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 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 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摘要:采取有效的信息化手段监控措施,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控制企业在资产、资金、效益预算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确保企业经营效益目标的有效实现。我们如何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体系来实现控制、约束、规范企业各种管理行为呢,需要我们的管理者在信息系统运行方面下一些功夫,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管理上存在问题,这样,就有利于保证资产安全、资金的健康运行,而且能使企业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真实、可靠。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监控措施;财务管理水平
一、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规范管理、控制风险,实质是风险控制。每一位管理者都要成为有效的风险管理者。建立信息化系统,意在强化资产管理、防止先清后乱;提高企业内部资金利用效率;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建立产品及装置成本核算模型等更深入的建设目标。财务信息化建设具体的工作目标:一是框架的搭建。在信息化整体结构搭建中,要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国际接轨的问题;而且还要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系统运行机制,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二是梳理信息化系统流程。在信息系统运行中,针对管理流程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改进,使信息系统运行畅通好用、有利于财务管理更上一个台阶。三是信息化系统制度建立。根据信息系统流程的需要,建立相对应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并对信息系统应用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保证财务的每一项数据真实、准确,如:保障资金、资产的安全、保证效益预算的准确等等。四是信息系统责任制度建立。将业务流程中每一个控制点及控制标准,落实到信息化系统的每一个节点上。也将信息化系统每一个风险控制点,落实到相应的财务岗位上,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风险责任体系的信息化系统。
二、目前信息化运用在财务管理某些领域存在的不足
(一)资产业务数据信息共享不够。资产的管理需要将资产信息充分共享,才能增强数据透明度,随时做到根据在账核对实物,根据实物查询账的目的,目前企业还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
(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周转速度也不理想
(三)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开拓市场、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欠佳
三、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 切实提高在资产、资金及效益预算等方面的管理水平
(一)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大大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延续性
1.利用信息化的管理工具,促进资产业务数据信息共享。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固定资产数据信息充分的共享。我们必须建立一套有效实用的科学分类,将所有的固定资产按照土地、房屋及建筑物等几大类进行分类,按照这样分类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共享数据,使财务部门、实物使用部门、实物管理部门等共同对同一数据进行管理。
2.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固定资产盘点效率。利用信息化系统实施固定资产快速的盘点,实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动态,保持资产管理随时都能做到帐实相符。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盘点管理功能,该功能实现盘点计划的编制、下达、接收以及盘点后的数据接收上传,并形成盘点报告。除了盘点之外,还有收集数据、查询数据的功能。
3.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资产业务处理在线审批。利用资产管理信息化,实现资产的处理业务过程在线上审批处理,通过联查资产的有关数据提高业务审批的科学性,同时保留资产业务审批数据,便于不同环节、不同人员、不同目的查询检索。由于线上审批的每一个环节都留有痕迹,促使各环节、各部门、各人员的责任划分,有效解决了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责任不清的现象发生。
4.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资产从购建到退出全过程的管理。固定资产从购建的价值和实物量的组成,以及多次改造的变化通过信息系统的详细记录,在资产范围的界定,资产清点和资产报废处置时,能够明晰资产的界限,为有效做好实物资产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实现资产全流程受控,堵塞资产管理中最有可能出现漏洞的地方,确保企业的资产不流失。
(二)以ERP现金管理系统为抓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挖掘企业潜在效益,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充分体现
1.全面管理企业的现金情况,及时预测现金流量。现金管理模式提供了现金头寸和流量预测功能。企业通过按照账户收支与用途对银行头寸及按照影响未来现金收支的明确程度对流动性预测划分计划层次,可以准确地预计到未来一段时间内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有效地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是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将暂时过剩的现金转入投资或在显露短缺时期来临之前从容地筹集资金,降低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
2.随时了解企业现金状况,准确掌握头寸信息。现金管理通过系统接口,与银行建立了银企直联。企业通过与银行业务信息系统衔接,满足了对账和收付管理的各种需要。通过实时到账通知、账户余额查询、账户明细查询以及每天的电子对账单,企业可以随时掌握自己账户现金流出流入的详细信息,从而准确掌握头寸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资金的安全。
3.安全迅捷的电子支付、电子对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现金管理的银企直联业务以银企双方屏蔽各自系统特点,搭建统一的接入平台的方式建立企业与银行的连接。通过银企直联系统,企业可以实现与银行间便捷的电子支付、实时到账通知、实时数据查询和电子对账,从而简化了交易流程,减少了中间环节的费用,提高现金交易的效率与准确性,降低了资金管理成本。
(三)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TBM),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满足了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预算制度是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而由企业管理层制定的,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规则,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也是企业效益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1.分解落实年度预算控制指标,明确预算指标控制主体和责任。根据年度利润、成本费用、专业达标、资金等预算指标,我们按照更严、更细的原则,进一步细化、量化年度预算指标,预算指标体系含盖了生产、投资、利润、成本费用、资金、专项费用等内容。为切实把预算指标落实到实处,对每项指标根据业务主管部门,通过与责任单位签订“一体化管理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明确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了主管领导和责任部门,从(TBM)体系上保证预算指标和责任得到落实。
2.启动全面预算管理项目,使预算编制及执行的准确性不断提高。由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和安排,全面启动全面预算管理及生产经营监控系统的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编制预算、平衡汇总预算、上报预算三级复核与审批程序。各职能部门再依据前期所负责的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查明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实现了该系统与财务ERP系统的有机衔接,使预算编制及执行的准确性不断提高,同时借助(TBM)系统与ERP系统中基金控制功能实现了预算指标的实时中断控制功能。
3.建立相应的预算考核办法。考核和奖惩是全面预算目标得以全面实现的有效保障。按照倒推的办法,进一步细化、量化、分解各项指标,加大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力度,做到严考核、硬兑现,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并严格按照内控制度要求,建立支出预警制度,按预算计划、时间进度从紧从严控制费用支出。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整合、拓展、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预算的事中监督和控制,加强预警和分析功能,不断提升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的实时过程监控。我们必须要做到,在依据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方法、流程编制出企业的预算方案后,加大力度实施制定的预算方案中规定的奖惩办法对责任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把各基层单位和相关部门预算完成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细则,月度考核、月度兑现,这样才能保证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实施的效果。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是运用广泛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也是逐步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促进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开拓市场、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切实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达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有效地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正常进行,确保企业效益不断增加,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提升。
参考文献:
[1]严凌卿.以内控建设为契机加强基础财务管理[J].审计与理财,2007(10).[2]刘岚.推进全员成本目标管理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财经界(学术版),2011(02).(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财务处)
第二篇:财务信息化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财务信息化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来源:无忧指纹膜 http://51zwm.net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信息化的浪潮。社会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引入计算机技术来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而作为企业管理的重头戏即财务管理,更需要转型为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以此适应新时代庞大的数据信息。而且信息化财务管理能够借助计算机快速处理一些财务信息,方便快捷的同时,还能保证信息管理的质量。本文中,笔者就财务的信息化进程及如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行简要阐述。
互联网作为新时代来临的产物,已经借助其自身的特点深入到全球各个地区各个领域中,尤其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传输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颠覆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与方式,于是属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时代已然降临。
这场信息革命不仅创造了新的产业即信息产业,还为传统的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为传统的经营模式与商业思想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尤其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带来了触手可及的便利。所以面对这场信息化的革命,各类企业都需要学会去适应,以信息化为指导去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与工作方式,实现信息化的蜕变。
本文中着重进行讲解的则是信息化带给财务管理的改变,比如说进行电子记账、计算机复核、智能结账等,都是信息化时代带给财务管理的便利。而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必定会带给财务管理更多的便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要学会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去逐步完善财务信息化的管理。
财务信息化的概述
所谓财务信息化,就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借助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以会计信息系统为模板与基础,通过互联网环境,来实现财务的信息化分析、预测、核算以及决策和监控的功能。而具体地说,财务信息化就是将企业传统的复杂的管理流程进行系统的整合与优化,完善财务管理的方式,进而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财务决策与财务控制系统,去帮助企业做出能够实现最大利润化的财务策划。而简单来看,财务信息化其实就是以系统化的观点去建立一些财务管理模式。
不过,单一的财务管理核算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大型企业的需求,因为大型企业运作时会产生大量数据信息,而且也会进行外界信息的收集,单一的财务核算不能帮助企业进行科学的实时决策,进而容易给企业带来一些位置的风险。同时,还会阻碍企业的资金流通,不便于进行资金转移和管理。因此,要想满足各个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就必须建立配套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这样,财务信息化才能更加有效率的进行。进行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2.1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财务信息化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同传统的财务管理相比,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能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企业中,财务管理理念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在互联网没有诞生之前,单纯的借助计算机技术只是能够提高财务运算与核算的速度,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借助互联网对财务进行高效的管理与监控,既建立了一个稳定的财务管理模式,还提升了企业在统筹方面的管理能力。
2.2 提高同类产业竞争力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并且在企业管理中成功进行应用,使得各个企业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成了一种相互关系,此消彼长,紧密融合。各个企业为了谋得一线生机,不得不加大与同类企业的竞争,而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在同类企业中独占鳌头,就必须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管理。通过财务信息化,能够及时提供财务数据,并且根据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核算,为企业高层人员的决策提供有力后援。再者,本着“时间就是金钱”的恒定真理,借助财务信息化的高效性,能够节省出大块的时间,企业就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进行企业内各个部门间的财务信息资源共享,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时效性,而且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
2.3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现代化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管理模式与管理观念转变的产物,它能够帮助企业各个部门改善传统的管理方式,而且提高企业的团体协作性。各个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进行着转型,而相应的企业制度仍然不算完善。财务信息化则可以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它解决了传统的重复收集数据的弊端,拓宽了财务管理的空间,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财务信息化的优越性
3.1 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信息化是以信息化融入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理所当然需要财务人员能够进行熟练的电算化操作,而且对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具体功能有一个透彻全面的了解。这样更新了财务人员传统的工作方法与相关理论,同时还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技能,使自己有了一技之长,又完善了财务管理工作。而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财务人员也会产生一种忧患意识,认为自己不进行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所以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将专业素质大幅提高。
3.2 减轻财务人员劳动强度
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建立,能够大幅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财务工作人员进行手工作业,这样就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并且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得到少的可怜的财务数据,使得这类数据不能快速的转变为各个部门需求的信息。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应用,虽然这类问题有所缓解,但是效果甚微。但是财务信息化的出现,就使财务工作人员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借助计算机与互联网,进行各类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分析及计算,不仅减轻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3.3 进行现代化的预算结算
财务信息化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现代化的财务预算与结算,相关工作人员只需要录入基础数据,信息化软件就会根据相应编程进行预算和结算,而且还有自动复核、试算平衡等功能。这样为预算结算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依据,使其结果更全面合理。
3.4 分析经营结果协助投资决策
企业的经济效益决定了企业的投资方向,财务信息化工作能够及时区分归纳经济效益指标,提供实时的数据信息,为今后的投资指明方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 企业对财务信息化认识不足
尽管互联网已经实现普及化,但是仍有不少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仍停留在传统阶段,即借助计算机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汇总记录并生成财务报表,并没有真正的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的收集整合。这种状况表明,财务管理仍然没有进入到信息化的实质阶段。所以说现阶段的财务管理,只能够简单的提高财务信息的整理速率,而无法实现财务信息的决策。
4.2 财务信息化的标准不统一
财务信息化标准不统一,就不能进行数据信息的共享。而不统一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的不统一,也就是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或者是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标准不统一。二是企业外部的不统一,就是各个企业之间、企业同银行之间以及企业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前者会造成企业无法进行财务信息共享,进而不能及时的做出决策,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后者会制约数据信息的有效传递,使企业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
4.3 缺乏复合型管理人才
要实现真正的财务信息化,不光要在系统硬件上做足工夫,还要拥有既懂得财务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获得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尤其是建立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专业问题,使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快速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管理中去。
4.4 管理软件开发滞后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在进行财务信息化系统建立的时候,都没有重视软件开发,没有将企业的文化与管理理念合二为一,即使投入精力进行了软件的开发,也无法按照设计者的理念去进行,技术层面跟不上理念层面的更新。
4.5 财务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差
企业的财务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命门所在,一旦财务数据外泄,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而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就是指企业在没有进行授权的时候,其他人也能够随意破坏和篡改财务数据,或者盗取数据卖给其他企业。多数企业并没有认识到数据保密的重要性,这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方法
5.1 增强财务风险控制
在互联网这个信息繁杂的环境中,市场的运营环境也变得复杂化,企业面临的未知因素也逐渐增多,进而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风险。企业如果没有对采集信息的准确性做出准确评估,那么就会使得投资出现失误,增加财务风险;而且大量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在增加企业融资与投资渠道的同时,也带给企业许多未知的风险;再加上知识经济的来临,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既增加了企业存款贷款的风险,又增加了产品研发的风险。因此,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应该同步提升财务风险控制手段,建立风险防御体系,以财务信息化管理为模板,聘请专业人员增设风险防御板块,以此完善风险控制。
5.2 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建设财务团队
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水平,不仅标志着企业信息化的水平,还影响着财务管理。所以企业一定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合理的使用金融工具。不过需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金融知识。一般来说,企业可以对聘请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培训,提高该类人员的创新意识与适应能力,之后对其进行考核,在其具备相应的财务处理能力之后,对其进行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的将金融、财务、信息与网络进行整合操作,以此满足快速更新的知识体系。而且由这样人员组成的团队,就可以帮助企业从各个角度去分析财务数据,进而制定有效的投资方案,并且对出现的财务问题,可以设计更完善的解决措施。
5.3 结合企业现状制定管理策略
企业进行财务信息化管理所使用的统一办公软件,既可以增强对资金的管理,还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企业资金走向的透明度。不过进行软件选择的时候,要以企业自身的状况进行选择,先进程度与软件价格是放在第二位进行考虑的。简单点说,就是为了完善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要以企业实际需要进行软件的研发与购买。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现状有一个直观全面的认识,之后与软件研发机构沟通,去开发一些符合企业管理需求的实用软件。同时使用软件的时候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稳步提高管理的水平。
5.4 引用ERP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水平
能够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不仅仅是一些财务管理软件,还有一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比如说日渐趋于成熟的ERP系统,就是一个不错的辅助工具。它属于管理信息高度集成的软件,它的信息更加规范,处理程序也更加成熟,而且管理信息来源统一的数据库,可以很好解决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问题。同时它可以与企业使用的其他管理软件进行融合,不会发生相互冲突而系统崩溃的情形,特别是在与其他系统融合之后,它的灵敏度与处理信息准确度都会大幅提升。它可以进行财务数据信息的共享、远程管理以及多项汇总,满足分散式或者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所以建议企业引用ERP系统来进行财务管理,以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
5.5 增强财务管理软件运行环境的维护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所以企业在使用财务管理软件时,需要考虑到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建议企业聘请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对企业所使用的网络进行维护与加密,并构建企业内部的网络。一般来说,企业需要采取电磁屏蔽,以防止计算机系统被电磁干扰。同时制定机房的管理制度,做好防水、防火、防盗以及防尘工作。而且对一些磁介质的财务档案,要设置访问权限,防止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并制定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保证财务管理的安全性。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要想在同类企业中占得一席之地,一定要从全局出发,树立长远的发展观念,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并且采取合适的方法,提高财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在挑战来临之际,临危不乱,一往直前,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第三篇: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提高教学质量
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提高教学质量
外国语学院 张剑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立足外国语学院实际,突出实践特色,针对全院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思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院自建院以来有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在规模上(现已有3个专业、2个部、1个中心),还是在教师学历层次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90%已达到硕士学历或硕士学位在读)。但外国语学院与其他学院相比是一个很年轻的学院,他不仅表现在建院时间短,而且更体现在学院教师的年龄上,要远远年轻与其他院系,114名教师,其中50岁以上3人,40岁以上14人,30岁以上47人,30岁以下50人。年轻预示着有活力有朝气,但对于教学来说,也有因年纪轻,授课经验不足,教学技能不高,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如何建设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这是我们目前面临需要努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也是检验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通过深入学习讨论,集思广益,达成了共识,要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健康成长。我院主要是以教学为中心的一个学院,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就成为了学院的核心工作,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为安徽农业大学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的人才提供保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以下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在教师规模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强化高层次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
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我院教育教学工作、保证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著名高等教育学家科南特先生曾说过:“高校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又一代素质优良的教师,一所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出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所高校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它是否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知名专家学者和高素质的教师。有了这样一支师资队伍,学校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就有了可靠的保障。教师是办学的主体,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保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为核心,强化高层次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加强高层次带头人队伍建设,搞好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队伍建设,促进学科梯队的发展,根据需要可采用直接引进广纳群贤和内部有目标地培养,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任用机制,在学科内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群体,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突破。争取尽快获得英语语言学硕士点申报成功。
2、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我院的青年教师大部分是近5年到岗的,虽然有较高的学历,大多为硕士研究生,但由于教学经验少,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不甚
令人满意。青年教师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要过的就是教学关,只有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放在首要位臵,抓好、抓实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才能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建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导师制,充分调动老教师的作用,搞好传、帮、带,是培养、提高他们教学能力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有经验、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予以深入分析和解疑释惑,让新上岗的老师真正领悟教学的规律,掌握教学技能,使年轻教师较快地实现脚色转换,在业务上快速成熟起来。
另外学院要形成关心、关注、关爱、关怀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对他们要切实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热心,感情上贴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既来之则安之,能全心地把精力用到教学工作中去。要制定促进青年教师能力提升的具体实施办法,建立有利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和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选拔任用机制。继续坚持教学督导帮扶制度,通过定期组织教学竞赛、教学观摩和优秀教师的示范教学,并广泛发动青年教师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从实践中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学技能,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强非学历教育,提升教师内涵,促进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人才只有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才能不断获得更高层次的满足感。学院要把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完整体系,使学院不断获得新的活力。要
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同时,为适应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根据专业课程建设需要,建立以学为所用为关键、以能力建设为目的师资培养机制。
以前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进修指标,只要个人提出申请,就能脱产去国内一些高校进修,学院对其的进修计划、目的基本不了解,期满回来后并未发挥其充分的作用,结果造成学校人力财力的浪费。为了提高学校人才投入产出比,确保培训质量、效果,今后必须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结构和学科建设的需要,结合各教师的专业特长,通过采用国内访问学者、合作研究、高级研修班、短期进修班、单科课程进修等多层次的教师培训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选派教师出去进修学习,不断跟上学科的发展,提升教师内涵,促进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我院的办学水平。
根据各教师的专业特长,相对稳定教师授课课程和课程数量(3门左右),让他们有目标地把精力主要集中到所授课程上,使课程拓展提升上水平,上出自己的特色。
4、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良好的科研平台,增强教师后劲
科研与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两个重要职能,同时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教师既从事科研又从事教学对本科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表现在:(1)教师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师的创新思维习惯,教师的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2)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更新,丰富教学内容。(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可以促进师资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有较好的研究。但我院不少教师科研目标、定位还有偏差,科研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没有确立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没有理顺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去踏踏实实搞科研,整体科研能力较弱,甚至科研成了一些教师晋升职称的瓶颈,导致我院教师职称结构严重不合理,讲师助教106人,占全体教师的93%,因此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急待提高。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为教师搭建良好的科研平台成了学院领导班子的当务之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工作:(1)在院里经费允许的范围内,加大投入,增加相关资料杂志订阅,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科研究前沿。(2)邀请国内著名专家教授来院讲学、讲座,拓宽教师的视野。
(3)让具有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领头,组织研究团队,教师以自己的特长加入不同的团队。(4)定期进行学术交流,科研汇报会。(5)制定科研成果激励机制。总之,力争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建设和谐的科研团队,从多方面去“挤”“压”“赶”“拉”,让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重视科研、做好科研,使他们不断发展、充实、丰富、完善。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为我校、我院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09年5月5日
第四篇: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检察工作
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三位一体”建设水平
我们根据高检院关于建立和完善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检察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的要求,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加强基础建设,强化全员培训,注重网络应用,促进了检察信息化与业务建设、队伍建设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一、加强基础建设,着力构建信息网络平台信息化基础建设是推进“三位一体”的前提和保障。
我院历来重视信息技术基础建设,有区委、市院的大力支持,为我院信息化基础建设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利机遇。我们以此为契机,大力加强建设。
一是高点定位,科学规划。我们确定“一次性规划,一次性投入,一次性到位”的工作思路和超前、领先的理念,按照现代化、智能化的要求,组织人员到外出考察学习,邀请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会商、论证,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根据上级院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要求,及时调整、变更设计图纸,请省院、市院、电信局等部门对网络综合布线、中心机房等设计方案进行审查、论证,力求基础建设领先、实用、保密,科技含量高。
二是争取支持,加大投入。我们主动向区委、市院汇报,争取领导对基础建设的支持,拓宽思路、多方筹措资金,用于信息化基础建设。
二、强化全员培训,不断提高信息科技素质。信息网络运用的主体是全体干警,干警们计算机知识水平和网络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网络应用的效果和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一是加强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我院挑选一名实际操作能力强、肯钻研的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并外聘了一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负责全院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工作。积极支持网管员参加省院及市院组织的各种网络技术培训,不断“充电”,更新网络知识,提高网络管理、维护水平和对全院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水平。网管员不仅定期进行网络维护,及时排除计算机故障和病毒,确保正常运行,而且还经常就操作技术、网页制作、保密安全等给干警们作专题辅导,发挥了网络技术骨干作用。
二是提升全员信息科技素质。我们把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作为全体干警的必备基本技能,列为干警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积极开展全员培训。我们和陕西铁路工程技术学院联系,组织全体干警去该学院进行培训,根据干警实际水平,从最基础的打字学起;采取“断奶”措施,部门和干警形成的文字材料一律由自己打印,文印室不再提供服务,促使干警们自觉学习;组织干警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经过努力,全院有30余名干警获得了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拟开设电子阅览室,提高干警们上网操作能力;通过局域网传输和处理信息,提高了部门和干警的网上运作水平,促进了干警上网办公办案习惯的养成。
三、紧贴工作实际,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检察工作开展。我们坚持面向检察业务和队伍建设,注重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努力促进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不断提升,促进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注重信息技术服务和管理检察业务。我院在反贪部门建立的审讯监控系统,做到了全程同步录像,为突破案件、固定证据、提高办案质量发挥了作用。公诉部门对一些重特大疑难复杂的案件运用多媒体示证技术,强化了办案人员的证据意识,提高了公诉水平,增强了出庭效果。提起公诉的案件,法院均作有罪判决。
二是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队伍建设。局域网内设置了各种学习交流园地,把时事政治和国际国内新闻下载到网络里并经常更换,方便了干警们学习政治理论,开展学习讨论,关心时事形势,增强了干警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干警们通过网络查找法律法规,学习借鉴兄弟院的经验,提高了检察业务工作专业知识水平;把各种检察制度规定和内部管理要求上网,时刻警示干警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身形象;电子阅览室也正在建设当中,也将投入使用,为干警提供了一个学习、培训和上网交流的场所,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业余生活。
三是促进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在办案、办公中的广泛运用,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为领导掌握各部门的工作动态,了解上级机关的工作部署和及时上报信息情况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制作阅卷笔录、法律文书等工作通过计算机完成,加快了办案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我院办理批捕案件平均每案3天时间,公诉案件平均每案20 天时间,比过去缩短了一半。
四、把握发展方向,探索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三位一体”建设的要旨是运用信息技术服务和管理检察队伍、检察业务建设,实现管理科学化,这既是“三位一体”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检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基础建设良好,做到了人手一台电脑,各种基础设施、设备到位;干警们的信息化意识增强,网络操作技能不断提升。
信息网络应用逐步增强,信息化已渗透到检察队伍、业务建设的各个方面。但我们仍然感到,与上级的要求和先进院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领域不广,深度不够,与“三位一体”建设的目标还有差距;二是网络应用还不十分规范,采用的网络系统本身与实际工作间还需摩合,部分功能还有待开发,加之上级院尚未确定软件系统,因此网络功能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整合,还有潜力可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必将对检察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克服困难在推进“三位一体”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虽说取得的成效有限,经验还不成熟,但这是推进检察工作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对此我们充满信心。今后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此项工作,积极探索完善信息技术服务队伍、业务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管理科学化,更好地服务检察队伍、业务建设。
第五篇:切实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落实土地承包信息化建设
文章标题:切实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落实土地承包信息化建设
**区现有22个镇乡(街道)、262个村、4318个组、17.5万户农户,大田面积48万亩。2004年,我区根据省、市的部署,全面开展了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完善工作。同时,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积极创造条件实施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全面完成了农户土地承包信息的录入以及区、镇乡两级计算机的联网工作,初步实现了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流转合同以及土地承包权证的智能化、规范化、网络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现将我区的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汇报如下。
一、基本做法
(一)领导重视,狠抓落实。**区在总结二轮土地承包完善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了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的设想,并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被省农业厅列为全省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试点单位,目标是实现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资源信息库、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以及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等纳入智能化、规范化管理。被列入试点单位后,区农业局领导非常重视,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了相关情况,在2005年第13次区长办公会议上,专门就土地承包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了讨论,同意了项目的实施并明确项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区领导的重视下,“**区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建设项目”经区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列入“2006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确保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建立组织,具体实施。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区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挂帅。区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充分利用我区目前正使用且较完善的电子政务内网,在区政府信息中心设置了2台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服务器,更新了相关设备。各地建立由镇乡(街道)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项目实施小组,认真抓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对硬件已明显老化、故障频发、配置较低电脑要进行整体更新;二是及时做好各镇乡(街道)农经站与电子政务网的连接工作,确保网络畅通;三是对各镇乡(街道)农经站原有计算机中数据进行一次清理,对无关软件进行删除,并安装好杀毒软件及防火墙,确保信息化系统有良好的运行环境。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完成了区镇两级的网络覆盖,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全区22个乡镇(街道)全部投入使用,其中3个单位的覆盖面已经延伸到行政村一级。
(三)软件开发,处理数据。项目确定之后,我们联合专业软件开发公司,对单机板的土地承包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增设了流转管理、变更管理、档案管理功能,优化了信息录入系统,完善了领导查询及分析系统。软件开发完成之后,由软件公司专业人员到各个实施单位进行安装和调试。数据方面,由于我区在二轮土地承包完善过程中已完成录入工作,建立了信息数据库,所以在本项目软硬件到位之后,由软件公司对分散的土地承包数据进行整理、合并和升级,并及时导入到区级服务器。
(四)加强培训,提高技能。为了能使全区土地承包管理人员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今年12月份,区农业局通过召开土地承包信息网络操作技能培训会的形式,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新系统的使用作了详细介绍,对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要点进行了讲解。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成,对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土地承包管理水平搭建了平台。
二、主要成效
实施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可以全面掌控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动态,方便了土地承包、土地流转信息数据的网上查询、统计和汇总,规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换发、补发等日常管理工作,成效初显。
(一)创新了管理模式,实现了静态向动态管理的转变。通过实施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流转合同以及土地承包权证的网络化管理,有利于及时掌握土地承包变动信息,规范权证管理;有利于及时了解土地流转信息,促进规模经营;有利于加强对土地承包、流转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切实维护农户的承包权益。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了土地承包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
(二)完善了管理手段,提高了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实施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改变了原有单一的管理手段,具备了初始信息管理、流转管理、变更管理、档案管理等四大功能。通过权限设置,可以设定每一级土地承包管理人员的权限,确定工作职能,严格界定操作范围。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承包合同签证、变更、权证打印及流转登记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办事工作效率。
(三)提升了管理水平,维护了土地承包方的合法权益。通过实施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为承包方和相关领导查询土地承包、土地流转信息提供了便利;通过计算机管理,确保农村土地承包数据的准确性,防止手工填写可能造成的不规范、篡改及遗漏等
问题的发生,维护了土地承包农户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够为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提供便捷的证据平台,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行为,为我区下一步建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奠定基础。
《切实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落实土地承包信息化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切实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落实土
地承包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