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露诉暨南大学教育行政裁决案
甘露诉暨南大学教育行政裁决案
【裁判要旨】(2015.01.06)
高校开除提交抄袭的课程论文的学生属适用法律错误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所指的“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应当发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学位论文或公开发表学术文章、著作或承担科研课题的过程中。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提交课程论文时存在剽窃、抄袭情形,高等院校援引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而自行制定的学生管理暂行规定和学生违纪处分实施细则,对该生作出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属于适用法律错误,应当依法撤销。
【基本案情】
甘露原系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04级硕士研究生。2005年间,甘露在参加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科目撰写课程论文的考试时,提交了《关于“来着”的历时发展》的考试论文,但任课教师发现该考试论文系抄袭自互联网,遂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其重写。甘露重写后,提交了名为《浅议东北方言动词“造”》的论文,又被任课教师发现与发表于《江汉大学学报》的《东北方言动词“造”的语法及语义特征》一文雷同。
后暨南大学作出《关于给予硕士研究生甘露开除学籍处理的决定》,给予甘露开除学籍的处分。甘露不服该决定,向广东省教育厅提出申诉。广东省教育厅认为暨南大学对甘露作出处分的程序不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责令暨南大学对甘露的违纪行为重新作出处理。暨南大学随后对甘露违纪事件重新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谈话通知单送达给甘露的母亲赵小曼。其后,暨南大学经过向暨南大学学生违纪处理委员会办公室建议给予甘露开除学籍的处分、向学校领导提交有关给予硕士研究生甘露开除学籍处理报告、将违纪处理告知书送达给赵小曼,并制作告知笔录等一系列程序,最终于2006年6月19日作出开除甘露学籍的决定。同年6月23日,暨南大学通过特快专递将开除学籍的决定寄送给甘露。
甘露以暨南大学作出的开除学籍决定没有法律依据以及处罚太重为由,提起诉讼,请求撤销暨南大学作出的开除学籍决定。
【裁判结果】
一审法院判决:维持暨南大学作出的开除学籍决定。
甘露以其抄袭论文的行为属于考试作弊,不属于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为由,提出上诉,请求法院撤销一审判决并撤销暨南大学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决定。
二审法院认定:甘露两次抄袭他人论文作为自己论文的行为属于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并且在任课教师对其批评教育后仍然再次抄袭,属情节严重,甘露认为其行为属考试作弊的理由不成立。故暨南大学依据《暨南大学学生管理暂行规定》及《暨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实施细则》对其作出开除学籍处分的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
二审法院判决:驳回甘露的上诉,维持原判。
甘露不服二审判决,向法院申请再审。
再审法院以驳回再审申请通知驳回甘露的再审申请。
甘露以其抄袭他人论文的行为系违反考试纪律,不属于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故应按违反考试纪律的规定给予处分,暨南大学给予开除学籍处分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处分程序不合法,且处分明显偏重为由,提出再审申请,请求撤销原审判决并撤销开除学籍决定,责令暨南大学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直接将开除学籍决定变更为其他适当的处分,同时赔偿因诉讼多年而直接支出的费用和因丧失学习机会造成的间接损失及精神赔偿。
暨南大学辩称:学期课程论文也是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研究成果的一部分,研究生理应严格认真对待。即便如甘露所言,其行为属于考试作弊行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规定,“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仍然可以给予甘露开除学籍处分,故开除学籍决定认定事实清楚、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依法维持原审判决,并驳回甘露在原一、二审期间未曾提出的赔偿请求。
再审法院判决:撤销二审行政判决和一审行政判决;确认暨南大学对甘露开除学籍处分的决定违法。
【裁判理由】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规定,学生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学校可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此处所称的“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系指高等学校学生在毕业论文、学位论文或者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章、著作以及所承担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中,存在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情形。所谓“情节严重”,系指剽窃、抄袭行为具有非法使用他人研究成果数量多,在全部成果中所占的地位重要、比例大,手段恶劣,或者社会影响大,对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等情形。
依据上述规定,甘露作为在校研究生提交课程论文,属于课程考核的一种形式,即使其中存在抄袭行为,也不属于学生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且情节严重的情形。《暨南大学学生管理暂行规定》及《暨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实施细则》中有关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规定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制定的,因此不能违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相应条文的立法本意。故暨南大学援引《暨南大学学生管理暂行规定》、《暨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对甘露作出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属于适用法律错误,应予撤销。鉴于开除学籍决定已生效并已实际执行,甘露已离校多年且目前无意返校继续学习,撤销开除学籍决定已无实际意义,但该开除学籍决定的违法性仍应予以确认。【适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八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
(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六)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七)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八)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七条 人民法院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不适宜判决维持或者驳回诉讼请求的,可以作出确认其合法或者有效的判决。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无效的判决:
(一)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但判决责令其履行法定职责已无实际意义的;
(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
(三)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者无效的。
教育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四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四)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五)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六)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第五十五条 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
第六十八条 高等学校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或修改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中央部委属校同时抄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并及时向学生公布。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规定,指导、检查和督促本地区高等学校实施学生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是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
(三)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法律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2009年8月27日修改,自2009年8月27日起施行。本案例适用的第二十八条内容没有变更。
第二篇:美国FG诉刚果案
姓名:曹晓群
学号:14020051 班级:14法学卓越班
美国FG公司诉刚果案
请结合国家豁免规则和中国有关法律,分析香港法院对上述案件是否有管辖权?
分析:根据案情我们知道此案件牵涉问题在于美国在香港法院对于刚果的起诉香
港法院是否有权审理的问题,这个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开始分析。
一是刚果是否享有国家豁免权,根据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第二
条规定。刚果满足国家豁免权的主体要求,另外此案虽涉及商业交易,但国家豁免原则是由主权国决定,在本案中,美国在香港法院起诉刚果,根据《基本法》第十三条规定,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与香港有关的外交事务,而中央授权香港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第十三条涉及宪制上的权力分配问题,香港获授权处理的是“对外事务”,只是“外交事务”的一部分,给予主权国家司法豁免权是中央国家独有的权力,香港并没有此权限。由于中央没有就国家豁免权制订全国性法律,香港法院只能依照中央行政机关的外交政策判案,中国政府采纳“绝对豁免权”原则,香港不能采纳其它原则。
二是香港法院是否享有对于国防外交事务的管辖权。根据基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中央政府负责外交事务,基本法第19条第1款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除继续保持香港原有法律制度和原则对法院审判权所作的限制外,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所有的案件均有审判权。”此条表明,香港法院原有管辖范围不变。这是一条原则性规定,但基本法第19条第2款还规定了限制和例外,即特别行政区法院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无管辖权”,审理案件中遇有涉及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的事实问题,应取得行政长官就该等问题发出的证明文件,上述文件对法院有约束力”。从上述基本法第19条第2款的规定看,不论香港回归前,香港法院是否有权管辖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在回归后,依照基本法,香港法院是无权管辖“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案件的。至此基本法第十九条列明本港法院虽然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但对国防外交等行为没有管辖权,法院必须与处理外交事务的行政机关口径一致,《基本法》应加于《普通法》之上。香港终审法院决定就该案提请全国人大释法的行为,这是终院确认了其宪法责任,即如果符和有关条件特区终院必须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释法,香港的管辖权问题涉及的是我国主权问题,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还是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因此贯彻中国政府的行政方针无可厚非。
因此从以上两点来看,香港法院对上述案件是没有管辖权的。
第三篇:喜讯┃韩国安城公司诉中国政府投资仲裁案裁决发布,中方完胜!
喜讯┃韩国安城公司诉中国政府投资仲裁案裁决发布,中方
完胜!
中方胜诉
2017年3月9日,“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项下的仲裁庭就韩国安城公司诉中国政府投资争端案发布裁决,驳回安城公司的仲裁请求。
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指出,安城案是中国政府作为当事方首个进入仲裁阶段的国际投资争端,仲裁庭在投资者的诉讼时效、最惠国待遇条款的适用范围等重要法律问题上支持了中方立场。中方对仲裁庭的条约解释和最终裁定表示欢迎。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地维护自身在国际条约项下的权利。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致力于扩大对外开放,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努力保护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案件经过
2014年5月19日,韩国安城住宅产业有限公司向中国政府送达仲裁意向通知。2014年10月7日,安城公司以中国政府作为被申请人,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提起国际投资仲裁。2014年11月4日,ICSID正式立案,案件名称为“Ansung Housing Co.,Ltd.v.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案号“No.ARB/14/25”。这是中国政府在ICSID被诉的第二起案件。但第一起案件Ekran案未进入审理阶段。2015年2月,申请人指定澳大利亚国籍的 Michael C.Pryles为仲裁员,中方指定的仲裁员为加拿大国籍的 J.Christopher Thomas,后于2016年7月替换为荷兰籍的Albert Jan van den Berg。2016年9月2日,ICSID制定美国籍的Lucy Reed为首席仲裁员。仲裁庭随即组成。2016年9月15日,中方向仲裁庭提出ICSID公约第41(5)条下的异议,主张安城公司的诉请“法律上明显道理”。随后,安城公司就中方的异议发表了两轮意见,中方对安城的评论发表了一轮意见。
2016年12月14日,仲裁庭在新加坡召开第一次会议和第41(5)条的听证会。
2017年2月15日,仲裁庭宣布结案。事实背景
据安城公司诉称,2006年,安城与江苏省射阳县相关部门签订合同,意欲在当地建造并运营一座高尔夫球场;地方政府承诺分两期提供3000亩土地给安城建造27洞高尔夫球场及俱乐部,并保证不在相关地区为其他企业颁发建造高尔夫球场的许可。在该公司建成18洞球场后,地方政府拒绝提供第二期的1500亩土地。此外,地方政府还未能制止一家中国企业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在附近地区建造高尔夫球场的行为。在球场无法实现盈利的情况下,安城公司于2011年10月以120万美元的低价将所有权利转让给某中国企业,从中国撤资。裁决及其理由
ICSID公约第41(5)条规定,在仲裁庭组成后30天内、第一次会议举行之前,被申请人可以提出申请人的诉请在法律上明显没有道理的异议;仲裁庭应当在第一次会议上或之后迅速就异议作出决定。(关于第41(5)条的规则和案例,请见任清:ICSID仲裁简易程序的规则和实践)三年时效
本案中,中方提出第41(5)条异议的理由是,安城公司至迟在2011年10月之前已经知悉或应当知悉其受到损失,而2014年11月4日ICSID立案之时已经超出了三年诉讼时效。安城公司则辩称,其到2011年12月才知悉其受到损失,同时三年诉讼时效的截止日期应当是提交仲裁意向通知的日期(2014年5月)或者提交仲裁申请书的日期(2014年10月),因此其仲裁申请并未罹于诉讼时效。
就诉讼时效问题,中国与韩国于2007年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中韩BIT)第9条第7款规定如下:尽管存在本条第三款的规定,如果从投资者首次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其受到损失或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三年,则投资者不能根据本条第三款提起请求。关于三年期限的起始日,仲裁庭指出,基于安城公司仲裁申请书中的相关表述,例如“2011年10月,安城不得不出售其在射阳县的全部投资,以避免进一步损失”、“2011年10月,安城公司别无选择,只能以远低于投资的价格将球场转让给一个中国买家”等,安城公司在2011年10月之前已经知悉其遭受损失。仲裁庭进一步驳回了安城公司提出的其在2011年12月完成股权转让之时才知悉受到损失的主张。仲裁庭表示,安城公司无视了中韩BIT第9条第7款中的“首次”一语;正如其他ICSID裁决所指出,只需要申请人知悉损失已经或将要发生即可,不需要其知悉损失的准确程度。仲裁庭的结论是,虽然无法确认具体日期,但可以合理推定安城公司在2011年夏末或秋初已知悉损失的发生。
关于三年期限的截止日,仲裁庭认为,“提起请求”在本案中指的是向ICSID提起仲裁请求。一方面,安城公司主张的其于2011年5月向中国政府提交仲裁意向通知这一时间点不构成“提起请求”。另一方面,中方主张的“提起请求”的时间点是ICSID立案日期也缺乏依据,因为立案日期晚于申请人提出仲裁申请的日期,而且“提起请求”的日期不能取决于具有不确定性的立案日期。仲裁庭最终认定的“提起请求”日期为安城公司向ICSID提交仲裁申请书的2014年10月7日(电子版)或8日(纸质版)。
鉴于安城公司于2011年10月之前(夏末或秋初)已知悉其受到损失,而到2014年10月7日才提出仲裁申请,仲裁庭裁决其请求超出了三年时效。最惠国待遇条款
安城公司的另一抗辩理由是,中国对外缔结的大多数BIT没有规定时效,因此基于中韩BIT第3条第3款——最惠国待遇条款,安城公司的请求不受三年时效的限制。
中方则表示,中韩BIT第3条中的最惠国待遇条款不适用于投资者-东道国解决,包括不适用于时效。
仲裁庭基于中韩BIT第3条第3款、第1款的文字认为,该条中的最惠国待遇仅适用于投资的“扩张、运营、管理、维持、使用、享有、销售和其他对于投资的处理”方面,不适用于东道国对投资仲裁的同意(包括不适用于时效)。同时,该条第5款规定在“寻求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构、主管机关的救济”方面应给予最惠国待遇,这也反证在投资者-东道国仲裁方面未给予最惠国待遇。裁决结果
仲裁庭最终裁决如下:
驳回安城公司的全部仲裁请求;
判令安城公司承担全部仲裁费用(仲裁员费用和ICSID秘书处费用,合计13.9万美元);
并承担中方75%的费用和支出(共向中方支付0.5万美元+26.7万欧元+138.8万人民币,利息另计)。简评
本案是中国政府在ICSID被诉的第二起案件,也是进入仲裁阶段的第一起案件。对于中方来说,本案结果可以称为:干净、利落、完胜!
站在法律人角度,我们首先可以从本案涉及的两个实体法律问题进行评析。第一,本案仲裁庭重申,时效的起算点是申请人首次知悉或应当知悉其受到损失之日,而不是其知悉损失的程度或准确金额之时;截至日是申请人向ICSID提交仲裁申请日之日,而不是提交仲裁意向通知之日或者ICSID立案之日。第二,中韩BIT的最惠国待遇条款不适用于投资者-东道国解决。但对这些条约解释系立足于中韩BIT的文本,基于投资协定“碎片化”的现实情况,并不必然能适用到中国政府或中国投资者今后的仲裁案件。
其次,从程序上看,本案从2014年11月立案到2016年9月完成组庭,中间历时近两年之久。相比其他一些案件,程序推进较为缓慢,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表明中方应对策略的成功。中方善于运用第41(5)条的初步异议程序,也显示出经历WTO争端解决案件的长期历练,中国政府(在律师协助下)也具备应对投资争端案件的能力。
最后,中国律师在本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中国律师未来在国际投资仲裁中包括代理中国投资者起诉外国政府案件中具有扮演更大角色的潜力。事实上,在案件最初阶段,中国律师就初步提出了以时效为由提出第41(5)条异议的思路;在磋商阶段,中国律师协助政府搜集、整理了大量事实性文件、资料,并协助中国政府与安城公司进行了多轮磋商或沟通。后记
从2015年初到2016年初,笔者参与了本案代理工作。作为本案律师团队的成员之一,笔者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政府取得完胜,同时也借此机会向为本案付出心血的政府工作人员和中外律师致以敬意!《投资仲裁观察》由从事ICSID/WTO争议解决的律师创办,内容包括投资仲裁最新案例、投资协定发展趋势、外国投资立法动态等。欢迎您的关注与参与。
第四篇:江苏诉转案工作规范
南通市海门工商行政管理局 12315“诉转案”案件处理工作规范
为更好地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商品和服务质量监管,加大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信息系统“诉转案”的办理力度,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局特制定 12315“诉转案”案件处理工作规范,对“诉转案”处理的有关要求明确如下:
一、“诉转案”的含义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处理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发生的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发现经营者有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等规定,将行政调解转为行政处罚,对经营者的违法违章行为予以立案查处。
二、“诉转案”的适用条件
(一)有明确的申(投)主体;
(二)有具体的申(投)诉请求、事实和理由;
(三)有明确的违法主体;
(四)有违法违章事实;
(五)违法违章行为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
(六)违法违章行为未超过两年的追责时效。
三、“诉转案”的适用范围
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受理中心及各分站在受理和调查处理消费争议纠纷申诉或投诉过程中,发现经营者或相关主体存在违法行为,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范围的,适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予以查处。
四、“诉转案”的处理程序
12315受理中心、各分局、经检大队等申(投)诉案件承办单位在处理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发现经营者或相关主体有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时,可以在按正常程序调解处理消费权益争议后,对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进行另案查处。但有可能造成证据材料隐匿、灭失、转移或者丧失原貌的情况下,应及时转立案程序,进行调查取证。调查处理的过程可以与调解过程同步进行,相互促进。转案件后,案件查处按照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进行。
五、实施“诉转案”的注意事项
(一)行政调解时限、处理流程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工商行政管理所处理消费者申诉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12315申诉举报工作的意见》、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12315工作规范》(苏工商消〔2010〕280号)等上级机关规定和本局规定执行。实施“诉转案”后,案件办理时限、办理程序按照《行政处罚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规定的时限执行,并严格按执法办案程序调查取证和作出相应行政处罚。
(二)“诉转案”中涉及有关12315业务信息系统登记、分流、受理、录入、归档等项规定的,按照《江苏省12315信息网络系统操作规范》执行。承办机构应当在进入调解页面后,点击“诉转案”,并在“描述说明”中将“诉转案”的理由或其他事项予以填写,系统将自动产生一条与申诉记录内容一致的待分流状态的举报记录,进行分流操作后,及时立案调查、办结、反馈、归档。
六、办理“诉转案”案件主要依据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商标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八)《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九)《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
(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
(十一)《工商行政管理所处理消费者申诉实施办法》;
(十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处理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若干规定》;
(十三)《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
(十四)《江苏省惩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
(十五)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12315工作规范》(苏工商消〔2010〕280号);
(十六)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
第五篇:施××诉季××民间借贷案.
施××诉季××民间借贷案
提交日期: 2010-09-27 16:45:33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0)浦民一(民)初字第6311号 原告施××,男,1959年9月7日生,汉族,住上海市××号。
被告季××,男,1961年3月5日生,汉族,住上海市××号,现下落不明。原告施××诉被告季××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施××到庭参加诉讼。被告季××因下落不明,本院依法公告告知其参加诉讼,公告期届满后被告季××未到庭,本院依法缺席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施××诉称,原告通过原告的妹妹与被告相识。2008年4月23日被告以家中有事需要花钱为由向原告借款人民币(以下币种同)30,000元,口头答应二、三个月即归还,但被告借款一个月后就不见踪影。故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归还借款30,000元,并要求被告负担交通费及利息损失共计3,000元。审理中,原告放弃对交通费的主张,变更利息主张为要求被告以本金30,000元,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原告自2010年2月20日至实际还款日止的利息。被告季××未作答辩。
经审理查明,被告季××在2008年4月23日向原告出具借条一张,借条上载明:“今借到施××人民币叁万元整。借款人季×× 2008年4月23日”。因被告未还款,以致引发诉讼。
以上事实,有借条一张及庭审笔录在案予以佐证。
本院认为,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本案被告向原告借款人民币30,000元的事实有被告出具的借条为据,本院依法认定。被告未能及时还款,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现原告要求被告还款并支付利息损失的诉讼请求,本院依法予以支持。被告经本院公告告知后未到庭参加诉讼,依法视为其放弃了抗辩和质证的权利,本院依法缺席判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第九十条、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季××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归还原告施××借款人民币30,000元;
二、被告季××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支付原告施××利息(以本金人民币30,000元,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从2010年2月20日起至实际支付日止)。负有金钱给付义务的当事人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625元,由被告季××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审
判
审
判
代理审判员
书
记
长
赵文龙
员
卢贤凤
王根林
员
刘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