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面临的困境和出路(共5篇)

时间:2019-05-15 07:1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大学面临的困境和出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大学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第一篇:重庆大学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重庆大学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好啦好啦,你要的答案 @晋哥哥

各部分都有更新,有的地方更新内容比较多,建议全部„„从头开始看一遍„„板块分为三个,第一板块“困局”,讲的是重大存在的问题;第二板块“变局”,讲的是重大在面对困局时所努力做出的改变和进步,也打算重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来讲;第三板块“大局”,是给重大的一些建议,有些事我觉得重大有必要做但是还没做的,所以想给出一些建议,这些建议都是一家之言,重点在抛砖引玉,就像这个知乎问答一样,依旧引出了很多好答案。而且我觉得,改变远比抱怨或者陈述更重要。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觉得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完全可以再集中收集一下大家那些理性有益的意见(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具体到执行层面),然后通过合理的途径传给学校方面的负责人,如果老师们觉得有些意见不错有可操作性大家再一起理性探讨一下,共同努力让母校变得更好,这样会不会更好一些?本人是重大本科09级学生,现在还在重大读研,经历过三任校长。这几年看到重大的政策和变化,所以也想说说自己的一些体会。关于重大的困境,我的感受还是很深刻的。先扯一个自己当年的例子,我刚进重大土木时,当年土木排名是全国第五,当年我们跟重师联谊的时候,对方听到我们是重大土木的都特别感兴趣,因为当时只有我们土木可以在找工作时顺便把女票的工作一起签了。到我大二的时候,土木降到第八,大家心想,好歹还是老八校,我们还能接受。但是大三时重大土木全国并列第十三,当时整个学院都炸开锅了,因为学院的好多人都觉得老八校的荣誉不在了,各种不满都来了。当然排名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那份荣誉。其实也就那时候开始我还有周边一些小伙伴才真正去关注发现重大的一些问题。

言归正传,以下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一些体会,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一、困局

1、学校层面

(1)地理位置的限制 这种限制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的欠发达。即使重庆是直辖市,即使重庆有各种各样的好,即使重庆未来潜力再大,但就目前来说,甚至是未来5年10年来说,它就是比不过北上广江浙。优秀的人才都愿意往富裕发达的城市跑,科研能力强的人都愿意去城市好、资源多的高校去,这种马太效应会吸走西部地区的人才,并且使得很多新毕业的优秀人才也往北上广江浙去。二是城市的不够出名。就算重庆现在增速全国第一,就算重庆10年后GDP持平京沪,但城市知名度的增长还是会慢于经济的增长。这种出名不是大家知不知道这个城市,而是说外地人愿不愿意去了解、去生活到这个城市。除了重庆的火锅和GDP增速,那些从来没来过重庆的人又有多少想着了解重庆?甚至问他就业城市时要不是家要不是北上广,很少会第一个讲到重庆。这才是城市的正在知名度,它会慢于GDP的增长。就像我没来重庆之前对他几乎都是完全陌生的,甚至还觉得它很穷,但过来之后才发现其实根本不是这一回事。别忘了,08、09年已经是重庆比较知名的一个时期了。

三是城市资源的稀缺,北京的高校有紫光阁计划可以直接去中央部委实习,北京的高校也有很多机会直接去大型央企总部实习或者直接跟他们合作,上海也有很多大企业可以合作实习,但是重庆就缺,从城市资源上来说现在的重庆就是比不过北上,重庆资源少代表这重大获取外部优质资源所花费的成本得更高。(2)财政资金的限制

不知道大家看了最新的那个2014年度高校财富榜单没有,重大的年度决算是42.91亿,排在22位,看似跟重大的排名倒是很符合。但其实一点也不。我问了下其他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年度决算是年度收入加上以往盈余的收入(这里存疑,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如果有懂的人还请指正一下)。仔细看这个表,把我们的年度决算减去年度收入,只有8.64亿,在前30名以理工科见长的学校中算非常少了。也就是说其实重大一直都是处于钱不够花的状态。这种不够花首先就体现在实验室的建设费用上。以我本科所在的土木学院为例,土木的风洞实验室预算只有4000万,计划明年开始修建。而同济在十几年前就有花费1亿多风洞实验室了,而在我入学前几年湖南大学都投资2亿建立风洞实验室了,也就是这个风洞实验室使得湖大土木那几年排名迅速上升。风洞实验室对土木工程来说非常重要,重大土木作为老八校,为什么现在没修,好不容易修了就只有4000万呢?其实还是因为钱不够。别说土木,其他学院也面临同样的困境。最近这几年的经费多不代表我们之前也是经费多,在更长的时期其实我们是资金受限的。(3)核心优秀实验室的不足

这里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核心实验室不足,如上文所举的土木学院风洞实验室,我相信其他学院也面临同样的窘境。二是优秀的实验室不足,虽然对外来说,我们很多实验室都有,包括一些对科研教育比较核心的实验室,但也仅仅是有而已,其实验器材、人员素质(这个下文再慢慢介绍)、配套资金等都达不到它设计的样子或本该有的样子,如当年那个差点被摘牌的某国家重点实验室。(4)场地面积的限制

虽然重大总面积看上去不小,但去掉虎溪,老区能开拓的土地实在是不多了,这种情况下即使有钱去新修实验室,校园内也缺少足够的土地来进行开发。如果离学校隔得太远,那其实也不利于师生做实验。除非学校肯拆除学校内的一些住宅和滨江路边的旧房子,但那样成本真的会很高昂,能做到什么程度也真的不好说了。(5)基础学科的孱弱

正如 @江毓星 所说,重大是以工科见长的学校,工科想要在科研和企业应用上取得突破离不开基础学科的支持。举例来说,MIT的土木之所以拿到了全球第一,其数学系和计算机系(MIT的数学、计算机两大院系的恶心程度不用我再阐述了吧?)功不可没,因为工科很多的经验公式、分析模拟都需要良好的数学功底和计算机功底,有时候工科自身搞不定就需要拉数学系和计算机系的小伙伴来一起研(gao)究(ji)。同样啊,航空航天学院也需要物理系和化学系的支撑。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就是渣啊。(6)部分学科的缺失

其实这里我就觉得重大唯一缺的只有医学,这个学科确实容易出文章,也有利于迅速提高排名(当然排名这东西都是给外头人看的,也不能小瞧它„„比方说我认识的一个中东来的博士就是谷歌出它在重大的这个专业是全国前列然后就过来了„„)不过貌似那个谁(S)谁(J)谁(D)有可能嫁过来,所以„„你懂得<( ̄ˇ ̄)/(7)学校导向错误

这种导向错误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重大的导向是就业为主,这点我非常不赞同。大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人才,只要人才够优秀,还怕找不到好工作?而重大现在是过于看重就业率和初次就业单位,尤其是在本科阶段讲就业讲的比较多。不是说不能讲就业,而是说重点应该关注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一个学生能扎实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熟悉整个行业的形式、切实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注意是发展,不是维持现状,后文讲到学生层面再说一下),那么用人单位绝对是会抢着要他的。二是重大不提倡精英意识。这个具体我想放到学生层面去讲。

三是重大却少的是情怀。这也是,放到学生层面来讲。学校层面我暂时想到这么多,至于其他的困局如教学、科研等我想放到教师篇和学生篇。同时困局完了之后我想写下变局和期盼两大块。

2、教师层面(1)科研态度的低下

这条当然是首要的了!重大有没有科研态度好、科研能力强的老师?有!但是数量太少!每个学院就那么几个!想想重大一个学院多少老师!

这种科研态度的低下反应在三个层面。

一是老师无心科研只想赚钱。据我观察至少一半的老师在科研上的态度简直是枉为人师,就想着挣钱去了!想挣钱别来大学当老师!当了大学老师就好好教学生好好做科研!!重大科研的越来越弱势最主要原因不是设备,不是城市本身,而是人的态度!就算设备不足、城市资源不多,但真要好好发挥利用起来也绝不会是这个样子!重大的很多老师都是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做的都是社会上很多中低端企业也做的事情,而不是帮企业社会解决未知的问题!就算很多老师打着解决问题进行创新的幌子,但其所作所在本质上依旧不是解决未知的问题,而是为自己圈钱。

二是老师科研看重表面文章。什么叫看重表面文章?就是很多老师(比例也不会少!)都在意我发了多少篇文章,参加了多少会,弄了多少项目资金,但却从来不关注自己文章的质量和影响因子。100篇灌水的SCI也比不过一篇高影响因子的SCI,我有个学长硕士期间发了8篇SCI,最后拿了重庆大学第一届学术之星的荣誉,但是他博士申请也就去了日本东北大学,用他的原话说“因为这几篇都是灌水的,看似多但其实没多少含金量”如果随便一篇SCI都那么厉害,那他为什么去不了ivy去不了G5去不了big ten呢?。至于EI我出去联合培养外面老师直接来了句EI没啥学术价值叫我别看了要看就看最顶级的SCI期刊和会议以及大牛写的书(也许是我的老师比较看重质量的结果但是他的学生随便一个硕士毕业论文都能发我这个领域的顶级SCI期刊或顶级SCI会议了„„我见过一个这边一个厉害的学长(土木 数学双学士„orz)从他的硕士毕业论文提取了2篇顶级SCI期刊 1篇顶级SCI会议然后直接去了MIT跟了他们土木的系主任„„orz)(当然EI这玩意还是得看具体学科,我这个方向EI没啥价值,但是在有些领域的EI期刊比水的SCI还厉害,所以各位辩证看就好)。但重大的很多老师却恰恰在意这个数量而不关注质量,这就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这种循环的结果就是,我们看上去发了很多SCI之类的,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重大的学生在直接申请国外博士时几乎进不了顶级的学校,因为他们及其指导老师从未做出什么有影响力的成果来踏进那个顶级的学术圈,甚至有时候连第二梯队都艰难踏进。

三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忽视。硕士也好博士也好,进来首先是学生,要先把学生教懂给学生必要的学术基础训练,再去指导他们进行相关科研活动或者参与工程项目,但现实是好多(这个比例真不会少)老师都是直接丢个东西给学生,不关注学生的想法和教育,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学生当然也需要主动学习或者完成老师交代的学习任务,但重大经常出现的一个情况是,老师什么都不教就让学生自己折腾,这就导致学生的学术基础是非常差的,不懂学术论文写作格式(研究生院弄得那个SCI写作培训简直就是烂到家了„„还不如哥哥自己总结的„„)、不懂如何设计实验等。导师就应该是提供学术指导和培训科研基础的老师,而不是提供设备和场地的商人!

至于有人说很多学生以就业为导向,我觉得好多人都没弄清楚科研是什么。科研本身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探索未知,而不是paper和money。这是一种态度和方法,这种态度和方法拿到企业中一样有用,你现在都没这个态度以后工作就会有了?乃衣服。(2)交叉学科的忽视

重大对交叉学科的科研真的是少的不要不要的,而至于交叉学科的教学„„对不起我到现在都没看到„„现在交叉学科是最容易出科研成果的地方好么!!现在交叉学科是最容易出科研成果的地方好么!!现在交叉学科是最容易出科研成果的地方好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重大的这些老师完全就是没意识!!习惯自己学院各自为战,一谈到钱就不想跟其他学院合作,这样还怎么出成果!!(3)视野狭隘

重大很多老师对钱和自己利益看得比较重,关注的圈子也往往就是国内这个小圈子。至于国际上哪些学校哪些老师哪些会议他们都做了什么等等,关注的实在太少了。就算有出去开会的,又有几个是国际上的顶级会议呢?为什么重大学生直接以重大的身份(指学术学习经历完全在重大,也没出去联合培养提前搞定老师什么的)直接申请国外顶尖大学的PhD(是PhD不是硕士,硕士是本硕博当中相对来说最容易录取的了)会那么难呢?因为我们几乎没有参与过最顶尖的会议啊,老师不出名学生也不被认可。而且老师也很少会告诉大家国际上最新的是什么样(有的所谓的新不是因为别人真的有多牛逼,而是因为我们见识的少,下面会逐条距离)。不知道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不愿意去渴求了解进步。人家就在那里,他不来找我们我们应该试着去找他们,向他们学习,找他们合作,这样才能进步。但现实就是,我们的老师很多都满足于现状,不愿意去看外面的世界。很多美国已经玩了很多年甚至都快要玩烂了的技术,我们的老师却觉得这些技术很先进。如果老师都变得井底之蛙,那么学生该怎么办?

(4)教学层面的落后 这种落后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知识陈旧。怎么个陈旧法呢?以我所在的建筑学部为例,建设领域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最近在中国特别火,而在国外则是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相关研究,教学层面也是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而我们呢?整个建筑学部就只有两个老师开了相关的课程,而且还都只是概念层面的讲解。这样学生出去又怎么能适应外部的迅猛变化? 二是教学方法的落后。我们的很多课程都是通过照本宣读 期末考试或论文的方式来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就会导致,平时好多不听课 期末突击考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考过就真的忘了,而且课堂知识也比较无聊。而美式教育常常使用的是期末趴的方式,一个班做出来的东西在教室或者公共空间展示,所有人都可以进去看去询问他们做的是什么,同时老师会请来其他不上课的老师和业界的同仁(都和这门课的知识相关)来一起给学生打分,这种模式跟业界的结合往往会更紧密一些,而不是靠期末突击就过了。

三是交叉学科教学应用的忽视。举个例子,holography(全息影像),我想各位重大的工科生在上大学物理实验的时候都做过这个实验,其原理也不难。这项技术用在建筑上可以更好地对建筑进行展示。但现在重大的现实是,整个建筑学部没有老师也没有课讲二者之间的结合及应用。而这项技术美国早就玩烂了,他们很多院校的土木本科都会做这个,中国我记得上交的上交-密歇根学院大一的学生做期末趴就会展示这个。而我们呢?如果永远都是那些陈旧的知识和陈旧的应用,这样下去学生思想也会变得陈旧。

四是对专业英语的忽视。这种忽视首先是在教材上。我本科期间就上了一门专业英语,然后知道了一些词,但是更多专业性的名词我是不知道的,甚至很多成绩顶尖的学生都不知道。而清华的经管和部分工科学院早就使用美式原版教材,甚至一些学院大三开始就是纯英文授课,这样学生在专业上跟国际接轨的程度将会远远超过我们,出国后他们也比我们能更早地适应专业学术上的教学及科研任务。哪怕重大觉得本科还是就业的人多,那么硕士呢?博士呢?不过话又说回来,重大又有几个非语言系的老师能进行全英文授课呢?不和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接轨,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就只能做中低端的事。

五是对编程的忽视。重大是有上C语言的课,然并卵。除去计算机、软件这种靠编程吃饭的学院,其他学院如建筑学部、经管学院、材料学院等等,编程水平普遍就是渣,C这种东西学了之后就忘了,后面也没有相关的课程需要用到,所以很多学生就自然而然放弃了。但是真到出国留学和进行科研创新的时候,编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自己开发一个小程序小插件就能发SCI了。我有个菊花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同学,她说在美国好多医生都会编程,搞不定的就自己编个程进行计算或者分析,而他这个学校的同学编程能力也普遍较强。重大在编程上的羸弱也是我们科研落后的重要成因之一。更可悲的是,没有老师意识到这点并想着去改变他。

六是浮躁慵懒。我之前去了台大土木系交流,他们有个老师开了一门机器人的课程(你没看错!就是机器人!土木的开机器人的课!!),他之所以开这么课是以为他觉得土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候必然要依赖机器人,所以他就自己研究机器人方面,然后弄了三年这方面的研究才最终开了这门课,并且每年都还在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来不断改进。反观我们的老师呢?看重短期内的文章数和项目资金,不着重长远的发展,不想着不断改进自己。我承认确实有很努力很创新的老师,但可惜,数量太少,而且更可惜的是好多都不在现任的领导职位,所以变革会慢得多。

七是对科技前沿及相关设备不敏感。美国土木工程有很多可视化方面的开发都是和IPAD、Iphone等进行结合,学校里本科生也有用leap motion来辅助工程建设和展示的,还有无人机、3D打印、水刀机等,这些都只是用在土木这一个专业上而已。但是我们呢?其他专业我暂不评论,就说我们这个号称土木老八校,建管排名全国第一的建筑学部又有几个老师在关注这些呢?(5)市场意识的缺失 这种缺失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政策上。以我所在的建筑学部为例,整个国家都在大力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这个势头从08年就已经开始有了,但是我们到现在却没有一个完善的教学培训体系,甚至连大纲和提案都没有,这种反应真的是太慢了。二是在校企上。这点我想了一下还是决定放到老师这个层面。校企这个东西首先得有人去做,学生也好老师也好都一样,但是重大这个环境下老师比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展出一个校企。但可惜我们却没有,看看北大和清华,再看看我们。现在国家在鼓励大学生创业,但我们连一个较大规模的校企都没有,这又怎么能给学生以经验和资金上的指导和帮助呢?当然校企没有的原因有很多,我这里说的也不一定对,具体我想等后面说到学生层面的时候再补充来说明,届时大家可以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看。

三是在科研上。科研本来就应该是走在业界前面,在问题不那么糟糕时发现并替企业和社会解决。而重大„„各位研究生自己回答吧„„反正我在建筑学部是没啥感觉,我们做的事和社会上中低端企业做的没区别,纯粹廉价劳动力而已。我还是承认有优秀负责的老师,但是忒少了。

四是在教学上。我们的教学,尤其是本科生教学(研究生可以长期实习,而且我觉得研究生重点应该培养的是科研方面的能力和思想,这种能力和思想用到工作中一样有效),跟业界不能很好的同步,导致我们的学生出去工作后好多都得全部重学。而且重大往往存在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在我看来是代表了重大本科教育的缺陷,那就是学生干部找工作有优势。我在上文就说过,如果一个学生能扎实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熟悉整个行业的形式、切实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注意是发展,不是维持现状,后文讲到学生层面再说一下),那么用人单位绝对是会抢着要他的,这跟你是不是学生干部没有一点关系。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好多学生都做不到这三点,在面试时不是靠着对专业的掌握和行业的认知来征服HR,反而需要依靠学生干部这种外部标签来帮自己找到好工作,这本身就说明我们的本科教育和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机制有问题,因为只有内涵不够的情况下别人才会看到你的外部标签。但为什么企业会这么关注外部标签呢?因为这些学生都一样啊,没人做到这些啊,进来后都是小白一个,什么都得重头开始培训,相比之下还不如找个学生干部至少年会啥的还有人去弄balabala。等到什么时候找到好工作的都是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而不是仅仅凭着学生干部的标签,那才说明我们的教育成功了。

3、学生层面(1)缺少指引

我从大二开始一直有带新生做事,虽然带的新生是越来越少但最近的也带到了14级,通过他们的描述和自己的观察,我觉得重大的很多学生层面的问题都是由于缺少指引所导致的。

这种缺少指引表现在2个方面。具体的解决办法我会在下文提出一些,还有一些放到建议那块去讲去了。

一是缺少优秀负责的人来指导。每年重大新生其实有很多好苗子,我们也有配班导师配班主任配引导人之类的,但是我们在执行上存在很多漏洞。有些配的指导人不怎么管他们,或者就是吃吃饭、说说选课、扯扯大道理、介绍一下进学生会进社团什么的,但在具体的执行层面、思想上等等却忽视了很多,而且由于一些指导人自身的原因实际跟学生见面聊天的机会也少,这些都远远不能给新生在追求卓越与优秀的意识与方法上的启蒙。而在选择班主任引导人之类的启蒙性角色上我有些一家之言

首先把关要严。有的班主任、引导人之类的在选拔上没有把关不够严格,有的老师或者研究生明明没有时间却担任了(有的是主动有的是被动)班主任,这样不好。在选择这类角色时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充裕时间,并且考察他们对新生的指导计划。从这方面来说,我觉得我们好多学长学姐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渝跃团、优秀学生等,现在他们有在做一些,但是我觉得还可以再充分利用一下。指导的效果应该在平时的积累而不是一次两次的会议。

二要设立奖惩制度。现在的制度是只要选上了他就可以有证明或者写进简历,如果是学生的话他就可以拿这个去评优评干去申请奖学金什么的。但现实是,确实存在一些不负责任或者由于特殊情况无法履行责任的班主任或者引导人班导之类的。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相应的措施,如果是特殊情况不能履行职责应该及时换人,如果是自己不负责不愿意指导新生就该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如评定奖学金评优评干时扣分或者黑名单等)。学校期间很多时候犯错成本很低,这是好事,但往往也会导致一些人习惯敷衍了事。可是社会不会管这些,社会上做错了事往往代价是很大的。

三要提前切入时间和增加指导时长。很多班主任或者引导人出现的时间太晚了,有些甚至是在军训后。如果班主任出现在百团大战后,孩子们会错失很多锻炼的机会(不过现在有SQIP项目弥补,建管也有推出类似的阳光计划,后面讲变局的时候会再提到)。而这种指导性的角色最好能持续1-2年,如果中间不得不间断也可以考虑更换人来接替。现在很多大二升大三的孩子都跑来问我考研保研的事,我觉得这些本来就应该是班主任或者指导人做的事,万一有人不认识学长学姐或者学长学姐不靠谱怎么办?

四要清晰指导的内容。对于班主任和引导人之类的虽然也有培训,但是我觉得这种培训的内容还可以再深化一点。这里就学校的培训内容补充一些我的看法,篇幅问题尽量精简,抛砖引玉。

a、对于本科新生入学的从军训时甚至报名时切入,同每个人(一定要每一个人)都一对一聊20-30分钟左右,尽量了解其家庭环境、人生定位、性格、优缺点、暂定的毕业去向等。建议尽量在军训前三天完成,这样在军训后有利于班干的选拔(第一届班干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没有也一定要培养出几个愿意主动领头的人,如我这届非常优秀的电气12班,下文再详细介绍)

b、聊完之后在军训期间应需教会他们的知道:信息获取的平台(如重大校团委、重大新闻网、民主湖论坛、国际处、学工部等等,让他们有机会知道在哪里可以查到他们想知道的出国、干部培训、奖学金的信息)、知识获取的途径(如万方、知网以及国际数据库的检索应用,coursera、重大图书馆购买的学习题库等方便自学的网站)、目标实现的途径(如保研可以有成绩保研、支教保研、竞赛保研、三个教授联名推荐保研,想自己组织活动除了学生会、社团外还有SQIP、自己拉赞助、找副书记辅导员沟通等等等等,当然还有其他方面事情)、承担责任的意识(首先就提现在对班干的竞选上,我带新生的时候倒是巴不得每一个新生都去竞选班干承担起对大家的责任。而且我觉得这种竞争和向上的状态对于新生来说这种鼓励我觉得是好事,等到他们大了之后明确自己的定位之后再学习放弃和舍得)、学以致用(其实大家学的东西不是没有用,而是要看怎么用。一切知识归根到底还是要运用到实践上去了,就看能不能用得好。我倒是觉得马原给了我很多启发,即使是结构力学这种恶心了我很久的课程我们土木的同学依旧能从中悟出人生哲理)

c、大一侧重于:积极主动(事情就在那里,人也就在那里,新生要学会主动去找他们,而且要想好说什么。具体我放在下面有点单独来讲)、提供资源(班主任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人之力,自己或者说学院应该在背后提供相应的人力支持,如找学霸来分享学习经验、找学生工作达人来指导锻炼新生在活动考虑、执行等方面的能力、找已经工作的人来提供实习岗位等)、执行细化(大一新生进来往往在锻炼能力时或学习时出现粗糙的问题,班主任可以在班会时集中纠正。常常有新生跑来问我要谁谁谁优秀学长学姐的电话,但是真正跟对方联系的时候却连自我介绍都不会做,这就是准备不足浪费机会。在班会时可以集中处理交流)、情怀与品性(这个需要很长时间来培养,后面我单独讲)、多彩体验(人生有很多种选择,很难跟一个大一大二的明确他到底要什么,而且有些事不经历他们是很难体会的,所以我觉得鼓励他们去多尝试一些,多犯一些错误,然后逐步发现自己到底要什么。更何况对一个本科生来说,他们现在所学的专业也不一定就是他们以后干的事情。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告诉他们大学存在的各种可能并提供尝试的机会。至于挂科这玩意,我自己带学生也有大一挂科的,不过只要不是太过分挂太多我都不着急,有时候不来点刺激挫折他们也不一定就能转过弯来。他们到大二时候就真的自己认识到一些问题了,现在总体来说他们几个还不错,学院里也玩的挺high,还一起弄了一个叫换客的公众号给支持学校里的技能物资交换,看上去not bad。我不太关心他们大一大二是什么样子,我关心的是他们毕业时的状态和以后能走多远。)

d、大二应该针对性更强一些:科研的进阶(一年的学习确实能发现一些喜欢本专业并且又好学的好苗子,这时候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给他们,当然我们有SRTP、国创之类的,但是执行过程中不够完善,这个我下面单独说下)、关注本质(这个下文讲)、战略与视野(大二时候应该积极引导他们去想要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等。同时这个时候应该让他们学习至少四样学习之外的东西,那就是工业科技、金融经济以及国际政治 陶冶情操的兴趣,想要成为优秀卓越的人,就一定要学习文化课之外的东西,并了解这个国家的发展与势态。这方面相关的文章会对他们的成长会有一定的帮助,推荐金鸿评论、东方时事等,这些不错)、专业实践的进阶(如土木学院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将支教与危房改造加固结合在了一起,这种学习模式远比上课 考试要好得多;同理,电气也可以试试将学生活动与电网改造农村通电等结合起来,城环也可以试试将水环境保护同学生活动结合起来。或者是学下博士生社会实践服务团,将多个专业的人凑到一起来进行暑期实习)、专业基础实习(这个我觉得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和个人的发展来,但应该侧重于对概念和流程的熟悉。我带13级建管娃娃们的时候都是让他们大一大二去工地实习,因为对建设行业来说工地始终都是基本功,不去不行,去了工地再去地产什么的实习。当然土木建管等学院也有生产实习,但我觉得可以再针对性一下,如大二实习去一般住宅的工地看看流程熟悉专业名词,大三去地标之类的学习下进阶的知识。)e、大三我倒是建议老师专门开一门课讲讲行业的现状,大一讲的话很多人不会有体会。这门课一定要系统,如这个行业的前世、今生、发展,而且应该也讲讲不同类型的单位的情况。虽然我们也有类似的学术或者专业讲座,但是往往比较零碎,难成体系。我在台大时每周都有seminar,会请学界、业界的人来讲,也有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展示的(如holograph和使用电脑程序控制吊车等),主题是很早就定好了,包括哪几块、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讲、讲完了之后会有什么效果也都想好了。我觉得我们也更需要一个成体系的东西。当然,同样需要成体系的也包括各学院学生会或者社团举行的讲座。

当然实际上不止这么多,我捡了几个主要的、比较好概括的来写了下。二是缺少专业基础训练的指导。这种专业指导的缺失不是说没有,而是说有待改进。重大也有SRTP,也有国创,但很可惜,很多都是老师本来就做好的,所以也不怎么关心学生到底有没有做、做的怎么样。至于实习也存在些问题。再看看研究生的状况,很多都是不停做项目。而重大很多本科生却不知道科研或者行业实践是什么样。如果没有班主任那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研究生的项目或者横向课题有由一两个研究生带队,招本科生参与进来,更多了解社会实践与企业应用;科研部分让研究生跟少量本科生一起参与进来去弄,把SRTP的内容变成大家都没有做过的内容,而不是让几个本科生重复做老师已经做过的东西。这种模式我现在也在带着一些本科生尝试摸索,如我当时成立的BIM俱乐部,现在也在带领本科生参与到我们的实体项目中来,让他们更清楚行业的实际项目是如何运作的。至于科研方面我们也在尝试,不过估计要到9月下旬以后才会慢慢开展。同样的也包含在专业实践上,我觉得如果实习之前能有班主任什么告诉学生实习要知道哪些基本的东西以及还有哪些额外的需要他们自己体会的话,实习效果也会好得多。(2)对优秀的误解

重大有很多学生往往习惯把标签化的东西当成是优秀,如成绩好、做过多少活动、拿了多少奖、发明了多少专利、被媒体关注多少等等。但我觉得优不优秀应该关注的是本质而不是这种标签化的东西。

成绩好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知道怎么应付考试,可能是碰到一个心地善良的老师,也可能是真的把知识学到位了。做的活动多也担任过负责人,但他们也往往存在一个现象,这些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所做的活动都是平台本身的活动。什么叫平台本身的活动呢?就是没有你这个活动一样会做,换了人来做这个活动的效果也不会差哪去。这种情况下很多活动负责人的可替代性是非常高的,而且这时候的负责人也往往会成为一种“执行性”的角色,而不是战略性的角色或者核心性的角色。如果一个事情,从方案设计、资源获取、人员配给等方面,都是因为你个人才有,并且只有你才能做,没了你就做不了或者别人没法做到质变,那么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拿奖也要看大赛本身的含金量、目的以及参赛者的水平,如数模、美赛、周培源力学竞赛、龙图杯等,这些竞赛的含金量我是非常认可的,对于重大拿到这些大赛的一等奖特等奖我也表示由衷的欣慰,而有些比赛其举办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公司推广,其评判标准有时候也脱离行业实践(这个我不方便举例,大家去实个习就能发现这种差距了„„),而有些比赛由于参赛者水平的限制(如我看到的国内的很多针对学生的BIM比赛,其参赛者的水平就算第一名拿到香港台湾去都算只能算中等的。不过没法子港台这方面领先我们10年样子„„orz)也难说拿奖的就是优秀。尤其是创业类的奖项,创业这个东西只有市场才能检验,而不是这些奖项。拿了再多奖市场不认可也没有什么用。而重大有很多学生参加比赛都只是为了这一纸证书而不是为了学东西才去,或者是把这些证书当成了优秀,我不能认同这一点。至于发明专利,发明专利要有人用才有价值,如果没有人用,空有一个发明专利的证明,那等同于什么都没发明。而至于被媒体关注,我觉得大家往往没弄清楚一点,有时候我们做的事之所以能上媒体,不是别人关注我们,而是别人在关注重庆大学,同样的内容放到重庆一个不知名的学校去做可能就真的没人关注了。是重大成就了我们所做的一些事的出名,而不是我们做的让重大出名。如果是因为我们做的让重大出了名,那才是值得欣慰的,如云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和发展出路

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和发展出路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有了长足发展,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高,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适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扩招、普高升温,使中等职业教育面临一定的困难。

一、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

1、招生难。原因有:(1)由于传统意识和狭隘教育观的影响,和社会上客观存在着农业与非农业、城市与乡村、干部与工人的差别和身份界限,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2)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主要还是初中毕业生。由于初中毕业生数量减少,普高升温,留给职业学校的招生空间越来越小。(3)各种职业学校间出现了愈演愈烈的招生大战,买卖生源现象比较严重。一些根本不具备教学条件的民办学校,靠高额的生源组织费拉拢一些教师和班主任为他们输送学生,最终的培养质量可想而知。家长大呼上当,甚至把职业教育一概否定,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

2、教学管理难。由于招生难,生源严重不足,为维持正常办学,招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基础及素质再差的学生还得招进来,致使生源整体素质较差。要把这样的学生培养教育成为合格的中专毕业生,教学管理难度相当大。有的学生在中学就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没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入中专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学期三、四科不及格的现象很常见。学校严格管理,批评教育和处理违纪学生,流失学生比例高达10%。

3、优质就业率偏低。有些毕业生就业后,岗位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大、加班时间长,干不了多长时间就回家了。有的企业用工不规范,轮番招收新工人辞退老工人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能长期、稳定就业。家长有怨言,社会有意见。

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出路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适应市场,迎接挑战,走出困境,创造辉煌,其出路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竞争力。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人才需求的数量和层次仍以中初级人才为主。中等职业教育则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发展前景广阔。中等职业学校要走出困境,要生存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树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职教新理念,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端正办学态度,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创建全新的办学机制,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2、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面对教学难、管理难等新情况,中等职业学校更应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质量求生存。

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胆改革,走出一条面向市场、服务“三农”、服务企业,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新路子,稳定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

二要调整专业设置,突出办学特色。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办好特色专业、拳头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推行“校企合作,定单培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

三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要以“特色、质量、就业、效益”相统一的思想为指导,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培养模式,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突出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强化“三育人”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抓好学生的教育和常规管理,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氛围和育人环境,着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3、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招生就业工作。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等职业学校要生存发展,必须把招生就业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

首先,扩大招生范围,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办学,落实温总理的“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的指示精神,着力抓好“两个结合”,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结合,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以缓解生源不足的矛盾。

其次,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希望,安置中出现1%的问题,对于家庭来说就是100%的打击。因此,要全力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就业网络信息系统,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就业安置、跟踪服务,使毕业生有一个稳定适合的工作,消除其后顾之忧,增强学校信誉度和吸引力。

4、加大投入,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据2007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中等职业学校的多项办学基本指标仍然没有达到《教师法》、《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的要求。多数职业学校本身生源不足,能够保证学校 正常运转就已经是不错的了,仅依靠职业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来发展职教,依靠职业学校自己想办法去添置设施设备和培训师资又谈何容易?师资水平不高、设备缺乏,就不能保证学生学到职业技术,学生就不会到这样的学校去学习。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大力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使之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第三篇:驻基层检察机关纪检组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驻基层检察机关纪检组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陈武生

近年来,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央纪委的要求,各地纪委对派驻纪检组实行统一管理,部分地方设立了纪工委取代纪检组,以加强统一管理,解决派驻纪检组监督不力的问题。基层检察机关由于工作职能的特殊性会继续派驻纪检组,但是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必须设法优化职能,加强监督,更好地把纪检监察职责履行到位,彰显出派驻纪检组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驻基层检察机关纪检组面临的困境

(一)纪检组及其人员的角色定位难把握。一是纪检组受到双重领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十三条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第八条规定,派驻纪检组是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也就是说派驻在各基层检察院的纪检组工作应向本院党组和上级纪委(其上一级纪委就是县级纪委)负责,即既要接受本院党组的领导,又要接受同级纪委的领导。双重领导关系如何处理?是否分先后轻重和主要次要关系?特别是《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纪检组有对驻在部门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的职责,由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本院党组和同级纪委之间出现分歧的时候,或者他们之间安排的任务出现冲突,纪检组应该遵从谁的指示开展工作?这些问题使纪检组陷入了尴尬的两难境地,如果按照本院党组的意图办,那么就使监督流于形式;如果按照同级纪委的1, 指示办,就会让自己被所在单位孤立,致使开展工作会阻力重重。二是纪检组人员受到多重领导。纪检组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检察干警,又是纪检干部,按规定纪检组长作为院领导之一,只接受党组书记、检察长的领导,但监察室主任和纪检干事还是要服从办公室、政工科等综合部门的安排,如果纪检干事是兼职干部,还要受到所在科室负责人的领导,都得接受分管副检察长的领导。这样,使得这些干部开展纪检工作不好把握自己的角色,不可能仅仅听命于纪检组长,经常还要注重听从其他领导的意见,开展工作就束缚手脚。

(二)基层检察机关纪检组的工作任务不明晰。虽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人民检察院监察工作条例》等党纪法规已经对检察机关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责、任务作了规定,但是由于有些规定过于简单、笼统,致使一些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人员理解不深、不透,造成认识上的模糊,多数纪检组干部只知道负责本院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中,由于基层检察院人数少,基本上没有查办本院党员干部违反党纪、工作人员违反政纪案件的任务,多数基层检察院纪检组仅仅把职责定位在贯彻落实上级检察机关纪检组和同级纪检监察组织的有关精神,不能自主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进而为促进本院检察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纪检组作为本级检察院的监督机构,理应依法依纪根据本院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加大预防违纪违法和职务犯罪力度,将纪检监察职能主动渗透到检察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促进公正执法、规范办案,但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操作细则,没有明确的工作任务,使得各个基层检察院的纪检

2, 工作开展很不平衡,有的检察院开展的很好很有特色,但有的检察院却停滞不前,或者是根本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一定程度上来说,纪检组开展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党组尤其是党组书记、检察长对纪检工作的重视程度,如果领导重视该项工作就做得好,如果领导不重视,该项工作就不好。而目前的现状是,虽然纪检监察工作在检察机关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经常性开展活动,但检察机关内部仍有部分人员甚至个别领导认为检察机关是以检察业务尤其是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为主,纪检监察工作可有可无。

(三)基层检察机关纪检组的职权受到严重制约

《党章》规定纪委派出机关实行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而实际情况是,同级检察院党组对基层检察院纪检组享有绝对支配权。因为各基层检察院的党组是该单位的领导机构和决策机构,决定干警的晋升和福利,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实际职权,纪检组的各项工作措施和处罚决定必须得到党组的认可才能得到落实,进而产生实际的效果。纪检组长虽然也是党组成员之一,但是在整个党组团体中显得力量薄弱,少数检察院甚至安排副检察长分管纪检组长,并且纪检组人员也是检察院的一员,个人晋升和福利待遇需要依靠本单位推荐和发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纪检组的职权,削弱了纪检组在全院干警中的权威,纪检组很难根据有关规定独立开展纪检监察方面的有关工作,导致对检察人员监督乏力,对班子成员的监督更是难上加难,以至于出现了有些基层检察院的纪检组如同虚设的现象,要么是无所作为,要么是虚于应付,没有开展实际有效的工作,这与国家设立纪检组的初衷是不相符合的。

3,(四)基层检察机关纪检组的人员配臵不够。当前,少数基层检察院配臵了监察室主任,加上一名纪检组长和一名纪检干事,总共是3个人,基本上能正常开展工作,而实际上大多数基层检察院的纪检组只有1个人,纪检组长成为典型的“光杆司令”。监察室作为检察院的内设机构,由检察院系统内部根据需要进行设臵,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致使很多检察院没有监察室,更谈不上监察室主任,有的是因为院党组对纪检监察工作不重视,有的是因为院里人少事多没有条件设臵,有的是因为没有搞好协调,未争取到当地党委的支持。总之,现在很多基层检察院没有配臵监察室主任。纪检干事也是兼职的,要么是由单位内部下个文件任命某位干警为干事,应付检查,要么干脆口头上要求某位干警协助纪检组工作,实际上该干警还另有其他重要工作,纪检干事只是得空的时候帮帮忙。这样,院纪检组的工作任务通常就只能由纪检组长亲力亲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自己领导自己,限于个人精力有限导致在案件的调查、对案件回访及涉检信访取证等一系列工作上被动。另外,有些工作一个人根本无法依法依纪开展,比如说调查取证,因为法律和纪律规定了调查取证必须要2个人。

二、驻基层检察机关纪检组面临困境的原因

(一)同级纪委和检察院党组对驻基层检察机关纪检组不够重视。一方面,长期以来驻检察机关纪检组实际上是由检察院党组领导,同级纪委只有在布臵纪检监察工作任务和落实上级精神方面给予领导,平常联系较少,未把派驻检察机关纪检组真正当作“自己人”,就不会给予应有的重视,更不会主动在政治待

4, 遇和纪检组发展壮大方面提供大的帮助。另一方面,部分基层检察院领导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模糊,重视不够。首先认为纪检组是检察院的内设机构,应听命于自己而不是监督自己,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纪检组的职权。其次是认为诉讼监督和职务犯罪侦查等检察业务工作是检察院主体工作,是一线,纪检监察是二线,为保一线,二线不要过于认真、仔细,否则会增加办案人员思想负担,影响一线办案,所以党组和领导不愿意或者不重视积极帮助纪检组发展壮大。

(二)驻检察机关纪检组自身未能做到与时俱进。自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以来,纪委陆续开始对检察机关派驻纪检组,对促进检察机关公正廉洁办案,促进检察队伍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30年来,驻纪检机关纪检组自身并没有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不论是理论研究、干部思想、工作方法、还是职责任务,基本上停滞不前,基本上还是派驻时的水平。检察工作在跨越式发展,纪检组却没有紧跟,忽略了学习研究,缺乏创新,以至于当前还存在着少数纪检组和纪检干部还是不能准确把握自我角色定位和职责任务,有的基层检察院纪检组还只是套用纪检组刚派驻时的工作职责任务,导致工作局面打不开或者是无从着手,有的纪检组干部自己也认为纪检组等同于其它院内设机构,不能正确履行好一个纪检干部应该履行的职责。

(三)时代对驻检察机关纪检组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推进,党委和纪委对纪检监察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更多查处腐败和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建设方面的工作任务需要扎实推进,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机制体制必须

5, 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高监督和推进工作的能力,《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第八条第三款规定:纪委对派驻纪检组实行统一管理,就是新时代背景下采取的一大举措。但是,源于检察机关工作性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需要全程跟踪监督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不适合设立纪工委来取代纪检组,所以纪检组要采取措施进行优化提升来应对时代给予的新挑战,而目前基层检察院纪检组还是沿用原有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未加强力量、未创新工作、以至于陷入了被动的困境。

三、驻基层检察机关纪检组的出路

(一)准确把握角色定位,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基层检察院纪检组要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成功走出当前所处困境,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纪检组同院党组的关系。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十三条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第八条的规定,驻基层检察机关纪检组既要接受院党组的领导,又要对院党组及其成员进行监督,这样的规定直接把纪检组的定位陷入了尴尬地位,到底是以实施监督为重还是服从领导为重?把纪检组折腾得迷失了方向。我个人认为,基层检察院纪检组与院党组的关系应当是以接受领导为主,以加强监督为辅,主要精力应该在党组的领导下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保护检察队伍安全。以服从党组领导为重,全面履行监督职责,这应该成为纪检组的自我定位和工作基调,也就是说基层检察院纪检组应该和党组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将履行纪检监察职责和促进所在院工作发展有机集合起来,只有首先认真服从党组领导,受到党组信任,才能更好开展工作,否则可能出现纪检

6, 组形同虚设的局面。当然,在服从党组领导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党组和党组成员,以及其他干警的监督,如果院党组作出严重违纪的决策,纪检组应该及时提出不同建议,甚至向同级纪委报告,如果院党组成员有违法违纪行为应该及时报告党组书记和党组会议。二是正确处理好纪检组与同级纪委的关系。《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第八条第三款规定:纪委对派驻纪检组实行统一管理。当前,虽然驻基层检察机关纪检组人员的编制和福利实际上还在所在院党组手里,但是纪委对基层院纪检组的管理权还是依法享有的,对纪检组长的推荐任命以及业务方面的领导权限在不断加强,基层检察院纪检组应该贯彻落实同级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精神和要求,积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业务方面的领导,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主动接受同级纪委的考核。另外,如果驻基层检察院纪检组发现所在院发现存在违法违纪重大问题,应该及时向同级纪委报告。三是正确处理查处案件和预防腐败的关系。基层检察院纪检组要牢固树立“查处案件是成绩,预防腐败更是成绩”的思想观念,基层检察院人数较少,一般只有40人左右,纪检组应该把主要的工作量和工作精力放在对检察干警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方面。检察机关也是办案机关,“打铁必须自身硬”,在廉洁自律方面一向要求高,从保护干警的角度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不管是院党组还是检察干警都会积极配合,踊跃参与。

(二)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领导重视,配齐配强纪检组力量。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4年3月19日下发了《关于健全检察机关纪检监察机构设臵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设立纪检监

7, 察机构理由和范围。《人民检察院监察工作条例》第七条也规定“县、市、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设专职或兼职监察员。”建议除纪检组长之外,务必设立监察室主任,有利于加强对非党员检察干警的监督,一般基层检察院根据条件和实际情况配齐纪检监察人员2——5人,最低不少于2人,这些纪检监察人员不得兼职其他业务工作,避免多重领导的尴尬关系,实行纪检组长单线管理。根据检察系统的现实情况,一种方法是提高纪检监察机构在同级内设机构中的级别地位,提高纪检组长在党组中的地位,目前少数基层纪检机关由副检察长分管纪检组长,务必改变这种现状。另一种方法是将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编制和人员福利待遇的发放收归上级检察院,赋予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机构独立决策,独立办案,独立处事的职能与权力,以便其更有权威地自如地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消除无权管人和不敢管人的被动局面,改变那种只有执行权而无决策权的现象。

(三)主动明确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好本职工作。制定纪检监察工作细则:一是强化思想教育,绷紧廉政之弦。在教育的内容上,要突出对检察人员的理想信念、廉洁从检、党纪条规等纪检监察系统特色;在教育的对象上,要突出对领导班子成员、新任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重点岗位干部、初任检察官等身份特点;在教育的形式上,可通过采取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在教育的时机上,要突出教育的重点时期和重点环节。二是强化办案流程监督,堵塞腐败漏洞。1.对自侦办案实行同步监督和回访监督。对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的讯(询)问、搜查等重

8, 点环节,纪检监察部门派人有重点地临场监督。案件办结后,采取走访或发征求意见书的形式,向发案单位或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办案人员执行法律规定和检察纪律的情况。2.对有关案件进行调卷监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当事人来信来访和检举控告案件的案件材料,派专人进行调卷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开展专项检查进行事后监督。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全院干警所办案件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依法依纪处理,促使检察人员“不愿为”、“不能为”、“不便为”、“不敢为”。三是积极开展其他工作,加强队伍建设。1.积极协助综合部门加强院务管理。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教育、监督、打击、预防职能,协助综合部门在考勤、会议、纪律作风、工作任务督导等院务管理方面有所作为,打造一支清正廉洁、作风正派的队伍。2.开展纪检监察日常业务。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会议精神,抓好“一岗双责”,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建立和管理干警廉政档案,做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等。

9,

第四篇:浅论物业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出路

2004年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研究论文集(精选版)

浅论物业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出路

山东鲁能物业公司党委书记 李宝星

同许多新兴行业不同,物业管理这一行业进入到社会生活中来,不是因强大的市场需求,也不是因政策的推动,仅仅源于一个对国人非常陌生、非常新鲜的词汇——物业管理。先行者将其变成企业行为,继而通过政府、媒体、业务拓展去影响并制造需求,改变了国内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管理模式,最终以建设部1994年33号令《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来确立了物业管理行业的诞生,并规定了这一行业的鲜明特征即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型。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在消费领域的延续,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只会是物业管理企业数量的剧增,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行业水平参差不齐,良莠兼具,而最终的结果是行业整体水平的难以提升。历史为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期房的预售承诺,现房的卖点支撑,使物业管理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遏制在管物业出租率、租金的下滑,化解发展商和小业主、使用者之间的矛盾,也责无旁贷的落在物业管理公司头上;死盘的解围救困,物业存量资产的盘活,也向物业管理投去了期望。市场的供大于求,使得高水平的物业管理公司实力彰显,专业水准在所管项目中充分发挥。

行业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9月1日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使发展商对于物业管理的认知更加清晰,盲目的自建自管所导致的精力旁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运行成本不经济所引发的品牌形象受损,耽于琐碎伤害主业发展,非专业运作的事倍功半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使得一大批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的房地产企业家们积极采取委托管理方式与物业管理公司合作,为物业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物业管理行业也才真正意义上走向社会化、专业化道路。

一、物业管理行业现状及深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业管理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虽经近十几年的发展,物业管理市场已初步形成,但我们应看到二十一世纪物业管理的发展仍将面临一系列困难,其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上,尚处于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新体制还没有普遍确立和完善;运行机制上,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全面形成,垄断经营、不规范竞争还相当严重存在;市场主体与物权关系上,还没有建立业主委员会的主体地位;物业管理法律、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企业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城市旧区环境整治与物业管理问题等等,上述问题,是宏观、大环境方面的。作为行业的细胞——物业管理企业,2004年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研究论文集(精选版)

笔者认为影响其深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素质和所掌握的技能远不能满足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

物业管理行业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人员竞争力弱,服务意识不强,操作技能还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的要求,再加上行业利润偏低,政府及舆论导向社会效益的多,经济利益的少,劳动力价值不能有效体现,也使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在进入本行业之前踌躇、徘徊。物业管理行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为政府和社会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但是劳动力多在物业管理快速发展的今天和知识经济时代已不再是优势,没有经济附加值的劳动不能带来经济增长,而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现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将逐渐消失,没有相当文化水平的劳动力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随着商品房建设的增加及境外物业公司进入给人们观念上带来的影响,物业管理行业也吸引了一批有知识、有开拓精神的青年参与,但从整个行业来说,文化水平和技能偏低的现状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笔者认为这已成为制约物业管理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2、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落后阻碍了物业管理行业的拓宽。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全球网络的出现,通信产业的迅猛发展、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数字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世界的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创造出许多知识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它们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而且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既使从一般意义上的行业状况来考察,我们的物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已经面临亟需提升的广阔空间,更何况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大量高标准的高层楼宇、住宅小区投放市场,特别是智能化建筑的出现,更使得这一领域的物业管理具有挑战性。智能建筑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建筑界和房地产商的关注和青睐。一批批智能建筑正在中国大地上兴起,这些智能建筑的设备、设施不同于普通建筑上的设备、设施:智能建筑的控制系统可以对建筑物的配套设施实行严格监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可以为业主提供因特网和E——mail服务,业主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小区联网可实现网上购物;可视电话可监视来客来访等。还有现在大家谈论的热门话题——家庭自动化,即通过一个中央系统来控制我们的家庭安全、照明和能源使用。种种情况反映出现代物业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高科技含量的增加。但我们物业行业中目前许多企业还采用手工的管理方法,如手工记载住户和业主档案、各类建筑资料、日常的事务性工作等,这样既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也很难达到规范化管理,也不适应现在及未来物业的使用功能。如果我们再不及早运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去占领这些市场,那我们在不远的将来即面临更大的困难。

3、物业管理还缺乏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观念创新、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上。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是物业管理发展成熟的基础。物业管理作为新生事物,本身就要求我们

2004年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研究论文集(精选版)

用新眼光、新立场去看待它,用新思维、新方法去研究它。然而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和思维定势的影响,人们对物业管理行业没有全面的认识,没有给物业管理准确的定位,使物业管理面临重重困难;物业管理已进入到竞争时代,一个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只有始终把自己臵身入经营创新中,通过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形成企业新的生产力,不断创造出新的企业产品、新的服务项目、新的消费者,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物业管理企业应根据物业管理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创造出新的管理制度、新的管理措施、新的管理方式、新的操作流程,以实现管理各要素的合理组合运行,从而创造出新的生产力,取得更高的劳动效率,实现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创新。因此,物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不应该仅是对物的管理、对人的服务,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所进行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其核心应该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来创造一个人物有机结合的环境,在这个环境内外有着众多影响因素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而物业管理企业就要根据变化的因素不断创造出新方法、新措施来促进整个环境的优化,物业管理切忌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物业管理公司作为个体,其管理模式的形成尚有待于时间,行业内外不同程度地将物业管理仅仅理解为简单的“维修、保洁、保安”。其实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民的居住行为和居住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已不满足维修、清洁等最基本的达标服务项目,人们更希望居住的小区富有融洽、祥和的生活气息和人际交往关系,具有强烈的专业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物业管理公司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居住者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满足。

二、物业管理要实现良性发展,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虽然目前物业管理行业存在上述问题,但是其作为朝阳行业发展前景是好的,物业管理企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促进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1、物业管理应充分调动政府、企业、业主的积极性

物业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而且关系到业主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管理水平、城市的整体形象等,因此,物业管理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首先政府要转变职能,应从直接管理房地产、干预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主,转向宏观调控、创造条件和环境、制定法律和法规、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协调相关单位的关系,而把行业评比、竞赛之类的活动交由企业自律组织或行业协会等去完成;其次就是业主的观念创新,业主既要懂得自治,也要学会自律;企业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观念、经营管理方面有所创新。

2、物业公司要以开发人力资源为首要任务,把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对外引进高素质人才结合起来。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更新速度的加快,信息总量的迅速膨胀,人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并善于运用新的知识将其物化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和服

2004年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研究论文集(精选版)

务,否则就会被挤出不断重新配臵的岗位。同时,物业管理又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相当长时间内人才缺乏,所以我们不能靠等,或单纯靠社会输送人才,而必须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加紧为自己培养出具有专长的各类人才,特别要培养出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员工的培训不是一种消耗,而是一种有回报的投资;物业企业也不应仅仅是经营型组织,更应成为学习型组织,员工不应仅仅是操作型员工,更应成为知识型的员工。

业务技能的培训:目前对物业管理人员来说,急需培训工程施工、房产法律、公共关系、计算机网络、社会心理及物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操作人员的培训主要以房屋的维护保养、治安保卫、清洁卫生、绿化园艺、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服务技能等。

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诸如员工的敬业精神、主人翁精神、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的培训,因为企业经营靠的是人,如果人的素质不高,即使掌握最高的技术也不能为企业发挥出优势。物业管理是为人服务的行业,员工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服务的质量和企业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要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和对工作、事业的热爱,使我们的服务对象——业主和住户因我们的服务而感到世界的美好和温磬。

在注重企业内部培训的同时,我们要从学校、社会上适当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人才,调整内部人才结构,从而优化人才配臵,并利用“鲇鱼效应”使企业内部增加活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拓宽物业管理领域。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规模、经营范围、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不同,企业管理的模式也不一样,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安于现状而无创新,如果是仅仅追随而无创新,那企业的命运就像在温水中被煮的青蛙一样。我们这一代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既担负着一部分政府的责任,又承担着开拓新领域的重担,因此,创新对物业管理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观念创新。物业管理要走出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物业管理是一种企业行为,而不是行政行为,更不是个人行为,其行动必须符合和满足市场规律的要求,才有可能从新角度去审视它,用新观念去理解、研究它。

经营创新。首先,在经营上要将物业管理视作 一种企业 的经营行为,在整个活动中要努力发现新的市场需求、新的用户、新的机会,主动开拓新的市场;其次在服务内容上,要根据业主需求把握市场规律,预见性的创造出新的服务项目引导业主消费;三是在用人上要善于发现新人、培育新人、提拔新人;四是要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员工、业主出新点子、新门道。

2004年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研究论文集(精选版)

管理创新:即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管理的现代化。随着物业管理市场的逐渐发育和成熟,如果我们还局限于原有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领域,那是没有出路的。企业要把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最新成果运用到物业管理领域中,如物业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办公自动化、市场预测技术、统计分析技术等,使得企业内部做到信息共享、决策科学、提高效率。如我们在日常管理中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我们就可以把物业管理中的各种规划档案、管道图、验收文件等资料存入到硬盘中,查找、翻阅、修改、复制相当方便;我们可以把日常物业管理中林林总总的事务工作分门别类存储起来,按时进行统计分析,并可提醒管理人员还要做那些事;在物业管理中引进计算机管理,对规范操作流程、提高管理质量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同时,我们要不断 注意物业新特点,增加科技含量,拓宽物业管理的范围,如智能化大厦、机场、医院、厂房等,提高物业的能级,以保持可持续发展。

组织机构的创新: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以获得商业机遇,网络时代机遇人人平等,没有人可以永远领先,更没有人可以只要抓住了一个机遇就可以永远高枕无忧。比尔.盖茨曾说过,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微软业绩如日中天,尚且有如此危机感,说明市场危机重重,因此我们的工作中心要以市场为导向,我们的组织机构也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随着物业管理市场的开放,竞争将变得日益激烈,客观上需要组织机构灵活、决策更迅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另外,由于物业管理的基本单位——管理处分散在不同的区域,靠人盯人的管理方法,实际上也造成空间上的管理难度,因此,物业管理企业要对自己的组织结构作分析,取消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尽量使组织形式扁平化,将决策权下放到管理处,并使管理处主任对自己的决策结果负责。当然,这种组织形式对基层员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企业来说,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作支撑。

同时,物业管理创新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物业管理作为一种企业行为,最终只有走向市场化,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之相适应,企业只有树立市场观念,积极参与竞争才有可能扩大生存空间。物业管理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针对物业的不同情况创造出符合物业管理市场需求的个性化的管理服务。为此,企业必须制定快速应变的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这样,企业就能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创造出富有个性化的服务商品,来满足市场需求,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还是一个年轻的行业,不管现在发展是否合理、完善,不管现有的规模如何、技术含量如何,市场决定了它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况且,未来的物业管理内涵也可能与现在的不同,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汲取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更加上自身的不断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物业管理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2004年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研究论文集(精选版)

第五篇: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业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业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2008年

一、面临的困境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物流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数十年,如在美国,其物流发展自1915年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在以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时代,其电子商务物流也十分发达。而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物流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是指在供应链的整体服务功能上和供应链的某些环节上,满足物流组织与管理需要的、具有综合或单一功能的场所或组织的统称,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以及网络通信基础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和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装备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模式下,我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缺乏系统功能。

(二)重视程度不够物流配送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虽然很早就有专家和企业提出,但是却很少引起政府及相关企业对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与运输标准等各方面,分属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本

下载重庆大学面临的困境和出路(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大学面临的困境和出路(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论物业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出路5篇

    2004年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研究论文集(精选版) 浅论物业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出路 山东鲁能物业公司党委书记李宝星同许多新兴行业不同,物业管理这一行业进入到社会生活中来,不是因......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困境和出路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困境和出路 在语文教学中,有几个焦点领域:教材的编写;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语文教学评价不仅仅是个考试问题,而且直接与整个语文教学相关。它的选拔评定功能......

    会计职业道德困境与出路

    会计职业道德困境与出路 一、虚假审计问题突出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公司账目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当一......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 最近,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

    当前冤狱防范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共5则)

    当前冤狱防范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这些年纠正的冤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被冤枉的人都被刑讯逼供。归根到底,冤案发生是因为制度建设、权利保护不到位。冤案发生的频率和制度设......

    我国中小型超市面临的困境与出路分析(精选多篇)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我国中小型超市面临的困境、问题与出路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型超市的触角伸向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中小型超市。因此,我国中......

    “土地财政”面临的困境

    薛兆丰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zjphhh03@gmail.com 与中国许多城市一样,杭州的财政收入,显著依赖土地出让金。据上周《经济观察报》报道,由于......

    科普工作人员职称评定面临困境

    科普工作人员职称评定面临困境科普工作是一项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其与科研工作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是推动我国公众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培育公众科学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