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1002工作面采后小结-
西三31002工作面采后小结
一、概述:
西三31002工作面位于西三10煤轨道上山的东侧,F3断层东边,SF8断层西边。工作面地面标高为+31.80—+32.10,工作面走向长105-193/149米,倾向长32-90/75米,煤层倾角9°。工作面上风巷标高-203.03米,下运巷标高-173.24米,煤层厚度平均2.9米。该区煤层走向稳定,煤层厚度变化不大,10煤为瘦焦煤,特低磷低硫,中等发份,工作面地质储量为42391吨,可采储量为40271吨。从 2010年5月18日开始回采,到 2011年3月15日工作面回采结束,服务期限为10个月少5天时间。采出煤量223839吨,回采率98%。
二、本区域勘探情况及其评价
本区域所施工的钻孔有5个,分别为U63、U62、98-
1、补8、6-71孔。勘探钻孔布臵不合理,远远不能够控制本区域地质构造及其煤层赋存情况。钻孔均为无芯钻进,依据测井曲线,配合部分岩芯,制作钻孔剖面,少数钻孔孔斜度比较大。
三、本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一)、地表水:本采区上方无大的地表水体。(二)、本区域主要充水因素:
1、第四系松散冲积层裂隙水: 第四系松散层厚度为89.6-126m,平均106m,按其沉积物的组合特征,自上而下分为四含三隔.:四个含水层经联合抽水试验涌水量为10m3 /h 以下,渗透系数K=0.34-0.1M/d,第三个隔水层为3.1-5.3m厚的亚粘土,结构较致密,隔水性良好,因此,第四系与下伏基岩之间的水力联系较弱。开采浅部煤层时,第四系底部含水层水可以通过煤层顶底板砂岩露头,基岩风化带,煤层回采后的冒裂带向煤矿床间接充水。
2、二叠系煤系顶板砂岩裂隙水:10煤层老顶为中粗粒砂岩,该砂岩裂隙含水层属弱富水体。
3、石炭系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体。含水层厚130m左右,以泥岩、粉砂岩为主,中间夹13层灰岩,3、4、5层灰岩裂隙发育,含水丰富,但山西组10层煤与太原组灰岩相距45-60m,有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海相泥岩,结构较为致密,隔水性良好,在正常条件下,没有大的断层沟通时,对工作面开采不会形成影响。根据邻近矿井资料分析,石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具有不均一性,因此富水性也不均一。一般规律是-200m以浅石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向深部逐渐减弱。
4、奥灰水:奥陶系下伏于石炭系本溪组之下,与本溪组呈不整合接触,奥陶系为巨厚层灰岩,离山西组10煤层220m以上,没有大型断层沟通时,一般不会对开采10煤层产生影响。
5、F13断层经开采实践证实具有一定导水性,涌水量最大120m3/h,最小15m3/h,平均50-70m3/h。只要按照上级部门以及有关安全规定合理留设防水煤柱,不进行破坏,不会对该开采活动产生大的威胁。
6、岩浆岩裂隙水:局部岩浆侵入产生岩浆岩裂隙水,以静 储量为主。本采区根据本矿资料显示无火成岩侵入现象。
(三)、采区涌水量预计
常用的水文地质类型:类似法、单位涌水量法、富水系数法等。
单位涌水量法:因采区涌水量随着开采面积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常用水文地质类型类似法预计涌水量,在西31001采区,已采面积:S0= 49000㎡, 根据实测涌水量平均:Q=80m3/h,因涌水量预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影响其因素较多,预计涌水量与实际涌水量往往有很大的偏差。
四、开采技术及方法
31002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面内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排距1.0米、柱距0.6米。采用齐梁直线式布臵,走向架设,一梁一柱中定位支撑形式,“四.六”排管理,放顶步距2米,采空区采用全部垮落法。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0KN,要求支柱见顶见底(未见底处需要穿鞋,确保支柱初撑力达到规定要求),支柱架设迎山有劲,迎山角为1-2°。炮采落煤,刮板输送机运煤。
五、工作面回采情况
1、西三31002工作面在初次放顶期间做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①、初次放顶前,由生产矿长任组长,相关生产科室人员组成初次放顶小组严格监督,在此期间初放领导小组成员、安监员、工区区干现场跟班。放顶领导小组每天派专人值班,检查全面工 作,对当天反馈的信息,分析原因,并在班前会上向职工及时贯彻。对于不具备放顶条件,禁止放顶。同时认真填写工作台帐,查面记录。
②、初次放顶前,保证工作面上、下出口畅通,超前支护完好,工作面支柱支撑力达到规定要求,有足够的备用材料。并严格执行最大控顶距6米,放顶步距2米。
③、加强对工作面支柱测压工作管理,派专人测压补液,确保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0KN。
④、第一次放顶安排有经验的工人操作,回柱保证两人一茬配合作业,一人观察顶板的动态及周围支架的变化情况,一人进行回柱操作,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当危及人生安全时及时退到安全地点。
⑤、加强工程质管理,跟班班长、验收员严格把关,支架正规有劲,梁小头指向煤壁,严禁出现单撅棚,调斜棚。棚档大小均匀,拉线打柱,准确定位,做到支柱横坚成行,过顶均匀,过顶材料用新料且横跨两梁,顶板破碎处过严接实,煤壁棚棚背帮,背帮柱正规有劲,老塘密集、特殊支架打齐确保全承载。
⑥、工作面上、下二处各设立一个木垛,在初放期间若顶板压力较大时,中部可每隔5 米增设一个木垛,中-中不大于5 米。
在工作面初放到结束期间。经过各级领导现场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分析、处理,杜绝了不安全因素。工作面初放结束确保初次放顶顺利通过。
2、工作面直接顶为泥岩,老顶为粉砂岩,工作面推进期间中部、下部有几处顶板出现小构造,落差达50-80MM。此处小构造不影响工作面正常推采。
3、工作面在推采期间,对涌水量采用三角堰测水法进行实测,开始涌水量平均:Q=10~15m3/h。工作面推至120米左右到现在,涌水量平均:Q=14~18m3/h。
4、工作面在过巷期间,提前对原巷道的顶帮支护材料进行检查,对破碎的塑料网和松动的锚杆分别进行修复和紧固。局部巷道超高地段,支柱采用穿铁鞋和木方接顶的办法,控制支柱钻底量,以保证支柱有足够支撑力,局部地段巷道倾角较大、底板光滑,超前支护前先在底板上刨出柱窝后再进行支护,确保支柱不失脚。加强工作面及老巷道的工程质量管理,派专人进行测压补液,若发现压力增大,必须使用一梁两柱的办法加强支护。
5、工作面推采期间,前方几条腰巷侧压较大或出现底鼓现象。是因为工作面推采时,矿山压力传递到前方,使巷道两帮侧压增大或底板底鼓,从而使巷道断面缩小。在周期来压时,工作面支柱压力明显增大,煤壁出现偏帮现象。
六、提高工作面回采率的途径;
该工作面煤层较厚时,为提高回采率,采用3.5m支柱回采时,确保支柱不超行程,我们采用接顶的方法加大采高,木方接顶时,支柱必须跟底板,及时对工作面浮煤清理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有效减少煤炭浪费。
七、组织正规循环作业
31002工作面采用两采一准的作业方式,即两班出煤,一班检修、回料。
八、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
31002工作面回采率达98%以上,月进度为50米左右,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工作面在顶板完好的情况下,采用皮背板代替木背板,在回料时将皮背板回收再继续使用。工作面接顶料50%回收再投入下一循环使用。在木材消耗上节约了一点成本。
总之,由于各个部门的精心组织和紧密配合,使工作得以顺利回采结束,避免了重伤及重伤以上事故的发生,在回采过程中,先后编制了西三31002工作面作业规程,工作面特殊时期的顶板管理针对性措施,过构造带措施,切眼装备措施和若干个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收作措施。克服了顶板破碎、底板(底煤)滑动,采空区涌水较大、断层边顶板淋水较大等困难,使工作面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从而保持了正常生产。
通过各部门的的精心配合,技术部门的精心指导,生产工区的精心组织,使工作面得以安全回采收作。
技术科 2011-3-10 6
第二篇:103工作面采后总结
玉溪市东方煤业有限公司
华盖山煤矿 103工作面采后总结
玉溪市东方煤业有限公司
2013年
会 审 意 见
编 制: 施工 单位: 生产技术部: 机 电 部: 调 度 室: 安全管理部: 总工程师: 矿 长:
一、概况:
103工作面位于1采区,西距Ⅵ’勘探线的ZK6-3钻孔86米,所属煤层为Ⅱ#煤层,工作面下巷标高为+1577m,下巷标高为+1591m;该面西侧是保安煤柱20m,北侧和东侧为拟布置104工作面,南侧为1采区102回采工作面。工作面平均走向长299.9m,倾斜长57.4m,总面积为17221.21㎡,始采于2012年4月20日,终采于2013年6月30日;工作面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本工作面西为同一水平、同一煤层的102工作面,已于2011年9月回采结束,该面运输顺槽与本面回风顺槽相隔13m煤柱,对本面无影响;本面东北为拟布置104工作面。
本面主要受Ⅵ’勘探线上ZK6-3号钻孔控制,该钻孔在工作面西部,距工作面切眼86米。
本面对应地面无重要建筑物,地面最高标高+1790m,最底标高+1700m,与本面最小高差110m。本面对应地表无山涧、小溪等季节性水流。
二、煤层情况:
Ⅱ号煤层厚16.99-32.65m,平均15m,夹矸数随煤层厚度增大而变多,常含0~13层夹矸(炭质泥土岩),厚0.1—0.61m;煤层根据实测煤层倾角及勘探线钻孔机煤标高计算,本面范围内煤层倾角15~17°,平均16°。
本面Ⅱ#煤层原煤水分在8.64%~16.64%之间,平均12.69%;煤
层灰分均在18%以下,以中灰煤为主,兼有少量富灰煤;分析基弹筒发热量在3459~4728卡,可燃基弹筒发热量在6090~6554卡,较其他地区褐煤略为偏高;干燥基全硫平均1.37%,属中—低硫。
三、Ⅱ号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板:直接顶为灰白、绿灰、灰褐、灰黑色粘土岩、炭质粘土岩或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厚2—14.23米,炭质粘土岩厚0.6—2.98米,粉砂质粘土岩厚2.71—9.02米,粉细砂岩厚6.77米。
底板:底板分下列三种情况:灰岩为直接底板;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为直接底板;粘土岩、粉砂质黏土岩为直接底板和间接底板。粘土岩厚0.3—9.54米,炭质粘土岩厚1.2—9.05米,粉砂质粘土岩厚2.15—19.61米,粉细砂岩厚1.1—11.36米。
四、工作面内地质构造情况
至工作面回采结束,未揭露明显断层,仅有次级褶曲分布。
五、水文地质情况:
本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本面是第一个回采工作面,周边无窑水、采空区积水等威胁,主要是以大气降水为补给的通过煤层顶底板沿有利岩性段和裂隙带渗出的孔隙水,日排水量在40-85m³。矿井主要涌水为含水层的静储量,地下水通过相对隔水层自身的裂隙和导水裂隙带进入采空区。
六、其它地质情况:
回采期间,工作面未再揭露新断层及瓦斯涌出异常等现象,地
温、地压等情况正常。
七、采出量和损失量:
1、工作面计算采出煤量:224363吨。
2、工作面总损失煤量:95951.5吨。
3、损失分析:工作面损失主要是因为控制采高,煤层实际厚度基本在15m左右,为避免全煤厚开采导致地面塌陷,造成灌水等危害,煤层采高厚度平均为10.5米;并且,由于煤层含夹矸数量多、厚度厚,而且岩性为炭质泥土岩,持水性强而给水性弱,回采后难以运输、难以利用,会损坏运输机电设备,费时费力且无经济效益,并且会造成回采工作面后帮堵塞,阻止回采更高的煤层,造成工作面全丢煤;总损失率达29.95%。
4、储量注销、增减及其它原因:工作面保护煤柱总量为59888.8吨;准备巷道保护煤柱量为47763.4吨;防水安全煤柱量为36907.2吨;④工作面实际采高为15米,与勘探资料的18.82米不符,期内煤厚减少约3.82米,期内注销总煤量为131575.4吨。
由于工作面采用放顶煤开采,除受构造影响、地损和永久煤柱注销外,工作面回收率为70.05%。
八、对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进行评价:
在回采过程中,由于巷压大,致使运输巷与回风巷刚性支护变形严重,需要及时进行翻修、维护,对回采过程中的运输、行人及通风造成困扰,此项未在回采地质说明书中提及。
除以上内容外,其余均与10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提供的资
料基本相符。
九、对勘探、补堪资料进行评价:
根据白龙河井田第一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指出,白龙河井区分布有9条大的断层分布及9条大的褶曲分布,其中只有4条褶皱构造穿过华盖山煤矿,距离最近的褶曲为7号背斜,在工作面的西部,向北北东倾伏。由于褶曲影响,工作面实际煤厚在15米左右,并无18.82米的煤层厚度,致使期内煤厚减少约3.82米,期内煤量注销约131575.4吨,除此外,其他方面与资料基本相符。
十、附图:
1、Ⅱ#煤层储量计算图
1:2000;
2、开采煤层实际综合柱状图
1:200;
第三篇:综采工作面末采措施
编号:SBKY-C-A03-2014
陕西SB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109综采工作面末采安全技术措施
统一编号:(措施)2014-12
工作面名称:103综采工作面 编制单位:采煤队 编 制 人:王 喆
编制日期:2014年12月20日 施工区队:采煤队 区队主管:111 总工程师: 分管经理: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103综采工作面末采措施
103工作面即将进入末采,根据103工作面回撤通道的位置在回风顺槽,其已揭露煤层厚度仅为1.25—1.35m,平均采高为1.7m,回撤通道高度不得低于2.2m,为确保103综采工作面末采的安全施工,特制定本措施,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一、由生产技术部提前在103运输顺槽、回风顺槽用白色油漆标注停采线位置。
二、工作面推进距离停采线15米时,规定为工作面进入末采。
三、从机头距离停采线15米,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回采,保证工作面工程质量和采高,两顺槽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支护,及时调整机头机尾推进度,保证机头机尾同时到达停采线位置,为停采前的准备工作创造条件。
四、工作面进入末采,须强行割底保证回撤高度。为了保证煤质,采用煤矸分装分运。
五、挖底采用逐步抬高的方式进行,从机头距停采线6m开始至机头距离停采线2.0米时,采高逐步抬高至2.2米,回撤通道高度不得低于2.2米。进入末采后,当工作面距停采线7m处开始挖底。
六、距离停采线3米时在液压支架顶部开始锚杆、锚索进行联合支护,保证顶板支护完好。
七、在工作面推进距停采线3米时,开始打两排三角区维护锚杆,第一排锚杆距煤壁600mm,第二排距第一排600mm,进入液压支架顶梁上,用于回撤时对三角区的支护,锚杆规格为Φ18×1800mm,锚杆第一、二排间排距600×1250mm(即在每相临两架液压支架的架间打锚杆),第三、四排间排距600×1000mm,矩形布置,托板规格为长×宽×厚:150×150×8mm的钢托板。打锚杆时,必须在正常移架之后进行,上托板时,必须牢固,达到应力要求。两排锚杆进入液压支架顶梁后,开始施工回撤通道。
八、通道施工
1、在回撤前,必须将工作面抬高,达到回撤通道的要求,断面为矩形,S通=4.4m2,宽2.0m,高2.2m。采用锚杆支护,锚索加强支护。锚杆采用Φ18×1800mm,锚杆间排距均为600×1000mm,矩形布置,托板采用铁托板150×150×8mm。
2、支护材料规格:
锚杆:Φ18×18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
铁托板规格为:长×宽×厚:150×150×8mm(孔径Φ17.5mm)树脂锚固剂:MSCK2360、MSK2360 锚索:Φ15.24×6000mm钢绞线
3、安装锚杆、锚索要求:
①锚杆间排距为600×1000mm,矩形布置。
②锚杆外露长度从托板算起不大于50mm,不小于30mm,锚固力不小于6T。
③锚固剂为树脂药卷,每孔两节,一节超快,一节快速,注好后要拧紧螺母,使托板紧贴顶板。
④锚杆间排距误差不超过±100mm。
⑤锚杆孔深1700mm,有效锚深1700mm。
⑥锚杆支护顺序:采煤机采一刀煤后,首先进行临时支护,待煤机和工作面刮板机停机、停电闭锁后,再进行支护。
⑦锚杆角度:每排4根,靠液压支架侧三根锚杆垂直顶板,靠煤壁侧锚杆向煤壁倾斜且与顶板成75°。
⑧锚杆支护时,采煤机每次割煤长度为20米。
⑨锚索必须垂直顶板;孔深6.0m,误差0~50mm;间、排距误差±100mm。
⑾锚索外露长度从锁具算起不小于70mm,不大于100mm,张拉力为30Mp以上,预应力不小于200KN。
⑿锚索加强支护和工作面锚杆支护同步进行。
4、支护工艺及要求(1)临时支护:
采用单体支柱支护,按“割一排,支一排”的原则。在施工中,第一排伸出护帮板作为临时支护,第二刀、第三刀在拾煤后,先进行敲帮问顶,在利用2.2m单体液压支柱配合1.2m铰接顶梁打沿煤壁方向一排支柱进行临时维护,要求顶梁全部铰接,支柱防倒绳在顶网上挂好,在临时维护好后,人员在进入煤壁区按要求打好锚杆。
(2)锚杆、锚索支护:
既开机割煤20米后,先进行拾煤,然后用单体支柱打一排临时支护,临时支护支柱距离煤壁200mm,在有片帮危险的地方,在支柱后加背长板皮护帮。第一刀割完后,打一排锚杆,第二刀割完后打
一排锚杆,第三刀割完后,打两排锚杆。锚杆托板长边垂直煤壁布置。在割第二刀煤时,随锚杆支护后开始施工锚索。在割第三刀煤时,必须在第一排锚索打好后进行。
(3)锚杆、锚索支护工艺及要求:
①割煤→操作人员在停机后找顶,并进行敲邦问顶→临时支护→号眼,打锚杆→上托板紧固螺母→回柱→割煤。
②锚杆间、排距及角度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置,锚固力达到要求。③与原巷道锚索间距3米开始施工回撤通道锚索。
④在回撤通道和巷道交叉点开帮处,视顶板情况,增设1至2根锚索加强维护。
(4)煤壁支护
通道施工最后一刀煤割完,顶部锚杆和锚索支护完毕后,贴煤壁打贴帮柱。间距为1500mm。顶板锚杆采用φ18×18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托板采用规格为:150×150×8mm铁托板,每孔两节树脂药卷端锚。
(5)103工作面末采期间所使用的风动锚杆机的风水管路分别取自顺槽压风管路和供水管路。
(6)移溜方法
①开始施工回撤通道前,六台掩护式液压支架的梁端头要和工作面液压支架拉齐,将工作面液压支架和刮板运输机的连接销子全部拆除,采煤机割煤后,使用DZ-2.5/100单体液压支柱进行移溜。
②支设单体时,将单体顶部支设在液压支架底座上,单体底部支
设在刮板机底部,移溜顺序、移溜步距和移溜长度与作业规程相同。
③推移机头和机尾时,必须将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和运输顺槽转载刮板机停机并停电闭锁,机头机尾推移到位置后再送电开机。
④支设移溜单体时,首先用注液枪稳固单体,然后将液压支架操纵阀打到零位,将注液枪扳机用铁丝绑住,采用操纵阀远距离操作,距离不小于4架液压支架的位置,避免单体滑脱伤人,以保安全。
十六、两顺槽支护:
随着工作面接近停采位置,提前从停采线开始向外,顺槽采用两排铰接顶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护。距离停采线30米范围巷道全部进行支护。
十七、峒室施工、通道和巷道清理
在回风顺槽巷道帮正对回撤通道中心位置施工绞车峒室一个,峒室规格:2×2×2m,锚网支护,用于安装JH-14慢速绞车。JH-14慢速绞车打好四压两戗支柱进行固定。在工作面机头20m段利用采煤机多割煤壁1.2m宽,便于采煤机、液压支架的回撤和轨道的铺设。
回撤通道内煤壁到液压支架之间底板上的浮煤必须全部清理干净,回撤通道高度不得低于2.2米;两巷道高度不得低于2.2米。
绞车峒室施工及开帮具体要求:
1、绞车硐室位置:正对回撤通道,规格2×2×2m,支护形式采用锚网支护,锚杆间排距600×600mm。
2、开帮位置:回风顺槽靠105运顺煤壁处,长度2m;工作面煤壁靠103回顺处,长度2m,采用锚网支护,根据顶板情况,加打一根锚索加强支护。
十八、劳动组织
进入15米末采后,仍然采用三班采煤。
十九、末采安全技术措施
1、绞车硐室开帮
⑴打眼时,必须通知工作面瓦斯检查员对工作地点进行瓦斯检查,只有瓦斯浓度小于0.5%时,方可打眼。
⑵装配引药及放炮母线必须避开缆线及金属导电体。⑶必须用水泡泥进行充填、用黄泥封孔,封泥长度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329条的规定。
⑷在放炮前,必须对工作面刮板机机尾、缆线、高压管路、液压支架等进行保护,防止放炮崩坏设备和管线。电缆和高压管路放在底板上,并用煤渣掩埋,工作面机尾和液压支架利用废旧皮带进行覆盖。
⑸放炮结束后,及时将管线吊挂回原来的位置。
⑹在放炮前,班组长必须安排专人在能进入放炮地点的所有通道上设置警戒(工作面距放炮地点150米处设置好警戒,回风顺槽距放炮地点150m设置好警戒),运输顺槽警戒距离拐弯巷道不小于100米。
⑺开帮放炮必须控制好装药量,每眼装药量不大于200克。⑻严格坚持“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制度。⑼每次放炮后,必须先检查巷道支护情况,先用单体液压支
柱配合铰接顶梁进行临时维护,然后在补打锚杆进行支护。
⑽必须坚持敲帮问顶制度,随时处理顶帮活煤,防止顶板掉渣或片帮煤伤人。
⑾加强火工用品的管理,坚持雷管进盒,炸药进箱,并加锁,严禁到处乱扔乱放,严防火工用品出现丢失或浪费,严格按有关管理办法执行。
⑿开帮与绞车硐室施工结束后,剩余炸药、雷管必须升井交库,严禁在井下存放。
2、进入末采阶段,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设备检修,两顺超前支护按照措施要求执行,工作面液压支架必须保证完好,不漏液、不自降。
3、必须加强工作面支护质量管理,保证液压支架接顶严实,吃劲有力。
4、人员进入煤壁区域作业、临时支护、支护锚杆和锚索时,采煤机、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必须停电闭锁并挂牌,关闭工作面液压系统,使用长柄工具撬掉顶部和煤帮活煤、活矸,防止片帮和掉落的矸石伤人。
5、工作面严禁使用刮板运输机运料,运料人员行走必须走人行道,严禁跨越刮板运输机,运料行走到机头机尾位置时,运输机必须停止运转,待运料人员通过后再开机。
6、液压支架操作前,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撤离出被操作液压支架下,严防误操作伤人。操纵阀使用后必须及时将护罩盖上。
7、通道施工割煤时,在临时支护时,也必须从机尾方向向机头方向逐架进行。
8、在工作面回采至距停采线3.2米时,原巷道锚杆、锚索不在回收,以便于巷道维护。
9、通道支护严格按措施要求执行,风动锚杆机机操作执行相应的操作规程。
10、摘开刮板运输机前,工作面液压支架必须全部达到初撑力。摘除刮板运输机后,严禁随意升降工作面液压支架,出现漏液和自降的液压支架,必须立即进行处理。
11、使用单体支柱推移刮板运输机时,必须远距离操作,严禁直接使用注液枪操作单体。
12、从施工通道开始,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防止顶板和片帮煤垮落伤人。
13、清理工作面和顺槽浮煤时,要保证通道和巷道连接位置底板平整无台阶,以便设备回撤后顺利运输。
14、两巷维护用单体支柱必须打在硬底上,保证支柱初撑力达到90KN以上。
15、进入末采后必须认真观察顶板压力总结矿压规律,确定最合适的回撤通道位置。
16、末采施工对防灭火工作的要求
⑴回采期间,必须将工作面浮煤清理干净,严禁采空区遗煤。⑵在距离停采线45m、30m、15m时,必须对采空区及两巷煤帮
喷洒一次阻化液,做到喷洒到位,不留死角。
⑶在工作面回风顺槽距停采线45m、30m、15m处分别留束管至停采线,不再回收。
⑷根据采空区预留束管进行气体分析,若发现发火征兆吗,立即进行采空区注氮。采空区注氮严格按照《103工作面注氮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操作。
⑸工作面停采后,采煤队负责及时在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前各施工一道挡风墙,挡风墙采用袋装黄土施工,厚度不低于1m,通维队负责及时进行风量调整,确保工作面风量在600—700m³/min左右,减少采空区供氧条件。
⑹其他严格按照《陕西SB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综合防灭火措施》要求执行。
第四篇:101工作面采后总结
玉溪市东方煤业有限公司
华盖山煤矿 101工作面采后总结
玉溪市东方煤业有限公司
2009年
会 审 意 见
编 制: 施工 单位: 生产技术部: 机 电 部: 调 度 室: 安全管理部: 总工程师: 矿 长:
一、概况:
101工作面位于1采区井筒西侧,本矿首采工作面,所属煤层为2#煤层,工作面下巷标高为+1613m,下巷标高为+1622m;该面西侧是保安煤柱20m,北侧和东侧为拟布置102工作面,南侧为1采区回风巷。工作面平均走向长120m,倾斜长47m,总面积为4900.87㎡,始采于2008年10月30日,终采于2009年4月30日;工作面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本面为本矿首采工作面,布置在本矿1采区西侧,该面运输顺槽西距总回风巷26米,南距1采区总回风巷25米,向东依次为后期拟布置102、103、104工作面。
本面主要受Ⅵ’勘探线上ZK6-3号钻孔控制,该钻孔在工作面西部,距工作面切眼46米。
本面对应地面无重要建筑物,地面最高标高+1790m,最底标高+1740m,与本面最小高差130m。本面对应地表无山涧、小溪等季节性水流。
二、煤层情况:
Ⅱ号煤层厚16.99-32.65m,平均21.55m,夹矸数随煤层厚度增大而变多,常含0—13层夹矸(炭质泥土岩),厚0.1—0.61m;煤层倾角18~26°,平均22°。
本面Ⅱ#煤层原煤水分在0.87%-12.72%之间,平均2.22%,较一般浅变质褐煤低,说明本面煤岩变质较一般浅变质褐煤高;煤层干燥基灰分均在18%以下,以中灰煤为主,兼有少量富灰煤;分析基
弹筒发热量在3489~4728卡,可燃基弹筒发热量在6090~6554卡,较其他地区褐煤略为偏高;干燥基。
三、Ⅱ号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板:直接顶为灰白、绿灰、灰褐、灰黑色粘土岩、炭质粘土岩或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厚2—14.23米,炭质粘土岩厚0.6—2.98米,粉砂质粘土岩厚2.71—9.02米,粉细砂岩厚6.77米。
底板:底板分下列三种情况:灰岩为直接底板;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为直接底板;粘土岩、粉砂质黏土岩为直接底板和间接底板。粘土岩厚0.3—9.54米,炭质粘土岩厚1.2—9.05米,粉砂质粘土岩厚2.15—19.61米,粉细砂岩厚1.1—11.36米。
四、工作面内地质构造情况
至工作面回采结束,未揭露明显断层,仅有次级褶曲分布。
五、水文地质情况:
本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本面是第一个回采工作面,周边无窑水、采空区积水等威胁,主要是以大气降水为补给的通过煤层顶底板沿有利岩性段和裂隙带渗出的孔隙水,日排水量在38-75m³。矿井主要涌水为含水层的静储量,地下水通过相对隔水层自身的裂隙和导水裂隙带进入采空区。
六、其它地质情况:
回采期间,工作面未再揭露新断层及瓦斯涌出异常等现象,地温、地压等情况正常。
七、采出量和损失量:
1、工作面计算采出煤量:86677吨。
2、工作面总损失煤量:36675.7吨。
3、损失分析:工作面损失主要是因为控制采高,煤层厚度高达18.82m,为避免全煤厚开采导致地面塌陷,造成灌水等危害,特控制采高在13.2米左右;并且,由于煤层含夹矸数量多、厚度厚,而且岩性为炭质泥土岩,持水性强而给水性弱,回采后难以运输、难以利用,会损坏运输机电设备,费时费力且无经济效益,并且会造成回采工作面后帮堵塞,阻止回采更高的煤层,造成工作面全丢煤;总损失率达29.73%。
4、储量注销、增减及其它原因:巷道总保护煤柱量为 214896.4吨;防水安全煤柱为34083.68吨。
由于工作面采用放顶煤开采,除受构造影响、地损和永久煤柱注销外,工作面回收率为70.27%。
八、对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进行评价:
回采地质说明说未提及回采过程中对总回风巷的影响,实际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造成总回风巷压力增大,巷道支护变形等现象,需要对其及时进行维修、保养。
除此以上内容外,其余均与1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提供的资料基本相符。
九、对勘探、补堪资料进行评价: 根据白龙河井田第一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指出,白龙河
井区分布有9条大的断层分布及9条大的褶曲分布,其中只有4条褶皱构造穿过华盖山煤矿,距离最近的褶曲为7号背斜,在工作面的西部,向北北东倾伏,与资料基本相符。
十、附图:
1、Ⅱ#煤层储量计算图
1:2000;
2、开采煤层实际综合柱状图
1:200;
第五篇: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煤业有限公司
109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煤业地测科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109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109回采工作面,位于井下北采区的西部,北为蛤蟆沟保护煤柱,南为副斜井保护煤柱,东为未开采的实体煤,西为本矿与昕水河保安煤柱,地面为山坡,无建筑物。工作面走向长度607m,切眼长180m。
109回采工作面,从2011年7月10日开始回采到2011年10月17日结束,共计生产3个月7天,总计生产煤量为165449吨。
109回采工作面,可采长度607米,切眼长度为180米,煤层平均倾角6°工作面煤层厚度在1.5~1.3米之间,平均煤层厚度1.4米,地质储量187845吨,可采储量168663吨,该工作面在回采结束后实际采出煤量是165449吨,工作面回采率为98.09%,损失率为1.91%。109回采工作面地质较为复杂,回采至229m处时工作面中间揭露一断层,走向9°,倾角26°,落差3.5m,一直延伸到末采仍为完全揭露。煤层赋存稳定,回采煤量损失主要是断层构造导致煤量损失3214吨。
109回采工作面,地质构造从掘进到回采过程中观测情况看,整体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以单斜为主,局部小向斜,另外有空巷、断层影响,使原设计的回风顺槽后退126m,运输顺槽后退40m,煤层结构不稳定,夹矸油母页岩厚度为0.9~1.5m,对回采率及设
备有很大影响。
109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在回采工作面末采时,采空区导通上覆含水层,地面受采动影响产生较大裂隙,导致采空区涌水,目前采空区涌水为12m³/h。经验证整个回采工作面从开始到结束断层为不导水断层,裂隙含水层水和地面裂隙充水为涌水主要水源。
煤业地测科
2011年10月20日