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的气息
生命的气息
在世界上有无数的自然资源。其中就有水水大家熟悉不过了,每天我们都要雨水打交道呢!水的功能有上亿的呢!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其中还有土,土也是我们每天所可见到的,很多人对土视而不见,而我对土是百见不厌呢!以上两种自然资源要是忽然在生活中消失了或用完了那回怎么样呢?
在生活中水就像是我们的“生活母亲”;是我们生活中的“母乳”;还是我们生命的依靠啊!那如果没了水,世界没了水会怎样?人将会身不如死,如同一只想去找吃的小狗可又全身无力。还将会倒致生命危险,而你是渴渴干死。据科学家说,三天不吃饭喝水还可以存活,如果一天不喝水将会直接死亡。还有如果没有水你怎么洗澡;如果没有水你怎么吃饭;如果没有水你怎么存活。总之就是说没有水你怎么生活。人们常说,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你的眼泪,意思就是说要珍惜水资源,不要等到没水,而你没法存活将离开人世,你流下了你最后一滴“水泪”。电视上·电脑上·广播·报纸上·杂志上等等信息传达都说过:珍惜自然资源,人人有责。而有些有钱人却不以为然,以为这只是句口号,就像说进去的话,放出来的屁。他(她)们是否有读过书。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如果“惹火了”水,后果很严重,所以我们保护·珍惜水资源。
“土”在生活中是个不起眼的“小生物”,但他有部少的光荣辉耀,得到了不少表章。他为了让人们住上新房子,于是它叫上了全家撑起我们这橦大楼,于是它获得了“最佳力量奖”他还为了人民走上了好路,他就带上她全部的亲朋好友,为人民铺上了水泥地,因此它获得了“第一志愿者”;它为了让人们不劳累,就带上了自己全部的“陌生人”为人们建造了游泳池,温泉让人们既舒服又开心,便获得了“世界贴心奖”。虽然地得没有瓷砖漂亮,但它有爱心。
第二篇: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观看吴正宪老师《相遇问题》教学视频活动总结
东区小学 吴江敏
吴老师的数学课堂总是给我们流连忘返的感觉,不管近距离的亲身感受吴老师的数学课堂,还是从电脑上观看吴老师的数学课堂,都能让每位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吴老师和蔼可亲的脸、亲切朴实的语言让我们每位教师感到这位赫赫有名的特级教师从来不摆“范”,她的数学课我们如饥似渴的欣赏着、享受着、学习着。
2013年12月10日第七节课,我校数学教师又一次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视频,观看后我又组织教师研讨,吴老师课堂中的几个片段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从“溜达”中引出要研究的内容。路程问题对学生而言也是较抽象的,而吴老师请一名同学“溜达”,不仅引起所有同学的好奇和兴趣,而且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速度、时间和距离”三量之间关系的思考,唤醒了学生的记忆。
二、从“表演”中让学生理解关键词。课堂上吴老师请同学们表演“相对、同时、相遇、相距”等概念,不仅无形中拉近学生的距离,让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欲望,还能够抠住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真实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理解“相对、同时、相遇、相距”等概念,进行自主探究等后继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三、从“小老师”中体现学生的课堂。在汇报交流中,吴老师让学生作“小老师”,当台下学生一时间适应不了这样的上课方式时,她就充当学生举手提问引导学生善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当小老师不能解决同学们的提问时,她又从中出谋划策。体现了吴老师的教学智慧和艺术。她以优秀教师人格的魅力、精湛的教艺以及独具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抓住追问和干扰的契机,引导学生暴漏思维,敢于挑战,大胆的做课堂的主人。
四、从“举例”中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吴老师让数学变得真实,因此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闭目想一想两人是这样走的在什么地方相遇?请同桌用文具盒演示相遇问题,让生说一说生活中有怎样的相遇问题?这些都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无声的告诉学生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中渗透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注重评价的教学策略。
吴老师的语言不仅亲切,还给人大气爽朗的感觉。“谁还有问题要问?”“问得好!” “谢谢你关注到了我!”等语言的运用恰到好处,除了口头语言评价之外,还恰如其分地用体态语言进行评价。吴老师目光亲切自然,对于学生的回答不断投来或是赞许或是期待或是点拨或是信任的眼神,再配以温柔的手势、夸张的动作(握手、拥抱)。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飞跃。一次次评价,一声声鼓励评价使数学课增添了几多情趣!
二、提问和理答的教学策略。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它可以起到引发学生动机、激发学生思维、考察学生理解程度的作用。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尤其是课标中由过去的“双能”增加到“四能”,增加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节课中,吴老师通过幽默的语言提出问题和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利于学生思维发展。通过
“张三李四八点钟同时相对而行,八点五分相遇,两个人共走了几分钟?”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对相遇时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汇报交流中,吴老师让学生做,当学生一时间适应不了“主持人”角色时,她边举手边说:“我有问题,100×4是什么意思?”在吴老师点拨、引导下,来自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生甲:你为什么要用4分钟乘100?生丙:4乘50是什么意思?等等问题,吴老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动态的课堂,把学生的理性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相遇问题。吴老师本身也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一遍遍的“你们还有问题吗”,一遍遍的“谢谢,我听明白了”。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地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在解答的过程中,使得应用题的本质浮出水面,让学生彻底地理解题目之间量的关系。吴老师巧妙地提问和理答,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
本节课虽然讲的是应用题教学,但吴老师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去分析数量关系,而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只对同学老师提出的问题予以讲解,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整节课,充满了童趣、乐趣。学生会学、爱学,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综观整个教学过程,吴老师始终鼓励、倡导学生用动作、手势等肢体语言演示题目,这样既将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应用题重新赋予了动起来的活力与趣味,更是有利地引导学生直观、具体地理解题意,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第三篇:让教育融入生命的气息
让教育融入生命的气息
——郑州市第52中学生命教育探寻
校长感言:
生命是鲜活的。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生命,挖掘学生的潜能,释放学生的生命能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赋予学生生命的激情、鲜活的气息,学校也会迎来教育变革、文化立校、生命育人的全新境界。
郑州市第52中学(以下简称郑州52中),以内涵提升为主线,以生命教育和外语特色为载体,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把“为师生的终生幸福奠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由此形成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管理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实现有价值、有活力和有生命力的教育。
2013年对郑州52中来说注定是重要的一年,学校办学理念更深入人心,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学校正朝着科学、规范、精细的良好趋势迈进。今年又时值学校50年校庆,结合学校发展的总体要求,学校以生命教育理念为支撑,强化优势,突出特色,通过规范和创新学校内部建设及管理,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教职工队伍,探索出了适合郑州52中的育人模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成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学校。
凝心聚力——寻求管理上的突破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的思想管理,要全面提升教育品质,实现学校进一步发展,学校领导必须创新管理,在学校发展中增长智慧,让学校变革在实践中生成新的办学思想。“学校开展的生命教育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位师生的全面发展上,学校在深入调研、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校情,推出实施了扁平化管理模式,减少了学校管理层次,缩短学校领导和教师间的管理距离,充分发挥年级组的管理职能,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益。”校长李国喜说。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在管理中更加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生存状态,关注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团队力量的凝聚。
为此,学校建立了年级管理委员会,赋予相应的责权,强化年级教育教学管理职能,同时完善对年级、班级的考核制度,真正实现“低重心运转,近距离服务”的学校管理理念。在年级建立党小组和团支部,充分发挥党团员在年级管理中的骨干作用。
学校组建了以年级组组长为首的年级组教师团队,行政领导参与其中,每个年级组确立一种团队精神,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年级组工作目标制订个人发展规划,确立自己的职业
目标。如今,学校行政领导蹲点各年级组,领导和教师的距离拉近了,每位教师的目标明确了,教师间的凝聚力加强了。
学校还全面而深入地推行聘任制。实行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处室主任、职员之间真正意义的全员双向聘任。依据相关精神和学校聘任制管理办法,全力推动,形成了学校和谐氛围、目标团队精神和工作进取意识。
学校组织教师分别参加了省、市骨干教师培训、计算机等级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等多种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挖掘优秀教师潜能。按照郑州市教师梯级培养方案,通过实施工程带动的方式,培养出一批名教师、骨干教师、学科技术带头人等各梯队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支行为规范、科学管理、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积极向上、有持续发展后劲的教师团队。
在郑州52中,你可以看到以学校领导及教研组组长为主要成员的督导小组会随时推门听课、当堂评课、及时总结等“精彩”的画面;你可以看到领导干部深入教研一线,下沉教研组,参与探讨教学模式的场面;你可以看到他们深入学生管理一线,分包年级,做好学生的学习思想指导等场景。这就是郑州52中实施集中领导、分层负责、网格管理、权责到人,中层干部分包教研组、年级、班级,立足岗位、提升服务的综合体现。
学校还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加强学科建设。教研组以生命课堂导学案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切实提高学科教研质量。
学校坚持开展教学实验、主题讲座和练功比武等活动。组织班主任论坛,每周推荐教师的好文章供大家阅读。坚持“每周一次小学习,半月一次大学习,一月一次思想交流碰撞”等系列活动,让大家谈体会、言感悟、学典型、剖个案。多次用读书沙龙等形式,诠释和传播着“爱与责任”“道德文明”“励志感恩”“团队力量”等主题。这些正能量的不断注入,净化了教师的心灵,提升了教师的内动力。
同时,学校加强了对教学设计、导学案、学生作业和教师听课的检查,加强了培优补差工作的管理,使各层次学生都有目标、有进步,全面提升学生学业水平,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竞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等。为此,在第四届郑州市名师、首届网络名师评选中,徐江丽老师榜上有名,数名青年教师也通过优质课、观摩课、实验课的评比在郑州市脱颖而出。
学校坚持“强师德、塑形象”,围绕“爱与责任”这一主线,通过师德演讲、师德宣誓承诺、学生评教、家校联谊和“老师,我想对你说”等系列主题班会,通过师徒结对、教学技能展示、老师承包学生相伴成长等多种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被评为省级师德师风先进单位,贾丽丽老师被评为郑州市遵守职业道德十佳标兵。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管理模式,以其柔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给参与学校管理的教师以更大的民主决策自主权,使全校教师能形成共同的愿景,使学校文化提升到更高的品位,使每一位郑州52中的师生和学校一起获得发展。”李国喜对学校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提升内涵——用文化为教育立魂
教育是培养人灵魂的,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的精神文化。“教汝痴钟声,慧心勤觉悟。”启发和润泽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生命教育之根本。
教育即文化,文化即管理。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抓住“文化”二字,就是为教育立魂。这个魂,就是学校对教育的使命、责任,对教师的幸福增值,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只有真正找到学校文化这个魂,学校才能真正找到教育发展的新航标。
当你走进郑州52中,你会看到影壁墙正面书写着“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这样一句话,学校里还有几处刻字,都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思想。这都是学校文化的外显,昭示着学校对教育教学、学校生活、学习、人生的哲学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灵魂工程”。
在学校环境文化上,学校改造了实验楼、报告厅、办公楼北面文化墙、教师书吧、绿色长廊,设置生命教育景观、东南文化墙,设计绿植品种和造型,使整个校园从内到外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在学校管理文化上,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修改考评制度,完善绩效方案、考勤管理方案、教师考核方案等,完善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常规管理制度,为管理文化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学校活动文化上,把“教师与学生的成长与幸福”作为衡量活动开展的标准,常规活动、专题活动、荣校教育与“我们的节日”相结合形成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
在教师文化上,以贾丽丽老师切身的教学、管理和生活感悟为示范,开展“荣校教育”,增强教师荣誉感、责任感;开展夸夸身边的好老师,倡导教师间的理解与合作;组织读书交流活动,提升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夯实教育根基。
在学生文化上,通过对学生仪容仪表量化管理,开展习惯养成、班级文化等主题活动,通过校本课程、学生社团、自习课管理等,彰显文化育人的功效。
同时,校长还充分利用时机,为师生讲文化、讲学习、讲道德。在一次升旗仪式上,校长用五个词与师生共勉:感恩,常怀感恩,你的人生就会阳光灿烂,就会充满诗情画意;笑容,笑容是对别人最好的礼物,也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幸福,幸福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快乐,要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成功,同学们,为了成功,必须从今天开始,做任何事情,我们将尽最大努力!
学校在实施“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办学理念过程中,学校把课堂、班级、学校这三个载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敢于阐述不同观点,倡导互帮互学;在班级里,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强化团队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创造力、上进心、责任心、宽容度、成熟度,以及树立学生的时间观和效率观,从而形成浓郁的成长气息;在学校层面,力求创造一个适合教师
与学生共同主动发展的生存环境,同时,又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把办学理念推广、渗透到家庭、社区及全社会。
在学校西边围墙上,书写了八个大字:“教育是生命的过程。”生命教育是郑州52中的办学特色。
教育的对象是生命自身,教育的任何措施包括整个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和检测、管理都要保证学生以自主的、最有效的、生命投入方式的学习,使教育出现激扬生命的全新局面。
与此相适应,在学校东边草坪上树立了生命教育首倡者詹姆斯·唐纳德·华特士的塑像,以此来强化学校生命教育的理念追求,提醒全体学生,珍惜生命,重视生命每一刻的精彩绽放,同时感恩生命、关爱他人、担责社会,以自己的最大能力来诠释生命的最高价值。
郑州52中作为生命教育实验学校,基本载体是实行校本化的生命课程,包括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家长学校、入团仪式、社团活动、节庆活动、演讲比赛、幸福讲坛等,班级德育方面包括主题班会、团队会、家长会、传统文化教育等;课堂德育方面包括德育课、美育课、心理课等。
学校坚持用生命教育引领发展。近几年,先后聘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肖川教授等,为师生做《生命教育与师生的幸福生活》等专题报告、现场培训等。由于坚持不懈地开展这一系列活动,师生如沐春风,道德情操得到了陶冶,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实,品位也得到了提升。
学校以课题引领,逐步形成具有郑州52中特色的“温情、开放、合作、分享”生命课堂形态特征。如:学校在七年级生命教育特色班开展了生命教育实验,在七年级开展外语分层教学实验,在七、八年级开设选修课——击剑项目定位与开展。这些生命课堂的开展,使各年级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
尊重生命自然成长的规律,给生命以温度,让师生的心灵都能在学校体会到温暖、找到归宿,这就是学校文化精神的旨要所在。
生命之本——培养学生特色品质
郑州52中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打造了以“生命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文化精神,构建“生命教育”纵横交叉的教育体系,把生命教育中体现的丰富性、灵动性和发展性在学生中充分展示,让学生切实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
为使“生命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学校提出了以“生命教育”为载体的特色办学思路,申请参与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项目《新形势下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工作,并先后成为了“郑州市细化解读课程标准重点推进学校”“全国价值教育联盟学校”“全国外语特色学校”“全国生命教育实验学校”等课改实验基地。
学校通过承担郑州市道德课堂子课题“生命课堂的意蕴及实践研究”、郑州市重点课题“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教育”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和“细化解读课标”的实践研究并行的双轮驱动方式,初步构建了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初步框架。
为了全面推行“生命教育”的特色办学思想,学校通过课题引领的方式,丰富和完善生命课堂形态特征,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到学校的德育中,建设具有生命教育特色的体育项目、特色活动,完成由特色项目向办学特色的转变。
外语教学特色是学校管理与发展的另一个平台。学校引进外教、分层教学、编制校本教材、实行重点实验、办英文报刊、建英文剧社、开展夏令营集训、进行对外交流、开展外语文化节活动、进行外教主题实验教学,开设外语校本课程,提升学生外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外语学习的实践性,彰显学校外语特色的重要性。
“分层教学,是我们学校推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同时‘翻转课堂’和‘典范英语’也是我校教学教研的重要抓手。”李国喜说。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学生各自心理特征、语言知识、接受能力,确立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设计分层练习和测试,实施科学评估,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的英语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
“我们的老师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老师在上课时会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的形式,使我们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同学们对学校开展的英语分层教学非常感兴趣。“典范英语”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语言真实、有味。以一个个经典的小故事呈现在学生面前,生动、有趣、易理解,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提升。
学校外教的主题实验教学也非常有特色,外教精彩的演讲、纯正的发音和原汁原味的口语赢得了师生们的高度赞誉和热烈欢迎。学校举办英语沙龙,讲英语故事、英语演讲、英语竞赛等等,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听说英语的能力。
去年,郑州52中举行首届外语文化节活动,英语手抄报、英语歌曲竞赛、英语谜语竞猜、英语课本剧、跳蚤市场等活动,提高了同学们英语学习的兴趣。
学校举行英语演讲大赛、“享受英语”夏令营、课本剧大赛、“快乐英语手抄报”展评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展示风采的机会,300余件参评作品悄然诞生。这些通过各班学生精心编排、绘画、设计、合作完成的英语手抄报在教学楼四楼、五楼走廊展出。
在实施英语实验教学的同时,数学、化学等学科的翻转课堂实验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
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有了良好的习惯,人生就有了幸福的根基;学生有了创新的思维,人生才有更广阔的天地。郑州52中的英语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特色英语开发学生智慧、创新学生思维,也形成学校英语教育特色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郑州52中,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每当师生们走进校园的时候,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学校的文化气息。这是学校50年来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创新的硕果,它不断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使他们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具有现代的知识和文化结构。
“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引导学生去追求心灵的和谐与完善。所以,学校把生命教育定位于生命的现实性、体验性、成长性。学生的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趣的、幸福的、快乐的,他们才能深切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期盼。我们坚信厚积薄发的规律,坚信学校文化浸润的力量,只要持之以恒、耐心等候,生命教育必能结出其丰硕的果实。”李国喜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让人感受到这一教育思想的强大魅力。
第四篇:挖掘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
挖掘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语文教育的特点时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拥有无限潜力和发展可能的鲜活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学生生命的活力呼唤出来,挖掘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操作、想象、观察、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尝试着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教学服务,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是:
一、让学生在搜集整理中打实基础。《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语文这个特殊工具来说,积累是运用的前提,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就无法在表达中运用。为此,开学初,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册子,专门搜集与语文教学相关的一些名人名言、美词佳句、对联、笑话、绕口令、歇后语等,整理自己创作的故事(听别人讲或自己看的故事,动笔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写明白)。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小组交流搜集内容,评选最佳收集小能手。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小册子写满了,积累与运用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二、让学生在自由放飞的想象中孕育创新。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一本教材,一篇文章只是一个例子,想达到举一反三,方法很多。我喜欢利用课文的优势,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想象,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授完《七色花》一课后,我启发学生: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么使用呢?结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瞬间出现了几十种想法。李亚楠同学的作文《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被收集到了班级作文集锦中,转抄到墙报上,邮寄到《小学生学习报》编辑部后被采用。后来,我又让学生续写《第六颗钻石》、《中彩那天》、《猪八戒吃西瓜》等等,让学生自编童话,办童话集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在观察触摸中迸发写作灵性。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无米下锅”、“言之无物”的现状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其实,“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昼夜不息。“作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是作文之本。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周围的生活,解决写作素材欠缺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鲜活动人。按一定的顺序写,是三年级作文训练的项目之一,学完《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后,我带领学生按参观的顺序参观了我们的学校,几十名学生把学校写的如诗如画般的美好,令教师赞不绝口。为加强训练,我又带领学生参观 了我校刚刚建成的住宅楼,让学生随笔写下了自己参观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有十多名学生的本次作文入选在作文集锦中。学完《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后,我让学生们自带自己喜欢吃的一种水果,认真观察水果的颜色,触摸水果的形状,品尝水果的滋味,小组交流评议以后写成文章,效果很好。后来,我发现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就放手让学生向生活要素材,观察自己家中喂养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活动情况,要求学生边观察边记录,来校后小组交流观察情况,然后写成文章。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植物(月季花、松树、广玉兰),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学习用品(书包、文具盒)等等。在观察、触摸、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作文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捕捉瞬间,及时取材,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好方法。记得三年级的下期,有一天上课前,我发现教室门前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原来是我班刚从武术学校转来的和万里同学在给同学们表演武术。当时,我抓住这个时机,让同学们乘兴到草坪地观看和万里的武术表演,有一个要求,把精彩的表演在纸上“讲”给我听听。此次作文同学们既写出了和万里表演的过程,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表达了真情实感。现在我们班学生最爱上语文课,最喜欢写作文。生活处处有作文,只要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让学生在观察、触摸的基础上,自觉练笔,放胆表达,长此下去,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在“纸”上表现自己,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挥特长。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玩中学,学中玩。既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在学科整合中发挥特长。去年元旦前夕,我动手为我班81名学生每人制作了一份贺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贺卡的图案,书写合适的祝语。例如;成绩优秀的同学写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绩合格的同学写上:“努力吧,相信你是最棒的!”;成绩差的同学就写上:“你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同学们拿到贺卡,有的心花怒放,有的热泪盈眶。我启发同学们:新年来临之际,想不想也动手做张贺卡,写上祝福的语言,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同学、亲人?一节课外活动课结束了,82张鲜活的贺卡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制作都一张张呈现在老师眼前。我被同学们新奇的构思,独特的表白感动了。发现了同学们喜欢动手操作,我开始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办剪贴报,将报纸上自己喜欢的文章、片段、图片剪下来,贴在纸上,附上插图或者留言。操作熟练后,放手让学生办手抄报。初办手抄报难度大,我让他们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擅长绘画的插图,钢笔字写的好的编写;有审美能力的设计版面。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慢慢放手,独立完成。除此之外,还进行绘画训练,组织了班级绘画展。如今,一学期下来,我们班共收集贺卡80多张,剪贴报、绘画报、手抄报共200多份。虽然孩子们的作品还有些稚嫩,但足以让我为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叹服。
以上只是自己在实际的教学中的点滴尝试。今后,我将沿着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挖掘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第五篇:书法的气息
得闲居学书笔记
(一)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关于书法的气息
气息是书法的一个重要审美概念,如书卷气、金石气、匠气等,气息最简单的分为雅和俗。
书卷气是指学问文章之气,有文化内涵,格调高雅,体现书写者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气质。
金石气是指古朴凝练,具有高古、坚峻、厚重、质朴的审美意境。
匠气是指书法书法创作中注重形式和雕琢,作品呆板流俗,缺乏灵气。
刘熙载《游艺约言》云:“书要有金石气,有书卷气,有天风海涛、高山森林之气。” “天风海涛、高山森林之气”是指高深、宏远、深厚、博大的审美意味,是大气。
如何培养“书卷气”?
董其昌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苏淳元云:“不读书则其气味不雅驯,不修行则其骨格不坚正,书虽工亦不足贵也。”
杨守敬说学书“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
李瑞清云:“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故自古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但成乎技,不足贵矣。”
苏东坡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王概云:“去俗无他法,多读书则书卷之气上升,世俗之气下降矣。”
郭若虚云:“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雅与俗,高与低,都与主体的学识修养联系在一起。多读书,重修养,笔墨养气,书以传道,与天为徒,与古为徒,博识多通,追根溯源,浸淫艺文,循章观变,这应该是学书者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
2014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