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炮采工作面管理制度
炮采工作面管理制度
第一条、每一回采工作面掘进形成后,必须严格按掘进竣工验收移交制度规定标准、移交办法,由安装领导小组现场验收移交。
第二条、接交后的工作面,由采煤队严格按安装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安装。
第三条、初采前必须由领导小组、技术人员全面负责对工作面所有机械、电器设备进行单机试运转,当单机试运转正常后,再依照由外向里的启动顺序进行联合空载试运转,确保初采期间设备运转正常。
第四条、乳化液泵站和液压系统完好不漏液,压力不低于31.5MPa、乳化液浓度为3-5%,有现场配制和检测手段。
第五条、确保所有设备操作手把、按扭灵敏可靠,设备油位正常,运输环节信号联系可靠,电气设备完好,无失爆现象。
第六条、初采前,必须将工作面架间、架内、架前及两道杂物清理干净,保证采面通风、行人、运输畅通无阻。通风、防灭火、综合防尘设施齐全,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支柱完好不卸载、支架接顶严实,初撑力不低于有关规范要求。
第八条、初采初放前,准备足够的单体液压支柱及背板、圆木、金属网、л型长钢梁等临时支护用品,并在指定地点码放整齐。
第九条、炮采工作面在回采前,必须有符合国家规定,并经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鉴发的作业规程和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情况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和补充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参与施工人员学习签字、考试合格后,在生产中严格贯彻执行。第十条、工作面投产后,必须严格贯彻落实“三大规程”,推行正规循环作业。严格执行矿上制定的各项煤质管理制度,控制水份,规范采放工艺、减少矸石含量、减少灰份,合理应用深孔爆破和工作面打眼放炮松动顶煤,加大对顶煤及底板三角煤的回收力度,提高资源回收率。
第十一条、深入开展“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实行工程质量验收制度,提高工作面工程质量。
第十二条、每一回采工作面,必须按《煤矿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检查验收,达行业一级标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支架排成一条直线、接顶严实、初撑力符合规定、偏差不超过±50mm、中心距不超过±100mm、支架顶梁与顶底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俯角不大于7度,相邻支架不能有明显错差(不超过顶梁高度的2/3),支架不挤不咬,架间空隙不超过200mm。
第十三条、消灭不合格品、优良品率100%,加强工作面支护、安全出口和端头支护管理,加强安全管理、顶板管理、机电设备管理、“一通三防”管理,杜绝井下电器失爆,做到文明生产,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第十四条、加强开帮质量,要求顶底板开平、煤壁齐直,不得出现留伞檐现象。
第十五条、提高支架工操作水平,移架要做到快、够、正、匀、直、紧、净、严。即:“快”移架要及时迅速,做到少降快拉;“够”移架步距够;“正”操作正确无误,支架要定向前移,不上下歪斜,不前倾后仰;“匀”平衡操作,支架间距保持均匀;“直”推溜移架要确保三直两平;“紧”及时移架,支架顶梁紧贴顶板,保证初撑力;“净”架前架内浮煤碎矸清理干净;“严”架间空隙要挡严。
第十六条、两道的设备、材料运到指定地点,码放整齐,并有标志牌,保证两道及上、下出口通风、行人畅通,超前抬棚打成一条直线,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符合规定,工作面达到“三直两平一净两畅通”的要求。
第十七条、电缆、支架管路要悬挂整齐。
第十八条、保证各设备上的煤尘清扫干净,做到文明生产,开关台台上架、牌板悬挂齐全。
第十九条、加强支架维护检修制度,做到五检:班随检、日小检、周(旬)中检、月大检、季(年)总检,遵守维护规程,及时排除故障,保证设备完好和正常运行。
第二十条、实行工程质量验收制度,推行全面安全质量管理,跟班队长、班长、质量验收员对当班的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并做好班评估记录,填写好设备运行日志和交接班记录。
第二十一条、严格按《煤矿炮采工作面质量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达行业一级标准。
第二十二条、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现场交接班制度、班前会制度、生产汇报制、安全质量管理、设备使用管理、事故分析等制度。
第二十三条、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图、牌、板,有每月检查记录,资料保持原始性、真实性,不得有虚假。
第二十四条、专业技术人员、安检人员随时对工作面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采煤队进行处理,共同搞好安全生产。
第二十五条、加强对工作面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核算,认真分析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降低生产成本。
第二十六条、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严格按回撤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回撤。
第二篇:煤矿炮采试卷及答案
2233炮采方案考试试题
队组: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2233炮采工作面采用爆破采煤法采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清煤工清煤时,必须在铰接顶梁掩护下进行清煤(如遇特殊情况,必须打护身柱或特殊支护进行操作),清煤滞后放炮地点10 m,逐段分工,依次进行清煤作业,严禁 骑
溜清煤。
3、回柱顺序应由下向上,从采空区向煤壁回收,严禁提前摘柱或进入采空区作业。
4、回柱后局部悬顶超过沿倾向 5 米,走向悬顶2 米时,必须进行人工强制放顶。
5、回柱人员必须在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地点进行操作
6、回柱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顶板及支护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及时维护。
7、工作面柱距0.6 m,排距1.2 m。
8、正常生产时采用“
三、四”排管理顶板,在机头、机尾各打设一个木垛,其余每8m-12m打设一个木垛,当遇断层时,在断层上下盘各架设一个木垛,木垛打设在第二排与第三排支柱之间。
9、每次放炮前,派责任心强的人在各警戒点设立警戒,安全员、瓦检员在确认各警戒点设立好后方可安排爆破作业,在未接到撤除警戒命令前,各警戒点警戒人员不得擅自离开警戒岗位
10、设置拉绳和警戒牌板,警戒距离直巷不小于100 m,弯巷不小于75 m。
11、工作面超前支护的长度不小于20 m。
12、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执行每道工序前,必须严格按照由外往里,先顶后帮的顺序进行。
13、所支设的单体柱初撑力必须大于90KN(11.5MPa).14、爆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15、单体柱必须打在实底 上,不得打在浮矸上,遇巷道底板软,单体柱必须穿柱鞋。
二、判断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工作面炮采布置方式为五花眼,采用反向爆破。(×)
2、工作面一次放炮距离为8-10m。(√)3、2233炮采工作面为综合机械化采煤。(×)
4、人员运料过皮带或转载机时,必须走行人过桥,严禁跨越皮带或转载机。(√)
5、遇断层时,必须在断层上、下盘各架设一个木垛。(√)
6、瓦检员不在现场时可以爆破。(×)
7、在爆破地点20m内,有未清除的煤、矸或其他物体堵塞巷道断面1/3以上时,可以爆破。(×)
8、更换不合格的支柱时,必须严格执行“先支后回”的原则。(√)
9、单体柱的支设必须迎山有劲,确保牢固可靠。(√)
10、在斜坡段打设木垛时,人员必须站在打设木垛的下方。(×)
三、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矿井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是(ACD)。
A.以风定产
B.以产定风
C.先抽后采
D.监测监控
2、瓦斯积聚通常是指:瓦斯浓度和体积分别超过(BC)。
A。瓦斯浓度1%
B。瓦斯浓度2%
C。体积0.5m3
D。体积1m3
3、煤矿的“一通三防”是指(ABDE)。
A。矿井通风
B。瓦斯防治
C。矿井谁在防治
D。矿井水灾防治
E。矿尘防治
F。顶板灾害防治
4、电缆接口严禁出现(ABC)
A.鸡爪子
B.明接头
C.羊尾巴
D.接线盒
5、“一炮三检”是指(ACD)对工作面瓦斯的检查。
A.放炮后
B.打眼前
C.放炮前
D.装药前
四、简答题(共40分)
1、简述施工前应该准备的工具。(开放性题,10分)
2、简述该工作面施工工艺流程。(10分)
敲帮问顶→打眼→装药→爆破→敲帮问顶→挂梁(临时支护→出煤→移溜→回柱放顶→移梁→正规支护。
3、分别简述该工作面火灾、水灾及顶板的避灾路线。(20分)①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撤退路线:
工作面→第一切眼/2233炮采配巷→2233炮采运输顺槽→皮带上山/轨道上山→运输大巷/轨道大巷→主斜井→地面 ②发生顶板、水灾事故的撤退路线
工作面→第一切眼/2233炮采配巷/第二切眼→2233炮采运输顺槽/2233炮采回风顺槽→皮带上山/运输上山→运输大巷/轨道大巷→主斜井→地面
2233炮采方案考试试题
队组:
姓名:
得分:
二、填空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2233炮采工作面采用
采煤,管理顶板。
2、清煤工清煤时,必须在铰接顶梁掩护下进行清煤(如遇特殊情况,必须打护身柱或特殊支护进行操作),清煤滞后放炮地点
m,逐段分工,依次进行清煤作业,严禁
清煤。
3、回柱顺序应
,从采空区向煤壁回收,严禁
或
区作业。
4、回柱后局部悬顶超过沿倾向
米,走向悬顶
米时,必须进行人工强制放顶。
5、回柱人员必须在,地点进行操作
6、回柱过程中要时刻注意
,发现异常立即
,及时维护。
7、工作面柱距
m,排距
m。
8、正常生产时采用
排管理顶板,在、各打设一个木垛,其余每 打设一个木垛,当遇断层时,在断层上下盘各架设一个木垛,木垛打设在第二排与第三排支柱之间。
9、每次放炮前,派责任心强的人在各警戒点设立警戒,、在确认各警戒点设立好后方可安排爆破作业,在未接到
,各警戒点警戒人员不得擅自离开警戒岗位
10、设置拉绳和警戒牌板,警戒距离直巷不小于
m,弯巷不小于
m。
11、工作面超前支护的长度不小于
m。
12、必须严格执行
制度;执行每道工序前,必须严格按照由外往里,的顺序进行。
13、所支设的单体柱初撑力必须大于
.14、爆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
和
制度。
15、单体柱必须打在 上,不得打在浮矸上,遇巷道底板软,单体柱必须。
二、判断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工作面炮采布置方式为五花眼,采用反向爆破。()
2、工作面一次放炮距离为8-10m。()3、2233炮采工作面为综合机械化采煤。()
4、人员运料过皮带或转载机时,必须走行人过桥,严禁跨越皮带或转载机。()
5、遇断层时,必须在断层上、下盘各架设一个木垛。()
6、瓦检员不在现场时可以爆破。()
7、在爆破地点20m内,有未清除的煤、矸或其他物体堵塞巷道断面1/3以上时,可以爆破。()
8、更换不合格的支柱时,必须严格执行“先支后回”的原则。()
9、单体柱的支设必须迎山有劲,确保牢固可靠。()
10、在斜坡段打设木垛时,人员必须站在打设木垛的下方。()
三、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矿井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是()。
A.以风定产
B.以产定风
C.先抽后采
D.监测监控
2、瓦斯积聚通常是指:瓦斯浓度和体积分别超过()。
A。瓦斯浓度1%
B。瓦斯浓度2%
C。体积0.5m3
D。体积1m3
3、煤矿的“一通三防”是指()。
A。矿井通风
B。瓦斯防治
C。矿井谁在防治
D。矿井水灾防治
E。矿尘防治
F。顶板灾害防治
4、电缆接口严禁出现()
A.鸡爪子
B.明接头
C.羊尾巴
D.接线盒
5、“一炮三检”是指()对工作面瓦斯的检查。A.放炮后
B.打眼前
C.放炮前
D.装药前
五、简答题(共40分)
1、简述施工前应该准备的工具。(开放性题,10分)
2、简述该工作面施工工艺流程。(10分)
3、分别简述该工作面火灾、水灾及顶板的避灾路线。(20分)
第三篇:煤矿残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曲靖市麒麟区孙家沟煤矿南翼采区910残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编制人:孙稳清
年 月 日
一、作业地点概括
1、煤层名称:c9煤
2、煤层厚度:1.9米
3、煤层倾角:2-10度
4、开口位置标高2000米
二、工程设计
1、巷道净高2米 顶净宽1.4米 底净宽2.7米
2、支护方式采用圆木支护
3、木距中对中0.6米
4、每架坑木皮柴21根
5、选用小头15公分以上的坑木
三、施工方式及作业方式
(一)、采用人工开挖及人力运输。
(二)、四六班作业制
四、通风设计
1、通风方式及局部通风机的选择:910残采工作面选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2、局部通风机的选择:910运输巷选用一台11kw局部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必须做到设备齐全。
A、局部通风机的位置选择在顶板完好,支护良好的地点,必须安设在风机架上离地高度大于0.3米,但不能影响行人 运输等工作。
B、局部通风机安设在910运输车场中,距910运输巷回风口大于10米。
C、局部通风机的电源由地面配电室供给,局部通风机必须实行“三专两闭锁”,并且各电气装置齐全,性能完好,灵敏可靠。供给局部通风机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的吸入风量,不产生循环风。
3、风筒的使用及管理
A、局部通风机配置直径为400mm抗静电,阻燃的胶质风筒,风筒严密不漏风,无反接头;风筒要反压边。转弯处必须用弯头;风筒必须吊挂平直,逢环必挂,有洞必补。
B、风筒出风口距掘进工作面迎头不得超过5米
五、工程质量要求
1、严禁出现空帮、空顶现象。
2、大小坑木必须配套、木省严密合缝无歪曲迈步现象。
3、严格控制巷道中线、中线偏差不得超过5公分。
4、柱窝必须打在实底上、柱窝深度不得小于10公分。
5、皮柴必须过江、每根皮柴必须关紧让皮柴真正使到应使到的力。
6、坑木必须迎山靠背、梁头水平。
六、质量及成本管理
1、煤必须隔好、不得让夹矸混入煤中而影响媒的质量。
2、在过采空区过程中如有块煤,必须捡出来,捡够一车
那么将装运到地面。
3、煤、矸石不允许装得过满,以防止煤 矸石在井筒
泼洒。
4、施工人员不得有意的损坏及浪费施工材料。
七、全技术措施
<一>、通风方面
1、施工人员在运煤过程中,随时注意风筒,以免
担划破及撤离风筒。
2、局部通风机必须实行挂牌管理,有瓦斯员负责管理。、910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不得停风;因检修 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禁止入内”的标志。、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只有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米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度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因检修 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在恢复通风前必须先检查掘进工作面巷道内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在3%一下时,由瓦斯员及班长组织排放,达到3%以上时必须制定专门措施由矿井通风负责人组织排放。、瓦斯员必须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必须严格执行瓦斯员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瓦斯检查“三对口”、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及有关规定,并认真填写瓦斯检查手册、瓦斯检查牌板 班报,字迹必须清晰 工整。
7、当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 撤出人员进行处理。、临时停工时,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并向调度室汇报。恢复通风前必须先检查巷道内的瓦斯。有调度室组织排放并制定措施。
<二>、探放水方面
1、在掘进过程中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坚持做到探30米,掘进10米,保20米的探放水原则。
2、打眼位置为沿头前方,左右巷帮 顶上。如果打眼出水时不能拔出钻杆,让钻杆起到一定的堵水作用,然后班长 安全员负责观察钻孔的涌水情况。如水压力过大,涌水过大时,那么立即撤出人员,向井口调度室汇报。
3、如涌水均匀 水量不大时,班长必须安排人员清理排水沟及安排人员向出水的地点进行加强支护工作,以防止巷道在水的作用倒塌。
4、机电部门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对老窑水进行排放工作,以防止淹井。
5、电气设备被水威胁的必须立即断电及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止井下漏电。
6、在防水过程中必须控制水量,水量满足排水设备的要求,严禁水量大于排水设备的排水量。
7、涌水地点必须加强瓦斯检查工作,必须保持正常供风;如其他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时,必须加强供风,确保有毒有害气体降到《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8、排放水时,必须组织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排放;其次安排有经验的人员负责观察涌水情况,如水量过大时,必须向井口调度室汇报。并且安排岗哨,以免其他人员误入。
<三>、过老巷、顶板破碎带、断层等方面
1、在过老巷的过程中,必须对老巷10米内加强支护并且随时检查后路支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过老巷、顶板破碎带时,必须打过梁,以防止顶板垮落。
3、施工时,必须安排有经验的人员观察顶板,出现异情时,必须撤出人员。
4、过老巷、顶板破碎带、断层时,必须缩短木距,确保顺利通过。
5、出现断层涌水时,必须加强支护,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断层水进一步处理,以防止水淋湿施工人员。、如果出现冒顶 背帮时,必须等稳定后方可组织人员进行工作。其次必须架顶 背帮。、必须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敲帮问顶制度。
<四>、其他方面
1、施工人员不得乱动矿用电气设备及通风设施。
2、施工人员必须遵守我矿的一切规章制度。
3、防尘管路必须紧跟沿头,每隔20米设一个三通阀门,外必须要有防尘用水及管路通畅,每班必须用水防尘2次。
4、巷道中浮煤不得超过2mm,其次必须随时安排人员进行浮煤清理。
5、施工人员不得在井下任意开闭矿灯 敲击矿灯。
6、矿灯必须保持电充足,不缺螺少件,确保防爆率达到100%,其次施工人员不得在井下睡觉。
<五>、避灾路线
一、灾害预防措施
1、预防瓦斯爆炸措施:
(1)加强通风管理,杜绝瓦斯超限。
(2)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跟班人员严禁脱岗,瓦斯检查记录必须真实有效。
(3)搞好通风防止瓦斯积聚,及时处理积聚瓦斯,防止电器失爆,产生电火花引爆瓦斯。
(4)杜绝明火下井,关键是要执行严格检身制度和严禁穿化纤衣服。
(5)严禁井下明火打点,带电搬迁或作业,回风井50m以内杜绝任何火源。
(6)严禁在井下电焊、气焊、喷灯等工作,不准用灯泡取暖。
2、矿尘灾害防治:
(1)尽量减少浮游矿尘的产生,工作面喷雾洒水,将矿尘消灭在尘源地点。
(2)合理分风用足够的风量加以稀释,防止矿尘飞扬进入风流中。
(3)加强个体防护,每个员工都使用防护口罩,每班如此。
二、火灾、瓦斯煤尘爆炸避灾路线
910工作面--910运输巷--2000水平车场--2000水平井底车场--人行斜井--地面
三、水灾避灾路线
910工作面--910运输巷--2000水平车场--2000水平井底车场--人行斜井--地面
第四篇:炮掘工作面综合防尘精细化管理制度
炮掘工作面综合防尘精细化管理制度
一、作业规程中必须详细制定本工作面的综合防尘措施,画出本工作面的综合防尘
系统图,并标出各类防尘设施、设备的相对位置。
二、工作面打眼时必须采用湿式打眼,使排出的煤粉呈糊状,严禁干打眼。
三、爆破时必须使用水炮泥,严格水炮泥装填规定。
四、爆破前后对工作面30m范围内巷道周边进行冲洗。装煤(岩)时,必须进行洒
水湿润煤(岩)。
五、各转载点必须有完好的喷雾洒水装置,位置要固定,使用正常。
六、距工作面20m内必须安设爆破喷雾,做到爆破时正常开启,雾化好,能封闭全
断面,距回风口20m处安设一道净化水幕。
七、巷道内按规定铺设防尘洒水管路,吊挂平直,接头严密无漏水,每50m设置一
个“三通阀门”和管接头,并配备25m软管。
八、定期冲刷积尘。巷道做到每旬冲洗一次,工作面30m范围要班班冲洗。
第五篇:103工作面采后总结
玉溪市东方煤业有限公司
华盖山煤矿 103工作面采后总结
玉溪市东方煤业有限公司
2013年
会 审 意 见
编 制: 施工 单位: 生产技术部: 机 电 部: 调 度 室: 安全管理部: 总工程师: 矿 长:
一、概况:
103工作面位于1采区,西距Ⅵ’勘探线的ZK6-3钻孔86米,所属煤层为Ⅱ#煤层,工作面下巷标高为+1577m,下巷标高为+1591m;该面西侧是保安煤柱20m,北侧和东侧为拟布置104工作面,南侧为1采区102回采工作面。工作面平均走向长299.9m,倾斜长57.4m,总面积为17221.21㎡,始采于2012年4月20日,终采于2013年6月30日;工作面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本工作面西为同一水平、同一煤层的102工作面,已于2011年9月回采结束,该面运输顺槽与本面回风顺槽相隔13m煤柱,对本面无影响;本面东北为拟布置104工作面。
本面主要受Ⅵ’勘探线上ZK6-3号钻孔控制,该钻孔在工作面西部,距工作面切眼86米。
本面对应地面无重要建筑物,地面最高标高+1790m,最底标高+1700m,与本面最小高差110m。本面对应地表无山涧、小溪等季节性水流。
二、煤层情况:
Ⅱ号煤层厚16.99-32.65m,平均15m,夹矸数随煤层厚度增大而变多,常含0~13层夹矸(炭质泥土岩),厚0.1—0.61m;煤层根据实测煤层倾角及勘探线钻孔机煤标高计算,本面范围内煤层倾角15~17°,平均16°。
本面Ⅱ#煤层原煤水分在8.64%~16.64%之间,平均12.69%;煤
层灰分均在18%以下,以中灰煤为主,兼有少量富灰煤;分析基弹筒发热量在3459~4728卡,可燃基弹筒发热量在6090~6554卡,较其他地区褐煤略为偏高;干燥基全硫平均1.37%,属中—低硫。
三、Ⅱ号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板:直接顶为灰白、绿灰、灰褐、灰黑色粘土岩、炭质粘土岩或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厚2—14.23米,炭质粘土岩厚0.6—2.98米,粉砂质粘土岩厚2.71—9.02米,粉细砂岩厚6.77米。
底板:底板分下列三种情况:灰岩为直接底板;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为直接底板;粘土岩、粉砂质黏土岩为直接底板和间接底板。粘土岩厚0.3—9.54米,炭质粘土岩厚1.2—9.05米,粉砂质粘土岩厚2.15—19.61米,粉细砂岩厚1.1—11.36米。
四、工作面内地质构造情况
至工作面回采结束,未揭露明显断层,仅有次级褶曲分布。
五、水文地质情况:
本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本面是第一个回采工作面,周边无窑水、采空区积水等威胁,主要是以大气降水为补给的通过煤层顶底板沿有利岩性段和裂隙带渗出的孔隙水,日排水量在40-85m³。矿井主要涌水为含水层的静储量,地下水通过相对隔水层自身的裂隙和导水裂隙带进入采空区。
六、其它地质情况:
回采期间,工作面未再揭露新断层及瓦斯涌出异常等现象,地
温、地压等情况正常。
七、采出量和损失量:
1、工作面计算采出煤量:224363吨。
2、工作面总损失煤量:95951.5吨。
3、损失分析:工作面损失主要是因为控制采高,煤层实际厚度基本在15m左右,为避免全煤厚开采导致地面塌陷,造成灌水等危害,煤层采高厚度平均为10.5米;并且,由于煤层含夹矸数量多、厚度厚,而且岩性为炭质泥土岩,持水性强而给水性弱,回采后难以运输、难以利用,会损坏运输机电设备,费时费力且无经济效益,并且会造成回采工作面后帮堵塞,阻止回采更高的煤层,造成工作面全丢煤;总损失率达29.95%。
4、储量注销、增减及其它原因:工作面保护煤柱总量为59888.8吨;准备巷道保护煤柱量为47763.4吨;防水安全煤柱量为36907.2吨;④工作面实际采高为15米,与勘探资料的18.82米不符,期内煤厚减少约3.82米,期内注销总煤量为131575.4吨。
由于工作面采用放顶煤开采,除受构造影响、地损和永久煤柱注销外,工作面回收率为70.05%。
八、对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进行评价:
在回采过程中,由于巷压大,致使运输巷与回风巷刚性支护变形严重,需要及时进行翻修、维护,对回采过程中的运输、行人及通风造成困扰,此项未在回采地质说明书中提及。
除以上内容外,其余均与10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提供的资
料基本相符。
九、对勘探、补堪资料进行评价:
根据白龙河井田第一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指出,白龙河井区分布有9条大的断层分布及9条大的褶曲分布,其中只有4条褶皱构造穿过华盖山煤矿,距离最近的褶曲为7号背斜,在工作面的西部,向北北东倾伏。由于褶曲影响,工作面实际煤厚在15米左右,并无18.82米的煤层厚度,致使期内煤厚减少约3.82米,期内煤量注销约131575.4吨,除此外,其他方面与资料基本相符。
十、附图:
1、Ⅱ#煤层储量计算图
1:2000;
2、开采煤层实际综合柱状图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