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池村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22:5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莲花池村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莲花池村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莲花池村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

莲花池村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与产业结构

调整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

市委干班

乡村休闲旅游业作为农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的主体,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对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对带动农村其它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近期,根据党校的安排,笔者以三岔乡莲花池村为着眼点,对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莲花池村生态休闲旅游开发的背景及意义 三乡莲花池村位于恩施市以东11公里处的天池岭脚下,与州城著名景区柳州城相邻,距沪蓉西高速公路七里坪互通处6.5公里,省道“恩鹤”公路穿境而过。该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1225户、总人口4454人,耕地面积4367亩(其中水田1822亩,旱地2545亩)。莲花池村地处“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岔乡腹地,傩文化历史悠久,全国闻名。村里植被丰富,生态良好,有碧波荡漾的莲花湖、清澈秀美的莲花池、风光旖旎的莲花岛、深邃神秘的莲花 洞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丰富。

莲花池村于2007、2008年被纳入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8年4月,副总理视察以后,该村被确定为“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政策创新试验区”,并被纳入“市整县推进连片开发”实施区域。州委书记、市委书记分别将这里作为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州、市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制定了发展规划,把这里定位为“土家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新村”。莲花池村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任何产业的发展和兴起,都要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莲花池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利于带动境内交通运输、通信、餐饮、农产品加工、商品流通等其它行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农民对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改善的投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使一部份从事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业主先富起来,带动周边农户转变生产、生活观念,改变经济理念,结合自身的实际,调整生产结构,在调整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效益,以效益为动力,让广大农民的生产观念和经济意识得以转变的同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使村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参与者,也是最终受益者。

2、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的打造,有利于壮大本市旅游产业。在市举全市之力打造的“大峡谷”、“女儿会”和“玉露茶”三张名片中,“大峡谷”名片把旅游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坚持与新农村建设、工业发展、城镇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相结合,以恩施大峡谷为龙头、以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为辅佐,构建旅游大格局,使市成为湖北乃至全国新的旅游目的地。随着大峡谷力创国家5A级景区,土司城成功创“4A”级景区,梭布垭石林力创“4A”级景区,龙鳞宫景区改造等,景区建设的升级,旅游服务功能的完善,吸引着外地游客纷至沓来。而把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建设相结合,先后建成的枫香侗族风情寨、柳州城休闲度假区、岩上驴友村、华硒生态园、莲花池、望城坡等农业观光旅游点,则让恩施的旅游由景区“一枝独秀”变为 “众星拱月”,吸引游客在恩施驻足,壮大了旅游产业链,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更好的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莲花池村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乡党委政府抓住机遇,根据莲花池村的资源和地理优势,以城郊休闲旅游为基调,着力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美食、垂钓、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新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 3 心,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全力打造土家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新村。

(一)生态休闲旅游开发情况

莲花池村按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城郊休闲旅游业的思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村支两委建设,为产业结构调整奠定扎实的组织基础。狠抓素质工程和清洁家园工程,为产业结构调整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修建村组公路、改造特色民居、建设旅游小区、科技发展生产、建设文明新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9年以来,三乡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筹措各类资金500多万元,硬化了莲花池小区环形公路2.4公里、环塘路1.5公里,整修公路10公里,改造沟渠3000米,修建桥梁1座,建游步道4000米,修建驳岸350米,整修鱼塘4个,建钓鱼台40个,垃圾处理池6个,完成了3000平方米景区绿化和2000米的文化长廊建设,完成了全村3000人饮水的寨沟水库引水工程。完成一池三改320户,建成高标准土家特色民居30户,筹措15万元建成了农民素质工程学校,建成了2家规范化农家书屋,培育了5家“农家乐”,年接待休闲垂钓的游客5000多人次。

(二)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在城乡生态休闲旅游开发过程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是重中之重。发挥特色,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抓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和城郊休闲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莲花池村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方向明确,思路清晰,邀请专家拟定出小区产业发展的详细方案,定位合理,突出了小区规划特色。

1、以茶业产业为主,小水果、蔬菜、花卉产业为辅,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迄今,莲花池村共发展了茶园3200余亩,计划两年内再发展茶叶6000亩,已在全村建立了茶叶加工厂,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吸纳了600多户农户加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壮大了支柱产业。该村党支部还帮助农民发展碰柑、白柚等小水果1000亩,特色蔬菜150亩。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00元,今年可望突破3000元。

为引导当地百姓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增收,三岔乡前后3次组织村民到侗族乡参观学习,参加人数达200多人次。为了更好的让老百姓解放思想,加快产业调整步伐,今年10月,三乡党委政府采取党员干部分片包干的形式深入百姓内部,挨家挨户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对于行 5 动不便的百姓,主动帮助下田耕种,联系外出子女;对于技术不明白的百姓,下派技术人员实地指导;对法律知识不了解的百姓进行普法专讲;同时拿茶叶与水稻苞谷的市场行情做实地比较,做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该乡党员干部走访农户550余户,召开屋场会30余次,落实茶叶面积1200余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打造本土新型产业经济,为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增添亮色。一是结合土家民族特色,建立西兰卡普培训基地。莲花池村利用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优势,结合旅游开发的需要,引进西兰卡普织锦技术,与土家织锦公司联合,在村里免费开办“西兰卡普”织锦培训班,组织当地农家女进行织锦培训,为农村妇女创业找到一条新出路。该村今年共组织300名农家女参加了织锦培训,建立了土家织锦基地,并与商家签订了600平方米的织锦订单。莲花池村计划通过一两年的时间,建设成为全市的土家织锦专业村,让西兰卡普产业为景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丰富景区的旅游文化,通过旅游经济带动织锦产业发展,让土家西兰卡普走向山外市场。二是加强优惠政策引导,支持当地农民自发发展农家乐,全村共培育了5户农家乐,发展初具规模。在北京打工的村民朱伟抓住莲花池村休闲旅游开发的机会,于今年春节,毅然辞去高薪回到家乡,政府 6 大力支持其注册创办了“莲花山庄”,目前年收入可望达到6万元。

3、利用招商引资和项目支持,抓好特色产业建设。莲花池村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完成沟渠治理2658米,新修机耕路1400米,田间作业道2380米,人行道10个,排水阐门两个,完成茶叶基地建设2737亩,购置机械20套,建蓄水池一个。利用该项目,通过招商引进高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占地50亩的莲花池设施农业种植(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已在基地建蔬菜大棚62个,种植了西芹、西兰花等十多余种蔬菜,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该基地还将结合自身实际及市场行情,进一步扩大规模,努力将基地打造成“菜篮子示范工程”。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打造,三乡莲花池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这也是我市休闲旅游开发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投资机制不活,投资环境不够宽松,旅游开发资金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外资的力度不大。我市旅游招 7 商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休闲旅游开发投入形式比较单一,政府投入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缺少形式多样的投资、融资机制,景点开发建设资金比较短缺,各景点开发建设后劲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外力的力度不大。

二是景区产业结构调整侧重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旅游购物品开发与销售比较欠缺。目前,在各休闲景区的销售网点少,旅游物品品种单一,没有形成特色和规模化产业,缺乏一套比较完整的旅游网点和物品的发展规划,发展旅游购物品缺乏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控手段。

三是宣传促销力度欠缺。目前主要靠政府行为和旅游局及旅游企业进行宣传促销,全体市民宣传推介旅游的意识淡薄,且营销各自为政,未能形成“合力”。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强力推进,制定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长、中、近期规划,形成加快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引进专业旅游策划公司,对全市休闲旅游产业进行定位、策划和包装,尤其要在旅游产品定位、旅游要素市场建立、旅游商品开发上下功夫。

2、内引外联,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资,加快旅游市场化专业化步伐。没有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就没有旅游的大 8 发展。要转变观念,形成政府搭台、民营唱戏的意识,研究制定鼓励旅游快发展的更优惠产业扶持政策,通过对用水、用电、用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劳动、技术、资本等要素向休闲旅游产业流动,引导多种资本投资尤其是战略投资者对休闲旅游业开发。

3、整体策划,大力开展旅游目的地营销,加快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旅游营销保障机制。一是完善休闲旅游营销网络体系,把区域旅游合作与主动出击阵地宣传结合起来,利用各种资源,在我市客源目的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共同打造恩施市旅游主题形象。二是强化旅游主题形象宣传,突出各个休闲旅游景点的特色。三是确保旅游宣传促销经费,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跟进”的原则,向全市旅游企业和旅游经营者提取一定的旅游宣传促销专项费用。四是加大旅游区域合作力度,形成市内与市外、本市重点景区与休闲旅游点、休闲旅游点之间的旅游循环圈,提高恩施市旅游的整体接待水平。

4、全面发展,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加快旅游购物网点建设。适当引进符合当地特色的外资企业进行旅游商品开发,鼓励本地相关企业的发展,开发一批易携带、有收藏纪念价值、价格实惠的旅游商品和民间旅游工艺品。围绕旅游线路,科学设置旅游购物网点,实施定点管理,加大 9 与旅行商合作,将旅游购物网点纳入旅行商的推介线路和带团计划。

随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进一步打造,市休闲旅游业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将会在推动市旅游发展,推动恩施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关于“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是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兴起的新型产业,通过对全县“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规模进行调查,了解“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在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以及在当前形势下,农民应当怎样将“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顺利的经营下去,政府应采取的积极措施等方面进行调查和了解,使“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目前“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罗江县“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主要是依托于白马关镇“三国蜀汉文化”,108国道沿线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全县“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业主的总数为57家,其中:白马关镇19家、金山镇19家、蟠龙镇7家、万安镇5家、鄢家镇3家、调元镇1家、略坪镇3家;从投资规模上讲,全县“农家乐”总投资额为3190.50万元,投资规模最大的是精品农家乐“香山露岛”,总体制投资2000万元,投资最低的是“新村饭店”2万元;政府对农家乐的直接补助总额为5.6万元,最高的补助1.5万元,最低的补助0.2万元;从接待能力上看,全县乡村休闲旅游业日平均接待能力为8500人次,最大的是“香山露岛”,日平均接待能力为800人次,最小的是“新村饭店”等,日平均接待能力为30人次;全县日平均营业总收入为34万元,其中,日营业额最高的为“香山露岛”,可达8万元左右,日营业额最低为50元左右,可谓大、中、小具全。全县“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常年从业人员共计500人左右,其中,业主家庭的从业人员185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15人。

二、“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作用

1、有利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任何产业的发展和兴起,都要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利的促进了全县境内其它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交通运输、通信、餐饮、农产品加工、商品流通的发展,加快了农民对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改善的投入,从而加快和促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有利于农民生产观念和经济意识的转变

“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使一部份从事“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业主先富起来,对非经营户具有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让非经营户从经营户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及经营收益中转变生产、生活观念,改变经济理念,从而使非经营户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一定生产结构调整,在调整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效益,以效益为动力,让广大农民自觉的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使农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参与者,也是最终受益者。

3、有利于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有一定知识、技能、年轻力壮人员,常年在外务工(全县大约4万人左右),而一些因家庭、身体等原因,无法外出从业者,通过给本地“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主帮工,既获得了经济收益,也照顾了家庭,使照顾家庭、经济效益两不误。

4、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

据调查,全县“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的日营业收入总额为34万元,经测算,“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全年可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50元左右,为我县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起到良好的基础和推动作用。

三、“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1、“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内容初级,形式单一

据调查,目前“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只是简单的给旅游者提供吃、住两个方面的服务,而娱、购的情况很少,各项配套设施不完善,于是,绝大多数经营者只是获得了吃、住方面的利润,利润空间大大缩小,而且,经营内容的单一,也降低了旅游者的兴趣。

2、乡村文化含量低

由于“农家乐” 休闲旅游产业是以“三国蜀汉文化”、108国道为依托的,又处于成德绵经济带之中,区位条件较好,但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必然受到一定影响,对农村来说,经济不发达,农民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于城市,意识形态也和城市有较大差异,导致“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勉的小农意识,乡土文化淡薄等情况,从而导致“农家乐”乡村文化含量低,产品特色不突出,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而降低了对旅客的吸引力。

3、“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客源市场开发不够

现在,参与“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的游客以散客为主,90%左右的客源直接来自所依托的附近城镇,经营“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的大部分业主是当地的农户,他们开发市场的能力十分有限,大多数“农家乐”仍处于等客上门的状况,主要依靠游客口口相传,许多游客往往都是回头客或者是经亲朋好友介绍而来,少数虽与旅行社相合作,但由于旅行社从中抽利,使得“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经营业主获利减少,而且只有少数游客是靠旅行社来,对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不利。

4、“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整体接待水平较低

“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的经营主体是农民,他们大多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经营、技能培训与教育,除一部分“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经营业主通过一定途径,例如外出从业、通过报纸、电视学习“农家乐”的经营而有一些肤浅认识外,绝大多数“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经营业主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或者是一味模仿周边“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主经营的阶段,整体接待水平较低。

5、“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缺乏科学规划

在对经营者对未来有什么打算的调查时,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对目前的状况比较满意,对未来没有过多的思考,只有少数人对现在日益增多的竞争者及单一的经营内容表示担忧,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措施,避免盲目上户,扩大规模,同时对现有的“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进行系统的规划,对经营方式、经营理念、技能技巧等进行引导和一定培训,使“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向完善、持续与健康的方向发展。

6、资金来源短缺。

“农家乐”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在调查中,最多的资金投入2000万元,最少的资金投入2万元,这些钱大多用在了房屋、环境等设施的建设上,由于需要资金数额大,使得许多想办得好一些“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的业主因资金而自觉力不人心。据调查,政府在资金的投入方面,全县由政府直接资金投入大约在200万元左右,不到投资总额的10%。

7、“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主与非经营户之间收入差距大。

由于目前经营“农家乐”效益较好,据调查,“农家乐”经营业主的年收入最高的在100万元左右,最低的也有3万元,而非经营户的收入却只有3000-5000元,因而每年都有农户加入经营“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行列,于是“农家乐”的规模就不断扩大。

四、发展“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对策

“农家乐”最初就是在政府的优惠政策引导下,农民自发发展起来的,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对“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进行促销宣传和必要的管理,为“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决的条件。目前,在“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农民自身素质、经营管理、经营方式和技能等方面,因此,在这些方面政府应加强引导,政府介入并提供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为其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1、政策引导。政府的政策主要是规范经营中出现的不正当的行为,为其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目前,政府最需要解决的是“农家乐”乡村旅游休闲产业中的盲目建设和缓解经营户和非经营户之间的矛盾。政府应根据情况合理的规划发展规模,限制盲目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引导经营户与非经营户之间合作,从“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着的旅游产品、服务不全,即“游”、“购”方面的缺乏,让非经营户去开阔这一块市场,例如,把本来给过多的经营户去经营“农家乐”乡村旅游休闲产业的土地给非经营者发展果园、渔业养殖以及本地特色食品的经销,让旅游者到农户的果园中观光、渔业养殖

基地垂钓、购买本地特色食品等,也可以让农户经营娱乐行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农家乐”乡村旅游休闲产业非经营户的收入,而且也增加了“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实质内容。

2、发展引导。政府在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旅游发展中起着导向的作用,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引导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乡村休闲旅游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政府可以从罗江的实际出发,对不同地点的“农家乐”进行分类规划,突出地方特色,避免千遍一律;同时政府定期拿出一定资金对全县“农家乐”进行整体包装和宣传,组织以“三国蜀汉文化”、“范家大院”等大型文化宣传活动,加大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大范围的宣传力度,以提升“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的总体形象。由于农民的分散性强,缺乏正规的专业训练,旅游知识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因此政府应加强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提高经营素质,定期组织经营者到“农家乐”经营成功的地方观摩、考察学习,提高经营者的能力。

3、突出自己“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地方特色。“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形式是乡村文化的一种载体,而乡村文化则是“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的灵魂,两者一脉相承,不可分割。在“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中,应从景观、饮食、民居等方面对“农家乐”的乡村文进行挖掘,让游客通过“品乡村饮食,住乡村屋舍,体农艺耕作,品乡村习俗以及乡村文学”,最终得到返朴归真,恬淡安适的心情。因此,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其内容,从而丰富“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的文化内涵。结合罗江实际,从调元枣、金花梨、罗江大米、天府花生、罗江豆鸡,调元酒业等地方名特优产品来增加“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内容,提升“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规模档次,办出自己的特色,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总之,“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作为农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的主体,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对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农家乐”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对带动农村其它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与开发

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与开发

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传统的乡村休闲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休闲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休闲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休闲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休闲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休闲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现代乡村休闲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休闲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休闲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休闲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乡村休闲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乡村休闲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这种“回老家”的旅游或者传统的乡村休闲旅游与现代乡村休闲旅游的区别。目前我们谈论的乡村休闲旅游是指现代乡村休闲旅游。

乡村休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地摆脱了职业、家庭以及社会责任的限制,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非功利为目的参与旅游地的社会互动,尽情发挥自我意志的旅游活动,是休闲方式的一种。旅游发展过程中,不论是游历、游学还是修行,虽然形式不同,享受的内容不同,但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达到内心精神的升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作为乡村休闲旅游更好可以满足游客的关于休闲的要求

旅游业首先是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开始。所以,当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旅游业的时候,首先是造宾馆、买巴士,以满足基本观光诉求为主要目标。乡村休闲旅游给以游客住进村民家中,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这样问题。

乡村休闲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休闲旅游包括了乡

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休闲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是运用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对乡村的自然旅游资源、社会文化旅游资源、公共投资、技术与人力资源、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旅游产业要素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置,使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者可以利用的旅游吸引物,并因此产生经济价值及其它多种价值,或对已被部分利用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加强,从而提高旅游资源综合价值的过程。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是在特定的农村环境中进行的,开发过程及开发后的经营都将对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都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因而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始终要与农村居民最直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要使当地农民在旅游开发中受益。

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类型有:①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休闲旅游。②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休闲旅游。③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④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休闲旅游

在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必须要注意:

一,增强乡村休闲旅游的文化内涵。在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休闲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乡村休闲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乡村休闲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对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休闲旅游的投资商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因而对乡村休闲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休闲旅游的魅力。

三,政府主导,联合经营,共树品牌。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乡村休闲旅游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乡村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给予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国家要对乡村休闲旅游业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许多研究表明一般乡村休闲旅游很难带来高收益,因此国家除给乡村休闲旅游开发长期的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外,还要制定对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倾向性的政策,并将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纳入到各级旅游总体开发规划中。

七,加强社区参与和对农民的培训引导。乡村休闲旅游开发要将农业、农民和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使旅游业成为乡村社区重要的产业。在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中农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把乡村休闲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区参与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努力开拓乡村休闲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加旅游收益,使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休闲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休闲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第四篇:恩施旅游产业开发综合调查报告

恩施旅游产业开发综合调查报告

 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日期:2011-11-3 【打印】【大 中 小】

【关闭】

o

o

o

o

o

o

o

o

o中研网讯:2011-2015年中国铝桌行业市场发展趋势研究及投资 【出版日期】 2011年11月 【报告页码】 350页 【图表数量】 200个 2011-2015年中国木材行业市场发展趋势研究及投资 【出版日期】 2011年11月 【报告页码】 350页 【图表数量】 200个 2011-2015年中国生活日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研究及 【出版日期】 2011年11月 【报告页码】 350页 【图表数量】 200个 2011-2016年中国电脑外设行业市场发展前景预测与 根据中国电脑外设行业发展的现状,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 更多相关研究报告>>

恩施地处鄂西,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生态自然环境保存相对完好,具有发展旅游业先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再者恩施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风情与山区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文化景观。特别是恩施争创“全国旅游城市” 的目标提出后,恩施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一个个旅游景点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得以开发和建立。我们不可否认恩施旅游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由于开发商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政府盲目的追求政绩,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而且由于受制于交通,经济等因素,恩施旅游业还是未能取得大的突破口。

一、恩施旅游开发现状

近年来,恩施州党委、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的发展战略。发展恩施的生态旅游是实现“三州”战略的重要选择。恩施州生态旅游业的现状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是土家族集聚地,既拥有奇特秀丽的自然景观,又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主要景点有清江、腾龙洞、鱼木寨、大水井宗祠、星斗山原始森林、土司王城、土家摆手堂、梭步垭石林等。除此以外,土家族的吊脚楼、侗乡的风雨桥、七月的女儿会、耕耘时的薅草锣鼓、葬礼时跳的撒叶儿荷、吉庆时跳的摆手舞,都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恩施风情。恩施州素有“鄂西林海”、“华中植物园”之美誉,境内名胜纷呈,民族众多,风情独特,是湖北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生态环境最好,民风民俗最独特的地区之一。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被誉为“休闲胜地”。

1.环境现状:恩施位于湖北西部山区,其森林覆盖率将近60%,加上本区无大型的污染类的工厂,因此环境质量较发达城市高。但是近几年来,恩施政府扩大市区建设,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因而伴随产生了一系列的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质量降低,水污染程度加深,大量的森林被砍伐,珍惜动植物正在锐减甚至消失,固体废弃物垃圾增多,白色污染加重等。

其中某些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旅游景点的质量,据我们走访一些民众的说道,10年前恩施主要的几条河流是清澈见底,清如明镜。而10年后的今天已经是不堪入目,尤其

是龙洞河最为严重,10年前河水可直接饮用,而现在人们连沾都不敢沾,更不用说喝了。恩施大峡谷也是如此,原本水流湍急,很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派,而现在这是干涸一片。这些的环境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恩施的旅游业的发展。

近几年全球的酸雨问题也很严重,虽然恩施地区的酸雨问题不是很明显,但其对恩施股建筑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恩施土司城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物之一,但在参观中我们发现这些建筑物颜色已经严重衰退甚至发生糜烂情况。这些问题也影响到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同时也影响到了旅游业的发展。

另外由于恩施地区的人文素质不高,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加上政府的规划与管理不当,恩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表现的尤为明显的是恩施地区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已十分严重,在大街上我们可随意可见人们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这些问题不仅已经影响到了市民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而且严重影响恩施旅游业的发展。

2.民族风情现状:恩施州是一个以土家族和苗族人民为主要居住点的自治州,这里聚居了土家族、苗族、侗族和白族等28个少数民族,因而它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土家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的长期辛勤劳作中,土家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创造了别具特色的土苗文化,如芭蕉的侗族乡,土家族的“西南卡普”就是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许多传统文化正借助于旅游的势力而得以重生。比如:濒临失传的民族歌舞和传统的节俗活动,消失了的牌楼、鼓楼、风雨桥等民俗建筑,淡忘了的民族服饰、工艺品等,少数民族地区有他们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虽然恩施的民族文化氛围浓厚,可以说是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优势,但是恩施旅游业并没有很好的将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特色很好的结合,没有创造出生态人文特色景观。因而造成旅游景区景点单一,没有新颖性,不能突显景区特色,所以导致景区整体质量不高。

再者由于恩施大多的土苗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被汉化,现在保存下来具有土苗特色的东西已经是微乎其微。常言道:“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芒”。从这一小点,我们不难看出土苗等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风俗正面临着危机。民族风情,民族风俗是恩施旅游业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将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因而我们需要好好的保护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风俗,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发展好经济的一方面。

3.恩施的基础设施现状:恩施是坐落于湖北西部山区的一个中等城市,2000年至2001年,全州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狠抓路网改造结构调整和西部通县油路建设,以“两路”、“两港”为枢纽,以高等级接线和“三横四纵”为骨架,以县乡等级黑色路面为基础,以达到基本养护级别的乡村公路为延伸,积极推进公路“三化”,实施“131”工程,形成州内配套,出口衔接的交通运输网络。恩施交通历史悠久,素有“川蜀咽喉,荆楚屏障”之称。恩施州属老、少、边、山、穷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运输工具落后,加上恶劣的地理环境,恩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其交通建设严重受到了地形的影响,就是因为多山地丘林,地形复杂,至今还没通火车。可以说地形是恩施发展张旅游业的一个瓶颈,由于地形的原因,给游客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政府的规划与管理的不当,恩施景点专线车几乎没有一辆,给游客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若眼要到某一景点恩施游玩,需要转几到车才

可到达目的地。再加上恩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高速公路可通。交通的不便也严重影响到外地游客到恩施来游玩的兴趣,因此改善交通现状已成为目前恩施政府和相关旅游公司的主要任务与使命。另外恩施旅游的配套设施,如宾馆建设,也个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速度。

4.宣传的现状:恩施旅游的开发以及以旅游业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不好,就旅游宣传而言恩施市是做得很不好的,首先就对内宣传来说,在主要的交通干线以及电视广播上很少看到旅游地点的“身影”,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同时也是服务性行业,它的运作情况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的力度够不够深。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将近70%的市民不知道某旅游景点在作宣传广告。可见旅游宣传力度是很不够的。在我们向他们调查他们是如何知道景点,有90%的人介绍他们是通过朋友或者是家人得知的,6%的人是通过政府或者广告得知的,4%的人是通过自己查询得知的。可见政府和相关的旅游公司在宣传上是很不够的。从对外宣传来看,宣传更是微不足道。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没有一个旅游景点能在恩施以外的地方引起人们的关注。即使是宣传,宣传力度和影响力较小,没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恩施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基础设施薄弱。恩施州地理环境复杂,交通线路密度低,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通信落后,造成旅游者出入不便,严重制约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

缺乏总体规划,粗放性经营方式造成对旅游资源的低层次开发。一方面恩施州以及各县、市缺乏整体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又没有合理的市场机制引导,导致旅游开发趋同性强、效益低下;另一方面,由于恩施州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强烈的利益动机驱使人们为了自己获取好处,而不惜给人和社会带来灾难(大量砍伐林木)。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的整体美感。

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发展生态旅游要求必须把旅游资源尤其是环境资源的消耗纳入旅游成本之中,但这需要大量资金,我州经济欠发达,资金问题尤为突出。同时,生态旅游业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行业,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缺乏与旅游业配套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恩施州第三产业发展普遍落后,旅游的八大环节“吃、住、行、游、购、娱、康、教”,存在着“小、散、弱、差”的状况,产业链条不完整,难以形成产业优势,更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的问题:

1.旅游硬件设施,没有跟上发展步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发展旅游,硬件设施必须过硬。在山区发展交通比较困难,但是发展交通意义重大,尤其对发展旅游产业来讲更是如此。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被调查者对恩施旅游交通发展程度评价不高。本地游客由于熟悉路径,对其来讲,交通的这个影响因素对其来讲还不算太明显。但是,从长远来看,特别是从恩施要打造国家级旅游城市这个目标来说,完善交通网络,提高旅游交通的通达度始终是恩施旅游走出湖北、推向全国的一个瓶颈。另外,游客对饭店的饮食安全、旅店的数量和质量、停车的管制等一系列基础服务设施的评价都不是太高。旅游游的是一个心情,对此,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对恩施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比较大的不利影响。

2.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层级不高。现有景点的规模比较小,旅游内容十分单一,旅游资源的深层次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同时,开发技术不高。目前景点的规模一般都不大,区域过小,无法产生让游客产生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而且,开发时没有注重创新,没有注重开发与一种旅游资源相关的其他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种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从而使游客感觉到景点过于单调,旅游内容过于单一和贫乏。另外,在当前旅游资源的开发把重点过于集中于浅显的旅游内容,至于相关的一些必不可少的连带资源尚无被充分得到利用。恩施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珍贵的资源,但是当今的开发景点中大多数都将其忽视,没有认识到其存在价值,这无疑是一种损失。所以,景区内容的不尽丰富无法达到让游客在景区内长时间滞留的目的,因此,游客的产值不高,游客对景区的评价一般不会太高。同时,开发所采用的技术没有高规范化和高技术化,没有形成对旅游质量提高的强大的推动力,没有一套先进和独特的开发方法和技术。其开发水平与国内知名景点的开发水平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恩施旅游的发展现状可想而知。

3.开发机制的活力不足,针对旅游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本地人对景点的名字都比较熟悉,然而,据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一些初来者,其中的绝大多数不知道恩施的景点,更不用说了解。至于,对于未曾到恩施的人来讲,知道并了解恩施旅游的只占很少一部分。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受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在宣传上对无法对旅游进行长期的投入,持续“单兵作战”,独当一面,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而且还要求恩施旅游走出湖北,走向全国,对企业来讲其压力着实不小。就目前而言,在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大众是很少看到关于恩施旅游的宣传。

4.旅游景点组合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从整体上讲恩施旅游景点的分布不尽合理,虽然其中存在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但在旅游的组织开发上没有进行全局考虑。景点分散、景区各自为战。若要游客方便的游玩几个景区,就从现阶段来讲难度是相当大的。由此,恩施旅游的规模效应没有或者很小。对于游客来讲,由于市场距离的加大,无疑在游客心理上产生一种负面影响。

5.战略开发尚显不足,缺乏长远性规划开发旅游是一个长期性、战略性的开发,其成本绝非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收回的,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收益还会呈现负增长。所以,开发是一定要注重战略性,从长远利益着眼。如果忽视了战略性、长期性,结果只能是“竭泽而渔。当前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程度的急功近利,且不说开发质量如何,单是靠较高的旅游收费价格就想在短时期内取得较大的收益,这不仅仅给自己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而且对旅游的长远发展都十分不利。

三.对恩施旅游开发的若干建议

1.交通:交通是恩施旅游的大动脉所在,是恩施旅游开发的排头兵,若要保证恩施旅游交通的畅通无阻,必须重点加强恩施交通基础建设,而加强交通建设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交通道路建设。依据我们本次问卷调查和一些访谈可以知道,恩施本地居民对恩施交通道路建设普遍不满意,90%的被调查者认为恩施道路交通有待提高,恩施绝大多数联系景点的交通道路质量普遍较差,当然不排除这与自然环境有很大关联,但恩施政府对道路建设还是对交通道路建设投入相对较少,笔者认为,若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交通道路问题将会滞后于恩施旅游景点建设,这将会导致恩施旅游景点供血液不足,旅游市场不能充分开发,这将使景点建设达不到期待的效果,所以政府必须加强对恩施旅游交通的财政投入,把恩施旅游道路建设当重点来抓;二是交通运输建设。依据我们本次问卷调查、访谈和笔者的亲身体验发现,恩施旅游公共交通很成问题,以恩施柳州城为例,恩施城区去柳州城的公交是20

路汽车,车费为3元,大约45分钟一班车,在平常(节假日以外的时间)客运量还是满足需求的,但是遇到节假日就会出现问题,游客会明显感觉很难打上20路公交,而搭黑车成了很大一部分旅客的首选,或者有些旅客直接到20路公交发车站的舞阳坝等车,这给游客节假日出游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是恩施旅游运力不足的表现,若把道路交通比作恩施旅游的血液管,则可以说公交是恩施旅游的血液,恩施旅游的又一大症结是血液流通不畅,在恩施许多旅游景点中,通旅游公交的还为少数,这也是恩施旅游公交建设的一大不足,笔者认为,要解决旅游公交问题,政府也必须加强旅游公交系统建设的投入,加大运力,合理安排公交发车时间与公交车数量,可在节假日增加旅游公交班次和发车间距时间,当然,恩施许多还未通旅游公交的景点必须找准原因,让其通公交,例如芭蕉的侗族乡。

2.宣传:古语常言“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这信息与交通及其发达的今天恐怕有些不适用,对于恩施的旅游业就更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恩施旅游发展离不开形式多样的宣传,特别是正在建设全国旅游城市的恩施,更加需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据我们调查得知,恩施旅游景点还存在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在与被调查者访谈过程中,绝大多数恩施本地居民认为景点的宣传力度不足,并对恩施旅游景点宣传提出了诚恳的建议。笔者认为,加大恩施旅游宣传力度,要从两方面着手,恩施地区宣传和恩施外的潜力市场宣传,宣传形式可以多样化,在对内宣传上应突出景区休闲作用,让市民感到恩施旅游景点都像一个休闲放松的公园,可以在市区人口流动较大的地方投放广告。根据笔者亲身体验,恩施旅游在旅游潜力较大的武汉投放广告仅局限于车身广告和少量的旅游交流活动。针对恩施旅游在对外宣传上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有可能,恩施旅游可以在武汉的主流媒体上投放广告,广告内容以介绍恩施旅游特色为主,争取在对外宣传上赶超神龙架,因为两路即将开通,在交通条件同等条件下,旅游市场距离已经虽短,比的是特色与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恩施旅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就是要让旅游潜力市场的人们认识恩施,了解恩施。当然,宣传不仅仅局限于媒体广告,比如可以在武汉定期举办恩施文化节,将恩施的民族风情带给旅游市场的居民,譬如武汉,增强他们对恩施的了解。

3.景区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恩施许多旅游景点开发开出在一个低水平的阶段,景区旅游配套设施不全成了制约恩施发展的又一瓶颈,如果旅游者在景区感觉在吃、喝、住上有很大的不便,旅游景点将给旅游者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在旅游景点的硬件配套设施一定要齐全,开发者做好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可以建立不同档次的酒店,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这样不仅提高了景点质量,而且改变了过去“一日游”的面貌。狠抓景区服务质量,绝大多数恩施景点的服务人员还是本地居民,景点开发商可以加强对居民的培训,提高居民素质,特别是旅游景点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4.规划:规划要“宽”,不能各自为政。所谓规划要宽,一方面是旅游资源要统筹规划,整体开发。恩施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但目前尚未形成整体运营规模,还停留在分散运营、各自为政的层面,各旅游景点仍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各个角落。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规划之初就要形成旅游线路,用线路意识来指导景点开发,形成恩施旅游明晰的线路印象和规模效应。另一方面,还要巧借旅游抓经济、建产业。笔者以为,恩施旅游也要借鸡生蛋,要跳出旅游抓旅游,要以旅游为名片,推介高附加值、高经济效应的服务和产品。比如恩施玉露茶、绿色富硒食品、中草药等特色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都可以进入旅游线路,既打“旅游牌”,又打“特产牌”。

5.旅游景点环境保护: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景区的环境保护程度,所以从战略角度出发,旅游景点的环境问题将是恩施旅游开发的重点问题之一,不仅在开发过程中,而且贯穿于整个景点发展的全过程,环境保护的程度决定恩施旅游景点的发展,不仅要保护旅游景点的原生态环境,而且在旅游景点运营过程中不能造成新的污染。那么如何才做到旅游景点开发与环境保护两不误呢?笔者认为必须立足长远目标,做到整体规划,切不可急功近利,盲目开发,否则只会带来短暂的利益,在每个景点开发动工之前,必须经过专家学者的充分论证,听取各方意见。在旅游景点运营过程中,也应当注意环境的保护,建立垃圾回收站,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建立污水处理站。在景区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沼气池,政府可以给予部分补贴这,样将会给景点带来更加长远的发展。据笔者调查得知,恩施大部分景点都承包给私人老板,这有利于利用社会资金来开展景区建设,但这也造成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私人承包商为个人利益而盲目开发景区,一旦对景区在成不合理开发,那么损失将是不可弥补的。所以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在引进开发资金上要严格把关,要优先考虑有较强经济实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或个人,在景点开发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对旅游景点开发与运营加强监控,杜绝违规开发现象。

6.旅游文化: 实施旅游文化建设,对每个旅游景点的文化要挖掘利用,深入挖掘了才能有的放矢。比如梭布垭石林、恩施大峡谷、腾龙洞,文化的挖掘不能仅局限于民族文化,要深入挖掘洞文化、地质文化、地貌文化、峡谷文化等等,政府主导,专班挖掘,充分发挥文化协会的人才作用,在景区建相应的文化博物馆,结集成图文并茂的旅游文化丛书,介绍知识性的东西。旅游景点要认真按不同的文化特点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体现民族文化的特性、特点和特色,防止千篇一律。民族和文化部门以及民研机构主动介入,积极指导,形成合力

第五篇:台湾乡村旅游与休闲产业考察报告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经验

《海峡科技与产业》2006年第6期

吕明伟 郭焕成

(北京景观园林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台湾农业由于受到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开始步入明显的停滞、萎缩时期。为了使农业走出国境,提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台湾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扩大农业经营范围,从以产品为主发展农业扩大,发展农业服务业,包括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农业运输等。20 世纪 70 年代末,台湾农业出现了通过开放农园供游客品尝,购买农产品的观光农园。20世纪80年后期,观光农园向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即不仅提供农产品,而且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休闲区,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农业旅游,又可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一、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类型

台湾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农园体验、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教育农园、农庄民家、乡土民俗、生态保育、渔业风情等休闲活动项目皆属之。历经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现象,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牧场等几种类型。这些以农业旅游为主导的休闲产业类型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旅游、教育、环保、医疗、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在台湾地区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之一。1.乡村花园

乡村花园的设计和建造盛行英国,最初的乡村花园主要种植本土植物,且多数是可为餐桌提供食物的瓜果蔬菜类。如今的乡村花园建设已是包罗万象,摆脱了最初的以实用性为主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追求环境优美、景观独特、地域性强的乡村花园开始出现。清境小瑞士花园位于南投县仁爱乡台14甲公路清境农场旁,海拔大约有1800公尺,这里的空气清新自然,景色优美如画,兼具北欧风光,因此又有「台湾小瑞士」及「雾上桃源」之美名。清境小瑞士花园整个园区面积达约有4甲,年平均温为摄氏15-23度左右,舒适宜人的气候常为人门避暑胜地,园区内种植了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美丽又新奇。而区内的设施如挪威森林广场、阿尔卑斯双塔、落羽松步道、主题花园等皆环绕着天鹅湖而建,悠然地徒步其间犹如置身在欧洲。园中设有大型停车场、露营烤肉区、欧式花园、精致餐饮中心、纪念品饭卖部、露天咖啡广场等,提供另一种休闲享受。清境小瑞士花园、台一教育农园的经营者张国珍先生同时兼任台湾生态教育农园协会和台湾农业经营管理学会的理事长,对推动台湾教育农园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台一教育农园、清境小瑞士花园和中台禅寺已成为旅行社安排的接待景点之一。2.乡村民宿

乡村民宿充分利用乡村自然环境、景观、特色文化、民俗,让人们深度的感受到独特的民风、民俗,于优雅宁静中体验乡村生活。优雅的环境、朴素的民风民情,优美的风景和朴实亲切的主人,使乡村民宿成为世界各地自主旅游者的最爱。在台湾乡村民宿发展比较好的地区的南投县清境地区和台北黄金山城金瓜石。自1996年南投县成立第一家民宿之后,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03年11月份止南投县已有200家民宿,而其中清境地区就有80家民宿之多。目前清境地区民宿通过策略联盟经营的方式,成立清境观光发展促进会,共同进行行销活动推广,在对外事务的利益争取、地区发展的规范、地区的资源分配与协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进一步的推动了当地乡村民宿的健康发展。而台北黄金山城金瓜石则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风情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把原先的台湾冶金矿区,从炼金厂、古烟道、废矿坑、战俘遗迹甚至是天皇寓所进行合理规划开发,独特的景观吸引着无数前来到访的游客。该区著名的乡村民宿云山水的主人吴乾正身兼民宿发展协会与乡村之家优质民宿第一届理事长头衔,对于民宿的贡献与推广不余遗力,他认为经营文化,家庭式的经营使民宿发展更具魅力和吸引力。3.观光农园

观光农园是指具有农业特产之地区,通过规划建设使其具有观光休闲与教育价值的农业园区。观光农园内提供观光游客所需的各种服务设施,以便利游客体验采收农特产的乐趣并了解农特产生产过程,以增长游客时间,寓教于乐,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的目的。观光农园最初形成于1980年,苗粟大湖、彰化田尾菜地开始经营的观光果园、观光花市。到1998年,观光农园发展结果为北部区域有55处观光农园,占全台湾地区的55.56%;中部区域有21处,占21.21%;东部区域有12处,占12.12%;南部区域有11处,占11.11%。目前,观光农园的类型包括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观光瓜园等。各式各样的观光农园因开放时间不同分布全年不同季节,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享受观光、休闲、摘果、赏花的田园之乐。4.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台湾农业类型中最具代表性者,农场原以生产蔬菜、茶或其他农作物为主,且具有生产杂异化的特性,休闲农场具有多种自然资源,如山溪、远山、水塘、多样化的景物景观、特有动物及昆虫等,因此休闲农业可发展的活动项目较其他类型的休闲农业更具多样性。常见的休闲农场活动项目包括农园体验、童玩活动、自然教室、农庄民宿、乡土民俗活动等。休闲农场是由数个农民或多个农民团体联合兴办的,规模比观光农园要大,面积一般在50公顷以上,经营的项目比较多元化。1988 年,台湾农委会核定“农渔乡村发展休闲农业及观光果园规模计划”,政府部门开始规划辅导休闲农业,成立发展休闲农业策划咨询小组,确认休闲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台湾对于观光农园与休闲农场的区别并不是很明显,观光农园也可以休闲体验,休闲农场也可以观光游览,大多数农园、农场都同时兼具观光游览、休闲体验的功能。如台北阳明山中名阳圃休闲农庄便是一例,农庄以种植海芋(采摘海芋花八朵一百元)为主,狭长的地块,独特的入口、精致的小品景观都成为游客立此存照的见证。5.教育农园。

教育农园是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具备教学和体验活动之场所、教案和解说员。在教育农园里各类树木、瓜果蔬菜均有标牌,有昆虫如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等活生生的教材。游客在此参与农业、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尤其为城市的青少年了解自然、认识社会、了解农业和农村文化,创造了条件。如我们这次到访的台一教育休闲农场便是比较成功的案例,农场位于南投县埔里镇埔雾公路(台14线省道)边,于一九九一年成立,起初主要是以提供农民各类蔬菜、花卉的种苗培育为主,近年来即致力于推广地方的产业观光,开始积极转型。在场区规划设置多项深具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的设施,如押花生活馆、DIY才艺教室、亲子戏水区、浪漫花屋、可爱动物区、渡假木屋、景观花桥、各类植物生态标本区等。这是一处兼具农业休闲和教育的观光景点。在这里规划建设了全亚洲最大的蝴蝶生态馆及甲虫生态馆,利用园区内原有的多种蜜源植物来培育各种蝴蝶,利用香菇废弃物等营造出甲虫的生态空间,为游客提供认识昆虫生态的地方,是一处兼具农业休闲和教育学习的园区。6.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是指经营者利用都市地区及其近郊的农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供市民承租耕种,以自给为目的,同时可让市民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1989年,台北市农会积极规划推动市民农园,并于1990年辅导北投区设立第一家市民农园,从而为台湾第一家市民农园。至今后台北市市民农园已发展成立16 处(表示),合计面积约16.2 公顷(2430 亩), 租用市民农园以10坪为一单位,以四个月为一期,每期600元。1991年,台中市建立市民农园,1994年农委会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光驱计划”扩大试办市民农园,到1998年底,台湾已设置58处市民农园,都属于农耕体验型市民农园。这些市民农园的设置,以都市近郊、水源充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车程在半小时最为理想。与观光农园相对,市民农园是由城市市民利用平时业余时间经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台湾市民农园的规划建设远没有其他园区形态发展好。7.休闲牧场。

休闲牧场是以名、特、优、新的农作物,以较好的设施和高科技含量,进行生产并以此吸引游人,向人们展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多姿多彩的产品。我们考察的初鹿牧场为台湾土地银行经营的牧场,地处台东县卑南乡明峰村内,场区占地约54公顷,为全省坡地集中牧场之最。休闲牧场内宽广辽阔,乳牛及乳制品是主要的经营目标,以奶牛饲养,品尝自产牛奶、奶酪、牛肉,并以其秀美的牧场景观吸引游人,2004年,仅门票收入一项就达300万人民币,效益很是可观。牧场划分为露营区、产品贩卖部、菠萝园、茶园、槟榔2园、枇杷园和竹林等区域,是适合露营渡假的好去处。

二、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的经验总结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主要以乡村民宿、休闲农业为主体发展起来,其中休闲农业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中占的比例最大,全岛目前共有1102家休闲农业园区,2004年产值达11.25亿人民币,提供180098个就业机会,预计到2008年休闲农业产业产值达17.5亿人民币。通过研讨会研讨和实地考察,台湾以发展乡村民宿、休闲农业进而推动全岛休闲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借鉴:

1、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加快农业转型,开发农业功能。

台湾在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农业面临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以及国际农产品的冲击,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农民收益少,台湾农业发展面临衰退、萎缩。针对这一挑战,台湾采取了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于是就开始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我国大陆现在正处于农业转型和调整农业结构的新时期,要学习台湾发展农业的经验,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根据各地的资源。区位和市场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从而改变农业就是第一产业的旧观念,建立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大农业产业体系。

2、研究与规划并举

台湾农业最高农业管理部门——台湾农委会对发展休闲农业极为重视,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处和推广科,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机构,台湾从上到下形成了观光休闲农业的管理和辅导体系。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与旅游部门联系。我国台湾相关部门机构在做好休闲农业规划,包括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园区的建设规划的同时,根据休闲农业产业需求,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2005年台湾休闲农业的研究主题分别为服务人员人格特质、服务态度与服务行为关系研究;经营模式研究;园艺治疗活动对于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的研究;台中县新社乡休闲农园规划建置研究;旅游商品特色研究;养生农业园区建置模式研究等。

3、加强园区建设的规划和检查评证

虽然台湾的休闲农业园区已达1102家,但经过农委会筹建的只有206家。农委会与休闲农业学会合作推动了园区和农业旅游景点的检查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台湾休闲农业园区检查评证分别以核心特色、园区规划、创意运用、解说与行销、组织与人力管理、环境与景观管理、社区参与、观光资源等八项进行评证。台湾农委会为鼓励休闲农场提升服务品质,提供人们正确选择优质的休闲农场,特委托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按照“2005台湾休闲农业服务品质提升计划——休闲农场评鉴、认证与辅导计划”,进行优良休闲农场之评选及甄选工作,并编印优良休闲农场服务宣传手册。评选的对象为经农委会核准设置登记或准予筹设且实际经营之休闲农场。评选内容包括:①农场资源;②农场设施及活动配置图;③整体经营方向;④服务及体验活动;⑤餐饮服务;⑥住宿服务。评选项目标准等,共分三个方面、16个项目,标准,打分评选。评选分数70分以上,未满80分者为“良等”;80分以上,未满90分者为“优等”;90分以上者为“最优等”。

在我国大陆农业旅游景点和农业园区空间布局主要为“城市郊区型”“景区边缘型”,但今两年来在一些大型城市(尤其是北京)其空间布局呈现出“遍地开花型”,其主要弊端表现在:自发建设多;挂个牌子就采摘;各自为政,缺乏系统管理;发展特点不突出,缺乏宏观系统的规划等。在加强园区建设的规划和检查评证工作中我们可充分借鉴台湾发展休闲农业中的经验,使我国大陆农业旅游景点和农业园区建设步入正轨。

4、大力推行社区经营的理念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游憩地的发展跳出了以往规模经济思维,朝向精致农业政策的延伸转型。休闲农业园区的“园区”概念,被赋予了具有地方意义的 community(社区)的理念,而不在只是一个强调专业生产的属于工业特质的park(厂区)概念。整合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园区,并适时开展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这是台湾发展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的成功经验,也是走在世界休闲农业开发建设前列的重要原因。如在10年前废弃的台湾金瓜石冶金矿区为了发展乡村民宿和休闲旅游,聘请规划设计单位作了详细的《金瓜石社区产业辅导计划》,并在以后的运作实施中,定期出版《金瓜石社区报》,开办矿山讲堂等全力打造浪漫渡假社区。这与我国大陆目前很多农业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过多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片面追求产值形成鲜明对比,用经营文化、经营社区的理念来开发建设我们的农业旅游景点理应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

三、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的启示

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调查统计显示,台湾前往观光休闲农业区的游人绝大多数是那些不熟悉农业、农村的城市居民。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相当多的城市居民到乡村、田园去度假,到观光农业区去体验。在我国大陆,城市化发展快,城市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人很希望到郊区农村观光旅游,这为发展城郊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需求。我们应抓住城市这个目标市场,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的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因为开展农业旅游可以减少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有高附加产值,并可带动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休闲购物、观光度假及其他旅游活动(如垂钓、农家乐)的发展而产生乘数效应。这就要求我们

首先,应大力加强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设施的建设与发展,这是立足城郊资源优势,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步骤之一。

其次,国家农业部门应重视发展农业旅游,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组织、规划、研究推动大陆农业旅游的发展,为发展农村这一新型产业提供组织保证。

最后,要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促进农业与旅游的结合。台湾农委会主要负责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投资建设工作,而旅游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旅行社及游客前往休闲农场观光旅游,以扩大客源市场。所以,农业部门和园区经营者应积极与旅游部门联系,开展旅游合作,建立农业旅游网络体系。

四、结语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006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开发建设新农村游、农家游,农业的生态保护、农业的休闲旅游,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休闲农业工作手册,台湾农委会、台湾大学编

2、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台湾农委会

3、台湾农业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农业旅游促进会

4、台湾休闲农业会讯,台湾休闲农业学会

5、湖南省休闲农业培训班材料,2006。

本文为2006海峡两岸休闲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考察报告的一部分

下载莲花池村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莲花池村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思考

    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思考 ——以武汉1+8城市圈为例 赵志龙,江培龙 (咸宁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产业结构调整......

    闲农庄旅游开发论文:惠州平海生态休闲农庄旅游开发刍议[最终定稿]

    闲农庄旅游开发论文:惠州平海生态休闲农庄旅游开发刍议平海生态休闲农庄地处在广东惠州巽寮湾的核心位置,与惠州港东西对望相距13海里,至广汕公路17公里,至惠州市区46公里,距广......

    苏州西部生态城旅游产业调查报告(共五则)

    苏州西部生态城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张延2012.2 一. 综述 西部生态城是集旅游休闲、健康健身、文化创意、民间工艺及高品质居住、办公于一体的低碳生态山水城。它位于苏州高新区......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经验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经验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台湾农业由于受到快速发展的工业和商业的竞争,开始步入明显的停滞、萎缩时期。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业效益,增......

    生态环境保护与体育旅游发展的关系

    生态环境保护与体育旅游发展的关系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加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

    历史遗产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

    历史遗产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 张强 王定国 摘要: 关键词:历史遗产 旅游产业发展关系 旅游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与历史文化有着明确联系的产业,历史遗产对旅......

    规划与旅游、休闲关系的辩证思考(共5则范文)

    规划与旅游、休闲关系的辩证思考□刘德谦一、城市的休闲空间在旅游发展中说到规划,除了旅游规划外,人们往往也会联想到城市规划。而说到城市规划时,人们常常就会想到国际现代建......

    乡村旅游开发状况、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查报告[模版]

    乡村旅游开发状况、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乡村旅游开发状况、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乡村旅游就是有别于城市旅游的一种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