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断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不断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广东省云浮市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契机,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云浮市地处粤西山区,是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原有基础等因素制约,云浮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社会管理面临巨大压力。为改变这种局面,云浮市近年来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围绕“下”字做文章,将基层作为着力点,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管理路子。眼睛下看,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一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向下看。将主体功能区概念引向县域,以县为单位进行规划和建设,确定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开发与保护并重示范区三类主体功能区,实行分类指导,走“错位发展、以特取胜”的发展路子。二是在转变基层治理方式上向下看。推进镇级机构改革,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组建党政办、农经办、宜居办、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三办两中心”,重点解决组织建设、农民增收、环境建设、社会管理、民生服务等问题。三是在转变管理工作方式上向下看。推行 “十步工作法”,让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全过程;树立“民意为先”理念,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制度,方便基层群众参政议政。权力下放,增强社会管理能力。巩固和完善基层组织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基础。云浮市实施以权力下放为核心的强镇扩权改革,将原先赋予县级政府的部分事权、财权和人事权下放到乡镇,提高基层政府的施政能力。一是下放事权,让乡镇有权办事。率先在云安县推进强镇扩权改革,按照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将14个县直部门的72项职权下放到乡镇,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能动性。二是下放财权,让乡镇有钱办事。适当扩大乡镇财权,逐步提高乡镇税收返还比例。同时,规范县直部门资金下拨方式,扶持资金统一划拨到乡镇政府,由县直部门负责监管,乡镇直拨扶持对象。三是下放人事权,让乡镇有人办事。按照配强配优乡镇班子的要求,扩大乡镇干部人事推荐权、干部调整建议权和干部问责处理权,乡镇党委对配备镇级班子副职有推荐权,对调整镇班子成员有建议权,对乡镇干部工作问责有处理权。资金下发,夯实社会管理基础。基层社会管理任务繁重、资金不足。针对乡镇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云浮市通过县级统筹财政以及税收等渠道对镇村两级予以资金支持,保障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顺利推进。一是创新财政保障机制,实现向下拨款。在镇级运作上,除了提供公共服务全额保障,还逐步提高乡镇税收返还比例;在村两委运作上,实行县级财政直补;在保障民生上,实现专项财政下乡。二是创新税收共享机制,实现向下分税。按照相互合作、利益共享、共同开发的原则,出台项目招入地与所在地税收共享、资源地和项目地税收分成、园区税收增量共享等政策,并明确税收共享资金只能用于社会管理和服务。三是创新财税激励机制,实现向下奖励。在确定财税考核基数的基础上,实行“超率累进分成”激励机制,超过基数增长率的部分越高奖励比例越高。同时,设立“上台阶奖”,奖励财税收入突破一定数额的乡镇。服务下移,丰富社会管理内涵。完善社会服务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云浮市坚持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服务体系,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让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是组建三大中心,实现服务下乡。组建镇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农村劳动力服务中心和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帮助农民解决土地、就业及农业发展等问题,提高基层社会服务的专门化和专业化水平。二是组建一社一队,实现服务进村。成立农村社区服务合作社,逐步建立一体化的社会、劳动、医疗保障以及交通、通信等服务网络,让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农民;组建农村环卫服务队,寓社会管理于公共服务中,解决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环境卫生问题。三是开通四个网络,实现服务入户。运用信息技术平台,推动社会服务逐步向镇村延伸。开通“三农”服务网、政府服务热线、远程审批系统和廉政直通车,形成覆盖农户的一网连市场、一
线解难事、一站办审批、一键强监督的全方位信息化服务体系。考核下沉,提升社会管理成效。建立面向基层的政绩考核机制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云浮市坚持在政绩考核过程中尊重民意、重视基层,实现考核下沉。一是将官考与民评结合起来。通过机关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评价、领导班子评价、单位代表互评、基层人员评价,把各考评主体的意见和建议以不同权重比例集中起来,使民意在评议中得以体现,形成上下互动的评议氛围。二是创建“5+X”乡镇干部考核机制。探索实施“基本职责+主导职责”双层履职制度,明确乡镇干部的功能职责为“5+X”,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考核原则。其中,“5”是指社会维稳、农民增收、公共服务、政策宣传、基层建设五项基本职责,体现了以基层为导向、以群众为中心的考评标准;“X”是指赋予各乡镇不同的功能定位、职责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等。几点启示云浮市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探索收到明显成效,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双丰收。2010年,群众信访数量较2009年下降29.5%,农村治安案件下降30.8%,全市未发生严重群体性事件。同时,经济增长率达到15.4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达到22.8%。云浮市的实践探索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重点在基层。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基层稳定,整个社会才能稳定;基层发展,整个社会才能发展。只有搞好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社会管理的大厦才具有扎实的根基。当前,我国大量社会需求来源于基层、大量社会问题产生在基层、大量社会矛盾根源在基层,这对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将人力、物力、财力投到基层,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才能从源头上化解各种矛盾。关键在服务。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它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社会管理理念,想方设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优质的公共服务,以服务体现管理,以服务促进管理,以服务深化管理,才能真正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保障在制度。社会管理是一项事关长远的基础工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常态化、系统化、机制化。只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特别是不断创新政绩考核机制、财税分享机制等,才能有效推动和保障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实现,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基础在群众。群众是社会管理的对象,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及社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只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切实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充分参与、高效参与,以决策共谋集中民智、以发展共建凝聚民力、以合作共管汇集民意、以成果共享顺应民心,才能形成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二篇: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质效和水平
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质效和水平日前,市委政法委召开全体人员会议,专题学习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淮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研究落实下一步工作措施,动员大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注重实效,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质效和水平。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亚青强调,一要确立“主力军”和“主阵地”的总体定位,高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各项措施的落实。充分发挥我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首创优势,注重源头治理,全力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推出特殊群体关爱帮扶等举措,引导和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社会管理。抓好依法行政,提升司法公信力,实现依法治理。二要履行“建设者”和“捍卫者”的职责任务,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以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法治淮安建设,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开展食品安全“放心行动”八项工程、“六大维权中心”规范提升工程、乡级综治组织规范提升工程。三要围绕“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核心要求,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引领工作开展。将社会管理创新与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矛盾调解率、系列创建覆盖率、公众安全感和法治满意率稳步提升。
第三篇: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水平
xxx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水平
xxx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水平
xxx按照精心打造一批、示范带动一批、自身创建一批的思路,分行业培树出一批基层党建示范点,切实发挥出“典型示范带两头、辐射引导促中间”的作用。自2006年以来,全市共培育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32个。其中,下关镇荷花村党总支、下关镇正阳社区党总支和大理建设百货商场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省级基层党建示范点;xxx人民检察院党总支、蝴蝶泉公园分公司党支部等5个基层党组织被州委组织部确定为州级基层党建示范点,并成为“白州党建示范走廊”重要组成部分。
一、好中选优,选点创建。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采取由下自上、层层遴选的方式,从市属36家党委推荐上报的61家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基层党组织中遴选出20个党建工作基础好,示范性、导向性、激励性较强的基层党组织作为全市党建示范点创建单位,按每个市级示范点给予2万元创建工作经费标准,从留成党费中划拔出40万元用于提升基层党建示范点的软硬件设施。建立市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挂钩联系党建示范点制度,明确市委确定的基层党建示范点的具体联系领导和工作人员,使创建资源配置集约化。各基层党委也结合实际,积极创建不同层次的党建示范点,先后确定各自的党建示范点创建单位41个,由党委班子成员挂钩指导创建工作,做到成熟一家、推荐上报一家,构建起市委精选打造一批、基层党委自行创建一批的基层党建示范点梯次创建格局。
二、凸显特色,分类创建。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统揽,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动力,找准创建工作着力点,不断赋予“五好”新的形式和载体,凸显农村、机关、社区、国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特色,分行业培育打造和提升了农村12个、机关5个、中小学校4个、医疗卫生单位1个、社区6个、国有企业2个、非公有制企业2个基层党建示范点,使示范点创建做到既普遍开花、又重点突出。在农村,以实施找准位子富民强村、建好房子固牢阵地、亮出牌子树立形象、树立旗子凝心聚力、安排票子提供保障的“五子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评星挂牌、公开承诺等活动,不断发挥党员“双带”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在机关,以建设学习型机关、服务型队伍、效能型部门为重点,普遍实行党员挂牌上岗、党员先锋岗和党员示范窗口三项制度,设立党员先锋岗264个,党员示范窗口162个,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189支,广泛开展机关党员下乡搞调研解难题送温暖、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等活动,不断深化“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内涵。在社区,按照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要求,认真落“三有一化”,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楼院、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广泛开展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联建共创活动,努力构建区域化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全力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在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组织,以增强企业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为主题,深入开展“四好四强四优”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改革中做先锋、技术上当能手、工作中创佳绩,”“为党旗增辉、为企业增效”、“亮身份、促发展、树形象”、“双增双培”等活动,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示范引导,带动创建。把发挥作用,强化功能作为重点,要求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以开展“制定一个结对共建工作方案、召开一次互帮互助研究会议、帮助建设一批党员活动场所、结对帮扶一批困难党员群众、帮助找好一条经济发展路子、帮助完善一套民主管村制度”的“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其党建工作优势,帮助指导其它基层党组织抓好党建工作,使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做到创建一个、带动一片,达到引领整体、带动全盘,提升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效果。近年来,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先后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其他基层党组织解决186个困难,接待各级党员干部观摩学习16000人次,成为基层党组织学习追赶的楷模,交流经验的平台,培训取经的基地。
四、动态监管,常态创建。为保证示范点的长期先进性,市委对示范点实行“一年一考评,两年一复核”的动态管理制度,在抓好示范点作用发挥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培育新的示范点,将提升老示范点与培育新示范点的工作结合起来,让新老示范点相互启发、相互竞争,产生出持久广泛的集群效应。对新的示范点做到成熟一个,考评一个,命名一个。对已命名授牌的示范点,市委每两年组织一次复查验收,对工作成绩突出、典型示范作用发挥较好的党组织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标准明显降低或因其它原因已达不到示范点标准,不能较好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的党组织予以摘牌,建立起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四篇:不断提升全县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组工干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1、端正的学习态度武装头脑。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上的先进是其他各方面先进的根基。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对组织工作的挑战,增强理论素养。善于把所学科学理论运用于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组织工作推向深入。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不断把学习的成果转变成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思路和措施。
2、深厚的组工文化底蕴武装头脑。深厚的组工文化,以“忠诚老实、公道正派,清正慎己、甘于奉献,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三个方面为核心内容。“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就是自觉服从组织,不讲条件,不讲价钱,带头知人善任,选好人、用好人。“清正慎己、甘于奉献”,就是淡泊名利,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小节,抵得住诱惑。“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就是实事求是,严格按照规定办事,敢于给好人说好话,给坏人说坏话,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要把组工文化建设作为“铸魂工程”,健全组工干部激励关爱机制,增强组织部门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3、系统的工作方法武装头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做什么工作,方法问题是第一位的,在推进组织
工作科学化进程中,要大力推行组织工作“系统工作法”,主要内容是:工作谋划课题化、工作目标责任化、工作推进工程化、工作督查台账化和工作考核绩效化,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增强工作实效。
4、开放的工作格局武装头脑。新形势新变化要求组织部门必须破除封闭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公开透明、民主开放、与时俱进的组织工作新格局。因此,围绕组织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到基层一线深入调查。做好正面宣传,搭建高效快捷的宣传平台,及时总结宣传组织工作新经验新成果,加强对身边典型、重大活动的宣传,扩大组织工作影响力。接受社会监督。对一些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重要事件,要及时公开、重点公开。要学网、懂网、用网,学会与媒体打交道,这是一项基本功。要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既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又要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努力打造正面宣传强势。通过构建公开、开放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第五篇:深化改革 细化管理 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深化改革 细化管理 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松源镇第一小学2006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教学工作全局,以创建平安校园为底线,以办好人民满意学校为己任,围绕“以人为本,厚德博学,质量领先”的办学思路,坚持内涵发展之路,推进校本研训特色建设,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品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工作目标:
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围绕一个中心”、“推进两项工程”、“实现三个满意”、“抓实四项工作”。
1、“围绕一个中心”探发展新路
学校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实施新课程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学年确定为“教学质量推进年”,确保质量全县领先。
2、“推进两项工程”谋发展动力
一是扎实推进“校本研训特色建设工程”,本学年确定为“校本研训精致年”,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为重点,以实施教师“共同学习、合作教研”为突破口,以强化“行动研究”为亮点,全力打造一支热爱学习、师德高尚、主动发展、业务精湛教师群体,逐步建构“合作型、学习型”现代特色学校。二是努力实施“学校内部精细化管理工程”,注重学校宏观管理的同时,在值周、备课等微观管理方面加大力度,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3、“实现三个满意”夯发展之基
用镇一小优秀的教师素质,优质的教育服务,优美的教学环境来实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4、“做实四项工作”展发展宏图
一是学校内部管理要精细化;二是校本研训要更深化;三是两会(兴趣特长运动会、田径运动会)和一周(艺术周)要力创佳绩;四是校园文化建设要上品位。
具体工作措施:
一、继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锻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要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重点,继续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明确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我们要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干部党员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在学校各项工作及各自岗位上率先垂范,奋勇争先。
2、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年级组建设为重点,以工会为纽带,以师德教育为核心,深化和细化“关爱学生、热情工作、提高质量、容纳他人”工程,开展“争当人民满意教师”的主题教育。在师德教育月活动中,深化“走进家庭、走入心灵”与学生家长交朋友活动和“爱心帮扶结对”活动。深化“创教育服务名牌”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真情塑造未来”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先进岗位示范带动作用。
3、认真反思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通过反思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抢抓发展的机遇,乘势而上;认真思考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要学会运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办法来看待和解决学校和学生在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聚精会神搞课堂教学,一心一意谋学校发展;要提高工作质量,坚决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学校的生机活力;要从严治教、强化管理,保证教育的健康发展。
4、加强校本培训,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采取集中培训、对话讨论式培训、学习研究式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切实增强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要结合全年工作目标,重点组织开展主体参与式学习理论、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等方面的培训和讲座,提高教师的掌握和运用教材能力、组织课堂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测试评析能力。学校要继续想方设法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造条件,要给教师一个平台,使其能尽显才华;给教师一个阶梯,使其能登高望远;给教师一个机制,使其能自我完善。
二、牢固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观念,切实推进学校德育精细化管理。学校德育工作要初步构建出比较明晰的思想教育体系,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拓展学校德育内涵,确保教育内容的鲜活性和计划性。要按照精细管理、自觉养成的具体要求,重点抓好落实,突出实效性。
1、继续以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坚持“重走养成教育之路”的思想,组织学生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其内涵,将《守则》和《规范》分解细化,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重教育,强训练,严考核”上下功夫,开展“星级文明班级竞赛”活动,健全以规范、育新人的规章制度,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载体,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推向新的高潮,抓出成效,形成特色。
2、扎实推行值周管理负责制。各值周领导、教师要明确值周职责,值好班,站好岗,对学生仪容仪表、出操、课间十分钟、校内走廊秩序以及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爱护公物等方面常抓不懈,做到天天有检查,周周有小结,提高常规管理质量。
3、切实推行首遇责任制。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工关心每一个学生,建立首遇责任制,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即做到:谁发现,谁教育;谁发现,谁处理;谁发现,谁负责。及时消除隐患,构建全方位、即时式的德育与安全网络。
4、作为县校园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的试点学校,要率先开展好校园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做好试点工作。有创意、少而精地继续举办好具有学校特色的活动,让学生的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展现个性,和谐发展。继续办好《春语报》、“雏鹰之声”广播站和两周一期的“辅导员温馨提示”,将校园建设成少年儿童成长乐园。
5、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点,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实施德育导师制,完善导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发挥全员参与育人作用,探索德育导师帮教途径,对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帮教、排解和矫治,特别要关心贫困生、单亲子女、问题学生等,消除其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强、自爱、自信的健康心理。
6、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广泛开展师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科普、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德育阵地,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7、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抓手,切实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德育导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少先队组织管理建设,尤其要抓好班主任的培训,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改进班主任工作作风。继续坚持“以会代训”原则,充分利用好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例会,开展好“工作大家谈”活动,集思广益,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8、以加强与社会、家庭联系为落脚点,营造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让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坚持家访制度,充分利用校园网站,进行家校沟通,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大教学管理力度,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教学质量是发展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线。根据“质量领先”的办学思路,积极倡导“把课堂做大”、“把教学做活”、“把学生做亮”的教学理念,尽最大限度地关注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对执行课程计划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规定开齐、上足、教好各类学科,要按要求上好“晨间活动”,晨间活动时提倡老师和学生一齐读书背书,琅琅的读书声响彻整个校园。
2、严格教学常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认真做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把它作为教师工作的底线要求。每天值周领导都要巡视每班的上课、下课情况,对随意调课、空堂、拖堂、不备课上课等违纪现象做严肃处理。教导处要积极探索、改进和完善常规教学工作制度,做好平时的教学常规的检查考核工作,将检查考核情况列入教师考核范围,力求有效地抓好教学常规。
3、加强备课管理,提倡有效备课。要通过备课质量的提高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每个课时教师都要提前备好,取消电子教案,每月备手抄教案一个以上。本学期还实行推门听课的检查制度。各个任课老师在课本上要留有自己思考的痕迹:或圈、划、批、注,或补充资料等。在教案实施后要及时记录自己课堂教学的得失与感受;在作业方面,既要注意抓学生的书写规范,又要注意自己的批改规范和建立学生“错题库”。
4、关注课堂教学,抓好课堂质量。要以“夯实课堂教学实效”为抓手,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中,不仅要努力做到目标分层,指导分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还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5、要抓好“提优辅差”工作,对“学困生”要充满爱心,耐心和恒心,辅差工作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力求实效。要加强学科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加强平时的质量监控,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落实全面发展,加强体卫艺工作。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五育并举,互相渗透;认真贯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利用体育课、早操、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认真贯彻《学校卫生条例》,经常性地开展卫生保健教育,组织学生做好眼保健操;要进一步重视音乐、美术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切实抓好各类特长生的培养,力争两会(兴趣特长运动会、田径运动会)和一周(艺术周)取得佳绩。继续办好“传统体育项目(举重)学校”,树立镇一小品牌。
四、注重教育科研,推动校本研训的持续发展。
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方法研究为主线,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充分发挥教科室的作用,形成“以科研促教学”的氛围,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加强教研组建设。各教研组学期计划中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计划、内容,并切实落到实处。各教研组要深入研究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继续探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不断总结教学改革中的得与失,并及时调整,确保课程改革取得新的成果。提倡组际之间的交流与磋商,努力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同时加强教研组工作的自主性、创新性、实效性,由教研组长负责,加强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研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抓好“语数中心组”活动,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努力探索一条使青年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道路。
2、突出校本研训重点。教务处和教科室要根据校本研训发展规划,选择发展战略,设计实施方案,不断加强校本研训管理制度建设,通过教师自学、讨论、写心得体会、教研“沙龙”、教学叙事、专题论坛、骨干教师典型引路、课堂模拟、反复磨课、师徒结对、优质课评比、校际交流等形式,开展卓有成效且富有特色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创建“四层”的学习型组织,即干部学习型团队、学习型教研组、学习型班级和学习型家庭四个层面的学习组织,各学习型组织要做到人人有计划、有课题、有思索、有笔记、有成果,狠抓落实,重在结合,努力使我校成为人人讲学习,人人好学习,人人会学习的学习型校园。
3、注重校本课程深度开发与研究。利用《平安校园》、《生态家园》两本校本教材,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
4、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强化科研兴教的意识,研究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教学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好校园网站的阵地作用,建好网上教学论坛栏目。
五、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努力构建平安校园。
安全是大局,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前提。安全要列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没有安全就没有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没有安全就没有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着力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内部和周边治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努力消除校园及周边各种不安全隐患。
进一步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加强安全细节管理,如每节课课前清点学生人数,学前班放学后与家长交接,值周教师溪边巡查和清校工作等等,建立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明确安全责任制,定期分析校园师生安全问题,签订班级安全工作责任书,责任到人,层层落实。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重点抓好校舍安全、交通安全、游泳安全、消防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提高后勤保障水平。
1、各处、组、各位教师要重视各项工作的过程管理,做到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并重,在过程管理中落实好各项工作,增强实效。
2、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师考核方案,使之更加科学,便于操作,充分体现公平和公正。
3、加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做到定期开放,努力发挥其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的功能。做好报刊资料信件收发工作。
4、加快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多媒体教学设备,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效能,努力探究更加新型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目的,5、强化对后勤工作人员的管理。各后勤工作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把自己定位于为教学、师生、学校发展服务的角色位置上,增强责任感,提高服务质量,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的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工作思路已经清晰,工作任务已经明确,让我们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我校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二00六年八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