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5 09:3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xiexiebang推荐)

当代国际社会工作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以及对内陆的启示

院系:法学院

班级:社会工作142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6年6月4日

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

摘要:香港社会工作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经过了近80年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制度和完善的体系。本文主要从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过程、现状等对其做一个深入的介绍,并且结合我国内陆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探寻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历史。

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香港社会工作初期阶段:以救济性为特征20世纪40至50年代,香港的社会工作处于社会福利服务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是从社会慈善、社会救济发展起来的,其特征是救济性的;与这一时期救济性的社会工作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1946年香港难民福利会成立,开始从事难民社会福利服务。1947 年香港华民政务司署设立社会局,负责香港的贫困救灾事务。1958 年香港政府建立了社会福利署,这为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使社会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救助残疾人等多方面。

第二阶段是香港社会工作全面发展阶段:确立发展方向和政策目标20世纪 60至90年代,香港社会工作进入转折全面发展时期,其表现为社会工作目标、政策、实施方针的确定。社会工作的范围由单一的为青少年服务,发展到涵盖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这一时期以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四份白皮书的发表为标志。1965年港英政府发表了第一部标题为《香港社会福利工作之目标与政策》的社会福利白皮书,白皮书确定了香港社会福利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目标。1990年港英政府发表了《跨越九十年代香港社会福利白皮书》,制定了90年代香港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规划。1993年新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和公共福利金计划实施,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这些政策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扩展了服务领域。

第三阶段是其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阶段,专业教育与法制化管理随着香港社会服务由社会救济逐步转向社会福利服务,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也逐步从慈善志愿走向了社会工作专业化。1997年香港立法局通过了《社会工作者注册条例》,1998年香港社会工作注册局成立,正式实行社会工作者注册制度,并颁布了《注册社会工作者工作守则》。只有社会工作注册局认可的正规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才有资格注册;只有注册,人们才能以“执业社工”的名义从事活动。社会工作者必须秉持专业理念履行专业职责。香港社会工作进入了规范化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社会工作教育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香港社会工作的现状和内容。

经过了长达80年的发展,香港社会工作完成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现代化专业化的任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接下来我就从香港社会保障制度、香港社会福利服务及管理体制、香港义务工作和社会工作教育等三个方面介绍一下香港社会工作的内容和现状。

香港社会保障制度:香港社会保障制度按财政来源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政府靠税收支付的各种保障,另一部分是由雇主负担的各种劳工保障。由香港政府税收支付的各种保障又包括非直接援助和直接援助两大类。第一类是非直接援助,主要是由政府提供廉价的公屋、公共医疗和公共教育设,使一般的中下收入阶层能够“居者有其室”,并且有机会享受起码的教育和医疗服务。第二类是政府直接提供的各种援助金。主要有如: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交通意外伤亡赔偿、保障对象为意外伤亡者或其家属等内容。

香港社会福利服务及管理体制:香港社会福利服务的管理体制可以分为两:一类是直接管理,即与法律关系紧密的感化和社会救济这两项工作由政府直接管理的机构承担;另一类是间接管理,即大量为家、儿童及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社区服务的工作是通过非政府的福利机构(即民间福利机构)管理的,是由众多服务单位承担的。而间接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其中有主导、中介和服务三种角色。主导角色是香港政府的社会福利署,其主要职能是实施宏观管理;中介角色由香港210多个非政福利机构充当,其中接受政府资助的有174个这些非政府福利机构作为民间团体,担当着大部分香港市民提供福利服务的重要角色,被政府称为“合作的伙”;服务角色由香港320多个各类福利服务单位承担,其中政府直接管理的有360多个,非政府福利机构管理的有290多个,还有少数私人开办的福利服务机构。这些单位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为香港市民提供福利服务。

香港义务工作和社会工作教育:香港的义务工作可以分为直接提供服务和间接提供服务两种方式,直接提供的各项服务包括社会保障、老人服务、家庭服务、康复服务、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等。间接提供服务包括招募义工,训练义工,推荐义工等。香港的社工教育和培训愈来愈走向专业化。香港许多大学都有社会工作专业,设立学士、硕士、博士课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如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它们所提供的课程的内容及训练水平与欧美国家相若,使香港的受训社工人员,其专业资格可与其他国家互相承认。香港的大学社工教育既包括正规的学历文凭教育,又包括各种生动活泼、很受社工欢迎的非正规非文凭教育。这后一种培训不考试,课堂较常采取讨论和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民众普遍欢迎和接受。另外,香港的社会工作教育还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使教育的层次不断提高。

三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首先政府主导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基础。香港政府在社会工作发展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香港政府成立了社会福利署,负责社会福利服务的宏观管理与指导。它通过制定和修改社会福利政策,颁布实行各项社会工作的法规、条例,规范政府、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公众在社会福利事 业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为社会工作提供财政支持。政府加强对社会工作的全面规划、宏观管理,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促进社区间的协调发展,重视和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服务事业中的作用,扶持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才能使社会工作健康发展。

其次是建立社会工作职业制度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香港社会工作的成就与社会工作职业制度的建立密不可分。职业制度规定了社会工作者取得职业资格以及从业的标准,使专业社会工作者有了正式的名份。社会公众透过职业制度,了解社会工作的概念、领域、岗位等问题。香港社会工作以职业制度为依托,成为一种得到社会公认与尊重的职业。再次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香港社会工作比较规范,职业声望也比较高,原因很多,其中一条是社会工作者出色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香港社 会工作者出色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得益于科学合理的专业教育。香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分层合理,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的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获得社会工作实践的能力与经验。另外,持续的教育培训推动着香港社会工作者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与时俱进,从而保证了香港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

最后既注重效果,又追求高效。所谓效果是指资源投入与目标的一致性,所谓效率则是指追求资源利用最大化。香港社会工作讲求针对性,注重效果,特别强调效率。这种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顶峰。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大陆的福利资源并不丰富,因此,在社会工作中确保效果与效率的一致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黄 哲香港社会工作发展与历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11月 第 26卷第 6期

【2】王 菲、王福山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的阶段特征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年 6 月34 卷第 2 期

【3】张著名香港社会工作的内容、特点及启示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 0 01 年第2期(总 第 39 期)【4】倪 勇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及启示——求索 2013年12月 第245页-247页

【5】袁继红香港的社会工作教育对内地的启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9 月第3期(总第17期)【6】柳 拯、柳浪 香港、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的社会工作—— 当代国际社会工作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年10月

第二篇:辛集的腾飞对内陆城市发展县域经济的启示

辛集的腾飞对内陆城市发展县域经济的启示

柯锐

辛集市,地处石家庄市东南角,京津城际圈周围,这样一个县级内陆城市,由其依赖传统的皮衣、皮革产业,如今以发展成为一个国内最大的皮货交易市场。辛集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皮毛集散地和商埠重镇。改革开放以来,辛集皮革业这一传统优势,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全市最大的特色支柱产业。在其迅速发展的前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内陆城市,尤其是中小县级城市,如何依赖地区传统优势,发展区域支柱产业,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内陆开放型经济是开放型经济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其特点在于,内陆地区区位的差异,必将导致与近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不同。内陆地区远离出海口,在资源与市场的选择、物流方式等方面应当具备自身鲜明的特点。

1. 找准市场定位,突出差异化,扬长避短,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区域特色经济。遵循市

场原则,依托资源、区位等优势,通过竞争而形成具有鲜明产业特色、企业特色或产品特色的经济。县域经济有了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2. 推进自主创新。应鼓励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能实现东西产业对接、发挥对口联动效

益的产业;主动利用能解决资金缺口的境内外资本市场,特别是加大从东部引资的力度;加快金融创新。

3.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策略。国家在宏观层面规

范引导内陆地区诸多具有地方色彩的“战略”、“模式”,将它们统一到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上来,淡化内陆的区位劣势和行政区划界限。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的关系。政府引导要循序渐进,综合考虑内陆地区劳动力等要素的基本情况,把握好产业进退节奏,掌控住开放的重点、深度及广度,不搞行政主导、政策强加。

4.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软环境建设,练好“内功”。不断完善与内

陆产业发展重点要求相适应,与内陆优势相呼应的,能够创造相对优势的投资政策和投资服务体系,制定有针对性的引资政策,提高引资效率。在组织保障上要研究内陆地区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特别是研究跨区域的行政管理体制。吸收、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区域合作经验,研究一体化内的产业配套、基础配套和产业链条连接等问题,提高合作效率,提升一体化自组织水平。

第三篇:香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经验及其启示

香港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經驗及其啟示

莊曉芸

(福建師範大學 公關管理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關鍵字:青少年;社會工作;香港;啟示

摘 要:隨著社會的急劇變遷、市場經濟的建立以及傳統價值觀念的弱化,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著巨

大的挑戰,其中出現的一些成長問題值得我們在開展青少年社會工作的過程中深思。而香港社會工作經過幾

十年的發展,已經相當的成熟與完善,在探索青少年社會工作的模式、方法、內容上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

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中圖分類號:C9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0057121998 ,香港共有16 個青年事務辦事

處。此外,每224 歲的青少年提供服務。此外,針對在校學生這一青少年群體,香港政府建立了學校

社會工作制度,在中學配備有專門的社會工作者。從

2000 年起,香港中學實行“一校一社工”制度,基本做到

給每個中學配置至少一名專業社會工作者,以加強學

校的社會工作。除了青少年事務辦事處、青少年中心

和學校社會工作以外,專業的社會工作機構還在課餘

時間和休息日專門派工作人員前往青少年常去的場所

和街頭,特別是青少年犯罪率高的地區,開展青少年的“外展社會工作”,這是一項頗有特色的青少年社會工

作。

二、香港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特點

香港青少年社會工作的服務領域也相當廣泛,並

且根據香港社會的實際情況,針對社會的各類青少年

形成了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方法。香

港青少年工作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社工服務主體強調多方化。香港青少年服

務,不同於內地,不是由政府或政府所屬機構包辦,而

是注重多方協作,通過非政府組織,與政府共同承擔青

少年服務。目前香港青少年事務管理的主體包括政府

部門、非政府組織和民間社會團體。其中,政府部門主

要包括社會福利總署、康樂文化署、民政事務局,勞動

處等政府決策部門;非政府組織和民間社會團體比較

多,有200 多個。這些機構通過相互配合協調來共同

管理青年事務。政府不把社會工作的責任推給社會.但也不排斥社會對社會工作的參與,在組織上採取了

社會福利署與社會服務聯會“官民合辦”的形式;在經

費上採取了政府為主、民間為輔的形式;在政策制定上

採取了政府職能部門專業操作與民間機構的諮詢參謀

結合的形式等等。如香港青年協會是屬於非政府組

織,它運行經費的70 %來自社會福利署、康樂及文化事

務署、勞工處的津貼。而像香港新一代青年協會、香港

青年聯會這樣的組織屬於民間團體,其工作的主要經

費來源於社會捐助和活動收入。

第二,社工服務內容注重實用化。香港青少年社

會工作緊緊圍繞人的生存和發展,創新內容和手段,不

搞高大全、假大空的說教和形式主義的東西,一切從實

際出發,從青年人的需要出發,非常務實有效。這個形

成與香港的社會工作教育息息相關。香港社會工作教

育注重培養具有實幹精神、德才兼備的社會工作者。

對社會工作者的教育並不僅僅是只限於傳授專業理

論,更重要的是使他們掌握實務經驗,使社工在理論、實踐上都能很好地結合起來。因此,在香港,青少年社

第24 卷 第2 期Journal of Yunnan Finance & Economics University

Vol124 ,No12

會工作者思考問題的角度是以案主的長遠利益和人生

發展、生存技能等為本,並不是單純的政治說教或者社

會說教。在服務內容上包括文教、衛生、醫療、保健、體

育、娛樂、社區、家庭服務、職業輔導、婚姻服務、青年權

益保護等方方面面;涵蓋了能增進青年健全發展的各

項措施,能保障青年福利的各種措施,能協助青年處理

成長過程中的難題的諸多措施,能促進青年發展潛能的多種措施等等。如我們所瞭解的遊樂場協會(香港

某一青少年社團)來看,其工作服務職能非常多而且實

用,內容直接“教導”青少年如何介入社會職業,成為社

會有用之人。它的青年就業培訓涉及領域廣、專業性

強、實用性強、操作性強、針對性也強,培訓內容都是圍

繞引導青少年如何健康成長,如何創業,如何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等方面設置。

第三,社會工作方法突出個性化。青少年是人生

階段的重要時期,每個成員都是獨特的,有差別的,他

們有著不同的需要和問題。因此香港青少年工作特別

注重個性化工作方法,例如,直接關注青少年個體,側

重個案輔導,根據每個青少年的不同需要要採用有針

對性的介入方法,並制定可行的治療計畫和目標。比

如香港頗具特色的外展工作,就是通過深入街頭巷尾,公園,娛樂場所,與青少年做直接的溝通交流,針對其

情況,然後解決問題。香港的學校社會工作不僅注重

青少年的個性發展、人際關係等常見問題,也十分關注

他們的個人實際問題,如新移民問題、黑社會影響、藥

物濫用等等。並引導他們如何成長,如何創業,如何掌

握基本的生存技能等問題,真正做到了普遍性與個性

化的統一。

三、香港青少年社會工作對我國的啟示

當前各國政府對青少年問題的認識在深度、廣度

及具體化方面均有所提高,都非常重視如何積極地促

進青少年的成長與個人價值的實現。由於社會制度和

社會發展程度的不同,內地的青少年工作和香港自然

不能簡單地類比,在我國,現代社會工作應該是一項政

府主導的、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以為民解困和助人與

自助專業性、社會性服務工作,是一種助人自助的專業

服務。新中國建立後,至今仍然尚未制定統

一、專門的青少年政策和明確、正式的有關法律法規,亦無明確的青少年政策與行政的專責部門或機關架構,而香港青

少年工作的內在精神和別具一格的特色做法,確確實

實給我們許多思考和啟迪,為我們現行青少年工作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經驗。

第一,以青少年為本,正確定位青少年工作。香港

青年社團的工作之所以能蓬勃發展,深得社會各界和

政府的支持,關鍵的一點就是他們貼近社會,貼近青年

內在需求。而我們的青年工作側重於政治引導,社會

引導的功能就顯得相對萎縮,服務青年的內容長期得

不到細化和拓展。由於有了這樣的定位,工作上就難

免為工作而製造工作,為政治而產生工作,現實中就很

難真正融入青少年中,也不能真正瞭解和掌握青少年的所思、所想、所盼,而偏離了青少年的實際需求,自然

就受不到青少年的認同和參與。更突出的問題是,時

間一長,就產生了“青年官”、“青年官僚”群體,真正能

夠團結青年、影響青年、教化青年的青年領袖卻無法在實際工作中產生。要改變這一現象,首先是要建立以

青年為本,以青年的需要和個人發展為本的工作思路,在具體的活動內,要著重考慮社會和青少年團體的接

受程度和參與程度,著重考慮青年的社會需求和社會

成長。時間證明,活動的創意新穎就能抓住青少年好

奇心和新鮮感,激發青少年的參與熱情,活動的形式內

容貼近青少年的生活和思想實際,青少年的認同感和

接受程度就高。

第二,以政府為主導,民間組織全力支持。香港青

少年社會工作除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外,主要是通

過大量發展民間社會福利團體,與政府共同承擔繁重的社會服務工作,並著手培養專業的社會工作者。我國大陸由於獨特的歷史原因,民間團體極度缺乏,很難

像香港的民間團體那樣起先導作用。因此,我國大陸的青少年工作制度需要尋求政府的支持,把政府作為

推行制度的主導力量。要推行這項制度,首先社工的職業地位必須得到政府和社會的認可,社會工作人員

則必須經受專業職業技能培訓。

當然政府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政府不應也不可能

成為現代意義的社會服務工作的唯一實施者和直接經

辦者。我們要建立一種在政府的主導下,依靠民間力

量,一方面政府在政策和財政經費上支持,另一方面民

間力量可以採取社會化運作的方法,爭取各種資助,政

府則要扮演好社會福利事業的規劃者和監督者的角

色,以保證青少年社會服務工作的健康發展。

第三,以專業社會工作者為主體,建立專業社工人

才隊伍。在香港,社會工作是項職業,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必須是在香港社會工作註冊局註冊的社會工作專業

畢業生。這樣就把對社工職業資格的考察轉移位對做

就讀大學社工系得考察。香對各大學社工系制定了嚴

格的評審條件和程式,定期對已認可大學的社工教育

課程進行評審,這就促進了其專業社工隊伍的形成和

發展。而專業價值觀和社會工作理念,個人自我調節、自我成長的幫助,人際關係的處理技巧都對青少年個

案工作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社工是青少

年的朋友,尊重他們,關心他們,與他們共同面對各種

問題和困難,幫助和引導他們增長能力自己解決問題

是香港社工共有的基本理念。

參考文獻:

[1 ]陸士楨.青少年社會工作[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社,2005.[2 ]文軍.社區青少年工作的國際比較研究[M].上海:華東

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3 ]張洪英.社會工作教育及專業社會工作關係的透視[J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 ,(01):134.[4 ]吳亦明.香港社會工作及其運行機制社會學研究2002.(09):71.[5 ]李夏研.香港問題青少年教育的特色[J ].上海教育科研,2005 ,(08):24.責任編輯:丁化

·58 ·Journal of Yunnan Finance & Economics UniversityVol124 ,No12

第四篇: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补偿社会变迁损失、修正市场失败、追求社会公平和改善人类福利的重要社会机制与制度安排,也是资本主义谋求社会控制的重要社会机制,其基本功能是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类需要。

二、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

1、主要服务领域: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年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服务;军队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

2、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大:治疗性服务,预防性服务,发展性服务。

三、社会工作的挑战与问题 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民主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多元主义都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然而中国专业社会工作仍然面临着无法改变的困境,它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职业,而真正的社会工作实践者更是寥寥无几;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尚处在不稳定的发展状态同时更面临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挑战,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整合所面临的困难;

现阶段社会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方面,社会整个大环境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社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缺乏认识,对社会工作概念的专业理解与社会理解充满歧义,对社会工作概念的社会建构存在多种不同取向,专业形象卑微低下,专业教育呈超常态发展,但是毕业生缺乏清晰的就业市场,专业地位无从谈起,社会工作所预期的兴旺局面并未出现,社会需要与社会工作发展本身严重分离,直接影响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二方面,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与旧体制、旧观念及旧工作方法之间的存在矛盾,社会工作缺乏社会认同,专业教材专业师资缺乏;理论建设滞后,经验不足,庞大的社会工作体系还没有建立。

第三方面,目前,一些事业单位是自成一体“事业办社会”,导致大量社会福利资源滞留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内部,福利资源短缺、福利资源的单位占有、福利资源的行政配置,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来规范社会秩序,但社工的薪金待遇相对较低,一些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主观上不愿进入福利机构,形成了福利机构的社会需求与社会工作教育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

第五篇:香港的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香港的社会工作起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战后的香港百业凋零,由于大批新移民的到来,又使香港的人口急剧增加,贫困、就业、住房、犯罪等社会问题十分严重。在社会团体的推动下,香港开始采用社会工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2、进入70年代,香港的经济逐步起飞,经济的繁荣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了能更深入及时地了解居民的服务需要,协调社工机构的服务工作,整合利用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港英政府在80年代大力开展了服务热线和社会工作转介机构的建设。进入90年代后,香港社会工作界进一步提出“发展全面照顾,提供优质服务”。3、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香港的社会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条例和政策,大力推进香港社会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改革,实行了专业社会工作者注册制度,并努力促进香港与内地在社会工作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为了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香港目前正在试行对非政府社会工作机构服务质量的考核和拨款制度的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逐渐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都市社会。为了解决转型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香港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与其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专业社会工作(Social Work)体系,各种旨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服务,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专业社会工作是香港社会安全与调节机制中与社会救助性保障相辅相成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初期的香港社会工作是以福利性救济服务为主的,从20世纪70年代起,香港大力推行社会工作的专业化。香港回归后,专业社会工作有了更大的发展。近年来,笔者曾数次应邀赴港就社会工作及其教育的发展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深感香港的专业社会工作及其运行机制,对香港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特殊的积极功能。这对于正在实现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内地有着直接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香港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

专业的社会工作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社会工作既是指一种运用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社会成员克服生活障碍,增强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又是指从事这类服务的一种专门职业。香港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相当广泛,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的各类弱势群体,并且根据香港社会的实际情况,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法。目前,香港社会工作机构开展的服务主要有:家庭和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康复社会工作和社区发展工作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关系的健康和谐,对个人生活的幸福和社会稳定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往往与家庭问题密切相关。为家庭和儿童提供社会服务是香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香港确定的家庭和儿童社会工作的目标是:维系和巩固家庭,促进家人互相关怀,以预防和解决个人及家庭问题;保障儿童权利及培养儿童成才(香港特别行政区社会福利编,1997:42)。其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为发生家庭问题或危机的居民及其家人提供家庭问题的个案辅导和支持服务,帮助其解决问题和克服危机;开展家庭生活教育和家务指导服务,通过办讲座、开研讨会、小组活动、媒体宣传等形式,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家庭理念,改善家庭关系,防止家庭问题发生;为受到虐待、遗弃和不良行为侵害的儿童、妇女按照有关法律提供保护,包括为受害妇女提供临时住宿和法律援助;为得不到父母照顾、被遗弃、受虐待、非法入境、出现行为和情绪方面问题的儿童安排住宿照顾、寄养服务和入读学校;为父母双亡或被遗弃,以及非婚生而其父母不能或不愿意抚养的儿童物色领养家庭,处理领养申请。

到1998年3月,香港共有65个家庭服务中心。1997-1998,65个家庭服务中心共处理家庭服务个案76378宗,受惠家庭较前一增加8.7%。服务的个案中,36%是因为家庭成员在身体、精神健康照顾方面出现困难,需要服务帮助的,32.5%是家庭成员关系,特别是婚姻关系出现问题需要帮助调节和辅导的;15.8%是家庭出现经济和房屋问题需要帮助解决的;15.7%是儿童问题(香港特别行政区社会福利署编,1998:44)。这些个案服务对于维护和调节家庭关系,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家庭生活的和睦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香港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在香港帮助青少年成为对社会负责和有贡献的一员是一项区别于儿童服务的专门社会工作。香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针对青少年在社交、康乐、学业和成长方面的需要,协助他们健康成长,发展潜能,培养公民责任感,贡献社会(《关怀与分享》,1998:38)。香港设有专门的青年事务办事处,负责统筹、组织、辅导各项青年服务工作,包括青少年中心的服务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外展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综合服务队和建立各种青年活动小组,推行香港青年实践计划,举办各类青少年暑期活动和社区青年团体活动等。1997-1998,香港共有16个青年事务办事处,开展和赞助青少年教育、社交以及康乐活动561项(香港特别行政区社会福利署编,1998:60)。

香港回归前的港英政府规定,每2-3万人口须设立一个青少年中心,由政府资助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承办。中心不仅是青少年的文化娱乐场所,还为青少年提供成长和发展方面的指导及个案辅导,为身处不利环境的边缘青少年、新来港的青少年、低收入家庭和单亲家庭的青少年、中途辍学和在校成绩欠佳的学生等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家庭以及个人在学习、情绪、社交等方面的困难。如帮助新来港的青少年解决就学问题,为他们适应新生活环境提供辅导,帮助低收入家庭和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协调家庭关系,解决一些经济、住房等方面的具体困难。截至1998年3月,香港共有206个青少年中心,为6-24岁的青少年提供服务(香港特别行政区社会福利署编,1998:61)。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人群的主体,为了使青少年学生能更好地成长,港英政府专门建立了学校社会工作制度,覆盖香港的大中小学,而中学则是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重点。在中学配备有专门的社会工作者,以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为在校中学生提供学业、康乐、情绪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辅导和服务,帮助学生解决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2000年起,香港中学实行“一校一社工”制度,基本做到给每个中学配置至少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以加强学校的社会工作。

除了青少年服务中心和学校社会工作以外,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还在课余时间和休息日专门派工作人员前往青少年常去的场所和街头,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率高的地区,和青少年接触、交朋友,对中途辍学的学生、离家出走的青少年,以及一些青少年群伙,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恢复学业、回归家庭,引导他们走上正途。此项工作在香港被称为青少年的“外展社会工作”,是一项颇有特色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香港是个老龄社会,1998年全港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4.1%,老年人为香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关怀老人、让他们安度晚年,在香港已被公认为是社会的责任,因此,安老服务是香港一项主要的社会工作。香港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鼓励并协助市民照顾他们的年长家庭成员,并提供多元化服务,协助那些未能在家庭中获得照顾的长者安享晚年,同时鼓励长者继续参与社区活动,发挥所长,最终达致老有所养、老有所属和老有所为的理想(《关怀与分享》,1998:40)。经济保障是老年人得以安享晚年的基本条件,但是只有经济保障并不能真正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属和老有所为的目标,老年人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参与需求是多方面的。为了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并且继续参与社会活动,发挥所长,政府除了为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外,还注重为社会各阶层的老人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

港英政府规定,每2万人左右的社区就要设立一个老人社会服务机构,例如老人综合服务中心、老人活动中心、日间护理中心等,截至1998年3月,香港共有263个老人活动中心,28个老人综合服务中心,28个老人日间护理中心。服务机构本着持续照顾的原则,在政府的资助下,利用各类社区资源,关怀和协助老人独立生活或者援助家庭成员照顾年长的家人。开展家务助理服务,为体弱多病又没有亲友照顾的老人提供家居服务,使老人们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并得到照顾。截至1998年3月,全港有126支家务助理队为老人服务。对于不宜居家照顾的或者身体残弱家里无法照顾的老人,可由社会福利署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安排入住安老院、护理安老院、护养院等。香港自1994年3月起为65岁以上的老人颁发老人优惠卡,以方便他们享受公用事业及其他机构为老人提供的优惠及优先服务,截至1998年3月,全港提供此项服务的公司和机构共有1181个,分支机构3462个(香港特别行政区社会福利署编,1998:76、77、78)。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还积极鼓励老人参与社会活动,发挥所长,例如推行“长者义工计划”,组织吸纳老人从事义务工作,开展“老有所为活动”,帮助老人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便于他们参与社区生活和服务社区。

香港的康复社会工作是为残疾人和残疾儿童提供的福利服务,康复服务的目标是:协助残疾人士自强不息,并尽量发挥他们的体能、智能和社交的能力,融入社会(《关怀与分享》,1998:47)。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6岁以下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收养和寄托服务;为中度和严重弱智的残疾人提供生活技能和简单的职前训练;给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提供就业辅导、职业训练,协助他们获得就业岗位;对不能在社会上就业的残疾人士,安排他们进入庇护工场工作,庇护工场则在社会福利署的市场顾问办事处运筹和指导下经营。为了使残疾人能获得更好的康复环境和参与社会生活,香港在各社区建立了社区康复网络,由社区为残疾人、长期患病者及其家人提供教育、训练以及支持性服务,并鼓励病患者建立互助网络。社会工作机构还开办“家长资源中心”,为残疾人士的家人提供互相交流的场所,并在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下学习照顾残疾人的知识和技能。康复社会工作对维护香港残疾人“平等机会,全面参与”的社会权利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香港的社会工作不仅为各类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服务,而且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许多层面。香港为失业者设有专门的就业培训计划,要求失业者参加培训,培训由专门的社会工作机构负责,不仅是免费的而且还按日发给受训者津贴。香港在医院管理局属下的医院和专科诊所,卫生署辖下的大部分诊疗所,都派驻有医务社会工作者,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转介家务助理和社区支援服务,协助申请社会保障援助和豁免医疗收费,帮助病人制订康复和出院计划等。对于违法者,香港有“违法者辅导服务工作”,内容包括:依照法院判令对违法者提供法定辅导,为等待判决的违法者、囚禁的犯人以及需要上诉的人士撰写背景报告,以供法院判案。实行“社会服务令”,让14岁以上的违法者根据法院的裁定,在社区从事无报酬的工作,服务社会,改过自新。香港的社区发展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并在90年代提出了“发展有华人社会特色的社区工作”的理念(莫泰基等,1995:3),把社区工作与其他各项专业社会工作结合起来,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鼓励居民参与和解决社区问题,增强社区的归属感,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发展,改善社区生活质量。

香港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历程 香港的社会工作起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战后到70年代初是香港社会工作的起步阶段;70年代初到97香港回归是香港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阶段;'97回归后香港社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战后的香港百业凋零,由于大批新移民的到来,又使香港的人口急剧增加,贫困、就业、住房、犯罪等社会问题十分严重。在社会团体的推动下,香港开始采用社会工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1946年香港难民及福利会成立,开始从事难民社会福利服务。1947年香港华民政务司署设立社会局(现香港社会福利署的前身),负责香港的贫困救灾事务。同年,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正式建立,这是一个专业社会工作者组织,它的成立促进了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当时香港许多宗教团体、志愿者团体和其他社会团体在社会局和社会工作人员协会的推动和协调下,开展了多方面的社会福利服务,但是这种服务在早期主要还是救济性的。1950年7月,香港大学首次开办两年制的社会工作课程,开始为香港培养本地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本土化社会工作高等专业教育的设立,是实现社会福利服务专业化的重要条件和标志。

随着香港社会的逐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1958年香港地方政府把社会局独立出来,建立了社会福利署。社会福利署除了继续负责救灾和济贫工作以外,还开始承担保护妇女、儿童,调解家庭和邻里纠纷,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助等工作,进一步拓展了香港社会福利服务的领域。但是救济性社会服务仍然是社会工作的主基调,社会福利署的救济工作也仍然以派发热饭等实物救助形式为主。

1960年,英国社会工作学者应港英政府的要求赴港考察,考察后发表了香港社会工作训练报告书,报告书建议,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香港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大规模培训,以适应香港社会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1961年,港英政府设立社会工作训练基金,用于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培训。1962年7月,成立了社会工作训练咨询委员会,专门负责社会工作人员训练的政策设计和专业协调。

60年代中后期,香港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纺织、轻工、电子等加工和装配业有了较大发展,产品出口迅速增长。同时,传统的农业耕作进一步萎缩,都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农民转为新的城市劳动力。随着经济的转型,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也出现了新的情况,贫富分化扩大,犯罪问题、住房问题、家庭和青少年教育问题等日显突出。社会公众对调整香港的社会福利政策、改变社会救助方式、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水准的要求日益强烈。在香港公众和社会工作界的推动下,1965年当时的港英政府发表了第一份名为《香港社会福利工作之目标与政策》的社会福利白皮书,白皮书确定了香港社会福利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目标。同年港英政府又和社会工作机构、其他社会团体以及从事社会工作教育的高等院校,共同研究制定了香港第一个社会福利服务五年计划,具体落实白皮书的要求。白皮书的发表和第一个社会福利五年计划的制定,既是香港社会工作第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成果,又为70年代以后香港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全面实现专业化奠定了基础。

2.进入70年代,香港的经济逐步起飞,金融业、房地产业迅速崛起,香港开始成为东南亚以至世界的金融、航运、电子和轻工产品出口的中心之一。经济的繁荣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完成了第一个社会福利五年计划以后,1971年香港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式面世,承担社会救济职能的“公共援助计划”由原来的派发热饭和干粮改为现金资助,并开始实行伤残者和高龄老人津贴计划,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

1972年香港正式宣布实行社会工作专业化,规定凡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社会工作专业训练,助理社会工作主任以上职级的社会工作岗位,只准聘用有社会工作学位的人士担任。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是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史上的两件大事和里程碑。香港社会福利工作的发展由此进入了“提供多元服务,引进社工专业”的新阶段。

1973年港英政府发表了第二个社会福利白皮书,其后又陆续发表了《青少年个人辅导社会工作之发展绿皮书》、《老人服务绿皮书》、《群策群力协助弱能人士更生白皮书》,提出了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和康复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实施方针,推动了青年、老人、残疾人等多元化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香港的社会工作从早期的救济性援助服务为主,开始转为针对不同弱势群体和社会问题的多元化专业服务为主,社会服务的质量和社会效益在70年代以后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70年代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和开展多元服务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和体制建设是80年代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特征。1979年港英政府的第三个社会福利白皮书发表,名为《进入八十年代的社会福利白皮书》,白皮书制定了跨越80年代的社会福利服务发展规划,并开始推行社会福利服务的分区管理制度。1979-1980年间,社会福利署建立了5个总区办事处和13个分区办事处,使社会福利服务和管理更加贴近社区,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为了能更深入及时地了解居民的服务需要,协调社工机构的服务工作,整合利用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港英政府在80年代大力开展了服务热线和社会工作转介机构的建设。1980年社会福利署开通电话服务热线,接听市民来电,解答市民有关社会福利服务的咨询。1982年成立“中央寄养服务课”,负责推广和协调社会福利署及非政府福利机构提供的儿童寄养服务,为有需要寄养的儿童提供家庭式照顾。1983年成立“保护儿童课”,由资深社会工作者专门负责处理虐待儿童个案,为被虐待的儿童及其家人提供深入的帮助和辅导。1989年又相继成立了“中央辅助医疗服务课”、“辅助职业课”,负责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和残疾人的康复服务。这些中介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掌握和确认相关的社会服务需求,根据已有的资源进行协调和转介,由相应的社会工作机构为这些需求提供服务,以利于社会工作机构更好地发挥综合效益。

香港社会工作运行机制启示

香港社会工作的管理和服务体制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有自身的矛盾和问题,但在总体上是有效和成功的。对于正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内地而言,面对转型期诸多的社会问题,香港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选择和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管理及服务体制有着多方面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第一,建立专业化的现代社会服务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社会结构转型的客观要求。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社会矛盾和问题会大量增加,并且呈现出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是中下层的社会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和经济压力增大,社会分化加剧,人们在面对社会转型的各种困惑和矛盾时,除了需要个人努力外还需要社会的帮助,由此而产生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需求会相应地大幅增加,这种服务和保障需求的内容与以往相比也会出现许多新的变化,不仅出现在经济和物质层面,而且出现在精神和社会关系层面。在认知的改进、心理的疏导、社会关系的调节,以至潜能的开发等方面获得社会帮助,无论是经济帮助还是物质帮助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这种社会服务需求的变化,大大拓展了社会福利服务的内涵,使现代意义的社会福利事业成为向人们提供各种物质和精神帮助,能够渗透到家庭和个人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事业。如香港专业社会工作所开展的各项服务,社会福利已是一个包括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内涵的概念。这种广义的社会福利服务为各个阶层的社会成员所需要,如老人的赡养、子女的教育、家庭关系的调整等等,都需要有一种更高层次的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以利于缓解压力、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和家庭矛盾。这种社会服务需求正是现代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当经济起飞和开始现代化时,社会政策的目标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必须摆脱传统社会观念和机制的束缚,实现现代化。香港50-60年代执行救济型的社会福利政策,是香港当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产物。从70年代起香港大力推行社会工作专业化,把前期的救济型福利转变为综合型社会服务,这是香港社会作出的正确的历史性选择,正如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所总结的:“由最初偏重于救急扶贫的工作,发展至逐渐引进专业社工,全面提供安老护幼服务,以及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各方面的照顾,包括各种预防性、发展性、支援性及补救性的服务”(《关怀与分享》,1998:3),这是香港经济起飞和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可以说没有70年代社会福利政策和社会服务事业的及时转轨,其后香港的社会稳定和繁荣是难以实现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地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也呈现出了诸多复杂和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与问题。通过现代意义的社会服务工作,克服和解决这些社会矛盾与问题,满足人们改善自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需要,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而是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全面进步和现代化。经济的增长和财富的增加并不会自动消除贫困、犯罪、腐败,以及老人、家庭、青少年教育等社会问题,中国要在21世纪真正实现社会现代化,就必须审慎地选择能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战略,要把实现各项社会事业的现代化,包括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的社会服务工作系统,作为社会政策和整个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内容,使经济能在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中保持繁荣。

第二,大力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社会服务体系和调节机制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结构中,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社会自我调节机制的形成,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社会职能以“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进行合理分工,在实施社会政策和解决社会问题时,政府不应也不可能成为现代意义的社会服务工作的惟一实施者和直接经办者,而必须改变传统社会以实现社会控制为主要目标的,由政府单纯以行政手段推行社会政策和发展社会事业的理念和方式。应在政府的主导下,依靠社会力量,以科学的专业化方式发展社会事业,真正实现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社会化。

专业的社会工作是市场经济的工业化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作为一种以非政府机构为主体的,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人们克服社会生活障碍,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服务工作和专门职业,与政府行政管理有着不同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社会工作强调尊重人的价值,认为任何人都具有改变自己生活的潜能,社会工作是通过帮助人们”自助”来达到改进社会生活的目的。社会工作的服务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具有专业性、科学性,重视物质帮助和精神帮助并举,个人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它把所有工作的对象包括老人、孩子、残疾人等都看作服务的案主、平等的伙伴,而不是行政管理和布施的对象,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以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评价为转移的。因此它能够发挥政府难以发挥的社会调节功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社会问题和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香港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大力扶持非政府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培育社会自我服务、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的机制和能力,正是认识到了专业化社会工作的特殊社会功能,把引进专业社会工作作为实行社会政策的重点和发展现代社会福利事业的基本途径,从而达到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同步转轨,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目的。

西方工业化国家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历史,香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已经证明了无论在东方和西方,培育和建立一个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系统,是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规律的。如同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一样,把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和职业,并通过这个社会化的服务系统,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高质量的专业服务来解决老人赡养、青少年教育、家庭和社区建设、贫困救助、犯罪矫治等社会问题,其所能发挥的社会功能和达到的社会效益,是单纯依靠行政系统和控制方式推行社会政策不可企及的。

我国内地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克服和解决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应该遵从现代社会福利服务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经验,变革现有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方式,在政府行政系统以外,建立一个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系统,以社会福利的观念和社会服务的方式,克服和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科学地划分政府和专业化社会工作机构的社会职能,在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发展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确立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和职业地位,努力实现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从而形成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体制,推进中国社会服务和调节机制的现代化。

第三,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财政支持,是建立专业化社会工作体制的前提和基础。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应也不可能直接经办各种社会服务,但是这不意味着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可以削弱,公共的财政支出可以减少。相反在发展社会事业中,政府的社会政策和主导作用应该不断地完善和增强。香港专业化社会工作发展的成功,是以香港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大力的财政支持为前提和基础的。没有政府的社会政策引导,没有相应的法规和制度保证,没有宏观的监督与规范,没有财政的大量投入,香港的社会工作就不可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在这里政府仍然扮演着社会福利事业的规划者、组织者、监督者和经费主要提供者的重要角色。但是政府又不直接干预专业化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工作,政府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是合作伙伴关系,有着合理的社会职能分工,协调地发挥各自的社会功能。香港实行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成功之道就在于,既培育了一批独立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又十分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财政支持,这样既避免了政府直接包办社会福利的弊端,又不是放任自流的无序运作。它建立了开放性的社会参与机制,社会工作机构可以凭资质申办各项社会服务,独立地开展业务,但又必须受政府和社会的规范与监督,机构之间存在着竞争。社会工作机构的经费是多元筹集的,但政府的财政拨款始终是主渠道,体现了公共财政的性质和作用,保证了社会福利服务工作的稳定运行。社会工作人员不是政府的公务员,没有行政色彩和陋习,但是他们的地位和收入并不比公务员低,有着良好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这种相得益彰的、真正体现“社会化”要义的社会工作体制,确实是兼有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之利的。

香港的社会工作体制,也许并不完全适用于内地,但是它确立的政府出政策、出钱,专业化社会工作机构办服务,以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模式是值得内地认真借鉴的。

下载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外社会工作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国外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一、 社会工作的概念 (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

    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

    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作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工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外来经验在中国本土的现......

    香港的对外贸易推广现状的分析及启示

    香港的对外贸易推广现状的分析及启示摘要:香港作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开放度极高的现代工商业城市,其对外贸易不仅仅对本港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日益突......

    青少年社会工作组织现状与发展的研究

    青少年社会工作组织现状与发展的研究内容摘要闸北区是四个上海市青少年社工试点区之一。本课题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分析了闸北区青少年社工工作试点以来的现状......

    香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前段时间,组织安排我参加省政府在香港金融管理学院举办的现代服务业领导干部培训班。两周的学习培训,不仅系统学习和了解了现代服务业的新知识、新模式,而且亲身感受到了香港发......

    美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企业社会工作是指将专业知识与方法运用于工作场所,关注工作环境中员工的人性和社会的需求,通过设计和执行适当的干预措施,以确保健康的......

    国外工厂化育苗发展现状及其启示

    目: 名: 院: 业: 级: 号: : 国内外工厂化育苗发展现状及其启示 马丽妍 园艺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设施81 1488102 孙锦2011年5月1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题 姓......

    香港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香港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调查报告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志工委研究中心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所长 谭建光教授近年来,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 "建立庞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