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产党宣言》看当今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10:3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共产党宣言》看当今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共产党宣言》看当今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第一篇:从《共产党宣言》看当今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从《共产党宣言》看当今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摘要:虽然当今的世界是资本主义的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寥寥无几,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频发,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彰显,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那样,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必然的。我们通过《共产党宣言》找到了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根源,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社会主义的胜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1848年4月23日,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理论正式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人类历史正沿着《共产党宣言》所指引的方向向前发展。从对人类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来看,没有哪一种思想理论和哪一本著作能够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相比拟。《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两个必然”的结论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

恩格斯曾指出:“意大利曾经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于封建社会末期。作为一个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及其所代表的生产方式是从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内部产生出来的。

1、资本主义的兴起 14、15世纪,由于生产和技术的进步以及航海事业的发展,使得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增长,扩大了社会分工,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流。许多国家已经从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跨入大机器工业阶段。特别是进入到18世纪后,以蒸气机为动力的大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制度代替了手工工场制度,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这时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产业革命,号称“世界工厂”;法国的资本主义大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尾随其后也开始了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规模的扩大、海陆交通的发达、世界市场的形成,不断改变着西欧国家及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社会历史的面貌,从而也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更为马克思、恩格斯审视经济在社会中的巨大作用、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思考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初步暴露

伴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特别是在西欧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可是生产资料却为少数私人资本家所占有,结果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继1836年英法经济危机之后,1847年的经济危机几乎波及欧洲各国。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不断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从而也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性批判,更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努力透过现象去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努力寻找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这一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出路和途径。

3、工人运动的兴起

“在资产阶级的各个部分,尤其是其中最进步的部分即大工业家还没有获得政权并按照他们的需要改造国家以前,工人阶级运动本身就永远不会是独立的,永远不会具有纯粹无产阶级的性质。”[2]所以,在资本主义早期,雇佣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斗争。19世纪以后,随着资产阶级的统治愈趋残酷,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运动逐步高涨。30年代初至40年代初,法、英、德等国的无产阶级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已经带有现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性质了: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直接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使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了它所承担的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的伟大历史使命。

4、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来源

19世纪后,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在自然科学方面,19世纪30——50年代,产生了“三大发现”,即能量守恒和转化、细胞、生物进化的发现。三大发现大大加速了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为新的世界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19世纪初,人类的思想理论达到了新的境界,出现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资本主义的不断兴起,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以及他们之间的对立。生产社会化的不断扩大,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断加深等等这些时代条件,客观上呼唤着新的思想理论的产生。《共产党宣言》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了。

二、《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矛盾的解析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1、《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结果。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尖锐的指出:“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3] 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承认资产阶级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增长,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了,“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4]这一矛盾在生产方面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的对立。由于这种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必然导致“阶级对立简单化了”, “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 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共产党宣言》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的社会矛盾

《共产党宣言》一方面论述了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另一方面又深刻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的社会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一方面它用新的经济模式彻底粉碎了封建社会宗法的、田园般的生产关系,“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5] , 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无疑是以牺牲对人的尊重、社会价值、世界文明以及它国利益为代价的。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使任何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异常简单,唯有利益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他们忽视了人的自身价值, 而仅仅将其作为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工具, 抹煞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情感、思想、尊严的存在, 而简单地用金钱关系来代替。“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 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6]把人类的信仰、价值观全部纳入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同时使劳动失去了它本身用以满足人的一个需要的作用。劳动者创造出产品的同时, 也使产品与其自身发生对立。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却使人越来越多地为利益所控制, 人逐渐变成自己劳动对象的奴隶, 而自己最终失去了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 人被异化, 并最终“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资本主义的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马克思早就说过: “资本来到世间, 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是其在世界范围内疯狂掠夺物质财富的过程。在工业革命后, 资本主义的扩张主要是产品的输出、对原料的掠夺和殖民地的争夺。殖民掠夺使殖民地人民陷入深重的苦难之中, 殖民者的种族灭绝政策, 使殖民地土著劳动力锐减, 又引起了罪恶的黑奴贸易, 野蛮的掠夺, 给殖民者带来了巨额财富。从1840年罪恶的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各国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倾销鸦片,殖民掠夺,让本不堪忍受封建统治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而在资本主义的扩张过程中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掠夺,还带有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广泛渗透。他们通过传教、商品涌入, 甚至武力侵略的方式传播资本主义文化, 用强势文化打压弱势文化, 以奴化世界人民, 破坏世界的原有文明。[7]

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现状

1、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

资本主义由最初的自由资本主义到私人垄断,逐渐发展到国家垄断,现在进入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正在形成全球寡头垄断市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综合国力为后盾的全球霸权。[8](1)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诸要素发生了质的飞跃,经济形态开始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这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当代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形成新兴技术群。

现代社会生产力是诸要素按一定比例和结合方式组合而成的、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诸要素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质的飞跃。生产工具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劳动对象不断扩大,人类生产活动的空间范围在不断拓宽,劳动者素质日益提高,劳动力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企业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从工业经济迈向以知识为基础的崭新经济,这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且给当代资本主义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巨大变化。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就业结构、生产的组织形式、劳动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危机也呈现新的形态,经济发展的波动性越来越小。生产力诸要素的质的变化飞跃和经济形态的深刻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2)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劳动方式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状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形式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每次社会生产技术基础的重大变革和由此引起的生产力的飞跃,都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和资本占有形式的变化。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不仅存在一定数量的国家所有制、合作所有制、职工股份所有制以及其他经济成分,而且私人资本所有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规律的作用,也在不断扬弃自身,显现出新的特点。

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趋势。随着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提高本国的总体竞争能力,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不仅更加重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而且更加注重实效。他们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适时对经济进行调控,从而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不再具有无政府状态,而是日益呈现出有序化和可调控的特点。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收入分配关系也由早期的按资分配的无限贪欲逐渐变得兼顾公平。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家过分追求剩余价值,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为了缩小过于悬殊的收入差距,国家通过累进制税率,对高收入者征高税收,并用转移支付手段,把钱给弱势群体;特别是20世纪中期后,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社会福利制度,建立了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系列措施,调节和缓和了社会不公,是资本主义获得一种“平衡机制”。[9]

2、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新发展

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在不断调整变革,资本的社会化、经济的计划化、管理的科学化、生产的现代化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其本质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并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其派生出来的其他矛盾依然存在,即使形式与过去不完全一样,但其对抗性质并未改变,因而并不能改变其灭亡的历史必然。

(1)贫富分化愈演愈烈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里, “富人更富, 穷人更穷”的马太效应非但没有消除, 反而愈演愈烈。新科技革命尽管导致了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但湮没了原有的社会协调, 这种社会协调保障着中产劳动者家庭避免工业资本家滥用权力的反复无常的风险。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相伴的是资本家阶层财富的急剧膨胀:美国工人首席执行官和工人的收入差距,1990年是84倍,1995年是140倍,1999年达416倍。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整个国家将最终分裂成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日益对立的阵营。[10]

经济全球化也把这种对立扩大到世界范围,它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使一些国家和一部分人走向贫穷化。据联合国秘书处公布的资料, 富国和穷国人均收入之比已从1960 年的30:1和1990年的60:1扩大到1999年的74:1,1/5的最富人口现在拥有全世界

[11]86%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占世界1/5的最贫困人口拥有1%的国内生产总值。从而使全世界居民两极分化为两股尖锐冲突的不可调和的势力。可见,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不但没有缓解资本主义国家两极分化的状况,反而呈现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南北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

(2)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地位并没有改变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职工工资的增加, 是在资本家同工人分配比例不缩小,甚至是在雇主占有比例扩大的前提下出现的。这种情况,在经济衰退,大量工人失业时尤其突出,资方往往借口为保存一些工作岗位而压低工人工资。因此生活状况的改善,并没有消除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更不可能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地位。

部分职工拥有小额股票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关系。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在所谓“人民资本主义”理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许多企业有计划地推行股份职工化,即让本企业的职工广泛的购置本企业的股票。到80年代,美国的股票持有者已达3000万人以上。实行职工股份所有制的企业已发展到1万多家,其就业人员约占全国职工总数的7%。尽管职工持有的小额股票,只占企业发行股票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毕竟把职工的部分收入同企业的经济利益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从而淡化了职工的阶级意识,实际上,这种做法虽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所调整,但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尽管职工拥有企业的部分股票,而大多数股票仍然掌握在垄断资本家手中。因此,职工股份所有制归根结底只不过是一种巩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改良主义措施,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制形式,也就不能改变职工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3)失业率增加,社会福利难以为继

失业问题已成为困扰西方国家的一个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在50-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普遍较低。1961-1965年,欧洲共同体10国年平均失业率为1.5%,1973年为2.5%,1979年经济危机开始时也只有5.5%。但是近几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工业化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大规模的工业换代,使知识和技术陈旧的工人和教育不足的青年都成了这种转型换代的失业者。除此以外,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的经济萧条也使创造就业机会的活动减缓,2010年美国前5个月的失业率都在9.7%以上。虽然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失业造成的压力,但效果不佳,高失业率在社会上形成了巨大的潜在不稳定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也不断增加。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确实缓解了低收入职工的生活困难,帮助了退休、失业工人得以维持生活,从而缓和了劳资矛盾,减少了社会冲突。但是,社会福利制度并未改变资产阶级剥削工人的实质。从表面上看,工人通过各种社会福利保障措施,可以获得一份不以劳动为代价的无偿收入或额外补贴。但实际上,这种收入也是来自于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只不过是又经过了某种转化而已。归根到底,社会福利开支都是全社会劳动力总价值的一部分。正是这个原因,近年来,社会福利制度越来越走进了死胡同。因为,政府的福利支出是一条“单行道”,即增加福利支出以后,再要减少这种支出,就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威胁到执政者的地位,于是,福利开支往往要靠增加国家财政赤字来维持。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唯有采取增加国债的办法。而国债的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扩大,必然导致物价上涨,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再度要求增加福利开支。如此循环不已,使所谓“福利国家”陷于财政上的困境。因此,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目前已陷于一种困难重重,难以为继,而又欲退不能的境地。

[12]

(4)暴力、犯罪活动猖獗,人类群体关系淡薄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人们信奉个人至上,因而丧失了对世界的关心,对人类群体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们面对工作的紧张,竞争的压力,社会的弊端,生活的窘困时,不是采取理智的态度,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去处理,而是为所欲为的去宣泄。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仅美国在90年代就发生了79起,而2000年到2008年已经发生了83起。吸毒人数也在不断的增长,犯罪活动日益猖獗,还存在着种族矛盾、艾滋病蔓延、恐怖主义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在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社会才可能得到解决。

上述总总社会矛盾不是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能够解决的,而是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资本主义的私有制问题不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就不会有本质的改变,只是目前的资本主义实行一些措施,缓解了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是最终这些矛盾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四、《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

无数事实说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变化,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得到了一定的调整,社会生产力还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在一定时期之内,资本主义国家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依然存在,其社会矛盾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社会发展规律,仍然闪耀着洞察历史的光芒。

我们也应注意到,《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矛盾的分析和认识有助于我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矛盾的体察和思考。

1、《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人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发展方向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的理论基础。

《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基本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等基本理论,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工作中科学的运用,指导我们进行社会改革。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中共三代领导人都非常强调发展生产力。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际,毛泽东就曾强调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3]中共八大也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4]邓小平在八大的基础上多次强调,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并且实行了改革开放这一项伟大决策,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但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也犯了一些错误。《共产党宣言》中虽然阐述了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只是阶级斗争只存在于阶级社会,并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不是任何时候,阶级斗争都能推动社会的发展,都占社会矛盾中的主要地位。在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即使有少数的阶级矛盾,也已经不是主要的了,我国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再谈论“阶级斗争”已经不符合实际了,毛泽东却没有看清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一味的进行“阶级斗争”只能给中国带来悲剧,这是我们要引以为戒的,只有抓住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才能正确运用其理论来引导我们的实践。

2、“两个必然”的时代价值。

“两个必然”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带给我们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当今的世界基本上还是属于资本主义的世界,当今发达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还处在发展阶段,这多少让人有些沮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共产党宣言》中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法用自己自身的发展去克服的,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得到适当的缓解,他们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到一定的时候必然会引起资本主义的灭亡。而社会主义的矛盾是发展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有本质的区别,都可以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来解决,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社会主义必然会战胜资本主义取得胜利。

但是《共产党宣言》中并没有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灭亡的具体日程,并且确实对当时资本主义危机的严重程度和革命形势的成熟程度估计过高。当今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并且这一系列措施缓解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而社会主义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短时期内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这点,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稳步前进。

3、《共产党宣言》让我们在看清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

我们看到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虽然本质上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是不同的,但是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是有一定的共同性。比如说在我国制定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下,出现了贫富差距,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这种差距日益严重,这是要值得注意的。其次就是我国在注重生产力发展、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并没有相应的注意社会建设,导致社会建设的脱节,例如人际关系虽然没有资本主义社会那样淡薄,但是越来越注重利益,集体主义精神也不如社会主义所宣传的那样。还有很多中国所特有的矛盾如农民工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贪污腐败问题等都是非常棘手、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我们在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同时,也要认真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科学的运用马克思主义,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出发,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也要注意“人”的建设,毕竟社会主义的建设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社会矛盾的解决也要靠我们每一个人,只有实现“人”的建设,才能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9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1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8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8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275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

[7] 曹耀武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国的矛盾体察与思考[J].社会纵横,2009(7):20-21 [8] 刘昀献.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论[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101-146 [9] 刘昀献.论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表现及发展趋势[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1):17-18 [10] 胡伯项,吴晓俊.新经济与当代资本主义矛盾新发展[A].社会主义研究,2006:109 [11] 陶正付、葛桦.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J].社会主义研究,2002,(1)[12] 杨荫滋.简论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与必然灭亡[J].社会主义研究,1994:2-3 [13]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14]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

第二篇:从共产党宣言看我们的中国梦

从《共产党宣言》看我们的中国梦

10思政 叶珊珊

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任何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只有当物质生产发展向社会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纲领,也是我们中国中产党执政兴邦应有的理论读本。

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润,残酷剥削工人,工人处境极其悲惨,政治上更是处于无权地位。在法、英、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这使得“共产党已经成为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三大运动”之所以最后都归于失败,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没有一个真正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使得马克思看到了一个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新的阶级力量,促成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他拿出党自己的宣言,号召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

阶级斗争激烈。资产阶级分子从封建社会初期城关市民的灭亡中产生出来,资产阶级的产生没能消灭阶级对立,却使阶级矛盾得以简化,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机器化大生产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资本家利用剩余价值剥削劳动工人,一无所有仅能靠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取极为有限的生活资料的工人们被逼迫到最后的底线,逐渐从资产阶级的队伍中走出来,逐步走向联合,并日渐强大起来,和资产阶级作斗争。

全球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新航路的开辟不仅为人类的活动场所开辟了更大的空间,也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会,这次机会使资产阶级寻找到更广泛、更邪恶的交易内容——黑奴交易,开辟出更广泛的原料供应地和市场。”新航路的开辟为资产阶级的生产、销售和剥削的全球化提供的有利条件,于是顺理成章地刺激了机器化大生产方式的出现。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使得现有的生产方式产出的产品供应严重不足,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生产的革命。一次科技和生产方式水平的大跃进时期到来了。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工人阶级也随之壮大,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创造了阶级基础。

从资本主义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市场和商业、航海业、工业等领域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通过《共产党宣言》,我们可以看到,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1、“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他打破了宗教和人性为人们描画的美好蓝图,破坏了家庭温暖和人间温情,将一切都变成冷冰冰的交易并抛向冷酷的利己主义。它将原本受人尊敬和崇拜的职业如医生、律师、教师、学者等都变成了由资产阶级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2、他打破了封建关系,将一种保守自足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心态彻底粉碎,变为一种激进的、永远不知满足的、对金钱和物质财富无休止的追逐。

3、商品原料和市场的世界化,使资产阶级到处落户,遍及世界各地,加强了世界间的相互联系,不仅是原料和物质生产,还使得“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为公共的财产”,这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4、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也促进了西方世界的资本积累,使得若干年后,农村完全从属于城市,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它向世人证明,经济实力是竞争中最重要的指标,从而客观上有将人们逐渐引向一切向钱看的趋势。

5、经济决定政治。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生产资料、社会财富逐渐向少数人集中,其必然结果是导致政治的集中,从而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由掌握社会财富的少数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统一的政府,规定统一的法律。

对于广大的共产者而言,《共产这宣言》是一座神圣的殿堂,几代人在这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思想。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造的历史,也是通过各种典籍一代代地传播下去的,有时一种思想,一本书会产生改变历史的伟大的动力。上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这本小册子,就产生过这样的影响。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唤醒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出现了许多介绍和讨论《宣言》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以及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都深刻得受到《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以至于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政策的思想都和所倡导的思想相谋和。

《共产党宣言》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有着明确的阐述,邓小平关于建党的理论就直接体现了这些思想。

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阶级性和先进性,其根本任务是消灭私有制。《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建立的政党是工人阶级中的先进的阶级政党,和其他工人政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这一点和其他的工人阶级组织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共产党人并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但是,共产党又不是一般的无产阶级政治组织,而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思想,即共产党始终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能够把当前的运动和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结合起来,在实际斗争中更自觉更坚决,掌握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党建方面,中国共产党也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加强党员理论学习,提高党员政治修养,始终注意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马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头脑,始终保持注意抵制不正之风。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积极反腐倡廉,制止社会上的铺张浪费。因而在换届之后不久,便赢得人心,这可谓是为我们党坚持执政地位注入一剂猛药。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阐述的关于党的性质的思想,不仅为当时欧美非各国建立独立的、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过去、当代以及以后永远坚持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在实践中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研读、学习《共产党宣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需要,也是作为祖国富强之希望的青年,特别是青年党员增强自身政治能力的需要。

当然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与指导思想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政策方针符合社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对许多政策的评价和认识,我们也需要结合社会实际来考察。这里,我们主要来重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虽然没有使用“经济全球化”这个词, 但是多次使用了“世界市场”、“世界”、“全球”等词。马克思主义认为,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也是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追逐利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向全球扩张的历史进程。资本的本质就是追求财富, 正如《宣言》中指出的:“资产阶级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 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 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经济全球化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也将成为可能,或者说是必然。那么中国要想在这种全球大背景下依然固步自封,必将被世界淘汰,因此,邓小平的对外开放可以说是一个适应世界潮流和历史发展规律的一大创举。但是,矛盾时时存在、事事存在,我们也应该看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表现在多个领域,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改革开放,是我们当前的一大课题,也是新时期下,党和人民要处理好的一大命题,只有从现实情况出发,深入调研和实践,才能得出正确认识,才能找到正确的出路,才能实现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梦。

第三篇:从利比亚事件看资本主义的本质[推荐]

从利比亚事件看资本主义的本质

关于利比亚事件,我想谈谈自己的见解方面来谈谈。

这一场战争从本质上来看,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战争的原因:首先,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利比亚的石油,利比亚是世界上第八大石油输出国,西方各国的石油集团都在利比亚有大量的投资。为了自己的利益免受侵害,同时也为了不让在对西方政治态度上下台。其次,就是卡扎菲是西方国家的眼中钉,西方国家真好可以趁这个机会除掉他。再其次,利比亚虽然富裕,可是他的军事力量相当落后,多国部队用先进的武器去攻打他时没有还手的能力。

我觉得由此可以看出,利比亚是多么的无辜,利比亚的人民是多么的无辜。试想如果利比亚没有石油和天然气,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就没有利益存在,难道真正回去吗?战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军费是那么的昂贵,我想,是不会有那么笨的人。那么军费开资从哪来呢?而且,需要什么样的理由让自己的士兵服从呢?这是个问题,一个严肃的问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出各式各样的战争,无一不是经济侵略。所以,很明显这又是一次经济上的侵略。

当然造成这一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利比亚的军事力量不是很好的,如果利比亚的军事力量有俄罗斯那么强大他们敢去攻打他吗?

以史为界,从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到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资本主义国家不断猖狂。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的同时,剥削范围也扩大了,剥削形式趋向了多样化。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无限增殖,是通过榨取剩余价值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我相信以后还会是这样。早期资本主义的剥削主要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随着西方民主运动的推进,以及福利制度的完善,这种早期的剥削形式受到严重的阻力。在国内矛盾日益加重的背景下,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为寻求新的资本价值增长点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开始在全球范围扩张势力,并进行殖民统治,从而导致了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出现。

再从这里看看利比亚战争。利比亚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只大肥羊,对于一只饥饿的大灰狼来说,什么是都有可能会发生的,特别就是处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未缓

解过来的经济危机上。从美国的华尔街的游行示威到法国到英国,一无一不是像一座座活火山,随时都有喷发的可能。欧美的罢工事件不断,居高不下的福利水平使各国财政负担日益加重,这时候需要有一个借口,来转移国内的政治经济矛盾。而利比亚反对派的出现刚好给需要借口的欧洲各国可乘之机,于是打着保护平民的幌子,同时也可以除去卡扎菲这一颗眼中钉,于是对利比亚进行空袭开始了。我想这或许也是之前美国侵袭伊拉克的原因吧。

可是他们从来不考虑人民的感受,战争中最可怜的人民。利比亚事件所带来利比亚人民不断伤亡,那些原本风景迷人的城市也跟着沦陷为废墟。曾经那么美好的一个世界,就这一场战争中变成了回忆。就算卡扎菲再该死,也轮不上你美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去插手利比亚的内政吧。所以,这足以说明资本主义的又一特性——血腥。用以人民的生命和别人的经济别人的国家,来换取自己的利益,我想你们资本主义国家怎么可以心安理得的。

就目前的情形,卡扎菲被抓被处死,卡扎菲政权灭亡了。可是资本主义国家想过没有,就算你们给过的“帮助和扶持”

再大,又有哪个国家就白白成为你的傀儡呢,除非一个卖国贼当政。

更何况现在,对于谁当政还是一件很渺茫的事情,谁也说不准谁的决策可以绝对。

所以发动对利比亚空袭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或许也获不了益,同时说不定还要带来很大的麻烦。

你看着利比亚的石油什么丰富,可是并不是战争就可以得到一切。战争带来的是石油的主产区受到战乱影响,产量受到很大影响,未来的开采、储量的保护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更重要的一点是,当这个国家陷入战乱的时候,反政府力量已经控制的利比亚东部地区是石油天然气的主要产区。

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最初对利比亚发动军事打击的这些力量都是想从中获益的,但今天出现这样的情况让它们始料未及。它们从利比亚的乱局中获益也很难,受损的可能性反而很大。正所谓竹篮打水一场空,给资本主义国家也来个措手不及。[

第四篇:当今农村社会矛盾的暑期调查报告

当今农村社会矛盾的暑期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如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农村矛盾也越来越多,令人不容忽视,农村矛盾直接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矛盾,并努力解决农村基本社会矛盾。

调查时间:2011-8-01

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范围: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是毛泽东 论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著作。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是: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尤其是农村矛盾表现的也越来越突出。农村矛盾历来是影响农村稳定、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磨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综合观之,我所在农村地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矛盾:农民与基层干部之间的矛盾,农民与土地的矛盾,农民收入与消费的矛盾,农民与工厂之间的矛盾,第一,农民与基层干部之间的矛盾。中国之农民受传统“小国寡民”思想影响,历来已久,农村农民的经济基础、思想状况、理想追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结构以及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归根到底都源于农民日趋强烈的致富欲望、民主愿望。而农村基层干部则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维护农村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一部分干部身上也确实存在素质不高,作风不正的问题。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办法。有些基层干部甚至滥用职权、枉法徇私,如在农村低保问题上我所在地区就出现一些问题,基层干部将低保名额给予和其有血缘关系的农民,而忽视应受低保生活在贫困线上的农民,这就让国家的惠民政策得不到落实,同时也让大量农民产生不满,从而也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矛盾,总而言之,农村大量的矛盾都集中在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这对矛盾上。

第二,农民与土地的矛盾。土地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目前大多数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家庭联产承包制及其同时建立起来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改革的基石。它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具有稳定农村局面,发展农村经济的良好作用。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则犯了“瞎指挥”的错误,如地方政府规定每户农民对其土地留出“开发田”开发田由政府规定种植的作物,其作物主要是花生、红薯、土豆等经济类作物,这造成众多入城打工农民的不满,因家中没有太多闲置劳动力,有的政府还规定开发田内除了种植经济作物外还要种植杨树,但

最终因没有经济效益而不得不停止此项措施,这就造成了农村农民土地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本的浪费,同时也耽误作物生长的时间。此外,国有企业分公司在农村建设工厂,修铁路,架设高压电线等也占用大量的土地,致使国家土地紧缺,农民与土地矛盾也更加的激烈。

第三,农民收入与消费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均有所提高,但从总体上说,农民的收入和其消费是不成正比的,农民收入的速度永远也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究其原因还是农民收入水平低,政府又不加以引导,物价调节不当,消费自然上不去,因此,农民收入与消费的矛盾也不容忽视。

第四,农民与工厂企业之间的矛盾,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有大量的农村闲置劳动力,一些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工厂企业也纷纷到农村地区开设工厂,以吸引大量廉价劳动力,提高企业效益。但是工厂企业给予工资过低,使农民与工厂企业领导的矛盾也日益激,以我所在的地区博成服装厂为例,该厂原是苏州一家公司的子公司,因其给予工资太低,劳资不成比例,使大量农民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人宁愿闲置在家而不愿去上班,工厂面临倒闭危险,农民也有失业危险,再者,工厂因用电功率过大,致使村民家中电压过低,影响其正常生活。也是农民与工厂企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近几年来,由于农村矛盾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化解,导致矛盾激化,从而使一个村由富变穷、由先进变为落后的事例很多;群众集体上访,围攻地方政府的事件时有发生。通过对几个“乱村”的调查,我们认为,科学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矛盾,努力把握其规律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切实做好疏导化解工作,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对于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教育优先的原则。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稳定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基层组织处理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非常关键。一要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自律意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二要提高基层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科技素质,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三要教育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防止和克服影响农民利益,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等歪风。

第二,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关土地政策措施,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可“瞎指挥”,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转变农民就业观念,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最后,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收入是制约消费水平的首要因素。首先,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要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其次,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第三,重振乡镇企业。第四,切实减少农民的负担。

第四,建立劳资双方共同的价值或利益追求。这个需要劳资双方共同协调解决,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参与,企业应适当增加工资,以提高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改变劳资双方观念, 创造顾客需要劳资双方共同的价值或利益追求,营造劳资双方的共赢机制。政府也应发挥其调节职能,努力调节工人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总之,疏导化解农村矛盾是关系到农村稳定乃至国家安定的大事,我们今后必须按照具体的情况,继续解决上述的各种矛盾,各级地方政府要把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有不断地,疏导化解好农村矛盾,发展好农村经济,才能稳定好国民经济的基础,促进新农村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五篇:从当今的国际国内环境看我国的国防建设

从当今的国际国内环境看我国的国防建设

装备081张大亨010828133

[内容摘要] 国家不可无防,国防不可不强,为了确保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也是为了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大力加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尤显得的特别重要。如何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呢?本文就我国的国防建设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特点,谈谈我对国防建设的看法。

[关键字] 国防建设国际环境国内环境措施

何谓国防,国防即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是国家为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界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总和。历史的耻辱证明,国家不可无防,国防不可不强。尤其是在当今的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为了确保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也是为了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大力加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尤显得的特别重要。如何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呢,最根本地就是,我们需要分析当今国内外的形势,研究探讨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与国内环境,着实我国的国防建设实力,“知己知彼”,这样才能更好地搞好我国的国防建设。

一、我国的国防建设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这一科学论断高度概括了当前这个时期国际形势演变的基本特征,也反映了当今国际战略形势的主要特点。总的来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总而言之,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来概括,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在21世纪的条件下,当今我国的国防建设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呈现出两大特点:

(一)世界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大国关系基本稳定,并趋于改善和发展

“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1)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同时随着历史向前发展,世界上其他各国的力量逐步壮大。近几年,俄罗斯经济增长加快,国力不断加强;欧盟一体化进程顺利进行,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在增强,国际影响进一步上升。日本也逐渐走出经济长期停滞的阴影,正在努力争当国际政治大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发展势头强劲,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图强,整体实力上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这种多极化不同于历史上的列强争霸。经过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劫难,今天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9·11”事件的发生,一方面使得各国特别是大国的安全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认识到国际恐怖主义才是对其安全的真正威胁,另一方面也使得各国意识到对付国际恐怖

主义等非传统安全挑战非一国之力所能奏效,必须进行和加强国际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各国的共存与合作共赢意识增强。多极化趋势和总体平稳的大国关系,客观上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

(二)国际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

目前,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我国周边环境正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但天下并不太平,各种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世界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印巴矛盾、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看上去都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其中,恐怖主义威胁尤为突出。世界恐怖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搅乱的国际的稳定的发展环境,反恐成为了一项长期任务。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而中国的迅速崛起让世人为之震惊的同时,种种“中国威胁论”的传言也让世人提高了对中国的警惕。尤其是美国,冷战结束之后,为了维护和延长自己作为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把防止任何可能威胁到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的大国的出现作为国际战略的主要目标。“中国,由于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缘的特点,被美国视为最有可能成为这种威胁的国家之一。因此,防止中国的崛起,发动各种力量、以各种方式来遏制中国的发展,为中国的发展和国家统一设置障碍,成为美国两党的共识。”(2)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中国要取得稳定的发展环境,必须自立自强,壮大自己的力量。

二、我国国防建设所面临的国内环境

搞好国防建设,不仅仅是考虑国际环境,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国内环境,分析国内环境。冷战以来,我国的国防建设的国内环境也呈现出极大特点:

(一)国家高度重视国防建设,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共产党人为把握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处于“一穷二白”的落后状态,国际环境非常恶劣,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既要加快发展生产,从战争废墟中恢复国民经济,又要加强国防建设,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面对艰巨的国内经济建设任务和严峻的国际安全环境,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一手抓国防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的“两手抓”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总结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层面,纳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中。胡锦涛同志指出:统筹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他强调,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任务,才能保障和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才能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富国强军”的百年梦想。

(二)国家经济实力日益雄厚,综合国力不断加强,为国防的建设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增,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稳定的速度向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0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创下了13年的新高。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GDP增长9%。总的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经过长期的投入与建设,中国的国防实力有了

很大的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支由陆、海、空和第二炮兵等军兵种组成的,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先进武器装备的,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对祖国和人民绝对忠诚的威武之师,对于一切敌视中国的势力构成了强大的威慑。

(三)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环境的确存在着一定的不和谐的因素,国内还有很多矛盾问题亟需解决。就台湾问题、西藏问题表明了国内分裂主义势力日益猖獗,成为我国进行国防建设的最重大的国内负面因素。例如2008年的“3·14”西藏暴力犯罪事件就是**集团一直图谋的以企图搞“西藏独立”,破坏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有组织的、有预谋的暴力事件。再者,当今台独分子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妄图“以武拒统”,“以武谋独”,声称要对祖国大陆实施“先制打击”,并且大力加强同国际反华势力的勾结,美日“台”非法军事联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使得中国面临着国家分裂,国内动荡的现实挑战,也使得中国进行国防建设的和平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制止台独势力的分裂企图,维护和实现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成为中国面临的最为重大的任务之一。”(3)

三、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的措施

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经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国的国防建设,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为依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坚持同国家建设协调发展,坚持全体军民共建国防的原则,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通过以上分析我国国防建设所面临的国际与国内环境的,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进步,各国发展的需要以及我国本身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处在一个相对和谐、稳定环境当中,而且我国的国防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近十数年以来,中国的国防实力和武器装备水平获得了巨大的变化,一大批新的作战理论和新型武器装备逐步问世并应用于实战训练,可以说,中国的国防能力获得了一个质的飞跃。但是我们要居安思危,我们必须意识到,与世界大国相比,我国的国防建设还是与这些大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提升我国的国防实力和我国的安全程度。下面就如何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国家建设中互相依存、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如何统筹协调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关系到民族兴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4)经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国防建设必须也应该服从这个重中之重、紧密配合这个重中之重。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基础,也是我们提高国际竞争力,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关键所在。”国防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依托,需要有一定的财力作保障。只有将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国防建设才能建立在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同时必须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一个国家即使富裕起来了,如果没有相应的国防实力,其生存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如果我国没有巩固的国防,一旦发生外敌入侵,就难以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就难以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和安全,就难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军事发展潮流,依靠科技力量加强国防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关键和动力。我们必须认识到改变我军武器装备落后面貌,归根结底在于把国防科技搞上去。当前,世界各国已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国防建设的第一位变革作用,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富国强军之道。特别是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一场新的军事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把军队建设的重点转向了高科技领域,形成了以高技术质量建设为主要标志的竞争新态势。美、俄、英、法和我周边等国,都把争取技术优势,抢占技术制高点,加速武器装备高技术化,作为提高武器装备作战效能,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战略选择。“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证明,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国防安全、国际地位和国家尊严的坚强后盾和可靠保证。因此必须把握和适应这个大趋势,认识把国防科技搞上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三)培养和早就大批高质量军事人才。人才是建设的力量源泉,也是保国建军的根本。纵观当今世界军事领域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可能拥有战略优势。江泽民主席曾指出:“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关键在人才”,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培养高质量军事人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培养造就了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能打硬仗的队伍。这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实现国防科技跨世纪发展的宝贵资源。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国防科技队伍还存在不适应的一面。而且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国防科技骨干队伍仍存在不够稳定的现象,尤其是中青年科技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尽快建设一支既有较高政治素质,又有较高业务素质的跨世纪人才队伍,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要通过调整改革,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不拘一格地选拔和培养急需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国防科研的“核心”和“尖子”人才,确保国防科技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四)建设一个强大的,完整的现代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国防科技工业是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我国经济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战斗力诸因素中的关键因素。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归根结底取决于国防科技工业的现代化。早在1950年9月,毛泽东就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5)“虽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外部采购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是国防建设的现代化是买不来的,购买来的武器系统更容易受制于人。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种武器平台、武器系统的研究和制造,争取以自己的力量为一支世界级的强大军队提供完整的武器装备。”(6)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我军武器装备必须立足国内研制和生产。”“无论是60年代初苏联背信弃义,还是80年代末美国对我实行制裁,都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一些高新技术,尤其是国防尖端技术,国外是不会转让给我们的,只能靠自己去攻关,去拼搏,去创造。这样,才能经得起国际风浪的冲击,防止受制于人,立于不败之地。”(7)

(五)为了减低中国国防安全的各方面的压力,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我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国防外交,有选择地引进先进的国防科技和管理经验,增强中国国防自力更生的能力。独立自主不是闭着自守,恰恰相反,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国防力量并不排斥对外开放和争取外援。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的同时,努力争取国际社会对我国国防建设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防建设的内外环境。所以我们应积极与有关国家合作,所以我国应该定不移地支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挥应有的国际作用,坚定不

移地支持各种区域安全合作机制和体制的建立,积极参与各种重大国际规则的制订和重大国际事务的处理,增强和世界各国,特别是世界大国在经济、政治、甚至是安全领域内的共同利益,为中国进行国防建设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

(六)国防建设必须依靠全体军民的共同努力奋斗,全国军民共同建设现代化国防。国防作为全民的国防,只有调动亿万群众关心和参与国防事业的积极性,国家安全才有牢固的根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这一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国防也必须是全民的国防。国防建设不能只靠军队或一两个部门去抓,必须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军民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才能深入持久,卓有成效。

四、总结

总而言之,国防作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只有巩固和强大,国家才能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我们要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居安思危,树立高度的国防观念和战备观念,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精兵强军之路,我们在与其他国家一起进行军事变革的同时,不搞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我们要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其他各方面建设的关系,我们要立足国情,分析世情,不断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

注释:

1.2005年06月30日 《时事报告》杂志

2.姚洪越.《中国国防建设的环境分析》

3.洪越.《中国国防建设的环境分析》

4.王开联。《.国外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模式和做法》。《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5年03月

5.《毛泽东选集》第5卷,战士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31页

6.姚洪越.《中国国防建设的环境分析》

7.《建设现代化国防科技工业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百周年纪念》

参考文献:

1.喻廷才.《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矛盾及求解》.军事经济研究.1993/12

2.周孝平.《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3.张书成.《试论国防建设》.军事经济研究.1993/07

下载从《共产党宣言》看当今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共产党宣言》看当今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小公主》看童话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从社会矛盾突显看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迫切性

    从社会矛盾突显看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迫切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既取得了举世属目的成绩。由于新的利益阶层不断出现,利益调整越演越烈,利益的分配格局不断演......

    且从广告看当今国民性解读(5篇范文)

    且从广告看当今国民性 作者:李亚兵 关键词:国民性、定位、丑恶、批评、改变 广告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事物,它总是与其生存的物质血脉紧密相连,广告产生的语境受到人文地理、思想......

    从《爸爸去哪儿》看当今少儿教育模式

    从《爸爸去哪儿》看当今少儿教育模式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亲子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其实这种节目很难不火,且抛开备受瞩目的星爸不谈,只看Kimi的天真乖巧,石头的率真勇敢......

    中国当今社会矛盾问题的几个判断

    中国当今社会矛盾问题的几个判断及应对思路与措施 第一、常态的、一般性的社会矛盾问题 一般性的社会矛盾问题怎么表现的?一般性的社会矛盾问题具体表现为个别的地区有可能......

    从金融危机中重新认识资本主义

    从金融危机中重新认识资本主义 高中的时候,我很喜欢看美国的影片,因为其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冒险主义以及自由的理念确实吸引了我。而再看满是宣传社会主义理论的政治课本完全......

    从评批语言学视角看当今大众传媒与女性

    从评批语言学视角看当今大众传媒与女性 摘要: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大众传媒与女性研究在当今国内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女性,作为社会结构中弱势群体的代表,在大众传媒中无论是......

    从教学改革看

    从教学改革看科学发展成就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万代,决定国运兴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是关乎社会繁荣昌盛的千秋伟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党科学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