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法警参与执行的思考
对法警参与执行的思考
[ 王越江 ]——(2005-3-10)/ 已阅6041次
对法警参与执行的思考
王越江
执行工作是一个长期困扰法院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理论界及司法界作了诸多思考及尝试,包括法院改革设立执行局和执行长制度,但至今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笔者认为,在目前我国法院执行机构体制近期内不会改变的情况下,加大司法警察参与执行工作的力度,对攻克执行难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实践来看,司法警察参与执行具有威慑力大、发应迅速、抗打击能力强等特点,非常适合在执行法官的指挥下严肃执法。从根本上说,法警参与案件执行,还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客观需要。“法警参与执行”的积极作用是应予肯定的。因为,它不仅确确实实促进了“执行难”的解决,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一个应如何依法治警和执行工作警务化的深层次问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司法警察参与执行的法律依据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规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任务是通过行使职权,预防、制止和惩罚妨碍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有关执行机构及其职责中规定“执行公务时,应向有关人员出示工作证和执行公务证,并按规定着装。必要时应由司法警察参加。”可见司法警察参与执行工作有其法律依据,是法律赋予司法警察的职责。法院的执行工作实践也证明了司法警察是执行工作强有力的后盾,是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司法警察参与执行有利于更好地适用强制措施。执行工作固然需要耐心细致的法制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强制措施是不可缺少的。《人民警察条例》赋予了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中特有的持有警具、警械和枪支的权利,对使用武器也作出相应的规定,这为司法警察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也使得由司法警察执行搜查、查封和扣押被执行财产、拘留违法人员等任务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规章规定,负责执行工作的主体,应是专门的执行工作机构,司法警察只是全部执行力量的一部分,执行工作“必要时应由司法警察参加。”由此,我们在理解“法警参与执行”这一概念的定义时,必须不能忽视“在专门执行机构的主持下,必要时由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参与对生效法律文书予以执行”。
二、司法警察参与执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参与”两字。在我国的法律法规尚未作出明确规定之前,司法警察在执行中的工作只能说是“参与”“参加”,所起的作用是辅助性的,这就要求参与执行的司法警察要站好位而不能越位。有些地方法院,因为人员紧张、案件数量多等原因,出现了司法警察“独立”执行案件的问题,这是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相违背的,也容易造成执行工作秩序的混乱,所以我们必须准确理解“参与”的涵义,才有利于执行工作的开展。
(二)正确协调工作关系。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工作由执行员完成,目前司法实践中重大执行措施,一般都有司法警察参加。司法警察在案件执行中的从属地位容易使负责执行工作的业务庭对法警工作的忽视,认为司法警察的警务工作不过是负责执行人员在执行中,负责保证执行人身的安全,防止被执行人对执行工作的阻挠或破坏;而法警队只是参与部分执行工作,容易在思想上产生模糊的甚至偏激的观念,对执勤中“陪同”的配角有抵触思想,对执行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认识不足,使得执行现场维持秩序工作不到位等等,致使执行工作的被动。
(三)工作责任的确定问题。司法警察在执行工作中只是“参与”的角色,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司法警察在案件执行中工作主动性不高、责任行不强,对执行工作的准备不充分,表现为对执行警务时思想麻痹,行动散漫,执行警务时随意闲聊嬉戏打闹现象等等。这是因为案件的责任完全由执行员承担,案件办理的成功与否与参与执行的司法警察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虽然法律规定了执行员与司法警察在执行工作的分工,但工作责任却没有加以明确,这也导致了部分司法警察在执行工作中存在消极思想,影响了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执行工作的强制措施使用问题。由于需要司法警察参加的案件大多是敌对情绪较高或矛盾比较激烈的案件,对执行过程中,一有被执行人阻碍执行工作,法警通常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而对于拘留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手续是否完备,在什么情形下适用等问题不加以考虑,以及给被执行人加带械具等强制措施适用的随意性大,忽视了依法办案的准则和要求,违背法律规定,不仅不利于执行工作的开展,也容易激化矛盾,导致司法不公。
三、对完善“法警参与执行”工作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纠纷的不断增多,执行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对法警参与执行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法警也存在着法律知识不够丰富、人员水平层次不齐等确定,所以提高司法警察素质,规范执行参与工作已经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司法警察的素质。一方面,作为法警来说,在法院中主要属于辅助地位,但是在审判、执行、安全保卫等都离不开法警的参与,并且作为法警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需要加强对其的思想教育,树立英勇奋战,不怕牺牲、服从命令、服从大局的意识;还要要求法警在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感性,提高防范意识,增强保密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另一方面,业务熟练是做好法警工作的基本条件,作为司法警察,既要懂“法”又要懂“警”,这样才能适应法院新形势的需要,即做到法律业务与警务技能并重。二是整合司法警察队伍,加强规范管理。目前我国基层法院警力严重不足。根据有关规定,法警人数应占法院编制的12%,而大部分基层法院的法警人员只占编制的7%左右。有些法院将法警安排在各庭、科室兼任书记员、驾驶员、打字员等,警力分散,很多不得不采取向社会招聘临时工的方法补充警力,造成了法警队伍的管理混乱和警员素质的层次不齐,严重影响了司法警察参与执行的效率和作用。所以应根据新形势的要求,重视法警队伍的组织建设,配齐法警人员,集中管理,并根据其性质分立出来,建立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的司法警察管理体系,使法警队伍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三是在适当时机可以实行执行工作警务化。这虽然在目前属于一种构想,但随着法警在执行工作所发挥的日趋重要的作用,法警由“参与”到“总揽”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一些法院也大胆进行了诸如此类的尝试。推行执行工作警务化,将执行人员从法官序列中分离出来,列入司法警察序列,成为统一的执行机构,执行、警政、警训、值庭押解等统一调度,可以充分发挥司法警察的优势,对于我国法院加大执行力度,解决“执行难”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对参与式教学的思考
关于“参与式教学”的点滴思考
后箐完小 肖叔贵
课改不是新概念新名词,但“参与式教学” 的全面推开却是全新的。一学期过去了,大家都在摸索都在实践,也都在思考,我也不例外。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点肤浅的想法。
一.矫枉要过正 1. 形式的变化
本学期的第一个变化就是座位由原来的面向前面讲台秧田式整齐排列到4至6人一组按“非”字型排列,进行分组学习。而教办也下大决心:不换思想就换人。用行政的手段,强制推行“参与式教学”课堂改革。
先是走出去请进来,开眼界,洗脑筋,更新观念。上学期在饶主任亲自率领下,10几名教师到凤庆取经,回校后,后箐片区11个班不分毕业班非毕业班、不管班级大班级小,顷刻之间变成了今天的小组围坐“非型小组”。动作大,带来的震撼也很大。
2.形变的困惑
学生根据层次、性别、性格差异分成4至6人一组围坐学习,优点显然,那就是方便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符合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可是它的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①学生不习惯:看黑板时要转过身子;记笔记不方便;小组讨论容易变成小组讲话;
②任课老师的课堂驾驭艺术是班级管理小组建设的重要保证。本学期有幸听了19位教师,共21节课,整体感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都不错,很少见有说话的开小差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学生紧张起来了,有事干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快乐的学习,他学习快乐,他还有心说闲话有时间做小动作吗?因此,作为科任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多花点时间多动点脑筋,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要我学”“逼我学”为“我要学” “我爱学”“我会学”,真正把学生的课堂变成“举手积极,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
③同学的自我管理、自强自律、严格要求是班级管理小组建设的主要着力点。这需要纪律的约束,思想的内化,过程的细化等等。
二. 过程和结果
改革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变革思想观念,革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改革如果只是注重形式,课堂上热热闹闹,没成绩,没质量,那改革岂不是无源之水,用某些老师的话“一场闹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不是我们所追求所想要的结果。我们要的是形式和内容,过程和结果的完美统一。
我们注重形式,在乎过程,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老师:主演→导演 经验→科研 现成→生成 师长→朋友;学生:接收知识的容器→主动探究知识的人;对考试的追求→对人生的思考;内向
第三篇:参与执行分配申请书
参与执行分配申请书
申请人:天津XXXX商贸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XX轩
被申请人:天津天斯XXX发展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岳XX 申请事项:
请求参与分配被申请人名下房地产剩余拍卖款项515706元和被申请人名下房地产因天津市XX土地整理中心收回部分土地所获得补偿的补偿款589691.23元,以两项款项共计1105397.23元。
事实与理由:
1、天津市昊XX当有限责任公司在2015年4月22日与天津天斯达XX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编号2015/0001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借款金额9000000元,在借合同中没有载明借款利率。同时在天津市XX房管局进行了抵押登记,《天津市房地产登记证明他项权利》中已载明权利价值为9000000元。
2、最高人民法院有关担保法的司法解释第五十条、第六十一条分别规定,抵押财产的范围应当以登记的财产为准、抵押物登记记载的内容与抵押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的,以登记记载的内容为准。
根据上述事实和法律依据,申请人天津XXXXX商贸有限公司作为首查封权利人享有优先受偿价值之外的一切权利,现特此向天津市XXX人民法院申请参与执行分配补偿款、拍卖剩余款项共计1105397.23元。
此致
天津市XX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天津XXXX商贸有限公司
2017年4月7日
第四篇:新时期下司法警察参与案件执行的几点思考
在当前司法实践中,“执行难”已成为阻碍司法公正、破坏法律权威、损害法院形象的顽症。“执行难”具体表现在“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总而言之,“执行难”的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除了被执行人缺少履行能力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公民法律信仰的缺失和执行威慑机制的缺位。
目前,执行工作成为社会主义法
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搞好这项工作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2006年经院党组研究决定,法警参与基层庭案件执行,仅2006年7月至2007年9月,本院执行案件的执结率高达到97.5%,在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中充分发挥司法警察的职能作用,实行执行工作警务化,对解决执行难具有重要作用。现笔者就司法警察参与执行工作,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以与同仁商榷。
一、执行工作的定位及现状
人民法院具有给付内容的民事或行政裁判文书生效以后,虽然案件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得到了法律的确认,但法律调整当事人之间关系之目的并未得以真正实现。此时案件当事人得到的只是期待利益,法律实现的仅是"书面的正义"。而执行工作是民事、行政诉讼最后一道程序,是司法救治最后一道防线。在执行程序启动后的整个执行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强制性、单方性、主动性等就是执行最本质属性,这是与审判中的强制根本区别。它以国家权利为后盾,强制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的行为,使法律规范规定的内容成为现实。它是国家公权干预公民个人生活,实现保护公民合法权利、维护社会正义的国家活动。执行工作的最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和严肃性。执行工作的主要功能在于兑现经过审判机关处理或审查确认的具有法律生命的各种生效文书中规定的内容,把静态的法律转化成现实,实现法律的功能和目的——分配社会利益、规范社会秩序,使整个社会安全、秩序地共同发展。执行工作本应得到全面顺利地落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效果并不理想。
执行难现象普遍存在,大量执行案件未能执结,许多案件久执无果,权利人埋怨不断,社会反映强烈。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严重地损害了我国的法治建设。造成执行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执行工作的权威性不强、强制力不足应该是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偏差。由于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应受到的惩罚认识不高,不履行没有多大责任。执行工作实践中,在执行人员未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下,传唤当事人到庭率仅在35%以下,甚至有些被执行人认为欠钱被拘留没有什么丢人,大不了住上十天半月就会出来。被执行人不能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对待执行工作的态度不端正,往往拒绝执行,甚至暴力抗法事件屡屡发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成为形成"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在执行工作机制上存在不足。执行机构作为法院的内设机构,专门从事案件执行工作,行使与审判法官一样的权力,而执行权是不同于审判权的一种公共权力,强调对经法律确认的权利人权利的实现,主动性强。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各种拒不执行、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因没有警察享有的及时强制权,执行员不但不能保证案件执结,有时还不能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特别是在暴力抗法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使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显得苍白无力,手中没有任何警具,穿着又是与普通公民无异的西服,被执行人很难感受到这是人民法院在依法强制执行,心理上也不会产生任何被强制的精神压力。围观的群众不会受到教育,相反会产生法院的强制执行也不过如此,与基层调解组织的工作方式一样的想法,从而丧失对法院强制执行工作的信心进而动摇对法律的信任。
虽然法院在决定对责任人司法拘留,但这还不能保证执行到位。因为一是关系、人情、甚至有关部门、领导阻挠执行,使执行工作难以有效地实施;二是法院没有制约监督社会个体的公共权力;三是专门组织执行拘留行动成本大,经费保障严重不足。
针对上述情况,有人提出可给执行机构在执行任务时派出司法警察予以协助的办法来解决。但现实中,由于受编制、经费等原因的限制,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数量较少,其实际仅保证押解被告人、值庭尚且不足,强制执行能够保证随时动用法警很难做到。由于在执行中,被执行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案外人抗拒执行、妨碍执行或者拒不履行协助执行义务等行为,既有拒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行为,也有违反程序法中规定的义务的行为,如殴打执行人员等。所以既可能导致采取查封、扣押等针对财产的司法强制措施,也可能产生拘留等针对人身的强制措施,必要时由司法警察参加。那么,一般情况下,执行实施权都是执行人员实施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七条第六款规定:参与对判决、裁定的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司法警察参与案件执行工作的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司法警察参与(加入、参加和处理)案件执行,是指根据生效的法律文书参与民事、行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执行,行使执行实施权的行为。因此,司法警察参与执行有法可以,且职责明确。
二、执行警务化的趋势
当事人在法院的裁判文书等法律文书生效后拒绝或拖延履行,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凡是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性质是清楚的,当事人具有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对抗性。这时当事人的权利责任都已经明晰,被执行人对法律和司法权威的轻慢,对义务和责任的懈怠都已经由潜在的倾向变为表面化的公开行为。
目前,在执行工作的实践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几种: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单据;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强制执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强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支付迟延履行金;执行中的强制措施,目的是实现强制给付,应置于主导地位,思想工作则居于辅助地位。可以说执行阶段对被执行对象自始至终是一种强制,而且这种强制必须是给当事人明白无误的信息的强制。要实现这样的效果,人少了不行;身着法官服不妥,法官是文职,去干牵猪赶羊、翻箱倒柜、制止暴力、使用警械等行为与其身份不协调;这种强制必须是具有现实性的,即具体的相应的强制措施能够即时到位。参与强行是司法警察的一项重要职责。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全国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工作意见中提出,要提高司法警察的三种能力,把提高执行生效判决的能力作为其中之一。司法警察如何做好强制执行工作,提高参与强制执行的效率,为全体司法警察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在强制执行的职责范围内,司法警察作为人民法院一支重要的司法保障力量。
三、建立司法警队及各人民法庭为一体的执行网络
(1)建立执行警察队伍,可以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提高他们对法院执行工作的认识,增强人民群众守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解决"执行难"排除一个障碍。在人们心目中,警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是国家强制性的集中体现,他威严而有震慑力,虽然这种思想不是一种成熟的法治理念,但中国多年来的习惯没有消失,我们就应面对现实,尊重事实,援引这种方法来搞好执行工作,做到实事求是,因势利导,这样能够被群众接受,从而有利于我们搞好执行工作。
(2)建立执行警察队伍,使执行人员专职化,真正与法官分立开来,从而实现审执彻底分立,形成分权和监督的法治关系和法官专司裁判之职,警察专司执行之职的工作格局,创造出审执相互配合、监督、制约的工作机制。目前,法院实行审执分立,执行案件流程管理,执行案件的裁决、实施、异议审查三权分立,朝着有效监督的目标前进,但这明显不足,因为裁判者和执行裁判者仍是同一法院的法官,他们之间不长时间的换位工作,使得审执职能不能彻底分开,执行工作未能真正独立于审判。设立专职从事执行工作的专职警察队伍,独立于法官,成为法官裁判结果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不但理顺了关系,而且明确了分工,有利于取得社会公信力。
(3)建立执行警察队伍,使警察权力加入到执行工作,可以补充执行措施,增强执行力量,提高执行工作的实效。《人民警察法》赋予了人民警察较法官很多的执法权力,司法警察在执行工作中可以依法行使。对当事人可以进行传唤、留置,紧急情况下,可以先行拘留,能够较好保证执行安全,保证执行效果。
各基层法院在执行警务化工作方面各具特色,一是法警队与执行庭(局)平行,直接独立办案;二是充分利用聘任制法警,定时统一管理和训练,执行工作中则在执行员的指导下直接行使执行实施权;三是执行局与法警队联署办公,法警队专设执行组,专司执行实施权;四是建立执行局、法警队及各人民法庭为一体的执行网络。
第五篇:对勤工俭学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勤工俭学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要: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能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助于缓解图书馆工作人员紧缺状况,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本文还从建立严格的考核选拔制度、上岗前培训、人尽其才三方面对如何加强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思考。认为勤工俭学学生在图书馆工作是一个学生、学校、图书馆三赢的举措。
关键词: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规章制度许可的范围内,不影响正常学业的前提下,通过参加各种科教服务等合法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酬劳的活动。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承担着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职责,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近年来,随着各地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高,高校图书馆通过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项目和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来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当前,图书馆已经进入半自动、电子化时代,但工作人员的数量要求一点也没有降低,馆员的核定编制有限,出现了工作人员紧缺、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困难局面。勤工助学学生的引入,为缓解这个困局提供了良方。实践证明,勤工俭学学生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勤工俭学工作为大学生自身的成材成长提供了实训场地。勤工助学的学生无疑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人员构成的一部分,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1.大学生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意义
1.1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支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学费也逐年递增,在大学生中占一定比例的,来自贫困地区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的许多学子承受着大小不同的经济压力。各高校依据教育部和财政部有关建立多渠道、多层次资助体系的明确规定,开展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奖、贷、勤、减、免、补、助”等配套的措施来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是实施这个资助体系的一个重要举措。高校图书馆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劳动实现价值的机会。他们由此取得的并不丰硕的收入,脆弱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消除了因家庭贫困带来的低人一等的含羞不安的心理,身心轻松地投入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得以顺利渡过大学学业。
1.2缓解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不足,增添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活力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升,高校领导对图书馆工作日趋重视,图书馆的经费和硬件有了很大改善,优雅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吸引了大片的莘莘学子,图书馆的读者人数有增无减。图书馆通过顺延开放时间、增开阅览室数量、加大新书的采购种类来满足读者的迫切需求。在图书流通书库,仅有几个工作人员难以做好书架的乱架和按索取号图书归类整理工作;另外由于新书采购力度的加大,使采编部门的新书编目工作量空前增加,只有增加人员才会使新书不会积压;近些年来图书馆从业人员不断流失和每个高校多校区的出现,不断增加新鲜的人员是图书馆正常运行的急切需要。具备较高知识的勤工助学大学生可直接参与到图书馆以上说到的各项日常工作中,从而充分缓解图书馆各部门工作人员紧张缺乏的状况,也是各库室的开放正常的有力保障。一方面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年轻有知识,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也能从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开展业务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整个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增强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活力。
1.3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层面的人际交往天地,学生通过担任不同的社会工作人员,与学校里各种层次的人们进行交流沟通,学到了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社会上历练的才干,社会生存和生活能力得到了提高;其次,高校图书馆的报刊部、参考咨询部、流通部、现代技术部等部门为勤工助学学生提供不同的工作岗位,于是,他们比其它同学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日积月累,从而加深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另外,高校图书馆通过对勤工助学工作的严格管理,坚决辞退不能适应岗位工作的学生,让学生明白在社会上就业,不进则退,退则要受到遗弃的命运和压力。因此,贫困大学生在图书馆勤工助学,得到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扶助,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1.4增强图书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由于我国长期受“师尊生卑”思想的影响,作为上层管理人员很难与一般的学生坐下来交流。所以,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拉近了学生与图书馆管理人员之间的距离,无意中增强了学生与图书馆的联系,较好地解决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难的问题。勤工助学学生来自各个学院、各专业,他们既是读者,又是服务者,因此更容易和广大的读者交流沟通。由于与学生读者间的年龄相同,爱好、兴趣相似,在宣传图书馆,宣传馆藏文献资源,推荐新书,宣传图书馆规章制度,指导读者检索等方面更具有亲和力、说服力、影响力和渗透力,起到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双向沟通的作用,使读者服务工作的进步和完善有更好的针对性,使读者与馆员的关系更为融洽,成为了图书馆与读者间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整体水平。
2.加强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管理的建议
2.1建立严格的考核选拔制度
图书馆首先进行岗位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招聘计划。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每年10月份,结合校学生处进行的勤工俭学招聘会,面向全体学生做好招聘工作。招聘广告上明确岗位要求、工作时间和工作期限、报酬,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学院及学生处审核推荐提出书面申请的学生到各岗位去面试,容许对面试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试用,最后由图书馆岗位上的老师确定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择优录取,录取时考虑一年级与二三年级学生兼顾,报学校学工部备份,在全校师生前公示录用学生名单,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
在学生勤工俭学的工作期间,每学期抽时间对其工作进行考评。考评不能只按工作时间计算,应把工作时间与工作质量相结合起来测评。如果只按时间计算,无法区分勤快与偷懒学生的工作质量,考核结束后,要对表现好效率高在工作中能积极开动脑筋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适当在物质上给予奖励。通过考评,工作人员对学生的工作现状一清二楚,也让学生明白了图书馆对自己的希望和评价。增加学生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能促进图书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2进行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前奏,包括职业思想引导和工作技能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明确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服务第一、读者至上”,引导和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热爱本职工作,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养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图书馆的整体情况,包括内部环境,工作流程,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管理员职责;了解图书馆的功能布局和馆藏的分布情况,知道中图法“22个大类”的基本情况,利用索书号查询、排架、网络维护等基本业务知识。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实际操作的培训,可以使学生了解工作过程、任务和知识,同时掌握工作的具体技能,帮助学生具备应有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能力。
2.3尊重学生,人尽其才
爱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管理的基础。图书馆人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用平等和蔼的口吻交待学生工作任务,不要时常摆出老师的威严,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同事、伙伴和朋友,常常与他们交流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听取他们的建议。纠正他们的缺点错误时要以爱护的眼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意方式方法,以鼓励为主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对于他们良好的表现应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以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工作榜样,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进而心情舒畅地开展各项工作。
根据每个岗位不同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业优势,分配学生从事其专长的工作岗位,提供给他们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其才华的机会。让具有美术专长的学生设计布置“新书通报”宣传栏;选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技术部或电子阅览室工作;可利用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新书推荐、信息介绍;让新生负责上架、借阅、装订、报刊阅览室管理等相对简单的工作;把老生安排在采编部、咨询文献信息等岗位。图书馆不同岗位的工作量有大有小,为避免勤工俭学学生出现心理失衡现象,可分时间段安排不同的岗位来进行解决。总之,图书馆要做好学生的合理调度、搭建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尽量做到人尽其才。
高校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工作无论对学校、图书馆还是学生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图书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场所,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创造体验的机会,是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一种体现,同时学生的加入也将稳步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有益发展。吸收勤工俭学学生来高校图书馆工作是一个学生、学校、图书馆三赢的举措,图书馆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勤工俭学的学生的管理工作,充分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更好地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关丽君.对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理论研究,2010:240-241
[2]林健.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之三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4):161-165
[3]李琳.高校图书馆关于勤工俭学的调研报告[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102-103
[4]楼芬芬.高校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初探[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2,(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