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利益与风险浅谈

时间:2019-05-15 07:4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外开放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利益与风险浅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外开放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利益与风险浅谈》。

第一篇:对外开放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利益与风险浅谈

对外开放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利益与风险浅谈

时代大背景

80年代末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政策的协调不断加强,而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各个发达国家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市场,金融掀起了一股全球化、自由化的浪潮

而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将承担逐步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义务,各产业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将会面临一次新的提升。而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还比较缓慢,给与金融业的保护相对较多。但是,在整个国际金融的趋势下,全球金融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种紧密直接促进了货币、外汇和资本市场的全球一体化,也推动了各国的金融中介机构和监管体系的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金融全球化显示了其货币经济的独特作用,并且这种经济形式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强烈的反作用。我国金融业在国际竞争中,存在优势,也有劣势,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更是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对外开放下的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机遇

1有利于强化我国金融竞争机制,促进了国内金融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其金融业坚持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合作日益紧密,从而使我国金融市场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这两个市场,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改革进程,使得金融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同时也推动了金融管理制度改革。所以说,对外开放对我国金融改革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2有利于促进了我国的金融创新,与国际化接轨

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先进的金融技术、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等等。首先,对外开放有利于国内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从而不断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能力。其次,对外开放促进了金融产品和交易工具及方式的创新,通过借鉴国际的成功经验,我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交易工具,提供给投资者更多的选择。最后,对外开放有助于促进金融服务理念和手段的创新,中国金融业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引进了发达国家金融业的先进经验,为国内的金融服务和风险控制等提供了非常多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3有利于全方位地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加快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以来,始终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路线,在走出去的同时引进一些国外先进的金融理念、体制、技术以及产品,全面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世界上已经越来越受瞩目了,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业将更加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将越来越国际化,并对世界金融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国内甚至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4有利于带来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学习外国先进的经营技术、融资工具和管理手段

在金融对外开放过程中,我国得到了发达国家更多的技术上和信息网络上的帮助,同时还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专业技术和营销方式等等,促进了国内金融企业学习跟进,这样有利于金融市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通过对外开放,我国金融市场从发达西方国家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与技术,从而带来了一个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有助于促进金融市场发育健全

金融中介机构与金融市场规模及资本流动性成正比例发展,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有助于健全金融业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这一过程将改善我国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状况,提高服务质量、效益,提高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入,具有较高边际效益领域的能力,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金融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金融企业和社会资金流动能力增强。企业和个人更容易获得廉价的生产资本和消费资金,将有更多的金融产品供选择。有利于我国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

我国金融业的经营成本,尤其是人力资本远远低于国际金融业同行。国内金融业职工的人均年薪为1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银行职员的年薪在3万美元左右。较低的经营成本可以使我国金融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向客户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条件,获得较高的收益。

金融业开放面临的风险

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是一个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双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不断引入以及国外机构的进入使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经营不确定性及市场风险大为增强,而且我国金融机构本身蕴含的多重问题也增加了其在市场化和国际化过程中经营失败的风险。从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情况看,金融机构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经营性风险和竞争性风险,它主要包括:

1业务风险 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证券公司原有业务日益萎缩,发行风险日渐提高;在自营业务上,市场的市场化和规范化客观上增加了自营的难度;经纪业务方面由于市场的过度进入,买方市场业已形成,加上恶性竞争,利润率水平进一步下降,风险持续上升。同时,证券公司新业务的开展还不成规模,企业并购、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创业基金等新业务的开展本身即蕴含着较大的经营失败风险。

2资金流动性风险 证券公司的资金流动性风险,是指证券公司不能如期满足客户提款取现(如客户提取股票交易保证金)或不能如期偿还流动负债而导致的财务困境。

3政策风险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过程中,资本市场的一些运行制度,政府对资本市场的管理制度,行业法规,货币政策,税收政策都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变化,这些政策的变动部都可能含证券公司经营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4管理风险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交易电脑系统出现故障,业务人员工作疏漏造成交易差错,业务人员从事内幕交易和违法违规操作而造成巨款损失,业务往来中金融诈骗,重大项目投资或新业务决策失误等等。

5国际化经营风险 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不仅包括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也包括中国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将使证券公司面临着国家风险、汇率风险、国际市场波动等风险。

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我国金融服务市场的冲击

主要表现在外国成熟丰富的金融产品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我国的金融市场远远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完善和成熟,国外金融服务业企业在进入我国市场后,势必会依靠其在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上的优势,冲着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劣势和缺陷,同国内金融服务机构进行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同时中资机构如果不能改善自身缺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则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诸如优良客户流失之类的问题,甚至可能面临由业务萎缩导致的财务风险。

2对我国金融市场人才和金融创新的冲击

无论是金融技术、金融产品或者是金融管理理念等等,我国的金融创新都比较落后。我国进行全面对外开放后,必将与国外许许多多的发达国家相竞争,而在现阶段我国还是处于劣势的。促进我国金融创新的主要还是在人才上,金融业人才在该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且高水平人才引进速度快,在中国全面对外开放后,许多外资企业突破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各种限制后将大量增加对相关高级人才的需求,外资金融服务企业的优厚待遇和科学管理是比造成不少既有国外工作经验,同时有熟悉国内客户和我国体制背景的优秀人才流失,这无论是对我国的金融业人才还是金融创新都带来一定的冲击。3。对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的挑战

由于我国监管体系只是初步建立,还不尽完善,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逐步开放的条件下,资本的自由流动将给货币当局的宏观经济调控和金融监管带来一系列新的难题。

总的来说,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利大于弊。与发达成熟的市场相比,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处在初级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繁重而紧迫。尤其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快金融改革,构建协调的金融市场结构已成为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二篇: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金融服务业总体水平不高

从1996年到2001年,是我国金融服务业在规范整顿中发展的五年,总体水平还不高。金融服务业法人单位数虽然增加了15%,但在全行业比重的增加相对停滞;营利性产业活动单位数更是减少了10.37%,每法人单位的营利性产业活动单位数从4.38个缩减为3.42个。其中最为典型的信托投资业,2001年底的1530家信托投资业企业中有5.29%停业,6.54%筹建,规范中发展的特点比较明显。

和1996年相比,我国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增长了109.37%,贷款余额增长了83.65%;证券市场股票市价总值从9842亿元增加到43523亿元,2001年相当于GDP的46.13%;保费收入从1997年的1088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2109亿元,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74%提高到2.24%。根据2000年中国资金流量表,在国内资金运用总计中,通过金融部门运用的部分占48.87%,金融部门已成为最大的资源配置部门。但是,我们同时看到,这五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在GDP中的比重还相对较低。以我国金融服务业较为发达的上海市为例,2001年上海市GDP的构成中,第三产业为50.69%,而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2.52%,虽比1996年11.99%有所提高,但仍然较低。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一比值则更低,2001年全国GDP构成中,第三产业为34.19%,而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5%左右。因此,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二、我国金融服务业结构不均衡

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着诸多方面的结构不均衡。

首先,内部各行业结构不均衡,目前银行业(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银行)企业法人单位数占金融服务业的33.17%,2001年年末实收资本占金融服务业的51.46%,营业收入占金融服务业的70.16%,因此银行业仍居绝对的主导地位。而证券经纪与交易业、保险业、信托投资业的比重相对偏低。

第二,地区结构不均衡。地区结构的不均衡表现为地区规模分布不平衡和地区效益分布不均衡。从地区规模分布来看,对各省(市)区的法人单位数、年末实收资本、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单位实收资本、单位从业人员、单位收入7个指标进行规模综合排名,排名前10位中有8个东部的省市,第11位到第20位中有7个中部省市,第21到第31位中有8个西部省市。可见,规模分布上呈东高西低的态势。

从地区效益分布来看,虽然与规模分布有较大差别,但是,依然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且中部和西部的差距也相对较小。对省(市)区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资本、资金周转率和相对劳动生产率4个指标进行综合排名,排名前10位中有8个东部的省市,第11位到第20位中有6个中部省市,第21到第31位中有7个西部省市。

第三,资本结构以国家资本为主。由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我国金融服务业长期以来是以公有制居主导地位。金融服务业公有制企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为91.04%,远高于

全行业40.50%的平均水平;处于国有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单位数比例达49.80%;实收资本的来源中有74.85%来自国家资本、0.44%来自集体资本。从内部各行业的所有制结构来看,证券经纪与交易业的股份制比例最高,达到54.33%。在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后,这一以国家资本为主的局面将发生重大改变。

三、我国金融服务业竞争力不高

从金融服务业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对比可以发现,我国金融服务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对各行业门类的法人单位数、年末实收资本、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单位实收资本、单位从业人员、单位收入7个指标进行综合排名,金融服务业的规模评分位居第三。对各行业门类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资本、资金周转率和相对劳动生产率4个指标进行综合排名,金融服务业的综合评分位居第一。

但是将我国的金融服务业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由于中国金融服务部门与国有企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处在较低的市场化水平中,因此企业等级、服务内容、经营品种、市场渗透等诸多方面,竞争力是较弱的。

《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2)》指出中国有11家企业进入2002年《财富》世界企业500强,其中有4家金融服务业企业,它们是中国工商银行(第213位)、中国银行(第251位)、中国建设银行(第411位)和中国农业银行(第448位),这四家企业均为银行业,尚无保险等其他金融服务业企业能够进入世界前列。即使是入选的这4家企业,与500强前50名中的金融服务业企业(如美国花旗集团(第12位)、德意志银行(第29位)、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第36位)、瑞士信贷集团(第38位)、美国美洲银行(第41位)、法国巴黎银行(第42位)和日本瑞穗银行(第48位))之间的差距也极为明显。

银行业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为:盈利能力差、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低、资产质量差、体制性弊病严重、非生利资产比重过高、内部制约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在证券经纪与交易业方面,与国外证券业相比,我国存在的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证券市场总体规模较小、市场品种比较单

一、各证券经营机构资金规模普遍较低、业务结构雷同、内部管理机制落后、经营无特色、创新能力不足等。

在保险业方面,尽管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从保险市场深度(保费收入/GDP)、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和保费收入占居民储蓄比重等指标来看,我国保险业的总体规模仍然较小,和发达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导致这些差距的原因主要有:民众保险意识淡薄、保险商品种类较少、保险范围较窄、保险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少、保险立法不完善。

四、加入WTO给我国金融服务业带来冲击

从近期看,由于我国金融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的种种差距,加入WTO后该领域势必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这些冲击将主要集中在管理和经营体制、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人才等方面,而这些冲击将最终表现为国内金融服务业市场份额的下降。

(一)对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方面的冲击

外国金融服务业管理体制健全、决策机制科学和经营机制灵活,具备较强的化解风险和业务开拓的能力。而且,大部分外国金融服务业企业拥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雄厚,能做到银行业务全球联网。这不仅使这些企业的管理层能对其全行业务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使其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发展潜力。

在体制方面的冲击首先表现在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上。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强调金融自由化,银行向全能银行发展,即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和投资银行发行、包销和承兑证券业务的结合,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包括银行证券分业最严格的美国和日本,80年代以来都逐步以各种补充法规来放宽银证兼营的范围,直到最近美国通过了新的银行法案,这是对全能银行发展的全面肯定。而我国的银行法则坚持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四业分管。在加入WTO之后,这个体制矛盾会变得更加突出。因为外国银行会依仗全能银行或其一系列子公司的业务优势来争夺客户,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业务要求。而我们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不但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也妨碍了自己去积累全能银行综合服务的经验。尤其是信托业,这本来是银行与证券业的一个中间地带,业务范围很宽,西方称之为“金融百货公司”,我国银行不能兼营信托,又把信托业的机构作了很大收缩,管理上归属央行,而证券方面又对信托业作了诸多限制,比如不许介入证券的发行、经纪和承销。加入WTO,一旦国外信托公司介入中国,中国的信托业势必会面临很大压力。

在体制方面的冲击还表现在自主经营上。国外银行有自主经营的优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则相对较弱。比如,外资银行对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掌握自主性较大,对呆账准备金的提取额度和呆坏账核销的自主性也较大。而国内银行则有诸多限制,特别是呆坏账核销还要有众多行政部门的参与。加入WTO以后,这些分权式管理,如果不改革,实际上也都将成为国内银行参与竞争的障碍。

(二)对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方面的冲击

近几十年来,国际金融服务业是创新最为活跃的经济领域,许多金融产品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而在中国却尚未普遍推开甚至还未推出。因此,国外金融服务业企业势必将引入这些金融手段介入同国内金融服务业的竞争。中国的差距恰恰在于我们在建国后的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取消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禁止赊销和预付,禁止商业票据,实行一切信用集中于银行的原则,即使在改革开放后恢复了商业信用和商业票据,但仍然存在着商业信用不完全、商业票据和票据市场不完全(只有银行承兑汇票,没有开放商业本票,实际是由银行信用承担了本应由企业本票承担的信用风险),消费信用没有推开(没有厂商赊销和分期付款的消费信用,却贸然推行消费品信贷),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产品线比较单一。我国金融服务业无法满足客户需要的情况已经出现,外国企业将利用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空白抢占市场份额。

再从我国金融创新的途径来看,目前主要致力于对国外成熟金融产品的引进和寻找其在我国运用方面的研究,技术性、经营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为金融理论研究的主流,缺少自主创新研究。

(三)对人才方面的冲击

金融服务业是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其知识结构优于其他行业,高水平人才引进的速度很快。人才竞争将是外资进入后的竞争焦点之一。外资金融服务业企业优厚的待遇势必导致不少既有国外工作经验、又熟悉国内客户和我国体制背景的优秀人才的流失。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后,外资企业将突破地域和数量限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对国内管理和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为强烈,他们可以用高薪聘用、委以重任、出国培训等优厚条件,以及科学的人才管理方式来吸引国内金融人才。而国内金融服务业企业受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现有体制条件的限制,如果不能很好地完善人才的培育激励机制,便有可能使优秀人才外流。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对策

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整体目标是保护与发展并重,借鉴其他国家市场开放经验,在充分利用WTO有利条款的同时积极提高国内金融服务业竞争力,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的作用,使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中枢。根据对2001年我国金融服务业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本课题主要提出了以下对策。

一、完善金融服务业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国内金融企业和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准绳。目前,我国在金融服务业的法律法规方面还很不完善,应加快建设步伐。

在银行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完整的《外资银行法》,显然不利于全面规范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业务经营活动,《外资银行法》的制定已刻不容缓,应以国民待遇为基准,尽快制定《外资银行法》。该法规的作用主要包括:(1)强化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规范内外资银行、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避免赢利业务集中于外资银行,而亏损业务全部留在中资银行。(2)有利于控制外资银行进入速度。许多国家都采用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来源国分布、总数以及每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数量的方法,从而确保本国银行在银行体系中的份额,以防止外资银行对其国内金融市场的垄断经营或控制。中国应当借鉴国外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准入条件和监管措施,控制外资银行的进入速度。对外资银行的审批速度要适当,掌握节拍,避免外资银行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3)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扩张速度,通过对外资银行资产规模和经营业绩等方面提出要求进而实行有效监管,达到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扩张速度的目的,这是西方一些国家通常采用的措施。(4)引导外资银行向不发达地区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区性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为此应当参照国外做法,采取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外资银行进入不发达地区,以便使外资银行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5)鼓励外资银行参与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目前中国正在通过债转股方式处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其中会涉及大量的不良资产出售,外资银行将是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在证券业方面,一是要继续加快现有证券业的立法,尽快实现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并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我国现有的证券法律框架还不尽完善,一些相关法律还是空白,这不仅使国内现有交易行为缺乏必要管理依据,还将会给外资的进入留下投机空间。二是进一步加大对《证券法》的完善,并加强执法力度,切实规范市场主体的从业行为,如完善证券投资者赔偿制度、建立中小投资者集体诉讼机制、完善《证券法》与《公司法》、《合同法》、《破产清偿法》、《竞争法》等法律的配合实施等。

在保险业方面,《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保险业开始走上法制化的发展轨道。但是,对于《保险法》颁布、实施后迅猛发展的寿险业务来说,许多新的问题在《保险法》和相关管理办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保险公司在运作中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这些都亟待完善。

二、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在完善金融服务业相关法律法规,实现有法可依的同时,我国还必须改变目前单层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局面,遵循市场化原则、政策连贯性原则和前瞻性原则,逐步建立起包括中央银行监管、行业组织自律、金融机构内控、社会监督配合的大系统监管体系,系统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第一,健全金融监管的专门机构。随着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始正式履行职责,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构成的中国金融监管整体框架正式确立。在监督方式上,以合规性监管和非现场检查为主;在监管效率上,应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在监管力度上,真正遵循国民待遇原则。第二,健全各金融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我国已于1991年建立了证券业的自律组织证券业协会,并于2000年5月建立了银行业的自律组织银行业协会,2000年11月成立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这些自律性组织应根据全面开放的新形势做出及时调整,以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第三,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系统。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着眼点在于保证金融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防范经营风险。内部稽核监控系统应有明确的监控目的、监控项目、专门负责监控的机构和人员、科学的方法与程序及向领导与有关部门反馈信息的制度。通过内部监测可以及早在风险显化之前做出预警,并反馈信息。第四,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应当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

三、加快金融机构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业服务体制

在完善法律环境的同时,我国金融服务业企业必须加快自身改革,建立起现代服务体制。大力推进金融服务机构的股份化改造、改组及集团化,建立现代金融企业,使产权结构、技术创新、资产质量、制约和激励机制及服务效率等合乎国际标准。让企业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参与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

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业中占有较大比重,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改革重点将主要是商业银行的改革。在国有商业银行现有产权制度基础上,从组织结构、激励机制、内部管理、产权制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加快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进程,减轻国有商业银行负担,彻底解决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在管理和经营制度上率先与国际接轨,落实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自主权,建立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稽核与监察体制、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贷款审贷分离和贷款担保抵押制度、信贷资产质量管理责任制度等。

证券业方面,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与证券市场发展相适应的多重交易制度和交易规则,积极推进和完善大宗交易制度、引入卖空交易机制、完善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制度、逐步改革国有股和法人股无法流通以及AB股分割制度、完善重大信息披露制度、健全相关民事诉讼制度等;还应完善证券发行制度,完善证券发行与定价技术、证券发行核准制度、证券发行

中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证券的国际化与品种创新。最终建立一个层次多样、各具特色的证券市场体系。

保险业方面,在体制上,要加快推进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革,完善股份制保险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规范上市,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在观念上,摒弃不讲信用、粗放经营、短期行为的思想,坚持诚信为本、效益优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产品服务上,大力开发市场有需求、核算有效益的产品,为投保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扩大销售渠道、改革销售方式、方便客户投保。及时转换内部经营机制,推进保险业的市场化改革,按照市场要求和国际惯例组织经营,形成符合国际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保险业的竞争机制,建立公平有序的保险市场体系,增加保险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注意金融服务业均衡发展

首先应协调发展金融服务业的各行业,进一步完善与我国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以信托、银行、证券、保险为四大支柱、以其他非银行金融业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业体系,加快信托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加强金融服务业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此外,应注意金融服务业的地域协调发展。金融服务业在东部地区优势明显,但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不大。西部大开发将极大促进该区域的金融服务业发展,同时中部地区应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挖掘自身潜力,防止许多专家提出的“中部塌陷”现象的发生。

五、积极探索国际化经营

在我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也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国际金融服务业市场。我国的金融服务业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探索国际化经营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加快海外营业网点的建设,为境外企业在当地提供富有特色的金融服务;积极争取境外客户,扩大业务范围,提高资产存量,加快资金流速;学习和熟悉海外市场,向国际惯例靠拢,为全面参与全球一体化的资本市场的竞争积累经验。

六、大力培养金融人才

金融服务对从业人员的教育、技能要求很高,金融人才将是未来金融服务竞争的焦点。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业各领域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质量较低,服务价格偏高,竞争力弱。金融人才的缺乏将是制约我国金融服务业未来发展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高度重视金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适应中国经济、金融快速发展的需要,实施了金融人才战略。我国应当继续推行这一战略,多渠道加强金融人才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适应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如果金融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应仅局限在单纯技术和操作层面,更应注重新一代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通用人才的培养,形成以高、中级专业人员为主体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金融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有:大力发展金融教育事业,初步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金融专业人才;加强金融从业人员培训,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实际需要,建立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内容;积极引进境外金融人才,从归国留学生和境外金融机构中聘请经验丰富、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的人才,充实到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企业;加强金融领域国际合作,聘请国外金融专家来华讲学或举办研讨会,选派中高级金融管理和技术人员到境外学习和工作;改革金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努力创造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1996年-2002年);

2、《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2),企业管理出版社;

3、纪敏:“金融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山西日报》;

4、宋永新:“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上市公司》2001年第4期;

5、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课题组:“中国证券业:现状与WTO的挑战”;

6、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金融市场研究》课题组:“信托业发展研究报告”;

7、刘助仁:“加入WTO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与对策”,《国际金融报》2000年8月24日;

8、张姝:“金融监管体制的法律思考”,中国民商法律网

第三篇:大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成就的认识

大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的认识

姓名:谭明菊学院:经济学院学号:

09级国贸3班 2009101225

大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成就的认识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心得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从封闭半封闭社会成为全方位开放的国家。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很感激改革开放给予我们富裕的生活,让我们能快乐健康的成长。在感激的同时,我们应该了解一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种种成就,让我们知道改革的重要性和时代的意义性。

从经济方面说,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制度的健全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制度是采取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制度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最大的变化是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允许多种所有制存在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前我国居民是吃不饱,穿不暖,通货膨胀严重,国际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得地位。改革开放后,实行了按劳分配制度后,人民的积极性得到广大的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国家有了多余的粮食。人民开始能吃饱饭了。渐渐地国家开始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鼓励外国到我国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外资还给我们带来了技术和资金,我国开始实行加工贸易,扩大了我国的出口,扭转了我国的贸易逆差的地位,是我国成为世界上出口第一的国家。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每年我国的经济一直都是处于高速增长的趋势(一直8%的速度增长),即使遇到了金融危机,我国也能从中快速地恢复过来,足以证明我国的经济实力的强大。

从政治制度上说,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一系 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重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制,明确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全面开创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从纠正十年“文革”的错误路线,实行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邓小平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和现代化的基本方向,他强调“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 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 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以后由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和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引导了中国前进的道路,中国的政治从不透明化到现在透明化,说明了我党的进步性和创新性。从文化层面来说,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30年!高考制度恢复当年,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超过了1000万,录取新生逾600万名。除此之外,全州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由1987年的2533人增加到3799人,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94项,其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46项。地膜覆盖、暖棚养畜等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州各级各类学校1389所,在校学生24.57万人,全州适龄儿童入学率由1978年的77.7%提高到89.5%,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9.6%,全州普初人口覆盖率达79%。计划生育开始向正常化管理转轨,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3年的28.7‰下降到12.04‰。医疗卫生机构由自治州成立时的28个增加到170个,病床由72张增加到2031张,卫生技术人员由240人增加到3186人。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57.93%和66.75%,各县(市)已开通有线电视。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中占据了日益重要的位置!从科技层面说,中国的技术飞速发展,改革开放前我们只能做桌子椅子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自己还积极研发一些技术,这样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飞跃的发展。到现在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2000年国内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896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0%,跃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在R&D经费总支出中,基础研究占5.2%;应用研究占17.0%;试验发展占77.8%。其中各类企业支出占国内 R&D经费总支出的60.3%,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表明企业逐步成为我国R&D活动的主体。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17个(其中包括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0个)、国家工程中心 188个,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94个;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数44536篇,本国居民的专利授权量92101件,其中发明专利 3097件。200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47亿美元;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技工贸总收入6774.8亿元,工业增加值1476.2亿元。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农业,工业,航天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神州八号的发射,让我们欢呼,也不仅想起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巨大改变。

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很多,我知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

第四篇: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之策

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之策

■专家建言 ■何德旭刘海虹王朝阳

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金融服务业作为一个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它既包括银行、证券、保险这些主要的金融服务行业,也包括信托投资、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典当业等行业。在把金融服务业界定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金融保险业后,可以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近年来中国金融服务业并没有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局面,相反,1997~2003年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呈下降趋势。到2003年底,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上述两个比重分别为16.50%和5.51%。就业方面,金融服务业就业的两个比重数值都比较小:1997~2003年间金融服务业就业占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略有下降,而占总就业的比重则略有上升。截至2003年底,金融服务业就业的上述两个比重分别为

1.6%和0.5%。

从增长速度来看,除1997年之外,之后的六年按现价计算的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都要低于同期按现价计算的GDP的增长速度。如果计算最近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那么1999~2003年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7.47%,也要低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长速度9.36%。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对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计算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所以使得金融保险业的总增加值比实际增加值多,从而夸大了金融保险业的增加值。因此,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实际并没有上面数据所显示的这么高。比如,如果简单扣除这些不合理因素,那么2003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在整个GDP中的比重实际上只有大约

4.14%。

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甚至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在行业规模、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市场开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第一,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过于缓慢,内部行业结构和区域发展结构不协调。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般在6%左右,2003年美国金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达到了8.3%,而我国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过慢,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乏力。金融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均衡,银行业居绝对主导地位,而证券经纪与交易业、保险业、信托投资业的比重相对偏低。而且,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异较大,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需要。

第二,金融服务各行业竞争力较弱,不能有效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产品。从2004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来看,排名第一的花旗银行的一级资本为744.15亿美元,不良资产比率为2.06%;而国内排名最高的中国银行的一级资本为348.51亿美元,而其不良资产比率却达到了5.12%,四大行中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资产比率甚至高达18.99%(参见《The Banker》,July 2005,p251-286)。保险业方面,根据瑞士再保险的统计,截至2004年底,我国保险业占全球保险市场的份额排名虽居第11位,但保费收入规模仅521.7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4.75%、韩国的76%;保险密度在全球排名第72位,人均保险金额为40.2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07%、韩国的2.8%;保险深度排名第42位,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26%,低于美国的9.36%和韩国的9.52%(参见World insurance growing premium and stronger balance sheets. Sigma No2.2005)。证券业方面的表现更让人担忧,2004年底我国共有证券公司140家,总资产3781亿元,总负债2765亿元,全年实现利润为-78亿元,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态。

第三,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能力不强,外资金融机构在金融业务创新上具有绝对优势。一方面,国外金融工具种类繁多,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而且对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相当强;另一方面,目前中资金融机构的金融开发技术比较落后,电子化程

度较低、金融工具和品种单调、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金融创新中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利用金融创新获取利润和占领市场主动权的能力较差。

第四,国内金融机构开展跨国业务的能力低下。除中国银行以外,其他银行海外业务的拓展尚在起步阶段,而外资银行在综合化经营模式下,通过大规模的并购和重组,其分支机构早已遍及全球。在业务开展方面,国内银行大都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而发达国家跨国银行已经把业务重点放在如利率互换、出口保理及福费廷等一些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上,利用金融创新来获取利润和规避风险。

第五,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监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发达国家大都有支持金融发展的现代化交通、通讯、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并且非常注重适时颁布和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对金融业加以规范,对新业务、新工具进行认证。相比之下,我国金融立法比较滞后,专业性法律层次较低,法规操作性较差,在实践过程中还经常存在不能严格执行的问题。监管体制方面,我国金融监管主要依靠“三会”(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社会监管层次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而且监管内容大都以合规性监管为主,对预防性监管的关注不充分。

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第一,培养金融业的服务理念和意识,使其真正成为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重要产业。受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我国金融服务理念的培育还远远不够。金融服务部门在很大程度上被作为管理当局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工具,而忽视了其服务的本质和产业的特性。把金融服务业看作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商业化的服务领域,看作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产业,有助于加快促进金融服务业本身的增长,而且可以带动会计、信息、法律服务等关联产业的加速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制。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服务行业应加快自身改革,使产权结构、技术创新、资产质量等各项指标合乎国际标准,按市场机制要求参与竞争,提高服务效率,增强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针对我国当前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趋势,应加大股份制、合作制中小银行的建设,同时通过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创业投资基金等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要。

第三,建立健全金融服务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有效控制和防范各种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金融服务行业充分竞争的开展以及金融监管的有效实施都必须在既定法律框架下进行。我国目前有必要加强金融服务行业的立法工作,完善金融法律框架,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法律体系。金融监管的目的是依法维护金融市场公开、公平、有序竞争,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为此,必须改进金融监管的方式和方法,强化金融监管的内外协调,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第四,注重金融服务内部各行业和地区的均衡协调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制,较好地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加快证券、保险和信托等其他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与实体经济体系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服务业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金融资源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同时,要注重金融服务业在中、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大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服务业的建设力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整治农村信用环境,构建有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

第五,大力培养金融人才,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金融活动的日趋复杂化和信息化向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金融服务传统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正逐渐变成知识密集和人力资本密集的产业。人力资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资源的多寡在现代金融业中基本决定着金融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以及金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景。因此,有必要继续实施金融人才战略,多渠道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改革现行人事管理制度、业务考核办法和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发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博士)

第五篇: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之策略

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之策略

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金融服务业作为一个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它既包括银行、证券、保险这些主要的金融服务行业,也包括信托投资、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典当业等行业。

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甚至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在行业规模、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市场开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第一,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过于缓慢,内部行业结构和区域发展结构不协调。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般在6%左右,2003年美国金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达到了8.3%,而我国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过慢,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乏力。金融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均衡,银行业居绝对主导地位,而证券经纪与交易业、保险业、信托投资业的比重相对偏低。而且,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异较大,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需要。

第二,金融服务各行业竞争力较弱,不能有效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产品。从2004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来看,排名第一的花旗银行的一级资本为744.15亿美元,不良资产比率为2.06%;而国内排名最高的中国银行的一级资本为348.51亿美元,而其不良资产比率却达到了5.12%,四大行中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资产比率甚至高达18.99%。保险业方面,根据瑞士再保险的统计,截至2004年底,我国保险业占全球保险市场的份额排名虽居第11位,但保费收入规模仅521.71亿美元,保险密度在全球排名第72位,人均保险金额为40.2美元;保险深度排名第42位,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26%。证券业方面的表现更让人担忧,2004年底我国共有证券公司140家,总资产3781亿元,总负债2765亿元,全年实现利润为-78亿元,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态。

第三,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能力不强,外资金融机构在金融业务创新上具有绝对优势。一方面,国外金融工具种类繁多,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而且对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相当强;另一方面,目前中资金融机构的金融开发技术比较落后,电子化程度较低、金融工具和品种单调、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金融创新中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利用金融创新获取利润和占领市场主动权的能力较差。

第四,国内金融机构开展跨国业务的能力低下。除中国银行以外,其他银行海外业务的拓展尚在起步阶段,而外资银行在综合化经营模式下,通过大规模的并购和重组,其分支机构早已遍及全球。在业务开展方面,国内银行大都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而发达国家跨国银行已经把业务重点放在如利率互换、出口保理及福费廷等一些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上,利用金融创新来获取利润和规避风险。

第五,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监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发达国家大都有支持金融发展的现代化交通、通讯、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并且非常注重适时颁布和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对金融业加以规范,对新业务、新工具进行认证。相比之下,我国金融立法比较滞后,专业性法律层次较低,法规操作性较差,在实践过程中还经常存在不能严格执行的问题。监管体制方面,我国金融监管主要依靠“三会”(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社会监管层次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而且监管内容大都以合规性监管为主,对预防性监管的关注不充分。

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第一,培养金融业的服务理念和意识,使其真正成为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重要产业。

第二,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制。

第三,建立健全金融服务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有效控制和防范各种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

第四,注重金融服务内部各行业和地区的均衡协调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制,较好地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加快证券、保险和信托等其他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与实体经济体系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服务业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金融资源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

第五,大力培养金融人才,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下载对外开放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利益与风险浅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外开放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利益与风险浅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创新与风险

    20111310276刘璐金融七班金融创新:规避了风险还是加剧了风险金融创新是现代金融新渠道。它给金融机构带来更多利益的同时,也加剧了风险。所以,我认为,金融创新,既规避了风险,也加......

    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0912130211 国贸0902魏琪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金融服务贸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经......

    金融与金融服务业[优秀范文5篇]

    金融与金融服务业 一、金融与金融服务业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对金融的定义有多种,如马克思将金融定义为“货币资金的融通”。《中国金融百科全书》定义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

    对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趋势的思考

    北京大学教授:对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趋势的思考我重点讲几个问题:第一,当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形势;第二,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跨国同行的差距;第三,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趋势;第......

    论金融服务业在我国区域经济中的发展前景

    论金融服务在区域经济中的发展前景07级经济学1班 李栋一、引言 中国经济近年来持续高速的发展,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顺利推动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国家经济......

    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 一、金融风险及管理 一,......

    中国承诺对美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

    中国承诺对美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 【财新网】(特派华盛顿记者 章涛)在10日结束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上,中国在金融服务业领域承诺做出一系列开放,包括承诺允许美国和......

    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与投行业务拓展

    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包括证券资本开放和证券业务开放两个方面。证券资本开放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证券融资开放,即本国融资主体可以在外国证券市场发行证券筹资,外资企业也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