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若干思考
关于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若干思考
潘权富
2013-1-10 15:22:56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06年第3期
(哈尔滨商业大学国际贸易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 要] 中俄两国政治关系的迅速发展,为两国其他领域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国际经济大环境要求中俄两国顺应全球贸易发展趋势,提升中俄经贸合作层次,同时这也符合中俄两国各自的国家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将进一步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向前发展,并将其推向战略高度。
[关键词] 中俄经贸;互补;战略升级
[中图分类号] F151.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961(2006)03-0030-03
一、中俄政治关系与经贸关系发 展的比较
1991年苏联解体,但中俄两国关系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冲击。独立后的俄罗斯更加重视与中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而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中国也重视与变化了的俄罗斯保持和发展关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俄两国关系由“互视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随后又发展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5年是中俄建交56周年,中俄两国关系又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与中俄两国政治关系发展相比,两国经贸合作虽然也有所发展,但仍显滞后。
1992年至2004年这13年中,中俄贸易关系发展的基本特点是:第一,从中俄关系总体上看,中俄经贸关系远远落后于中俄政治关系;第二,从发展轨迹上看,中俄经济贸易关系发展不够平稳,其发展轨迹呈U字型。第三,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规模不大;第四,两国经贸合作总体水平不高。1999年中俄两国贸易额分别为两国进出口额的1.6%与5.7%。还要看到,两国经济活动主要是商品贸易,而且层次很低,高科技合作项目极少;第五,两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中国主要向俄罗斯出口食品和轻纺产品,而俄罗斯主要向中国出口木材、化肥、钢铁和有色金属等资源性产品;第六,两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很不规范,不符合国际惯例。
为什么中俄两国在政治关系非常融洽的状态下经贸合作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呢?这里有客观因素,如苏联解体造成了俄罗斯外贸秩序一定程度的混乱;俄罗斯投资环境不佳;中国企业界与苏联传统的经济联系中断,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制约因素。第一,中俄经贸关系存在自身发展规律,不能机械地认为中俄两国政治关系十分融洽,经贸关系就一定火热。因为中俄经贸合作受自身的经济规律所制约,受多方面的经济条件、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所左右。当然,两国政治关系是影响两国经济关系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它不是惟一的因素。因此,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发展与两国政治关系发展不同步,这是一种暂时现象,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第二,从中俄两国实业界的现实状况来看,中国有经济实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到与西方实业界打交道上面,对与俄罗斯发展经贸关系不够重视,反之亦然。第三,尽管俄罗斯在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着种种不足,但我们更应该总结自己的问题。中国实业界没有将地缘政治优势成功地转化为地缘经济优势,没有从总体上认真研究俄罗斯市场,没有将俄罗斯的市场和技术潜力搞清楚。
二、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互补性
新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确立,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一步发展中俄经贸合作。要在政治关系十分融洽的状态下积极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更好地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中俄两国在经贸合作上有很多互补性。这主要是:
(一)能源互补。
中国是能源短缺的国家,而俄罗斯则是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两国之间在能源方面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但是,中俄两国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却进展得十分缓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俄罗斯方面说,它在出口战略资源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不希望战略性资源过多地流向国外,另一方面又不能不依靠战略性资源的出口刺激经济的恢复和增长。这 就决定了俄罗斯今后在出口战略性资源方面会出现摇摆性。但出口战略性资源带动俄罗斯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思想会占据主导地位。需要指出的是,俄将修建一条有支线的通往中国大庆的输油管线。在石油和天然气合作方面中俄两国有着广阔的前景和空间。
(二)科技互补。
科技合作应该成为中俄两国合作的另一个制高点。俄罗斯科技水平虽然从总体上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但不能不看到,俄罗斯是一个科技水平很高的国家。我们在面向西方引进科技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引进俄罗斯的科技。事实上中国与俄罗斯在科技方面已有一些合作。如1992年两国签订了《中俄政府科技合作协定》;1998年12月在中国烟台建立了中俄农业科技合作中心;在浙江衢州还建有中俄科技园。我们在军事技术方面引进了俄罗斯的一些技术。但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还处于低水平状态,两国科技合作的规模很小,合作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运作方式不规范、不灵活,合作缺乏持久性。两国在科技合作方面小项目较多,大项目很少。中国对俄罗斯的科技水平缺乏客观的评价和认识,估计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中国一些政府官员和多数企业管理者总是将与西方科技合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而将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放到比较次要的位置。第二,一些政府官员和实业家对俄罗斯科技水平不够了解,缺乏认识。在他们心目中俄罗斯科技水平不是很高,因此对发展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不甚积极。第三,目前中国既通晓俄语又掌握某个科技专业的人才不多,远远不能满足两国科技合作发展的需要。
(三)劳动力资源互补。
俄罗斯是劳动力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而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则过剩。中俄两国之间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利用劳动力资源,为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新的领域。在劳动力合作方面俄罗斯也存在着矛盾心理,一方面它确实需要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又担心利用中国劳动力资源会造成移民问题。由于这个问题已经在俄罗斯引起关注,俄罗斯政府和企业在引进中国劳动力方面更加谨慎。
(四)轻工业品方面互补。
苏联时期就存在着重工业比例过重和轻工业过轻的问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普京总统主政后力图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但普京的思路似乎是以能源工业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这就决定了俄罗斯的轻工业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善和发展。而中国的轻纺产品在全世界具有竞争力,在俄罗斯也不例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罗斯居民对中国日用商品需求量很大,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依赖。中国方面应该充分挖掘这方面的潜力。
三、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途径
(一)中俄大型科技贸易合作项目将为中俄经贸走向战略阶段开辟良好局面
中俄两国在科技合作领域将会大有作为。俄罗斯是世界科技大国,在航空航天、核能、军事技术、激光、生物工程、新型合成材料等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而我国对这些高新技术有较大的需求,并一直把引进俄罗斯的高新技术作为重点。“9·11”事件后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在此背景下开展大型经贸项目合作,有助于减缓全球经济低迷对中俄出口的负面影响。此外,中俄军工产业的合作有利于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中俄两国政府间重大的科技贸易项目协议有300多项已经达成,这为把中俄贸易关系推向战略伙伴关系阶段开辟了良好的局面。随着俄罗斯经济战略的调整、经济的逐渐复苏及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两国经贸合作必将不断深入。此外,《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两国贸易战略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中俄政治关系稳定、经济发展为两国经贸健康发展提供了机遇,俄方积极推进加入世贸组织也必将加快中俄经贸合作的速度。
(二)两国政府应该加大合作力度
中俄在大型合作项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除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合作之外,1992年12月,中俄两国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田湾核电站,该电站有望于2006年投产。这是中俄两国目前最大的合作项目。我们要积极推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项目的实施,提高合作质量和水平。同时要积极推动科技人才交流,促进两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要扩大在投资领域的合作,鼓励和引导双方企业扩大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生产加工等领域的相互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对两国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要深化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认真落实双方在能源领域达成的协议,努力使有关合作项目尽快付诸实施。
(三)加强两国地区间的合作
在地区性合作方面,中俄两国实际上是有很大潜力的。中俄两国必须利用好自身的地缘经济优势。从长远看,如何积极参与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开发是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要提升边境地区经贸合作水平,加强中方有关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经贸合作。中方欢迎俄方积极参与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这不仅关系到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涉及到中国与俄罗斯发展关系的战略层面问题。中国必须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 亚的开发。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是有利的。而如果俄罗斯能够抓住中国开发西部地区这个机遇,积极主动地与中国西部各省份合作,则俄罗斯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上就会占有一席之地。总之,中国的西部开发战略和俄罗斯的东部开发战略都给对方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商机。中国和俄罗斯的企业家和战略家应该做好这两篇大文章。
(四)要重视中俄两国民间贸易的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俄两国民间贸易不断得到发展,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尽管在中俄两国学术界和商界对民间贸易的作用和意义评价不一,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俄两国民间贸易一直在顽强地发展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逐步提高自己在中俄两国贸易进程中的作用,逐渐被两国政府所认同。在中俄两国政府间大宗项目没有大规模开展起来和两国大企业没有积极投身到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主战场的情况下,民间贸易为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该肯定民间贸易所起的作用和非正规贸易的合理性。当然,与俄罗斯进行大规模的正规贸易是两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的主要形式,但在目前情况下,非正规贸易形式却成为两国经贸合作中的主要形式。银行结算机制不健全、仲裁机制不规范、出口信用保险机制不配套是制约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三大障碍性问题。非正规贸易形式使中国商品通过不正规的贸易形式进入俄罗斯,满足俄罗斯各地区低收入居民的消费。
(五)要重视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对俄罗斯政治、经济和外交态势的跟踪研究,加强对俄法律、法规和投资环境的研究,加强对俄经贸信息的搜集与分析,这是十分重要的任务。这方面的工作过去我们做得不好。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必要的资料搜集和处理基础上。目前中俄经贸关系方面最缺乏的也许不是资金问题,而是信息问题。应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许多到俄罗斯经商的中国企业家是在对俄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开拓市场的。有的人运气好,一切顺利,多数人则受到损失。就连一些大公司和大企业也是如此,它们在没有对俄罗斯市场进行很好调研的情况下就贸然挺入,风险很大。总之,中俄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为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中俄两国政府高度重视经贸方面的合作,这就给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动力。尽管目前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得还不是很快,但两国经济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前景是广阔的。只要双方共同努力,中俄两国企业家必定会在经济合作方面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达到双赢的目的。
[责任编辑:张 梅]
[作者简介]潘权富(1980-),男,黑龙江大庆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第二篇:中俄经贸合作现状及战略升级的依据与对策
中俄经贸合作现状及战略升级的依据与对策
李森
最近几年,中俄两国贸易迅速发展,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80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334亿美元。但与贸易快速发展不协调的是,双方投资合作却一直低迷不振。随着2006~2007年中俄国家年的启动,中俄双边关系和经贸往来都将迎来新的机遇。中俄两国领导人已经提出到2010年两国贸易额增长到600亿—800亿美元的宏伟目标,形成以“大范围”、“大经贸”、“多形式”、“多主体”、“多层次”、“高起点”为基本内容的经贸合作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从两国经贸合作的依据和现状出发,为实现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进 行定位和扫除障碍。
一 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
(一)贸易规模小,贸易商品结构单一
目前,俄罗斯已经成为中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已经成为俄罗斯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两国的双边贸易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由于基数较小,整体规模仍然不大。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8 512亿美元,其中中俄双边贸易额为157.6亿美元,仅占1.9%,低于1990年的3.7%。到2005年,这一比重更下降到1.5%。2004年,俄罗斯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 050.5亿美元,其中俄中双边贸易额为128.8亿美元,仅占6.28%。可见,中俄双方都没有将对方视为重点贸易对象。
双方贸易商品结构也十分单一。根据海关统计,2004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以资源类产品为主,其中最多的为矿物燃料、钢铁、木材及其制品,分别占俄罗斯向中国出口总额的35%、15.7%和12.2%。早期,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产品以鞋类、服装等日用品为主,近年来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的比重不断增加,2004年分别占俄罗斯从中国进口总额的24.3%和15.6%。由此可见,中俄双方贸易商品结构比较单一。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不高以及双方之间的贸易层次低等问题,都与两 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更没有反映出两国应有的贸易水平。
(二)投资合作项目少,经贸合作基础弱
中俄双方的经贸合作一直以商品贸易为主,双方投资合作项目非常少。除了一些能源合作项目外,几乎没有其他大规模的投资合作项目,这也决定了双方之间的经贸合作层次低。截至2003年上半年,在俄罗斯的中资企业有503家,总投资3.5亿美元,主要从事贸易、微电子、通讯、服装加工、家用电器组装、餐饮、木材加工、农业等。中国企业在俄进行投资仅限于一些小企业或投资项目小、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的领域。俄罗斯投资环境欠佳,中国许多大企业一般都不愿意去投资,而将经贸投资重点转向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截至2003年,俄在华投资项目达1 471个,合同外资金额7.6亿美元,实际投资3.29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核电站及汽车、农机组装、化工和建材等领域。双方在劳务合作和工程承包方面的总体表现是,大项目少、合作规模小。总之,中俄双方的投资合作仅限于一些投资金额较小的领域,双方合作基础十分薄弱。如果不提升双方的经贸合作层次,中俄双方的优势互补效应是无法发挥出来的。
(三)双边贸易制度不规范,贸易秩序尚未理顺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贸易主体和贸易方式的多元化,给中俄双方的贸易运作方式带来了挑战。与国际惯例相比,中俄之间的贸易制度,如银行结算制度、法律仲裁制度、信用保险制度、质量监控制度和通关制度还不够健全。此外,在中俄贸易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合同履约率低、债务拖欠、买空卖空、随意扣留货物和资金、“包机包税”等现象。特别是“灰色清关”现象的存在,使一些通过“包机包税”等途径进入俄市场的中国商品难以获得有效的清关凭证。而俄执法部门查抄罚没中国商品事件时有发生,更使广大华商与中国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护。近年来,俄罗斯国内出现的“中国威胁论”、“中俄关系空心化”及移民侵略等流言蜚语也阻碍了中俄劳务和能源合作等直接投资活动的扩大,甚至使联合国的“图们江三角区开发计划”流产。很显然,贸易秩序建设滞后于两国经贸的发展,就不能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
(四)没有将中俄贸易提到应有的战略高度
首先,中俄两国往往以近期国家实际利益为基础,通过国际市场选择自己最有利的贸易伙伴以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由于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更符合双方的利益要求,因此,中俄双方都将外贸重点放在西方大国身上。其次,双方都没有开拓对方市场的整体计划。俄方更多强调对华贸易自由化,但同时又带有许多随意性,往往利用制度的不规范给双方贸易制造阻力和障碍;中方往往以边境贸易替代整体贸易,允许各种贸易主体以多元化的贸易方式参与边境贸易,导致贸易主体之间的无序竞争。而缺乏合理的战略分工和利益协调机制,也使中国许多传统产品在俄方市场上具有的优势受到挑战。最后,双方企业彼此缺乏应有的了解和信任,许多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只顾自己的利益,使合作经营缺乏协调性和整体性,甚至出现合作企业相互排挤的现象,最终使合作不欢而散。
二 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依据
(一)地缘优势是中俄经贸合作升级的客观依据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有4 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经贸往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俄边境贸易就十分兴盛。90年代初,“低工资、低物价”像一道屏障阻止了西方国家的大量商品进人俄市场。于是,中国日用消费品几乎在没有碰到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迅速占领了俄罗斯市场。作为中俄边境地区,黑龙江省和远东在促进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方面一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 在,中国企业的商机正从中俄边境地区出发,一路向西扩展到包括西西伯利亚及莫斯科在内的俄罗斯大部分领土。独特的地缘优势是中俄经贸合作升级的客观资源。
首先,中国东北地区处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地带,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绝对的地域优势。东北地区在地缘上与俄罗斯、蒙古、朝鲜接壤,并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在区域经济合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不仅能与俄罗斯建立良好的经贸关系,而且能沟通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
其次,中俄双方毗邻可以大大降低贸易成本。中俄间公路、铁路相接,货物可以直接往来 并减少运输成本;中俄相邻的许多区域都建有港口,这些港口与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为双方加强经贸合作创造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再次,与俄相邻的中国东北地区是重工业基地,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重工业体系,拥有一批骨干企业,可便利地向俄出口机电产品,可通过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尤其可加强与俄能源合作,并积极参与俄高速路、桥梁、港口及一批制造业的合作建设。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等的国际环境是中俄经贸合作升级的外在依据
首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再加上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阻挡的大潮 流,为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时代背景。此外,当前东北亚各国正在构建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具体组织框架,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东北亚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应承担起推动和加快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这为双方加强经贸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其次,国际重大事件的发生为改善中俄经贸合作现状提供了机遇。近年来,西方国家经济普遍低迷,九一一事件更使不景气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所有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中俄两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相反却为中俄加强经贸合作提供了良机。另外,在俄罗斯申请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中,俄罗斯与中国已结束了关于俄罗斯“人世”的双边谈判。这将使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制度日趋规范,并为进一步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升级提供新的契机。
再次,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两国经贸合作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7月,普京把中国作为自己就任总统后出访的第一个亚洲国家,双方领导人把加强双边经贸合作看做是充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
此外,中俄还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条约》,为两国经贸合作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同时,该条约所倡导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理念为中俄经贸合作升级创造了优良的社会环境。
(三)中俄两国在资源、劳动力、产业结构、技术等诸多方面的互补性是中俄经贸合作升级的内在依据
首先,能源合作是中俄经贸合作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合作。俄罗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例如,森林覆盖面积、水利资源以及天然气和铁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石油、煤、铝的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铀、黄金等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国能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供不应求的矛盾会日益突出。所以,中国应利用俄罗斯能源储量上的优势,在加强能源合作的基础上实现经贸合作升级。比如,中俄可就铺设“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管道直至中国边界的可能性举行谈判。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还可共同探讨从俄其他地区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可能性。
其次,在产业结构方面两国能互补互利。
中俄两国在国际竞争中可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劳动力多,在相当长时间内,为提高就业水平,中国仍将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向俄罗斯长期出口大量物美价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俄罗斯科技力量雄厚,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军工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并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可见,中俄产业结构较强的互补性可使双方“共赢’’。
再次,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资源丰富,但劳动力不足,而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国“移民”已逐渐成为振兴远东地区经济的主要因素,中国廉价和熟练的劳动力资源是加速远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三 中俄经贸合作升级的对策
2006—2007年开启的中俄国家年为中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发挥两国经贸合作的优势,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两国在经贸合作中互惠互利,在友好往来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一)从战略高度对待中俄经贸关系,为经贸合作升级奠定物质基础
中俄间的经贸合作应当充分发挥两国政府间各种会晤机制的作用,将中俄经贸合作提高到战略高度。具体地说,首先应大力开拓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市场。中方可通过组织若干大型工商贸集团,再联合一大批集生产、流通、科研、运输、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共同形成一个对俄经贸合作的实力整体,将大型企业质优价廉的产品成规模地推向俄罗斯市场。其次,加强中俄间的区域合作。随着两国经济实力的增加,能源合作已成为经贸合作布局上一颗重要的棋子。俄罗斯赤塔州开出20个具体的能源合作项目等待中国前往合作,中国企业应参与俄远东西部及西伯利亚地区的能源开发。此外,俄罗斯政府对中国资金进入俄经济特区加工工业很感兴趣。包括高速公路、桥梁、港口等在内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中俄投资合作最重要的方面。当然,中国也应加强引进俄罗斯的投资。
(二)改善贸易商品结构,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中俄间的贸易商品结构单一。在继续扩大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同时,中国应逐步扩大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以从俄方市场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随着世界贸易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世界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已占其商品出口总额的1/3。俄机电产品进口在其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基本保持1/3的水平。中国应鼓励国内企业向俄出口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品,应通过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提高中国高附加值商品在对俄贸易中的比重。俄罗斯科技力量雄厚,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目前,中国从欧美国家引进的技术,从生产线到图纸一应俱全,但价格十分昂贵。而如果从俄罗斯引进技术,虽然不能直接产业化,甚至需要企业二次开发,但价格较低。通过中俄企业的合作可大大降低中国引进技术的成本。据专家介绍,俄罗斯丰厚的技术储备可满足很多中国企业的需要,而且俄罗斯很多科研机构经费不足,也想尽快把技术转让出去。相对于欧美国家,俄对中国的技术转让环境比较宽松。
(三)消除中俄贸易的体制障碍,保证贸易渠道畅通
首先,要抓住俄罗斯“人世”的有利时机,积极与俄方解决经贸合作中的体制问题,为中俄贸易的有序开展扫清道路。例如,急需与俄方协商解决“包机包税”和“灰色清关’’等问题;双方要在金融、保险、税收、仲裁、商检、海关、运输等领域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规,共同打击各种商业欺诈和不法行为,为双方贸易主体进入对方市场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其次,应通过加强中俄双方各层次团体的交流来增进中俄双方的互信,通过不同经济团体、民间团体、党派之间的相互交流来消除中俄经贸合作中产生的偏见和疑虑。两国政府应为不同层次间的相互交流提供指导和服务,发挥双方政府间各种会晤机制的作用,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完善双边贸易协调机制,缔结有关贸易秩序、通关便利化、贸易权益保障等条约。再次,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的形式,积极开展双向投资合作。双方应努力就能源进出口、输油管道建设、核能等高新技术领域合作等问题达成一致;双方政府要为大型企业间的大项目合作提供优惠政策。
(四)建立中俄贸易中介服务体系
中俄双方传统的贸易方式必将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改变。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时代,中俄双方贸易网络化是必然趋势。因此,应尽早建立中俄贸易信息网络,大力开辟电子商务的全方位服务。通过网络发布贸易信息可增加贸易的时效性。针对中俄双边贸易沟通渠道的缺乏,应强化两国贸易中介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型和谈判型的中介服务,即在中俄两国分别设立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为双方经商单位和个人提供法律、商务咨询。此外,可借助法律服务机构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中俄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发生的纠纷,加大对双方经贸合作企业的保护力度,从而为双边贸易快速稳定增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主要参考书目:
1.李桂芹:《关于提升中俄经贸合作层次的战略思考》,《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2期。
2.王金亮:《中俄经贸合作对策研究》,《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第8期。
3.刘全顺、龙英超:《中俄经贸合作向战略高度发展探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4.王高峰:《中俄经贸关系:现状、制约因素、发展前景》,《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3期。
(责任编辑:农雪梅)——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年第12期
第三篇:推进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推进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支持东北老工业
基地振兴
张广衡
2013-1-9 21:08:42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06年第1期
(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所长)
[中图分类号] F13/17.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0961(2006)01-0012-04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之后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需要提高经济的外向度,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因而,扩大对外开放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有力支撑。我省与俄罗斯联邦相邻,有着开展对俄经贸合作的优越条件。积极推进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将有力地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俄罗斯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合作伙伴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中俄区域合作的密切关系
1.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与中俄经贸合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俄罗斯是个大国,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综合国力较强。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进行了援助,派出大量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实施了156项援建项目,对新中国基础工业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就有22个项目实施在我省,这些项目的建成,对我省产业结构的构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实施这些援建项目时,我们引进了当时较为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许多领域开展了合作,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工程技术、科学研究人员和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与此同时,我省的边境地区与毗邻的苏联的州区开展了边境贸易,活跃了边疆经济。
2.扩大中俄合作将有力地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推进工业结构的升级。而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获得又必须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通过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才能实现。对俄罗斯的交流合作是我省对外交流合作的主要方面和重点。近几年,我省从俄罗斯引进的许多应用技术和科研项目取得很好的成果。有些合作项目已形成产业化生产。扩大中俄经贸合作,可以在工业、农业、林业、矿业、工程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各项任务,中俄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合作内容,必然会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二)俄罗斯参与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中俄经贸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中俄在多个领域的合作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将起到重要作用。
1.可以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俄罗斯是科技大国,科技实力雄厚。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科技人员占世界1/4。近几年虽有人才流失,但科技人员仍占世界的1/10,被国际公认卓有成效的工程技术专家就有10多万人。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城”,在规模和实力上可以和日本的筑波、美国的硅谷相比。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科研成果占世界1/3,近几年虽有下降,但在航天航空、燃料动力,太空能源、新材料等诸多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目前世界50项重要宏观技术,俄罗斯可以在其中10—15项技术上与西方一争高低。特别是在战略高科技领域领先我国10到15年,与美国相差无几。黑龙江加强与俄罗斯科技合作,是快速提升我省产业层次,振兴老工业基地最实际的战略选择。一是俄罗斯可以为我们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便于我们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改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二是可以将引进的俄罗斯应用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进行产业化生产。三是可与俄方科学技术研究部门共同进行研发,搞科技创新。
2.可以拓展广阔的前景俄罗斯消费品市场,促进商品流通
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以来,俄罗斯经济进入转型时期,但其把能源和军工作为外贸出口和经济支柱产业,还没有把产业结构调整做为中期目标。2000年,俄罗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分别为12%、18%和70%,与苏联解体时比例相差无几,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在相当长时期内俄罗斯将持续出口原材料和大量进口日用消费品的局面。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东北三省的开放型经济必然会迅速成长,外贸出口会有较大增加,对俄罗斯出口仍会保持主体地位。所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扩展对俄贸易空间,扩大贸易规模,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东北三省,特别是黑龙江省,应利用这一机遇,加大对俄市场开拓力度,扩大服装、轻纺、日用品、家用电器、装饰材料、通讯工具等商品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
3.具有可共同开发利用的丰富资源
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处于尚未开发利用状态,特别是与我省毗邻的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蕴藏着全俄80%以上的各种矿物资源,是当今世界上仅存在的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为促进国内矿产资源开发,俄罗斯联邦政府于1995年12月颁布了《产品分配协议法》(1999年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成立了相应的委员会),它规定取得了开采权的外国投资者可以自主编制开发计划,使用自己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开采获权开采的自然资源。所以,我东北三省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进程中,积极参与俄罗斯资源开发合作,将大有可为。
除在矿产、森林、能源等领域与俄罗斯开展合作开发外,还可以在农业合作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支持。
4.可创建跨国共营的合作区域
随着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一些与俄方边境城市对应的我省边境口岸城市,纷纷建起“边境互市贸易区”,为推进中俄投资贸易便利化开辟了试验区域。
二、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扩大中俄合作的主要领域
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上,我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出发,结合省情实际,做出了《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建立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森林工业基地和农业现代化基地的任务。围绕上述任务,可重点在下列领域和项目上扩大中俄合作:
(一)围绕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群,建设现代化装备制造基地,在装备工业上开展合作
我省提出,以数字化技术改造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依托,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大型骨干企业,加快重点产业专业配套协作生产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实现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集聚。重点发展水电、火电、核电等电站成套装备,重型机械装备、重型数控机床,新型微型汽车、轿车及发动机,铁路货车,支线客机、多用途飞机和直升飞机,数控量仪、精密复杂刀具、精密高速重载低噪声轴承,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等产业。在这些产业和产品中,俄罗斯有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从我省需求与俄罗斯供给的可能出发,应围绕用高新 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工业,重点推进双方在此领域的合作。
(二)围绕发展石化工业产业群,建设国家一流的石化工业基地,发展能源工业产业群,建立东北地区能源基地,在石化工业和能源合作上开展合作
在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我省应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加强与俄罗斯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方面的合作。一是积极争取进口俄罗斯油气。加快规划和建立大庆—萨哈油气合作区。通过与萨哈油气区的合作,进口油气。要紧紧盯住中俄两国政府商定的中俄大口径输油管道途经我省大庆项目,做好准备,积极跟进,搞好石油深加工和精细石化产品的生产。可利用大庆钻井和生产设备的剩余能力,积极参与俄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国际开发工程。利用大庆油田高水平的油井修复技术,为俄大批老油井进行修复。可有针对性地引进俄罗斯的油气加工技术,提高我省的石化加工水平,延长产品加工链条。目前,大庆油田公司已同俄有关部门初步达成了勘探上乔凝油气田、萨哈林州油气田、阿穆尔州油气田和滨海边疆区油气田的协议,并与阿穆尔州签订了三个边界盆地油气资源合作研究意向书。这些项目的逐步实施,必将为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增添新的活力。
(三)围绕发展森林工业产业群,建设我国重要的森林工业基地,扩大对俄林业合作
中俄林业合作是两国经贸合作的重点,双方政府已签订了《关于共同开发森林资源的协定》。目前,我省在俄有16家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企业,正在进行的森林采伐项目7个,合同总金额8561万美元。截至今年,我省已在俄获权采伐的林木总量已达600万立方米以上。我省正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处于休养生息时期,采伐量逐年减少,设备闲置,人员富余。扩大对俄林业合作是振兴林业的重要途径和出路。我省必须抓紧与俄方建立森林资源开发利用长期合作关系,做大做强林业合作项目。在合作方式上,一是以设备投资等方式到俄投资办厂,发展林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这方面,鹤北林业局已取得很大成绩,走出一条成功之路。二是租赁或承包俄林地采伐更新,从育林到防虫、治病、防火进行全面承包。三是与俄合作在俄境内建木材加工厂和纸浆厂。四是通过林业合作带动林业劳务人员输出。
(四)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绿色、特色食品工业产业群,建设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加快我省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为扩大我省农产品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和覆盖面,必须因地制宜地建设果菜、粮食、畜产品三大类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增加农产品总量。
1.加快发展以边境口岸市县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基地;2.加快发展以内陆市、县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基地;3.加快发展以俄远东地区为主的境外农业综合开发生产基地;4.加快发展境内外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
(五)围绕扩大对俄贸易,提高出口产品对地方经济拉动力,加快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建设
1.加快发展以消费类产品为重点的对俄出口加工业,其中重点发展的产业为:轻纺产业、建材及装饰材料产业、家电及高新技术产业、机电产业、原材料产业。
2.加快建设具有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对俄出口加工生产基地。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突出地域和产业优势以及有重点、分步骤建设的原则,拟先期重点建设5个对俄出口加工基地。
(1)哈尔滨对俄出口加工基地。依托哈尔滨开发区和松北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较好的基础条件,拟在哈尔滨开发区平房工业区及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内建设对俄出口加工基地。重点发展食品、服装、制药、木器、电子等产业群体,以此带动哈尔滨市及其周边地区对俄出口加工业的发展。
(2)牡丹江对俄出口加工基地。牡丹江市轻纺工业发展较好,所辖绥芬河市、东宁县是我省最重要的陆路口岸。拟在牡丹江市区内建设总面积7.08平方公里的对俄出口工业园区(基地)。一期开发3.16平方公里土地,重点发展以服装鞋帽、家用电器、轻工日用品、建筑装饰材料、食品加工、木材综合加工为主的出口加工业。
(3)绥芬河市对俄出口加工基地。一是俄境内筹建的波格拉尼奇内—绥芬河工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区内拟建设木材加工集中区、机电产品组装区、轻纺产品加工集中区等。二是境内基地。建设轻纺产品对俄出口加工区,拟吸引浙江服装加工企业投资建厂;辟建电子产品散件加工区,主要为境外机电产品组装生产基地配套生产散件,建成出口配套产品基地。
(4)东宁县对俄出口产品加工基地。拟在边境区域中方一侧建设出口产品加工区,重点发展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制鞋工业等出口加工产业。
(5)黑河市对俄出口加工基地。黑河市互市贸易区范围已由原大黑河岛延伸到黑河市区,拟在该区内建设对俄出口加工基地,与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合二为一。重点发展食品加工、服装、建材、木制品、高能耗工业产品等对俄出口加工业。
3.加快培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对俄出口加工企业
一是大力支持我省优势产业中的现有大型骨干企业快速发展。重点放在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化学制药、煤炭工业、机械制造业的骨干企业上,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二是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对俄出口加工业的主力军,从根本上解决对俄出口加工业发展后劲问题。三是利用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之机,努力吸引省外、境外企业来我省建立加工、组装生产企业,建设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四是指导和培育股份制企业快速发展,以此改变我省对俄出口加工企业小、散、弱、动作不规范以及融资难等状况。
(六)围绕建立境外原材料基地,扩大对俄矿产资源开发合作
同俄罗斯共同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合作,对于黑龙江省冶金和机械制造等产业的发展关系极大。加强这方面的合作,是振兴老工业基地一个具体的内容。黑龙江省应争取把进行对俄矿产资源合作开发与石油、天然气开发,森林资源开发,建设境外能源、原材料基地,上升为国家行为,以获得国家更大的支持。
(七)围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强对俄科技合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对俄科技合作是提升中俄经贸合作层次,扩展合作领域,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支撑和牵动力量。快速有效地推进中俄科技合作。一是要抓住主攻方向,重点突破。重点推进动力装备技术、大型重型机械制造技术、水处理技术、有机食品及绿色食品加工 技术的合作;以生物技术应用合作、优良品种培育为重点,搞好农牧业科技合作;开拓水生物医药工程为中心的医药领域的科技合作;开拓以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塑料为主的新材料领域科技合作;开展油气资源开发技术、动植物资源开发技术、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水利电力资源开发技术及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二是办好各类中俄科技合作中心园区,促进引进和共同研发的先进技术、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
三、促进中俄扩大合作,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措施
1.建立扩大中俄经贸合作的促进机制。采取部门分工负责制,落实好各专项任务的推进方案,一以贯之,监督催办。各牵头单位要加强合作工作的组织和业务指导,分工负责,相互配合,整体推进。
2.“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鼓励双方企业扩大相互投资。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俄方的高新技术和科研成果促进我省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要鼓励引导我省企业走出去,到俄罗斯投资办厂,特别是走出去兴办资源开发类项目,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
3.改善基础设施,为中俄经贸合作扩展通道。要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一步优化交通布局,以主干铁路和国、省公路为重点,加快国际经贸大通道和公路交通网建设;要与辽宁、吉林两省共同争取国家尽快启动建设铁路东边道,形成新的出口通道;加快发展中俄间水路运输,扩大黑龙江下游江海联运;推进中俄界河大桥建设;强化哈尔滨机场的枢纽地位,完善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机场功能,建设漠河、鸡西、伊春支线机场,开拓国际国内新航线。
4.提升贸易质量和档次。要积极规范贸易秩序、经营运作方式,积极向国际通行做法靠拢,杜绝“灰色清关”,保证贸易商品的质量,建立中国商品的品牌和信誉。
5.提高中俄经贸信息交流的效率。要尽快建立信息网络,加强对俄罗斯经济政策、经济形势以及市场变化情况的跟踪调查研究。
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性战略任务,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过程中,蓬勃发展的中俄经贸合作也一定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支撑,做出贡献。
第四篇:关于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问题的现实论证
关于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问题的现实论证
李靖宇 张璐
2013-1-9 20:47:17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6期
(李靖宇、张 璐: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辽宁大连 116025)
[摘 要]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定:中俄两国地缘关系优势明显,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提供了客观依据;中俄两国关系进入可操作的发展新阶段,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提供了历史机遇,所以双方应当据此有所作为。
[关键词] 中国;俄罗斯;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目标
[中图分类号] F13/17.51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961(2005)06-0038-05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世界大潮流下,经过中俄两国政府与民间的长期共同努力,双方关系已经进入睦邻友好合作时期,并且在很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都拥有共同立场。而为双边关系推进制度化建设方面,中俄两国在制定一系列有价值的政策与措施上,持续地做出了实质性的努力,有利于加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两国领导人于2004年10月14日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中强调:“全面深化包括能源和投资合作在内的中俄经贸合作,是巩固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因素。”[1]因为加强中俄经贸合作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的。事实证明,中俄两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那种上热下冷、政治热经济冷、中央热地方冷的状况,特别在经贸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了深度和广度,因此,在现有良好势头的基础上,可以认定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是有充分依据的,本文对此试作现实论证。
一、中俄两国地缘关系优势明显,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提供了
客观依据
众所周知,地缘环境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以及国家关系稳定的基础性因素,已经成为考虑解决国家及地区间各种问题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并且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会制约国家的发展走向。中俄两国拥有特殊的地缘关系,能够给双方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带来便利条件,并且会将这种优势逐渐地转化为促进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胜势,到2010年达到600亿~800亿美元的战略升级目标。为了找到实现这一战略升级目标的基本依据,应当从中俄两国的地缘关系说起。
1.关于“地缘关系”及其对邻国经贸合作发展的推动作用
迄今为止,对于“地缘关系”还缺少一个明确、清晰的权威性定义。大多数国内学者认为,“地缘关系”是一种以自然地理要素为介质和基础,由两个以上的国家、国家集团或政治实体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一般而言,国家之间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构成地缘关系的客观基础;国家地理位置的分布,对地缘关系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不同国家来说,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地理要素为基础的地缘关系,是构成不同国家经贸合作发展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承认,地理要素的恒定性,决定了相邻国家之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地缘关系。这种地缘关系,不仅能够对一个国家的现行战略产生影响,而且还会使该国的国家战略带有传统的色彩,尤其是对经贸合作关系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看来,这种国家间的地缘关系显然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稳定性的,甚至也会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因素。中俄两国之间从过去到现在之所以能够长久地联系在一起,在很大的程度上正是基缘于此。
全球地缘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处在同一区域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毗邻国家,只要其国家关系正常,受经济利益驱动,必然要进行地缘经济合作。地处东北亚中心的中国,应该重视充分开发和利用自身地理位置的优越条件,积极构建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外部环境。基于这一点,东北地区必须注重从地缘优势中发掘效益,求取发展,积极与周边国家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从中国对外开放的现实要求来看,东北地区参与地缘经济合作的首选对象就应该是东北亚地区。中国除同东北亚各国在地理上邻近外,与各国之间相联系的交通网络也较发达。不仅如此,在历史、文化等方面,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相近相联,渊源极深。因此,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各国开展地缘经济合作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陆地边界线长约2·2万公里,而中俄边界便长达4 300公里之多。这种特殊的地缘关系,为中俄两国之间开展广泛深入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根本保障。就中国来说,东北地区在对俄的经贸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不但地理联系紧密,拥有漫长的边界线,而且更重要的是双方民间交往历史悠久,有着进行经贸往来与合作的优良传统。这种互邻互善的地缘关系,将有助于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加强和经贸合作关系的战略升级,也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相处、睦邻合作、互利发展的天然纽带。因此,东北地区应该成为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前沿和主体,并以此为依托带动广大腹地实现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目标。
2.依托地缘关系推动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在重大领域实现突破
近年来,在中俄双方政府及高层的共同努力下,各种磋商与合作机制逐步完善,使得各个领 域、各个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在规模和数量上日益扩大,已经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量。双方进出口贸易从2000年的80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220亿美元,提前实现了两国领导人提出的预计2005年达到200亿美元的目标。在《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两国政府进一步在数量上确定了战略升级目标:“双方将努力使双边贸易额到2010年达到并超过600亿美元。”[2]2005年2月,普京总统在接见到访的唐家璇国务委员时再次强调了推进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积极意向,希望通过务实性努力使两国经贸合作额度不断有所突破。为此,中俄双方必须进一步加强在经济领域的互利合作,不仅要保持现有的发展势头,更重要的是必须在一系列重要领域的大项目上实现突破,以保证在数量与质量的结合上实现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目标。
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中国自进入21世纪以来,矿产资源开发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短缺状况更为明显,致使油气供给和消费需求之间将出现巨大缺口;而俄罗斯是世界上油气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石油、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双方可以推动落实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项目,包括中俄原油管道建设项目以及在两国境内共同开发油气田,并且依靠高科技对油气产品进行深加工。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和俄罗斯合作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资源的条件得天独厚,应当争取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成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地、最重要的国际资金吸引地和最具潜力的大市场之一。展望未来,加速中俄资源合作开发和输油管道建设,不仅有利于振兴两国经济,还将有利于促进东北亚乃至东亚地区经济的崛起与繁荣。
加强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由于存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交通运输领域提升合作功能的潜力巨大。中俄两国正在合作建设的黑龙江公路桥与铁路桥,将对构筑新的双方经贸大通道进而发挥东北地区在对外合作中的区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中俄两国铁路部门拟议铺设的东宁—乌苏里斯克铁路一旦修通,东北地区就可以通过该铁路,经过符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东方港等要道向日本、韩国以及北美等国家和地区输送大批货物。这样一来,就会增加东北地区的出海通道,进一步拉动全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中国通过与俄罗斯、朝鲜等国合作开发图们江三角洲地区,不仅可以为吉林省增加一个对外开放的出海口,而且对推动整个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牵动作用。据有关专家估计,如果图们江这个金三角建设进展顺利,打开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就可以使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10%。应当认定,充分利用这些便捷的交通条件,首先能够极大地降低中俄之间的各种商品运输成本。还要看到,俄罗斯东部的港口和铁路又是东北亚各国铁路系统的重要连接点,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俄罗斯的铁路运输系统,将会有利于中国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能够给东北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推动加快东北亚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加强商品贸易方面的合作。俄罗斯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的国家,其轻纺、日用品和食品的50%以上需要进口;而东北地区完全可以弥补这一缺口,向俄罗斯提供其所需要的系列产品。为此,黑龙江省已经先行一步,正在建立以俄罗斯市场为导向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梯次生产体系,内蒙古的东部地区在这方面也开始有所作为。例如,中俄边界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满洲里,在2004年实现对俄罗斯口岸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6亿美元,占中俄陆路口岸贸易的30%以上。中国从满洲里出口到俄罗斯的商品主要是服装鞋袜、家用电器以及蔬菜水果,仅纺织服装与针织服装两项就占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总额的28%。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服装每年以13%的速度递增,可见俄罗斯服装市场潜力很大,尚待进一步开发。与此同时,根据俄罗斯的市场需求,中国完全有条件在中俄边界建立食品、纺织品等出口加工基地,在铁路沿线和公路沿线的城镇建设加工厂,在大中城市针对俄罗斯推进农畜产品加工、电子产品加工、轻纺工业等产业,在口岸地区与内陆市县联手开发,做大做强对俄罗斯出口的各种加工业,从而进一步形成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新局面。
加强边境旅游产业方面的合作。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经济活动,致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成旅游生产国和旅游接待国,所以也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热点行业之一。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国和第四大客源国。中国具有吸引俄罗斯游客的多方面有利条件,也能够为游客提供较为丰富的商品和众多的景点。随着俄罗斯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俄罗斯居民出国旅游活动也在不断升温。从近几年的发展势头来看,俄罗斯人来华旅游规模颇为可观,目前仅满洲里公路口岸进出境旅游人数就已突破200万大关。2004年11月27日,黑河龙省远东国际滑雪场开业,俄罗斯游客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先生曾经 指出:“开拓旅游业应该成为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不仅是发展经济的需要,更是一种社会人文交流的需要。相互走访将使双方人民加强了解和沟通,促进双方合作,缺少这些,我们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是不完整的。”[3]由此看来,大力发展中俄双边旅游业的合作推进,不仅可以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多项交流和加深友谊,而且还将进一步深化两国经贸合作的内涵,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快速发展。
二、中俄两国关系进入可操作性的发展新阶段,为双方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提
供了历史机遇
纵观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两国关系的性质不断深化、定位不断提升、法律基础不断巩固、互信程度不断加深、沟通渠道不断增多、合作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宽。1996年4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与江泽民主席就建立和发展双边关系,就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政策安排举行会谈,双方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富有远见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战略选择,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7月16日,在江泽民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进一步从法律上确认了”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一文件的实质内容是”世代友好、永不为敌”,表明中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两国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2004年10月,普京总统访华,中俄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年至2008年)》,标志着中俄两国关系已经进入了务实的、可操作的发展新阶段,从而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1.从中国国内发展来看,中央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为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稳步发展提供操作平台与市场保证
世人看到,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推进东部大开放、90年代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而又启动了大开放与大发展战略的第三个轮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区域经济开发之后创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并且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紧密结合起来,已经在事实上为外商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了新的天地。因此,俄罗斯领导层希望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有所作为,并且准备在东北地区创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的战略推进中抢占先机,进一步推进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为此,俄罗斯方面积极地制定了发展规划,决定采取措施使双方经贸合作额度到2010年突破600亿美元大关,争取达到800亿美元的历史记录。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既要举全国之力,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市场,也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两大世界经济主流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置于东北亚大市场合作开发的国际大环境之中,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建立开放型的东北区域经济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这些都将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产生深远影响。俄罗斯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成员国,是我国参与东北亚大市场的重要贸易伙伴,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人力和物质资源,能够同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在发展上产生联动效应。由此看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必将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真正的好处和实惠。俄罗斯要面向东方求发展,登上亚太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大舞台,必须借助于中国,尤其是东北地区可以起到桥梁作用。可以预计,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辉煌,将为俄罗斯进一步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有利条件,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提供稳定的操作平台和市场保证。
2.从俄罗斯发展来看,普京政府将“双头鹰”的希望目光转向东方,进一步重视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希望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积极成果自从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形势逐渐好转,推动俄罗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初始阶段,普京总统根据俄罗斯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而采取了一些积极的调整措施,目标是实现富民强国纲领,洗刷掉国家贫穷的耻辱,还国家以经济繁荣的尊严,恢复大国地位。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俄罗斯经济出现明显回升,随后便出现连年增长的良好态势。2001年3月22日,俄罗斯联邦政府又通过了《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基本方向》这一重要文件,对俄罗斯经济 发展做出了预测与政策安排:未来10年俄罗斯GDP的年均增长率达到5%;俄罗斯GDP到2005年比1999年增长29%~30%;2010年GDP能够比1999年增长70%~80%。在此基础上,俄罗斯经济将进入增长期。根据俄罗斯联邦政府目前实行的扩大内需政策,随着GDP的增长,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也将逐步扩大,进口亦将不断增加,这为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中方扩大对俄罗斯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在俄罗斯经济不断增长的带动下,其国内的生产能力也将随之提高,一些大型设备和制成品的产量会逐步增加,扩大出口将成为俄罗斯主要的外贸政策。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必然成为俄罗斯出口的主要市场对象。
还应看到,由于普京总统采取了维护国家大局的积极政策,推动俄罗斯国内政局逐步趋于稳定,从而为经济恢复和增长创造了必需的政治环境。由于俄罗斯政局日趋稳定,所以扩大内需的因素也在增强。因此,俄罗斯近年来一再强调要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吸引外资规模,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创造条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都有利于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深化与发展。十分明显,发展经济已经成为俄罗斯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和头等大事,对外政策也在为其国内经济发展服务。在这种背景 下,普京的对华政策更多地着眼于加强双边经贸合作关系,更加务实和讲究市场经济效益,并且已将“双头鹰”希望目光转向中国。因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大国风度,特别是区域经济依次梯度开发所展示出来的市场空间,已经使俄罗斯人民相信中国是它最有潜力、最可靠的伙伴。俄罗斯要真正登上亚太地区经贸合作大舞台,要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造就开发与开放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外部环境,都需要加强与中国的战略协作。可以说,加强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经贸合作关系,不断拓宽两国边境地区的合作领域,对于后者更快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有利于彻底改变其在冷战时期给世人留下的“阴冷面貌”,使之逐渐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开发的热点地区。
3.从当今国际经贸关系发展来看,中俄两国实现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目标,有利于双方面向世界市场联动发展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中,创建双边自由贸易区(FTA)已经成为国际经贸关系的新热点。近年来,中俄两国通过高层领导人互访的直接推动,已经就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一些相关问题达成一致,并且逐渐解决了“灰色清关”、“包机包 税”、“银行合作”等方面的争议,贸易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有利于促进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有望在2006年正式提到日程。
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而生的,是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中国与俄罗斯作为东北亚地区内有影响力的、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国家,而且又拥有天然的和历史的联系,应当带头实现两国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目标。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双方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双方携手走上世界市场制高点,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占据有利位置。
[参考文献]
[1]中俄联合声明[N].光明日报,2004-10-05(4).[2]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N].人民日报,2004-09-25(3).[3]俄驻华大使谈中俄经贸[N].环球时报,2004-09-22(20).DEMONSTRATION OF STRATEGIC UPGRADEOF THE SINO-RUSSIAN ECONOMIC
COOPERATION
LI Jingyu,ZHANGLu
(Regional Economic Institute,Liaoning Teachers University,Dalian 116025)[Abstract] At the regional economics angle,it can be said that the advantage of geograph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s obvi-ous,which provides an objective basis for realizing the strategic upgrade of the two countries’economic cooperation;the Sino-Russianrelations have entered a new and operable stage of development,which provides a historic opportunity for realizing the same target.[Key words] China;Russia;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target of strategic upgrade;demonstration of reality
第五篇:亟须从战略高度深化中俄经贸合作
亟须从战略高度深化中俄经贸合作
刘全顺
2013-1-9 14:43:15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2期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摘 要]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俄两国经贸关系有了长足发展,但目前双方的经贸合作潜力仍未完全发挥出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俄两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对双方经贸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也提供了现实条件。
[关键词] 中俄经贸;战略;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 F752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961(2005)02-0026-0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俄政治关系不断改善与升级,中俄经贸关系于1995年逐渐步入正轨,并向健康、平稳、有序的方向发展。2001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0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3%。200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20亿美元,2003年达到1576亿美元,同比增长321%。尽管中俄经贸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与其潜力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双边经贸合作中仍存有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中俄经贸并未被合作还没有完全摆脱“低水平、低层次”的局面,中俄贸易提到应有的战略高度。中俄经贸潜力巨大,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俄两国政治、经济发展条件为中俄经贸向更高层次发展既提出了客观要求,也提供了现实条件。
一、中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中俄两国拥有4 000多公里的边界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两国政府和民间开展经贸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两国有多年边贸的传统,边界线对应口岸密布,铁路、公路、河流相连,交通运输十分方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正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俄罗斯是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工业技术基础相当雄厚而且资源十分丰富的大国,两国经济结构存在较大的互补性,发展两国经贸,互通有无,可减少因相距甚远而带来的额外费用。此外,两国同为东北亚区域合作重要成员,双方经贸合作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建立渤海经济圈、黄海经济圈、日 本海经济圈等多种构想纷纷被提出,中国、俄罗斯、朝鲜三国交界的图们江地区经济开发计划已经从1992年开始启动,多边合作可以进一步加强东北亚各国在经济上的互补性与互利性。处在东北亚区域的俄罗斯远东地区虽然人口稀少,但面积达621万多平方公里,资源极为丰富,这为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经济关系的扩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俄罗斯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富集的国家。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是世界上能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其能源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以上,其中天然气占1/3以上,石油占1/4至1/5,此外还拥 有丰富的铀、镍、铝、钛等有色金属,盐、磷灰石、磷钙石等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毛皮兽资源、渔业资源等也名列世界前茅。相对而言,俄罗斯的人口不多,仅占世界的3%,由此确立了俄罗斯人均资源量的巨大优势。这种资源占有状况,决定了俄罗斯经济的巨大发展后劲,决定了中俄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
中国资源虽然很多,但人均数量少。今后20~30年内,中国正值矿产品使用强度高峰期,目前我国对矿产品需求很大,尤其石油的供应仍有很大缺口。据估计,我国“到2020年,各类矿产品的需求量将增加1倍以上,届时除石油、铀等少数矿产品外,对大多数的矿产品需求量将超过美国而名列世界第一,矿产品的需求总量也将跃居世界第一。”生产要素的互补性决定了中俄合作开发远东自然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经济结构上,俄罗斯因受苏联计划体制的影响,重工业很发达,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科技力量雄厚。特别是在核动力工业、军事工业、能源工业以及遗传工程等领域,俄罗斯在国际上还保持着领先水平。俄罗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着重发展了军工产业、高科技和智力密集型产业,而轻工业和农业发展不够,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 上做到了按比例协调地发展。中国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还兼顾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可向俄罗斯长期出口大量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轻工业产品,但重工业方面的一些产品和技术,特别是军工产品和技术落后于俄罗斯。由于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实行军事技术和先进武器的封锁政策,俄罗斯目前正成为中国军事技术及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中国的进口为俄出口武器赚取外汇提供了巨大市场,中国也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更新军事装备的渠道。因此,武器交易和军事技术合作成为密切两国关系的一块磁石。
这种由于资源和产业结构上的互补达到进出 口商品结构的互补,为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和潜力。尽管中俄经贸关系还远未达到相互依赖的程度,并存有诸多的问题,但当前的经济环境对中俄经贸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二、深化中俄经贸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从世界范围来讲,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与国际贸易的互动,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和国际经贸合作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为中俄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既提出了挑战也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国家关系、外交关系日益经济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经济利益或者说经济安全在国家关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各国把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市场和开拓国外市场作为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
从国际经济大环境看,当今比较突出的三个经济贸易区域是:欧盟、美加墨和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东北亚经济合作从长远来看是极有前途的,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对中俄扩大在亚太的影响至关重要。东北亚地区对俄罗斯的战略利益重大,利用东部地区丰富的尚待开发的自然资源吸引亚太国家参与开发,实现强国富民的目的,提高在东北亚及亚太地区的大国地位和影响力,就成了俄罗斯生死攸关的长远战略任务。但俄罗斯无法仅凭自身力量完成这个战略任务,必须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美国、日本、韩国依然保持着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军事同盟关系,牵制俄罗斯在这一地区重新恢复昔日的霸权地位;相比之下,发展同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中国发挥重要影响的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地区作为突破口重返亚太地区,就成了俄罗斯推进亚太战略的重要一面。但是,目前美国、日本、韩国对俄罗斯市场的开发势头超过了我国,中俄两国经贸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将来在东北亚及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国际经济大环境要求中俄两国顺应全球贸易发展趋势,提升中俄经贸合作层次,这符合中俄两国各自的国家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
三、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深化中俄经贸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国入世以来,经济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为推动中俄经贸合作的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2002年,中国修订了《中外合资企业法》,颁布了《外资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资参与风险投资,为外资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中国企业正在推进“走出去”战略。这些措施,将大大改善中国与WTO成员的经贸关系,也有助于深化中俄经贸合作关系。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经济互补性强,两国已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只要双方共同努力,两国经贸合作潜力将会进一步发挥出来。
随着俄罗斯采取东西方平衡外交政策,俄罗斯越来越需要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提供更多长期稳定的支持与合作。中国的经济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大规模地开发中西部地区,全国统一市场的逐渐形成,则为俄罗斯的能源、原材料和其他工业品出口提供了重要市场。
四、深化中俄经贸合作有利于中 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从而对能源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总体上讲,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是,品种齐全,总量可观,但人均拥有量少,资源结构不合理,空间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丰富,但人均拥有资源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资源结构落后,突出表现是石油、天然气占世界资源比重较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生产结构中石油比例持续下降,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比例上升。根据《2002年世界能源统计回顾》,2001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为8.40亿吨油当量,占世界份额的9·2%,居世界第二位,亚洲第一位。中国对石油消耗量的增加及能源利用率的低下导致了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从1996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原油净进口国,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石油的供求矛盾会进一步激化。在国内石油不可能满足自身需要的情况下,石油供应不足已成为突出问题,能否稳定地从国外输进原油决定着中国经济能否进一步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中国要大量进口石油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因为石油资源在世界分布是不均衡的,主要集中在中东、中亚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随着世界各国对石油需求的增长和石油资源的相对减 少,世界各强国都在竭力地保护自身的石油运输线,围绕石油资源的争夺已经成为牵动国际政治局势的政治导火索。中国要进口国外石油就必然要参与到世界各国争夺石油斗争的行列,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石油国际新战略,确保中国石油进口的渠道,以保证国内石油的供应,就决定着中国经济命脉。
从世界石油资源的储量和发展前景及其地缘政治看,中东、里海和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应该是我国输入的主要方向。鉴于从中东输入石油的风险大,把重点转向与我国毗邻的中亚及俄罗斯地区,力争从那里得到我国所需的石油应成为我国引进原油的主要战略。因此,加强东北亚能源合作体系的建设,加强中俄在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能源合作对中国至关重要。
五、科技合作成为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优先方向
中俄两国在科技合作领域将会大有作为,俄罗斯是世界科技大国,在航空航天、核能、军事技术、激光、生物工程、新型合成材料等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而我国对这些高新技术有较大需求,并一直把引进俄罗斯的高新技术作为重点。目前,一些高科技合作项目已取得进展。在中国烟台建立的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现在进展状况良好;在渐江衢州建立了中俄科技园;在哈尔滨建立了黑龙江省中俄科技合作和科技产业化中心。“9·11”事件后,全球经济发展放慢,在此背景下,开展大型经贸项目合作,有助于减缓世界经济低迷对中俄出口的负面影响。此外,中俄军工产业的合作,有利于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中俄两国政府间重大的科技贸易项目协议有300多项已经达成,这为把中俄贸易关系推向战略阶段开辟了良好的局面。
随着俄罗斯经济战略的调整及经济的逐渐恢复及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两国经济发展必将不断深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两国贸易战略性发展提供优良的政治环境;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为两国经贸健康发展提供了机遇;俄方积极推进入世必将加快中俄经贸合作的速度。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中、俄制定长远的经贸发展战略,定会开辟中俄经贸的新阶段,双赢的经贸发展亦会进一步巩固和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