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电力高效资产异动管理(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2:2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电力高效资产异动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电力高效资产异动管理》。

第一篇: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电力高效资产异动管理

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电力高效资产异动管理

黄海潮、史剑锋、杨自强

(浙江电力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7)

摘要:为实现提高电网企业资产可利用率及可靠性为目标,通过建立高效的资产异动管理模型和体系,推进资产的标准化和精益化管理,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科学的资产异动管理信息平台,推进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完成资产形成、日常管理、运营维护直至资产报废各阶段的实物与资产的联动管理,使企业管理者对资产的增减变动能做到实时监控,进行动态管理,提升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同时在深化企业改革时,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和有效运行,使资产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电力资产管理特点及高效资产异动管理体系的探讨,设计了资产异动与资产价值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对该类型公司的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网企业 高效的资产异动管理模型 现代信息技术 动态管理

1电网资产管理特点

电网企业属于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存在资产设备数量繁多、点多面广、资产性质复杂等特点,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资产规模日益增大,资产变动速度也随着技术改造力度的加强而加快。庞大的资产设备其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带来了管理上的难度:一方面在资产来源上,目前电网企业的资产形成不仅有外购、基建或技改等渠道,还有从地方政府或企业划拨,对县供电企业进行接收或控股等方式,各种情况下对资产价值及产权的确定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于供电企业资产实物种类繁多、分类管理复杂、变动频繁,尤其是大量的线路资产,主线、支线/T接线层层嵌套,电缆、架空线路相互交织等,而且电力技术更新快,管理上就要求及时准确反映这些变化,所有这些对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提出了挑战,造成电网资产管理任重而道远。

2电网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不健全

传统的资产管理往往停留在“财务管资产”、“资产价值不流失”阶段,大多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对资产进行管理,企业中资产管理的职能侧重于价值管理,由财务部门进行主导,实物管理部门配合,这样导致对企业资产的管理往往仅从财务角度,管理层获得的资产的信息也仅从资产报表或资产量角度。另一方面,对资产设备的运行管理也是将重点放在安全管理与效益管理上,忽视企业资产帐卡物联动管理,对资产的用前规划、过程监控、用后回收、评价整改等更是无从谈起。实物与资产的关系往往都是在事后人工清查盘点方式,通过投入大量的工作量以达到帐、卡、物一致的目标。2.2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企业的资产管理职能大多由各个职能部门分别承担。在模式上,资产的工程管理、运行管理、技术维护管理与价值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各个部门的目标不同,管基建的难以为运行管理着想;管运行的只考虑其安全责任,加大设备的技改大修投入,难以考虑设备的经济运行成本,更无法考虑价值管理的要求;技术维护部门只考虑设备的技改和大修质量,也难以考虑到成本与效益的对比。这样的管理模式势必造成各部门在相互协作、配合上不是非常顺畅,最后造成资产的实际管理不到位甚至缺位,与现代资产管理业务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要求资产管理各相关部门统一在全寿命周期管理规范下,采用同一资产管理业务标准,在各项专业工作中嵌入资产管理要素,达到无缝集成。2.3专业数据标准存在一定差异

电网资产异动管理中,各阶段数据标准未形成统一。前期物资管理主要从物资采购和管理的视角来建立物资数据管理标准,验收过程中设备台帐管理主要从生产管理视角为生产运行、检修服务而建立的设备台帐管理标准,转资过程中资产卡片建立从财务资产卡片建立原则视角进行管理。这些标准由各专业管理部门按照本专业的管理要求进行制定和规范,导致数据管理标准和协作中存在一定的差异。2.4管理手段不够科学和合理

目前资产的管理虽然也采用了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在资产异动管理前期的工程项目,包括基建、技改、零购、科技项目等通过ERP的项目系统模块进行管理,资产采购通过ERP的物料管理模块进行管理,中后期包括日常台帐管理、检修管理等通过ERP的设备管理模块和生产管理系统进行实物管理及检修成本管理,竣工决算和转资通过ERP的固定资产模块进行资产价值、折旧管理。

虽然资产异动与资产价值管理采用了很多的系统和模块进行管理,但是各个部门根据自己专业管理的特点,使用各自相应的管理系统,造成系统很多,但不能有效、协同的运作,以至各部门信息不畅、责任不明,而且资产管理全过程监控不到位,对资产管理的评估和考核落实不够。3电力资产管理模式

3.1传统资产管理模式

传统的资产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静态管理方面,资产实物管理通过手工、人工清查盘点方式,通过大量的工作量以达到帐、卡、物一致的目标;动态管理方面,在资产的新增、变动到报废的业务过程中,项目负责部门、价值主管部门、实物主管部门与保管部门等资产业务管理相关部门,在获得信息、处理信息上自成体系,并通过传统方式(如纸面单据、电话等)进行沟通与传递,不保证信息获得的唯一性与共享性,资产设备数据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保证;在信息化手段上,没有一套统一的、完备的资产设备管理系统提供支撑,资产价值管理在企业ERP系统中进行,实物设备管理在生产管理系统中进行,业务流程没有实现交互,无法实现数据相互之间有效的共享与传递。3.2高效的资产异动管理体系

高效的资产异动管理要以其他专业管理为基础,建立统一和优化的标准体系,科学的资产治理模式,高度集成的资产和工作管理应用平台。推进高效的资产异动管理,要建立积极沟通,全面资产管理体系,强化与资产管理价值部门高度关联的资产实物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等部门的协同运作。3.2.1 统一资产异动管理标准

资产异动管理的基础是建立资产异动过程中信息的基础标准和信息质量内控制度,以确保用于开展资产异动管理各项业务处理和分析所需的信息统一、规范、准确和及时。

(1).数据标准建立

建立电网全设备、资产的数据信息标准,规范各系统中相同数据的映射规则,建立健全生产管理的设备台帐模型,配套业务管理制度对基础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控制,建立ERP系统设备卡片模型,从资产角度对信息进行规范,确保设备卡片与资产信息同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设备资产映射规则优化

从设备台帐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及能够满足生产运行、检修作业管理的要求,考虑到资产卡片建立的原则,优化设备分类的划分标准和设备台帐建立规则,明确主设备确定的原则,从而建立一套电网全设备、资产的映射规则,以满足高效的资产异动管理的需要。3.2.2 建立科学的工作网络

资产异动管理实施最重要的就是组织的保证,各相关部门协作和部门职责的强化。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模式,局领导作为第一级统一领导,资产实物管理部门、资产价值管理部门作为第二级,全面负责资产实物和价值管理工作,归口管理部门作为第三级,分块负责,具体的使用保管部门作为第四级。但目前的作为实物管理重要一环的第三级管理人员需要打破原有的兼职模式,安排固定人员,有足够的精力放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程序,加强考核力度,由被动的资产管理转变为主动的资产管理模式,真正发挥资产异动过程管理的重要作用。3.2.3建立高效的资产异动管理模型

高效的资产异动管理模型是以资产为主线,设备为导向,从高效资产运营模型、资产异动业务流程、柔性架构设计和一体化平台等方面构建的电力资产异动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如图1 高效资产异动模型示意图

高效的资产异动模型涵盖电力企业的以下业务,但不限于此。(1).固定资产形成

资产形成主要涵盖基建技改、零购等项目转资,投资转入,债务重组及接受捐赠等业务;建立了固定资产新增流程。

依据发货、发票、设备移交等相关单据对基建技改、零星购置、接受捐赠、债务重组、投资转入的资产进行现场实物验收。

现场实物验收的成果作为设备台帐和资产卡片形成的依据,通过设备异动管理完成异动申请的填报,设备资源与资产信息的维护和关系的建立,以及异动申请的审核和审批;通过业务整合、信息集成完成设备台帐、设备卡片和资产卡片间自动动态一致的管理。

对于零星购置的固定资产,通过对提交的采购订单、入库单和发票进行三单的一致性校验,完成资产价值的处理;对于基建技改等项目新增的固定资产,根据物料、设备和资产间的关系,明确主设备的购置价值,以及资产的分摊规则,进行固定资产暂估转资与正式转资;对于接受捐赠、债务重组、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依据评估报告、发票、协议等相关手续确认固定资产价值。

(2).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资产日常管理主要涵盖资产盘点、资产重估、资产出租、资产拆分合并、资产期末处理、资产调拨等业务。

1)固定资产盘点

建立全年的固定资产盘点计划,根据盘点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对盘点结果进行评估形成最终的盘点报告,根据盘点报告对资产盘盈和盘亏情况提出相关处理意见,研究提出改进和加强管理的措施。

2)固定资产调拨

固定资产调拨主要基于以下三种形式:同一利润中心,不同成本中心之间的调拨;同一公司代码不同利润中心之间的调拨;以及不同公司代码间调拨。

固定资产调拨主要实现资产调拨的申请,完成实物调出和调入工作,以及财务的价值处理或位置等信息的变更的过程。

(3).固定资产运营维护

资产运营维护实现输变电设备(包括架空输电线路、电缆输电线路、变压器、断路器、组合电器等主设备)发生运维业务时,将运维过程中人工费以及材料费分摊到单体资产上,保证资产异动管理过程中成本的统计与管理,提高运维成本的精细核算。实现工单到设备单体,实现工单检修工序管理,同时保证检修工序要到具体的设备,以设备为检修成本的核算对象,统计单台主设备在其资产异动管理过程中各类检修操作的检修成本。通过该部分功能的建设,为资产年度内运行、维护成本,含全部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以及资产年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运行损耗计算;资产年度内检修、试验成本,含全部人工、材料(含装置性材料)、机械台班成本计算;资产年度运行期间发生各类故障所需进行故障处理费用,以及引发对外停供电或影响并网电厂发电导致的电量损失费用计算提供数据基础。为促进资产的精益化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4).固定资产报废

资产报废管理主要涵盖设备退役、资产的报废及资产的残值处理等业务,建立了设备退役流程、固定资产预报废流程、固定资产报废流程和资产残值处理流程。

资产报废管理从源头进行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退役资产管理流程,对退役资产按照再利用及报废两种处置方式,对闲置资产统一管理,再利用资产进行统一调拨,充分发挥资产利用效率;报废资产进行统一招标处置,最大限度回收残值,同时实现了废旧物资现场处置,节约处置成本,并将资产的处置费用和回收残值在系统中进行记录和分摊,对应到资产单体。3.2.4制定严密的流程监控机制和考核手段

在资产管理监督与考核上,通过信息系统实用化指标抽取评价制度,针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建立指标体系,定期由信息部门进行数据抽取汇总,经实物主管部门、资产价值管理部门审核后公布,以此督促资产管理相关业务部门及进行业务流程的处理。

通过建立资产异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规范和要求,以及结合系统进行过程数据的控制,确保数据符合设定的标准,定期对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4通过科学的信息化手段提升资产异动管理

4.1 建立高度集成的资产和工作管理应用平台

对资产异动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明确管理导向和管理主线,划分集成范围和集成方式,从而实现资产形成、日常管理、运营维护、资产报废及资产异动管理其他业务视角之间的完全无缝链接,确保资产异动管理与资产价值联动管理的各种用户的所有操作都是同一平台上进行,避免多系统切换、多系统重复操作的方式。4.2 规范信息管理流程,实现资产实时有效监测

通过资产异动管理信息化建设,我们可以随时了解资产占有和使用情况、闲置资产的数量与分布情况,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杜绝随意购建资产的行为,实现对电力企业资产事前、事中、事后进行不间断的监测。

4.3 健全信息运行机制,提高资产管理规范水平

信息化的本质是标准化,依照标准规范由专门部门实施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要从机制入手、谋长久之计,做系统化的整体考虑。具体来说,就是要结合实际,确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及运行机制,形成运转协调的资产监管机制,推动资产管理工作法制化、经常化、科学化、正规化,建立正常、严格的管理秩序。

5结论

资产是企业效益产生的源泉,资产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与发展,电网企业一个突出特点是资产密集。如何高效地运作不断增加的庞大资产是提高电网企业经营的关键问题。效益主要体现在经济性收益和战略性收益两个方面。从经济性收益看,高水平的资产管理能够提高企业投资的有效性,降低维护成本,提升财务表现。在战略层次,由能使企业有明晰统一的资产策略和技术政策,从而提高集团运作的整体效率。因此,作为电网企业应力求资产运营上的高效益、低成本。

高效的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全员参与和全员观念的更新,资产管理标准的进一步规范和执行考核的到位,资产优化管理成效将逐步显现。同时采用高度集成的一体化平台开展资产管理,使之成为能够衔接各部门、各种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对资产管理业务变更和拓展的实现起到非常好的架构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卫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维普资讯.2006年第1期 [2] 张根周,陈冲,赵永柱.高效电力资产模型探析.电网与清洁能源.2008年11月 [3] 电力行业资产管理规范

第二篇:以信息化为依托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以信息化为依托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宜阳县地方税务局

党的十五大提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加强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宜阳县地税局于2003年以来,在洛阳市地税局的精心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系统广大干部的积极参与下,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从抓征管档案资料入手,建立健全税收岗责体系,实现执法的程序手续合法,把依法治税同科技兴税紧密挂钩,并以科技兴税促进依法治税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严密组织,确保抓出成效。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实施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涉及全体人员和整个税收征管过程,情况复杂,涉及面广。这项工作又是直接涉及每个干部职工的个人荣誉、利益甚至拿掉“饭碗”的工作。所以,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细之又细,慎之又慎,既不能挫伤税务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为了切实规范执法行为,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将规范税收执法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工作方案,要求县局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精心组织,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并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把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税收执法行为负总责。全体税务干部职工都是工作的参与者,按照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行工作上来,统一到具体部署上来。做到工作有专门机构、有专人负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机制,确保抓出成效。

二、设立岗责体系,加强档案管理,切实规范税收执法行为,让每个干部职工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建立健全税收岗责体系,明确各岗位设臵和岗位职责,规范操作程序,量化工作质量标准,规定各项税收征管活动之间的衔接,能够有效的防止税收征管活动之间出现漏项,避免有些征管活动无人负责或者因职责交叉等情况的发生,实现以事定岗、以岗责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从而做到职责明晰,执法行为规范,严格依法办事,全面促进税收征管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设立岗则体系是规范执法行为的基础。我们在岗位职责的设立上主要突出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相当,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为了将税收征管流程内的征收、管理、稽查等执法工作,细化为具体的执法岗位,对县局领导、征管人员、稽查人员和机关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进行确认。我们首先由各分局股室根据各自 内部分工,拟定执法人员所对应的执法岗位,上报县局规范税收执法行为领导小组进行审批。县局组织人员对全县与执法相关的事项重新整合,提出分类明确执法岗位,即分机关执法岗位,稽查局执法岗位,征管局和基层分局领导执法岗位,外勤执法岗位,内勤执法岗位。考虑到基层税所(分局)有的外勤人员同时兼有内勤事项,这部分人员则同时具有内勤岗位和外勤岗位。基层税所(分局)审批岗集中在所长(分局局长),局领导按审批权限明确执法岗位。根据上述原则,县局机关的执法岗位76个,稽查局执法岗位32个,征管局和基层分局执法岗位109个,其中:内勤人员执法岗位36个,外勤人员岗位50个,一岗多人的79个。在岗责体系的建立上,我们着眼长远,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税收征管过程。首先实现人机结合,对每个系统的各个模块配备相应的人员进行操作,并制定严格的操作标准和职责权限,以实现人机对应、人机结合、人事相成。使整个征管业务系统的各个程序和岗位都通过计算机设计成软件模块,确保征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第二,合理衔接。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各部分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一旦上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下一个环节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征管业务运行中,建立了一个科学严密的岗位衔接体系,既重视征收、管理、稽查之间的衔接,又重视内部各个岗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衔接;既要能规范业务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又要尽可能地优 化人员配臵,节约人力资源。第三,以机管人。每个工作人员的每一项业务操作都被计算机自动进行记录和保存,以便随时查询和核实,建立起了一套以机器管人的新机制,不仅方便了检查和考评,而且增强了对干部执法的约束力,促进了征管行为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在设立岗责体系的同时,我们从抓征管档案资料入手,以档案管理规范促进执法水平的提高。在市局有关领导的指导下,我局通过与软件开发公司的通力协作,经过近四个月的辛勤努力,完成了税收征管业务档案软件开发应用工作。实现了通过计算机对税收业务档案资料的采集、认定、整订、移送、归档、查询与统计管理。一是税收业务档案软件与税收征管软件的衔接,通过点击“提取征管资料”按钮,90%以上的业务资料内容通过税收征管软件可直接转入税收业务档案软件,大大减少了资料输入的工作量,同时确保了资料的准确性。二是实行档案资料分类办法减少了基层工作量,基层税所月底用一天时间将本月资料分类整理后报送县局相关科室,由科室对资料内容进行检查审核,然后与税收业务档案软件中移交表相对照后移送档案室。这样把档案资料管理纳入日常化,防止了资料的缺失,确保了资料的完整性。三是县局科室通过对资料的审核,可及时了解、掌握基层税所的执法情况,有利于促进征管质量的提高。四是对纳税人信息实行“一户式管理”,通过软件的查询功能,输入 纳税人名称或识别号,可迅速查询到资料库中该户的所有原始资料及存放的准确位臵,大大减少了查询工作量,实现了税收业务档案资料的科学化、规范化、一体化管理。税收业务档案软件的运行和规范,有效的促进了执法水平的提高。

三、构建网络平台,加强业务培训,夯实规范执法的基础,让每个干部职工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2001年以来我局先后投资80万元,建立了县局、征管分局局域网,并对全县所有征管单位实行计算机管理;2003年我们通过光纤将所有征管单位计算机连网,对整个执法过程实行集中监控,2004年我们建立网络控制中心,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了对执法行为实行远程实时监控,使大量的管理信息能够打破时空阻隔、穿透行政层级,促进了执法和服务行为的规范统一。就这样,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采集主体和管理主体相分离,并依托计算机对管理权限进行设定,限定了管理各环节的权限,杜绝了执法中的随意现象,有效排除了执法过程中的人为干扰,杜绝人情税,关系税。保证了执法行为的客观公平,形成了更优化的税收征管、行政管理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了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质量和效率,拓宽了技术服务依法治税的途径。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要求全体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法制意识而且还必须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为了使人人都能适应工作要求,我局首先组织大家学习国家税务总局《关 于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决定》、《关于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意见》、《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文件;还专门邀请县司法局专业法制人员给全体工作人员作了讲座,使大家始终绷紧规范执法,模范守法这根弦。第二,我们又专门聘请专业教师多次对全体人员分批次、分等级的培训,经过2年的努力,全体人员由门外汉变成了计算机操作能手,在系统组织的NIT考试中,全部合格。第三,加强业务能力和执法能力的培训,开展了以考试、竞赛为主的业务和《行政许可法》、《复议法》、《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分层次举办了科所长、一般干部轮训班。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卧具涌现出一大批征管能手和业务骨干;全体税干部执法行能力和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在全省组织的执法资格考试中,全局73名全部获得资格证书。

四、严格考核制度,检查每个干部职工“做得怎么样”;加大追究力度,让每个干部职工明白“做不好了怎么办”。在利用网络平台做好事前和事中监督的同时,我们重点抓好评议考核工作,注重内部考核和外部评议相结合。我局成立的规范税收执法行为评议考核小组,定期对全局所有岗位内部人员的执法和服务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评,并以此作为奖惩依据。外部评议主要采取设立评议征求意见箱,聘任监督评议员和向纳税人发放《宜阳县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评议卡》,发放评议卡份数为纳税户数的20%左右。评议卡分为 执行政策、执法态度和改进建议意见三项内容,具体对执行政策和执法态度进行评分,两项平均得分为最后评议卡得分。评分标准分为四个档次,即好(8—10分),一般(6—7分),较差(4—5分)差(1—3分),评议总得分等于群众投诉扣分和监督员评议扣分之和与评议卡得分之差。内部考核首先由各单位根据工作流程记录对照《宜阳县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表》的内容进行自查,填写自查结论书,并于次月10日前将自查结论书报县局考评小组办公室。考评小组实施检查前,先向被考核部门下达《税收执法考核检查通知书》。考核工作采取抽查的方法,即根据工作流程记录中环节之间已经明确的责任,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内容,对岗位的实际工作开展情况逐项对照检查,对《税收执法考核自查结论书》上报情况进行复查,最后将考核检查情况制作《税收执法考核检查结论书》。四是严格追究过错责任。按照奖罚分明的原则,每人每月拿出200元作为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资金。每季度全面考评后,考评小组及时向过错责任人下达《执法过错责任处理决定书》限期整改,同时实施经济惩戒。近年来,因执法不到位受处理的有26人次,待岗2人次,罚款13460元。目前我局已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衔接有序、环环相扣、高效运转的税收执法运行和监控机制。

五、几点体会

依托信息化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对于强化税务执法人员 的责任,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执法行为,优化税收服务,推进税收工作法制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几年的信息化工作实践,我们的体会是:

(一)分解岗位是规范执法行为的基础。它首先让每个干部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岗位职责要突出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相当,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建立起科学的执法岗责体系,只有科学、合理地将责任分解到位,执法责任制才能顺利实施。

(二)明确职责是规范执法行为的重点。它主要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工作规程要突出详细、具体和可操作性,环环相扣,形成一个衔接有序、高效运转的税收执法运行和监控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评议考核是规范执法行为的关键。它集中反映出干部“做得怎么样”。对此,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监察,严格进行考核,成立由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的督察考核组,定期对全系统所有岗位进行全面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过错和管理漏洞,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另一方面,要加强外部评议,搞好社会监督。应开通执法监督专线电话,聘请监督评议员,设臵意见箱,并不定期向纳税人发放《税收执法责任制问卷调查表》,广泛征求意见。

(四)过错追究是规范执法行为的保障。它落实了“做

得不好怎么办”的责任问题。对于有过错责任的人员,不论是谁都要在追究过程中严格做到“三坚持、三反对”和“三个必须”,即坚持制度的严肃性,反对主观随意性;坚持公平公正性,反对徇私舞弊,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反对处罚片面性;违反岗位责任制必须通报;必须追究责任;必须限期内整改。

(五)领导重视是规范执法行为的保证。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工作量大,牵涉面广,关系到干部的切身利益,只有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主动抓、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才能使税收执法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二00六年五月十六日

第三篇:以网络信息化为载体规范管理工会工作(精)

分公司工会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分公司工会管理信息系统是自天然气公司工会1997年由鼎新公司和工会自主开发的第一版本,2003年进行升级改造,由于非典原因和系统的复杂性,因此在2006年10月才正式投入第二版的使用。分公司工会管理信息系统是采用先进的动态网页技术和微软公司的SQLserver数据库作为底层数据平台,开发而成的先进的基于网站式的管理系统。用户只要连通internet后,通过IE浏览器就可远程登陆并操作本系统。

一、分公司工会管理信息系统中包含两个子系统,分别是信息发布系统和工会工作管理系统,两个系统分别具备不同的功能。

1、信息发布系统是以信息的发布、审核、管理为主要内容,包括分公司工会信息、各类文件通知、工会论坛、工会知识、快速浏览、查看和上传图片或文字信息等具体功能,以及其它如日历、工会干部通讯录及友情网站链接等辅助功能。通过该系统,分公司工会和各基层分会可完成信息的上传和对外发布,并能及时浏览分公司工会通知,各分会动态、集团工会的文件以及活动等信息。任何人通过internet网络都能看到该系统中的内容。另外,为保证工会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止文件和活动等企业相关信息外泄,2008年,分公司工会在系统中加入VPN,为用户通过公用网络对工会系统进行远程访问提供了一种安全的连接方式。系统用户只有通过VPN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经过安全验证后,才能登录和操作本系统。下面,我向各位领导介绍一下信息发布系统的主要功能:

讲解提示:

(1)分公司工会信息栏目是由分公司工会发布的,内容为自行开展或参加上级工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以及即将开展和布置工作的动态信息,为基层分会了解分公司工会工作动向和有关要求提供了分析依据。(浏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系统主页最上方显示最近发布的8条信息,另一种是点击左侧“分公司工会信息”,进入浏览界面,点击其中一条信息,即可浏览其中内容(演示第一页《高压管网分公司荣获北控集团第二届职工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和最后一页《分公司工会举办“建家”工作培训班》两条信息)。自2006年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分公司工会共发布信息330条,平均每月发布信息近10条。(演示完毕,回到首页面)(2)分会信息栏目是反映分会开展工会工作情况,由各分会在系统中编辑信息和图片并上传,经分公司工会审核内容无误后发布的动态信息。(浏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系统主页显示最近发布的8条信息,另一种是点击左侧“分会信息”,进入浏览界面,点击其中一条信息,即可浏览其中内容(演示第一页《运行五所工会组织职工登蟒山活动》和第二页《运行四所召开建家工作分析总结会》两条信息)。自2006年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基层分会共发布信息1545条,平均每月发布信息30多条。(演示完毕,回到首页面)

(3)公示公告栏目是由分公司工会发布的用于向分会和系统用户公布的重要事项、事情说明及调查结果等内容。(点击左侧“公示公告”,进入浏览界面,点击其中一条公告信息,即可浏览其中内容(演示第一页《高压管网分公司职工困难补助公示》(2009年9月)。

(4)分公司工会文件(4)演示分公司通知(5)演示工会简报(6)演示政策法规(7)演示工会业务知识

2、工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以工会工作的各类信息数据资料等管理为主要内容,是工会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分公司和各基层分会的主要工作都要在该系统中完成。系统中一共设置了19个工作模块,其中包括15个工会专项工作模块:民主管理、维权工作、宣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生产、组织建设、劳动保护、财务工作、经审工作、职工生活、劳动保险、女工工作、先进事迹、目标管理、培训工作等,此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类工作规范、各种人员名册、会员库、各类活动记录、文件存档、工作标准、岗位职责和工作统计报表等。讲解提示:

(1)各个模块演示(选几个)(2)基础管理:会员库、文体人才

(3)人员名册:职工代表名册、工会专兼职干部(在后面)、工会小组长(在后面)、工会会员

(4)其它类:分公司工会大事记(在后面)、分会大事记(在后面)、合理化建议(2009年)、工会委员会换届选举和基层换届选举工作规范(会员代表名单)

二、分公司工会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和优越性

分公司工会信息管理系统工作项目设置、工作内容完全与工会工作所涉及的内容相符,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符合工会工作要求和工作习惯,因而对开展工作具有较好的工会业务指导性。

1、对工会工作指导性较强

首先,我们把逐步摸索出得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会工作规范并引用到工

会系统中。所谓工作规范就是将某个专项工作的每个步骤、工作内容按条目列出,并将每项工作内容做成标准摸板,参照模板即可完成工会专项工作筹备,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一定的工作质量。此规范的应用,即使未干过此项工作同志也能按照系统条目提示完成工作,(演示2——3个工作规范),同时也为工作资料归档创造了条件。我们在系统中大约用了20多个工作规范,对开展工作、开展活动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2、随时掌握各分会工作的开展情况

分公司工会能按时掌握各分会工作开展情况,由于分公司工会和各分会的工作完全在一个系统中完成(互联网登录),因此各分会的工作情况一目了然。同时也便于检查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如基层报表,情况上报。讲解提示:

(1)困补记录(2)分公司及分会慰问纪录(3)困难职工档案(4)工会培训资料(5)工会培训记录

3、使工会各项工作得到规范

第一由于工会信息系统各个模块的内容都是按照工会工作要求和标准制定程序。衡量一项工作完成情况如何、水平高低,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于工作的严细程度。由于计算机通过工作规范、工作考核等一系列工作,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提示要求,避免了工作中的丢三拉四,考虑不周的现象。如每项工作规范中都有工作内容与程序提示说明,防止了工作遗漏现象,因此,通过计算机管理工会工作,使各项工

作有条不紊。工会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工作规范20多个,都是按照工会工作日常习惯与要求编成。由于工会人员的各项工作业务均通过计算机的提示规范和表格要求等完成某项任务,因此使工作任务能够按照较高的标准完成,同时便于考核检查。

第二分会的报表、计划、报告等很多资料、工会的通知、文件、信息等均可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提高了信息交流的范围和速度;查寻、调阅、检查考核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同时工作资料的存档、台帐也可同时完成。(演示基础管理模块)

3、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部分工作强度

前面已经提到了,由于某项工作的文件及筹备工作,全部由计算机按照即定标准和程序进行提示,已经设定的文件文本的模板,按照模板格式填入相关内容,即可完成,原来草拟文件打印出来,需要1-2天的时间,而现在只需2-3小时即可完成。如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代表大会换届选举,职工文体活动、体育运动会等。大量的文本材料是开展工作的必备资料,现在全部由计算机事先录入的内容提示,减轻了工作人员收录、整理的繁重劳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提高了工会干部工作能力

自从工会工作引用工会系统办公以来,工会干部从不习惯到习惯、从工作忙乱到有条不紊,从工作计划到信息发布,使工会干部对计算机的使用更加熟练与依赖,新来工会人员,只要熟悉了系统也就熟悉了工会工作,对提高自身能力帮助很大。

工会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会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

成本、还使工会各类统计信息,数据报表,计划总结、情况汇总都实现及时传递,随时掌握。每月各分会的工作计划、会员动态、工作完成情况、即时信息、工作通知都做到了及时沟通联系,工会系统真正成为了两级工会组织和干部的好帮手。

第四篇:以信息化为引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共)

以信息化为引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地区文体局信息化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经验材料

互联网、移动通信、3G技术、微薄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渗透、影响并改写着现在社会创新型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样,政府在这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能量,加大投入,努力创新,促进改革,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手段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极大的提升了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随着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大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哈密,实现哈密文化体育的跨域发展,成为我们“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和先进的技术来武装自己,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创新社会管理。

一、信息化引领现代文化

(一)信息化带动文化大发展

信息化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文化领域也在其中。信息化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催生了网络文化,这是高新技术成果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和体现。信息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这是文化的新形式,正是信息化造就了众多新型的文化形态,为传统的文化拓展了新的发展空

间,推动着人类文明走向更高境界。

信息化是高效的文化传播手段。文化要形成产业必须要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而要让大众了解、理解和接受你的文化,传播是前提。例如:随着互联网、微薄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知识、思想、观念、教育、科技、人才等文化资源,都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随时随地的传播,尽可能的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信息化就是高效而又低成本的传播手段,只有用先进科技传播文化成果,才能使文化产业有跨越式的发展。

(二)文化促进信息化的推进

信息化建设也要有新的文化观念来推动。信息化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大的变革,如果仍然沿用旧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是无法理解和适应的,信息化也是无法推广的。例如在政务微薄建设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认识问题。因为旧文化形成的观念意识、工作习性无法适应先进技术带来的变革,从而给政务微薄的应用形成种种阻力。这些阻力靠技术是无法解决的,只能依靠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依靠先进文化来促进新观念的形成,才能排除认识不到位形成的阻力。所以说,信息化建设也要新的文化观念来推动。

文化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网上文化市场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是因为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文化产品)绝大部分是意识形态的,最容易在网上传播和交流,甚至可以在网上生产和消费。可以说正是大量文化内容在网络上的传播、交流和消费,才促进了信息技术从科技成果变成大众的生活内容,使信息化演变成了文化内涵,而反过来网络文化发展的需求又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

用先进文化占领网上文化市场,是保证网上文化市场正常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网上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对社会影响巨大,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落后腐朽的文化就会去占领。例如“网吧”市场,本来是一种很好的提供网上娱乐和交流的文化场所,但网上的各种不健康内容毒害了不少人的思想,特别是部分年小自制力弱的青少年深受其害,将大量的成长光阴沉迷在颓废、消极、缺乏诚信的网络行为当中,这种现象已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损害了网络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开发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产品,发展先进文化占领网上文化市场,才能保证并主导网上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信息化主导文化管理创新

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发展创造网络文化产品,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库,是现代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重点任务。

1、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十二五”时期,逐步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满足内部办公和管理决策的需要。加

快文化系统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构建全地区文化系统门户网站集群。完善应用系统,扩展网站功能,实现政务信息、行政审批、投诉受理等业务网上办理,使政府综合门户网站集群成为服务公众和企业的窗口与纽带。

2、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进程。加强信息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应用,依托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和基础资源,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网络能力。扎实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益性电子阅览室建设,提高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剧院建设水平。推进面向基层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文化信息内容、信息服务和信息终端进入社区、乡村,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3、加强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加快文化遗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资源库的建设完善,推进数据资源的跨行业应用。加强基于先进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文物遗址、考古发掘、数字博物馆、网上非遗传习所、虚拟体验中心等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保护民间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方面的广泛应用,丰富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增强哈密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信息化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动漫游戏、文化娱乐、文化演艺和文化旅游等产业门类的普及和应用。推进文化创意设计信息化、文化生产数字化和产

品销售网络化。建设文化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依托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制定企业基础信息统计、交换和共享目录。鼓励运营商、数字内容提供商、文化生产、销售和服务企业,共同建设网络文化生产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转型升级。

5、繁荣网络文化市场。鼓励企业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和推介文化产品,发展企业间电子商务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繁荣网络文化市场。完善文化市场网络监控管理系统,建设文化市场诚信网络体系。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强化信息内容管理,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地区文体局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七日

第五篇: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造地税服务平台

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造地税服务平台

信息中心课题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化建设对税务征管的组织结构、运转方式、工作机制、行为模式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市地税系统信息化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基于网络的TF2000、ODPS、NOTES等多套系统运行成熟稳定,各种应用中间业务平台不断产生,如网上申报、12366、“一户通”等等,征管模式逐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改变,为纳税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已经成为税务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因此如何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造地税服务平台已是当今时期面临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丽水市地税服务平台现状

我局从2001年开始逐步着手建设信息化地税服务平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运行良好,现简易述之:

1、“TF2000”税收征管系统

我市地税局2001年10月正式切换应用到位。“TF2000”税收征管系统提供了管理服务、征收核算、税务稽查、法制执行及信息交换等五个系列的基层税收征管系统和日常工作、查询分析等管理层、决策层业务,功能覆盖了税收征管、稽查、计会的全过程。税收征管的整个业务流程基本上都可以在这套系统中操作完成。

2、12366语音特服系统

2002年12月份开通,具有人工座席(包括咨询建议、违纪投诉、涉税举报)、纳税人信息查询、申报纳税、短信服务等功能。纳税人只要通过手机或固定电话拨打12366语音特服电话便可咨询税涉政策以及税涉疑难问题,或者进行申报纳税,纳税人还可以通过12366服务热线对涉税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同时12366语音特服系统还为配备手机的用户发送催报催缴通知,以及最新的涉税通告通知,以便纳税人及时办理纳税申报和了解最新的政策制度。

3、浙江地税网上申报系统

2003年6月开通,到2005年8月为止网上申报户数为1786户。此系统开通后,纳税人便可以在办公场所或其它任何地方利用计算机访问丽水财税网上申报主页进行申报纳税、文书申报和各项查询,免去纳税人到办税服务厅的路途时间、交通费用以及排队等待时间,申报缴税轻松自如,节省办税时间和费用。同时从2005年7月开始社保费的征缴也采用网上申报方式,申报率达到了90%以上。

4、财税网站

2004年4月开通,访问人次20000余人。公众可以通过网站了解我市地税概况、职能范围以及整个地税的内设机构,也可以通过主页查询相关的政策法规、财税动态。纳税人还可以通过访问局长信箱进行业务咨询、投诉举报、廉政监督以及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

5、“一户通”电子缴税业务

于2004年12月开通,累计用户已达1468户,它是运用丽水市金融服务中心的“一户通”系统平台,以电子信息为媒介,采用同城特约委托收款业务电子转帐方式实现地方税费、基金的征缴入库。开通“一户通”业务之后纳税户只需通过一个基本结算账户或一般结算账户便可缴纳多种费用和税款,替换了原有的缴税专用账户支付缴纳税款,简化了税款划转环节,提高了纳税人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缴纳税款后,纳税人不用再到税务机关拿取完税凭证,以开户银行开具的《“一户通”系统同城委托收款凭证》便可代替完税凭证,大大减少

了纳税人为取完税凭证专门跑税务机关的麻烦和成本。

二、阐述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局的税收信息化建设有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税收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税收信息化建设进程。

1.各个系统运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TF2000系统自身数据的积累,进入TF2000的纳税户和累计数据量已经越来越大,截止2004年9月,市本级纳税登记户为19396户,征收主表明细记录数达到180多万条,由于数据库的增大,系统处理数据量的增加,服务器在系统运行繁忙时期(如征期内)已经时常会出现数据库死锁情况,影响了前台窗口对外涉税业务处理,造成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抱怨和不满。特别是在加工双定清册和发送接收税银联网双定批扣数据等大批量数据处理时,更容易造成系统运行缓慢。随着网上办税服务系统的进一步应用,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一户通”系统推广应用。以至TF2000服务器承受更大的运载负荷。

(2)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知名度不够,纳税人和社会各界使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

(3)网上申报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申报表需要手工录入,由于目前纳税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限,录入的出错率较高,因而在填申报表的时候花去了大量的时间,给纳税人带来了不便。

2.缺少有机的整合机制

原有的许多系统都是为满足单个的需求而产生。各个系统相互独立,信息孤岛不断出现。单独的系统在发挥业务功能的同时也暴露出各种问题,例如由于多个系统相互独立,基础数据采集的口径不一致导致其可信度不高;各个系统中的信息不能实现有效的共享;业务信息也不能方便的在不同系统中流转,业务流程很难通过计算机系统完善的开展;信息系统缺乏高效率的监管,对系统内的数据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监控体系;缺乏面向纳税人的“一站式”服务,各个不同业务系统呈现在纳税人面前的都是不同的面孔,急需一个方便、统一的服务界面。

3.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需求日益迫切与单位之间的协作积极性存在矛盾。

整个地税服务平台是搭建在网络基础之上的,需要靠各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但联网过程中,各单位的中心工作和业务需求各不相同,部门间联网工作步调和力度也各不相同。有时取数方对数据联网需求非常迫切,而供数方对联网协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还需要更多的协调机制。

三、设想

根据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结合市局现有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本文就现有的问题提出一些设想:

1.开发新系统完善旧系统

(1)对TF2000系统进行升级完善

对TF2000系统完善的同时实行省局应用管理集中,即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成全省地税征管业务数据集中处理和存储的、监控严密、安全稳定的新一代征收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税收信息化应用格局,以促进信息化地税服务平台的快速发展。

(2)利用现代媒体加大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宣传力度,如通过丽水日报以及丽水电视台扩大12366的知名度,畅通我市地税与社会各界、广大纳税人的联系,做到家喻户晓的目的。

(3)开发一套系统实现财务报表导入功能,纳税人网上申报时只要将财务软件中的报表数据导入便可进行申报,必免重复填报表的麻烦,也可大大减少由手工填写而造成的出错率。

(4)建设计算机网络在线全程服务系统,把在办税大厅内为纳税人全程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拓展到网站,全面提升为纳税人全程服务的层次和水平,使纳税人从繁杂的办税事务中解脱出来,让纳税人在现代化税收管理中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税收服务。

2.在完善系统的基础上加强系统整合将各个版本不一的独立的系统整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功能。例如采用一个中间件为业务平台,将原有的各核心业务系统整合,把一些具有共性的业务逻辑剥离出来,供各应用系统调用,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也可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3.加强对税务干部及纳税人的培训,更新观念,提高整体素质

系统操作员的熟练程度不够以及在后台操作时操作不当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甚至造成系统停滞现象。因此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系统操作培训,使每个操作人员都熟练掌握系统操作流程。同时,要注重对税务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干部信息化的工作思维,更新理念,使地税干部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

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造的地税服务平台最直接的使用者是广大纳税人,对此纳税人能否接受、能否准确地使用税务信息化平台是税务信息化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税务机关在推广应用新系统时,一方面应充分考虑纳税人对新系统的认可程度,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渠道做好纳税人的培训工作,使税务软件成为纳税人能用、会用、喜欢用的工具,而不是他们的负担。另外,在依法支持税务代理、税务服务单位开展业务的同时,应建立对他们的监督、制约、考核机制,使税务代理机构和税务服务单位真正成为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桥梁。

4.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

在依托信息化建设地税服务平台中,从健全制度、规范工作环节入手,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对网络安全、硬件管理及软件的立项、开发和验收等做系统规定,运用科学的管理流程进行督导,使信息化建设合理快速的发展

总之,信息化地税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需不断完善的工程,只有整体提高软硬件水平和管理应用水平,才能促进征管模式的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提升政务处理和业务办理效率,更好的为广大纳税人服务。

组长:崔军成员:项武执笔:沈英华

下载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电力高效资产异动管理(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电力高效资产异动管理(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