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纪促建 服务民生(共5篇)

时间:2019-05-15 02:2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纪促建 服务民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纪促建 服务民生》。

第一篇:以纪促建 服务民生

以纪促建

服务民生

——区纪检监察机关服务社会民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民生问题作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是党的十七大关注的焦点,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和政府的执纪监督专门机关,是社会民生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保障者。近年来,江东区纪检监察机关把促进社会民生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出了应有的努力。深入研究和切实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社会民生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创新举措,扎实工作,提高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着眼新的内容,科学理解纪检监察工作和社会民生建设的关系

何为“民生”?《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大抵是指吃饱穿暖求个温饱的意思。在《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而今天,民生的含义则有很大的扩延,由原来的简单生活形态的物质需求,上升为既包括物质形态也包括精神特征的整体需求。

为何要强化社会民生建设?人民是国家之基,人民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繁荣稳定。同时,我们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 群众的政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我们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供,民有所期我有所干,这样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为民之基、执政之基。

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是我们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科学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是关系民心向背和国运兴衰的大事。民生问题关系群众的直接利益,民生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显著压力,更会严重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因此,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又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根本问题。

纪检监察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发展的重要保障,与社会民生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首先,推进社会民生建设既是纪检监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执纪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又是检验纪检监察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纪检监察工作也不例外。纪检监察机关把“以人为本、执纪为民”的基本理念,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中,落实在反腐倡廉各项举措和具体实践中,体现在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上,并以促进社会民生建设的实际成效接受广大群众的检验和评判。其次,纪检监察工作既是推进社会民生建设的重要力量,又是社会民生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委政 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社会民生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为社会民生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通过妥善处理党内、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民生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成为推动社会民生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可以通过加强对民生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查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为社会民生建设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再次,社会民生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中。民生是和谐之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解决好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而关注和改善民生正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条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纪检监察机关只有适应改善服务民生的新要求,更大程度地获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在突进和谐社会建设中谋求更大的作为。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社会民生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二、把握新的要求,正确认识纪检监察机关在社会民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民生建设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 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新时期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民生建设方面提出的明确目标和作出的郑重承诺。

今年4月,省委作出了《关于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民生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5月,市委就贯彻省委《决定》制定了《实施意见》,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举措。7月,区委提出今后五年通过抓好社会民生建设“九个方面”的工作,深入开展“八大行动”,实现“六大全面提升”,建设文明之区、和谐之区和首善之区的奋斗目标。这些都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发挥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重要作用,调动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营造好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力推进社会民生建设,保证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是促进社会民生问题的科学决策。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站在全局的高度,利用自己的特有渠道,收集群众关心、领导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综合提炼出有依据、有分析、有对策建议的信息,为党委政府开展社会民生建设问题的研究决策提供参谋服 务,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同时通过推进党内民主和权力公开,完善议事和决策机制,最大限度地赋予群众话语权和建议权,把决策的过程变成凝聚人心、统一意志、化解矛盾的过程,确保决策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

二是督促民生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纪检监察机关担负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正确执行、保证政令畅通的重要使命,要进一步加强对民生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民生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问题。同时通过加强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执法监察,开展民生资金保障及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等,确保各项民生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项民生工程真正利民,各项民生资金惠及人民。

三是纠正民生建设领域的不正之风。纪检监察机关具有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重要职能,要进一步从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纠正违反政策规定,在民生建设领域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防止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的发生,切实当好群众利益的后盾。同时通过把各部门解决民生问题的情况列入政风行风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把评议结果与责任追究、干部使用挂钩,有力促进各部门的行风政风建设。

四是营造社会民生发展的良好氛围。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通过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的观念,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同时通过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推进政务公开,受理效能投诉,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让政府和群众在社会民生建设中互动、共进。

三、坚持立足实际,科学总结我区“以纪促建、服务民生”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我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新型城市化之路,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现代化新中心城区建设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我区正处于城市区域发展战略的机遇期、城市功能提升的跨越期、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期,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利益需求日渐多样化、利益矛盾日趋复杂化。在这过程中,区纪检监察机关把服务社会民生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找准切入点、落脚点、立足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和优势,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民生建设,走出一条“以纪促建、服务民生”的新路子。

(一)坚持“发展先行”,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促进社会民生建设的切入点。经济发展是社会民生建设的物质基础。“以纪促建、服务民生”,首先要在服务经济建设上做文章,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近年来,区纪检监察机关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履行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职 责,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抓作风、强保障。坚持以作风建设为“总抓手”,以“经济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竞赛和环境优化提升”四大主题年活动为有效载体,通过明确目标要求、细化责任分工、建立考核机制,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创新突破,狠抓落实,营造攻坚克难、合力兴区的良好氛围。二是抓载体、强服务。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组织开展“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拆迁”专项行动,由区领导带队,抽调一批优秀干部和业务骨干分成若干工作小组深入骨干企业、重点项目、拆迁地块开展服务,并组织金融服务、企业上市、节能减排等7个专业组,搭建银企合作、招才引智等5大平台,有力推进创业创新、保稳促调各项工作的落实。三是抓基层、强基础。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和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活动,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好、依法行政严、服务质量优、服务环境佳、长效机制实等五个方面要求,以评促建、评创结合,实行摘挂牌制度和动态管理,全面加强基层政风行风建设,提高基层站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意识。

(二)坚持“民利至上”,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促进社会民生建设的落脚点。“以纪促建、服务民生”,归根结底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好、维护好、发展好。近年来,区纪检监察机关立足区情实际,发挥职能作用,促进社会民生建设顺利进行。一是监督检查促落实。将民生工作落实情况作为执法监 察的重要任务,重点检查区委关于全面改善民生的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检查相关部门民生工作目标责任落实情况,通过督进度、督难题、督落实,查秩序、查作风、查绩效,及时发现和解决民生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督促民生工作任务的完成。二是项目保廉促“双优”。着眼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双优”目标,积极构建重大民生项目保廉体系,建立完善重大项目认定、廉政谈话、跟踪审计、验收、后评价、预防职务犯罪等方面制度,在全省率先向社会公开选聘重大项目特邀监察员,对政府投资民生重点工程的招投标、设计变更、工程验收等关键环节实施跟踪监督,确保民生工程顺利推进。三是行风建设促长效。抓住群众关心的教育、卫生系统行风建设不放松,全面推行教育系统“阳光工程”,从源头上加强对教育收费的监管,健全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获得首批省教育收费示范区称号;加强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规范管理,认真执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深入推进医院院务公开,以民主评议卫生行风活动为契机,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建立健全行风建设长效机制。

(三)坚持“公开为要”,把推动权力阳光运作作为促进社会民生建设的立足点。“以纪促建、服务民生”,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让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从而真正实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近年来,江东区纪检监察机关注重参透上情、把握要义,摸清下情、创新举措,大力推进权力公开,促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是大力推进 政务公开。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切实加强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深入实施行政许可条件、审批过程、办理结果“三公开”。积极开展政务开放活动,组织效能与行风监督员对实事工程项目招投标、劳动仲裁、人事招考面试等工作进行现场监督,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二是大力推进机关内部事务公开。建立并不断完善机关内部事务公开制度,规定五大类事项必须全部公开,突出公开公务接待费、出租房管理收费和工程招投标结果等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强化点题公开,规范公开形式,建立以局域网为主的公开平台,干部职工的满意率达90%以上。三是大力推进基层民主公开。深化基层廉洁工程,积极推行股份经济合作社“民主决策五步法”和基层站所向群众述职、接受群众评议的做法,在基层广泛实施党务、事务、财务公开和民主听证、民主恳谈等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落实“三问四权”,畅通群众享用各项民主权利的渠道。

(四)坚持“勤廉并重”,把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作为促进社会民生建设的着力点。要把“以纪促建、服务民生”真正落实到位,关键是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群众观,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近年来,区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廉政与勤政并重、教育与制度并举,努力从源头上防止消极腐败现象的产生。一是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区管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在《今日江东》开设“一把手”谈反腐倡廉建设专栏,并通过开展 法纪警示教育、实施家庭助廉行动等,督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以文化新区建设为依托推动廉政文化“五进”。构建常青藤、华光城、日月星城廉政文化圈,探索楼宇和商圈廉洁文化建设,打造“清风进社区”、“清风使者行动”、“清风讲坛”等“清风”系列品牌活动,逐步提高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参与面和影响面,使崇廉倡廉的社会价值取向不断深入人心。三是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制度建设。积极开展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稳步推行公务用车改革和公务卡结算,制定实施重大决策、重大人事、重大工程建设、重大固定资产处置、重大活动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五重一大”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以及区管“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审批、人事、工程建设项目和物资采购工作等规定,防止权力寻租现象。四是以绩效化管理提升机关效能建设。开展财政支出、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估,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行政执法绩效考核,规范行政执法自由量裁权。引进“网络日志审计系统”开展网上效能检查,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勤政水平。

四、不断创新突破,深化“以纪促建、服务民生”工作实践的几点思考

全面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新的发展阶段,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站在新 的起点上,充分发挥教育、监督、惩处、保护职能,以更高的要求,更加扎实的工作,把“以纪促建、服务民生”工作实践进一步推向深入。

(一)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为社会民生建设提供思想保证。深化“以纪促建、服务民生”工作实践,首先要通过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意识,引导社会民众形成敬廉崇廉的氛围,为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民生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一是丰富廉政教育内容,增强说服力。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制度,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党纪法规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先进示范教育和警示案例教育结合起来,重点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执政为民和廉洁从政的意识。二是创新廉政宣教方式,增强感染力。加强反腐倡廉理论教育和形式宣传,充分利用《今日江东》、党政信息网、江东廉政网等宣传平台,及时总结和宣传勤廉为民典型和民生工作经验,发挥廉政勤政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个人品德教育的整体效能,让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存于心,见于行。三是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增强辐射力。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圈建设,打造廉政文化特色街区,充分运用文艺汇演、廉政故事、演讲比赛、书画展等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推进廉政文化“五进”工作,扩大廉政文化工作覆盖面、群众参 与面和社会影响面,推动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认同,促进党风政风民风的不断好转。

(二)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为社会民生建设提供制度保证。深化“以纪促建、服务民生”工作实践,纪检监察机关必须针对社会民生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要求多元化、利益矛盾复杂化的特点,认真履行监督制约职能,积极组织协调发挥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等监督主体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确保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促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是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政策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和谐发展的前提,要加强检查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情况、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情况,保证党委政府作出的关于社会民生建设的重大决定顺利执行,保证各街道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重要决策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减少和避免因政策不公、决策失误、政令不通而导致的社会不和谐,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二是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严格执行区委“两项制度”,适度分散和平衡权力,通过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巡视工作和各类公开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监督制约,控制越权行为,减少权力滥用,避免以权谋私,确保人民群众所赋予的权力被公平公正地行使。三是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督。针对社会民生建设中容易产生腐败的领域和部门,抓住权、钱、人等关键环节,用标准化的制度和程序来规范从政行为,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效能与 行风监督员和特邀监察员参与监督,有序组织社会群众参与监督,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提高监督的规范性和强制性。

(三)充分发挥惩处职能,为社会民生建设提供纪律保证。深化“以纪促建、服务民生”工作实践,要把查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摆在案件查处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一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严格执纪。重点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破坏社会民生发展的案件,严肃查处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影响社会民生建设的违纪违法案件,着力查处发生在招标投标、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留用地开发中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二依照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规定,坚持依纪依法办案。严格遵守案件受理、初核、立案和调查、审理、处理、执行及移送等有关规定,严格在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使用办案措施,坚持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切实维护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坚持“惩前治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注重执纪效果。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既要坚持依纪依法办案,严厉打击腐败分子,为社会民生建设排除干扰,又要坚持惩治和教育相结合,准确执法量纪、宽严相济、区别对待,增强执纪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少妨碍社会和谐稳定和民生发展的因素。

(四)充分发挥保障职能,为社会民生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深化“以纪促建、服务民生”工作实践,必须进一步发挥纪检监 察机关作为人民勤务员、保护神的作用,认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一是加大执法监察和纠风治乱力度,确保党的重大社会民生政策落到实处。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继续治理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公共服务行业和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存在问题的监督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和收费标准;对环境污染、制售假劣食品药品、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加大查处力度;着力解决一些基层站所存在的办事推诿、效率不高等问题。二是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保证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得到落实。坚持以“办群众信访、解基层难题”为宗旨,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健全信访网络,落实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和下访约访制度,健全领导干部疑难信访问题包案处理制度,建立完善信访举报办理情况通报制度,保证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得到落实,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桥梁,确保社会稳定与和谐。三是维护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激发社会民生建设的创造活力。切实维护党员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等民主权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意识。保证社会民主健康发展,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旗帜鲜明的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帮助失误者、惩治违纪者、鞭挞空谈指、追究污蔑者,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党员群众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民主团结、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促进社会民生发展。

第二篇:以法治促民生

以法治促民生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角度看,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观方面的问题。由于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太大,所包括的内容过于庞大,所涉及的面过于宽泛,同具体政策层面上的民生问题难以吻合和把握,所以在具体政策和实际生活领域,人们一般不使用广义上的民生概念。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目前,人们普遍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要切实保障民生,实现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社会生产力的较大发展,物质比较充足,社会服务产品比较丰富;二是法律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形成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两者缺一不可。然而,当今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条件普遍得到较大改善并处于稳定提高的状态,我国民生问题却越发凸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百姓对自身权利的维护愈来愈强。因此,只有加大涉及民生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才能使民生保障问题得到根本地、有效地解决。

法制建设对保障民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因此他的一切行为将与社会相关联。而生存和发展是每个人的第一选择,这些社会活动,都必须依据法律来规范,否则将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而每个人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切社会关系,也都必须依靠法律来调整。因此,推进法制建设对保障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保障民生的根本。如前所述,法律与每个人的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一切活动都要依靠法律要规范、调整和约束,离开了法律,则使民生陷入不稳定、不安全的状态。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则使民生保障陷入不充分、不确定、不规则的境地。法律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不可能朝令夕改。法律规范的这些基本特点,为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稳定有序提供了有力保障。法律通过规定社会人在各项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责任,调整人们的行为,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而法律的强制性的特点,则使法律借助通过国家强制力得到全面遵守和执行,达到维持正常秩序的目的。由此可见,制定法律是保障民生的根本所在,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势在必行。

依法行政是保障民生的关键。政府是社会公共权力的行使者,通过发挥其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来改善、保障民生。而公共权力具有连续性、主动性、及时性、灵活性等特点,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公民合法权益的影响最大。政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协调好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譬如最近频发的违规征地拆迁、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暴露出政府在行政管理中的制度缺陷。由此可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保障民生的关键。

公正司法是保障民生的基石。司法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对受到侵害的权利进行救济,对受到破坏的秩序进行修复,从而维护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序。司法活动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司法活动通过解决各类纠纷案件,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经济关系,保障经济发展;化解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合法权益,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司法不公,影响的不仅是当事人的权益,更大的危害在于人民对法律丧失信任,正如哲学家培根所言:“一个不公的判决比一次不公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一次不公的举动好比破坏了水流,而一个不公的判决则把水源破坏了”。因此,公正司法是保障民生的基石。

守法用法是保障民生的基本要求和条件。法律的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保障民生民权。因此,法律与每个公民的生活密切联系,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当中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法律明确规定了人民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当权利受到侵犯时,法律将依职权或公民的诉请作出判断,责令侵权人承担责任,从而使公民的各项权益得到保护。因此,遵守法律,是保证公民自身安全的主要条件,运用法律,是实现公民自身权益的基本途径。

当前民生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法制的关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涉及民生保障的各种问题也集中表现出来,主要是:劳动力大量剩余,就业不充分,失业人员较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别大,分配不公的问题突出;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农村仍然存在,医疗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高等教育收费标准较高的问题普遍存在;住房价格大幅上升,享受住房福利政策的机会不公平,配套的措施没有跟进;社会福利、社会保险覆盖面窄,孤、寡、鳏、独及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行政执法部门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执法过程中侵害相对人利益的问题经常发生;一部分群众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后,不能及时得到司法救济和保护;一些群众自身或群体利益受到侵害后不依法寻求司法保护,而是采取过激甚至违法行为进行对抗,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等方面的因素,但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法制建设的进程还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依法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行政机关仍然固守行政管理模式,不重视也不善于依法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事务。二是涉及民生保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一些涉及民生保障的政策没有及时上升为法律加以规范、固定,造成了执法的随意性、不稳定性、不连续性。三是依法行政的总体水平还不高,运用行政权管制的倾向比较严重,向法治政府转变的步伐缓慢。四是司法不公、效率不高、执行不力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使一些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救济和保护。五是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高,法治观念淡薄,相当一部分群众不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促进民生保障的建议

——以关注民生为出发点,建立完善法律体系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大量凸显,各种新事物、新情况不断出现,许多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和制度亟待完善,待上升为国家法律;一些已经出台的法律还出现空白和缺位,亟待修改、补充、完善。缺失了法律规范,就缺失了法律的保护,就将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立法机关应当把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把事关民生、加强权益保护的项目优先列入立法计划,如:农民社会保障法、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药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价格监督法等,应尽快制订出台;对一些已经惠及群众的政策和制度进行研究、补充、完善,并以法律的形势固定下来,如:合作医疗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等,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以服务民生为立足点,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其核心是依法行政,宗旨就是执政为民。要强调以人为本,把服务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着眼点,以实现人的基本权利作为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政府行政权力的行使受制于法律,政府的一切活动都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依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利益矛盾。法律不再是政府手中舞动的权柄,而是制约政府的强权。各级政府要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逐步建立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凡是关系国计民生、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均应通过媒体民意调查或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凡是重大决策、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做出决策,使政府的各项决策顺应民心,符合法律,惠及群众。要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职能从官本位、管理本位到公民本位、服务本位转变,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变到主要依靠法律手段管理各项事务。要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程序,逐步缩小行政审批范围,减少行政审批环节,使行政执法活动公开透明、快捷高效。要特别警惕因利益驱动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问题,坚决克服行政执法中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以保障民生为落脚点,坚持公正司法

司法为民是司法工作的方针,坚持司法为民,就要始终把司法活动的着眼点放在保障民生上。首先,要平等保护各种主体的合法权益,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始终保持中立平等,公正司法,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其次,要畅通诉求渠道,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使经济困难的群众能打得起、打得赢官司。再次,采取各种便民利民措施,体现司法人文关怀,简化办案程序、坚持就地办案,加大执行力度,做好涉诉信访工作,构建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机制,维护好、保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以保护民生权益为切入点,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要实现守法用法,首先要知法懂法。事实上,很多老百姓就是对法律的无知,遇到问题就走极端,造成巨大的不必要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后果,譬如在征地拆迁中自焚现象,民工讨债跳楼事件等等。其实,这些事件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对公民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就应当把着眼点放在保证公民的生产生活和合法权益上,大力普及与民生密切、问题较多、群众最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学校、单位、新闻媒体、司法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的作用,提高普法的覆盖面;要适时开展以案说法、公开审判、就地办案、法进社区、送法下乡、法制宣传等活动,增强普法的效果。要制定普法的远期规划和近期计划,深入持久地开展普法活动,逐步提高全民族的守法意识和法律素质,使学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第三篇:以评促建工作

石油工程系“以评促建”工作汇报材料

按照《关于2008年迎评促建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文件要求和“以评促建”工作会议精神,石油工程系进一步明确落实了“以评促建” 的工作任务,协调了评估工作进度,规范了工作程序,为了能够脚踏实地的完成以评促建的工作任务,不断的进行了管理改革,力求为促进学院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迎评促建工作

(一)、以评促建工作在石油工程系全面展开

“以评促建”工作部署会议结束后,我系召开了“以评促建”工作会议,会议由系办公室主任高吉琳主持,会上系主任张赓毅首先传达了“以评促建”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指出:要充分认识评建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要有时间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做到提高认识,真抓实干,把评估准备工作变成自觉的行动,把学院的部署落到实处。张赓毅主任对前段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指出:前段时间全体教师对各项制度、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进行了整理,圆满完成了前期的任务,但也出现了部分评建材料准备不足和标准不高的现象,要求全体教师下一步要严格按照“以评促建”任务的要求和标准去做,认真做好当前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切实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标。这次会议全面调动了师生参与以评促建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以评促建工作的合力和良好氛围,为2008年石油工程系迎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细化“以评促建”任务明细表,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任务

按照《各教学系“以评促建”任务明细表》的77项内容,参照教学评估体系标准,结合学院教学工作实际,反复研究讨论,细化了工作任务。张主任抓统筹,侧重于管理,孙主任抓教学工作。实行了《教师对领导负责制度》,系教学秘书对教学主任负责,办公室主任和辅导员对教学管理主任负责,形成了整体和局部的统一。把任务明细表归类细化,任务分配如下:77项任务分配给5个任务组。张赓毅11项;孙学增34项;韩霜17项(现工作移交给王晓峰);高吉琳9项;彭存哲6项。

5月末任务完成情况:

按照“以评促建”任务完成进度表上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共完成任务42项(部分材料还需要继续研究和补充)。

孙学增完成22项

王晓峰完成11项(为了避免重复上交材料,部分材料需要教务处、人事处配合)

高吉琳完成 5项(为了避免重复上交材料,部分材料需要学院办公室、学工处、教务处配合)

彭存哲完成 4项(为了避免重复上交材料,部分材料需要教务处配合)

存在困难:部分材料由于迁校址过程中已经遗失;有关于工作交接频繁,部分材料衔接不上;过去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材料缺乏。

我系要求各任务组按照校迎评办统一要求,进一步按照评估标准,细化了材料目录,设计规范的任务表格,从而有效地避免向学院上交重复材料,减少了学院的重复劳动,提高了效率。

(三)、“以评促建,自查自评”工作初见成效。

通过自查自评工作的开展,我系近段时间以评促建工作已初见成效:进一步提高了学风建设、课堂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在抓紧做好各项日常教学环节的同时,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在整改学风方面,开展了“学习月”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英语晨读,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课堂管理座谈会,王桂华老师谈课堂纪律管理和教学的经验,部分年轻教师听了王老师的讲话,也谈了自己的体会,教师座谈会进一步提高了年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使年轻教师增长了见识;举行了多次师生座谈会,具体有张主任和学生座谈会,张主任和毕业生座谈会,张主任与系学生干部座谈会,孙主任和学习部学生座谈会,通过师生座谈会上的交流,张主任和孙主任在学生那里获得了很多的学生思想动态、学习状态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举行这些师生座谈会达到了扭转了学生中不良的风气,起到了培养良好学风的作用;开展“一帮二”活动,不但加强了对差生的管理,还提高了学生干部的管理水平。教学工作方面,着重从课堂教学、毕业论文、教案、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工作日志方面,加强管理;和中曼集团签订协议定向培养转井工,侧重于教授学生实际操作知识,即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院就业;辅导员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走进课堂,听老教师讲课,学习课堂教学经验等等;现在我系营造出了“众人齐议”的氛围,教学管理方面的事情大家可以提意见,各位教师能够做到及时汇报,及时沟通。总之,我系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对“以评促建”工作引起了重视,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同志对学校开展以评促建工作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个别同志存在对评估准备工作不细心、流于形式等问题。

(二)、对“以评促建”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够,不能正确理解日常教学工作与评建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认为评建工作压力大,有厌烦和抵触情绪。

(三)、学校迎评促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小组在迎评方案的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办学特色、宣传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建设教学督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到目前为止,有些评建工作方案不够详细,任务不够明确。

三、下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根据系不同阶段教学工作的重点,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参照“以评促建”任务完成进度表的内容,迎评办还将集中布置以“毕业论文(设计)规范管理”、“教学文件及材料归档”为主要内容,除此之外,应根据工作任务自行安排学习讨论活动内容,且必须在事先将任务的完成,配合督查组检查。

(二)、具体来说,下列各项工作是现阶段必须扎实做好的重点任务。

1、6月1日—6月15日狠抓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评估的重点。毕业论文(设计)不但要求格式规范,而且要求有较高质量,决不放松要求。2、6月10日至放暑假前,要抓好期末考试工作,要狠抓课程的命题制卷、考试、评阅、试卷归档工作 3、6月1日—30日尤其是要克服当前重点工作多,工作任务重的困难,正确处理毕业生毕业工作,继续落实以评促建工作任务,将6月以前应该完成的任务完善,解决未完成的35项任务。按照校迎评办的统一部署,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以评促建”工作。4、6月1日—6月20日,认真做好2007届毕业生调查。5、7月末完成“以评促建”工作总结和汇报工作。

石油工程系把“以评促建”工作视为完善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不断总结教学管理经验,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自评自查,营造出“师生齐心协力,领导齐抓共管”的评建氛围,目的是为了推动学院本科教育发展,为激发出全面促进教学建设的勃勃生机而努力。

第四篇:以管理促服务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心得

——思考以管理促服务

从7月6日开始,响应集团号召,××公司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的活动。通过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等材料和胡总书记讲话学习和讨论,加以自身的思考,我有许多心得体会,现述如下: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永恒主题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规定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鲜明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80多年来,无论形势任务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冲击和考验,党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而且其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的根本利益并团结起来为之奋斗,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共产党员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任何情况下,共产党员都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对于我们每个党员来说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在学习,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时时刻刻不忘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人永远的党魂。作为服务行业的领导,我对如何去进行优质的服务又做了一次重新思考。

二、提高管理素质是做好服务的根本

××的服务不仅仅是微笑着工作的服务员、不是被动满足顾客的需求。满意的服务需要合理的组织形式、人力、物力资源配置、严格的规范、领导控制和决策、营造良好的氛围等等管理手段去完成。那么我们××怎样提供“优质的服务”?

1.管理者的责任

组织中的上、中、下三个层次中,人人都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因此必须:①确保下级的设想、意愿努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②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③培训下级;④建立健全组织结构。

2.深入了解顾客需求,组织员工互相学习提高

要想提供良好的服务,要深入其中、加强沟通、采用形成合理的互动渠道,了解顾客需要什么,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使顾客的需求和意愿得到满足。只有了解、理解了,才能做到支撑和服务,使服务方式达到最高境界。同时员工间要互相学习,企业也要定期组织各种培训。结合经营目标,形成我们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工作规范等,做到事前有计划、有规范,才能有良好的服务。

2.党支部是连接党委和每位同志的桥梁纽带,要有管理的理念

党委的工作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支部是党委工作落实的核心单元,是广大党内外群众和党委连接的纽带。党支部要积极营造氛围、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制定支部所在部门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等,主动和大家沟通,了解大家所思所想和困难,协住解决或跟相关部门或所领导沟通。

第五篇:服务民生少纷争,化解矛盾促和谐

服务民生少纷争,化解矛盾促和谐,-------XXX社区创建调解矛盾纠纷特色社区

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是综治维稳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不仅可以把矛盾纠纷消化在萌芽状态,维护基层社会和谐。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很多“民”转“刑”事案件的发生,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近年来,XXX社区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作为综治维稳工作的第一抓手,建立起镇、村两级排查化解机制,提出以“大调解”换“大和谐”,深入排查化解辖区内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我社区的和谐稳定。

一、是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我们把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宣传有关下岗安置、再就业、拆迁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宣传维护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讲政策、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群众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正常合法渠道主张诉求,教育引导群众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谋求发展上,依法依政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居民XXX因房屋问题和 产生了矛盾,一度心态极为不稳,社区立即上门,多次反复的劝道,使其放弃了以极端手法解决矛盾的行为,从而走司法程序,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强化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社会发展环境

XXX社区位于介休的老城区,平房多,老旧房屋多,危房多,街道窄、乱、破,辖区内老人多,街社民情十分复杂,因排水、占道、等矛盾引发的纠纷屡有发生。若不能正确、及时地化解和调处,势必会激化社会矛盾,造成群众集体上访,影响我街道的社会稳定。我社区始终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制定了《开展集中排查调处重点矛盾纠纷活动实施方案》,坚持边排查、边调处、边化解,通过及时向群众做好耐心、细致地说服解释工作,深入辖区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工作,使原来的事后被动调解,变为预防在前的主动调解,实现重心前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了矛盾激化。我们在经常性的走访中了解到旧粮食局的部分离岗职工,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一卡通和保险无法解决,我们就多次跑粮食局和市委有关部门协商,终于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避免了上访和矛盾的激化。

三、创新方式方法,解决难题,调解工作到位

实行跟踪服务工作机制,消除矛盾隐患。根据实际需要,及时主动上门走访,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在调解方法上,积极开展“三多”工作法,即“多打电话问问,多下辖区跑跑,多到社区居民家聊聊”,使调解员对辖区内发生的纠纷底子清,情况明,调解过程中能够切实做到有的放矢。一旦出现矛盾苗头,社区有关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解决。在社区硬化路面的时候,双槐巷居民、堡上巷居民因院内无下水道而拦阻施工人员,使工程无法正常进行,社区主任、书记和调解员及时到现场,做说服工作,特别是双槐巷居民多次劝说都无功而返,我们就找到和这户居民的朋友加入劝说中,最终得以圆满解决。让路面硬化工作按时完成。

四、是始终坚持破解难题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在调解重点上有突破。针对当前社会矛盾具有多发性、广泛性、敏感性的特点,街道“大调解”工作的着眼点和重点放在对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的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性质严重的热点、重点问题上。我们辖区有房管局在八九十年代修建的改造楼4栋,接大暖以来,暖气不热一直是居民们不满意的,今年矛盾爆发,经过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多处协调,先是城建局提出改造供热管道,而居民不愿意出这部分资金,事情出现僵局,将近11月了,还是无法供热,社区再次协调居民和供暖、城建局等部门,达成了有城建局出资改造管道,住户结清取暖费用的解决方案。终于在供热一个月后给这些部分居民开始了供暖。通过我们的努力,近年来,有效化解了一批棘手的矛盾纠纷,从而在突破遗留难题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有了新的进展。

五、是对家庭邻里矛盾纠纷,采取人性化调解原则。针对继承、赡养、宅基、土地、经济、婚姻等家庭邻里纠纷,我们采取说服教育的办法,以构建和谐、以人为本为理念进行人性化调解。如宋佳牌楼巷的居民

因修建厨房阻隔了居民去厕所的行路,引发了矛盾,社区主任和调解员多次上门,进行劝说,协调,双方平和的解决,避免了邻里之间的尴尬。居民XXX,年老多病,家有三个女儿,在赡养中,出现了矛盾,二女儿一气之下就把老人遗弃在办事处,社区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和派出所联系,到她几个女儿所在的村、居住地,以法律为依据,多次说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大女儿把老人接回的家,并办理了低保手续,使该矛盾得以化解。

六、是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经常化。

以维护“两会”、“两节”、“五一”、“**”等敏感期安全稳定为重点,坚持条条排查与块块排查、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做到矛盾早发现、早治理、早调解,建立健全重大矛盾纠纷一事一报制度,确保将各类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了矛盾纠纷排查的经常化。

为了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依法治区工作的深入开展,几年来,我们社区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意识,坚持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以服务民生、保障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新路子,进一步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大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

下载以纪促建 服务民生(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纪促建 服务民生(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放思想促发展服务民生促和谐自查报告

    解放思想促发展服务民生促和谐自查报告 “如何创新,人性化管理模式,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意识,如何去做让患者满意”,通过院里布置的以此为主题要求展开自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为基......

    服务民生少纷争,化解矛盾促和谐

    服务民生少纷争,化解矛盾促和谐, -------XXX社区创建调解矛盾纠纷特色社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是综治维稳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不仅可以把......

    携手人道助民生 志愿服务促和谐

    携手人道助民生 志愿服务促和谐 ——镇海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工作纪实 2013年5月8日,“阳光心灵志愿服务队、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等五支队伍正式......

    破解难题促转变,服务民生促和谐工作总结

    杨梅山镇“破解难题促转变,服务民生促和谐”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市县干部作风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持续推进机关干部作风建设,镇......

    服务企业惠民生优化环境促消费

    服务企业惠民生优化环境促消费今年以来,禹城市服务业发展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团结一致,求实创新,围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知名商业品牌的塑造、经营消费环境的优......

    服务民生

    江东团区委深入推进“四大工程”服务青年民生改善 推进青年民生改善,是共青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共青团工作以青年为本、服务青年的具体体现。今年以来,江东......

    服务民生

    服务民生的新探索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深化认识,以评促建 - 山东艺术学院

    深化认识,以评促建 全面推进我院本科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提高 ——张志民院长在全院第二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 2008年5月中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