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水平

时间:2019-05-15 00:3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水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水平》。

第一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基础,是中央的一项重要决策和部署。交通运输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从根本上讲,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交通运输业的服务保障水平,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同时,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也有利于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社会管理的全局和交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交通运输部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面临着新的形势和基本任务。

(一)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战略,对交通运输行业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这是党中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奋斗目标和基本要求。交通运输部门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担负着重要的社会管理职能,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交通运输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工作的水平、发展的质量、运行的效率、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代表着交通运输部门社会管理的水平,不仅体现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水平,也反映着政府社会管理的能力。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全局来看,交通运输部门始终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新需求新期待,对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核心问题。解决好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应尽责任。从交通运输领域来看,当前人民群众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由“走得了”向“走得好”升级,更安全、更舒适、更快捷、更经济,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新需求;同时,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公共需求不断增长,这也对交通运输部门社会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提高的交通需求来看,交通运输行业必须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致力于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大力提升“三个服务”的实践能力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交通运输发展成果。

(三)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战略任务对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业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必须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确立交通运输的重要地位,树立交通运输的良好形象,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破解社会性难题,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交通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在社会的快速转型期。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公共需求急剧增长,新老矛盾叠加交织。从交通运输行业来看,面临着公共服务供给总体水平不高、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存在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较快、但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整体提高不快的矛盾。就我省而言,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导致公共服务能力整体不足。近些年来,我省高速公路发展势头强劲,但地区间的交通建设发展仍不够平衡,省际间还存有断头路,部分一般干线路况较差,急需升级。部分地区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养护需求与养护能力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尤其是部分农村地区,客运场站建设与公路建设、路网空间布局相比仍显滞后。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还面临诸多困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总体布局和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交通枢纽、城市交通与交通干线衔接不顺畅;运输场站设施布局不尽合理,目前全省还没有一个能够集公路、铁路、航空、城市交通为一体的综合运输枢纽;交通物流业发展严重滞后、规模小、竞争力弱的情况较为普遍。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存在总量上提供的运输供给能力不足、运输效率不高、综合效益较差等问题。

(二)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引发的新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存在着影响稳定的内在因素。随着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推进,民航、城市公交、出租车管理职能划入交通运输部门,交通运输行业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利益格局调整引发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进,省管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撤站,改制人员二次择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随着政企分开不断推进,很多原先隶属于交通运输部门的企事业单位转制为社会化企业,交通主管部门对其仅实施行业指导职能。面对新形势,交通运输部门如何适应改革发展,规范和加强管理,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同时,我省同国内其他省份一样,部分地区出租车、旅客运输行业的矛盾和问题经长期积累叠加,利益诉求多样,受政策和相关利益调整影响,部分市(县)集体停运、上访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油价上涨、运价低迷、运输成本高和运输市场监管偏弱等问题已成为影响行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服务和行业管理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主要是社会公众对收费公路管理和运营以及相关政策特别是收费还贷政策缺乏了解和认识,对收费站数量、位置的确定、收费年限等存在一定不理解,同时对公路治超、运政执法等市场监管措施,特别是处罚额度与幅度存在不同理解。如果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沟通疏导和妥善处理,极易形成或激化矛盾,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不仅会对交通运输行业、还会对全社会的发展稳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行业自我约束和规范管理方面还存在影响稳定的消极因素。少数交通“窗口”服务和行政执法人员“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意识不强、素质不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趋利执法、以罚代管问题时有发生,甚至有个别执法人员利用行政执法谋取私利,造成群众不满。工程领域和行政执法个别人员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土地征迁补偿、农民工工资支付等方面尚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也易引发利益冲突和矛盾,给交通运输行业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上述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因此,各级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切实加强、深化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形势下在建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新思路、新办法,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交通运输行业社会管理职能,要从解决好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要坚持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体社会管理格局下,切实履行好交通运输部门的职责。

(一)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着力推进社会和公众利益均等化。一是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公路、港口、民航、铁路等运输方式的各自优势,实现综合效能的最优化、最大化,形成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隙衔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畅通的出行条件。二是积极推进“两个公路体系”建设。树立“两个公路体系”的思路,加快建立收费公路与非收费公路的统筹发展机制,既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使公共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非收费公路领域,也有利于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兼顾公平与效率。三是深入推进农村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和发展。推进农村公路由提供基本出行条件向保障安全便捷出行、提升整体服务能力转变。“十二五”期要按照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支持,坚持政府主导、深化改革、统筹兼顾不动摇,不断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加大支持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四是大力提升运输服务保障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运输需求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十二五”期间将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和提高运输软硬件水平;规范运输管理,提高服务标准,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服务品牌,展现现代河北交通和现代河北的崭新形象。通过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学习推广保定客运中心站郭娜陆地航空班经验,切实加强“一区两站三车”窗口建设,广泛开展“温馨旅途、亲情服务”主题创建和对标活动。同时,在政务窗口单位实行审批“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办事;在执法窗口开展好文明执法创建活动,推行“阳光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示范岗”。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严厉打击不法经营行为,努力提供畅通、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让群众真正理解交通、满意交通、支持交通。

(二)坚持执政为民、服务民生,研究和推动解决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一是规范收费公路管理。对公路延期运营、收费不规范不合理问题开展专项清理,坚决撤销违规设置、收费期满、不符合规定的收费站点,规范收费标准;加强收费公路监管,规范通行费征收、公路养护和交通服务等经营管理行为;严格政府还贷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支出管理,严禁违反规定乱支挪用;认真落实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取得社会公众对公路交通建设、改革与发展的理解和支持。二是缓解交通运输不畅问题。以“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为指导,进一步调整路网结构,特别要加快对交通流量较大的运输通道进行扩容改造,加快打通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断头路”建设,提高公路管养和服务水平;建立高速、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和运营的联动协调机制,局部受阻、全网管控,遇有突发事件,及时疏导交通,确保国家和省高速公路网路畅通;保持城乡客运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协调发展的思路,切实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加快推动城市公交智能化建设,加快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综合监管平台,充分发挥客运、公交、出租车的各自优势,不断提升城乡公交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促进出租车行业和客运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按照健全法制、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和谐发展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依法依规、完善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政策的舆论引导,指导各地结合实际,逐步研究解决好当前出租车和客运车运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促进行业和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加大交通运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力维护行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和谐交通,维护全系统平安稳定,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外部和内部环境,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公路应急预案和配套体系,加快建立区域交通运输应急救援中心,救急于关键,救急于危难;进一步深化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探索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协调机制、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健全完善各项应急响应机制;建立交通应急保障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积极争取将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资金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探索建立应急调用补偿机制。二是加大信访维稳的力度。交通战线在大建设、大发展以及改革过程中也会产生新问题和新矛盾,人民群众势必要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一方面要畅通人民群众依法合理的反映诉求渠道,另一方面也要把握政策的执行和工作的科学方法,同时也要研究、协调与各级政府及其他部门的配合联动,以确保群众诉求得以及时、合理解决。三是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加强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建设。在部署工作、作出重大决策的同时,紧紧围绕矛盾纠纷集中、易发、多发领域,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定期对系统内排查群众来访、信访情况及问题,核查分析,召开主题会议会商研判,按照职责,及时提出预警并提前制定可行的解决措施和方案。四是加大解决交通历史遗留问题力度。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原则,更新理念,创新思路,尊重群众、尊重历史、遵循规律、改进方法,切实解决好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在改革、改制、兼并或破产中出现的职工权益不保障问题,税费改革、政府还贷二级路撤站涉及的职工安置不到位问题,农民养路代表工待遇落实难问题,以及交通运输城乡一体化带来的部分客运市场经营管理等问题。要深入基层调查,深入一线研究,深入群众解难,认真接访、下访,包案解剖重点疑难的典型案例;要善于倾听群众和社会的意见和建议,因地、因时、因事、因人制宜,制定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切实化解各种矛盾,消除影响社会稳定和交通运输健康发展的不和谐因素。

(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树立交通运输良好社会形象。一是不断深化治理公路“三乱”。公路“三乱”问题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消极腐败现象,不仅影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改革、稳定大局,也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声誉。虽然我省各地区经过多年治理,多数地方保持了公路基本无“三乱”,但是在个别地区仍时有反弹,有时问题还较为突出。因此,要完善交通运输行业各级各部门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强化监督责任,坚持标本兼治,加大明察暗访和责任追究,形成治理公路“三乱”高压态势,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诚信执法,促进全省公路市场秩序的稳定健康发展。二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贯彻落实,着力抓好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着力抓好公路建设“十公开”制度深化和法制化,着力抓好领导干部队伍、执法队伍作风建设,提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集中整饬行政执法、行政许可等方面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行为,切实解决群众和社会反映突出的问题,为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载体加强与社会沟通和互动,并对交通运输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履职履责事项作出公开承诺;要及时、耐心接待、了解群众诉求意愿和咨询,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解答人民群众的疑问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向社会表达接受社会监督、提供社会服务的诚意;要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向全社会深入宣传国家、省、部有关交通建设与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总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交通运输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责,是我们交通战线面临的一个新命题,是推进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升管理的科学化、社会化水平,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新期待,为全省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以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社会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在2011年11月的《人民论坛》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总结介绍广州以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社会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经验。本报特予转载,以飨读者。

从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入手,积极构建社区服务管理的新模式、新格局,努力使街道社区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线”,市民享受品质生活的“幸福港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更好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2010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州经过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新台阶,达到10748.28亿元,增长13.2%,连续22年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2010年在广州居住的总人口已超过150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06.14万人,流动人口712万人。特别是随着城市社会转型和基层社会结构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对社会服务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社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单元。如何使“社会人”变成“社区人”,让他们回归社区、融入社区,不仅在社区里生活居住,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以社区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近年来广州坚持把社区服务管理创新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从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入手,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积极构建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新格局,努力使街道社区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线”,市民享受品质生活的“幸福港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坚持制度先行,构筑健全的社区服务管理政策体系

构建健全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政策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的关键。2008年5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明确要求广州等市在社会管理方面有选择地先行先试。为此,广州市委、市政府先后派出队伍分批到香港、新加坡学习考察社会管理服务特别是社区管理服务的经验做法,制定出台《关于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明确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方法途径。先后制定实施《关于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及5个配套文件,确保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扎实有序推进。2011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准确把握社区服务管理的核心内涵,切实转变社区服务管理观念,在深入总结近年来社区服务管理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社区服务管理有益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制度创新力度,出台了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1+3”政策体系,在机构设置、体制改革、财政支持、硬件设施、人才激励、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政策设计,构建起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一整套政策体系,为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同时,在加强镇、村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创新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特大镇、村社会服务管理的意见》,进一步理顺外来人口较多的特大镇、村社会服务管理权责,建立完善特大镇、村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完善特大镇、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吸收外来务工人员平等参与镇、村社会服务管理,以制度创新夯实城乡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在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推进社区管理服务创新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也是推进社区管理服务创新的关键环节。社区服务管理资源分散、条块分割、权责脱节,重管理、轻服务甚至以管理代服务的问题十分突出,必须大胆改革,先行先试,坚决破除阻碍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此,结合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在全市14个街道开展整合街道机构和聘用人员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要求,全面推进街道社区“一队三中心” 建设(街道综合执法队和政务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落实街道对社区管理服务人员的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调配权,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多头指挥、资源分散、效能低下等问题,提高社区服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在全市20个街道开展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共投入8000万元,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或委托项目管理的方式由社会组织承接社区综合服务,建立以社会工作者为主导的跨专业团队,提供以家庭服务、长者服务、青少年服务为核心的各类专业、优质的社会服务。目前,已经开业的16个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其中萝岗区联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提供12大项110多个服务项目,运行仅半年,接受服务的群众已超过2.5万人次。结合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14个整合机构和人员改革试点的街道同步推进社区居委会改革,按照“三个70%”的目标,推行社区“直选”,完善居委会考核机制,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坚持政府主导,构建全面覆盖、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

公益性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本质属性。构建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功能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近年来,广州市每年本级财政投入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资金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0%以上,切实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住房等热点难点问题,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2010年广州首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行列”,在2011年全国30个大城市生活质量指数评比中排名第一。

深入推进街道“五个一”工程建设(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体育休闲公园、一个卫生服务中心、一个视频监控系统),实施社区环境整治小工程计划,不断改善提升街道、社区环境水平和服务条件。目前,全市已建成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216个、文化活动中心204个、体育休闲公园828个、卫生服务中心178个、视频监控系统334个。同时,加快形成以一站(政务服务中心)、一台(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一库(社区服务管理对象信息库)、一网(四级信息网络)、一页(市民服务信息网页)、一卡(市民社保卡)为核心的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管理综合服务体系,让市民群众办事就在家门口,“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利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加大农村镇村公共服务投入倾斜力度,市本级重点扶持新增153个试点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两规”(新村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三清”(清卫生死角、清沟渠池塘、清乱搭乱建)、“四有”(有排污处理系统、有环卫设施、有村民公园、有绿化林带)、“五通”(通路、通电、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建设成效凸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今年以来,把加快北部山区发展作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宜居城乡“首善之区”的重大举措,出台《关于加强我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一区带一镇”、“名企帮名镇”、“百企助百村”对口帮扶战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到2012年,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扶持山区镇专项资金将提高到每镇每年1500万元,大力推进农村路灯建设“光亮工程”和农村泥砖房改造“安居工程”,全面提高北部山区贫困镇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坚持多元共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区的主力军作用

以街道社区为突破口推进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必须厘清政府、群众和社会组织三者的定位和职能,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社会组织是主力。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主力,在社会组织培育与管理、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强社会工作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政府、群众和社会组织的分工协作、良性互动,把社区服务管理创新落到实处。拓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服务项目和范围逐年增多,2008年设置服务项目11个,2009年为33个,2010年设置项目34个,服务范围涉及家庭服务、长者服务、青少年服务、残障康复、社区矫正、戒毒康复服务、劳动就业、社区自治等领域。增加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投入,2011年市、区(县级市)财政用于政府购买服务的投入高达7635万元,相当于前3年投入总和的一倍多。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管理。2008年以前,全市仅有7个社工机构,现在发展到47个,有14个社会组织正入驻孵化基地,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的社工有2103人。截至2011年6月底,全市登记注册各类社会组织4202家,其中社团类143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763个。

坚持社区自治,引导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共建共享幸福广州

社区民主自治是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方向,不仅要广泛宣传培养社区成员的自治意识,建立健全社区民主自治制度,更要注重各阶层、各群体的融合发展,吸引社区成员广泛参与到社区民主自治的活动中,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广州是流动人口大市,城乡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与户籍人口比例接近1:1。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在镇、村高密度集聚,如增城市的新塘镇、花都区的狮岭镇聚集了上万家甚至数万家企业、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外来务工人员,远远超过当地户籍人员。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诉求的变化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各种劳资矛盾和社会冲突日益凸显。引导外来务工人员有序融入城市发展,与本地人和谐相处,共享城市发展成果,既是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重点,也是难点。

深入推进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发展全局。作为一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政治任务,全方位强化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积极推动其融入广州、扎根社区。切实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按照在穗居住外国人和流动人口100%登记管理的要求,健全市、区(县级市)、街(镇)、居(村)四级工作网络,健全流动人员信息登记采集制度和出租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工作,在流动人员超过2000人的社区、厂企设立流动人员管理服务站。进一步强化对流动人员的服务,制定实施“积分制入户”政策,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可以申请入户广州。积极解决流动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建立来穗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医疗帮扶服务,将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在广州市就读的外地户籍大中专学生纳入救助范围。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率先暂停收取流动人口个人治安联防费,选拔优秀农民工进入广州公务员系统和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活动,努力帮助6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更好融入城市发展,共建共享幸福广州。

坚持系统推进,形成推动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强大合力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必须坚持从宏观层面上整体推进,整合全市资源共同支撑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强化干部提拔任用激励作用,制定实施《关于加强街(镇)党委书记职级配备的意见》,创新对街道社区管理服务考核激励机制,突出街道社区居民群众测评的考核权重,对于长期在基层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街道党政一把手,可以在选拔任用、交流轮岗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形成让基层干部安心、热心、尽心扎根基层、服务居民的激励机制和干事氛围。

深化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出台实施《关于推进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的决定》,坚持重心下移、事权下放、夯实基层,重点在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城市管理方面推动事权下放,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整合政府职能部门力量,构建协同合作机制,完善市、区(县级市)、街道(镇)、社区(村)四级政务管理服务网络,确保部门之间、部门与社区之间、各网络服务平台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连接畅顺。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公职人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社区居民沟通联络机制,将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引入社区,扩大基层群众参与程度。广泛发动居住生活在社区的党员、团员、公职人员、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联系社区和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形成“爱我广州、服务社区、共建家园”的良好社会氛围。

——原载《人民论坛》2011年11月

第三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全面提升街道工作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全面提升街道工作水平

---西花园路街道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材料

2011年11月22日

西花园路街道在西夏区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开展“五比五看”争先进位主题实践活动,着眼于街道辖区实际,更新社会管理工作理念,将街道行政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分开,创新工作机制服务群众和提升社会行政管理水平,建立了“街道市民服务中心”,成立了“社会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和“夕阳红”义务巡逻队,倡导社区自治和解决自身造血功能,构建和谐稳定的新西夏区。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确保社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办公室,明确了工作职责,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民生为本、服务为先,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立足基层、打好基础,推动管理方式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党执政能力的提高,事关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公信力的提升,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更是街道基层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西花园路街道党工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创建学习型街道社区建设,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采取党工委领导、办事处负责、社区协同、群众参与的模式,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破解社 会管理难题,全面提升西花园路街道社会管理能力和社区建设水平。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社区这个主题,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落实民生保障工作,全力打造一个“团结、稳定、发展、和谐”的新西夏。

二、进一步深化学习型街居建设,确保社会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街道领导班子中心组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街道特点和实际,围绕如何创新街道、社区社会管理模式等问题在领导干部中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和交流,切实把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建立“两带一推”长效机制,以“四学三带头六结合”学习模式推进学习效果。一是建立“两带一推”学习机制,狠抓学习。即:以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带动各支部的学习,以领导干部的学习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组织社区理论宣讲团深入社区讲授党的理论、政策、法规和生活常识等各方面知识。二是坚持“四学三带头六结合”学习方式。(“四学”:统筹兼顾,围绕主题集中“学”;形式多样,认真组织灵活“学”;合理安排,工作忙时挤时“学”;联系实际,促进实践深入“学”、“三带头”:带头学习,带头讲党课,带头作辅导;“六结合”:把学习同贯彻区委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十七届六种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七一”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五比五看”争先进位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学习孙仙梅“四心”工作法结合起来、与学习先进人物结合起来)的形式开展学习。三是严格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加强学习。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加强学习。并定期通 报考勤情况,要求学习期间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确因公需外出的,经领导批准后,回来后进行补课。四是根据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定期检验学习效果,建立学习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终身学习理念。

三、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确保社会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提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社会管理的新要求,街道党工委按照“为民、务实、高效”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理念,坚持把改善民计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社区党建、社区维稳、和谐社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创新实践社会管理新模式。

(一)社区党建探新路,全面推行“四谈工作法”。针对过去社区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说话,楼上楼下不相识的不良现象,为增强居民幸福感,使社区干部主要精力放在为民服务工作中,街道党工委创新工作模式,全面推行“四谈工作法”:即社情民意天天谈(社区干部每天带着居民住户登记本和民情日记本到各自责任区走访驻地单位和居民,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掌握辖区内动态,针对责任区内居民家庭到少上门一次)、骨干力量月月谈(楼栋党小组长、功能党小组长、楼栋长和骨干户每月开展月月谈活动,集中反映楼院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的办法)、和谐楼院季季谈(指街道和社区干部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周末在楼院与居民开展谈心活动。倾听他们的困难,以及关注的热点问题,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社区工作综合谈(每年年底,社区党支部组织楼栋党小组长、功能党小组长、楼栋长、街道包片干部、片警、居民代表、物业、卫生、辖区单位代表召开一次社区工作评议会)。现收到居民诉求48条,现已解决16条。

(二)精细服务暖人心,深入开展“三创三亮”活动。2011年4月建立“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后,以“提高服务水平、争创优质服务品牌,推进和谐西花园建设进程”为主题,扎实开展“三亮三创”活动。一是通过设立公示栏、摆放席卡台签、佩戴工作牌,将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姓名、岗位职责等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围绕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提高服务水平和为群众办实事等方面做出33项公开承诺。三是在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广泛开展以“一张笑脸相迎、一声热情问候、一杯热茶款待、一负责任到底、一个满意答复”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树形象活动。四是以“四个一”活动为载体,强力推进活动开展。即组织党员职工、服务对象代表召开一次征求意见座谈会;街道市民服务中心根据征求到的意见,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便民服务措施;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结合本职岗位职责提出一项服务承诺;组织街道市民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开展一次岗位知识和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在开展“三亮三创”活动以来,收到流动人员张玉和丈夫锦旗一面。

(三)扶老互助保平安,大力倡导“三不计精神”。

针对以前橡民社区经常性发生翻扒阳台、撬门入室和盗窃汽车电瓶、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及自行车等盗窃案件,社区居民没有安全感,反应强烈的情况,社区一些老党员在社区的支持下自发成立了橡民社区“夕阳红”义务巡逻队,现已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40多人。这支队伍以无私奉献的精神“献余热”,不计休息、不计报酬、不计时间的“三不计精神”认真开展辖区治安巡防,使各类案件发下降50%,有 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使社区的居民真正有了一个安乐祥和的生活环境。群众满意度、安全感达到95%以上。得到了自治公安厅、银川市公安局、西夏区公分安局的充分肯定,西夏区公安分局6月16日在橡民社区召开了100多人现场观摩会,自治公安厅、银川市公安局领导多次来社区调研,给予了高度评价。宁夏日报、银川晚报、银川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并率先在西夏区推广的同时在我街道8个社区全面推广,相应的“巡逻队”通过运作,今年1-6月份,辖区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2.5%和28.1%。

(四)市容管理重长效,深入推进和谐社区进程。

针对辖区原来多头执法,多头检查、重复处罚,造成的职权不清、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街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于2011年4月成立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综合执法中队,2011年 9月更名为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综合执法大队,主要承担城市管理、食品卫生、计划生育以及民政,并新增加治安管理工作共五项职责。执法大队的成立和各部门联合执法,强化了城市管理,整合了执法资源,提高了整体合力,真正实现管理和执法兼备,开展治安巡逻、定点执勤、平安创建活动,预防、发现和制止各种治安紧急事件的发生,并积极协助安保部门及公安进行工作。改变了,使执法行为进入统一、简明、高效的新状态。很好地整合了政府执法资源、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执法内容得到全面履行,依法管理事务能力得到加强,城市管理真正做到了“管理”、“执法”两手抓,两手都硬。执法大队自成立以来,辖区各类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治安案件下降30%,刑事案件下降15%。同时在“创城”、“创卫”检查期间重点对西花园南北巷、中和巷、福利巷进行综 合执法,下发整改通知书24份,劝导、协助沿街商户卸除不合格牌匾、灯箱100余块,更换不合格牌匾4块,修补破损道砖14处。对3名出生间隔不够的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开展了3次居民矛盾调解工作。因势利导实施流动摊点服务式管理,为影响交通的30户困难摊贩提供疏导经营场所。坚持“梳堵结合、以梳为主”的人性化管理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错时管理、延时管理措施。及时查除违法经营现象,坚持每天到街道辖区抽查各经营商户。协调建设交通局在兰芝巷设立8个减速带。实行精细化管理,贯彻落实文明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带着感情去执法,寓管理于服务,使“市容”与“繁荣”相得益彰。开展联合执法:西夏区卫生监督所、西花园工商所联合对五小行业开展联合执法工作,对不合格25家五小行业依法处罚了12家,关停13 家。与西夏区文体局联合对辖区11家网吧开展联合执法工作,对天翼网吧和红色激情网吧依法进行了停业整顿处罚。与西夏区卫生监督所联合对早点摊市开展联合执法工作,依法关停了4家早点摊位。联合橡民社区“夕阳红” 义务巡逻队,发挥群防群治重要作用。执法大队联合“夕阳红”义务巡逻队,重点加强对社区治安环境的管理,在巡逻中共制止盗窃自行车行为10人次,化解社区矛盾纠纷70余次,使得近期内社区的可防性案件发生率下降了50%,使社区的居民真正有了一个安乐祥和的生活环境,“夕阳红”义务巡逻队也成为了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一年实践,我们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工作经验与办法,也收获了一些工作体会与启示:一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二要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格局,要发挥好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三要把握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管理环节,不断增强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从而形成主动性和有效性。

同时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需要我们不断的对现有一些工作、技术做探索和创新。比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面对多元的社会需求和利益调整,我们的管理手段较为单一,在灵活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各类手段综合施策方面较为欠缺。在坚持地区发展方面怎么样做到坚持统筹兼顾,有效实现共商、协商,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在综合运用平等沟通、协商沟通、教育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方面还需要努力和提高。

今后的想法和努力的方向:第一,坚持目标导向,树立社会管理创新“四零理念”。一是联系群众“零距离”。二是矛盾激化“零增长”。三是打击整治“零容忍”。四是责任为重“零误差”。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完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在机制设计上,要从事后处置转变到超前防范上来,从被动应对转变到主动掌控上来,从简单的刚性化行政管理转变到人性化上来,从运动式的治标转变到系统化的治本上来。二是在机制建设上,要重点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重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社会治安防控机制、网络舆情发现引导机制等。三是在机制衔接上,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快资源整合,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第三,坚持需求导向,培育社会管理创新多元主体。一是成立社会管理综合试点领导小组。二是优化干部队伍建设。三是有效发挥党建作用。四是注重培育社会组织。五是深入开展群防群治。第四,坚持项目导向,推进社会管理 创新重点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关键是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对我们能力水平的重大考验。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以责任为重,效率为先,形象为上,服务为本,为建设宜居西夏、和谐社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

第四篇: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质效和水平

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质效和水平日前,市委政法委召开全体人员会议,专题学习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淮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研究落实下一步工作措施,动员大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注重实效,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质效和水平。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亚青强调,一要确立“主力军”和“主阵地”的总体定位,高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各项措施的落实。充分发挥我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首创优势,注重源头治理,全力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推出特殊群体关爱帮扶等举措,引导和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社会管理。抓好依法行政,提升司法公信力,实现依法治理。二要履行“建设者”和“捍卫者”的职责任务,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以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法治淮安建设,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开展食品安全“放心行动”八项工程、“六大维权中心”规范提升工程、乡级综治组织规范提升工程。三要围绕“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核心要求,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引领工作开展。将社会管理创新与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矛盾调解率、系列创建覆盖率、公众安全感和法治满意率稳步提升。

第五篇:全面提升保障性安居工程质监水平

全面提升保障性安居工程质监水平

摘要:“民生工程”质量,事关民生安危。镇江市始终强化质量意识、细化监管举措、落实各方责任,全面提升保障性安居工程质监工作水平,努力为老百姓建设“满意房”、“放心房”。

关键词:安居工程 质监水平全面提升

“民生工程”质量,事关民生安危。做好拆迁安置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是质量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镇江市始终注重理念提升、强化质量意识,依据政策法规、细化监管举措,加大监管力度、严化各方责任,相继开展了保障性安居房质量管理专题培训、保障性安居房质量专项检查和保障性安居房建设观摩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有效提升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质监工作水平。2013年,全市47项保障性住房竣工项目,建筑面积达35.59万平方米,在交房后都成为了老百姓的“满意房”、“放心房”。

一、主动转变监管模式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保障房监管内容不仅包括建设方、管理方等,还包括保障对象。监管机构主要负责监督检查: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履行情况;保障对象的家庭人口、住房、收入、资产以及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等情况;保障性住房改装修、入住、转租、转让、租赁备案、经营等情况;信访、举报问题落实情况。对此,镇江市创新理念,将日常监督管理、定期监督管理与委托监督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一年来,全市组织了多次关于保障性住房质量的专项检查,以及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质量的专项检查和巡查,促使“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高效联动,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从“被监督验收”模式转到了“主动监督巡查”的轨道上。秉持这种质监理念,该市坚决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明确工程质量目标,明确工程拟采取的技术措施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情况和创优具体措施,实行创优目标管理,制定创优计划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检查制度和奖罚制度。

二、严格把好质量关口

一是在整治方面,坚持做到三个严格:严格控制墙面和楼地面等影响观感的“质量通病”;严格执行桩基、地基基础及主体验收标准,不合格的不得进入到下道工序;严格执行单位工程样板间制度,以样板为先行,以样板为标准,尤其是装修工程的样板间必须通过监督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展开大面积的施工。二是在验收方面:严格按照《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规程》关于“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是对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符合当前消费者对住宅工程质量的需求”的明确要求,重点强化四个方面的工作:对工程实体几何尺寸以及空鼓、开裂等通病的检查;把蓄水、淋水作为验收的条件之一,把渗漏等质量问题设为验收的否决项;细化和完善分户验收资料,加大对分户验收资料的核查力度;强化分户验收标识(如合格证、责任铭牌)要求等工作。2013年,针对保障性住房工期紧、老百姓需求迫切等特点,开展了保障性住房预验收工程,提前介入,服务一线,多次组织对住宅工程重点片区进行集中示范专项检查,对各责任主体提供的分户验收资料进行了实地复核,有力地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高。

三、积极主动提供服务

一是开辟绿色通道。特殊工程在受监及验收等各个环节,简化程序,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促进企业尽早投产达效,真正以创新创优的服务推动企业加快发展。二是提前监督服务。为质量监督注册手续暂时不齐全的工程项目,实行提前介入、跟踪监督,确保受监覆盖面达100%,受控工程合格率达100%。三是实施预警提醒。针对冬季施工、雨季施工、夏季施工、深基坑施工等不同季节和施工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主动与项目部负责人沟通,进行质量问题预警提示,提醒服务对象注意采取必要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施工质量。

四、注重建筑环保节能

建筑节能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一项重要工作。一是强化工程建设环节的监管。重点抓建筑节能专项设计、专项审查意见、专项方案(含监督)和专项验收“四个专项”制度的落实,杜绝不经图审擅自变更施工、降低建筑节能标准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强化建筑节能相关设计指标的检查落实。通过查阅建筑节能构造检测报告和现场热工性能检测报告,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节能效果。对不符合建筑节能要求的工程,坚决不予通过工程验收。

五、着力强化示范引领

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创优标准和实施措施的落实,并运用这些工程的创建经验,通过观摩交流,宣传推广等方法,实行动态的、经常性的分类监督管理,指导全面、促进后进。另一方面,通过一流的质量管理,一系列创优标准和先进工艺的实施,实现主体结构、装饰及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高品质。去年,由施工单位共申报主体优质结构工程302项,评选出市“金山杯”优质工程奖项目65项,督促并指导企业积极申报省优“扬子杯”。目前,已确立了红星桃花源、新城市花园等一批“精品示范”工程。

六、推进制度能力建设

一是推进地方法规制度建设。抓好《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实施细则》贯彻实施,结合镇江市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实际,研究探讨工程质量监督抽查方式。积极组织对省政府规章《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宣传贯彻。二是推进依法监督能力建设。开展监督模式改革创新思路讨论。在日常监督工作中,探索执行差异化质量监督、重点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抽查与节点解剖相结合、对质量问题科学分类、统一监督尺度等改革举措。开展住宅工程质量监督窗口创先争优活动。强化岗位培训、业务轮训、继续教育和实践能力考核,提升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综合素质,推进监督队伍依法监督能力建设。

(作者单位:镇江市云台居住房产管理处,江苏 镇江 212000)

下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水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水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 提升平安建设水平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平安建设水平 去年以来,******街道办事处从强化社会管理入手,不断提升平安建设工作水平,平安建设工作实现了“两低两高”(刑事发案低、信访量低,破案率高、......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水平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水平【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迅猛,全社会的融资总量增长的也很快,融?Y的结构也日趋完善;我国对于金融行业的宏观调控体系也在......

    创新社区管理 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创新社区管理 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经棚街道党工委紧紧抓住整合资源和强化服务这个重点,统筹服务力量,夯实服务基础,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有力提升了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关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汇报材料 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我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该项工作,重点从优化服务和提升精细化管理......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背景材料】(一)背景综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

    加强学校管理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加强学校管理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绥芬河市高级中学迎接人大视察汇报 (2010年10月13日) 一、学校基本情况 绥芬河市教育园区高级中学总占地面积三十二万八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七......

    全面提升兵团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全面提升兵团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当代兵团》:按照兵团党委六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决定,兵团2015年开展城镇化提升年活动,此次活动具体将如何开展? 李林毓:城镇化提升年活动的开......

    全面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落实主体责任,创新工作机制 全面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我县地处怀化西部,与贵州接壤,人口26万,面积1508平方公里, 2008年以前有65家露天采石场,6家井下矿山,10家机砖厂,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