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的演讲与论辩思想(5篇)

时间:2019-05-15 05:4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的演讲与论辩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的演讲与论辩思想》。

第一篇: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的演讲与论辩思想

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的演讲与论辩思想 ——《修辞术》读书笔记 黄卫星

【专题名称】逻辑 【专 题 号】B3

【复印期号】2001年06期

【原文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沪)2000年.逻辑学专刊期第48~51页

【作者简介】黄卫星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200234

我所读的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为颜一先生所译的中文本(其依据是《洛布古典丛书》的希腊本文),收在苗力田先生主编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在第九卷中,还有一篇《亚历山大修辞学》(崔延强译),但这是否为亚氏所著尚有争论。在《修辞术》第一卷开头亚里士多德就断言:“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部分。”我们知道,在古希腊“辩证法”与“论辩术”同义,而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主要讨论了“演讲术”,因此可以说“演讲术”与“论辩术”有密切关系。虽然演讲是连续地讲述,而论辩需要间断地问答,但两者都是一种说服的能力和技巧,所以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首先按听众的不同把演讲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议事演说,也称公众演说,其听众主要为公民集会中的公民;第二种是法庭演说,也称诉论演说,其听众主要为法庭上的陪审员和法官;第三种是展示性演说,也称典礼演说,其听众就是演讲时的一般听众。

这三种演说的目的也各不相同:议事演说的主要目的是劝告听者行善事,劝阻听者做恶事;法庭演说的主要目的是控告不公正的事物,并为公正的事物辩护;展示性演说的主要目的是赞颂高尚的事物,遣责丑恶的事物。

在《亚历山大修辞学》中,也把演说分为三类:公众演说、法庭演说和展示性演说。接着又把演说进一步分成七种:劝告、劝阻、指控、申辩、颂赞、谴责和质询。前六种显然是按演讲目的对议事演说、法庭演说和展示性演说的进一步展开,这与《修辞术》是一致的。第七种质询演说是旨在暴露或揭露被质询者在言辞和行为上的自相矛盾,然而“质询这种演说形式在多数情况下不能独立发生作用,而只能与其他形式混同使用,尤其对反驳最为有用”。(《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第632页)因此我们主要考察以下三类六种演说形式:

议事演说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决策型演说。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一一讨论了议事演说者必须掌握的五个方面最重要的情况:1.赋税的征收;2.战争与和平;3.疆土的防卫;4.进口与出口;5.立法事务。这些内容都与公民集会所要进行的重大决策密切相关。在《亚历山大修辞学》中,也讨论了类似的公众演说的七个论题:①祭奠礼仪;②③法律和政体;④⑤与其他城都的结盟和缔约;⑥战争与和平;⑦财富的供给。(同上,第563页)议事演说的目的有两个:劝告或劝阻。劝告是劝人行善,劝阻是劝人弃恶。那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更大的善?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中作了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亚氏对当时公认的善的事物所作的归纳。首先,善的事物可分为“内在的善”和“外在的善”;其次,内在的善又可分为“灵魂方面的德性”,如公正、勇敢、节制、大度、大方、慷慨、和蔼、明智、智慧等等;以及“身体方面的德性”,如健康、健美、力量、体形、竞技能力、舒心的晚年等等。再次,“外在的善”属于“获取方面的德性”,即依靠这些德性可以获得善,但其本身并不等于善。例如:高贵的出生,多子多女,财富和权力,良好的名声和荣誉,朋友和友谊,讲话做事等能力,天资聪明、记忆力强、好学敏捷等禀赋。最后就是“来自机运的善”。

展示性演说的目的是赞颂高尚,遣责丑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高尚”就是“内在的善”中的“灵魂方面的德性”,而“丑恶”就是“高尚”的反面。我们列表对照如下:

亚氏特别提醒我们:“高尚”还有另一个反面那就是“过度”。例如“勇敢”的过度变成“鲁莽”,“慷慨”的过度变成“挥霍”,我们也可以说,“智慧”的过度变成“卖弄”,“和蔼”的过度变成“麻木”,等等。

我们再来看法庭演说。法庭演说的目的是控告不公正行为,并为公正的行为辩护。因此亚氏首先界定了不公正行为的性质:有意违法造成的伤害。然后着重讨论了不公正行为的动机和种类,不公正行为有七种动机:机遇、本性、强迫、习惯、心计、愤怒和欲望。(同上,第380页)而不公正行为的种类有四种:(1)他们认为这种事自己能够做到;(2)他们认为所做的事不会被发觉;(3)他们认为即使被发觉也不会受惩罚;(4)他们认为即使受惩罚也比不上所得到的东西。(同上,第389页)在法庭演说中,亚氏还告诉我们一种“无需技巧的说服论证”,即如何有效利用法律条文、见征、契约、拷问和誓言。(同上,第399页)

《修辞术》的这部分内容对我们今天一个演讲者或辩手的最大启示在于:他必须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才。就说当今的辩论赛吧,辩题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阔:从“人口”到“环境”,从“电脑”到“克隆”,从“艾滋病”到“安乐死”,从“足球”到“离婚”„„作为一个优秀的辩手应该成为辩题所涉及的知识方面的“小博士”。不仅如此,一个演讲者或辩手还必须对基本的道德范畴有比较深入的思考并作出闪耀时代精神的回答,因为许多演讲主题和辩题都是一种价值判断,这也是《修辞术》给我们的启示。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中明确提出了演说有三个组成部分:演说者、听众和演讲本身。亚氏正是从演讲的三要素考察了说服论证的三种形式:第一种依靠演讲者自身的道德品格来说服听众;第二种依靠对听众性格的了解和情绪的控制来说服听众;第三种依靠演讲本身的逻辑力量和表达艺术来说服听众。(同上,第338页)

亚氏认为使人信服的演说者必须同时具有三种品德:明智、德性和善意。“缺乏明智就无法形成正确的意见,即使有了正确的意见由于心地邪恶也不会说出其意见,或者是因为既明智又贤良但缺乏善意,因此他们有可能不把自己最好的见识作为劝说提出来”。(同上,第409页)亚氏断言:“拥有全部这些素质的演说者必然能使他的听众信服。”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继承了亚里士多德这一思想。昆体良也认为“除非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否则他就决不能成为雄辩家。”昆体良所说的“善良的人”主要是指具有识别能力和明智的人,所谓识别能力首先是指辩别善与恶的能力;所谓明智是自觉地按法律和正义而行动。

亚氏强调,演说者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听者觉得可信“不能依靠对演说者的品性的预先风闻,”而“应当由演说本身引起”。在演讲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展示演说者的内在品格,这需要达到一种非常高的道德修养境界。正是这一点,对演讲者和辩手,对演讲赛和辩论赛的组织者都有启发。在选择和训练演讲赛和辩论赛的选手时应当重视强化道德品格问题;演讲者和辩手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记住亚氏的话:“演说者的品格具有最重要的说服力量。”

亚氏认为:“听众是演说的目的所在”,是演说针对的对象。对演讲而言,听众必然是观察者或评判者,因此亚氏非常重视听众。“旨在赢得听众的演说,在于通过演说引发听者的激情。因为我们在忧愁或愉快、友爱和憎恨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是不同的。”(同上,第339页)为此,亚氏首先详细讨论了听众的各种心理:愤怒与温和、喜爱与憎恨、恐俱与胆量、羞耻与善意、怜悯与义愤、嫉妒与羡慕等等。其次讨论了青年人、老年人、盛年人的不同性情;还讨论了出身高贵者与不幸者、富人与穷人、有权者与无权者之间不同性情。而我们今天的演讲者和辩手对于如何把握听众的心理似乎还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训练,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留给了我们一笔珍贵的遗产。

如何依靠演讲本身来说服听众?亚氏的回答是两个方面:其一是“安排”,即演讲的结构,这是演讲本身的逻辑力量;其二是“用语”,即演讲的表达技巧,这是演讲本身的语言勉力。下面我们先介绍第二个方面内容。

亚氏对“用语艺术”的总原则是“优美”,即“清晰”而“不呆板”。具体而言,包括“文法的纯正”,即用语必须符合纯正的希腊语;用语必须有份量和得体;用语要讲究节奏;句子的构造要连贯,长短要适宜;也要注意公众演说、法庭演说和展示性演说的不同用语风格。亚氏特别讨论了如何使用语生动活泼,“讲出机智和受人欢迎的话来”,亚氏的建议是:用比喻;用对立式陈述;用描述,“使事物活现在眼前”。另外亚氏还非常强调朗诵,因为“它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亚氏在阐述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反复提醒读者:演讲不是诗,不能像诗那样雕凿,不能像诗那样用词含混,不能像诗那样过于高雅、矫揉造作、甚至设有圈套,更不能像诗那样讲究格律。演讲是散文,应当发自内心,必须自然流畅。而“太有诗意”,正是我们当今演讲赛和辩论赛中普遍存在的毛病。

关于演讲内容的“安排”,亚氏认为:演讲的结构有四个组成部分,除了“开场白”和“结束语”,最重要的是“陈述事实”和“说服论证”这两个部分。这里所指的“说服论证”包括“例证”和“推理论证”,我们感兴趣的正是这种不同于逻辑三段论的“修辞式推论”,又音译为“思梯墨玛”(enthumema)。除了“例证”,在第二卷第23节讨论了28种“真实的推理论证”;而在第24节讨论了9种“表面的推理论证”。由于“表面的推理论证”属于各种谬误,因此我们更关注“真实的推理论证。”

在这28种修辞式推论中,有“归纳方法”(第10种),有“类比方法”(第16种),第28种也可称为“比喻方法”:例如“立法者德抬贡的法律不是人立的,而是‘德拉贡’(蛇)立的,因为它们非常严酷”。有些推论与因果性有关:第13种方法就是利用事物的不同后果进行论证,“例如教育的一个恶果就是招致嫉妒,其好的结果则是给人智慧。我们不应接受教育,因为我们不应招人嫉妒;而我们确实应该接受教育,因为我们应该有智慧”。第20种方法则通过强调原因劝说或劝阻人们去做或避免去做某事。例如论证我们应该做某事,可以说因为对自己人有益或者对仇人有害或者做这事的所得要大于可能受到的惩罚。第17种方法“来自前因与后果的同一,即出自相同原因的事物其结果也相同”。第23种方法通过揭示事物的起因消除人们的误解。第24种方法也与原因相关,“因为原因和以其为原因的事物一起存在,没有了原因任何事物都不会存在。”又有一些修辞或推论与对立的命题相关,第1种方法就是利用与论题相反的命题进行论证:例如,“若对无意做坏事的人不必发怒,则对被迫做好事的人也不宜感激。”“如果承认有人相信谎言,那么也要承认有人不信真话”。第22种方法用于反驳,“它着眼于对推理中不一致的地方”,相当于《亚历山大修辞学》中的“质询”。第15种方法揭露人们在公开场合私人场合所表达的意见自相矛盾。第14种方法实际上是“两难推理”,“人们需要就两件相互对立的事情做出劝说或劝阻”。还有一些推论与“定义”“划分”相关:第7种方法来自定义。定义可用符号表达为:D[,s]=D[,p],若肯定D[,s]则肯定D[,p],若否定D[,s]则否定D[,p],这类似于充要条件假言推理。第9种方法来自划分,设,即A划分为A[,1]A[,2]A[,3],若否定A[,1]并且否定A[,2]并且否定A[,3],则必然否定A。

“修辞式推论”与亚氏在《前分析篇》所研究的“逻辑三段论”的不同之一就是:后者的前提必然为真,而“修辞式推论”的前提不必然为真。第11种方法就是利用权威甚至神的判断进推论,但权威与神的判断不一定是真的。“修辞式推论”与“逻辑三段论”的区别之二就是:后者的结论是“必然推出”的,而前者的结论不是“必然推出”的。亚里士多德清醒地知道这一点。在介绍了第3种方法(利用事物的相互关联)后,指出“不过,在这里有可能出现错误的推论”。在介绍第25种论证方式时,即“考虑是否曾经可能有或仍然可能有比正在谋议或执行的或已经执行了的方略更好的才略”。亚氏告戒读者这种论证往往是虚假的,“因为常常要等到后来才能看清怎么样去做才更好,而在当初这一点并不清楚”。“修辞式推论”与“逻辑三段论”还有第三个不同点:前者与语用相关,后者与语用无关。第6种方法显然预设了一个道德准则,其相当于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一个人指责别人做了自己也做或将会去做的事情,或者怂恿别人做自己不做或不会去做的事情却是很可笑的”。第5种方法更是建立在“讲信誉”的道德准则之上:“你们不该在期望得到什么时就许诺,在期望得以满足时就拒绝。”

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这28种“修辞式推论”,研究的过程也是现代语言逻辑与亚里士多德的一次对话。我们来看第4种方法,这种论证“来自更多与更少”,主要有两种论证思路:其一,“要是更有可能具有某属性的事物都未能具有,很显然更少有可能具有这种属性的事物也不会具有”。亚氏举例:“连众神都不是全知,更不用说人了。”其二,“如果更少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那么更有可能发生的事也就会发生。”亚氏举例:“打父亲的人也会打自己的邻人。”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论证首先使我想到了规范逻辑中的“类推”方法。例如,从“市区不准养鸡鸭”可类推“市区不准养牛羊”;从“公园内不准摘花”可类推“公园内不准砍树”。这种类推的依据就是亚氏所说的第一种情况。其次,亚氏的这种“更多与更少”的论证方法也使我想到了“新格莱斯理论”。列文森的“量原则”不仅规定了“说话人准则”:不要让你的陈述在信息上弱于你所知道的程度;也规定了“听话人准则”:相信说话人的陈述已是就他所知而作出的最强的陈述。根据这两个准则,可以从“这本书很好”推出“这本书好”;从“我知道他来过”推出“我估计他来过”。这种推理与亚氏的第二种情况类似。但根据列文森上述两条准则还可以作出如下的“语用推理”:从“这本书好”推出“并非这本书很好”;从“我估计他来过”推出“并非我知道他来过”。这种推论正是亚里士多德所没有研究过的。

限于篇幅和研究程度,对于28种“修辞式推论”,笔者只是就其中的20种左右作了蜻蜓点水式的评述。其实在《修辞术》第二卷第19节亚氏还讨论了4种“修辞式推论”:1.关于可能和不可能的事物;2.关于在此之前发生了的或未曾发生了的事物;3.关于将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事物;4.关于事物的大与小。这“4种”与“28种”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在当今的演讲与论辩中,远远没有充分利用这“28+4”种“修辞式推论”。因为逻辑学界对这种推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甚至有的逻辑学者把这种推论拒之于逻辑门外。至少从我们以上的初步介绍中,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把逻辑语法修辞溶于一炉,把语形语义语用融会贯通的“大逻辑”思想。^

第二篇:综述亚里士多德修辞三段论思想

综述亚里士多德修辞三段论思想

1002班 童娟娟

通过阅读关于亚里士多德修辞三段论思想的文章,以及对各篇文章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和对比比较,总体说来,各位学者对该修辞三段论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但对其核心内容的表述却基本一致。

在西方古典修辞学中,修辞三段论是论辩证明的核心和灵魂,它是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核心思想。所谓的修辞三段论,即它是一种非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其形式是省略的三段论。它通常由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构成,有时也有两个前提组成,或者说它是不陈述某一个前提或结论的省略形式的三段论。它的基本特点是论辩的成功与否是由辩论者和听众双方共同努力而取得的,因而它更有较强的说服力。而在修辞三段论中,前提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而是很有可能的或具有或然性的,因而,其结论是在双方的修辞论辩中所得出的具有试探性和推测性的共识。

而有学者提出修辞三段论具有很强的认知性,这是因为修辞的目的是让听众通过修辞话语和修辞论辩了解事实真相,即产生“真理”,对“真理”追求的过程,就是产生知识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修辞具有认知性。然而修辞三段论的认知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语境,二是同体,语境是指交际双方在修辞三段论的运用要共处在一个社会、文化、政治、经济背景及个人经历等方面的语言环境中。所谓同体是指交际双方对某事物必须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信仰、思想、理念或世界观等,即对客观世界要有基本相同的认识。只有这样,论辩双方才能对某种观点、概念、信仰等的认识同时投射到相应一致的认知域中,才能实现理想的认知,达到修辞三段论的劝说目的。修辞三段论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即:语境趋同性,论辩双方的共识性和论辩双方的互动性。语境趋同性和论辩双方的共识性即它所需的两个条件。语境和共识,它们分别是修辞三段论的基础和最本质的特点。论辩双方互动性是指论辩的双方共同参与论题的建构,它大大提高了论辩说服的时效性,使修辞三段论的论辩结果有较强的说服影响力。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修辞三段论思想是一种典型的以三段论为核心的演绎逻辑体系,他对逻辑学的产生和后世传统逻辑学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而它的认知性特点则使我们对古典修辞学乃至现代修辞学的认知理论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参考资料:

1、牟晓明《修辞三段论的认知性》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

2、杨爱群《试论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思想》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第三篇:笑容嗓音与修辞术

题记:

奥巴马的获胜演讲已经发表了很久了,从一开始就有想法要写一些这方面的东西,但是每天要训练,时间就比较紧张,加上搜集参考资料等也需要时间,所以到昨晚才成稿,可能时效性没那么强。我当然希望奥巴马上台后能出台对我国有利的政策,促进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作为一名语言学方向的学生,我对他的兴趣更多在于他的演说对美国民众产生巨大吸引力的原因,而这也是他获胜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才疏学浅,写的不到之处还望各位朋友不吝指正。

笑容、嗓音与修辞术

——奥巴马胜选演讲评析

220年后,美国终于迎来了第一位黑人总统,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似乎也向实现又迈进了一大步。奥巴马,这位政治新星仿佛从世界的边缘走来。他生于夏威夷,长于印尼和美国本土,在梦想和种族漩涡的交缠中成熟。他没有万贯家财,更没有显赫的家族荫庇,然而却从社区底层崛起为主流白人政治圈中的黑人领袖。

他被视为“肯尼迪第二”和实现马丁·路德·金“梦想”的最佳人选。这个扛着“改变和希望”大旗的年轻政治家,他的经历和内心世界,其实超越了众多美国人思维的象限。他将受任于动荡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如何与各国协调稳定全球金融体系、挽救全球经济局势,将成为他的首任大考。

怀着对这位开启美国新历史的总统的好奇,我反复观看了其在芝加哥的获胜演讲,并阅读了他之前的一些竞选演讲稿。不得不说,这位习惯于自己写演讲稿的总统真的非常擅长演讲,文辞精炼,尺度的把握也非常到位。难怪在听他演讲时,很多支持者都不自觉地频频点头符合,有的甚至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奥巴马演讲的感召力由此可见一斑。

奥巴马有着良好的形象和气质。奥巴马这个“苦大仇深”的形象广为人知。街头小贩卖的奥巴马头像T恤,最流行的图案就是他紧蹙着双眉,深邃目光投向远方。这张照片给我的第一印象,则更像古巴革命者切·格瓦拉。但这可能正是支持者们内心对他真正的期望。同时,我们也时常能见到奥巴马在较随意的场合展露朴素的笑容——牙齿很白,深深的酒窝,眼睛里透着平易和真诚。在我看来,那不是一种政客的面具式笑容,眼光中也没有政治精英人士的咄咄逼人。他的表情有点像上台唱卡拉OK的大一新生,带点羞涩,但很诚恳。这个笑容,直接把奥巴马和那些老练政客区分开来,让人感受到他朴素、平实,甚至是亲切的一面。他这种气质,希拉里、麦凯恩这样显赫的政界名人没有,罗姆尼、朱列安尼这样的百万富翁也没有。同时,他在演讲中总是非常注意用眼神与观众进行交流;而在演讲开始前或结束时,他又总是频频向支持者挥手示意,当与支持者握手致谢时也经常是一个不落。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他的亲和力,使听众在聆听其演讲前就有了一个心理上的接受,为其在中下层选民中打开局面提供了便利。

日本专家研究发现,奥巴马之所以有如此独特的群众魅力是因为其声音、手势跟措辞特别具有感染力。尤其是穿透力十足的嗓音,在每场演讲总能紧紧抓住群众的心。奥巴马说,“改变的时代来临了。”专家进一步针对声波进行研究后发现奥巴马的声波频率比常人还来得高,更专业地来讲,位于3千赫兹到5千赫兹之间,声波属于中高

频率。NHK放送音波处理研究中心人员指出,“声音具有穿透力的人,声波就在3到5千赫兹,这样的人演讲特别能凝聚群众。”

综观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人具有相同特色呢?专家分析,例如美国的金恩博士、前总统约翰肯尼迪,还有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都具有相同的穿透力。先天的音质优势为他的演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从一开始就为其演讲增添了吸引力和感召力。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他的胜选演讲:开篇先重申了“美国梦”的存在,激起人们心中的强烈回应;而后通过“United”一语双关,拉拢没有投票给他的共和党人,也可以劝解投票给他的人要与政见不同者和睦相处——因为“大家都是美国人”;之后点明“改变”的主题,表明自己的立场;通过赞赏对手麦凯恩表明自己的大度;感谢家人和朋友让人们感觉到总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间接表明自己能体会大家的感受;马上突出胜利的真正归属——人民,让大家觉得票有所值;简述竞选历程和引用林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表明自己建立的政府将是来自人民和为了人民的;之后又提出了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并承诺共度难关,同时开始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并重申了共有的理念——民主、自由、机会以及坚贞不屈的希望;通过列举个案和那句著名的“Yes we can”口号再次表明立场和鼓励打气;最后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并向大家致谢。

而再深入分析一下他以未来白宫主人的名义发表的第一份公共演讲。通过这篇雄辩的、充满激情的演讲词,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政治的一个侧面:肤色与权力。

在奥巴马的演讲中,以个案分析的方式,提到了一个特殊的美国黑人妇女,她就是106岁高龄的安·尼克松,她刚刚在亚特兰大投出了自己的选票。与众不同的是,安·尼克松属于刚刚废除奴隶制之后出生的一代人。在她的父辈、祖父辈诞生的年代,美国依然是一个保留着奴隶制的国家,奴隶没有选举权,女性也没有选举权。在那样的时代里,安·尼克松不可能在公共的政治生活中表达自己的声音,一是因为她的肤色,二是因为她的性别。是林肯总统的废奴宣言,把奴隶们变成了美国的公民。然而,从那时到现在,也不过150年左右的时间。150年,弹指一挥间,美国的政治发生了一个急剧的变迁:肤色与性别不再充当区别对待的依据,禁止种族歧视、禁止性别歧视不仅成为了一项法律原则,而且也是一项政治准则。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法律文本与政治宣言中载明的禁止歧视,并不可能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立即消失。一百多年来,因为肤色、性别而遭遇歧视的案例屡见不鲜,种族批判法学、女性主义法学、女权运动的兴起,就是明显而确实的证据。正如当代盛行的批判法学理论所指出的,美国的法律貌似公正,其实主要是在维护一种人的利益,那就是:“白色的、中年的、男性的美国人”的利益——因为,美国社会的中坚,主要就是由这种人充任的。不过,批判法学的学理批判,尤其是不同领域此起彼伏的民权运动,已经缓慢而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政治。奥巴马在大选中的胜出,就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肤色较深”的人,也可以成为全体美国人民的总统。难怪奥

巴马会在演讲的一开始,就直指这个主题:今晚的结果证明,在美国,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150年前,在林肯总统的时代,黑皮肤的美国人获得了选举权。后来,他们中的代表成为了参议员、众议员、法官、州长;再后来,他们中的代表成为了国务卿;现在,他们中的代表又即将成为合众国的总统。这个事实揭示了美国政治的一个发展趋势:种族歧视的坚冰在逐渐融化——虽然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正是在这样的政治变化趋势中,我们可以发现,奥巴马的肤色与其说是一种劣势,还不如说是一种优势:在某种意义上,这恰恰是一种值得优待、应当保护的肤色。试想,如果奥巴马失败了,美国主流社会自我标榜的平等原则、反歧视原则就无法在这个极具标志性的事件中得到证实。而奥巴马的胜出,则有助于戏剧性地表明:美国打破了种族歧视,美国确实是一个永远充满机会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的国度。

当然,奥巴马不可能强调这一点,他把自己的成功归属于“民主的力量”,这实际上是对所有公众的称赞。他以未曾明言的黑人代表的身份,称赞所有的人:他的竞选对手麦凯恩、他的家人与竞选团队、为他投票的人与没有为他投票的人、在伊拉克与阿富汗的美国士兵,甚至包括18世纪的开国元勋、19世纪的林肯总统,等等。此外,他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满足失业者的需要;他要重振美国梦,让美国的灯塔永远闪耀;他提到了美国的武器与财富,但更强调美国力量的最终源泉是“民主、自由、机会和永不放弃的希望”,这就意味着,美

国力量的根源不是拳头与金钱,而是道义,这就为“美国的力量”披上了一件精致而华丽的晚礼服。就这样,奥巴马在众多的客户面前,成功地推销了自己。

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修辞在美国的盛行在奥巴马的演讲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对美国新修辞学思想产生深远影响的肯尼斯·佰克(Kenneth Burke)的“动机修辞学”。出于修辞动机,表达者通过话语的选择影响交际对象的修辞活动,Burke就把修辞定义为“人使用词语形成态度或导致他人采取行动。”(1969:41)这种活动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的,这是当代修辞学研究的一大趋势。修辞就是研究怎样“用语言这种符号诱使那些本性能对符号做出反应的动物进行合作。”他曾在《动机修辞学》一书中提出旧修辞学就是“劝说”,而新修辞学就是“同一”。对 Burke 来说,修辞术就是研究取得“同一”的各种方式。他提出了三种方式可取得“同一”或“认同”,即“同情认同”,“对立认同”与“误同”。而奥巴马的演讲正是“同一”的完美体现。通过列举在选举之初的不利环境取得了民众的“同情认同”;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阐述以前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取得了民众的“对立认同”;通过口号和鼓舞的方式让民众希望在他领导下共同努力又取得了“误同”。奥巴马的修辞技术,让我们想到了古希腊哲人安提斯蒂尼的一句名言:“你要想让孩子跟神们生活在一起,就教他哲学;要想让他跟人们生活在一起,就教他修辞术。”

2004年,奥巴马在民主党大会上那次一鸣惊人的演讲,也是他自己一手起草,经过反反复复修改后的成功之作。此番再听他演讲,总能感觉到竞选中所表现的勤奋、进取、一丝不苟的态度。这也是他这个无名无分的参选人,最后能赢得大场面的重要品质。

使奥巴马最终获胜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作为语言学方向的学生,形成他在竞选演讲中所表现出的巨大感召力的原因比他对美国国民的关于“改变”的承诺和新政策更吸引我的注意力。因此,根据对他的获胜演讲分析,我认为奥巴马演讲之成功应当归功于他的极具亲和力的笑容(优质的形象),得天独厚的嗓音以及他的修辞术。

第四篇:演讲与修辞(范文模版)

浅析演讲与修辞格的使用

摘要:自古以来,修辞与演讲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演讲离不开修辞,修辞也借着演讲越发完善。演讲作为一种口头上的文体,包含了比喻、设问、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格。没有修辞的演讲是空洞的、乏味的、让听者昏昏欲睡的。有了修辞的修饰,不仅会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给听者一种美的享受。

关键词:修辞格演讲比喻设问排比

“修辞术”这一术语的原文是tekhne rhetorike,即为“演说的艺术”,它包括立论的艺术和修饰词句的艺术。这是亚里士多德关于修辞术的解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修辞从一出生就和演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专为演讲而生的艺术。我国汉朝文学家刘向也说:“辞不可不修,就不可不善。”在演讲的时候,运用修辞不仅能够给观众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富有说服性、感染性,同时也给了观众一个美的享受,让他们可以随着演讲的进行,情感起伏,动起心弦,让他们时而紧张,时而轻松。而没有了修辞的演讲,则显得非常的枯燥、无味,像是一板一眼的照本宣科。不仅不能达到演讲该起的作用,反而会让听众昏昏欲睡,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在演讲中注意修辞的使用则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试从常用的修辞格来浅析修辞演说的关系。

一、比喻

比喻,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古老的一种修辞格,也是人类各种语言中普在存在的修辞格。通过使用比喻的手法可以讲两个有内在关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可以给人一种形象上的感官印象,加深人们的感受。

因而在演讲中使用比喻,可以可以使所说的东西更加的形象化,有利于听众们感同身受。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是直接将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并出现像、好像、如等喻词。比如丘吉尔的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德军突然发动大举进攻,好像一把锋利的镰刀,紧紧围逼住北部联军的右翼和后方。这里运用的是一个最直接的明喻,将德军比作“锋利的镰刀”厉害无比,与后面的敦刻尔撤退的奇迹产生对比,表现出了联军的勇敢和机智。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说甲是乙。喻词有: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如约翰威尔逊我将领导大家并尽我所能:因为这就是美

国,这是一块未曾跨越的沙漠,是一座尚未攀登的山岭,这是一颗人际还没有到过的星球,是沉睡在未开垦土地中的硕果。在这里将美国暗喻成还没有被开发出来的沙漠、山岭、星球,变现出约翰认为美国潜力十足,有足够的信心来领导美国继续前进,用这样的暗喻方法,既能使语言生动活泼,也让民众们充分的相信美国所具有的潜力,可谓是一箭双雕。

借喻,是本体和喻体都不出现,直接将甲说成说乙。在卡特的接受民主党总统提名的演说中道:但是在近几年,我国出现了一种领导无方的局面,是我们的幻想遭到破灭,我们见到了一堵墙耸立起来,把我们和我们的政府分隔开来。这里讲民众与政府之间的隔阂用一堵墙来形容,表现出了卡特的不满和忧心。

虽然比喻可以让我们的演讲生动形象,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之中,需要注意:

1.所用之比应该新鲜生动,不能够总是举一些陈词滥调的东西,同时所用之

比不能是太偏太难懂的,要联系到所演讲对象的知识文化水平。

要充分考虑到民族、文化、情感等的差异,即注重语境性。例如,在中国

狗多为贬义,而西方则是褒义,那么一个中国人在对西方人的演讲时就不

能够将狗做贬义使用。

二、设问

设问也是演讲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它是演讲者通过提问的方式过渡文章或是与读者交流,在演讲中所使用的设问分为四种,即标题设问,开头设问,中间设问和结尾设问。这四种设问所具有的效果各不一样。

标题设问,就是在标题中抛出问题,如列宁的我们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奋斗,陈云的怎样使我们的认识更正确,拜伦的死不能使工人俯首听命,威尔逊的变化意味着什么都是在标题中设问,这样的设问方式,能够引起听众们的思考和兴趣,也是演讲者对所要讲述的东西一个总体的概括方式。

开头设问,梁启超的人权与女权第一句话是:请君看我这标题,一定说梁某人不通:女也是人,说人权自然连女权包括在里头,为什么把人权和女权对举呢?这是典型的开头设问,这样的设问有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主题的作用,演讲者将自己的观点以提问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引起听众们的兴趣。

文中设问,就是在文中提出问题,这样的设问,可以使演讲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起承转合,也可以造成一种情感回旋起伏激荡,加强文章的气势。如罗荣桓入关作战紧急动员:恐怕等不的同志们回去,部队就要动员了,怎样动员法呢?刚才我们开了一个会,我在这里说这么几点。。

结尾设问,就是在演讲的最后提出问题,这种设问可以给听众留下了足够的思考,回味无穷。同样是那篇《入关作战紧急动员》,在最后罗荣桓说:全国胜利的时候已经到来了,这是对自己斗争历史做总结的时候了,你为什么在这做总结的时候当孬种呢?要在干部群众中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要大家鼓起这把劲儿。这里最后的设问,就是告诉所有的战士们不要在最后关头退缩,以问句的方式让战士们自己思考他们到底该怎么做。

三、引用

亚里士多德说:“格言,如前所述,是对一般事理的陈述,听众听见他们原来持有的对个别事理的意见化成了一般的说法,会感到高兴。。这是使用格言的好处之

一。”这里的格言也就是我们一般在演讲中的所引用的材料。它可以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增强感情色彩。

例如梁启超在《人权与女权》中:“庄子说的好:’水之积不厚,则其大盘也无力。’诸君要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因为他所演讲的对象是女子师范学校的女大学生们,2.她们普遍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梁启超在这里引用庄子的话既是以先贤的话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也是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女大学生们一种文化上的交流,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同样的还有公刘的在联邦德国各界名流举行的鸡尾酒会上的致答词:请诸位猜一猜,我在那座旧羊舍里想到了什么?我想到了希腊神话中著名的金羊毛的故事,金羊毛不仅象征着财富,还象征着冒险和不屈不挠德意志,象征着理想和对幸福的追求。伊阿宋为了寻找金羊毛,历经艰险,一路跋涉到了外高加索山脉之麓的科尔克斯,终于在毒龙的把手下得到了他。公刘在这里用金羊毛的故事不仅是因为座下的都是外国人,用希腊神话可以拉近距离,缩小文化差异,同时用金羊毛的象征也表现出演讲者对两国关系的期待和盼望。

四、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意思密切相关、结构相似、语气连贯的句子排列起来就叫排比。在演讲的时候运用排比,可以增强演讲的气势,感染听众。一般排比句式多用于政治性的演讲以及悼念性的演讲中,又让人感人肺腑,振奋人心的威力。

如莫洛托夫的悼念高尔基:高尔基是天才的语言艺术家。。高尔基是伟大人民的儿子。。高尔基是劳动人民的忠实朋友,是劳动人民为共产主义而斗争的鼓舞者。这是一篇悼念性的演讲,莫洛托夫在最后用排比的方式表现出了高尔基伟大的一生及人民对他的沉重哀悼。

又如毛泽东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庆贺人民解放和人民革命的胜利!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这是一篇政治性的演说,毛泽东用三个气势强烈的比喻来表达他内心的激动之情,喜于言表。

但在使用排比的时候同样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

1.运用排比要首先考虑主题和内容的需要,不能为了排比而排比,如果

只是为了追求形式堆砌辞藻而用排比,就会显得牵强附会。

2.使用排比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内在逻辑顺序,不能想当然的使用,在那

篇悼念高尔基的演说词中,它是按,从语言文学家到人民的儿子到伟

大的共产主义者的逐级递进顺序来的。

五、比拟

比拟是拟人和拟物的合称,或寄情于物,或托物言志,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深思。比拟具有深刻、形象和幽默诙谐的特点,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能增强语言的抒情色彩和喜剧效果,把精彩的论述与模形拟象的描绘融为一体,既能给人理性上的启迪,又能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

如纳吉尔力的统一新里程碑----在诺贝尔物理奖受奖仪式上的祝词中说:这就意味着,例如电子和中微子是属于同一个家庭的粒子,中微子是电子的同胞小弟弟。这虽是一句很简单的比你局,但是他风趣幽默的将原来两个复杂而专业的物理关系以形象的方式告诉了我们。

除了这五个之外,演讲还经常会用到的有换算。

换算也叫数据,是指在演说中运用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以增强表达效果,强化可信度。这种修辞格多用于经济方面的演讲,尤其像现在经济所占的地位如此之重,在每年的政府财政汇报,公司年终总结等方面都会有大量的使用。运用这些数据,为演讲的内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让人信服。

还有借代,如冯玉祥国庆演说:“冯玉祥12岁当兵,1946年退役,做了55年丘八,看不出捆绑的壮丁能打胜仗。”“丘八”本是民间对兵的戏称,用在这里,是在调侃中隐含对蒋介石为代表的反动政府的无情戏谑,用借代的这种修辞不仅

妙趣横生而且更显老将军辞锋之犀利,抨击之有力。

在演讲中还能运用夸张,对偶,反衬,重复,省略等多种修辞格来润色和增强演讲词的的文采及效果。

第五篇:演讲与口才论辩社演讲比赛评分标准

演讲与口才论辩社演讲比赛评分标准
标准

一、主题内容

1、内容紧扣主题,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20分)

2、语言流畅自然,文 采华丽。(10分)

3、主题深刻富有感召力和警示作用。(10分)

二、普通话

1、发音基本标准。(15分)

2、普通话流利。(10分)

3、节奏优美,发音标准 动听,富有感情。(5分)

三、表达

1、表达生动,动作恰当。(10分)

2、感情处理得当。(5分)

3、感召力强,富有 创意。(5分)

四、台风

1、上下场致意、答谢。(5分)

2、服装得体,自然大方。(5分)合计 20分 10分 100分 30分 40分 分值 得分

标准

一、主题内容

1、内容紧扣主题,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20分)

2、语言流畅自然,文采 华丽(10分)

3、主题深刻富有感召力和警示作用(10分)

二、普通话

1、发音基本标准(15分)

2、普通话流利(10分)

3、节奏优美,发音标准动 听,富有感情(5分)

三、表达

1、表达生动,动作恰当(10分)

2、感情处理得当(5分)

3、感召力强,富有创 意(5分)

四、台风

1、上下场致意、答谢(5分)

2、服装得体,自然大方(5分)合计

分值 40分

得分

30分

20分 10分 100分

标准

一、主题内容

1、内容紧扣主题,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20分)

2、语言流畅自然,文 采华丽。(10分)

3、主题深刻富有感召力和警示作用。(10分)

二、普通话

1、发音基本标准。(15分)

2、普通话流利。(10分)

3、节奏优美,发音标准 动听,富有感情。(5分)

三、表达

1、表达生动,动作恰当。(10分)

2、感情处理得当。(5分)

3、感召力强,富有 创意。(5分)

四、台风

1、上下场致意、答谢。(5分)

2、服装得体,自然大方。(5分)合计

分值 40分

得分

30分

20分 10分 100分

标准

一、主题内容

1、内容紧扣主题,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20分)

2、语言流畅自然,文 采华丽。(10分)

3、主题深刻富有感召力和警示作用。(10分)

二、普通话

1、发音基本标准。(15分)

2、普通话流利。(10分)

3、节奏优美,发音标准 动听,富有感情。(5分)

三、表达

1、表达生动,动作恰当。(10分)

2、感情处理得当。(5分)

3、感召力强,富有 创意。(5分)

四、台风

1、上下场致意、答谢。(5分)

2、服装得体,自然大方。(5分)合计 注:演讲时间为 3—5 分钟,不足或超过时间均扣分。

分值 40分

得分

30分

20分 10分 100分 演讲与口才论辩社


下载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的演讲与论辩思想(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的演讲与论辩思想(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相通之处

    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相通之处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被公认为是开启和引导西方两千多年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想走向的两大哲学巨擎。人们普遍认为, 此后的西方美......

    术中用血的制度与流程

    术中用血的制度与流程 一、凡术中需输血者,术前应查血型备保留血清,填好输血申请单,并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如需血量大或有特殊要求,应提前与检验科联系。 二、术中需输血时,由......

    (全英文论文)英语广告中的修辞与幽默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

    演讲技巧的道与术(精选多篇)

    演讲技巧的道与术 演讲技巧,是演讲的道中之术。中国著名青年演讲家、政商界领导者私人演讲教练柏君老师曾经评论过演讲技巧。思想的崇高、使命感、高度、深度是演讲的道,所谓......

    危机公关处理中的道与术

    危机公关处理中的“道”与“术” 危机公关是企业所不愿意遇见的,但是又是企业难免会遇到的,所以作为品牌经理,公关经理,市场总监等企业营销策划人才,应该懂得如何处理危机公关。......

    智慧、谋略与演讲美学(中)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http://www.jy365.net 智慧、谋略与演讲美学(中) 李燕杰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一、第一个“六”:魂、道、智、谋、艺、健 (四)谋 我原来是北京自由大学的创始人......

    小学教师演讲——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创造教育

    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

    排比在英语演讲中的修辞作用——奥巴马获胜演讲个案分析

    排比在英语演讲中的修辞作用——奥巴马获胜演讲个案分析 摘要演讲是修辞的最旱来源,两者关系密切.修辞手法是修辞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演讲中常用的语言技巧.排比是英语演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