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准保密工作的四个着力点
找准保密工作“四个”着力点
【摘要】本文结合企业、部门的工作内容,围绕保密工作阐述了“保密”的意义和结构,分析了当前各机关、单位定密、保密、解密环节上存在的共性和漏洞。针对保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如何建立定密责任人制度、规范定密程序等问题提出了文中的四个着力点。只有科学定密、依法定密,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对保密工作重要性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做到既保障单位信息安全,又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终确保单位各级部门秘密的安全。
【关键词】保密 定密责任人 监督 安全
保密工作是党和国家贯彻实施《保密法》的一项重要工作,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修正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标志着我国保密工作走已经上了科学、规范、法制的轨道。
“保密”是作为社会的一种行为,是人或社会组织在意识到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事项如果被他人知悉或对社会公开,可能会对社会组织或自己造成某种损害,而对该事项所实施的一种保护行为。保密工作是以定密为开端、以保密为重点、以解密为终结的过程,是各机关、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更是维护社会、单位自身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手段。当前,各级机关、单位、部门定密、保密、解密各环节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漏洞,保密人员的资质、能力、素质是否具备,秘密文件由谁定密、怎么定密各地不一,尤其是文件过多过滥、许多文件没有严格的保密期限,所有文件都是抱着永保不放的思想。对于保密文件、资料的制作、收发、传阅、使用、复制、保存、销毁等各个环节, 涉密人员的管理和责任是否具体量化落实,工作规程是否明确等这些现象各部门都普遍存在。对此,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好保密工作,找准保密的着力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提升保密队伍素质,着力加强教育培训
思想教育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了能有效提高保密人员的保密意识,就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保密教育,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党政领导干部、涉密人员为重点,以保密法律法规知识为主要内容,形式多样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和案例展览、印发宣传材料、与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等形势进行对保密人员进行规范性、经常性的培训。借助培训的力量,可以有效的增强保密人才队伍素质,使其能对保密法、保密纪律、定密原则、定密制度等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保密工作中能够懂技术、懂法律,做到依法治密。
保密工作中定密责任人是处于源头的位置,不但关系着定密工作的标准和质量,还直接关系着保密工作的成败,因此对定密责任人的素质应该有很高的要求。第一、定密责任人上岗前,必须进行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命,这是定密责任人有效履行职责的前提,也是专业技能方面的基本保障。第二,定密责任人要精通本单位的专业工作,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要有权威,要能够准确界定国家秘密,并确定密级;第三,定密责任人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要能经得起诱惑与考验;第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定密责任人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专业知识,适应新形势下加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需要。
二、建立定密责任人管理制度,着力规范定密程序 定密是保密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保密管理的开展和保密工作的发展。建立规范合理的定密责任人制度是实现科学定密,全面提升保守秘密能力的基本保障。定密责任人制度的本质是,由定密责任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单位建立定密责任人管理制度,就定密而言,主要涉及“谁能定密”和“怎么定密”两大问题。针对这两大问题,定密责任人管理制度就必须具备四个特征:一是定密责任人的任职资格。定密责任人的选择和任前考察工作,应由各级党委负责,并列入组织人事部门管理的范畴。在定密责任人的任职条件上,要强调政治、业务、保密等方面的素质,有的还要求定密责任人必须具备一定行政级别,也有的要求定密责任人必须是单位或者部门负责人等。二是明确定密责任人的职责。定密责任人不仅要直接负责对本部门产生的秘密事项进行定密,而且还要编制定密指南,为派生定密提供指导。定密过程中的审核权、最终确定权,必须由第一责任人确立。三是定密责任人具有法律地位。定密责任人不能任意确定,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符合法定条件,经过书面授权,经过专业培训。定密责任人在履行职能时,应该具有权威性和决断性,只有这样才能对本单位的定密工作负起完全的责任。四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实施动态监督管理。各单位、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单位、部门定密工作的管理,定期对定密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和定密工作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定密不当、不规范、失误等问题,并认真接受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对责任人因公或因私出差、职务升迁、工作变动、离岗等事项,要建立定密责任人数据库,这样既可以保护责任人的权益,又充分体现管密先管人的思想,充分做到奖罚分明。
定密科学准确,定得准,才能有效保证单位文件拟定、审核批准、变更、解除、争议处理等各个环节上不会出现问题。规范定密,首要的一点,就是必须从严格执行保密范围的规定入手,树立依法定密、严格遵循依据的意识。二是要及时发现保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动态跟踪和反馈。三是积极推进保密范围的制定修订工作,使保密范围更加适应定密工作的需要和实际。
三、找准保密工作切入点,着力抓好薄弱环节
随着现代信息的迅速发展,办公自动化已经取代了以往的手写办公,然而运用高科技手段窃密的机率也随之加大,黑客、网络盗窃现象时有发生。保密工作仅靠传统的保密手段,诸如“守好大门、锁紧柜子、封住嘴巴、管好文件”等常规做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单位保密工作的要求;员工保密意识松懈,对新技术条件下的保密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缺乏足够的认识,还有保密知识欠缺,对新的保密法规和信息安全技术知识掌握不够,这些都是制约当代保密工作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重点抓好保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能够有效增强单位、部门保密工作的实效。
为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着力抓好单位、部门保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是推进单位稳健发展的保证。首先,保密工作中要加强法规建设,使保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文件要明确保密期限、秘密级别和责任人;其次,要做好涉密文件的管理,涉密文件应由专人负责统一登记,统一管理,对密级文件的传阅进行跟踪。对不同密级的文件进行分类管理,严防秘密文件的丢失。抓好涉密文件的保管和销毁,对需要销毁的涉密文件材料,如法律文书和秘密文件的草稿、修改稿,废弃的复印件等,不允许乱丢乱放,均由专人负责收集,在规定地点统一销毁,以免造成泄密;最后,要抓好保密检查工作,建立检查制度,保密工作中日常性检查要抓紧抓实。节假日前后,由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对重点部位进行检查,特别是重点要害部门做到人员、设备、技术、管理四个到位。
四、用法律加科技的手段,着力加强技术防范能力
《保密法》的深入实施,是单位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加强各级领导、党员干部学法、懂法,这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关键。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必须切实依法履行职责,加大督促检查和查处失泄密案件的工作力度,运用法律武器严厉打击各类泄密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确保国家、单位秘密的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给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增加了难度。当大部分人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也有一些人利用掌握的技术手段非法侵入他人的信息系统,窃取、篡改、毁坏重要的信息数据。当前,针对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主要窃密手段有黑客入侵、非法访问、辐射窃密、线路窃听、病毒侵入等。此时,为了能加强安全保密工作,就必须运用专门的定密管理系统,对单位秘密电子文件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定密、加密和解密,秘密信息的利用光、电、磁等电子载体进行存储,以及文件的密级分类和归档,有效推动保密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科技化。
当前,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保密与窃密的斗争日益尖锐复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工作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严谨细致的作风和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各级部门秘密的安全。
保密工作事关国家、社会、单位的安全和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作为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定密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保密工作良性发展的瓶颈。定密随意性较大,不定、漏定、滥定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单位定密工作长期没有开展,定密知识缺乏的问题比较突出。只有科学定密、依法定密,才能做到既保障单位信息安全,又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豆丁网,《对定密责任人的思考》,http://www.xiexiebang.com,2005年08月21。
(3)张光明,《定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办公室业务》2000年02期。
(4)刘名,毕颖,《论我国定密权专职化制度的建立》,《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5)翁东宇,《创新工作思路 构建保密工作新平台》,《办公室业务》2009年09期。
第二篇:解决“四风”问题要找准四个着力点
解决“四风”问题 要找准四个着力点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一大法宝。开展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对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机关作风建设,解决影响和制约我段建设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群众路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按照的活动安排,认真学习了,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对解决影响干群关系的“四风”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
一、解决“四风”问题,要以坚定信念为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决“四风”问题要从思想观念抓起。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要常照思想之镜,及时清除思想上的灰尘。特别是身为一名工会领导干部,心里更要始终装着职工群众,让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可以信赖的“娘家人”和维护职工权益的“主心骨”。时刻不忘工会组织为民、利民、服务于民的工作宗旨,端正对职工群众的态度,增进对职工群众的感情,把职工群众最关心,发映最强烈,最迫切解决的生产生活难题做为工会工作的动力和目
标,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不断强化掌权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的思想意识,勤政为民,务实清廉。
二、解决“四风”问题,要用完善制度做保障
邓小平同志曾说,制度起决定作用,好的制度使坏人无法干坏事,坏的制度下好人也可能干不好的事。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只有健全法制、强化党纪,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为此,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包括党内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干部人事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反腐倡廉制度等。当前,尤其应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把密切联系群众的各种工作具体化、规范化、常态化。同时,针对现实中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对“四风”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充分发动群众,让“四风”在群众的监督下无立锥之地、藏身之所。
三、解决“四风”问题,要让领导干部当表率
领导带头,教育才有说服力,制度才有威慑力。各级领导干部应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御“四风”侵蚀,在培育社会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中发挥表率作用。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经常想一想,我们来自群众,是否脱离了群众;群众给了我们权力,我们是否在真心为群众办事;群众养育了我们,我们是否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只要各级领导
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一定能解决好“四风”问题,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四、解决“四风”问题,要视群众认可为关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惑,帮群众之所困。离开了当事人群众的实际评价,“关起门来”策划实践方案,“自娱自乐”地开展实践活动,“纸上总结”硕果累累,最后就会演变成实实在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会与中央的初衷相去甚远。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定要听群众的想法,问群众的意见,请群众来评价。要解决群众实实在在的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最核心的就是代表、维护和发展群众的利益,群众中的“老大难”要解决掉,侵害群众利益的做法要纠正过来,促进群众利益的措施要感受得到,这样,群众才会认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和“信”才会与党交融起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全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关键时刻做出的关键抉择,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只有把握好群众路线的核心,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篇:找准着力点 建设新农村
广东连山吉田镇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实际,理清思路,把破解“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找准着力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走出了一条极具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以规划为“纲”,绘就新蓝图
坚持“合理布局、适度超前;改建为主,新建为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护耕地,科学编制;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一是用城市的理念规划新农村。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做到新农村总体规划与规划相衔接,因地制宜,突出以“注重个性、突出使用,融现代气息与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理念。按照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要求,合理布局村庄体系,构筑人与自然、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农村新社区。二是用城市的配套建设新农村。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人居环境,使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为发展二、三产业创造条件,从而加快农民致富。三是用城市意识提升新农村。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用市民的意识来提升农民,改变农民中存在的陈规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的新风尚。四是用城市环境要求改造新农村。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的重要工作,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大气污染防治,提高防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以发展为“要”,构筑新格局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致富农民。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建设现代农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市提出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八个五”工程要求,结合实际,主要发展好五种农业。一是发展效益农业。引导农民种什么能赚钱就种什么,市场需求什么就种什么。二是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好特色农业的“三大基地”(蚕桑、茶叶、烤烟)建设,培育好“四大特色产业带”(优质家禽、年桔、有机稻、无公害蔬菜),推动特色产业上水平。三是发展规模农业。依托现有的区域性特色农业,扩大产业规模,发挥规模农业效应,改变农产品“样样有一点,样样都一点”的僵局。四是发展品牌农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继而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五是发展加工农业。引进、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支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扩大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把招商引资放在工作的首位,借助外力、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促进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增加非农收入比重,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以民生为“本”,建立新机制
把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突破口,以农村“一保五难”为重点。力推农村享受低保对象救助率达100%,解决农村贫困户“住房难”,解决群众“饮水难”,解决群众“看病难”,解决农村学生“读书难”,解决“行路难”等问题。坚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努力形成城乡互动、以工促农、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一是统筹城乡投入,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财政保障。每年拿出一定的财力,主要用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交通、供水供电、邮电通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与城市衔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资源共享、良性 1 互动、协调发展。二是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生活权益保障。切实履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责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进一步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救助、大病救助等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有效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三是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提供体制保障。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加快征地制度改革,规范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推行农村医疗保险,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活。创新机制,提高农村的市场化水平。加快投入机制改革,逐步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等,为广大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加强民主管理,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利益同发扬基层民主结合起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创新管理,降低农村行政运行成本。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规范村务公开,推行村务决策听证和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以文化为“魂”,树立新风尚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和谐发展,以文化为“魂”,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根据上级“知识工程”、“2131工程”和“文化艺术上山下乡工程”等精神,每年有计划地开展送书、送戏和送电影“三下乡”活动,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推动农村“三个文明”齐步发展。一是发挥各种宣传阵地、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党中央和省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文件精神,树立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树文明新风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坚持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健康有益的活动,教育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消费观、婚育观,引导农民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三是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广泛开展实用农业科技培训为内容的活动,引导农民掌握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创业致富的本领。四是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开展农民喜闻乐见、具有乡土气息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竞赛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把广大农民培育成有知识的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全镇工农业年总产值已达43709.91万元,与上年同比增20%;农村人均收入3864元,同比增16.95%;固定资产投资12577万元,增44%;7个村全部脱贫,多次被清远市委、连山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委”的称号,还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省级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第四篇:找准着力点 建设新农村
找准着力点 建设新农村
聂市镇彭畈村支部、村委会
我们彭畈村位于聂市镇西部,辖13个组,282户,1023人,有耕地1656亩,林山6600余亩,其中村集体林山3500亩。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按照“富农民、美村庄、树新风、优环境”的工作思路,精心谋划,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48元。全村呈现出产业活跃、村容秀美、社会和谐的新局面,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楠竹生产先进村”、“红旗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村庄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
在充分征求全体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科学规划,集中力量编制了村庄建设整体规划,认真抓好了金坳、青山等2个新农村示范组的规划整治。近年来,我们先后投资70余万元,完成了全长3.4公里的通村公路改造硬化工程和6.2公里的组级公路改造工程。2008年,全村共筹资42.5万元,用于“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和“改房、改水、改厕”等村庄整治工作,硬化通组公路1.8公里,新建垃圾池4个。同时,我们还采取“54321”的奖补措施,即对建新房、硬化门前道路、装修旧房、硬化禾场、改水改厕的农户,分别奖励500元、400元、300元、200元和100元,极大的激发了全
村农户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
一是做强传统产业。指导群众做好“田”字文,念好“山”字经,鼓励农户利用天水田、冲笼田和旱地种植西瓜、苗木、蔬菜等高效益农产品,去年全村西瓜、苗木、蔬菜等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50亩、170亩和110亩;广泛发动群众荒山造竹、退耕还林、残林补竹、房前屋后栽竹,2005年以来,全村每年新造、低改楠竹及荒山造林面积分别达200亩、300亩和200亩以上,全村林业每年户平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全村退耕还林面积达1000亩,每年获国家项目资金10万余元。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全村年出栏牲猪1570头,散养土鸡达26000羽。三是成立农民协会。到目前为止,全村已成立了西瓜种植、苗木繁育、牲猪养殖、土鸡养殖等多个农民协会,入会农户近200户,在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市场调节上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三、以提高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
为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我们注重实施“三大工程”,着力提高农民素质。一是“农民知识化”工程。2008年,共组织各类实用技术培训7期,培训农民372人次,全村涌现出科技示范户15户。大畈组科技示范户谢乾,除搞好茶叶精、深加工外,还从事“猪—沼—鱼”模式的生态养殖,年收入达5万余元。二是“就业技能”工程。我们
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市、镇两级的就业技能培训,年内转移富余劳力83人,全村年创务工经商收入近1000万元。三是“农民健康”工程。积极发动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9年,全村新农合参合率达100%。
四、以文明创建为主导,塑造新风貌。
一是抓教育引导群众。强化对普通农民、农民骨干、农村党员等三个层面的教育,使他们既能接受民主法制教育及传统美德教育,又能增强集体观念,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建设,主动履行村民义务。二是用真情凝聚群众。村里完善了五保户供养及特困人员扶助制度,每年都要列支近万元供养五保老人、关心照顾特困户;村里有老党员或老干部去世,村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召开追悼会;村民子女考上大学,村委会及时上门祝贺并给予一定奖励;群众家里发生意外事故或有家人重病住院,村里及时上门送上温馨的问候。三是树典型激励群众。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每年评选出星级文明户20户,在实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后,十星级文明户将优先享受村级养老补贴。目前,全村已评出星级文明户60户,形成了家家户户争创文明户的浓厚氛围,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讲文明、讲诚信、讲爱心、讲科学、讲法纪在全村蔚然成风。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们彭畈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比照上级的要求和兄弟单位的工作还有
很大差距。我们坚信,有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把彭畈村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五篇:四个着力点学习体会
“四个着力点”学习体会
胡锦涛主席就做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提出4点意见。第一,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强化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第二,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机制。第三,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坚持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第四,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广大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书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通过认真学习胡锦涛主席的讲话内容,我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建立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我们欣喜的看到党和国家更加高度重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真正把教育提升到“民族复兴、国运兴衰、优先发展”的位置。教育的投入也将会更大幅的增长,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身处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我深受鼓舞,尤其对“努力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和“加快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两方面感受、感触颇深。
一、努力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1.加强学生德育工作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教师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的与其他任课老师一道,利用各种机会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远大志向、增强爱国情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应努力将将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的改革发展要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和基本途径。教育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困难、障碍等等都需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教师在教改过程中更应注重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作为学校教育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要率先解放学生,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与交流;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课内和课外保证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充分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不断地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还给学生;坚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和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就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引导每个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树立信心,激发兴趣,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
3.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坚持“健康第一”,坚持“全面发展”,在学校开足体育课、艺术课的基础上,教师要积极宣传并全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和课外文体活动;鼓励并且组织学生在节假日用好学校免费开放的活动场所,丰富课余生活,还可以利用基层活动场所特别是社区活动场所,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快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能力提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根本保证。千方百计抓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其社会责任感是关键。提高教师待遇,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完善的培训机制、评价、考核机制,提高其社会地位都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应当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要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努力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强化支持服务意识,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加快师资队伍的培养提升
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同时,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所以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批具有优良师德、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不仅积极引导教师、校级领导交流流动,促进园区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给予教师的个人发展义不容辞的支持与培养,我们定然会在各自的成长路上一路播种,一路花开!
胡总书记的讲话对当前及以后一段时间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树立了新的教学质量观。我们应该始终站在思想解放和实践创新的前沿,相信大学教育也必将跨入更加注重质量的发展新阶段。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欣喜的意识到随压力而来的是更多的成长机遇,在这样一个多彩的教育舞台上,我们教师会激发自我最积极、最澎湃的情感,用最自觉、敢担当的行动为园区教育的未来贡献最绚烂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