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与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对比分析研究最终[样例5]

时间:2019-05-15 00:4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业与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对比分析研究最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业与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对比分析研究最终》。

第一篇:商业与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对比分析研究最终

商业与公益广告多模态话语分析对比研究 —以“果粒橙”与“母亲的七秒”为个案研究

罗玲玉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7)

摘要:20世纪90年代西方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多模态分析已从语言学逐渐延伸到其他领域,研究对象也从语言文字扩展到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社会符号系统。于是,随着数字信息时代不断发展,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发展的市场越来越大,本文从对比分析的角度对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进行分析与研究, 为今后的广告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对比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广告;个案分析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in Commercial and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A Case Study of Minute Maid Orange Juice and Mother’s Seven Seconds

Luo Lingyu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7 Hunan)Abstract: The multimodal discourse, developed in the 1990s from the west,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new hotspots in the linguistic researches.After over ten years’ development, the multimodal analysis has been gradually extended to other fields and its research object also varies from words to music, pictures, video, and other social semiotic system.Therefore, as human society entered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age, advertisement as an important wa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enjoys a greater popularity.The the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commercial advertising and public service ads in modal analysis and research attempts to provide th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future of advertising development.Key words: contrastive study;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advertisement;case study

1.引言

广告作为一种语篇体裁, 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多种符号模态—图像、语言、音乐的混合使用。(Cook,1992)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发展,广告对人们的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各种各样的广告正对所传播的对象和社会环境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和影响。一个好的广告不但能打动顾客的心,且能经久不衰。根据广告的目的,大体可以分为盈利性广告和非盈利性广告两种。本文将要分析的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则分别隶属于这两大类。近年来,随着话语分析的发展,人们对话语的研究不断深入,其研究对象除传统的对话语中的主要构成要素之—语言的研究外,一批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包括语言在内的所有交际符号,探讨交际过程中各种符号在构成话语意义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于是,话语分析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对话语的多模态性质的关注和研究。

2.多模态话语定义

多模态话语是指在口头或书面交际中,交际符号的多样性。多模态分析中,模态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象、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朱永生,2007)—共包括五种交际模态: 听觉模态、视觉模态、触觉模态,嗅觉模态和味觉模态。人类通过感官与外界互动,用单个感官称作单模态,只通过一种模态进行交际活动的现象,如听录音、读书,前者是听觉模态,后者为视觉模态,而并用多个感官则称作多模态,表达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时表达意义的单模态组合,我们每天看报纸、杂志和广告,谈话时手舞足蹈,有声有色,就意味着使用了多模态,多模态话语则指的是语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李战子(2003:5)认为,多模态指的是除了文本以外,同时还附有图像、音频、视频、图表等的复合性话语,或者说由任何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构成的文本。在现实生活中,毋庸置疑,绝对意义上的单一模态语篇是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比如我们与朋友交流时会无意识的使用肢体语言;而当我们观看广告时,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往往都是并用的。因此,可以这么说,多模态已演变成人类生活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内在特征: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有效的途径。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目光聚焦于多模态话语分析。

3.两则广告中的多模态对比分析

3.1 “果粒橙”与“母亲的七秒”广告中的多模态简介

本文中引用的“果粒橙”是2015年由陈奕迅代言的一则典型的商业广告:美汁源果粒橙,广告中运用了颜色,图像,文字,音乐,姿势,面部表情与眼神交流等多种模态与符号资源,来达到其商业目的,广告持续近30秒,过程中主要以橙色为主,绿色为辅,应用橙色是为更好的宣传“果粒橙”,颜色鲜明靓丽,让顾客在观看广告过程中心情愉快,尤其是当顾客看到画面中橙子都是长在绿油油的树上时,更加被吸引住了,首先,绿色本身就是一种让人很放松的颜色,其次,在广告中,绿色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绿色食品,这就为饮料做了更好的宣传,整个广告以绿色与橙色为背景,让人心旷神怡;广告中的音乐也非常切合主题,不但歌词与产品息息相关,广告中代言人与他人的互动,姿态以及面部表情、眼神的交流都展现出果粒橙所传递的快乐;而广告选取陈奕迅代言更是增加了广告的名人效益,陈奕迅是当代歌王,他给人带来快乐、幽默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所以选他作为果粒橙的代言人可谓是独具匠心。

“母亲的七秒”是2014年央视发布的一则关于关爱罹患老年痴呆父母的公益广告,当然其更加深远的含义不仅仅在关爱患病父母,而是强调了孝德的美好品行,呼吁广大观众关爱父母,及时行孝。这则广告同 “果粒橙”一样运用了颜色,图像,文字,音乐,姿势,面部表情与眼神交流等多种模态,来达到公益的效益,但多模态的运用却与商业广告大不相同,广告持续近90秒,整个过程都是以黑灰色为主色和背景;广告的音乐比较舒缓与感伤,以此衬托母亲独自一人将孩子拉扯长大之不易,以及母亲患病后的楚楚可怜;配合悲惋的音乐,广告中的文字也是催人泪下,句句扣人心弦,切重要点;而广告中母亲在患病前与患病后的变化如母子之间的眼神交流,儿子所作所为,一举一动,不是太丰富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却用最平实的画面让观众感受到深深的母爱与孝德的美好,牵动着千千万万观众的心,以此呼吁儿女们孝敬父母。

3.2 “果粒橙”与“母亲的七秒”广告中的多模态对比分析

(1)语言符号资源:这个部分主要对两则广告中的语言符号即文字进行对比分析,在果粒橙广告中,整个广告过程文字都是以白色阴影为底,文字颜色与橙子颜色相同,像是剥开后的橙子,橙肉加橘络的颜色,与整个背景融洽结合并表达出橙汁的用意,“阳光橙肉汲取200天阳光”“爱阳光果粒”“阳光果粒在瓶中”字样放大了2-4倍,突出橙汁的主要特色如阳光让人联想到绿色食品,果粒是果粒橙的主要部分,整个广告的文字与主题相得益彰,重点突出; 在“母亲的七秒”广告中,文字都是白色的广告词如下:“有人说,金鱼的记忆只有7秒。那些陪伴你长大的日子,母亲的7秒永远停留在村口的路灯下。现在,母亲有时连我都不认识了,多希望帮她把那些记忆中的7秒连接起来,于是我做了个决定,无论走到哪里,甚至谈生意,我都会带着母亲,让她今后所有的记忆都停留在温暖的亲情里,这是俺娘,她不能离开我,她一离开我啊,她就会到处找我,是不是啊,娘,这就是我的母亲,你能给她的爱还有多久,行孝不要等待„”主要是为了和灰白为主的背景相容,白色让人联想到白事,这也就引出了广告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层含义,在广告的最后,我们看到两行竖着且被放大的汉字,“你能给她的爱还有多久,行孝不要等待„„”后面六个字则比前面的字更大,突出了广告的主题与用意,呼吁儿女们及时行孝。

(2)视觉图像资源:这个部分的视觉图像资源主要包括颜色,背景,图片三个方面,在果粒橙广告中,整个广告以橙色及绿色作为背景,绿色的橙子树让顾客联想到橙汁来自大自然,橙色和绿色都是很明亮的颜色,不但让人心情愉快,印象深刻,且广告中所呈现和强调的阳光及果粒更是产品的两大特色:一是橙汁来自大自然,顾客可放心购买;二是此次的橙汁是果粒饱满的,所以是名副其实的“果粒橙”。而选用陈奕迅代言更是锦上添花,陈奕迅作为新生代歌王,老少皆知,他幽默,搞怪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由他来代言让果粒橙更受欢迎;而在“母亲的七秒”这则公益广告中,给人的视觉效果却大相径庭,广告的大背景是以灰色和黑色等暗色为主调,其中也有比较生活的场景,但都倾向于暖色调,给人真真切切的现实感,贴近生活与观众,广告中频频出现的感人画面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如视频中出现的下雨天,母亲拿着手电筒站在村口等待儿子回家的场景,儿子即使谈生意时也要背着母亲同行的瞬间,之后母亲独自一人在大街上找儿子,后被儿子及同事找到时,将其紧紧搂入怀中的情景,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令人动容,不但见证了母爱的伟大,也见证了孝顺的美德,让人感动之余,陷入沉思之中。前一则广告,让人心情愉快,后者则引人深思。

(3)听觉语法:“阳光的果粒,饱满的果肉,口感多丰富,清爽又好喝,阳光满身心,天天有活力,美汁源果粒,把阳光给你,美汁源果粒,把阳光给你”歌曲音乐欢快,曲调明朗,歌词“韵味十足”,朗朗上口,不仅让人耳熟能详,而且将产品的优势,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那句歌词重复了两遍,再次强调我们之前已谈过的橙汁来自自然,顾客可放心实用,且这里还突出了传递的快乐;而本文所选的“母亲的七秒”这则公益广告中采用的是一首纯音乐钢琴伴奏,曲调悠长,舒缓,略带感伤,作为背景音乐难免让听众心情略显沉重如雨天震耳的雷声,尤其广告到感人之时,音乐幅度起此彼伏,直捣人的内心深处,相对于之前的“果粒橙”,广告的音乐明显要感伤的多。

(4)肢体语言:“果粒橙”中的群演及代言人面部表情丰富、喜悦,眼神交流频繁,主要是表达一种喝完果粒橙之后,愉悦心境的传递,姿势也较为丰富;“母亲的七秒”中的代言人均选自平民百姓,更具震撼力且贴近观众,母亲患病前,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祥和、满足的状态,面带微笑,眼神里满满都是母爱,患病后,母亲目光呆滞,儿子也面露沉重,但工作时,看到母亲在身却依旧很开心。

3.3 他山之石

文章从语言符号资源、视觉图像资源、听觉语法及肢体语言这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果粒橙”与“母亲的七秒”这两则广告,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则广告各有千秋。就语言符号资源和肢体语言而言,两则广告都做的比较完善,但从视觉图像资源和听觉语法来说都有可借鉴之处。视觉图像资源:商业广告的代言人往往会采用名人,让顾客更加喜爱,但实际情况应该视顾客的对象而言,若产品比较平民化,那么采用平民代言会不会更好呢?一则降低成本,竞争力大,二则代言人与普通人无异,更加“接地气”;而公益广告如果过多使用暗色,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适当的采用较明亮的颜色可以舒缓视觉疲劳,其次,若广告代言人能选用应题的名人如这则广告能选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孝子,那么感染力是不是会更强呢?听觉语法:商业广告的音乐欢快,歌词应景,但如果能借鉴公益广告中深入人心的音乐,可以让产品在音乐背景下更加突出;若公益广告中能加入些许欢乐的成分,如播放母子相互关怀的温情时刻,音乐能够舒心,温暖,则能让广告更加立体化,这一路过来,虽然艰辛,但亲情的温暖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

4.结语

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广告,通过对两种广告的个案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各有可取与不足之处,各有可以借鉴和改进的地方,如果商业广告能够务实,不那么奢华与夸张,相信顾客会更加亲睐,而公益广告若能让人感动之余不那么煽情与感伤,笔者觉得这样效果会更好。文中提到的听觉、视觉都有可突破之处,若能更一步促进二者的良性发展, 满足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需要,也就为之后的广告文化与研究提供更加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Cook, G.The Discourse of Advertising [M].London: Rutledge, 1992.[2] Halliday, M.A.K.& C.Mattheiessen.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 Amold, 2004.[3] Kress,G.& Van Leeuwen.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London Amold, 2003.[4] Kress,G.&Van Leeuwen.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2nd Edition)[M].London: Routledge, 2006.[5] 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07(4): 18-20.[6] 何山燕.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153-154.[7]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1): 1-3.[8]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 2003(5): 1-8.[9]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探索[J].中国外语, 2009(1):24-30.[10]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 2007(5):82-86.作者简介:罗玲玉(1991),女(汉),湖南省隆回县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邮寄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邮政新村6栋401,412007, ***,1293996525@qq.com

第二篇:总结电视公益广告制作和播放中的经验

公益广告:车内让座

时间:天气晴朗的早晨

地点:在拥挤的公交车上

人物:老爷爷、小伙子(20岁)、小姑娘(11岁)

画面一:天气晴朗的早晨,一位老人颤颤葳葳的拄着拐杖走上拥挤的公交车。车上没有一个人给这位老人让座。

画面二:老人走到一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对小伙子说:“小伙子帮个忙,让给我坐吧!我的腰不好动,腿脚又不方便!

画面三:小伙子假装带上耳机,眼睛闭着,头一晃一晃的,嘴里还哼着歌,装做一副我即没听见也没看见的样子。车上的人,都一个个假装自己在做事,没看见,没听见似的。司机说了,也没人理睬。十分的冷漠。

画面四:公交车上出奇的安静都等着这位小伙子回答,“老爷爷,来我这位子坐吧!”这时一阵稚嫩的童声传来,久久荡在车内。老爷爷朝后一看,对一个个子小小的看起来才十一二岁的女孩说连声说着:“谢谢,谢谢。”(特写)老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画面五:车内的人都羞愧地低下了头。都为自己连一个小女孩都不如。尤其是那个小伙子,更是羞愧不已。

结尾幕:让爱在车厢内徘徊。

总结电视公益广告制作和播放中的经验,研究和把握其审美特性,是电视学、广告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本文认为,电视公益广告是一种缩微的艺术,“真”是其根基,她比其他大众传媒形式和新闻节目更富有影响力;“善”是其灵魂,她关注的中心是人,是人自身的完善,是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她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美”是其魅力,而处理好正与反、褒与贬、虚与实、显与隐等几对关系,能增强其艺术魅力。

公益广告是我国电视园地里一朵迟开的鲜花。时代呼唤犹如春风化雨,使她正在含苞欲放。当她的丰姿刚闪现于屏幕时,立刻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和称赞。为了在更广泛的领域里,更好地发挥她在建设精神文明中的积极作用,总结近几年来在公益广告制作和播放中的经验,研究和把握她的审美特性,就成为电视学、广告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一 公益广告的美学特性——缩微的艺术 公益广告作为电视节目中的一个新品种,她的独特审美个性,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通常容易把她和一般商业性广告混同起来,简单地以为她和商业广告的区别仅仅在于:她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其实,在广告的内容、形式以及发布的目的等方面,公益广告与一般商业广告有着许多本质的区别。

公益广告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立个性的节目门类。她有着广泛的社会公众作为自己的收视对象,通常都在固定的时间里,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对象发布特定的信息;同时她也必须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参与竞争,以赢得更多的收视观众。

她是广告,具有一般广告的基本要素。她的广告主在我国多是电视传媒组织,许多广告业主和企业也开始参加进来;发布的是关于社会公德、社会秩序方面的信息;有计划选用一定的媒体传播广告信息;制作和播出公益广告的经费,通常是由大众传媒组织自行筹集,也可以从社会企事业单位中得到赞助。他们这样做其结果是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了传媒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公关形象,提高了自己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文化品位和可信度、亲近感。但是,她又和商业性的广告有着本质的区别,她不去塑造商品的形象,不具备推销商品、劳务的内容,她关注、表现的对象是人及其思想和行为,提出的是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她在观众心目中唤起的不是对商品的购买欲望,而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激起美感,在审美体验中,明辨是非善恶。她所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贡献;商业广告追求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经济的繁荣做贡献。她也不同于一般的宣传。所谓宣传是指对群众进行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在现代汉语的习惯用法中,“宣传”通常都是用在具有政治思想性质的内容中。它使用的一般都是概念、推理,诉之于人们的理性。宣传的内容丰富,手段多样。从广义上看,也可把公益广告视为宣传的一种手段。但是公益广告宣传的侧重面是社会公德,她采取的是生动具体的生活形象,直接诉之于感性和感情,所以又不能把她简单地等同于一般宣传,不能使公益广告标语化、口号化,使她失去自己的个性。她和新闻报导有明显区别。公益广告不象新闻那样强调真实性、即时性,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她注意现实的针对性,有感而发,有的放矢,匡正时弊,也讲究一定的时效性;她不象电视新闻那样用

原生态的生活场景的纪实,进行报导;她可以借助原生态的生活场景的纪实资料,进行加工、改造;更可以根据特定主题的需要,进行艺术虚构、创造。从这点来看,她更接近电视剧、电视小品。她和电视剧、电视小品一样,是从生活中吸取素材、养料和灵感,经过提炼、加工、变形,通过艰苦细致的艺术创造而诞生的艺术品。所不同的是,公益广告的时限(通常是在一分钟左右)决定了她的生活容量是非常有限的,只能截取生活场景中的一个横断面,对一两个人物进行粗线条的、漫画式的勾勒,以表达一个单一明快的主题。正是从这一点看,我愿意把公益广告的美学特征视为一种缩微的艺术。既是艺术,她就必须具备艺术的一般特征,“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这样看公益广告,我以为对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出较为有利,会使我们以艺术创造的态度去精心制作,有利于防止走上简单化、图解标语口号式的道路,削弱公益广告的艺术魅力和应有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我所理解的公益广告是:面向社会广大公众,针对现实时弊和不良风尚,通过对生活场景和人物的刻画,激起公众的欣赏兴趣,进行善意的规劝和引导,匡正过失,树立新风,影响舆论,以维护社会公德和正常秩序,促进社会健康、有序运转为目的的广告宣传。如果这样去理解公益广告能够成立,那么,她的美学追求就应该是真、善、美。

第三篇:数字在汉英文化中的对比与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语用预设视野下的广告英语分析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Love between Mother and Son in Sons and Lovers 3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 4 词组词汇学习方法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 7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 8 谈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 9 中国高校名的英译 分析《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个性特点 11 中西方婚礼礼服颜色的对比研究 Politeness and Its Manifestation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13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 14 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5 论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语篇衔接与连贯 16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 《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灾难新闻之比——以系统功能语法为视角 18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英语人名的翻译 An Analysis of Mulan's Character in Moment in Peking 2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175 567 12 48 21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 22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的运用 23 英语幽默中会话含义的语用分析 24 《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构建的研究 澳大利亚文学中的丛林文化—以亨利•劳森《赶牲畜人的妻子》为例 26 浅析《红字》中女性主义的具体体现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28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的转变 29 论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童话中的批判精神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 31 艾米丽的心理性格分析

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 34 论翻译方法的选择

语境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

交际翻译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 37 浅析《库珀尔街》中英语过去时的翻译 38 语用学理论在经贸英语口译中的应用

顺从还是叛逆——解读《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教义精神 40 中美时间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41 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的叙事技巧 42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Policy of Export Tax Rebates 43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

废墟之鹰——《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形象之分析 45 瓦尔登湖畔的隐士:反抗与变革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 48 《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 49 商务谈判策略研究

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习语英译中的应用

On Nonequivalence of ―Ren Min‖ in Chinese Legal Texts to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mparison 52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永别了,武器》

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 54 提高高中生英语听力的策略和技巧

电影《刮痧》所体现出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56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 57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 58 哈金小说《等待》中的女性悲剧分析

“一只陷入囹圄的小鸟”——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 60 《麦琪的礼物》看语境在中英翻译中的影响

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 62 An Interpretation of Death in Jack London's Short Stories 63 苔丝女性悲剧的性格因素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65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 66 中西方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礼貌的语义差别

On the Ways to Develop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utonomous Ability 68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 69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71 中美非言语交际中的时空观差异 72 英文电影名汉译中的功能对等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式人物的刻画 74 商务英语谈判的翻译技巧 75 广告英译汉中的创译原则

论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及其翻译 77 中西饮食文化及其差异

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 79 如何有效地扩展大学生英语词汇 80 浅析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82 专有名词普通化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84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85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86

金融英语的规范性及翻译策略研究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 89 英语习语汉译方法浅析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 92 迪斯尼动画《木兰》中的中美文化融合分析 93 中美礼貌用语的跨文化对比分析 94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异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different Chinese versions of Bacon’s essay Of Studies

美国电影文学中种族歧视现象研究 98 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

Analyzing Translation of Word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s 100 《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恭维语的语用失误及其文化透视 102 中美两国家庭文化差异

电视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The Artistic Value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105 盖茨比的悲剧成因分析

出人意料的结局和夸张-基于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忙碌经纪人的罗曼史》 107 A Brief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Philanthropists in Recent Ten Years 108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 110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Translation of Tourism English in a Cross-Cultral Perspective 112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 113 《红字》中对自由的求索

从中美餐饮礼仪差异谈跨文化交际

从《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探索简奥斯丁实用爱情观 116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117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影响

从美国电影中透视个人主义:以《当幸福来敲门》为例 119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女性语言的特点

功能对等理论观照下《警察与赞美诗》译本评析 121 中英婚姻观对比

中国与美国家庭教育的差别

灰姑娘文学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研究 124 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 125 论二十世纪后期西方服饰发展 126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 127 Developing University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128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129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Roses” in Wuthering Heights--Catherine Earnshaw and Catherine Linton 132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中女性主义意识的对比研究 133 威廉福克纳的女性观—《喧哗与骚动》女性性格分析 134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 135 从电影《弱点》看美国的家庭教育 136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现状与对策 137 汉语量词“条”“支”“枝”的认知研究及其英文表达 138 零售创新典范及其对中国零售业的启示 139 浅析《白牙》中爱的力量

矛盾的女性意识: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恋观 141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和野性 142 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浅析中文菜单的英译 144 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etaphors with Animal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46 从习语翻译看文化空缺

《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 148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

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150 分析鲁滨逊克鲁索的人物形象

151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152 法律语言及其翻译研究

153 《浮生六记》英译本文化词翻译策略探析(开题报告+论文)154 英语词汇教学中联想记忆法之研究 155 《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初探

156 海明威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精神荒原主题分析 157 论华裔女星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角色转变 158 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159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 160 浅析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的主题思想

161 影响英语阅读速度提高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法 162 海明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163 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英语教学

164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 165 从语境理论角度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说词语篇 166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67 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

168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ranslating San in Chinese Idioms 169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70 数字在中西文化中的研究

171 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分析

172 从小说《百万英镑》中看对当今社会的讽刺意义 173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 174 从《印度之行》看东西方文化冲突

175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 176 用情景教学法教语法——马街中学个案研究 177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178 从制度文明起源的角度浅谈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179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180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 181 文学课程中的文化导入

182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 183 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8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温斯顿丘吉尔

185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社会化及人的进取精神

186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Wedding Culture 187 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 188 浅析《愤怒的葡萄》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189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解构与重建 190 高中英语新课标在xx中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191 数字在汉英文化中的对比与翻译 192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 193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

194 Exploration of Improper Criticism in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195 浅谈英汉谚语的翻译——从跨文化角度出发 196 《黛西米勒》中道德冲突的表现分析 197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双重性 198 英汉动物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意义及翻译

199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and Western Nam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200 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第四篇:高中化学多版本新教材对比教学引发的问题与

我与新课程征文

高中化学多版本新教材对比教学引发的问题与思考

-记一次化学校本教研活动

福州格致中学

【引言】随着06年9月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既将实施,新課改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本学期我校化学组利用现行人教版的必修本第六章第二节《二氧化硫》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一次基于不同版教材的教学研讨,其目的是通过二氧化硫的教学研讨体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背景】我们高一年段的三位教师,用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同一内容教学。一位教师按现行人教版(必修)本《二氧化硫》的教学要求进行传统教学;一位教师侧重于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中关于二氧化硫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特点是从环境的热点问题酸雨入手来认识二氧化硫;另一位教师是参照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版(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硫的转化》从氧化还原的理论上探讨二氧化硫的性质。

【问题】首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觉得就二氧化硫这部分教学内容新课程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更积极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比如: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咨询、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提炼知识;二是既没有“律前元素”和“律后元素”之分,也没有“以素带族”“以族带素”之念,不拘于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强调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学生从生活经验或从原有的学习经验出发来认识二氧化硫,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化学的感受;三是与现行教材相比较两种版本的教材涉及的教学内容不少、要求不低,但课时却大大缩减了。针对这些特点教师该怎样用新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新课程的教学;在新课程中该怎样处理好课时要求与教学容量、教学深广度的关系;怎样使用好新的教科书等问题不可避免摆在我们面前。

本着“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指导思想,我们希望通过亲身教学与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直接认识;使参与者在研究中能得到提高与发展。

【问题的解决1】今天新课程的理念提倡探究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式学习都不好,而是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是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式学习,实际上提倡探究性学习只是对以往教学观念偏颇的一种矫正。所以,当前我们应该深刻领会課改的思想,尽可能从接受学习中挖掘探究的因素,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中适当、适度的引导学生探究,以便为正确开展的科学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片断1:二氧化硫性质探究的部分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看到SO2这个化学式,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你觉得它和你所学过的什么物质比较相象,请设计出相应的实验证实你的推测。

[学生探究](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假设: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相似,也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实验:取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的那支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进行两个实验,①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再将其加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②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对比初中所学的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

结论: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一样是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含氧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O2 + H2O== H2SO3 SO2 +Ca(OH)2=== CaSO3↓ + H2O [教师提问]如果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分别是SO2和CO2,你该怎样用化学方法区别它们?

[学生探究](阅读课文并实验演示)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再将试管加热,观察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补充实验:二氧化碳通入品红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归纳](略)

[教师引导]从漂白原理、漂白过程的可逆性,比较二氧化硫与次氯酸、过氧化氢、臭氧等使有机物退色以及初中学过的活性炭吸咐有色物质原理的异同„„

【反思1】本节课让学生借助于原有二氧化碳的知识,来认识二氧化硫的学习过程。教师积极开发身边的基础资源,如教师自身学识、学生已有的经验、课文中的插图、甚至是普通的试管等等,利用这些朴素亲切、显得简易实用的资源,以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化学的探究活动的目的。其实,新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并不是对立的,传统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教师的传授使学生获得知识而新课程

理念倡导根据课程标准,创设情境,通过让学生从探究体验适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获得知识。“旧”是“新”的基础,新是旧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实施新理念而否定传统的教学,也不能抱住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排斥新理念,而是应该在“新”“旧”结合上下功夫。

【问题的解决2】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都尽力的把生活中的“活水”引入课堂,同时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和实践机会,使得化学教学因而变得生动活泼。然而,有些化学课堂开放之后,出现了教学目标迷失的现象。老师要求学生收集大量的信息,并在课堂上交流,而这些信息并没有与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这样的开放性的教学,就像被放飞而断了线的风筝,弄得学生云山雾罩。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提炼出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寻找出“化学链”,并在此过程中渗透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非一天之功。

片断2:通过酸雨来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

[课题引入]随着人们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起人类的生活质量,不少人经常查看“空气质量报告”。

[图片展示]一份2005年三月三十号的空气质量报告

[学生探究](通过对报告的阅读,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获取有关对二氧化硫的感性知识。)[教师讲解]在空气质量报告中首要污染物之一是二氧化硫,它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水后形成酸雨。

[播放录像]“酸雨”(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学生探究]观看录像后让学生讨论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酸雨对环境有哪些危害?就你的理解应该怎样防治酸雨?

[教师提问]根据酸雨形成过程的启示,你能自己总结得出二氧化硫有什么化学性质吗?请把你总结归纳的化学性质一一列出,并写出它们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探究]

1、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SO2 + H2O== H2SO3

2、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O2反应生成SO2,SO2溶于水生成SO3

SO3和H2O反应生成H2SO4 2 SO2+ O

22SOSO3+H2O=H2SO4

3、酸雨的形成正是由于排放到空气中的SO2,通过上述变化所产生的酸溶于雨水中。

[课后作业]现在正是福州的雨季,据天气预报本周末有中雨。请学生回家按现行教材P128的指导制作一个雨水接收器,准备采集雨水样品,并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pH。采集的时间每隔3-5小时一次,如为早上六点、上午九点、下午五点、晚上十点左右。请认真记录好测定的地点、当天的温度和测定的时间。通过自己测定结果,做出分析并交流。

【反思2】没有对事和物的基本认识和了解,就谈不上正确态度和价值观念。例如,如果学生对自然没有起码的知识,就不会产生正确的对待自然的态度。只有了解了自然与人类生存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才能对自然充满了感激与敬畏,并由此产生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价值判断。①所以,就实现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的三维目标来说,“知识与技能”应当是排在首位的。不管课堂如何开放,最终还是应该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探究来实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回归。学生只有明白其中的化学原理、自身反省到人类的活动对自然造成的破坏以及反过来给自己带来的灾难,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保护自然的意义和责任。从自然(生活)回到基础知识,化学才能获得力量。

【问题的解决3】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是能力的形成基础,能力的培养以知识为载体,知识和能力不能截然割裂。②在这个过程中,有二点应该注意,一是在知识教学中构建知识的结构,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授人以渔的前瞻意识,在学习中进行拓展的过程中应更多的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二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三是要让学生在接受“渔”的基础上更要悟如何渔?为什么?还有什么?这个“悟”可以是学生自发的悟,但更重要的是在教师有意识的指导下的感悟。

片断3:二氧化硫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由SO2从分析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入手,结合氧化还原理论推测二氧化硫的性质

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即“高价氧化,低价还原,中间价态两边转”

[教师提问] 到目前为止,我们遇到的常见的氧化剂有哪些?SO2都能与它们反应吗? [学生回答]可以与氧气反应(课本知识)

[演示实验](1)将SO2气体通入溴水(氯水)中

(2)将SO2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学生探究]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所学过的理论、卤族元素的知识分析讨论SO2与溴水(氯水)的反应是否发生和生成的产物。

二氧化硫与溴水会反应其产物是硫酸与氢溴酸

SO2 + Br2 +2H2O == H2SO4 + 2HBr 在反应中SO2做还原剂,Br2做氧化剂。

(回去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写一下SO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提问] 大家能否在本章中找一种物质作为还原剂与SO2反应? [演示实验] SO2气体与H2S气体混合

[学生探究]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所学过的所化氧化还原理论分析讨论,反应的实质和生成的产物。

化学方程式:

2H2S+ SO2 =3S+2H2O 此反应中SO2做氧化剂,H2S做还原剂

[小结](略)

【反思3】实际上在新课程中会遇到许多的类似的典型问题,怎样把握好教学的分寸,处理好不同的人、不同需求的矛盾,这里有个“度”的把握。怎样让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再从微观更深刻的的认识宏观,怎样做才是恰当的问题。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影响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也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

浏览目前教育媒体上关于新课程教学的文章,大部分都在谈论教学方式的改变,关注点一般都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实验”上。对于一些值得探讨的化学问题要不要教、怎样教、如何教好关注的不多。高中教育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向高等教育输送生源,这个生源的基础就是要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高中生面临着科学素养的形成从未定型向定型期转折的关键时期。所以,对于新课程我们认为除了应注意教学方式的改进之外,更该注意如何使知识转化成智慧,对于教学中的“度”――教学进度、学生可接受的程度、知识拓展的深度与宽度,在教学实践中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探索。

【反思4】从对课改实验区的考察反馈和这次教研我们突出的感受到,两种新版本的教材涉及的教学内容不少,但课时却大大缩减少了,怎样处理教学内容与课时的关系?是对教师的挑战之一。传统课程重视“教教材”,“教教材”,教材本身是学习目标,重视的是教材内容的掌握。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用教材教”教材是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或学习资源,使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如果说深刻理解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有效使用新教材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是在这基础上的一个提升。

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到,即使面对相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同一个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根据自己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科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的开发利用身边课程资源,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素材和实践活动,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缓解课时与内容的矛盾。当然,通过实践逐步摸索出用新教材教学所需合适课时,也是实施新课程能否成功的一个瓶颈问题。

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我们能在备课时对几种版本的教材进行深刻的分析,揭示出不同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的分布与走向,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思路,教师心中存有“理念”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通过什么方式来教?学生能获得什么?如何指导才对学生今后持续性发展更有利?让学生明确这节课我所要学的是什么?还有什么?让学生认识到处理这类问题时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能怎么做?达到一种“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那将是课程改革的成功之时。参考文献

①《人民教育》2005 年第二十四期《如何理解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石中英 ②《备课新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P87

吴永军 ③《人民教育》2005 年第二十四期《课程改革的路必须走下去》石中英

第五篇:《诗经》与《半生缘》作品中表现的爱情对比

《诗经》与《半生缘》作品中表现的爱情对比

《诗经》是我国上古年间人们的智慧的结晶,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集。爱情是古今中外一个永恒的话题,《诗经》也不例外。《诗经》中描写的爱情诗,情感真挚纯朴,绝无半点礼教观念和贞洁观念的束缚,人们遵循着自己的内心,大胆热烈地去享受爱,不掺杂任何世俗功利的考虑,正如孔子所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中很多名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有女同行,颜如舜英”、“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虽速我讼,亦不女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等等,无论是描写幽会的动人情景,歌颂男女的相悦之情,抑或是抒发漫漫的相思之苦,体现追求真爱的反抗精神,还是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等,都给我们展现出那个时代的古代人尤其是当时的女性,对待爱情的纯真、热烈、朴实、勇敢和执着的情感态度。

而反观民国著名才女张爱玲的作品《半生缘》中的人物爱情观,则相去甚远。《半生缘》与大部分张爱玲的作品模式一样,读完令人感觉悲伤和压抑。作品中描写的三对有情人,都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错过。张爱玲曾说过:“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战争或革命更加朴素也更加放恣的。”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多是悲剧,无论呈现何种状态,往往都表现出一种虚无的和消解的悲观之感。《半生缘》作品中透露出的主人公们的爱情观也是如此,尽管这三对男女,他们的性格遭遇全然不同,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对爱情的态度是相似的,连最终的结果也是相似的悲哀。他们在爱情现实面前无力自主,表现出无可奈何的屈服。在对爱情的追求过程中表现懦弱,被现实的种种障碍打败,最后只能悔恨当初,感慨一句“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殊不知,其实只要任何一个人当初勇敢坚定地迈出脚步,仍可以打破命运的枷锁啊。

在如今当代社会中的青年男女,尽管没有张爱玲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那么消极的爱情观,但也同样经常在爱情面前小心翼翼,踌躇不前,思前恐后,以致最终错失良缘,或是在情感上不忠不义,三心两意。时下人们长长感慨人们在道德观方面“人心不古”,对于爱情观也同样如此。年青人应该多多体悟《诗经》中男女之间真诚纯洁的爱情,以及他们追求爱情的勇敢理性和对待爱情的坚贞纯洁,帮助自己树立健康的、积极的爱情观。

下载商业与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对比分析研究最终[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业与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对比分析研究最终[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妇人》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爱情观对比研究(5篇材料)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picc与cvc在临床使用中的对比分析

    PICC与CVC在临床使用中的对比分析近年来,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置管(cvc)两种方法已经成为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两种静脉给药途径。现就这两种方法的操......

    对比分析树脂砂在精密铸造中的优点与缺点

    对比分析树脂砂在精密铸造中的优点与缺点 湖南华曙高科对比分析树脂砂在精密铸造中的优点与缺点: 精密铸造的广泛应用使中国我铸件行业打开了国外的市场。铸铁件的出口量增长......

    诊断学教学中案例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研究

    诊断学教学中案例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研究 摘 要:案例式教学法是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适用于诊断学实验教学,值......

    对比法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运用大全

    对比法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受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影响良好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空间......

    议论文写作中的“少” 与“多”

    议论文写作中的“少” 与“多” 1、少说“某某人说”,多讲“我认为是” 写议论文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哪怕是很浅陋的,也力争应该是自己深有感触的想法,而不能人云亦云,在高考作......

    中豪商业集团与云南师范大学合作项目启动仪式

    中豪商业集团与云南师范大学 开启“新学府时代”为了让居住在新螺蛳湾板块的业主拥有一个理想的栖居地,让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给孩子一个优质的“起跑线”,中豪商......

    商业银行信贷审批中的主要风险及对策(精选多篇)

    商业银行信贷审批中的主要风险及对策 一、信贷审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 在信贷审批管理工作中,从审批条件的设定、审批条件的落实、审批流程管理等方面,可以反映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