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沈阳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5 04:0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沈阳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沈阳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对策研究》。

第一篇:关于加快沈阳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对策研究

关于加快沈阳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于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日,针对我市智慧城市如何发展建设,我室开展了深入调研,在总结外省市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市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市智慧城市发展的有关建议。

一、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做法

2012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社区等重点领域。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目前,北京、上海、宁波、南京等城市已走在全国前列,许多经验做法值得我市学习借鉴。

北京:2012年铺设了我国第一张无线政务专网,其主要作用是北京市日常管理的物联数据采集、城市安全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北京市还把无线政务网络应用扩展到安监、公安、质检、消防、卫生、交通等领域,实现对矿山、危化企业、加油站及油库的安全生产监管,以及对大型建筑 的电梯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等方面。

上海:重点建设了电子政府框架体系、智能交通平台、智慧医疗、食品溯源、智慧物流等智慧应用工程,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的信息化公告服务应用体系。上海市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还高质量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利用多种渠道融资,引入社会资本。先后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腾讯等规模大、专业实力强的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推进上海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2014-2016年,中国移动将投资150亿元,围绕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支撑创新转型发展、推广智慧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中国联通将投资100亿元,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区域建设,构建第四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

宁波:宁波市是我国首批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并付诸实践的先行者,该市首先选择了智慧健康、智慧交通等一些条件比较成熟、与民生和城市发展关系紧密、需求比较迫切的领域进行试点。宁波市政府还率先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以及评估考核体系,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评估,并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此外,宁波市还组建了国内第一家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为决策和指导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南京:注重整合全市财政和项目资源,市财政每年拿出

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推广智慧城市示范工程建设、相关标准建立和政府购买服务、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在建设和运营模式上,该市采取政府导向投入和市场机制运行方式筹措资金,有限提供资源,有偿开放资源,扩大资金投入来源,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对“智慧南京”重点工程项目进行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高科技龙头企业落户南京。

重庆:以发展物联网产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大力发展“车联网”产业,在“智慧交通”应用上建立了基于RFID技术的“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打造了城市智能交通与物联网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实现驾驶证、行驶证、车牌的电子化,日均采集实时动态交通信息600万车次/日,三年内将达到3000万车次/日,为城市交通管理、公共安全防控、“黄标车”治理和车辆规费征管等提供强大支持。该市还初步构建起车联网的大数据、大网络、大平台,未来3-5年,将形成300-500亿元年产值。

郑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全市一盘棋”统一规划部署,成立正局级机构“智慧办”,并从信息办、政务办、财政等部门抽调专职人员负责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该市还建立了全市云计算、超算中心、政务云等统一平台,将全市各区县、各部门权力、责任清单统一到一个网,形成全市统一的数字交换信息平台,并明确规定各区县、各部门不经过市智慧办审批不得再新建信息平台系统和机

房,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二、我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已具备良好基础,市地理信息产业局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市公安局的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平台等运行以来都已收到良好效果,浑南、沈河、铁西、沈北等试点区也都根据自身基础和优势开展了智慧城区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交通、智慧社区建设以及政务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在建设中也存在或潜在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一)信息化项目重复建设,存在资金和资源浪费现象。目前我市各区及各部门信息化项目都是自行申报审批,各级财政部门分别给予资金投入,在大数据应用背景下,在硬件设施、软件、数据以及运维方面必然存在大量的重复投资,造成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浪费,全市性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

(二)缺少系统的政策体系和管理规范,难以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尽管我市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些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但总体上看,还处于各部门依据行业要求发展和应用的阶段,缺乏配套的政策和法制环境,缺乏统筹建设、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难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形成全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氛围。

(三)缺少统一的建设标准,智慧化建设水平不均衡。智慧城市建设全市需要有统一的建设标准,目前我市在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将在我市智慧城市整体推进中形成隐忧。此外,由于各区县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识及侧重点不同,致使各区县在不同领域的智慧化水平差距较大,有的区县和部门智慧化程度较高,而有的区县和部门智慧化建设水平较低,这必将对全市智慧城市规划建设造成影响。

(四)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信息资源无法横向共享。目前,我市发改、公安、国土、民政、房产等部门都针对本系统建设了纵向政务工作信息平台,但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平台横向并不互通,且各部门信息化系统、市民热线、政务网站数量繁多且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全市统一共享的信息化平台,造成大量信息资源闭塞、浪费,形成信息孤岛,难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市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也不利于建设面向公众开放的数据服务平台。

(五)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智慧城市发展需求。目前我市光纤覆盖率较低,许多老旧小区尚未完成宽带光纤网络改造,超过70%的宽带用户仍在使用速率1-4M的宽带,使用速率20M以上光纤接入的用户仅有15%左右,且移动通信网络仍存在盲点,尚未达到覆盖率100%,现有信息基础设施满足不了智慧城市发展需求。

(六)过多依赖政府财政投入,投资渠道较为单一。智慧城市建设及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持续投入,单纯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很难满足需求。目前我市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投资渠道较为单一,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力度不够,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和推进,将使我市财政投入面临巨大压力。

(六)存在重硬件投入,轻应用服务的问题。目前我市各区县和部门虽然购买了容易量化的信息基础设备,但却往往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以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彰显建设成效,却忽视了方便市民的应用开发、普及推广和日常维护,部分系统功能与市场实际需要相差甚远,更有许多市民对相关的操作使用一无所知,没有真正使百姓得到便利和实惠,难以激发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持和参与热情。

三、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统一布局协调推进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泛,必须由市统一布局,协调推进。充分发挥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整合全市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统筹、指导和协调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所有智慧应用体系和产业基地项目的方案审查、工程立项投资、招投标和验收等均由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把关,未经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建设,避免各自为战,盲目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浪费。

(二)制定全市统一的建设标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全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全市层面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统一标准,建议我市借鉴宁波、郑州等地经验,制定出台全市统一的信息化技术标准和制度规范,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避免各区县、各部门由于建设标准不统一造成智慧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和制约全市智慧化均衡发展和信息平台互通共享。

(三)构建全市信息平台系统,推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建议我市在各试点区、各部门现有政务工作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整合各方信息资源,尽快建立我市政务信息服务平台(政务内网和公共服务外网),形成全市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区县政务信息系统应避免与市级信息平台系统重复建设。探索建立多层次、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推进信息由单一系统共享向多系统共享的转变。推进各区县、各部门基础数据信息开放共享,不能对外开放的部门必须提供法律依据,逐步实现全市基础数据信息开放共享,打通横向壁垒,解决当前信息孤岛问题。

(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加快推进我市老旧小区网络升级,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推进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第

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构建统一高效的、随时随地随需的泛在网络,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网络基础保障。

(五)打造金融服务平台,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 尽快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智慧城市建设。目前,我市沈河区已与中兴通讯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在沈河东部新城规划建设“金融云谷暨国家级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园”(共三期),联合国内大型金融机构进行项目建设,总投资规模将达100亿元。建议我市充分利用好这一金融服务平台,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通过此平台吸引更多金融资本。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主要渠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持续的资金保障。

(六)加强政企合作,选择有实力的大企业共同建设运营 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维护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专业技术人才予以支撑,小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虽然机制灵活,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但长远来看,其资金、技术、人才,尤其是后期维护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建议我市在政企合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应优先考虑中兴、东软这类大型企业,就本地企业而言,可以选择荣科科技这类专业性强、有实力的上市企业进行战略合作。

(七)组建智慧城市研究院,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决策咨询 建议我市进一步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组建我市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为我市智慧城市在建设方案、标准、法规及技术方面提供智力支持。

(八)以智慧民生项目为突破口,切实惠及百姓生活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技术升级、技术应用与单纯的智能管控,综观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成功案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将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定位在政务、交通、环境、教育等民生领域,建议我市在智慧项目选择上,应以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为切入点,有计划、分步骤地逐层次推进,使百姓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

第二篇: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青岛市交通拥堵、自然资源浪费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打造智慧城市的呼声更加高涨。智慧城市是打造幸福青岛的必要因素,通过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对传统城市产业进行智慧化的改造,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建设一个“智能、互联、协调、创新”的智慧城市,是青岛城市发展新理念的体现,也是城市幸福新品质的提升。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慧青岛 公共服务信息化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3.73%,比世纪初提高了17.5%。如此成就举世瞩目,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城市问题。公共安全、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的障碍性因素,如何克服现有城市发展困境,形成城市发展新的动力,是当前每个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基于这样的大背景,2008年IBM公司率先提出“smartplanet”理念,从该理念里诞生了“smartcity”这一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这一理念引入本国对未来城市建设的方向,纷纷进行设计和建设。我国政府和学术界也对智慧城市建设予以了高度重视。

所谓“智慧城市”,指的是按照科学的发展理念,利用最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光网络这些技术手段,整合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的协同联动与无缝连接,从而智能响应民生、公共安全、环保、商务活动、城市功能等多种城市需求,建设安全、高效、绿色、便捷的城市形态,创造美好幸福的城市生活。目前智慧城市不仅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更是各城市把握最新信息技术变革的机遇,推动城市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向智能化发展转变,迈进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抢占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先机,就能抢占创新型城市建设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城市未来发展制高点。

青岛市是我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也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市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青岛城市公共服务、发展蓝色经济等方面的服务能力提出挑战,优化和提升城市服务能力,成为了城市建设的又一个重心。因此,2010年以来,青岛市对智慧城市高度重视,提出建设“无线城市”,多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建设“智慧城市”的工作任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务,希望通过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优化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优质的“软环境”,提升对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转化和辐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2013年青岛市成为首批十二个国家级试点城市之一。

2“智慧青岛”建设现状

2.1智慧青岛战略规划解读

《智慧青岛战略发展规划(2013年一2020年)》指出,“通过智慧青岛建设,实现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信息服务无所不在、居民生活便捷安全的目标,到2016年,智慧青岛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形成智慧应用引领智慧产业突破发展的格局;到2020年,智慧青岛建设效果全面显现,成为宜居宜业的智慧城市典范”。“智慧青岛”将打造“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三套保障体系和两大着力点”。即“1332架构”。所谓“一个中心”即城市云中心,包括基于感知设备、传输网络的信息资源中心以及公共云平台。“三个平台”分别是市民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城市运行服务平台,其中,市民服务平台涵盖智慧教育、智慧健康等。企业服务平台涵盖智慧财税、智慧园区等。城市运行服务平台涵盖智慧环保、智慧交通等。“三套保障体系”即推进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体系、社会成长体系。“两大着力点”分别是智慧企业、智慧产业,智慧企业包括生产经营各环节信息化及产品数字化、网络化等,智慧产业包括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3D打印、新型显示等电子信息制造业等。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2“智慧青岛”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目前,青岛港正努力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一流的智慧港口;青岛肉菜全程追溯体系也将结合物联网技术在生产基地远程无线监控,在云计算、数据仓库深度分析等方面探索智慧流通。

“青岛市应急指挥调度项目”、“青岛农业大学无线数字校园建设”、“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无线校园网络工程”、“物联网技术在空调器上的研究与应用(海尔物联网空调)”、“青岛市数字化城管无线数据采集项目”、“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青岛啤酒移动销售管理系统”和“无线传感智能监控系统在太阳能大棚里的应用”共8个项目人选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定的首批山东省“无线城市”示范工程。

“众e通”是青岛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项目之一,于2010年6月在青岛市南区湛山街道办事处试点,2011年10月开始在青岛市南区各街道办推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11月,通过“众e通”系统已经受理家庭刷卡缴纳水、电、煤气费、通信费4000多笔,实现交易金额50多万,个人政务查询1研多次。

青岛作为2014年世园会的承办城市,进行园区规划时曾启动“世园会数字化园区规划”。青岛世园会的“数字化”包含非常多的系统,包括基础设施、通信、安防、智能交通、公共广播、信息发布、智能导览等。

由青岛一家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一套集森林防火的指挥调度、人员定位、短信收发等数据信息交互为一体的森林防火系统,已经在山东一些重点防火林区实现了100%信号覆盖,提高了森林防火指挥调度效率。该系统目前正向新疆、甘肃等地的林业地区推广。

此外,中国联通云计算基地落户青岛,并逐步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数据电氏重点项目。

3“智慧青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智慧城市理念为青岛未来城市发展展现了一幅美好蓝图,然而作为一种以科技为核心推动力的城市发展战略,要顺利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将面临一些问题。

3.1 政府规划不完善

城市信息资源共享不够,政府、部门间业务协同不强,实现信息化便民、惠民的目标不明确。信息化管理运营体制和机制尚未健全,尤其缺少运营准入标准,部门各自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战、信息互不共享等现象普遍存在。

3.2没有真正做到便民、惠民

“智慧青岛”建设中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领导重视程度低、部门自身利益等诸多问题,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便民、惠民。“智慧青岛”建设应贴近经济社会发展、贴近百姓生活、贴近实际需求,以老百姓的信息生活为导向,以便民惠民为基本前提。

3.3行业人才匮乏。

国外凭借几十年的发展,在物联网领域积聚了大量人才,而青岛的物联网发展时间较短,技术创新型人才较为匮乏,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青岛市的企业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薄弱,目前青岛进入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很受限制,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

4对于建设“智慧青岛”的建议

青岛提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立足本土优势”建设现代化国际青岛的目标,必须率先构建“智慧城市”,始终在城市信息化方面走在前列,必须大力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运用新兴网络和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着力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4.1合理规划

研究制定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措施,制定智慧青岛工作方案,组织力量制定智慧青岛建设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明确具体方向,编制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青岛路线图,落实有效措施。制定规范的职责分配、资金注入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能、保障各项资金顺利运转,为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4.2动员社会广泛参与

由政府牵头,邀请市有关部门及各电信运营商、通讯终端生产厂家和物联网企业参与。举行专家讨论会,搜集各方经验。可邀请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学者以及资讯产业的领导者,开展研讨会,积极吸收各方建议,并且扩大青岛知名度,打造国际一流智慧城市。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实时掌握城市居民需求,积极引导市民参与,营造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和谐的动态的良性的发展环境。目前,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越来越流行,政府可以搭建一个微博互动平台,与大众互动交流,畅所欲言,这样既能实时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掌握大众需求,阻止部门僵化,又能吸引新思想,增强创新能力,还能增强大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动性,增强成就感。

4.3完善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定期通报各项目标任务的进展情况,加快健全重大项目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立项、招投标、资金使用、项目验收、效果评价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有效考察、监测和评估“智慧青岛”建设各项任务的实施进度。

4.4大力发展技术,培养人才

有重点的突破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解决需求与技术不成熟的矛盾,既需要技术与市场整合,还需要市场规模化应用。

加快建立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由于企业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实践者,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支撑者和引领者,专业培训机构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四者需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建设合理完善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以专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优势互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研发和产业集聚带动人才集聚的机制,扩大对外开发和交流,引进技术和创业团队,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配套企业来青岛共谋发展。结语

智慧城市虽然是个新兴的概念,但却是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高度概括,并且被认为是最终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体现在过程中。

青岛虽然在智慧城市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际一流的智慧城市建设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清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必然性,以实现各级政府高效便捷运转为手段,以保障人民群众幸福健康为目标,使城市建设少走弯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世伟.说“智慧城市”[J].图书情报工作, 2012,(2).[2] 佚名.智慧城市[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22).[3] 王聪.智慧城市有多“聪明”[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3,(10).[4] 朱小丽.基于对标的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3.[5] 史建政, 于东敏, 刘振强.基于国际对标的廊坊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对策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9(6).[6] 袁顺召.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3.[7] 王奕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 2014.[8] 张金凯.浅谈“智慧青岛规划”[J].中国信息界, 2014,(1).[9] 李玥.取经台北 建设“智慧青岛”[J].信息化建设, 2013,(12).[10]佚名.山东青岛:打造“智慧城市”典范[J].工程建设标准化, 2014,(1):25-25.[11]崔婧.云端服务支撑智慧青岛[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3,(13).[12]王丽.青岛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考[J].中国信息界, 2011,(6).[13]姜秉国, 韩立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5).[14]韩立民, 于会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青岛市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0,(2):131-136.[15]佚名.青岛[J].新经济, 2009,(8).[16]佚名.青岛市[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03,(12).

第三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策研究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策研究

现代物流是指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仓储、配送为一体的新型流通方式,我县优越的地理位臵、一流的发展环境、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的服务体系、宽松的政策支持为加快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今年,县委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我县建成河西走廊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于2012年7月,对全县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翻阅资料的方式,全面细致的掌握了全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客观分析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提出部分针对性较强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县立足区位、地域优势,充分利用我县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全面调动各方积极性,以发展辐射全县的大商贸、大物流体系建设为目标,积极推进乡镇农贸市场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全面加快全县物流业发展水平。止目前,全县从事物流配送的企业有:新合作百惠商贸有限公司、天鼎家电有限公司、惠丰物流有限公司、金桥农资公司、益民食品有限公司、圆通快递公司、邮政快递公司、申通快递公司8家企业。主要从事日用百货、农资、化肥、生活必需品等的配送,为发展我县现代物流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乡镇集贸市场建设力度加大。止目前,新华镇农产品

15个直营店和180个农家店。今年4月份,省商务厅下达我县农家店改造建设指标10个,目前已由实施企业新合作百惠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已在沙河镇布点4个、新华镇布点1个、鸭暖乡布点4个、板桥镇布点1个。至目前,已全部改造完毕,9月初通过市上验收,10月份迎接省商务厅复验。

三、流通企业冷链工程加速发展。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牵头与县农委和县供销社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2012年县委一号文件有关对农产品流通企业果蔬销售扶持政策的说明的通知》,鼓励和支持专业合作组织、物流企业、运销大户建设农产品冷链工程、包装运输等设施。2012年,全县共新建和改扩建冷链工程建设项目5项,库容达16000吨。止目前,惠丰公司2000吨冷链工程已投入使用、新华物流园4000吨、兰化农产品物流园5000吨冷链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的订购、安装等,平川镇芦湾村3000吨、倪家营乡汪家墩村2000吨冷链工程已与7月中旬开工建设,这些工程的建成极大的方便了我县鲜活农产品储存、销售、外运。有利于提高我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和客户满意度。

四、供销新网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是围绕农村流通市场,以商贸流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新农村服务工程。县供销社通过开发利用门面、仓库、院落等社有资产的支持和争取政策申报项目支持,组建的金桥农资日杂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具有农资商品批发、配送及零售业务、超市经营、农副产品收购、房地产开发建设能力的企业。公司农资配送中心辖蓼泉、沙河两个化肥批供站,占地6000㎡、营

鼎家电公司投资建设的天鼎日用品配送中心升级改造正在积极建设之中,预计年内可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积极督促新合作百惠商贸有限公司、天鼎家电有限公司、供销百信商贸有限公司、新时代生活馆4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减少了企业的流通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目前,网络购物已成为当今社会,最新型的购物方式之一,它以快捷、方便的运行方式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必将发展成为消费市场的生力军。

七、积极争取项目解决融资难题。今年以来,先后通过县财政及农口部门为新合作百惠公司兰化农产品物流园向省财政厅、省供销社、省商务厅等部门申报了新网工程连锁配送网点建设项目、专业合作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已初步通过了省级部门的审批,近期即可拨付扶持资金;今年6月份,积极与农委等部门沟通、配合,及时向省农牧厅上报了百信公司4000吨、百惠公司5000吨冷链工程建设项目,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目前,项目已报省农牧厅,项目资金指标文件年内下达;平川镇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已于7月中旬会同平川镇负责人赴省商务厅进行了衔接,省厅领导表示今年将会对此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还不完善,部分鲜活农产品加工、销售还没有形成规模,鲜活农产品流通市场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二是农村鲜活农产品集贸市场改造资金筹措难度大,依赖

心”等农产品运销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以“农超对接”为主的销售服务网络,拓展农产品在大中城市的直销渠道,使临泽的农副产品在高端市场有口碑,中端市场有份额,一般市场有规模,畅通市场链接,带动产品集散,努力形成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同时,积极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做好新华物流园区4000吨、兰化农产品物流园区5000吨、惠丰公司2000吨、汪家墩村2000吨冷链工程、平川镇芦湾村9000平方米的鲜活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争取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步伐。按照完善市场体系、繁荣城乡商贸的要求,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城乡联动服务体系,构建大网络,搞活大流通。一是提升改造东关综合农贸市场和蓼泉、新华等乡镇集贸市场,重点抓好平川、板桥等2个乡镇集贸市场的建设完善和新华农产品物流园区、兰化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续扩建工作。严格功能划分,明确市场定位,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提供物流平台。二是加快建设流通网络市场体系。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为抓手,以连锁企业为载体,改造建设以农家店、直销店、连锁加盟店等为主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市场体系。建设以种子加工、食品加工、粮食加工、商贸流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工业园区物流仓储区;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坚持劳动力与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有机结合,大力培育具有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专业合作组织。鼓励专业合作组织、运销大户和物流企业,通过农超对接、贴牌、直销、配送等方式,建设从基地、加工、配送到

第四篇:湖南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发展对策研究

湖南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发展对策研究

湖南省社科院课题组

批示来源:获得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路建平的批示 课题负责人:朱有志,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云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厅级纪检员,研究员  课题组成员:周少华、湛中维、周湘智、肖 卫、蒋俊毅、陶庆先、杨顺顺、胡守勇

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南的寄予的殷切希望,也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科学决策,更是湖南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满信心、总揽全局、科学谋划、加快推进。

一、坚定信心:能“率先”

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我们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既源于外部环境的有机可寻,也源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更源于湖南近几年“两型”建设实践打下的坚实基础、积累的丰富经验。

1、湖南实践有基础。

2011年湖南GDP接近2万亿元,并连续4年稳居全国前10位。两型规划体系基本形成。高起点编制了综改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区域规划,以及10个专项改革方案、14个专项规划、18个示范片区规划、87个市域规划,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建设规划体系,明确了“两型社会”建设的行动路线图。重大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全面启动了大河西、云龙、昭山等五大示范区18个示范片区建设,顺利完成了武广高铁、黄花机场扩建工程、长株潭三市通信并网升位及芙蓉大道、红易大道、长株高速等一批跨区域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了长株潭城际铁路、三网融合试点等重大项目建设,试验区改革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实效。湘江流域重金属削减率达50%以上,洞庭湖局部水质由整治前的Ⅴ类、劣Ⅴ类上升到Ⅲ类,清水潭由污染重灾区一跃成为循环经济工业园。重点领域改革进展顺利。以项目化管理方式全面推进了十大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了资源节约价格杠杆调节机制、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土地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及“两转变一纳入”、“两退出两获得一保留”、“四变三集中”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模式。产业“两型化”发展成效显现。传统产业高新化、“两型”产业规模化、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工业经济呈现出“规模扩大、效益提升、结构优化、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推进机制初步建立。确立了“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推进机制,成立了高规格的工委、管委会;组建了试验区投融资平台,确立了市场化的改革建设推进机制;完善了政策和标准体系,制定出台了财政扶持、产业引导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率先编制了“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39个部委、74户中央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试验区布局实施了50多项改革试点,形成了国家部委聚焦试验区改革的新局面。

2、国家政策有支持

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国家更加重视“两型”社会建设及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政策调整。继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后,国家“十二五”规划又首次把“两型社会”建设单独成篇进行部署。“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着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构筑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为包括湖南在内的中西部地区后发赶超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国家明确赋予了长株潭城市群在体制机制等方面拥有“先行先试”的权利,为我们形成政策洼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3、外部环境有新机

金融危机后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主题,以新一代信息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为内容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球扩散。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纷纷把新能源、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加快实施了绿色经济复苏计划、绿色技术研发计划。世界经济形势的这些新变化,既有利于湖南广领域、深层次融入全球竞争,也有利于湖南发挥既有优势,吸引更多的高端技术、高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加快“两型社会”建设。

“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探索性事业,在坚定信心的同时,更应该看到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从全球来看,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全国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从省内来看,作为一个内陆欠发达地区、传统农业大省来说,既面临加快发展与优化发展的“两难”选择,也面临重化工业比重偏大、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的现实困境,而且还面临“两型”综改进入“深水区”后各种利益相互博弈、新老机制相互掣肘等挑战。

二、统筹兼顾:谋“率先”

立足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必须要有更新的思路,更高的标准,更活的机制,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力求实效。

1、两型产业带动,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要以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为核心,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由低端向高端转变。一是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两型化改造。大力应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现代工艺,通过扩大企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建设,做大做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特高压输变电等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做精做深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建筑材料等为代表的原材料工业。通过强化环保、质量与安全,做优做响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特色轻工等为代表的消费品工业。通过加强农业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和服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好做新现代农业。二是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的要求,重点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信息、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组织实施新兴产业集聚、优势企业培育、核心技术攻关、名牌产品创建、人才资源开发5大基础工程,建立技术创新、投融资服务、共性技术服务3大支撑平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扩张和集聚集群发展,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基地和生产制造基地。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提高产业效率、降低产业成本、培育新型业态,重点发展融合度高、关联度大、带动功能强的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尽快形成结构优化、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2、绿色消费引导,加快生活方式低碳转向

要以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为出发点,大力推行适度、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形成贯穿于吃、穿、住、用、行各方面的两型消费模式与行为习惯。一是突出绿色理念宣传教育。政府部门、传播媒介、教育机构等要协同努力,大力加强资源节约、环境安全、绿色消费、生态保护等教育,使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积极鼓励必需型、健康型、理性化消费,反对奢侈型、浪费型、情绪化消费,深化“两型”消费文化的普及推广。要公开曝光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不良现象与行为,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环保光荣、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形成人人心系“两型”社会、心仪生态文明、心醉绿色生活的高度生态自觉。二是突出绿色规制建设。要在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快以绿色低碳生活为导向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及实施条例的制定。通过绿色信贷、补偿机制等制度设计,对公民、企业、社会团体的低碳行为提供政策支持与激励。加大执法力度,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为低碳转向保驾护航。三是突出绿色技术创新。要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强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促成低碳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及扩散,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价廉物美、具有市场感召力的绿色生活消费品。四是突出政府绿色示范。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公务人员,尤其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两型”生活方式构建中率先垂范,做“两型”生活的实践者、先行者、引领者,有力带动低碳生活方式的大众化、社会化。

3、发展治理并重,加快构建“两型”生态屏障

要在巩固我省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既有优势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影响整体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探索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调控机制,提升全省生态文明水平。一是强化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重点推进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流域,湘西武陵-雪峰、湘南南岭、罗霄-幕阜山等功能区的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巩固“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态安全屏障。以保护昭山绿心为核心,积极建设环长株潭城市群人居保障生态功能区,优化城市群规划和功能组团,建设乔灌草立体式城市绿地系统,连接城乡绿化带,改善提升城市生态景观和人居环境品质。二是强化城乡、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推动污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引导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控制农村面源污染,鼓励建设分散式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倡规模化养殖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推广城乡环境同治经验,防止城镇、工矿污染转移。坚持以湘江治理为突破口和展示平台,以衡阳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郴州有色采选冶集中地区、娄底锡矿山等为重点,实施源头矿区治理。优化沿江产业布局、控制开发强度,协调干流和主要支流污染治理,精心打造湘江生态经济带。严格总量控制,抓好化工、冶金、造纸、水泥、电力、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的主要污染物在线监管和减排工作。三是强化环境保护的经济调控手段。加强土地强度分级分类控制,完善能源、水资源消费梯级价格制度。开展环境权益市场交易试点,进一步推动排污权交易、合同能源管理、CDM项目开发,积极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探索节能量交易。

4、城乡协同推进,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坚持长株潭城市群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大中小城镇、城镇与乡村多层次错位建设、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一是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树立长远眼光,强化顶层设计,以“一心双轴双带”空间结构为基准,发挥组团发展优势,进一步明确各功能区的分工和定位,统筹配置要素资源,实现城市群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加快建立三市统一的统计、考核、评估标准,及信息、物流网络和生态服务体系。二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加快制定和完善乡镇发展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各类规划的对接和衔接,切实推进规划实施。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城市道路、管网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服务制度,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劳动就业等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完善城乡一体的要素市场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社保制度改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三是加快推进区域共同繁荣。重点支持湘西武陵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支持老、少、边、穷、库区发展,打造生态旅游经典线路,积极发展有机农业、中草药、农林产品深加工业等产业集群,推进新能源开发,加强沅水、澧水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支持湘南地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建设郴州、永州与珠三角地区的快捷运输通道和大通关机制,积极打造衡阳、郴州、永州三大中心城市增长极和湘桂铁路、京广铁路、洛湛铁路沿线三条开发轴线。

5、改革创新驱动,加快两型机制全面构建

要在新的起点上先行先试,注重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一是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全面推进“十大领域”改革基础上,纵深推进资源性价格改革、绿色建筑、绿色能源、循环经济、湘江流域治理、农村环保自治、生态补偿、综合保税区建设等改革,着力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城乡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行政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着力构建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体系,率先在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创造经验,发挥示范效应。二是加快完善“两型”政策平台。以政策制定、对接为突破口,出台“两型”交通、湘江流域生态补偿、节能减排、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社会管理创新等领域的政策措施,完善“两型”标准体系,实施“两型”标准认证制度,推进“两型”立法,全面构建支持“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体系。三是加快构建“两型”技术创新体系。依托创新型湖南建设,加快完善“两型”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措施,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切实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强力保障:促“率先”

实现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路子的战略目标,关键是要强化政府作用,以加强政府引导、统筹、管理、协调能力为重点,加快建立起有力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保障体系。

1.切实强化规划引领

在完善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积极推进市(州)、县“两型”规划、行业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完善。努力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规划对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规划体系。严格按照“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原则,从人、财、物等方面保障规划落实。

2.大力营造“两型”氛围

积极倡导两型文化,通过政府科学引导、媒体集中造势、全民热情参与、专家精心解读等方式,在全省掀起两型文化建设高潮。加强“两型”教育,深入开展“两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六进”活动,全面普及“两型”知识。通过总结经验、挖掘先进、宣传典型,鼓励社会积极践行“两型”。

3.持续加大建设投入

强化投入导向,把投入的重点放在生态、环保、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放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培育上,放在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域、农村环境成片整治上。积极构建省、市(州)、县财政投入稳步增长机制、分摊机制,形成投入主体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规模不断壮大的体制机制。要不断完善民营资本参与“两型”建设的体制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流向“两型”建设领域。

4.不断拓展共建共享

加快交通、通信等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拓展共建共享领域。大力搭建共建共享平台,努力完善市场化投融资平台,“两型”社会建设的国际、省部交流合作平台,“两型”技术交易平台,加快发展长株潭“两型”产业投资基金及其管理公司。进一步完善共建共享投入成本分摊与使用付费机制,创新共建共享平台与设施管理模式等。

5.全面推进目标监管

要在总体把握“两型”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将建设责任分解到人、省直单位、市(州)、县(区)。要建立完善的“两型”社会建设考核评估制度,并把考评结果与单位、个人评先评优等相结合。同时,要在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舆论、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对“两型”社会建设的监督。

第五篇:智慧城市发展论文

中小型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包含了众多领域,各个领域之间有机互联,互为整体,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如火如荼,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能交通系统 智慧医疗系统 智能电网 发展前景

一、发展背景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智慧发展、五化融合。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八部委文件精神,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二)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

— 1 — 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再逐步扩大建设范围和领域,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三)整合资源,统筹协调。进一步依托云计算中心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等系统性软硬件设施,整合政企各方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统筹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资源重复及浪费,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四)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五)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六)细化要求。

1、公共服务便捷化。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的信息服务体系,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方便、及时、高效。

2、城市管理精细化。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社会诚信、市场监管、检验检疫、食品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的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统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实现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3、生活环境宜居化。居民生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水、大气、噪声、土壤和自然植被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基本建成,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4、基础设施智能化。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运行管理实现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5、网络安全长效化。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础网络和要害信息系统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资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

— 3 — 保护。

三、发展前景及问题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交汇点,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和综合利用的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过快、交通拥堵不堪、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等多种挑战,推动城市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打造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智慧城市建设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已成为医治“城市病”的最佳良药,是城市发展的高层次需求。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的基础设施、智慧产品、智慧技术、智慧设备等协同推进,最终形成城市整体智慧产业链,推动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未来成熟的智慧城市体系将包含以下几种必要组成。

1、集多种技术为一体化的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目前,智能交通系统已发展为集交通信息采集、通信传输、数据处理、控制指挥等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应用型产业,因其实时、准确、高效、绿色的特点,成为解决一些大型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2、实时互动的智慧医疗系统。智慧医疗是以医疗信息化为基础,核心是借助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通过传感设备进行患者的身份管理,形成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患者主索引,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约定的业务逻辑和网络协议,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目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监控管理、数字化医院和远程医疗监护三个方面。未来智慧医疗产业将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智慧胶囊、智慧护腕、智慧健康检测产品等移动智慧医疗产品将会广泛应用,借助智慧手持终端和感测器,有效地测量和传输健康数据。

3、坚强型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基于高速通信网络,利用传感和测量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高度融合。智能电网具有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等特点,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同时,由于具有强韧的电网基础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因此在实现多种能源便捷接入的同时,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个性化智慧家庭。智慧家庭又可称为智慧家庭服务平台,是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家电控制等技术,将家庭电器智能控制、信息交流及消费服务等家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创造出高效、舒适、安全、便捷的个性化家居生

— 5 — 活。智慧家庭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依托数字电视机顶盒、个人手机等终端载体,实现政务服务、社会服务信息化,将人们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机联系并融合起来。同时,智慧家庭可将技术、产品、应用、服务和社会、社区、家庭、个人等单元密切联系起来,体现出科技创新对于提升消费水平、推动人文生活进步的巨大力量,真正做到安全、便利、舒适、节能、智能。智慧家庭产业融合了硬件升级、软件应用与运营服务等多个领域,为芯片制造商、面板厂商、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等产业链参与者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及空间。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的问题。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与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并且具有良好的实践土壤。随着科技部在2013年10月将20个城市纳入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数目已超过220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各地先后投入智慧城市建设中。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综合分析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少运营准入标准,存在项目一哄而上等现象。此外,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体系,项目建设水平、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制约智慧城市的建设。

2、缺乏详细的工作任务和实施路线。目前我国有些城市盲目跟风,把智慧城市仅仅定位在工程建设,或者是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没有深刻领悟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国家 — 6 — 打造智慧城市的核心目的。

3、缺乏相应的配套体制和法制环境。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而当前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这一特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推动智慧城市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来推动建设,无法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将直接导致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严重不足。

(三)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加快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求解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复杂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途径。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1、要制定顶层设计和长期规划。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政策,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力量,联合推进,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要求,加强对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和监督。

2、要考虑各个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从自身特色和需求出发,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为着眼点,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统一规划下考虑到每个城市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3、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配套措施和法制环境。建立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重照,刘淑华.智慧城市:中国城市治理的新趋向[J].电子政务,2011(06).[2]李峰.智能交通系统在国外的发展趋势[J].国外公路,1999(01).[3]王立谦,朱明清.浅谈智能电网的现状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4]李建功,唐雄燕.智慧医疗应用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兴通讯技术,2012(02).[5]李艳.如何认识和推进社区信息化——面向社区服务和管理开展社区信息化的经验总结[J].中国信息界,2007(06).— 8 —

下载关于加快沈阳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沈阳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技创新对建设智慧城市作用研究

    科技创新对建设智慧城市作用研究 当前,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如火如荼,很多城市都出台相关措施和行动计划,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重新构造城市机构、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的......

    宁波智慧农业发展对策研究(推荐五篇)

    宁波智慧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任丽娟张要杰 摘要: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对智慧宁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三年多来,智慧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

    加快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加快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09-3-3 9:38:35 访问次数:254次 [字号:大 中 小]随着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各金融机构纷纷落户,余杭金......

    加快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对加快包头市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内蒙古包头市委党校温更新摘要:把改善农牧业基础条件作为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以创新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加快实施农牧业产......

    交通建设研究(加快交通发展 构建和谐交通)

    交通建设研究—— 加快交通发展 构建和谐交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各级党委也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

    我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特点及策略研究

    网址:www.xiexiebang.com 我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特点及策略研究 智慧城市产业与传统的产业不同,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有机组合,更加强调智慧的产业化和产......

    刘维凯:智慧旅游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

    4月19日,以“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创新”为主题的2013中国·邢台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峰会召开。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特邀专家刘维凯参加此次会议,做了“智慧,彰显旅游城市之美”的......

    2011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计划

    2011年宁波市创建智慧城市计划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创建智慧城市重大战略,根据《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实施纲要(2011-2015)》,特制定《2011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