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调整朗读气息
一、吸气
在做吸气练习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肩胸放松是很重要的,要做到“兴奋从容两肋开,不觉吸气气自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宋体会:
①以衣襟中间的钮扣为标记,把气缓缓吸到最下面一颗钮扣的位置。
②坐在椅子的前沿,上身略向前倾,“沿着后背”将气缓缓吸人体内。这种方法排除了单纯的胸部用力吸气的可能,容易获得两肋打开的实际感觉。
③闻花,远处飘来一股花香,闻一闻是什么花的味呢?此时,气会吸得深入、自然。用这种方法体会降膈和开肋。
④调整意念,觉得气是从全身的毛细孔吸人体内的。这会使你的两肋较充分展开;
⑤抬起重物和“倒拔垂杨柳”。在抬起重物和“倒拔垂杨柳”时,总要深汲一口气,憋住一股劲儿.此时,腰部、腹部和感觉的胸腹联合呼吸时吸气最后一刻的感觉相近。
⑥“半打”哈欠。不张大嘴地打哈欠,进行最后一刻的感觉和胸腹联合呼吸吸气最后一刻的感觉相近。
二、呼气
作呼气练习时心里应自然松弛,不能为了延长使用时间而憋气、紧喉。
用练习吸气的方法吸气至“八成”满……
①以叹气方法呼出,并不带出任何语音,体会喉部如何放松。
②缓缓持续地发出“ai”的声音。
③均匀、缓慢地吹去桌面上的尘土;吹歪蜡烛火苗,使其既不直也不灭。
④发出纯净的、音高自然一致的“a”的延长音。
⑤数数儿以每秒二个的速度数: I、2、3、4……”。
⑥数葫芦。清晰地发出“一口气数不了二十个葫芦,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三个葫芦,四个葫芦……”
三、四声的用气练习
就声音形成而言,汉语语势变化的基础是四声。因此,进行四声的气息控制练习是相当重要的。要领如下:
阴平宇高而平,可以“铺满地面”的感觉发音;
阳乎宇取中而升,可以“下一层楼梯”的感觉发音;
上声字先降而后升,降时要“托”住气,升时“上楼梯”;
去声字取调高而降到底,要“托住下楼梯”。
1.同声韵夸张(音程长,声调全)
巴拔把爸 搭答打大 非肥匪费 些鞋写泄 出除椅处 汪王枉忘
2.四声组合练习
①顺序组合一一阴、阳、上、去
兵强马壮 阶级友爱 山穷水尽 山明水秀 山盟海誓 千锤百炼 飞檐走壁
风调雨顺 心怀叵测 心直口快 心明眼亮 瓜田李下 发凡起例 光明磊落
妖魔鬼怪 优柔寡断 安常处顺 阴谋诡计 花团锦簇 鸡鸣狗盗 鸡鸣犬吠
妻离子散 呼朋引类 金迷纸醉 积年累月 孤云野鹤 孤行己见 轻袭缓带
胸无点墨 高文典册 膏梁子弟 深谋远虑 窗明几净 思前想后 身强体健
心毒手辣 幡然改进 幡然悔悟 知情感义
②逆序组合一一去、上、阳、阴
逆水行舟 妙手回春 热火朝天 兔死狐悲 驷马难追 信以为真 背井离乡
遍体鳞伤 步履维艰 万古流芳 倒果为因 地广人稀 调虎离山 奋起直追
叫苦连天 救死扶伤 具体而微 刻骨铭心 量体裁衣 镂骨铭心 墨守成规
木已成舟 暮鼓晨钟 弄假成真 弄巧成拙 破釜沉舟 剩水残山 视死如归
四海为家 痛改前非 万古长青 万里长征 万马齐喑 物腐虫生 下笔成章
象齿焚身 袖手旁观 耀武扬威 异口同声 众寡悬殊
第二篇:怎样提高学生朗读
如何提高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朗读”
一、课题的提出:
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大量准确的朗读能够促进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有益的朗读更能够充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职业中学,90%的同学进入初中才学英语,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制约,尤其是对英语朗读教学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内外不敢大声的朗读英语。其主要原因:①由于考试不直接考朗读,学生缺乏朗读兴趣。②发音不准,读错而使别人嘲笑,③不敢大声朗读没掌握词与词间的发音联系,致使学生假性错读。④没有把朗读与课堂及生活相结合,轻视了朗读的重要性。所以致使学生根本不能用英语进行交流。这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
其次,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师生的英语教学活动是围绕考试体系和评价体系来开展的。目前的评价体系注重关键性的考试,如考试、中考和高考等。如果评价体系重视形成性评价而淡化终结性评价,教学的双方就不会那样拼命地追求高分而舍弃追求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在中学教学中。每次的考试都不直接考到朗读,中学生便错以为朗读不重要,便轻易地放弃了,而中学的英语教师(尤其是基层的)负荷很重,面对大班的常规教学,根本就抽不出时间来,教学中忽视了朗读的教学。其实,英语朗读在英语教学总体水平的提高中是至关重要的
怎样改变这种读书难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和一些同事探讨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对此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缺少系统研究和具体的操作步骤,特提出此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使学生不再害怕开口读英语,无论课内课外敢于大声朗读,乐于大声朗读。
2、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3、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
4、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通过课题的研究,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6、通过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最终达到能熟练地用英语和别人交流,进而提升整个班级的文化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英语朗读,不仅语音、语调要准,而且要有节奏。听起来流畅、自然的英语容易让人理解;如果没有按节奏朗读,听起来就吃力,难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1、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乐在其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如初一可以将英语朗读较准确较大胆的同学树为“小老师”,在早读或课外时间让其领读;为英语朗读做得好的同学发奖状、戴红花,给英语朗读有进步的同学插红旗等等;如高二则可以采用排演活剧的形式来增强英语朗读的兴趣等等;这样久而久之,必定会由英语朗读带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必定会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成绩,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英语教学。
2、注重教师带读
教师的领读是朗读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是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关键,如果只是机械地领读,教师劳累,学生疲倦,收效甚微,而且整个课堂也没有活力。所以它要求领读教师具有良好的基本功,能成为学生朗读的典范,教师在朗读时要注意语音、语调正确,掌握好意群停顿,不读破句,连读正确自然要富有感情,朗读的速度要适合学生的水平。
3、利用录音跟读
利用录音跟读是学生纠正发音的良好机会。在录音跟读时,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不能毫无目的。首先让学生看着课文,跟着录音机一句一句轻轻地跟着读,然后让学生不看课文,跟着录音机轻轻地读,最后让学生放声地跟读。教师要求学生在跟读时要全心投入,要抛弃害羞,尽量模仿录音机的发音标准,并有意识地用铅笔标出所读句子的轻重读、连读、升降调。以便课后模仿。教师在放录音时要注意控制好录音机,可以放一句,停顿一下。倘若遇到长句或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重新倒放,直到学生能顺利跟读为止。整段文章读完后,可以让学生不跟录音再齐读一遍,看看学生是否能模仿朗读,籍此去提高学生的朗读质量。
4、提倡集体朗读
集体朗读是学生独立进行朗读的自我实践过程。是提高学生胆量和朗读水平的良好机会。集体朗读便于教师检查和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问题,有利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朗读机会,鼓励胆小怕羞的学生主动朗读。学生朗读时,教师也应该巡视于课桌间注意倾听学生朗读的声音,如果发现朗读的声音嘈杂不齐,这表明学生在朗读上遇上了拦路虎,或者是在朗读上有困难,这时教师应该适时穿插讲解和领读,然后重新开始朗读。教师还需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朗读表情,及时发现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5、及时进行个别朗读
个别朗读易于发现学生的朗读难点,便于检查和督促,但活动面小,可以和集体朗读交替进行。此外,对于朗读好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请他们为其它学生范读和早、晚读让他们带读的方法来及时给这些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而对于朗读比较差的学生,我们也可以给予帮助和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帮助。千万不要给予简单和粗暴的训斥,要以引导和督促为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6、伴随设计情景的朗读
借助图片、投影、简笔画、实物等教具设备,教师边呈现情景边领读,学生跟读。这种朗读便于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
7、背诵并复述 背诵是英语朗读教学的较高要求,它有利于熟记语言材料,积累语言知识,有利于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教学实践证明,背诵下来的语句往往是在听、说、读、写方面运用得最熟练的语句。
8、制定朗读的评价
效果要检查,应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如果只进行朗读的任务而不检查效果,个别自学性不强的学生会产生偷懒心理,说闲话,或做小动作,看课外书、睡觉甚至滋事生非。虽然班委会或学习小组可以发挥一些作用,但从客观上讲学生还是畏惧严师的。因此教师要做好对朗读效果的检查和抽查。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时间可选在朗读中间或最后,并根据学生学习层次注意优差兼顾,难易适中。
2)检查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可以采取“自评”,“互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形式。其中“互评”可包括同位间,小组成员间,或者是小组之间。
3)没有完成所要求的朗读的任务怎么办?择期限“达标”下次朗读再检查。绝不姑息迁就,只说不兑现,否则检查只会流于形式,使学生产生“南郭先生”式的投机取巧心理,并养成对学习、工作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的坏毛病。
4)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把朗读、说话等口语作业录进磁带。教师采用各种检查形式不受时间限制地进行检查,反复查听,捕捉每个细小的错误,作下记录。这样无疑使听说作业变得具体、实在,节省了师生面对面的抽读时间。学生为追求最佳的录音效果,反复听说、模仿,使有声作业尽善尽美,并把自己的录音与原声磁带对比,自我反馈、自我鉴别,自己找差距,不断纠正,反复琢磨,可谓一举三得。以上的评价可以和平时的成绩,以及期末考试的成绩相联系。在老师和小组长手中要留有记录
9、组织好早读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与晨”,这话是有道理的。早晨的空气较好,学生在清晨又没有任何作业,精神饱满,是读书的好时期。但如果学生只读不思就不知所云,只读不记就一无所获,默读不能提高语感,声嘶力竭既消弱记忆又容易疲惫。所以要做到眼看词句,口读音调,而听读音,脑思语义。
四、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
组织进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学生朗读评比活动,邀请老师指导,提高朗读的水平。
2、调查问卷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测试等方法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3、经验总结法
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4、效果对比法
将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的实验前后情况作比较,以了解实验的成效.5.案例研究法。研究名师课例,有针对性的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的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几个阶段:
1.2011年9月前:做好前期调查工作,收集有关理论资料,制定好研究方案。
2.2011年9月~2011年10月: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积累过程性资料,并请老师指导。
3.2011年11月: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完成结题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1、形成成果研究报告。2.典型案例集及有关论文。
3.科任老师和学生评价表集、课堂学习中朗读的照片,实验前后变化对比照片,活动资料。
4.通过研究调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最终达到能熟练地用英语和别人交流,进而提升整个班级的文化素养。
七、研究人员”
此课题为微型课题,由平昌县西兴职业中学中级教师岳玲主持研究。平昌县西兴职中中学高级教师丁济海为协从研究。
八、研究对象
平昌县西兴职业中学高二一班全体学生,共3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第三篇:怎样上好英语朗读课
在学校的课堂,每周都会有早读课,英语早读课的时候,我们都在大声朗读,怎样上好英语朗读课?对于英语朗读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提升我们的朗读效率。睿丁英语老师为我们分享朗读策略,这些策略及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对英语语言的整体把握能力。
英语朗读(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又具有口语(表达上)的因素,朗读者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其声。朗读的作用可不少:一方面,它能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学生大声朗读时,口中发出的声音传到自己的耳朵,表明学生不仅在读,同时也在听自己读,经过反复不断地朗读操练,学生的听觉神经也就习惯了这种信号,当别人发出这种信号时,他就能产生“共鸣”,听得明白。另一方面,它还能促进记忆力的提高。学生大声朗读时,注意力容易集中,使读过的语言材料在大脑中产生较深的印象。可以说,朗读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的转化,即“内化”。大量准确的朗读能够促进口语和听力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效的朗读更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英语朗读问题
英语朗读情况如下,初中一、二年级段各有过半数的学生不能独立按国际音标注音读出生词;仍有五分之一的初三学生还不能按音标注音拼读生词。在英语朗读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读英语时声音很低,口齿不清,语句破碎,断断续续。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包括以下三点:其一,学生的语音基础薄弱,不会认读音标,不能根据拼读的规则读出简单的单词,所以难以开口。其二,学习心理障碍。如,有些初中生性格内向,羞于大声开口朗读;有些缺乏信心,怀疑自己的发音不准,怕招致别人的笑话。其三,对语音教学的重视不够。由于现在中考没有专项的语音知识考察题,而且初中阶段的考试还未进行口语能力的测试,老师和学生都侧重笔试考试训练,往往忽视对朗读能力的培养。
英语朗读注意:重视语音,倡导模仿
1.打好语音基础。即教会英语26个字母和48个国际音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基础。字母教学以5个元音字母为主线,按照字母的顺序逐个教、逐个学,内容包括:字母、单词的重音,英文的规范书写等。音标教学按元音和辅音进行分类教,内容包括: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常见的辅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辅音连缀的读音以及成节音的读音。主要途径是:在听清教师的发音或听清英语录音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模仿,必要时,教师对于学生感到困惑的音与调做适当的规则讲解与对比,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和语调的要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语音语调不好,是由于听得不够,未听仔细,没有听清就模仿所致。所以先让学生听清楚、听准确,了解音的特点(音质、音色、音长、音响),再模仿。模仿时,可以先集体模仿,使胆小、内向的学生也敢于与大家一起大声操练;后个别单独模仿,便于教师检查学生模仿的质量,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与纠正。虽然初一年级新生有一定的语音基础,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音语调不准确,对这些学生难以读准的语音(如48个国际音标的正确发音以及字母组合的不同发音),教师应该做到耐心仔细。
2.探究拼读规则。它是教学字母、音素、音标之后最重要、最关键的教学内容,包括:重音(单词、句子重音)、意群的读音(连读、失去爆破、弱读与同化)、语调(升调、降调)和节奏。需要指出的是:英文是拼读文字,其词汇的读音与拼写往往不一致,因此不少中小学生由于缺乏拼读能力,而只靠机械记忆按字母顺序死记硬背单词。这种做法在开始记字母较少的单词时还有效,但是随着单词逐渐增多、增长,拼写逐渐复杂,学生就逐渐感到力不从心,英语水平的两极分化就此开始。因此,在教字母、音素时就开始拼读练习,可以采取“教者有心,学者无意”的办法,让学生探究一些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获得自主发音和拼读的初步技能。从教学第一个单词时,教师简述音节知识,给单词划分音节,及单词重音如何读,以后逐步教学双音节词、多音节词。结合所教单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尝试归纳读音规则。
3.模仿语音语调。学生通过跟读单词、句子、对话或短文,听录音去模仿句子重音、语调、连读、不完全爆破等技巧,初步获得语音语调的感性认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看动画学唱英文儿歌、看听模仿英文趣味小品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模仿语音语调的兴趣与热情。在生动活泼的语言情境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感受语调的魅力 表示怀疑、震惊、礼貌、冷淡等情感。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语音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最终在语流中模仿并掌握英语丰富的语音与语调。
4.语感是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核心。它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习英语的成败最终落实在是否获得了英语语感,能获得语感,就能牢固地掌握英语知识,就能熟练灵活地运用英语语言技能,就能综合性地、整体性地使用英语,驾驭英语语言。但是,语感的获得必须通过持久的语言实践练习而逐步获得。对绝大多数中国中小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英语习得的语言环境,通过朗读、背诵典型的对话或者短文便成为学习英语、接受英语、培养语感的一种有效便捷的途径。
英语朗读训练步骤
1.听范读或录音。通过听教师的示范朗读或录音,学生可以了解文章内容和朗读特点,感知内容在语音、语调、感情、表达等方面的特色,把握正确朗读的方法和要点,为朗读的实践练习做准备。
2.教师领读。领读对话时,教师最好整句领读,体现出句子的整体感,让学生在静听的基础上模仿跟读。领读时,如果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教师可按意群领读,并注意语调的转折。领读课文时,最好采用学生看书跟读和不看书跟读交替的方式进行。领读一般先慢后快,让学生在准确的基础上,再达到熟练、地道地跟读。
3.学生朗读。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鼓励朗读。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将英语朗读较准确、较大胆的同学树为“小老师”,请他(她)领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一旁监听,等学生领读完之后,再和全体学生通过回忆来指错和纠错。
英语朗读旨在培养中小学生养成大声、大胆、大方的朗读习惯,提高他们自主朗读英语的能力并形成有效的朗读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睿丁英语希望在英语朗读的课程上,提升我们的英语学习效率。睿丁英语课堂朗读词汇量达13992个,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运用能力。
第四篇:怎样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
怎样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
清新区龙颈镇石马小学
龙洁梅
摘要:朗读,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对课文的教学中,朗读更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的手段。所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是语文老师首先要做而且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而让学生不要敷衍地去读课文,不要拖读或是顺口读,而是真正地投入感情地朗读,也是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师长期的研究课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让他们肯开口读,还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呢?在本文中,我提出了我在教学中使用的几种方法:以“情”激趣、以“境”激趣、以“式”激趣。并对此作了详细的叙述。
关键词:朗读、兴趣、情、境、式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而在语文教学上,朗读是学好语文和表现语文能力的一个基本途径。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一件累人又枯燥的事情。首先,要让他们肯开口读已是一个难题,而就算成功让他们开口了,要让他们能真正地“朗读”,而不是拖读、顺口读等,又是另一个难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让他们肯开口读,还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呢?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特征,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情”激趣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都养成了拖读或是顺口读的坏习惯。拖读,俗话说就是“拉牛上树”,读得有气无力的,像是几顿饭没吃一样。不要说读的人,听的人也觉得辛苦,这样还能让学生对朗读有什么兴趣呢?而顺口读虽然也挺流利,不至于有气无力,但是读起来不要说有感情,连
停顿也没有,读到哪里不够气了就在哪里停顿深呼吸一下再继续读下去。这样读起来很快就会累了,学生还愿意再读下去吗?这两种读法,都是学生为了完成老师所给的教学任务而敷衍了事,根本就不是他们自己想要读的,只能叫做开口读,而不能称之为朗读。
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按要求读,可以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以“情”激趣。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有“情”,那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感情。学习课文,除了学习基本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还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所以,我们可以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激发他们自身的感情,引起他们与作者的共鸣,令他们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从而“情”溢于胸中,欲一吐而快,唯有靠朗读来抒发。这时,让他们朗读,自然是水到渠成,一蹴而就,乃属有感而发,就能感情朗读了。这样激趣,既能达到目的,又能做到了无痕迹。
这几年,我担任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为了不让学生自低年级起就养成拖读或顺口读的坏习惯,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训练他们朗读课文的能力。如在教学《快乐的小青蛙》一课时,讲解完课文后,我问学生:“你也觉得小青蛙又聪明又勇敢吗?你想像小青蛙那样聪明和勇敢吗?那么,就让我们向小青蛙学习,一起读出小青蛙的快乐和自信吧!”学生们肯定都想成为聪明勇敢的好孩子,自然激发了向小青蛙学习的感情,也就会跟着老师一起感情朗读课文了。
而教学高年级,由于学生接触的事物多了,心智也发展得更好了,所以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情,带动他们感情朗读。如
在教学《提灯女神》一课时,在解读课文中有关南丁格尔当护士的典型事例,理解体会南丁格尔无私奉献的精神后,可以联系学生实际,引用“非典”事件,让学生深入体会那些医护人员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的伟大,从而在内心深处对南丁格尔产生敬佩和爱戴的感情,不用老师提醒,他们也会自动自发地去感情朗读课文了。
二、以“境”激趣
环境是能影响人的心情,从而也能影响人的行为的。所以,我们要为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创造好的环境。
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自然的朗读氛围,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放开心情、无拘无束地去进行朗读,即让学生敢于开口。毕竟,学生也是有自尊心的,读得不好,老师否定,同学嘲笑,谁还愿意再读下去?所以,对学生要多点鼓励,多点宽容,毕竟任何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急于求成只会弄巧成拙,潜移默化也能达到目的。如以前我教学五年级语文时,班上有一个从分校转过来的女同学,由于没有年轻教师的辅导,她的普通话很不标准。第一次指名让她读课文,就闹了不少笑话,让同学们笑了好一顿。还没读完,她就不愿再读下去了,无论我怎么说她就是不再吭声。看着她涨得通红的脸蛋,我也没辙了。下课后,我找她来谈心,跟她说这不是她的错,只要肯努力,她一定可以练好普通话的。之后,我总是抽时间给她辅导普通话,而且在教学课文的第一课时后,找一些重要段落让她一字一字地跟着我读,直到读好了,又让她回去多练几遍,然后在第二课时再指名让她读。由于早已练熟了,她读得很好,获得了同学们赞同的掌声。从此,她的自信心就回来了,总是自动举手要求朗读课文。而对于其他一时
读不好的同学,我也不会责备或强求,而是让其课后多跟读、多模仿,在练习和模仿中掌握要领。
其次,可以创设与课文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虚拟情境和想象中,如临其境,亲历其事。从而就能让他们想读一读课文,在读中感受。这种方法,同样能实现激趣及淡化教学痕迹。如在教学《大拇指汤姆》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我问学生:“假如现在有一个魔法师,把你变成了像大拇指般大小的人,重新生活在我们这些正常身高的人当中,会怎么样呢?会发生什么危险或有趣的事吗?”让他们通过想像后说一说自己想到的一些场景。然后,引入课文:“现在真的有这样一个像大拇指那么大的小孩,那么他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学生听了,自然会兴味盎然,恨不能马上就读一读课文了。
三、以“式”激趣
这里所说的“式”,是指朗读活动的方式和朗读形式。再精彩的活动和游戏,玩得多了,也会厌倦,所以就连网络游戏或电动游戏都是层出不穷才能吸引人去玩。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就是让学生读就行了,也要花花心思,搞搞“新意思”,把枯燥的朗读变得多彩一点。
首先是朗读活动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或者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朗读,又或者是跟着录音机或老师模仿读等等。如一些简短的诗歌或散文,就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让他们在竞争的环境中,为了追求优秀的表现而跃跃欲试,自然兴趣激增。对一些抒情性比较强烈的课文,则可以找一些合适的音乐,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使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感情喷薄欲出,顺其自然地激发朗读的兴趣。而对一些比较难
体会和理解的课文,在指导他们理解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让他们跟着录音机或老师模仿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本来读得不太好的情况下,跟着录音机或老师读后,竟然能读好了,于是兴趣也就来了。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6课是《古诗三首》,我就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第7课是巴金的《海上日出》,是很优美的一篇散文,我就找了首轻柔舒缓的音乐让他们配乐朗读。第8课是略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语言比较简单,我就让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小节举手在班上读。第9课《西风胡杨》,是一篇含有象征表达手法的课文,学生比较难理解,我就在教学课文前先让学生听了几遍课文录音,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重要文段,我都作一次范读,再让他们听着录音一起读。而第10课《我家门前的海》又让他们配乐读。这样,一个单元五篇课文,运用了几种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每天都能保持高昂的兴趣,投入朗读活动中。
而在朗读形式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等。如教学简短的诗歌或叙述性比较强的课文,如古诗,或是五年级的《七律·长征》、三年级的《瀑布》、二年级的《雨后》等现代诗歌,以及二年级的《程门立雪》、三年级的《吹泡泡》、四年级的《火烧云》等许多课文,都可以让学生进行齐读、小组读或是男女生分读。而一些比较多对话的课文,如一年级的《小猪画画》、五年级的《金奖章》、三年级的《寓言两则》等许多课文,都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对于一些分节连贯的诗歌,如二年级的《春天在哪里》、三年级的《大海的歌》、四年级的《小草之歌》等,则可以让学生开火车朗读。
这样,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式,让学生不断地保持新鲜感,不再觉得
朗读是一件单调的事情,自然就能保持对朗读的兴趣了。
总之,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朗读训练的兴趣,就要让他们不觉得朗读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是一件很累人的事,而是发现朗读的精彩,发现朗读的益处,从朗读中找到乐趣,学到东西。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无论是什么方法,都是教学的好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去运用,去实践,去开拓的教学手段。
第五篇:怎样确定朗读中的重音
怎样确定朗读中的重音
周崇典
怎样确定朗读中的重音词语呢?总的来说,要以文章的主题思想为指针,根据词句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具体地说,以下四种情况可确定为重音。
一、起对比作用及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词和短语。如《故乡》一文中对中年闰土外貌的描写:“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句中的加点词和短语:“紫色”和„“灰黄”,“红活圆实”和“又粗又笨”、“开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松树皮” 是比喻。这些词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中年闰土外貌上的巨大变化,因此就该读重音。
二、列举的同类词语。《大自然警号长鸣》中有这样一句话:“警号为谁而鸣?为你、我、他,为我们大家而鸣!为中国人而呜!”加点词从单指的“你、我、他”到复指的“我们大家”,乃至于整体中的每一个“中国人”,对大自然发出的警号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这些同类的词语理当视为重音词语。
三、表情达意的重点词或短语。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写道:“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以上加点的词语有的是表意的重音词,有的是表达情感的重点词语,它们都是作者意欲突出强调的对象,视为重音是理所当然的了。
四、在文章中起照应、强调作用的词语。照应和反复都是作者的有意强调,自然应确立为重音。这类起照应、强调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显而易见,就不再举例
说明了。
总之,只有把握了文章的重音词语,才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增强朗读的感染
力。
(发表于1999年第5期《语数外学习》初中版)朗读技巧
朗读技巧
(一)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一、用普通话语音朗读
朗读和说话不同,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
二、把握作品的基调
1、阅读理解 就是首先要熟悉作品,从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确地掌握作品的情调与节奏,正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第一,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第二,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这是深刻理解作品的关键。
第三,根据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熟悉作品的内容和结构。对于抒情性作品,应着重熟悉其抒情线索和感情格调。对于叙事作品,应着重熟悉作品的情节与人物性格。对于论述文,需要通过逐段分析理解,抓住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和论述方法,或者抓住文章的说明次序和说明方法。总之,只有掌握了不同作品的特点,熟悉了作品的具体内容,才能准确地把握不同的朗读方法。
2、设计方案 就是在深刻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如何通过语音的具体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第一,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以及不同听众对象等因素,来确定朗读的基调。
第二,对整个作品的朗读方案应有总体考虑。例如作品中写景的地方怎么读?作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怎么安排快慢、高低、重音和停顿等。
朗读技巧
(二)三、朗读的技巧
1、发音
发音的关键是嗓子的运用。朗读者的嗓音应该是柔和、动听和富于表现力的。为此,首先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其次要注意提高自己对嗓音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再者,还要注意调节共鸣,这是使音色柔和、响亮、动听的重要技巧。发声的时候,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发出音波,经过口腔或鼻腔的共鸣,形成不同的音色。改变口腔或鼻腔的条件,音色就会大不相同。例如舌位靠前,共鸣腔浅,可使声音清脆;舌位靠后,共鸣腔深,可使声音洪亮刚强。
2、吐字
吐字的技巧不仅关系到音节的清晰度,而且关系到声音的圆润、饱满。要吐字清楚,首先要熟练地掌握常用词语的标准音。朗读时,要熟悉每个音节声母、韵母、声调,按照它们的标准音来发音。其次,要力求克服发音含糊、吐词不清的毛病,一是在声母的成阻阶段比较马虎,不大注意发音器官的准确部位,二是在韵母阶段不大注意口形和舌位,三是发音吐字速度太快,没有足够的时值。朗读跟平时说话不同,要使每个音节都让听众或考官听清楚,发音就要有一定力度和时值,每个音素都要到位。平时多练习绕口令就是为了练好吐字的基本功。
3、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有些句子较长,结构比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标点符号停顿。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号的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心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②、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③、感情停顿。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4、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读时要加以特别强调的字、词或短语。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它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重音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一般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②、强调重音。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应试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是不固定的。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含义。由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含义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③、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地方。
5、语速
应试者在朗读时,适当掌握读者论坛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作品的内容和体裁决定朗读的速度,其中内容是主要的。
①、根据内容掌握语速。朗读时的语速须与的情境相适应,根据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当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
②、根据体裁掌握语速。《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选编朗读测试材料时,为了保证作品难易程度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所选的50篇作品,几乎都是记叙文。记叙文有记记事、记言。一般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
6、语调
语调指句子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应试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高升调。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子里使用,或者是在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②、降抑调。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③、平直调。平直调一般多且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句子里。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④、曲折调。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朗读时由高而低后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变化。
2007-08-23 04:36 P.M.[教学目的]
1、掌握重音的意义
2、确定重音的依据。
3、重音的主要类型。
[教学重点]重音的主要类型
[教学难点]如何确定重音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什么是重音
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
在由词和短语组成的句子中,组成句子的词和短语,在表达基本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时候,不是平列地处在同一个地位上。有的词、短语在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上显得十分重要,而与之相比较,另外一些词和短语就处于一个较为次要的地位上,所以有必要采用重音。
同样一句话,如果把不同的词或短语确定为重音,由于重音不同,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
(师读,生分析)
A、我请你跳舞(请你跳舞的不是别人).
B、我请你跳舞(怎么样,给面子吧?).
C、我请你跳舞(不请别人).
D、我请你跳舞(不是请你唱歌)..
再如下面一段话,如果把加点的音节作为重音加以强调,这句话的语意立即突出了,内容也会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提问:重读和不重读句中加点的词,看看表意有什么区别?)
二、确定重音的依据
(一)依据结构。有些句子,平平常常,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也没有什么特别强调的意味。这种句子的重音可以依据其语法结构来确定,一般地,需要重读的有短句中的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有些代词。这类重音叫做语法重音或意群重意音。这类重音在朗读时不必过分强调,只要比其他音节读得重些就可以了。
(二)依据语意和感情。有些句子或由于构造复杂,或由于表意曲折,或由于感情特殊,它的重音往往不能一下子确定,必须联系上下文,对它细加观察,进行认真推敲,尤其要把它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考察,才能确定其重音,通常把这类重音叫做逻辑重音(强调重音)和感情重音。它同语法重音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是不一致的。当逻辑重音(感情重音)和语法重音不一致时,后者必须服从前者。
三、各种类型的重音
(一)突出语意区别的重音
这类重音意在显示语意中的某些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是句意的重心所在,必须加以强调。其中有:
1.并列性的重音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 ...度。
(鲁迅《拿来主义》).
2.对比性重音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朱自清《荷塘月色》)........(练习)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充满了........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3.排比性的重音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陶铸《松........树的风格》)(练习)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殷切地等待着你们!
(袁鹰《井冈翠竹》)
第二课时
(二)突出句子关系的重音
这类重音意在表现句子(特别是复句)中的各种不同的语法关系,以此来强调句子是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其中有:
1.转折性的重音
①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大的战争,可以承担重建家园的种种艰辛,可是却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离情。
(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②是的,胜利来了,可是人们所盼望的经过流血争取的独立自由和平民主的..生活又是要为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所破坏。
(方纪《挥手之间》)
2.呼应性的重音
文章中某些体现呼应关系的词语要重读。如:
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呢?战士们又有什么呢,他们只有一双结着硬茧的....手,一颗赤诚的心。
(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练习)陈 毅:“关于详细计划,改日再与齐先生细说吧。” ..
齐仰之:“不、不,现在就说,现在就说!”
(沙叶新《陈毅市长》)....(三)突出修辞色彩的重音
这类重音意在鲜明体现句子中某些修辞现象,这些不同的修辞色彩的语言表现力最强的地方,最能体现文章的旨意。其中有:
1.词语的锤炼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年,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②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2.比喻。重读文章中的比喻性词语,可以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加深对所描写事物或阐明道理的理解。但要注意,有比喻词的比喻句,不要重读比喻词“象”“好象”“仿佛”等。如:
如果说瞿塘峡象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练习)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
3.夸张。文学作品中常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或事物的某一特征,表达作者对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并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获得对事物的深刻印象。如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就亲身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夏衍《包身工》)
(练习)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4.借代
你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
(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
(练习)我们应当禁铯一切空活。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5.双关
①周繁漪
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
..(曹禺《雷雨》)
②我能眼看着让别人替我去牺牲?我得去,凭我这身板,赤手空拳也干个够本!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
(王愿坚《党费》)...........
6.反语
中国军队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联珠
①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鲁迅《祝....福》)
(练习)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袁鹰《井风翠竹》)..
8.反复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清《春》)......
(练习)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鲁迅《“友邦惊诧”论
谈谈朗读中的重音 2008-07-05 09:55
泰州师专 何广见
和停顿一样,重音也是朗读的基本技巧之一。朗读过程中,有些音节要轻读,有些音节要重读,这样才能传达出生动活泼的语气,突出文章的重点。如果将所有音节都读得一样重,就很难把文章的内容传达清楚。
根据出现场合的不同,重音可分为词重音、短语重音和句子重音三类。多音节词里往往有一个音节读音比较重,这个音节就是词重音音节。词的轻重音格式与其音节数量和结构有关,双音节词多数为“中重”格式,如“火车”;少数为“重轻”格式,如“工人”。三音节词绝大多数为“中轻重”格式,如“图书馆”;少数为“中重轻”格式,如“同志们”;极少数为“重轻轻”格式,如“朋友们”。四音节词绝大多数为“中轻中重”格式,如“北京大学”。
词重音除了指词的内部结构重音以外,还包括词的外部关系重音,即词和词相互比较的重音。朗读中,实词比虚词总体要读得重些。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一般读得重些;助词永远轻读;介词和连词一般轻读;数词和量词连在一起是数词重,量词轻;副词作状语,读音一般较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一般重读,人称代词一般轻读。
短语的轻重音格式由构成短语的关系决定。一般来说,主谓关系谓语重,如“精神伟大”;并列关系同样重,如“光荣而伟大”;动宾关系宾语重,如“听报告”;动补关系中表趋向的补语不重,动词重,如“说下去”,表结果、程度、情态的补语重,如“说得流利”;修饰关系修饰语比中心词重,如“勇敢的战士、热烈地欢迎”。
词和短语是构成句子的基础,作品表情达意往往以句为单位,所以重音经常是在语句范围内起作用的,重音是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根据需要,句子重音可分为意群重音、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三类。
一个长句子一般要分成几段来读,每段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这叫意群。一个意群可能是一个短句,也可能只是句中的一个成分。每个意群都有一个合适的重音,这就是意群重音,也叫语法重音。意群重音的规律主要有如下几条:
(1)主语+谓语,一般是谓语重,如“天冷了。”主语是疑问代词主语重,如“什么坏了?”谓语前有能愿动词,能愿动词不重主要动词重,如“小孩会走了。”谓语是“有、是、在、像”等结构,“有、是、在、像”不重,后面的词语重,如“早上有雾。”谓语是“把、被”等结构,“把、被”和其宾语不重,主要动词重,如“我把书丢了。”
(2)主语+谓语+宾语,一般是宾语重,如“他学唱歌。”宾语是人称代词,宾语不重动词重,如“敌人封锁我们。”双宾语后一宾语重,如“张老师教我们数学。”前一宾语是疑问、指示代词,前一宾语重,如“叔叔送给谁钢笔?”主语是疑问代词主语重,如“谁看小说?。
(3)主语+谓语+补语,表趋向的补语不重,动词重,如“她跑出去了。”;表情态、结果、程度的补语重,如“我听清楚了。”补语是数量词,表确指数量词重,如“我吃了一个。”表概数、约数的数量补语不重,如“他玩了两天。”
(4)主语+谓语+补语+宾语,一般是宾语重,如“小明做完了作业。”主语是疑问代词主语重,如“谁做完了作业?”
(5)定语一般比中心词重,如“无穷的力量”;定语和中心词是领属关系,定语不重中心词重,如“他的衣服脏了”;定语是数量词,表确指数量词重读,如“教室里有五个学生”;表示概数、约数,定语不重中心词重,如“教室里有两三个学生”;由“一”组成的数量词做定语,定语不重中心词重,如“有一个学生这样问”;疑问代词做定语表示疑问时重读,如“什么样的电影好看”;表泛指的疑问代词做定语,定语不重中心词重,如“他想起了什么事情”;定语较长时,距中心词近的一个重,如“一个十分靓丽的导游小姐”。
(6)状语一般比中心词重,如“风轻轻地吹着”;若后面带有宾语,则状语和宾语都重,如“风轻轻地拍打着窗帘”;状语较长时,距中心词近的一个重,如“这位老人在人行道上十分艰难地走着”。
意群重音是句子里某些词语自然而然读得比较重的重音,它不表示特殊的意思。而逻辑重音是一种不受语法限制,而由句子的潜在含义所确定的让某些词语读得比较重的重音,也叫强调重音。逻辑重音处理得好,可以把上下文的关系表达得更有条理,使内容前后照应,有利于突出中心意思。
逻辑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它随着逻辑思维的改变而改变。例如“我是北京人。”这句话,若是一般回答,只要按语法重音规律,把“北京人”稍加重一点就行了。如果特别加重念“北京人”这三个字,其中就有我是北京人,而不是其他地方人的潜在含义了,这里的“北京人”就是逻辑重音。同样,如果我们把重音放在“是”字上,那么潜在的含义就是有人说你不是北京人,你重读“是”以纠正对方的说法。如果有人问“谁是北京人?”那么根据问话,答话人就会很清楚地把重音放在“我”字上。
由于情绪特别激动而造成的重音叫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处理得好,可以把文章的感情表达得十分充分和细腻。如“你这个人糊涂!”把其中的“糊涂”加重,等于说“你这个人糊涂极了”。感情重音一般不是只落在一个音节或一个词语上,更多地是落在一句话上,甚至一大段话上,这要视感情需要而定。
意群重音是一种自然的语言节奏,逻辑重音是跟着思想发展的,感情重音则是随着感情出现的。在表现形式上,意群重音的音量没有显著的增强,逻辑重音主要是把重音音节念得长一些,声调夸张些,音量却增加得不多。感情重音主要是把重音音节的音量增强,有时还伴随着声音的升高或降低。
当逻辑重音、感情重音和意群重音的位置相同时,只要在意群重音的基础上再加强一些就行了。比如“我不去上海,我去南京。”这句话中的“上海”“南京”是意群重音,同时又是逻辑重音,只需把“上海”“南京”再加强一点就行了。但有时会发生矛盾,比如“你别问我,你问他。”按意群重音分析,两个“问”字应重读,但这两个分句的逻辑重音应该是“我”和“他”,在这种情况下,意群重音只好服从逻辑重音。
如果把重音看成只是语句表情达意的需要,那么从朗读目的和愿望的角度,可以把重音分为并列性重音、对比性重音、呼应性重音、递进性重音、转折性重音、强调性重音、比喻性重音、拟声性重音、肯定性重音、反义性重音十类。
重音体现语句目的,但重音离不开思想感情的具体运动,离不开基调,离不开节奏,当然,更离不开语气。一般说来,每一个语句至少有一个重音。重音越精,语意越清,目的越明。一个小层次,甚至一个自然段,可能只有一个主要重音。总之重音不宜设置过多,多了反而伤文害意。
重音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加强音量法,一般用于表达明朗的态度、观点和鲜明的事物;加长音节法,一般用于启发思考或表达深挚的情意;一字一顿法,用时间顿歇来突出重音,铿锵而有力,或者运用控制音量的一字一顿方式,显示深切、沉重的心情。重音也可以用轻读方式表示,一般用于表达深沉、含蓄的细腻感情。
语句重音的表达,一定要在非重音的环境中存在和突出,这就要涉及到重音的主次问题。语句重音的主次把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一篇作品中,一段、一句中,都有重音和非重音各自的主次层次;另一方面,就某个重音看,又有它具体的分寸。
例句:“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上寸草不生。”这一语句从重音的主次说,其中“十”为主要重音,“寸草不生”为次要重音,“寸”与“生”要重些,“寸”字更突出些,四个字也都要稍稍延长一些,但整体上,突出的程度绝对不能超过主要重音“十”。从重音的分寸上说,“十”是“过多”的感受,不能同“两个太阳”中的“两”一样分量,应该比“两”的分量重。“寸草不生”,尤其是“寸”字,是“晒得厉害,干得厉害”的感受,但不要过分夸张。过分会使人感到虚假、做作,但不及,又会使人觉得平淡、干瘪。
再从非重音的主次说,“有这么一个传说”,“这”和“传说”比较主要,“传说”更主要些。“古时候”,“古”较主要。“天上有”,“天上”重要些,“有”次要些。“十个太阳”,除“十”是全句主要重音,“太阳”较“个”重要。“晒得地面上”,“地面”为主要词,“上”次要,“晒得”稍显重要,“晒”又比“得”重。
非重音的主次层次,是突出重音的重要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说,非重音的主次层次更难于恰到好处地表达。这里的一定意义,指的是非重音的主次层次被重音所限制,不许超越重音。非重音的主次之所以能够安排恰当,主要是靠理解感受的细腻和精密。非重音的主次,在较快的语流中有所显示,主要凭借语言功力,很难事先一一将其设计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