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案审判业务方面的难点问题
立案审判业务方面的难点问题
一、劳动争议案件在立案时遇到的问题
1.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界限不清。
因企业经济效益不好而造成职工群体性下岗、不能签订劳动合同、欠缴养老保险金等而引起的劳动争议案件,是否属于人民法院的立案范围,无明确规定。一部分人认为该类案件与企业破产、改制等原因相似,应由政府部门协调处理,人民法院不应立案受理。另一部分则认为因企业效益不好而引起的纠纷与企业破产、改制不同,该类纠纷人民法院应立案受理。
2.群体性欠缴“三金”案件走行政非诉执行之路不畅。
群体性欠缴“三金”案件不能作为劳动争议案件受理,但是与劳动仲裁部门的沟通不畅,致使当事人认为法院与劳动部门在相互推诿。
3.当事人因对机构改革原因作出的人事仲裁不服,提起诉讼的,法院能否作为人事争议案件受理。
一是乡镇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后,部分人员无岗位或一次性买断工龄。部分无岗位人员对政策性原因不服,人事仲裁后,法院能否受理。
二是部分事业单位二级机构属自收自支或差额事业单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二级机构人员工资无保障,人事仲裁后,一方当事人不服,向法院起诉的,法院能否受理。
二、离婚案件在立案时遇到的问题
(一)、离婚案件诉讼文书送达难。离婚案件送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1、被告长期在外务工,其实际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按户籍地址无法送达,而原告却无法提供被告现今的确切联系方式。
2、被告法律意识匮乏,心理上对“打官司”极为排斥,对离婚纠纷常常抱着消极放任的态度,离婚案件的被告方往往在外务工。法官根据原告提供的电话号码和被告取得联系后,要求被告提供住址以便送达诉状副本,但被告往往借口居住地点不固定而不予提供地址,在法院通知其领诉讼文书后迟迟不来,并采取隐藏、躲避等方式拒绝诉讼。
3、被告对法院受理原告起诉不理解,认为法院受理原告起诉就是有意帮原告,对法院工作存在对立情绪,在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时常常以各种理由拒绝签收,而在此情况下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因考虑“人情世故”,对法院工作的协助力度不够。
4、因公告送达成本过高,原告在无法提供被告确切联系方式的情况下常常又不愿交公告费,导致法院无法通过公告方式送达。
5、法院经费不足导致在低收费的离婚案件送达方面难以持续投入更多的司法资源。
(二)、缺席审理离婚案件增多。审判实践中,缺席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一方长期在外打工,不与家人联系,处于下落不明状态,采取公告送达而缺席开庭;一种是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缺席开庭;也有当事人为达到离婚目的,可能隐瞒在外务工一方当事人的有关真实信息,致使对方无法到庭。缺席审理,法庭往往无法调查核实双方的真实意思,若仅凭原告提供的证据和陈述审理,难以认定夫妻感情是否确以破裂。
(三)、原告在提起离婚诉讼时,提交的有关证明身份关系的证据问题。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涉及身份关系的诉讼,必须提供证据证实。离婚案件属于涉及身份关系的诉讼。当事人在提起离婚诉讼时,提供的涉及身份关系的证据为结婚证。少数不能提供的,立案人员一般要求其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提供婚姻证明。司法实践中,不能提供婚姻证明主要原因是年代久远,档案没有保存好。那么,这种情况,由谁来出具婚姻证明。从连接点来看,当事人所在单位、村委会、社区、街道居委会、派出所、乡镇民政办均可以,不应拘束于婚姻登记管理机关一家。
2、对判决不准离婚、调解和好、撤诉的离婚案件,原告要求离婚向非原审法院起诉,是否受民诉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七)项中的6个月期间规定的限制。司法实践中,如原被告夫妻均在外地打工,原告向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后被该地法院判决不准离婚或调解和好或撤诉。法院结案后,被告一方回到原户籍所在地,原告在6个月期间内再次起诉,法院能否受理。笔者认为,法院在审查立案时,如查明原告起诉无新情况、新理由仍应不予受理。理由在于婚姻法规定的6个月期间,其立法目的强调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防止草率离婚。除非存在经常居住地法院经审查无管辖权动员原告撤诉的情形。
(四)、原告起诉要求离婚,一方户籍在外地且下落不明,可向原告方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法院在审查立案时,往往要求原告出具下落不明的证据,那么该证据是由被告方户籍所在地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所出具还是由被告方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呢?
三、新类型民事案件立案受理的问题
1、普遍反映新类型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难掌握。涉及公司清算、解散、股东行使撤销权的案件、合伙纠纷立案标准不好掌握。房屋及城市拆迁、城中村改造不好受理。群体性纠纷案件受理不好掌握,受理后法院解决不了,不受理又于法无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未实 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物权法》第六十三条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其负责人做出的决定侵害集体成员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集体成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对当事人起诉要求撤销村委会关于调整土地承包决议的案件是否受理,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冲突或适用模糊,立案审查时觉得较难掌握。
2、对新类型案件提出少受理的原则。现在比较注重法院自身的困难,提出依法稳妥立案,要有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立案时充分考虑立案庭在法院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虑审判、执行和结案率等相关因素,受理一个案件就要能解决一个案件,而不是产生一个上访户。尤其是群体纠纷案件,把握不准的,一般不受理、暂缓受理,而且不到万不得已不出书面依据给当事人,防止当事人借题发挥,影响法院形象。
四.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民事纠纷在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中没有对应的案由,如何确定案由?民事案由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并没有穷尽现实经济生活中所有的民事纠纷。因此,如果某一案件在“案由规定”中没有合适的案由,可以选用“案由规定”中最相类似的案由,或者直接以某一类案由作为某一具体案件的案由。如果既没有此种案由,也没有最相类似案由可以适用 的,则是否可依据确定案由的原则与方法或者根据新的法律内容予以确定。
五.在土地承包过程中,村民大会决定对有本村户口的出嫁女及其子女不分给承包田,出嫁女及其子女起诉村委会或者村经济合作社,要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的,能否作为民事案件直接受理?
六、民间借贷纠纷:被告下落不明,且证据单一(只有欠条),缺席判决后,已执行了被告的财产,结果被告出现后,有证人或证据证明欠款已偿还,只是欠条没有收回,导致原判认定事实不清,并存在执行回转的问题。因此,有的法院现在不受理这类案件,是否正确?
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人民法院
张 淑 芳
第二篇:审判经验和方法(立案庭)
文章标题:审判经验和方法(立案庭)
立足本职服务审判
一、迎难而上,有序安排,提高效率,消化积案
2002年4月,通过院里的审判长资格竞争上岗,我从民三庭调往立案庭申诉复查组担任副组长。我院受理的申诉复查案件存在“四多”,即数量多,“骨头”案件多,矛盾激化案件多,群访、缠访案件多。申诉复查组由于人员
少、案件多且复杂,积存了一批老案。一些当事人申诉后,久久等不到消息,致使来信来访不断,怨声载道。如何尽快消化这些老案,保持案件的良性循环,成了任职后首先面临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充分发挥复查听证简便、快捷、高效的特点,不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而是抓住争议焦点,采取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接待方式,同时实行繁简案件搭配接待。上述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承办人的结案数均明显上升,有的更近乎翻番。通过全组同志的努力,2002年全年,申诉复查组共审结各类案件千余件,至年底时无一存案,充分发挥了申诉复查的快车道作用。
二、以稳定为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审判
2003年年初,因工作需要,我被调任立案合议庭担任审判长。立案工作相对于申诉复查工作,更琐碎、繁杂。立案是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新类型案件、一些有背景的涉外案件以及一些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群体性纠纷案件愈来愈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而首先面对这些矛盾和纠纷的就是法院的立案机构。作为一名立案合议庭的审判长,必须认识大局、胸有大局,进而服从、服务大局。对社会矛盾突出、政治敏感性强,有重大闹事苗头和有碍稳定的群体性纠纷案件,立案窗口均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主动征求业务庭的意见,以信息、专报等形式及时报告院领导研究决定,必要时请示上级法院,同时做到快速应对,稳住事态。2003年来,立案合议庭妥善处理了毛恒凤诉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侵权赔偿纠纷、兴业银行等各商业银行诉周正毅借款合同纠纷等一系列敏感案件。
根据院党组工作计划的安排,2003年4月起,由立案合议庭尝试对法律关系清楚、法律事实争议不大的一审民商事案件在立案审查阶段即予调解结案。除此之外,立案合议庭在人员未增加的情况下,2003年还新增了审理确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的案件以及对在立案审查阶段提出的财产保全申请审查并作出财产保全裁定两项工作。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大家没有退缩,我根据组里三审一书外加一名速录员的人员状况,合理安排工作,使大家各司其职,忙而不乱,相互协调,及时补位。由于我曾在民商审判庭工作了11年,有一定的民商事审判经验,故承担了立案审查阶段的一审民商事案件调解工作。至今已成功调解一审商事案件38件,占同期同类案件收案数的12.3%。在立案审查阶段即对案件进行调解结案,大大缩短了办案周期,提高了审判效率,降低了诉讼成本。同时,纠纷的圆满解决,向社会传达了法院公正、便捷、高效处理案件的信息,扩大了诉讼调解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结合。
三、明确职责,高效运转,多办案,办好案
为缩短办案周期,提高审判效率,2003年第四季度在立案庭成立了快审合议庭,审理简单的二审民商事案件。因人员紧张,在快审合议庭成立之初,由我兼任审判长。针对合议庭成员来自不同的审判业务庭,且都是审判骨干的特点,我对她们严格要求,明确职责。同时又注意做好合议庭成员的思想工作,使每个合议庭成员都深刻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决不能辜负院党组对我们的信任及所寄予的殷切希望。在这三个月中,大家加班加点、埋头办案,共审结二审民商事案件348件,占我院同期同类案件收案数近1/4,个案的平均结案天数仅10天,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四、齐心协力,团结互助,以身作则,奋发有为
立案庭是一个新成立的审判业务庭,开展工作的时间不长,无现成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开展工作的同时,要注意经验的积累总结并不断创新,加强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以制度来约束人,管理人。2003年,我庭先后拟定了《立案庭审查财产保全申请操作规程》、《二审民商事案件立案审查操作规程》、《立案庭快审合议庭审理二审民商事案件操作规程》等,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逐步走上专业化、正规化轨道。
立案庭还是一个团结奋斗的集体,大家能够齐心协心,团结互助,并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每当看到大家放弃休息时间,自觉地加班加点忘我工作时,我都会由衷地感动。可以说,正是依靠合议庭全体同志的集体智慧和作用,才有了今天的一点成绩。作为一个在管理岗位上的新人,我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需要向身边的一些经验丰富、作风过硬的老领导学习,在各方面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进步。
《审判经验和方法(立案庭)》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审判经验和方法(立
案庭)。
第三篇:浅谈民事立案问题
浅谈民事立案问题
在英美法系国家,由于奉行当事人主义,民事案件不存在立案受理问题,当事人只要来起诉即可进入诉讼程序,法院只办理登记排期手续。而在大陆法系国家,由于奉行职权主义,民事案件能否立案受理,取决于法院依职权对案件的审查。我国法院的做法与大陆法系国家的法院一样,对案件能否进入诉讼程序由法院依职权进行审查。立案庭就是担负着这样审查职权的一个职能部门。如何把好法院这道立案受理关,如何理顺民事案件的一般法律关系,如何将起诉材料整理成案件“雏形”等诸多问题的解决,就象审理案件一样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笔者以自己从事立案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发表一下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一、立案受理的条件与诉权的保护
法院立案受理的范围即是当事人诉权的范围。由于审判权本身不具有主动保护实体权利的功能,它与实体权利之间还隔着一道横沟,诉权便是连接实体权利和审判权之间的桥梁,它将实体权利义务争议引到审判权的面前,使审判权的行使有了对象和目标。诉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其实质即是司法救济权。我国关于民事案件受理条件的法律规定比较简单,立案法官在审查起诉时常会感到无据可依。笔者认为,借助于诉权理论,有利于开拓立案审查的思路。
如何把握“当事人适格”是一个疑难问题。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法律何以允许原告对被告提起诉讼呢?可见,直接的法律关系并不等同于直接的利害关系,只要被告的行为对原告利益产生直接影响,原告即对被告享有诉权,并不论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直接的合同关系或侵权关系。再如股东派生诉讼,公司的董事、经理或高级职员等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违反法律或公司章程而给公司造成损害并应承担责任,或者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的侵害,公司本应为其合法利益行使诉权,但它怠于行使而不追究加害人的赔偿责任,此时股东依法有权代公司之位以自己的名义提出请求赔偿之诉。在这里,公司的董事、经理或高级职员和他人的侵权行为本来直接侵犯的是公司的权益,但由于公司的权益系着股东的权益,故也可以认定股东即为直接的利害关系人。另外,在被告的要求上,民事诉讼法规定为“明确的被告”,因此在审查起诉状中不要过于拘泥在是否存在“告错人”的问题。是否“告错人”应在立案受理之后由审判庭来审查决定是否该驳回其诉讼请求,立案庭只能要求起诉人在诉状中有明确的被告。
在“诉的利益”问题上,要注意审查原告诉请的利益是否为法院所保护利益。由于立案审查只能是程序审查,而不是实体审查,故我们不能就利益的正当性进行审查,而只对利益的性质进行审查。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即是“诉的利益”的体现。法院保护的利益应根据三个条件来衡量:(1)法律条件,即法律规定的保护范围,主要集中在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的不予受理7种情况,除此7种情况则为法律规定应予受理的情况;(2)政治条件,对一些涉及政治敏感问题、不宜由法院审理的案件则不予受理,这是由法院为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的政治体制理论所决定;
二、案件的整理与诉讼标的理论
民事案件受理后,进一步的工作是整理法律关系,形成案件“雏形”。“诉讼标的理论”是进行这一工作的有效工具。“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争议的、并要求人民法院裁判的民事法律关系,即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诉讼标的不同于诉讼请求,诉讼请求仅是判断诉讼标的的标志之一。
民事案件的案由分为4个部分54类300种,这300种案由实际上就是当事人讼争的法律关系及其争议,这实际上就是我国民事诉讼中诉讼标的的全部外延。确定好案由,能为其后的审理确定好方向,同时还可以防止起诉人规避法律。诉讼标的共同的诉讼就叫做“必要共同诉讼”,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的诉讼就叫做“普通共同诉讼”。法院对两者的处理方式不同:必要共同诉讼不需当事人申请即应该作为一案予以受理,普通共同诉讼则须经当事人同意,并由法院决定是否合并审理。
同时,诉讼标的是确定是否重复起诉的标志。民事诉讼法第111条
(五)规定:“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申诉处理。”该内容包括了对已生效的裁判不得重复起诉,即民法理论上“一事不再理”的原则:对一诉已作出确定的终局判决,不得再次提起诉讼或重新审判。“一事不再理”不限于向同一法院起诉的情形,向其他法院重复起诉亦受禁止;再次起诉不限于独立起诉的情形,也包括以反诉等方式。至于判断是否属于重复起诉,不能仅以诉讼请求是否相同来判断,而应该以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即诉讼标的是否相同来认定。对于同样的诉讼标的可能前后会有不同的诉讼请求,立案法官在审查时不能因此受到影响。
我国民事诉讼司法实践存在着严重的“重实体,轻程序”的趋向。有关诉权和诉讼标的的法律条文极为粗糙,立案庭法官在审查及整理民事案件时很大程度只能依赖于法官个人的道德素质、业务经验、社会阅历、受教育程度等非法定程序因素,对当事人的诉权保护及法院的规范化建设均无益处,因此立案法官在目前的立法基础上适当地学习诉权及诉讼标的理论,可以相应提高立案的水平
第四篇:影响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本站推荐)
影响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一是中小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许多企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产品生命周期短,产品结构单一雷同,企业生存过度依靠低价竞争,一味拼价格、拼劳力、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企业小而全,小而弱,知识产权观念不强、保护不力,缺乏叫得响的品牌。加之财务报表未审计,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容易出现人为的操控,影响银行的评级指标。其次,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自身资金实力不足,固定资产较少或专用性较强,产权证明文件不齐备,抵押物法律权属关系不明晰,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押品,加之抵押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收费高,手续繁琐,尤其是政策环境不完善,中小企业担保难,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发展。
二是中小企业投资行为较为短视,一般很重视眼前利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在行业的选择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在产品销售上,许多企业多采用现金交易方式,关联关系复杂、隐蔽,关联风险不易被银行监控和管理,尤其是企业一旦出现经营风险,有些企业便借各种名义逃废银行债务,一些生产正常的企业也通过多头开户、资金不入帐等方式不履行还款协议。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是时间紧、频率高、数量少、管理成本高,经营的不确定性及高风险性使得安全性为前提的银行在授信业务活动中难有作为,而且,不同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从银行自身来说,考核企业静态财务指标过多,深入了解和分析企业发展潜力不足,加之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强化风险责任的追究,奖励机制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金融服务的几点务实思考 :
1、美国的《亚洲商业监察》前不久发布的消息显示,中国大陆的中小企业在亚太地区最具竞争力。在当前银行存差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传统目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贷款集中度越来越高,利差收窄,信用风险不断加大,因此,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加快经营战略转型已势在必行。首先要根据不同地区、企业和客户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授信政策,本着“择优扶持,风险定价”,合理确定客户的授信总量、期限、利率等,尽量简化审批流程,针对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的问题,建立适应中小型企业信用评级模版,不断完善各产业、行业及企业的分类标准及评价尺度,采取分类授权管理,对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实行特别授权,依靠合理的产品定价覆盖其相对较高的授信风险和经营成本。银行经营的最终目标是生存和发展,银行不盈利谈不上生存,银行不发展谈不上盈利,“小客户”、“大市场”,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授信业务并不单纯是使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便利,而是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竞争力和差异化市场定位发展的战略需要。
2、现代银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需要在各个层次上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逐步建立一支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营销队伍,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对授信业务的拓展必须加快从“控制”风险到“经营”风险的转变,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结汇、汇兑、转帐及财务管理、咨询评估、资产核算和电子银行网上服务等一揽子服务。授信业务的拓展要上下配合,做好联动营销,定期公布行业信贷风险等级,坚持注重素质,不重外表;注重实绩,不注重帐表;注重现金流量,不注重大小,按照风险与收益优化的原则进行资本配置,不断提高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度。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经过审计合格的财务报表,因此,银行不能单纯依赖财务报表等“硬”信息,必须逐步加大对非财务信息的了解去判断企业的经营情况,如通过税务、行业协会、工商等部门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纳税情况,通过了解企业员工的收入情况等来分析企业经营者的个人素质、企业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完善融资方案及相关授信条件,不断增强客户对
银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植一批忠诚客户。
3、改变过去主要依赖资产抵押、企业互保的贷款经营和风险管理模式,在已有的存货抵押、仓单抵押、应收帐款质押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建议开办浮动抵押(借款人以现有的和将来取得的全部资产,为贷款人的利益而设定的一种物权担保),如专利技术、品牌、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法人代表的个人财产等。积极探索开办中小企业保理业务,在贷款方式上可以逐步实行整贷分期还款或零贷整还授信方式,这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现金回流特点。也可以通过试办“三包一挂”贷款,即信贷人员包贷款发放、包贷款管理、包贷款本息按期收回;并制定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将小企业信贷人员的收入、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充分发挥信贷人员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贷款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把为中小企业服务打造成银行的一个特色,一个经营品牌。环顾当今世界知名的金融企业,无不拥有业务专长:美国花旗银行的“花旗”服务,运通银行的运通支票,摩根士丹的投行业务等。只有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按照有利于客户价值创造和内部风险控制的原则不断完善业务流程,从而树立以长期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业绩观,银行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从中信银行抓大不放小看中小企业授信发展
截至2006年6月末,中信银行行中小企业客户数量近6000户,占该行企业贷款总户数的53%;贷款总额近400亿元,占该行贷款总额的11.7%。从地区分布来看,该行中小企业客户主要分布于杭州、南京、广州、深圳、东莞、福州、宁波等地区经济发达、信用环境相对较好的分行,上述分行中小企业贷款合计占全行中小企业贷款总额的74%。
中信银行通过建立和实施七项创新机制,使一大批优质的中小企业茁壮成长,有力地促进了中信银行各项业务的稳健快速发展。如广东志高空调,已由最初与该行合作时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空调生产商;浙江华通控股有限公司、浙江三星皮业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经过多年与该行的良性合作,已成为当地甚至全国范围内该企业所从事行业的龙头企业。这些优质客户群的形成,就像一个果园,不断地种植,不断地收获,从而使这片果园充满生机和希望,为企业和银行同时带来收获和喜悦,实现了中信银行与中小企业客户共发展同成长的多赢格局。
对公业务历来是中信银行的传统优势业务。以中信银行广州分行为例,拥有一批对公优质大客户是该行的传统优势,但在贯彻总行双优大客户战略的同时,他们并没有放弃中小客户。对于区内主流行业的中小客户,该行的策略是抓大不放小。
近年来,该行通过一系列业务创新,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如该行开发出存货质押贷款业务,专门适应中小型商业和贸易企业的融资需要;2004年以来通过大力发展汽车金融业务,该行已迅速成为广州地区汽车金融签约厂商最多、经销商覆盖网络最全、业务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知名汽车经销商都说:“想发展、找中信”。现在,广州绝大部分主流品牌和畅销车型,以及超过一半经销商都与该行建立了合作关系。除此之外,该行近年来专门用于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品中,影响较大的还有“银行-生产商-经销商”三方合作模式的保兑仓业务、国内综合保理、“关税e点通”——税费在线支付、远期结售汇、出口非证打包贷款、空运提单担保、出口应收款融资等业务。目前,中信银行广州分行的客户中,8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
为促进和发展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逐步调整和优化信贷资产结构,规范中小企业授信业务,有效防范风险,2006年初,中信银行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小企业授信业务的指导意见》、《中信银行小企业授信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小型生产企业授信审查要点》等文件,为各分支行开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同时,为了进一步适应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需要,根据分行试点情况,该行对《中信银行小企业授信业务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补充和完善,并下发执行《中信银行小企业授信业务管理办法(修订)》。
与此同时,根据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该行在公司银行部内专门成立了“小企业授信发展”重点项目执行小组,负责全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工作的推进和管理。通过明确杭州、宁波分行为该行首批开办小企业授信业务的试点分行,并要求试点分行设立小企业客户部门,其下属开展小企业授信业务的重点支行设立小企业客户科室或小组,实现专业化经营和管理。
银联信分析:
中信银行中小企业授信的快速发展,与其有针对性制定的七项机制是密不可分的,这些举措和机制,都是值得各银行借鉴的。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管理机制。
为有效识别和衡量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保障信贷资产质量,提高中信银行服务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竞争力,该行研究制定了“小型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评级,并根据评级结果确定该行重点支持、审慎介入和禁止支持的中小企业类型。同时,该指引也为中信银行贷款定价和客户结构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建立利率风险定价机制。
根据中小企业的风险定价遵循风险收益匹配的定价原则,用利率覆盖风险。具体来讲,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风险评价等级,确定合理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实行差别利率。
建立高效贷款审批机制。
一方面,适度扩大中小企业授信审批权限,同时,简化中小企业授信操作流程。对于中小企业授信审批权限内的项目,由行内信审部审核和有权审批人审批后即可放款;实行授信额度管理,额度内用款,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即可放款,无需再报信审部门审核,通过上述一系列手段,建立了一套高效的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机制,提高了该行对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审批效率。
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独立核算机制。
通过单独设立中小企业存、贷款相关科目,探讨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单独核算体制。对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不良贷款设立了专门科目单独核算。
建立中小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以核算机制为基础,对中小企业授信业务重点行实行单独考核,并提出考核指导意见。其中,杭州分行主要从收益、资产质量、工作质量、业务发展四方面开展;宁波分行根据独立核算机制的建设情况,按照风险收益平衡原则,构建针对小企业授信业务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
该行试点分行均在公司银行部内成立了中小企业客户管理部,在中小企业重点支行组建了专业化的小企业贷款客户经理队伍,并通过组织开展小企业授信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建立客户违约信息通报机制。
通过建立行内“特别关注客户系统”,该行可以查询客户违约信息,以有效防范授信风险。
第五篇:收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中的难点
收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中的难点
收费站是高速公路的一个细胞,一个群体,一个最基层的组织,也是为领导者决策提供信息、依据的重要来源。因此,收费站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当前我司收费站的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我个人的一些对策或建议:
收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超时车的处理:一般司机都会解释说在服务区休息、或在路上修车,但是没有证明,所以在处理超时车的时增加了难度。
二、“绿色通道”免费政策认定难
1、按最近一次交通厅下发的文件要求,凡是目录上没有的绿色农产品不能给予免费,如按此要求很难实施,很多时候遇此情况,一般采取咨询公司监控中心的办法,但明明目录上没有,公司还是通知免费,这就给我们收费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压力,这就充分说明我们文件上的免费农产品目录明显不够齐全,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建议能尽量完善目录,对比较难辨别的蔬菜采取图片的方式告知。
2、绿通验货放行:由于目录不全,目前各路段各站对农产品免费不统一,事例一:5月15日零点班一辆装载红薯苗的车辆,应属种苗,车主要求免费,但按文件规定不在免费范畴,最后司机倒车从梨温高速某站下,某站给予了免费。
三、养护施工车辆:部分养护施工车应该免费的不能及时通知到位,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认证是否免费。
四、装载收割机的车辆:日前发现有些运送收割机的车辆,但明显不是跨区作业车,对于此类车公司通知不管有证无件,只要是装载收割机车辆应免费放行。
收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日常收费管理工作方面
1、日常稽查不仔细,数据分析能力弱。
日常稽查是检查员工是否作弊、是否违章操作等最有效的方式。而数据分析,不仅仅可作为收费站管理是否到位的依据,更重要的是从中可发现隐患问题,因此对收费站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产生问题原因: a)个人因素:
部分管理员工作中有惰性,在稽查过程中不认真、不仔细,存有应付心理,对班组员工出现的异常情况不会跟进,对于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录像、图像不能较好的利用,缺乏分析。
b)业务技能差,对有问题的数据不能及时反应。
收费站的数据千变万化,但每种数据都有其不同的含义,都代表着一个工作状态。然管理者因对数据不了解,缺乏学习,从而导致对数据的敏感度下降,在面对有问题的数据时,不能及时地反应,给予处理,待发现时问题已经变大。
2)解决问题办法:
a)加强审带员的思想教育,对其工作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发现任何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加强监督,决不能让审带员有半点松懈之心。b)根据收费站各种报表特性,开展“数据分析”讲座,组织审带员学习,明确报表功能及各数据的作用。
2、绩效管理缺沟通,员工工作难发展
绩效考评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是对员工的指导与开发。它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
1)产生问题原因: a)绩效管理缺认识。
完整的绩效管理是包括绩效制度、绩效考评、绩效分析、绩效沟通、绩效改进等方面的管理活动。在管理过程中,不仅强调达成绩效结果,更要强调通过计划、分析、评价、反馈等环节达成结果的过程。然我们却忽视了过程,注重了结果。
b)月度考核走过场。
月度的最终目的是对员工工作的指导与开发,月度是管理者与员工进行信息反馈和有效沟通的方式之一,然由于管理员忽视了月度考核的作用,使员工不知道自已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绩效考评工作无法达到改进管理绩效的目的,进而妨碍绩效考评对员工的指导教育作用。绩效考评找到了问题却解决不了问题。
2)解决问题办法:
a)加强管理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强调绩效管理过程的重要性,做好管理员的培训工作,让其理解绩效的真正含义。b)及时反馈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有效的绩效考核反馈,应该包括观察和讨论两个环节。观察可以通过亲自观察或报告、会议等来进行;讨论则需通过实际的交谈与沟通。从而帮助员工从客观、有针对性角度制定改进计划,共同确定下一周期工作目标。同时,肯定员工成绩、提高员工满足感,能使员工更努力地工作。
二、优质服务问题方面
收费站是面向社会的服务窗口,维护文明、优美、整洁的收费环境是我们每个收费员的职责。我们的收费员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驾驶员,因此端庄的仪表、良好的举止、文明的服务、熟练的技能都将给广大的司机及“匆匆过客”留下美好的印象。
1、文明服务不到位,维护形象成问题
在面对简单重复、单调乏味的收费工作时,文明服务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维护收费文明服务形象,塑造文明服务的窗口形象的分析,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产生问题原因:个人因素,业务素质及技能的参差不齐。不仅仅体现在有形的外表上,更体现在员工个人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精神风貌等方面。有的员工因业务水平不高,操作速度慢,文明服务顾不过来;有的员工对文明服务的意义理解不深刻,服务意识相对缺乏,在实践中表现为重自由而轻纪律,想说文明用语时就说,不想文明服务时就出现“三欠”现象,即“服务欠周到、帮助欠真诚、微笑欠甜美”。有的员工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将工作之外不愉快的事情带进收费岗亭,或有过多或过强的挫折感,情绪易波动,甚至低落,工作时精神面貌不佳,影响文明服务质量
2)解决问题办法:
加强员工的业务操作技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途径,抓牢抓准收费站的服务特点,定期开展服务质量培训,培训包括基本礼仪知识讲座、人际关系的处理、说话技巧与沟通的方式等等,通过培训,加强了员工与司乘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平息司乘人员对收费工作的不解。同时增强了员工的服务质量。
2、延伸服务缺主动,服务特色难体现
延伸服务是在做好优质服务的同时,满足司乘人员提出的其他服务要求。
1)产生问题原因:
a)部分管理员服务意识薄弱,没有认真倾听需求,为车主着想。b)缺少部分硬件设施,使延伸服务难以开展。如:修车工具、休息场所等。
2)解决问题办法:
a)加强员工服务意识,多倾听车主的需求,设立车主意见箱,从而有的放矢的提供服务和帮助。
b)在原来备有的常用药品、针线盒、饮用开水的基础之上,再增添修车工具、休息场所、衣物织补、伤口简单包扎、交通法规咨询等服务内容。丰富延伸服务内容,将人性化服务融入细节,实实在在的为司乘人员提供便利。二○一一年五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