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内生活批评难根源探析及对策
党内生活批评难根源探析及对策
江苏总队连云港边检站党委书记、政治委员
蔡维胜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抵制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有利武器。同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党解决党内矛盾,辨别是非,提高党性修养,加强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客观要求。开展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党的很多优良传统得到了恢复和弘扬,并探索推出了一些具有时代特点、边防特色的创新举措,特别是在解决党内生活中批评难的问题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当前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变革中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创建活动,着力攻坚克难,努力取得解决党内生活批评难问题的新进步,以创建活动的新成效全面促进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
一、党内生活批评难现象的主要表现
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开展以来,目前部队党的组织生活日趋规范,党员党性观念日益增强,但党内生活中也还存在着原则性、战斗性不够强,积极的思想斗争有所削弱,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的还不够扎实有效等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人主义。有的同志奉行左右逢源的人生信条和祸从口出的处事哲学,喜欢当“和事佬”、“老好人”,怕批评别人得罪人,也怕被人批评影响前程。有的同志在组织生活中把批评片面地理解成“揭短”、“拆台”,生怕开展批评引火烧身,做起自我批评头头是道,但批评他人却闭口不言,你不说我,我不说你,不敢“较真”,看似谦虚谨慎,实为明哲保身。二是“表扬与自我表扬”的实用主义。一些同志把个人利益置于首位,明知自己或他人有错也不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利益代替了原则、关系强过了党性、面子胜过了真理,有的甚至把缺点美化成优点、把优点当做缺点来说,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自我欣赏、相互吹捧的“表扬会”。有的同志即使迫于形势偶有批评,也是轻描淡写,专讲无关紧要的官话、大话、套话,不涉及实质问题。三是“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自由主义。有的对待同志冷漠、对待党的事业麻木,不敢、不愿与不良现象作斗争,坚持“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甚至对身边的同志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冷眼旁观、隔岸观火,坐等着看笑话。还有少数同志不是从党和部队的事业出发,而是纯粹为个人私利或者其他目的,不把问题拿到台面上来说,有事情当面不讲、背后乱讲,公开场合维护团结,私下里破坏团结。四是“一切为了形象和政绩”的功利主义。有的同志片面地追求所谓的政绩,对班子内部和少数班子成员身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敢大胆揭露,不愿如实上报,生怕影响单位的形象和威望,损害了局部或个体的利益。有的对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针对错误不仅不批评、不处理,甚至说情开脱,搞“内部消化”,以致小问题变成大问题,非原则性问题变成原则性问题,损害了共产党员的形象、损害了党组织和部队的公信力。
二、党内生活批评难现象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在各级都大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内各项规章制度日益健全,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党内生活中还会出现种种不正常现象,批评与自我批评屡屡不愿被碰触、有意无意地被淡化,究其原因主要有的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深蒂固的文化根源。自古以来,“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思想根深蒂固,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灵魂深处和血脉,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同志奉行明哲保身的态度,更注重的是人情,而不是实情,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候,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想法,单纯的为了面子和人情采取中庸之道,对同志的错误得过且过,忘记了批评也是对同志的成长进步负责。二是前车之鉴的历史根源。在中国的历史上,因“多说话”而召来杀身之祸的例子屡见不鲜,如夏朝龙逢、商朝比干等,虽是忠臣却“因言获罪”,明清以后兴起的“文字狱”,更让很多人心有余悸。另外,在中国三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人们“畏官”、“惧官”,惟上是从,不敢挑战“权威”,同时也“惜官”、“爱官”,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不愿发表批评意见,多一句不如少一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三是潜移默化的社会根源。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了勃勃生机和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权力商品化、关系金钱化、交往庸俗化都是这种影响的延伸,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盛行,让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曝其短、得罪别人,干挨累不讨好的事情,是肯定行不通的。另外,由于制度机制不够完善,政策与舆论不够统一,导致社会上是非界限模糊,好坏标准失衡,很多人价值观处于混沌状态,失去了辨别是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四是对上负责的制度根源。目前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还不够健全,干部成长命运掌握在上级手里,不敢对上级或单位主官开展批评。另外,确有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素质不高,缺乏民主作风,听不得半点批评意见;有的对下属的看法不是以德、能、勤、绩为标准,而是以是否听话为标准,对爱提意见、坚持原则的认为是难驾驭的“刺头”不好用,致使一些同志害怕被打击报复而不敢批评。
三、克服党内生活批评难问题的基本对策
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按照孟宏伟副部长提出的增强组织生活的原则性、战斗性和先进性要求,以克服“批评难”问题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坚持弘扬传统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在身体力行的生动实践中还原党内批评的本来面目。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指出:“关于党内批评问题,还有一点要说及的,就是有些同志的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他们不明白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而且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这是很大的危险。”这段话指出了党内批评的目的、内容和意义,对于今天我们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目前,很多同志还没有真正理解开展党内批评的要旨,在开展批评时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重小的方面,导致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庸俗化、俗套化、家常化,老生常谈、鸡毛蒜皮,对党的工作无益、对部队全面建设无益。要针对时代发展要求和部队建设重点,教育引导大家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将注意力转移到政治和组织上来,切合部队中心工作和队伍自身建设需要,真正找准党内批评的关键点,切实发挥党内批评的作用。二是有礼有节,有理有据。党内批评不能片面地强调斗争性,忽略了团结与统一,党内批评不是闹不团结,不是“整人”、不是“打棍子”。要遵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犯了错误的同志,不仅要批评他们,看他们对错误的认识和实际表现,更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通过高质量的批评,达到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的目的。要坚持实事求是,对缺点错误要界限分明,直言剖析,又要以理服人,把握分寸,不说过头话,以便使受批评者在思想上和感情上易于接受,真正达到用批评解决问题,促进团结的目的。三是领导带头、模范先行。事实证明,批评的风气能否形成,批评的质量和积极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能否身体力行。在大的问题面前,正副书记敢不敢坚持原则、能不能打破情面,坚持按组织程序和组织制度办事,这是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检验。因此,对领导干部在党内生活方面应该有更高更严的要求,如果正副书记以身作则,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不争功、不诿过、不遮丑,以实际行动带头发扬民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势必会带动整个部队良好风气的形成。
(二)坚持理论教育与健全制度相结合,在提升党性自觉的基础上形成党内批评的约束机制。破解组织生活中批评难难题,必须从增强党性入手,着力于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培养和造就党内生活中的良好风气,不断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组织观念、纪律观念。一是加强教育引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保持思想上清醒,才能保证行动上的自觉。要扎实开展“三学”活动,切实打牢思想理论根基,努力提高党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尤其是要保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和思辨能力,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是非标准。要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局部与全局、个体与集体的利益关系,自觉服从大局、善于从全局上思考问题。要加强党性教育,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入党誓词,愿意为党、为人民付出一切,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二是增强组织观念。要扎实开展民主集中制教育,从加强班子团结,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上,认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必要性,切实做到不以庸俗关系代替党性,不以个人感情代替原则,使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自觉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不断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民主集中制的观念深入贯彻到党组织生活的始终,以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部、党代表(党员代表)评议党委班子、上级党组织点评下级党组织“四评”为推进手段,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健全完善制度。在克服组织生活中“批评难”问题,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是管全局、管长远的根本之策。要在严格执行党章条例的基础上,总结和固化创建活动中一些好的做法,突出抓好组织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一单三制”等制度的落实。要扭住党内批评的重点难点环节,以开好民主生活会为重点,探索建立民主生活会议题双向确定、会前谈心交心、党员代表参与批评、书记首轮发言示范、问题整改目标量化、会议质量公示监督等制度机制,确保党内批评有效开展。要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扩大用人民主,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从而达到组织生活中不唯上只求实、不唯官只为民的目标。
(三)坚持党内批评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在民主公开透明的条件下营造党内批评的良好氛围。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加强党自身建设的发展,我们必将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党内、党外的监督和制约,并将在接受和适应这种监督制约中汲取力量、发展壮大。一是要扩大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扬党内民主,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党内民主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党员的批评动力的高低,民主氛围淡薄,党员不敢批,民主氛围浓厚,党员主动批。要尊重和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诉求权和监督权,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报告工作和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定期向上级党委、广大党员报告履行职责执行决议等情况,始终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党委成员始终处在组织的监督之中。二是要拓展监督渠道。要学会在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善于把人民群众的监督批评转化为我们工作的动力和源泉,进一步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征求和听取下级和群众的意见建议。要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定期开展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活动,真诚地、主动地接受群众监督,对不涉及党内秘密的大小事情进行最大限度地公开,充分发挥党务公开各种载体,确保公开的内容深入人心,让广大群众知道上级的方针和政策,以便对此提出意见和建议,全面营造敢讲话、讲真话的良好氛围。三是要落实责任措施。要注重各项措施落实的严肃性,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坚决克服形式上严格要求、实质上不敢揭露矛盾,形式上接受监督、实质上听不进批评意见等问题,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现组织生活制度落实的良性循环。要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在自我监督的基础上,实行自上而下的批评监督,对搞“一言堂”,“家长制”甚至有打击报复的违纪行为要依法办理,切实保证同志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经常性健康地开展。要探索建立透明度高、可操作性强的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大家讲实话、讲真话,切实保障他们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
第二篇:党内生活
四、党的作风建设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重点,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主要任务是: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
(3)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4)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
(5)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
(6)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
(7)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
(8)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五、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从1998年11月开始,全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集中时间,分期分批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1)讲学习。讲学习是基础。党内要真正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讲政治。讲政治是核心,对共产党人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这里讲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
(3)讲正气。讲正气是中华民族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气节。这历来是我们党团结奋斗、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六、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十六大报告在总结以往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指导原则,并且提出了“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的20字要求,强调把反腐败寓于各项政策和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这是非常正确的。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间题,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要充分认识这个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把反腐败斗争摆在党风建设的突出位置。腐败现象是侵人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说它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党内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对党的侵蚀。其次,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不健全,工作中存在某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再次,放松党的建设,削弱思想政治工作,是腐败现象能够泛滥的重要原因。
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必须十分注重防范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各级党委既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又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
要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这三项工作格局涵盖了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主要内容,易于操作,便于检查。加强反腐败三项工作,必须在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充实和完善;推动反腐败工作整体协调发展。
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继续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加强从政道德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同时要积极宣传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模范事迹,进行示范教育;深刻剖析典型腐败案件,进行警示教育。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从我们党的党情和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改革体制机制人手,逐步建立起一套能够充分反映广大党员意志和利益的民主制度体系。要加强反腐倡廉的法制建设,既要制定、调整和充实反腐倡廉方面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又要建立健全正确执行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具体程序和有效机制,使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制化轨道运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把党内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要创新体制,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制度的改革。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消除经济转轨时期利用行政权力寻租的条件。大力推行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解决资金管理特别是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以及部门之间存在的分配不公、互相攀比等一系列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制度,坚决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积极拓宽从体制机制制度上遏制腐败的领域,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信用制度,积极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解决各种腐败问题。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是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在明确了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决定》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首要问题,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核心问题,把艰苦奋斗、反腐倡廉作为紧迫问题,而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党风建设的根本问题。《决定》不仅把“制度建设”写进了党风建设的指导思想,而且全文共有三十多处谈到了制度建设问题,凸显了制度建设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突出地位,这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更是对现实问题开出的一贴良方。正如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下面,我就制度建设与党风建设的关系问题谈一谈学习六中全会《决定》精神的体会。
一、加强制度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有力保障
党的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是关键。因为制度不仅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体现,而且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实现的保证。实现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如果没有一套好的制度,我们的目标就不可能真正达到。
我们党历来重视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在党的建立之初,就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原则和最根本的组织制度。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议决案》明确把民主集中制写入党章后,党的文献上历来都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和根本制度而予以重视。在实践中,特别是从遵义会议到党的八大前后,民主集中制这一党建的根本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并在理论上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毛泽东党建思想中的民主集中制理论。在积极推进民主集中制的同时,我们党也非常重视党内生活制度的建设。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党内生活制度,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以后,形成了一整套党内生活制度,这是保障我们党的路线方针贯彻执行,使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得以顺利开展,增强党内的凝聚力,纯洁党的作风的关键保证。执政后,为了进一步加强执政党的作风建设,我们党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内生活制度的同时,又建立了一套防错纠错的监督制度。执政之初,建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制度,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来临时,又成立了党的各级监察委员会制度。这些监督制度,在维护党的组织纪律、防止和纠正不良作风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50年代后期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党忽视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党内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也一度中断,从党的高层到基层,“一言堂”现象逐渐发展、蔓延,由此带来对党的作风和党的事业的严重损害的教训是非常沉重的。小平同志在总结党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过去发生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不仅恢复了民主集中制、党内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而且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规章制度。正如小平同志所强调的,“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重要的是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把我们的党风搞好”。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度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更进了一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他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谈到制度建设时进一步提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能够保证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和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一整套制度,并用法律、法规、政策、纪律、教育等各种手段来保障这套制度能够得到严格遵守”,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健全党的领导工作制度、党内生活制度、干部工作制度、权力监督制度等一整套制度,把加强制度建设的思想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通过我们党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历史发展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制度建设不仅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和维护党的作风建设成果的有力保障。正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此次六中全会《决定》把制度建设上升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问题的高度来加以强调。
二、干部人事制度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
干部人事工作历来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干部人事制度的建设又是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党的作风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干部。六中全会《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所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归根到底,是对新时期党的领导作风提出的新的要求。而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者,归根到底是我们广大的党员、尤其是广大的干部。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凸显了干部工作对于党的事业、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干部人事制度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事实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拨乱反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过程中,也正是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入手的。当时,针对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状况,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以废除终身制、建立责任制为抓手,对不合时宜的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党的十三大前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行了以纵向分权、横向分类为主要内容的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为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六中全会《决定》对干部人事制度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并进一步明确了干部人事制度建设新的任务和目标:如按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我们要积极改进干部考核办法,形成科学、健全的干部激励和淘汰机制,积极支持、大胆激励勇于思考、勇于探索、说实话、求实效的干部,对那些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只图虚名、不务实效的干部则要坚决淘汰;又比如按照“坚持任人唯贤”的要求,我们要全面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包括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推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选举制度,实行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和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党政领导干部的交流,并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等等。
可以这样说,干部人事制度建设是六中全会《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总体任务的一个重要抓手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党的作风建设的总体任务反过来又对干部人事制度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此,广大干部人事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必然要求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
近几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我们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比如,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对我们的政治、法律、文化产生了冲击;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济仍有活力、潜力,增加了对我们党的压力;今后霸权国家可能通过跨国公司对主权国家进行征服;中国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对我们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等等。反映在干部人事工作中,表现为干部的价值观、世界观更易于发生偏移;对干部的危害、腐蚀的渠道更加宽广、形式更加多样;干部能力本位倾向容易造成对道德、素质要求的忽视,等等。面对这一系列重要的环境变化和形势冲击,我们的制度建设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证完成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任务。
一是要在范围上创新。要针对反腐倡廉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拓宽工作面,扩大制度建设的范围,防微杜渐,治本治源。比如近几年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制度覆盖面越来越大,先后制定了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领导干部配偶及子女从业规定、党组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制度、干部谈话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新规定,拓展了制度制约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要在内容上创新。要根据党的作风建设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制度建设的内容,使制度建设的重点与党风建设的突出问题保持同步。比如,针对现在财务管理,用车管理等后勤管理中出现问题的情况越来越多的现象,我们人事局在创新制度管理的内容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机关用车方面,我们将机关、事业单位车辆集中起来,成立车队,由强生出租公司派驾驶员并负责调度、管理。在物业管理方面,新建的业务受理中心采用社会竞争招标,由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我们首先清查小金库,明确规定机关各处室都不能利用各自的工作特点和权力变相收费和设立账号集聚经费,各个处室、部门的一把手都在清查小金库调查表上签了字,谁出问题谁负责;其次,1999年下半年,全局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特别是事业单位,做到了三个集中,即财务人员集中管理、账号集中管理、经费集中管理;第三,我们在加强原来的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加强过程管理,同时实施财务委派制,各部门的财务人员由局里统一委派;第四,聘请财务管理专家担任我局的财务顾问,为加强我局的财务管理提供专家咨询。通过这一系列的新举措,我们及时发现、制止了一些财务运作上存在的违规现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要在程序上创新。要根据现代管理是法制管理、规范管理的要求,注重过程,强化程序,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比如在干部录用、晋升过程中,强调按照规范程序操作,公布职位,凡进必考、凡晋必考,民主评议,任前公示,制定严密的干部录用、晋升的规范程序,这样选出来的干部过得硬,群众也信得过。又比如,在领导决策程序上,积极做到两个必须,即凡重要工作及人事任免,必须报领导办公会集体讨论;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举措,必须调研、研究先行,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按规范的程序办事,可以增强在操作过程中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力度,避免在决策、干部任用等工作过程中出现大的失误。
四是要在形式上创新。要充分认识干部人事工作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以转变职能为抓手,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积极创新,建立方便群众、方便社会服务需求的工作制度。以人事局的工作为例,下一阶段,要在近几年探索建立“一门式”服务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进“管办分离”,要按照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的要求,健全业务受理处的办事职能,加大政务公开,做到所有的办理事项、办事程序、政策法规、办理时限全部公开,一目了然、公开透明。在此基础上,要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积极推进人事人才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人事人才业务全部上网,向着“网上人事局”的目标努力,更好地体现政府人事部门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根本宗旨。
总体上看,加强制度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客观需要和有力保障,而干部人事制度建设则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面对日益变化着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形势,我们广大干部人事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建设。为此,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六中全会的《决定》精神,在实践中领会,在实践中贯彻,扎扎实实地改进我们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在学习、领会、贯彻的过程中,把干部人事系统党的作风建设真正搞上去。!!1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途径:
党的作风可具体表现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以及干部生活作风等多个方面。要真正做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就必须要很好地解决党的作风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
1、必须要在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
列宁说过,正确的理论是要靠灌输的。因此在全党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十分必要。要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认识到群众是真正英雄的道理,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自觉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做到三个强化、三个增强,这就是要强化党的意识,增强政治观点;要强化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念;要强化责任意识,增强服务观念。唐太宗时代有一名相叫魏征,他曾说过一句流传百世的名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一到实际中就容易忘记。我们一些干部、衙门作风十足,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福州某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例),搞权钱交易。有的领导干部作风浮夸、爱搞花架子,一上任就搞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对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却麻木不仁或无人问津。有些干部热衷于名利、权力和地位,热衷于搞小圈子,有血缘圈、工作圈、同学圈、战友圈、老乡圈、朋友圈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望,挫伤了人民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也会逐渐地失去民心。因此,做为执政党的每一个党员,要有危机意识,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例如在当前尤其要解决好困难群众,特别是1300多万下岗工人和1900多万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以及3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困难当成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在思想上牢牢筑起防腐防变的防线,经受得起名、利、权、色的考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民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去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信赖。
2、必须要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并使之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应很好地研究这些新情况、新特点,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除人大立法,推荐干部等办法外,也还需要通过党员的模范行动去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具体行动。执政党的的领导已不同战斗时期的领导了,它已成为“总的领导”,党政在职权上已划分明确,党也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去贯彻自己的决定,去实现自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思考、政治和组织领导,这是不同于夺取政权时期的一个重大变化。党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凌驾于宪法之上的特殊权力,也不能再搞强迫命令以言代法那一套。
3、必须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拒腐蚀永不变。要加强代党内的监督制约机制,以遏制腐败现象在党内的滋生和蔓延。如实行干部任命、交流制度,对干部的任免,使用与“述廉”、“考廉”结合起来;对领导干部行使职权过程要进行监控、制约,做到集体控权;对领导干部重大决策失误进行责任追究等。在财务一支笔审批问题上也要实施有效监控、如大额资金要经领导班子集体审批,日常资金使用情况要经常内部通报等等。对党领导的监督应该是多方面的,有党内监督,也有党外的群众监督,有事前监督,也有事中、事后的监督。要进一步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防微杜渐,以反腐改的成果去取信于民。
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这是我们党的一项制度,也是坚持党的监督的有效途径。严格党员组织生活,离不开党员领导的表率作用。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如果把我们党比作一个运转有序的肌体,那么党员就是这一肌体的细胞,党是否有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细胞”能否健康运转及是否有活力。而每一“细胞”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组织,参加党的组织活动
●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建设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情况。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组织生活带来的新要求和新课题。党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力求摸索出组织生活中一些带有规律性、指导性的新办法
第三篇:略论党内批评的历史作用
略论党内批评的历史作用、现实意义及实现途径
【摘 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锐利武器。在党九十年的奋斗历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充分证明,能否正确掌握和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关系我们党兴衰存亡的重大问题。我们不但要继承更要发扬这一优良作风。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现实意义,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创新方法,从而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关键词】批评与自我批评;历史作用;现实意义;实现途径
批评是指对别人的缺点或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指政党或个人对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进行的自我揭露和剖析。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力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我们不但要继承更要发扬这一优良作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纠正自身错误,解决党内矛盾、维护党的纪律的有效方法,也是我们党光明磊落、富有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全党同志必须正确运用这一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只有认真贯彻这一精神才能更好地实现党风的更大转变。
新时期,新形势下,胡锦涛同志更加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问题,他曾经指出:主要领导同志,要以身作则,带头讲真话、讲心里话,自我批评襟怀坦白,批评别人真情实意,做出好的样子,就会给下面以好的影响,带出好的风气。要做到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私情。每个领导同志都要经常想到自己的缺点、弱点和不足,养成严以律己,广纳善言的好习惯。这就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在简要总结一下党的历史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一下现阶段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现实要求对新时期的党内批评的实现途径做理论上的探讨。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内涵及历史作用
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党员素质是党的一贯做法,但对其内涵的认识却有个过程。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左”倾思想路线盛行,提倡“批评”,但没有“自我批评”的概念。而批评成为攻击个人、实行“残酷斗争”的代名词。遵义会议后,党的思想路线开始恢复到正确的思想路线上来,并认真纠正“左”倾思想路线给党的事业带来的危害。抗日战争开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面临新形势,需要解决一些新问题。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需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解决党内矛盾。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培养全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毛泽东在《矛盾论》这篇不朽的哲学著作中提出:“共产党内的矛盾,用批
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之后,毛泽东多次反复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使党员更提高更进步”。1942年4月20日毛泽东作了《关于整顿三风》的报告,他说,“批评是批评别人,自我批评是批评自己。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至此,批评与自我批评和他在1942年2月1日作的《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提出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成为整风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中共七大上,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的内容第一次被写进了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这标志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已用党内法规的形式在党内确立。
从此内涵可以看出,党所倡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纠正和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救人、爱护人和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方法,而不是整人、斗人、笑话人。
从党的建设的实践来看,在党8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党为如何解决党内矛盾采取积极探索和创新的态度。经长期的努力和培养,产生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办法,形成新的工作作风。回顾历史,作个评估,应该说有失误和错误,也有成功的范例。凡方法失当,效果就不好;凡方法正确,效果就好。从党的历史来看,凡是“左”倾思想路线占主导地位时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几乎都成为对同志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手段,伤害党的团结,使革命事业遭受损失。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展的批评、1959年庐山会议以及反“右”斗争,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演变成批斗、批判,这些过激、过“左”的方法,不但没有很好地解决党内矛盾,起到帮助同志的作用,反而伤害了一大批党的干部。当然,在党的历史上也有不少由于正确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较好地解决了党内矛盾、纠正了错误、教育了同志、增强了团结、挽救了党、挽救了事业的有重大影响的例子。
遵义会议。一九三五年一月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此会议对“左”倾军事路线展开了积极的思想斗争,对博古、李德等同志“左”倾错误开展了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并纠正错误,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被历史认为是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既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又避免了过去一开展批评就“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做法;既纠正了错误又团结了大多数。是一次成功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典范。
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认真严肃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犯错误的同志不着重追究个人责任,而着重分析其犯错误的环境和原因,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既要总结经验教训,又要提高思想认识”的目的。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我们党由于比较正确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了自身的错误、缺点,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臶下,不仅实现了党内的大团结,还实现了与人民群众的大团结,赢得了民心,党内出现了朝气蓬勃的局面,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进行,从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上、政治上的坚实基础。
七千人大会。面对三年“大跃进”造成的严重经济困难的局面,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7000余人。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书面报告和讲话,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分析了产生缺点错误的原因。中央几位主要领导人在会上讲了
话。1月30日,毛泽东在讲话中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让群众讲话,并作了自我批评。邓小平、周恩来在大会上分别代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作了自我批评。中央领导人带头认真总结几年来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带头对几年来发生的问题作自我批评,使与会者解除了不少顾虑,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七千人大会取得了重要成果。会议发扬党内民主,实质上是党内关系的一次调整。大会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增强了全党团结奋斗、战胜困难的信心。七千人大会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以身作则,节衣缩食,形成了领袖与人民、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不畏困难的高昂精神状态。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经济调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在领导全国的事业取得成就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犯了一些错误,如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所有制结构急于求纯,阶级斗争扩大化,甚至犯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这些错误是我们党自己发现、自己纠正的,并且在纠正失误、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均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正如邓小平在谈到毛泽东的错误时所说的:“在分析他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
二、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现实意义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健全党内生活、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不断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切实运用好这一武器,对于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内团结,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以及党员个人的成长进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改造世界的客观需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两个方面。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就是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过程。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就必须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就是使自己的主观认识合乎客观实际,合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地修正自自己认识过程中的错误,这个修正的过程既包括主体自身的修正,也包括其他个人或社会团体帮助下的修正,其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其主要表现和实践形式。
(2)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需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陈云同志曾经在《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我要特别着重的说,领导着政权的党,领导着军队的党。自我批评更加重要。因为党掌握了政权以后,犯了错误会更严重的损害群众的利益,党员违反纪律,特别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执政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事是绝对不允许的。再加上现阶段党中央高度重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继续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势在必行。(3)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先进性是由每个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体现出来的。当前,在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集中教育活动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加以解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防止党组织和党员思想僵化、防止党
员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防止党员和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客观需要。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证;既要靠个人自觉,又要靠严格管理;既要靠集中教育,又要靠长抓不懈。这里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效方式来落实。
(4)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实行党内监督的有力武器。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西方文化涌入我国;新时期党的数量急剧增加,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带入了一些旧习俗旧思想;权利的过分集中,干部制度不完善等导致了一些不良倾向,这些不良倾向严重腐蚀了党的肌体,败坏了党的名声,消弱了党的战斗力。为了抵制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腐蚀我们的党。就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起约束约束机制,扩充党的制度资本,使党的各级组织乃至人民大众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党的肌体永葆健康和活力。
(5)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加强班子团结的重要保证。一个强有力的班子、一个干事业的班子,必然是一个有凝聚力、团结统一的班子。班子的凝聚力和团结统一来源于对共同事业的追求,来源于相互之间的肝胆相照,也来源于相互之间的及时提醒和真诚批评。任何一个班子都会有矛盾、有分歧,只有通过积极正确的思想斗争,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分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团结。批评之所以能增进班子团结,原因就是善意的批评是对同志政治上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多数领导干部对“难得是诤友”都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都希望周围同志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特别是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及时提醒,即便批评得很重、面子上不好看,冷静以后也会意识到批评者的良苦用心。这样的批评,不仅不会伤害感情,而且会增进感情。
(6)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民主的中心环节。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员对党内民主生活的积极参与是党永葆生机、充满活力的力量源泉。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中心环节。刘少奇在《论党》一文中指出:“扩大党内民主的中心一环,在于启发党员和干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历史已证明并将再次证明,哪个时代、哪个政党、哪个部门、哪个地方不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不会有民主政治,就会搞专制政治,最终会垮台。哪个政党、哪个部门、哪个地方能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有民主政治,事业就会兴旺发达。江泽民同志指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是极其宏伟的事业。……要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使党员的意见、建议、批评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对侵犯党员民主权利、压制党员批评的人和事,要认真查处。”
(7)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共产党员成长进步的内在要求。一个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从主观上讲,需要有强烈的进取心,有自觉接受指点、提醒、批评的愿望,有听得进不同声音、逆耳之言的胸怀。如果讳疾忌医,拒绝批评,一触即跳,一批就倒,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事实上,任何批评包括严厉的批评,并不会抹煞一个人的优点和成绩,也不会影响其威信和形象。从客观上讲,需要有上级领导、周围同志的关心、帮助和扶持,这种关心、帮助和扶持既包括肯定、鼓励和宽容,又包括点拨、教诲和批评。那种认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是发展进步最佳环境的认识,既不现实也很片面。
(8)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内具有实践可能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了保证党的先进性,党员经过了层层选拔和考验,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优秀的,但是人无完人,这些同志也会犯错误,有些犯错
误的同志的身上存在着“二重性”,虽然犯了错误,但是优点和成绩很突出,有羞耻心和责任心,对自己的错误深感内疚和悔恨,非常愿意并且急切地希望改正更错误,这就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提供了可能。
三、现阶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途径
现阶段,要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做到在思想上重视、在内容上深化、在方法上要创新、制度上完善等等,具体如下:(1)提高认识,引起重视,加强教育,营造氛围
我们要提高认识,认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研读我党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正是由于我们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放在了关键位臵,才使我们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促进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实践证明,党内是否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是判断衡量党内民主生活状况是否正常健康的主要标志之一。同时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是落实党内责任,监督和团结党员干部,增强党的办事效率的重要手段。我们要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需要和高度,教育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太多的赞歌包围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清党内批评的珍贵作用.倡导对待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和闻过则喜的正确态度,对经常发生的越级、匿名和言辞比较激烈的批评也应当予以宽容.推行开明政策,在传统批评信息表达、传递方式渠道的基础上,尽可能允许党员使用现代信息社会提供的一切先进技术手段,开展党内批评,活跃党内民主。我们应该要牢牢记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除了会失去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以外,什么都不会失去,而得到的是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革命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加强学习和教育,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广大群众所拥护和满意为最高标准。只要真正站在党性的立场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就会自觉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2)把握方向,深化内容,扩大范围,创新方法
首先,应该把握方向,引导党内批评的深化。当前相当时间里,党内批评的内容会比较集中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尤其是贪污腐败等问题上。这些都是目前党建和社会生活不可回避的问题,党组织和党内同志对待党内批评万不可因而产生逆反和烦躁心理,应该站在一个堪当领导重任与历史重任的充满生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度,引导党内批评。
一是允许党内批评内容比社会批评更激烈更具体。党内批评有党的理想信念和事业基础,有广大党内同志对党忠诚品质和责任感,嫉恶如仇是正常现象。党内对党的无论是组织还是领导干部或者某些事务的批评应该打破客套,直指问题关键,允许党员在党内开展内容公开指向直接明确以及措辞严厉的批评。
二是引导内容的深化与扩展。教育引导党内同志,从思想理论政策和制度建设的高度着眼,避免和纠正泄愤式批评倡导和推动建设性批评。把批评内容从对笼统现象的批评,逐步深化为对具体制度机制缺陷的批评,下功夫做好批评后的工作,党内批评由此提升转化为对制度机制改革创新的研讨与强力促进。从而使但党内民主向着健康有序务实的目标方向发展,大大增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成效。
其次,破除禁忌,容忍对敏感对象的批评
党内批评的对象、范围和层次,只要是属于党内就不应该有所限制,如果在党内批评对象上受到限制有太多的禁忌和顾虑,或者只能上级批评下级,领导干部批评普通党员,普通党员则只能批评普通党员或普通的事,那就不是真正的党内批评,也就更谈不上有真正的党内民主问题了。在这里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应该专门就党内批评对象、内容、方式方法加以明确规定,使正常的党内批评不再有禁忌和顾虑。二是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党内批评作出回应,以达到批评的目的。没有回应,不予理睬的批评会引起党内同志的失望和无奈,甚至于会引发更激烈更不理智的批评。因此,党组织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组织出面或允许党内批评对象自行对批评对出回复。具体措施根据需要,可以是接受党内质询、进行答辩,也可以是自我批评、检讨与道歉。
当前应当容忍和保证党内对党的各级组织与各级领导,尤其是对“班子”“一把手的”等敏感对象的批评。有这样的批评对象,才能增强党内批评的生动性和可信度,从而深化和扩展党内民主的内容,才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党内民主局面。
最后,应该积极研究和探讨新时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最有效的方法。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新方法新思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批评的方法要讲究,分寸要适当,不要搞围攻、搞运动。”一要划清正确的批评和“打棍子”、“戴帽子”的界限,确立批评以是否符合党和人民利益为是非标准,是批评具有严肃性、原则性和准确性。二是要目的明确,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对方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所以一定要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为指导,做到诚心诚意批评人、实心实意帮助人。批评者要有与被批评者同忧的情感,共同认识所存在的错误或缺点的思想基础,促进提高整改的自觉性,携手共进。三是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方式方法上要和风细雨循循善导,达到既弄清思想,分清是非,又团结同志的目的。既不搞“和稀泥”也不搞“火药桶”。批评的内容要有根有据,不能捕风捉影,说话时要语气温和,不能以权压人、以势压人,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四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批评时要抓住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主要问题,不要拘泥于一些细枝末节,更不要求全责备、吹毛求疵。(3)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保障权利,消除后顾
好的制度和机制具有很强的约束规范保证和导向作用.现在一些单位党内批评开展的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于新形势相适应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对批评的硬约束,对开展党内批评具有重要意义.《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文件对如何开展党内批评都有明确的具体的规定,例如开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之间要开展积极的思想交锋等.但在有些单位,这些制度规定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敦促和保证这些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建立健全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努力推进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化建设。
首先要建立党代会上的批评制度。党的代表大会是发扬党内民主及党员参与党内生活、开展党内批评最重要的制度载体.要在在会议议程的设计、大会发言的安排、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扩大会议的公开性方面做出相关的制度性规定,以有利于党内各种不同意见在会上自由讨论,尤其是使党内的批评性建议
在会上能够得到自由充分的表达.其次,进一步健全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经常性地谈心等制度,建立起落实这些制度的效果评估、通报、监督体系,督促工作落实。坚持把党组织换届、干部提拔、发展党员、反馈谈话作为批评的重要时机,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况纳入党员和单位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及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作为评价党委班子、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坚持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保障群众对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情况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最后,建立和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消除批评者的后顾之忧。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些坚持原则、有正义感的同志,由于提意见受到打击报复后得不到保护,所以就使一些人不敢批评,这是造成目前党内批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建立透明度高、可操作性强的党员权力保障制度,鼓励人们讲实话、讲真话,切实保障广大党员能够正确行使党章赋予的各项权力。对于假公济私、打击报复的,一定要及时查处、严惩不贷,决不姑息养奸,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党内民主氛围提供制度保障。
总之,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发扬自己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谢满银.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弘扬.【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5.【2】 王瑞娟.对批评与自我批评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2004(1)
【3】 赵安民 董秀玲.社会转型期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几点思考[J] .社科纵横,2011年08期
【4】 张健.中国共产党实行党内民主的优良传统及其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刻影响[A] .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5】 常回生.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先进性的有效思想武器[J] .政策,2006年02期
【6】 莘小龙.陈云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论述及其现实意义[A] .闪烁真理光辉的思想宝藏——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第四篇:2013申论热点:“办证难”根源探寻
2013申论热点:“办证难”根源探寻
说到办证,大家想必是一个头两个大,舟车劳顿不说,还要面对工作人员爱理不理的态度,真可谓是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磨难,等证件办下来整个人也身心俱疲。
近日,河南一孕妇为办准生证,4个月之内往社区跑了近20趟,媒体曝光后问题才解决;河北一北漂青年为办护照,往返老家6次跑了近3000公里;河北老人12岁“生”了儿子,户籍错误16年未获改正,一年跑四五趟未果„„
另外,中央电视台11日《焦点访谈》报道,户口在河北武邑的小周,目前在北京工作。去年底公司要派他出国,需要办因私护照,由于在北京缴纳社保不足一年,按规定他必须回户口所在地办理。至今,大半年过去了,小周返乡6次,可护照一直没有办下来,每次都被告知需要补充不同的材料,且办事人员态度蛮横。
由于有媒体的介入,小周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河北省公安厅12日晚间通报称,针对媒体报道的该省武邑县公安局出入境工作人员态度粗暴、刁难办证群众问题,根据干部管理权限,衡水武邑县纪委、监察局已经对涉事民警和主管领导分别予以党纪、政纪处分。河北省公安厅厅长董仚生表示,此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暴露出基层公安机关特别是窗口单位的一些民警,群众观念淡漠,特权思想浓厚,工作作风粗暴,能力素质低下。省公安厅纪检、督察部门将要对窗口单位服务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督察,明察暗访,严肃整饬纪律作风,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坚决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我们看到,但凡媒体曝光此类事情,大都能够得到及时处理。但也需要看到,依靠媒体当“救火队员”来解决,既不正常也不可能。媒体作为社会的瞭望者,进行监督报道是职责所系,因为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深远,也确实能够有效地帮助民众解决一些问题。
但媒体毕竟不是万能的,资源也是极其有限的,“媒体曝”只能解决个案。即便是个案,媒体曝光后也需要基层政府去落实,依靠他们解决问题无异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某种程度上说,如今频频出现的办证难问题,恰恰说明一些地方政府官僚作风深重,就三亚吉阳镇发生的办证难而言,所谓“村规”只不过是不作为、作风懒散的借口而已。
而要想彻底解决办证难问题,不再让媒体充当“救火队员”角色,不再让民众为办证难苦恼踌躇,亟需深入治理地方政府的“庸懒散贪”作风,根除官僚作风,同时,完善办证政策、流程,依靠制度力量规范权力运行,使权力在充分的监督之下行使,而对于办证中的“庸懒散”或故意刁难的行为,应该“零容忍”,严厉追究责任。
或许很多办过证件的人都有这么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公职人员的服务态度能够有所转变,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办证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本文由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
第五篇:党内生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党内生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党内生活是党员干部加强交流、增进团结、促进工作,提高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有效形式,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严肃认真的党内生活,对党员干部具有教育、改造、管理、监督作用,对党组织起着凝聚作用。优化党内生活,对于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下面,结合多年来从事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当前党内生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内生活得到了明显加强,党性原则得到了坚守,政治灰尘得到了清扫,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民主集中制和组织纪律得到了净化。但也毋庸讳言,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党内生活还比较弱化,存在形式化、庸俗化、简单化和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的倾向,影响了党组织功能和党员作用的发挥。
1.党内生活的地位和作用被忽视。具体表现为重生产经营轻党内生活。长期以来,有些党员干部片面地认为,国有
—1—
企业的工作重点在搞好生产经营和创造经济效益,加之个别党组织的党内生活脱离企业生产经营和党员思想、工作实际,致使党内生活与实际工作“两张皮”,这一定程度上让党员干部尤其是一些企业行政主要负责人片面地认为开展党内生活既费力又耗时,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起不到什么作用,便出现党政分工、分家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脱节的现象。
2.党内学习教育缺乏实效性。具体表现为方法单一,制度不严,效果不佳。当前部分党组织党内生活的方法比较单一,局限于上传下达,学文件、听报告、开大会、一人念大家听,泛泛谈得多、面上的情况多、理论说教多,结合现实问题开展讨论少,即使有些设计了党员发言环节,也是随心所欲讲几句,点评几句,走过场,流于形式,没有新意;个别党组织的党内生活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用企业党政联席会、总经理办公会替代党委会、党委(总支)书记会,总结交流会替代党员大会,有的很少在党内生活上让党员汇报思想,主动接受组织监督等;部分党组织把党内学习教育当作一种任务,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敷衍了事,应付走过场,指导意义不大,党员教育作用收效甚微。
3.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不够。具体表现为部分党组织在重要问题的决策上发扬民主不够,即便设计了民主决策程序,但先定调后讨论等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单位领导特权思
—2—
想严重,把集体领导当陪衬,把集体讨论当形式,搞个人专断、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家长制”作风、“一言堂”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越到基层党组织,表现越明显。有些党员干部在党内生活中不讲意见建议,只讲服从,不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敢发表意见。有些党员干部对集体讨论的重大问题,不执行或者阳奉阴违,甚至“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致使决策决定无法落实。
4.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所淡化。具体表现为有些同志奉行“多栽花、少栽刺”处世哲学,对上级批评放“礼炮”,对同级批评放“哑炮”,对自己批评放“空炮”,谁也不去得罪人;有些同志“老好人”思想严重,怕批评别人得罪人,也怕别人批评自己影响前程;有些同志把批评片面的理解成“揭短”、“拆台”,因此做起自我批评头头是道,批评他人不是没有意见就是不痛不痒地说几句,简单地提出“希望”,以希望、要求代替批评;有些同志不提意见谈感受,不说缺点说优点,致使民主生活会变成了相互吹捧、歌功颂德、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表功会,甚至有些单位将党内生活会开成了述职会、工作研讨会、总结会、汇报会等,没有收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的效果。
5.党组织管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到位。具体表现在有的党组织书记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不到位,工作应付多,创新举措少,基础工作不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3—
的力度不够,使基层党建工作成为“薄弱点”。有的党组织书记职能错位,重生产经营轻党建,放松了管党治党责任;有的党组织书记是从企业行政领导转岗安臵过来的,年龄偏大,不熟悉党建工作,没有激情和动力去开展好党建工作;有的党组织书记在教育管理上不发力、不动真,流于形式,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甚至对党员不教育、不管理,放任自流;有的党组织书记对党内生活的基础工作重视不够,喜欢“树盆景”、推亮点,一好遮百丑。
6.个别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具体表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宗旨意识缺失,在党不言党,在党不护党,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理想信念信心不足,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有的党员干部对党的理论学习不够,不注重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参加政治学习被动应付,不学理念、不看文件、不钻政策;有的党员干部组织意识淡薄,遇有组织活动找客观,强调生产经营任务重等各种理由,不积极主动参加组织活动,不注重过组织生活;有的党员干部党性意识不强,不论场合,不讲身份,信口开河,口无遮拦;有的党员干部不能站在职工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对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
二、严格党内生活的对策建议
严格党内生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内生活的有效方法
—4—
和途径,是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是解决党内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要保证。
1.强化教育引导,提高党员党性意识。要认真执行党内生活制度,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使其可操作化、程序化、规范化,提高党内生活质量。要创新学习教育方式方法,在坚持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征文、知识竞赛、主题发言、讨论交流等活动,充分利用企业电视台、报刊、内部网站等媒体,提高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同时,积极发挥微博、微信、QQ群等传播媒介的作用,探索网上党内生活新方式,实现党员学习教育立体化、全覆盖。要丰富党内生活内容,聚焦党员干部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让党内生活内容更加贴近党员实际、贴近工作实际、贴近具体问题,提升党内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党员干部参加党内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对党员学习教育的检查考核,保证学习教育经常、有效开展。
加强自身建设,落实管党责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是开展好党内生活的重要基础。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坚持从严治党、思想建党、制度管党,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聚精会神抓好党建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作为管党治党第一责
—5—
任人,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就是失职的意识,对党负责,对本单位的政治生态负责,对干部的健康成长负责,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做到知责、明责、履责。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签订工作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增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责任意识。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牢固树立抓党建的意识,结合分工抓好分管领域的党建工作。要落实党建工作联系点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把党建工作纳入领导人员绩效考核,开展经常性督促检查,使检查问责成为常态,倒逼责任落实。
3.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要认真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基本原则,坚持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制,带头执行各项纪律,带头发扬民主作风,不搞一人专断,营造民主讨论的党内生活氛围。要坚持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凡涉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事,企业全局工作的部署,干部的任免、调动、奖惩以及职工群众利益等重大问题,都要纳入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的范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民主决策。要畅通民主渠道,积极探索党内民主的多种实现方式,充分发挥群众性组织的作
—6—
用。要善于利用“意见箱”、“恳谈会”等征求意见,让大家有渠道发表意见、有机会建言献策。目前,矿山行业面临严峻的经营形势,深化改革迫在眉睫。要改革,就会有利益调整,就会有思想波动。有的对改革举措不理解,有抵触情绪,有的对自身的岗位变化不满意,牢骚满腹,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中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汇聚党员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推进改革,深化改革,确保取得成效。
4.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党员思想觉悟。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身问题,靠的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前,各种思潮泛滥,不少党员思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党内普遍存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够的问题,国有企业也不例外。经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改观。今年,中央又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是对全体党员思想上的又一次洗礼和升华。要以此为契机,认真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见筋见骨,敢于揭短亮丑,不遮掩、不回避,相互批评动真碰硬、有“辣味”,真正做到红红脸、出出汗,达到“洗澡”、“治病”、“救人”的—7—
效果。要始终以宽广的胸襟、豁达的态度正确对待批评,虚心接受批评,真正做到闻过则喜、闻过则思、闻过则改。
5.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永葆共产党员本色。毛泽东同志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我们党之所以具有强大战斗力,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特别强调纪律性。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鲜明特点。要坚持把纪律挺在法律的前面,明确纪律的内涵,把纪律执行到位,真正使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线。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服从组织决定,不跟组织讨价还价,更不能对组织的决议决定乱评妄议。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员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全面透彻学、联系实际学,领会实质、把握要义,把两个党内法规提出的各项规定熟记于脑、牢记于心,牢固树立崇规意识、守矩意识和执规意识,增强学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坚持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等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为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筑牢重要屏障。
6.强化党内监督,形成长效机制。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是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战斗性和实效性的关键举措。缺乏监督约束,严格党内生活就会成为墙上“画”、壁上“花”、嘴上“话”。要增强超前监督意识,关口前移,定期开展党内谈心谈话,严格落实定期谈心谈话诫勉制度,通过提醒谈
—8—
话、点评谈话、警示谈话等形式,及时提出警示警告,将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要完善党内生活的监督检查形式,坚持上级纪委和组织部门派员参加下级党组织或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各级纪委要及时了解同级和下级党组织开展的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生活的情况,协助党委抓好党风党纪、党内组织生活检查等工作。要加大对党内生活状态的巡查力度,不定期对各级党组织内部的生活状态进行巡查,对于那些庸俗化倾向明显、工作作风不良、不符合党员标准的党员干部,要依据党章党规党纪坚决予以严肃处理,真正起到查处一个,震慑一批的作用。
总之,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生活的作用不容忽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日趋突出,工作要求也不断提高,企业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加强和规范党内生活的重大意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党内生活的方法和途径,不断规范党内生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