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闭唱法在声乐学习中的正确运用
关闭唱法在声乐学习中的正确运用
大家都知道通俗唱法的歌星中,王力宏,沙宝亮,信乐团的阿信能唱的非常非常高,王力宏的《我完全没有任何理由理你》最高音是e3,信乐团的《死了都要爱》最高音是d3。大家一定很惊讶这么高的音是怎么唱上去的,其实,他们都用了关闭唱法。(注意:关闭唱法不一定只在高音区用,中音高音都可以用,你可以整首曲子都用关闭唱,这样不费嗓子)
大家可以把音响声音开的很大,然后仔细听王力宏的《你不在》《FOREVER LOVE》《一首简单的歌》《你不知道的事》,梁静茹的《勇气》,蔡依林《小伤口》,你会发现在这几首歌里,歌手的声音里面有一种共同的音,学术上称之为泛音。由于泛音的声音很小,再加上头腔共鸣与胸腔共鸣形成混音,所以我们不容易听出来,如果能掌握发出这种音的方法,我们就快成功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说话发音的本能是喉咙紧声带紧,而关闭唱法则是必须喉咙放松,练习关闭唱法就是要克服你说话发音的本能。
好了,大家先来练习叹气,来发 “唉” 这个音,注意,不是“爱”,是“唉”(注意不是那种只有气没有声的轻叹,而是有声音的叹气)。关键是“以气带声”,就是用气流去冲击声带发出声音,而不是用嗓子发音,并且口腔的形状是打哈欠的样子,也就是说喉咙要打开,要非常放松。
学习关闭唱法一开始是比较难的,但只要掌握了发声的技巧,后面就越来越简单,如果你已经成功的叹气了,额,你就用这种叹气的发声方法找感觉。
如果你已经初步学会了关闭唱法,那么你就可以轻松的唱《死了都要爱》了,练会关闭唱法以后,本人激动的不瞌睡了,第二天下午坚持着和朋友去KTV,我用关闭唱法唱了几首王力宏的歌,最后又唱了两遍《死了都要爱》,本来根本不敢想的歌很轻松就上去了,关键就是这种唱法不费嗓子,不用把嗓子憋起来喊高音。
大家可以想一下,只要初步练成关闭唱法就可以轻松的各种高音,其它的我就不多说了。当然了,要想完全练成关闭唱法,让技术炉火纯青也是需要很久的,传说帕瓦罗蒂在关闭唱法的高音转换练了六年...不过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初步掌握关闭唱法已经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了,而且流行歌手也很少有人会的,比如周杰伦,因为他的声音里没有那种泛音,虽然周杰伦的唱功实在比不了王力宏,但周杰伦的作曲实在太棒了!不过力宏的曲风很广泛,和声配器超棒,会十几种乐器,而且力宏会蒙古呼麦的双声部发音,真是了不起!
好了,如果你已经初步学成了关闭唱法,你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的关闭唱法感觉像假声?
这个问题也许有两个原因。
第一:你没学会关闭唱法。解决办法:继续练叹气,找感觉。第二:你初步掌握了发声方式,但是气息不足,导致胸腔共鸣弱,而头腔共鸣较强,使你的声音更像假声。因为关闭唱法的声音是头腔共鸣与胸腔共鸣的混音,如果其中的头腔共鸣较强,听起来就像假声;如果胸腔共鸣较强,就更像真声。
比如说帕瓦罗蒂的高音,胸腔共鸣超强,没一点假声的感觉;而王力宏胸腔共鸣没帕瓦罗蒂那么强,所以高音感觉不是假声也不是真声,例如,《你不知道的事》中:你不知道我‘为’什么离开你...其中的‘为’这个音感觉是假声与真声中间的声音,就是因为他特意压制了胸腔共鸣,使这个音能配合上曲子忧伤的感觉。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练气,练气的方法网上有,坚持每天练,只要练到你可以控制气息的强弱就行了,那时候你就可以控制胸腔共鸣的强度了。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如果,找不到关闭唱法的感觉,就不要硬练,毕竟这种发音方法和人类发声本能不一样,发明这种方法的意大利前辈也是研究了好多年呢,如果方法不对硬练的话,很容易导致嗓子练坏。好了,感谢大家耐着性子看完,祝大家成功练成无敌的关闭唱法!
第二篇:声乐演唱中不同唱法的初探
目: 声乐演唱中不同唱法的初探 姓 名: 吕 雅 倩 学 号: 201211010096 系 别: 音乐舞蹈学院 专 业: 音 乐 学 年级班级: 2012级音乐学1班 指导教师: 姚 宗 华
2016年 5 月 20 日
题
论文(设计)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通过影印、缩印、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存、摘编或汇编;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毕业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声乐演唱中不同唱法的初探 作者单位:音乐舞蹈学院 作者签名:
****年**月**日
目 录
摘 要...................................................1 Abstract.......................................................................................................1
一、声乐及唱法的意义.....................................2
二、美声唱法.............................................3
(一)美声唱法的起源和发展......................................3
(二)美声唱法的风格特点........................................4
三、民族唱法.............................................4
(一)民族唱法的起源和发展......................................5
(二)民族唱法的风格特点........................................5
四、通俗唱法.............................................................6
(一)通俗唱法的起源和发展......................................7
(二)通俗唱法的风格特点........................................7
五、原生态唱法...........................................8 参考文献................................................10 致 谢...................................................11
声乐演唱中不同唱法的初探
摘 要:声乐艺术历史悠久,自产生以来一直被大众所喜爱。它被人们广泛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虽然每一种声乐艺术都是由人声来表现的,但是每一种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却各有春秋,无论是浑厚的美声唱法,高亢明亮的民族唱法,特点鲜明的通俗唱法,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流行起来的原生态唱法都有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艺术表演形式。无论是哪一种的起源与兴起都有一定的发展历程和不断的更新变革,很多艺术家一直都在努力研究声乐各种唱法表现力的改进方法,以便于它更好的发挥其艺术价值,造福于人。
关键词:歌唱方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Vocal Music Singing Style Abstract: The vocal music art has a long history, which is loved by a variety ofpcople since the produce so far.It is widely used to express your em otion andexperience.Although vocal music is all perfonned by human voice, but among themeach kind of singing art form is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Whether bel canto, folksin, ging, popular sing:ing or original singin g which is just revival nowadays, each ofthem
has its unique vocal music style and unique singing meth od, and
each one'sorigin and rise hascertain development course and constantly update and change.lVtany artists have been trying to study the improvement method of each singing style,in order to bener dem onstrate its artistic value and benefit people.Key Wordts: Singing method;Bel canto;Folk singing;Popular singing
音乐是现今世界中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当我们审视整个音乐艺术天地,我们不难发现,人们最容易接受的音乐形式是声乐。声乐艺术历史悠久,自产生至今一直被各种人群所喜爱。简单来讲,声乐即为歌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也广泛被人们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每一种声乐艺术都是由人声来表现的,但是每一种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却各有春秋,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还是原生态唱法,这每一种声乐演唱形式的起源与兴起都有一定的发展历程和不断的更新变革,本文就是对声乐演唱的不同风格做了系统的阐述。
一、声乐及唱法的意义
声乐的概念是什么?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利用人声来演奏的音乐。而人体作为 “工具”进行演唱时,则必须要同时具备:发声、发声的动力、共鸣和语言等几个条件。首先是人的身体作为发声体,利用身体各个腔体作为共鸣体;再结合嘴唇、牙齿、,喉咙等器官,就形成了用人的声音唱出的“语言音乐”一一声乐。也就是说歌唱者本身既是一种“乐器”,同时也是“乐器”使用者。所以说声乐就是我们平日里最常见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通过利用语言,肢体,咬字等加以音乐的搭配用来抒发情感。
而什么又是唱法?顾名思义,唱法就是歌唱的方法,即人们在歌唱发声完成具体声乐作品时,支配发声器官的情况和用嗓的方式,再与不同民族、地域所具有的特色等因素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演唱风格。歌唱的方法有很多种,而且每一种唱法之间不仅有很多相同之处,每一种方法也是各具特色的。这些年来我们常见的演唱方法主要有三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此外还有近些年来国内新发掘出并希望努力保留并延续的另一种绿色唱法——原生态唱法。
这些唱法都是人类声乐艺术文明发展道路上的一座座灯塔,既记载了艺术前辈们通过不懈努力的创作、实践、研究,写下的一篇篇绚丽的华章,又为追求声乐艺术梦想的后人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指明了远航的方向,为后人的不断创新和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大多数非专业人群来讲,声乐仅仅是用嘴巴来歌唱,感觉它只是一种最简单的音乐表现形式,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殊不知
声乐艺术分为多种唱法风格,其中虽然有许多共通之处,但各种唱法也都有其别具一格的发声方法和表现特色,而想要把声乐练好并不是一件易事。下面我们将就各唱法的起源及演唱特点进行一一阐述。
二、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一词翻译自意大利语“Bel canto”,“Bel”意思为优美,“canto"则指歌唱,合起来意思就是优美的歌唱。用简单的话说,美声就是歌唱出优美的声音。美声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声的优势来表现音乐。在人类声乐艺术发展史上,美声唱法被人们习惯的认为是一条主线。
(一)美声唱法的起源和发展
美声唱法最早是源于欧洲。在13世纪前期,产生了许多我们熟悉的作品如《荷马史诗》、《浮士德》、《奥德赛》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属于单声部音乐。而单声部音乐就是那个时期最显著的特征。直到公元590年,出现了圣咏,这标志着欧洲声乐艺术蓬勃发展的开始。随着它的发展,一些歌手把一些华丽、流畅的创造加之其中,使它得到进一步升华,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更好、更新的唱法。后来出现了歌剧这种舞台艺术,当时的女性是不能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的,于是就有了用阉人歌手代替女声的歌唱方式。但后来人们渐渐发现这远远不能满足剧情的需要,就促使了歌唱家们努力研究的步伐,同时也加快了美声唱法的进步。美声唱法随着这种表演形式逐渐完善。之后意大利歌剧《达芙妮》、《犹丽狄茜》等先后问世,使歌剧艺术走向了又一个艺术高潮。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美声唱法产生于17世纪,在十六七世纪的文艺复兴的影响下,美声唱法逐渐摆脱了宗教神权统治,开始慢慢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随意的用来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在语言和音质上也有了感情上发自内心的改进,美声唱法就这样诞生了,且一直流传至今天,经久不衰。在漫长的岁月中这种唱法的光线越发夺目,出现了众多被人们广为传送的世界名曲,如《我的太阳》、《今夜无人入睡》等。同时还涌现出许多美声流派的艺术家,其中最著名的美声派表演艺术家当属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
(二)美声唱法的风格特点
美声唱法的特点是什么?美声唱法是一套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科学的演唱方法。它非常符合歌唱者歌唱功能的生理规律,使其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主要是从声音和共鸣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从声音方面利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真声假声混合使用,在演唱的过程中真假音都占有一定的使用比例。比如有的作品在处理的时候要求真声多一点,而有的作品在处理的时候则要求假声多一点。从共鸣方面来说,美声唱法的作品比其他演唱方式的作品在腔体共鸣方面要求的更多一点。美声唱法要求在演唱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调动身体的各个腔体,使其充分配合,达成共鸣。这对演唱者的要求往往是比较高的,要对其准确的把握,多了也不行,少了更不行。要有适当的尺度分寸,而且每一种风格,每一种分类,每一种形式要求的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演唱者要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因此,美声唱法无论是在演唱技巧还是演唱方法上,要求是比较高的,演唱者要具备精湛的演奏技巧和扎实的基功。
三、民族唱法
现如今,我们习惯将我国的民族唱法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广义的民族唱法,一种是狭义的民族唱法。广义上的民族唱法范围比较广,也比较笼统,是指由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民根据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地方文化,根据自身的喜好以及用音乐传到情感使用的不同方式逐渐演变成的一种歌曲种类,这种民歌更适合于人与人之间的传唱,一般包括中国的各种戏曲、说唱歌曲以及曲艺等几种表现形式。而狭义上的民族唱法则是指现在我国现有的几种为大众所接受的三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中的其中一项——民族唱法,即以我国音乐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为代表,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唱法的精华的同时,不断汲取和借鉴国外的优良之处,形成一种新形式的,被大众所接受的歌唱艺术。就是我们即将要提到的演唱形式。
(一)民族唱法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的民族唱法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和独特的韵味。它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各个民族都留下了非常多且形式各样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独特韵味以及人民的欣赏标准和审美观念,都形成了一定的风俗传统。这些传统都是由人们日常的习惯逐渐形成的,主要由地方母语,歌唱习惯和形式格调形成的。数千年来,我们创造了大量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古诗词,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艺术风韵和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步诗歌集《诗经》、先秦时代的华夏族民歌《关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同时还出现了许多当时颇有名气、很受大众追捧的歌唱家。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秦青、韩娥等名声乐教育家和歌唱家。传说中,韩蛾走到齐国的雍门时没有吃的了,无奈之下她只好通过在路边唱歌来向路人求取食物,结果前来聆听的路人非常多,后来她虽然人走了,但她的声音一直在房顶萦绕回荡,一连三天都是这样。因此就有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段典故。我国的唱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们都是我国民间最传统,流传最为广泛的声乐艺术。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声乐艺术事业从原本的完全本土化逐渐走向与外国音乐文化相结合的的场景,我国大量的民间艺人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导者,成为艺术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这些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民间声乐艺人并不能适应那个时代的审美需求,所以非常需要接受教育和培训。在这时,从海外归来的一些声乐艺术学者把欧洲更加科学的声乐唱法融入了我国的教学系统,再与我国的传统唱法不断融合,经过长期的改进和实践,缔造出一个全新的民族声乐唱法。从此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正式登上世界舞台,并进入学府,创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科学体系。
(二)民族唱法的风格特点
我国民歌具有音色明亮,声音干净透彻的特点。传统的民族唱法主要是以真声为主,采用腹式吸气法,利用腹部吸气,且声音甜美,吐字清晰,音调高亢。在我国传统的民族唱法中鼻腔和头腔是主要的共鸣腔,其他腔体如口腔、咽腔、喉腔加以配合,形成一条通畅的共鸣腔管道,为了突出民族性,我国民族唱法相对于美声唱法在共鸣腔体的运用上要更加短、细一些。无论是喉咙的打开,还是
上下颚的稳定与放松,以及共鸣体的配合,都是演唱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民间歌曲源于人民的生活之中,这是我们国家非常宝贵的艺术文化财富。由于我国的民族众多,民俗习惯的一同,以及各民族语言之间的差异,使得我国的民歌形式丰富多彩,甚至有些已形成了某种歌曲系列,例如:茉莉花系列、山歌系列、摇篮曲系列、劳动号子系列等等。我国更有很多伟大的民族音乐工作者,为了收集全国各地的民族民间歌曲,不惜跋山涉水,历经千难险阻走遍祖国各地。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个人能说,民族歌曲已经收集整理完全。中华民族歌曲的唱法与其他各国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独特的地方,它融合了西方演唱艺术的精华,由结合自身的优势,如运气足,存气多,吸气深,用气活等等。气息量足了,声音就更容易控制。在演唱高音区的时候主要利用头腔共鸣,同时使真假音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发生,发出的音色才会集中、洪亮、穿透力强。在美化语言方面,口咽腔和胸腔的共鸣作用虽然没有鼻腔共鸣那么直接、明显,但可以用来更好地调节音色。只有各个腔体的完美配合,歌曲的演绎才会更加完美。
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彭丽嫒、吕继宏、宋祖英、谭晶、王丽达、王庆爽等都是这种新形式的民族唱法的代表者,使他们无论在演唱方法上,还是声音的运用技巧上,以及表现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上,或是形象、气质等方面都更加成熟,使他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包括我国的戏曲艺术,在这种新型民族演唱方式的影响下,也逐步走向国际化,科学化,也产生了一种新型式的戏曲演唱艺术,使得我国的戏曲艺术更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四、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擅长抒发个人的内心感受。主要强调掌握语言的发音,不同风格的咬字吐字以及在演唱中对轻声、颤音及各种音色变化的运用。随着通俗唱法的发展和推广,通俗歌曲不仅受到了青少年人的青睐,同时对于绝大部分的中年人也是深深喜爱的。
(一)通俗唱法的起源和发展
在西方国家,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只是演唱歌剧时要求整体的共鸣、深沉的气息以及高超的演唱技巧,而演唱流行歌曲时要求就相对较少。1920年以后,演唱流行歌曲开始用话筒来歌唱,因此在声音方面不要很大的声音了,目光则转向了节拍不稳定的音调和拍子。形成一种说唱的演唱风格,声音都具有轻松、圆润、亲切的色泽的特点。20年代后期,通俗唱法逐渐踏进中国的大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国国门大开,各地各国的先进文化接踵而至,同时香港、台弯等地的通俗音乐也一拥而进,形成了一股流行音乐热潮,充分体现出了流行音乐带给人们的青春活力,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了一大批独具风格的通俗歌手。通俗歌曲从此开始受到更多国人的重视和关注。例如当年温文尔雅的邓丽君,自她成名之后,她那温馨朴实的演唱风格便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她的这种风格对大陆青年歌手无论是在演唱实践还是歌曲的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她的演唱虽然没有歌剧那祥的丰满、壮丽,但是她的歌唱气息却深而平稳,咬字清晰,字正腔圆,在唱弱音的时弱却不虚,在唱高音区时稳实柔和,这是符合美声唱法的声音审美要求。在流行音乐上她对我们的影响无人能及,但令我们感到自豪的是在邓丽君之后我国又不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流行歌手,如:毛阿敏、韦唯、刘欢、李娜等。他们的歌唱共鸣丰富、气息通畅、情感细腻、朴实自然,直到今天他们演唱的歌曲《绿叶对根的情谊》、《亚洲雄风》、《好人一生平安》、《草帽歌》等等仍然是大家百听不厌的经典之作。而现代说唱流行音乐以周杰伦最为典型年轻歌手的无论是在咬字吐字,演唱风格还是曲式结构等方面又是另一种别出心裁的形式。
(二)通俗唱法的风格特点
1.通俗歌曲一般都比较平民化,演唱时声音也都质朴无华。
2.通俗唱法中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吐字清晰。通俗歌曲的歌词一般都为普通话,且歌词内容通俗易懂,能为大多数人们所接受,易传唱,就像说话交流一样.所以,在吐字时就要求每个字都非常清晰、且字正腔圆。
3.通俗唱法还有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具有非常独特的韵味。非专业的歌手在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的情况下,嗓音条件也一般,但由于通俗唱法具
有平民化与广泛性,使这些人在演唱时依然很有感染力。
4、在发声方面,演唱者应了解科学的发声方法,能够更好地控制气息,做到整体共鸣,不提倡纯粹的模仿或盲目用嗓,能唱出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风格。这也是广大青年喜爱通俗音乐的缘故。
五、原生态唱法
原生态唱法是近几年通过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播出随之新鲜出炉的一种唱法。所谓的原生态,顾名思义就是最原始的形态。其实我国近现代的民族声乐唱泫就来源于原生态唱法,现在只不过是将民间歌手从专业的民族声乐歌手中分离出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域广阔,各民族之间生活习性和语言各不相同。我国最原始的民族声乐的演唱就取决于我国的这种先天条件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发展而来的。生态唱法依然如此,它来自于民族民间生活实践的音乐,没有经过任何的艺术加工,具有天然纯朴,原汁原味的特点,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现有的比较有名气的原生态歌手有阿宝、王二妮等。
“生活化”——原生态民歌最显著的特征。古老的中华民族历史绵长、幅员辽阔,各民族丰富的民族语言和风俗特色,滋生了令人为之惊叹的民间声乐艺术,它种类繁多且风格各异,大多都从本土生活出发,对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进行了真实的写照,是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保留唱下来的,它的演唱方法不同于现在高校教学中所讲的民族唱法,而且也没有受到外国美声唱法的影响,它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以真声为主,讲究“声、情、字、味、表”,音色让人听起来非常悦耳动听,它蕴含着我国各民族独特的音乐艺术价值,是独一无二的,使听众听后耳目一新,心灵受到震撼。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到,无论哪种唱法风格,都有它特有的发展历史和演变由来,有独特的表现风格,都是人们感情和生活的真实流露和表达,艺术来源与生活而高于生活,声乐艺术也不例外,各类唱法在普及历程中,不仅为世界的文化艺术生活增添了亮点,为人类培养了多位世界著名声乐艺术家,并为我国声乐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歌唱艺术将会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也
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喜欢歌唱艺术。让我们把这种歌唱艺术运用到生活,在汲取它的精华的时候,也要努力做到去发展它,为更多的人所用。
参考文献
[1]管林.声乐艺术知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143-156.[2]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67-89.[3]修海林,罗小平著.音乐文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103-124.[4]金铁霖.中华民族声乐教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47-56.[5]薛良.歌唱的方法[J].图书情报工作,1996,(2)
[6]刘建国.通俗歌曲演唱技巧[M/C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音像出版社,2003,179-187.[7]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北京人音乐出版社,2006,124-136.[8]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67-69.[9]孟新洋,柯琳.民族声乐理论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89-91 [10]彭丹雄.原生态音乐的价值对高效音乐教育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音乐探索,2008.(3).[11]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57-61
致 谢
本文是在姚宗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姚老师为人随和、幽默,对待任何事情都比较有耐心。从论文初期的选题开始,对题目进行一遍遍的筛选和把关,经过一次次的斟酌最终确定了这次论文题目。再经过后期一稿、二稿、三稿的撰写,都由老师亲自把关,严格要求,才使得我的论文顺利完成。
由衷地感谢我所在的论文小组组长宋洋老师,宋洋老师治学严谨,对待论文一丝不苟,在我的论文写作之路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还要感谢我的声乐老师——康乐。您传授给我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对于生活对于学习的一颗永不放弃的心。
最后,感谢所有在繁忙的工作中还要抽出时间帮助学生完成论文答辩任务的老师们,您们辛苦了!
第三篇:比喻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比喻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比喻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分析了比喻教学法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教育学基础,探讨了比喻教学法在声乐教学各方面的运用。
关键词:比喻教学法生理心理学原理教育学基础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声乐是以人体歌唱器官为“乐器”,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歌声的音乐艺术。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声乐教学艺术也逐渐演进和成熟起来,逐渐创立了流派众多的声乐教学理论,产生了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其中,比喻教学法由于极富启发性而深受声乐教师的青睐,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尤为广泛。
一、比喻教学法的生理心理学原理
俄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认为: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是与大脑皮层的反射作用和高级神经活动分不开的。而歌唱技能的形成,正是由于在反复的练习中,大脑皮层经常接受到按一定顺序出现的刺激物的作用,因而形成某种与之相应的暂时联系系统,即动力定型。声乐教学的过程,正是经过系统规范的长时间的训练,使一系列歌唱动作能按一定的顺序自动地得到实现。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练声的首要目的就在于使内耳熟悉他想发出的声音,然后体验并逐步发出近似想象的声音。比喻教学法正是基于语言思维对于中枢神经的有机调控之上,通过教师简洁、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描述,凭借“表象与联想”的高级神经活动,间接地控制、调整歌唱器官的运动,使优美地“演奏”自身“乐器”成为可能。
二、比喻教学法的教育学基础
声乐教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又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思维劳动。声乐教学法的客观主体和研究对象是人,因此,在实施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抓住人类富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明了的教学语言和欣赏学生的亲切教学态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声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导下,使学生潜在的优秀演唱素质得以充分的挖掘并运用于实践。
在声乐教学中,抽象的声音概念,歌唱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声音又是具体的。把抽象的声音概念,歌唱感觉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声音,仅靠讲解和训练是不能奏效的。实践证明单纯的技巧训练和反复的说教灌输等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产生厌倦情绪和逆反心理,这对学好声乐这门课程是极不利的。比喻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各种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声乐理论和声音概念变得直观具体,引导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易于“感觉”和“认识”到正确的声音概念和歌唱状态。
三、比喻教学法在声乐教学各方面的运用
(一)在呼吸方面
用示范和启发式语言教学,达到强调气息支持和正确起音,连贯歌唱的目的,是17、18世纪欧洲美声学派主要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当时的声乐教学中很少用生理学来解释呼吸的具体方法,但是却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比拟、暗示来达到所预期的目的。比如要求学生象“闻鲜花”,象“雄鹰展翅飞翔”那样的呼吸,气息的控制应像小提琴演奏中运弓那样平稳、流畅、抑扬、自如。还让学生体会哈哈大笑、咳嗽时的腹部感觉,或者模仿狗喘气时的腹部动作等。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常把气息的控制比喻成骑马,时而快,时而慢,既要让“马儿跑”,又不能“信马由缰”,失去控制,唱高音时犹如“纵马越山涧”,既要充满勇气,又要沉着冷静,准备充分。而气息连贯与流畅,更像是游泳样,身体要放松,没有多余的劲儿,这样才能使喉咙完全贴在气息的支点上自如歌唱。无数教学实践证明,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训练出来的声音比较自然,而且容易使气息与发声,与歌曲的情感内容,与舒适自如的演唱心理相结合,能较好地培养声情并茂的演唱状态。
(二)在发声方面
20世纪著名声乐教育家凯萨里在《声音的科学和感觉》中提出了“音柱”学说,把歌唱从起音到共鸣都作出了形象的比喻,他主张在起音时,声带的感觉犹如飞机降落地面似地、柔和而又迅速地在气息上有一个向下又向前的滑翔着陆的动作,同时他又强调:只要心中这样想就可以了,生理上自然会自动地调整,千万不要故意去使劲,以致夸张过分,成为喉音。
沈湘教授在阐述歌唱发声的共鸣原理时,用“吹小号”的形象比喻将这一理论说得通俗易懂。他还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用“心理表象”的方法,去想象胸腔是个“口小、颈细、肚大的空瓶子”,歌唱时要想像“贴着咽壁吹瓶口”,这些完全是高级神经系统的形象思维活动产生出来的精神力量,而生理上的力量微乎其微,这样就可以使高音的演唱变得轻松又省力。
说到气息与声音的辩证关系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比喻:气息就像是一根“绳子”,而声音就像是“珠子”,气息的连贯是声音连贯的前提,这就像用绳子串起珠子一样;气息就好比是铁轨,声音就像行进的火车,声音不能与气息脱节,犹如火车不能脱轨一样;歌唱时的喉头位置就好象是钟摆一样,既要保持松弛的闭合状态,又要在气息的流动中自然碰响,气息连贯流动是主,声门适度闭合为辅,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总之,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既亲切,又不能“有字无声”,太“开”太“白”。美声唱法的咬字要领是“子前母后”即子音要靠前,母音则相对地说来靠后。各种母音的声区和共鸣位置的统一,乃是声音连贯的基础,而子音是破坏声音的连贯性的,所以子音要发得迅速而果断,发出后要立即迅速退回到母音的发声部位上来,形象地说,要像手指碰到热烙铁那样赶快缩回来,这样才能做到既“字正”而又“腔圆”。
我国传统唱论就曾用“字是骨头韵是肉”来比喻歌唱时吐字和归韵的辩证关系,而且将咬字的技巧形象地比喻为:“字在嘴里的劲头要像大猫叼小猫一样”,明确指出既要吐字准确清晰,又不能将字咬死,破坏了气息的连贯和声音的圆润。
我认为,歌唱的气息、声音和语言的关系就像是水,船和乘客一样,水动舟行――气声协调,船载客至――声字相谐,气,声宇三者应统一于歌唱的整体中,不能分割,脱节。除此之外,在教学实践中,我常用“有的放矢”来启发学生在念字时要将所有的字都要像射箭样集中于“靶心”的焦点之上,密集的语言就像是连珠箭一样准确而又集中,从而达到清晰而又连贯的语言效果。
总之,复杂多变的声乐技巧,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抽象的感觉。在声乐教学中,就是要通过敏锐的观察,运用科学而充满智慧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声音概念“形象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将自觉的创造性思维贯穿于声乐学习的全程,使声乐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比喻教学法并不是万能的,由于它是建立在个人的主观感受之上的心理想象,所以难免会陷入形而上学的“唯心”误区,使教学目标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教师在运用比喻教学法时,绝不能仅凭自己的“想当然”,必须抱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再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最后形成准确无误的文学语言。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比喻教学法并不是孤立地运用于声乐教学中,它往往和其他教学法交织在一起,灵活运用,优势互补。
第四篇:钢琴伴奏织体在声乐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伴奏织体在声乐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伴奏织体是指把音乐中的多声部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起来的形式。伴奏织体的结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依据结构的性质,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和声性的织体、复调性的织体和综合性的织体。
一、不同风格作品伴奏织体的运用
1.在抒情歌曲中的运用
抒情性歌曲旋律婉转深情,装饰音的运用较丰富多彩,突出旋律的风格,常用4/4和慢速来表达对事物的深情。伴奏一般采用分解和弦、琶音来强调所赞美的意境,和弦色彩性常用不带旋律的伴奏,但与主旋律紧密呼应、补充。
2.在进行曲歌曲中的运用
进行曲风格的歌曲类旋律音四、五度大跳较多,使旋律的起伏很大,强调旋律的歌颂性。这一类型的歌曲一般采用带旋律的伴奏形式,为了增强旋律所要表现的气氛,多数以重复八度和加和弦音来增加歌声的气势,低声部则以有力的进行节奏,衬托旋律的进行曲形象。
3.在舞蹈性歌曲中的运用
舞蹈性歌曲的特点主要是表现在节奏上,在歌曲中常贯穿着富有特性的节奏音型,每个小节的强拍、弱拍有规律的交替出现,强调节拍的重音,一般有2/
4、4/4拍。圆舞曲风格的有3/
4、3/
8、6/8拍子,它的旋律跳动较大,表现出活泼、欢快的情绪。在结构上方整,情绪较为热烈,速度较快,气口清晰。各民族的舞蹈风格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弹伴奏时就要抓住这些不同特点节奏规律,来进行钢琴伴奏织体的运用。
二、前奏、间奏、尾声钢琴伴奏织体的运用
在歌曲钢琴伴奏中,前奏、间奏、尾声是与歌曲本身紧密联系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在一首歌曲伴奏作品中可以含前奏、间奏、尾声这三个部分,也可以包含其中之一,或者其中的两种,这几个部分运用的材料和织体形式,都要以歌曲的风格、内容和所发展的要求为根据。下面以冼星海作曲的合唱作品《黄水谣》为例,分析如下:
前奏共五个小节,采用正副三和弦交替使用,用了歌曲的第一句作为音乐材料,突出主题,旋律优美流畅,钢琴伴奏采用震音的织体,右手旋律采用八度的形式,来描绘黄河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象,最后落在ⅴ级开放性的终止。
间奏共有二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在a段收拢性结束后,间奏和弦出现降三音的变和弦和色彩变化的副三和弦,尤其运用不协和的减三和弦后,使人感到惊慌恐惧之感。伴奏织体采用切分节奏音型,带低音的和弦式织体加强力度,具有强烈的推动作用,通过间奏b段随着节奏的变换,音乐转入悲愤的控诉。
第二部分是在b段控诉了家破人亡的切肤之痛后,间奏采用了新的音乐材料,和声采纳副三和弦与正三和弦交替,伴奏织体用的是复调形式,与主旋律形成对比。
尾声是在再现a段完满终止后,尾声采用间奏第二部分的音乐材料进行变化,补充和升华了歌唱者所要表达的心情。在和弦编配上采用副三和弦连续使用,使低声部线条下行走向平稳,色彩黯淡、凄凉,尾声以完满终止而结束。
三、钢琴伴奏织体的整体运用
在进行一首完整的歌曲伴奏时,钢琴伴奏织体在布局上要根据作品的题材、风格以及曲式结构等几个方面来考虑。这是运用钢琴伴奏织体构思时的重要依据。伴奏织体的发展变化服从于内容的需要,织体运用必须能符合音乐在陈述、发展、再现时的不同特点。在陈述时织体运用要简练一些,形象要鲜明,明确调式、调性,织体结构层次不要太复杂;在音乐发展段落中,织体的变换也是随着音乐的情绪发展而加以变化,可以加强力度、改变织体形式、运用不稳定的和声等造成强烈的气氛,以达到发展的目的;最后是再现部分,具有总结的性质,再现中伴奏的织体运用一般有这样几种:一是采用完全新的形式;二是将陈述时的基本形态加以发展,比如层次增多、加强力度、厚度等,用饱满辉煌的音响使音乐结束得肯定而又气魄;三是原样的再现,稍加以补充即可。
总之,只有使钢琴伴奏织体与歌唱部分的旋律融为一体,音乐作品内容才能得到完美的表现。为此,要想运用好钢琴伴奏织体,这不是一件技术手法上的问题,也不是消极、被动地为歌曲的旋律配上和声的问题,而是要从作品的内容出发,从作品的整体结构出发,经过精心的艺术构思才能运用的好。
第五篇:浅谈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融合论文
摘要:美声和民族唱法在当下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声乐教学中逐渐将两种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这样的歌声将具有美声和民族声乐的特色,弥补了各自单一歌唱中的不足。本文简单探讨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差异对比及融合的措施,希望能够给声乐教学一点新的启发。
关键词: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融合声乐即人声演唱,声乐教学包括美声和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按字面意思即优美的声音,即唱法本身就涵盖了优美的特点。民族唱法,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根植与本土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产生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风格的歌唱形式;由于我国民族众多,涵盖的民歌也是多种多样,因此民族唱法更具有多样性。声乐发展至今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中国现代声乐的两大重要标志,同时两种唱法本质区别较大,教学如果能将两种唱法有机融合,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效。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对比差异
1、气息运行的异同
声乐,是由人声来演唱表达情感的音乐形式。声乐教学不管是美声还是民族唱法都需气息的运用。中国唐代音乐文献《乐府杂录》中说:“善于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气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两种唱法中共同需要严格练习的。民族唱法,气息运用讲究从中腹部(丹田)酝酿,胸腔而发。美声唱法,气息却是由胸腔和腹部共同呼出。教学中有专业三点强调,即印堂、横膈膜、下腹部这三点,就是歌唱中气息运行呼出的关键。实际演唱中,民族唱法教学强调唱出细致清晰的单线型声音,即重视气息和声音的一致性,而美声唱法则重视气息的保留和存储,强调尽量能用最少的声息发出最动听的声音,演唱中关键在于气息的呼出,配合协调声门,让气息平缓而舒畅。所以说,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强调气息的运行与呼出,强调腹腔对于气息的把握与控制,只是在实际声门呼出,最后形成的声音效果上存在很大差异。
民族唱法重视声音的线性流出,强调声音的强度与清晰度,气息运行期望达到的效果是歌唱情感、歌词、音乐的交汇,展现出民族独具特色的唱法音调。美声唱法始终重视声音发出后的优美度和动听度,所以在运气方面大多予以保留,并不在意声音是否清晰,是否具有线性凝聚力,只要气息能够顺畅的在声腔中流动,让气息运行下的唱词展现出优美的表现形式即可。所以从最终声音效果上看,美声唱法的气息较深厚,声音柔美、饱满且稍显松散,重视共鸣,善于将唱词与气息运行交汇合成,通过气息运行表现唱法的整体共鸣之美。而比较民族唱法,声音铿锵有力,气息强且浅,声音明朗且冲击力度大,声音效果亮、薄,真声频繁,气息运行抒发快且相对彻底,带来的是直接而透彻的听觉体验。此外,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语气上也有很大差别。民族唱法语气相对多变,不拘泥于一种固定音调,气息运行多变,有提气、歇气、换气等。美声唱法要求唱词不允许被语气打破,基本就是按照曲调转变,乐句的分句来换气。
2、嗓音运用的异同
嗓音运用是整体声乐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其重点在于嗓音的运动方式,强调嗓音的运用技巧。不论民族方法和美声唱法,声音都是由人体的咽喉器官流出,只是流出方式上两者还是有着显著差异的。民族唱法具有悠远的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等,特别是受民间戏曲和说唱艺术的影响非常之深;所以不同地域在唱法风格上有着显著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又在固定范围内,都有着单纯、直接、铿锵有力的特色,彰显我国整体民族共同的文化信仰。民族唱法共鸣教窄,声音单纯,一般唱词明朗,情感鲜明而直接,歌唱特色亮、脆,歌唱效果、柔,嗓音流出真声较多。美声唱法重视嗓音流出的技巧,一般嗓音力度稍弱,气息有所保留,配合嗓音部分的气息都是对应合理划分的,以便能够在完美的气息配合下发出最为动听的声音。美声唱法为确保嗓音发出较为清晰、圆润、松弛,一般会将喉头位置放低,强调声音流出靠近口腔上方,实现宽广、统一的音域开拓,歌唱情感表达是贯穿、连续的。另外,在嗓音的运用上民族唱法有一个有别与于美声唱法的特色之处。民族唱法具有“润腔”的独特技巧,润腔过程一般带有演唱者的表情传达,体现出演唱者的主观刻意技巧添加,是民族唱法情感表达的直接性的鲜明特色。润腔技巧的表现过程一般带有颤抖、连滑,伴随假唱,在各种民族歌曲中随处可见,若缺少润腔技巧,即会失去民族唱法的灵魂特征。润腔是民族唱法有别与美声唱法的独特之处。
3、共鸣展现的异同
美声唱法的共鸣之处在于整体统一,整体统一的共鸣效果能够最大化的将声音传达,提高演唱者的嗓音的穿透力,最大提高美声唱法的表现效果。声乐教学中对于美声唱法的共鸣训练尤为重视,通过口腔的打开,最大化提高共鸣展现空间,因此对于咽喉部的运动要求非常细致。头腔共鸣是美声唱法展现共鸣效果的最基本方式,头腔共鸣能够将嗓音聚集高位置产生面罩共鸣,使得整体嗓音具有高度的穿透力和悠远的传播距离,声音效果更加饱满、圆润。民族唱法的共鸣主要是其民族音乐文化和音乐审美决定的,因此每种民族唱法的共鸣效果都有其特定性。大体上民族唱法共鸣多表现在局部,展现方式大多是口腔共鸣和鼻咽腔共鸣,有别于美声唱法的胸腔共鸣。民族唱法的局部共鸣特色使得整体的民族歌曲演唱各部分间会有鲜明的对比效果,强化了歌曲艺术的跌宕起伏感,提高了演唱情感的表达张力。民族唱法发声嗓音很多出力与鼻咽腔,使得嗓音流出前倾,表现出的嗓音明朗、敞亮,柔和而妩媚,唱词随曲调自由切换,不刻意追求气息与嗓音的配合度,而侧重在嗓音流出的张力,使得嗓音共鸣展现方式富有戏剧性感染力。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共鸣在表现方式和唱法技巧上虽有明显不同,但是两者追求的共鸣意义和共鸣效果却是共通的。两者共鸣展现技巧、共鸣汇集位置在认识上具有共通性,同时表现共鸣效果的嗓音流出技巧方面也有很多理论相通性。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方式
1、从声乐观念上融合美声和民族唱法
声乐教学不只局限于演唱技巧和演唱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舞台演唱表演能力。声乐舞台表演能力不仅是舞台演唱过程中演唱能力和演唱技巧的表达,同时需要学生具有足够的舞台表演组织和演唱排练组织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都是需要具体的声乐课堂给予足够的教学培养,教学培养的指导理念便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声乐观。声乐观念是所有学习声乐艺术的人必须有的对于声乐艺术的基本价值观念,它的本质是个人对于声乐艺术的爱好,表现个人对于声乐艺术的探索精神和目标追求。目前声乐教学普遍存在两种极端现象,即喜爱民族唱法的学生对于美声唱法毫无借鉴,更没有融合意识,只是单纯局限在民族唱法教学本身的规范要求上,反复练唱那几种固定形式和技巧,封死了民族声乐的发展空间,使得学习单调而枯燥。另外喜爱美声唱法的学生同样有这种现象,学生使用始终辗转在美声唱法的嗓音技巧和共鸣表现上,很少涉猎民族唱法领域,美声唱法也固封在领域,得不到发展和革新。这种现象使得声乐教学想要将两种唱法顺利的融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声乐观念入手,教导学生理性辩证看待每种唱法,认识到每种唱法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和不可避免的缺陷,从而进一步认识唱法融合带来的声乐综合演唱效果的提升。所以声乐教学必须要求学生同时具备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技巧和能力。
2、从技巧借鉴上融合美声和民族唱法
声乐教学属于音乐文化传播范畴,所以教学内容本质上存在地域文化差异。美声唱法源自于欧美,唱法的灵魂就是表现美感,因此对歌唱效果的动听度要求极高,演唱效果追求灵动曼妙,极富艺术性,往往有华而不实的空洞。我国民族唱法体现的是各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结合生活劳作,表达出一种最直接真挚感情,所以唱法表现的直接生动,追求给听众最真切直白的情感传达,要求歌唱效果必须明朗透彻、生活气息浓厚,不过往往有肤浅的世俗之嫌。两种唱法的融合将会各自弥补单一唱法的单薄寡淡,给声乐注入不一样的灵魂和活力,因此融合教学应从两种唱法的技巧上相互借鉴,深入开发融入应用领域,这种教学理念可以作为各大高校声乐教学的一个主要教学方向。美声唱法毕竟和民族唱法虽有诸多差异,但是融合教学只要摸清其中的有效切入点,找出具体融合方式,就可以更好的实施。目前各大高校已经给出了具体的声乐教学改革方向,要求美声唱法的必须加强民族风格的投入,而民族唱法必须重视声乐美感的提升,所以这样的改革方向也给声乐教学关于两种唱法的融合带来明确的教学方法指导,便于实施两种唱法技巧上的相互借鉴,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各有利弊,高校提出两种唱法融合的教学模式确实从源头解决了各自唱法单一的缺陷。不过两种唱法作为整体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只有完全教会学生各自唱法的基本理论和技巧,才有机会进一步融合贯通。
参考文献
[1]耿俊超.试析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3):90.[2]薛靖淳.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教育艺术,2018(01):74.[3]张海强.微探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206.作者:向章元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