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政治的运行与实践(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3:2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政治的运行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政治的运行与实践》。

第一篇: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政治的运行与实践

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政治的运行与实践

2011级社工一班 20111031137 曹紫祎

摘要:群众路线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生命线,从群众路线提出到现在社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群众路线制度产生了新的挑战。本文将简述群众路线在现阶段面临的挑战,并联系现在政府班子提出的“四风”问题分析群众路线在中国政治的实践。

关键词:【群众路线】 【作风问题】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期中论文

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政治的运行与实践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1 ——习近平

随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走马上任,我国的政治局面又将产生新的变化。在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全球化势头与日俱增、其他文化不断冲击主流文化的趋势下,我国各方面制度都受到挑战,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文山会海、弄虚作假、不求实效等形式主义问题,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等官僚主义问题,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讲究排场、玩风盛行等享乐主义问题,对铺张浪费、大兴土木、节庆泛滥、违规配车占房等奢靡之风问题2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我国政府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不断探索转型期的发展模式,在危机中求机遇,在风险中求发展,我国的领导班子也摸着时代的脉搏,适时出台新的政策。这些新的政策固然为我们政治发展提供了新的尝试,然而其风险也成倍增加,这就要求我党既兼顾当下又不忘传统,守好我党的执政原则,不放弃党的政策初衷。群众路线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生命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以及党的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坚持和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是新时期保持党风党性的基石,也是解决社会转型期存在的各种矛盾的关键。

一、新时期背景下的群众路线与挑战: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社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急剧变化,贫富分化、权力阶层与弱势群体的矛盾、各种利益关系更加错综复杂,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人们对外界新鲜事物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更加多元。这导致传统 16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 22013年11月1日《关于做好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工作的通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期中论文 的的基本理论和认识经验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于是建立在群众观点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群众路线的贯彻与坚持就面临诸多困境。

首先,是对于群众的概念和有了大幅改变。改革之前,社会结构比较简单,群众的内涵明确,就是“两阶级一阶层”,他们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依靠力量,并且在他们以及他们内部之间基本没有明显的利益矛盾与冲突,“根本利益一致”的经济界定和政治理念得到社会极大的认同3。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私产的出现,社会分层增加,除了最初的“两阶级一阶层”外还出现了“新兴社会阶层”。如果从经济的角度说新时期中产阶级增多,权力阶层成为社会资源的主要享有者,而弱势群体则成为社会的“弃儿”。前者与后者之间有着不同的利益、文化和价值诉求,对自由和民主的定义和追求也不同。群众的定义是群众路线实施的根本,不能确定或是不准确的群众划分都会导致群众路线不能贯彻落实,甚至激发更严重的社会矛盾。

其次,就是不同群体对利益的不同定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其商品经济带来的利己主义思想也严重冲击了我国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主流价值观体系。在群众路线产生之初,中国是计划经济,集体主义和共产思想盛行,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然而新时期的经济背景是人们更看重私人财产和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变得尴尬。此外,随着奢侈品的流入,拜金主义俨然成为现在年轻人的价值观,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不再停留在精神层面,更多地注重物质欲望的满足。然而由于现阶段社会分层严重,不同阶层的需求不同,群众这个概念下的利益就更难满足和保持公平。

二、群众路线与作风问题:

群众路线与作风问题看似没有直接关系,但都关系了我党的发展,我认为群众路线和作风问题是辩证关系,坚持群众路线要以良好作风为基石,整改作风要通过群众路线吸取群众意见。

处理好作风问题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第一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是我们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要重心向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深入群众就要抛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只有务实清廉的作风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获得最真实最贴近3陈振勇:《新时期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载《人民论坛》2012年第362期。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期中论文

群众的一手资料。广大群众对党的了解就是通过党的政策和作风,所以保持良好的党风党纪是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的第一步,只有树立了清政为民的形象,群众才会信任依赖我党,才会主动如实的说出自己的心声。总书记要求全党: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亲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更多更广泛地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4就是在整治“四风”的基础上。

坚持群众路线是保持良好作风的基本。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不仅需要经常抓,长期抓,还要靠体制、机制来保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领导走入群众,这样的制度要求了领导官员随时保持良好的形象,弘扬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也防止了作风问题的出现。通过群众,听取各方意见,体现了我党的先进性,也促进了我党的成长和进步。

三、新时期如何贯彻群众路线:

首先,要根据新形势调整群众路线的具体措施,与时俱进,重新规划群众范围,既满足多数人利益,保证弱势群体得到公平对待,又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控制权力阶层,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制定多样化的政策措施,形成分层有序的需求体系。

其次,大力宣传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谐社会主流文化,杜绝拜金主义和自私主义,抓紧整治“四风”问题,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建立良好的党纪形象。

最后,转变领导方式,改变“坐衙门“的办公方式,组织领导干部下基层、听民意,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开通其他通信方式或网络媒介平台,技术执政,利用现代科技广开言路,及增加了意见来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参考文献:

1.常欣欣:《如何理解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载《科学社会主义》2013 年第4期。2.王芳:《变革型领导理论对贯彻群众路线的启示》,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第4期。3.陈振勇:《新时期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载《人民论坛》2012年第362期。4常欣欣:《如何理解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载《科学社会主义》2013 年第4期。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期中论文

4.张洪萍:《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实践的内在逻辑》,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4期。

第二篇:当代中国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1.简述政府发展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理论基点谈谈我国政府改革的成就与发展方向。(第十章)

(1).政府发展的基本内涵

政府发展是政府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政府发展的目标是根据社会发展的目标来确定的。

(2)中国政府改革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①.政府机构得到精简、高效; ②.政府职能得以转变;

③.政府人事选拔任命和决策逐渐公开化、民主化; ④.政府行为日益法制化;

⑤.随着行政审批改革推进,政府权力日益分散到经济与社会领域; ⑥.公民各种权利逐得到了体制认可和法律保障。(3).我国政府改革的发展发展方向 ①.公共财政与公共预算; ②.大部门体制改革。

2.村民自治是我国政治变革领域中一大亮点,对于村民自治的内容、意义与困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请谈谈你对村民自治改革是怎么认识的。(第九章)

(1).村民自治的内容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村民自治的意义 ①.维持农村稳定 ②.促进基层民主建设

③.启示了中国其他民主进程的开展。(3).村民自治的困难

①.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紧张

a.从体制层面看,现行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和村民自治机制存在矛盾;

b.从法制层面看,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相关规定过于模糊。

②.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的侵犯

村民自治所依托的国家体制环境,可以称为“乡政村治”模式,即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二元并存。在实践中,村民自治和乡镇管理之间往往不能有机衔接。从地方政府权力角度而言,村民自治是对乡村政府权力的重新划分,是对地方政府利益的重新分割,为了保持对农村的控制力,乡镇政府会想方设法干预村民自治的运行;从地方财政角度而言,分税制的实施使乡镇政府面临财政压力,部分乡镇政府试图凭借行政权支配村委会,使之成为汲取农村经济资源的工具;就法律制度而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但没有规定“指导、支持、帮助”的内容和方法,也没有明确“协助”的范围和形式。实际中出现的乡政对村治的侵犯包括了乡镇政府擅自委派、指定或撤换村委会成员;乡镇政府包揽、干预村民自治事务;以加强管理为名,侵犯村民财产权、为挪用村民公共财产大开方便之门。

③.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

为了在选举中胜出,动用各种手段,花钱贿选拉拢村民的现象普遍存在,贿选物包括了实物和现金。“贿选通过利益交换选票进而影响选举结果,这是通过利益干涉民主政治的法则,以制造候选人之间不平等的形式侵蚀获取权力的途径。”贿选破坏了选举的公正和平等,违法了民主规则,侵犯了村民的民主权利,贿选的目的是以权谋私,它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社会的稳定。

3.在处理中国的府际关系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中央选择性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双重改革趋势,请谈谈你对这一改革趋势的认识。(第七章)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各有利弊,绝对集权或绝对分权的制度选择都有效率和利益损失,中国府际关系创新应该抛弃全面集权或全面分权的制度设计,转变思路实行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中央政府的选择性权力属于国家治理的整体性权力,体现着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地方政府无权分享这些权力。建构和完善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需要在制度上明确规定哪些权力必须由中央行驶。制度和原则的根本区别在于,“制度”更强调必须执行,而“原则”只强调应该执行。只有以制度建设代替原则性要求国家治理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4.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对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动力与路径应当如何设定,请谈谈你的看法。(第五章)

(1).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在于 ①.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 ②.从人治政府走向法治政府 ③.从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 ④.从预算型政府走向绩效型政府 ⑤.从封闭型政府走向透明化政府。(2).行政改革的动力主要有 ①.开明政治家的锐意改革取向

②.市场经济的内在诉求和企业家群体的力量 ③.知识分子的理论力量

④.全球竞争和国际规则的制约力量。

5.按照我国的宪法法律规定,从何种意义上讲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又从何种意义上是最高行政机关?(第五章)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明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各最高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从属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与地方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

6.如何理解国家主席的政治地位。(第四章)

国家主席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具有从高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是最高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驶各项国家元首的权力。国家主席在对外活动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国家的最高代表权。从国家活动的程序性、礼仪性、象征性意义看,国家主席具有最高的地位;但从国家活动的实质性意义看,国家主席本身不独立决定任何国家事务,而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职权,因此,国家主席处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从属地位。

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公民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也不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人员,不拥有立法、行政等实质性管理。但国家主席作为形式上、礼仪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也就是国家权力的最高代表或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央政府的从属关系中以及政府的某些行为如缔约行为中,起着不可缺少的程序性、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作用。

7.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

(1).代表和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2).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途径(3).政府权威合法的源泉(4).实现国家整合的有效组织形式(5).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

8.中国共产党对人大的领导是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的?(第三章)(1).提出方针政策(2).向人大提出建议案(3).对人大实行工作领导(4).对人大实行组织领导。

9.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特色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政党政治组合是理解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核心所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第二章)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共产党应明确自身的使命加强组织目标建设(2).巩固和扩大执政党基础

(3).从严治党管好共产党自身的党员领导者和党的组织(4).兼顾政党间相互利益(5).协调政党间行为方式(6).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7).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与监督作用

(8).政党间关系法制化

10.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怎样的基本权利,要履行怎样的基本义务?(第一章)(1).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有: ①.平等权

②.政治民主和自由权 ③.宗教信仰自由权 ④.人身自由权 ⑤.受益权

⑥.特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2).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⑤.依法纳税。

11.当代中国现行宪法的制定过程中遵循了怎样的基本原则?(第一章)

具体来说,中国的宪法原则可以归纳为:人民主权原则同、基本人权原则、法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12.名词解释:国家机构的政府。(导论)作为国家机构的政府,是有阶级社会的政府,它和国家、阶级、政党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政府是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政党争夺的主要对象。从政府和国家的关系来说,国家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对立的统一休。实际上,国家是阶级统治、阶级控制和阶级压迫的机器,而政府则是实施这种统治、控制和压迫的工具。

第三篇: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实践与中国梦

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实践与中国梦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经济成为重要问题,在长期的压迫与战乱中,我们必须迅速发展经济,使新中国走向富强。十三大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此后的建设中,我国一直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提出与经济建设实践相辅相成,只有加快经济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我们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新格局。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经济建设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提高经济实力,才能保证民主,科技、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经济的发展在:中国梦“的实现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正经历空前的社会巨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价值追求也越来越多元多样。然而,价值追求的“多”并非与“一”截然对立,“多”的存在往往推动着人们对“一”的意义作出更深的理解,强化着人们对“一”的渴求,也为“一”的实现注入更多的活力。

20世纪下半叶,中国能否发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能否找到摆脱绝对贫困、摆脱极端落后的面貌,实现小康水平、小康社会、重新崛起和伟大复兴之路,历史给予回答:到2011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0.48%,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显示了中国先衰落后崛起、先挨打后自强的历史轨迹,也为实现21世纪“中国梦”奠定了历史的大台阶。

按照党和国家的规划,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后,尽管赶上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根据有关方面计算,目前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日本的10%。半个世纪后,我国的经济总量即使超过了最发达国家,但如果用十几亿人口一除,讲人均指标,其差距还很大。换言之,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率仍然有限。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邓小平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当是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同步的过程。这就是说,它是需要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不断接力奋斗的更伟大的愚公移山工程。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十八大报告说得好: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第四篇:人民政协制度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内容提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两种重要形式,是当今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基础,决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走向。完善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既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要求,又符合世界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大趋势,对有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政协制度 中国 政治发展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强调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宪法意义上享受管理国家的权力,主要体现的是人民主权观念。在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中,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还是相当有限的。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对人民当家作主(即实质民主)强调较多,对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即程序民主)注意不够。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投票选举人民代表,人民代表通过表决决定法律法规和国家发展的重大事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民主形式既是当今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基础,又决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走向。应该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质民主和程序民主的统一,但从实践模式看,前者注重于民主的结果,后者则侧重于民主的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民政协的制度安排和政治实践,不仅弥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安排和实践上的不足,反映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要求,而且与世界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大趋势相一致,是侧重于程序民主的政治运作模式。

人民政协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选择,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由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条件、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基本政治理念,共同决定了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程序选择必须以协商为价值偏好”,因此,协商(既是价值上又是技术上)是人民政协基本的程序选择。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载体的政治协商机制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一项制度安排。

从具体内容看,这项制度安排又分为不同层次。一是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当然,宪法对人民政协的制度安排是肯定性规定,而不是操作层面的规定。二是中共中央文件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提出要完善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要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并且对协商的内容和形式作了原则规定。三是政协章程和政协自己发布的文件、规定等,对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作了纲要性规定。四是地方各级党委贯彻中共中央有关文件的实施意见和地方政协的有关规定,在关于政治协商的内容和形式的有关表述上,与中共中央文件和政协章程的内容差别很小。

除了上述法律、文件、章程和规定等构成我国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基本制度安排外,近年来,各级政协还对与政治协商相关的工作作了具体的规定,如会议制度、提案工作条例等。在实践中,尽管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这些问题,既有协商程序的技术过程设计及与之相关的制度安排方面的,又有制度落实方面的。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政协自身的原因,又有政协之外的因素。其主要表现为:

政治协商的主体不明确。政协章程及其他有关政治协商的文件、规定中对政治协商的内

容、形式有大概的规定,但对政治协商的主体并没有直接的表述。根据政协章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设若干界别。因此,政治协商的主体应是组成政协的不同界别,具体履职者是代表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但实际运作中,政治协商往往是代表本人的政协委员之间的协商,或者是代表政协的委员与代表政府的官员之间的协商,委员的界别角色没有凸现,委员与界别的关系不明确。政治协商的内容比较模糊。尽管政协章程及其他有关政治协商的文件、规定对政治协商的内容作了规定,但具体内容的边界还是比较模糊,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如“重要方针政策及重要部署”、“重要的地方法规草案”、“重大问题”、“重要事务”等,对其“重要”、“重大”的把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实践中,像“五年”规划这样的重大问题,相关部门未主动提交到政协充分协商的事例也存在。

政治协商的形式和程序不够规范。应该说,政协章程及有关的文件、规定中,对“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等形式的政治协商不仅制度安排比较周密,而且实际运作程序也比较规范,但其他形式的政治协商,其形式和程序都不够规范,实际运行的随意度较大,特别是根据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提议进行的政治协商,还缺少安排协商活动的协商机制。

政治协商的效果缺少合理评价。政治协商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对重大问题、重要内容决策的必经程序,但实际运作中,对政治协商的效果却缺少应有的评价。如对协商过程中所提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往往以现场口头回复为主,对于无法当场回复的,事后也没有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反馈。因此,如何从制度安排上保证政治协商的效果及对其作出合理评价,是推进政协政治协商的必然要求。

政治协商的制度效力有一定局限。近年来,全国政协对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人民政协对政治协商的制度安排对其政治协商的效力却存在局限性。在我国的政治架构中,严格地说,政协的章程、规定只能对政协自身发生效力,而不能对别的政治主体产生制约。政治协商往往牵涉到政府、人大和执政党,因此,政协的章程、规定对政治协商的效力自然就受到限制。当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和地方党委转发的有关落实政协的章程、规定等的文件,大大提升了有关政治协商的制度效力,但实际运作中也会受到各级干部的“政协意识”强弱的影响。

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对有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但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职能的有效展开,制约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从当代中国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实践模式看,应着重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完善和发展:

1、明确协商政治主体在政协中的定位和作用。在人民政协中,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其他界别都是协商政治的主体,它们在政协组织中是以界别的形式出现的,要明确各界别在政协中的定位和作用,从制度安排上赋予各界别政治协商的权利和义务。要推动组成政协的各界别有效组织化。制度是行为的规则,组织是行为的主体或角色。组织是具有共同目标的个人形成的集合。有效组织则是指该组织已形成实现其目标的理性的运作机制。有效组织的博弈有利于制度的形成和贯彻实施。在政协,有效组织是政协政治活动实现制度化和制度形成实施机制的关键。但目前组成政协的各界别的组织化水平较低,总体来看大多不是有效组织。各民主党派界别和人民团体类界别虽然是组织,不过还不能称为

有效组织。非人民团体类界别是某一方面委员的集合,不是组织,界别内部没有组织联系,不能发挥组织功能。因此,当前一要推进各民主党派界别和人民团体类界别的组织化水平;二要对政协的界别设置作比较大的调整,使非人民团体类界别组织化,可以用新的社会团体如行业协会、职业团体、学术团体、公益团体、社区组织等,代替部分非人民团体类界别,这样做,既可使参加政协的各界别有效组织化,又可满足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政治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建立确定协商内容的民主协商机制。人民政协政治协商虽已比较规范,但对协商内容的确定却缺少规范的机制。现在会议形式的协商内容大多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其他界别很少有机会对协商什么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做既没有充分调动非中共界别主体的积极性和作用,又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容易使协商变成通报会甚至工作布置会。协商内容应当通过双向甚至多向运行机制来确定,也就是在协商内容的确定上要充分体现政协的协商性特征。非中共界别主体毕竟代表和联系着多个界别的群众,而政协作为执政党与各界别之间协商议事的机构,在政治协商时,理应关注各界别群众的意愿与要求,把其中的重要问题作为确定协商内容的选择依据。

3、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的形式和程序。尽管“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等形式的政治协商的制度安排比较周密,实际运作程序比较规范,但专题议政会等形式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诸如参与协商的界别和人员、协商内容的确定、协商进行的原则和规则以及协商成果的处理及反馈等,都应当规范。尤其要关注的是,要积极探索根据“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提议”进行政治协商的问题,如果这方面能有所突破,必将促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职能的有效发挥。

参加政协的各界别都要模范地遵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和有关政治协商的各项规定。在制度安排上,不仅要保证参加政治协商的各界别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规范的运作程序,而且要对各界别有具体的要求,避免走过场,从形式和程序上保证协商的基本质量和效果。当前可以探索非中共界别参与政治协商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使参加协商的各方最大限度地反映本界别广大群众的意志和愿望。

4、明确政协法律地位,增强政协制度效力。目前各级政协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时召开,政协委员列席人大会议,参与协商国家和地方重大事务,政协委员的提案,相关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必须回复。政协与人大、政府、党委一起构成了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应该说,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制度安排对政协政治协商的效力存在局限性,所以其作用的发挥义会受到种种内外因素的制约。因此,我们应该以“人民政协法”的形式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整个国家政治结构中的性质、地位和职能,并把“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的政治协商原则法律化,克服政治协商过程中的随意性,从而增强政协的制度效力,使人民政协政治协商职能的有效发挥具有法律保障。

5、规范委员产生机制,探索委员专职化途径。由于目前的委员产生机制不规范,造成了比例不低的协商议事能力不高的人上进入政协,影响了政协政治协商职能的有效发挥。因此,为了有效发挥政协的政治协商职能,必须规范现有委员的产生机制,把既有代表性又有政治参与能力的人士推选到政协中来。可以在某些界别中进行协商确定委员与选举确定委员相结合的试点。委员通过选举产生,既可以提高委员的协商议事能力,又可以增强委员的权利义务意识。

政协政治协商职能的有效发挥,不仅需要政协内部制度化水平的提高,还需要有比较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当前,影响政协政治协商职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外部因素是政协委员都

有自己的本质工作,政协委员是非专职的。既要求委员做好本质工作,又要当好政协委员,在实践中很难统一。当本职工作与政协活动相冲突时,需要牺牲的往往是政协活动。因此,有必要探索走委员专职化的道路。此外,常委会会议的协商是政协政治协商的基本形式,搞好常委会会议的协商对政协协商政治职能的有效发挥会起到关键作用。

第五篇:当代中国与世界

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科学统筹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之所以在世界舞台令人瞩目,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得益于30年改革开放的“累积效应”,也得益于对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的科学统筹。回望10年前,很多人还清晰地铭记:我们有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欣喜,也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忐忑;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憧憬,也有直面风险挑战的忧患。面对入世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能否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弄潮儿?面对改善民生、促进公平的新期待,怎样让发展的硕果惠及全体人民?面对环境资源人口的压力,中国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地球村”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国际格局中的中国因素日益彰显,中国问题上的世界视野不可或缺。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和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让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深入分析时代特征、认真总结治国经验、准确认识发展方位的基础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地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丰富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为中国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10年来,从内政到外交,从微观治理到顶层设计,都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谋篇布局。树立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我们以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迎头赶上的雄心壮志,抓住了战略机遇期,不断创造“中国奇迹”。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化危为机,倒逼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光明之路。回应发展现代民主政治的时代诉求,中国依法治国,致力于打造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面对世界高科技革命浪潮,中国后来居上,神舟翱翔太空,蛟龙深潜海底,圆了千年飞天梦想。直面环境资源的约束和压力,中国力倡科学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建设生态文明。面对国际思潮的碰撞和激荡,中国构建文化强国,推动体制改革,展现文化大国的魅力风采。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使当代中国从世界发展大势中赢得更多机遇、获得更广空间、取得更大优势。这是十年探索来之不易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走向未来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治国理政的“全球视野”,让我们有了世界眼光,廓清了世界格局和天下大势,避免了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谋篇布局的“全球定位”,让我们有了战略思维,立足中国实际又顺应国际潮流,汲取世界经验又保持中国风骨。内政外交的“全球博弈”,让我们拓展了竞合思维,尊重国际规则又坚持中国立场,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公平合理。统筹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的战略,是对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精辟总结,展现出一个新兴大国立足全球谋发展的远见卓识。从新的历史起点再次出发,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中国,一定能化风险于无形、握机遇于掌心,在全球化时代续写新的辉煌,实现民族复兴的光荣和梦想。

下载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政治的运行与实践(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政治的运行与实践(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事求是与当代中国

    实事求是与当代中国 一、摘要: 实事求是,这四字箴言由东汉流产至今。它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0565《当代中国政治与行政》课程作业三

    《当代中国政治与行政》课程作业5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一般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C)A.议会民主制B.国民大会制C.人民代表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2、我......

    当代中国政治练习题

    单选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成文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是审判(正师职以上)人员犯罪的法院。4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

    群众路线的实践与思考5篇

    群众路线的实践与思考 赵克志:“三实三同”,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赵克志 2013年08月12日07: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按照中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贵州以......

    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

    学号: 120101423 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学号:121304115 姓名:杨东宇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胡志远2014年5月13日 摘要:党的领导是......

    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

    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 作为一个国学连入门不都不算的小学生,我是没有办法驾驭这么大的一个题目的。何为这个题目之大呢?众人周知《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践行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专题5篇

    第三期省部级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研讨班侧记 2013年12月13日 17:02:28 来源:新华网分享到: 0 学习中明确方向 交流中凝聚共识 ——第三期省部级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

    雷锋精神与群众路线

    雷锋精神与群众路线 收拾柜子时发现了一次义卖用的签名簿,随手一翻,几个“雷锋”的签名映入眼帘,或苍劲有力,或谦虚谨慎,思绪便如潮水涌来。 那些年我们曾走进老年公寓、参加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