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台湾地区公益广告比较研究[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6:4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香港与台湾地区公益广告比较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香港与台湾地区公益广告比较研究》。

第一篇:香港与台湾地区公益广告比较研究

香港与台湾地区公益广告比较研究

090311326 刘承飞

摘要:

香港和台湾的公益广告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双方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和底蕴,香港的公益广告用平实、亲切的言语感动民众,关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方方面面从百姓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入微的关注每个人,提高每个人的公众意识,让每个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而湾的公益广告的发展是很曲折的,台湾除了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外,同时受到日本和西方国家近代文化的影响,因此台湾的广告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二者都有着中国内地学习的价值。

关键字:

香港公益广告 台湾公益广告 差异 比较

正文:

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行行色色的各种不同的工艺广告,他们的点亮的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警示。那么什么是公益广告,各个国家的公益广告有什么区别,宝岛台湾和香港又的公益广告有着什么样的不同。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公益广告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

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媒体直接制作发布的公益广告,如电视台、报纸等。比如中央台就经常发布此类广告。这是媒体的政治、社会责任。第二种是社会专门机构发布的公益广告。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分别发布过“保护文化遗产”、“儿童有受教育权利”、“不要歧视艾滋病人”、“保护珍稀动物”等公益广告,这类公益广告大多与发布者的职能有关。第三种是企业发布制作的公益广告。比如波音公司曾发布过“使人们欢聚一堂”爱立信发布过“关怀来自沟通”等公益广告。企业不仅做了善事,也确立了自己的社会公益形象。从公益广告题材上分,可分为政治政策类选题,如改革开放20年、迎接建国50周年、科技兴国、推进民主和法制、扶贫等;节日类,如“五一”、“教师节”、“重阳节”、“植树节”等;社会文明类,如保护环境、节约用水、关心残疾人等;健康类,如反吸烟、全民健身、爱眼等;社会焦点类,如下岗、打假、扫黄打非、反毒、希望工程等。从广告载体来看,可分为媒体公益广告,如刊播在电视、报纸上的广告和户外广告,如车站、巴士、路牌上面的公益广告。

那么也就是说工艺广告的主要目的是要服务我们每一个人,提醒或者警示我们要为这个社会或者对自己做出有道德有好处的事情,拒绝不文明的现象。

但是公益广告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形势和所强调的内容有所差别,这有很多因素所造成,例如当地的经济状况,公益广告发展的历史,这个地区或者国家的历史和他们的理念等等的因素造成了地区之间的公益广告的差异。

公益广告在国外起源较早。现在在欧美发达国家,公益广告已相当普及,尤其是电视公益广告。电视公益广告最早见于美国、法国等全国性大电视网,如美国ABC和法国CANAL+。之后欧美一些跨国企业和机构也纷纷加入公益广告的制作和发布。现在欧美电视台播出的公益广告大多是由一些国际性或全国性组织、机构发布的,如国际红十字会、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全国健康协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就发布过大量公益广告。而一些大公司更是在发布商业广告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制作公益广告。如IBM的“四海一家”,通用电气的“照亮人生”等。这些大公司敏锐地看到公益广告虽然不直接宣传自身产品,但可以突出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心,树立企业良好高尚的社会形象,并通过频繁的播出强化了企业的商标印象,所以实际上也起到了宣传自身的作用。这些公司将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完美结合,双管齐下,牢牢占据着世界广告的领先位置,可谓物质精神双丰收。

在我国,公益广告事业近年来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道路、显示屏、公共场所的公益广告已十分常见。媒体上的公益广告也迅速增加。尤以电视为最,中央电视台的《广而告之》栏目开了中国电视台公益广告的先河。现在,几乎所有市级以上的电视台,都有公益广告时段。

我浅谈一下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公益广告的比较。

香港地区经济发达的发达和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十分发达的广告产业,成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和东亚广告业中心。因而又被成为广告海洋。香港公益广告也相当的丰富;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公益广告,香港的电视台,也用大量的时间播出公益广告。香港的公益广告,最大的感受是亲切自然,其广告用语直白平实,广告风格独具魅力,于中国内地公益广告相比,个性独具,成为香港文化的一部分。看香港公益广告的内容,或关注民众生活,或保护民众权利,或宣传政府的管理理念,或引导市民的文明行为习惯,方方面面,无所不包。内容从“请珍惜你的选举权”到“垃圾分类,就这么简单”,从“继续o型血”到“扶住老弱从小处做起“无所不有。而且在香港最著名的电视台得重要节目之前都要有一条公益广告播出。

香港的明星们都已拍公益广告为荣,在香港除了普通民众外,还有最多的主角就是明星了。这些明星,全是义务出演,并且以能拍公益广告为职责和荣誉,为香港的公益事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起着不可估量的良好影响。像刘德华,成龙这样的影坛大腕,除了在演艺事业不断进取之外,还投身于大量的公益事业。

用平实、亲切的言语感动民众,关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方方面面从百姓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入微的关注每个人,提高每个人的公众意识,让每个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也许是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也许是香港市民的文化释然,香港的公益广告没有高深的用语,没有灌输的姿态,让民众看了喜欢自然看了喜欢。

另外,香港有着发达的工艺广告和管理体制,目前形成广告行业的自律、消费者监督和行政管理有机结合的良好体系。为香港广告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再浅说一下台湾的公益广告

台湾的公益广告的发展是很曲折的,台湾除了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外,同时受到日本和西方国家近代文化的影响,因此台湾的广告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

90年代,台湾广告公司从盲目崇洋中自我思考,重新定位,以寻找更新的发展方式和更宽广的市场。随着广告业整合的完成,台湾广告业的现代特征逐渐呈现,主要表现为外资广告公司和本土广告公司相互借鉴、竞争成长;大型广告代理公司和专业化广告操作成为台湾广告业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广告公司的媒介行为日趋成熟,媒介购买和媒介代理成为广告公司的主要业务形式;在广告表现上,以消费者为中心、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现代广告表现形式开始成为主流。

中国人更注重心理内在的东西,但却更为含蓄;西方更直白,注重外在的条件。香港地区的广告过多地受到西方广告的影响,缺乏自己的特色。

香港地区广告宣传的五大特点:创新、塑造高贵的产品形象、以减价为手段、不同牌子的同类产品做比较以强调或夸张本产品的优点(这在大陆的广告法中是不备允许的)、铺天盖地的广告不断重复出现。香港地区广告的另一特点就是广告的重复性。广告不断出现,让人反复记忆但也容易让人厌倦。这种方法有它一定的作用性,但我们要尽量寻求一个平衡点,好的广告公司从来都是用最少的钱取得最大的广告效益。同样的广告5到9次可以让受众记得,多了会使人厌烦,造成资源浪费。

台湾广告较注重中华文化和广告的本土化。20 世纪 60年代初期台湾的广告公司规模虽然都很小,但普遍设置有媒介、业务、设计等部门。这些个广告公司一开始就沿着现代广告代理制的路子去经营。而21世纪的我们还在广告代理制门口徘徊,未得深入得其要领。广告代理制最特点是强调的广告业内部合理分工,互相合作。广告公司通过为广告主和媒介双重服务,桥梁的作用。

常看电视公益广告,总感到创意风格各异,各有各的妙处:有直言相告,启迪心智的;有妙喻惊人,针贬时弊的;有措辞警策,发人深思的;还有画龙点睛,让人茅塞顿开的……总之,一条创意绝妙的电视公益广告,总会通过声、像、字幕、音响等电视手段充分体现其创意效果,以求产生最好社会效益,达到警世和教化的目的。看创意好的公益广告是一种艺术享受。

公益广告事业,不仅仅是政府行为,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如果更多的企业家能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地参与,我国未来的公益广告事业定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和更加美好的前景。

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够多多的去关注公益广告,并且按照公益广告所说的那样去做,提高我们个人的素质,文明我们整个社会。

第二篇:香港与台湾地区公益广告的比较研究(写写帮推荐)

香港与台湾地区公益广告的比较研究

摘要: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教育方式和宣传手段,肩负着规范道德和造益全人类的神圣使命,它以有效的艺术手段,向社会发出各种鲜明而有力的呼唤。当前我国台湾与香港处于不同的发展环境,其公益广告的发展特点,创作原则也存在不同。关键字:

公益广告 香港 台湾

引言:

港台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制度层面的影响,与大陆相比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在发展程度上有很大的地区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民族心理趋向和历史文化背景等层面的一致性,在创意元素的运用上有很大的文化趋同性。总的来说,对港台地区广告发展的研究总结,对大陆的广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内容:

一,公益广告概述:1,公益广告定义,公益广告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为公众服务的非盈利性广告。我国通过电视媒体播出公益广告,最早出现的是1986年贵阳电视台摄制的《节约用水》。之后,1986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开播《广而告之》栏目,揭开了我国公益广告新的一页。2,公益广告的特性:公益广告是时代文化的窗口,这不仅仅是指它所依据的电视媒体是时代高科技文化的结晶,体现出当代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指公益广告的内容及其表现的形式,所传播的时代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生活情操、行为规范、民情习俗、文化心态,以及审美趣味、语言符号等等。它有着显著的文化特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鲜明的现实性:公益广告传播的内容都是“进行时”,很少去表现“过去时”和“将来时”,即使很多电视台播放的用电脑制作的历史故事如《悬鱼太守》、《孔融让梨》等公益广告,也是为了借古喻今,回答今天现实中的问题。所以,面对现实,有感而发,针对时弊,匡正过失,倡导新风,成为公益广告文化最具个性的本质特征。<2>明确的导向性:公益广告的文化底蕴应是创作者从生活中开掘来的,而不是简单的人云亦云,其导向性也不是简单地服从于宣传纪律的规范。公益广告的导向性,应是建立在对人类文化发展规律性的总体把握基础上的自觉行动,意在引导人们的社会行为使其在合乎规律性、合乎目的性的轨道上,不断地向公正、文明、健康的社会进步,而不致迷失自己的方向。<3>适度的超前性:公益广告为了体现出导向性,必须具有适度的超前性。这种“超前”,不是搞“乌托邦”,也不是追赶“时髦”,而是指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对现实的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洞察,在预见其发展规律性的基础上,适度地站在现实生活的发展趋势的前头,引导生活前进。公益广告应该“开一代风气之先”,倡导和培养一种新的观念,新的行为方式,引导生活前进。3,公益广告创作的原则和特征公益广告的创作,既要遵循一般广告的创作原则,又要体现公益广告的个性原则。公益广告创作的个性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1>思想政治性原则,公益广告推销的是观念。观念属上层建筑,思想政治性原则是第一要旨。思想政治性原则还要求公益广告的品位高雅。就是说要把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融思想性于艺术性之中。<2>倡导性原则,公益广告向公众推销观念或行为准则,应以倡导方式进行。传受双方应是平等的交流。摆出教育者的架势,居高临下,以教训人的口气说话,是万万要不得的。这并不是说公益广告不能对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发言。公益广告的倡导性原则要求我们采取以正面宣传为主,提醒规劝为辅的方式,与公众进行平等的交流。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如“珍惜暑假时光”“您的家人盼望您安全归来”“保护水资源”“孩子,不要加入烟民的行列”等。<3>情感性原则,人的态度,是扎根于情感之中的。如能让观念依附在较易被感知的情感成分上,就会引起人的共鸣,更何况东方民族尤重感情。如福建电视台播出的一则“两岸情依依,骨肉盼团圆”的广告,成功地将祖国统一的观念诉之于情。

二,香港和台湾的公益广告:1,香港的公益广告:在香港街头漫步,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广告,而其中最吸引人就是一些非盈利性广告。香港的街道比较窄,为了方便车辆的行驶,大都从中间用铁栏围住,而铁栏就成了悬挂公益广告的最佳地方。香港的公益广告创意较新奇,表现的非常绝妙,例如香港地铁公司曾发布过这样一则平面公益广告:一只毛茸茸的松鼠小心翼翼地抱着自己的大尾巴站在扶梯上,广告的标题是请注意与电梯的缝隙保持距离。这则广告的创意好就好在运用一只可爱的小松鼠来作为表现的载体,生动地传达对他人爱护关心的公益概念,情真意切,容易产生号召力,诱发人们自觉地去采取行动,使人们在欣赏中得到警醒。2,台湾的公益广告:台湾的公益广告侧重于其内涵,一般表现得较为生动,内涵丰富。例如1990年的庆祝母亲节,各大艺人合拍,素颜出镜,表现了对母亲的尊敬。另外台湾的公益广告还比较贴近现实,与现实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例如1992年的《雨中娃娃》。该片以含蓄、沉稳的诉求方式,以娃娃车的残骸为拍摄主体,以一滴滴雨水象征孩子及家属的泪水和哀伤。如此沉重的广告主题使人过目不忘,在悲伤中使人管觉。香港与台湾公益广告的意识形态差异。3,香港与台湾公益广告的意识形态差异:当代生活中,广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颠覆着我们的传统思想和价值观念,就这种颠覆而言,台湾和香港的区别在于:台湾的颠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的,也就是说,台湾所谓的颠覆有一个政治的前提是不能越过的,加之在这个政治前提下被培植的思考习惯本身,象是一种警号自觉地强调着不能越过的事实。这种颠覆的自由还可以用另一个“垃圾虫”形象意义先后倒置的例子说明。在香港清洁运动中,为了配合政府的行动,公益广告设计了一个“垃圾虫” 形象。垃圾虫是乱扔垃圾的人制造的:一片草地,经过此处的男男女女随手将吃剩的食物或包装材料扔在草坪上,草坪渐渐从里面凸起,变成一个绿色的可以行走的动物,其身上的垃圾变成一个个红色的凸起的粘状物,垃圾虫蹒跚走出镜头,原来的绿地成了裸露的水泥地。广告的意义不言而喻,垃圾虫是一个被否定的形象。以后,在街头招贴的清洁香港的广告画中,虽然出现了与垃圾虫相对立的形象“清洁龙”,但是其影响无法与当年的垃圾虫相比,因此,许多清洁香港的广告还是以垃圾虫为清洁标志:一个绿色底上带有红色块的垃圾虫,头戴一定高筒礼帽,向上摊开双臂,旁边立有垃圾箱。在这样一幅宣传画中,垃圾虫站在中间,作为主角进入清洁香港运动的实践,被清洁的对象这时成了清洁的标志。同一个形象,其意义在介入了时间的因素后,发生了变化。对此,香港的广告人士李悦说:这正是广告宣传中“正不胜邪”的最好例子。虽然在台湾人的生活经验中,这种现象会有发生。但是,对这种变化表示公开的认可,并由垃圾虫“邪”告示市民应该清洁香港,“以邪胜正”大反串式的意义颠覆,在一种被养成正反界限分明,不可倒置的台湾政治文化环境里是难以实践的。在台湾,意识形态以及维护政治体系所必须的标准和价值不论是在何种场合,都要维护其严肃性。例如,“红桃K”(补血的药物)曾经登出一则广告:在红桃K形象标志下,写着“呼儿嗨„”。4,香港与台湾公益广告的创作相同点:公益广告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在传给人民大众一种温情的同时,唤起公众的公民意识、公益意识和公德意识,弘扬良好社会风尚,在加强精神文明中发挥其应用的作用,这是广告界人士一直重视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公益广告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构思、创意和制作公益广告是前提。我国香港与台湾滴区的公益广告在构思、创意和制作方面都注意到了要突出社会性、体现教育性、提倡多样性和把握双效性是公益广告设计的关键。

三,总结:由于我国香港地区与台湾地区的环境不同,发展不也不同,故难免在创作方面会存在一些差别,例如据说香港的公益广告不是白作的,是要花钱的,但在台湾却并不是这样。公益广告旨在增进公众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影响其对此类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其行为和做法,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由于公益广告本身具有鲜明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对受众的影响大到意识形态、道德观念,小到内心的触动和感悟,都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影响与导向。公益广告要实现和达到最佳效果,就要结合发布媒体的特点,采取最恰当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技巧,对于报纸公益广告来讲,要借助广告的美感、艺术性和感染力来引发受众的共鸣,同时在时效性、新闻性、贴近性、信息量等方面做文章,让理性的内涵通过感性形式反映出来,使得传播内容更加容易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真正从公益广告中获得教益。参考文献:

《我国公益广告研究》张明新 余朝阳 《试论公益广告的创作》于松丽

《中外广告史新编》杨海军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外广告史》陈培爱 中国物价出版社 《中国公益广告大事记》聂艳梅

《公益广告初探》高萍 中国商业出版社

第三篇: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缓刑制度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缓刑制度比较研究 作者:许凯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5期

【摘要】缓刑制度旨在消除短期自由刑的弊端,鼓励犯罪人重新回归社会,预防再犯。海峡两岸的缓刑制度存在诸多差异,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缓刑制度价值的实现。本文立足于两岸现行刑事立法,结合相关刑事法律的修改,展现两岸缓刑制度的差异,并以缓刑制度价值实现为标准,分析大陆缓刑制度现存的诸多不足,以期冀对我国刑事立法的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缓刑;价值;适用条件;期限;考察机构

一、缓刑适用条件

(一)缓刑适用的对象条件

根据大陆《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缓刑适用的对象条件必须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台湾地区“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了缓刑适用的前提条件,即“受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之宣告”,可见大陆和台湾的缓刑都适用于刑罚处罚较轻的罪行。

表面上大陆的缓刑适用范围要广于台湾,然而实际上台湾缓刑适用面却更广。第一,台湾地区的罚金刑属于主刑,而大陆地区的罚金刑属于附加刑,台湾缓刑的适用刑种即比大陆多出了一种,而由于台湾刑法中罚金刑的适用面更为宽泛,则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缓刑的适用范围。第二,大陆刑法分则中,三年是有期徒刑中较高法定刑幅度和较低法定刑幅度的界限,这就给法官判处三年以上徒刑以排除缓刑适用留下了可能,同时很多罪行的法定刑都是“三年以上有期徒刑”,①台湾刑法很多罪名配置的法定刑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六个月以下有期徒刑”等等,②这样就使得台湾“刑法”中能够适用缓刑的罪名多于大陆。

(二)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

大陆《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有: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会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台湾地区“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的缓刑适用实质条件是:1,认为暂不执行为适当者;2,未曾因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的宣告;3,即使因为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的宣告,但是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五年以内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岸法律都注重适用缓刑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一方面要衡量犯罪行为的社会危险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如都将犯罪人事后的态度或者表现纳入决定是否缓刑的标准中,“两岸缓刑制度的实质条件都注重犯罪行为的情状,犯罪后的表现,……,体现出缓刑刑罚价值的趋同”。但同时缓刑制度的差异也很明显:1,大陆《刑法》

要求判处缓刑需符合四个条件,而且必须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而台湾“刑法”中只要求“暂不执行适当”作为实质条件,而且刑法并没有明确其内容,得交由法官进行判断;2,大陆刑法更多的考虑刑法防卫社会的功能,四个条件都着重于犯罪人犯罪后的表现和影响;而台湾“刑法”中不仅考虑罪后行为,也考虑犯罪人的罪前情况,体现保卫社会和防止再犯,感化教育并重的特点,更符合缓刑制度的价值。③

二、缓刑期限,犯罪人负担及考察机构

(一)缓刑的期限

大陆《刑法》规定的缓刑考验期: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2个月以上1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考验期为1年以上5年以下。④与此相比,台湾“刑法”并没有根据刑罚种类不同而对缓刑考验期有所区别,无论犯罪人被处以罚金,拘役或是有期徒刑,台湾“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的缓刑考验期均为二年以上五年以下。

与台湾相比,大陆缓刑考验期限有两个特点:1,根据不同的刑法种类规定缓刑考验期;2,考验期的起点一般都略高于所判处刑罚的起点而低于刑罚的最高期限。一方面通过区别对待充分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刑法根据犯罪人罪行的轻重和刑事责任的大小确定不同幅度的考验期。另一方面对考验期起点的限制有利于防止法官滥用权力,维护法律的权威。

(二)考验期内犯罪人的负担

大陆《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台湾“刑法”第七十四条第二项规定了犯罪人的八项义务,包括向被害人道歉,立悔过书等。

将上述条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1,大陆缓刑是“应当性义务”法官没有排除适用某一项或者某几项的自由,而台湾“刑法”则规定法官“得斟酌情形”进行裁量。2,大陆缓刑所规定的义务着重于对犯罪人的限制和制裁。相比之下,台湾缓刑期的义务内容更加丰富,不仅着眼于对犯罪人的限制,还规定了对被害人的补偿和帮助这有助于防止缓刑期间内犯罪人放任自流导致缓刑有名无实,帮助犯罪人重新回归社会,也对被害人及其亲属进行补偿和抚慰,这充分体现了缓刑对犯罪人进行教育改造的目的。⑤

(三)缓刑的考察监管机构

根据大陆《刑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在《刑法修正案

(八)》出台之前,法律规定“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而在实践中由于公安机关担负了繁重的工作任务,导致监管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刑法》规定了对缓刑人员依法实施社区矫正。然而,针对社区矫正的实施机构,《刑法》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台湾“刑法”也没有明文规定缓刑的监管机构,⑥第七十四条第二款第四项规定了犯罪人应当向“指定之公益团体、地方自治团体或社区”提供劳动,在“保安处分执行法”和“更生保护法”则规定:犯罪人应服从检察官及执行保护管束者之命令,离开在10日以上时,应经检察官核等义务。⑦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台湾通过对缓刑期内义务履行进行规定来明确缓刑的监管机构,与大陆相比:1,台湾的考察机关机构更加多元化,有利于加强犯罪人与周边社会接触交流,促使犯罪人重新回归社会,为社会所接纳;2,通过对具体义务的履行落实监管机构职责的方式,更有利于督促相应机构进行监管;3,台湾地区基本遵循着“国家”,“社会”,“个人”三方主体共同参与的模式,这对大陆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注 释:

①如大陆《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铁路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铁路运营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的货币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②如台湾“刑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意图刺探或收集第一百零九条第一项之文书、图画、消息或物品,未受允准而入要塞、军港、军舰及其他军用处所建筑物,或留滞其内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零七条规定“意图供行使之用,而贩卖违背定程之度量衡者,处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罚金”。

③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地区在2005年修正“刑法”时,将原有的“

一、未曾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

二、前曾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执行完毕或赦免后,五年以内未曾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改为了现行法律中强调“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宣告”,体现了台湾“刑法”更加注重扩大缓刑的适用范围,以感化轻微犯罪和初犯,促使其回归社会的立法宗旨。④根据《刑法》第四十二条“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第四十五条“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⑤在“保安处分法”和“更生保护法”中关于保护管束的内容更为丰富和详尽,如犯罪人不得与素行不良之人往返,辅之以就业,就学或者其他适当方式等等。相比之下大陆刑法中对缓刑义务的规定过于简单,更是易于导致缓刑制度趋于有名无实的现状。

⑥台湾“刑法”在2005年修改以前的第九十四条规定“保护管束,交由警察官署、自治团体、慈善团体、本人之最近亲属或其他适当人之行之”,修改后删除了第九十四条导致《刑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缓刑的考察监督机构。

⑦参见“保安处分法执行”第74—2条,“更生保护法”第11条。

参考文献:

[1]史振郭.两岸缓刑制度的新发展与比较借鉴[J].犯罪研究,2012(3).[2]欧阳竹筠,吴殿朝.对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思考[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1).[3]龙洋.我国大陆与澳门、台湾地区刑法缓刑制度的比较研究[A].李希慧、刘宪权.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第1卷下册.[4]马克昌.台湾地区刑法缓刑制度修正评述[A].李希慧、刘宪权.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第1卷下册.

第四篇:公益广告创意设计研究

公益广告创意设计研究

重庆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视觉传达艺术

年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公益”已经成为现代物质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主题.公益广告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并直接受益的活动.公益广告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弘扬民族精神、环境保护、社会伦理道德、公共秩序、社会热点问题等等,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帮助人类进行全面的道德建设,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而公益广告作为公益事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民族与生俱来的心理积淀,是表达人类对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哲学,艺术,文学作品,民俗风情等都为现代中国公益广告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广告人将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地运用到公益广告的创作中,采用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手法,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公益;精神;传播;思想

一、绪论

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是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公益广告通常由政府有关部门来做,广告公司和部分企业也参与了公益广告的资助,或完全由它们办理。它们在做公益广告的同时也借此提高了企业的形象,向社会展示了企业的理念。这些都是由公益广告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使公益广告能很好的成为企业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渠道之一[1]。

二、公益广告的发展

1.公益广告的起源

现代公益广告产生于40年代的美国。当时,由于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一种独特的富有魅力的宣传工具,同时也是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的出现,这便是最初的公益广告。

50年代,为防止森林火灾制作的“冒烟熊”公益广告播出,40余年来,已成为森林防火的象征,使美国森林火灾在林区人口增加10倍的情况下,减少了一半。2.6万英亩的森林免遭损害,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美元[2]。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事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自1987年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栏目开播以来,一批以热爱祖国、关爱环境、尊老爱幼为题材的公益广告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1996年9月至10月,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统一部署,各地围绕“中华好风尚”这一主题,集中发布了一批歌颂中华好风尚的公益广告,从而把我国公益广告事业推向高潮。此后,又有“自强创辉煌”等主题公益广告活动,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2公益广告的发展

公益广告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工业革命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它的出现。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环境资源问题,公益广告本着一种宣传、启示、教育和规劝的意图应运而生,并在日后逐渐传入欧洲、亚洲,再慢慢传遍全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传到中国时已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贵州电视台首次映出的“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揭开了我国公益广告的序幕[3]。但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做做停停、时断时续、愿做就做应付差使的状况,除了以能引起全国震动、关注的重要事件和热点问题为素材制作的公益广告短时间内还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外,其他公益广告基本不被重视。这让中国的公益广告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广告发布的限制影响

由于中国的公益广告发布是政府指令、媒体制作发布。因此媒体对此并不热衷,只是把其当做任务去完成。态度比较散漫不认真,随意分散,勉强应付了事。媒体必须改变器现在对公益广告的态度,认识到它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它对于媒体的利与义。发布公益广告不仅能为媒体带来好的名声,紧随其后的就是观众对媒体的信任,最终还是会给媒体带来其应得的和意想不到的回报。

(2)企业的热衷度缺乏

由于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还比较淡薄。他们认为公益广告属于非营利性广告,投资它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因此大多数企业宁愿出资多投一些商业广告为企业产品多做一些宣传。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目光浅短的认识和做法。公益广告虽然不能为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宣传效果但其为企业带来的无形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现在的企业拼的不是广告的量的多少,而是企业的综合实力。而投资公益广告为企业带来的消费者们的好感和信任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3)资金的限制

由于公益广告的制作是需要经济支持的,一些重大的、优秀的广告制作更需要大的经济投入。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还未建立起政府、市场和社会领域三者间的协调关系,还没有一个专门非赢利机构负责组织、策划、创意公益广告,同时也缺乏借鉴、运用商业广告的传播技巧来推动公益广告发展的方法。这是一个不可逾越门槛只有完善公益广告的一系列的系统才能带动公益事业的进步。解决资金问题才是最根本最关键的,也是当务之。

3公益广告的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文明的不断发展,我们在享受这些丰富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我们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很多人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地理解为发展过程,而经济发展过程又被理解为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数量的增长过程。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了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忽视了社会全经济的增长;把现代建设事业片面理解为仅仅是经济建设事业;把现代化过程只看成是经济面发展的综合效益;还有的经济项目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短暂的、一时的经济效益,像生态平衡严重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能源日趋紧张等等,这些问题正在威胁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和生活的质量。

政府已经意识到并越来越重视这些问题,提出并提倡在全社会建立节约型社会,倡导树立“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生态文明”、“绿色消费”等理念,从宏观上引导社会向着文明、民主、富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在这个过程中,公益广告无疑应该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进行沟通、规范社会行为、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念的重要宣传教育形式。

企业出于对自身社会生存的考虑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种全新的企业理念产生了:企业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企业应对社会负责。基于这种理念,企业界现在非常重视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并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态危机、社会热点等问题。企业观念的转变对以后的公益广告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变革。

面对新的发展浪潮也要求广告业自身进行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从过去单一的商业广告中走出来,大力发展公益广告,大众传媒和广告人应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的建设,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全新的文明观念,疏导社会文化心理,建设新的伦理道德规范,以帮助社会全体成员在形成共同拥有的新的价值观念体系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4]。

三、公益广告的现状

尽管与一些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国公益广告事业仍有相当的距离,但是经过十几年来的努力,现代公益广告在我国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公益广告已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并吸引了一批单位来支持、参与公益广告事业。

1.现阶段我国公益广告的特征(1)公益性

公益广告的最显著特征是公益性而非商业性。公益广告是纯粹的“公益服务广告”,其中不应含有任何商业目的。公益广告虽然也是在从事一种诱导性传播,但是其广告信息均围绕公众利益,而不是广告主利益。

(2)义务性

公益广告作为广告主的行为,反映其强烈的义务性。公益广告内容与广告主商业利益无直接关系,但还要投资制作,体现处投资者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和义务感。无论是政府机构、社会团体还是企业,都是在一种崇高的使命感驱使下,策划、出资制作了相关内容的公益广告。如最近电视上经常播放的一则公益广告:妈妈为女儿讲故事哄她睡觉,以为女儿睡着了,便轻轻地关上门出去了,转到下个镜头是妈妈为她的母亲洗脚,老人的眼中流露出慈祥和怜爱的目光说,“你也累了,该歇歇了。”妈妈说:“不累。”这一切正好被没睡着的女儿偷偷看到,当妈妈为老人洗完脚,进女儿房间的时候,女儿不在床上,妈妈回头一看,女儿很吃力地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洗脚。” 广告的结尾打出某制药厂的字幕,证明其广告主是一家商业企业。在当代社会的公益广告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公益广告的义务性。

(3)社会性

公益广告的主题及公益广告所产生的效益带有显著的社会性。公益广告的主题内容存在深厚的社会基础,它取材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再通过广告以鲜明的立场、健康的方式实现正确导向。它解决的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而且通过社会的倡导或警示产生效益。公益广告从主题内容和传播效果看,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如中央电视台第五频道在每周日播出的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中,由于播出时间基本上在深夜,所以在播出之前都会提示观众“夜深了,为了他人的睡眠,请您将音量调小。”

(4)大众性

公益广告的诉求对象是最广泛的社会公众,广告受众具有大众性。公益广告从性质上讲是公众服务类广告;从内容上讲是社会性题材广告;从目标上讲是宣传教育类广告。这一切都决定了公益广告具有最大的受众面,公益广告是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信息传播。

(5)观念性

公益广告在内容上不是介绍商品,也不是宣传企业,而是传播事关社会公众直接利益的一种观念,这种非关商品、非关企业个体而关注社会公众利益的观念性广告,成为公益广告的又一特征。公益广告信息传播的观念,或是告知一个与全民福利有关的讯息,如“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可能是我们的眼泪。请珍惜水资源”;或是传达一个助人、健康的活动,如“助人乃快乐之根本”;或是传播一个政令、共识、理念,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或是教导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都是围绕社会公众利益的观念。

(6)教育性

公益广告以广告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社会公众产生教育目的,负有教育使命。公益广告诉求方式丰富多样,以其社会性的主题,表现在独具匠心的艺术作品里,寓宣传教育于情理之中,以倡导、鼓励、规劝、警醒甚至批评等方式引起共鸣,达到一般政治教育所不及的社会效应。

四、公益广告创意

如何让公众感到有趣、好奇、轻松、耐看,从而巧妙地使公众发自内心地接受,是制作者的首要课题。比如“节约用电,出门关灯”,我们来看看俄罗斯广告人是如何做的。一组动画画面,一对夫妇吵得天翻地覆,丈夫不堪忍受,收拾衣物离家出走。妻子如梦方醒,抱着几个孩子失声痛哭。不一会儿房门突然开了,丈夫出现在门口。丈夫回来了!妻儿正欲破涕为笑,哪知丈夫手一伸,啪地把墙上的开关关掉,摔门扬长而去。房内顿时一片漆黑。出现字幕:节约用电,人走灯灭。这就是创意,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的结局。

比起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在创意上相对自由一些,因为商业广告必受到广告主的制约。而公益广告只需符合本国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受制约较小,创作者有更大发挥余地。

一个好的公益广告创意,大致应具备以下特点: 1.深刻揭示本质,透彻剖析事理

中央电视台曾播过一条警告吸烟危害生命的公益广告。电视画面中,在醒目的位置上显出“吸烟”两个大字,背景上是吸烟危及健康的组合画面,“烟”字半边的“火”将一支香烟点燃后熊熊地燃烧着,烧出了一连串惊人的数字:

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所引起的死亡人数达300万人,占全年死亡人数的5%;世界上每10秒就有1人因吸烟而丧命;

我国15岁以上男性吸烟率平均为61%;„„ 深沉的画外音进一步作了本质的揭示:

吸烟是继战争、饥饿和瘟疫之后,对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一组惊人的数字,一句振聋发聩的警告,从本质上道出了吸烟的危害,让人们看后胆战心惊,利害自明,从而收到了良好的宣传警示效果。

一个好广告创意是智慧的结晶,它会使公益广告的警示教化效果倍增。

2.高度艺术浓缩,巧妙含蓄比喻

公益广告必须紧凑简短,不容拖泥带水。而对其宣传效果却要求虽短犹精,情真味浓。这就要求把告诉人们的东西高度浓缩于耀眼的一瞬间。

山东省1997的一条获奖公益广告就堪称令人难忘的佳作。广告一开始,一枝苹果花充满屏幕,繁花凋谢后,绿叶枝头结出一个苹果,越长越大,长成一个硕大鲜美的苹果。果实隐去,又结出两只小苹果,果实再隐去,又结出四个小苹果„„,几经隐显,果实累累的枝头上全是瘦小的残次果。这时,不堪重负的苹果枝“咔嚓”一声被压断——画面定格。远处传来一声意蕴深厚的画外音:人类也要控制自己[5]。

艺术的浓缩,比喻的精巧,可以十倍地缩短时间和篇幅,可以百倍地增加感染力与说服力。

3.适度地夸张,精辟地警策

好的广告创意离不开精妙的比喻,更离不开适度而准确的夸张。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珍惜水资源的公益广告,在直言相告国民“中国是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后,接着不无夸张地警告人们:如果肆无忌惮的破坏水资源,我们最后看到的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画面上,一滴晶莹的泪水从一只美丽的大眼睛中滴落。让人闻言慑服,触目惊心,实在是警世箴言,点睛妙笔。

常看公益广告,总感到创意风格各异,各有各的妙处:有直言相告,启迪心智的;有妙喻惊人,针贬时弊的;有措辞警策,发人深思的;还有画龙点睛,让人茅塞顿开的„„总之,一条创意绝妙的电视公益广告,总会通过声、像、字幕、音响等电视手段充分体现其创意效果,以求产生最好社会效益,达到警世和教化的目的。看创意好的公益广告是一种艺术享受。

公益广告事业,不仅仅是政府行为,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如果更多的企业家能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地参与,我国未来的公益广告事业定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和更加美好的前景。

五、公益广告创意形式

公益广告作为社会公共信息的传播手段与社会观念的劝导方式之一。与教育、宗教、游行等方式,宣传、公告、新闻等工具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传播功效。这是由公益广告隶属于广告范畴的要求所决定的,即既要传达明确的信息,又要通过富有创意的形式来表达,从而减少了人们信息接受防线的警戒,能使人们主动地参与沟通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与一般的宣传、公告相比,它具有更高的传播境界。

公益广告需要创意,是为了让社会公众更情愿地接受发讯者的意图。一般地,当某样东西是你的迫切需要时,你只要知道信息就可以了,并不十分在意被告知的方式。而对社会观念、社会问题的了解和参与,如果传达缺乏情感共鸣的切入点。缺乏震撼力时。人们对公益信息不是视而不见,就是熟视无睹。

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公益广告的创意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距离。尽管如此,其间也不乏一些好的作品。如《北京日报》的“一条大河曾经波浪宽”用文字添补的方式在印刷体和书写体之间造成幽默对比,于轻松的微笑之间使受者感到观念的沉重。香港曾推出一幅宣传环境卫生的招贴广告。画面是风景优美的海湾照片。这则广告画面上并没有诸如“请勿乱扔果皮纸屑”、“请勿随地吐痰”以及“吐痰罚款”之类的广告语。而只是在画面的天空中画了一双深邃的眼睛,明亮传神。仿佛注视着天空下的每一个人。以此表明清洁与健康与每个公民都有着密切联系[6]。这幅广告的表现手法颇与众不同。妙在没有直白、含义蕴藏。使人在欣赏深思中得到警醒。

六、公益广告发展路线

回顾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历史,其从量到质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都是以人们对公益广告重要性的认识为前提的。既然公益广告是公益事业,就不应仅仅是政府行为,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未来公益广告的更好发展,首先还要依赖于社会各界对公益广告作用认识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公益广告是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促使人们明辨是非,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种有效形式。公益广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遵循以下路线大力发展:

1.是增强文化色彩,提高艺术性,不断推出“精品”

目前,我国公益广告业存在着一个很大的不足是制作流于简单化、程式化,缺乏文化色彩和感染力。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应积极开拓广告内容,其内容既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也应涵盖竞争、创新、效率等时代性方面,以此把公益广告引向更深的思想文化层次。另一方面,在制作上要执行较高的标准,应精益求精,严格把关,赋予较高的文化色彩和品味。对广告制作的各个环节,如语言、画面、声响和整体意境等都应高标准、严要求。

2.是明确受众对象

以公益广告的定义出发,社会效益应是其首要的追求,其诉求主题应是公益性的、慈善性的、服务性的,其目的是赢得公众的好感和支持,这一点已是无可置疑的。公益广告面对整个社会,它的服务对象是公众,受公众监督,要对公众负责。作为向整个社会呼吁的公益广告,因每一则广告的切入点不同,它的广告主题、广告内容、广告诉求点也不同,所以它应该是针对着某一相关群体受众而言的,对这一相关群体的受众有着直接的影响力。不能因为强调了它的公众性而忽略了它对某种问题、某种现象的针对性,只有加强公益广告的针对性,才会使公益广告对社会诸多问题切入准确、渗透力强。如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心声要用心去聆听(老人篇、学生篇)》,其主题使唤起全社会对老人、孩子的理解和关爱,广告对象是十分明显的,所切入的社会热点也是十分明了的[7]。正是依靠这一相关群体受众的感悟,才能波及整个社会的感悟,才能达到社会共同利益的目的。因此,公益广告的创作也应遵循一般广告的基本规律,要有明确的目的及广告对象,在强调公益广告的社会性和公众性时,同时注意广告对象的特定性。

3.加强规范,提供优惠政策,为公益广告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公益广告要有一个快速的发展,一方面广告管理部门应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如规定媒介公益广告的投放应达到一定比例;另一方面,应出台公益广告方面的一些优惠政策,积极调动广告制作部门、媒介等的积极性。对街头公益广告的制作,应由政府部门积极承担起来,并鼓励企业、商家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另外,有关部门每年都应组织公益广告的评比,对优秀作品予以厚奖。通过以上路线的指引,使我国的公益广告不断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东进.现代广告一原理与探索[M3.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377,379.[2] 陈培爱.中外广告史[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189·195.[3] 李友萍.现代公益广告的创作及发展分析.中国期刊网,2001.[4] 陈培爱.中外广告史[M].中国物价出版社,19O,191.[5] 宗德宏.中国广告徘徊在世纪之门[M].改革出版社.1998:285.[6] 赵馨.让公益广告褪奇装[J].现代广告杂志,2002,(7).[7] 程士安,陈文轩.对我国公益广告现状的一点思考.中国期刊网,1997.

第五篇: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比较研究

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比较研究

来源:免费论文网 [ 2007-5-9 17:17:06 ] 作者:未知 编辑:论文

摘要:近年来,内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把到香港上市作为扩大筹资渠道,求得自身更大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概况,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比较分析了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四种模式,对内地企业香港上市前景进行了展望。

去年以来,尽管香港证券市场受国际股市的影响持续低迷,但内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去香港上市的热情却丝毫未减。据统计,去年联交所新上市的企业中约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内地企业,目前正处于筹备阶段计划在今明两年上市的内地企业至少有50家。此外,随着国内上市公司增发H股模式(A to H)的开启,出于经营国际化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需要,内地证券市场可能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去香港市场增发新股。

一、内地企业香港上市基本概况

1.概览

香港作为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吸引国际资本方面优势明显,其成熟的市场运行环境,完善的投资银行服务,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体制对于内地企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已成为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地。从 1993年起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青岛啤酒,至今年5月底为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各类来自内地的公司达140余家。10年来内地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融资七千多亿港元,占同期香港市场融资总额的六成以上,香港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内地企业筹集国际资本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场所。据香港联交所公布的有关资料统计,截至到今年5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总市值为四千多亿美元,在全球各主要交易所中名列第八位。其中,中资背景企业 140余家,总市值达13460亿港元,占整个港股市价总值的29.5%,已成为香港证券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早先上市的国有企业政府色彩浓厚,包装过度。上市以后未能真正与国际惯例接轨,在经营管理、会计审核制度、业务评估等方面同香港惯用的规则还存在一定距离。二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不强,经营业绩逐年下滑,亏损家数逐年增加。H股和红筹股1996年有2家亏损,1997年有4家,1998年有8家,2000年则扩大到12家,2001年所有H股和红筹股平均盈利仅几分钱。三是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及时。H股公司业务运作以及监管乃至企业内部的政策变动等信息披露不及时,国际投资者无法清晰、及时地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造成投资者信任危机。四是公司治理不规范,管理水平低。盲目更改募集资金,盲目投资,盲目多元化现象严重。五是资产运作不灵活,二级市场再融资能力差,目前国内大部分在香港上市公司(红筹股、国企H股)已经丧失了再融资功能。

二、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模式比较

1.H股上市。

H股是指公司注册地在中国内地,向境外投资者募集股份,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H股上市适用中国的法律和会计制度,向香港投资者发行股票,在香港主板或创业板上市,但仅在香港发行的股票可以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市流通,其他股票不在香港市场流通。H股公司向境外股东支付的股利及其他款项必须以人民币计价,以外币支付。

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H股上市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提出书面申请并附有关材料,报经证监会批准。证监会对H股主板上市的主要条件为:(1)符合我国有关境外上市的法律、法规和规则。(2)筹资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外资政策及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立项的规定。(3)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人民币,过去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6000万元人民币,并有增长潜力,按合理预期市盈率计算,筹资额不少于5000万美元。(4)具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及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较稳定的高级管理层及较高的管理水平。(5)上市后分红派息有可靠的外汇来源,符合国家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目前在主板市场上市的H股公司中,基本上是大型国有企业,共有51家,2001年12月上市的“浙江玻璃”是首家民营企业以H股的身份在香港主板上市。

证监会对H股创业板上市的基本原则是“成熟一家,批准一家”,股份公司应依法设立并规范运作;公司及主要发起人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在最近2年内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凡有国有股权的公司必须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科技部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优先;并且要符合香港创业板的上市规则。截止到2003年5月底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H股公司共有22家,其中今年新上市7家,其中包括了金蝶软件、复旦张江生物医药等国内一批知名的高科技企业。

2.红筹股上市。

红筹股一般是指在境外注册,香港上市,控股股东在中国大陆的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红筹股上市适用注册地的法律和会计制度,按照香港证券市场的上市规则和上市要求向香港联交所提出股票上市申请。

早期的红筹股主要是一些中资公司收购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后改造而形成的,如中信泰富、骏威投资等。1995年以后出现的红筹股,主要是内地一些省市、国家大型企业集团将其在香港的窗口公司改组并在香港上市后形成的,如上海实业、北京控股、中国海外、首长国际等,最近几年上市的红筹股则以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为主,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香港)石油、联想集团等。目前,在香港主板市场红筹股主要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创业板红筹股则以国内科技型民营企业为主角,如金蝶国际、裕兴电脑、蓝帆科技、维奥生物等。红筹股已经成了除H股、N股外,内地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一条重要渠道。

受前期“广信、粤海事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香港证券市场上红筹股表现较差,市场整体走势长期以来低于香港恒生指数,交投极不活跃,而且股票价格大多数低于净资产值,市盈率在10倍左右,逐渐丧失了香港股票市场证券分析师和广大机构投资者的信任,也基本上丧失了当初期望的境外持续股权融资的功能,这是内地企业采用红筹方式去香港上市前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3.买壳上市。

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取得该上市公司的控股地位,然后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非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融资的能力进行融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一般来讲,内地企业购买的香港本地上市公司都是一些主营业务发生困难的公司,企业在购买了上市公司以后,为了达到在证券市场融资的目的,一般都将一部分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内,提高其再融资能力。由于在香港市场上融资不受时间限制,没有连续赢利等财务指标的硬性要求,并且一般以私募(定向配售)为主,这样就非常有利于公司成功买壳后进一步的融资。

买壳上市作为赴港上市的一个重要途径,正越来越受到内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关注,这不仅因为在香港买壳上市具有方式更灵活、融资速度更快和投入产出比高等比较优势,而且在于它可以提供相对广阔的私下操作空间。企业买壳上市运作成功与否,除了选择合适的“壳公司”外,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在合适的时机聘请到优秀的中介机构将会对企业的买壳上市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阳光文化收购良记、上海证大买壳四海互联网、世茂中国控股收购东建科讯等都是近年来香港证券市场上买壳上市的经典之作。

4、造壳上市。

造壳上市是指内地企业在海外证券交易所所在地或允许的国家或地区,如百慕大、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独资或合资重新注册一家中资公司的控股公司,用以控股境内资产,而境内则成立相应的外商控股公司,并将相应比例的权益及利润并入境外公司,进而实现以该控股公司申请上市的目的。企业采取境外造壳上市,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规避现行境内上市政策的监控,避免证监会烦琐的申请程序和较高的上市要求;二是利用避税岛政策,实现合理避税。造壳上市与企业在境外买壳上市相比更具有优势,企业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构造出比较满意的“壳公司”,上市的成本和风险相对较小,因为造壳上市是有目的的选择或设立“壳公司”,然后申请上市,一方面造壳成本比收购上市公司(买壳上市)成本低;另一方面“壳公司”与内地企业处于同一的大股东控制之下,业务关系密切,除了利用“壳公司”申请上市外,内地企业还可以借助“壳公司”拓展境外业务。

1992年10月,由仰融运作的“华晨汽车”成功实现造壳上市,这是中国企业境外造壳上市的第一家,也是中国股票在纽约上市的第一只。此后,有大量的中资背景企业采取造壳方式境外上市。香港创业板设立之后,出于规避国内监管、股票全流通、股票期权激励等多方面的考虑,准备到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国内民营企业大多采取了境外造壳上市的方式,以“假外资”的身份直接申请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如2002年8月份上市的楼兰控股、迪斯数码、银河映像等。在香港创业板市场上,那些注册地在百慕大、开曼群岛的上市公司大多数是内地企业造壳上市的杰作。

5.四种上市模式的主要差异。

(1)H股上市与红筹股上市、买壳上市、造壳上市的最大区别在于股票是否全流通。H股公司由于是在中国大陆注册。其股权结构仍划分为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等,与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状况一样,国有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仅对社会公众发行的股票可以上市流通。而红筹上市视同境外公司上市,境外公司没有发起人股、国家股、法人股等概念与限制,故公司的所有股份均可在市场流通;根据香港联交所的有关规定,在禁售期结束以后股票便可以全流通。买壳上市和造壳上市由于“壳”资源是香港本地股或联交所接受的司法上市地,根据注册地的有关上市规则,股票可以全流通,而且,许多买壳上市和造壳上市公司本身就是红筹股概念。

(2)上市的国内审批难易程度不同。H股上市审批比较容易,证监会对H股上市审批的基本原则是“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为了支持国有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原国家经贸委、证监会等有关部委先后分四批组织了70多家国有企业去香港发行H股融资。对于红筹股上市,则认为“按国家产业政策、国务院有关规定和总规模审批”。但对于红筹股上市公司上市后,其进行分拆上市或增发等不需要证监会审批,只需事后备案。买壳上市、造壳上市则不必经过漫长的审批、登记、公开发行手续,能够相对简洁地避开内地企业赴海外上市的政策性障碍,上市手续更为简便,效率更高,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上市的目的。

(3)对发行人的要求不同。从对发行人的要求来看,H股上市条件较为严格,如以H股方式在香港主板上市,除了必须符合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规定外,还必须符合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如上市净资产不少于4亿人民币,过去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6000万人民币等,只有具备较大规模、盈利情况相当良好的企业才能到香港主板上市。红筹方式上市则只需满足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规定即可提出上市申请。买壳、造壳上市的方式比较快捷,可以有效地避开香港证券市场对发行人初始上市的某些限制性条款,其不利之处是买壳、造壳成本较高。

(4)发行价格及上市后股价走势差异较大。H股上市公司由于是在内地注册,适用内地的法律制度,境外的投资者对中国大陆的法律法规、企业管理体制、会计制度等缺乏充足的认识和信心,再加上早期在香港上市的国企H股市场形象较差,因此目前的发行市盈率、发行价格较低,而且上市后股价普遍跌破发行价,如去年12月份浙江玻璃上市后不久就跌破发行价。红筹上市、造壳上市由于是在香港及普通法系国家或地区注册成立并得到管理,使用国际公认的会计制度,拥有更便利的经营渠道,经营方式较少受内地政策的影响,更为自主和灵活,因而比较容易得到国际投资者的认同,发行市盈率、发行价格比H股上市公司高。买壳上市不能带来类似IP0上市的资本筹集和相应的市场效应,募集资金基本上只能靠二次发行才能解决。

下载香港与台湾地区公益广告比较研究[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香港与台湾地区公益广告比较研究[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地企业赴香港上市比较研究

    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比较研究 去年以来,尽管香港证券市场受国际股市的影响持续低迷,但内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去香港上市的热情却丝毫未减。据统计,去年联交所新上市的企业中约......

    中国内地和香港反腐法律比较研究

    中国内地和香港反腐法律比较研究 作者:徐岱 【摘 要】在反腐败的法律渊源方面,香港主要有《防止贿赂条例》、《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廉政公署条例》;内地的是刑法典......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研究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研究 比较优势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初产生在对于国际贸易模式的关注。竞争优势理论成熟于迈克尔·波特,其初始研究集中在企业战略与企业的竞争力问......

    内地香港基础教育比较

    内地香港基础教育比较 王培德 去年10月21日至31日,我随“内地—香港基础教育教材展览暨教育研讨会”代表团赴港。在教学交 流研讨和参观访问过程中,对香港的基础教育做了考察。随着......

    新加坡与香港的廉政比较——论文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新加坡与香港的“廉政”制度比较学 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年 级:09(级) 姓 名:刘盼 学 号: 00930016 任课教师:......

    香港与内地反贪污贿赂若干问题比较

    贪污贿赂犯罪是古往今来一直存在的犯罪,是国家廉政建设的大敌。它不仅严重腐蚀了国家肌体和人们的灵魂,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严重扰乱了社会 经济 秩序和正常的经济环境,阻碍着国......

    2014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办法

    2014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办法 一、管理机构职责分工 (一)各省(区、市)高校招生委员会对本地区招生单位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以下简称港澳台研究生招......

    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婚姻法律结婚制度的比较(本站推荐)

    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婚姻法律结婚制度的比较 一、摘要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海峡两岸在不同环境下,各自形成并发展了各具特点的法律制度,成为两个法域,台湾和祖国大陆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