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5讲: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及书写规则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及常见使用错误
1984-02-27,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确定了以先进的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基础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以下简称法定单位).这是进一步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一项重要决策.1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国务院发布的在全国 采用的计量单位.1.1
构成以SI单位为基础,加上国家选定的若干非SI的单位构成,具体包括5部分.1)
SI基本单位
共7个(表1),分别是相互独立的最重的7个基本量的单位.它们是SI单位的基础.表1
SI基本单位
量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米
m
质量
千克(公斤)
kg
时间
秒
s
电流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摩[尔]
mol
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2)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
SI导出单位是借助乘、除符号,通过代数式运算用基本单位表示的单位.如:力的单位-kg·m/s2 或 kg·m·s2.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和习惯,也为了纪念杰出的科学家,在SI中对22个导出单位给出了专门名称(表2),其中17个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表2中催化活性的单位kat是1999年第21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增加的.)表2 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
量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其他符号
频率
赫[兹]
Hz
s-力
牛[顿]
N
kg·m/s
2压力,压强,应力
帕[斯卡]
Pa
N/m2
能[量],功,热量
焦[耳]
J
N·m
功率,辐[射能]通量
瓦[特]
W
J/s
电荷[量]
库[仑]
C
A·s 电压,电动势,电位,(电势)
伏[特]
V
W/A 电容
法[拉]
F
C/V 电阻
欧[姆]
Ω
V/A 电导
西[门子]
S
A/V
磁通[量]
韦[伯]
Wb
W·s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
特[斯拉]
T
Wb/m2
电感
亨[利]
H
Wb/A
摄氏温度
摄氏度
℃
K
[放射性]活度
贝可[勒尔]
Bq
s-1
吸收剂量
戈[瑞]
Gy
J/kg
剂量当量
希[沃特]
Sv
J/kg
光通量
流[明]
lm
cd·sr
[光]照度
勒[克斯]
lx
lm/m2
[平面]角
弧度
rad
m/m=1
立体角
球面度
sr
m2/m2=1
催化活性
卡塔(未标准化)
kat
mol/s
3)我国选定的非SI的单位
共16个(表3),其中14个为国际计量大会选定的可与SI并用(11个)或暂时可与SI并用(3个)的非SI单位.表3
我国选定的非SI的单位
量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时间
分
min
[小]时
h
天(日)
d [平面]角
[角]秒
″
[角]分
′
度
° 质量
吨
t
原子质量单位
u 体积
升
L,(l)
能
电子伏
eV
级差
分贝
dB
长度
海里
n mile
速度
节
kn 面积
公顷
hm2
旋转速度
转每分
r/min
线密度
特[克斯]
tex
4)由以上单位组合而成的单位
凡由1)~3)节列出的45个法定单位通过乘或除组合而成的单位, 只要具有物理意义, 都是法定单位(示例见表4).5)由SI词头与以上单位构成的倍数单位
表5
SI词头
因数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符号
102yotta
尧[它]
Y
1021
zetta
泽[它]
Z
1018
eza
艾[可萨]
E
101peta
拍[它]
P
1012
tera
太[拉]
T
giga
吉[伽]
G
mega
兆
M
10kilo
千
k
hecto
百
h
deca
十
da
-
deci
分
d
-
centi
厘
c
-
milli
毫
m -106
micro
微
μ -
nano
纳[诺]
n -
1012
pico
皮[可]
p -
1015
femto
飞[母托]
f -
1018
atto
阿[托]
a -
1021
zepto
仄[普托]
z -
1024
yocto
幺[科托]
y
凡是由SI词头与法定单位构成的十进倍数或分数单位,都是法定单位.例如:hm(百米),μmol(微摩),kW·h(千瓦时),mol/mL(摩每毫升), MeV·m2/kg(兆电子伏二次方米每千克)等。1.2
具体应用形式
法定单位的具体应用形式是 GB 3100 ~ 3102.1~13《量和单位》.现行有效的是1993年修订发布的标准.这套系列标准共有15个, 是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1000:1992和ISO 31-0~13:1992, 参考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标准, 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而成的, 它们完全贯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涉及自然科学各个领域, 是各行各业必须执行的强制性、基础性的国家标准.这套标准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的基础性文件, 也是理工农医各学科的共同语法基础.量及量单位的符号
2.1
量及其符号(量的符号用斜体字母)
物理量可以简称为量,其定义是“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也包括标准中列出的单位为1的“计量数”,如分子数、相数、主量子数等.国家标准共列出了各学科常用的614个量,并按科学的命名规则(参见GB 3101—1993的附录A《物理量名称中所用术语的规则》,共有15条规则)给出了它们的名称和符号.我们要按规定的原则,正确地使用量及其符号.量的符号必须用斜体字母表示,区分大小写。pH除外。
2.1.1
常见错误使用的量名称
1)
已废弃的示例见表6.表6
常见废弃量名称与标准量名称对照示例
废弃量名称
标准量名称 比重
体积质量, [质量]密度
相对体积质量, 相对密度
绝对温度,开氏温度
热力学温度
比热
质量热容, 比热容
电流强度
电流
电量
电荷[量]
分子量
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质量 重量百分数,重量百分浓度
质量分数 体积百分数, 体积百分浓度
体积分数
摩尔浓度,当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浓度
粒子剂量
粒子注量
放射性强度,放射性
[放射性]活度 2)
“单位+数”
摩尔数→物质的量;吨数→质量;瓦数→ 功率;米数→长度,高度;天数, 年数→时间; 卡路里摄入量→热量摄入量;(红细胞个数→ 红细胞数).3)书写错误
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佛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傅立叶数,付立叶数,付里叶数→
傅里叶数;
费米能→费密能;
驰豫时间→弛豫时间 摩擦系数→摩擦因数;
活度系数→活度因子;
内能→热力学能;
扬氏模量→弹性模量;
电位移→电通[量]密度;
优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推荐的新名称, 不用备注栏或括号内列出的暂时许用但迟早会废除的旧名称, 是为了促进物理量的术语名称早日标准化、单一化.★不要滥用“浓度”
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的简称,其单位为mol/m3或mol/L.单位为g/L的应称质量浓度;单位为1的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应称质量(体积)分数;单位为mol/kg的应称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慎用“含量”
含量不是物理量,其含义不确切:商品标志上的含量指质量或体积;科技文献中的含量包括了有关混合物组成的各个量,如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等.a.“含量”可用于定性描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多少.如“大米的淀粉含量高, 蛋白质含量低”.b.根据含量的具体所指,将其改为标准化的名称及表达方式.如“空气中O2的含量为20%”应改为“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20% ”(也可用0.20).也可写成φ(O2)=20%.要注意的是不能把2个量纲不同的量的比值改用“%”表示含量, 如不能把15 g/100 mL的葡萄糖水称为“15%葡萄糖”.正确表述为
“质量浓度为0.15 g/mL的葡萄糖”.c.必要时可用2个单位之比表示含量.如“茶叶含硒量为3.5 μg/kg”, 这种表示比较直观且不会产生歧义.2.1.2
量的符号
每个量都有1个甚至2个以上符号.标准规定:
a.用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必要时 可加下标或其他说明性标记;
b.25个用来描述传递现象的特征数由2 个字母构成(如马赫数Ma,雷诺数Re等);
c.必须使用斜体字母(只有pH例外).量符号使用常见问题:
1)没有使用标准规定的符号
示例见表7.表7
非标准量符号与标准量符号对照示例
量名称
非标准量符号
标准量符号
质量
M,W,P,μ
力
f,N,T
压力,压强
P
摄氏温度
T
磁感应强度
H
B的浓度
CB
质量分数
ω
体积分数
ψ
元电荷
e
2)用多个字母构成量符号
·
这多个字母通常来自英文量名称的缩写, 示例见表8.表8
常见多字母构成的错误量符号及建议符号 量名称
不正确量符号
建议符号
体质量(体重)
BW
临界高温
CHT
临界低温
CLT
干质量(干重)
DW
鲜质量(鲜重)
FW
动脉血压
AP
静脉血压
VP
氧分压
PO2
一氧化碳分压
PCO
信噪比
SNR
m
F
p
t,θ
B
cB
w
φ
e m,(mb)
Tc,h
Tc,l
md
mf
pa
pv
p(O2)p(CO)
不能写成 pCORSN,γSN
3)把化学元素符号作为量符号使用
CO2∶O2=1∶5,这是不规范的.如指质量比:m(CO2)∶m(O2)=1∶5;
如指体积比:V(CO2)∶V(O2)=1∶5;
如指浓度比:c(CO2)∶c(O2)=1∶5.又如Ca=20 mg、MnO2%=30%、wt%、vol%、mol%、at%等表示方式都是不规范的,正确的表示方式分别为 m(Ca)=20 mg、w(MnO2)= 30%、w、φ、x 或 y.4)把量纲不为一的量符号作纯数使用
压强的对数 lg p(kPa)应改为 lg(p/kPa);
5)量符号的组合不符合规范
相乘:x×y → xy , x · y
特征数与其他量相乘:Mab → Ma · b 或 Ma b.矢量相乘:不加乘号与加“·”和“×”的
运算结果意义各不相同, 例如ab 的结果为张 量, a×b 的结果为矢量, a· b 的结果为标量, 因此,乘号不可随意变换.2.1.3
量符号的下标
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量有相同的符号,或是对一个量有不同的应用或要表示不同的值 时,常采用下标予以区分.例如:
为了区分热量Q的理论值、实验值和计算 值,加下标后热量的这3个量值的符号分别为 Qth、Qexp和 Qc.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专门制定了量符号下 标规则,SI基本上采用了这一规则.下标区分正斜体的规则:下标为量符号,表示 变动性数字的字母,坐标轴符号和表示几何图 形中的点、线、面、体的字母时用斜体;其余 用正体.下标区分大小写的规则:量符号、单位符号等 作下标,大小写同原符号;来源于人名的缩写 作下标用大写;一般情况用小写.示例见表9.表9 量符号下标字体的正误对照示例
量名称
正确量符号
错误量符号
(2个)电压
Ui(i=1,2)
Ui(i=1,2)
力的x分量
Fx
Fx
△ABC面积
S△ABC
S△ABC
势能
Ep
Ep, EP
费密温度
TF
Tf , TF
2.2
单位的符号(有国际符号的一律用国际符号)2.2.1 用中文名称的情况
单位无国际符号时可用中文,如:
万元/m2, m2/人, kg/(月·人),年,星期,周,月等可用。
2.2.2
单位的国际符号
用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也称标准化符
号,国标中称单位符号.单位符号用于一切使用单位的场合.只要不会产生误解,单位符号也可单独使用.2.2.3 字体(一律用正体)
区分大小写的规则:一般单位符号小写,来源于人名的首字母大写;无例外采用正体.SI单位无例外;法定单位的升(L)例外.2.2.4 常见错误
(1)单位缩写:rpm 应为r/min;kmph应为
-km/h;bps 应为bit/s;cps应为s1.2)表示数量份额的缩写:
--
ppm 106;
pphm 108;
--
ppb [109(美、法…);1012(英、德…)].不能使用ppm等缩写.怎样改为法定单位?
-
a.将ppm改为106.例如:
“空气中CO浓度为20 ppm” 应改为“空气
-中CO的体积分数为20×106 ”(也可写为2.0× -105);
“生物机体中某元素含量为20 ppm”应改为
-“生物机体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106”.(3)量值的和、差表示错误
30±1 mm →(30±1)mm或30 mm±1 mm.(4)量值范围表示不统一
0.2~0.3 mg/(kg·d)和 0.2 mg/(kg·d)~ 0.3 mg/(kg·d)都正确,宜用前者.
量值或数值范围号为“~”和 “—”,科技出 版物中通常都使用“~”.(5)在图、表中用特定单位表示量的数值时 未采用标准化表示方式
标准化方式 : a)量与单位的比值A/[ A];
b)把 量的符号加上“{ }”, 用单位符号作下标, {A} [A]: 第1种方式较好.-
例如:v/(km/h)或 v /(km·h1), 不是传统的括
-号法v(km/h)或逗号法v, km·h1;
lg(p/MPa), 不是 lg p(MPa);
-
w/106 或 w×106 , 不是w /ppm , 也不表示为
-w /×106.量符号可用名称替代: 质量热容/(J/(kg·K)).注意:当单位为组合单位时单位上需加“()”.2.3 SI词头的使用
目的:使量的数值一般处于 0.1~1 000范围内.注意采用词头后不得改变量值的有效数字的数目.如:0.004 57 m可写成4.57 mm.词头只有与单位连用才具有因数的意义,如3 kΩ不能写作3 k;红细胞浓度为4.55 T/L的
-表示也不规范, 应改为4.55×1012 L1.不许重叠使用:mμm → nm;组合单位一般也只用1个词头,通常用在 组合单位的第1个单位前.2.4 非法定单位
非法定单位应当废除(停止使用):英制单位、我国市制单位、各种旧杂制单位.* 亩
* 标准大气压atm atm=101.325 kPa.* mmHg 医学中表示血压时可用,但须出其与kPa的换算关系;其他场合仍不许使用.* cal , kcal
一般所说的cal均指国际蒸汽卡, 其与SI单位的换算为 1 cal=4.186 8 J≈4.2 J.* kgf
以隐蔽形式kg出现,如1 kg/m2其实为 1 kgf/m2, 应改为9.806 65 N/m2 或 9.806 65 Pa.* 道尔顿 D, Da 1 D=1 u;当表示相对分子(或 原子)质量时删去D,如3 kD,应为3×103.* 克分子浓度
M
M=1 mol/L.* 当量浓度
N
* 催化活性单位 U
1964年以来广泛使用的催 化活性的非法定单位, 1U=1μmol/min=16.67 nkat.* c.c.体积单位立方厘米英文名称cubic centimeter 的缩写, 1 c.c.=1 cm3=1 mL.* 度
电能量单位, 1度=1 kWh=3.6 MJ.* 马力
功率单位, 1马力=735.499 W.* 高斯
Gs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的高斯 CGS单位, 1 Gs=0.1 mT.* 奥斯特
Oe
磁场强度的高斯CGS单位, 1 Oe=79.577 5 A/m.* 麦克斯韦
Mx
磁通[量]的高斯CGS单位, Mx=10 nWb.数学符号、数理公式的表达规范 3.1
字符正、斜体 3.1.1
用正体的情况
1)3个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
e(=2.718 281 8…),π(=3.141 592 6…),i(i2 =-1, 电工学中常用 j).2)有定义的已知函数
cos, tan, exp, lg, ln等.3)已定义的算子符号
d f /d x中的d;Δx中的Δ(Δx= x 2- x 1).4)有特殊含义的缩写词
max, min, Re, Im, T, Rt△, ASA等.5)5个特殊的集符号
应采用空心正体(黄色字母)或黑正体:
N, N(非负数整集、自然数集);
Z, Z(整数集);Q, Q(有理数集);
R, R(实数集);C, C(复数集).3.1.2
用斜体的情况
1)变数、变动的附标、函数等
2)几何图形中表示点线面体的字母
3)一般常数、常量
4)表示矢量、张量以及矩 阵的符号采用黑斜体 3.2
数理公式转行要求
规则:当一个表示式或方程式需要断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最好在紧靠其中记号
= , +, -, ±,,×, · 或 / 后断开,而在下一行 开头不应重复这一记号.传统的:A=a+b
-c+d=n+m;
新规则:A=a+b-
c+d=n+m.“-”号具有双重作用:运算,连式.注意:化学元素符号用正体。
第二篇:物理量和单位符号的书写规则
物理量和单位符号的书写规则
很多人在撰写学术论文或科研报告时,不太注意物理量和单位的书写格式,看上去很别扭,而给人以不学术的感觉。下面是一些基本原则,希望大家慢慢习惯。
1、物理量符号的书写一般采用斜体,而单位符号则采用正体,这样可以避免物理量与单位相互混淆,如:L=2.0m,就不会把m看成质量,也不会把L看成单位;下标一般用正体,数学公式中的功能符号也用正体,如对数ln、指数e、微分d,等;
2、物理量加方括号后,表示该物理量的单位,如[F]=N,它与F=1N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单位方程,后者是物理方程;
3、单位是国际通用和统一的,汉字不能作为单位,而中国书籍中很多地方都采用了汉字,如“小数”、“百分数”、“无因次”等,这是不懂规矩的表现;
4、单位的放大词头都用大写,如M-、G-等,单位的缩小词头都用小写,如m-、μ-等;
5、给一个物理量选择符号时可以遵守以下几条:(1)物理量英文名称的首个字母;(2)物理量拉丁文或希腊文名称的首个字母;(3)物理量提出者的意愿;(4)尊重历史;(5)物理量符号一般都采用小写字母(在容易混淆时采用大写);(6)物理量符号一般都采用单字母,在单个字母无法表示清楚的地方采用2字母或多字母;(7)物理量的符号一般不采用人的名字,而单位的符号经常采用人的名字,但需要大写,如D、Pa、N。
由于许多专家不太知道这些原则,把油藏工程的许多符号都搞成大写了,如渗透率(K)、表皮因子(S)、压缩系数(C)等,而这些符号在国际上都是小写的。
第三篇: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Quantities and units-General principles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3-12-27 批准
1994-07-01 实施
引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ISO317)m = 5m t = 28 . 4 ℃± 0 . 2 ℃=(28 . 4 ± 0 . 2)℃(不得写成 28 . 4 土 0 . 2 ℃)λ= 220 ×(l 土 0 . 02)W /(m • K)3 . 5 化学元素和核素的符号
化学元素符号应当用罗马(正)体书写,符号后不得附加圆点(句子结尾的正常标点除外)。例:
H He C Ca 化学元素符号的完整表格列于 GB 3102 . 8 的附录 A(补充件)和 GB 3102 . 9 的附录 A(补充件)中。
说明核索或分子的附加下标或上标,应当具有下列意义和位置: 核索的核子数(质量数)表示在左上标位置,例如: 14 N 分子中核索的原子数表示在右下标位置,例如: 14 N 2 质子数(原子序数)可在左下标位置指明,例如: 64 Gd 如有必要,离子态或激发态可在右上标位置指明。
例:离子态 Na+ PO43-或(PO4)3-电子激发态 He*,NO* 核激发态 110Ag*,110Agm3 . 6 数学记号和符号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记号和符号见 GB 3102 . l l。
希腊字母(正体与斜体)
附 录 A物理星名称中所用术语的规则(参考件)A0 引言 当一物理量无专门名称时,其名称一般是一个与系数(coefficient)、因数或因子(factor)、参数或参量(parameter)、比或比率(ratio)、常量或常数(constant)等术语组合的名称。与此类似,比(specific)、密度(density)、摩尔 [ 的 ](molar)等术语也加于物理量名称中,以表示其他相关量或导出量。如同选择适当的符号一样,物理量的命名也需要某种规则。
本规则既不企图作为硬性规定,也不企图消除已与各种学术语言融在一起的常有的分歧。
但是,有一个使用这些术语的规则,看来还是有用的。因为对特定量,按此规则,可根据所用名称提供更多的关于此量性质的信息。希望在引进量的新名称时能遵守这些规则;在修订旧术语和构成新术语时,能仔细检查与这些规则的分歧。
注:本附录中的多数例子是从现存实际中选取的,并不企图作出建议。
A1 系数(coefficients),因数或因子(factors)在一定条件下,如果量 A 正比于量 B,则可以用乘积关系式 A = kB 表示,式中作为乘数出现的量 k 常称为系数、因数或因子。A1 . 1 如果量 A 和量 B 具有不同量纲,则用系数这一术语。例:
霍尔系数(Hall coefficient): A H EH = AH(B × J)线 [ 膨 ] 胀系数(linear expansion coefficient): 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 D J =-Dgrad n 注:有时用术语模量(modulus)代替术语系数。例:
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 E A1 . 2 如果两个量具有相同的量纲,则用因数或因子(factor)这一术语。因此,因数或因子为一量纲一的乘数。例:耦合因数(coupling factor): k 品质因数(quality factor): Q 摩擦因数(friction factor):μ
A2 参数或参量(parameters),数(numbers),比或比率(ratios)A2 . 1 物理量的组合,例如在方程式中出现的那种,常被视为构成新的量。这种量有时称为参数或参量(parameters)。例:格林爱森参数(Grüneisen parameter):γ
A2 . 2 某些物理量的量纲一的组合,例如在描述传输现象中出现的那种,称为特征数(characteristic numbers),并在名称中带有数(number)这一字。例:
雷诺数(Reynolds number): Re 普朗特数(Prandtl number): Pr A2 . 3 由两个量所得的量纲一的商,常称为比 [ 率 ](ratios)。例:
热容比(heat capacity ratio):γ
热扩散比(thermal diffusion ratio):迁移率比(mobility ratio): b 注: l 小于 l 的比 [ 率 ] 有时用分数(fraction)这一术语。例:质量分数(mass fraction): 敛积分数(packing fraction): f 有时用率(index)代替比 [ 率 ](ratio)。不推荐扩大此用法。例: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 n A3 级(1evels)量 F 和该量的参考值 F 0。之比的对数,称为“级”。例:
场量级(level of field quantity): L F A4 常量或常数(constants)A4 . 1 一物理量如果在任何情况下均有同一量值,则称为普适常量或普适常数(universal constant)。除非有专用名称,否则,此名称均含有“常量或常数”这一术语。例: 引力常量(gravitational constant): G 普朗克常量(Planck constant): h A4 . 2 一特定物质的物理量如果在任何情况下均有同一量值,则称为物质常量(constant of matter)。除非有专用名称,否则,此名称也含有“常量”这一术语。例:
某特定核素的衰变常量(decay constant for a particular nuclide):λ
A4 . 3 仅在特定条件下保持量值不变,或由数学计算得出量值的其他物理量,有时在名称中也含有“常量或常数”这一术语,但不推荐扩大此用法。例:
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standard equilibrium constant for a chemical reaction)(它随温度而变): K ⊙ 某特种晶格的马德隆常量(Madelung constant for a particular lattice): A5 常用术语
A5 . 1 形容词“质量 [ 的 ](massic)”或“ 比(specific)”加在量的名称之前,以表示指该量被质量除所得之商。例:
质量热容(massic heat capacity),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 c 质量体积(massic volume),比体积(specific volume): v 质量熵(massic entropy), 比熵(specific entropy)s
质量 [ 放射性 ] 活度(massic activity),比 [ 放射性 ] 活度(specific activity): a
A5 . 2 形容词“体积 [ 的 ](volumic)”或术语“密度(density)”加在量的名称上,以表示该量被体积除所得之商(参阅 A5 . 4)。例:
体积质量(volumic mass)
[ 质量 ] 密度(mass density):
体积电荷(volumic charge)电荷密度(charge denslty):
体积能 [ 量 ](volumic energy)
能 [ 量 ] 密度(energy density):ω
体积数(volumic number)
数密度(number density): n
A5 . 3 形容词“线(1ineic)”或术语“线密度(1inear „ density)”加在量的名称上,表示该量被长度除所得之商。例:
线质量(lineic mass)[ 质量 ] 线密度
(1inear mass density): 线电流(lineic current)电流线密度
(1inear current densitV): A 注:术语“线(linear)”常单独加在量的名称上,以区别类似的量。例:
平均 [ 直 ] 线范围(mean linear range): R平均质量范围(mean mass range):
线膨胀系数(linear expansion coefficient): 体膨胀系数(cubic expansion coefficient): 线衰减系数(1inear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质量衰减系数(mass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A5 . 4 形容词“面积(areic), 或术语“面密度(surface „ density)”加在量的名称上,以表示该量被面积除所得之商。例:
面质量(areic mass),[ 质量 ] 面密度(surface mass density): 面电荷(areic charge),电荷面密度(surface charge density):
术语“密度(density)”加在表示通量(或流量)的名称上,以表示该量被面积除所得之商(参阅 A5 . 2)。例:
热流 [ 量 ] 密度(density of heat flow rate): q 电流密度(electric current density): J 磁通 [ 量 ] 密度(magnetic flux density): B A5 . 5 术语“摩尔 [ 的 ](molar)”加在量的名称前,表示该量被物质的量除所得之商。例:
摩尔体积(molar volume): V m 摩尔热力学能(molar thermodynarnic energy): 摩尔质量(molar mass): M A5 . 6 术语“浓度(concentration)”常加在量的名称上(特别是对混合物中的某种物质),用以表示该量被总体积除所得之商。例:
B 的 [ 物质的量 ] 浓度((amount-of-substance)concentration of B): B 的分子浓度(molecular concentration of B): B 的质量浓度(mass concentration of B):
术语“光谱密集度(spectral concentration)”用以表示光谱分布函数(参阅 GB 3102 . 6 的引言)。附 录 B 数的修约规则(参考件)B0 在数据处理中,常遇到一些准确度不相等的数值,此时如果按一定规则对数值进行修约,既可节省计算时间,又可减少错误。
B1 修约的含义是用一称做修约数代替一已知数,修约数来自选定的修约区间的整数倍。例:
修约区间: 0 . 1 整数倍: 12 . 1,12 . 2,12 . 3,12 . 4 等。修约区间: 10 整数倍: 1210,1220,1230,1240 等。
B2 如果只有一个整数倍最接近已知数,则此整数倍就认为是修约数。例:
(l)修约区间: 0 . 1 已知数修约数 . 223 12 . 2 12 . 251 12 . 3 12 . 275 12 . 3(2)修约区间: 10 已知数修约数 1 222 . 3 1 220 1 225 . 1 1 230 1 227 . 5 1 230 B3 如果有两个连续的整数倍同等地接近已知数,则有两种不同的规则可以选用。规则 A :选取偶数整数倍作为修约数。例:
(l)修约区间: 0 . 1 已知数修约数 12 . 25 12 . 2 12 . 35 12 . 4(2)修约区间: 10 已知数修约数 1 225 . 0 1 220 1 235 . 0 1 240 规则 B :取较大的整数倍作为修约后的数。例:
(l)修约区间: 0 . 1 已知数修约数 12 . 25 12 . 3 12 . 35 12 . 4(2)修约区间: 10 巳知数修约数 1 225 . 0 1 230 1 235 . 0 1 240 注:通常规则 A 较为可取,例如它在处理一系列测量数据时有特殊的优点,可使修约误差最小。规则 B 广泛用于汁算机。
B4 用上述规则作多次修约时,可能会产生误差。因此推荐一次完成修约。
例: 12 . 251 应修约成 12 . 3,而不是第一次修约成 12 . 25,然后修约成 12 . 2。
B5 上述规则只用在对选择修约数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例如,在考虑安全需要或已知极限的情况下,最好只按一个方向修约。B6 必须指明修约区间。附 录 C 有关量和单位国际组织(参考件)Cl 国际计量局-国际计量大会-国际计量委员会
国际计量局(BIPM)是根据 1875 年 5 月 20 日在巴黎签署的“米制公约”而成立的,它坐落在法国巴黎近郊布雷多依宫的领地内,由米制公约成员国共同分担经费。截止到 1992 年 1 月 1 日,共有 47 个成员国。国际计量局的任务是保证物理计量在世界范围的统一。国际计量局在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的直接监督下工作,国际计量委员会由来自不同成员国的 18 位科学家组成。
国际计量委员会是在国际计量大会(CGPM)的领导下工作,国际计量大会包括所有米制公约成员国代表,每 4 年召开一次大会,国际计量大会的职责是: 进行必要的磋商,确保国际单位制(SI)(由米制而来)的推广和进步; 确认新的基本量的定义;
采纳有关国际计量局的组织和发展的重要决定。
自 1927 年,国际计量委员会已设立 8 个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就专门问题向国际计量委员会提出建议,就协调各自领域进行的国际工作提出设想。
C2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国际法制计量局-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依据国际协议于 1955 年成立,截止到 1992 年 1 月 1 日,共有 49 个成员国和 34 个通讯成员国。这一政府间组织的主要目的是: 确定法制计量的一般原则;
研究法制计量的法规特点的问题; 建立起草计量仪器法规的模式。这个组织的组成是:
国际法制计量局(BIML),它设在法国巴黎; 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CIML);
国际法制计量大会和其他技术委员会(通信员秘书处和报告秘书处)。C3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第 12 技术委员会。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各国标准机构的一个国际性协会。它成立于 1946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为各国的国家标准组织。截止到 1991 年 12 月 31 日,共有 72 个会员和 18 个通讯成员。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央秘书处协调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它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为了制定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领导着 174 个技术委员会(TCs),630 个分委员会(SCs)和 1827 个工作组(WGs)(截止到 1991 年 12 月)。
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共制定了约 8200 个国际标准出版物。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的秘书处分布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中。
国际标准化组织第 12 技术委员会--ISO / TC12,量、单位、符号、换算因数,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负责科学技术领域中量和单位国际标准的专门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第 12 技术委员会成立于 1947 年,秘书处设在丹麦。
1982 年,该秘书处迁至瑞典。
国际标准 ISO 31(共 14 部分)和 ISO 1000 及 ISO 标准手册 2 是该委员会的工作成果。C4 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电工委员会第 25 技术委员会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于 1906 年,它是电工和电子工程的世界标准的权威。截止到 1992 年 1 月 1 日,国际电工委员会由 42 个国家的国家委员会组成。
国际电工委员会中央办公室设在瑞士的日内瓦,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央秘书处为邻。84 个技术委员会、l17 个分委员会和 750 个工作组负责起草标准。
国际电工委员会第 25 技术委员会---IEC / TC 25,量和单位及它们的符号,负责准备电工技术的量和单位国际标准。这些标准涉及它们的定义、名称、字母符号和使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它们一起使用的记号和符号。
出版物: IEC 27,电工技术中使用的字母符号,第 l 到第 4 部分。
C5 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符号、单位和名词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于 1922 年在布鲁塞尔成立。它的目标是:
在物理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符号、单位、名词和标准使用的国际统一。
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由各国国家委员会组成。截止到1992年1月1日,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共有43个成员国。全体大会指导联合会的工作,指定执行委员会和设立与联合会工作相关的委员会。1931年,为了在符号、单位和名词领域促进国际统一和制定国际建议,成立了符号、单位和名词委员会(SUN委员会)。1978年,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决定将符号、单位和名词委员会与原子质量和基本常量委员会合并。最新的出版物是1987年出版、代替 U.1.P.20(1978)的1.U.P.A.P.-25(1987):物理学中的符号、单位、名词和基本常量。
第四篇: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依据估量的长度合理选取长度单位。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重点难点】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2.建立长度观念,会选取合适的长度单位,会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指导】
1.注意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如只让学生用“拃”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但不论哪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4.注意让学生先估量物体的长度,再来选取合适的单位。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比较量较长物体长度和较短物体长度时所用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再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选取正确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并能够根据测量对象正确选择长度单位。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 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 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1课时 第4课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1课时 第5课时练习课……………………………………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第8页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认识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会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1.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2.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厘米有多长。【教学准备】
刻度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若干个),纸条,图钉。
【情景导入】
今天是我们新学期的第一课,大家也都有了新课桌,就让我们来量量新课桌有多长吧!
以前人们常用“拃(zhǎ)”作为测量单位,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就是一拃,大家跟老师一起来量吧,老师量的有3拃长,同学们呢?(5拃长)量的都是课桌长,为什么我们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对!有的人的一拃长些,有的人的一拃短些,这就需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厘米作单位来量长度。(板书课题)
【进行新课】 认识厘米
(1)认识刻度尺
提问: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引导小结:
①有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②有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③有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2)认识1厘米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1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 课件演示直尺从0刻度到刻度1的距离就是1厘米。让学生明白尺子上从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提问: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长是1厘米。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小结:尺子上每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3)感受1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在尺子上有这么长,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找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师:你们能一下子找到这么多长大约1厘米的物体,真不错。如果让你用手势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会吗? 学生用手势汇报。
教师介绍并示范用手势比划1厘米长度的方法:伸出左手食指,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掐着左手食指的宽,再抽出左手的食指,右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就是1厘米。
师:小朋友们,你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拿出你的手指放在直尺上量一量,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4)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么4厘米又有多长呢? 课件演示:从刻度0到刻度4的长就是4厘米。
提问:(1)4厘米有几大格?5厘米有几大格?8厘米呢?(2)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更多的4厘米的长度吗?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4厘米的长度。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小结:在尺子上几厘米就是几大格。用厘米量(1)估一估
学生活动:每组发一张5厘米长的彩色纸条,用手指比一比,估一估,这张纸条大约有多长?
汇报结果。
问题:这张纸条到底有多长呢?请大家用尺子去量一量。
(2)量一量
学生活动:动手测量出纸条的长度。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讨论:哪种测量的方法最好。
课件演示最好的测量方法:测量时,物体的左端对准0刻度,物体的右端对准数字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学生合作再测量一次。
(3)量一量下面的物体的长度约是几厘米。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橡皮的长、宽。【课堂作业】
1.看一看,铅笔长厘米。(教科书第4页的“做一做”。)
2.辨一辨:这样测量蜡笔的长度对不对,为什么?(课件出示)
答案:1.8 2.小明测量蜡笔的长度对。【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各种方法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用厘米测量,还运用刚学会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发现问题,多思考问题,并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你们就会变得更聪明、更能干。
【课后作业】
1.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第1、2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
用厘米尺量
刻度尺
用厘米尺量的方法 每1大格都是1厘米 几大格长度就是几厘米
1.学生已经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基本掌握了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认识厘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尺子,帮助学生认识尺子上的刻度及实际长度。然后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认识1厘米的时候,教师介绍0→1是1厘米,这里学生的学习很顺利,进而转入1→2是几厘米的学习。这时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以0为起点的认识水平,因此当教师问1→2是几厘米的时候,学生很自然说是2厘米。这时教师应该强化起点,引导学生看清楚1→2的起点是1,而不是0,这样学生就会顺利说出1→2也是1厘米,从而不会出现误解。
没有0刻度怎么办
数学课上,山羊老师让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小兔拿出尺子一看,傻眼了!原来他的尺断了。这可怎么办呢?小兔急得直掉眼泪。同桌小熊见了,对小兔说:“不要急,我有办法!”只见他拿起笔,把小兔尺子上的3改为0,4 改为1,5改为2……。这被后桌的小猴全看在眼里,他眨了眨眼后说:别改了,看我的,说着拿出一把小刀,先把小刀的左端对准刻度“3”,右端正好对着刻度“6”。小兔看了,立刻说:“这把小刀是6厘米。”小猴摇了摇头说:“你再仔细看看!”
小兔伸出手指数了数,恍然大悟:“应该是3厘米!”
小猴说:“这就对了!当不以„0‟刻度为起点测量时,要用物体末端对准的刻度减去起始端对准的刻度,即6-3=3(厘米)。”
第五篇: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第4讲 物质的量的浓度
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第四讲 物质的量的浓度
(建议2课时)
[考试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了解溶液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3.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要点精析]
一、物质的量浓度(CB)
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nBc表达式:
B=V
单位:mol·L-1或mol·m-3 注意:
1.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如C(Cl2)=0.1mol·L-1,C(NaCl)=3.1mol·L-1;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如C(Al3+)=2.6mol·L-1,C(SO42-)=0.3mol·L-1。
2.带有结晶水的物质作为“溶质”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NH3、Cl2等溶于水后成分复杂,求算浓度时仍以溶解前的NH3、Cl2为溶质。3.V是溶液体积,不是溶剂体积。
4.在一定浓度的溶液里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大小不变,所含溶质的质量改变。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 所需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钥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若溶质为液体或浓溶液,上述仪器中的托盘天平、钥匙改为量筒。2.配制步骤
(1)计算:根据配制要求计算出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所需浓溶液的体积(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溶质的体积
(3)溶解:将称量或量取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4)转移:将溶解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沿玻璃棒注入准备好的容量瓶里,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5)定容:往容量瓶中继续缓慢地加入蒸馏水至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直到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容量瓶塞,颠倒摇匀,然后将配好的溶液装入干净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注意事项:(1)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其程序为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2)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也不能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用作试剂瓶(即不能久贮溶液)。(3)定容时,视线、液面凹面、刻度线三点处于同一水平。3.误差分析
原理:cB = nB/V=m/MV(M-溶质的摩尔质量,配制某种溶液时是定值)(1)称量或量取时所引起的误差
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3.溶液各种浓度的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
ρC=1000w % M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换算公式:
ρC=1000S(100+S)M
(3)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 ① 稀释定律:C1V1=C2V2或m1W1=m2W2 ②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 C1V1+C2V2=C混(V1+V2)③混合后溶液体积改变 C1V1+C2V2=C混V混
V混=m混/ρ混
(4)标准状况下求气体溶解于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C= ρV1000MV+22400VH2O
例6: 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水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所得溶液的密度为0.9 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水密度为1 g/cm3)
()
A.18.4 mol·L-1
B.20.4 mol·L-1
C.31.25 mol·L-1
D.33.1 mol·L-1
解析:正确答案选A。水的体积和氨气的体积必须单位相同,如果以“L”为单位,则分别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
例7:体积为VmL,密度为dg/cm3的溶液,含有式量为M的溶质mg,其浓度为C mol·L-1,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示式中正确的是()
w 1001000mC.w%=(c×M)/(1000×d)%
D.c=
VMA.c=(w×100×d)/M
B.m=V×d×解析: 正确答案为B、D。
对A应为:c=(w%×1000×d)/M=(w×10×d)/M;对B溶质的质量为:m(溶质)=m(溶液)×ρ=(v×d)×w%;对C取1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c×M)/1000×d]×100%=[(c×M)/10×d]%;mol1000mM对D:c mol·L-1。3V10LVM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