发〔2007〕71号)

4.《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比例问题的公告》(苏地税规〔2011〕5号)

(二)基本规定

从事建筑安装业的工程承包人、个体户及其他个人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其从事建筑安装业取得的所得,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1.承包建筑安装业各项工程作业的承包人取得的所得,应区别不同情况计征个人所得税:经营成果归承包人个人所有的所得,或按照承包合同(协议)规定、将一部分经营成果留归承包人个人的所得,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项目征税;以其他分配方式取得的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

2.从事建筑安装业的个体工商户和未领取营业执照承揽建筑安装业工程作业的建筑安装队和个人,以及建筑安装企业实行个人承包后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经济性质的,其从事建筑安装业取得的收入应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3.从事建筑安装业工程作业的其他人员取得的所得,分别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和劳务报酬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三)异地从事建筑安装工程作业纳税人的特殊规定

在江苏省境内异地从事建筑安装工程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应在工程作业所在地扣缴(缴纳)个人所得税,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不得重复征收。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

1.异地从事建筑安装工程作业的单位和个人,财务会计制度较为健全、能够准确、完整地进行会计核算的,经工程作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审定同意,其应扣缴(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实行查帐征收。

2.对于未设立会计账簿,或者不能准确、完整地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和个人,其个人所得税由主管税务机关实行核定征收。其中采取按工程价款的一定比例核定征收税款办法的,核定征收的比例不低于工程价款的0.8%。

七、建筑业企业所得税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747号)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20号)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56号)

6.《江苏省国家税务局江苏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苏国税发〔2008〕42号)

7.《江苏省国家税务局江苏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的通知》(苏国税发〔2010〕108号)

(二)企业所得税预缴

1.基本规定(详见下表)经营主体 总机构

纳税地点

预缴办法

总机构所在地 国税发〔2008〕28号、苏国税发〔2008〕42号、国税函〔2010〕156号、苏国税发〔2010〕108号 二级分支机构 8号 省内跨地区 由总机构统一预缴 苏国税发〔2008〕42号

跨省

就地预缴 国税发〔2008〕2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 跨省 就地预缴 国税函〔2010〕156号

2.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的特殊规定 省内跨地区 由总机构统一预缴 苏国税发〔2010〕108

(1)跨省

省外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按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0.2%按月或按季由总机构向项目所在地预分企业所得税,并由项目部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

(2)省内跨地区

省内总机构直接管理的在省内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暂不就地预分企业所得税,其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汇总到总机构统一核算,由总机构按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建筑企业总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各分支机构和项目部不进行汇算清缴。总机构年终汇算清缴后应纳所得税额小于已预缴的税款时,由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或抵扣以后的应缴企业所得税,总机构应附送所直接管理的跨地区经营项目部就地预缴税款的完税证明。

(四)外出经营税收证明管理

跨地区经营的项目部(包括二级以下分支机构管理的项目部)应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未提供上述证明的,项目部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督促其限期补办;不能提供上述证明的,应作为独立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项目部应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证明该项目部属于总机构或二级分支机构管理的证明文件。

(五)征收方式

跨地区汇总纳税企业的所得税收入涉及到跨区利益,跨区法人应健全财务核算制度并准确计算经营成果,应按查账征收方式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款。

应用示例:某建筑企业总机构A所在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在南京市承揽一建筑工程,该南京工程项目部B系总机构设立的、直接管理的项目部;在无锡市成立一分公司C;在浙江省某市承揽一建筑工程,该工程由总机构A在该市设立、直接管理的项目部D负责。

分析:项目部B系总机构A在江苏省内跨市设立的、直接管理的项目部,根据苏国税发〔2010〕108号规定,江苏省内跨市项目部B不就地预分企业所得税,由总机构A统一按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江苏省内分公司C,省内符合条件的二级分支机构,根据苏国税发〔2008〕42号规定,总机构及分支机构均在我省的,分支机构暂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由总机构统一计算,汇总缴纳;

浙江省项目部D,系总机构A设立的直接管理的跨省项目部,项目部D应根据国税函〔2010〕156号规定,就地按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0.2%预缴企业所得税;

总机构A,在预缴所得税时,可先扣除已由项目部D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后,再根据国税发〔2008〕28号规定计算总、分机构应缴纳的税款。

八、建筑业税收征收管理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及发票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6〕128号)

4.《江苏省普通发票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43号)

5.《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建筑业项目营业税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苏地税规〔2011〕12号)

(二)项目登记

纳税人应在建筑工程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项目登记。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承揽的建筑业工程实行项目登记管理,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进行一般登记和简易登记。

1.一般登记

(1)纳税人承揽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江苏省范围内且合同金额达到规定标准以上的;

(2)纳税人在江苏省范围内承揽涉及总分包的工程项目。

2.简易登记

纳税人承揽的在江苏省范围内且不符合一般登记条件的建筑工程项目。

(三)申报征收

纳税人应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

(四)发票管理

纳税人取得项目工程款项并符合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规定的,应分别按工程项目开具《建筑业统一发票》。已申请办理注销登记的工程项目不得开具发票。

1.提供建筑业劳务的纳税人,分为自开票纳税人和代开票纳税人

自开票纳税人在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领购《建筑业统一发票(自开)》后可自行按规定开具。

代开票纳税人必须由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为其代开《建筑业统一发票(代开)》。代开票纳税人每次申请开票时,必须先行缴纳税款后方可予以开票。开票时缴纳的税款在按月办理纳税申报时作已缴税款处理。

2.发票开具规定

下列情形所涉金额不得在建筑业发票上开具:

(1)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和设备价款;

(2)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销售额;

(3)省级以上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情形。

(五)项目清算

1.清算分类

建筑业项目清算包括预清算和最终清算。

(1)进行一般登记的建筑业项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项目预清算:

①外来施工方承揽本地的建筑业项目;

②本地纳税人承揽本地建筑业项目,且合同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

③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认为需要预清算的。

除进行项目预清算外,还需按规定进行项目最终清算。工程涉及总分包的,由总包方办理预清算和清算。项目预清算只进行一次。

(2)进行一般登记的建筑业项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进行项目最终清算:

①工程项目的营业税纳税义务已完全发生的;

②合同终止或解除的;

③申请办理项目注销登记的;

④纳税人申请注销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建筑业项目清算手续的;

⑤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情形。

2.清算内容

在办理项目预清算和最终清算时,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对工程决算价款、历史开票、建设单位提供的设备和材料、纳税记录等情况进行审查核实,出具《建筑工程项目(预)清算表》,并清缴已发生纳税义务的各项税款。

(六)项目注销

办理项目最终清算后,纳税人应按规定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出注销登记申请,报送《建筑工程项目注销登记表》和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经审核确认工程项目应履行的清算义务和纳税义务已全部完成的,应给予办理注销登记。

实行总分包的工程项目,应在相关分包方已全部办妥注销登记手续后,总包方方可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在总包方取得分包方的确认授权书,并经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分包工程项目应履行的纳税义务已全部完成的情况下,总包方可代分包方办理注销登记。

对完成最终清算且纳税义务已完全履行的建筑项目,经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可直接办理项目注销。

建筑业税收常见问题

1、问:计算营业税时,建筑业再分包的营业额如何确定?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三)款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九条规定:“条例第一条所称单位,是指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条例第一条所称个人,是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

因此,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不再强调是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可以差额征税,但不包括个人。建筑安装工程的总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个人的,在计算营业税时,不能按扣除支付给个人的分 包款后的余额作为计税营业额。即对分包给个人(含个体工商户)的,应全额缴纳营业税。

2、问:建筑施工单位到外地承接施工工程,城市维护建设税按何税率征收?

答:根据《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税率问题的批复》(苏地税函〔2004〕227号)规定:“纳税人所在地与缴纳‘三税’所在地城建税税率不一致的,以城建税实际纳税地的适用税率为准,无需回纳税人所在地办理补税或退税手续。”

因此,对建筑施工单位到外地承接施工工程,城建税适用税率以缴纳“三税”所在地城建税税率为准。

3、问:总包方已缴过建筑安装合同印花税,分包方的分包合同为什么还要缴纳印花税?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包括总包合同、分包合同和转包合同。”

因此,分包方的分包合同应按照规定缴纳印花税。

4、问:2009年以后新办的从事建筑安装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属于国税征管还是地税征管?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20号)第一条规定:“以2008年为基年,2008年底之前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各自管理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不作调整。2009年起新增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中,应缴纳增值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管理;应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地方税务局管理。”第二条第(二)款规定:“2008年底之前已成立跨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2009年起新设立的分支机构,其企业所得税的征管部门应与总机构企业所得税征管部门相一致;2009年起新增跨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按基本规定确定的原则划分征管归属,其分支机构企业所得税的管理部门也应与总机构企业所得税管理部门相一致。”第二条第(四)款规定:“既缴纳增值税又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原则上按照其税务登记时自行申报的主营业务应缴纳的流转税税种确定征管归属;企业税务登记时无法确定主营业务的,一般以工商登记注明的第一项业务为准;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再调整。”

因此,2009年以后新办的从事建筑安装的企业,如果其主营业务为建筑安装业的,其企业所得税归地方税务局管理。如为2009年以后新办的从事建筑安装的分支机构,则其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总机构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第四篇:建筑业房地产纳税评估

建筑业、房地产业专项纳税评估案例

一、确定对象

2005年5月份,我们分局根据区局布置开展专项纳税评估工作。通过对辖区中的建筑行业纳税户的建筑项目跟踪管理和税收缴纳情况,两者进行信息比对,从中发现数据中的异常。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辖区内几家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之一。其主营市政工程、土石方工程、给排水工程和建筑工程施工等。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征收。

二、评估分析

我们经查询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发票购领数、项目管理系统、2004年和2005年1-5月纳税人申报资料。并对此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企业在纳税问题上存在以下疑点:

(一)、通过建筑业项目登记,我们发现该企业在2004年1月开工的某工程,于2004年10月8日进行工程决算,决算书总价6172528.8元(其中600000元分包给其他单位),企业将6000000元作营业收入,企业当期申报数为6000000元,存在少交营业税的疑点。

(二)、企业税源数据库中自有房产原值5892305.23元,土地使用面积8530平方米,企业2004年申报缴纳房产税41005.22元,土地使用税4001元,存在少缴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的疑点。

(三)、企业为建筑企业,其印花税实行核定征收,其核定率为建筑安装合同为收入的100%,税率为万分之三。根据企业的申报情况,2004年1—12月,企业的收入额为12213061.99元,计算应纳印花税为3663.92元,同期企业入库印花税为3152.46元,企业有少缴印花税的嫌疑。

三、询问查实

针对以上的三点疑问,我们对企业发出了约谈通知书,要求企业对我们发现的纳税疑问解释说明。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的谈话得知,对涉及工程决算的收入,因为当时企业财务人员进行人事变动,企业2004年10月是新会计作纳税申报,因为以前会计按照6000000元已经计入营业收入,故企业的新会计就按6000000元作为当期的收入申报营业税及其他地方税。对此,我们要求企业进一步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即提供2004年1-12月和2005年1-5月的纳税的明细材料、总帐、应收应付明细账、财务报表、相关的建筑承包(分包)合同、固定资产分类账、房产证、土地使用证、企业工作人员的工资发放明细表及每月的出勤表等证据材料。通过对企业所提供材料的进一步分析查实,对几项涉税疑问有了初步的结论:

(一)、企业2004年10月的某工程营业收入确认为6172528.8元,少申报营业收入172528.8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企业少申报营业税172528.8*3%=5175.87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少申报城市维护建设税5175.87*7%=362.31元;根据其他相关的税法规定,企业少申报教育费附加及教育地方附加费5175.87*4%=207.03元。少申报印花税172528.8*0.03%=51.76元。

(二)、根据企业提供的固定资产分类账、房产证、土地使用证。企业应申报房产税5892305.23*70%*1.2%=49495.37元,少申报房产税49495.37-41005.22=8490.15元;企业应申报土地使用税8530*0.5=4265元,少申报土地使用税4265-4001=264元。

(三)、根据企业提供2004年1-12月和2005年1-5月的纳税的明细材料、总帐、应收应付明细账、财务报表。确定企业少缴印花税3663.92-3152.46=511.46元。

四、评定处理

对上述企业的相关地方税的评估情况,经与企业负责人及财务人员交流沟通,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表示认可,同意及时自查补报入库,并表示要在今后加强对税收知识以及税收政策的学习。我们作出差异符合性结论,完成纳税评估报告的填制,向该企业发出纳税评估建议书。建议该企业补缴2004:营业税:5175.87元,城市维护建设说:362.31元,教育费附加及教育地方附加费:207.03元,印花税:563.22元,房产税:8490.15元,土地使用说:264元,合计15062.58元,并按规定加收滞纳金。

五、管理建议

(一)、通过对该户的评估,我们发现在日常征管中要及时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同时也要注重与其同期税款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相关的疑点

第五篇:房地产、建筑业税收政策

房地产、建筑业税收政策

第一节 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细则》

一、营业税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调整了纳税地点的表述方式。

(二)删除转贷业务差额征税规定。

(三)删除税率表中征税范围一栏。

(四)将纳税申报期限延长至15日。

二、新条例、细则涉及建筑、房地产业营业税新规定

(一)“视同销售”新规定:

1、旧《细则》第四条规定:

(1)转让不动产有限产权或永久使用权,以及单位将不动产无偿赠与他人,视同销售不动产。

(2)单位或个人自己新建(以下简称自建)建筑物后销售,其自建行为视同提供应税劳务。

2、新《细则》第五条规定: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发生应税行为:

(1)单位或者个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2)单位或者个人自己新建(以下简称自建)建筑物后销售,其所发生的自建行为;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3、新旧变化。

(1)调整了视同销售的范围。转让“有限产权”或“永久使用权”不再视同销售;增加了“个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视同销售的规定。

(2)增加了兜底性条款“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况”。

(二)“混合销售”新规定:

1、旧《细则》规定:

第五条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应税劳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行为。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不征收营业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提供应税劳务,应当征收营业税。纳税人的销售行为是否属于混合销售行为,由国家税务总局所属征收机关确定。

2、新《细则》规定:

第六条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应税劳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行为。除本细则第七条的规定外,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不缴纳营业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提供应税劳务,缴纳营业税。

第七条 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1)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3、新旧变化

(1)新《细则》第七条明确规定“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

(2)增加了兜底条款“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应分别核算应税劳务营业额和货物销售额的)情形。

4、案例分析:

【例1—1】某公司主要从事防盗门窗销售业务。2009年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销售、安装协议。约定共计为房地产公司某开发项目安装防盗门1200户,每户金额(含安装费)1000元,合同总金额为1200000元。该种防盗门市场销售价格800元,成本价为700元。分析:该公司主要从事防盗门窗销售业务,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其混合销售行为应分别缴纳增值税、营业税。

应纳增值税 =800×1200÷(1+17%)×17%-1200×700×17%=139487.17-142800=-3312.82元

应纳营业税(1000-800)×1200×3%=7200元

【例1—2】某建筑公司,负责为某工厂建设一座大型厂房。工程施工合同总造价45000000元,其中含土建工程款21000000元,钢结构安装工程款500万元,钢结构设备款19000000元。所需钢结构设备全部为建筑公司本身制造的、可以单独对外销售的成型设备构件。该部分设备可抵扣进项税额为2500000元。

分析:该建筑公司主营业务应为建筑安装。依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其混合销售业务应分别处理。

营业税应税劳务应纳营业税=(45000000-19000000)×3%=780000元 应纳销售货物增值税=19000000(1+17%)×17%-2500000=260683.76元

5、【相关链接:“自产货物”的概念】

货物,是指可供出售的物品。既包括有形物品,如:钢结构设备、水泥制品、其他建材等等;也包括无形物品,如:电、热、气等等。

判别企业使用的是否为“自产货物”主要应注意以下两点:

(1)是否符合货物的特点:

自产货物,是指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与各种资源,自己生产的可供出售的物品。自产货物也是货物的一种,应该具备一般货物基本特点:第一、经过企业的加工制造过程,所生产的物品与原来用于生产的原材料物品在形态、性能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第二、产品本身的价值,既包含了物料消耗价值,也包含了人工价值;第三、可以单独作为一种产品对外销售。

(2)加工过程是否属于“生产过程”:

判别建筑企业使用的原材料是属于外购材料还是“自产货物”关键在于区分加工过程是属于“生产过程”,还是“施工过程”。如果加工过程是生产过程,则属于使用“自产货物”;如果加工过程属于“施工过程”则属于使用“外购材料”。

(三)“兼营业务”新规定:

1、旧《细则》规定:

第六条 纳税人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的,应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其应税劳务与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

2、新《细则》规定:

第八条 纳税人兼营应税行为和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应当分别核算应税行为的营业额和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其应税行为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行为营业额。

3、新旧对比:

旧《细则》规定:“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其应税劳务与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新《细则》只规定:“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行为营业额”;不再强求一并征收增值税。

4、案例分析:

【例1—3】某建筑公司主营业务为建筑安装,同时还从事建材销售和建筑工程机械修理业务。2009年总的收入68000000元,统一计入一个科目“经营收入”中。经地税机关审核,建安收入为50000000元,建材销售业务收入15000000元,修理修配业务收入为300万元。假定建材销售与修理修配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相同,均为17%,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为2550000元。

分析:该企业的经营行为属于兼营行为。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规定:“纳税人兼营应税行为和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应当分别核算应税行为的营业额和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其应税行为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行为营业额。应纳营业税=50000000×3%=1500000元

应纳增值税=(15000000+3000000)÷(1+17%)×17%-2550000=65384.62元

5、【相关链接:“混合销售”与“兼营”的区别】(1)混合销售与兼营的概念

①混合销售是指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又涉及“增值税货物销售”的单项行为。②兼营是指同时经营“营业税应税劳务”、“增值税应税劳务”、“增值税货物销售”等多项业务的行为。(2)两者的区别在于:

①混合销售是一项经营业务,兼营是多项经营业务。

②混合销售的对象只能是同一个单位和个人;兼营的对象也可能是同一个单位和个人,也可能是多个单位和个人。

③混合销售行为,“增值税货物销售”与“营业税应税劳务”有着密不可分的依附、从属关系;兼营行为,“增值税货物销售”与“营业税应税劳务”没有依附、从属关系。

(四)“承包承租”新规定:

1、旧《细则》规定:

第十一条:企业租赁或承包给他人经营的,以承租人或承包人为纳税人。

2、新《细则》规定:

第十一条 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以下统称承包人)发生应税行为,承包人以发包人、出租人、被挂靠人(以下统称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发包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承包人为纳税人。

3、新旧对比:(1)增加了挂靠的业务;

(2)纳税人发生了变化。旧《细则》规定,全部以承包人为纳税人;新《细则》规定,以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法律义务的由发包人纳税,否则以承包人纳税。

(五)“建筑工程总包分包”新规定:

1、旧《细则》规定:

第五条:

(三)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2、新《细则》规定:

第五条

(三)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3、新旧对比:

(1)删除了关于“转包”业务的相关规定。

4、【相关链接:分包、转包的相关法律规定】

(1)分包、非法分包、转包的概念:

①所谓分包,是指总包单位自行完成建设项目的主要部分,其非主要的部分或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如工艺设备安装,结构吊装工程或专业化施工部分的工程,分包给施工条件符合该工程技术要求的建筑安装单位。

②所谓非法分包【《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2000年1月30日颁布施行)】,是指下列行为:

(一)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

(二)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

(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的;

(四)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再分包的。

③所谓转包【《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2000年1月30日颁布施行)】,是指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他人承包的行为。

(2)分包与转包的区别:

①分包和转包的不同点在于,分包工程的总承包人参与施工并自行完成建设项目的一部分,而转包工程的总承包人不参与施工。

②分包与转包的共同点在于,分包和转包单位都不直接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而直接与总承包人签订承包合同。

(3)税收上取消“转包”规定的法律渊源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工程总承包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建筑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转包是一种违法行为,应依法予以取缔。因此,也不应在依法征税范围之列。

(六)“价外费用”新规定:

1、旧《细则》规定: 第十四条 条例第五条所称价外费用,包括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基金、集资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凡价外费用,无论会计制度规定如何核算,均应并入营业额计算应纳税额。

2、新《细则》规定:

第十三条 条例第五条所称价外费用,包括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罚息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但不包括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

(1)由国务院或者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由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2)收取时开具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印制的财政票据;(3)所收款项全额上缴财政。

3、新旧对比:

(1)在列举的收费项目中增加了:补贴、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等项目。

(2)明确规定,代收的“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收费”不属于价外费用。

(七)“销售退款”、“销售折扣”新规定:

1、旧《细则》规定:

旧《细则》对“销售退款”、“销售折扣”没有做明确规定。财税[2003]16号第三条规定:

(1)单位和个人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发生退款,凡该项退款已征收过营业税的,允许退还已征税款,也可以从纳税人以后的营业额中减除。

(2)单位和个人在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时,如果将价款与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的,以折扣后的价款为营业额;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的,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营业额中减除。

2、新《细则》规定:

第十四条 纳税人的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后因发生退款减除营业额的,应当退还已缴纳营业税税款或者从纳税人以后的应缴纳营业税税额中减除。

第十五条 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如果将价款与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的,以折扣后的价款为营业额;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的,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营业额中扣除。

3、新旧对比:

(1)提高了“销售退款”、“销售折扣”的法律地位,将与其有关的相关规定从规范性文件提高到规章的高度。

(2)新《细则》与财税[2003]16号相比,内容基本一致,只是语言叙述有所不同。

4、【相关链接: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售折让、销售折扣、折扣销售,有什么区别?】

长期以来,在不同资料和教材中,关于折扣、折让概念的解释不尽相同。因此造成大家对于“折扣销售、销售折扣、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这几个概念一直含混不清。直接影响到企业对财务会计制度、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

(1)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售折让、销售退回、销售折扣、折扣销售的概念

①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直接使用的是: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售折让、销售退回这几个概念。其中明确规定:

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

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

销售折让,是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

销售退回,是指企业售出的商品由于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

②关于“销售折扣”与“折扣销售”的理解 现金折扣也称销售折扣; 商业折扣也称折扣销售。

(2)营业税与企业所得税政策比较

①营业税无论是“商业折扣”还是“现金折扣”都必须“将价款与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才能够以折扣后的价款为营业额;发生销售退款的,凡该项退款已征收过营业税的,允许退还已征税款,也可以从纳税人以后的营业额中减除

②企业所得税不强调在一张发票注明,只要是现金折扣就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商业折扣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企业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这一规定与《会计准则》一致。

③现实操作中,尽管企业所得税没有明确要求,但是,收入与折扣必须在同一张发票注明,不然计算营业税时不予扣除。

实际工作中涉及的折扣的处理,主要是现金折扣。商业折扣因为是售前行为,一般可以直接按折扣后的金额签订合同,开具发票。

(八)“建筑业营业额”新规定:

1、旧《细则》规定:

第十八条 纳税人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其营业额均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在内。

纳税人从事安装工程作业,凡所安装的设备的价值作为安装工程产值的,其营业额应包括设备的价款在内。

2、新《细则》规定:

第十六条 除本细则第七条(混合销售业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3、新旧对比:

(1)新《细则》取消了旧《细则》关于建筑、修缮、安装的说法,统一称作“建筑业劳务”;(2)新《细则》规定,提供“装饰劳务”。其营业额可以不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以“清包工”作为营业额。

(3)旧《细则》规定,营业额是否包括设备价值主要看“设备的价值是否作为安装工程总产值”;新《细则》规定,营业额是否包括设备价值主要看“设备由谁提供”。

4、相关说明:

(1)新《细则》关于设备的概念没有明确。实践中暂时应以主管税务机关规定为准。(2)执行中应严格区分“甲供材”和“建设方提供的设备”。

5、【相关链接:设备与材料的划分(仅供参考)】(1)设备的概念;设备是指:经过加工制造,由多种材料和部件按各自用途组成的具有生产加工、检测、医疗、储运及能量传递或转换等功能的机器、容器和其他机械。设备分为标准设备和非标准设备。

标准设备(包括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是指按国家规定的产品标准批量生产的,已进入设备系列的设备。

非标准设备:是指国家未定型,非批量生产的,由设计单位提供制造图纸,委托承制单位制作的设备。

设备包括以下各项:

各种设备的本体及随设备到货的配件、备件和附属于本体制作成型的梯子、平台、栏杆及管道等; 各种计量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装置、实验室内的仪器及属于设备本体部分的仪器仪表等;

附属于设备本体的油类、化学药品等视为设备的组成部分;

无论用于生产或生活或附属于建筑物的水泵、锅炉及水处理设备、电气、通风设备等。(2)材料的概念:

材料是指:为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所需的原料和经过工业加工的设备本体以外的零配件、附件、成品、半成品等。

材料包括以下各项:设备本体以外的不属于设备配套供货,需由施工企业自行加工制作或委托加工制作的平台、梯子、栏杆及其他金属构件等,以及以成品、半成品形式供货的管道、管件、阀门、法兰等; 防腐、绝热及建筑、安装工程所需的其他材料。

(九)“费用扣除”、“合法票据”新规定:

1、旧《条例》、《细则》规定:

旧的条例、细则没有关于“费用扣除”和“合法票据”的相关规定。财税【2003】16号文件第四条规定:营业额减除项目支付款项发生在境内的,该减除项目支付款项凭证必须是发票或合法有效凭证;支付给境外的,该减除项目支付款项凭证必须是外汇付汇凭证、外方公司的签收单据或出具的公证证明。

2、新《条例》、《细则》规定:

条例第六条:纳税人按照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扣除有关项目,取得的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该项目金额不得扣除。

细则第十九条:条例第六条所称符合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凭证(以下统称合法有效凭证),是指:

(1)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且该单位或者个人发生的行为属于营业税或者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以该单位或者个人开具的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

(2)支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政府性基金,以开具的财政票据为合法有效凭证;

(3)支付给境外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税务机关对签收单据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4)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合法有效凭证。

3、新旧对比:(1)支付给境内的:

原来以“发票”和“合法有效凭证”为扣除依据;新《细则》规定以“发票”或“财政收据”为扣除依据。(2)支付给境外的:

原来以“外汇付汇凭证”、“外方公司的签收单据”或“出具的公证证明”为扣除依据;新《细则》规定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予以扣除。税务机关对签收单据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

(3)增加了“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合法有效凭证”。

(十)“扣缴义务人”新规定:

1、旧《条例》《细则》规定:

《条例》第十一条 营业税扣缴义务人:

(1)委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以受托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为扣缴义务人。(2)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或者转包的,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3)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缴义务人。《细则》第二十九条 条例第十一条所称其他扣缴义务人规定如下:

(1)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发生应税务行为而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其应纳税款以代理这为扣缴义务人;没有代理者的,以受让者或者购买者为扣缴义务人。

(2)单位或者个人进行演出由他人售票的,其应纳税款以售票者为扣徼义务人;(3)演出经纪人为个人的,其办理演出业务的应纳税款以售票者为扣缴义务人。(4)分保险业务,以初保人为扣缴义务人。

(5)个人转让条例第十二条第(二)项所称其他无形资产的。其应纳税款以受让者为扣缴义务人。

2、新《条例》、《细则》规定: 第十一条 营业税扣缴义务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以其境内代理人为扣缴义务人;在境内没有代理人的,以受让方或者购买方为扣缴义务人。

(2)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扣缴义务人。

3、新旧对比:

(1)将旧《细则》中第一款“境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营业税扣缴规定提升至新《条例》第一款;并增加了“境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扣缴规定。

(2)取消了旧《条例》中关于“金融业委托发放贷款”、“建筑业分包、转包“扣缴营业税的的规定(3)取消了旧《细则》中关于“单位和个人演出”、“演出经纪人”、“分保业务”、“转让无形资产”扣缴营业税的规定。

(4)将旧《条例》中“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缴义务人”在新《条例》中改为“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扣缴义务人。”改变了权限主体。

4、【相关链接:关于建筑营业税税收管理的思考】(1)常见征管现象:

地方税务局以“房地产企业直接供应建筑材料(甲供材),造成施工单位少缴建筑业营业税”为由,要求房地产企业到地方税务局将取得的“购货发票”换成“建筑业发票”并补缴“建筑业营业税”。否则,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2)征管依据:

①旧《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纳税人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其营业额均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在内。

②财税〔2006〕177号(已经于2009 年5月28日被财税[2009]61号文件宣布自2009年1月日起全文作废):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时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营业税扣缴义务人:

A、建筑业工程实行总承包、分包方式的,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

B、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无论工程是否实行分包,税务机关可以建设单位和个人作为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

a、纳税人从事跨地区(包括省、市、县,下同)工程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的;

b、纳税人在劳务发生地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或临时税务登记的。(3)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政策适用过程错误。

首先《征管法》第四条第三款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按此规定只有《营业税暂行条例》设定的扣缴义务人才是法定的。按照旧《细则》第二十九条规定,只有第二十九条本身规定的代扣代缴行为才属于旧《条例》第十一条设定的“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缴义务人”的条件。财税【2006】177号文件,规定的扣缴义务人除条例、细则已明确的外,不符合《营业税暂行条例》设定的“国家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缴义务人”的条件,因此不属于法定扣缴务人。只能理解为是税务机关为了加强征管采取的一种措施。既然不是法定扣缴,税务机关就有必要事先进行纳税辅导。并履行必要的征管程序。让纳税人知道“税务机关可以要求纳税人进行代扣代缴”,然后再要求其代扣代缴。而且执行代扣代缴规定必须规范。

②处理结果错误。

第一、房地产企业不是“建筑营业税”纳税主体,不应承当建筑业纳税义务。即便是实际纳税时,税务机关开具的是代扣代缴凭证,但是实际税负还是转嫁到了房地产企业身上。建筑企业不可能出这笔钱。第二、从企业所得税的角度考虑,《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因此,只要企业能够证明其业务的真实性,并取得了合法票据,税务机关无权决定其发生的支出不予扣除。第三、营业税条例第六十九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根据此规定,扣缴义务人既没有负责追缴税款的义务,也没有代垫税款的义务。税务机关只能就其未扣缴税款处以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税务机关在此之前是否对扣缴义务人进行过纳税辅导,扣缴义务人是否知道具有扣缴义务是处理问题的关键。如果税务机关未做过相应辅导,就不能追究扣缴义务人责任。如果做过纳税辅导,扣缴义务人就应该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接受“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的处罚实施。但是无论如何让房地产企业代为缴纳建筑业营业税都是不正确的,让其到税务机关换票更是不正确的。

③造成征管错误的根源:

第一、造成征管错误的根源主要在于地税机关的征管办法。税务机关实行:“定律征收、以票控税”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实行“以票控税”后,税务机关只就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开票部分的营业额征收营业税。纳税人不开票就不征税。而纳税人仅就与房地产企业结算的工程款(不含材料费)开票,所以造成材料款部分少缴了营业税。

第二、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怠于行使本职职务,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另一个原因。目前,“甲供材”情况比较普遍,税务机关早就知道。如果在外地施工队伍到本地进行施工报验同时,就做好纳税和扣缴税款等相应事项的辅导。明确告知“无论施工合同怎样签署,建筑业的营业额都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并在平时加强监督与管理,就不会出现类似以上情况。

说严重点,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以上情况完全是由于“税务机关乱作为”、“税务机关人员不作为”造成的。因为他们不愿承担这样的责任,所以就千方百计的将责任转嫁到纳税人身上。第三、某些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法律意识淡薄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4)如何看待新《条例》、《细则》对“代扣代缴营业税”规定的修改:

新《细则》取消了对《条例》设定的“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扣缴义务人”的解释,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第一、新《条例》对纳税地点作了修订,由原来的大部分以“劳务发生地”为纳税地点,改为除“提供建筑业劳务”、“转让土地使用权”、“销售、出租不动产”在劳务发生地、土地使用权所在地、不动产所在地纳税外,其他全部在“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纳税。

第二、新《细则》规定:“扣缴义务人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其扣缴的税款”。

依据以上规定,以“劳务发生地”为为纳税地点的纳税人,其纳税地点与代扣代缴税款申报缴纳地点不矛盾;而对于以“机构所在地和居住地”为纳税地点的纳税人,其纳税地点与代扣代缴税款申报缴纳地点就相互矛盾。因此新税法取消了原来的有关代扣代缴营业税的规定。

至于取消建筑业“实行分包、转包”营业税代扣代缴规定,一是“转包业务”按照现行法律被视为非法经营,不允许存在;二是分包人如果不属于“非法分包”,应属于正常的纳税义务人,应就其分包的营业额主动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不需要由总包单位代扣代缴营业税。如果是非法分包,也应该是非法行为,与“转包”行为一样不允许存在。

至于新《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扣缴义务人

只能视为“为以后制定政策留有余地”。根据以上分析,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没有做出新的规定之前,除《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外,税务机关不得就任何业务、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代扣代缴营业税。“甲供材”的问题,税务机关必须无条件的承认。

(十一)“建筑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新规定:

1、旧《细则》规定:

第九条 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第二十八条 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采用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纳税人将不动产无偿赠与他人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不动产所有权转移的当天。

纳税人有本细则第四条所称自建行为的其自建行为的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其销售自建建筑物并收讫营业额或者取得索取营业额的凭据的当天。

2、新《条例》、《细则》规定: 《条例》第十二条

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营业税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当天。《细则》第二十四条

条例第十二条所称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是指纳税人应税行为发生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取的款项。条例第十二条所称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为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

第二十五条 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或者租赁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纳税人发生本细则第五条所称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不动产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当天。

纳税人发生本细则第五条所称自建行为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销售自建建筑物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3、新旧对比:

(1)增设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的条款;(2)明确了“营业税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当天”;(3)明确了 “收讫营业收入款项”、“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概念;

(4)明确了“纳税人提供建筑业或者租赁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5)增加了将“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他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

(6)销售自建建筑物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由原来的“收讫营业额或者取得索取营业额的凭据的当天”改为“销售自建建筑物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以上变化尤需注意的是:“纳税人提供建筑业或者租赁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的规定。这一规定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建筑业纳税人的计税方式。

第二节 营业税(物业管理公司收入及营业税相关规定)

1、如何区分物业管理收入、物业经营收入、物业大修收入、物业代收收入? 财基字【1998】7号:

物业管理公司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

包括物业管理收入、物业经营收入、物业大修收入。

①物业管理收入:是指企业向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收取的公共性服务费收入、公众代办性服务费收入和特约服务收入。

②物业经营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房屋建筑物和共用设施取得的收入,如房屋出租收入和经营停车场、游泳池、各类球场等共用设施收入。

③物业大修收入:是指企业接受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委托,对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大修取得的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

是指企业从事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房屋中介代销手续费收入、材料物资销售收入、废品回收收入、商业用房经营收入、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等。

2、物业管理收入如何缴纳营业税?

(1)财税[2003]16号规定:从事物业管理的单位,以与物业管理有关的全部收入减去代业主支付的水、电、燃气以及代承租者支付的水、电、燃气、房屋租金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2)代有关部门收取的费用,如果开局本单位票据,视为物业管理收入,待支出时统一作为费用扣除。

(3)物业管理单位已向客户收取但未提供服务而又全额退还客户的收费,如退还给未进行装修住户的“二次装修垃圾清运费”等,在缴纳营业税时,允许其冲减当期的计税营业额。

3、物业经营收入、物业大修收入如何纳税?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物业经营收入、物业大修收入分别按照所从事的经营项目所适用的营业税税目,依法定税率征收营业税。

4、代收收入如何缴纳营业税?

(1)国税发[1998]217号规定:物业管理企业带有关部门收取水费、电费、燃(煤)气费、维修基金、房租的行为,属于营业税“服务业”税目中的“代理业务”。因此对物业管理企业带有关部门收取的水费、电费、燃(煤)气费、维修基金、房租不计征营业税,对其从事此项代理业务收取的手续费应征收营业税。(2)代有关部门收取费用时,如果为客户开具的是有关单位提供的票据,这部分收入不作为物业管理收入,只将收取的手续费作为物业管理收入(收取手续费时要给有关单位开据服务性发票)。

5、物业部门收取的垃圾处置费如何征受营业税?

(1)国税函【2005】1128号规定: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垃圾处置劳务不属于营业税应税劳务,对其处置垃圾取得的垃圾处置费,不征收营业税。

(2)根据以上规定,物业公司向客户收取的垃圾清扫费、垃圾运输费应不属于营业税升水收入,不征收营业税。但是,不属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应征收企业所得税。

6、物业公司实行收入分成的如何缴纳营业税?

以物业公司名义收取的收入,如果按规定与业主委员会实行分成,营业税的纳税人应为物业公司,物业公司应按照物业管理收入、物业经营收入、物业大修收入、代收费用等相关规定计算缴纳营业税。支付给业主委员会的分成支出作为费用处理。业主委员会取得分成收入时必须到地税局代开服务业发票,否则物业公司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7、物业公司收取的物业接管费、一次性收取全年物业管理费如何纳税?(1)《营业税暂行条例》

第十二条 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细则》第二十四条 条例第十二条所称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是指纳税人应税行为发生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取的款项。

条例第十二条所称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为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

(2)物业公司从房地产公司收取的接管费用,转入物业公司账户后,分不同情况处理。①如果收取时房地产公司已经给客户开具发票,并且已经计入收入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物业公司就不许再做收入处理。可以挂在“其他应付”款等科目。同时应保存好开发公司就这部分收费浇水的相关凭证。

②如果房地产公司收取时没有开具发票,也没有计入收入缴纳营业税、房产税,转入物业公司应按《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二条,《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处理。(3)物业公司一次性收取全年物业管理费也应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二条,《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处理。

下载解读房地产建筑业偷漏税的几种手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读房地产建筑业偷漏税的几种手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业几种常见的偷逃税手段

    建筑业几种常见的偷逃税手段 1、个人承包工程开票金额不足。目前,个人承包的建筑工程队伍,为能承接工程项目,常常挂靠有资质等级的某个建筑工程公司。工程项目承包人为了少缴税......

    房地产、建筑业合同范本---总包协议书

    总包合同协议书合同协议书合 同 协 议 书发包方(全称):(简称:业主、甲方)承包方(全称):(简称:承包商、乙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解读

    以信息化推动建筑业跨越式发展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解读 文/信息化发展纲要编写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

    房地产9月新政策解读

    9月新政策解读:调控走向深入 一、出台背景 1、市场出现新情况 9月重点城市成交量环比显著回升,同比降幅进一步缩小。环比成交量,一线城市平均增加了47%,十大城市平均增加了36.9%......

    房地产权属证书解读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房地产权属证书制度。我国的房地产权属证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统一制作并监制的。我国有的地方实行的是房屋所......

    房地产、建筑业营业税税收政策讲义(范文大全)

    房地产、建筑业营业税税收政策讲义 第一节 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细则》一、营业税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一)调整了纳税地点的表述方式。(二)删除转贷业务差额征税规定。(三)删......

    解读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

    解读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0日 访问次数: 1092 信息来源:如东县地税局 字 体:【大 中 小】 建筑安装企业的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一向是营业税......

    房地产广告发布规定解读

    关于国家工商总局最新《房地产广告发布规定》的 十大解读 成务律师认为:《规定》的重新颁布是根据新《广告法》进行条文调整的结果,今后工商部门查处广告违法将会有更充分的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