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开采工艺改进后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对策

时间:2019-05-14 23:4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稀土开采工艺改进后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稀土开采工艺改进后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对策》。

第一篇:稀土开采工艺改进后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对策

稀土开采工艺改进后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对策

刘 毅 2002年4月4日

【摘 要】稀土开采是造成江西省龙南县土地沙漠化的直接原因,稀土开采工艺的改变,使产生水土流失的方式发生变化.稀土开采工艺由池浸法改为原地浸矿法,表面上减少了水土流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浸矿的山体滑坡严重,并且具有滑坡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因而治理目标不明确.过去池浸法产生的尾砂堆流失量仍很大,因此矿区治理任务仍很艰巨,要搞好矿区水土保持,必须加强监督力度和深度,搞好水资源保护,提高综合治理水平和发挥专项资金效率.【关键词】池浸法;原地浸矿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稀土矿区;江西省龙南县

稀土矿区水土流失是由人为破坏地面和堆置尾砂弃物而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稀土开采是造成成江西省龙南县土地沙漠化的直接原因,现在已有667hm2土地沙化,并以每年60hm2的速度增加.稀土矿区的水土保持是有效拦截尾砂的关键,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恢复良好生态环境和保证矿区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江西省龙南县1970~1996年开采的稀土,都是采用池浸法生产的,即把含有稀土的土壤运到固定的水池,沉浸后24h,再回收液体.从1997年开始,则采用原地浸矿法开采稀土,即从山坡上开挖灌液 孔,从孔中灌注硫铵液,然后从山脚开沟回收液体.稀土矿区的山体分为三层:A层是由花岗岩发育的红壤表土层,厚度为1~5m,土壤鲜红,石英砂粒较细,直径为0.2~2mm,具有较好的粘结性;B层是含有稀土的心土层,厚度为4~30m,含有较多粗粒石英,直径为2~10mm,土色为灰白;C层则是较坚硬的花岗岩母质层,水分渗透性弱.1 两种采矿法造成水土流失的方式

开采工艺的改变,对植被和土壤的破坏程度不相同,造成水土流失的方式和产生水土流失量也不相同,因而防治目标和防治措施也不相同.1.1 池浸法造成水土流失的方式

池浸法由四个方面造成水土流失:首先是砍光树、铲净草皮,使表土丧失天然保护作用;第二是剥离了A层红壤表土层,形成1万~5万m3/hm2的松散红土层,水土流失主要以悬移质的方式流失,含泥沙量为250~400kg/m3;第三是B层含有稀土的土壤经池浸后变成了尾砂,石英含量达80%以上,尾砂堆侵蚀沟密度达90%以上,水土流失主要以推移质的方式流失;第四是裸露后的花岗岩质层风化速度加快,形成新的水土流失源.池浸法开采面宽、动土量大,水土流失也大,但剥离的红壤表土层和池浸后的尾砂都堆放在一定的坑沟里,防治目标明确,工程拦截效果明显.池浸扰乱了水资源系统,破坏了表土植被和土壤,致使地下储水功能丧失,地表水文平衡改变,平均初渗量是没开采前的8~10倍.1.2 原地浸矿法造成水土流失的方式

原地浸矿法由三个方面造成水土流失.第一种是对植被的破坏,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开挖灌液孔和工人来往践踏对植被的破坏;另一种是灌注硫铵液,造成植被根系萎缩,生长停滞,致使植物的根系逐步丧失固水保土作用.第二种是开挖灌液孔产生大量的泥沙.第三种是生产过程中,由于灌液孔布置不合理,灌注液体超量,或者达到一定雨强的而水通过灌液孔易造成山体滑坡、崩塌.由于原地浸矿法动土量比池浸法少,表面上减少了水土流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满山遍坡的灌液孔不断崩塌,或造成山体滑坡,而且崩塌、滑坡在时间上和地点上具有不确定性,造成治理目标的不明确,在治理上难以达到有的放矢.2 稀土矿区水土流失现状

2.1 池浸法产生的尾砂仍是水土流失的重要来源

根据龙南县稀土矿生产科的测定,池浸法生产稀土按体积比每生产1kg稀土需挖取土方1.1~1.4m3.根据统计,1970~1996年累计共生产稀土6985.89t,测算形成的尾砂有768万~978万m3,加上开路、建池、建房,形成的裸露尾砂有1500万m3以上.尾砂沙性重、松散,抗冲性能小,据测定抗冲指数为0.19,侵蚀模数达2万~4万t/(km2·年),池浸后的水如果没有经过处理,pH值为4,铅含量为2~10mg/m3.2.2 原地浸矿的山体是水土流失的重大隐患

原地浸矿的灌液孔一般深1.5~3m,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为2~3m,由于开挖灌液孔山坡产生的泥沙量达7000m3/hm2,为达到离子交换,灌注的硫铵液浓度至少为3%,土壤浸液时间为150~400d.由于硫铵液浓度大、土壤浸液时间长,造成树草根系萎缩、树叶枯黄,丧失了天然保护作用,加上灌液孔布置不合理,或者灌液超量,造成表土崩塌量达150m3/hm2以上.2.3 原地浸矿法开采点多、面广,呈现水土流失源的多样性

由于原地浸矿法开采工艺较简单,从灌液到出稀土时间短,经济效益好,并改制为个体、股份制经营,使得开采点多、面广.根据水保、地矿、环保几家联合调查,目前已办理开采证的有40多家,收集尾矿点的(在坑尾收集业主排放的废水,重新沉淀生产稀土的)有31家,开采面积1800hm2.目前这些开采业主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开采工艺掌握的水平有高有低,这就是形成水土流失地段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而且其中929hm2准备开采的稀土矿都是在水土保持设施范围以外,开采面积也从20世纪80年代的32km2扩展到现在的70多km2.矿业主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理解不同,也是造成水土流失多样性的重要原因.2.4 矿区特殊小气候

矿区大量的尾砂堆,厚达3~15m,尾砂物理性粘粒含量为6.26%~19.2%,石英粒含量达80%以上.到了夏伏季节,尾砂地表温度达62.5℃,采地温度达58.5℃,尾砂堆石英含量大、反射强、水分蒸发量大,在矿区易形成水气小循环.根据几年的观察统计,7~9月,由于台风引起的降雨频率矿区高于全县,并且台风引起的降雨 时间短、降雨量大、汇流时间短、径流量大,极易形成严重水土流失.如1996年8月13日,降雨量达64.2mm/h,大量的泥沙冲毁了3座主要的拦砂坝,石方量达1500m3,完全被淤埋的农田达23.36hm2,直接经济损失165万元.2001年8月25日全县都没有下雨,但矿区却下了大暴雨.3 水土保持对策

目前,矿区建造各种类型的拦砂坝152座,拦截尾砂1亿多m3,恢复植被79.06hm2,其中33hm2为百喜草种籽采摘基地,矿区建立了一个水保矿区综合实验基地,从事种养业年产值可达60万元。

稀土矿区治理是龙南县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重点,对此龙南县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龙南县水土保持局在治理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形势下,搞好矿区水土保持必须贯彻好《水保法》关于“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行使好“五权(指方案审批权、收费权、监督检查权、竣工验收权、处罚权),落实好“三同时”制度,正确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是恢复良好生态环境和降低治理成本的关键。

3.1 严格执法,加强水保监督力度

充分行使好“五权”,对新办矿点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水保工程措施要严格按照水保部门设计的方案和要求进行施工,并且这些工程款不能抵作以后上交的防治费,仅此项就节约资金150多万元。目前,稀土矿区已实施水保方案的矿点有26个,累计收取水保防治费达1600万元,处理破坏水保设施案件6起,由矿业主建筑、维修破坏的水保设施资金达15万元.通过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保证了“三同时”制度的正常实施。

3.2 把好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关,加强监督力度

针对原地浸矿法产生水土流失的特点,在矿业主申报水保方案时,要求:(1)必须有开挖灌液孔的弃土堆放点;(2)矿业主根据形式、土层合理布置灌液孔,防止崩塌、滑坡现象;(3)开采后的灌液孔要进行回填,并按照水保局的要求,在不同山坡地段上种植不同的树草.为保证措施的落实,与矿业主签订相关责任状,并按每600元/hm2收取一定的保证金。3.3 提高综合治理水平

提高综合治理水平是降低成本的关键.要在稀土矿区搞好试验对比工作,不断总结提高和推广。

3.3.1 发挥工程措施的拦截效果,降低工程造价

龙南县水保局在池浸法开采过程中,采取了“逢坑必建坝,大坝套小坝,层层拦截”的办法来锁住黄沙,此法曾在全国第二次稀土会议上被称作稀土矿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龙南模式”,在池浸法开采的32km2范围内建造拦砂坝140多座,坝体有土坝、干砌石重力坝、浆砌石重力坝、双曲重力拱坝、土石结合坝等,坝体拦截泥砂库容从几百方到23万m3.总结了不少稀土矿区工程治理的经验,但由于拦砂坝工程成本高,对于仍处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县情来说,也是一种开 发与发展的矛盾.因此水保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稀土矿区、经济合理、坝体安全稳固的办法,即根据小流域的集雨面积、未来开发方向和规模、对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等因素,先在小支流中建造土坝,在比较集中汇流地段中建造干砌石重力坝,对于处于“关卡”的坑尾处建造浆砌重力坝。3.3.2 选择适宜的草灌乔,充分发挥植物的固水保土作用 开采前的山坡上是一个草灌乔生长良好的亚热带绿针阔叶林,其郁闭度达85%以上,水质清澈.乔木以马尾松、杉木、枫香、木荷、紫楠、黄檀为主,灌木以小叶石楠、杜鹃、毛冬青、黄端木、胡枝子为主,草木有芒箕、雀稗、有刺芒野枯草、四脉金茅、狗尾草.池浸法开采后的尾砂堆砂粒含量达80%以上,养分含量小,不保水,透水性高,根据人工降雨试验,透水性为12.34mm/min.暴雨一来,水土流失严重,夏伏季节温度高,植物生长困难.为此,我们把尾砂堆分成三区,在三区上做好水平条带,移盖客土,根据三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和规律,种植相应的树草.第一区为尾砂堆顶至山腰.这区由于汇水量不大,侵蚀沟为细沟和浅沟,乔木以种植木荷为主,灌木种植紫穗槐、黄荆,草以猪屎豆、圆果雀稗、狗尾草等乡土草种为主.第二区从山腰至山脚.这区汇水量集中,容易产生崩塌,侵蚀沟较深,以种植耐瘠、耐沙淹、耐高温的植物蔓荆,充分发挥其发达的根系的固沙防风作用.第三区是从山脚至河旁,这区为尾砂冲击扇,土地是悬移质沉淀下来的红壤土,粒结性强,肥力高,种植苦楝、湿地松、梧桐,河旁种植杨树、柳树,灌木以胡枝子、刺槐为主,草木以百喜草、猪屎豆、象草为主,并混合种黄竹.实践证明,这种组合的植物群组,适应性强,生长快,能达到理想的郁闭度,治理成本较低,拦截泥沙效果明显.3.4 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龙南县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560mm,3~6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55%,7~9月份占26%,近几年达35%.稀土矿区地表年径流量为0.62亿m3,地下多年平均储水量0.19亿m3,占地表年径流量的30.6%,年均蒸发量1376mm.由于开采稀土和废弃尾砂造成了地表水损失、地下水损失和水质污染,并缩短了汇流时间,提前了洪峰出现时间.由于植被丧失了天然固水保土作用,如在野猪湖矿区原来多年平均流量为0.26m3/s,现在仅有0.1m3/s,并且水的泥沙含量达20%~70%,已严重影响下游35hm2农田灌溉用水,而湿稀土生产需水量为800~1700m3/t,如果稀土市场旺销,每年生产稀土5000~6000t,需水量400万~1020万m3,这些排出的水质不经过处理,则废水的NH3-N含量达3500~4000mg/L,经过地表水和地下水稀释,春季的NH3-N含量达80~110mg/L、秋季的NH3-N含量达90~160mg/L,pH值在5.6~6.5之间,而水稻生产适宜的NH3-N含量为25mg/L.水质污染问题已由县环保局责成每个矿业主从源头控制,经过多次循环利用和净化处理.并在坑尾处建立污水处理站,采用五级沉淀和加碱爆气法,使NH3-N含量控制在40mg/L以下.3.5 发挥专项资金效益 首先建立一个稳定的稀土砂防治费收取渠道.长期以来,龙南县政府根据稀土产量,统一收取防治费,由水保局统一安排使用和治理,这样既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又保证了治理的连续性.及时、足额收取“两费”是保证矿区治理的关键.目前,已办理水土保持许可证64件,累计收取稀土尾砂防治费1600多万元.在财务上设立专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避免挪用、挤占现象.在水土保持措施上,则必须经过技术人员精心勘测和设计,定出方案,再经过讨论,择优实施.在施工过程派专职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并与施工队签订责任状,使水土保持工程做到项目法人制、技师终身制,工程在10万元以上的拦砂坝则实施招投标制的规范化建设,使专项资金发挥效益.*文中有关数据由龙南县环境监测中心、水文站、气象站提供.参 考 文献

[1]李文银等.工矿区水土保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周昌涵.我国南方典型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3]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8.作者简介:刘毅(1968-),男,江西龙南人,工程师.作者单位:江西省龙南县水土保持局

第二篇: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与治理对策

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与治理对策

【作者】

【摘要】 分析了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总体状况和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区2个经济区域水土流失状况。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在逐渐改善但也需要加强治理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国;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以后,国家将水土保持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加大了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我就谈一下我国的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对策。

南方红壤区

红壤是我国重要的土壤资源,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北起长江沿岸,南迄南海群岛,东到台湾,西接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占国土总面积的22.7﹪;红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合理利用与保护是亚热带、热带地区生态学重要问题之一;尽管红壤区自然条件优越,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利用上的局限性,生产力提高不快,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十分严重;土壤退化的直观表现为土壤生产率的降低甚至丧失,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系统恶化和社会经济系统贫困化;红壤严重水土流失区大都是贫困山地丘陵区,生产落后,经济水平低,而落后的生产手段,掠夺式的生产方式导致农村生产和环境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1、现状:整体好转,局部恶化

南方红壤区8省水土流失状况总的趋势是,整体好转,局部恶化。根据调查统计,南方8省1990年水土流失总面积为24.9万平方公里,占南方8省土地总面积114.1万平方公里的21.8%;至2000年,即10年后,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17.5%,水土流失减少的面积为4.9万平方公里,幅度达4.3%,平均每年减少流失面积为4900平方公里。据统计,当前在8个省中,这种比例是不均衡的,其中安徽、福建、浙江和江西减少幅度较大(减少幅度大于20%),湖北、湖南的减少幅度较小(约10%~20%),广东减少幅度最小(3.3%),而海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反而有所增加(增加幅度约20%)。这说明近十年来,我国南方8省水土流失的面积有所缩小,数量有所降低。此外,从水土流失强度变化状况来看,各省近十年来,轻度流失面积平均减少17.3%,其中湖南、广东和海南三省轻度流失面积增加,其他省的都减少;中度流失面积总体减少18.9%,其中除了湖北省轻微增加外,其他省的中度流失面积都程度不同地减少;强度流失面积总体减少21.8%,其中,江西、福建、浙江三省强度流失面积反分别较前增加31.8%、21.3%、12.4%。表2数据还说明各省水土流失中度的面积普遍减少,但是幅度除安徽和湖南较大外其他变化都不大,而轻度和强度则变化较大,且各省之间差异也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尽管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总面积在减少,但是减少的幅度与各地治理面积极不相称,其主要原因是,南方8省由于人为影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面积正在不断增加,据测算,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总共达到2256平方公里。据资料,湖北省近几年来,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1986~1992年广东省深圳、珠海、中山、东莞、佛山、广州、潮州、江门、汕头、阳江和惠州等11个平原城市,人为水土流失面积达845.7平方公里,深圳市最为严重,流失面积184.99平方公里。广东省近几年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面积达2700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86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浙江省因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面积每年达120平方公里。福建省20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约为863.47平方公里,仅以闽清县为例,199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增长,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活动日益加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据估计,福建近几年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到近200平方公里。其他省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新增水土流失面积。

2、形成原因(1)人为原因

一是非农开发项目,比如城镇和开发区建设、采矿区和土石场、修建铁路及高速公路等;

二是不合理的农业措施,比如种植结构更替、陡坡开垦、大型农业开发项目实施等等。

(2)自然原因

1.地形原因:南方地区多为丘陵山区,地形起伏较大。2.气候原因: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

3.土壤原因:红土的性质为酸性、有机成分少、黏性大,因此对地表依附能力低,极易被冲刷。

(3)特点

1树种单一造成林下植被缺失

1980年开始的绿化植树,在南方以马尾松或者其他经济林木如桉树等为主,其中,马尾松会加剧土壤的酸化,导致其他植物难于存活,而桉树由于生长很快,需水量很大,造成地表干旱,也影响其他植被生长。

2造林目的单调,造林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早期造林主要是考虑木材的蓄积和经济价值,强调林木的覆盖,没有统筹考虑生态环境效益,因而一些部门更愿意采用方便植树的造林形式,比如全垦造林等。这种现象在南方比较普遍,不仅带来造林初期的水土流失问题,而且造成成熟林的林下水土流失问题。

3经济林果树下,因锄草、翻耕和大量使用除草剂,造成地表覆盖度低,导致流失依然存在开发性治理水土流失是南方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形式之一,这不仅由于工程措施减少了水土流失,带来生态效益,而且可增加农民收入,产生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某些地区耕作方式不当,比如果园或茶园进行多次翻耕,使得经济林木下水土流失问题更加突出。另外,由于草本和灌木的生长会影响果实采摘,而且会与果树争肥争水,因而除草剂被大量使用,使得林木下草被减少,地表完全裸露,反而加剧了水肥的流失。此外,不同部门的统计口径不一,也使得林下水土流失现象未能得到行政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林业部门规定,面积达到1亩以上,郁闭度达到0.2或以上即为森林面积,并不考虑地表植被的覆盖率,这对于水土保持来说还远远不够,水土保持更应强调地表覆盖度的提高和合理的植被层次结构,过分强调森林覆盖率,反而会对水土保持工作有不利影响,容易使行政部门放松水土保持工作。

因此,在南方,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并不意味着水土流失就得到控制,这就给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从考察来看,对林下水土流失的监测,仅仅依靠中低分辨率的遥感图像,看来是不够的,应该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和其他类型的遥感手段,比如以微波遥感来加强监测手段。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需要加强。

3、危害

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冲毁土地,破坏良田

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

(二)土壤剥蚀,肥力减退

由于水土流失,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土壤肥力下降,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据试验分析,当表层腐殖质含量为2%~3%时,如果流失土层1cm,那么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地上就要流失腐殖质200t,同时带走6一15t氮,10-15t磷、200-300t钾。

此外,水土流失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也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它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表层结皮,抑制了微生物活动,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有效供水,降低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三)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加剧,导致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发生且愈演愈烈。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泥,使得水库淤浅而减小容量,河道阻塞而缩短通航里程,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航运事业。

(四)淤积水库,堵塞河道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河道和渠道,导致水库被迫报废,成了大型淤地坝。

4.治理方法

5.(一)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

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冶坡与冶沟相结合,以冶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生态的自然修复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示范引导,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加强管理,突出保护,依靠深化改革,实行机制创新,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强化造林治理。

主要用于水土流失严重,面积集中,植被稀疏,无法采用封禁措施治理的侵蚀区,其治理技术要点是:适地、适树、营养袋育苗,整地施肥,高密度、多层次造林,争取快速成林、快速覆盖。对流失严重、坡度过陡,造林不易成功的陡坡地,要辅以培地埂,挖水平沟,修水平台地等工程强化措施。

(三)加强预防监督职能的发挥,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近年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一些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尤其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国策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存在。《水土保持法》明令规定“禁止在25°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退耕、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或者修建梯田”,但这项规定目前还未真正得到落实;二是近年来,项目建设力度较大,但开发项目水保方案编报率低,“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贯彻不力。建议进一步健全与加强水土保持法制队伍,切实执行《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法》等法律,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规政策,依法打击各种破坏资源与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各有关部门、企业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对周围水土保持的影响,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开垦土地,坚决制止毁坏林地、草地以及污染水资源等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发生的行为。

(四)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

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相结合。只有强调减蚀减沙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才能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工作。但是,从水土流失地区可持续发展要求来看,除了必须把土壤侵蚀减小到允许的程度外,还需要建立流域允许产沙量的考核指标。在小流域治理的规划与成果验收中,要突出减蚀减沙等生态效益,并把它落到实处。不能只考虑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收入、脱贫致富等社会经济指标。一定要把中央提出的生态环境建设“10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落实到不同类型区、不同流域的减蚀减沙指标上。

(五)加强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治理水平。

实施科教兴水保的战略,提高水保科技含量,提高科学技术在水土保持治理开发中的贡献率,是达到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实现由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由防护型治理向开发型治理、由粗放型治理向集约型治理开发转变的重要措施。就目前情况看,科技投入少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全区水土保持工作站存在经费紧张、科技人员待遇低的现象,特别是水保人员,地处偏远,条件艰苦;设备落后,高新技术应用少,无力有效地开展示范推广工作。加强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和对水保人才的重视,是提高水土保持治理水平的关键。全区要在增加水保治理经费投入的同时,应加大对水保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以支持科研推广工作的开展。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很多朝代在此建都,至今保留着许多文物古迹。它西起乌鞘岭,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长城,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7省(区)的50个地(盟、州、市)、317个县(旗、市、区),总面积64万km2,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精粹所在地,也是21世纪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根据地。但她却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极大地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心头之患。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在地理上有如下显著的特征。

1、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

2、气候差异比较大

黄土高原气候系统中岩石圈和大气圈相互影响;大气系统中降水量具有很明显的地域和季节性,降水年际变率大,时间变化上降水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2.5mm左右,下降速度高原东部明显快于西部,年降水存在2~4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年、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全区以一致变暖为主,高原中部变化幅度大于周边,气温上升速度年平均气温为0.26℃/10a,冬季升温最快,夏季升温最慢;干旱频繁、暴雨较多,黄土高原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都呈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趋势。就气温来看,黄土高原具有冬寒夏热、寒暑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黄土高原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日较差在10℃~25℃之间。就降水来说,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基本上介于400~600mm之间,而且降水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可占全年降水的60%,往往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其他季节降水少而蒸发强烈,干旱问题比较普遍。

3、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

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水面蒸发是降水的二倍多,而且降水集中。黄土高原的特性决定了其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4、山地丘陵面积大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以丘陵山地为主,约占整个地区的80%,而河谷平川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0%。这种起伏的地貌构造不适合农耕,加之该地区贫穷落后,人口增长速度快,农业单一经营、广种薄收、粗放耕作等,同时,乱垦滥挖现象十分严重,形成“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5、植被覆盖率低

在黄土高原上,30%~40%左右的地方都是荒山秃岭,给人留下满目疮痍的景象。人工草地很少,更有甚者,有的地方由于过垦山坡,表土流失严重,显露出基岩,而植被覆盖率的进一步降低更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现状

1、水土流失面积广,强度大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104km2,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5.4×104km2,其中年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2的强度水蚀面积为14.65×104km2,占全国同类面积的38.8%;年侵蚀模数大于15000t/km2的剧烈水蚀面积为3.67×104km2,占全国同类面积的89%[4]。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光山秃岭的景象。黄土高原输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年平均为16亿t,其中有4亿吨淤积在黄河下游的河道上,平均每年淤高10cm,造成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3~10cm,最高处达15cm,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使1亿多人口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黄土高原地区范围广,面积大,而且水蚀、风蚀强度十分严重。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相当于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和长江4条大河输沙量的总和。

2、速度快

黄土高原目前每年流失土层1cm,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00多倍至400倍。黄土高原在240万年前形成时,每100年沉积1cm,黄土最厚处达400m。水土保持专家说,土壤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据科学研究推算,在自然状态下要形成1m厚的土壤,需要1.2万年至4万年,即形成1cm厚的土层需要120年至400年。

3、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首先黄土高原黄土片布,黄土的粒度成分以粉砂粒(0.05mm~0.005mm)为主,而粉砂粒级中又以粗粉砂占绝对优势,约占总重量的50%以上。黄土的特性决定了它胶结疏松,孔隙度大,分散率高,土粒在水中极易分散悬浮,土块遇水后,迅速崩解。黄土的颗粒性、粉砂性、疏松性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内在原因。其次,黄土高原长期的水土侵蚀切割,塑造了残塬、梁、峁和沟谷等多种地貌形态。在下大雨的情况下,一般侵蚀量与坡度成正相关。地面坡度是决定径流冲刷能力的基本因素,径流的大小决定于径流的数量、深度和速度。而流速大小又取决于地面坡度,在一定范围内,地面坡度愈大,水土流失也更为严重。

再次,黄土高原地区具有降水集中、强度大、暴雨多的特点。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一般在400~600mm,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60%~75%。据测定,每次暴雨所产生的侵蚀量一般在750t/km2,可占全年侵蚀量的40%,甚至高达90%。暴雨侵蚀次数占侵蚀性降水次数的70%以上,因此,暴雨形成的径流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

还有,黄土高原地区绝大多数是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低,人口增长速度快,为解决起码的粮食及温饱问题,不惜毁林开荒,陡坡耕种。同时长期以来,由于放牧强度的增大,严重影响了草地的覆盖率,限制了草场资源的再生速度,人工草地是黄土高原产草量最高的草地,可达7.81t/hm2。由于改良草场与人工草场所占比例相对于自然草场要小得多,因此超载放牧对草场的破坏程度十分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开矿、修路、建厂以及其他工程建设迅速发展,大量弃土、弃渣进入河道,增加新的产沙来源。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开采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导致开采过程中滥倒弃渣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些是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的人为原因。

4、水土流失的特点

1、侵蚀强度大。该区侵蚀模数大于15000t/km2以上的水蚀面积达3.67万km2,占全国同类侵蚀强度面积的89%,局部地区侵蚀模数高达3万-5万t/km2。

2、时空分布集中。6-9月,产沙量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7.86万km2的多沙粗沙区,该区域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2.3%,年产沙量却达11.82亿t,占同期黄河输沙总量的62.8%,其中粒径大于0.05mm的粗泥沙3.19亿t,占粗泥沙输沙总量的72.5%。

3、泥沙主要来自沟道侵蚀。该区沟壑发育,沟道侵蚀十分严重。尤其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崩塌、滑塌、泻溜等重力侵蚀十分活跃,沟谷面积虽占总面积的40%左右,而产沙量却占总产沙量的60%以上。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群众贫困、经济落后,而且给下游防洪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和对策

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引洪灌地。根据黄土高原现状,在一些坡度较小的缓坡上建设水平梯田,能平整土地,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水、保土、保肥,利于耕种;打坝淤地可使大量的肥土淤泥,在坝内变成沟底平地,既拦水淤泥又形成平坦肥沃的可耕地,一举两得;引洪灌地就是引用暴雨产生的洪水漫灌川地、台地、坝地等,可有效的控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

2、林草措施

根据对1987~1992年七年的人工草地的水土保持作用的分析,当覆盖率在20%~40%时,具有明显减少侵蚀作用;当覆盖率达到60%~70%时,可减少土壤侵蚀量90%以上。由此可见,植树种草可以有效的减轻水土流失。由于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应以乡土林种为主体,合理利用外来树种。在林种布局完整的基础上,要慎重选择经济林树种。在降雨量400mm以下的地区,以营造灌木林为主,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护和利用并举,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分水岭防护林,可有效促进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3、耕作措施

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人为因素来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引起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目前根据旱坡地坡度大小,提出一套适合于坡度大小的耕作制度,即大于30°坡地实行草灌间作,25°~30°坡地实行了草粮两轮间作,小于25 °坡地水坡地水平沟种植,在缓坡地丘陵地尽量增加人工草场,发展畜牧业,在川地、坝地、发展耕作业,这样有利于保持水土、发展水土、发展生产。实践证明,黄土高原必须遵循客观规程,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4、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西北部地区旱涝灾害严重的具体情况,要遏制生态环境恶化,防止水土流失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为此特采取以下对策。

5、加强领导,健全体系,合理规划

各级党政领导要组织各方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规划是组织实施中的依据,各地应在国务院水土保持建设总规划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的规划,认真执行。

6、加强生态建设的科技支撑作用

利用科技加强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主要包括:⑴提高适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速度,解决生态环境建设质量低下的问题。⑵加快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整套技术。⑶完善科技服务和推广网络,提高科技的转化利用率。

7、多方筹集资金,统一管理使用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资金,由水保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投资项目要择优扶持,要扶持重点工程以及对脱贫致富能起较大作用的关键措施项目。

8、搞好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为了使水土保持规划顺利实施,必须加强水保队伍的建设,首先要选择具有较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其次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轮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9、稳定落实退田还林(草)的补贴政策

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十分贫穷落后,要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必须首先考虑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应积极执行中央提出的“以粮代赈”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10、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减缓人口增长速度

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落后,农业人口数量多,而且早婚、早育、多育现象十分严重,人口数量快速的增加,从而看你加剧对黄土高原的土地破坏。

11、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要总结前人的经验,贯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原则,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2、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全民水保意识和法制观念

广泛深入地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森林法》以及有关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使其自觉履行防治水土流失的义务和责任。

瞩目水土流失,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形成抵牾之势的情况下,既解决好历史上的生态欠账,又最大限度地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第三篇:仙游木雕工艺的现状和对策

9月中旬,申报“中国木雕·古典家具之都”的福建省仙游县,将迎来省工艺美术协会的初评。仙游县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发展已列入福建省“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点项目之一。如何拉长仙游木雕产业链,壮大木雕产业集群呢?记者日前特地前往仙游木雕产区,作了一番调查。

历史与现状

仙游木雕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北宋时期,这里的工匠就把京都宫廷器用与书画工艺有机结合,制作出木雕家具,首开“仙作”木雕家具工艺先河。仙游县工艺美术办陈少飞认为,仙游木雕和古典家具,是历代艺匠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的积淀,有圆雕、浮雕、根雕,有佛像、家具、玩具等作品,艺术造型千姿百态,仿古家具做工精细,各种产品极具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性。

近年来,仙游木雕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榜头、度尾、大济、赖店等工艺生产集中区,全县现有木雕和古典家具生产厂家1500多家,从业人员达6万之众。去年,全县木雕和古典家具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亿多元,利税近2亿元。

如今,仙游是国内木雕和红木古典家具的三大产地之一,成为北京“红木第一楼”、“元亨利”等著名家具公司的主要供货基地。仙游上百家企业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济南等城市设立销售窗口,产品占当地市场份额的六成以上,同时畅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优势与不足

榜头镇是仙游县最负盛名的木雕产区,镇上搬运木雕和古典家具的车辆和顾客你来我往,镇里数百家木雕和古典家具企业生产也一派繁忙。在福景家具有限公司的“贡品轩”里,陈列着紫檀、花梨、酸枝、鸡翼等名贵木材精制的各种仿古明清家具,屏风、博古架、八仙桌、太师椅等商品琳琅满目。一张巧夺天工的“千工拔步床”雕刻精细、做工考究,老板娘告诉记者,“千工”是指要花1000日的雕工才能完成。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仙游县木雕产业具有鲜明的优势:首先其专业化程度高,这里掌握传统工艺技术的能工巧匠较多,仅榜头镇就有2万多人从事木雕和古典家具产业。其次木雕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集群,显现出良好的带动效应,吸引了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国内外经销商的介入。

企业集群又带来了供产销一体化,由于木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与原材料供应地和产成品集散交易市场紧密相连,仙游县形成了较完善的原材料供应网络和产成品销售网络。同时,在莆田市秀屿港旁建立的亚洲最大进口木材检疫检验中心,为仙游木雕的出口和原材料供应提供了有利条件。“仙游木雕”和“仙作古典家具”正在形成如福州寿山石、缅甸翡翠、东海水晶一样的区域品牌。

然而,仙游木雕产业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大部分企业起步于作坊,发展于“草根”,欠缺应有的成长战略、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由于企业小,资金少,宣传广告跟不上,产品包装不到位,没有办法打响自己的品牌。同时行业缺乏自律规范,造成抢市场,挖技工,争

客户等无序竞争现象。最重要的是生产技工相对紧缺,高精尖研发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强,影响了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占领。

思考与行动

面对仙游县木雕产业存在的不足,县委书记林建华认为,要壮大木雕产业集群,必须填补与延伸产业链,培养企业急需技术人才,提高行业创新能力,打造行业品牌。

由于国际珍贵木材资源日渐紧缺,仙游县从去年起就开始鼓励农民引种降香黄檀、印度紫檀、樟树等名贵苗木。今年,县里又从海南岛调来珍稀名贵苗木,每株苗木补贴林农5元钱,在龙华、度尾、枫亭、大济、鲤南等乡镇扩大种植面积达5500多亩。记者在大济镇林向明的承包林地看到,百亩降香黄檀苗木已有1米多高,长势壮旺。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仙游县计划发展5万亩名贵树林,打造全国最大的珍贵树种基地,以保证木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打造仙游木雕知名度,2004年9月,仙游县成立了中国民间工艺家协会明清家具专业委员会。2005年4月,县里与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社联合召开“仙作”红木家具研讨会。去年6月以来,县里还多次组织木雕和古典家具厂家前往北京、上海、大连、中山、杭州等地,参加国家级及省级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今年,县里又推出4家木雕企业申报省级名牌产品。

仙游县还计划依托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技术院校,开设木雕等工艺美术专业,通过校企联办等措施,大力培养木雕行业急需的技术人才。同时,注重人才引进和培训,组建新产品研发队伍,提高木雕和古典家具行业整体创新能力,开发海内外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第四篇:论油田污水处理工艺与改进对策

论油田污水处理工艺与改进对策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油区污水处理工艺和现状的分析,根据现场处理工艺,借鉴国内外部分油田的先进经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油区 联合站 油田废水 污水处理工艺 水质

中图分类号:TE992.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联合站的污水经处理后大部分直接用于回注,但是,随着油田开发大部分进入高含水采油期,油田废水的产生量日益增多,而采油所需要注入的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导致联合站的污水库存非常紧张,再加上废水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以现在的处理工艺很难保证出水水质的各项指标每次都是达标的。

1联合站污水特性以及目前状况

1.1联合站污水特性

联合站污水的特点是采出液水温特别适合细菌生长、含有机物高、难降解物质多,而且受酸碱废水的影响、PH变化大;水中主要污染有油、COD、硫化物、氰化物、酚、氨氮、及其他有毒物质,并且矿化度高、铁锰成份随地质构成变化;表面张力大,残存有机化学药剂和其他杂质。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回注水的使用。在含油废水中,还存在大量的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将增加污水处理系统的腐蚀速率,粘附速率、结垢厚度,降低系统的使用寿命。除此以外,含油废水中还有矿化度高,重金属物质较多的特点,其中铁、锰含量将直接影响回注水的使用,经氧化后的二价铁,所形成三价铁将沉积堵塞在回注油层,形成栓塞,因而也必须除去。总之,油田废水成分相当复杂,除了含有可溶性盐类和重金属、悬浮的乳化的原油、固体颗粒、硫化氢等天然的杂质外,还含有一些用来改变采出水性质的化学添加剂,如絮凝剂、混凝剂和复合碱,以及注入地层的酸类、除氧剂、润滑剂、杀菌剂、防垢剂等。

1.2联合站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1)联合站主要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联合站设计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是“二段”式治理流程,主要分为沉降和过滤两部分,其主要构造物有一次沉降、二次混凝沉降罐和过滤罐。部分联合站没有过滤罐,且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装有滤罐的联合站因缺乏维护资金及人力,滤罐也已经陆续停用。

图1:联合站污水处理流程图

目前油田大部分联合站滤罐已经失去作用或直接停用。

(2)回注水水质状况。联合站的污水经处理后的水质状况并不是很理想。

2联合站污水处理工艺存在问题

随着油田综合含水率的提高,再加上采油方法也越来越复杂,油田污水的产出量不断增加,污水的成份、性质也越来越复杂,联合站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越来越暴露出了它许多方面的问题。设计的污水处理工已经无法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油田废水处理的要求,目前此模式中的一些设备如混凝、过滤等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在有的联合站也没有让它运转起来,大部分都是只是用了一、二次沉降,这样原本就不适应的工艺就更加起不到它的作用了,它所起的作用仅仅只是取出部分油污以及固体颗粒物而已,很难达到去除SRB(硫酸盐还原菌)还有腐蚀率的目的。

3联合站污水处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3.1污水量紧张

注入水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同时,采出污水量也越来越多,其增加的幅度远比回注水量的增加幅度要大得多,而联合站的处理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导致了联合站的污水量日益紧张,造成污水在沉降罐内停留时间缩短,沉降效果变差。

3.2污水处理工艺

按原来的设计,联合站的原污水处理工艺是适应其处理要求的,但现在随着油田开采方式的复杂化,使得采油废水的成份和性质也相应地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在开采方式改变以前,污水水质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同时,由于长期运行中设备、设施多处出现腐蚀严重的情况,现有的工艺流程中部分设备,如过滤等多处停运,这样目前的处理工艺不再适应现有的进口水质变化的要求,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3.3水质部分不达标

(1)脱出水及来水不稳定,对后续处理造成冲击。

(2)处理工艺不完善,且由于污水量增加,污水在处理设备中的停留时间缩短,在沉降罐、混凝罐内不能发挥污水罐应有的作用,使处理设备功能变差,效率变低。

(3)杀菌剂加药周期和工艺不合理。油田杀菌剂的投加方式为每4天冲击式投加,投加后的1-2天时间内,SRB菌得到有效控制,但2天以后,SRB菌又开始大量滋生。

4改进对策与建议

(1)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与技术,以保证污水水质达标。①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物质,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根据氧气的供应与否,生物处理法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②混凝沉淀法。混凝沉淀法是借助混凝剂对胶体离子的静电中和、吸附、架桥等作用使胶体粒子脱稳,发生絮凝沉淀以除去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可溶性污染物质。③电化学法。这种方法对处理某些性质的油田废水也是很奏效的。还有膜分离法等新型的污水处理方法也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2)应针对产出液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破乳剂加药量。将原油破乳剂由固定加药量,改成由自动化控制装置根据来液量的变化随时调整加药量。同时,根据区块油水井措施情况,严密监视脱出污水,必要时,及时加大药剂投加量。

(3)研究适用新型的杀菌剂,采用合适的药剂投加工艺。油田使用的杀菌剂多为非氧化型,主要有季铵盐类、醛类、含硫化合物及其复配物、酮类等。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对微生物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被广泛用于饮用水和循环冷却水的消毒杀菌。与氯气比,二氧化氯具有杀菌效果好、用量少、作用快、适用PH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与无机物和有机物反应具有很强的选择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水处理工作者的重视。建议研究采用一种适合联合站的新型加药工艺,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杀菌效果。

参考文献

[1] 董晓军.探讨油田污水处理中化学药剂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5(04).

第五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范文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摘要]物理教学一定要改变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验操作的倾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亲自动手求真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实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创新不断开拓的精神。

[关键词]物理实验 现状 问题 建议与对策

1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1.1缺乏对实验功能的认识。现行的很多演示实验,教师只是大体的去做一下,几下就做完,学生还没有看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实验就结束了,没有充分发挥出演示实验的具体功效。学生对演示实验感到好奇,想亲自操作仪器去实践,教师却害怕损坏仪器,要承担责任,又没有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至师生发生抵触情绪,演示实验纯粹的演变成为走过场,根本谈不上实验效果了。

1.2缺乏对实验目的的要求。教师对实验课的意义没有充分的认识,对实验的目的要求也不明确,特别是对每一个实验的具体目的要求缺乏认真细致的考虑,因而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心中无数;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素养方面也没有统一规格的要求;对学生实验预习的要求不明确、不严格、缺乏相应的指导和必要的检查,甚至流于形式;没有建立实验的复习、考核制度,更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没有有计划地积累必要的实验资料。

1.3缺乏对实验教学的有序组织。在组织方面,一个小组有很多人,组员中只有极个别是真正的在动手做试验,其余的人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围观的状态,仿佛一个局外人置身事外。这种情况下基础较差的学生,越来越处于被动的局面,对于不自觉的学生来说就谈不上独立思考和实验技能的训练,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

2原因分析

2.1客观条件。教育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实验课的开展,普通中学实验仪器的配备非常令人头疼。根据国家相关要求,每个学校物理、生物、化学在实验仪器的配备上折合成人民币高达7万元之多,这对于教育经费本就紧张的普通中学而言,实在是一个庞大的数目。更何况,实验仪器配备是一个更新换代的过程,有仪器设备常识的人都知道,所有设备包括实验仪器都是有损耗的,因此,就要求校方不断地引进器材,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正常损耗来配备仪器,这与缺乏教学经费相冲突,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物理实验课的正常开设。

2.2主观条件。

2.2.1无论中考还是高考,关于实验的内容都是出现在普通理论的考试试卷中,用笔试的形式体现,并没有真正地去实验室中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基本掌握情况,直接导致了目前教学中“只在书面上讲实验”而没有“真正到实验室中做实验”的现象。

2.2.2应试教育重成绩,过分看重考分。老师把实验讲得滚瓜烂熟,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的器材、过程、现象和结果,没有动手展开操作,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校考察一个学生,主要是看考试的成绩,对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并不关注,学生们对待实验课也没有足够充分的重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中实验课程的开展。这个问题不光是实验课程所遇到的问题,是我国应试教育下所有其他非考试科目都面临的问题,学生只重视考卷成绩,而忽略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2.3缺乏专业的实验教师。很多时候代课老师和实验老师是同一个人,繁重的教学任务本就使代课老师焦头烂额,更无暇顾及实验的教学。实验的教学从一开始定位上就被置于一个从属、次要的地位,必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广泛开展更是无从谈起。

3改善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3.1重视实验课程在中学中的开设,打破就有的传统教学模式。

3.1.1条件好的学校同条件差的学校建立同盟关系,从纵向上实现联合,展开帮助和援助,从而条件。同时,建立其横向的兄弟联谊关系,条件差的学校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开展不同学校之间物理教学组之间的集会,关于物理实验的教学,共同展开探讨,共同研究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3.1.2与当地的工业企业建立联系,建成学生的实习基地。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有秩序、有目的地到一线生产车间进行参观,学习其先进的生产流程,聘请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实验课中担任辅导员,定期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物理知识实践作用和指导意义,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培养学生重实验、重操作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眼界,系统的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

3.2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主动积极地为开设实验课创造条件。

3.2.1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对物理实验课程的看法,尽可能的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并且要仔细的让每个学生看到每一个步骤,而且要鼓励学生亲自参与,亲自操作仪器。这种实验,既可以在课堂上做,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它同课外实验的最主要区别就是由教师亲自操作,学生在其中起辅助的作用。这种延伸下的演示实验,弥补了传统课堂演示实验的不足,解决了课外实验浓度不高的缺陷,提高了学生对课外实验的兴趣,在发挥指导教师主动性的同时,增长了学生的物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在具体的理论性强操作性高的实验上,教师要尽可能的充分演示,分解每一个步骤,让学生既了解到实验的每一个细节,又对理论性的知识有了答题的掌握。

3.2.2在实验课堂上,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其中来,变众人围观为人人参与。由于分组上的不合理,导致了在实验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个人忙的团团转,其他人却都在四周围观的景象,学生实验没有学生亲自参与到其中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充分调动起每一个学生参与式样的积极性。

下载稀土开采工艺改进后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稀土开采工艺改进后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技工学校政治理论教学的现状和改进对策

    技工学校政治理论教学的现状和改进对策 摘 要:随着中国的教育模式由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不断转变,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技工学校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到......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推荐]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 政和县农村小学校长培训班讲稿(2012.10.17) 许青坪 当前,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坚固化,校园围墙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正......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 梅塘完全小学陈海元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余年,亲历了农村小学的发展与壮大,如今的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坚固化,校园......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 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余年,亲历了农村小学的发展与壮大,如今的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坚固化,校园围墙化、学校教学的......

    医院中药房的管理现状与改进对策

    医院中药房的管理现状与改进对策 为了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提高中药房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本文章首先详细阐述医院中药房的管理现状,然后根据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对策,现将医院......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作文教......

    农村初中生写作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

    百色市那坡县德隆初级中学 梁瑞益【关键词】农村 初中生 写作【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B-0075-02 写作是语文学习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合肥市外贸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改进对策(最终五篇)

    合肥市对外贸易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面临的问题: 1.出口效益不高: 出口效益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出口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 口,所得只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而已。尽管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