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花卉鉴赏与花文化(写写帮整理)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
选修课
论文题目:花卉价值与花文化
姓 名: 金 鑫
专业班级: 日语3班
学 号: 20112322908
摘要:花卉是美的象征,体现着人们的精神文明。花卉既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又可以令人赏心悦目,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是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花卉与人类的生活可谓息息相关,在各个方面都有花卉的踪影
1花卉的价值 1.1花卉的观赏价值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用花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日趋普遍。以前,花鸟市场中以老年人为多,而现在,爱与花卉相处的不仅是年老的,许多年轻人也加入此行列。花卉已悄悄地步入都市人的生活。城市里的绿化带、马路两边,节假日等一些喜庆日子,都少不了花卉的装饰,美化城市,增添节日气氛,花卉还能花卉能给人们创造一个幽美、清新、舒适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喧嚣的都市里无疑给人增添一种别样的的风趣。在房子里摆上几盆盆栽,既可以净化家中空气,又可以在下班后休闲时浇花修剪一番,在劳累后能如此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在热闹喜庆的日子里,美丽鲜艳的花卉更是增添不少气氛,让人们在节日的喜庆里心情更加美好,更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1.2花卉的实用价值
人们之间通过互相赠送花卉来表达情感这一话题,这就与花的象征有关,如今,馈赠鲜花、插花已经在国内流行。虽然赠送鲜花是抒情表意之事,其中也有不少学问。国家和民族的习俗不同,送花亦有忌讳,不可生搬硬套。每一种花都有某种生活含义,蕴藏着无声的语言。在国际上有许多花卉被公认有一种特定的象征和“花语”,也就是“花的语言”,根据“花的语言”来送花,比如:祝贺友人生日,宜送石榴花、象牙花、大红月季花,这些花通常象征火红年华,前程似锦。但对长辈就应该选用长寿花、龟背竹、百合花、万年青、报春花等具有延年益寿含义的花卉;祝贺结婚的,要选用玫瑰、百合、郁金香、香雪兰、扶郎花等。至于新娘披纱时所用的捧花,还可适当加入一两枝满天星,将会更加华丽脱俗;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一般是互送玫瑰花、蔷薇花或桂花。这些花美丽、雅洁、芳香,是爱情的信物和象征。等等,此外,花色为红、橙、黄、紫等“暖色”和花名含有吉兆的花卉大多可用于喜庆事宜。若白、黑、灰、蓝等“冷色”和花名含有贬意的花大多用于伤感事宜。
在现代社会,花卉更成为交往中的一种高雅礼品。这就是在我们交往中花卉还能体现一种礼仪,花卉在礼仪交往中的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而越来越大,并成为社会交际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花卉在礼仪交往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形式:花束(主要使用各类包装纸、丝带等配材,对组合好的鲜花进行各种不同风格的包装,单手可握,双手可捧。可用于迎送客人、访友、庆典仪式上的献花、馈赠礼品、结婚等场合。)、花篮(可用于馈赠礼品、舞台摆放、厅堂装饰、庆典开幕以及追悼会等场合。)、花插(可用于办公室、餐厅、接待处、饭店前台、会议室等场所)、装饰花(一般用于出席各类大型集会、重要会议、晚会、开幕式、结婚典礼等场合佩戴于胸前、头上、腕上。只需较少的花材和配叶,制作出典雅大方的花型,起到装饰的效果)、和礼品盆花(主要应用于拜访亲戚、朋友时作为礼品)。1.3花卉的药用价值
科学研究表明,鲜花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氨基酸、多种维生素极多种微
量元素,同时还含有某些延迟人体衰老的激素和抗菌素等。可食花卉不仅具有强烈的美学色彩,而且还具有保健与药疗之功效。如菊花能明目养肝,芍药能行血中气,月季花活血消肿,茉莉花长发强肌,梅花养神去痛,梨花润燥化痰等。花卉不但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关,还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关,这主要与花香有关,花香能使人愉悦、心旷神怡。独占三秋的桂花的香气飘远轻溢,有解郁、清肺、辟秽之功能;兰花的幽香,能解除人的烦闷和忧郁,使人心情爽朗;天竺葵的香气,具有平喘、顺气的功效;郁金香花的香气能疏肝利胆;槐花油可以泻热凉血。目前已发现有几种鲜花的香气,对治疗心血管病、气喘、高血压、肝硬化、神经衰弱和失眠等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所以当今世界上已出现了“香气”学。长期用眼用脑的劳动者若经常面对一丛绿色的盆景,翠嫩欲滴,沁人心肺,顿时会消除心身疲劳。此外,白色花卉令人见之感到神圣纯洁、宁静消暑。而红、橙、黄诸色则使人精神亢奋热烈,心旷神怡。人们若有机会经常观赏山色、花园或庭院,室内为绿色烘托的各型各色的朵朵花卉,其乐无穷、其益大焉 2花卉文化
2.1花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花文化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人性格的形成有很深刻的影响。“百卉含蘤。”(《汉书•张衡传》),“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而“华”在古文中是通“花”的。可见花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花文化渗透于中国人的生命之中,对中国文学、中国绘画、宗教、民俗、医药、纺织、工艺等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花卉就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相联系了。花卉被中国人所利用,经历了一个从实用(药用、食用)到观赏用的过程。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亦表明食花之风,古已有之。但这并不标志着中国花卉文化的形成。任何一种物质现象,只有经过提炼、升华,注入精神和社会的内容,才能称之为文化。从这方面来说,中国花卉文化的源头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宋代,是中国花卉画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明、清之际,中国花卉画无论在艺术意境抑或表现技巧上都颇具新意。2.2花卉节日 2.2.1国内花卉节日
我国很多传统的节日与花有着紧密的关系。春节是我国民间最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人们最重视用花卉来装饰厅堂,增添节日喜庆的气氛。其中,水仙是我国民间最为流行的年花。在花朝节时,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人们在端午节时,用丁香、木香、白芷等草药装在香袋内,悬挂在身上,有利于预防传染病。中秋节是桂花相继开放的时节,因此中秋的桂花和明月成为团圆之夜清赏的极好对象,佐以桂花酒、桂花茶、桂花月饼等美味食物。延寿的菊花恰与重阳节相遇,重阳节赏菊饮菊酒便成为习俗。2.2.2国外花卉节日
荷兰郁金香节,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每到暮春时节,郁金香盛开,晶莹修长的叶片,像装满了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让人心醉。郁金香节是在最接近5月15日的星期三,节日里人们用五颜六色的鲜花扎成形状各异的花车。欢乐的人们头戴花环,挥舞花束,簇拥着“郁金香女王”,载歌载舞,穿街过市,形成鲜花的长河。每年郁金香节,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众多游客观花度节。法国作家大仲马曾赞美郁金香:“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他的名着《黑郁金香》给郁金香又添上一层罗曼蒂克的色彩,引起更多神往。2.3花语
花语是各国、各民族根据各种植物,尤其是花卉的特点、习性和传说典故,赋予的各种不同的人性化象征意义。是指人们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表达人的某种感情与愿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渐约定俗成的,为一定范围人群所公认的信息交流形式。赏花要懂花语,花语构成花卉文化的核心,在花卉交流中,花语虽无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其中的涵义和情感表达甚于言语。
双瓣翠菊:我与你共享哀乐 春菊:为爱情占卜;六月菊:别离 冬菊:别离 法国小菊:忍耐;瓜叶菊:快乐,喜悦快活;波斯菊:纯真并永远快乐;翠菊:追想、可靠的爱情、请相信我;紫罗兰:请相信我、永恒的美、无尽的爱;吊兰:朴实、天真、淡雅、纯洁、希望、宁静;龙舌兰:为爱付出一切;蝴蝶兰:高雅、博学;剑兰:幽会、用心、坚固;白色铃兰:幸福即将到来;葱兰:期待、洁白的爱;樱花:生命、幸福一生一世永不放弃,命运的法则就是循环,纯洁;山樱:向你微笑、精神美;西洋樱花:善良的教育;冬樱花:东方的神秘;重瓣樱花:文静;天竺葵:偶然的相遇;红色天竺葵:你在我脑海挥之不去;粉红天竺葵:很高兴能陪在你身边;向日葵:沉默的爱、爱慕、光辉、忠诚、无望的爱;鸢尾(爱丽斯):好消息、使者、想念你、信仰者的幸福;德国鸢尾:神圣;小鸢尾:协力抵挡、同心;梅花:坚强、傲骨、高雅;红梅:坚贞不屈、欺霜傲雪、艳丽迷人;白梅:纯洁、坚贞不屈。
参考文献:
1薛守纪,刘金.赏花与养花[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2陈俊愉,刘师汉.园林花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编写.花卉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第二篇:花卉价值与花文化
花卉价值与花文化
摘要:花卉是美的象征,体现着人们的精神文明。花卉既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又可以令人赏心悦目,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是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花卉与人类的生活可谓息息相关,在各个方面都有花卉的踪影
关键词: 花卉价值 花文化 花卉节日 花语
1、花卉的价值
1.1花卉的观赏价值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用花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日趋普遍。以前,花鸟市场中以老年人为多,而现在,爱与花卉相处的不仅是年老的,许多年轻人也加入此行列。花卉已悄悄地步入都市人的生活。城市里的绿化带、马路两边,节假日等一些喜庆日子,都少不了花卉的装饰,美化城市,增添节日气氛,花卉还能花卉能给人们创造一个幽美、清新、舒适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喧嚣的都市里无疑给人增添一种别样的的风趣。在房子里摆上几盆盆栽,既可以净化家中空气,又可以在下班后休闲时浇花修剪一番,在劳累后能如此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在热闹喜庆的日子里,美丽鲜艳的花卉更是增添不少气氛,让人们在节日的喜庆里心情更加美好,更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
1.2花卉的实用价值
人们之间通过互相赠送花卉来表达情感这一话题,这就与花的象征有关,如今,馈赠鲜花、插花已经在国内流行。虽然赠送鲜花是抒情表意之事,其中也有不少学问。国家和民族的习俗不同,送花亦有忌讳,不可生搬硬套。每一种花都有某种生活含义,蕴藏着无声的语言。在国际上有许多花卉被公认有一种特定的象征和“花语”,也就是“花的语言”,根据“花的语言”来送花,比如:祝贺友人生日,宜送石榴花、象牙花、大红月季花,这些花通常象征火红年华,前程似锦。但对长辈就应该选用长寿花、龟背竹、百合花、万年青、报春花等具有延年益寿含义的花卉;祝贺结婚的,要选用玫瑰、百合、郁金香、香雪兰、扶郎花等。至于新娘披纱时所用的捧花,还可适当加入一两枝满天星,将会更加华丽脱俗;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一般是互送玫瑰花、蔷薇花或桂花。这些花美丽、雅洁、芳香,是爱情的信物和象征。等等,此外,花色为红、橙、黄、紫等“暖色”和花名含有吉兆的花卉大多可用于喜庆事宜。若白、黑、灰、蓝等“冷色”和花名含有贬意的花大多用于伤感事宜。
在现代社会,花卉更成为交往中的一种高雅礼品。这就是在我们交往中花卉还能体现一种礼仪,花卉在礼仪交往中的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而越来越大,并成为社会交际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花卉在礼仪交往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形式:花束(主要使用各类包装纸、丝带等配材,对组合好的鲜花进行各种不同风格的包装,单手可握,双手可捧。可用于迎送客人、访友、庆典仪式上的献花、馈赠礼品、结婚等场合。)、花篮(可用于馈赠礼品、舞台摆放、厅堂装饰、庆典开幕以及追悼会等场合。)、花插(可用于办公室、餐厅、接待处、饭店前台、会议室等场所)、装饰花(一般用于出席各类大型集会、重要会议、晚会、开幕式、结婚典礼等场合佩戴于胸前、头上、腕上。只需较少的花材和配叶,制作出典雅大方的花型,起到装饰的效果)、和礼品盆花(主要应用于拜访亲戚、朋友时作为礼品)。
1.3花卉的药用价值
科学研究表明,鲜花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氨基酸、多种维生素极多种微量元素,同时还含有某些延迟人体衰老的激素和抗菌素等。可食花卉不仅具有强烈的美学色彩,而且还具有保健与药疗之功效。如菊花能明目养肝,芍药能行血中气,月季花活血消肿,茉莉花长发强肌,梅花养神去痛,梨花润燥化痰等。花卉不但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关,还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关,这主要与花香有关,花香能使人愉悦、心旷神怡。独占三秋的桂花的香气飘远轻溢,有解郁、清肺、辟秽之功能;兰花的幽香,能解除人的烦闷和忧郁,使人心情爽朗;天竺葵的香气,具有平喘、顺气的功效;郁金香花的香气能疏肝利胆;槐花油可以泻热凉血。目前已发现有几种鲜花的香气,对治疗心血管病、气喘、高血压、肝硬化、神经衰弱和失眠等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所以当今世界上已出现了“香气”学。长期用眼用脑的劳动者若经常面对一丛绿色的盆景,翠嫩欲滴,沁人心肺,顿时会消除心身疲劳。此外,白色花卉令人见之感到神圣纯洁、宁静消暑。而红、橙、黄诸色则使人精神亢奋热烈,心旷神怡。人们若有机会经常观赏山色、花园或庭院,室内为绿色烘托的各型各色的朵朵花卉,其乐无穷、其益大焉
2花卉文化
2.1花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花文化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人性格的形成有很深刻的影响。“百卉含蘤。”(《汉书•张衡传》),“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而“华”在古文中是通“花”的。可见花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花文化渗透于中国人的生命之中,对中国文学、中国绘画、宗教、民俗、医药、纺织、工艺等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花卉就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相联系了。花卉被中国人所利用,经历了一个从实用(药用、食用)到观赏用的过程。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亦表明食花之风,古已有之。但这并不标志着中国花卉文化的形成。任何一种物质现象,只有经过提炼、升华,注入精神和社会的内容,才能称之为文化。从这方面来说,中国花卉文化的源头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宋代,是中国花卉画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明、清之际,中国花卉画无论在艺术意境抑或表现技巧上都颇具新意。
2.2花卉节日
2.2.1国内花卉节日
我国很多传统的节日与花有着紧密的关系。春节是我国民间最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人们最重视用花卉来装饰厅堂,增添节日喜庆的气氛。其中,水仙是我国民间最为流行的年花。在花朝节时,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人们在端午节时,用丁香、木香、白芷等草药装在香袋内,悬挂在身上,有利于预防传染病。中秋节是桂花相继开放的时节,因此中秋的桂花和明月成为团圆之夜清赏的极好对象,佐以桂花酒、桂花茶、桂花月饼等美味食物。延寿的菊花恰与重阳节相遇,重阳节赏菊饮菊酒便成为习俗。
2.2.2国外花卉节日
荷兰郁金香节,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每到暮春时节,郁金香盛开,晶莹修长的叶片,像装满了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让人心醉。郁金香节是在最接近5月15日的星期三,节日里人们用五颜六色的鲜花扎成形状各异的花车。欢乐的人们头戴花环,挥舞花束,簇拥着“郁金香女王”,载歌载舞,穿街过市,形成鲜花的长河。每年郁金香节,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众多游客观花度节。法国作家大仲马曾赞美郁金香:“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他的名着《黑郁金香》给郁金香又添上一层罗曼蒂克的色彩,引起更多神往。
2.3花语
花语是各国、各民族根据各种植物,尤其是花卉的特点、习性和传说典故,赋予的各种不同的人性化象征意义。是指人们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表达人的某种感情与愿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渐约定俗成的,为一定范围人群所公认的信息交流形式。赏花要懂花语,花语构成花卉文化的核心,在花卉交流中,花语虽无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其中的涵义和情感表达甚于言语。
双瓣翠菊:我与你共享哀乐 春菊:为爱情占卜;六月菊:别离 冬菊:别离 法国小菊:忍耐;瓜叶菊:快乐,喜悦快活;波斯菊:纯真并永远快乐;翠菊:追想、可靠的爱情、请相信我;紫罗兰:请相信我、永恒的美、无尽的爱;吊兰:朴实、天真、淡雅、纯洁、希望、宁静;龙舌兰:为爱付出一切;蝴蝶兰:高雅、博学;剑兰:幽会、用心、坚固;白色铃兰:幸福即将到来;葱兰:期待、洁白的爱;樱花:生命、幸福一生一世永不放弃,命运的法则就是循环,纯洁;山樱:向你微笑、精神美;西洋樱花:善良的教育;冬樱花:东方的神秘;重瓣樱花:文静;天竺葵:偶然的相遇;红色天竺葵:你在我脑海挥之不去;粉红天竺葵:很高兴能陪在你身边;向日葵:沉默的爱、爱慕、光辉、忠诚、无望的爱;鸢尾(爱丽斯):好消息、使者、想念你、信仰者的幸福;德国鸢尾:神圣;小鸢尾:协力抵挡、同心;梅花:坚强、傲骨、高雅;红梅:坚贞不屈、欺霜傲雪、艳丽迷人;白梅:纯洁、坚贞不屈。
参考文献:
1薛守纪,刘金.赏花与养花[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2陈俊愉,刘师汉.园林花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编写.花卉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第三篇:《名花鉴赏与花文化》教学大纲
《名花鉴赏与花文化》教学大纲
Top Chinese Flower and Flower Culture
学时:27学时 学分:1.5
理论学时:27学时 实验或讨论学时:0学时 适用专业:全校 课程代码:ZRX019007 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定人: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二十一世纪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是科学与文化艺术的结合。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要,本课程主要讲授传统名花及其新品种的鉴识、如何欣赏、赏花礼节和古典诗辞歌赋中的名花等内容,把植物学与古典文学相结合,达到学生能辨别、会欣赏、提高人文修养的目的。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应采用实物、标本、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讲授名花的植物学基本知识、正确科学的识别知识、社会经济价值,国内外对名花的欣赏与审美异同,名花的应用与含义等,力求使学生掌握名花及其部分新品种的基本鉴别,了解应用及欣赏常识,提高欣赏水平和人文修养水平。
3、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个专业的选修课,是植物科学与文化艺术的结合,所以,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掌握名花识别面的科学知识,又要注意培养文化修养。因此,采用课堂讲授、视频播放、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绪论 本课程的意义、任务和学习方法(2学时)
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什么是花、花卉、名花、花文化?名花的科学与人文意义。花草欣赏要领,色彩美、香味美、形态美和风韵美。
重点难点:赏花的基本要求 建议教学方法:图片、视频 思考题:
1、十大名花及其评选。
2、你认为如何赏花? 第一章 兰花鉴赏与兰花文化(4学时)
内容:兰花的植物学知识,兰花的识别,兰花类别,兰花名品鉴赏,国兰档次品鉴,兰花文化-兰花诗词、兰花象征意义、兰花名画与吉祥图案等。重点难点:兰科的主要特征,国兰的美学理论,兰花的品格 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图片、视频等
思考题:
1、国兰类别?
2、兰花名品应该具备的特征,3、兰花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章 梅花及其相近名花的鉴赏与梅花文化(4学时)
内容:梅花的植物学知识,梅花的类别,梅花名品鉴赏,梅花、桃花、杏花、榆叶梅、腊梅的区别,梅花文化-梅花诗词、梅花国画、梅花名曲、梅花的情感含义、梅花的传统吉祥图案、梅花的用途。
重点难点:梅花、杏花、桃花、樱花、海棠等的区别 建议教学方法:现场教学结合图片、视频
思考题:
1、如何区别梅花、杏花、桃花?
2、你更偏爱哪种?为什么?
3、梅花有何象征意义?
第三章 荷花鉴赏与荷花文化(4学时)
内容:荷花的植物学知识,荷花的类别与识别,荷花名品鉴赏,荷花文化-荷花诗词、荷花传说、荷花名画、荷花名曲、荷花传统图案寓意等。重点难点:荷花的识别与寓意
建议教学方法:现场教学结合图片、视频
思考题:
1、荷花及其组合图案可以表达哪些含义? 第四章 菊花鉴赏与菊花文化(4学时)
内容:菊花的植物学知识,菊花的类别与识别,菊花名品鉴赏,菊花文化-菊花诗词、菊花传说、菊花名画、菊花名曲、菊花传统图案寓意等。重点难点:
1、艺菊的类别有哪些?
2、菊花的人格寓意? 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图片、视频
思考题:
1、菊花及其组合图案可以表达哪些含义?
第五章 月季花鉴赏与月季文化(2学时)
内容:月季花的植物学知识,月季花的类别与识别,月季花名品鉴赏,月季花文化-月季花诗词、月季花传统图案寓意等。
重点难点:
1、月季、蔷薇、玫瑰的区别,2、月季花花色与含义? 建议教学方法:现场教学、课堂讲授结合图片、视频 思考题:
1、月季、蔷薇、玫瑰有哪些区别?
第六章 牡丹芍药鉴赏与牡丹文化(3学时)内容:牡丹与芍药的植物学知识,牡丹的类别与识别,牡丹名品鉴赏,牡丹花文化-牡丹诗词、牡丹歌曲、牡丹绘画、牡丹的民俗文化、牡丹传统图案寓意、牡丹的文化象征意义等。
重点难点:
1、牡丹与芍药的区别
建议教学方法:现场教学、课堂讲授结合图片、视频
思考题:
1、牡丹与芍药有哪些区别?
2、论述牡丹的文化现象。第七章 杜鹃、茶花鉴赏与其文化(2学时)
内容:杜鹃、茶花的植物学知识,杜鹃、茶花的类别与识别,杜鹃、茶花文化-诗词、歌曲、绘画、民俗文化、传统图案寓意等。重点难点:
1、杜鹃、茶花的鉴别 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图片、视频
思考题:
1、杜鹃的传统文化现象。
2、茶花与月季有哪些区别? 第八章 水仙、桂花鉴赏与其文化(2学时)
内容:水仙、桂花的植物学知识,水仙、桂花的类别与识别,水仙、桂花文化-诗词、歌曲、绘画、民俗文化、传统图案寓意等。重点难点:
1、水仙、桂花的鉴别 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图片、视频
思考题:
1、水仙、桂花的传统文化现象。
2、水仙与兰花有哪些区别?
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本课程考核采用期末开卷考试与平时作业及上课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了督促学生平时认真上课与努力学习,加大平时成绩比重。课程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附:教学参考书目
1、《中国梅花栽培与鉴赏》晏晓兰,金盾出版社,2002
2、《中国牡丹栽培与鉴赏》赵兰勇,丰震,金盾出版社,2004
3、《中国兰花栽培与鉴赏》徐东升,金盾出版社,2004
4、《中国荷花审美文化研究》余香顺,巴蜀书社,2005
5、《月季栽培与鉴赏》薛麒麟,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
6、《中国水仙花雕刻造型技艺与欣赏》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
7、《菊花栽培与鉴赏》倪月荷,汪觉先,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第四篇:乒乓球文化与鉴赏
乒乓球文化与鉴赏
姓名:陈晨
专业班级:07建工2班 学号:0720140051 指导老师:
乒 乓 球 与 奥 运
乒乓球与奥运会
作者:陈晨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乒乓球运动这项体育运动是如何产生发展,以及如何被选入奥运会,在全世界风靡开来的。关键词:乒乓球 发展 奥运
英文翻译:
Table Tennis and the Olympics
Author:Chen Chen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port of table tennis is how to generate development, and how elected to the Olympics, popular in the world.Keywords: Table Tennis
Development Olympics
正文:
乒乓球1890年首次出现在英国,当时是一项贵族运动。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於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绵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于乒乓球运动。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在乒乓球运动进入奥运会之前,它经历了一漫长的发展阶段。
1980年,乒乓球被发明出来。
1952年,在孟买的世界锦标赛上,日本选手首次使用橡胶面的球拍,引起了轰动。
1952年,日本人佐藤博治成为第一个赢得世界冠军的亚洲选手,这次冠军预示着日后亚洲人对这项运动的主宰。
1954年,亚洲选手,特别是中国和日本选手使用了由南斯拉夫人发明的直拍握法。当时,流行的握拍方法是匈牙利著名选手维克托-巴那使用的传统握拍法。
1971年,这一年的4月13日,美国乒乓球队到北京和中国队进行了比赛,他们最后以1比13输给东道主,但这次比赛开通了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
1981年,乒乓球作为奥运项目得到国际奥委会承认,尽管在此之前从未以表演项目在奥运会出现过。1988年,乒乓球比赛在汉城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奥运会上。
1988年乒乓球首次进入奥运会,之后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国际乒联下目前已经有超过187个协会成员。
为了缩小了选手间的实力差距,增加比赛的对抗性和偶然性,国际乒联近年来对乒乓球比赛的规则做了很大修改,每局分数从原来的21分缩减为11分,11平后领先2分者获胜,比赛也从原来的5局3胜制改为7局4胜制,小球改成了大球,还加入了无遮挡发球。为了避免出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垄断奥运会冠亚军,国际乒联规定在奥运会双打比赛中,来自同一协会的两对选手必须分在同一半区。这样,出现在双打决赛赛场上的将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两对选手,比赛也将更具悬念。
乒乓球进入奥运会后,奥委会也对乒乓球运动作了一些设定。奥运会中乒乓球比赛设了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四个单项,男女各86名选手参赛,其中单打各64人,双打32对。每个国家/地区最多只能有男女单打各3人、双打各两对选手参赛。比赛采用7局4胜每局11分单败淘汰制。
说到奥运会中的乒乓球就不得不提一提把乒乓球称为国球的中国。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的乒乓球运动也逐渐跃上乒乓舞台。上世纪50年代,日本选手创造了直拍握法,并占据了乒坛霸主地位。之后,直拍技术被中国选手发扬光大并一直称雄世界直到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乒乓球发展陷入低谷,来自欧洲的瑞典男队开始崛起,并在1989年、1991年和1993年连续三次夺得世乒赛的男团冠军。从9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男乒再度崛起,在1999年和2001年重新夺回了男团斯维思林杯。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在近年来的大赛中战绩显赫。2003年第47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取得了除男单以外的其他6项冠军,年底的国际乒联巡回赛上更是包揽了全部四项冠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选手也囊括了全部四枚金牌。
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马琳、王励勤、王楠、张怡宁仍然是四枚金牌的最有力争夺者。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德国的波尔、奥地利的施拉格、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和东道主选手格林卡等。
从1988年乒乓球进入奥运会到上届雅典奥运会,在5届总共决出的20项冠军,中国仅让4项旁落,处于绝对的乒坛统治地位。乒乓球在中国成为亚军即失败的项目。为了阻止中国队垄断乒乓球运动,国际乒联多次针对中国修改规则,从小球换大球、无遮挡发球到11分制改革,这些都无法动摇中国乒乓球的王者地位。乒乓球的平民性质使得这项运动易于在中国推广,中国人身体条件也适合在小球运动上发展、提高,这些都是“国球”运动能在中国长盛不衰并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所在。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除了宗教这一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外,奥林匹克运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年。但在此以前,古奥运会可能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是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
1893年,根据“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建议,在巴黎举行了讨论复兴奥运会问题的国际性体育会议。1894年1月,顾拜旦草拟了复兴奥运会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探讨的10个问题,致函各国体育组织和团体。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开幕,到会代表79人,代表着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有2000人参加了开幕式。大会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6月23日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目标的国际社会运动。它包括三大体系,即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或地区奥委会三大支柱为骨干的组织体系;以奥运会为周期性高潮的活动内容体系。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论从发展规模,还是从发展水平上来看,都已为举世所瞩目。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看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奥林匹克主义以竞技的形式,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社会活动,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体育现象,奥运会是人类探索体能极限的最引人入胜的赛场,奥运会纪录、奖牌成为运动员追求的崇高目标,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参与国家和地区众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项全球性活动。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奥运会每四年一届,从公元前776年有文字纪录的第一届奥运会到公元393年,共举办了293届,历时1169年,经过了产生,发展和衰弱几个阶级。第一,古希腊自然环境与竟技运动习俗的形成。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古希腊成为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处,并因此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科学,文化,艺术和体育等领域里为人类做出了多方面的卓越贡献,成为西方文明的发祥地。竟技运动是希腊人生活的重要内容。
第二,奥运会初期的比赛项目也反应了战争与古奥运的发展关系。从公元776年开始长达500年期间,奥运会项目逐步扩大,从单一的赛跑发展为有摔跤,混斗,拳击,四马战车,马车赛,角力,赛马,五项运动项目等的综合运动会,这些比赛项目,多与军事技能有关,反应了战争对奥运会比赛项目发展的驱动作用。虽然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有明显的军事烙印,但是奥运会本身却是整个希腊民族欢聚一堂的盛会。虽然各城邦间的冲突经常发生,但是它们之间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特别自公元前8世纪开始,随着古希腊殖民运动的兴起,在地中海区域形成了一个希腊文明圈。
第三,古希腊的宗教习俗与奥运会模式的形成。古奥运会是一种泛希腊的宗教庆典,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对奥林匹斯山诸神的膜拜;二是有一独特的祭祀制度;三是有丰富的宗教神话传说。
第四,古奥运会的盛衰。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发展为各希腊城邦参加的盛会,第二阶段(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为古希腊城邦奴隶制的全盛期,古奥运会达到鼎盛。第三阶段(公元前4世纪-----公元4世纪)古希腊先后被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征服,古奥运会进入衰落期。
体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19世纪下半叶,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现代体育的发展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倾向。一是竟技运动的迅速发展,二是体育的国际化趋势,1881年第一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际体操联合会成立。随着国际体育交往的扩大,建立一个综合的国际体育交流的大舞台,建立一个协调各单项组织活动的国际体育组织以发挥管理作用,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终于在1893年根据顾拜旦的建议,法国田径协会联合会举行了一次国际性体育会议。讨论复兴奥运会的问题。1894年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隆重开幕。并通过了一个重要文件----(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议。由于首届奥运会将于1896年在古奥运会的发源地希腊雅典举行,因此希腊人维凯拉斯任第一任主席,顾拜旦为秘书长。大会规定每隔四年在哪个国家的大城市举行奥运会。
百年奥运,风云变化,不变的是始终如一的人文精神。在奥林匹克精神中,人文内涵是不朽的底蕴。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动力凝聚着全人类向往前进的心声。奥运精神是什么?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支撑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是什么?是“自信、自强、自尊”。这既是奥运精神的原动力,更是奥运精神的境界升华。在乒乓球运动中更是体现了这些奥运精神,从一些乒乓球运动员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些精神。他们不畏困难,奋勇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匈牙利的维克托-巴纳,创造了神奇的记录,他有23项世界冠军的头衔,其中包括5项单打冠军。在1930至1935年间,他仅仅被同胞兼双打搭档萨巴多斯击败过一回。
中国的邓亚萍,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员。虽然身高仅有1米52,她却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女子乒乓球选手,获得1992和1996年奥运冠军,以及1991、1995和1997年三次世界冠军。
瑞典的瓦尔德内尔,他是个天才选手。他曾获得了1992年奥运会男单冠军和2000年奥运会亚军。这位瑞典人同时也拥有1989和1997年的世界冠军头衔,是乒乓球史上几位最伟大的球员之一。除了赢得过个人冠军,他还具有双打方面的天赋,在团体比赛中也有出色的表现。
像他们这样出色的乒乓球运动员真的很多很多,数不胜数。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的成绩,离不开他们的顽强拼搏,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奋斗。奥运会是短暂的,乒乓球运动是永恒的,是永远也不退色的,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永恒的;赛场上的胜负是暂时的,但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永远的。奥运不能没有乒乓球,乒乓球也不能没有奥运。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因为乒乓球,奥运更加精彩,因为奥运,乒乓球更为流传。奥运中的乒乓球,乒乓球中的奥运精神,太多的联系使得它们发展到了一起,未来的它们将会如何,我想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陈启湖.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思考[J].2009,(2):99-100.[2]**.奥运会上的乒乓球[J].乒乓世界,2004,(10):38-39.[3]梁建,程芳.再议乒乓球运动发展趋势[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21,(1):74-75,83.[4]蔡继玲,吴修文.乒乓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5]张晓莲.对中国乒乓球队适应发球新规则训练效果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6]赵国成,罗义.对乒乓球规则的修改看发球技术的新变化[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5.
第五篇:花卉文化论文
中国花卉文化研究综述
XXX大学XXX指导老师XXXX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渐深入,面对世界文化逐渐趋同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重视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正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花卉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别。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自然,追求真善美的民族,对花草树木有独特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有几千年的花卉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花卉资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和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花卉被不断地注入人们的思想与情感、不断地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在精神层面上,花卉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思想和富有个性的人生态度;在物质层面上,花卉文化积淀了劳动人民几千年的辛劳和智慧力量,留下了丰富的花卉栽培经验和花卉品种,记录了前人在这片领域里耕耘和探索的足迹。中国的花卉文化给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目录
一、花卉文化的历史起源.....................3
二、花卉文化的形态............................3
1、花卉的物质文化形态...........3
2、花卉的精神文化形态...........4
三、花卉文化与花卉产业....................6
花卉文化的历史起源
中国花卉文化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人性格的形成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人何时开始利用、栽培花卉,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六七千年之前,花卉就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相联系了。我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氛围三个阶段,即先秦的始发期、秦汉至盛唐的渐盛期和中唐以来的繁盛期,这三个阶段分别被称为“物质实用时代”、“花色审美时代”和“文化象征时代”,三个阶段呈不断累积演进之势。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就发现陶器、陶片上有植物枝叶类团。而在距今5000-6000年的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彩陶多有花瓣、叶片样纹饰。可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我国先民们就对花卉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并出现了用作装饰的倾向。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首次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花卉文化在此时也达到了第一次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诗经》中,就有很多以花卉草木为题材的诗歌,而这也成为了中国花卉文化的最早形式。《诗经》中描绘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等诗歌中可以看出,那时人们已经将花卉用于社交礼仪甚至传达爱情了。秦汉时期开始多种花卉开始被用于建造帝王宫苑,而这标志着中国的花卉正式进入以观赏为目的的精神领域了。自此之后,花卉就已经与中国的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进而渗透到了各个文化领域之中。
花卉文化的形态
花卉的物质文化形态
花卉可以作为食品,我国花馔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远在战国时期,人们就有食花的习惯,屈原《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唐宋时期,食花之风更是盛行于皇室,宋代林洪著花馔专注《山家清供》问世后,花馔逐渐传入民间,至今长盛不衰。可以使用的花卉有很多,目前常用的就有五十多种。花卉菜肴如今已成为很多地方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美食,如广东的“菊花龙凤”、“菊花鲈鱼”、“芋花烧茄子”,上海的“玉兰鱼片”、“桂花栗子”、“菊花糕”,山东的“茉莉鸡脯”、“桂花丸子”等都是各大菜系的名菜。花卉不仅可以用于制作美味的菜肴,还可以制作各式各样的风味小吃,使花卉美食更具有普及性。而花卉也是制作药茶和保健茶的良好原料。
花卉也可用于美容养生、保健等领域,香花疗法已在医疗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插花艺术更是花卉文化物质属性的体现。中国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花卉题材作品也是非常多的,如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中以花卉为题材的剪纸艺术作品极为广泛。还有古代建筑中花卉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故宫中的地板、家具、柱子、床的雕刻等往往都是很精致的花卉纹样。
服装是花文化最基本的载体,自神农、皇帝时代确定礼仪制度以来,花饰就成了衣服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也作为彰显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手段。自古以来,“花样”已成为各种布料的个性标志,特别是丝绸的花样,有时甚至超过原料、颜色,成为其市场价值中最重要的衡量因素,由此派生出的刺绣工艺也因此繁盛。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之所以扬名中外,古代南北水陆“丝绸之路”之所以兴旺发达,也许均得益于花卉良多。
花卉的精神文化形态
花卉在士大夫文化中的内涵
翻开一部中国文学史,中国有无数文人骚客为花卉草木而倾倒,创作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作。这些精彩的作品使自然的花花草草呈现出特有的情趣和艺术魅力,温暖、润泽着人们的心,甚至成为民俗化的理念,这就加深了对花卉的审美层次,同时也丰富了对花卉的欣赏内容。历代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多得数不胜数。其中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是咏花诗词。其中又可分为以下的方面:
1、花卉得名源于古诗词
古人爱花、种花、颂花,从形态、习性、功效、寓意等不同的方面来描述各类花卉,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苏轼《赠刘景文》一诗中写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在万花凋零之际仍凌霜开放,因此得名“傲霜”。
2、古诗词因花得名
古人吟诗作画多以花卉为题,许多诗句因为描写花卉、贴近生活、朗朗上口,最终才得以流传。如王安石《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古代文人以花抒情,托物言志 花卉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文人更易触景生情,因此许多诗篇中的花卉都拥有了诗人自己的生命,被赋予了更多的或忧、或喜、或爱、或憎的情感。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除诗词以外,以花卉为题材的小说、戏剧作品也颇多名篇佳作。以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为例,剧中多次提到了桃花、杏花、李花、石榴花等多种花卉。而在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章中的主人公均是以花仙、花精的身份塑造的文学形象。
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吟咏花卉最为丰富亦最为成功的当首推曹雪芹的《红楼梦》。《红楼梦》中出现花卉意象最多、意蕴最为丰厚,它最大限度地发觉了这些花卉中积淀的文化内涵,也尽可能地融入了时代特质,实现了花卉意蕴的沉淀与超越。据多位红学家考察求证,“红楼”并非色红之楼,实为“花红之楼”,大观园中的几乎每一位女性,都有一个与她们的性格相匹配的花作为灵魂内核和性格特色。园中的每一个爱情故事、宴会、诗会,园内的每一处风景、每一种失误,都无不与花卉紧密相连,把《红楼梦》中写花、颂花、论花、咏花的文字罗列出来,就会得到一部中华花卉文化的百科全书。
花文化蕴含的人文内涵,花在中国诗词中往往是人格化的具象,是寄托理想、情趣、追求的载体,其表现出的主观感受并非毫无根源,而是建立在花卉的形色香等客观存在的基础至上。以白居易诗词中的花为例,白诗词中的花意象灵韵独具,似能解语,这也是花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体现。
花卉自古便是中国画上“最有力的中心题材”,中国的花卉画均早已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名家辈出、技法独特,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画苑中的一枝奇葩。中国很早就有人描绘花卉,魏晋直至唐朝,花卉画有了极大的发展。宋代更是中国花卉画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文人画的兴起更是密切了花卉画和人类心灵的关系。明清之际,中国花卉画无论在艺术意境抑或表现技巧上都颇具新意,以清代的“扬州八怪”为代表。近现代中国画坛上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花卉画家,其中最著名的如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等,都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传统的花卉画。
中国文人在对花卉草木的审美过程中,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情、感受借助花卉表达出来,人品和花格的相互渗透,人格寄托于花格,花格依附于人格。这种被融进诗意和故事的“人化”“情化”“心化”了的花卉又给人们带来更为丰富更为崇高的美感,熏陶感染着人们的意识,使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趣变得日益丰富和多样化,从而是花卉从它的客观自然属性的美凝聚升华到与主观相统一的自然意态之美,甚至推动着中国精神文化的提升。
花卉在民俗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民俗与花卉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人的想象力丰富,善于将花卉人格化,再加上花卉自身已有的实际用途和特质,便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婚嫁、丧事、人际交往等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的民俗。春节是我国民间最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人们最重视用花卉来装饰厅堂,增添节日喜庆的气氛,其中水仙是我国民间最为流行的年花。在百花盛开的春天,人们会到郊外游玩,观花赏景、娱乐游玩,称之为“踏青”,姑娘们会剪五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端午节时,人们将可以作为药材的花卉加工制作,装在想囊中系在腰间,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也可以驱除蚊虫和体味。端午也有“斗百草”的习俗,即在这一天到郊外踏青时,采集各种花草标本然后进行比赛,看谁采集的品种多、花草奇。中秋节是桂花相继开放的时节,因此中秋的桂花和明月成为团圆之夜清赏的极好对象,还要佐以桂花酒、桂花茶、桂花月饼等花卉食物,追寻“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优美传说。花会在中国也非常盛行,每年春天都是花卉的盛行时节,人们的花卉上表演西区、杂技以及其他众多民间的节目,甚至有的花会就是一个博览会。南宋一带词宗辛弃疾所写《青玉案·元夕》词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就是对宋代都市举行元宵花灯会盛景的描述。此类花会中,最著名者当如开封花卉、洛阳花会、成都花会等。以今天的眼光看,我国古代的花市、花会,都是爱花的中国人民历代创设的大大大小小的“花博会”,可以算作现代花博会的滥觞。如今各地举行的一年一度的花市也是非常引人注目,在各地举行的花市中,广州的迎春花市最负盛名,此外各地的特色花卉也格外丰富多彩,如洛阳的牡丹花会、扬州的万花会、重庆的万花赛花会、藏族的看花节等。
我国花卉象征中的吉祥寓意,体现着我国民众独特的幸福观,有着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可以称为中国特色的“花语”在我国的民俗文化中,花卉的文化内涵及其丰富,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
1、桂花与民俗文化
关于规划,汉朝以来就有月宫桂树之说。《太平御览》记载:“月中有桂树”,进而有吴刚在月中伐桂的传说。古人讲科举考中比作月中折桂、蟾宫折桂,作为成语至今仍在使用。月亮和桂花的传说还演化出中秋赏桂、饮桂花酒的习俗
2、菊花与民俗文化
重阳节的菊花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重阳节也叫“菊节”、“菊花节”,其与菊花相关的民俗有赏菊、簪菊、饮菊花酒、食菊糕等。古人认为菊花是辟邪之物,而在《神农本草经》中菊花更被列为百草上品,强调其药用价值,追求长寿成仙的道教更认为菊花是可以食之不老的仙品。
3、牡丹与民俗文化
牡丹的栽培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传说唐朝武则天冬日醉酒、令百花开放,唯有牡丹抗旨未发,被贬往洛阳。牡丹不惧淫威、不畏权贵、不为困苦逆境折服的品性蒸鱼中华民族的气节相吻合。牡丹的国色天香更寓意着富贵吉祥。
花卉文化与花卉产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水平上的满足,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时尚。花卉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陶冶人们精神情操的重要载体,其独特价值已经成为美化、绿化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花卉包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涉及到我国整个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取向、爱国情结和抗争精神,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要做好文化传承、避免经济全球化及旅游活动等对文化的冲击,就要发掘并做好花卉文化内涵的宣扬工作。应包含以下方面:
1、依托传统名花做好民俗文化内涵的深挖
网络时代的快捷与便利冲击着多彩的民俗文化,比如情人节的玫瑰、母亲节的康乃馨、圣诞节的圣诞树等,众多西方民俗文化的象征花卉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中秋的桂花、重阳的菊花以及梅花、水仙等文化积淀深厚的中国传统名花却在人们心目中逐渐淡化,目前已经少有人知道我国传统的母亲花是萱草,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民俗文化被同化的现象,同时失去本国民俗文化的底蕴,也失去民俗文化创新的根本,因此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加强对包含内在民俗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花卉进行宣传,组织专题展会等。
2、适时适地发掘宣扬花卉文化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和谐富足,对美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各类花卉以其魅力的姿态、丰富的寓意和营造的浪漫氛围而成为首选,这就为宣扬花卉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各地区、各民族应结合自身优势,适时组织各类花展、花节,大力宣传花卉的特性、含义及应用功能,加深普通群众对花卉的了解,从而喜爱、宣扬花卉文化。子啊机关、学校、社区等举办专题讲座,使花卉文化贴近大众,以花卉文化的熏陶使中国文化的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也可以在公园、绿地等放置介绍挂牌,除介绍植物本身特性外,还应加强文化内涵方面的宣传,以中国诗词体现花卉精神、助人们怡情养性。
花卉产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其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的花卉产业应把有巨大潜力的国内市场定为第一目标,开展对花文化的深入研究、整理发掘对花卉产业化有帮助的花文化内容,进行广泛的宣传、使之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激发人们对它们的热爱与需求。
花文化的普及程度影响着花卉消费市场的大小和花卉消费的种类,花文化具有传统性和相对稳定性。血脉相承的中国人对于中华花文化的理解有天然的默契。我们应该深入、系统地研究我国的花文化;宣扬我国花卉文化,弘扬我们民族健康、独特的神韵和情趣,赋予花卉文化新的时代意义,为花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花卉是美好与和平的象征,中国传统花文化的精髓就是重视花卉对人情操的陶冶,弘扬中国花文化对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会有重要作用。我们在弘扬中华花文化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体系,促使花卉栽培大国向花卉生产和贸易大国转变,使花卉文化的经济价值得以体现,实现其子啊物质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我国的花文化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傅玉兰.花卉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刘燕.中国花文化与花卉产业[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S1)
3、周武忠.中国花卉文化[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2
4、岳海云.中国传统花卉艺术漫谈[J].美术大观,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