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发商参与改造村民利益更有保障
开发商参与改造村民利益更有保障
深圳市政府最近出台了《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暂行规定》,其中明言欲吸引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改造,或由各村股份公司自行改造。这在深圳的城建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城市乱七八糟。对于“城中村”,无论是市民,还是住在其中的外来人员,甚至是村民本身,恐怕都不会有正面评价。因此,包括深圳在内的各地清理整顿城中村,就是一项合理的事情。不过,由于此事涉及大量人口的巨大利益,因而需要有关部门
仔细拿捏分寸和火候。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不管是成建制的城中村,还是由于批出的土地长期不能开发而新近形成的城中村,其实都是由政府管理体制上的缺陷造成的。政府的职责在于为生活于其管辖范围内的一切居民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然而,长期以来,城市政府却基本上只向有本市城市户口的居民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如此就形成了居民责任与权利的错位:那些农民户口居民和外来人口为本市财政和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却不能痛快地享受本市政府的公共服务;在政府层面上,则形成了公共权力与责任的错位:城市政府对村民和外来人口拥有强制性管制权,却不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公共品,使他们不可以像城市人那样生活和工作。
正是由于城市政府公共品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欠账,交通、治安、环卫、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供应短缺。城中村之脏乱差,即源于此。而且,一个社区一旦陷入脏乱差中,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脏乱的环境本身就会催生种种丑恶现象。
基于这种原因,有关部门在清理城中村时,首先需要自觉承担自己失职之责,而不是将责任全部归咎为村民观念落后或外来人口素质低下。有了这样的认识,有关部门才有可能以一种更为平等的态度、更为耐心地面对清理城中村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避免依靠强制性
权力,快刀斩乱麻地处理相关问题。
这里面最为重要的是有关城中村村民利益的问题。不管城中村如何影响所谓的国际化大都市的亮丽形象,如何让高尚的城里人感到不够悦目,城中村村民的现有利益却依然是合法的、正当的。其中最重要的利益还是物质利益,尤其是村民在土地使用权上的利益。在清理城中村过程中,这些权益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村民如何行使这种物权,不是外人可以代为决定的,因此重要的是给村民以充分的选择权。是整体搬迁,还是就地重建,是自行开发,还是一次性转让土地使用权,应当由村民根据自己对利弊得失的判断作出决定。
从这个角度看,深圳市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改造城中村,或由各村股份公司自行改造,可能是一个比较明智的办法。之所以采取这一办法,可能是因为政府意识到,不应当让强制的行政性权力过深介入到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在此前各地的城市改造和农村征地中,大量拆迁和土地纠纷,都起因于行政权力越界,强行决定是否拆迁,单方面制定拆迁补偿标准,从而使政府在商业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中完全倒向了一方,而这完全有悖于政府充当公正的仲
裁者的正当责任。
第二篇:搞好农村卫生 保障村民身体健康
内容提要
建设新农村现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点之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和谐社会的一条必经途径。村现有环境卫生状况如何?如何搞好农村的卫生?如何保障村民的身体健康?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实现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乡村文明、村容整洁”要求的具体化要求?
关键词
新农村 环境 卫生 健康 医疗
目录
1、农村卫生及村民身体的现状··3 1.1农村卫生现状··3 2.2村民身体现状··4
2、农村卫生落后的原因··4 2.1、自然,历史原因··4 2.2、政策,体制的不完善··4
3、农村卫生落后带来的不利影响··5 3.1、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5 3.2、降低人民身体素质,削弱农村劳动力··5 3.3、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6
4、针对农村卫生和村民身体存在状况的建议及改善方法··6 4.1提高农村卫生事业管理··6 4.2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提高人民身体素质··7 4.3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7 4.4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 突出特色··8
5、提高农村卫生 保障村民身体健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8
6、参考文献··9
7、致谢··9
搞好农村卫生 保障村民身体健康
前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点之一,它涉及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该项工作千头万绪艰巨纷繁,如何入手破题很值得斟酌。除了按照总体规划主次兼顾、分步推进之外,最先应该关注的是农村现有环境卫生状况的改进,也是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乡村文明、村容整洁”要求的具体化。如何搞好农村卫生,保障村民的身体健康尤为重要。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1.农村卫生及村民身体的现状
1.1我国农村卫生的现状
在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依然令人担忧,“臭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面貌还没有根本性转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卫生意识普遍不强。农村部分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较差,居住人员缺少卫生知识教育,缺乏良好卫生习惯,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卫生工作开展的难度。
二、卫生设施还不到位。大部分村级公共厕所、垃圾箱配备还不到位,垃圾处理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保洁员使用的保洁工具还比较落后,绝大部分农村出租房屋的卫生设施不全。
三、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市级财政投入不足,各镇的情况也因自身经济实力而不尽相同,用于村环境卫生工作的资金来源,主要靠村里自己想办法筹集。个别村由于资金缺乏,无力进行长效管理,再度出现了脏、乱、差现象。
四、缺乏长效管理手段。农村环境卫生共作尚未形成合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
责任交叉、各自为政的情况,垃圾从公路扫到绿化带、河里捞起的漂浮物扔在岸上的现象屡见不鲜,收集、处理垃圾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五、规划不全,执行不力。与城镇规划相比,农村规划脱幅较大。在现有的村级规划中缺少公共设施配置方面的标准、要求。城中村和近郊村乱搭建现象普遍,出租市场管理混乱,村民与外来人员混住,造成环境卫生恶化。
由于未形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加之长期生活在同样环境里的习惯,大多数的农村仍旧是远远落后于城镇环境,一言以蔽之:环境卫生很差,因此也造成村名身体素质整体从根本上下降,并且没有谁想到应该去改变一下农村脏、乱、差的局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下去,环境卫生更差,也更加剧了农村的闭塞与落后。
1.2村民身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从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由于受历史上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和现实政策不完善的制约,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却逐渐显露出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4年》记载,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622.2元,农村居民的平均住院费用2236元,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尚包括实物收入的情况下,可以说,农村居民如果得了大病,农民一年的现金收入尚不能支付住一次院的费用。因此,疾病是中国农村居民致贫或返贫的主要原因。而环境卫生不好,容易传播疾病。所以要引导村民改善身边的卫生注重个人卫生,要勤打扫卫生,保持室内外清洁,2、农村卫生落后的原因
我国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落后的面貌始终没有根本的改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性问题,农村发展缓慢,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农民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农民各种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要是农村发展,农民富裕,就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农村落后的根本原因,树立新的发展观,确定新的农村发展思路,确定新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现状,积极为农民创造一个稳定平等的宽松环境,积极引导农村由劣势环境像优势转移。是农村能够全面,健康,快速,和谐的发展,使国家迅速繁荣昌盛,而农村卫生及医疗条件落后更是显而易见,造成农村卫生条件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村民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条件养成了他们适应此种环境的心态有关,更有历史和自然原因,以及政策体制的不完善这些条件。
2.1自然、历史原因
国际上,15世纪晚期到19世纪中期,在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启发带动下,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进行工业革命,西方国家相继完成了国际化进程。而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小农经济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根深蒂固,顽固抵制了世界工业文明的传入和普及,是国家一直没有走出农业这个圈子,使农村和农民处在一种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发展机会不平等的状态之下,这便是农村落后的根本原因,而农村的落后也带动各个方面的停滞和落后。
改革开放以后,根据邓小平“让一部分先发展起来,并由此带动全国发展”的大思路,国家实施了优先发展东部、向西依次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政策。国家在财政、税收、人才等方面对东部沿海地区及经济特区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国家的这些优惠政策及自身的地理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造成了东、中、西部地区贫富差距扩大的事实。近几年,国家推出了西部大开发政策,但实施力度远没有当初开发沿海大,由此造成东中西各方面发展的滞后,尤其是农村,更是长期深陷于贫困落后的漩涡。
2.2政策、体制的不完善
作为枢纽的乡镇卫生院承担着农村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工作,是国家直接为广大农民提供服务的基层卫生机构。但目前这个阵地不是在发展,而是在不断萎缩,用基层卫生院工作人员的话来说就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是“八五”期间靠农村三项建设建立的统一模式,由于面积小、结构不合理,如今已不能适应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疗和农村群众的医疗要求。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乡镇卫生院的房屋及医疗设备老化严重,有的已损坏失修,不能使用。庆幸的是,近年来,由于项目支持,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大多从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向新五件“B超、心电图、X光机、显微镜、尿分仪”方向发展。由于财政只拨付60%左右的人员工资,卫生院的大部分收入用于支付医务人员工资,根本无力购置大型医疗器械,医院目前使用的X光机,是前两年项目上扶持的,由于没有配套资金,只能时用时停。对不少农民而言,破旧不堪的乡镇卫生院是“小病没人去,大病看不了”。处于网底的农村卫生室境况更不容乐观。我国农村人员主要从事劳动生产率低的第一产业,城市从事生产率较高的第二、三产业,这种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必然导致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而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了一整套城乡差别十分明显的制度和政策,使农民和市民在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关于收入分配方面的政策,党的十四大制定了兼顾效率与兼顾公平的政策原则,到了十五大发展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思想,由“两者兼顾”转变为“效率优先”。这种改革把拉开收入差距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促进了生产和效率的提高,但又不可避免地出现贫富差距现象。由此更拉大农村各方面的落后,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3.农村卫生落后带来的不利影响
3.1不符合以人为本
1、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而不应当是以物或以经济为本的发展
2、发展应当是以绝大多数人为本的发展,而不应当是以少数人为本的发展
3、发展应当是以无数个具有平等权利的个体人为本的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推动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为民所想,急民所需,事事为百姓考虑,只有以人为本,推进农村基层的各项建设,才能消除不利条件带来的影响。
3.2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这就深刻阐述了加强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要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把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体现在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形式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基于对这一文化形态的构想,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精髓的同时,汲取当代人类文明成果,建立一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文化形态。构建和谐文化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完成国家理念的文化建构,并使之成为国家灵魂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最核心部分。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3降低人民身体素质 削弱农村劳动力
够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现在许多农村居民受到各种噪音干扰,空气不新鲜,有的臭一条街,农村水源污染得不到治理,极大影响乡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应深入农村实际调查,规划管理各种养殖业及各种小工业综合治理,让老百姓身心健康、安居乐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事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的利益,国家及各级政府都应重视农村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体制,解决乡镇卫生医院各项待遇。近二十年来,大多乡镇卫生院已构成困难群体,同样的技术卫生人员工资待遇,城乡反差极大,与教育界及政府机关相比工资反差已达到3---5倍。医疗资金投入不到位,农村卫生院职工工资无保障,农村卫生条件的落后,从根本上不能保证人民的身体素质,在农村这样的一个大的劳动团体里,随着人民身体素质的降低,同时也削弱了劳动力高质量的运输。
4、针对农村卫生和村民身体存在状况的建议和方法
4.1提高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改善农村居住地的环境卫生首先是投入很少,甚至可以为零。譬如打扫卫生用的铁锹、扫帚、手推车等,再穷的村子也有这些基本工具。而农村表面环境卫生存在的诸多问题,靠铁锹、扫帚、手推车等就足以使之得到基本改观。但是这需要有人来组织和发动村民,人人动手拿起工具清扫户内外环境中的各种粪便垃圾,将之集中到指定地方或用于堆肥,有条件的或用于生产沼气,化污为利。尔后再引导村民逐步养成爱环境讲卫生的文明习俗,辅以定期的巡查督促来保持环境的洁净,不愁“脏乱”的环境不能改变。
其次,抓环境卫生状态的提升简单易行见效快。就总体而言,建设新农村决非朝夕之事。然而改变农村卫生落后,形成干净整洁清爽的居住环境,的确也就是旦夕之间的事情。通常
情况下不存在“高精尖”的难题和需要大的投入,只要人勤快一点儿问题就解决了。在很短时间里使农村环境脏乱状况得到改变,这本身就是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也为其他建设项目的陆续展开奠定基础。良好内外环境卫生显现出来的新气象,能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从而调动人们更大的热情与积极性。
另外,改善环境卫生同脱贫致富并不矛盾。那种“先致富后讲环境卫生”的认识是片面的。事实上,富裕并不能必然地带来“讲究卫生和文明”。有些地方人虽富了,却是道德感退化公德意识淡漠,结果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其脏乱程度还远甚于未富之前。《生活日报》在一篇题为《口袋鼓了房子靓了环境脏了》的文章中写到:江苏一些农村环境污染状况令人担忧,村民唐国贞说,现在口袋鼓了,吃穿不愁,就是村里的环境没人管。更何况抓环境卫生改善根本就不会影响人们致富,甚至仅仅利用一些业余和闲暇时间即可。能够有一个干净整洁清新的生活环境,会使人感到舒畅愉悦、心旷神怡,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的成效会更明显,信念将更坚定。
4.2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维护广大农民身体健康,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农村卫生工作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卫生服务不适应农民健康需求的问题仍相当突出。
目前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全国农村居民中得到某种程度医疗保障的人口只有12.56%,其中合作医疗的比重仅为6.5%。这比80年代末的5%有一定的提高,但与70年代90%以上的合作医疗覆盖率相比,有很大差距。其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不足,我国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失衡,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人口却只占有30%的卫生资源。
2.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不稳定,有关政策之间相互冲突矛盾
3.农村卫生体制难以适应收入水平差距极大的农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要求。4.现有的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极不合理,难以充分发挥效益。
有些问题是历史形成的,有些是现阶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限制而难以避免的,也有些是由于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工作不力,政策措施不到位造成的。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民群众的利益,影响了社会和谐,必须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逐步加以解决。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
推进农村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只有从根本上一步步完善农村医疗系统,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人民的身体健康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国民的身体素质才能整体加强。
4.3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环境卫生意识
各级领导要树立“城市管理延伸到农村,城镇规划覆盖到农村,经济财力倾斜到农村”的新观念,运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村环境建设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强烈的社会舆论氛围,使广大农民和外来人员增强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健康意识、文明意识,增强参与环境建设的责任心,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管理机制,加大农村创建工作力度
一要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责任主体,形成以块为主的管理机制。由市政府明确牵头部门,将相关保洁职责、经费集中落实到各镇,实行属地管理,各镇村应对所辖范围内的公路、河道、村庄卫生保洁实行统一管理。二要积极借鉴城市卫生管理的经验,推广“城乡一体化”和市场化管理的做法,做到“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三要制定并实施好市对镇、镇对村、村对保洁员的层层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经济效益挂钩。四要建立一支农村环境卫生日常保洁专业队伍,各村按比例配备卫生保洁员。
三、注重硬件建设,努力提高基础设施水平
一是加快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步伐,制定完成此项工作的时间表。二是居住较为集中的行政村,要建有垃圾收集站,配备垃圾箱、转运车等环卫设施。各镇要建好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并及时对卫生设施进行维修,确保其完好。三是解决好“城中村”、“近郊村”外来人员集中居住问题,采取“堵”、“疏”相结合的方法,规划、建造统一的具备基础卫生设施的外来人员居住房,还可以鼓励用工单位自建外来工居住房,以缓解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压力。四是继续做好农村河道疏竣整治,加快推进拆坝建桥工作,解决农村河道自净力不足的矛盾。
四、加大财政投入,努力扩大资金筹措力度
市、镇两级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形式,重点用于支持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有关部门用于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款项由镇村统一扎口管理使用;有条件的村集体资金挤出一点,企业和出租户承担一部分,并发动广大村民积极出资,用于环境卫生建设投入。坚持建设工程公开招投标的做法以节约资金投入。建议建立“农村卫生保洁基金”,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经费,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专款专用,充分发挥其效益。
五、完善镇村规划,大力推进农村集中建设
调整完善镇、村规划,及早明确新农村规划中公共卫生设施配置的标准和要求。制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计划,搞好试点工作,以典型引路,大力推进集中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注意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村容整洁”的文明发展之路。
4.4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 突出特色
著名旅游规划策划机构——北京绿维规划设计院有关专家认为:城乡有别因地制宜有特色者生存。我国城市规划历来得到政府、学界与业界的高度关注,也取得了不少成就,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将城市规划的经验照搬到农村规划建设中来呢?农村规划有着不同于城市规划的特点,只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能使农村规划得到科学的发展。
1、因地制宜------全国现有村庄320多万个,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东、中、西部地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较大差别,村庄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庄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农民急需的是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设施,改变村容村貌。
2、量力而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力有限,尽管中央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础,解决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3、突出特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把是否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农村若是失去其特色,只会变成一个个微型城市,很难吸引到适合的投资与寻求差异化的城市游客。
5、提高农村卫生 保障村民身体健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1、提高农村卫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提高农村卫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3、提高农村卫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4、提高农村卫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提高农村卫生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能够有一个干净整洁清新的生活环境,会使人感到舒畅愉悦心旷神怡,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的成效会更明显,信念将更坚定。尽快改变农村落后的环境卫生现状,应当是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当务之首。看似具体的一村一庄的环境卫生,却实实在在地关系着千千万万户农村居住者的生活条件。全国的农村环境卫生若从此能够变得整洁宜人,不仅有着新农村建设开头起步的战略意义,更是农村生活环境几千年来的一个革命性转变。其意义之大难以估量。
6、参考文献
奚洁人主编:《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0月 宋世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常识与政策》,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1月
7、致谢
第三篇:三旧改造开发商谋暴利不易
三旧改造开发商谋暴利不易(图)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
2010年12月16日08:19
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
信息时报讯(记者 陆璟 通讯员 邵山)上周,杨箕村地块公开挂牌定于明年1月18日出让,这个2011年土地出让第一拍,却因其8593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和6.18的高容积率,以及竞投出让条件引来一片质疑声。昨日,市三旧办回应杨箕村改造高容积率等问题。据称,杨箕村改造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进一步规范三旧改造的流程。
白云山A14.23+0.040.28%
后,2/3的部分用于商业,常住人口数量并不会增加。此外,今年底或明年初,广州将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多年被现代化高楼包围的杨箕村旧村改造工程已拉开帷幕,一幢幢高楼将在此拔地而起。
质疑1
三旧改造究竟谁话事?
村民才是改造的主体
由于在三旧改造的过程中引入了开发商,且在改造后,城中村的容积率都比较高。有市民认为此举易
造成开发商哄抬地价赚钱。
对此,市三旧办副主任陈建华认为,投资商对于三旧改造的影响程度有限。他表示,“三旧改造的主体是村民,而不是政府,更不是引入投资的开发商”,城中村怎么改、改造方案是什么样的等一切都是按照村民的意愿来进行。政府只从整个城市的规划发展角度进行引导,以及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监督。“开发商想要
在三旧改造中暴利不容易。”
据了解,目前旧村改造有两种形式:一是村自主改造,成立全资公司,再引进投融资,比如林和村;二是村进行公开招投标进行投融资,通过政府的平台拍卖土地,比如猎德村。“村里可以自由选择形式,只要制定的条件不违规,如不能违反招投标法等相关法规。”陈建华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杨箕村改造的土地公开出让中,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要求,竞买开发商必须是在广州市注册,具备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注册资本8亿元人民币以上。竞买申请人须在杨箕村周边区域(越秀区及珠江新城)拥有自有商业、办公物业超过15万平方米,以保障杨箕村全面改造拆迁安置周转使用。此外,本次出让不接受联合竞买。有专家指出,这样的条件感觉是在给特定的开发商量身打造的,能满足这样条件的开发商最多只有两家。但对于这一点,陈建华表示“这是不可能的。”
质疑2
高容积率为开发商牟利?
2/3为商业,常住人口没增加
今年5月,杨箕村拆迁补偿方案公布时明确改造容积率为5.63,但根据上周的土地出让公告,杨箕村作为商品房开发的出让地块容积率高达6.18,仅稍低于林和村的6.21,高于猎德村改造后容积率的5.2和琶洲村改造村留用地容积率的5.5。有专家就此认为,城中村改造容积率过高是有政府和开发商的利益推动。
对于专家的质疑,陈建华说,虽然改造的成本、实施条件会影响容积率的确定,但仍有指标控制。如
果容积率超过了控规,就需要由规委会审核。
“对于整个“三旧”改造,也不能单看容积率。”陈建华称,虽然杨箕村的容积率增加了,但人口并没有增加。根据方案来看,在杨箕村的改造中,有2/3以上的部分都是商业。“通过对猎德等几条村的测算来看,改造后常住人口都下降了。”
质疑3
政府在改造中赚钱?
旧村旧城改造多需政府补贴
对于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赚钱的说法,陈建华予以否定。据了解,旧村改造的基本改造成本是由临迁费、复建成本和不可预见费组成。城中村进行改造,首先对城中村要融资的地块评估地价,然后进行费用测算。拍卖土地融资时,如果拍卖价刚好达到测算的费用,那么改造就收支平衡;如果达不到测算价,就需要政府补贴。比如正在进行三元里村的改造,因受白云山控高的影响,地卖不起价,政府补贴了3.3亿元。白云区棠下村的改造,政府也补贴了1.5亿元。“政府不会为了赚钱而抬高低价。”陈建华说。
杨箕村的改造能否达到收支平衡?陈建华表示,杨箕村的改造方案一年前已获批,但经过一年的市场波动,改造成本也随之增高,目前大概能实现基本平衡。在三旧改造中,旧村和旧城改造基本是难以实现收支平衡的,大部分都需要政府补贴,在旧厂改造中才比较容易实现收益。
政府举措
城中村改造将有统一核算标准
据了解,已经批准改造的15条城中村,林和村、琶洲村等已经拆平;已经启动的有小新塘村、冼村、杨箕村、茶滘村、东漖村、西塱裕安围等;三元里村、黄埔区的横沙村等目前正在补偿安置协议。“138条城中村的改造中,52条全面改造的城中村改造仍旧是明年工作的重点。”
陈建华说,接下来将进一步建章立制,规范三旧改造,目前正在建立城中村改造的成本核算标准,让今后的全市城中村改造尽量有相对统一的核算标准,其中包括安置补偿、避免村民的收益权比改造前降低等;同时,对于旧城改造,规划局正在牵头制定旧城改造的规划纲要,出台后将全部根据纲要来执行;旧厂改造也将制定专项规划,目前已经跟规划局达成初步意见。
“要完善政策储备,例如对于历史用地的规定要进行完善,出台文件进行规范,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陈建华表示,对于各项政策,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将会有成果出来,进一步规范三旧改造的流程。“今后会是“一村一策一方案”,每个村用同样的政策,但是方案可以有差异。”
第四篇:保障职工利益情况汇报
以人为本保稳定 凝心聚力谋发展
——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保障职工利益情况汇报
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属于2009年兼并重组单独保留矿井,目前处于基建期,现有职工171人,工会会员171人,职工入会率达到100%。近年来,全国煤炭市场严重疲软,煤炭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在这种不利条件下,我们在上级工会和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全面落实工会工作部署,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健全完善平等协商机制、签订工资集体协议,强化落实兑现,确保了正常的工资增长和支付保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人为本,强化职工素质提升。
近年来,我公司为逐步实现“变招工为招生”的超前战略设想,一方面优先从各大煤炭类院校吸收新鲜血液;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委托招工、订单培养的形式,优化从业人员技能,从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把好源头第一关。3年来,公司出资50余万元为职工提升学历、技能培训共计
77人,其中本科8人,专科27人,中专42人;每年平均出资36万元培训A、B类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班组长持证上岗171人;每年平均出资4万元左右为全矿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同时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实现了经常化,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文件精神,提高员工队伍的法律意识、操作水平、工作质量和安全质量,安全培训率、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同时,实施群众安全监督员作用,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处理。以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为已任,理直气壮狠反“三违”,努力堵塞事故漏洞,有效预防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保证了职工的生命健康权利。
二、规范运行,强化劳动用工管理。
按照矿井从业人员的劳动合同签订率、煤矿用工备案率、从业人员培训率、参加社会保险率、从业人员年检率“五个百分百”的要求,办理完毕相关手续后,所有资料统一归档管理。建立了一人一档并专柜存放。针对自身实际,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发放宣传资料,抓好宣传培训工作,增强单位与从业人员对《劳动合同法》的了解,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同时做好企业工伤保险等方面的工作宣传。
据劳动用工管理的各项规定,新员工到矿办理好招工审批表后,首先和矿方签订劳动合同,并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给其讲解合同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明确双方的职责与权利。合同签订的 一个月内,在县煤炭工业局办理合同审查、鉴定手续。公司现有171人全部按照劳动用工规定,签订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下发的新劳动合同书,完善了审查鉴定手续,已全部归档造册保存,办理了用工备案手续,用工备案率达到100%。
最近几年,加大了社会保险的宣传力度,171名职工已全部参加工伤保险,并及时缴纳了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为井下从业人员全部办理了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同时全部为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
三、稳定收入,保障职工安心工作。
近年来,我公司通过平等协商机制,签订了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女职工专项劳动保护协议,健全女职工“五期”保护措施,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推行以安全结构工资为主、按劳分配的工资分配办法,使职工平均增资幅度达15%,在当前困难形势下,我公司既没有减人,也没有减薪。相反,在年初,对A、B类管理人员和部分特殊工种都做了15%—40%的上调,节假日上班职工享受200%工资待遇,年终福利待遇不少于每人400元。截至目前,2014年1—4月工资已经发放,不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
四、文化引领,扶贫济困凝心聚力。
通过实施送温暖帮扶活动,及时解决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积极推动职工与企业同步发展,努力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我们把送温暖活动引向制度化,经常化。一是坚持春节和“7.1”送温暖活动。为确保每一个职工都能在欢乐祥和、愉快的气氛中度过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我们做到早酝酿、早动作,认真分析每一位困难职工的家庭生活状况,及时为特困职工发送困难补助,使有限的资金真正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对生产一线职工开展了送清凉活动,为职工发放高温糖茶、西瓜;看望住院工伤职工,职工老人去世吊唁,为困难职工组织捐款活动,充分体现了工会组织的温暖,凝聚了人心。
五、依靠职工,稳中求进共度难关。
公司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认真实施“科技兴矿、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推动党的“依靠”方针的贯彻落实,大力倡导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引导职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勤劳致富。广泛吸收合理化建议,在今年资金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多次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我们发起了干部职工展开大讨论,通过吸纳职工股的方式,提高职工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患难,短短一个月时间,共吸纳职工股金1000余万元。借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与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引导职工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共同营造和谐的矿区氛围。许多干部工人表示,企业困难,可以理解,但越是困难,越需要凝聚大家的精神,形成团队力量,只要大家都发挥聪明才智,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通过开展“献点子”、“交心会”、“文体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在广大职工中进行爱岗敬业,团结创新的思想教育活动,引导职工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行为和集体、团队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动员和引导广大职工勤于学习,善于创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通过一系列努力,全公司上下认识提高了,方向明确了,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家能正视当前出现的困难和严峻形势,科学看待出现的问题,立足岗位积极开展节支降耗和材料回收复用等工作,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克服困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尽快走出低谷,进一步提高抗风险能力,实现健康和谐稳定发展。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
2014年5月30日
第五篇:长期激励机制才能保障企业长期利益
长期激励机制才能保障企业长期利益
2007-06-26 13:37:04来源: 博锐管理在线 作者: 王大豪
老板办企业,大多是当作事业做的,是要干一辈子的。企业的兴衰关系老板一生的荣辱。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假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全靠老板一个人撑着的话,那么企业早晚有一天会与老板一起垮掉。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一支力量强大的管理团队。管理团队的力量来自哪里呢?来自利益。
什么是利益呢?利益是满足需要的物,利益就是平时所说的“好处”。
你给我所需的利益(物),我给你所需的利益(物)——老板与管理团队就是这样一种交换关系。老板想要让管理团队满足他的需要,他就必须首先满足管理团队的需要。老板有了可以满足管理团队需要的物(利益),管理团队才愿意提供可以满足老板需要的物(利益),彼此相互交换,互为回报。
没有利益,就没有交换。没有利益,就没有回报。只有等价交换才能获得相应的利益,只有等价交换才能获得等值的回报。
老板如果给予管理团队的是短期利益,管理团队给老板回报的也是短期利益;老板如果给予管理团队的是长期利益,管理团队给老板回报的也是长期利益。这叫等价交换。从人的本性来讲,谁也不想让对方获得的利益大于自己,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利益小于对方。因此,自由交换必然是等价交换。也只有等价交换才能保持长期的交换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非等价交换也会发生,但在多数情况下是无法长期维持下去的。在很多企业,管理团队的服务因为没有得到等价交换,便以懈怠的方式降低服务效益,以实现隐性的等价交换。老板对于员工懈怠的无奈,往往正是非等价交换的必然结果。
人不仅是容易懈怠的,而且对最大利益的标准的设定也会越来越高。
人的某种需要如果能够长期获得稳定而充分地满足,人对这物(利益)就会降低兴趣,从而缺乏占有这种物(利益)的动力。当一个价值更大的物(利益)出现时,这个新的物(利益)就成了相对的最大利益,并成了衡量最大利益的最新标准,原来的最大利益就成了非最大利益。
有的人在企业里干了很多年,因为别的企业能够提供更大的利益而毅然跳槽去了竞争对手的企业。有的老板痛心疾首地大骂跳槽者见利忘义。其实跳槽者并没有错——占有最大利益永远是人的第一选择。作为老板,与其谴责跳槽者,不如检讨自己的激励机制。
企业为了调动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为了留住人才和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企业,必须通过激励的手段满足员工的需要。激励就是提供利益,只有通过不断提供更大的利益,才能达到与员工不断交换更大利益的目的,才能避免员工懈怠。
只有利益才能满足需要。利益,是人的力量的源泉。利益有多大,产生的力量就有多大。短期利益能给人以短期力量,长期利益能给人以长期力量。(王大豪利益论)
现在,一些企业推出了以股票期权为基础的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实现劳动者与所有者身份的合一,让更多的员工像老板一样成为企业的股东,使员工像老板一样关心企业的利益。股票期权激励是企业建立长期激励机制的有效手段。要想使企业不断增强竞争力,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要想使企业成为百年老店,企业必须建立长期的激励机制,员工才会与老板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在全球排名前500名的大公司中,目前有近90%实施了股权激励制度。
团结就是胜利。股票期权把员工与股东团结在了一起。这种团结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竞争力,那些靠老板孤身奋斗的企业是难以与之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