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发展的亮点、问题及对策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发展的亮点、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几年,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合作从单一的双边合作发展到双边合作与不同范围的地区合作相结合;从单纯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发展到贸易、投资和货币、金融多领域相结合;从非机制性合作发展到非机制性同机制性合作相结合的多种性质合作并存的局面。
【关键词】:东盟 经济 亮点 问题 对策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发展
当今的世界经济越来越趋于开放、自由,贸易自由化正深刻地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发展。自由贸易区正成为世界各国寻求发展本国经济、抵御经济衰退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各国纷纷寻求贸易伙伴进行双边或区域合作,以创造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这一趋势在东亚地区表现得更加活跃。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之后,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被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将成为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贸易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开端,不仅仅关系到中国、东盟的经贸发展,同时,也是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发展的亮点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将大大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增加就业人口,带动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增强本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由于实行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将极大地刺激成员国间贸易量的增长。另外,由于中国和东盟之间有相当部分的贸易是跨国公司的产业内贸易,在产业链的作下,一个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额增加,会导致它从其他东盟国家的进口额增加。这样便会增加整个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规模。2010 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基本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幅将55.1%,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幅将达48%。同时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现零关税,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将成为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自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去以来,我国与东盟贸易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出口产品以东盟国家生产成本较高或国内外差价大的商品主,如钢材、成品油等。由于国内钢材产量大幅增长,产品供大于求,过剩产量依赖出口市场来消化,而东盟国家钢材生产成本较高、产能不足,为我国钢材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09年1到10月,我国出口钢材至东盟国家合计363.8万吨,增长92.7%。同时由于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快速上涨和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制约,2009年以来国际油价远高于国内市场,我国成品油因此大量出口2009年1到10月,我对东盟出口成品油577.6万吨,价值27.3亿美元,分别增31%和76.1%。
(一)贸易规模扩大,贸易逆差大。
据海关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与东盟贸易迅速放大,2004年进出口额1058.8亿美元,比2000年..7倍,增长速度为28.8%。今年1~10月进出口额105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4.4%。贸易逆差也由2000年的48.4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200.8亿美元,增长3.1倍;今年1~10月贸易逆差为135.2亿美元,东盟是我国国际收支产生逆差的主要地区。2004年以来,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占双边贸易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
(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正式实施有助于双边贸易往来。今年7月20日《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未来5~10年内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和服务可在较低关税、免配额以及其他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顺畅地进入双方市场。今年1~10月,我国对东盟累计出口447.8亿美元,增幅高达33.4%,比我国同期出口增幅高出..3个百分点;进口604.5亿美元,增长18.4%,比我国进口增幅高出1.7个百分点;显示出双方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其中,对印尼、泰国出口68.8亿美元和55.4亿美元,增幅超过5成;对越南出口42.8亿美元,增幅超过4成。自菲律宾、老挝进口增幅超过5成,自缅甸进口超过4成。同时,表现出贸易国别显著集中的特点,今年1~10月我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等四国进出口分别为270亿美元、165.8亿美元、141.8亿美元和119.7亿美元,分别占双边贸易总额的25.7%、1..8%、13.5%和11.4%,与老挝、文莱、柬埔寨和缅甸的贸易额不大,但总体规模上升。
(三)私营企业在东盟贸易中最为活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私营企业拓展境外市场搭建了更为通畅的贸易桥梁和广阔的平台。
今年1~10月,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与东盟贸易的主角,合计进出口637.3亿美元,增长29.2%,占进出口总值的60.6%。国有企业进出口254.7亿美元,增长27.2%。私营企业进出口119.3亿美元,大幅增长44.6%,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9.8%上升到今年的11.3%;其中出口70.8亿美元,大增64.9%。个体工商户出口增幅高达35倍。
(四)对外承包工程成为对东盟贸易增长的亮点。
随着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服务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在承包工程和劳务、旅游业、文化交流、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等方面日益频繁。至今年9月15日,我国对东盟十国旅游业全面开放,目前东盟是我国境外旅游首选目的地和境外游人数最多的地区。在承包工程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带动我国相关产品出口大幅增长。今年1~10月我国对东盟对外承包工程出口2.8亿美元,增长1.2倍,全国同期平均增幅只有49.7%。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发展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成为必然,我国与东盟打造区域经济自由化,为促成区域经济竞合互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在自贸区内,会有经济发达程度十分高的新加坡,也存在着经济欠发达的缅甸,老挝;在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也很不平均,例如,香港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物流和商贸中心之一,而广大的西部地区发展仍然很落后。这样的局面势必造成自贸区的发展不平衡,发达成员有可能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便利优势和自身的经济实力,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优势地位;而欠发达成员的经济利益有可能会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一)经济水平接近和经济同构制约双边合作。
从资源存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与东盟国家相似度很高。从经济结构来说,我国和东盟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相当大比重,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问题。同时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都面临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压力。
(二)区域内部整合不足,竞争有余。
在现行行政区划格局中,东盟各国之间存在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不同,国内各省区之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而区域内国家间、国内省区间经济合作与冲突并存,主要表现为区域间低水平竞争、生产要素竞争、出口市场竞争和封锁等。自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与东盟对接的热潮,但各方都将目光局限于本地经济的发展、本地经济与东盟的对接,很少涉及共同协作,削弱了整个区域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力。
(三)区域关税优惠协议使用效果不明显。
2005年7月20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2000余种商品的降税计划,由于实施时间不长,大部分企业尚未申请原产地证明出口。据悉,广东省检验检疫部门介绍,省内相当多外贸企业还不知道持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东盟国家签发的原产地证明书是享受关税优惠的必备条件,2005年上半年,全省签发一般产地证8000份,签证金额2.8亿美元(不包括贸促会系统的签证量)。广西今年前10个月共签发原产地证明1.3万份,同比增长6.35%,金额为9亿美元,同比下降13.8%。至今年9月份,海南省检验检疫局仅签发了一份原产地证明。云南有关部门反映,该省除“中泰果蔬零关税协议”项下有一定数量的果蔬进出口外,其余关税优惠协议使用较少。海关统计资料显示,今年8~10月,我国对东盟出口3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6%,比前7个月平均增幅低1.2个百分点,说明我对东盟出口仍然是按照以前的运作模式出口,大部分出口货物未享受到降税优惠。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实施时间不长,国内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企业还不清楚有降税优惠协议;二是东盟对我国出口的减免税商品管理严格,进口实行细查细验的通关模式,造成商品通关周期长,出口企业通关成本较高,企业申请少;三是申请手续繁琐,企业反映冷淡。
(四)涉及农产品保护条件不平等。
企业反映,在“早期收获”方案中,针对东盟新成员国比较落后的现实,我国给予这些国家延长保护期和关税上的特殊优惠,以避免这些国家农业受到损害,而我国却没有保护期和例外产品。事实上,我国大部份省市的农业还很弱小,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甚至都比不上东盟一些国家。
(五)低价竞销使我国摩托车业深受其害。
东盟历来是我国摩托车重要出口市场,为迅速占领东南亚市场,我国企业采取低价竞销,由于出口产品质量因出口利润减少而有所下降,加上售后服务不能得到保证,印尼和越南先后对我国出口摩托车实行反倾销,导致我摩托车对东盟市场出口迅速回落,影响了摩托车出口市场良性可持续的发展。据统计,今年1~10月,我国对东盟出口摩托车51.1万辆,下降23.3%。
(六)交通运输条件差,制约西南地区与东盟的贸易往来。
我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主要运输通道有海运和陆运,其中西南省区与东盟贸易大部分依靠陆运及河运。据昆明海关反映,云南省对东盟贸易主要通过公路运输,但由于云南省地处横断山脉,多山路,江海运输则受到澜沧江-湄公河航道运输条件差和运期短的影响,江运费用较高。相比之下,企业更愿意选择成本较低的海运。
(七)相邻东盟国家市场规范程度低,不利于区贸易自由化。
与我国毗邻重要的东盟贸易伙伴缅甸、老挝等国家经济欠发达,市场规范程度低,外贸企业较难从这些国家的相关部门取得商品的原产地证明,因此,企业更愿意选择手续较为简捷的边境小额贸易,这对企业利用中国-东盟协议优惠带来了一定影响,不利于区域贸易自由化。
(八)银行结算体系有待完善。
完善、高效的银行结算体系是支持对外贸易和对外交往的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但在中国与东盟的国际交往中,由于存在相当数量的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不做海关统计),银行结算体系不能完全有效的发生作用。据统计,今年1~10月,我国与东盟边境小额贸易11.1亿美元,增长27.6%,占全国小额贸易的85.7%。以广西为例,一直以来与越南的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贸易很活跃,是我国主要与东盟国家产生小额贸易的省份,边贸结算主要有银行边贸结算、现钞与个人储蓄帐户结算、“地摊银行”等方式,其中,银行边贸结算占88%,其他方式占12%,且主要以人民币为结算工具。其中“地摊银行”结算能得到边民的认同,主要源于:一是结算速度快、手续简单,一般通过电话或传真就可以进行结算;二是收费少,一般上都不收手续费,通过汇差获取收益;三是不分工作日,随到随办;四是部分边贸客商不熟悉银行边贸手续,且认为其手续繁杂。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发展的对策
中国-东盟经济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相互之间搭建更为通畅的经贸桥梁,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利条件,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中国-东盟经济进一步融合,通过产业竞合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一)三大“经济圈”应成为与东盟贸易的“领头羊”。
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三大“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快、经济结构最完善、经济实力最强、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利用经济的互补性大力发挥三大“经济圈”作用,加大优势产业对东盟的出口和带动直接投资,使三大“经济圈”成为我国与东盟贸易的“领头羊”。
(二)通过贸易与投资相结合,“引进来”“走出去”,提升产业合力,实现产业互补互利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随着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有形贸易将更加顺畅,贸易规模不断放大,我国与东盟成员国将逐渐形成贸易结构不同的产业梯次转移体系,将更好地解决区内各国间产业趋同和相互间竞争的问题,形成多赢的格局。同时通过贸易与投资相结合,“引进来”“走出去”,鼓励企业相互间直接投资,特别是发挥国有中资公司资金雄厚、对外联络广泛的优势,加大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与东盟国家联合起来,推动资源开发,实现资源共享。另外,通过引进外资,鼓励资产重组,提升产业结构。
(三)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建设共同市场,拓展市场空间。
到今年我国已成功举办两次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后按规定每年在广西举办一次。博览会为中国和东盟长期合作提供了有效平台,为中国、东盟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企业家和投资商提供了商品交易、投资洽谈、经济技术合作平台,促进了双方资金、技术、商品和服务的双向流动,共同市场的建设,拓展了市场空间,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和发展。
(四)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整合,加快货物与信息的流通。
首先要抓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增加沟通相邻国家的航线,加快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航道建设和港口建设,打通因运输条件差制约西南部对外贸易发展的瓶颈,加快东、南向交通通道建设,连通西南、内地和越南等铁路、高速公路等。其次,抓好水电等能源基础设施、通讯设施建设。最后,共同构筑一个信息互动平台,加快货物与信息的流通。
(五)加大服务贸易、旅游业的宣传,合作前景十分看好。
东盟除新加坡经济比较发达外,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国内基础设施亟待加快建设,我国应加强各方的沟通和交流,扩大海外承包工程建设业务。另外,我国目前境外旅游业主要是以出境游为主,我国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向外推广宣传,吸引更多旅客的入境游,服务贸易前景看好。
(六)建立高效、快捷的地区贸易结算体系。
随着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无形贸易的深入开展以及区域内贸易的逐年增加,必然要求双方加强金融业方面的合作,因此,有必要尝试建立地区贸易结算体系。可借助今年7月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加之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且具有较大的可获得性与偿还性,获得边民的认可,在中越边境贸易中具有国际清偿手段的职能,因此,建立区域内以人民币为结算体系的一揽子货币的银行结算体系,区域内各国货币可以直接结算,减轻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减少交易成本和降低汇率波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从而促进经贸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辜庆志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J].经济师,2008.(01)《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2期供稿
禤永明 《经济师》 2010 第3期-维普资讯网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J];经济问题;2008年08期
第二篇:中国—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西部大开发
第二篇 中国—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西部大开发
同步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召开。
A.2004年9月
B.2004年10月 C.2004年11月
D.2004年12月 2.东盟最高决策机构是()。
A.首脑会议
B.外长会议 C.常务委员会
D.经济部长会议 3.下面哪个不属于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城市?()。
A.崇左
B.防城港
C.梧州
D.北海 4.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会址是()。
A.南宁体育场
B.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C.民歌广场
D.五象广场 5.东盟的常设机构是东盟秘书处,设在()。
A.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B.泰国曼谷 C.老挝金边
D.新加坡 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正式建成。
A.2009年1月1日
B.2009年12月31日 C.2010年1月1日
D.2010年12月1日 7.中国于()年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
A.1994
B.1996
C.1998
D.2000 8.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
B.欧盟
C.中欧自由贸易区
D.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9.《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规划纲要》提出形成“双极、一轴、一走廊”,其中“一走廊”是指()。
A.南宁+沿海
B.南宁—滨海城镇发展 C.玉崇发展走廊
D.南新走廊 10.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A.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B.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
C.建成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
D.建成开放合作的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11.我国第一个非粮原料燃料乙醇汽油试点省区是()。
A.广西
B.陕西
C.云南
D.贵州
12.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12年9月21至25日在南宁举行,是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10周年、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背景下举办的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主题国为()。
A.缅甸
B.泰国
C.老挝
D.新加坡 13.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主题是()。A.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同繁荣 B.泛北智库峰会 C.泛北城市发展峰会
D.泛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峰会
14.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点主题是()。
A.科技合作
B.环保合作
C.投资合作
D.服务贸易 15.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中方专家草拟了一份路线图,其内容大纲包括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目标、原则及合作路径和方向,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份路线图的全称是()。
A.《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 B.《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报告》 C.《泛北部湾港口物流合作专项规划》 D.《泛北部湾投资便利化合作专项规划》
二、多项选择题
1.泛北部湾合作区域具有()的特征。
A.政治体制多样化
B.经济发展不平衡 C.社会文化多元化
D.民族风情一致化 2.南宁的“两会”指的是()。
A.中国—东盟博览会
B.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C.中国东盟商务会
D.中国—东盟贸易峰会 3.“10+3”合作机制是指东盟10国和()3国首脑间的非正式会晤。
A.中国
B.日本
C.韩国
D.朝鲜 4.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是()。
A.贸易与投资
B.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C.交流与合作
D.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
5.在实现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新突破新跨越过程中,建设大港口方面,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3个亿吨级港区,使北部湾港总体吞吐能力超过3亿吨。
A.梧州港
B.防城港区 C.钦州港区
D.北海铁山港区 6.关于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八大重点”发展实施意见,其中“八大重点”是指()。A.大产业、大港口
B.大交通、大物流 C.大城建、大旅游
D.大招商、大文化
7.《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确立了广西北部湾港“一港、三域、八区、多港点”的港口布局体系,三域是指()。
A.防城港域
B.钦州港域 C.北海港域
D.铁山港域
8.广西铁路发展迅速,其中()一起构筑了大西南的出海通道。A.南昆线(南定—昆明)
B.湘桂线
C.南防线(南宁—防城港)
D.钦北线(钦州—北海)9.远古时期的广西,居住着百越中的()人。
A.骆越
B.西瓯
C.苍梧
D.柳江 10.广西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有()。A.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 B.少数民族均匀公布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边境地区的大多是汉族人民居住
三、问答题
1.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2.请阐述东盟博览会会徽的含义。3.说说“一轴两翼”战略的意思。
4.阐述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战略意义。
5.中国设有省级行政单位多少个?请分别指出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
同步强化训练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04年11月召开。
2.A【解析】东盟各国首脑会议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由东盟各国轮流担任主席国,负责召集会议。
3.C【解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包括的城市有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4.B【解析】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定期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永久会址是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5.A【解析】东盟的常设机构是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6.C【解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即“10+1”。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建成。
7.B【解析】中国于1996年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
8.D【解析】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9.C【解析】《纲要》提出,构筑“南宁+沿海” 发展双极、“南宁—滨海城镇发展主轴”,提升区域新功能的“玉崇发展走廊”,形成“双极、一轴、一走廊”的空间发展结构。
10.A【解析】B、C、D是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
11.A【解析】广西在自治区范围内封闭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成为我国第一个非粮原料燃料乙醇汽油试点省区。
12.A【解析】缅甸。
13.A【解析】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主题是“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同繁荣”。B、C、D都是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专题。
14.A【解析】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点主题是科技合作。15.A【解析】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中方专家草拟的这份路线图全称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
二、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具有三个特征,即政治体制多样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文化多元化。
2.AB【解析】南宁的“两会一节”即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3.ABC【解析】“10+3”合作机制是指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3国首脑间的非正式会晤。
4.AC【解析】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贸易与投资、交流与合作。
5.BCD【解析】即建成防城港区、钦州港区、北海铁山港区3个亿吨级港区。
6.ABCD【解析】2010年3月1日,自治区政府正式颁发实施《关于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发展实施意见》。
7.ABC【解析】三域即防城港域、钦州港域和北海港域。
8.ACD【解析】南昆线(南宁—昆明)和南防线(南宁—防城港)、钦北线(钦州—北海)一起构筑了大西南的出海通道。
9.ABC【解析】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国,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10.AC【解析】广西少数民族具有地域性,比较集中,如瑶族自治县、苗族自治县、B错。广西的8个边境县(市、区)全是少数民族聚居县,D错。
三、问答题
1.【答案要点】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目标:经过10~15年的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2.【答案要点】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会徽是一朵抽象的朱槿花,象征着“凝聚·绽放·繁荣”。会徽由11条缤纷的彩带巧妙构成,代表着美丽的中国和东盟十国绽放的姿态,象征着中国与东盟十国的朋友相聚在南宁,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绽放的姿态,标志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开放与包容。缤纷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演绎着一个区域的活力、变革与发展。蓝色的主色调,展现了广西的沿海优势,体现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奏响和平进步的人类赞歌。
3.【答案要点】“一轴”是指从南宁到新加坡经济走廊,它以铁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的公路为载体,把6个国家、9个城市串联在了一起。“两翼”中的一翼,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区,以澜沧江、湄公河为载体,涵盖中国、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和缅甸6个国家。“两翼”的另外一翼,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以海洋为载体,包括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
4.【答案要点】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是贸易与投资、交流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也直接推动了广西的开放和发展。它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配合周边外交,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2)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构建。(3)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全面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5.【答案要点】中国设有省级行政单位34个,即23个省,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5个自治区(广西、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第三篇:第二篇 中国—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西部大开发
第二篇 中国—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西部大开发
同步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召开。
A.2004年9月
B.2004年10月 C.2004年11月
D.2004年12月 2.东盟最高决策机构是()。
A.首脑会议
B.外长会议 C.常务委员会
D.经济部长会议 3.2010年加入东亚—拉美论坛的国家是()。
A.中国
B.蒙古
C.日本
D.新加坡 4.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会址是()。
A.南宁体育场
B.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C.南宁民歌广场
D.南宁五象广场 5.东盟的常设机构是东盟秘书处,设在()。
A.印尼雅加达
B.泰国曼谷 C.老挝金边
D.新加坡 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正式建成。
A.2009年1月1日
B.2009年12月31日 C.2010年1月1日
D.2010年12月1日 7.中国于()年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
A.1994
B.1996
C.1998
D.2000 8.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欧盟
C.中欧自由贸易区
D.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9.《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规划纲要》提出形成“双极、一轴、一走廊”,其中“一走廊”是指()。
A.南宁+沿海
B.南宁—滨海城镇发展 C.玉崇发展走廊
D.南新走廊 10.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A.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B.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
C.建成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
D.建成开放合作的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11.我国第一个非粮原料燃料乙醇汽油试点省区是()。
A.广西
B.陕西
C.云南
D.贵州
12.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12年9月21至25日在南宁举行,是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10周年、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背景下举办的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主题国为()。A.缅甸
B.泰国
C.老挝
D.新加坡 13.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主题是()。
A.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同繁荣 B.泛北智库峰会 C.泛北城市发展峰会
D.泛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峰会
14.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点主题是()。
A.科技合作
B.环保合作 C.投资合作
D.服务贸易 15.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中方专家草拟了一份路线图,其内容大纲包括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目标、原则及合作路径和方向,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份路线图的全称是()。
A.《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 B.《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报告》 C.《泛北部湾港口物流合作专项规划》 D.《泛北部湾投资便利化合作专项规划》
二、多项选择题
1.泛北部湾合作区域具有()的特征。
A.政治体制多样化
B.经济发展不平衡 C.社会文化多元化
D.民族风情一致化 2.南宁的“两会”指的是()。
A.中国—东盟博览会
B.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C.中国东盟商务会
D.中国—东盟贸易峰会 3.“10+3”合作机制是指东盟10国和()3国首脑间的非正式会晤。
A.中国
B.日本
C.韩国
D.朝鲜 4.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是()。
A.贸易与投资
B.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C.交流与合作
D.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
5.在实现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新突破新跨越过程中,建设大港口方面,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
()3个亿吨级港区,使北部湾港总体吞吐能力超过3亿吨。A.梧州港
B.防城港区 C.钦州港区
D.北海铁山港区 6.关于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八大重点”发展实施意见,其中“八大重点”是指()。A.大产业、大港口
B.大交通、大物流 C.大城建、大旅游
D.大招商、大文化
7.《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确立了广西北部湾港“一港、三域、八区、多港点”的港口布局体系,三域是指()。
A.防城港域
B.钦州港域 C.北海港域
D.铁山港域
8.广西铁路发展讯速,其中()一起构筑了大西南的出海通道。A.南昆线(南定—昆明)
B.湘桂线
C.南防线(南宁—防城港)
D.钦北线(钦州—北海)9.远古时期的广西,居住着百越中的()人。
A.骆越
B.西瓯
C.苍梧
D.柳江 10.广西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有()。A.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 B.少数民族均匀公布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边境地区的大多是汉族人民居住
三、问答题
1.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2.请阐述东盟博览会会徽的含义。3.说说“一轴两翼”战略的意思。
4.阐述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战略意义。
5.中国设有省级行政单位多少个?请分别指出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
同步强化训练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04年11月召开。
2.A【解析】东盟各国首脑会议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由东盟各国轮流担任主席国,负责召集会议。
3.B【解析】2010年1月,东亚、拉美合作论坛第四届外长会在东京举行,会议一致同意吸收蒙古为新成员。
4.B【解析】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定期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永久会址是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5.A【解析】东盟的常设机构是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尼首都雅加达。6.C【解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即“10+1”。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建成。
7.B【解析】中国于1996年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
8.D【解析】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9.C【解析】《纲要》提出,构筑“南宁+沿海” 发展双极、“南宁—滨海城镇发展主轴”,提升区域新功能的“玉崇发展走廊”,形成“双极、一轴、一走廊”的空间发展结构。
10.A【解析】B、C、D三项是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
11.A【解析】广西在自治区范围内封闭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成为我国第一个非粮原料燃料乙醇汽油试点省区。
12.A【解析】缅甸。13.A【解析】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主题是“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同繁荣”。B、C、D都是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专题。
14.A【解析】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点主题是科技合作。
15.A【解析】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中方专家草拟的这份路线图全称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
二、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具有三个特征,即政治体制多样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文化多元化。
2.AB【解析】南宁的“两会一节”即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3.ABC【解析】“10+3”合作机制是指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首脑间的非正式会晤。
4.AC【解析】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贸易与投资、交流与合作。
5.BCD【解析】即建成防城港区、钦州港区、北海铁山港区3个亿吨级港区。
6.ABCD【解析】2010年3月1日,自治区政府正式颁发实施《关于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发展实施意见》。
7.ABC【解析】三域:防城港域、钦州港域和北海港域。
8.ACD【解析】南昆线(南宁—昆明)和南防线(南宁—防城港)、钦北线(钦州—北海)一起构筑了大西南的出海通道
9.ABC【解析】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国,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10.AC【解析】广西少数民族具有地域性,比较集中,如瑶族自治县、苗族自治县、B错。广西的8个边境县(市、区)全是少数民族聚居县,D错。
三、问答题
1.【答案要点】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目标:经过10~15年的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2.【答案要点】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会徽是一朵抽象的朱槿花,象征着“凝聚·绽放·繁荣”。会徽由11条缤纷的彩带巧妙构成,代表着美丽的中国和东盟十国绽放的姿态,象征着中国与东盟十国的朋友相聚在南宁,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绽放的姿态,标志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开放与包容。缤纷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演绎着一个区域的活力、变革与发展。蓝色的主色调,展现了广西的沿海优势,体现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奏响和平进步的人类赞歌。
3.【答案要点】“一轴”是指从南宁到新加坡经济走廊,它以铁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的公路为载体,把6个国家、9个城市串联在了一起。“两翼”中的一翼,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区,以澜沧江、湄公河为载体,涵盖中国、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和缅甸六个国家。“两翼”的另外一翼,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以海洋为载体,包括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
4.【答案要点】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是贸易与投资、交流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也直接推动了广西的开放和发展,它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配合周边外交,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2)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构建。(3)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全面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5.【答案要点】中国设有省级行政单位34个,即23个省,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5个自治区(广西、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第四篇: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
[摘要]: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与新加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之后,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东亚地区贸易自由化进程并不顺利。在深入探讨进程发展的困境所在,进一步认识和明确经贸合作必要性的基础上,努力找寻到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的良好路径。 [关键词]:中国 东盟 困境 路径
1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困境解析 1.1来自东盟的不和谐因素
1.1.1“中国威胁论”、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
历史上,中国是东亚朝贡的中心,随着中国的崛起,东南亚各国对中国和平崛起存在着敏感的疑虑和担心,担心中国的“大国”情绪和“中原王朝”观念被重新召回,让美国学者提出的“中国威胁论”成为现实,损害它们的利益。
中国与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具有部分相同的文化渊源,但并非同质文化,同时,中国自身也在近现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当代价值观取向与道德体系同传统相比尚存在诸多差异,因此,中国寄希望于东南亚地区同源文化的认同促进作用缺乏现实可行性。
1.1.2贸易投资环境问题
东盟较多国家的贸易投资环境较差,阻碍了中国对东盟的贸易与投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在较多的非关税壁垒。东盟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多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保护国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进入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东盟部分中下游国家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道路、桥梁、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很差,对投资和贸易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三是东盟个别国家有严重的腐败问题,社会风气不正,一些政府部门经常“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下,对外国公司进行诸多刁难和勒索。 1.2来自日本的不和谐因素
日本对中国提出的“10+3”中日韩—东盟的东亚合作框架表示反对,抛出了“10+3+3”中日韩—澳新印—东盟的合作框架,这一提议表明日本有意以支持和欢迎澳新作为核心成员吸收入东亚一体化的框架,试图借助澳新与日本的所谓“发达国家同质性”来削弱中国的影响力,甚至让人不得不怀疑日本还想将美国拉入该合作框架之中。
2007年12月27—30日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中日关系似乎进入最好时期,这些问题也似乎有了解决的苗头,但是分析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从长远角度来看:第一,中日关系的改善不会改变一直作为日本外交核心的日美同盟。东亚很多国家如此,日本也不例外,某些时候日本仍然充当着美国在亚洲的代言人,因此中日关系的发展受制于中美关系的推进。第二,尽管目前日本欲“脱欧返亚”,但小泉执政期间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强烈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福田欲改变此现状,需在较长时间内付出很多的努力。第三,中日关系将受到没有经历考验的福田政府的执政时间长短的限制。中国东海天然气开发权问题将上升到副部级进行磋商解决,该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将成为两国克服长期分歧的试金石。
2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2.1东盟需要中国 2.1.1从东盟的对外贸易看
东盟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与中国相近,产业结构相似,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故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为其主要的贸易伙伴。由此可见,东盟存在与中国相同的“通病”——过分依赖美日欧市场,那么与中国结盟可以开拓东盟各国商品的出口市场。按照引力公(GravityEquation),两国之间的贸易是与两国的经济总量成正比,而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东盟与中国相距较近,故理论上两者间的贸易应能够保持较大的流动。与此同时,与中国地缘上的临近性、文化上的同宗性将大大减少贸易和交流的风险。
2.1.2从地理位置看 东盟各国位于亚洲东南部、环绕南中国海的东南亚地区,中国史书上称其为“南洋”。对东盟而言,中国是其毗邻的最大的国家,也是陆地共同边界线最长和海域相交面最大的国家。
2.1.3从东盟的先天性不足看
东盟的先天性不足或者脆弱性主要表现在东盟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结构雷同程度大、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内部市场狭小等等几个方面,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各国的利益关注点和参加合作的能力不同,内部向心力有限。这种先天性不足的东盟迫切希望有新的力量注入进来。
2.2中国需要东盟
2.2.1有利于继续扩大贸易往来
十几年来,中国与东盟经历了“磋商伙伴—全面对话伙伴—战略伙伴”三个阶段,两者间的贸易不断扩大,东盟已连续15年成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2.2.2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参加区域性经济组织,首先使中国与有贸易安排的国家在国际贸易利益均沾,享受区域贸易安排所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其次还可以改善中国商品出口过度依赖美、日、欧市场的特点,减少与它们的贸易摩擦,在区内促进资本、服务和劳动力的流动,推动中国经济的更快发展。
2.2.3有利于中国的国防安全与和平崛起
从政治上,东南亚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它地处太平洋西南隅,扼欧、非、澳洲与亚洲的黄金水道,全球第三大海峡—马六甲海峡就是太平洋上的重要的海上交通要塞,是中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生命线,对中国的经济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从扩大中国的国际地位看,东南亚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区域。由中国向东有日本,向西有印度,中国与日、印两国均存在历史的积怨、领土纠纷等问题,与印度的贸易虽在发展但很多问题均处于保留而未得到解决,难免何时一触即发。目前从地理位置、文化传统、经贸关系和经济结构方面看,南面与中国接壤或紧邻的东盟十国是中国首选的合作伙伴,也是中国可以真正施加影响、发挥作用的地区。进一步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将促进中国西南边境地区与东盟国家政治关系、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有助于维护中国的国防安全和更快更好地实施和平崛起的伟大构想。 3中国东盟经贸进一步合作的路径选择 3.1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对话与合作
首先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协商一致”和“睦邻、亲邻、富邻”的区域合作原则指导下,保持和加强双方高层之间的互访和包括财政部、外交部等各级部门的频繁接触,继续利用亚太经合组织、东亚领导人会晤、东盟地区论坛等业已存在的对话磋商机制,增强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其次要动员民间与学界的力量,广泛开展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宣传和研究,创造舆论氛围,在东亚区域精心培育和谐共处、合作共赢的理念和东亚一家、唇齿相依的家园意识,夯实支撑区域经济合作的文化动力和知识结构。
3.2发挥互补性,加强与东盟各国投资与贸易等领域的合作 3.2.1能源合作
在资源方面,东盟的优势明显,特别是印尼和菲律宾。这些资源产品可以大量满足中国的市场需求,同时中国在资源开发和加工方面具有优势,亦可参与东盟这些国家矿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勘探和冶炼。
3.2.2经济合作
东盟各国发展极不平衡,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中国均可以与之进行合作。在农业领域,东盟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阳光和土壤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产品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质量上乘,在国际上很有竞争力,但是其加工能力有限、对优质农产品的利用效率低,中国可以鼓励企业到东盟投资建厂,将产品直接在东道国销售或返销到美日欧市场,减少中国大规模的外贸顺差。在制造业领域,中国可以选择经济水平略逊于中国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菲律宾等国,在这些国家较弱的钢铁、汽车、电子产品、医药等行业开展合作,转移部门的资金和技术,丰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和能力,同时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在服务业领域,中国在建筑服务、海运服务、旅游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方面竞争力较强,可以与在这些领域较弱的东盟国家进行合作,而在航空运输服务、金融服务、酒店和会展服务等方面可以与优势明显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合作,亦可以在双方均具有竞争优势又具强互补性的领域进行合作,如在旅游服务方面与独具特色的泰国开展合作。
3.2.3金融合作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东亚金融合作,这是个长期的发展任务和要求,但金融合作的推动将有利于东亚金融一体化的早日实现,是未来建立亚元的前提和基础。这一合作要建立一个长期的目标和任务,不能因为亚洲债券基金的失败而气馁,要坚信未来各国货币是能够实现与亚洲货币单位挂钩或者盯着亚洲货币单位的目标。具体合作宜逐步推进,初期可以逐步扩大美元货币互换的规模,中期可以继续扩大东亚债券市场建设,扩大债券市场的合作,长期可以在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类似亚元的虚拟亚洲货币。
在这些领域的合作上,中国应切忌步子迈得过大、出口商品增长过快,引起东盟各国的反感。与此同时,还可以协调推进与东盟各国在其它领域合作,并大力开展文化外交,有力促进东盟各国对中国文化精神的领悟和对当前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解,打消他们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疑虑。
3.3在坚持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外交,与大国协调好关系 可以预测,不论是中国还是东盟,短期内在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仍然摆脱不了对大国的需求和依赖。与此同时,作为中小国家或者集团,依照自身的实力无法与欧盟、北美等经济集团以及各大国平等对话。目前看来,应借日本欲“脱欧返亚”之机,保持或发展与日本的良好关系,在东亚次区域实现各个领域的合作,加强与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的紧密联系。同时,继续坚持全方位开放和主导型的合作道路和“大国平衡”战略。这就要求中国或者东盟充分审视其与各大国特别是美国的关系和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尽量避免与其发生正面冲撞和对抗,与之保持平等友好关系的同时又与其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导致大国力量的介入和干扰,威胁东南亚进一步合作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贺圣达.东盟对华政策和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
[2]张雪.东盟发展面临的制约和策略选择.亚太经济,2007.
第五篇:中国品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品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会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品牌专家委员会主任
解艾兰
关于“中国品牌国际化”及“中国品牌发展现状及新趋势”等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批专门从事品牌研究的人员用了7个月的时间,对年销售额10亿人民币以上的 106家企业(包含国有、股份制、民营)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了《中国品牌战略发展报告》。本文即围绕此报告,针对中国品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展开。
一、中国品牌发展现状
1.企业在品牌投入的资金普遍较低调查显示:企业在品牌投入中,无投入的占 21%,投入 0-0.5亿的占3%,投入0.5-1亿的占18%,投入1-1.5亿的占3%,1.5亿以上的占18%,另有37%的企业对自己在品牌上的投入没有详细统计数据。
2.品牌的投入占整个销售额的比例偏低调查显示:企业在品牌投入占销售额比例方面,投入比例在 0-1%的占18%,在1-3%的占15%,在3-5%的占6%。
3.企业的品牌建设
和品牌意识在提高,基础平台搭建比较完善调查显示:企业对品牌推广部门搭建都比较完善,有 97%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品牌管理和推广部门,没有设立品牌推广部门的仅占 3%,88% 的企业分管品牌工作的负责人由企业副总裁以上的人担任,12%的企业无专人管理。
4.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但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显示:82%的企业建有维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构,说明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在提高,5%的企业尚未建立,尚有 3%的企业未填写。
5.企业对品牌战略规划比较重视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战略规划,82%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制定了全球品牌战略规划,12%的企业目前还未制定全球品牌战略规划,6%的企业未填写。
6.中国企业品牌定位大多还属于国家品牌,层次较低,有待发展
在品牌定位方面,有32%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品牌已经是国际品牌,65%的企业把自己的品牌定位于国家品牌,还有 3%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品牌是区域性品牌。
7.成为国际品牌的关键因素认识不一
在选择成为国际品牌的关键因素首选统计显示:34%的企业认为成为国际品牌企业最关键因素是“拥有完整的全球品牌规划”,24%的企业认为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18%的企业认为是“拥有一支良好的管理团队”,15%的企业认为是“具有全球意识的总裁”,还有 9%的企业未表态。
8.多元化战略和品牌延伸成为最受关注问题
品牌延伸的方式比较多,调查显示:41%的企业选择“一牌多品”策略,29%的企业选择“主副品牌”策略,9%的企业选择“一品多牌”策略,还有 21%的企业选择了其他策略。
9.广告宣传是中国企业提升企业品牌的首选方式
(1)广告宣传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户外广告等形式,中国的很多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基础往往是靠广告打出来的。据调查,很多国际知名品牌每年维护和提升品牌的方式是通过公益活动或赞助,这说明当前中国企业是在做产品品牌推广,而不是在做企业品牌推广,很多企业对品牌认识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2)为提高品牌知名度,企业做了大量工作。在被调查的企业中,82.35%的企业选择广告宣传,47.06%的企业选择公益活动,50%的企业选择展览展示,35.30%的企业选择其他方式。
二、中国品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中国企业普遍认为品牌国际化发展是必要的,但对品牌的认识不够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的企业家们普遍感到参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大多数企业家们认为品牌国际化的发展是必然的,但很多企业家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认识上。对品牌国际化研究不足,特别是品牌意识不够,多数人认为只要把产品销售出去就是最大的成功,做品牌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的事,与他们无关。因此很多企业在认识上就缺乏品牌经 营和品牌战略规划意识,严重制约了企业品牌建设和发展。
2.品牌战略规划与品牌具体执行差距甚大 通过企业品牌调查,我们发现许多知名企业有自己的品牌战略规划,但具体执行的效果与规划差距甚大,原因主要有 4点:(1)CEO的品牌意识停留于形式;(2)缺少品牌的专业 人才;(3)品牌负责人的地位不高;(4)企业过度重视短期利益而损害了品牌的长期发展。
3.品牌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品牌经理有名无实
当前我国专业品牌人才匮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在培养品牌专业人才上基本是空白,没有品牌管理专业,另外很多企业虽然设立了品牌部,但往往是做样子,壮门面,品牌部的经理多数是为企业老总们写报告的文书,在品牌战略和发展上没有发言权,企业品牌部的经理有名无实。
4.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不具有全球的领导地位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品牌弱国。一是中国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不具有全球的领导地位,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意识,过度依赖外来技术;二是不愿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认为研发投入风险太大,有可能难以收回成 本,再说周期比较长,很难短时间见到效益。在本次被调查的重点企业中,我们发现研发费用占全年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 1.0%-1.5%,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 3%-5%的水平;我们缺乏像微软、三星、SONY这样在全球具有竞争力产品的公司。
三、中国品牌与世界品牌的差距
品牌国际化是中国品牌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品牌与世界品牌的差距值得重点分析和关注。
1.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差距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统计,国际知名品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比例不到 3%,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 40%,销售额超过 50%。而与此对应的是,目前参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 20%,自主品牌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足 10%,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占全年销售额的 50%以上,在中国即使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海外销售额也不到 10亿美金,也只占其销售额的10%左右。
2.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差距据报道,中国遭遇反倾销投诉最多,涉及的行业包括纺织、家电、打火机等。出口的行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商标被抢注、专利被侵权等坏消息不断,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到底与国外知名品牌企业有何差距呢?
国际知名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特点:(1)依托自身或联盟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技术创新,获得尽可能多的专利。(2)以知识产权国际化为背景,控制和转让相结合进行专利经营。(3)专利战略与经营战略互相配合,为跨国公司市场战略目标服务。而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研发水平低,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意识淡薄,没有建立相应的联盟组织等,导致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要交更多的学费。知识产权保护的直接体现就是品牌的价值,一个良好的品牌,不仅仅需要去创建它,也需要精心的去保护她,最有力的保障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
3.在品牌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的差距
美国营销专家挪利拉(Larrylight)在分析二十一世纪营销趋势时曾经说过:未来的营销将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商界与投资者将认清品牌才是公司最珍贵的资产。此一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是有关如何发展、强化、防卫与管理业务的一种远景..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多了。而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就是先拥有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牌。国际知名品牌成功的因素就是做好品牌营销和品牌建设,永远与时俱进,保持着品牌年轻化的状态。中国很多企业认为靠策划方案、靠点子就能发家,只要广告做得好,产品就卖得好,所以比较注重短期的销售行为,而对品牌的长期建设和维护却比较短见。比如脑白金,在广告方面或者是营销方面都有它的独到之处,但是当我们除了听到“送礼就送脑白金”外,实在是看不到他到底要做成什么样的企业,做成什么样的品牌。一句话,品牌缺少内涵。
四、中国品牌发展的对策建议
1.针对政府的对策建议
(1)建立专业的品牌人才培育机构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还没有设立品牌专业,很多品牌人才都是从企业内部或者是半路出家衍生出来的,即使是海归派和国际专业品牌公司的品牌人才,由于对中国企业发展状况和环境并不是十分了解,往往是水土不服。品牌人才的匮乏,阻碍了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建议从政府的角度鼓励和在政策上支持高等院校开办品牌专业课程,并同时建立完善的培训机构,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模式联合办学推动中国 品牌人才的培育工作。
(2)继续加大扶持企业“走出去”在国外,要充分发挥驻外使馆和华人团体等相关机构的作用,建立起联合实体,每年不定期介绍世界各国的市场环境和当地文化,让我们的企 业更多地了解细分市场。在国内,要不定期的组织企业(特别是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企业)介绍成功的经验,组织交流活动,并以政府的名义组织企业实地考察国外市场。在政策上要鼓励和扶持有实力的企业更多参与国际竞争,继续加大扶持企业“走出去”。在战略上要制定国家品牌发展的中长期计划,争取在未来 5-10年创建一批世界级的知名品牌。
(3)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环境,重点从知识产权上来保护中国的企业良好的社会和市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企业要创建世界品牌,必须要受到保护。只有保护了才不会被 侵犯,这几年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化进程中,在知识产权方面落伍,吃了不少哑巴亏,为此交了不菲的学费。从国家的角度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普及工作。首先从国内的市场环境中加大力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规范市场环境,重点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不被侵犯;第二,培育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的辅导和培训;第三,介绍国际知识产权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中国企业提供借鉴。(4)取消以政府为主的评审机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式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品牌”的认可到底是由评审机构决定的还是以市场为导向来决定呢?我们认为,企业品牌的好坏是由市场、消费者决定的,因此,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公平、公开的评审模式。而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监管和为企业提 供服务的职能,不能充当裁判的角色,政府可以在产品质量、标准、政策、法规等方面给予监管;在银行贷款、税收、出口方面给予企业奖励,鼓励知名品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5)国家应建立“品牌应急”机制西班牙的“烧鞋事件”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过去中国的产品因为价格低,质量差而成为地摊货的代名词,往往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这几年经 过市场洗礼,中国企业逐渐成熟起来,中国鞋不仅仅在价格上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在质量和款式上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国外同行。这样势必造成中国鞋要进入高端市场,在款式、质量、价格的优势下,当地鞋业难以招架中国鞋的冲击,造成了市场萎靡,从而导致上述“烧鞋事件”。从表面上看可能是因为价格冲击了当地的制鞋行业形成的,但我们认为这是中国在参与国际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烧鞋事件”绝不可能是第一次,也绝对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市场竞争也许是残酷的,但如果我们在国际化进程中“烧鞋事件”太多,势必将影响更多的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形象,最终将影响整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因此从国家的角度上应该建立“品牌应急”机制,能够快速反应突发事件和提供有效地解决方案,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2.针对企业的对策建议
(1)企业要树立全球品牌战略意识,具体操作与规划同步进行首先企业管理层要树立很强的品牌意识,要从企业的战略发展思路上去认识企业的品牌重要性,在具体操作中不能与当初设立品牌战略规划脱节。我们研究发现多数企业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制定的东西往往与实际操作脱节,很多企业家在谈品牌建设的时候总是侃侃而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反反复复、来来回回、走了不少弯路,最终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品牌建设和品牌规划成为空谈。因此建议我们的企业家们认真了解品牌,认识品牌,做好自己的品牌,培育企业的全员品牌意识。
(2)做好品牌战略规划,慎重进入不熟悉的行业 很多企业面临着多元化品牌的困扰。目前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同等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在国际上更谈不上竞争,包括海尔在技术研发方面的领导性品牌方面都不具有全球竞争优势,因此如何做好多元化的品牌成为我们中国企业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一些企业家们认为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行业不行我们在别的行业同样挣钱,短短几年所有的行业都做过,可是到头来没有做大做强,反而把自己做死掉了。因此建议中国企业在走多元化战略的同时要考虑到进入别的行业的高风险系数,是否具有运作品牌的优势。
(3)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研发水平,建立畅通的国际销售渠道 要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领导产品,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目前国内的企业普遍走的是先占领国内市场,进行初级的原始积累和实践经验的沉淀,到一定生产规模的情况下为国际知名厂商贴牌生产(OEM),然后在国际市场上寻找经销商部分销售自己的品牌,再等待时机全面进军国际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这样 的弊处在于培养国际品牌的路走得很长。国外品牌的扩张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收购,联合利华、宝洁公司在全世界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牌子,如果都走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路子,就要走很长的时间,那么他们就不会成为今天的国际知名品牌了。因此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和合理的品牌运作模式是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4)加强企业的本土化经营与管理,学习国际品牌公司的运作模式加强企业本土化经营与管理理念。
我国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近几年中国确实有很多企业走出去了,但很多企业是前脚出去,后脚跟不上,归根结底是本土战略没有做好。在德国,中国也有不少企业跟进投资,但由于管理方面用人不当,经验不足,没有充分运用当地的人才,导致企业投资血本无归。在本土化研究方面,应该说中国企业接触的最早,每年都有数百亿美元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包括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际性企业都在实行本土化战略,而且运作的非常成功,我们要走出去的企业为什么不借鉴别人的经验呢?说直白一点,在国外发展需要企业家们的勇气和大气,这样我们才能借用本地人才为企业创造奇迹。
(5)树立企业全球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中国企业要做强做大,首先条件是树立全球品牌意识,建立清晰的品牌战略规划,企业在发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品牌定位,这样才能很明确知道我们到底要做成什么样的企业。在树立全球品牌意识的同时,要做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我们许多知名企业的商标在境外被抢注,为了夺回自己的商标不得不在境外打起官司,有的企业由于被抢注的比较厉害,甚至更换自己的标志,为此付出高昂代价。所以,建议更多的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的时候,注意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6)深层次发掘和挖掘自己独有的精髓,理解自己独有的品牌核心价值
企业在发展和壮大的时候,往往遇到企业的发展速度过快和企业的管理滞后的矛盾,很多企业在这种战略转型的时候,很难把握方向。但是把原有的东西和根基全部推翻,重新来过,这就像建房子一样动摇了根基,房子就有随时倒塌的可能。中国的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的时候也经常犯这样的毛病。每个企业能生存和发展下去,肯定有它生存和发展的法则,如果我们轻易地去否定它,一味的迎合新的市场游戏规则,那么我们的企业将很难有所作为。“麦当劳”卖了那么多年的汉堡,有没有人说他老的不成形了?戴尔的直销模式和安利的传销模式使得他们迅速成长为国际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知名品牌。他们的品牌运作模式,很多世界性公司和研究人员分析过,可是能有几家模仿他们的运作模式而发展壮大起来呢?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这就说明,每个成功的企业有自己的独特运作模式。这种模式是别人都学不到的东西,是企业独有的东西,也就是企业独有的精髓,即核心价值。因此我们的企业如果抓住了自己独特的运作模式再发扬光大,未必不会成为中国的“麦当劳”和“可口可乐”。
3.针对品牌机构的对策建议
(1)建立行业自律原则,共同推动品牌建设环境目前我国各种学会、协会很多,鱼龙混杂,致使企业上当受骗的多,得到帮助的少。建议品牌机构建立自律原则,实实在在为企业着想、为企业办实事;本身是做品牌的机构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品牌,这样的品牌机构、相关协会组织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2)开展专业的品牌培训,推动品牌的理论研究,加大品牌的深层次普及工作 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专家就企业的品牌建设进行品牌培训工作,在行业领域培养更多的品牌专业人士,提升企业品牌人才的整体素质。由于企业比较关注利润,很多企业认为研究理论性的东西没有实际的意义,因此建议行业协会带头加大理论研究,为中国的企业品牌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推动整个行业品牌的普及工作。
综上所述,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软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是一个产业进步成果的结晶,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我们预祝我国的企业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