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时间:2019-05-14 22:4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一篇: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会计理论的规范方法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以会计理论研究为其研究对象,旨在探索会计理论研究模式和规律的手段。同其他研究方法一样,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也是一种认识活动,也应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

 会计理论研究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主观观察、思维、分析,并得出符合逻辑化结果的过程。

一、会计理论研究的传统方法 

(一)归纳法

 归纳法是指对大量事项进行观察、计量、分类,从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归纳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观察并记录全部观察结果;(2)分析并将全部观察结果进行分类;(3)从观察到的分类结果的相互联系中推导出会计的一般概念和原则;(4)对推导出的会计一般概念、原则进行验证。

(二)演绎法

 会计理论研究的演绎法是指以会计目标、假设等为先决条件,推导得出能指导会计实务的准则及相应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会计理论演绎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首先提出目标和假设,即先决命名,它是施行演绎法的前提条件;(2)对前提命名进行推导,从中得出结论;(3)对推导出的结论进行检验证实,以确定结论正确与否;(4)用得到验证并确认为正确的结论去指导具体会计实务。

(三)伦理法

 伦理法又称道德标准法,是通过制定处理会计信息和编制财务报表应遵循的道德标准,来作为建立会计准则或理论体系依据的一种专门方法。

(四)社会学法

 用社会学法构建会计理论,强调会计信息要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或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五)经济学法

 经济学法是指构建会计理论时,将不同会计方法、技能的选择置于会计所在经济政策的影响下,使会计政策、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既能反映经济现实,又能与经济结果 衔接。

二、会计理论研究的现代方法

 会计理论研究的传统方法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管理的要求来构建描述性或规范性的会计理论,并用这种理论来指导会计实践,规范会计实务。近年来,西方会计理论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会计理论构建方法,而且已经逐渐被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者所认可,这些会计理论研究的现代方法主要包括事项法、系统法和实证法等。

(一)事项法

 事项法是在会计应该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信息目标下,来让会计信息使用者选择适用的事项信息。

(二)系统法

 会计理论研究的系统法就是将系统理论原理和方法引进会计理论构建中。按照系统法原理,任何一个系统中,都存在若干个小系统,每个小系统都有自己的构成要素和具体目标,同时也有使各自系统正常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不同方法。

第二节 研究会计理论的实证方法

一、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会计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基础在于:可证伪性、价值中立、可重复性。

(一)可证伪性,在理论渊源上,实证研究方法和实证哲学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它主要以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为基础。

(二)价值中立

实证理论认为,科学应该是客观的、价值中立的,反对任何先验的价值观对科学研究的影响,即方法论对理论是中立的,理论对价值是中立的。

(三)可重复性

自然科学研究必须满足可重复性的要求,实证会计研究的支持者也要求会计研究具备可重复性,任何人只要他接受了一些基本的假设,就可以重复某一研究过程,并得出相近的结论。

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渊源

 关于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渊源,目前在西方已达成了共识,认为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渊源于哲学中的“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实证主义流派虽历经几百年的演变,但其基本点,即“实证的”没有变化。只是又演化出许多分支而已,如20世纪20年代创建的“逻辑实证主义”。

三、罗切斯特学派和实证会计理论 (一)罗切斯特学派  罗切斯特学派在促使西方会计学界接受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改变会计研究侧重点方面,发表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文章,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会计界的研究思想、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改变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二)实证会计理论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瓦茨和齐默尔曼在总结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于1986年发表了专著《实证会计理论》。

 《实证会计理论》一书所阐述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 第一,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对会计信息效用的实证研究。 第二,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对会计在管制环境中作用的实证研究。 第三,实证理论运用到个别案例的检验和评价。

四、实证会计研究的特征

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改变了会计研究的侧重点,并且,扩展了会计研究领域,其具有的方法论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 1.获得经验知识的基本途径是观察和实践,而不是逻辑推理。 2.实证会计研究并不向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是向人们揭示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法,对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则由人们自行决策。

 3.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论问题,认为理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取决于理论与客观对象的对应关系的一致性程度。

 4.实证会计研究同样需要理论的支持和引导,需要用理论去捕捉经验事实。

 5.实证会计研究不可能对所有可观察事实和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五、实证会计研究的局限性  实证会计研究存在以下的局限性: 

(一)无法避免归纳逻辑的局限性。

(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试图根据代理理论等,建立反映各种因素与会计选择行为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但迄今难以确定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也没有办法确定哪一个因素居主导地位,同样地,至今尚未建立起模型,求获各种会计选择行为的相对成本。

(三)过分简化研究对象的复杂因果关系。

(四)过分偏重研究的定量化和模式化,在考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以及选择偏好、价值取向等主观因素方面,尤其在涉及某些行为特征的心 理反应、激励偏好、思维定势等问题的研究领域,这种研究方法很难发挥作用。

(五)因为无法排斥经济环境变化对会计方法的影响,所以,实证会计研究普遍存在观察误差现象。

六、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关系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哲学基础与研究思路存在差异,由此导致两种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各具特色,规范研究既可以采用归纳法,也可以采用演绎法,而以演绎法为主;实证研究多采用归纳法。

第三节 我国研究会计理论的方法

一、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现状剖析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问题尚未引起我国会计理论界的普遍重视,理论研究方法单

一、僵化,如重演绎法而轻归纳法,重抽象方法和规范方法而轻实证方法,重证实方法而轻证伪方法等。

二、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探索

(一)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层次

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体系应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马克思主义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第二层次为一般研究方法,即上述构建会计理论的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研究方法;第三层次为具体研究程序,即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

(二)关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几点说明  1.坚持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 2.明确区分归纳法和演绎法与描述性理论和规范性理论的关系。 3.大力开展实证法的会计理论研究。

第四节 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应用的评介

一、实证研究法在我国的应用

(一)我国资本市场效率检验

(二)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的研究

(三)会计选择的研究

(四)审计实务方面的实证研究

二、实证研究法在我国的应用的评述

(一)我国会计理论在实证方面的研究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二)在我国介绍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比较多,但质量不高,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还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近两年。

(三)在研究课题方面,我国的实证研究领域覆盖了证券市场、会计选择、审计研究三个主要领域,但每一领域都未能深入研究,尤其是在会计选择方面,还没有公开发表的规范的会计选择对股价影响的文献,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在研究方法方面,我国的实证研究基本上都是采用国外七、八十年代的研究方法,把它搬过来运用于对我国的研究,而没有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五)在样本的选取方面,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产生较晚,有关数据的时间序列较短,这先折了有关研究的可信度。

(六)在研究人员方面,由于实证研究要求研究人员有较宽的知识面,对知识结构也有特殊要求,而且工作量很大,所以,能适应实证研究的研究人员不多,在我国主要由一批年轻人组成。

三、对我国开展实证会计研究的几点认识 

(一)要明确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方向

(二)引进西方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

(三)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

四、进行实证会计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一)实证会计研究应以对会计运行的实践为前提,从实地调查入手,记录发展过程,整理事实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初级抽象和概括,建立模型,说明和提炼新概念、新范畴。

(二)实证会计研究应注重事物发生过程。

(三)实证会计研究除研究会计因素外,还应注意引入非会计因素。

(四)实证会计研究要求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叙述方法,以研究会计运行为已任的实证研究方法,使人们认识会计问题的方式变换了一个角度:研究的起点不是由规范会计理论出发,而是从会计事实出发,建立模型;研究的侧重点不是对会计属性的判断和辨识,而是对会计运行过程的分析和探讨;研究的目的不是解释和论证方针政策和会计制度,而是认识和运用会计作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叙述方式上也要求改变“正常”顺序。

四、我国迫切需要进行实证会计研究的领域

在验证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过程中,对市场效率及其条件进行考证和分析,这是前提,如不加以关注和引导,就必然将我国的实证会计理论研究引入歧途。然后,再进行下列研究:

(一)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选择行为的研究

(二)进行会计信息与证券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

(三)关于审计实务的实证研究

第二篇:会计监督理论研究论文定稿

X X 大 学

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 目: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学 号: 姓 名: 年 级: 学 院: 系 别: 专 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摘要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各种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有增无减,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难点和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削弱了会计工作为经济管理服务的职能,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干扰了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必须从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个方面构造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才能解决我国目前会计监督弱化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会计环境和会计报告质量。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监督弱化;完善机制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目 录

一、会计监督概述„„„„„„„„„„„„„„„„„„„„„„„(4)(一)会计监督的概念„„„„„„„„„„„„„„„„„„„„(4)(二)会计监督的要素„„„„„„„„„„„„„„„„„„„„(4)1.监督主体„„„„„„„„„„„„„„„„„„„„„„„(4)2.监督客体„„„„„„„„„„„„„„„„„„„„„„„(4)3.监督内容„„„„„„„„„„„„„„„„„„„„„„„(4)

(三)会计监督的特点„„„„„„„„„„„„„„„„„„„„„(5)

1.合法性„„„„„„„„„„„„„„„„„„„„„„„„(5)2.合理性„„„„„„„„„„„„„„„„„„„„„„„„(5)3.综合性„„„„„„„„„„„„„„„„„„„„„„„„(5)4.及时性„„„„„„„„„„„„„„„„„„„„„„„„(5)5.双重性„„„„„„„„„„„„„„„„„„„„„„„„(5)

(四)会计监督的构成„„„„„„„„„„„„„„„„„„„„(6)

二、内部监督„„„„„„„„„„„„„„„„„„„„„„„„„(6)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概述„„„„„„„„„„„„„„„„(6)

(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目标„„„„„„„„„„„„„„„„(6)

(三)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7)

三、外部监督„„„„„„„„„„„„„„„„„„„„„„„„„(8)

(一)社会监督„„„„„„„„„„„„„„„„„„„„„„„„(8)

1、社会监督的基本概述„„„„„„„„„„„„„„„„„„„(8)

2、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8)

(二)国家监督„„„„„„„„„„„„„„„„„„„„„„„„(8)

1、国家监督的基本概述„„„„„„„„„„„„„„„„„„(8)

2、国家监督的主要形式„„„„„„„„„„„„„„„„„„„(9)

四、会计监督现状„„„„„„„„„„„„„„„„„„„„„„„(9)

(一)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不力„„„„„„„„„„„„„„„(9)

(二)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10)

(三)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10)

五、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10)

(一)利益驱动,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10)(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10)

(三)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10)

(四)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11)

六、完善监督机制„„„„„„„„„„„„„„„„„„„„„„(11)

(一)加快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体系,为会计监督提供法律保障„„„„„„„„„„„„„„„„„„„„„„„„(11)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实施会计委派制度, 强化法人会计责任„(11)

(三)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12)

七、总结„„„„„„„„„„„„„„„„„„„„„„„„„„(12)参考文献„„„„„„„„„„„„„„„„„„„„„„„„„„(13)致谢„„„„„„„„„„„„„„„„„„„„„„„„„„„„(14)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一、会计监督概述

(一)会计监督的概念

会计监督,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职权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

(二)会计监督的要素

1、监督主体

会计监督主体是指会计监督行为的具体实施者,任何有权对会计活动施加影响的机构和人员都属于会计监督主体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这一规定明确了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主体。在中国,会计人员作为会计监督的主体,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会计人员是国家财经法规的维护者;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又是本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要维护本单位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会计监督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主要表现在,当国家利益与单位利益不一致时,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往往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原则性。

2、监督客体

会计监督的客体是指会计监督行为的具体承受对象。在实践中,可将会计监督客体分为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和会计行为三个方面。

3、监督内容

(1)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监督,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合法;

(2)对各种财产和资金进行监督,以保证财产、资金的安全完整与合理使用;

(3)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以保证财务收支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4)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及其他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以保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证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合理;

(5)对成本费用进行监督,以保证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6)对利润的实现与分配进行监督,以保证按时上交税金和进行利润分配,等等。

(三)会计监督的特点

1、合法性

会计监督是法律赋予会计的权力。它要求会计在法律法规范围内,监督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的财经制度进行,每一步骤、每一重大决策必须符合法律规范。这是社会主义会计社会属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会计监督受法律保护。

2、合理性

所谓合理,就是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任何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经济活动,会计都有权而且应当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会计人员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准确,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也有权予以拒绝。会计把好这一关,是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3、综合性

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经济活动的计划到实施,从资金的使用到经营成果的分配,都需要进行会计监督。同时,会计监督又是全方位的,国家的经济、物价、税收、财务、金融和劳资等政策执行情况,最终都反映在会计工作中。其他经济监督多带有专业性,而会计监督既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又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方面,所以具有综合性。

4、及时性

会计人员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控制、预测和决策。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发现问题早,监督比较及时,有利于问题的迅速解决,避免造成损失。

5、双重性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员以参与者的身份直接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进入经济活动之中,进行核算反映、控制和监督,这是其他经济监督所办不到的。因此,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这就决定了会计监督具有双重职能,不仅为了本单位的微观经济事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实行会计监督,也是为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而实行会计监督。

(四)会计监督的构成

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会计法》的修订和实施,形成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在监督形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比以前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而且三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内部监督是基础,具有自律性;社会审计监督是补充,具有鉴证性;政府部门监督是主导,具有权威性、强制性。

二、内部监督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概述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实际上是一种微观层面的监督形式,具体由企业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等对企业的会计工作、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经营成果等各方面进行核算监督和制度监督。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目标

1、保证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内进行。

2、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3、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资产与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

4、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适当的会计账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5、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和及时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三)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1)经济业务事项的办理、记录以及资产的维护保管等应该指派给不同的个人或者部门。

(2)办理经济业务事项各个步骤应该指派给不同的人员或者部门承担。

(3)会计工作的责任应该划分。

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应当明确

(1)单位的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范围应该划定。除了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以外,所有对单位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有重大影响或者产生风险的借贷、交易、担保、往来等经济业务事项都应该纳入重大业务事项的范围。

(2)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人员和执行人员应该实行分离。不允许决策人同时又是执行人,应该使决策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透明度,使决策在监督之下作出和执行。

(3)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应该有固定的程序。每一步骤要有一定的条件,并办理相应的手续,留有文字记载和依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此办理所发生的会计事项。

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性质和经济业务范围,对本单位的财产清查作出规定,明确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一般应该一年至少一次。

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对于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而对本单位的经营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三、外部监督

(一)社会监督

1、社会监督的基本概述

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做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它是一种外部监督。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社会监督包括了法定监督和非法定监督两种类型:法定监督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依法实施的监督,监督目标由审计准则来设定;非法定监督的典型表现是群众监督。此外,单位和个人检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也属于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范畴。

社会会计监督的主体主要是注册会计师,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是指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注册会计师进行会计监督不像国家监督那样由国家各监督部门主动去执行,而是受委托被动地执行监督,并且注册会计师不能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而必须由会计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并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2、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1)依法承办审计业务,包括审计企业财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等,并出具有关的审计、验证报告。承办审计业务是注册会计师的主要工作内容。

(2)承办会计咨询、服务业务,包括设计会计制度,担任会计顾问,代理纳税申报,拟订合同,培训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人员等业务。

(二)国家监督

1、国家监督的基本概述

国家监督也称政府监督,也是一种外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部门代表国家对各单位和单位中相关人员的会计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以及对发现的违法会计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这是中国经济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单位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实行的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2、国家监督的主要形式(1)审查监督

我们知道国务院以及各级人民政府都有审计机关,审查监督也就是政府审计监督,是国务院审计机关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各级政府的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各单位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

(2)财政监督

中央有财政部,下面各个地区有财政局、财政所等财政部门,财政监督是指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资金积累、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及其成果所行使的监督。

(3)税务监督

主要是各级税务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对各单位的纳税和影响纳税的事项所实行的监督。税务机关有权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会计报表和有关资料等。

(4)金融监督

金融监督主体主要有银行体系、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这些部门利用信贷监督、结算监督、现金管理、工资基金监督等形式,促进各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帮助各单位提高资金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国家财政监督除了这些主要形式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监督形式,例如工商部门对工商企业的监督,对于那些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的企业不予办理登记注册或年检。

四、会计监督现状

(一)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不力

许多企业为了局部或少数人的利益,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欺上瞒下,随意利用会计程序进行技术处理,会计报表严重失真。例如,编造假账,挤占生产成本;随意核销费用,偷税漏税;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虚报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盈余,欺骗国家。

(二)企业管理机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

(三)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最终要靠会计人员来完成,因而会计人员素质也就成为影响会计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对于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和生产经营中不符合效益原则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使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些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弱,不能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日常核算工作不符合规范,平时出了问题还不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而会计人员思想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法制观念淡薄,则会出现知情不举、串通舞弊、监守自盗等违法行为,使会计监督职能失效。

五、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一)利益驱动,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效益往往是事业单位追求的的惟一目标。单位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企业管理者,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

(三)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

目前,在一些单位中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企业管理者,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四)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不学法、不守法、不执法,以不知情为由,有意无意地制假,不能真正完成会计监督的使命。会计人员缺乏执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往往是根据领导的意思来办事,没有根据事实说话;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六、完善监督机制

(一)加快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体系,为会计监督提供法律保障

充实和完善以《会计法》为龙头的一整套会计法规体系,抓紧制定和颁布《会计法》实施细则,明确违法处罚的定量、定性标准,加强会计监督的“刚性”;同时,对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计工作规则等会计法规要加以修改完善;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准则,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加大处罚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责任人予以曝光并给予处罚;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向全社会大力宣传财经法规,使绝大多数公众了解、掌握国家的有关法规,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各单位领导要带头执行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做懂法、守法的表率。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实施会计委派制度, 强化法人会计责任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使会计监督落到实处。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将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企业分离;制定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制度,严格、定期进行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财产清查;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为会计工作者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保障。

(三)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途径。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使会计人员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其职责;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实事求是和依法办事的思想,培养客观、真实、公正的工作作风,这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并为之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及时更新知识,适应新形势;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将会越来越复杂,这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只有熟练掌握会计知识,及时了解最新法规,充分把握风险,才能做出理性判断,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做好会计监督。

七、总结

会计监督是一项涉及面极其广泛的经济基础工作,只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协同一致,才能将会计监督落到实处,才能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健康地发展。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赵玉民,《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年第10期; [2]湖州市财政局课题组,《加强我市会计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浙江财税与会计》,2003年第2期;

[3]周丽君,《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7期; [4]顾建平,《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财会研究》,2001年第10期 [5]高一斌.《我国〈会计法〉的制定与发展》[J].《会计研究》,2005:(8).[6]陈留平.《对〈会计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5:(12).[7]张敦力.《论我国〈会计法〉的进一步修订与完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5)[8]《经济法学》(第二版):潘静成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二版:

[9]赵玉民,《林业财务与会计》,《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2002年第10期; [10]《浙江财税与会计》,湖州市财政局课题组,《加强我市会计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2003年第2期;

[11]周丽君,《财经理论与实践》,《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2001年第7期; [12]顾建平,《财会研究》,《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2001年第10期 [13]郑胜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福建财会》,2003、2 [14]宋昕:《内部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预防对策》,《山东建筑》,2000、3 [15]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2002年6月第1版。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致谢

行文至此,我的这篇论文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我三年的大学时光也即将敲响结束的钟声。离别在即,站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上,心中难免思绪万千,一种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生我者父母。感谢生我养我,含辛茹苦的父母。是你们,为我的学习创造了条件;是你们,一如既往的站在我的身后默默的支持着我。没有你们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谢谢你们,我的父亲母亲!

育我成才者老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杨成双,这篇论文是在杨老师的悉心指导与鼓励下完成的。杨老师在我撰写论文过程中提供了很多专业性的指导。杨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都将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感谢会计2013级的同学们。两年来,是同学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一起亲历了大学的别样生活,愿同窗友谊之树长青。

第三篇: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论文范文

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论文范文

会计基础(Basic Accountancy)是指会计事项的记帐基础,是会计确认的某种标准方式,是单位收入和支出、费用的确认的标准.对会计基础的不同选择,决定单位取得收入和发生支出在会计期间的配比,并直接影响到单位工作业绩和财务成果。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选择。

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篇1

前言

在乡镇基础会计工作的研究调查中,发现了许多不利于财政政策审计和判断的错误,出现了许多管理上的漏洞。在一些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的员工中,存在许多没有专业性知识的人员或者是经验不足者,导致账目不明漏洞百出的现象显而易见。为了加强乡镇的基础会计工作的严密性,必须进行有效而又合理的措施,形成更加完整的管理基础会计的管理的体系。从而促进乡镇的基础会计的稳定发展。

一、乡镇会计基础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在乡镇的会计工作中缺少有效的监督

随着乡镇的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来源不断增多,乡镇的财政流动也会不断变多,这就使得会计基础的工作更加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而目前的乡镇财政工作中缺乏合适的监督,使得乡镇财政的收支状况不明。虽然有相关的法律条令,但是缺少切实的保护和实施导致实际与工作跟不上调配,致使财政的内部环节与会计的基础工作上的环节连接不上,还有就是在乡镇财政会计基础工作中的监督概念相对模糊,而使会计的监督与审查的职责、权限的内容有待明确。

2.在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的人员的素质配置

在众多会计基础工作的问题上人员的配置不够完善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具体体现在工作人员的能力不足和人员配置不合理,使得在交接工作的时候不到位,财政账目的出现不真实、不合理更严重的是不合法。导致各种各样的相关的问题处理不当,这些都是人员素质不够先进而引起的。例如,原始凭证丢失或者是没有对其中的账目进行正确的记录和保存,内容的形式不规范,使得乡镇的会计基础工作出现众多的不合理、不准确、不及时等现象。

3.在乡镇会计工作中会计具体核算不准确

乡镇财政的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入帐不规范。原始凭证不规范、不完整、不真实,最常见的问题是一些相关的就要素填写不完整,乱改发票日期、单位、金额等,没有经过审核人的审核、签署、证明、经办和签批人等要素,更加严重的是经济业务和数字不真实的虚假发票。乡镇会计记账凭证填写不规范。随意填写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与实际的发生也不一致,附带的张数计数不正,批改错漏、记账人员的印章不经过严密保管。在乡镇经济业务当中发生的流动较少,出纳等会计科目做不到日清月结、及时查账等要求。对新出台的乡镇会计基础法律及新出台的会计核算要求不学习,仍然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用过去的方式进行审核等会计工作,科目使用随意,导致前后对账不一致,过分地依赖电脑等速成工具导致乡镇再无及报表没有对比分析。

二、针对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的解决措施

1.重视乡镇会计基础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随着乡镇经济的兴起和竞争的日益严重,还有对外的公开性的提高,准确的会计信息对于乡镇的发展有着更严格的要求。为此,需要组织会计人员反复学习会计的相关法律,强化依法监督,服务人民的态度,加大对乡镇会计基础人员的后续教育力度,使他们熟练的掌握会计业务,及相关知识与会计准则,刑侦的财政部门也要对此进行严格的监督提高整体的素质。

2.加强乡镇政府对会计基础人员的干预

新出版的乡镇会计法中规定政府是会计责任主体,应对本乡镇的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只有加强对乡镇的会计基础工作人员的干预监督,才能保证在其工作中的真实有效性,才能真实的记录本乡镇的财政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能够因为不方便的懒惰心理而造成人员的干预不到位。如果像乡镇的会计工作都做不好的话,更别提其他了,这将直接造成国家的财政预算的准确度。

3.有效的实行工作人员责任制

随着这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确保乡镇会计工作有效的进行,必须实施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明确政府公共财物和服务的质量和规模,必须要有资金的流动和登记,防止一些乡镇干部随意的调动业务安排,起到了互相负责的态度,有效的防止政府会利用公共财产来购置政府公共设施,提升会计人员的记账真实性。

三、结束语

目前乡镇会计基础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采取适当可行的办法可有效地规避风险和带来的财产损失,更加完善乡镇政府的工作体系,确保人民的财产不浪费,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将国家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虽然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和更好的反应乡镇的经济收支与相关的业务活动,还需进一步的加强和沟通。

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篇2

我国经济市场在不断发展,市场的体量在逐步增大,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会计学这一学科应运而生。会计基础理论是在原有的会计学基础上形成的,但近年来这一课题的发展缓慢,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要求,所以创新成为这一学科当前发展的重点内容。本课题旨在提高会计基础理论的科研水平,借鉴国外这一学科的发展经验,使其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现状,促进经济长远发展,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相关资料参考。

一、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

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会计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对象、会计职能等。会计环境指的是外部原因对会计系统的影响,包括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等学科内容。良好的会计环境使企业乐于使用会计信息,使企业乐于用会计程序与方法管理企业,也使企业乐于为人们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等。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AIS)涵盖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数据,系统、连续、全面综合地给出了企业的效益状况,成为企业未来发展和管理的重要数据来源。会计对象指的是会计工作的特定对象,也就是会计工作每天要统计、监督管理的内容,具体的工作为:为自己所在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经营和业务中资金流动方向的统计和监督。会计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把会计职能分为以下两方面: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但会计职能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会随着企业的需要进行相应调整。随着会计基础理论的发展,会计职能发生了很多分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与控制,反映与监督,反映、监督与分析、考核与评价等等。

二、会计基础理论的特点

会计基础理论具备几个显著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客观性。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会计事物的统计、监督及最终得出的结论必须要客观,即实事求是地反映自己了解到的情况,不加入任何主观观点和臆想,不阻碍企业高层对企业发展的判断。第二,规范性。企业遵循会计人员工作的特点和内容,制定出会计人员权利范围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这样的制度来进行自己的工作。会计基础理论的客观性和规范性,有利于保证相关的会计工作平稳有序、有效的运行,除此之外,其还有着系统性、前提性、支持性等方面的特性。

三、会计基础理论的作用

1.认识作用

会计基础理论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它的认识作用。通过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会计人员能很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状况,同时对自己所要做的工作有一个大致了解;通过这些理论知识,对企业中存在的和会计实务相关的问题予以解决,促进企业健康长久发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会计基础理论在财务问题方面的作用为:在会计事物的判断中承担着认识作用,即企业在发展中若遇到相应的财务问题,会计大致了解企业财务的经营规律和总体发展趋势后,采用一系列措施弥补财务上的缺失,降低财务缺失给企业造成的经营损失。

2.指导作用

会计基础理论指导着企业的长远经营。比如:会计基础理论的专业内容,大大提高了财务的统计整合能力,会计人员也运用这一学科的专业知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财务方面的数据统计整合工作。所以我国企业开始大力培养相关会计人才,具体培养方式有以下几点:企业领导在重大会议和讲话场合宣传会计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同时对公司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新的会计理论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创新认识,促进理论知识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最重要的是要求会计人员规范操作,以避免统计核算错误,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基础理论也在一系列的统计核算工作中,梳理出一条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财务规划方向。企业领导通过这些信息,如财务报表,能够清楚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调整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规划方式、产业结构、业务交流等,有利于企业根据相应的问题制定更好的解决策略。

3.教育作用

教育作用主要是帮助教师根据会计基础理论的专业知识,指导相关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会计基础理论教学旨在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统计整合业务数据方面的能力。学校的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这些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熟练应用相关技能,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难题。

四、会计基础理论发展的关键

1.坚持解放思想

会计基础理论的发展受到两方面的制约: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文化因素、管理因素、法制因素和会计实践等。主观因素主要是研究者的个人好恶,如价值观、科学理念等,其中价值观是指自我对工作的意义的思索——工作到底是为什么,是为自己名利双收,还是为国家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科学理念即对工作规则的遵循情况,有些会计工作者工作态度自由散漫,不能在相应的制度规范下很好地完成企业交给其的任务。或者一味求快,降低工作质量,导致工作在很多细节上出错,影响公司的整体效益。另外,有些人过于遵循相关的制度规定,死板教条、墨守成规,觉得层出不穷的状况加大了工作难度,以至于在发生意外状况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些情况发生的根源就是会计工作者的思想还不够开放,不能与时俱进地看待新问题,根据新的形势做相应调整。因此,在对相应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帮他们消除“理论无用论”“法规代替论”“畏难情绪”和“崇洋思想”,使他们能够真正对会计基础理论有一个正确而深度的了解,这样在以后遇到问题时,处理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不害怕任何困难。

2.坚持推陈出新

笔者抽取了近十年来出版行业出版的会计基础理论的书籍,来说明该行业知识结构的转变。自20**-20**年之间,13家出版社出版很多关于会计基础理论的图书,分别有《基础会计》《会计基础》《初级会计》《会计原理》等,具体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以“核算型”作为主体编写的教材最多,有17种,其次是“核算主体型”,最后是“核算管理型”,从教材的编写成果来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说明会计基础理论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创新,也更能代表时代要求。

五、结语

会计基础理论是一个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最终目的是为企业服务。通过详细而精确的统计和监督,使决策者时刻把握企业的财务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时,要注重创新的巨大作用。在新形势下,应根据相应的会计环境、条件和企业需要,加深对会计本质、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模式、会计规范、会计现代化的探索,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摸索实践,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长远发展。

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篇3

1相关理论概述

1.1会计基础工作的涵义

会计基础工作属于经济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通常需要制定财务人员责任制、填报会计资料、运用会计基本科目、登记各类账簿、编制财务统计报表、保管财务资料、进行财务转账等。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企业集团式发展模式的逐渐形成和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金融工作的管理难度,因此有必要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这对维护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十分重要,同时可以有效提供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必须对此拥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经济秩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可见,会计基础工作的意义重大,它在提供基本会计信息的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1.2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

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一般都被称作是会计基础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取得、填制、审核、传递、保管、会计形式、设计、准备和审计要求、提交截止日期等。会计表格、设计、准备和审计要求;档案存档要求、保管人截止日期、移交程序和销毁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应用到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中,既是基础的会计信息又较为广泛。对于会计工作人员而言,对待会计基础工作要更加严谨和规范,同时要认识其重要性,发挥会计基础工作的相关职能,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助力。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交流与提高进行商业决策效率和对于经营状况进行合理真实的反映的首要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晴雨表”,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情形之下商业合作投资的各方主体分配利益的直接依据。只有通过规范化的会计工作路径,才不至于让企业在利用会计信息是出现解读失误,利益分配不合理等情况的出现。综上,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迫在眉睫。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具体措施

2.1要加强员工对于规范性的思想认识

企业中员工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有序的进行,企业的监督机制才能有效的实施。同时,企业中应该不断地建立并完善相关监督机制,使会计监督更加细化,这样更有利于员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外,要从根本上提高对会计工作规范性的认识,建立微观和宏观的监督机制,工作中要分工明确,切忌一人多岗和一岗多人。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根据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来进行调整,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建立健全高效的监督管理审核机制

企业中会计工作管理负责人员要监督和检查会计基础工作的完成情况,并能够不断地引导会计人员增强职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会计基础工作,从而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会计工作管理负责人员要认真履行相关职能,对于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同时会计人员要配合监督部门的工作,以推动监督工作的高效完成。对于会计审查机制的制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要加大工作的力度,对审查要实行检查和抽查两项结合,对于发现的问题必须严惩,对于较大的资金调动和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才能批准,一经发现违纪行为立即交由相关司法部门处理。同时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人员要定期学习会计的新知识和业务技能,以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必须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对资金监管要作为首要的会计管理工作内容来抓,通过对资金的严格把控,可以更好地保证资金的安全,从而有效地使用和分配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化价值,一旦资金审批,要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款项等现象的发生。只有进行严格的资金监管,才能保证企业经济的发展稳中有升,这也是会计基础工作得以有效保障的重要内容。会计工作管理的重点内容是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供保障。《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企业的业务发展过程必须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管制度。设置定期轮岗,保证资金安全正常运行。通过多种制定并行,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更真实完整地参与企业的运作。

2.3全面提升会计基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企业中要定期开展会计人员的相关培训,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行业的发展动向,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再学习。社会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是飞速的,会计相关政策以及税收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所以企业中相关会计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以更全面的知识储备投入到工作中,另外会计人员还要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知法懂法并守法,提高其工作的严谨性,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企业除了要定期开展会计人员的培训外,还要鼓励会计人员进行自我的学习和继续教育,学习会计的多方面的技能,使会计人员有更加全面的会计知识,最终提高其会计的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做到公平公正、客观认真、依法行事等,对会计岗位任职人员要有严格的任职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人员严禁录用。任何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切新事物的源泉,会计人员的发展也不例外,会计人员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后,要结合自身的知识去主动提供新建议,新对策,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使会计工作能够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企业中更应该注重绩效考核,岗位职责和分工更要明确,定期的考核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以督促会计人员更加有效地工作,对于考评不合格的可以进行下一期的考评,或者是对其进行培训,以不断地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以实现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标准化管理。

2.4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要不断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而言,要根据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将会计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划分明确,一般情况下企业中评级指标是通过内控制度来确定的,所以管理会计的主体间除了要进行经营管理外,还要对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并最终解决问题。企业中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由两部分组成,即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使会计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同时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助推力。对于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而言,其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不定期地对制度进行完善,针对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发生的问题,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和政策的变化,进行有效的调整和预防。与此同时,要较快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对监管制度进行完善和细化,避免一些资金浪费和管理不当的现象发生,根据企业中的实际需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条款,为会计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3结语

企业中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各项工作的根基,同时也是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命脉之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更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利用相关会计信息体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内容,使企业全体员工能够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提供可靠、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不断地为企业的发展助力。

第四篇:记忆方法:开发记忆潜能的理论研究

本文集资料共4个分类: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快速阅读、潜能开发。每个分类都有多个资料,可在百度文库、新浪爱问共享、豆丁文库中直接搜索:“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快速阅读:”“潜能开发:”,即可找到更多资料。

(1)中外名人对记忆重要性的感悟

记忆对于人类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都致力于记忆的研究,并留下了启发后人的感悟。在古远的年代,为数极少的人对记忆重要性的感悟被作为名言流传下来,如中国张载的“不记则思不起”等。而在现代,有更多对记忆重要性的感悟被作为名言广为流传:

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

记忆。——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

记忆是一切事物之宝,是守护者。——基开罗

记忆对于理性的一切是必需的。——巴斯卡路

没有记忆力的脑袋,等于没有警卫的要塞。——拿破仑一世

记忆好像是一个

神话里的筛子,筛去了垃圾,却保留了金沙。——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

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记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英国哲学家培根

“假如没有记忆力,我们便会成为转瞬即逝之物。从将来看过去,所看到的便会是一片死寂而已。而所谓现在,随着它一分一秒地流逝,也会一去不复返地消失在过去之中。基于过去所产生的知识和技能都不可能存在,就连我们一生中实际上持续不断地进行的,并且使我们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的学习活动也不可能存在。”

——C·л·鲁宾斯坦

记忆明显地扩大了人的认识能力,为个人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保证个人在一生中的和谐,并用全人类积累的经验来使人变得更为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便是由或明或暗的记忆形象织结而成的。回忆是人现实的精神财富,是人内在的精神资源。——前苏联N·M·罗泽特(《记忆力漫谈》一书的著者)

优秀经验分享:太多的人总是抱怨学不进去,记不住,思维转得慢,大脑不好使,吸取知识的能力太差,学习效率太低。读书的学习不好,经商的赚钱不多!作者本人以前也和读者有着同样的困惑,在我考上公务员,然后后来又转行经商,然后再读MBA,后来再考托福,一路的高压力考试中,从开始就学习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包括各种潜能开发培训班都上过一些,还有吃补脑的药也有一些,不过感觉上懂了理论,没有太多的实践,效果不太明显,吃的就更不想说了,相信太多的人都吃过,没有作用。06年的时候,无意间在百度搜索到一个叫做“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的产品,当时要考公务员,花了几百块钱买了来练,开始一两个星期没有太明显的效果,但是一个月的训练之后,效果非常理想,阅读速度和记忆能力在短时间内提高很多,思维这些都比以前更敏捷,那个时候一两个小时可以看完一本书,而且非常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这个能力在后来的公务员考试、MBA、托福以及生活中都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我,这也是我今天要推荐给诸位的最有分享价值的好东西(想学的朋友可以到这里下载,我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基本上30个小时就够用了。非常极力的推荐给正在高压学习的朋友们,希望你们也能够快速高效的学习,成就自己的人生。最后,经常学习的同学,我再推荐一个学习商城“爱贝街”,上面的产品非常全,有一个分类是潜能开发,里面卖的产品比市场上便宜很多哦~(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

千百年来,人类依靠记忆积累经验、自立生活;凭借记忆得到的能力去创造行动、改造旧社会、征服大自然,到达理想的彼岸。假如没有记忆力,人就如同行尸走肉——过去和现在所接受贮存于脑中的一切信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都将一去不复返地消失在过去之中,智力和技能亦将荡然无存。(2)对记忆的特点的研究

进入二十世纪,各国相关学科的科学家们在近百年里发挥了各自独有的优势,研究了记忆的特点,并取得了趋一的如下认识:

①易变性

每个人对知识、经验、事件、物品„„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都是原封

不动的。其中的一些常在莫名其妙地变化着——内容或形式或形象在潜移默化地或多或少地改变着;一些原有的经验在新经验的不断记住中不断地丰富完善,有的内容或形式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新,对此,有人取得了心理实验学的依据:

实验1: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一次心理学家乌尔夫拿出一张脸微向左偏的人物肖像给一位富有经验的艺术家看。几天之后,他要这位艺术家回忆他所看到的那张肖像,这位有经验的艺术家随即速写了一张——画中人的脸向右转过了一半。过了一个星期,这位有经验的艺术家凭记忆又作了一张画——只画出了人物肖像脸的一个侧面。乌尔夫解释道,随着时光的流逝,一旦显露出特征比如头微偏,便下意识地以更为明确的不容分辨的形式表现出来——把头整个偏向一边。

实验2:

巴特莱特曾将一张画依次给18个人看,要每个人最后画出。结果有8个人画的显然不同。因此,巴特莱特强调说,记忆包括重现与创造性的重新构造两个方面,记忆的表象在某种程度上被想像、形象补充着,同想像、形象结合着。

实验3:

有人在回忆“降落伞慢慢地落下来了”这个句子时,用“掉”字替代了“落”字。在这里,遗忘表现为同义词代换,即在无意中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义相同的词。

②不可见性

不可见与非直观性,是记忆的一个重要特点。只要你不肯将记在脑中的内容转录——说、写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出来,别人就无法得到它。③不完全可靠性

回忆起来的知识、经验、事件、物品的形象等,不能确保是首次识记时的原型。其中的一些可能随着时间的顺延而莫名其妙地变化着,可能向着更完备的方面变化;可能出现残缺;还可能走形或变样;亦可能整体地或局部地扩大或缩小。

实际上,是记忆的易变性产生了回忆时的不完全可靠性——不完全准确性。

有时,背景知识广博的人在回忆过程中常会不加区别地使用相似的词语、同义的概念,因而就产生了虽无碍大局但不全是原型的记忆。

④瞬捷性

正常人的大脑可在一眨眼之间记住感兴趣的知识、经验、事件„„

据研究,在50毫秒至半秒钟的时间里,人脑可以记住4个不同的数据。

人们所记住的内容,在日后取用时也具有瞬捷性。

瞬捷性还表现在,能与短瞬间去比照记住的信息,如此事与彼事、近事和远事、过去和现在、中国的事与外国的事、公事与私事„„

⑤潜力大无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正常人的记忆潜力都大无穷。达尼尔·达宁还将“记忆”与“力”化合为记忆力,并形象地描述说:“我们的记忆力活像娃娃抱(一种农妇装束的玩偶,一般以木质制作,最外边的一个个头最大):卸下一个,里头还有一个。”

(3)对记忆定义的研究

在古希腊大悲剧诗人阿斯基洛斯的“记忆是智慧之母”的定义之后,二十世纪的各国相关学科的研究者们都发挥了各自独有的优势,对记忆的定义进行了不同风格的研究。

总的来说,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的反映,亦可视作是经验的保持,有时在保持中还经历了一个积极的创造性过程。

分开来讲:

①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是大脑的一种复杂而又积极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认知(再认)或回忆这三个依序发展又密不可分的环节,还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征与联系,是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

保持——暂时联系的痕迹在脑中保留,表现为巩固已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再认——事物重新呈现时能够再认识;

回忆——事物不在当前时能够回想起来;

再认或回忆——在不同条件下暂时联系的再活跃。

由于记忆,人们才能保存过去的反映,使当前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人能积累和扩大、完善或修正原有的经验,使其对行动更具指导价值;有了记忆,先后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统一的过程。

②信息控制论专家说,记忆是贮存知识经验的有效方式,是信息的接收——编码——贮存——提取的过程。

③哲学家讲,记忆是对经验过的事情能够记住,并在以后回忆或认知时能再认识的过程,还是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桥梁,亦是人借以认识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的有目的性的过程。

④生物学家提出,记忆是大脑的一种机能——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特殊的机能,其本质是一种生物化学的过程,即脑生理活动的过程。记忆是生物(人)脑接纳——贮存——提取事物讯息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和生理协同合作的综合过程。(4)对记忆分类的研究

对记忆的分类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人们从各个角度对记忆进行的不同分类渐趋完善。

①按记忆时启动的主要人体感官划分:

●视觉记忆 ●听觉记

●嗅觉记忆 ●味觉记

●触觉记忆 ●平衡觉记忆

●视听觉结合记忆 ●视听触觉结合记忆

●多种感觉器官结合记忆

②按记忆的材料在脑中保持的时间划分:

●瞬时记忆——不超过一二秒钟

●短时记忆——不超过一二分钟

●长时记忆——超过一二分钟甚或直至终生

心理学家们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记忆痕迹在受试老鼠的脑中至少要持续90秒钟,短期记忆才会转变而巩固为长期记忆。对人类方面,则只需四五秒钟左右。

③按记忆材料的大脑半球划分:

●左半球记忆:负责记忆逻辑信息、语言信息

●右半球记忆:负责记忆形象信息、艺术信息

④按心理特征划分:

●情绪(感)记忆

●非情绪(感)记忆

⑤按生理特征划分:

●运动(动作)记忆

●非运动(动作)记忆

„„

(5)对记忆规律的研究

现代研究认为,记忆的规律至少有如下七个方面:

①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记忆素质;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

③“记”在“忆”先,“认知”容易“回忆”难;

④识记后保持的时间有短有长;

⑤记忆的信息按规律遗忘;

⑥记忆的讯息靠感觉器官输入脑中;

⑦记忆有潜力可挖等。

(6)对记忆方法的研究

二十世纪,人们掀开了研究记忆方法的新篇章。

①创造并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去驾驭记忆规律来强化记忆

人们要想获得更好的记

忆效果,就应该在尊重记忆规律、了解记忆的特点的前

提下,创造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且很好地驾驭这些方法,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从研究记忆者、记忆过程、记忆对象间的关系入手去开发记忆潜能

人类中的任何一员,自胎儿脑具备了识记由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外界信息——讯号的功能那天起,就是记忆者——开始记忆被记忆的对象,并经历了如下过程:

识记——保持——认知或回忆

中国的谢家安于1997年将国外与认知者、认知过程、认知对象及大脑潜能开发相关的资料翻译过来,以《有效发挥大脑潜能——达致学业及事业上的成功》为题介绍给读者。

③将研究(强化)记忆的着眼点落在“识记”上

中国“学习策略课题组”将研究(强化)记忆的着眼点落在“识记”上,总结出了“有意义材料的识记策略”和“无意义材料的识记策略”。

④将研究(强化)记忆着眼点落在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结合上

《超级记忆术》一书的作者将研究(强化)记忆着眼点落在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结合上:

●机械记忆法(整体记忆法/分段记忆法/循环记忆法)

●意义记忆法(对记忆材料展开思维联想)

●专项记忆法

记载着记忆方法的书不胜枚举,驾驭记忆规律的方法众多,只要及时适量地运用好其中的一种方法,就会使记忆效率提高。但欲想全面地大幅度提高记忆效率,还须及时适量地交替使用驾驭记忆规律的各种方法。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记忆素质

第五篇: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管理理论研究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管理理论研究

文献综述

一、引言

财务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税务会计是进行税务筹划、税金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一种会计系统。通常人们认为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自然延伸,这种自然延伸的先决条件是税收法规的日益复杂化。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多数企业中的税务会计并未真正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中延伸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系统。随着我国对会计改革的深入及对税制的不断改革,税务会计的处理问题也逐渐的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课题。改革开放的实施使我国的经济趋向世界化的道路。因此我国的税务会计有走向独立的倾向,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呈现出相互分离的趋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我国税务界和会计界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通过对几篇期刊论文的分析,针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当前形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两者的关系有个全面的了解,以期对我国的相关制度制定有所帮助和启迪。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相关关系,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对此作出了分析和研究,现综述如下:

1.刘桂珍(2006)认为,税务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并在财务会计的形势发展中逐步产生和发展,它们的分工越来越细。但至今在我国税务会计仍还是

财务会计的一部分。

2.刘娇(2006)认为,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的模式是必然现象。因为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化,我国的经济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税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着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经济体制方面,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提高了;从企业组织形式来看,股份制企业将成为市场的主流,因此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这些都会迫使税务会计更加独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走向分离。

3.王子朋、苗俊杰和邹钰(2006)认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如:核算目标不同,财务会计是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以便他们做出相应的决策;而税务会计则是为了正确率行纳税义务提供相管税务方面的信息。核算的对象不同,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而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则是与计税有关的经济事项。核算的法律依据不同,财务会计是依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而税务会计则依照税法及其实施细则,不可任意选择和更改。核算的会计要素也不同,财务会计有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而税务会计的是应纳税收入、扣税费用,纳税所得和应纳税额。

4.沙莎、李丹(2009)认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相关关系从他们的确认计量原则及涉税会计信息与披露也有很多的分歧。如:可靠性原则与实际发生原则的比较,两者表明上看似一致,实质上是不同的。可靠性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来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而实际发生原则则是所得税关于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只有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才允许税前扣除。涉税会计信息方面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来分析,损益表下的差异主要来自资产核算方面、负债方面、所有者权益方面、费用和收入方面。从涉税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因为两者的核算依据是不同的,财务会计的核算依据是企业会计制度,体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满足微观企业投资者的需要;而税务会计则是依据国家整个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体现的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

5.王凤艳、李伟毅、赵麟(2009)认为,从企业的负债方面考虑两者的关系,原则的差异导致了会计和税法对有关业务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他们指出会计政策与税收政策在负责方面的主要差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放弃债权、预计负债、借款费用和应交增值税。

6.苏强(2006)认为,对于借款费用的确定、资本化范围、资本化起止时间界限、扣除标准、关联方借款费用的处理方式及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会计与税法的处理存在有差异,7.牛延庆(2009)认为,应税合并是指被合并企业应视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依法缴纳所得税。被合并企业之前的亏损,而合并后的企业不能以此得到弥补。免税合并是指合并企业支付给被合并企业或其股东的非股权支付额,高于所支付的股权票面价值20%的,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当事各方可选择免税处理,即被合并企业不确认全部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不计算缴纳所得税。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全部资产的须以被合并企业原账面净值为基础确定。在进行企业合并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上,尤其要关注会计上作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而按税法规定计税时作为应税合并的情况。

8.盖地(2006)认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都有自身要遵循的原则,而税务会计的原则主要是:税法导向原则、以财务会计核算为基础原则、应计制原则与实现制原则、历史实际成本计价原则、相关性原则、配比原则、确定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原则、税款支付能力原则和筹划性原则。还从相同的原则中找不同点,更具体的阐述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原则方面的差异。

9.张利华、丁萌(2008)认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是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和效益的。建立分离核算体系的成本,税务会计要有独立完整的核算体系,并进行核算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日常的处理成本、企业要设置专项的税务工作人员,这又增加了人力成本,还有其他的一些开支。若企业是通过对外筹资建立,则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使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和税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这对领导层的决策有很大的帮助,也可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加决策效益。同时也可帮助企业开展更多有效的税收筹划,避免不必要的纳税损失,还可充分利用各种纳税优惠政策。还有助于企业正确、诚信的纳税,树立信用,提升企业的信用等级。

10.王岱(2007)认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协调基础是:税务会计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只是企业会计的一个特殊领域。税法必须

借助于会计技术才能得以实施和发展,税法也会对会计产生重要的影响,它使会计实务处理更加的规范。

11.张慧溟(2009)认为,要想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加强开展对会计与税法相互协调的理论研究;国家运用行政手段从宏观领域加强对会计与税法差异的协调;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协调经验;加强对会计人员和税务人员的培训,另外还要保证外部审计与中介服务的有效性。

12.闫素敏、宋建斌、杜书珍(2009)认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不必要求某一方削足适履去适合对方,应该各自遵循自身的规律,在理论上不断的创新,在方法上不断的完善,使两者科学、健康的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税务会计属于会计学的范畴,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既有一定的区别,也相互联系。尽管现如今世界各地都在尽最大的努力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达到最小化甚至完全消除,但两者的差异不可能立即消失,因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协调两者的关系,那么税务会计要采用财务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流转税类相关的处理要同财务会计处理要协调一致,减少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不一致事项。所以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企业经济管理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税务会计脱离财务会计并独立有助于向国际会计准则的条例靠拢,也有利于税务会计的严肃性、规范性、科学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刘娇.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6年第10期

[2]关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思考.王子朋、苗俊杰和邹钰.商业经济,2006年第7期

[3]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的成本效益分析.张利华.会计师.2008年4月号

[4]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的成本效益分析.丁萌.财会研究

[5]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原则的比较分析.沙莎.财会月刊.2009年3月

[6]从涉税会计信息及其披露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别.李丹.金融财经2009年第4期

[7]刍议借款费用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差异.苏强.财政金融.2006年第7期

[8]企业负债的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及协调建议.王凤艳、李伟毅、赵麟.齐鲁珠墰.2009年5月

[9]企业合并中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的差异探析.牛延庆.财务与审计.2009年第10期

[10]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发展与联系.闫素敏、宋建斌、杜书珍.经济师.2009年第7期

[11]完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理论研究.张战辉、孙莉.会计论坛

[12]试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刘桂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第16卷第1期

[13]税务会计原则、财务会计原则的比较与思考.盖地.会计研究.2006年2月

[15]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协调.王岱.内江科技.2007,28(9)

[16]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于协作分析.张慧溟.长三角.2009,3

(1)

下载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论研究:企业文化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企业文化是企业成熟的标志! 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灵魂"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扎实推进......

    检察理论研究

    检察理论研究之我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检察理论研究,就是对检察工作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

    领导力理论研究

    关于领导力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引言 领导力在领导系统中是一个根本性、战略性的范畴,是领导者凭借其个人素质的综合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特定个人或组织所产生的人格凝聚力......

    重视理论研究范文合集

    重视理论研究推动改革实践 --学习窦玉沛副部长为《清明论坛优秀论文集》作的“序言”  安徽黄山龙裔公墓卜维学 民政部清明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其意义十分重大。诚如窦玉......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

    摘要:战略成本管理是从企业战略的高度研究成本管理,如何将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作业成本管理具体应用到企业中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值得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人员......

    会计研究方法演讲稿(模版)

    会计研究方法之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演进与比较 一、规范研究的演进过程及方法 1.1归纳法: 曾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的利特尔顿教授, 他在19《3 年发表的《会计理论结构》一书,......

    会计考证做题方法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证书,我校聘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授课,课时充足,授课细致! 课程设置:按照财政局指定教材上课,即《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

    资源型城市理论研究

    资源型城市理论研究摘要:作为基础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 献。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