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客家方言中的民俗文化现象

时间:2019-05-15 06:3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客家方言中的民俗文化现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客家方言中的民俗文化现象》。

第一篇:广东客家方言中的民俗文化现象

广东客家方言中的民俗文化现象

语言和文化是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民俗文化的镜像。民俗文化的内涵、仪式往往是通过语言符号为载体来表达和描写的。一个文化传统决定了一种语言的运用,一种语言反过来可以折射出它背后的文化:包括过去的文化遗迹,当下的生活习惯、习俗信仰、伦理道德等等。以下仅以广东省客家方言为例,来说明客家话是如何反映民俗文化中的事象的。

客家话,又称客话、客家话、客语等,是汉藏语系语族内的一种声调语言(或汉语方言),属于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客家话地区主要集中在粤东、闽西、赣南交界的的赣闽粤客家地区,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台湾、马来西亚及一些华人社区。客家的民俗文化在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家族结构、人生礼仪、节日岁时、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有极其生动的体现,并表现出一些独特而鲜明的特色。本文从广东省的客家方言中的某些民间习俗和民俗语词修辞特色等方面谈谈客家话的民俗文化现象。

一、客家话中亲属称谓词的民俗文化现象

广东省客家方言中有着一套十分完整而稳固的亲属称谓词系统。其特点是讲究血亲,重视辈份,男女有别,长幼分明。这与客家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封建宗法制度与家族组织的习俗相关。因此,折射到亲属称谓方面,客家话中的亲属称谓词就与其他方言不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也是客家方言的特色之一。例如,客家亲属称谓语中,父系与母系泾谓分明,“曾祖父”叫“公太”,“曾祖母”叫“婆太”;“祖父”叫“公爹”或“爹爹”,“祖母”叫“哀”或“唔姆”;“父亲”叫“爷哩”、“阿叔”、“大大”、“伯”,“母亲”则叫“哩”、“姆姆”或“依耶”。这其中的辈份与等级是不可逾越的。而从性别方面考察,男子在家庭中显然处于中心地位。例如妻子在称呼丈夫亲属时,往往要降低辈份,随子女称呼对方,甚至出现老祖母降两级随孙儿、孙女称呼对方的怪现象。又者,在辈份与年龄不相称时,称呼以辈份为准,而不必顾及双方的年龄。因此,有些已过花甲的老爷爷或老奶奶,遇到辈份比自己高的10来岁小孩,还要恪守礼节,按“叔公”或“姑婆”的身份称呼对方。

二、婚嫁语词与客家民间婚姻习俗

与各地民间的普遍理念相同的是,客家民系也是将婚姻作为“终身大事”来看,在仪式方面便显得最为庄严隆重。而其每一程式,均有相对应的婚嫁语词表示。客家话中的婚嫁语词是沿袭了古代的婚嫁文化,是最能反映客家民间婚姻习俗的语言文化系统。客家文化中的婚嫁语词反映了客家民间婚姻习俗的程序,例如:

1、说媒

说媒是客家婚嫁的第一步,就是客家男女青年成年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2、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3、写庚帖

双方同意后,就要互相告知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反之,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方的庚贴送还女家。

4、编红单

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的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方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在开红单的过程中,双方还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方家吃完中午饭方可回去。

5、定亲

也叫“行大礼”,即再次正式地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都要去女方家,要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的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午饭后,女孩子要出来与男青年及其家人见面,称男方家的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6、看家门

即女方到男方家去看家庭情况,这个习俗的时间不定,有的在“行大礼”前,有的则在“大礼”后,女方去的人除了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也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需要带任何礼品。

7、送日子

婚事定下之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的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8、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两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嫁妆带回男家。

9、迎亲

婚期前一天,男家要派十多人到女方家接亲,要有迎亲队伍,例如媒人、鼓手乐队、放鞭炮的,抬花轿的,烧香的、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

有扛木箧的二人等。新郎可以去,也可以不去,如果新郎同去,那就要坐轿。

接亲的人到了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

新娘动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时或卯时,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门,也不会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

新娘到达男家,如还不到所规定的入门时辰,就要在大门口坪上或在门外旁边房子等候。入门一般是早上七、八点或八、九点,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门时辰,新娘要踢轿门,由男方的伴娘将新娘牵出轿,然后在大门口“过火堆”,新娘从用杉树枝烧起的火堆上跨过,才进大门。

10、拜堂

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以后,就开始与新郎拜堂了。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外家要给新郎挂红,用五尺长的红布披在新郎身上,然后开始拜堂的程序。

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11、闹房

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12、回门

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到14人,吃完午饭后,当天就要回来。

13、送满月

结婚满一个月,新娘娘家就要来送满月,同时送来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子等,示意五谷丰登,财丁兴旺。

三、谐音修辞在客家民俗中的应用

客家民俗文化中,谐音修辞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岁时节日、人生礼仪、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有相当的普遍性。这类修辞形式,大多用于吉祥语和禁忌语中。

1、吉祥语中的谐音修辞。在吉祥语中采用谐音修辞,往往可以表达人们对人生平安如意、幸福美好的祈求和愿望。例如:

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喜于旧联上添贴新联,逐层增加,以示“层年有馀”;客家人在春节时都会备买橘子与芹菜,“橘”与“吉”谐音,“芹”

与“勤”谐音,寓含“吉利如意”和“勤劳终岁”的意思;孩子满月或满周岁及亲人团圆的时候,客家人都会包红汤圆,俗名“锡圆”,音谐“惜圆”,以此告知人们要“珍惜团圆”; 儿童入学,父母常取束葱茎别在子女胸前,“葱”与“聪”谐音,暗寓儿童“聪明好学”之意;设宴请客,多有鸡鸭鱼等,桌面筵席讲究其头部朝向首席主宾,暗含“彩头”之意;县城宴席喜用鸭蛋做菜肴,当地民间说鸭蛋为 “鸭卵”,音谐 “压乱”; 客家话“九”与“久”同音,故客家人把“九”,视为吉祥的象征,有“崇九”风俗,等等。

2、禁忌语中的谐音修辞。民俗中的禁忌是特定区域民众出于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从而产生的一种对个人言语或行为方面的自我约束或限制。语言中的禁忌语便是其中常见的一类。特别常见的就是姓氏谐音忌讳,例如 :

“朱”与“猪”谐音,姓朱的则称猪为“肥货”,避免说“猪”;“罗”与“箩”谐音,姓罗的则避免说“烂箩”或“坏箩”;“杨”与“羊”谐音,姓杨的则称羊为“幼毛”,宰羊则说“宰幼毛”,避免说羊;“刘”与“瘤”谐音,姓刘的则避免说“割瘤”;黄姓人家,口语说到黄牛,则称其为“沙牛”或“赤牛”,不说“黄牛”,等等。

由此看来,客话中的吉祥语和禁忌语好用谐音修辞手法的风气体现了客家人日常生活中避祸趋吉与讲究体面的思想意识。

第二篇: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精选)

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

杨艳芳

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1 彝族火把节民俗现象分析........................................................................................彝族火把节民俗基本分析................................................................................彝族火把节为何为民俗以及所属类........................................................彝族火把节存在的地域和藏于的人群....................................................彝族火把节的基本形式............................................................................彝族火把节传承情况................................................................................内涵文化情况............................................................................................彝族火把节民俗变异情况分析........................................................................群众参与度变化........................................................................................形式变化....................................................................................................社会交往内涵变化....................................................................................影响彝族火把节民俗传承变异的因素分析....................................................受环境与人口的影响................................................................................受文化的创新与移入................................................................................文化的丧失................................................................................................因人类价值观的改变................................................................................我认为30年后的彝族火把节民俗的传承情况.....................................................将会继续保留、消亡及会保留但有所变异的习俗........................................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火把节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扩大................................................................由宗教性向经济功能的演变....................................................................娱乐功能的扩大........................................................................................彝族火把节民俗现象分析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火把节一般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过大年。

彝族火把节民俗基本分析

火把节是彝族自己的传统节日,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姿多彩,节日中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包涵着各民族的文化现象及其深层的文化精神,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色彩,是云南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最集中、最充分的体现。在全球化文化盛行的今天,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消亡,具有丰富文化内容的少数民族节日,是各族人民艺术文化的显著表征和重要载体,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火把节为何为民俗以及所属类

各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来源于绚丽多彩节日背后浓郁的人文精神,及其深层凝聚和高度浓缩的文化价值。在火把节期间,各家各户不仅要祭祀地神、谷神,还要祭祀祖灵,举行摔跤、赛马、斗牛羊、打跳、选美等各种民间游艺活动。彝族传统火把节,是川、滇、黔、桂四省区彝族共同的节日,在彝族血缘认同难以为续的现实语境下,火把节是进行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也是彝族传统文化活性传承的重要机制。彝族传统火把节,具有祈求农作丰产,进行礼德教育,实施民间文艺传承以及整合彝区的文化意义。

彝族火把节是一种精神生活民俗,彝族火把节代表着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彝族的火把节来源于一个有关英雄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双脚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拍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彝族火把节存在的地域和藏于的人群

彝族分布在云贵川,大多数地方每年都会庆祝火把节。其中四川凉山州西昌的火把节最为隆重,凉山州其他县和乡镇也会举办大大小小的庆祝活动,"火把之乡"普格县和布托县两地火把节也是值得参加的。云南楚雄、昆明石林等每年也会举办火把节。不论男女老少,到了火把节都会穿上节日盛装,点起火把,载歌载舞。

彝族火把节的基本形式

火把节是流传在地区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活动,是彝族人民的年节,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举行,节日时间长短不一。节日期间,节日活动中都要燃篝火歌舞,举火把游田地,具体内容和形式各地、各支系不尽相同。

在民间,大多数地方节日过三天。彝家村寨欢庆祝福、一派喜气,邻近的村寨约定地点举行节日庆祝仪式。节日当天,彝家人以事先准备好的用松树做成的火把,分别向家堂、家人、灶房、畜厩、家门、田间地头祭祀,各处撒一把火把,祝福家人平安、家畜兴旺,祈求驱害除虫、五谷丰登。之后,走亲访友,村邻串门、相互祝福,家家户户杀鸡宰羊、合家欢宴。夜晚,火把通明,人们欢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节日。第二、三天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集体游乐、斗牛、摔跤、打磨担秋、唱歌跳舞等庆祝节日,有的持续数日。节日期间,除庄重的祭祀活动和热烈的歌舞、文体活动外,彝家人还烹饪美味佳肴,邀约亲朋好友聚饮,唱酒歌、欢庆自己美好的节日。席间,有卜卦的习俗。席毕,大家围坐在火塘边,老人给小孩唱古歌(讲述彝族的历史)。彝族青年男女则会成双成对出现在篝火旁、松树林中、姑娘房里谈情说爱。

少数地方节日过三天以上,有的地方还进行地方特色的歌舞表演。双柏县罗武支系的彝族,火把节从从农历六月二十三开始至二十七日结束。双柏县法小麦地冲一带的彝族,火把节还要跳源于彝族原始的虎崇拜的“老虎笙”,场面壮观热闹。禄丰高峰地区的彝族,火把节从六月二十日开始二十七日。永仁凉山的彝族,火把节别具风格,从六月二十四日下午人们吹响牛角号开始,开展对唱、歌舞、跳脚、摔跤、赛马、射弩、打秋千等活动,一直到六月二十九日才结束。武定一带的彝族纳苏支系过火把节还有斗牛、摔跤、打磨担秋等活动。元谋小凉山一带彝族的火把节要唱《掌火歌》、《赞火歌》、《冲门歌》等。彝族火把节传承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人的思想大解放,中国的节日传统不仅得到了复兴而且也在被不断创新、发展和合理利用。

彝族火把节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复合性的文化表现形式,居于彝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框架的核心地位,彝族服饰、彝族银饰手工技艺、口弦音乐、民族体育竞技与游艺、民间歌舞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粹都附丽于、展现于完整性的节庆活动之中。早在2006年,彝族火把节就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第一批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后又入选“中国十大民俗节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旅游业的广泛关注。

2014年3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作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核心项目之一,彝族火把节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广泛传播的社会影响,亟待总结和提炼丰厚的文化底蕴,进而不断丰富新内容、发展新形式、开辟新渠道。

内涵文化情况

彝族史诗《梅葛》说:“地上没有火,天上龙王想办法,三串小火镰,一打两头着,从此人类有了火。”火与彝族生产、生活的关系极大,特别是彝族大部分都居住在高山地区,刀耕火种,防寒和御兽都离不开火。如防止野兽糟蹋庄稼,常常是晚上在庄稼旁燃起大火吓唬野兽,所以在彝族文化中强烈地表现出浓郁的火文化特点。这种现象表现在过火把节、祭祀火、火禁忌等行为上。

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的认识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彝族人民已认识到火是可为人类服务的,并成了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因而对火怀着感激之情并加以崇拜。但是,火也是一把双刃剑,火一旦失去控制,就会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因而人们一方面在使用火,一方面也在思索:如何去尊重它,让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该怎样做才不会触犯它,不使它发怒,不给人类带来灾难。这样一来,火一下子从一个实体的自然物,变成了似乎像人一样是由其思想和感情来支配行动的“灵”物了。他们认为凡是火所做的好事和坏事,都是火的“灵”在起作用,火具有博大的威力,甚至认为火是人类无法抗拒的,所以用火驱鬼除邪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集中在火把节期间进行,使彝族文化和彝族风情得到了集中展示。在许多彝区,火把节期间,家家门前都要竖一个火把。通常选一棵松柱,并用松枝和干柴层层围成一个巨大的宝塔式火把,上面插花挂果,有的还插着写有“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等字样的红绿彩旗。晚饭后,锣声、号声一响,男女老幼便端着米酒、炒豆等食品汇集广场,大家点燃火把,并用松香粉扑撒火把,顿时光焰冲天。老人们举杯畅饮,谈古论今;年轻人围着火把翩翩起舞,纵情歌唱,尽兴欢乐。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以祭神祭天、祈年丰收、送邪恶为主要风俗内容。近年来,随着傩文化研究的兴起,云南省禄丰县高峰乡火把节傩仪也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由于交通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而很少受外界文化的影响,全乡大部分的彝族,仍过着一种原始、古朴而又神秘的生活。高峰乡的火把节内容丰富、系统严谨、保存完整,最具特色的是该村的祭祀民俗活动,也就是傩仪驱鬼。大、小花箐村的火把节包括祭祖、开光、祭天、耍火把、避邪驱鬼、送火把等六个部分。其中歌舞自始至终穿插在内。

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许多彝区火把节的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它必将成为更能反映文化习俗的重要节日。

彝族火把节民俗变异情况分析

群众参与度变化

在之前是每个彝族男女老少都会参与彝族火把节,大家一起载歌载舞,历时三天三夜,在彝族人心中火把节犹如过年一样重要。而现在,多数彝族人聚居的地方过节场面没有以前热闹,本地的彝族人参与程度明显下降,反而是受到旅游因素的影响,外地人会比较多一些,总的来说,现在的火把节流于形式,没有以前祭祀的神圣感。形式变化

火把节期间要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射箭等体育活动及选美、歌舞等大型的文艺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彝族起源神话或彝族英雄神话,是彝族人长期以来对远古祖先的认同,体现出民族意识的觉醒。为纪念祖先的英雄事迹,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然而现代人过火把节,这些文艺体育活动真的只是象征性的走走形式而已,活动创新不够,内容陈旧,形式单调,缺乏文化内涵,参与性不强,不能真正调动人们的兴趣。尤其是现代的彝族年轻人,普遍感到过火把节没意思,没劲头,过不过一个样,但却一味热衷于“洋节日”,把自己本民族的节日束之高阁。当地政府有意识地出巨资制作大型火把节晚会、电视直播之类的“节日大餐”,以引起人们对节日的关注和重视。豪华的舞台布置,震耳欲聋的声响,四射刺眼的灯光,使人们只感到震撼,难找到欢乐。其实火把节庆应该通俗化、民俗化、自主化、少花钱,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欢乐。以凉山州甘洛县为例,火把节是当地彝族聚居区重要的节庆,但是过节时过去那些丰富的活动内容不见了,现在只剩下大吃一顿和看火把节电视晚会。这一现象冲淡了火把节传统文化内涵,损害了可以全民共享的美好传统文化主题。社会交往内涵变化

节日为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了进入社会和进行社会知识交换的渠道,提供了共享社会知识的一种方式。火把节期间的祭祀、各种娱乐体育活动、走亲访友、互赠节日食品等都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内容。彝族人通过这些传统火把节活动让每个人不断进入特定知识交换的体系当中,了解社会关系、社会伦理知识。

古玛林子的小说《阿朵美》中的火把节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火把节:“火把节是彝家隆重的节日庆祝,和大多数汉人的春节一样热闹。人们喜气洋洋,脸上堆满了笑容。他们自发地形成几个大的场地,有的斗牛,有的斗羊,有的斗鸡,有的赛马,有的摔跤,还有的唱歌跳舞选美等等。许多人坐在场子四周青草如茵的空地上观看各种娱乐活动。有的趁此机会访亲会友,拜见久别的亲人。火把节场地成了小凉山区重要的社会交往场所。孩子们在这里也学到了许多社交知识,大人们彼此之间增进了联系和了解。整个彝族社会呈现出一种欢乐吉祥的和谐气氛。”不过现在见到类似场面的机会却少之又少,多半是在大点的城市里由政府机构或社会组织举办的火把节。这种虽然规模大、气势宏,但它忽略了人人参与的节日本质。而现代人过火把节仅仅满足于合家欢乐,聚会娱乐、走亲访友的频率明显下降。节日交往的范围狭窄化、形式单一化日益显露。

影响彝族火把节民俗传承变异的因素分析

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任何民族的文化都难以孤立存在,都需要与外界交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单一民族国家、单一文化地区越来越少。同样,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火把节在社会功能上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一种习俗的变化与文化的变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而一种文化的变迁涉及到文化交流、文化整合、文化冲突等诸多因素,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文化变迁最普遍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发生演变的原因在于其文化的变迁,而促使文化的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火把节社会功能演变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就其中几个进行分析:

受环境与人口的影响

随着民族间接触的加深和人口流动的加速,彝族传统的生存空间、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结构就可能被打破,从以前的小村落迁移到城镇去生活,工作,并逐渐接受城市里的强势文化。与之相应,彝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就可能逐渐萎缩,使用人口和场合会越来越少,一些文化甚至会走向濒危。而且一些原来在彝族人们思想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宗教思想在他们与外界交往的同时被外界的思想和行为所感染,久而久之,自己原有的传统的宗教思想也弱化,逐渐去接受一些现代的文化思想了。所以彝族火把节早期的习俗文化能否被继续传承下去,是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的。并且随着全社会人口的增长,彝族人口也在不断增长,而且社会越来越发达,加之政府也提出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这样对一些以前只生活在小村落的人有了很大的影响,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受其他族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还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他们对外界了解多了,就必然接受现代的文化,而对彝族自身留传的本地习俗却不感兴趣了。所以,一个民族文化的变迁是受环境与人口的影响的,当在一个地方这种节日习俗得不到特别的关注时,这种习俗就会慢慢就消失。

受文化的创新与移入

一个民族文化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内在依据,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发明和传播。而文化的移入是指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因持久地,相互集中地接触,两者相互适应,借用而形成的。而彝族与其他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就是使得他们之间文化的创新和移入的原因。彝族的火把节文化就受这样的影响。火把节文化加入了汉族及其他对之有影响力的民族的文化,从而改变了原始以宗教祭祀为主的文化风俗。社会的进步给各族人类带来了新的文化,这些新的文化都会对旧文化有着影响。他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却改变了自己的本土文化了。显然,彝族文化的变迁受外来文化的创新与移入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文化的丧失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政府介入等外部环境的变化,火把节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但是,火把节也出现传统观念及习俗淡化,节庆活动城镇化,民俗活动商业化等变化趋势。这就会使一些传统文化消失。因为现代的彝族人接受的文化教育越来越先进化了,大多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接受着外来的文化教育,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走出去,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因此,现代的年轻人都接受统一的教育,人们接受的文化越来越科学,文明,所以原生态的文化习俗将被抛弃,他们也很少有机会学习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而原先的一些传统的习俗及封建迷信的思想也被抛弃掉,有的连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也不会说了,更不用说写了。所以,原来宗教祭祀性的火把节文化将逐渐丧失,而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意义的火把节。因人类价值观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彝族人对火把节的观念有所改变了,当然他们的价值观也有所改变,而人类价值观的改变对文化变迁是有所作用的。现在社会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的交往和接触,必然使人的价值观有所改变,对某种习俗的功能也有所改变。彝族人的思想受到外来科学的,先进文化的影响,对他们的社会心理产生作用。使彝族人自身看待事物的价值观也随之变了,从而,他们对待火把节的一些传统的习俗也有所改变了,觉得应该进行改变才是可行的,当然,火把节的传统文化也就有了慢慢被淡忘的危险。所以,人类价值观的改变对文化的变迁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文化的变迁是影响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演变的重要因素,而且彝族的火把节已受许多环境与人的思想方面的影响,使得一些原有的传统文化丧失,加之一些后来文化的加入,改变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

我认为30年后的彝族火把节民俗的传承情况

将会继续保留、消亡及会保留但有所变异的习俗

我认为在30年以后将会保留的有打跳,将会消失的祭祀,将会保留但是会有所变异的习俗有选美、舞蹈、斗牛等等。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许多文化正发生种种错综复杂的变化,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和传播也伴随着大量的互动和转移,如云南的泼水节、内蒙的那达慕、广西的赛歌会以及四川彝族的火把节等,都已经从民族性的节庆变成了区域性的]节庆,也就是说,各民族的节日习俗在当代文化变迁中正迅速地都市化、城市化,所以彝族的火把节也作为一种节日习俗,与其他民俗事项一样,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文化生活中,是不断形成、扩大和发展的,其社会功能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系统中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着演变。传统村落结构中的火把节,有自己完整的小传统的教化、维系和调节功能,在现代旅游背景下,传承场扩大和弱化,亦导致社会功能在某些方面的扩大。与此同时,这些节日文化也在种种外界环境的影响下进行民俗衍变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发生着变化。

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火把节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扩大

传统火把节是局限于村落传统中,其教化功能也仅限特定村落民众,节日活动较为单一,多是以宗教祭祀活动为主,活动的主体也比较单一,如,早期玩火把的都是一些小孩子在自己村落举行的小型活动,而现在火把都是由旅游区或政府提供的,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购,并且在规定的范围内点燃,及根据早期制定好的规则进行活动。而不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活动的。早期在教化和传授知识方式上,也只是以一种潜在的,不正式的教授方式进行的,所以是一种村落文化。而现在的火把节教化的功能却没有那么狭小了,现在景区的火把节,节日期间的各种歌舞活动竞技比赛,在表演、宣传等过程中,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这种发展打破了早期封闭的宗教教化模式。

然而除了在节目方面的扩大外,语言方面也有很明显的扩大。如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各民族语言由于语言相互影响而出现了种种现象,彝族社会生活的变化、时代的变迁、地域差异及居住环境的改变,促进了与其他民族间的接触和来往,在与外界交往的同时也让外界知道和了解本民族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这样使一些语言学专家对其语言进行研究,从而进行双语现象和双语教学、改进或规范民族文字的现象也出现了,本来只使用于村落之间的语言被广泛化了,也就实现了彝族火把节由传统的社会教化功能向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转变。由宗教性向经济功能的演变

早期彝族火把节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宗教而举行的,所以早期的彝族火把节具有浓重的宗教性。其体现在,首先是对火的崇拜性。在火把节中,“火”是一个中心主题,也是火把节最为重要的特征。在节日中,人们的绝大部分活动也都是围绕“火”进行的,火能照田驱虫,照岁祈年。人们也以此,来达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康泰的目的。其次是为了祭天、祭祖而举行的,在火把节中,人们也往往要通过祭天仪式祈求祖先神灵的保佑,以祖先遗训、古规教育族人来凝聚民心,增强民族意识。这是早期举行火把节的目的。

而今天的彝族火把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除保留了节日的传统形式外,已和地方对外开放、加强横向联系、促进物资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都伴随了经济利益,早期的火把节只是村落之间进行的一种宗教祭祀活动,而今天的火把节却推广到国际上,与世界经济接轨,并且在现代社会里要使一种文化被长期保存下去是必须受到保护的,保护当然就要有经济手段的参与,用经济的手段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发展才是硬道理”已经成为中国人评判社会发展的标准之一。文化保护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这一点已经成为文化保护工作者的共识。当然,用经济手段保护文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投资。而且政府也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在节日期间,在有些地方要举办大型的物资交流活动,进行吸引外商、游客,各景点的门票收入大增不说,极富少数民族风情的旅游纪念品如彝族漆器、服饰等也让游客心甘情愿掏腰包。所以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也便成了经济功能扩大的最好明证了。娱乐功能的扩大

早期的火把节只是一种宗教祭祀活动,是一种局限性的村落节日。但是现在的火把节越来越趋于旅游业的发展,而有旅游业肯定就有娱乐,如果一个旅游地区没有吸引游人的东西这个旅游地就不会有生存的可能性了,所以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娱乐功能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娱乐的重要就要表现在娱乐活动的方面了,随着游客的增多,政府的关注,火把节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在火把节时彝族的各旅游地区都开展很多新节目,活动内容也比传统村落中的火把节更丰富了。其中最明显的是传统体育活动,火把节里的传统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人们观赏表演和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的文化气息。

彝族传统体育是彝族火把节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内容,而彝族火把节为彝族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活动场所,火把节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促进健身娱乐功能,火把节中广泛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是在古代社会的漫长生活中逐渐变化发展而成的,无论是在宗教祭祀或民俗节庆中彝族先民开展体育活动(赛马、摔跤等)和体育舞蹈在娱神或渲染气氛的同时也娱乐了自己锻炼了身体宣泄了心中的压力。如彝族的“达体舞”、对歌、选美等在现代彝族人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更大的功效是在于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意志、振

[11]奋民族精神使人的精神和体魄得到极大的欢愉和强健。并且对彝族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些体育功能在早期只是被认为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功能,但在今天更多的是所具有的娱乐功能。而且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各个节目都充满了艺术风味,一些歌舞已经被艺术化,加入很多的现代艺术,传统单纯的为强身健体所进行的活动也加入了现代艺术,成为舞蹈了,使传统与现代艺术相融合。

还有早期被认为是封建宗教思想的毕摩,已被认为是一种艺术文化而被大量利用,在火把节的众多节目中是不可缺少的,汇聚了广大的艺术内涵,而且专家解析毕摩文化是独特而稀有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而活态的文化,具有世界性的意义,表演的内容涉及整个彝族文明史,具有世界遗产价值。不仅在表演的活动上体现出艺术性,在很多火把节的活动场上的建筑物或所使用的道具的设计上都凸现出浓重的艺术性。艺术的加入,增强了节目的活跃性,能体现出节目的多姿多彩,这样使彝族火把节中的娱乐功能也大大增强了。

第三篇:《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

论文题目:《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

姓名:xxx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xxxxxxxxxx

摘要:

民俗是社会生活史的活化石。《红楼梦》中透过民俗文化写出了许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趋炎附势、落井下石。写出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也写出了人性丑陋的一面,《红楼梦》可谓是那个年代的活化石。《红楼梦》不仅是一部享誉中外的文学名著,它还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从饮食、服饰,到民间游戏娱乐,从岁时风俗、婚俗、葬仪,到建筑、工艺,再到医学,无不体现着《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因此《红楼梦》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即“红学”。

《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涉及广泛,在这些民俗中蕴含了许多文章。

首先,写出了贾府的奢侈。例如:贾府的饮食、服饰文化,以及建筑、工艺文化则突出表现了贾府这个大家族的奢侈,从上到下,上到太太、奶奶,下到丫鬟,皆是如此。

其次,折射出人物形象及个人命运。例如:贾府的婚俗、葬仪,民间游戏娱乐、岁时风俗,则深刻揭示了贾府众人的人物性格及命运。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十分注意风俗民情的描写,给红楼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关键词:奢侈 个人命运 盛久必衰 正文:

引言

《红楼梦》涉及的民俗文化颇多,且丰富多彩,仅从饮食、服饰,民间游戏娱乐、岁时风俗、婚俗、葬仪、建筑、工艺、医学几个方面便可罗列出众多内容。以下皆是其内容。

一、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大概很少有小说不描写吃的。但是不少小说,包括《金瓶梅》、《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也只是为写吃喝而写吃喝,写法相对单调贫乏。如《水浒传》凡写到吃喝,无非是,“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安排得酒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肥鹅熟肉,细巧果子”。《金瓶梅》系世情小说,理应在吃食上精细,但也是粗粗几笔,无甚特色,总是“入口即化”几个字读来味同嚼蜡。《红楼梦》却不同,每次谈吃,随着场合的不同,不仅吃的东西不同,吃的方法也不同,而且围绕着吃,人物的情态性格、生活的矛盾斗争都像活的一样浮现在读者面前。

饮食大致分为饭粥类、肴馔类、糕点类、饮料类、水果类几种。

1、饭粥类:刘姥姥要回家,平儿指着堆着半炕的东西说:“如今这一个口袋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宝玉在薛姨妈处“吃了半碗碧粳粥”。(出自《红楼梦》第八回)又有贾府元宵夜宴,贾母说:“夜长,觉得有些饿了。”凤姐忙回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贾母道:“我吃些清淡的罢。”凤姐儿忙道:“也有枣儿熬得粳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四回)

除以上几种粥类外,还有御田粳米、胭脂米、燕窝粥、红稻米粥,绿畦香稻粳米饭,上用银丝挂面,茶面子。光是贾府的粥种类就这么多,可见贾府饮食的丰富多样,更突出贾府的奢侈浪费。

2、肴馔类:且看用料,獐、狍、野猪、汤猪、龙猪、家腊猪、野羊、家汤羊、家风羊、风鸡、鸭、鹅、兔子、熊掌、鹿肉、鹿脯、鹿舌、鹿筋、风腌果子狸,海参、鲟鱼、鲟鳇鱼。再看菜肴,鸭信,牛舌、胭脂鹅脯、牛乳蒸羊羔、糟鹌鹑、鸡髓笋、葫芦条子、灰条茶干、豇豆、炒枸杞菜、炒面筋、火腿炖肘子、酒酿清蒸 鸭、琼酥金脍、玉粒金莼、酸笋鸡皮汤、野鸡崽子汤、火腿鲜笋汤、虾丸鸡毛汤、虾丸鸡皮汤、火腿白菜汤,就多达几十种,贾府的菜肴可谓色香味俱全了,让人羡慕不已。

3、糕点类:宝玉要袭人打发人送给史湘云“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丫头们送给贾母点心,一样是藕粉桂糖糕,一样是松穰鹅油卷。(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王熙凤家送来的“菱粉糕和鸡油卷儿”。(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九回)还有饽饽、寿桃、蜜供儿、小饺儿、小面果、菱粉糕、内造点心、糖蒸酥酪、豆腐皮包子、奶油松瓤卷酥、枣泥陷山药糕、瓜仁油松穰月饼。

4、饮料类:元宵之夕,贾母饿了要吃清淡的,凤姐忙道:“还有杏仁茶。”(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宝玉挨打后,袭人对王夫人说:“老太太给的一碗汤,喝了两口,(宝玉)只嚷干渴,要吃酸梅汤。”(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黛玉吃了螃蟹,心口微疼,要想吃口烧酒,宝玉忙“令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宝玉游太虚幻境,小丫鬟捧上茶来,宝玉觉得清香味美,警幻仙告诉他“此茶出在放春岩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小丫鬟献的酒香冽异常,警幻仙告诉他“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出自《红楼梦》第五回)妙玉请黛玉、宝钗、宝玉喝梅花茶。(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芳官见小半瓶胭脂一般的汁,还当是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还有惠泉酒、金谷酒、绍兴酒、屠苏酒、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女儿茶。(出自《红楼梦》第六十回)古时的饮料主要以茶和酒为主,茶又分为几十种,而酒也是。

5、水果类:有红菱、鸡头、藕、鲜荔、松、桃、杏穰、槟榔等。还有调味品糟油、玫瑰卤子、木樨清露、玫瑰清露、法制紫姜、酱萝卜炸儿、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这些食品在书中散乱的排列,但如果稍加罗列,就可看出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一是东西南北皆有,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出产的珍品稀物在四大家族中随处可见;而是天上飞的、湖里游的、海里生的、田里长的、山上结的,海产水鲜、肉食禽蛋、山货野味应有尽有;三是宫廷的食馔在贾府也不稀奇;四是不仅中国本土食品,而且西洋的贡品时常可见;五是烹饪考究,既将汉回满蒙不同做法荟萃,又将京、川、扬、粤、鲁菜系风格融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当然,曹雪芹不是为写吃而写吃,在饮食中蕴含了许多文章。

首先写出了贾府的奢侈。比如宝玉被打后,王夫人问宝玉想吃什么,宝玉笑道:“也倒不想什么吃,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还好些。”凤姐一旁笑道:“听听!口味倒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了。巴巴儿的想这个吃了。”贾母便一迭迭声地叫:“做去!”

做工的精细复杂更体现出贾府在吃食方面的讲究。原来用“四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得十分精巧”,把面放在其中印出来,再借点新荷叶的清香。单是汤就考究,不仅要拿几只鸡,还要另外添了东西,才可做十碗汤。这种奢侈,连薛姨妈这位皇商夫人也惊叹说:“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若不说出来,我见这个,也不认得是作什么用的。”

以上是贾府兴盛时的饮食状况,但贾府衰败后,饮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连前儿三姑娘和宝姑娘偶然商议要吃个油盐炒枸杞芽儿来,现打发个姐儿拿着五百钱来给我”。枸杞苗,本是很平常的东西,厨房都没有预备,连宝钗、探春想吃还要自掏腰包,窘相已经显露出来了。

贾府不过几年工夫,连“可着头做帽子”的境况都不能维持,落到了“食尽鸟投林”的地步,在吃食方面就更没有办法考究了。

二、服饰文化:

就从服饰上来说,宝玉穿的是雀金裘,曾有“勇晴雯病补雀金裘”,此物乃是俄罗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他穿的鞋是蝴蝶落花鞋。再看王熙凤,《红楼梦》第三回,黛玉第一次见王熙凤时,王熙凤“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银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贾府中的小姐、夫人皆穿的奢华,虽不及皇宫里的贵妃、娘娘,但比起一般的富商大户,则是他们所可望而不可即的

三、民间游戏娱乐:

《红楼梦》中曾描写过贾府众小姐们在饮酒过程中游戏娱乐的方式,流传下来的有四大类酒令—筹令(抽签)、雅令(对诗、拆字、联句、回环)、骰令(掷骰子)、通令(传花、抛球、划拳、猜谜),这些民间游戏不仅值得学者研究,更为酒楼所传承和使用,成为中华特有的酒戏文化。酒戏也是《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内容之一,牙签令、花名签、射鹄、划拳、传花、猜谜、酒名、酒诗、酒曲、酒诔在全书中经常出现,每次都不一样。曹雪芹将酒戏经过详细描绘,又给予它雅化、诗化及艺术化,使其显现出独特的美感。

酒戏能助兴,但是《红楼梦》从来不单写喜,总有悲喜两种气氛融合在酒戏中。第五十四回《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元宵节,贾府元宵晚宴上,还特地请来戏 班,凤姐为讨贾母高兴,便笑道:“趁着女先儿们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游戏规则为“若到谁手里住了,就说个笑话罢”。可见他们极力创造欢喜氛围,处处让人感受到大吉大利的气氛。为哄老太太开心,却又刻意将红梅传到老太太手里,让贾母起个头。最后凤姐说的笑话“全家赏灯吃酒放炮竹,而抬炮竹的却听不见响,原来是个聋子”则暗示了宴席的结束,同时更深刻的暗示了贾府的命运结局。处处印证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元宵节到处喜庆的氛围却始终无法挽救贾府衰败的现实。

四、岁时风俗:

每当特殊节日,人们总会用各种方式庆祝,《红楼梦》中也描绘了多种节日庆祝方式。

例如,元宵佳节,第五十四回中,贾府元宵晚宴,放爆竹、点烟火,到处张灯结彩。贾母喜欢热闹,凤姐为讨贾母欢心,便笑道:“趁着女先儿们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贾母也附和着,于是大家击鼓传花,说出许多笑话来。

清明节,众人放风筝;端午节,“泛几盏菖蒲绿胥,两两龙舟争竞渡”。《红楼梦》中多次提到端午节,第六十二回,宝玉、平儿、宝琴生日,饭后众人玩斗百草游戏,这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除此之外,中秋赏桂、重阳赏菊,甚至对七夕、除夕等也做过详细描绘。总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十分注意岁时风俗民情的描写,给红楼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不仅如此,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满族和汉族习俗相融合。例如,拜年的习俗大多采用的是汉族习俗,如拜长辈,“散押岁钱、荷包,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等。而除夕时节祭祀祖先则采用的是满族习俗。这反映了曹雪芹虽然是汉族人,但满清入关后,深受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所以在他的文章中会出现满汉风俗习惯交融的情况。

五、婚俗:

《红楼梦》中重点提及的婚俗,也是最有韵味的,便是宝钗的婚嫁。表面上看起来是“出闺成大礼”,可是仪式上却十分简单,由凤姐夫妇做媒人,聘礼也是十分简单,“金银首饰八十件,绸缎一百二十匹,四季的衣服共一百二十件,没有预备羊酒”,相比以往的娶亲,算是简陋的了。在娶亲当日,没有走大门而是从园中便门通过,外面无鼓乐伴奏,实在是太冷清太草率,“虽然有服,外头不用鼓乐,咱们的规矩要拜堂,冷清清的使不得”,所以为了撑场面,由王熙凤负责吩咐家里学过音乐、管过戏的女人,吹打着热闹些。根本不像是偌大的贾府娶亲,更何况是贾府最重视的宝玉的婚事。

从宝钗与宝玉的嫁娶之礼,很明显的看出贾府久盛之后的衰败景象。嫁娶礼节 的从简,不仅仅是由于不想声张,更重要的是为节省开支,虽然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贾府中空了。

不仅如此,宝钗与宝玉的结合,让人不禁想起贾琏偷娶尤二姐,二者的仪式十分相似。同时,作者也暗示,宝钗曾经幻想的金玉良缘的美梦被彻底打碎了,她没有获得明媒正娶的待遇,不过如同尤二姐一样被偷娶罢了。也暗示了宝钗的结局,虽然借掉包计得以与宝玉成亲,但最终难以摆脱宿命的纠缠。

六、葬礼:

《红楼梦》中涉及到的葬礼很多,但最重要的要数秦可卿的了。“只听二门上传出云板连叩四下,正是丧音,这便开启了秦可卿的葬礼仪式。

再看宁国府的情景,“只见府门大开,两边灯火,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振振山岳。可见秦可卿这个东府少奶奶去世以后,家里人乱作一团,再没有人向她一样可以掌管这个家,把这个家打理的井井有条。

在秦可卿去世后,贾珍便负责办理丧事,命几人去陪客,另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择日。“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天,三日后开丧送讣闻。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零八众僧人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死鬼魂;另设一坛于天香楼,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十九日解冤洗业,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位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出自《红楼梦》第十三回)这些葬礼程序,不仅体现了贾府大户人家的礼仪繁琐、复杂,也体现了贾府对宗教的迷信、崇拜。这些葬礼与现今社会的葬礼有所不同,但对人们研究清朝的葬仪有很大帮助,提供了借鉴的元素。

而贾珍再为秦可卿准备棺木时,又选了世间少有的好棺木,“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声如玉石,大家称奇。”更是体现了贾府的奢侈浪费。

秦可卿的葬礼可谓排场极大。首先,灵前供奉等物皆是五品官衔才有之物,所有的执事陈设都是新做出来的,光彩夺目。备有有鼓乐厅,由青衣按时奏乐,又有僧道对坛做法事。其次,大门口,灯笼高挂,照如白昼,披麻戴孝的人立在两旁。最后,埋葬当日,众人趋车赶往铁槛寺,多请名僧以备接灵使用,办理送殡事宜。“前面法鼓金铙,幢幡宝盖,铁槛寺中众僧,摆列路旁。少时,到了寺中,另演法事,重设香坛,安灵于内殿偏室之中。”就连送殡的都是皇亲国戚,场面之宏大壮观非一般人所能想象,“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而相比一般的平民百姓,却是极其奢华的。第五十四回,鸳鸯的母亲去世后,贾母舍不得袭人回家,袭人连家都没回,更别提三年戴孝了。这就是封建时期的等级差别。

七、建筑文化: 大观园是贾府众小姐的主要活动舞台,乃“多少工夫始筑成”。园林面积很大,贾蓉曾说:“ 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的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的别院了 ”。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山水为基础,建筑为主导,花草树木为美化,相互依靠,相互陪衬烘托,构成美的和谐,大观园也不例外。从元妃省亲时李纨做的诗“秀水明山报复回,风流文采盛蓬莱”、元妃的“衔山抱水建来精”,以及元妃进入省亲别墅前特地“下舆登舟”来看,大观园诸建筑都是面水而建,可谓集景式、滨水式的园林群落。

大观园的主景为省亲别墅,“重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纾。青松拂檐,玉栏绕彻,金辉寿面,彩焕璃头”,十分庄严富丽。

众人都夸赞好山好水,我们且跟着他们一起去看看大观园,一进来,园中之景皆映入眼帘。再往前走进入石洞,树木葱郁、鲜花烂漫,楼阁亭榭交错。出亭过池,许多屋舍,有翠竹遮掩,进门便是曲折的走廊,穿过走廊看见后园,后园也有颇多景致。这里就不一一概述了,见(《红楼梦》第十七回)。仅此以上景致,就可看出贾府的省亲别院大观园的宏伟瑰丽,堪比皇家园林了。

八、工艺文化:

1、通灵宝玉:首先,宝玉出生时口衔的通灵宝玉就是很不寻常的工艺品,成为全书的“点睛之笔”。仅此一项,可见一斑,工艺品在《红楼梦》中有重要作用,折射出贾府的方方面面。

工艺品不但数量多,而且样式精细,让人不禁大开眼界。

2、风筝:第六十回,在桃花社时,众人放风筝有美人儿的、沙雁儿的,探春放的是软翅大凤凰,宝玉的是大鱼风筝、大螃蟹风筝,宝钗放的是一连七个大雁。

3、宝石: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给贾母的赐物中有金玉如意二柄;第二十八回,元妃给贾母端午节礼也有一个香如意;第七十一回,贾母八旬寿辰,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各一柄”。如意珍贵非凡,价值连城,是不可多得的宝贝。另外,第五十二回,真真国女孩子戴着猫儿眼、祖母绿这些宝石,都是极其珍贵的宝石。

除此之外,《红楼梦》中涉及的工艺品还有漆器、茶具、帐幔、摆设、刺绣、屏风、化妆品。

当然,作者写这些工艺品也是饱含深意的。从这些工艺品中折射人物的命运。例如,第七十回,众人放风筝。探春放的是软翅大凤凰,早就有人说过探春是“老鸹巢里出凤凰”暗示她将成为王妃;宝钗放的七只雁,雁本苦,七只又是奇数,当然更苦,大概是暗示她命中注定孤苦伶仃吧?

第八回,宝钗借金锁来暗示宝玉,金锁配宝玉,宝钗配宝玉。也是通过工艺品,来刻画细腻的人物心理。

作者暴露凤姐和贾蓉之间的暧昧关系,也是通过工艺品作为切入点的。第六回,贾蓉向凤姐借玻璃炕屏,凤姐和贾蓉当着众丫鬟和刘姥姥的面公然打情骂俏。两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反常举动,正可看出贾蓉和凤姐之间极不正常的关系。

九、医学: 《红楼梦》中的人物,几乎每个都患有疾病,林黛玉和人参养荣丸,薛宝钗和冷香丸,宝玉康复靠桂圆,补元气靠人参,失眠吃补心丹,元春的肥胖症,秦可卿的忧虑症,香菱的干血症等等不尽其数。

但重点描绘的还是黛玉的肺痨----肺结核。黛玉曾说过:“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到如今了,经过多少名医,总未见效,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可惜那个年代没有专治肺结核的良药,人参养荣丸也未能挽救林黛玉,她最后咳血而死。而另一个致命因素便是精神因素,贾府虽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虽然贾母百般怜爱,但黛玉知道那并不是自己的家,她寄人篱下,于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就连最后唯一的精神寄托也被王熙凤的偷梁换柱之计剥夺,这使她的病更加严重,加速了她的死亡。

除此以外,还有薛宝钗的喘嗽,则需要吃冷香丸,它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也不知请了多少医生,吃了多少药,花了多少钱,总不见一点效验”。后来还是一个和尚说了个“海上仙方儿”,又给了一包末药做引子,倒还效验些,这便是冷香丸。

它的配制十分复杂,需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百合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不仅如此,还需等第二年再储存雨水的落水,白露的露水,霜降的霜,小雪的雪各十二钱,制成丸子,埋在梨树下,发病的时候便拿出来服用。

这么复杂的制作方法,主要在于一个“巧”字,所以周瑞家的感慨道:“倘若雨水这日不下雨,可又怎么着呢?”这么严格的要求、准确的剂量、繁琐的程序,一旦凑齐,即使未吃,病情也因情绪而减轻许多了,只是可遇不可求,而宝钗却凑齐了,所以治愈也就不奇怪了。

冷香丸的配制,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清代的医药状况,对后世研究医药学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 红楼梦原著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2] 段振离 医说红楼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06

[3] 邓妍、朱安平《红楼梦》花鸟文化解析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第四篇:心理学中的现象

心理学中的现象、定律、效应、模型和范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地板效应:天花板效应又称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例子:老师为了测试一下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出了一份卷子,如果这份卷子过于简单,结果是学生普遍取得了高分。从而无法从分数中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水平。那么这种现象就叫“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又称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全或无现象:指不论何种性质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在同一细胞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波形和变化过程都是一样的。并且在刺激强度超过阈刺激以后,即使再增加刺激强度,也不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进一步加大。

社会促进现象:指个体因为他人的在场而提高活动效果的现象。社会懈怠现象:是指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视为一个总体时产生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现象。

去个性化现象:指个体把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融入群体情境的现象。听觉遮蔽: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错觉性结合: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向被试呈现的不同客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

马赫带现象:指在明暗交界处使人感受到明处更明,暗处更暗。暗适应现象:由亮处到暗出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明适应现象:由暗处到亮处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视觉遮蔽现象:在某种情况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对之前闪光的觉察。

声音遮蔽现象:一个声音由于受到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得听觉阈限的上升。

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叫普肯耶现象。

缪勒—莱尔错觉: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假如一条线段两端加上向外的箭头,另一条线段加上向内的箭头,则前者要显得比后者长得多

注意瞬脱:指在很短的时间内(约50ms)序列呈现两个目标刺激时,被试对第二个目标正确报告率显著下降的现象。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Stroop效应: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该效应是指,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

系列位置效应:影响系列学习和回忆的最主要因素是每个项目在系列刺激材料中的位置。系列中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得快些,而且错误少一些,而中间位置的项目学起来难得多。启动效应: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得对这一刺激加工得到易化。

艾姆斯房间错觉:是属于“大小恒常错觉”的应用,在这个房间中(房间背景是错误的),若两个身高完全一样的人站在房间的左边和右边,竟然会产生高度差距明显的错觉。Tau效应:时间对空间产生影响。

Kappa效应:时间知觉受空间事件影响。

Φ现象(动景现象):物体本身并未移动而只是刺激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距条件下连续交替呈现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运动后效现象:当观察者对一运动物体连续注视一段时间后转而凝视另一不同质的静止表面时,会感到这表面似乎在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参照效应指人们一般是依据某一参照点来定义价值,而不是依据纯价值进行决策。

捐赠效应是指对于获得本不属于自己财产的东西,人们倾向于给予高的评价。

FOK范式: FOK就是知道自己能解决问题的感觉,属于元认知范畴,可以作为猜测标准中外显测试的指标。

鸡尾酒现象:当你在拥挤的室内正和某人交谈,忽略了别人的谈话声和一般噪音,突然别人谈话中提到了你的名字,马上会引起你的注意。

偏侧疏忽现象:意识不到身体的另一边的存在,注意不到另一边的信息。

双加工调节模型:包含前注意加工和注意加工。前注意的自动加工快速、平行发生,这种加工能觉察非注意信息的物理特征,但不能辨认出意义或相互;注意的控制加工较晚发生,按顺序进行,耗费时间和注意资源,能辨认出特性之间的关系,把片段综合为某个客体的心理表征。新的、难度大的任务通常需要控制加工,而经常做的简单而熟悉的一般属于前注意的自动加工。

习得性无助感:指个体经多次痛苦的折磨所养成的绝望心态,即使有摆脱痛苦的机会也没有勇气去争取。

比较效应:如果个体以前经历过奖赏,那么他们会把当前的奖赏33.34.35.36.37.38.39.40.41.42.43.44.与之联系起来进行评价。

科尔萨克夫综合征:长期酗酒会导致的,这种病人的海马严重受损,患有遗忘症。

稀释效应:家庭越大,分给每个孩子的时间和关注会相对减少。“罗森塔尔效应”即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

灰姑娘效应是指代继子继女受到其继父母虐打、性虐待、忽视、谋杀和其他虐待的比率明显高于那些受亲生父母抚养的孩子这一现象。

焦点效应:也叫做社会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透明度错觉:是以为自己的表情会清楚地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并会被在场其他人注意,实际上别人并没有发现。

虚假独特效应:是指在能力方面,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的一种现象。

虚假一致性: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的现象。

定势效应 :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能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向、程度以及方式。

投射效应:个体认知他人时把自己的特性归属到他人身上。负性效应:Fiske在1980年提出。指人们在形成整体印象时,对负性信息比对正性信息给予较大的权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负性特质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比正性特质大。

曝光效应: 人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积极的一种现象。

第五篇:广东中烟面试

广东中烟面试

0、经历半个多月,终于结束了中烟的长跑,说说下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吧。

1、4月11号初面,这次是在华农的田家炳综合训练馆里进行,按照以往面经也就是华工和华农,这2家都很近嘛;

11号早上下着大雨,鞋子都是保持100%湿度,9点多早早就到了(这次面试没有硬性规定你按照短信通知的时间来,所以就是早到了就可以早面试早走人),不过已经有很多身穿正装的帅哥美女已经集结在体育馆门口填写资料,等待进入体育馆面试。人头涌涌的,虽然是初面,但是听说网投的时候已经筛选过简历的了,否则更多。回归正题,初面比较简单,基本都是面试官问你简历上的东西,一问一答,问下你成绩,在学校做过什么云云,当然这个我觉得没什么参考性,因为不同的面试官有不同的风格。所以他们喜欢问什么你就得答什么。所以在这个阶段,你只要准备好简历,熟悉简历的内容,就可以过了。PS:我认识的人没有初面就挂的。

2、这次在华农门口有应聘流程,所以就知道13号笔试,20-23号终面;但是他们在12号才短信通知你去参加笔试,佛脚都来不及抱了,没有确切通知我都没有动力去复习吖

笔试内容在智联招聘的应聘流程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生产操作类的是20%专业+80%行测,其他岗位为100%行测。专业内容这次考察了几道简单的传感器、机床那个刀适合切什么还是什么适合用哪种类型的刀去切云云,实在记不得了,当时直接跳过的。。还考察了外孔内孔。剩下的80%行测就和省考差不多了,我没有做过省考的题目,我就参加过国考(虽然是打酱油的),所以做起来觉得题目难度比国考的简单很多,但是最后进入终面的分数也不高,在中间。可以做做往年真题,有惊喜3、17号出的成绩和通知进入终面,一般在中烟里有公布入围的名单,所以手机没收到短信的同学也要去看看是否有你的名字。20号去了二厂面试,因为是第一批,所以在8楼一个类似disco的场地填写资料,等待审核,6个人一组,按成绩排的。PS,该场地手机信号被屏蔽了这次面试很开放,连自我介绍都不需要,没有之前所说的在桌子上放张纸,按纸上题目轮流回答问题。就是面试官提出问题,谁想回答都可以举手示意,每个人都必须回答。我们这次问了性格与岗位、最喜欢/讨厌和什么样的性格的人一起工作、你最不喜欢与其他5位面试者的哪一位一起共事,所以心态最重要,放轻松,说话一定要够大声以及流利。至于面试的题目,我觉得至少有好几套来用的,所以你问比你早去面试的同学题

目效果也不大。总的来说还是心态吧。

4、至于最后录取时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按岗位数录取的,至于笔试所占比例我没搞懂,因为我也有看到笔试第一的也有没有进入体检环节的。。。祝2014的同学们一路顺风,good luck!

下载广东客家方言中的民俗文化现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客家方言中的民俗文化现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江西省吉水中学易华明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 由于民俗文化的集体性,说到底,民俗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民俗......

    生活中有趣的现象

    《生活中有趣的现象》 导入:童年是美好的。人们在童年时代,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当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时,一定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把自己在大自然或生......

    广告中成语活用现象

    广告中成语活用现象 现代与古典结缘孕育的成语广告把广告语言园地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姿。成语广告“既活泼又深沉,既新鲜又熟悉,既有时新气息,又有古典情趣,所以往往能迎合顾客的......

    校园中的浪费现象

    “校园中的浪费现象”活动方案 一、活动产生的背景。 在一次春游踏青活动中,发现学生浪费现象很严重,我们把学生在春游活动中浪费现象拍摄下来让学生看,严重的浪费现象让人触目......

    建筑工程中的违规现象

    建筑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摘要:目前许多建筑工程未能遵守建筑法规的相应要求,在施工以及招投标活动中出现很多违规行为,而建筑法规也对建筑工程出现的违规行为有相对......

    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论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摘要:广告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扩大其影响力,广告撰写者常常借助双关、反复、顶真、回环、夸张、对偶、排比、......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 摘要:社会不断地变化,发展,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特别是语言里的词汇,更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新词的产生有很多的原因,地域的交流,新事物的......

    读“衡中现象”有感

    读“衡中现象”有感 南安一中数学组 洪丽敏 一个教育的奇迹,一个高考的神话-------衡中现象:1300多名考生参加高考,重点大学上线675人,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达到332人,最终没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