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预防经济犯罪

时间:2019-05-14 23:2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预防经济犯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预防经济犯罪》。

第一篇:浅谈如何预防经济犯罪

浅谈如何预防经济犯罪

2013秋法学专科覃祯田

2015年(6月)

经济犯罪,顾名思义,是指与经济有关的犯罪,为谋取非法利益,严重侵犯国家经济管理制度,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依照刑法应受刑罪处罪的行为。包括贪污、贿赂、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企业内发生的与经济相关的犯罪行为等。经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经济犯罪也就无处不在。

一、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作为市场经济伴生物的经济犯罪大量发生,不但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地干扰和破坏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而且助长了腐败风气,引发大量的不安定事件,危害社会稳定,其危害之严重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一些预防经济犯罪的机制没有及时跟上,近几年来的刑事审判统计结果显 示,经济犯罪正有越来越猖獗之势,普及社会各个领域。一批震动全国的大案要案,如***案、徐才厚案、各部(省、州、县)机关领导干部案等都与经济犯罪密切相关。我国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引发的楼塌、桥垮以及特大火灾、交通事故、爆炸等惨祸也时有发生,给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

二、经济犯罪案件产生的过程及特点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由于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在经济领域内,以非法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经济犯罪活动日益增多,除了传统的自然人和法人犯罪外,单位犯罪将越来越多,诸如走私,生产伪劣产品,偷税漏税等单位犯罪有可能进一步增加,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因不诚信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合同诈骗等经济犯罪带来的。

从本县法院审结的经济案件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犯罪分子以权压法、谋取私利。有些领导干部面临“金钱”的诱惑和考验,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念、理想道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于是以现有的权力千方百计从工资之外捞取外快、赚好处,直至把手中掌握的权力当 2 作捞取钱财的资本,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最后被经济犯罪分子拉入贪污受贿罪的深渊,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犯罪分子往往内外勾结,共同作案。犯罪分子利用经济领域里我国法制及法规管理制度上的漏洞,有的是单位的个别领导与工作人员相互勾结;有的是单位内部人与外部人员相互勾结、共同作案;有的内外勾结编造交通事故,扩大事故险情等进行保险诈骗。

3、犯罪分子结伙诈骗、集团化犯罪。犯罪分子为追求共同的犯罪目的,结成犯罪团伙,有组织有分工,手段专业,往往是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犯罪成功率高,危害极大。

4、犯罪手段复杂化、多样化和现代化。有些经济领域的犯罪使用了高科技手段,使各类经济犯罪的手段更加隐藏,更加狡猾,走向智能型、科技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有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贪污犯罪;有的利用高科技手段造货币,甚至设立皮包公司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活动;有的模仿领导签字、私刻印章、变造防伪标志,伪造产品提货单;有的采用各种方式拉拢腐蚀开发商、经销商为其套取国家钱财谋取私利。

5、大案要案持续增长。我国司法机关一贯坚持对经济犯罪进行严厉打击,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犯罪分子往往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党的十八大以后,本县一些大案要案不断出现,涉案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多发的趋势,如原副县长、县、局级领导等经济犯罪案件。

从经济犯罪发展的过程来看,绝大部分经济犯罪案件都不是突发性案件,经济犯罪从犯罪预备到犯罪终止,一般犯罪发展的周期较长。短则十天半月,长则达数年。在较长的犯罪周期中,犯罪嫌疑人一般会与工商、税务、金融机构、被侵犯客体之间发生联系和互动。正是因为犯罪嫌疑人联系、互动的环节较多,犯罪的链条较长,故为我们开展经济犯罪预防工作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从经济犯罪嫌疑人作案的手段来看,经济犯罪与传统的暴力型、突发型刑事犯罪不同,经济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之前,一般都有一个精密策划、精心准备的过程,其表现为经济犯罪的预谋案件多,突发案件少,因此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能在经济犯罪的预谋阶段,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或防止经济犯罪的发生或发展,这是我们开展经济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前提。

三、经济犯罪的预防措施

经济犯罪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研究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深入地认识经济犯罪的危害,从而采取经济、法律、文化、道德、管理等方面的手段,达到预防经济犯罪的目的。

1: 超前预防与事后预防并举。超前预防和事后预防是针对发案而言的,超前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前运用各种预防机制,采取 一系列的措施,减少引发经济犯罪的各种可能性,将犯罪的苗头消灭于萌芽状态;事后预防是指犯罪行为实施后的预防,针对暴 4 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超前预防可发挥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可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挽救一大批可能走向犯罪的人。事后预防能产生“亡羊补牢”之效。

2:重点预防与普遍预防相结合。重点预防于普遍预防相结合可分为三种:一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将重点放在党政机关及税务、工商、海关、商检、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而将其他系统和部门作为普遍预防的对象;二是在某一系统或单位将重点放在易发案件的重点部位和重点人员,而将其他部位和一般人员作为普遍预 防对象;三是在预防措施上将重点放在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和改革建制方面。

3: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相补充。一般预防措施是通过打击犯罪、教育和警戒社会上可能犯罪的分子,使他们不致走上犯罪的道路;特殊预防是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以预防其再次犯罪。

4: 社会舆论导向预防与法律预防相协调。法律预防在遏制各类犯罪中,较之社会预防更具直接性,它包括立法预防和司法预防两个方面,一要加强行政立法,以规范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从而防范国家行政人员的犯罪;二要加强经济立法,健全和完善经济法规,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违法行为。此外,要建立行政机关的内部控制系统;三要加强刑事立法,进一步完善刑事法律法规。在司法方面,要强调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执法的严肃性,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司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要加强社会舆论和法制宣传力度,抓住典型案例,通过电台、电视、报刊等宣传工具,深入到重点部门和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做到警钟长鸣。

当前,随着社会转型,我国的经济改革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更新,各种经济关系错综复杂,犯罪分子为获取最大利润作为追求目标,这极易促使经济主体采用非法手段来冲击公平界线内的良性竞争,敌视、蔑视市场规则,破坏市场经济的整体秩序,促使经济犯罪生成和蔓延。经济犯罪作为图利型、智能型且身份较为特定的法定犯罪,数量居高不下,发展形势严峻,社会危害性及大,依法应当承但刑事责任的行为。为此,预防经济犯罪及其法律、法规不仅为客观必然,而且也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诉求。更为重要的是,在加强经济犯罪多边预防的前提下,要严格经济犯罪的法律法规制度,同时从刑事法律的规章制度、民商事法律的规章制度、经济领域的行政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以及加强市场经济的法治建设等方面进行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法律规章制度重构建。通过多边预防和法律法规制减少经济犯罪给市场经济带来的不适以及危害,不仅益于凝聚市场经济发展的正能量,也益于社会经济秩序的良好发展,使社会公众更好的享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带来的成果。

第二篇:浅谈经济犯罪的预防策略

文章标题:浅谈经济犯罪的预防策略

经济犯罪,顾名思义,是指与经济有关的犯罪,包括贪污、贿赂、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企业内发生的与经济相关的犯罪行为等。经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名个层面,因此,经济犯罪也就无处不在。

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一些预防经济犯罪的机制没有及时跟上,近几年来的刑事审判统计结果显示,经济犯罪正有越来越猖獗之势,波及社会各个领域。一批震动全国的大要案,如慕马案、陈希同案、胡长清案、成克杰案等都与经济犯罪密切相关。由于国家机关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引发的楼塌、桥垮以及特大火灾、爆炸等惨祸也时有发生,给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建立和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由于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在经济领域内,以非法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经济犯罪活动日益增多,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据统计,每年我国因不诚信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合同诈骗等经济犯罪带来的。

经济犯罪,一般人认为是个轻罪,事实上是国家对经济犯罪非常重视,刑法分则第三章专门规定了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用8个条文设置了15种死罪。可以大胆地预测,经济犯罪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会呈现上升态势。因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外向性将大为增强,经济和社会格局将受到显著的影响,经济发展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脱节和失衡将不可避免。在上述各种经济犯罪诱因的影响下,我们认为经济犯罪较之过去可能出现一些新趋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单位犯罪的现象将进一步增加。入世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完善,所有制结构将进一步由单一向复杂转化,从而使经济犯罪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变化。除了传统的自然人犯罪外,单位犯罪将会越来越多,诸如走私,生产伪劣产品;偷税等单位犯罪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其次,犯罪领域将进一步拓展。这一拓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向新兴的经济犯罪领域发展。入世后,各种专业市场不断得到发展,各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将不断出现,而其规范机制却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建立或健全起来。在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高科技市场等不断兴起的新兴市场中,由于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极易成为各种犯罪分子投机的场所。二是向执法部门渗透。工商、税务、海关等行政执法部门大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权力与利益的结合点。入世后,随着大量的经济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执法部门将越来越多地介入经济生活。一些法制观念淡薄、金钱欲望膨胀的执法人员,很容易被经济犯罪分子拉入贪污受贿罪的深渊。

第三,犯罪手段更为复杂化、多样化和现代化。各类经济犯罪的手段更加隐蔽,更加狡猾,并向智能型、科技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入经济犯罪领域在国际上已经并不鲜见,如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贪污犯罪,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货币等。至于设立公司,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活动,在入世后相对日趋自由的贸易环境中,很有可能大量出现。

第四,经济犯罪种类将不断增加。除走私、贪污、贿赂等原有的经济犯罪案件继续增加外,新类型的经济犯罪,如刺探、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业务秘密;窃取、出卖本企业的技术秘密;封锁市场,垄断价格;制作虚假广告,操纵股市行情从中牟取暴利等“新兴”经济犯罪类型,也会不断出现。

第五,经济犯罪的跨国化和集团化的趋势将大为增强。跨国性经济犯罪实质上是经济犯罪活动在地域上的扩展和延伸。犯罪要素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是国际性经济犯罪的主要特征。入世后,随着人员跨境流动的进一步方便,境外人员入境犯罪将逐步增多。同时,境内以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盗运珍贵文物、盗窃、诈骗等经济犯罪为主的经济犯罪分子,作案后携带赃款赃物潜逃国外或港澳台地区的案件也会不断增多。

第六,经济犯罪危害性将日趋严重化。集团化和跨国化的经济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将愈来愈严重。在金融和证券领域的经济犯罪,往往会导致银行破产,成千上万股民的损失,不仅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还严重危及社会的稳定。

一、当前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

从青州法院审结的经济案件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犯罪分子往往内外勾结,共同作案

犯罪分子自恃聪明,利用经济领域里我国法制及法规管理制度上的漏洞,有的是单位的个别领导与关键岗位上的人员相互勾结,有的是单位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相互勾结、共同作案。如有的犯罪分子拉拢腐蚀银行职员为内应盗取存款单位开户印鉴卡,然后私刻

印鉴,伪造信汇凭证进行贷款诈骗;有的犯罪分子内外勾结编造交通事故,扩大事故险情等进行保险诈骗。

2、结伙诈骗案,呈现集团化趋势

犯罪分子为追求共同的犯罪目的,结成犯罪团伙,有组织有分工,手段专业,往往是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犯罪成功率高,危害极大。如我院审结的信保红借用抽纱厂名义,多人合伙分工像演戏一样从潍坊一个体门头骗取年货10000余元,至今主犯仍在逃。

3、手段多样化、装备现代化,有些经济领域的犯罪中使用了高科技手段,很多表现为智能化犯罪。如有的犯罪分子模仿领导签字、私刻印章、变造防伪标志,伪造产品提货单,如有一犯罪分子就采用这种方式从我市某酒厂提走价值十余万元的酒水,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4、受害人多,涉案金额大

一些犯罪分子以“高回报”、“高利息”为诱饵非法集资,骗取社会公众巨额资金,或结伙诈骗金融机构或生产企业,得手后大肆挥霍并携款潜逃,造成极大损失。这些集资款除少部分用于支付利息外,绝大部分被行骗人挥霍或据为己有。

5、大要案持续增长

我国司法机关一贯坚持对经济犯罪进行严厉打击,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犯罪分子往往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一些大、要案不断出现,涉案金额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多发的趋势,如厦门远华走私案中,涉案金额已高达几百亿,令人触目惊心。

中国社会还存在着经济犯罪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因此惩治腐败和健全经济犯罪预防机制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堵塞经济犯罪危害社会的“黑洞”,遏制腐败。

二、经济犯罪案件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经济犯罪的产生有着全方位、多层次的原因,综观当今我国经济犯罪预防的现状,结合有关专家的观点,我们认为这类犯罪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层次和浅层次问题。深层次是指我国政治体制问题,浅层次是指具体制度问题。经济犯罪产生的关键原因还在于体制。即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没有适时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国家权力系统中,尚未及时建立起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制衡机制,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衡机制,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和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下,很容易导致权力的异化,滋生经济犯罪。企业中,仍存在以人管人的传统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以制度管人、以法律约束人的现代化管理机制。

第二,道德和法律问题。在这方面,道德问题十分严重,道德沦丧,不顾廉耻,无人格的人(包括国家机关人员)大有人在。道德问题如此严重,仅提出一个方略解决不了问题,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在各行各业中,在现有的人员队伍中强化道德约束。但更为重要的是法律的规定,在当前情况下,法律的特性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两者相辅相承,均不可偏废,不能因提依法治国,忘了道德建设,也不能因为提依德治国,忘记了依法行事,两者均不可缺。

第三,严重官僚主义。这主要是渎职犯罪。官僚主义行为和作风,亦是党政机关效能低下的一个主观原因,又是国家公职人员渎职犯罪的集中表现。职务犯罪与官僚作风紧密联系,比如由于某些公职人员的玩忽职守,疏忽大意,违反科学,违章蛮干,冒险施工而造成矿企业重大责任事故;有些公职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没有查明签约对方资金情况和履行能力,就轻信对方,支付款项或发放贷款,造成国家巨额资金被骗或难以收回的现象;有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不经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草率决策和盲目投资,展开大规模的基建工程而导致国家巨款资金、资源的惊人浪费,等等。严重的官僚主义的存在,必然会出现滥用权力或不正确行使权力的现象,必然会导致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等渎职犯罪的产生。

第四,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与渎职犯罪本无共同的内涵,权力腐败也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但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一切生产要素都要进入市场,通过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的实现。因而一切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了可以转化为商品的内在动因,一旦时机成熟,它们都有可能现实地转化为商品,其标志即是权利交易或以权谋私。目前,我国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制体系,来规范企业行为,经济行为和市场行为,正常的市场行为往往受制于非正常的行政干涉,也为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创造了条件。司法实践中查处的大量的徇私枉法、徇私舞弊、渎职犯罪大多出于此种原因。

第五,法制观念淡薄,对经济犯罪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不足是犯罪产生的主观因素。渎职犯罪的产生既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与犯罪主体的主观认识和心态有关。近几年来,虽然普法日益加强,但仍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一些干部特别是企业领导干部较忙、应酬较多、加上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只要企业效益好,一俊遮百丑,忽视了经常性的普法学习和教育,甚至有些领导干部受“失误,没有中饱私囊”等错误观点的影响,瞒案不报或出面活动,要求减轻或免除对犯罪分子的处罚,以致在打击和处理力度上不够,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

第六,打击和预防的力度不够是渎职犯罪产生的客观因素。尽管经济犯罪会给国家和集体造成巨大的损失,但由于相对于严重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而言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小,案件查处难度大。办案人员对此类案件或多或少存有畏难情绪,司法机关对此类案件的处理往往秉着教育挽救的目的,量刑也较轻,因而达不到警戒的目的,反而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处罚偏轻,打击不力,客观上助长了经济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关于预防经济犯罪的几点设想

一是超前预防与事后预防并举。超前预防和事后预防是针对发案而言的,超前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前运用各种预防机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减少引发犯罪的各种可能性,将犯罪的苗头消灭于萌芽状态;事后预防是指犯罪行为实施后的预防,针对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超前预防可发挥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可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挽救一大批可能走向犯罪的人。事后预防能产生“亡羊补牢”之效。

二是重点预防与普遍预防相结合。重点预防于普遍预防相结合可分为三种:一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将重点放在党政机关及税务、工商、海关、商检、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而将其他系统和部门作为普遍预防的对象;二是在某一系统或单位将重点放在易发案件的重点部位和重点人员,而将其他部位和一般人员作为普遍预防对象;三是在预防措施上将重点放在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和改革建制方面。

三是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相补充。一般预防措施是通过打击犯罪、教育和警戒社会上可能犯罪的分子,使他们不致走上犯罪的道路;特殊预防是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以预防其再次犯罪。

四是社会舆论导向预防与法律预防相协调。法律预防在遏制各类犯罪中,较之社会预防更具直接性,它包括立法预防和司法预防两个方面,一要加强行政立法,以规范国家人员的行为,从而防范国家行政人员的犯罪;二要加强经济立法,健全和完善经济法规,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违法行为。此外,要建立行政机关的内部控制系统;三要加强刑事立法,进一步完善刑事法律法规。在司法方面,要强调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执法的严肃性,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司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要加强社会舆论和法制宣传力度,抓住典型案例,通过电台、电视、报刊等宣传工具,深入到重点部门和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做到警钟长鸣

《浅谈经济犯罪的预防策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浅谈经济犯罪的预防策略。SiC

印鉴,伪造信汇凭证进行贷款诈骗;有的犯罪分子内外勾结编造交通事故,扩大事故险情等进行保险诈骗。

2、结伙诈骗案,呈现集团化趋势

犯罪分子为追求共同的犯罪目的,结成犯罪团伙,有组织有分工,手段专业,往往是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犯罪成功率高,危害极大。如我院审结的信保红借用抽纱厂名义,多人合伙分工像演戏一样从潍坊一个体门头骗取年货10000余元,至今主犯仍在逃。

3、手段多样化、装备现代化,有些经济领域的犯罪中使用了高科技手段,很多表现为智能化犯罪。如有的犯罪分子模仿领导签字、私刻印章、变造防伪标志,伪造产品提货单,如有一犯罪分子就采用这种方式从我市某酒厂提走价值十余万元的酒水,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4、受害人多,涉案金额大

一些犯罪分子以“高回报”、“高利息”为诱饵非法集资,骗取社会公众巨额资金,或结伙诈骗金融机构或生产企业,得手后大肆挥霍并携款潜逃,造成极大损失。这些集资款除少部分用于支付利息外,绝大部分被行骗人挥霍或据为己有。

5、大要案持续增长

我国司法机关一贯坚持对经济犯罪进行严厉打击,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犯罪分子往往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一些大、要案不断出现,涉案金额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多发的趋势,如厦门远华走私案中,涉案金额已高达几百亿,令人触目惊心。

中国社会还存在着经济犯罪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因此惩治腐败和健全经济

第三篇:浅谈经济犯罪的预防策略

文章标题:浅谈经济犯罪的预防策略

经济犯罪,顾名思义,是指与经济有关的犯罪,包括贪污、贿赂、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企业内发生的与经济相关的犯罪行为等。经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名个层面,因此,经济犯罪也就无处不在。

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一些预防经济犯罪的机制没有及时跟上,近几年来的刑事审判统计结果显示,经济犯罪正有越来越猖獗之势,波及社会各个领域。一批震动全国的大要案,如慕马案、陈希同案、胡长清案、成克杰案等都与经济犯罪密切相关。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引发的楼塌、桥垮以及特大火灾、爆炸等惨祸也时有发生,给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建立和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由于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在经济领域内,以非法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经济犯罪活动日益增多,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据统计,每年我国因不诚信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合同诈骗等经济犯罪带来的。

经济犯罪,一般人认为是个轻罪,事实上是国家对经济犯罪非常重视,刑法分则第三章专门规定了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用8个条文设置了15种死罪。可以大胆地预测,经济犯罪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会呈现上升态势。因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外向性将大为增强,经济和社会格局将受到显著的影响,经济发展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脱节和失衡将不可避免。在上述各种经济犯罪诱因的影响下,我们认为经济犯罪较之过去可能出现一些新趋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单位犯罪的现象将进一步增加。入世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完善,所有制结构将进一步由单一向复杂转化,从而使经济犯罪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变化。除了传统的自然人犯罪外,单位犯罪将会越来越多,诸如走私,生产伪劣产品;偷税等单位犯罪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其次,犯罪领域将进一步拓展。这一拓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向新兴的经济犯罪领域发展。入世后,各种专业市场不断得到发展,各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将不断出现,而其规范机制却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建立或健全起来。在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高科技市场等不断兴起的新兴市场中,由于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极易成为各种犯罪分子投机的场所。二是向执法部门渗透。工商、税务、海关等行政执法部门大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权力与利益的结合点。入世后,随着大量的经济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执法部门将越来越多地介入经济生活。一些法制观念淡薄、金钱欲望膨胀的执法人员,很容易被经济犯罪分子拉入贪污受贿罪的深渊。

第三,犯罪手段更为复杂化、多样化和现代化。各类经济犯罪的手段更加隐蔽,更加狡猾,并向智能型、科技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入经济犯罪领域在国际上已经并不鲜见,如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贪污犯罪,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货币等。至于设立公司,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活动,在入世后相对日趋自由的贸易环境中,很有可能大量出现。

第四,经济犯罪种类将不断增加。除走私、贪污、贿赂等原有的经济犯罪案件继续增加外,新类型的经济犯罪,如刺探、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业务秘密;窃取、出卖本企业的技术秘密;封锁市场,垄断价格;制作虚假广告,操纵股市行情从中牟取暴利等“新兴”经济犯罪类型,也会不断出现。

第五,经济犯罪的跨国化和集团化的趋势将大为增强。跨国性经济犯罪实质上是经济犯罪活动在地域上的扩展和延伸。犯罪要素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是国际性经济犯罪的主要特征。入世后,随着人员跨境流动的进一步方便,境外人员入境犯罪将逐步增多。同时,境内以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盗运珍贵文物、盗窃、诈骗等经济犯罪为主的经济犯罪分子,作案后携带赃款赃物潜逃国外或港澳台地区的案件也会不断增多。

第六,经济犯罪危害性将日趋严重化。集团化和跨国化的经济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将愈来愈严重。在金融和证券领域的经济犯罪,往往会导致银行破产,成千上万股民的损失,不仅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还严重危及社会的稳定。

一、当前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

从青州法院审结的经济案件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犯罪分子往往内外勾结,共同作案

犯罪分子自恃聪明,利用经济领域里我国法制及法规管理制度上的漏洞,有的是单位的个别领导与关键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相互勾结,有的是单位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相互勾结、共同作案。如有的犯罪分子拉拢腐蚀银行职员为内应盗取存款单位开户印鉴卡,然后私刻

第四篇:浅析经济犯罪的法律预防

浅析经济犯罪的成因与对策

——2010级本科赵明德

【内容摘要】

经济犯罪严重地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侵蚀了社会经济机体,也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一些预防经济犯罪的机制没有及时跟上,为此经济犯罪大有猖獗之势,并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一批大案要案触目惊心、发人深思,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地危害了国家经济安全,针对这一现实,本文结合已学过的专业知识,浅析了经济犯罪的成因与对策。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浅析了经济犯罪的成因与对策:

一、经济犯罪的成因;

二、经济犯罪表现;

三、经济犯罪的趋势;

四、经济犯罪的对策。

总之打击经济犯罪,应打防结合,标本兼治,以预防为主,警钟长鸣,使社会各阶层增强法制观念,健全各种社会机制,使经济犯罪无藏身之地。

互强化和恶性循环,而且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3)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领导干部尚未形成有效地监督机制。目前对领导干部还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尤其是对权力制约措施研究不深,配套措施无力,一些单位领导往往集人、财、物于一身,只是依赖个人的自我道德品质,上级疏于监督,同级难以监督,下级不敢监督,致使一些人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这也是引发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有一些领导干部风险防范不够,内部监控不到位,存在看重开拓业绩,轻队伍建设,对内部监管的风险和防范没有真正落实,一些经济案件的发生与领导监管不力有直接关系。内部监控静态的多,动态的少,预警的更少。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职能的专业监督,在监督程序上不严密,起不到监督检查的作用,因而易发生经济犯罪。

二、目前经济犯罪的主要表现。

(1)大要案持续增长,我国司法机关一贯坚持对经济犯罪进行严厉打击,始终保持高压状态,挽回了一些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犯罪分子往往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一些大要案不断出现,涉案金额越来越高,有的涉案金额高达几百亿,令人触目惊心。在一些地方,一些犯罪分子以“高回报”“高利息”为诱饵非法集资,骗取社会公众巨额资金。或结伙诈骗金融机构或生产企业,得手后大肆挥霍并携款潜逃,受害人之多、涉案金额之大,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2)犯罪手段多样化、装备现代化。有些经济领域的犯罪中使用了高科技手段,很多表现为智能犯罪。如有的犯罪分子模仿领导签字、私刻印章、变造防伪标志,伪造产品提货单等。

(3)内外勾结,团伙作案。犯罪分子为追求共同犯罪目的,结成犯罪团伙,有组织有分工,手段专业,往往是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犯罪成功率高。有些犯罪分子自恃聪明,利用经济领域里我国法制及法规管理制度上的漏洞,有的个别单位领导与关键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相互勾结;有的单位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相互勾结、共同作案;有的犯罪分子拉拢腐蚀银行工作人员盗取存款单位印鉴卡,然后私刻印鉴,伪造信汇凭证进行贷款诈骗;有的犯罪分子内外勾结编造交通事故,扩大事故险情等进行保险诈骗。近年来,随着商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化逐步推进,竞争日趋激烈,一些金融机构为追求本单位利润最大化,瞒天过海,违规经营,搞不正当竞争,有的为逃避中央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违规设立“两本帐”,将部分存款放在“小帐户”内经营,以高出国家规定的利率发放贷款,或者加收企业“手续费”、“保证金”,使得大量资金在银行体外循环;有的将信贷资金大量拆借,用于炒股票、炒房地产;有的盲目铺摊子、拉山头、争地盘、抢份额,一味地搞外延型的扩张,结果由于管理跟不上,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些违规经营的活动,不仅扰乱了金融秩序,也给不法分子

4行为,树立服务意识。最后应加强经侦队伍建设。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司法机关的一项长期任务。为此,必须从长期斗争着眼,要建立起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经侦队伍。这支队伍既要政治坚定,廉洁高效,又要懂得经济专业知识,有较高的政策法律水平和办案能力。在这支队伍建设中,首要的是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上,要注重选拔忠诚党的事业、廉洁奉公、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因为经侦工作业务性强,涉及诸多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加快经侦队伍的建设。目前经侦基础设施滞后,有的地方经侦队伍管理混乱,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加上经侦部门个别人员思想观念、手段陈旧,知识贫乏,对经济案件侦办不得力,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正规化的经侦队伍。同时经侦队伍要立足于基层,在经侦队伍建设中,应引进竞争机制,落实破案责任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经济案件地侦破中。在队伍建设中要努力提高经侦人员的素质。要加强对经侦人员素质的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拾遗补缺,防止走过场,从思想上,制度上鼓励自学,要注意学习与经济犯罪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学习和掌握有关地方性政策法规,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分析和掌握经济犯罪动向及特点。

总之,打击经济犯罪任务艰巨并且工作长期持久,只有全党、全社会总动员,上下齐心协力,布下天下法网定会使经济犯罪分子无藏身之处,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向前推进,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定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第五篇:规范财务管理预防经济犯罪专题

近几年笔者参与了两个企业的经济案件的查处,一个经营部的审计工作。在查案审计过程中,发现这三个单位在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出现管理混乱的问题,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没有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去做,致使财务管理工作漏洞很多,把关不严,不仅削弱了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也使

内部财务收支处于失控状态,给违纪违法问题以可乘之机,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后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同管理问题

表现之一:财务部门对经营合同管理不到位。

在某厂查案的过程中,发现该单位财务部门竟没有历年来的经营订货合同,包括合同管理人员也未能提供这几年完整的合同。这家企业财务人员在未见合同的情况下,仅凭企业负责人口头交代,就将上海汇过来的近10万元的预付款转给了另一个单位。

由于财务部门没有完整的经营合同,一是造成收付款没有依据;二是财务部门无法提供本单位经营合同结算情况。

表现之二:经营合同未进行单独核算。

经营合同收支管理混乱,无法从财务上查清每个合同的经营核算情况,造成单个合同经营活动往来不明,盈亏情况不清,无法做好经营合同的成本控制。也不利于加强订进和订出合同的管理,容易造成合同体外循环,企业效益流失。

笔者认为,经营合同的订立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体现,是企业安排生产,组织扩散的基础,也是经济往来活动中收付依据。加强经营合同的管理,实行合同单独核算,能从本质上揭示出经营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使经营管理者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经营状况,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有利于资金的调度和安排,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经营管理。

二、帐外帐“小金库”问题

从这三个单位来看,都存在帐外帐“小金库”问题,有的管理还不到位。如某企业以单位某聘用人员的名义在本市某银行开设一个私人银行帐户,用于公款私存,进出帐金额达10多万元。某企业2000年~2001年期间共6次将收取的房租费、检测费、处理毛坯款5万元不入财务帐,而放到“小金库”,该单位某负责人先后5次从“小金库”共借走现金7800元,至今未归还。“小金库”的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以致发生某企业负责人于2001年7月收取1万元的废钢屑款不入帐的问题(既没有入财务帐也没有入小金库的帐)。

笔者认为,帐外帐和“小金库”的出现,会使得企业的资金管理和监督出现较大的漏洞,也给个别居心不良之人奢侈挥霍,损害企业利益大开了方便之门。不把资金严格管住,就难以避免违纪违法的情况发生。

三、经营活动中用大量现金支付问题

某单位在经济活动往来中以支付加工费、配件费、材料费、提货款、赶工费等名义共计支付现金39万多元,用现金支付货款比例达90以上,其中这个单位在支付一笔合同款时,先后三次用现金支付,分别是3万元、4.5万元、1万元,某收款人都是用笔记本上的纸随手写一个收条。

国家规定经营活动往来中用现金支付200元以上就要转帐。当然由于市场经济刚建立不规范情况或其他原因,可能出现超过200元以上支付现金的情况,但一个单位90以上的支付都用现金这就太不正常了。由于财务管理不按国家有关《会计法》的规定办事,致使管理失控,给这个单位某些人违纪违法造成机会,他们采取假付,少付等手法多次损害企业利益。

四、虚开增值税发票问题

某企业在用大量现金支付后,再加上不要收款方的正式发票,因此无法销帐,为此该单位负责人伙同某临时聘用人员,采取给7点子钱的办法,从无合同及经营往来的单位多次买回总计为78万元的增值税发票,全额抵扣税金11.4万元,并用这些虚开的增值税发票冲销了某两人借的全部现金39万元,尚余39万元增值税发票挂帐,如果单位有钱就可以随时支取。

笔者认为,该企业负责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搞乱资金管理,躲避财务监督,谋取自己的私利。其结果不仅损害了单位的经济利益,并带来严重后果,还给国家造成了损失。

五、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

表现之一:购材料、标件、配件等无入库单,也没有经有关物资管理人员验收,也无发票,仅凭经办人的报告,领导批示财务就可以据此做帐,有的虽然有发票,但没有入库单没有验收人,此情况在某单位多次发生。其中购废刀杆3.9万元,虽有发票而没有入库单和验收人,经办人凭发票直接在单位财务科领取了现金,据查该单位谁也没见过这批废刀杆。由于物资管理上的混乱,物资不入帐,出库无手续,库存积压不处理,潜在亏损不处理,还造成资产帐实不符,某单位在审计时,发现该单位产成品帐上近200万元,而实际存货只有20万元。

表现之二:代领工资人冒用他人之名签名。某单位发放临时聘

用人员工资时,在无聘用合同的情况下,仅凭领导给的一个名单会计就造表发放,发放时不是由临时工本人签字领取,而是由单位领导、出纳、其他人员领取,代领人签名时均是冒用他人之名签名,不具实签写代领人的真实姓名。就用这个办法发放临时工工资近3万元。而且该单位所有人员都不知道这些临时工是干什么的,是哪儿的人。

表现之三:财务凭证手

续不全。我们在查财务帐的过程中发现某单位有些凭证,有时未见财务主管、会计、出纳签章或者签章不全的情况,其中在支付一笔3.3万元的加工费时,支出凭证出现无领款人签字的情况,此凭证已正式做了帐,钱确实被领走了。

表现之四:会计、出纳报销不属于自己业务范围内费用。某单位报销两次晒图费,一次是出纳经办报销了300多元,一次是会计经办报销了400多元。报销这800元晒图费的报告却是单位某临时聘用人员打的,按照财务管理的有关要求,应该是谁经办谁报销,会计人员肩负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责,这种作法显然不妥。

表现之五:责任心问题。1998年某单位某人经办合同需要提货,当时单位资金紧张,这个人就暂垫了1.72万元货款,单位开了一张收据给他,1992年和1999年先后归还了2200元,1.5万元共计1.72万元,由于当时付清款后不知是什么原因财务未将收据收回,以致于2003年这个人乘这个企业正在退集资款期间,又把这张收据拿来办理了退款手续,会计作了付款凭证,出纳开出了现金支票。当这个人刚离开单位到银行去,财务人员感觉到这个人集资款已退了部分,可能退款数字有误,便拿出集资表核对,发现没有这个人的名字,于是开始查帐才发现问题,马上派人到银行追回了现金支票,才未给企业造成损失。

笔者认为,出现以上的问题,显然这些单位的会计人员没有按照或没有完全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相应的要求去做,致使会计基础管理工作混乱,不仅削弱了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也使内部管理出现漏洞,容易造成企业效益流失。在查处两个企业领导人违纪违法行为时,发生的问题都与对原始凭证把关不严有直接关系,致使他们利用原始凭证做手脚谋取私利,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会计在经济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是一切经济管理活动的基础,加强和规范财务管理,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对于预防经济犯罪,防止企业效益流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加强会计监管工作,对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理解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

有些单位领导认为自己对单位的一切工作负责,为了工作方便,“我怎么说,你们怎么办”等等。有些单位会计人员片面理解厂长经理负责制,认为“领导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这都是错误的认识。不论是企业领导还是财会人员不仅作为普通公民,有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作为财经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者,在参与本单位经营管理、维护本单位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着保证单位经济活动认真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重要责任。会计人员依法进行财务核算和监督,一是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职责,也是会计人员从其专业角度为单位领导把好这一关,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在合法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客观要求。二是对单位领导负责,避免单位领导因不了解《会计法》、《税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而触犯法律。因此单位领导要提高依法会计的认识,要以身作则,主动支持会计人员履行职责,不干扰,阻扰会计人员依法办事。会计人员也应当认识到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帐、算帐、报帐工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加强学习,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守法,依法把关,同时要把会计监督寓于服务之中,加强对服务和监督对象的宣传,给领导当好参谋,随时提供财经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依据,为领导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依法办事,辩明法律的是与非,避免撞“红灯”服务,从而达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的目的。

二、规范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要不断的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认真做好经济活动分析,为企业当家理财当好参谋和助手,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1、各企业财务部门除了加强对产品成本核算以外,要进一步加强对经营合同的成本核算,要实行对每个合同单独核算的方法,认真做好经营合同履约过程中经济状况的动态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2、加强资金监管,企业的一切经济来往收支必须有真实有效的依据,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企业的一切收支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严禁在帐外以收抵支。严禁设立帐外帐和“小金库”。要进一步按照国家有关资金管理的要求,加强现金管理,如无特殊情况,不得大量以现金支付货款,必须采取转帐等形式付款。

3、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定期清查财产,加强对物资的核算和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按程序处理,以保证帐实相符。

4、加强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成品、半成品、物资、原材料等出入库管理,往来票据的管理,确保会计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要控制白条和来路不明的收据入帐,确因经营业务工作需要进行换票处理的,当事人必须事先写出书面报告,经有关领导和财务主管审核签字,由财务人员统一办理,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到有关部门进行换票。另外,企业财务部门还要加强自身发票和收据的管理,严禁给外单位及其个人虚开发票和收据提供方便,特别要加强增值税发票的管理。

三、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

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加强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熟悉和掌握本行业务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要自觉遵守和执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敬业爱岗,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人员工作的基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四、加强对领导和会计人员法制的宣传教育。

要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和会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教育。一是以国家有关法律,如《会计法》、、《税法》、财会知识对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进行有组织的培训。二是不断地开展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大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力度,提高其政治素质。要通过教育,使大家明白,市场经济就是法制化的经济,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合法的经济活动是产生经济效益的前提。如果不认真履行或不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处理会计事务,造成后果,不论领导和会计人员都要承担相应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五、建立和完善会计审计监督体系。

上级财务主管部门,要行使好管理职能,加强对所属企业财务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监督,并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针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财务人员会议,以会代培,加强业务指导。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作用,建立定期的财务审计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监督体系,要强化对企业经营者离岗的监督审计制度。

六、进一步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

要继续从制度上的漏洞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入手,特别要从经营订货、销售管理、物质采购与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突出依法管理这个核心,不断完善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在制度的贯彻落实上下功夫,防止制度流于形式,真正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

七、改进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改革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实行主要会计统管统派制,做到委派的主管会计全面负责企业的会计核算,监督企业的经营成果,而其个人利益与所在工作企业的经济利益分离,也就是不能在所在工作企业取得任何报酬。由此,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公正地反映。另外对一般的财务干部的使用,必须坚持会计人员资格认证,并持证上岗。

李彬

2007年1月10日

下载浅谈如何预防经济犯罪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预防经济犯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经济犯罪的预防策略(5篇范文)

    文章标题:浅谈经济犯罪的预防策略经济犯罪,顾名思义,是指与经济有关的犯罪,包括贪污、贿赂、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企业内发生的与经济相关的犯罪行为等。经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

    电厂党委预防经济犯罪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中央颁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提出了建立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的惩治腐败体系,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也......

    开发区党工委创新机制预防经济犯罪经验材料

    近年来,在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落实《**市预防职务犯罪三年实施工作意见》,加强领导,创新办法,突出重点,堵住源头,有效地推进了源头治......

    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讲座(共5则)

    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讲座一、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现状、特点从这几年我们发现的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犯罪发案情况来看,当前我们深圳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济......

    经济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滨海区经济犯罪情况调研报告7月至9月间,我对滨海区的经济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通过询问民警、查看大队有关资料、查阅卷宗等形式,较为客观的了解到了滨海区经济犯罪及经......

    当代中国经济犯罪现状

    当代中国经济犯罪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纵深发展,作为市场经济伴生物的经济犯罪大量发生,不但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极......

    幸福社区预防和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工作方案

    幸福社区预防和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工作方案 改期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完成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转变,进入了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

    加强防范工作 严打经济犯罪

    林书设 余新荣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严重地危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作为打击经济犯罪主力军的公安机关经济侦查部门,如何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